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大对朝阳区物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建议
关于加大对朝阳区物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建议
朝阳区的房地产开发比较早,基本上从1992年开始开发了富豪花园小区、晨光花园、富苑花园等一大批花园式小区,现在均已到了末路时代,墙皮脱落、防盗门损坏、楼道窗户丢失破损、绿化斑秃、路面和马路边石严重破损、健身器械没有或者已损坏不能使用等诸多问题。近几年政府为老旧散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一直忽视着开发长久的老式花园小区,致使住在花园小区里的人们产生一些负面的想法,只要炒掉物业公司变成老旧散区,政府就会去承担负责,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富豪花园、吉港花园、世纪星嘉园、金碧家园、易安花园纷纷出现弃管或者被炒的现象,长春市也比比皆是。原因就在于政府忽视了对这些开发已经的花园小区的政策倾斜。所以本人建议:
一、由于当时的规划设计以及开发商对娱乐设施的投放力度致使健身器械相对较少,即使有少量的投放,至今也已伤痕累累,甚至已不能使用或者有一定的危险性。区政府要加大老物业小区体育事业经费投入,把体育建设经费及相关配套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改革体育事业基本建设经费支出结构,把区体育设施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维护资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确保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同时,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引导、带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冠名、入股等多种形式,投资兴建体育设施。鼓励、支持社区居民和单位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参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
二、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开发商在开发小区之前已向相关们交纳了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费用,按照规定基础设施也应该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维修和养护,但近几年正是因为有了物业公司这一机构才产生了职能部门不作为和推诿责任的现象发生,为对有物业服务的老小区进行摸底派查并责成朝阳市政、建设局、行政执法局进行修复路面和边石;责成街道和社区对防盗门进行更换;责成绿化办对小区内绿化进行重新栽种和养护;
三、简化程序,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于富豪花园项目自来水的历史遗留问题,因涉及3000多户群众的用水及社会稳定问题,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紧锣密鼓的运作最终实现了零投入的终端收费,给居民和物业公司减轻了很大的负担,所以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要采取不同方式解决。目前老小区存在的一些相关市政设施问题,建议简化程序教给相关责任部门负责。
第二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力度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力度 全面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南席镇位于长葛市最东部,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人,占总人口的97%,全镇耕地面积6.5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全镇广大农民投身农业生产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极大的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但,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民对农业的重复投资等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全镇农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影响和阻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要因素。
一、我镇各类农业配套设施现状及问题
通过多年的建设与配套,我镇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农业耕种、防洪除涝、农田灌溉体系,基本能够保证农业发展的需要。
(一)农业机械情况。(1)耕种设备。全镇共拥有大型拖拉机(含犁、耙)88台,大型联合收割机44台,小型收割机25台,小型播种机514台,秸秆还田机131台,机动三轮车5732台。(2)全镇共拥有病虫害防控农机具1186台。
(二)抗旱排涝设施情况。(1)全镇共拥有抗旱农机具5420台,其中潜水泵3349台、汽油机泵108台、柴油机泵1963台;机井1702眼,有效灌溉渠2.6公里,除涝沟河10条57.6公里,小型抗旱补源闸10座,中型翻板闸1座。
但是,通过在去冬今春抗击50年不遇的持续干旱及在以往各个时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矛盾与问题,也充分说明我镇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经营模式还很不协调,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是农民对农业的重复投资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普遍实行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促使广大群众不得已大量购买各类农业机械,有的一家可能购置多台,严重的重复投资,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大大投高了农业成本。在使用 过程中,因各自使用各自的,不能合理有序安排,出现群众之间互相争井、争电等现象,导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干部着急,群众有意见。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保护措施。我市每年大兴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整修道路、疏浚河道、修排水渠。但,工程完工后缺乏合理有效的管护机制,在使用耕作过程中被一些为一已之私的群众恶意破坏,从而出现各级工夫没少下、钱也没少花,但水利基础设施却最终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尴尬局面。
三是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现象严重。目前,全镇各类抗旱排涝设施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已使用几十年,有许多设施如水井、堤坝、水闸、电力设施等已严重老化,不能发挥真正作用。如全镇十座抗旱补源小水闸已有六座无法使用,208眼机井损坏,全镇70%以上的农业线路遭到破坏。但,随着农村改革进行的不断深化,村财乡管、乡财市管,镇村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空壳经济,无力对年久失修的基础设施进行及时修复,对农业生产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四是部分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近几年来,随着劳务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群众把农业生产摆到了家庭经济的次要位置,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严重下滑,在耕种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顺年多、灾年少,既使碰到粮食减产也不影响自己的经济收入。因此,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土地上来,致使部分土地撂荒,更不用说让他们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这次抗旱浇麦过程中,就出现有少部分群众,不管镇村干部怎么动员发动,硬是不抗旱浇麦,对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不少阻力。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的最根本保证,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新问题,运用科学的发展观,适应新要求,研究新办法,探索新机制,把农业基础建设与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 下去,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提升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为此建议:
