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家电公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4 18:5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OEM”家电公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OEM”家电公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一篇:“OEM”家电公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OEM”家电公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内家电业OEM发展现状: OEM起源和发展

OEM是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缩写,它是指一种“代工生产”方式,其含义是品牌拥有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仅负责设计和开发、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交给别的企业去做的方式。OEM起源于英国的马狮公司,后来风靡全球,受到几乎所有全球性大公司的青睐,而且随着各种新兴行业的崛起,OEM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在服装业,同时在IT、家电、汽车配件、玩具和日化等行业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现代经济组织的基本方式之一。我国家电OEM现状

我国家电企业OEM随着“中国制造”的力量,逐渐成长起来。国内较大的家电“中国制造”的商品风靡全球的背后,是OEM方法在中国大行其道。近几年来,在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始终占据50%以上,成为贸易顺差最重的贡献力量,而我国加工贸易中主要以OEM贴牌生产为主。国内较大的家电企业海尔、格力美的出口份额80%为OEM品牌,自有品牌20%不到。OEM家电业存在的问题: 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问题

贴牌生产的确是可以学到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技术,但是,从我国的许多OEM企业的发展来看,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先进”只是相对于我国原有落后水平或世界不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国外企业对技术的保密以防范竞争对手的需要,我国企业也很难通过OEM获取真正的核心技术,因此并没能提高在产业链里的地位,而且还会造成对市场环节的进一步依赖,地位可能会更加被动。无法通过OEM获得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由于技术这一关键生产要素控制在对方手中,使得企业只能从事低附加值生产,利润中的70%-80%被对方占有。品牌顾问公司THEKEY的一个统计资料表明,在亚洲国家里面的前“一百大”,就OEM所创造出来的利润差不多是47亿美金,可是全球“一百大”利用品牌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达4480亿美金,其利润差别之大是十分惊人的。国内企业在与外方合作时失去了争取有利地位的资本,无论合作还是竞争都是不公平的。而且,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的实质,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对企业而言,即使有较大的利润也是不安全的有随被淘汰的危险。品牌号召力的问题

中国制造的家电企业全球第一,但只是量,只是“中国制造”不是“中国创造”。在国外中国制造的产品往往意味着“物美价廉”。同样质地的产品,挂上中国制造,价格就要降近30%。品牌缺失,造成我国OEM企业不能形成以知识产权和品牌为代表的核心竞争力,缺乏发展后劲,不利于参加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品牌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也是企业存在价值在软性指标上的最高体现。全球化造就了品牌经济时代。一个成功品牌往往是任何有形资产所不能比拟的。现代化经营管理的核心已经从纯粹的实体经营转移到品牌经营上了。品牌既是企业的标志和根基,也是企业出奇制胜、战胜对手、争夺市场、开辟财源的强大武器。一个长期从事OEM生产的企业,如果满足于现状,失去了开发自己品牌的兴趣,那么这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将是不容乐观的。对一个企业来说,什么是最宝贵的资产,不是土地、厂房,也不是机器设备,而是品牌。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竞争方式不断升级,拥有市场的重要途径就是拥有能占据市场的品牌优势。产品竞争力的问题

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了,自然有利于开拓更广的市场,实现产品销售全球化,从我国经济情况来看,直接开发全球市场显然是不可行的,我国企业还不具有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因此,企业要实现家电品牌国际化,只能靠提高市场竞争力,但家电业OEM的普遍存在,一方面使得市场上的国有品牌清晰可数,另一方面由于贴牌生产所造成的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使我国家电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减弱,从而“卓越的产品竞争力”也成为一个泡影。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订单减少

近些年来,“民工荒”现象、政府政策、物价上涨、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等因素带来了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造成中国家电OEM贸易总额增幅减小。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订单向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国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说明,被广泛关注的“人口红利”消失的趋势即使出现,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仍据劳动力优势。我国仍拥有大量的、价格相对较低、但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这也将使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得以延续并在全球制造业领域拥有强劲的竞争力。未来发展的对策:

国家对OEM家电企业的宏观调控和地方政府对OEM的管控;

国家关于对家电业的OEM的管理措施很少,国家从宏观经济角度,关心进出口额,但对进出口收益流向、数额对中国家电业造成的长远影响没有过多考虑。近几年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家电行业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仅长江三角洲地区,家电企业OEM就占据了全国75%的份额,专业从事OEM的企业高达上千家,每年创造的产值高达数百亿元,单个企业制造的实力与规模均在5000万元以上,我国是否需要这么多OEM企业,家电企业以多少家为最佳状态?似乎没有人考虑这个问题,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通常都大力支持OEM的发展,不加以更多的干预。短期内,OEM的确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他们在当地投资办厂输入生产线,解决的当地的就业问题。但从家电企业长期的发展角度,OEM限制了地方品牌的发展创新,造成对外方的依赖和相互间OEM订单的争夺。地方政府应该对OEM企业进行一定的限制,避免过度膨胀。利用自身优势建立自有品牌 大力推行自有品牌建设,目前中国的品牌价值已经逐步得到了市场经济的认可,企业能否拥有高知名度的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家电企业品牌海尔、格力、美的等在中国市场已经慢慢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并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一定的份额。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需的战略选择,是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未来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得到其他国家消费者的认可,就必须要求中国家电企业不断的树立良好的品质,不断创新,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科技创新,品质提升

