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盘水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六盘水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朱德贵
〔内容摘要〕 发展六盘水旅游要做好规划,找准定位,打造精品,加强宣传,大力开发,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关 键 词〕 旅游 规划 对策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旅游局 副局长
六盘水文化古老多元,气候凉爽舒适,交通四通八达,群山逶迤,峡谷幽深,风景奇绝,民风淳朴。既有古老神秘的史前古人类文化和古夜郎文化,又有“三线建设”带来的多元的现代工业文化;既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又有自然天成的喀斯特山水文化,凉爽舒适的气候资源享誉全国,有“中国凉都”的美称;境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造就了六盘水一流的地质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名至实归。六盘水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禀赋极高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理应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旅游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地位。
六盘水已经制订了《六盘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中国凉都、夜郎古地、运动城市”的总体形象定位,做了许许多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有利条件。但是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六盘水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由于历史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和重点发展能源原材料而无暇顾及旅游业的缘故,旅游业未能真正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盘子,对旅游业投入少、重视不够,使得旅游发展起点低、步子缓慢。
第二,对六盘水的旅游资源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六盘水即使有一些旅游资源,也多在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开发建设难度大,目前还无力顾及,旅游市场也不明朗。
第三,对六盘水的旅游发展缺少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可行的总体策划思路,在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上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走一步算一步。许多品位、禀赋很高、具有潜在的旅游资源还藏在深山人未识,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拓展。
第四,六盘水至今仍没有一个能够吸引人的旅游精品,现有的景点犹如散落的珍珠,缺乏一根串起来的主线。
因此,六盘水的旅游产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向《六盘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努力。
要大力发展六盘水的旅游产业,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发展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六盘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策划、思考、宣传、规划、建设各个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打造旅游精品,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如何提炼这一发展理念呢?结合六盘水的实际,笔者认为,“咫尺秘境·中国凉都”较为准确。
把“咫尺秘境·中国凉都”作为六盘水旅游业发展理念的定位,理由有三:其一,这种表述给人以神秘、向往、易达、舒适的感觉。其二,这种表述符合六盘水旅游资源的状况,可以为宣传、规划、建设、营销统一认识,利于今后的工作部署,若能够一以贯之,加大力度,不出几年,六盘水的旅游业将会呈现后来居上的局面。其三,这个定位内涵丰富。“咫尺”,强调交通便利,来去方便。六盘水境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作为西南地区的铁路枢纽,东进贵阳,西至昆明,北上四川,南下广西均十分方便,有四省立交桥的美誉;“秘境”所包含的,既有历史、文化、景观、地形地貌方面的内容,也有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习俗的内容,集“稀·奇·古·怪”于一身。“稀”、“奇”:凉爽舒适、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是为“稀”、“奇”之一;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和三线工业文化,是为“稀”、“奇”之二;在不足一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保存了喀斯特地质现象、典型地质剖面、大地构造形迹、山原地貌景观、三叠纪古生物化石群、古人类遗迹等丰富的内容,而且又比较集中地出现在3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是为“稀”、“奇”之三。
“古”在六盘水的体现更为充分,三叠纪古生物化石群、古人类遗迹、古夜郎文化、古建筑、古植物等等,种类繁多,丰富多彩。
“怪”,主要指六盘水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怪异奇绝的峡谷风光,如峰丛、峰林、石芽、石林、坡立谷、天坑、竖井、峡谷等等,也包括比较集中地出现在3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保存的喀斯特地质现象、典型地质剖面、大地构造形迹、山原地貌景观、三叠纪古生物化石群、古人类遗迹等丰富的内容。
“中国凉都”的“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辐射适中”的气候特点已经权威认可和为世人所公认,既是六盘水的城市品牌,更是六盘水的旅游品牌。
从这一定位往外延伸,六盘水旅游业的灵魂是什么?毫无疑问,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六盘水的旅游文化可谓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史前古人类文化、古夜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三线工业文化、喀斯特山水文化等等,发掘整理后都是六盘水的宝贵财富,更是发展六盘水旅游的宝贵财富。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看,目前,发掘整理古夜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三线工业文化是当务之急。
紧接着的问题是,六盘水有些什么旅游景点、景区?可以形成规模吗?答案是:有!而且是天然的、原生态的、多种多样的、高品位的、成规模的。
六盘水的旅游景点多而散,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发掘工作的深入,浑然天成、没有人工雕琢痕迹的天然美景和原生态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逐渐展现在世界面前,而且都是吸引游客的绝佳亮点。这就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只要用一条条主线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六盘水美丽迷人的风光就会呈现在世界面前。
光照电站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极佳的首选主线——北盘江。光照电站大坝蓄水,自然抬升了北盘江的水位,形成一条天然的观景水道。从市中心区出发,抵发耳或营盘后乘船沿江而下,美境尽收眼底,到毛口上岸,沿水黄线返回市中心区,形成一条环线。游客还可以在环线上的多处景点逗留游览,回头路很少。在这条环线上,有“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大部内容,如苍翠欲滴的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美丽迷人的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其中有红九军团渡江地点虎跳石,可开辟具有体验、探险性质的红色旅游支线),奇险峥嵘的北盘江峡谷风光、令人留连忘返的格所河峡谷风光、撼人心魄的花嘎“溶斗”、飞天图腾等,沿途还有古朴神秘的陇脚·月亮河布依生态文化园以及将要沿水黄线建设的景点。我们可将这条旅游线命名为“凉都秘境游”,并设计为一日游、两日游、三日体验游、五日体验游等多种形式,用天然美景留住游客,展现“凉都秘境”的国家地质公园风采。游客也可从黄果树到郎岱古镇,然后从毛口溯流而上,尽览“凉都秘境”风光后西上昆明或东下贵阳,北至四川或南抵广西。
