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工商部门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5 00:2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随州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工商部门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随州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工商部门对策建议》。

第一篇:随州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工商部门对策建议

“两圈一带”研讨

随州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

及工商部门对策建议

随州市工商局

黄甫国 乔问斌

近年来,随州市工商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旅游强市”的奋斗目标,立足工商职能,充分发挥服务、监管和维权作用,努力激活随州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全力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

一、随州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随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随州旅游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正在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增长极。2009年全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483万人次和27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均增长80%以上。随州旅游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随州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风景名胜众多,拥有“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以及世界最大的古银杏群落之一的洛阳千年银杏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桐柏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徐家河、省级地质公园琵琶湖等著名旅 1 游景点,还有以尚市桃花、万和兰花、三里岗香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景观。

二是旅游发展氛围渐浓。省委、省政府确定将炎帝神农文化作为“湖北第一文化品牌”加以扶持推介。通过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有效聚集了人气、提升了名气,随州在世界华人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突破性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旅游工作委员会,建立了“四大家”领导联系旅游重点项目制度,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企业主体、行业主管、部门配合”的旅游工作格局。

三是旅游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随州举全市之力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旅游交通、旅游咨询、旅游标识、旅游厕所、旅游信息覆盖”等五大旅游工程。特色餐饮、休闲购物、文化娱乐专业街区进一步提档升级,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炎帝故里风景区跻身2010年全省青年最喜爱的十大鄂西旅游景区之列;玉龙温泉在中南地区首屈一指,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在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中,随州市工商部门从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入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一是抓专项整治,促游者满意。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户外广告、节假日旅游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饮食放心、购 2 物称心、环境舒心。二是重旅游监管,促市场规范。通过加强重点景区监管、重点行业监管和12315申投诉调处,加大了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规范了旅游商品交易市场经营行为。三是建合同机制,促旅游发展。与旅游部门协作,大力推行旅游合同示范文本,规范旅游市场经营行为。加大对违规合同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厉查处旅游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随州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市场主体发展不足。现有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缺乏在国际、国内市场有影响的骨干企业,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旅游业市场主体。由于旅游开发项目普遍投入小、块头小、运作能力低,一些景区因自身无力开发,又找不到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只好允许小业主、小商人低水平开发,或出让土地给某些部门、单位建招待所。大部分景区在旅游开发投入机制上仍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能力不强。有的景点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产权不清,不利于市场化运作;有的景区思想不够解放,缺乏资源整合、市场合作理念,开发经营方式单一,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

(二)旅游市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多年来,对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相对有限,许多景区的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未跟上,食、住、娱、行、购、游的配套水平较低,可进入性较差,导致旅游目的地尚未真正形成,过境游、接待游、出差游等现象突出。旅游业规模不大,吸引游客较少,3 而且游客的消费额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缺乏有效衔接,大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建立。大部分风景区仍然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功能上,对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创新不够,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少,附加值低。

(三)旅游市场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各风景区仍然存在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的现象,一些经营户没有在经营场所明显处悬挂营业执照和当地工商部门的举报电话,销售商品不明码标价,存在商品不合格或食品不安全隐患。有的旅行社夸大宣传或发布虚假广告,诱导游客消费。

(四)旅游产业宣传促销仍不到位。旅游资源是基础,但再好的资源如果不推介出去,让更多的游客知道,就不会转化为旅游经济。近年来,我市采取多种形式对外宣传、推介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我市旅游宣传促销仍显乏力,缺乏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旅游产业知名度较低,依旧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和“等客上门”的粗放型经营阶段。

(五)旅游品牌档次不高。我市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但生态文化资源挖掘不够,缺乏品位高、吸引能力强的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商标、服务商标注册滞后,更无高知名度的旅游商标。地方特色产品、特色小吃也未能形成品牌效应。

三、加快发展随州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对策

(一)加大服务力度,促旅游市场主体增量。一是围绕项目 4 建设培育旅游市场主体。优化旅游市场主体准入,改善旅游市场主体服务,按照“准入门槛能降则降、审批权限能放则放、办事手续能简则简、办理速度能快则快、指导服务能优则优、服务效能能高则高”的原则,大力支持社会各方投资兴办旅游项目。二是围绕资源整合培育市场主体。按照主体整合、线路整合和空间层次整合的思路,引导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旅游产品企业、旅游运输公司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集团,推进旅游景区集团化、旅游饭店连锁化、旅游运输联合化和导游服务网络化。三是围绕旅游与文化“联姻”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民俗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加快娱乐场所建设步伐,开发富有乡土特色、游客喜闻乐见、参与性较强的旅游节目,丰富游客娱乐内容。四是围绕特色餐饮及高档餐饮行业发展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对“农家乐”的提档升级、星级评定,开展“旅游餐饮名店”的推荐和“寻根节”定点接待酒店授牌活动,并在景区和市区合理规划品牌连锁餐饮。

(二)加大监管力度,促旅游市场秩序优化。一是实施旅游活动明白工程。继续推广使用示范合同文本,引导各旅行社与旅游者签订由省工商局和省旅游局联合制订的《湖北省国内旅游合同》,使旅游者能够愉快旅游、明白消费。二是实施广告覆盖工程。对各市场主体在公交车、出租车设臵车身广告,在汉

十、随岳高速公路旁设臵大型立柱广告,在各风景区设臵各类广告加强引导服务,确保广告宣传规范、真实、合法,有效展示和提升随州旅 5 游形象。三是实施主体规范工程。在各风景区加大清理无照经营工作力度,确保经营者主体合法、经营规范,持照、亮照率达到100%。