中国家电企业需要在源头创新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并整合利用多种创新资源实现协同创新上取得突破。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性人才,增加研发的投资建设力度,对目前智能化家电的创新,重新在国际上取得一定的地位。

第二篇: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主要面向农村、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新型经济组织,具有经营机制灵活、贷款手续简便、审批省时快捷等特点,对激活民间资本市场、缓解农村资金短缺和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目前我省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资本总额、贷款余额均居全国前列。但由于尚处于成长初期,其自身经营和外部监管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一、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状况

我省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政策引导,民企催生。2006年中央1号文件“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为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提供了政策依据。近年来,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迅猛,金融机构存差逐年扩大,私有资本储备充足,民间融资日趋活跃,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土壤。2006年8月,在民营经济最活跃的霸州市胜芳镇,由两家民营企业发起成立了我省首家小额贷款公司——万利通小额贷款公司。

当时,我省虽不属于国家确定的五个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省份,但出于正确引导民间资本和发展地方经济的考虑,各级地方政府对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普遍持积极态度。万利通小额贷款公司出现后引起省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实地考察,并召开现场会,予以大力推广。到2008年5月末,我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70多家,注册资金达30.5亿元。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二)加强管理,规范发展。2008年5月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省政府迅速研究落实措施,于2008年10月印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市场准入、经营行为、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小额贷款公司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全省开展了整合达标和重新审批工作。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6月,我省对已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了清理整顿,其中,122家达到规范标准,达标率92.4%;一些不达标的逐步退出市场,经营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市场秩序得到优化。

(三)有序发展,初见成效。经过规范整合和重新审批,我省小额贷款公司稳步走上了规范运作、快速发展的轨道。到2009年底,我省共有经省金融办审批备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150家,约占全国总量的23%,注册资本达87亿元。2009年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3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自律也初见端倪,逐步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障碍和误区。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对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总认为发展经济有众多正规金融机构就够了,对搞活民间资本市场讳莫如深或不屑一顾;对于解决广大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贷款难”问题,没有紧迫感,缺乏责任感,更谈不上千方百计去探索和开拓新的融资渠道。认识上的误区严重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另外,也有少数人鉴于历史上曾有过令人惊恐的金融风险案例,对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心存疑虑,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总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尚属试点,上级没有硬性指标,何必自讨苦吃。这些思想无形中给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又增设了一道思想障碍。

(二)法律地位不明确,不敢理直气壮地去发展。时至今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主要还是依据国家银监会、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些文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准入条件、运行机制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尚无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其自身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护。在实际运行中,负责行使监管职责的部门也并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监督管理没有法律依据,难免形式化、行政化和随意性。使得监管部门不够理直气壮,放不开手脚;许多小额贷款公司也觉得限制太多,往往坐失良机,影响经济效益。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小额贷款公司一般被界定为非金融机构。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个公司制企业,它理应遵循《公司法》去规范运作,可现在的政府文件却规定了许多超越《公司法》之外的条条框框。如必须几个股东、股东的股份必须符合规定比例、注册资金层层加码、不得越界经营等等,这些都是公司难以理解的事。因此,制定专门法律法规,使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和公司依法经营,已成为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

(三)政策不完善,监管需加强。综观各地出台的政策,对小额贷款公司限制和监管政策多,鼓励和扶持政策少,审批程序复杂繁琐,准入条件苛刻,进入门槛太高,在股东数量、持股比例、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方面设限过多,使许多有能力并期望进入该领域的组织或个人望而却步。同时,还存在着多头领导和监管,议事拖拉、行文费时、办事效率低等现象。据反映,申办一个小额贷款公司需要100多个公章。从各地情况看,多为由多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日常监管往往责成某一部门兼管,监管主体不明确、不确定、不固定,有效约束不足,极易出现漏洞,引发潜在风险和增加不稳定因素。如有的受利益驱动,违规集资融资,盲目扩大资本金规模,超规定放贷;有的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和防控能力较差,一旦出现风险,往往采取非法手段,甚至使用暴力手段去收贷,给社会稳定埋下隐患;有时由于监管力量不够和经验不足,特别是对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损失拨备、贷款集中度风险、关联交易风险、资产流动性等专业和审慎监管不能有效进行,更无法开展行之有效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

