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力度促进州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21:5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力度促进州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力度促进州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第一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力度促进州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力度 促进伊犁州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推动作用。从生产方面看,增加生产能力是发展生产和创造财富的物质基础,从需求上看,投资既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刺激经济增长,又能够促进消费品生产发展及市场繁荣。可以说,没有投资的增长,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州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州直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并对州直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州直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的特点及对经济的影响,发现问题,探讨对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改革开放以来,州直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特点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州直固定资产投资仅为0.32亿元,到198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亿元,1990达到2.4 亿元,2000年西部大开发实施的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高达17.3亿元,一年的投资相当于过去十几年投资之和。特别是近几年高速公路、铁路、电站、干渠、水库等一大批大型基础设施开工兴建后,州直固定资产投资不论是投资规模还是增长速度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04年州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亿元,今年则突破了100亿元,2007年与1978年相比,州直的固定资产增长了341倍,年均增长22.27%,特别是 2000年西部大开发以来,州直固定资产投资进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八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4亿元,年均增长30.06%,比全疆同期平均水平高出 12.93个百分点,总投资额由2000年的全疆第八位提高到2007年的全疆第五位,占全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2.44 %上升到2007年的5.89 %。

(二)投资增长波动起伏较大

78年以来,州直固定资产投资有7个年份为负增长,降幅最大的是1990年,下降46%,增幅最大的是1982年,增长140%,波动幅度高达186个百分点,进入21世纪之后,州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波动幅度逐渐趋缓,2000年—2007年,波幅仅为26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基础设施投资占总投资的平均比重为43%,最高年份达到50%以上,因此其波动直接影响着州直总投资的波动幅度,2000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连年增加,增幅最高的是2001年,增长80%,增幅最小的是2007年,增长4%,波动幅度为76个百分点,与州直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幅度基本吻合。

(三)投资主体多元化日趋明显,但国有投资仍居主导地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州直建设领域的多元投资主体日趋明显,现已逐步发展为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个体等多种投资主体全面发展的格局。

国有经济投资比重大幅下降,但主导地位并未改变。三十年来,州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从78年的99.4%下降到07年的60.7%,国有经济累计完成投资328亿元,占全社会累计投 资的61.77%,国有经济投资保持着年均增长20.25 %的较快增长速度,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同步,是推动州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集体经济投资比重很小,增长趋势不明显。78年以来,州直的集体经济投资规模虽有一定程度的扩大,但发展缓慢,占全州投资比重最高时为33.2%,最低时只有0.3%,且近三年投资已连续不足亿元。三十年来,集体经济累计完成投资21.51 亿元,比重仅为4.05%。

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异军突起。以股份制经济、民营个体经济为代表的其他经济类型投资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他经济类型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82年的0.035亿元增至07年的42.47亿元,比重由82年的6.63%,上升为07年的38.97%。比重上升了3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32.85%。

(四)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随着设施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第一产业投资比重有所上升。2000-2007年,州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6.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5.82亿元,占3.39%,第二产业完成125.47亿元,占26.92%,第三产业完成324.77亿元,占69.68%。虽然州直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有大幅度增长,但是从各产业投资增长速度看,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7.34%,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9%和30.2 %,从而使得州直第一产业投资比重有所上升;随着生态立州、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二、三产业内部投资结构日趋合理。2000-2007年,州直采矿 业投资比例由不足1%,上升至20%左右,电力投资比例则由70%以上下降至25%左右,制造业由不足30%,上升至50%以上。另外,三产中的旅游业、市场、物流仓储等投资比例均有较大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进一步加大。自2000年以来,州直投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是强化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至2007年,农业投资增长了8.2倍,水利投资增长了34.6倍,交通运输等投资增长了14.5倍,电力工业增长1.6倍。

(五)地方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投资成为地方投资亮点 进入二十一世纪,州直地方投资规模快速扩增,由2000年的15.5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7.74亿元,年均增长23.42 %,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大型工业项目增多。随着近几年州直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大批大企业、大集团进驻州直各个县市的各个领域,有力的带动了州直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增强了经济增长后劲;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迅速升温。房地产开发投资8年累计完成59.37亿元,占地方累计投资的12.64%,年均增速达33.29%。