(三)加大维权力度,促旅游消费环境和谐。一是及时调处旅游消费纠纷。各级工商部门和消费者委员会要及时受理旅游消费者申投诉,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旅游者法律法规和旅游知识宣传,引导其理性、科学消费,防止上当受骗。二是重拳打击旅游市场乱象。要从旅游申投诉入手,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欺客宰客行为;加大对旅行社拒绝履行合同、降低服务标准、欺诈经营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开展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旅游经营者推荐评选活动,打造旅游服务品牌;加强旅游宾馆酒店监管,规范旅游购物点经营行为。三是着力搭建诚信旅游平台。以落实《旅行社条例》及《实施细则》为契机,加强对旅行社管理,建立扶强扶优、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在旅游服务质量的规范与提升上实现新突破。会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旅行社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建立旅游企业信用信息库,推动诚信旅游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促旅游产业知名。旅游业是知名度经济,宣传促销尤为重要。要引导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提高对旅游市场的拓展能力。要重点围绕“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做文章,加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公益广告宣传,打造随州旅游整体形 6 象。针对不同旅游市场、不同客源,搞好分类形象策划和广告宣传。要成立专门的宣传促销队伍,强化市场分析和宣传促销。拓展宣传媒介,完善随州旅游信息网,开展旅游电子商务活动,依托和联合省内、国内甚至国外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开拓市场。通过大宣传、大促销,形成大影响,吸引大人流,产生大效益。

(五)加大品牌开发力度,促旅游产品升级。围绕做优特色旅游培育商标,加快旅游商品品牌开发,加大旅游商品商标注册力度,培育旅游商品生产重点骨干企业,引导其创建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在重点景区景点,开辟旅游购物市场,搭建旅游商品销售平台。充分发挥随州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围绕“听编钟神曲、看曾侯古墓、祭炎帝始祖、游灵山秀水”,培育旅游服务商标,打造系列文化旅游品牌,实现随州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经济强市跨越。

第二篇: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旅游业,是融食、住、行、购、游、娱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是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回报稳定的朝阳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位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和区域大交通格局新变化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进一步挖掘我市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增强其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升我市城市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现状

我市的旅游业正在逐步启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领导重视程度在增强。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研究旅游发展思路,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启东发展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来抓,从理顺体制入手,组建启东市旅游局,负责市委市政府各项旅游决策的落实,履行旅游产业规划布局、业务指导、资源整合和行业管理的职能。同时,专门研究、制定扶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规划编制工作在推进。市政府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实施总体规划和分项目规划同步进行,逐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目前,全市已编制了《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圆陀角区域概念性规划》、《圆陀角区域详细性规划》和《启隆北湖地块发展战略研究》等“三个规划和一个方面研究”,并部分通过了专家评审。《吕四海洋风情区概念性规划》、《新湖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圆陀角重点区域深化设计》、《圆陀角旅游总体规划》等已进入设计和启动阶段,为全市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引领作用。

3.项目投资力度在加大。近几年,由于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方资源积极参与旅游投资的双重因素的影响,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正在快速加以推进。一是政府性投资正在加大。投资200多万的吕四洞宾广场完成招投标,已进入施工阶段;投资800多万的圆陀角老景区改造工程正在进行;投资1000多万的黄金海滩风景区项目已进入地质勘探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即将进入施工阶段;投资2000多万的鹤城公园改扩建项目正在编制方案,下半年将正式开工;同时大桥主题公园项目已摆上议事日程。二是社会投资的重大项目进展加速。恒大一期项目超五星级酒店、国际体育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全面开工;浙江新湖工作团队进驻现场,正在进行清滩理赔、规划设计和围堤前期准备工作;投资6个亿的博圣大酒店(环球大厦)全面进入内外部装修阶段,将形成集超五星级酒店、餐饮、娱乐、商贸、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务中心。滨海工业园龙豪海景湾大酒店、海韵广场等项目也都已经开工建设。以藏缘葡萄庄园、田仓农业园、盈康农庄等为代表的生态观光农庄、乡村旅游点纷纷加快了建设步伐,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4.游客接待能力在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1.56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旅游行业总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市共有旅行社5家、旅行社服务网点6家,景区2家,星级宾馆8家,其中四星2家,准星级宾馆3家,接待内外宾客的能力得到了新的提升。市政府还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旅游交易会,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站、楼宇广告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宣传营销效果。

5.提高素质问题在注重。我市的旅游主管部门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管理,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努力打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市旅游局制订下发了《启东市旅行社管理百分量化考核标准》等文件,明确了全市旅行社的考核标准,确保旅游企业规范运作;组织开展全市导游人员知识与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导游人员素质;在全市旅游行业中组织开展“牵手世博,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和“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制订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指导督促旅游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二、面临问题

全市的旅游业经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广大旅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由于历史的、基础的、客观的原因,我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三个“不相适应”:

1.旅游事业的总体发展与启东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偏低。我市旅游业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在全市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都偏低,与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在江苏沿海开发中的地位都不相符。今年1-6月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亿元,实现旅游行业总收入8.3亿元,而旅游增加值只有2亿多元,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左右。二是旅游体制机制不健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我市的旅游业发展刚刚起步,相比兄弟县市,我市的旅游业政策还不完善,特别是扶持政策缺乏力度。投融资平台尚未搭建,旅游业发展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三是旅游投资项目偏少。启东靠江靠海靠上海,拥有丰富的江海资源,但旅游项目的招引力度还不够,旅游项目也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后备项目数量不多。