(四)管理水平低,运作不规范,治理结构有待完善。一是人员素质偏低,管理水平不高。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业务技能普遍较差。多数没有从事金融工作经历,且缺乏正规培训;聘请银行退休人员担任高管,也存在知识老化的问题,特别缺乏对经济形势发展变化、政策取向、产业前景敏感性和前瞻性的认知。二是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即使国家有规定,内部有制度,也不能严格执行,随意性比较大,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如不坚持“小额、分散”原则,超限额贷款给一些大企业或地产商,违背了国家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初衷。三是防风险能力差,防控措施待加强。小额贷款公司是金融机构的衍生品,也是高风险产业。由于防风险经验缺乏,配套措施不完善,致使贷款被骗或形成呆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2008年唐山市某小额贷款公司未按照单笔贷款不得超过资本金5%的原则,对某企业贷款1000万元,用于偿还到期银行贷款。由于银行未对企业续放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强力清收400万元后有600万元形成风险。四是治理结构欠佳,有效制衡缺位。多数小额贷款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能严格按照公司制或股份制原则运作。一些主投资人往往通过近亲属变相入股等方式,形成主投资人绝对控股的“一长独大”现象,放贷决策个人专断,在公司内部形不成有效制衡机制,其他股东作用难以发挥,利益难以保证。

三、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高度重视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搞活民间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要充分认识小额贷款公司是解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试点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负责、放手探索、大胆试验,做到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提高。一方面要积极审慎地扩大试点范围和数量,扩大覆盖面,以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鉴于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定位是“支农”和“支小”,服务对象以低端客户为主,地方政府要正确引导其经营投向,对真正“支农”和“支小”的,在税收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在创建初期可以免征或减征。同时,积极探索构建财政风险担保与损失补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对小额贷款公司信贷投放的杠杆作用。

(二)制定专门地方法规,明确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地位,依法监管和经营。鉴于当前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法规缺位,应尽快制定《河北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地位、法人条件、经营范围、业务规范、行为准则、处罚规定和执法主体,为保护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权益和进行有效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考虑到小额贷款公司有利于激活民间资本,对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增加社会资金供给、优化资本配置、促进良性竞争具有积极作用,要按照《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中由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的规定,在法人治理、风险控制、经营管理及支农服务等方面达到标准和条件成熟时,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向村镇银行转制,列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序列。

(三)建立既严格审慎又符合实际的准入制度和强有力的监管体系。在国家出台专门法律法规前,小额贷款公司应遵循《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去规范。鉴于目前准入条件太高,操作程序复杂,甚至有些脱离实际的状况,应将准入条件回归到国家银监会提出的标准或略有提高,切不可层层加码。如股东人数可多可少,不要一律看齐;注册资金上下要有一个幅度,不宜规定太死;经营区域不宜限制过死,企业毕竟要讲经济效益;银行资信证明、法律意见书等自然人不易取得的证明文书,也不必作为强制条件,以防出现弄虚作假,适得其反。

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和监管职责,建立风险处置预案,提高综合监管能力。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体系和制度,根据各地经济发展需要和管理能力,科学规划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数量,按照“谁审批设立、谁负责监管、谁处置风险”的原则,切实承担起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责任,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防范可能引发的各类金融风险。各级银监机构要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及其改制为村镇银行的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股东任职资格、公司治理、注册资本真实性的审查及是否超范围经营;人民银行主要负责开户和账户封闭管理等。

(四)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防控风险能力。要切实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制度建设,可参照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贷款管理、岗位责任、风险防控等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公司实际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坚决克服不按制度办事或有制度不执行的的不良倾向;要建立精干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作用和相互制衡的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公司决策水平和防控风险的能力;要联合人民银行、银监局及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为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专业培训,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改变目前的粗放经营状况。

(五)加强业务指导,开展行业自律。小额贷款公司是正处于成长初期的新生事物,政府应切实加强相关的理论政策研究,并在发展环境、信息服务、人才引进、经验交流等方面给以适当的帮助,进行有效地业务指导,促进其健康发展。我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正在酝酿成立,政府应给以支持,鼓励其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方面协助有关部门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使之在为“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篇: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旅游业,是融食、住、行、购、游、娱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是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回报稳定的朝阳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位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和区域大交通格局新变化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进一步挖掘我市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增强其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升我市城市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现状

我市的旅游业正在逐步启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领导重视程度在增强。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研究旅游发展思路,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启东发展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来抓,从理顺体制入手,组建启东市旅游局,负责市委市政府各项旅游决策的落实,履行旅游产业规划布局、业务指导、资源整合和行业管理的职能。同时,专门研究、制定扶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规划编制工作在推进。市政府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实施总体规划和分项目规划同步进行,逐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目前,全市已编制了《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圆陀角区域概念性规划》、《圆陀角区域详细性规划》和《启隆北湖地块发展战略研究》等“三个规划和一个方面研究”,并部分通过了专家评审。《吕四海洋风情区概念性规划》、《新湖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圆陀角重点区域深化设计》、《圆陀角旅游总体规划》等已进入设计和启动阶段,为全市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引领作用。