二、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投资与GDP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等存在显著相关。由于计算方法和指标口径的限制,目前还不能精确地计算出州直投资对上述经济要素的拉动作用,但是根据自治区及其他省市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在我区,八十年代,投资每增长1%,可带动GDP增长1.0039%,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0.718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6237%,九十年代,投资每增长1%,可带动GDP增长0.9167%,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0.926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6151%,进入2000年以后的近五年,投资每增长1%,可带动GDP增长0.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2%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投资对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收入等经济要素的增长所起的作用,虽然分阶段看呈递减趋势,但一直是相当突出的。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通过较高的投资率将具有比发达国家或地区更快的经济增长。伊犁州直作为在全疆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州,投资对GDP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以及财政收入、就业等的拉动作用只会大于全疆平均水平。用全疆的平均数值来推算,要完成今年州党委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一五”后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即生产总值到2010年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14%,投资增长必须要保持在17.5%以上,因此,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投资都将是州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三、州直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不足

长期以来,州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全疆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虽然突破了百亿元大关,但是占全疆的比重仅为5.9%,总体规模一直不是很大,主要原因之一就 是资金短缺。

2000年以来,州直地方项目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36.57亿元,其中国家预算资金66.91亿元,占19.9%,信贷资金47.83亿元,占14.2%,自筹及其他资金221.83亿元,占65.9%,也就是说,州直地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和其他资金,这种局面今后还将继续,因为就目前州直地方财力和金融机制来说,前两项资金很难有较大提高,而州直企业现有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如果不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自筹及其他资金始终保持65%以上的投资比例是十分困难的。

(二)投资结构不合理

合理的投资结构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也是提高投资效益的主要途径。近30年来,州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合理状况一直未能根本改变。

农业投入比例及总量都较小。近年来,农业投资比例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上升幅度一直不够理想。2000—2007年,州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6.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5.82亿元,占3.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5.47亿元,占26.9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24.77亿元,占69.68%。特别是近十年,第一产业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一直徘徊在2-4%之间,要真正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农业投资的力度必须加大。

第二、第三产业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虽然近几年第二产业内部投资结构渐趋合理,但是制造业投资比例连续2年下滑的情况必 须引起关注,因为制造业附加值高,又是财税的主要来源,长期投资比重过低,必然影响到州直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中旅游等新兴产业投资与我州经济发展目标要求有很大差距。

另外,整体规划缺失,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也是影响州直投资结构不够合理的重要因素。

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促进州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加快发展必须抓住投资不放松。

2008年州党委工作会议确定了“十一五”后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特别提出了要在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旅游开发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有新突破。目前州直无论是设施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工业发展水平、对外开发程度都比较落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通过加大投资实现州直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前面我们已经粗略估算过,GDP要保持14%的增长速度,投资增长必须要保持在18%以上。保持适当的投资规模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0年以来,州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3.6倍,但是2007年财政自给率也仅为34.3%,我们仍属于一个地方财力严重不足的地州。从这几年州直地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上看,65%以上来自自筹及其他资金。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和发展民间投资,实施“多极支撑”的投资策略,是目前州直保持一定投资规模的主要保障。

促进投资快速增长,一是要通过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放松市场 准入限制,充分调动民间和社会各方面投资的积极性,让民间资本大规模的进入投资领域;二是加快建设和培育资本市场,充分利用各种资本市场融资手段,拓展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通过政策引导,激活滞留在银行的巨额资金,使之发挥应有的资本增值效应;四是完善工业园区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来园区投资办厂,努力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稳、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使州直各个工业园区成为项目投资的最佳地,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样板;五是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成效。一方面在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尤其在急需人才的培养,优惠政策的落实,各产业之间的衔接和协作等方面,要下大力气进行推进和加强,从而加速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州直的速度,发挥其核心带动作用,促进州直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六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资

(二)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必须加快投资结构的优化 合理的投资结构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当前,欲实现州直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关键在于投资结构的调整。

进一步加大农业投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加大农业投资,一方面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现状,增强农业抗灾防灾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绿色食品产业,集中投资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精细农业,设施农业,加快州直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和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促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加大工业投资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我们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的历史的机遇,以建设五大产业基地为重点,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引导社会资金注入具有高成长性的产业领域,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努力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政策调控,推进主导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加大第三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整,突出旅游服务业建设。近年来,州直第三产业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一直保持在65%以上比重,但是主要还是集中在房地产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产业方面,而旅游业作为州直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其丰富的资源与落后的设施和规划等形成强烈的对比,要实现旅游开发的新突破,突出旅游服务业建设,加大其投资是非常必要的。