(一)创新工作思路,实行立法保护。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农业的发展首要的是靠政策。当前各地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何组织出现了困惑。为了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政策界限,增强干部组织农建的信心,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提出新形势下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思路。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促使在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能更有力地打击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现象,克服重建轻管的被动局面。
(二)创新投入形式,合理制订规划。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难点是资金问题。在当前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机制。建议在对农村其他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的前提下,把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作为一项,以解决当前镇村只能用无法修的窘境。同时,还要科学合理编制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做到规划一次到位,建设逐年实施,避免今天建设明天毁的现象发生。
(三)创新经营模式,建立服务组织。当前,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经营模式不合理,各种设施建成以后,不用时无人问、无人管,用时一窝蜂乱争乱抢。建议以村为单位成立各类服务组织,对现有农业灌溉机具设施实行统一配备,机井、设备明晰产权,责任到人,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收费。保证各类设施合理有序使用,同时还能避免原来一家一户重复投入,造成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浪费。
(四)创新土地政策,确保农业增效。针对那些因外出务工或对土地不管不问致使土地撂荒的现象,建议出台更加合理的土地政策,对确保因种种原因不能对耕地进行管理的农户,对其进行强制土地流转,把土地转让给有能力、懂经营的农户手中,增加耕地产出值,确保农业增效。
第三篇: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同时党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2006年1号文件出台,说明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已成为破解“三
农”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
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华西村模式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代表。然而在极其贫困的老少边穷地区,要达到华西村现有的发展水平,即使再用一、二十年的努力,也难以实现。对我县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在“十一五”期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现有生产条件,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基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在“十五”期间,我县农村经济和城市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发展速度是建国以来秀山之最,财政收入年年翻番。2005年财税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城市建设令人瞩目,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800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农村电力设施改造率达6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00元,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可以用几句话来形容当前农村现状,那就是“遇雨蹋方、路难通畅;天旱水断,饮水困难;吹风断线,摸黑吃饭;娱乐稀少,天黑睡觉;修路要集资,修堤要流汗,孩子要读书,老少要吃饭,狠心丢下老少外出找活干。”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城乡建设资金投入比例严重失调。全县总人口大约60万,其中城市人口10余万,农村人口50余万。在城乡建设资金投入上,占全县总人口84的农村国家资金投入不足城市的20.城市人口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人人都能喝上清洁卫生水,而在农村80左右的人口饮水困难;城市大街小巷都铺上了水泥路面,而乡村公路都为等外级公路,路面坑坑洼洼,车辆难以通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悬殊过大,贫富差距大。2005年我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800余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00余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倍,如果没有政府的投入,农村经济要发展单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是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口在享受教育、医疗、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待遇不平等,同时由于贫富悬殊过大,公共资源分配不均,极易使农民产生仇富心态,为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引发社会矛盾。
在“十一五”期间,为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积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当前我县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努力缩小城乡公共建设资金的投入比例,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畜饮水。人畜饮水问题是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饮水问题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农村有一句俗语,“宁可没有钱,就是不能有病。”可见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疾病的恐惧。疾病给人们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贫困和痛苦,万贯家财也会被掏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历史造成的森林过渡砍伐,人类赖于生存的水资源日益枯竭,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导致水资源污染严重,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近年来我县几条主要河流已完全被污染。我们的母亲河——梅江河两岸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平江河,溶溪河已变成大墨缸。山区水资源极度溃乏,据群众反映,许多历史上从未枯竭的水井去冬今春已枯死,人民群众饮水已越来越困难,迫切希望政府为他们解决饮水问题。
二是行路难问题。“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摆脱困境,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变的定律。在“十五”期间,通过全县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虽然路不再是原来的那个路,但肩挑背磨的历史尚未结束,三天两头塌方跨坎,路面坑坑洼洼,90以上为等外级公路,车辆难以通行。路是广大人民群众致富的希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
三是农网改造问题。在“十五”期间,中平乡已有两个半村进行了农网改造,农网改造率达40左右,尚有60左右的人口尚未享受到国家农网改造这一惠民政策,群众用电成本高,电力质量低,花最高的价钱,享受最低的服务,群众要求农网改造的呼声高。
人是平等的,不分高低贵贱,但在现实社会中,城市与农村,居民与农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上城市优于农村,居民与农民