3.项目投资力度在加大。近几年,由于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方资源积极参与旅游投资的双重因素的影响,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正在快速加以推进。一是政府性投资正在加大。投资200多万的吕四洞宾广场完成招投标,已进入施工阶段;投资800多万的圆陀角老景区改造工程正在进行;投资1000多万的黄金海滩风景区项目已进入地质勘探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即将进入施工阶段;投资2000多万的鹤城公园改扩建项目正在编制方案,下半年将正式开工;同时大桥主题公园项目已摆上议事日程。二是社会投资的重大项目进展加速。恒大一期项目超五星级酒店、国际体育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全面开工;浙江新湖工作团队进驻现场,正在进行清滩理赔、规划设计和围堤前期准备工作;投资6个亿的博圣大酒店(环球大厦)全面进入内外部装修阶段,将形成集超五星级酒店、餐饮、娱乐、商贸、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务中心。滨海工业园龙豪海景湾大酒店、海韵广场等项目也都已经开工建设。以藏缘葡萄庄园、田仓农业园、盈康农庄等为代表的生态观光农庄、乡村旅游点纷纷加快了建设步伐,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4.游客接待能力在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1.56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旅游行业总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市共有旅行社5家、旅行社服务网点6家,景区2家,星级宾馆8家,其中四星2家,准星级宾馆3家,接待内外宾客的能力得到了新的提升。市政府还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旅游交易会,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站、楼宇广告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宣传营销效果。

5.提高素质问题在注重。我市的旅游主管部门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管理,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努力打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市旅游局制订下发了《启东市旅行社管理百分量化考核标准》等文件,明确了全市旅行社的考核标准,确保旅游企业规范运作;组织开展全市导游人员知识与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导游人员素质;在全市旅游行业中组织开展“牵手世博,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和“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制订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指导督促旅游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二、面临问题

全市的旅游业经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广大旅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由于历史的、基础的、客观的原因,我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三个“不相适应”:

1.旅游事业的总体发展与启东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偏低。我市旅游业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在全市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都偏低,与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在江苏沿海开发中的地位都不相符。今年1-6月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亿元,实现旅游行业总收入8.3亿元,而旅游增加值只有2亿多元,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左右。二是旅游体制机制不健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我市的旅游业发展刚刚起步,相比兄弟县市,我市的旅游业政策还不完善,特别是扶持政策缺乏力度。投融资平台尚未搭建,旅游业发展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三是旅游投资项目偏少。启东靠江靠海靠上海,拥有丰富的江海资源,但旅游项目的招引力度还不够,旅游项目也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后备项目数量不多。

2. 新增旅游景点的建设速度与崇启大桥竣工通车的时间节点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旅游景点少而小。目前,我市成型的景点仅有2个。启东虽有许多特色旅游资源,但现有景点小而散,缺乏真正留得住人、留得下消费的景点;旅游线路缺少亮点和厚度,旅游收入缺乏支撑点。二是旅游项目建设不快。由于旅游项目的相关报批手续特别是土地等制约,已在手的旅游项目建设起步较晚。新增的旅游景点如恒大一期和浙江新湖等还在前期准备和开工阶段,建设的工期较长,与崇启大桥通车的时间节点有所脱节。三是旅游特色商品匮乏。缺乏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开发宣传的力度也较小。

3. 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与品牌旅游和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旅游人才匮乏。旅游业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行业文化积淀比较浅薄,行业培训能力也很有限。由于我市旅游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懂旅游、懂管理、懂外语的专业人才更显匮乏,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二是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大多数旅游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行业培训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旅游市场管理不够规范。旅游的软环境建设、企业的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旅游市场秩序还需进一步治理和规范。

三、对策建议

未来五年是启东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打造“江风海韵北上海,蓝天碧水新启东”旅游品牌的重要时期,未来五年对启东旅游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努力实现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1.加深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意义的认识。旅游业以其游客的广泛性,消费的多层次性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中具有相当活力和生机的产业。我们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城市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旅游是人类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是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自古以来,人们都渴望探求未知的世界,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旅游,可以推动广泛多样的跨文化交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互信,使人们以更加包容的心态面对多元化和多样生态,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旅游,又是一种产业,是低碳产业、无烟工业,是传统服务业中的主打产业。它是一种战略性、综合性的支柱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城市软实力建设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旅游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也不是一般的第三产业,而是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综合性产业,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资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和投资环境,城市人文气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软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要树立大旅游大发展理念,真正认识到旅游业是县域经济的一个支柱,第三产业的龙头,抓旅游业也是抓经济发展,抓旅游业也是抓城市软实力建设。

2.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完善。规划作为开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决定旅游业布局、发展速度和效益。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要把其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规划,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时都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当前,要以《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重点完善《圆陀角生态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圆陀角区域详细性规划》、《吕四海洋风情区概念性规划》等各项规划,逐步形成以总体规划为统领,分区和专项规划为支撑,项目规划为着力点,各级规划相互衔接、统筹协调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圆陀角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定位,要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标准,全力打造生态观光、运动休闲、科普教育、会议会展、度假于一体的江风海韵体验基地、长江口生态度假基地。