环线上公路铁路皆宜,只需修建几个码头和不长的连接公路或步道;水路蜿蜒曲折,乐趣奇妙无穷。主线的建设可与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和保护密切结合,从形成环线入手,有侧重地逐步建设精品景点。这样,六盘水旅游落后的局面就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环线的建设和开发同时也能够大大加快沿线深山区和少数民族村寨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因此,我们还可以利用扶贫资金,把旅游基础设施、基本条件建设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大幅度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益。
这条主线建成后,其他分县(区)或跨县(区)的主线可作为后续建设的内容。
六盘水旅游发展的方向如何确定呢?一般而言,旅游大体上可分为景观旅游、休闲旅游、体验旅游三种类型。虽然景观旅游还在方兴未艾,但“休闲旅游、体验旅游”已经开始成为旅游的主流。而六盘水的旅游资源正好与这一主流相契合。凉爽舒适的气候、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令人神往的古生物化石群和古人类遗迹、建设在坡立谷地形上的已具雏形的现代化城市、种类繁多的工业区,无一不是“休闲旅游、体验旅游”的最好注解。因此,六盘水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应该确定为“休闲旅游、体验旅游”,按照这一方向在《总规》的指导下制作《详规》,选择景点,建设景点,打造精品,做好营销工作。“休闲旅游、体验旅游”的主要方向确定以后,紧接着就需要充实四个内容——“乡村(城郊)旅游、工业旅游、民族风情、夜郎古地”。一是通过充实这四个内容,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为城郊农民提供脱贫致富的手段,丰富凉都旅游的内容,拓展游客的食、住场所,缓解夏季高峰期的食、住矛盾;二是通过充实这四个内容,不断打造六盘水的旅游精品,提升六盘水的旅游品位,提高农民、市民的素质,加快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三是通过充实这四个内容并与“休闲旅游、体验旅游”紧密结合,可大大提升游客的旅游兴致;四是通过充实这四个内容,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开辟贵州西线旅游局面,打造西线旅游品牌,吸引贵州东线、中线旅游和过境旅游的游客。第五,我市的工业旅游是一个特色和亮点,基础好、受欢迎、易建设、品种多、见效快,融休闲、娱乐、科普于一体,至少在省内是一大创新。当然,其他内容如红色旅游、会展旅游、有条件的高品位景点旅游(如风电场上马后的坡上草原风光游)等也应该考虑,但属于一有条件就上的类型。而以上四个方面则属于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类型。
六盘水较高的旅游资源禀赋由于历史的原因,外界并不知晓或知之甚少,甚至误将六盘水当作六盘山的不在少数。因此,我们还必须继续加大宣传和建设的力度,笔者谓之为“两全”“奇”美措施——全方位宣传,全社会动员,以收“奇”美之效。
全方位宣传,就是统一宣传理念,精心组织,围绕“咫尺秘境·中国凉都”加大宣传力度,尤其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多渠道、多角度地展现“咫尺秘境·中国凉都”的魅力。全社会动员,就是要继续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战略,运用政府组织协调的强大作用,推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的进程。除了已经采取的十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外,还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在总方案的指导下,采取“多渠道投入、多方位建设、总方案整合”的多赢方案,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在建设和打造“民族风情”、“三线建设”、“乡村旅游”、“煤炭文化”等旅游精品上发挥重大作用。在这方面,成都打造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和攀枝花打造“三线建设”旅游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笔者认为,发展六盘水旅游业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而“咫尺秘境·中国凉都”恰好是发展六盘水旅游业的准确定位。由此拓展,近在咫尺的“秘境”的“稀·奇·古·怪”特征就是我们营销的极好卖点;北盘江主线就是我们目前的建设重点和营销重点;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古夜郎文化、三线工业文化等就是六盘水的旅游之魂;“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夜郎古地、民族风情”就是我们打造旅游精品的四个努力方向和建设方向。六盘水丰富诱人的旅游风光,因为历史的原因藏在深山人未识,需要我们采用强势宣传的方式来揭开她的面纱,向世界展示她的美丽;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展示六盘水的惊世之美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敦煌市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敦煌市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敦煌市委、市政府提出旅游立市战略,紧紧围绕“展示魅力敦煌、建设艺术之都”的发展目标,把发展旅游经济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使得敦煌旅游业发展逐步壮大,但目前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就目前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的建议。
一、敦煌旅游业发展现状特点
1、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敦煌铁路、313线高等级公路建成投用,敦煌机场建成4C级并实现了国际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即将扩建为4D级,民航、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完善了月牙泉、雅丹、阳关、玉门关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旅游业接待服务设施已具规模,敦煌市共有宾馆饭店131家,其中星级宾馆37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13家),总床位14800多张、标准床位12135张。经营国际国内业务的旅行社70家,导游1024人。城乡程控电话、数字电视入户率均达到95%以上,宽带网络覆盖敦煌市所有乡镇村组,为敦煌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宽。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先后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北京、天津等国内重点旅游客源地城市成功举办了敦煌文化艺术展和旅游推介会,相继与日本日光市、镰仓市、臼杵市和韩国南海郡缔结为友好城市。组团参加了一系列文化旅游博览会和交易会,成功举办了中国敦煌飞天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敦煌葡萄节暨国际服饰模特艺术节等重大节会,出版发行了一批外宣精品,协助拍摄了《敦煌》等多部影视佳作,加强了对外文化交流,宣传展示了敦煌形象,不断拓宽了国内外客源市场。
3、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初步形成了莫高窟艺术观赏区、鸣沙山·月牙泉自然风光旅游区、阳关渥洼池绿洲旅游区、玉门关汉长城古战场观光区、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等五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和“石窟艺术”、“古关古城”、“大漠奇观”三大旅游品牌,先后推出了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7个旅游线路,同时,积极加强与丝路沿线城市及周边县市的营销合作,整合旅游资源,联合推出了丝路文化游、古关古城游、民族风情游、大漠探险游、度假休闲游、宗教艺术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有力地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效应。研发生产工艺骆驼、夜光杯、铜雕、蜡染等旅游商品12大类3000余种,书画、古玩、奇石等特色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建成酒吧、网吧、健身房等各类不同层次的文化娱乐场馆130多个,特别是建成敦煌大剧院并实现了大型杂技剧《敦煌神女》在旅游旺季成功商演,极大地满足了来敦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
4、旅游竞争力明显增强。旅游业作为敦煌市支柱产业的地位逐步形成,敦煌市先后荣获“感动世界品牌城市”、“国家旅游名片城市”、“市民最满意城市”、“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建国六十周年--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城市”、“国家精品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被评为中国最美旅游胜地,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被评为“中国旅游品牌十强景区”。