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上城市优于农村,居民多于农民,占有全国人口76的农村却得到极少的资源,人为地制造了城市与农村,居民与农民之间的不平等。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和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我们深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十一五”期间,一定会采取有力
措施,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农民的扶持力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十一五”规划的工作重点,让全县50万农民早日迈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关于加大对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支持力度的建议
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建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复合增速将达到37%,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速。面对这种发展压力,除了继续发挥政府和国有文化企业的作用外,还要调动民营企业的文化力量,动员全社会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以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大大超出GDP增速;每年1000万元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被列入市财政预算,11个文化产业项目进入省“861”项目库,一大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推出,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201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制订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强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设立了“淮南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体制之变,盘活存量,释放能量,激发活力,为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总投资100亿元的志高动漫文化园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淮南大剧院开工建设。然而,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政府对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没有一个明确的支持方向、金融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不明显、准入门槛较高等;二是民营文化产业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低,发展缓慢,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较薄弱,部分民营企业虽然对投资文化产业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投资行为有待规范。文化崛起是政府的事,更是社会的事,其中民营企业理应是其中的一支力量。
二、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优势
1、民营企业家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民营企业家往往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个人经历与经验较为丰富,对人生有独特思考,对社会认识比较全面,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具有文化情怀甚至文化情结,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文化转型、文化升级的需求,使不少企业家有了现实的文化动因。
2、民营企业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有其明显特点。由于民营企业的权属关系清晰,决策更加理性、务实,项目运作更注重长期性、连续性,企业目标感强,主动性强,运行机制灵活,行动效率较高。
3、民营企业与地域文化力有天然的亲和力。淮南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豆腐文化、《淮南子》文化、汉文化、旅游文化、地质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些文化的积淀,不仅凝聚着民营企业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还透射着民营企业与地域文化力的亲和力。
三、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
1、由文广部门牵头财政、税收、工商等部门参与,尽快制定出台鼓励我市民营和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制定发布《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设立发展引导基金,主要用于对一些还
有风险的文化企业进行托底支持,帮助这些企业创业度过起步成长期。支持企业重组,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鼓励民营企业介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还要拿出相应的扶持资金,建立相应的融资平台和文化产业平台。民营企业举办的文化项目,可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享受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技改补助资金、科技三项费用资金等支持;除法律法规禁止或需前置许可审批的项目外,不限制民营文化企业经营范围。
2、广泛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出台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以“冠名权”、“广告权”等形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
3、引导民营企业打造文化品牌。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打造形式新颖,影响力大、具有淮南文化特色的文化精品和旅游精品,形成一批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以品牌的集群式发展带动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紫金石文化产业、豆腐文化产业等。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组建和发展各类文化中介组织或经纪公司,充分发挥它们在招商引资、推介产品、组织生产、活跃市场中的积极作用。
4、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力度。政府和文化管
理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吸引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加入到文化产业中,并对现有的文化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思想水平,精通业务,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在数字化装备、网络化系统、多媒体技术等领域,与科研机构协同攻关,发挥科技园、大学科技孵化基地的人才技术优势,力争把淮南建成一个文化人才高地。
5、引导民营企业投入农村文化产业建设。要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参与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和农村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建设,让他们意识到投入农村文化产业也是一项造福广大农民的一项公益事业,特别是多开发、多提供适应农民消费水平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和文化市场,是民营企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的一种具体体现。
6、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具有国际化运作理念的文化产业运作机构或者团队,减少“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和时间,实现文化与产业的有效对接。文化产业不同于一产、二产,创意是其发展的核心,没有创意的文化产业生命力不可能长久,也不可能带来大的效益。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欠缺的情况下,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不失为一条捷径。