2. 新增旅游景点的建设速度与崇启大桥竣工通车的时间节点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旅游景点少而小。目前,我市成型的景点仅有2个。启东虽有许多特色旅游资源,但现有景点小而散,缺乏真正留得住人、留得下消费的景点;旅游线路缺少亮点和厚度,旅游收入缺乏支撑点。二是旅游项目建设不快。由于旅游项目的相关报批手续特别是土地等制约,已在手的旅游项目建设起步较晚。新增的旅游景点如恒大一期和浙江新湖等还在前期准备和开工阶段,建设的工期较长,与崇启大桥通车的时间节点有所脱节。三是旅游特色商品匮乏。缺乏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开发宣传的力度也较小。

3. 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与品牌旅游和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旅游人才匮乏。旅游业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行业文化积淀比较浅薄,行业培训能力也很有限。由于我市旅游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懂旅游、懂管理、懂外语的专业人才更显匮乏,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二是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大多数旅游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行业培训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旅游市场管理不够规范。旅游的软环境建设、企业的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旅游市场秩序还需进一步治理和规范。

三、对策建议

未来五年是启东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打造“江风海韵北上海,蓝天碧水新启东”旅游品牌的重要时期,未来五年对启东旅游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努力实现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1.加深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意义的认识。旅游业以其游客的广泛性,消费的多层次性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中具有相当活力和生机的产业。我们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城市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旅游是人类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是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自古以来,人们都渴望探求未知的世界,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旅游,可以推动广泛多样的跨文化交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互信,使人们以更加包容的心态面对多元化和多样生态,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旅游,又是一种产业,是低碳产业、无烟工业,是传统服务业中的主打产业。它是一种战略性、综合性的支柱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城市软实力建设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旅游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也不是一般的第三产业,而是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综合性产业,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资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和投资环境,城市人文气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软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要树立大旅游大发展理念,真正认识到旅游业是县域经济的一个支柱,第三产业的龙头,抓旅游业也是抓经济发展,抓旅游业也是抓城市软实力建设。

2.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完善。规划作为开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决定旅游业布局、发展速度和效益。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要把其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规划,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时都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当前,要以《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重点完善《圆陀角生态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圆陀角区域详细性规划》、《吕四海洋风情区概念性规划》等各项规划,逐步形成以总体规划为统领,分区和专项规划为支撑,项目规划为着力点,各级规划相互衔接、统筹协调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圆陀角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定位,要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标准,全力打造生态观光、运动休闲、科普教育、会议会展、度假于一体的江风海韵体验基地、长江口生态度假基地。

3.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当前我市旅游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内外部环境和条件都有利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要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扶持。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对待和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市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扶持,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旅游业由部门单一管理向社会综合管理的方向转变,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形成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整体联动的格局,共同推动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4.加大旅游业对外开放的力度。旅游业是一个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极强的经济产业。要坚持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投入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与工业大招商一致的理念,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大招商,争取大支持,带来大投入,换来大发展,努力提升我市旅游开发的档次和品位。要按照争取上级支持、吸引外来投资、激活民间投资的思路,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我市的旅游产业。要不断推动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之间的联合,培育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带动全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如最近我市与上海崇明签订《崇启旅游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就是一个成功的探索。崇启两家将立足自身资源与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实施两地旅游友好发展战略;不断突破区划界限,加强双方在交通对接、项目建设、市场促销、市场开发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地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两地旅游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5.加紧已动工兴建景区建设。充分利用崇启大桥即将竣工通车的机遇,相关景区建设应与大桥建设保持同步。加强旅游项目各项行政审批的服务,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相关报批手续。加紧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具体要做到景区道路基本畅通;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指示牌和公交车站点旅游景点名称的设置,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增加停车位,满足游客的需要;旅游安全和资源保护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营造良好的氛围;创建旅游产品品牌,旅游商品、纪念品要保证质量,具有文化创意;旅游餐饮要体现江海特色,利用美食吸引人气;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展示滨江临海城市的良好形象,使游客在启东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都有收获、基本满意。

对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近年来,我县旅游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配合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建设旅游强县为契机,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产业素质,提升

行业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全县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我就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向大家谈一点个人想法。

一是明确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在“十二五”期间,我认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一是坪坝营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唐崖河旅游区;二是注重策划创意,在重点景区或是县城中心策划一台武陵山多民族文化娱乐节目,常年演出,对游客开放。三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运作机制在县城至平坝营生态旅游区选址建设旅游购物超市,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二是合理规划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是:全县形成以坪坝营生态旅游区为龙头、以“„一心‟、„两带‟、„五区‟”为构架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一心”:即以县城为中心的游客集散聚集中心。“二带”:就是官坝水脉苗寨至朝阳库区旅游走廊和麻柳溪至二仙岩旅游观光带。“五区”:坪坝营生态旅游区;唐崖土司城至金峒土司遗址民俗文化旅游区;黄金洞地质奇观至星斗山森林观光区;二仙岩神奇湿地休闲科考揽胜旅游区;以忠堡大捷红色旅游主题体验区)。

三是完善旅游项目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坪坝营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二仙岩生态湿地观光开发区、黄金洞旅游区开发项目、官坝土苗风情园项目和土司皇城开发项目已进入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项目规划项目库的契机,加强我县旅游项目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县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坪坝营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唐崖河旅游区建设和官坝水脉苗寨建设;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规划主要有:在《咸丰县旅游总体规划》的整体框架下,编制全国生态旅游大县发展规划,编制区域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二仙岩湿地旅游发展规划。

四是加大财政对旅游发展引导性投入。县财政适当安排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点)配套设施建设的引导性投入、重大旅游活动的组织、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和旅游包机、专列及组团(社)的奖励。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县旅游发展的专项投入。国有旅游资源和企业整体或部分转让、拍卖的收益,专项用于旅游业的发展。全县退耕还林、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扶贫开发、民族发展和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使用,应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