3.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当前我市旅游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内外部环境和条件都有利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要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扶持。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对待和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市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扶持,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旅游业由部门单一管理向社会综合管理的方向转变,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形成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整体联动的格局,共同推动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4.加大旅游业对外开放的力度。旅游业是一个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极强的经济产业。要坚持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投入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与工业大招商一致的理念,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大招商,争取大支持,带来大投入,换来大发展,努力提升我市旅游开发的档次和品位。要按照争取上级支持、吸引外来投资、激活民间投资的思路,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我市的旅游产业。要不断推动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之间的联合,培育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带动全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如最近我市与上海崇明签订《崇启旅游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就是一个成功的探索。崇启两家将立足自身资源与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实施两地旅游友好发展战略;不断突破区划界限,加强双方在交通对接、项目建设、市场促销、市场开发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地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两地旅游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5.加紧已动工兴建景区建设。充分利用崇启大桥即将竣工通车的机遇,相关景区建设应与大桥建设保持同步。加强旅游项目各项行政审批的服务,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相关报批手续。加紧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具体要做到景区道路基本畅通;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指示牌和公交车站点旅游景点名称的设置,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增加停车位,满足游客的需要;旅游安全和资源保护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营造良好的氛围;创建旅游产品品牌,旅游商品、纪念品要保证质量,具有文化创意;旅游餐饮要体现江海特色,利用美食吸引人气;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展示滨江临海城市的良好形象,使游客在启东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都有收获、基本满意。

对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近年来,我县旅游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配合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建设旅游强县为契机,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产业素质,提升

行业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全县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我就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向大家谈一点个人想法。

一是明确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在“十二五”期间,我认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一是坪坝营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唐崖河旅游区;二是注重策划创意,在重点景区或是县城中心策划一台武陵山多民族文化娱乐节目,常年演出,对游客开放。三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运作机制在县城至平坝营生态旅游区选址建设旅游购物超市,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二是合理规划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是:全县形成以坪坝营生态旅游区为龙头、以“„一心‟、„两带‟、„五区‟”为构架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一心”:即以县城为中心的游客集散聚集中心。“二带”:就是官坝水脉苗寨至朝阳库区旅游走廊和麻柳溪至二仙岩旅游观光带。“五区”:坪坝营生态旅游区;唐崖土司城至金峒土司遗址民俗文化旅游区;黄金洞地质奇观至星斗山森林观光区;二仙岩神奇湿地休闲科考揽胜旅游区;以忠堡大捷红色旅游主题体验区)。

三是完善旅游项目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坪坝营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二仙岩生态湿地观光开发区、黄金洞旅游区开发项目、官坝土苗风情园项目和土司皇城开发项目已进入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项目规划项目库的契机,加强我县旅游项目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县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坪坝营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唐崖河旅游区建设和官坝水脉苗寨建设;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规划主要有:在《咸丰县旅游总体规划》的整体框架下,编制全国生态旅游大县发展规划,编制区域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二仙岩湿地旅游发展规划。

四是加大财政对旅游发展引导性投入。县财政适当安排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点)配套设施建设的引导性投入、重大旅游活动的组织、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和旅游包机、专列及组团(社)的奖励。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县旅游发展的专项投入。国有旅游资源和企业整体或部分转让、拍卖的收益,专项用于旅游业的发展。全县退耕还林、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扶贫开发、民族发展和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使用,应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

五是加强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快推进现有旅游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实现旅游经营公司化、市场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建立多元的旅游投融资主体,吸引鼓励县内外多种经济成份、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尤其是优势企业投资兴办旅游经济实体,开发旅游项目,发展壮大旅游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引导旅游企业切实履行法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和环境体系认证。

第四篇:我市林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5月11日)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林业在涵养水源、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对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重

要意义。

一、我市林业发展现状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9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6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已建成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0万亩,保护区野生动物370余种,野生植物1100余种。“十五”期间,造林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森林资源管理有了长足进步,林业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森林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二、目前在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态脆弱问题仍然存在。森林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土壤沙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在东部山区,柞蚕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现有的190万亩柞蚕场中有70万亩已经严重沙化,柞蚕场的生态改造及发展柞蚕的替代产业任务十分艰巨。此外,绒山羊产业发展较快,但随之而来的过度放牧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植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台安西部,林农争地矛盾比较突出,有7个乡镇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壤沙化问题,总面积近10万亩,占台安耕地面积的10,西部土壤沙化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二)林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时跟进。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明晰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林地、林木合理经营和流转的需要,缺少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三)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基础薄弱,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四)矿山复垦速度缓慢。矿山开采对林地破坏较大,造成水土流失,粉尘扬沙,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采矿后的林地恢复十分困难,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业主只管采矿、赚钱,不愿复垦、绿化植树。据统计全市尚有矿山开采破损的11.8万亩林地亟须恢复治理。

(五)村屯绿化工程尚待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尚未得到彻底改善,乡镇特别是村屯周围的林网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城建、农业、水利、林业整体协调不够;绿化品种单一,适于绿化、美化的品种较少,远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三、建议与对策