二、敦煌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1、旅游开发的投资主体相对单一。敦煌旅游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旅游开发上,“政府主财”、“政府主干”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对所有权和管理权、开发权与经营权分离等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式采用的较少。
2、旅游管理体制不顺。从客观上讲,旅游行业存在条块分隔、多头管理的现象,如:莫高窟景区由敦煌研究院独立行使管理权,阳关、玉门关由市文化局、博物馆等单位进行管理,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由发展计划局、国土资源局等共同参与管理;从主观上看,部门之间还存在相互掣肘的问题,缺乏一种统筹、协调的运作机制。
3、交通通达能力不畅。从航空运输来看,4C级机场虽已建成投运,国内航班也增加到了10个左右,但是与国内主要旅游城市之间的航线开通的较少;建立敦煌国际航空港、开通国际直飞航班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制约了海外客源市场的拓展。从铁路运输来看,敦煌铁路虽已开工建设,但在近期内很难解决运输能力紧张的问题;从公路运输来看,敦煌境内还没有高等级公路,313线改造工程已全线开工,相当一部分游客绕道柳园进出敦煌,游客“难进难出”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4、旅游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景区内供游客参与的活动项目少,游客参观莫高窟景区,从进到出大约需要1.5—2个小时,基本没有参与性的活动项目;新开发的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游客乘车跋涉近200公里,到了景区仍然是乘车“巡视”一圈便返回。由于这些精品景点不能有效滞留游客,从而使游客在敦煌的滞留时间较短,影响了旅游业整体效益。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景区的通讯设施、污水处理系统、外币兑换、景点简介等亟需加强或改善。
5、旅游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敦煌市现有涉外星级宾馆、饭店22家,国内旅游定点饭店12家,其他宾馆、饭店、招待所100多家,经营国际业务的旅行社4家,经营国内业务的旅行社19家,涉外宾馆商店14家,各类旅游接待车辆200多辆,出租车1400多辆。旅游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分散、各自为阵的现象,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缺乏抗击市场风险的整体能力。
三、旅游业发展思路对策
1、要注重规模化经营,靠规模增强整体竞争力。要打破地域、行业上的界限,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逐步把有实力的宾馆、饭店和旅行社企业联合起来,组建1—2个能够抗击市场风险的大型旅游集团公司,集中解决好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问题,真正打造具有敦煌特色的“旅游航母”。并与全国各大旅游景点、旅行社、机场、车站等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以敦煌为核心的西北旅游网络,开展网上购票、网上订房、网上组团等业务,把经营活动向周边县市、周边省区以及相关行业延伸,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尤其要重点扶持旅行社的发展。按照“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争取在今后1—2年内,敦煌市旅行社总数发展到25家以上,到2010年敦煌市旅行社总数达到30家以上,其中经营国际业务的旅行社要达到6家以上,并尽可能地允许更多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同时,要理顺旅游接待体制,逐步把党政部门的一部分公务接待交由旅行社承担,加快培育旅行社企业。
2、注重发展特色旅游,靠特色开拓客源市场。敦煌旅游的客源市场已形成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出境市场互补互促、共同发展的格局,总体特征是国内市场份额大于海外市场,出境市场尚在起步阶段,其结构比例为87.8%:12%:0.2%。从海外客源市场分析,以韩国、日本为主的东亚市场和以港、澳、台为主的南亚华人已占到敦煌市海外游客总量的77%以上;东南亚市场、美洲市场、欧洲市场、大洋洲市场的游客仅占敦煌市海外游客总量的22%左右,但这些市场的潜力很大,是今后宣传促销和开发的重点。从国内客源市场分析,周边的新疆、本省以及经济发达的沪、京、粤地区是目前敦煌市国内客源的集中地。从发展趋势来看,沿海地区是敦煌市旅游业发展最主要的客源市场。今后,除了以敦煌独特的历史文化作包装,大力开发特色旅游项目、特色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以外,还要注重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的旅游消费需求,制定不同的旅游营销策略。
3、注重服务设施建设,靠服务提升旅游形象。在硬件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快敦煌铁路建设,积极争取建设敦煌国际航空港,开通日本、韩国等国际直飞航班,积极配合完成313线改造工程,改善敦煌旅游的交通条件;要进一步提高餐饮、娱乐、购物、邮政、电信等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为旅游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在软件建设上,要尽快建立敦煌旅游发展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发展旅游提供决策服务;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营造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三篇:黄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黄山市作为安徽省的旅游招牌城市,旅游业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黄山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内涵深厚,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对黄山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为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提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黄山;SWOT分析;可持续发展;旅游业
引言
黄山市是一个美丽而又古老的城市,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和旅游名城。黄山市不仅拥有中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的徽派文化,还拥有秀美的自然景观,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着称于世。拥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的黄山市,在城市发展中始终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但是如果不合理开发旅游业,就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通过运用SWOT全面分析黄山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并以此论证可持续发展对其重要性,为黄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若干建议。
SWOT分析法,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着名学者韦里克提出。它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广和前人的规范研究证实,SWOT分析法也可以应用到政府部门相关领域的战略分析中来。显然,对黄山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也是可行的。
下面将具体分析黄山旅游业存在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黄山市最大的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不仅有大自然造就的天下无双的自然景观,还有大量展现中国古老文化的人文景观。
2.旅游资源的积聚性高。黄山市自身的旅游资源积聚性很高,旅游景点多,可游性强。黄山周围,景观簇拥,风格各异,犹如众星拱月。有风光秀丽的太平湖、“山水画廊”新安江、保持原
始风貌的国家级“牯牛降”和省级“清凉峰”两处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
3.品牌优势显着。黄山是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黄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早已家喻户晓。徽商文化也被看做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黄山市政府也积极通过广告、旅游节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4.消费市场广阔。安徽位于中国中部,黄山位于安徽南部,向北毗邻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向南有经济实力强大的珠三角地区。安徽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得安徽的旅游城市的吸引辐射范围较广。近年来,黄山市积极打造休闲度假城市和休闲会议城市,也很大程度地增加其吸引力。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1.交通不便。黄山市多山区。多山伴随着的是交通的不便。现今黄山的交通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旅游高峰期,铁路、公路和航空仍然存在着运载量不足的情况。