五是加强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快推进现有旅游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实现旅游经营公司化、市场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建立多元的旅游投融资主体,吸引鼓励县内外多种经济成份、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尤其是优势企业投资兴办旅游经济实体,开发旅游项目,发展壮大旅游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引导旅游企业切实履行法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和环境体系认证。

第三篇:黄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黄山市作为安徽省的旅游招牌城市,旅游业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黄山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内涵深厚,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对黄山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为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提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黄山;SWOT分析;可持续发展;旅游业

引言

黄山市是一个美丽而又古老的城市,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和旅游名城。黄山市不仅拥有中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的徽派文化,还拥有秀美的自然景观,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着称于世。拥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的黄山市,在城市发展中始终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但是如果不合理开发旅游业,就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通过运用SWOT全面分析黄山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并以此论证可持续发展对其重要性,为黄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若干建议。

SWOT分析法,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着名学者韦里克提出。它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广和前人的规范研究证实,SWOT分析法也可以应用到政府部门相关领域的战略分析中来。显然,对黄山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也是可行的。

下面将具体分析黄山旅游业存在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黄山市最大的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不仅有大自然造就的天下无双的自然景观,还有大量展现中国古老文化的人文景观。

2.旅游资源的积聚性高。黄山市自身的旅游资源积聚性很高,旅游景点多,可游性强。黄山周围,景观簇拥,风格各异,犹如众星拱月。有风光秀丽的太平湖、“山水画廊”新安江、保持原

始风貌的国家级“牯牛降”和省级“清凉峰”两处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

3.品牌优势显着。黄山是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黄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早已家喻户晓。徽商文化也被看做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黄山市政府也积极通过广告、旅游节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4.消费市场广阔。安徽位于中国中部,黄山位于安徽南部,向北毗邻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向南有经济实力强大的珠三角地区。安徽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得安徽的旅游城市的吸引辐射范围较广。近年来,黄山市积极打造休闲度假城市和休闲会议城市,也很大程度地增加其吸引力。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1.交通不便。黄山市多山区。多山伴随着的是交通的不便。现今黄山的交通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旅游高峰期,铁路、公路和航空仍然存在着运载量不足的情况。

2.旅游的配套设施不足。配套设施齐全与否是判断一个旅游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黄山市的旅游配套设施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受环境承载量、经济、消费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配套设施仍然无法全部满足旅游的需要。

3.旅游资源保护不到位。黄山市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有着一定的欠缺。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客流量的加大,导致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度提高和破坏度加强;二是许多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对其保护存在着一定的技术、资金难度。

三、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政策层面的高屋建瓴。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黄山经济发展中将以旅游经济为中心。黄山市政府积极采取政策和经济优惠进行招商投资,并鼓励返乡农民工发展乡村旅游业。

2.居民收入提高,节假日增多。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再加上一些传统节日列入节假日范围内,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国内旅游市场逐年增温,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的需求逐年加大,这有利于黄山市旅游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3.“东向”战略。安徽省在近年来实施“东向”战略,将有利于安徽的旅游业融入长三角旅游经济圈。东向战略有利于黄山进一步打开长三角地区的旅游消费市场。黄山可以借“东风”,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等。

四、威胁(Threat)分析

1.省内旅游业的竞争。安徽作为旅游大省、文化大省,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省内各地方政府、旅游部门都非常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六安市、亳州市、巢湖市等,这些城市都有其自身的旅游特色,是黄山旅游业发展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2.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和难以再生性导致旅游业的发展不具稳定性。由于自然资源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和客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因此黄山市的旅游收入具有不稳定性、连续性不强的特点;另外,黄山的众多人文景观是具有非可再生性的特点,一旦破坏将不会再有。

3.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黄山市旅游存在着盲目开发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环境优美、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重复建设,旅游商品价格混乱;旅游主管部门只管星级宾馆,大量非星级宾馆还没有纳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范畴——对其经营旅游服务业的质量问题欠缺管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山旅游业的形象。

五、黄山旅游业发展必要措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SWOT分析,黄山市旅游业的优劣势、机遇和威胁一目了然。我们认为,只有在黄山旅游业的发展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地发挥好优势、利用好机遇条件、化解劣势、克服威胁。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而且是与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发展是三者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和平衡发展。任何片面的单方面的增长都不能以牺牲其他方面为代价。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已逐渐成为新的全球性发展的主流哲学,并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

黄山市应该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这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良好的旅游业优势是黄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础。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黄山市旅游业发展优势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黄山市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众多的机遇,只有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真正的把握好这些机遇,才能真正的紧跟市场步伐,满足市场需求。

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黄山市旅游业的合理发展,也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改变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方式,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强人们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黄山市发展旅游业存在着劣势和威胁,这是客观事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以有效地解决黄山市存在的旅游资源发挥作用不稳定性的缺点,可以促进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持续稳定的贡献作用。

六、对黄山市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若干建议

一是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来引导旅游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宏观上把握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实行旅游资源有偿、有限、有序开发的方针,在保障旅游业发展的保值增值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业的长效发展机制。

二是应深层次地挖掘和开发旅游文化的内涵。只有将旅游景观与旅游文化很好的融合起来,才能真正保证旅游的吸引力的长期性和持久性。黄山市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开发的战略。现今黄山的众多地区仍然保存着徽商文化遗产,但应当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开发包装,从而令徽商文化为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增加文化底蕴,扩大影响力,增强潜在吸引力。