(三)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必须注重整体规划和决策 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在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的前提下,做好州直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和无效投资。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同时,把资金投向那些投资少、见效快、对州直经济有支撑作用的产业,集中全力,实现重点产业的突破。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关口,要实现州直经济超常规、跨越式 发展,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在保持一定的规模和速度的同时,注意结构的调整,将会有力地促进州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〇〇八年五月三十日

第二篇: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

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我省把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重点,努力营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积极转变非公有经济工作思路和发展模式,创新非公有经济发展方式,优化非公有经济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了非公有企业和广大民众创业的积极性,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实现了“十二五”非公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开门红。2011年上半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简称“非公有投资”)达2590.34亿元,同比增长37.6%。全省非公有投资呈现总量攀升、增速加快、比重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上半年非公有制投资基本情况

1、投资总量继续扩大,投资占比显著提高

上半年,全省完成非公有投资额2590.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6%,高出全省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简称“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8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投资额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71.7%,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1.2%,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个百分点。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中非公有经济投资的主体地位逐步显现。

2、二产比重略有下降,工业投资占近七成分产业来看,在非公有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2.27亿元,同比增长36.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92.77亿元,同比增长37.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35.30亿元,同比增长38.2%。三大产业占全省非公有投资比重为2.4:69.2:28.4。

在工业行业中非公有经济投资也占主体。上半年,全省非公有工业投资1785.02亿元,同比增长37.8%。非公有投资中工业投资占68.9%,占比近七成。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中非公有经济完成投资1.56亿元,同比增长3.88倍,增长最快;烟草制品业中非公有经济完成投资3.45亿元,同比增长2.86倍,增速排名第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非公有经济完成投资33.37亿元,同比增长1.85倍,列第三;另外,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等行业中非公有投资也有较快增长,分别增长93.3%、90.9%、87.7%、84.7%和75.6%。

3、个体经济投资一马当先,外向型经济投资相对偏缓

分投资主体看,上半年非公有投资中,个体经济投资增长最快,私营和股份制经济贡献率最大。上半年个体经济完成投资36.85亿元,同比增长93.8%,增速一马当先;私营经济完成投资998.62亿元,同比增长45.4%,对全省非公有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4.0%;股份制经济完成投资1265.77亿元,同比增长33.3%,对全省非公有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4.6%;外商完成投资93.41亿元,同比增长11.8%;港澳台商完成投资92.56亿元,同比增长10.6%。

4、涉及领域不断扩大,新兴产业投入加强

随着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政策、措施的出台,江西非公有投资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强。上半年非公有经济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完成投资784.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3%,对全省非公有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9.0%,拉动全省非公有投资增长14.7个百分点。其中航空制造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增长最快,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60倍、1.54倍和1.25倍。

5、地区发展水平不一,特点不同各有千秋

表一:非公有投资增长情况和占全省比重

如表一所示,从各设区市的增长速度来看,有5个设区市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全省非公有投资增长37.6%,其中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设区市是:鹰潭增长84.6%,上饶增长57.4%,景德镇增长50.3%,新余增长40.4%,萍乡增长39.3%。从各地非公有投资占全省非公有投资的比重来看,比重上升的设区市是:上饶、鹰潭、景德镇、新余、萍乡,分别比2010年上半年上升了1.2、0.8、0.5、0.2和0.1个百分点。

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的建议

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成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特别是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劳动就业岗位、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江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机制已逐步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金筹集的社会化,资金投向的市场化,已成为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的基本趋势,非公有制经济必将继续成为投资中最强劲的增长力。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省应坚定不移地进一步鼓励、引导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又好又快的增长。

1、继续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投资领域

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鼓励、引导非公有资本参与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和商务、商贸流通业,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建设、城镇公共交通、园林绿化等领域;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和各种措施发挥好公有、非公有和其他经济主体的各自优势,进一步形成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新格局。

2、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健全服务体系

一是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有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二是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重点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银行业进一步健全担保机制、精简贷款流程、降低成本,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和比重,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三是加强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和民间投资的服务与监管,强化非公有投资的审批、监管程序,建立健全政府自觉促进非公有投资增长的机制;四是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为民间投资提供法律、政策、咨询、财务、金融、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的中介组织。