建议各级政府把林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谋福祉,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林业资金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地区集体经济薄弱,对林业发展投入能力不足。由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比较效益低,农民对林业发展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投入。特别是林业有较强的公益性质,需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林业六大工程,需要资金近10亿元,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全面推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这项改革推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主体落实、责任明确、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督到位”的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实现森林增量、农民增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山林权属承包到户后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三)继续实施和完善林业重点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林业重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一是绿色走廊建设工程。以千山区为重点在城市周边建设绿色走廊,提高沈大高速公路两翼绿化及环境治理水平。二是百万亩优质林基地建设工程。以国家荒山荒地工程、人工促进封育造林工程和省东部果材林富民工程为载体,在岫岩和海城东部山区建设100万亩优质林基地。三是防风固沙林网建设工程。以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为载体,在台安西部加强防沙林网建设,加速生态恢复。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

带动作用。要大力培育林业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领域,重点扶持发展有农村特色、有市场潜力的林业产业。立足于我市资源条件优势,着力抓好“板栗、榛子、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养鹿、养狐、养林蛙”八大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紧紧抓住举办“第六届森林旅游博览会”的有利时机,开发林业旅游资源,力争把我市建成省内知名的林业旅游名市,夯实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此外,要大力推广绒山羊圈养技术,控制野外放牧,保护生态环境。

(五)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创造农村优美大环境。改变过去绿化美化工作中“重城区、轻乡村”做法,将乡村绿化美化作为今后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治工作之中,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要重点实施好“千村绿化百村示范”工程,对全市近千个村普遍绿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300个高标准示范村建设。村屯绿化要纳入到村庄规划中,发展经济树种、美化树种,实现农家庭院绿化特色化、效益化的目标。

(六)建立参与式集体林资源管理体制,促进农村民主管理。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要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方式,让农民参与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使他们在作业设计、树种选择、种苗选择、抚育采伐方式、采伐数量和时间的确定等各个环节拥有充分的发言权,真正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林业建设、绿化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第五篇: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蔬菜产业不仅是现代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更是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菜蓝子”工程。如何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提高本土蔬菜供应能力,彻底解决我县“买菜难”问题,不仅是关系农民致富增收的难点,更是关系到全县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建设幸福府谷”的民生问题。

一、发展现状

我县设施蔬菜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截止现在,全县共有大棚蔬菜种植户191户,建设面积1600亩,种植面积1080亩。大棚312个,温室1150个,连栋温室1处。全县年产设施蔬菜9500吨。产值3200万元。从发展现状看,我县设施蔬菜仍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一是总量小,发展缓慢。全县设施蔬菜从起步到现在发展已有十几年,但种植面积仅有1600多亩,仅占全县耕地面积的0.13%。设施蔬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0.6%。远未形成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二是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全县191户设施蔬菜种植户,除了高庄则兴茂农业发展公司、麻镇赵振华、孤山李永忠、墙头青草地公司4户及孤山岳家寨重点规模种植户外,其余种植户规模均在5亩以下。在布局上呈现单家独户松散状态,没有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特色。三是技术含量低,种植效益差。我县设施蔬菜种植户的先进技术应运普遍跟不上技术发展趋势。渗灌、滴灌、遮阳网、杀虫灯、工厂化育苗,气调贮藏等技术应运程度低。效益比较性差。全县蔬菜种植效益亩均在1.5-2万元之间。(而发达地区亩均效益在3万元以上)导致种植户积极性减退,撂荒现象严重。全县撂荒大棚达111个,面积520亩。占设施蔬菜种植总面积的32.5%。四是供需矛盾突出,自给率低。据测算,全县设施蔬菜需求量约4.7万吨,而全县设施蔬菜年产量为9500吨,仅占需求量的20%。其中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份(冬三月)需求量为2250吨,产量为1500吨,占需求量的66%。主要品种除西红柿、黄瓜、豆角、青椒、尖椒少数品种外,其他品种均由外地市场调入。主要是山东、山西和包头等地。因此我县蔬菜市场是外向型市场。五是蔬菜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由于我县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大量从外地调入。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直接推高了蔬菜价格,有时逢传统节假,蔬菜价格甚至会高出产地价3-5倍。价格波动和不确定性影响了蔬菜市场的稳定。

二、存在问题

1、缺乏对设施蔬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全新认识,没有形成产业化运行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越来越小。加之长期受山多川少,土壤贫瘠,干旱少雨,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农业发展举步维艰,发展缓慢。工业与农业发展效益强烈的反差。使得发展县域经济“重工轻农”的倾向日趋明显。这种思维定势对农业的结构性调整形成了很大阻力,体现在设施蔬菜发展中就是重投入轻服务,重号召轻落实,因循传统而缺乏创新。有的甚至把一些地方发展设施蔬菜失败的事例举出来,反证

其不可推广性。而大多数农户在收入来源方面对传统主导产业的陈式化经营依赖性强,没有看到设施蔬菜巨大的增值空间,没有认识到传统主导产业只有加大科技含量,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品种才能增效增收的道理。农户对发展设施蔬菜怕担风险,不敢投入,缺乏象发展民营经济那样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创大业意识。