三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黄山市的旅游配套设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既不利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承载力,又不利于保护旅游资源。所以黄山市想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将旅游设施配套、旅游服务配套、旅游管理配套并重发展和提高,同时要加强景区管理,特别是对国家级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要按照国家4A级旅游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标准,实行高水平管理,建设一流景区。

四是注重旅游机制创新和加快绿色技术的开发和运用。这是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首先是创新旅游开发机制。鼓励内外资、民间资金踊跃参与旅游开发,形成开放性、多元化旅游开发格局;其次要创新旅游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和主要客源地的旅游合作,形成合作和互助的格局;最后要加大对高新技术应用的资金投入,广泛运用绿色技术。绿色技术是高新技术的代表,负载着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可以防止和治理污染,改善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最后要加大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增强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人们持有何种环境保护的观念和态度,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旅游行为以及旅游经营者的经营和管理行为。黄山市旅游业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广告、电视、报刊等媒体向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宣传环境保护意识,改变他们传统的只顾短期经济效益不考虑长期效益的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环境文明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和降低环境污染。结语

对黄山的旅游资源,我们一定要做到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通过的《可持续发展宪章》所说:“旅游是一种世界现象,也是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类最高和最深层次的愿望。但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改善环境质量。”黄山市在发展旅游业时一定要走可

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旅游业在其经济发展中一直保持着不竭的贡献。参考文献:

[1]牛亚菲.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及实施方案[J].研究,1999,(2).[2]姚李忠.浅谈加入WTO对中国黄山旅游业的影响[J].黄山学院学报,2000,(3).[3]王启敏.黄山发展旅游业的思路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8,(4).[4]王志发.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旅游学刊,2007,(4).

第四篇: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蔬菜产业不仅是现代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更是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菜蓝子”工程。如何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提高本土蔬菜供应能力,彻底解决我县“买菜难”问题,不仅是关系农民致富增收的难点,更是关系到全县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建设幸福府谷”的民生问题。

一、发展现状

我县设施蔬菜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截止现在,全县共有大棚蔬菜种植户191户,建设面积1600亩,种植面积1080亩。大棚312个,温室1150个,连栋温室1处。全县年产设施蔬菜9500吨。产值3200万元。从发展现状看,我县设施蔬菜仍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一是总量小,发展缓慢。全县设施蔬菜从起步到现在发展已有十几年,但种植面积仅有1600多亩,仅占全县耕地面积的0.13%。设施蔬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0.6%。远未形成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二是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全县191户设施蔬菜种植户,除了高庄则兴茂农业发展公司、麻镇赵振华、孤山李永忠、墙头青草地公司4户及孤山岳家寨重点规模种植户外,其余种植户规模均在5亩以下。在布局上呈现单家独户松散状态,没有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特色。三是技术含量低,种植效益差。我县设施蔬菜种植户的先进技术应运普遍跟不上技术发展趋势。渗灌、滴灌、遮阳网、杀虫灯、工厂化育苗,气调贮藏等技术应运程度低。效益比较性差。全县蔬菜种植效益亩均在1.5-2万元之间。(而发达地区亩均效益在3万元以上)导致种植户积极性减退,撂荒现象严重。全县撂荒大棚达111个,面积520亩。占设施蔬菜种植总面积的32.5%。四是供需矛盾突出,自给率低。据测算,全县设施蔬菜需求量约4.7万吨,而全县设施蔬菜年产量为9500吨,仅占需求量的20%。其中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份(冬三月)需求量为2250吨,产量为1500吨,占需求量的66%。主要品种除西红柿、黄瓜、豆角、青椒、尖椒少数品种外,其他品种均由外地市场调入。主要是山东、山西和包头等地。因此我县蔬菜市场是外向型市场。五是蔬菜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由于我县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大量从外地调入。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直接推高了蔬菜价格,有时逢传统节假,蔬菜价格甚至会高出产地价3-5倍。价格波动和不确定性影响了蔬菜市场的稳定。

二、存在问题

1、缺乏对设施蔬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全新认识,没有形成产业化运行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越来越小。加之长期受山多川少,土壤贫瘠,干旱少雨,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农业发展举步维艰,发展缓慢。工业与农业发展效益强烈的反差。使得发展县域经济“重工轻农”的倾向日趋明显。这种思维定势对农业的结构性调整形成了很大阻力,体现在设施蔬菜发展中就是重投入轻服务,重号召轻落实,因循传统而缺乏创新。有的甚至把一些地方发展设施蔬菜失败的事例举出来,反证

其不可推广性。而大多数农户在收入来源方面对传统主导产业的陈式化经营依赖性强,没有看到设施蔬菜巨大的增值空间,没有认识到传统主导产业只有加大科技含量,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品种才能增效增收的道理。农户对发展设施蔬菜怕担风险,不敢投入,缺乏象发展民营经济那样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创大业意识。

2、缺乏统一调度、形成合力的工作运行机制。

我县在设施蔬菜发展中存在着许多体制性、机制性的矛盾。诸如:没有把设施蔬菜作为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层层落实的政府推动,引领发展的工作机制,存在涉农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申报、各自为战”问题,在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运作作机制。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大棚种植扶持资金,扶贫办、农业局、科技局都属实施部门,计划下达形式各异,部门之间互相配合不够,影响实施职能的发挥和投资效益。

3、缺乏标准化、协作化的技术服务配套体系。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县先后派干部技术人员到外地求经学习,意在推进全县设施蔬菜的发展,但因对设施蔬菜真正的精髓还是没有掌握。虽然借鉴了山东寿光等地设施蔬菜的经验,可是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服务配套体系,对设施蔬菜的核心技术缺乏深入的了解,未能针对本地自然气候、立地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结合自身的实际量身定制,而是照搬了人家的设计建造模式,致使保温、采光性能不佳,达不到设施蔬菜生产应具备的生产条件而失败,在广大菜农心中产生了不小负面影响。、缺乏对设施蔬菜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运用推广。