3、努力加大项目储备、增强投资后劲

加大非公有及中小企业项目储备、申报、扶持工作力度,重点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加快我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利于优化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以及具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意义的重点项目。认真做好重点非公有企业项目的储备和筛选

申报以及实施推进工作,及时掌握项目进度,促进项目按计划实施及达产达效,增强非公经济投资增长的后劲。

4、着力突出核心区域、发展重点行业

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西全省上下大力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好机遇,利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争取各方面的资金、项目支持,发挥比较优势,加大投资力度,形成核心区域与重点行业相互交织的立体性规模经济,谋求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新跨越。

第三篇:加大依法治校力度 促进学校快速发展12

加大依法治校力度 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梁平县来宝小学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自查报告

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是实施学校民主管理,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我们通过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大大增强了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提高了学校依法决策,依法执教,依法治教、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了依法治校的育人氛围,全校师生凝聚力明显增强。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了依法治校工作组织机构

1、学校领导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学校实施依法治校工作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工作方案,学校领导班子定期研究并及时解决学校依法治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依法治校工作规划和法制工作计划、总结。

2、建立健全了依法治校工作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方徐林任组长,房开富、雷善明任副组长,成员有:龙辉、黄才秋、赵纯福、杨登嵩、何安蓉、仇朝蓉、范正芳、秦观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房开富同志分管依法治校工作,方徐林校长亲自抓依法治校工作。同时,学校还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的校内纠纷调解委员会,主要负责收集民意,依法调解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做到矛盾不回避不上交。

3、进一步充实了党、政、工、团队的组织建设,各部门有明确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做到了全员参与,定期收集反馈信息。

本大项满分14分,经自查得14分。

二、管理制度完善健全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制法规的规定,学校制定了来宝小学管理章程,并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学校依照法定程序修改学校章程,并向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公示,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制定了符号法律法规且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制度、学籍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师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重要决策符合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符号素质教育发展要求。

本大项满分12分,经自查得12分。

三、校内管理体制健全完善

1、学校领导体制健全。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符号任职条件,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熟悉并遵守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学校的权利、义务,明确教育方针、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同时,校长有明确的党组织监督保障工作制度,能主动接受学校党组织和教代会监督,有具体的措施和工作记录。

2、内部工作机构、运行机制设立符号规定。机构设置合理合法,职责分工和岗位目标明确,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和具体的工作措施

3、学校建立了重大决策法律审核工作机制,学校做出的重大决策、重要发展规划、对外签定的重要合同经过合法审核后才予以实施。

本大项满分8分,经自查得8分。

四、依法规范办学活动

1、依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学校教导处按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课时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障每个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学校实行均衡编班,不随意公布学生成绩,不排名次;学校不组织违规补课,教师不参与有偿补课,严格而有效地控制学生课业负担,充分保障学生休息时间。

2、建立了合理的教职工岗位管理和考核制度。有科学合理的教师岗位责任制得到有效实施;有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并按时完成考评工作,不向教师下达升学指标;有完善的教学工作评估方案和评估标准、程序和方法,评估工作进行正常并得到广大教师认可。

3、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招生和进行学籍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招生政策,不拒收应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学生档案管理完善;严格“控辍”,确保学生巩固率达100%。

4、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规定。学校健全的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严格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坚持实行财务公开,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违规收支行为,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开,无违反国家规定、无乱收费现象,学校每期开学或学期结束,通过收费公示栏、收费通知单等方式向家长报告本学期收费情况。

5、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学校安全工作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建立了安全预防体制,有紧急事故预案; 2 学校设施符合安全标准,并依法规范运作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保险。

6、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效果好。学校有专人负责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并配合派出所、街道(社区)工商、文化等部门协助共建,使周边环境文明、健康、安全,没有任何重大事故发生。

本大项满分20分,经自查得20分。

五、民主管理机制健全

1、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积极作用发挥好。学校依法健全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女职工委员会组织,教代会工作制度健全;教师能通过学校工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切实有效地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工会切实开展了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每年举行一次教代会,广泛征求教职工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切实有效地加强民主管理。