2.旅游的配套设施不足。配套设施齐全与否是判断一个旅游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黄山市的旅游配套设施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受环境承载量、经济、消费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配套设施仍然无法全部满足旅游的需要。
3.旅游资源保护不到位。黄山市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有着一定的欠缺。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客流量的加大,导致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度提高和破坏度加强;二是许多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对其保护存在着一定的技术、资金难度。
三、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政策层面的高屋建瓴。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黄山经济发展中将以旅游经济为中心。黄山市政府积极采取政策和经济优惠进行招商投资,并鼓励返乡农民工发展乡村旅游业。
2.居民收入提高,节假日增多。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再加上一些传统节日列入节假日范围内,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国内旅游市场逐年增温,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的需求逐年加大,这有利于黄山市旅游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3.“东向”战略。安徽省在近年来实施“东向”战略,将有利于安徽的旅游业融入长三角旅游经济圈。东向战略有利于黄山进一步打开长三角地区的旅游消费市场。黄山可以借“东风”,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等。
四、威胁(Threat)分析
1.省内旅游业的竞争。安徽作为旅游大省、文化大省,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省内各地方政府、旅游部门都非常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六安市、亳州市、巢湖市等,这些城市都有其自身的旅游特色,是黄山旅游业发展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2.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和难以再生性导致旅游业的发展不具稳定性。由于自然资源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和客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因此黄山市的旅游收入具有不稳定性、连续性不强的特点;另外,黄山的众多人文景观是具有非可再生性的特点,一旦破坏将不会再有。
3.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黄山市旅游存在着盲目开发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环境优美、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重复建设,旅游商品价格混乱;旅游主管部门只管星级宾馆,大量非星级宾馆还没有纳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范畴——对其经营旅游服务业的质量问题欠缺管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山旅游业的形象。
五、黄山旅游业发展必要措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SWOT分析,黄山市旅游业的优劣势、机遇和威胁一目了然。我们认为,只有在黄山旅游业的发展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地发挥好优势、利用好机遇条件、化解劣势、克服威胁。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而且是与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发展是三者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和平衡发展。任何片面的单方面的增长都不能以牺牲其他方面为代价。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已逐渐成为新的全球性发展的主流哲学,并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
黄山市应该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这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良好的旅游业优势是黄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础。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黄山市旅游业发展优势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黄山市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众多的机遇,只有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真正的把握好这些机遇,才能真正的紧跟市场步伐,满足市场需求。
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黄山市旅游业的合理发展,也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改变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方式,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强人们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黄山市发展旅游业存在着劣势和威胁,这是客观事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以有效地解决黄山市存在的旅游资源发挥作用不稳定性的缺点,可以促进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持续稳定的贡献作用。
六、对黄山市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若干建议
一是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来引导旅游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宏观上把握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实行旅游资源有偿、有限、有序开发的方针,在保障旅游业发展的保值增值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业的长效发展机制。
二是应深层次地挖掘和开发旅游文化的内涵。只有将旅游景观与旅游文化很好的融合起来,才能真正保证旅游的吸引力的长期性和持久性。黄山市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开发的战略。现今黄山的众多地区仍然保存着徽商文化遗产,但应当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开发包装,从而令徽商文化为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增加文化底蕴,扩大影响力,增强潜在吸引力。
三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黄山市的旅游配套设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既不利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承载力,又不利于保护旅游资源。所以黄山市想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将旅游设施配套、旅游服务配套、旅游管理配套并重发展和提高,同时要加强景区管理,特别是对国家级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要按照国家4A级旅游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标准,实行高水平管理,建设一流景区。