我县在大棚更新换代,新设施、新技术的引进运用上与国内先进地区和先进技术总是慢一拍。经常是简单照搬外地模式,没有形成符合本地环境的设施建造标准,结构不牢,性能不优,管理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特别是冬三月蔬菜价格最高,效益最佳时期不能实现最大化产出,品种单

一、总体效益不佳。

5、缺乏专业中介服务组织,产业化难以推进。

尽管我县已有农业产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近30个,但都是刚起步、经济实力差、服务功能弱,衔接松散。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真正捆绑起来、形成合力运行的少,从事蔬菜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的合作社少,从事农产品包装加工流通的龙头企业更少,没有真正形成外引内联、稳定活跃的营销平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蔬菜销售与市场对接的问题。同时,农产品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市场准入”、“分区销售”等市场约束机制,优质农产品与劣质农产品混区经营,“优质优价”效果难以体现,严重制约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对策建议

1、确立一个与时俱进、定位准确的产业发展思路。

一是树立“菜篮子”工程就是民生工程的理念。我县蔬菜供应主要依赖外地市场,自给率低,市场波动大,价格长期居于高位,影响了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十二五”“建设幸福府谷”中的“软肋”。因此要从关注民生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抓好设施蔬菜的重要意义,建立长效机制,根本上解决“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二是突破“重工轻农”发展理念的制约,转变发展方式,把设施蔬菜作为由“吃饭农业”向富民产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突破口,使设施蔬菜成为全县经济架构中的大产业。三是用发展工业理念带动设施蔬菜的发展。我们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方法抓农业,农村大量的资源、要素将仍处于分散、闲置的状态。农业产业化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要把企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融资等工业理念融入到农业产、加、销各个环节,用工业成果和技术不断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提升。这既是农业发展思路的一次大调整,也是指导农业发展方式的一次大提升。

2、制订一个布局合理、突显特色的产业规划。

按照“东治川、南治山、西搬迁”的发展战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遵循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原则,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设施农业的主抓手。明确主要区域、主要设施、主导品种、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尤其是要突破“小而全”生产格局,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借鉴学习安塞成功经验,由单家独户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集约经营转变,促进规模生产,提高种植效益。逐步形成“一乡一品、多乡一业、规模化经营”新格局。切忌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盲目发展。

3、建立一个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

在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工作机制上要建立 “一位县级领导主抓、一个规划先行、一个工作班子运作、一个配套政策推动、一批技术队伍服务、一支流通队伍促销、“六个一”工作机制,并以此载体构建设施蔬菜工作联动网,形成了“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设施蔬菜开发局面。尤其是重点强化建立领导机制。县上应成立设施蔬菜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各乡(镇)、村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也相应对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联动领导格局。整合现有农口部门农技站、园艺站、蔬菜开发公司等成立与设施蔬菜产业对接的蔬菜局(或蔬菜办)。具体履行设施蔬菜发展中政策指导、投资支持、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营销流通、正当权益的保障等服务职能,为农民提供服务,避免政出多门,重复管理、投资交叉,效能不高的现象。

4、打造一个功能完善信息灵通的流通市场。

必须把市场建设作为设施蔬菜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一要下大力气建设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区域性蔬菜市场建设,在县城和市场交易活跃,人口集中的重点乡镇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特色突出的规模化、标准化蔬菜批发市场。同时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的蔬菜储藏气调冷库,调剂和保障市场需求。二要积极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便捷手段,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网上市场,畅通流通信息,提高流通效率,有效拓展市场。三要着力支持蔬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流通合作社、流通大户、农民经纪人做大做强,重点打造几个能够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的具备我县特色的蔬菜品牌。四要积极引入订单农业的运转机制,与种植大户签订购销合同,实行全面保护价收购,解决种植户“卖菜难”问题。

5、完善一项支撑有力配套互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我县工业与农业产业投资回报反差大是导致种植户投资设施蔬菜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特殊的投资环境需要特殊的激励机制。县财政要探索研究建立 “渠道不变、统筹使用、优势互补、协调运作”的财政扶持机制,将农业上的相关扶持项目资金向设施蔬菜方面倾斜,整合不同部门的同类资金,并将一些涉农资金进行捆绑使用。按照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集中财力、增大力度的原则,共同研究确定支持重点,共同安排支出方式,实现资金的相对集中,加大投入规模,形成支农资金合力,充分体现集中财力扶大扶强的整合优势。二要强化技术支撑。应从省、市农科院所聘请一流的蔬菜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对我县的设施蔬菜生产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设施农业先进地区成功实践证明,专家顾问团对于高新技术的及时引进、优良品种的有效推广、市场供需信息的准确把握,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要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等部门及乡镇要选派技术人员长期“包点驻守”,特别是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农民技术员充实到科技服务的队伍中,深入到设施蔬菜示范户进行指导服务,通过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种植大户,通过日常性的入户指导,把生产技术传递到基地的各家各户;要积极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育苗是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推行蔬菜集约化育苗是设施蔬菜增产增收的基础,外地成功的经验显示:只有好种才能育出壮苗,壮苗才有望夺高产。要加快集约化育苗场地建设,提高优质种苗覆盖率。三要积极推行土地流转新机制。一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自愿流转土地。即有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采取高于农民普通种植收入的地价集中将农民的土地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租用,然后统一规划,高标准集中建棚,经营中,优先使用这些农户的劳动力,从而使这些农户有双重的经济收入,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乐意将土地自愿出让。比如:“高庄则模式”。二是种植大户吸引带动土地流转。即一些种植设施蔬菜较早,经济效益较好,且具有相当经济基础的种植大户将自己大棚周围农户分散的土地进行租用,集中建棚后又将这些大棚交由这些农户经营,种植大户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销售渠道,指导这些新菜农科学种菜,并且包销他们的蔬菜,在自己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这些新菜农取得比以前种粮更高的收入,从而引导他们自愿将自己的土地租给种植大户经营。三是反租倒包,即发挥村、组干部的组织推动能力,由村级组织通过一定方式将农户的土地集中租回后再反包给建设主体。四要推行设施蔬菜产业开发基础设施配套机制。要彻底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遍地开花”“撒胡椒面”传统做法,按照“板块布局,一村一品、多乡一业”的产业布局,将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及人饮工程、坝系工程等项目与设施蔬菜产业紧密结合,统一规划设计,资金集中捆绑,综合配套实施,有效解决设施蔬菜发展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难的问题。五要建设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引领种植户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实施,规模化运作。展示当前最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