《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的颁发,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无疑是利好的政策;既拓宽了民营资本的投资渠道,又能对文化产业起到很重要的推进作用。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
推进下,在不远的将来,我市会有一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民营文化产业脱颖而出。
第五篇:关于加大对建设工程监理力度的建议回复
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建设工程监理力度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我市自----年推行监理制度以来,总体上经历了试点起步、稳步发展、全面推行三个阶段,特别是2007年开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年系列活动以来,举全市之力狠抓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同时把监理工作的创新作为重中之重,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建设工程监理管理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我市工程监理现状
近年来我市工程监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监理企业已发展到---家,其中甲级企业8家,乙级企业6家,丙级企业12家,从业人员近2200人,取得国家执业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计650名。监理行业已形成了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三个层次的人才队伍,一大批监理企业脱颖而出,业务范围覆盖了市内绝大多数的项目,目前全市共有956名在岗监理人员领取了上岗牌,覆盖市区421个项目,约700万㎡工程量,县(区)246个项目,约460万㎡工程量,监理项目总投资达90亿元。我市一些公路、水利、电力等专业监理企业,已在市外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市场,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
目前我市监理行业管理的工作措施:一是监理经费,专户存储。出台《监理服务费专户存储实施细则》和《监理与相关服务费支付考核办法》,规定监理服务费的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80%,并实行专户存储,在每次监理服务费支付前,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项目主监人员为组长的考核组负责对项目监理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提出监理服务费的支付建议,建设单位依此予以支付。目前市区已有70个工程的监理服务费存入了专户,监理与相关服务费合同额达4434万元,受监工程总投资达31.98亿元。该项制度的实施有力地规范了监理市场秩序,避免了无序、压价的竞争。通过保证合理的建设监理成本支出,监理单位的利益得到了维护,监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二是源头把关,公开招标。制定了《工程建设监理与相关服务招标投标办法》,把建设工程监理纳入公开招标投标范围。三是定岗定位,优质服务。出台《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优质服务标准》,鼓励监理单位在工程施工阶段通过优质服务加强质量管理,争创优质工程。同时实施建设工程监理人员挂牌上岗制度,使得监理人员开展工作更加透明,更加便于接受各方监督。四是全程监督,适时报告。实行建设工程监理质量适时报告制度,对监理行为进行动态管理。要求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在监理过程中发现责任主体有严重质量违规行为时,要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报告。五是会长轮值,严格自律。建立了监理企业轮值会长制。由轮值会长负责牵头全市监理企业的信息交流、业务培训、行业检
查等工作。六是信用评价,公正透明。用信息化手段实施监理行业的动态管理,建立建设工程监理管理信息系统和诚信平台,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无缝隙、闭合式的实时动态考核管理,从项目的监理合同备案、上岗牌核发、监理人员信息变更、监理月报上报、监理与相关服务费支付考核、检查通报、监理合同销案等等,监理的行业管理全部纳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从而在促进监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以及管理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我市有4个项目被评为“省示范监理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省监察厅《关于开展全省政府投资工程监理行为专项检查的通知》(--建建管[2010]---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迎检工作,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市监察局联合开展的全市政府投资工程监理行为专项检查活动为契机,对全市政府投资500万元以上工程监理行为进行一次大检查,由市监察局牵头,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具体组织实施,采用组织专家现场检查方式。
检查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是各县(区)在建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自查。第二步骤是各县(区)建设局和监察局组织对本辖区内在建政府投资500万元以上工程的监理行为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监理单位挂靠经营、低价取费、总监变更、监理人员履行职责、现场工作质量等内容。第三步骤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市监察局于5月26日—28日
对全市在建政府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程的监理行为进行专项抽查。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将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的若干意见》(--建工[2007]168号)和和《---市建设工程各方主体行为考评办法》(--建发[2009]110号)文件精神,对其进行不良行为记录,并将其不良行为录入---建设工程监理管理信息系统和---市建设工程监理管理信息系统。
2、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全省监理企业资质动态核查的通知》(---建函建管„2010‟401号)精神,开展全市监理企业资质动态核查,以进一步加强监理行业管理,建立对取得资质后的企业动态核查机制,完善监理企业和从业人员准入清出制度。
主要核查:监理企业在取得资质证书后,其资质条件发生变化是否持续符合资质标准要求,特别是企业主要管理和技术、经济人员变动情况,包括企业资本金在内的有关财务指标变动情况等。对资质许可以后条件不达标的企业,要对其通报,并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为45天。整改期间企业暂停承接新业务,不得申请新资质,且两年内不得参与市内监理企业评优,已进入承担政府投资工程监理企业名录的企业清出名录。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或逾期未申报整改材料的企业,建议省厅撤回其资质证书。
3、大力营造加强工程监理管理舆论氛围。一是积极开展工
程监理工作宣传报道,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赢得社会各界对工程监理的关注、理解和支持。与--日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合作,通过宣传报道实施工程监理制度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录制专题节目等方式,树立我市工程监理队伍的正面典型。二是注重加强社会互动。在全市施工现场悬挂关于工程监理管理的大型宣传标语,开展工程监理专项检查活动,邀请市人大、市政协领导监督检查,特别是一些大的重点项目在开工时就邀请市人大、市政协领导走进施工现场,听取他们的有益建议。
4、我们将进一步把监理行业管理现有的六个工作措施做扎实、做到位,同时研究制订加强监管和规范监理行为的办法和措施,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
再次感谢您对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以上答复,如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主题词:政协提案答复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
---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办公室2010年6月21日印发
共印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