四是注重旅游机制创新和加快绿色技术的开发和运用。这是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首先是创新旅游开发机制。鼓励内外资、民间资金踊跃参与旅游开发,形成开放性、多元化旅游开发格局;其次要创新旅游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和主要客源地的旅游合作,形成合作和互助的格局;最后要加大对高新技术应用的资金投入,广泛运用绿色技术。绿色技术是高新技术的代表,负载着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可以防止和治理污染,改善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最后要加大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增强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人们持有何种环境保护的观念和态度,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旅游行为以及旅游经营者的经营和管理行为。黄山市旅游业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广告、电视、报刊等媒体向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宣传环境保护意识,改变他们传统的只顾短期经济效益不考虑长期效益的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环境文明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和降低环境污染。结语
对黄山的旅游资源,我们一定要做到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通过的《可持续发展宪章》所说:“旅游是一种世界现象,也是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类最高和最深层次的愿望。但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改善环境质量。”黄山市在发展旅游业时一定要走可
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旅游业在其经济发展中一直保持着不竭的贡献。参考文献:
[1]牛亚菲.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及实施方案[J].研究,1999,(2).[2]姚李忠.浅谈加入WTO对中国黄山旅游业的影响[J].黄山学院学报,2000,(3).[3]王启敏.黄山发展旅游业的思路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8,(4).[4]王志发.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旅游学刊,2007,(4).
第四篇: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作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载体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辽宁省资源优厚,发展旅游业有着巨大的优势。我们应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改进不足,才能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并带动辽宁经济发展。
关键词:辽宁旅游业生态旅游
辽宁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下,旅游业现已成为辽宁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有活力、发展最快的重点产业之一,是辽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是与“旅游作为地区发展的经济支柱”这个构想还有很多的差距。辽宁旅游业的发展应脱离陈旧的发展思想,积极创新,并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性,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所以改善我省旅游发展问题,促进旅游对经济的贡献率增长变得尤为重要。
1.辽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到现在已经成为带动辽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行业。社会生产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旅游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都为旅游交通、住宿和娱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同时各等级的旅游景点、星级饭店以及各类旅行社都为辽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和较集中地服务体系。但辽宁旅游业的发展同其他先进省市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发展模式陈旧、地区间旅游发展不平衡、产品层次较单一等。
2.旅游发展的问题分析
虽然政府已经认识到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发展中各相关主体在主观上和客观上的相互制约与矛盾,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2.1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落后
辽宁是著名的老工业省份,一直以来都以重工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支撑,而旅游属于轻工业,所以与前者在发展模式上有很大的差异。长期形成的发展方式并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省旅游业的发展中,重工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导致有些矛盾贯穿于旅游业发展始终,使发展和经营模式远远落后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造成了旅游业的发展滞后。
2.2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管理重心的偏失以及管理层次之间缺乏沟通,我省旅游体制还未形成一个统一保护,整体开发利用资源的管理格局。全省的旅游规划程度较低,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全面的管理体制系统,同时对于一些地区和景区的研究和分析程度仍留存于表面,没有进行合理的整合规划,造成各地区和部门只能从一个相对较小的角度出发,强调本地区的利益和发展,形成了资源破坏、重复开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
2.3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各地区的区位、质量、管理、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差异,辽宁各地区的旅游发展呈明显的不平衡。一些大城市的旅游发展较突出,而中小城市的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造成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并未起到明显作用。同时,由于地区间的差异和各自为政,缺少必要协作,所出台的条例也相互矛盾、各自束缚,造成我省各旅游区域之间差异明显,未能出现协同合作,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使各区域之间资源无法获得最优组合,难以实现共赢。
2.4宣传力度不足
由于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各地区对旅游业的投入也不尽相同。大城市在建设基本设施的同时进行了广告宣传,所以当地旅游资源知名度较高,收益较大。而中小城市的资金有限,在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后已经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对景区景点的专项宣传,所以知名度低,收益小,导致资金周转有限,无法进行旅游资源的升级。所以造成了我省除一线城市外,其他地区旅游资源知名度都较低。同时宣传手段的落后、单一以及缺乏持久性也是造成旅游资源知名度低,当地旅游业不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
2.5旅游产品层次单一
由于各地区旅游产品的开发缺少专一性,大面积的用相同思路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彼此之间相互模仿,缺少了产品的自身特色,无法表现出各地区产品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同时资源利用率低下,项目水平较低,许多产品都停留在观光层次,商务旅游、度假旅游等高端性的旅游产品较少,市场并未被完全开发,无法获得最大经济利益。旅游产品面向消费者的层次较单一,相对各层次专营性的旅游产品较少,一味的大众化使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失去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旅游的经济收益。
3.旅游发展问题的影响
总体而言,辽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还很低,有许多发展方面与发展问题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果不能从旅游业的本事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研究和解决问题,将会对本省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阻碍,制约经济的发展,减少就业机会,加大就业压力,使得我省人民对经济发展失去信心,造成经济发展丧失动力,经济不景气的消极局面。经济发展不景气、人民对经济失去信心又加大旅游业的发展难度,长此以往,形成恶劣的发展循环模式。由此可见,在当前出口受阻、就业压力十分巨大、碳排放成为经济发展瓶颈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抓,以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辽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4.旅游发展问题的对策