干,引导农民变,以科技创新促进设施农业效益的提高,以示范园区辐射带动规模发展。

6、选好一个带动能力强幅射作用明显的建设主体。

长期以来,我县设施蔬菜主要以单家独户经营为主,由于投资有限、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管理滞后,效益普遍较低。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必须选择有经济实力、懂科学、善管理的企业或个人作为我县设施蔬菜建设的主力军。一是龙头企业。他们经济实力雄厚,有能力进行前期投资,走的是产、加、销一体化的路子,用的是工业化经营理念,有利于设施蔬菜的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二是返乡的农民企业家及民营经济实体。近年来,有许多在外打拼取得成功的企业家纷纷回乡创业,县、乡、村各级干部应多方努力,创造优惠条件,尽力吸引他们投资设施蔬菜产业,凭借他们的经济实力快速发展本地的设施蔬菜。三是目前的设施蔬菜种植经营大户。这些农户长期种植设施蔬菜,积累了一定资金、有固定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他们全面掌握栽培管理技术,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应在资金和项目方面向种植大户倾斜,促进他们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第五篇:龙山县商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龙山县商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龙山县统计局2004-04-02 16:53:38

龙山县商业随着我县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3年,我县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2488万元,比2002年增长9.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9.3%。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10.1万元,比2002年增长9.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9712.1万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342万元,二者占了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7.0%;其中:个私经济贸易、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46848.9万元,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1%,个私经济商业已成我县零售市场的支柱力量。整个商业发展形势虽然较好,但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第二轮扶贫开发以及湖南省实施湘西开发的战略机遇,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快商业的发展。

一、龙山县商业发展现状

我县商业在全县大开发、大建设和大开放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全县各类商业经营网点遍布城乡各地,商业企业个数迅速增多,规模日渐扩大。

商业经营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服务更加良好。批发贸易业方面:

生产资料批发业以生产、投资活动为中心,苦练内功、强化服务;生活资料批发业在商业经纪与代理业的冲击下,在改变经营策略,如搞批零兼营或在批零兼营中增加零售比重。零售贸易业方面:新型的经营方式,如连锁经营和代理交易得到了发展。餐饮业方面:增加了服务种类,形成了以正餐、快餐为主,冷饮、茶饮和地方小吃等为辅,各种类共同发展的格局。

零售业经营业态日趋合理,超级市场迅猛发展,精品服饰、眼镜、珠宝、通讯器材等有特色的专业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购物。城镇街道建设已初具规模,街道两侧商店林立、招牌鲜艳,街上、店内人群涌动,充满了浓浓的商业气息。总之,我县商业基本上满足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需求。

1、商业网点与从业人数

2003年末,全县城乡商业经营网点共有12536个,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经营网点有10988个,餐饮业经营网点有1548个。全县商业网点中个体户有11345个,占全县商业网点的90.4%,个体户网点中批发零售贸易业有9885个,餐饮业有1460个;全县商业从业人数为30840人,其中贸易业为26946人,餐饮业为3894人。

2、零售贸易业业态

(1)百货商场:规模较小,数量也很少,主要有县百货商场。

(2)超市市场:全县共有超市市场6个,从业人数共290人。其中新龙超市是总部在外地的连锁超市门店,是唯一的连锁超市,也是我县规模最大的超市,其销售要占整个超市销售的6成多。总部在本县的连锁超市总店目前还没有。

(3)专业(卖)店:近年我县专业、专卖店有较大的发展,已达242个,主要经营品牌服饰、中西药品、通讯器材、家用电器、音像、首饰和空调等。经营规模普遍较小,营业面积大多不足50平方米,而且经营商品的档次大多属中、低档,缺少高档品牌。其中虽不乏连锁专业店,但都是连锁专业分店。

(4)便利店、杂货店:这是我县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经营业态,有5256个之多,经营的商品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满足了群众的基本生活消费需求。

3、商品交易市场

全县上年末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1个,按类别分,其中:综合市场39个,专业市场2个,按经营方式分,批发市场2个,零售市场39个。2003年全县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38000万元。

二、龙山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县商业虽有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水平还较低,商业的发展跟不上第二产业较快发展的步伐,与把我县建成大湘西旅游圈的重要区域和文化旅游大县的战略的要求,更有较大差距。总之,问题较多,需我们足够重视、认真研究解决,以使我县商业伴随工业第二次创业、旅游业的兴起乃至整个经济大发展,得到更快发展。