2、严格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校务公开组织、工作方案、制度健全,校内监督机制完备,保障教师通过校内民主管理机制参与学校管理,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等热点问题通过校务公开栏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尤其是财务开支坚持了“100元以上开支需分管领导同意,500元需校务会同意,1000元以上需教代会同意”的制度。让每个教职工都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的招生规定,教育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及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实行校务公开。

3、建立了“三结合”联系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实行定期召开家长代表会制度。每期开学,期末分别就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等方面对全体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本大项满分10分,经自查认为家长学校开展活动应该进一步加强,扣0.5分,实得9.5分。

六、教师权益受到保障

1、学校依法聘任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依法与教师签订了聘任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学校依法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并逐步改善生活、工作条件,给教师配置了电脑,建起了多媒体教室,保障了教师顺利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学校教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劳动纪律性强,没有无故使学生中途停学或退学,没有擅自放假现象,3 没有出现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

2、以人为本,开源节流,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及时发放和相关的福利待遇,保障教职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申诉制度。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本大项满分7分,经自查认为教职工福利待遇落实不够,扣0.5分,实得6.5分。

七、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1、依法维护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变相留级和强迫休学、退学现象;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

2、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秩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了学生的伤害事故。

3、每个班建立学生“申诉箱”,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学生依法行事,无违纪、违法犯罪行为

本大项满分9分,经自查得9分。

八、法制宣传教育得到贯彻实施

1、学校为了认真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建立了普法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了领导班子学法制度,制定了“五五”普法规划和普法计划,有工作总结。教职工参加普法学习人人有材料、有笔记、有考核。教职工普法考评人数达到100%。学校利用校园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上传到学校网站,供教师随时浏览学习。

2、学校开设了思品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经费“五落实”。认真开展法制课教研活动,教师认真接受法制课教学培训,授课水平达到规定标准。

3、学校按上级要求聘请了陈小林(派出所所长)同志为法制副校长,朱正萍(司法所所长)、赵天国(派出所干警)为法制辅导员。他们办公地点固定,工作计划、职责明确,并能深入学校与领导班子研究法制工作,定期给全校师生 4 上好法制、安全课,积极发挥辅导作用。

4、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少先队充分发挥朝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作用,结合学校法制课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卓有实效的主题教育。

本大项满分20分,经自查认为法制教育课的经费有待加强,扣0.5分,实得19.5分。

九、依法治校成绩显著

1、学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法律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师生团结一心,连续几年无上访、上告等现象发生,全校形成了学法、知法、用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

2、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多次受到上级表彰。2008、2009两年学校连续获县教工委综合考评一等奖、教学质量一等奖;学校连续五年获县教委远程教育考核评估一等奖、“红旗文明单位”、“模范教工之家”荣誉称号;2008年获县教委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奖;2009年获县教委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奖、非物质文化传承奖。

3、由于法制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具有时代感与创新性,没有出现师生违纪违法现象。

经过学校自查与评估,我校实际得分98.5分(详见评分细则得分),已具备“依法治校示范校”的标准,请示组织派专家组前来我校正式评估。

特此报告

重庆市梁平县来宝小学

二0一0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推进

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推进

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九五一”总体部署,大力实施“一三六三”思路举措,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大项目、大投入为支撑,全力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

(一)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6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1亿元,增长36.8%;第二产业完成16.4亿元,增长29.4%;第三产业完成16.5亿元,增长12.6%。从1-6月份逐月投资运行情况看,呈现出投资总量不断放大和增幅持续攀升态势。

(二)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三产业投入明显增加,1-6月份,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例调整为6:46.9:47.1。从1-6月份投资完成情况看,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8.9亿元,先进制造业完成投资10.9亿元,现代农业完成投资2.1亿元,文化产业完成投资6.9亿元,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9.5亿元,公共服务完成投资7亿元,投资对转方式、调结构的导向作用日益凸现。

(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6月份,87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和170个县级领导包靠项目,投入明显加大。其中过亿元项目完成投资2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3%。英轩循环经济产业园及英轩重工、“三区”建设物流园、海 洋产品包装解决中心、潍焦集团干熄焦、元利化工MDBE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四)招商引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开展节会招商、产业招商和企业招商等招商引资活动,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纷纷来昌落户。第十届国际宝石节和第28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海洋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宝路达新能源汽车等21个重点项目参加签约仪式,合同利用资金达到122.8亿元。