辽宁省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根据旅游发展的经济需要并考虑到本省旅游特色的前提下制定相应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旅游政策,以适应我省旅游业的发展需要。
4.1加强旅游创新,转变发展方式
政府应充分利用辽宁本地的地理资源和生态资源,转变旅游的发展方式,由资源利用的单一型、粗放型向系统化、精品化循环利用转变。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建立并完善环保预警体系、合理地划分旅游功能区,将我省旅游发展逐步向生态旅游发展转变。开展生态旅游线路,制定发展规划,有步骤地发展,并进行全民生态旅游环境的伦理教育,吸引民众选择生态旅游产品。转变观念,重视旅游业低碳发展,初步实践低碳旅游,并制定政策促使服务部门走低碳的发展路线,宣传低碳旅游的意义,摒弃旧的发展观念,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发展。
4.2加强政府主导,实施统一规划
加强旅游业对经济发展作用的认识,切实加强政府对旅游业的领导,在各个地区建立旅游领导班子。制定合理有效的旅游发展总体策略,打破旅游分割,并根据各地区的发展差异进行小范围的调整,加强各地区领导班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定期开展关于旅游发展合作的讨论,使本省各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相适应。充分发挥政府信誉好、协调能力强、资金筹措力度强的优势,使政府主导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减少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冲突。扶持和培育优秀的旅游城市作为典型示范,带动我省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决策科学化,在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探索规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铺开,促进我省旅游业的全盘整合。
4.3加强宣传工作,实行多方合作
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力度,推广我省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宣传计划,制定正确的形象战略,将所拥有的产品特色经过合理的包装后推广出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制定多步骤多策略的旅游产品推广计划。对部分旅游资源进行包装后打造出品牌,形成有力的品牌效应和品牌连锁。积极与企业和大旅行社合作,促进当地的资源重组和优化,加强投资的力度,缩小各地区的旅游发展差距。通过宣传与合作,加强管理能力,促进我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4.4突出产品特色,提高文化含量
独特的旅游产品是旅游地区形象的标志,它是旅游地的附加值。要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就需要创造旅游精品项目,突出旅游特色。要根据地区的不同制定有差异的旅游产品,并注重宣传它独有的特色和魅力,一味的效仿只能是失去本身,最终导致失败。同时要根据消费者层次和个人需求以及年龄的不同制定能吸引消费者和满足其精神需求的旅游产品。提高产品本身蕴含的价值和文化底蕴,有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才是最后在旅游产品竞争中获得成功的胜者。突出特色,提高含量,有力于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力度,获得经济效益并加强我省旅游产品形象的感知度和良好口碑。
参考文献
[1]毕建中.基于东北亚旅游合作的辽宁旅游业科学发展战略.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2]李丹.关于辽宁旅游业低碳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商贸,2011(3)159-02.[3]鲍彩莲.辽宁省休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8)
[4]罗明义.对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认识.经济问题探索,2010(6)
[5]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旅游学刊,2010,25(1)
[6]李丹.我国发展低碳旅游的基本对策研究.中国科技博览,2010(8)
[7]王颖,邱瑛.辽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9,32(6)
[8]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生态经济,2009(11)
[9]刘笑明.低碳旅游及其发展研究.商业研究,2011(2)
[10]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商业研究,2010(9)
第五篇: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旅游业,是融食、住、行、购、游、娱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是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回报稳定的朝阳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位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和区域大交通格局新变化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进一步挖掘我市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增强其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升我市城市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现状
我市的旅游业正在逐步启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领导重视程度在增强。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研究旅游发展思路,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启东发展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来抓,从理顺体制入手,组建启东市旅游局,负责市委市政府各项旅游决策的落实,履行旅游产业规划布局、业务指导、资源整合和行业管理的职能。同时,专门研究、制定扶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规划编制工作在推进。市政府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实施总体规划和分项目规划同步进行,逐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目前,全市已编制了《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圆陀角区域概念性规划》、《圆陀角区域详细性规划》和《启隆北湖地块发展战略研究》等“三个规划和一个方面研究”,并部分通过了专家评审。《吕四海洋风情区概念性规划》、《新湖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圆陀角重点区域深化设计》、《圆陀角旅游总体规划》等已进入设计和启动阶段,为全市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引领作用。
3.项目投资力度在加大。近几年,由于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方资源积极参与旅游投资的双重因素的影响,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正在快速加以推进。一是政府性投资正在加大。投资200多万的吕四洞宾广场完成招投标,已进入施工阶段;投资800多万的圆陀角老景区改造工程正在进行;投资1000多万的黄金海滩风景区项目已进入地质勘探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即将进入施工阶段;投资2000多万的鹤城公园改扩建项目正在编制方案,下半年将正式开工;同时大桥主题公园项目已摆上议事日程。二是社会投资的重大项目进展加速。恒大一期项目超五星级酒店、国际体育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全面开工;浙江新湖工作团队进驻现场,正在进行清滩理赔、规划设计和围堤前期准备工作;投资6个亿的博圣大酒店(环球大厦)全面进入内外部装修阶段,将形成集超五星级酒店、餐饮、娱乐、商贸、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务中心。滨海工业园龙豪海景湾大酒店、海韵广场等项目也都已经开工建设。以藏缘葡萄庄园、田仓农业园、盈康农庄等为代表的生态观光农庄、乡村旅游点纷纷加快了建设步伐,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4.游客接待能力在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1.56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旅游行业总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市共有旅行社5家、旅行社服务网点6家,景区2家,星级宾馆8家,其中四星2家,准星级宾馆3家,接待内外宾客的能力得到了新的提升。市政府还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旅游交易会,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站、楼宇广告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宣传营销效果。