2、缺乏统一调度、形成合力的工作运行机制。

我县在设施蔬菜发展中存在着许多体制性、机制性的矛盾。诸如:没有把设施蔬菜作为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层层落实的政府推动,引领发展的工作机制,存在涉农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申报、各自为战”问题,在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运作作机制。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大棚种植扶持资金,扶贫办、农业局、科技局都属实施部门,计划下达形式各异,部门之间互相配合不够,影响实施职能的发挥和投资效益。

3、缺乏标准化、协作化的技术服务配套体系。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县先后派干部技术人员到外地求经学习,意在推进全县设施蔬菜的发展,但因对设施蔬菜真正的精髓还是没有掌握。虽然借鉴了山东寿光等地设施蔬菜的经验,可是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服务配套体系,对设施蔬菜的核心技术缺乏深入的了解,未能针对本地自然气候、立地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结合自身的实际量身定制,而是照搬了人家的设计建造模式,致使保温、采光性能不佳,达不到设施蔬菜生产应具备的生产条件而失败,在广大菜农心中产生了不小负面影响。、缺乏对设施蔬菜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运用推广。

我县在大棚更新换代,新设施、新技术的引进运用上与国内先进地区和先进技术总是慢一拍。经常是简单照搬外地模式,没有形成符合本地环境的设施建造标准,结构不牢,性能不优,管理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特别是冬三月蔬菜价格最高,效益最佳时期不能实现最大化产出,品种单

一、总体效益不佳。

5、缺乏专业中介服务组织,产业化难以推进。

尽管我县已有农业产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近30个,但都是刚起步、经济实力差、服务功能弱,衔接松散。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真正捆绑起来、形成合力运行的少,从事蔬菜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的合作社少,从事农产品包装加工流通的龙头企业更少,没有真正形成外引内联、稳定活跃的营销平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蔬菜销售与市场对接的问题。同时,农产品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市场准入”、“分区销售”等市场约束机制,优质农产品与劣质农产品混区经营,“优质优价”效果难以体现,严重制约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对策建议

1、确立一个与时俱进、定位准确的产业发展思路。

一是树立“菜篮子”工程就是民生工程的理念。我县蔬菜供应主要依赖外地市场,自给率低,市场波动大,价格长期居于高位,影响了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十二五”“建设幸福府谷”中的“软肋”。因此要从关注民生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抓好设施蔬菜的重要意义,建立长效机制,根本上解决“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二是突破“重工轻农”发展理念的制约,转变发展方式,把设施蔬菜作为由“吃饭农业”向富民产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突破口,使设施蔬菜成为全县经济架构中的大产业。三是用发展工业理念带动设施蔬菜的发展。我们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方法抓农业,农村大量的资源、要素将仍处于分散、闲置的状态。农业产业化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要把企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融资等工业理念融入到农业产、加、销各个环节,用工业成果和技术不断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提升。这既是农业发展思路的一次大调整,也是指导农业发展方式的一次大提升。

2、制订一个布局合理、突显特色的产业规划。

按照“东治川、南治山、西搬迁”的发展战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遵循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原则,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设施农业的主抓手。明确主要区域、主要设施、主导品种、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尤其是要突破“小而全”生产格局,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借鉴学习安塞成功经验,由单家独户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集约经营转变,促进规模生产,提高种植效益。逐步形成“一乡一品、多乡一业、规模化经营”新格局。切忌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盲目发展。

3、建立一个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

在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工作机制上要建立 “一位县级领导主抓、一个规划先行、一个工作班子运作、一个配套政策推动、一批技术队伍服务、一支流通队伍促销、“六个一”工作机制,并以此载体构建设施蔬菜工作联动网,形成了“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设施蔬菜开发局面。尤其是重点强化建立领导机制。县上应成立设施蔬菜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各乡(镇)、村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也相应对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联动领导格局。整合现有农口部门农技站、园艺站、蔬菜开发公司等成立与设施蔬菜产业对接的蔬菜局(或蔬菜办)。具体履行设施蔬菜发展中政策指导、投资支持、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营销流通、正当权益的保障等服务职能,为农民提供服务,避免政出多门,重复管理、投资交叉,效能不高的现象。

4、打造一个功能完善信息灵通的流通市场。

必须把市场建设作为设施蔬菜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一要下大力气建设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区域性蔬菜市场建设,在县城和市场交易活跃,人口集中的重点乡镇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特色突出的规模化、标准化蔬菜批发市场。同时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的蔬菜储藏气调冷库,调剂和保障市场需求。二要积极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便捷手段,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网上市场,畅通流通信息,提高流通效率,有效拓展市场。三要着力支持蔬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流通合作社、流通大户、农民经纪人做大做强,重点打造几个能够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的具备我县特色的蔬菜品牌。四要积极引入订单农业的运转机制,与种植大户签订购销合同,实行全面保护价收购,解决种植户“卖菜难”问题。