(五)投资环境更加优化。成立项目审批委员会,积极推行并联审批,规范了审批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行服务承诺制、首接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建立了重点项目联络员制度,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一条龙”、“包揽式”全程服务。1-6月份,共办理项目审批立项119个,计划总投资141.6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81%和103%。

第五篇:加大土地交易市场建设力度 促进国土事业快速发展

加大土地交易市场建设力度

促进国土事业快速发展

土地使用权交易是土地资源分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土地归属、项目落地的重要一步。在我国,由于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土地出让的法律法规政策,让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市场手段来调控,通过法律手段来约束,土地在出让过程要求“阳光作业”、全面公开、和谐竞争,做到公开出让、有序开发,让真正有实力、有诚信的人管理、利用好土地。做好这些,土地交易是关键,土地市场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推进国土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水平,破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两难课题,推动我市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等方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就我市土地交易市场建设和工作内容作一简述,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需要改进、加强的各方面。

一、交易事务中心工作概况

永济市国土资源交易事务中心是政府指定的土地及矿产资源综合交易场所的专门服务机构,担负着全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公开出让、转让等工作。-1-

永济市国土资源交易事务所是根据永编办字(2010)4号成立的股级建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8名。成立时间2010年10月。

1、工作实绩。自交易事务所成立至今共出让地块5宗,面积83.61亩,出让金总额729.7万元。现还有一宗正处于公告阶段。在土地出让的全过程,都邀请了人大、纪检部门进行督察。在交易现场监察机关派员进行监督,做到全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

2、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操作始终是我们搞好土地公开出让的基本要求。二00二年七月一日国土资源部颁布并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11号令)后,我们即严格按照这个规定操作实施土地公开出让。国土资源部于二00六年八月一日颁布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两个规范),二00七年十一月一日颁布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这个规定和两个规范对土地公开出让作了更加详细规定,使操作依据更具体。目前我们正是按照这个规定和两个规范进行操作。

二、学习先进

虽然我们的市场建设不断发展,交易工作也有所成绩,但和先进城市土地交易工作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是国土部推出的先进典型代表。他们的基本做法概括为四项:一是入市流程透明化。二是信息掌握分散化。三是业务操作模块化。四是工作内容标准化。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硬件建设也是一流的,整个市场由受理区、报价区、审核区、评标区、竞价区、信息通报答疑区、休息区等区块组成,报名、审核、竞价等通过专门系统与上述各区块相配套,分别自动完成各项工作、实现功能,应用现代管理和服务等科技手段,很好的诠释了39号令的规定。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显然,上海市的做法是我们的标榜,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制度建设,我们都可以拿来借鉴。相比,我们有很多不足。首先是环境硬件已不适应时代要求,总交易面积远远不够,办公区、报名区、报价区等混在一起,既对申请人基本情况无法严格保密,也不能有效控制申请人场内互通,又容易造成程序、秩序混乱。每一环节没有分开也无法隔离,难以标准执行39号令的精髓;二是内部机构设置欠缺,科室简化,人员扎堆,承办人从接受批文、编制发布公告、编制发售资料、受理报名、接受报价、签署成交确认书到办结转件,一办到底。在现有条件下一人操作虽然最大限度控制了泄密,但也缺乏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三是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缺乏专业人员。四是缺少系统的软件支持。

四、改进方向和措施

1、尽快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尽量降低人为因素影响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深入总结土地市场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健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各项制度,建立反映土地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加快环境和设施硬件的建设投入。体现科学管理、人性化服务,做到严密操作规范、严把操作流程、严控操作范围、严格操作纪律,达到阳光操作、公开平等、规范合法、廉洁高效、提高服务。应专门设计一套独立的国土资源公开交易系统和操作软件,具备查询、报名、审核、报价等综合功能,做到保密、方便,与交易大厅配套完善各项功能,力求全面实现39号令规定的要求。通过硬件设施的改进和提升,要发挥好交易市场信息平台作用和功能,加强国土资源市场分析、监管和对市场的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市场,分析市场,研究完善调控市场的政策措施,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社会提供好服务。

3、加强内部机构调整和人才引进与培养。结合硬件建设,相应建立更为合理的部门机构,以完成守土尽责、依法

行政、服务经济、廉洁高效的目标。按现有人员数量和素质,远达不到市场发展的要求,按需设岗、按岗定编,不拘一格发掘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达到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谐发展。

下载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力度促进州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力度促进州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