5.提高素质问题在注重。我市的旅游主管部门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管理,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努力打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市旅游局制订下发了《启东市旅行社管理百分量化考核标准》等文件,明确了全市旅行社的考核标准,确保旅游企业规范运作;组织开展全市导游人员知识与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导游人员素质;在全市旅游行业中组织开展“牵手世博,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和“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制订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指导督促旅游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二、面临问题
全市的旅游业经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广大旅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由于历史的、基础的、客观的原因,我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三个“不相适应”:
1.旅游事业的总体发展与启东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偏低。我市旅游业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在全市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都偏低,与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在江苏沿海开发中的地位都不相符。今年1-6月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亿元,实现旅游行业总收入8.3亿元,而旅游增加值只有2亿多元,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左右。二是旅游体制机制不健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我市的旅游业发展刚刚起步,相比兄弟县市,我市的旅游业政策还不完善,特别是扶持政策缺乏力度。投融资平台尚未搭建,旅游业发展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三是旅游投资项目偏少。启东靠江靠海靠上海,拥有丰富的江海资源,但旅游项目的招引力度还不够,旅游项目也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后备项目数量不多。
2. 新增旅游景点的建设速度与崇启大桥竣工通车的时间节点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旅游景点少而小。目前,我市成型的景点仅有2个。启东虽有许多特色旅游资源,但现有景点小而散,缺乏真正留得住人、留得下消费的景点;旅游线路缺少亮点和厚度,旅游收入缺乏支撑点。二是旅游项目建设不快。由于旅游项目的相关报批手续特别是土地等制约,已在手的旅游项目建设起步较晚。新增的旅游景点如恒大一期和浙江新湖等还在前期准备和开工阶段,建设的工期较长,与崇启大桥通车的时间节点有所脱节。三是旅游特色商品匮乏。缺乏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开发宣传的力度也较小。
3. 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与品牌旅游和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旅游人才匮乏。旅游业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行业文化积淀比较浅薄,行业培训能力也很有限。由于我市旅游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懂旅游、懂管理、懂外语的专业人才更显匮乏,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二是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大多数旅游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行业培训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旅游市场管理不够规范。旅游的软环境建设、企业的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旅游市场秩序还需进一步治理和规范。
三、对策建议
未来五年是启东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打造“江风海韵北上海,蓝天碧水新启东”旅游品牌的重要时期,未来五年对启东旅游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努力实现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1.加深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意义的认识。旅游业以其游客的广泛性,消费的多层次性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中具有相当活力和生机的产业。我们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城市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旅游是人类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是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自古以来,人们都渴望探求未知的世界,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旅游,可以推动广泛多样的跨文化交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互信,使人们以更加包容的心态面对多元化和多样生态,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旅游,又是一种产业,是低碳产业、无烟工业,是传统服务业中的主打产业。它是一种战略性、综合性的支柱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城市软实力建设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旅游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也不是一般的第三产业,而是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综合性产业,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资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和投资环境,城市人文气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软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要树立大旅游大发展理念,真正认识到旅游业是县域经济的一个支柱,第三产业的龙头,抓旅游业也是抓经济发展,抓旅游业也是抓城市软实力建设。
2.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完善。规划作为开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决定旅游业布局、发展速度和效益。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要把其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规划,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时都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当前,要以《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重点完善《圆陀角生态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圆陀角区域详细性规划》、《吕四海洋风情区概念性规划》等各项规划,逐步形成以总体规划为统领,分区和专项规划为支撑,项目规划为着力点,各级规划相互衔接、统筹协调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圆陀角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定位,要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标准,全力打造生态观光、运动休闲、科普教育、会议会展、度假于一体的江风海韵体验基地、长江口生态度假基地。