5、完善一项支撑有力配套互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我县工业与农业产业投资回报反差大是导致种植户投资设施蔬菜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特殊的投资环境需要特殊的激励机制。县财政要探索研究建立 “渠道不变、统筹使用、优势互补、协调运作”的财政扶持机制,将农业上的相关扶持项目资金向设施蔬菜方面倾斜,整合不同部门的同类资金,并将一些涉农资金进行捆绑使用。按照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集中财力、增大力度的原则,共同研究确定支持重点,共同安排支出方式,实现资金的相对集中,加大投入规模,形成支农资金合力,充分体现集中财力扶大扶强的整合优势。二要强化技术支撑。应从省、市农科院所聘请一流的蔬菜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对我县的设施蔬菜生产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设施农业先进地区成功实践证明,专家顾问团对于高新技术的及时引进、优良品种的有效推广、市场供需信息的准确把握,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要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等部门及乡镇要选派技术人员长期“包点驻守”,特别是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农民技术员充实到科技服务的队伍中,深入到设施蔬菜示范户进行指导服务,通过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种植大户,通过日常性的入户指导,把生产技术传递到基地的各家各户;要积极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育苗是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推行蔬菜集约化育苗是设施蔬菜增产增收的基础,外地成功的经验显示:只有好种才能育出壮苗,壮苗才有望夺高产。要加快集约化育苗场地建设,提高优质种苗覆盖率。三要积极推行土地流转新机制。一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自愿流转土地。即有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采取高于农民普通种植收入的地价集中将农民的土地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租用,然后统一规划,高标准集中建棚,经营中,优先使用这些农户的劳动力,从而使这些农户有双重的经济收入,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乐意将土地自愿出让。比如:“高庄则模式”。二是种植大户吸引带动土地流转。即一些种植设施蔬菜较早,经济效益较好,且具有相当经济基础的种植大户将自己大棚周围农户分散的土地进行租用,集中建棚后又将这些大棚交由这些农户经营,种植大户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销售渠道,指导这些新菜农科学种菜,并且包销他们的蔬菜,在自己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这些新菜农取得比以前种粮更高的收入,从而引导他们自愿将自己的土地租给种植大户经营。三是反租倒包,即发挥村、组干部的组织推动能力,由村级组织通过一定方式将农户的土地集中租回后再反包给建设主体。四要推行设施蔬菜产业开发基础设施配套机制。要彻底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遍地开花”“撒胡椒面”传统做法,按照“板块布局,一村一品、多乡一业”的产业布局,将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及人饮工程、坝系工程等项目与设施蔬菜产业紧密结合,统一规划设计,资金集中捆绑,综合配套实施,有效解决设施蔬菜发展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难的问题。五要建设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引领种植户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实施,规模化运作。展示当前最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

干,引导农民变,以科技创新促进设施农业效益的提高,以示范园区辐射带动规模发展。

6、选好一个带动能力强幅射作用明显的建设主体。

长期以来,我县设施蔬菜主要以单家独户经营为主,由于投资有限、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管理滞后,效益普遍较低。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必须选择有经济实力、懂科学、善管理的企业或个人作为我县设施蔬菜建设的主力军。一是龙头企业。他们经济实力雄厚,有能力进行前期投资,走的是产、加、销一体化的路子,用的是工业化经营理念,有利于设施蔬菜的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二是返乡的农民企业家及民营经济实体。近年来,有许多在外打拼取得成功的企业家纷纷回乡创业,县、乡、村各级干部应多方努力,创造优惠条件,尽力吸引他们投资设施蔬菜产业,凭借他们的经济实力快速发展本地的设施蔬菜。三是目前的设施蔬菜种植经营大户。这些农户长期种植设施蔬菜,积累了一定资金、有固定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他们全面掌握栽培管理技术,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应在资金和项目方面向种植大户倾斜,促进他们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下载“OEM”家电公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OEM”家电公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龙山县商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龙山县商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龙山县统计局2004-04-02 16:53:38龙山县商业随着我县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3年,我县贸易、餐饮......

    农村低保现状问题及建议对策

    近日我就农村低保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一、农村低保现状1、基本情况2008年我们把农村低保标准800元,并在一年内进行两次调整,从年初的......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本站推荐)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枢纽环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

    上海市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关于上海市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老龄工作的意见》和上海市“十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精神,要求积极发......

    天津市石油贸易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天津市石油贸易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石油产业在我市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油贸易业在我市商品流通市场和消费品市场中均是排名第二位的重要支柱行业。......

    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和建议5则范文

    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为加快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省政府于2010年提出......

    规模养殖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规模养殖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规模养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幅度提高养殖业效益和增加养殖户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按照“稳定猪鸡料食畜,大力发展......

    重庆市奉节县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大全)

    重庆市奉节县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1 基本情况1.1 发展规模初具形象 按照“农户出地、业主出资、双方共管、收益共享”的产业发展模式,在甲高、五马、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