1、商业企业规模偏小,店子缺少特色。

我县商业企业中个体经营户占了90.4%。由于个体户资金有限,所以除几家超市、百货商场和大一点的专业店外,、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经营设施普遍简单。店子也由于资金有限和经营理念陈旧的原因而无特色,店子大多以一间为主,少有2间以上的,而且店面装修千篇一律。

2、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不全。

由于缺少商业发展综合规划指导,商业网点布局显得零乱、无序,经营网点设立随意性较大,不合理。多数网点区域没有公共厕所、公共过道和休闲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同时对消防设施建设也不够重视,使得许多商业网点服务功能不全,给广大消费者带来较多不便。

3、经营理念落后,经营方式、业态单调。

我县商业的经营观念不够解放,大部分还是运用的传统、保守的经营方式。由于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技术,良好的服务及商业诚信,先进的经营方式还只有连锁配送和代理交易,且数量极少,电子商务等先进的经营方式在我县还是空白。

我县零售业业态以小型便利店、杂货店为主体,经营的商品大部分是档次较低的大路商品。少数综合性百货商场及专业、专卖店经营规模也不大,同时百货商场经营的商品种类残缺不全;专业店该类(种)商品的规格、品种及品牌也不全。超市虽快速发展,但由于在我县是从无到有、属新生事物,个数还不多,在全县商业中所占份额还很低,除个别外规模上也只能称小超市,缺少大超市及商业中心。

4、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还不快。

我县商品交易市场虽然已有41个,但综合市场和农贸市场占了95.1%和97.6%,专业市场和工业品批发市场显得过少。市场基础设施差,绝大部分是棚架式或露天式市场,极少数还是马路市场。市场规模普遍小,没有成交额过10000万元的市场,成交额过5000万元的市场也只有2个。市场内经营户多为小商小贩,经营的商品多以农副产品和低档的工业品为主,质量也无法保证,假冒、伪劣、变质和污染商品经常出现。

5、商业投入不足。

由于我县商业绝大部分属个体性质,自身投入能力有限,加上县里近年来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投入,致使近年商业投入不足。不仅有流动资金投入不足,也有固定资产投入不足;不仅有商品市场外投入不足,也有商品交易市场投入不足。

三、加快龙山商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县商业发展要紧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搏。基本思路应是:在扶贫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把我县建成大湘西旅游圈重要区域和文化旅游大县的战略选择为主线,突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来实现商业的大发展。

1、强化现代经济意识,明确商业的重要地位。

商品流通是国民经济运行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商品价值的实现,生产要素的获得,再生产的循环都只有通过流通市场才能解决。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商品只有通过商业流通业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商业流通是产业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城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因此,我们要重视和研究商业的发展,确立商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制定科学的规划,营造良好的环境。

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商业中短期发展规划,使商业沿着科学轨道快速、健康发展。

在发展环境上,首先要严格依法治理商业市场,切实维护好市场经营秩序,创造一个公正的法制环境;其次要在用足、用活上级政策的同时,制定一些发展商业的优惠政策,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扶持作用,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3、扩大商业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着力改变我县商业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的现状。要尽力促成引进的相对大点的超市和重点批发企业扩大规模,把它们打造成商业的航空母舰;要积极引导、扶持、推动有条件的商业企业上规模,形成一大批中等规模的企业,使我县商业在规模上形成大中小型相结合的金

字塔型的合理结构,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4、着力调整经营方式和业态,大力发展新型商业。

我县商业一定要更新落后的经营观念,积极发展现代新型商业,通过优先发展新型商业,调整商业结构。

在调整经营方式方面:要在巩固发展原有可行的经营方式的同时,逐步确立连锁经营在商业中的主体地位,既要大力发展连锁商店分店,又要积极建立连锁经营龙头企业。由于我县尚无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和加盟外地连锁总店的地域局限,连锁经营业的扩张受到了制约,因此,建立连锁龙头企业势在必行;另外,要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现代全新的经营方式,它实现了商务活动与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大力支持我县商业企业积极发展网上商店、网上购销,加快商业流通信息化步伐。从而使经营方式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在调整业态方面:要加快形成以大型超市为龙头,以中型超市、百货商店和专业店为依托,以众多便利店等小型商店为主体的、各种业态相结合和大中小规模相结合的合理业态结构体系。

5、加大投入,加快商业发展步伐。

为了尽快改变我县商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必须加大投入的力度。

在固定资产投资上,针对商品交易市场和商业街道建设规模小、档次低和布局不合理的落后状况,以及某些重点商业企业商业设施改造缺乏资金的困难局面,在积极建立银行支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和鼓励民间投资的同时,要加大商业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内联外引,鼓励外资和外地资金投入我县商业。

在流动资金投入上,主要是要尽量取得银行支持和想方设法用财政周转金扶持。

[龙山县统计局卢信成供稿]

下载随州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工商部门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随州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工商部门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市林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5月11日)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推荐]

    提要 旅游业是投入少、效益好、创汇多、可带动一些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并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产业。我国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对旅游业缺乏投资,设施落后,又因长期受......

    眉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眉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马亚翠 (中共眉县县委党校 陕西眉县 722300)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眉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在创新发展理念上实现......

    娄底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网带输送机 [内容提要] 湖南娄底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该市也具有了发展旅游业的时代需求,因此,全面分析该市旅游业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价值。本文正是出于这一目的......

    贵州旅游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贵州旅游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吴琼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摘要]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贵州应根据实际......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 武汉市旅游业依托武汉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其发展对带动武汉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全国来看,武......

    乡镇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几点建议[五篇模版]

    客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几点建议 彭子超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