3.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当前我市旅游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内外部环境和条件都有利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要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扶持。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对待和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市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扶持,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旅游业由部门单一管理向社会综合管理的方向转变,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形成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整体联动的格局,共同推动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4.加大旅游业对外开放的力度。旅游业是一个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极强的经济产业。要坚持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投入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与工业大招商一致的理念,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大招商,争取大支持,带来大投入,换来大发展,努力提升我市旅游开发的档次和品位。要按照争取上级支持、吸引外来投资、激活民间投资的思路,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我市的旅游产业。要不断推动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之间的联合,培育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带动全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如最近我市与上海崇明签订《崇启旅游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就是一个成功的探索。崇启两家将立足自身资源与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实施两地旅游友好发展战略;不断突破区划界限,加强双方在交通对接、项目建设、市场促销、市场开发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地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两地旅游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5.加紧已动工兴建景区建设。充分利用崇启大桥即将竣工通车的机遇,相关景区建设应与大桥建设保持同步。加强旅游项目各项行政审批的服务,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相关报批手续。加紧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具体要做到景区道路基本畅通;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指示牌和公交车站点旅游景点名称的设置,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增加停车位,满足游客的需要;旅游安全和资源保护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营造良好的氛围;创建旅游产品品牌,旅游商品、纪念品要保证质量,具有文化创意;旅游餐饮要体现江海特色,利用美食吸引人气;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展示滨江临海城市的良好形象,使游客在启东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都有收获、基本满意。
对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近年来,我县旅游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配合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建设旅游强县为契机,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产业素质,提升
行业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全县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我就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向大家谈一点个人想法。
一是明确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在“十二五”期间,我认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一是坪坝营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唐崖河旅游区;二是注重策划创意,在重点景区或是县城中心策划一台武陵山多民族文化娱乐节目,常年演出,对游客开放。三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运作机制在县城至平坝营生态旅游区选址建设旅游购物超市,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二是合理规划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是:全县形成以坪坝营生态旅游区为龙头、以“„一心‟、„两带‟、„五区‟”为构架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一心”:即以县城为中心的游客集散聚集中心。“二带”:就是官坝水脉苗寨至朝阳库区旅游走廊和麻柳溪至二仙岩旅游观光带。“五区”:坪坝营生态旅游区;唐崖土司城至金峒土司遗址民俗文化旅游区;黄金洞地质奇观至星斗山森林观光区;二仙岩神奇湿地休闲科考揽胜旅游区;以忠堡大捷红色旅游主题体验区)。
三是完善旅游项目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坪坝营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二仙岩生态湿地观光开发区、黄金洞旅游区开发项目、官坝土苗风情园项目和土司皇城开发项目已进入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项目规划项目库的契机,加强我县旅游项目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县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坪坝营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唐崖河旅游区建设和官坝水脉苗寨建设;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规划主要有:在《咸丰县旅游总体规划》的整体框架下,编制全国生态旅游大县发展规划,编制区域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二仙岩湿地旅游发展规划。
四是加大财政对旅游发展引导性投入。县财政适当安排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点)配套设施建设的引导性投入、重大旅游活动的组织、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和旅游包机、专列及组团(社)的奖励。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县旅游发展的专项投入。国有旅游资源和企业整体或部分转让、拍卖的收益,专项用于旅游业的发展。全县退耕还林、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扶贫开发、民族发展和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使用,应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
五是加强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快推进现有旅游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实现旅游经营公司化、市场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建立多元的旅游投融资主体,吸引鼓励县内外多种经济成份、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尤其是优势企业投资兴办旅游经济实体,开发旅游项目,发展壮大旅游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引导旅游企业切实履行法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和环境体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