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一).(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0:2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一).》。

第一篇: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一).

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一)

【关键词】手术器械消毒方法评价

医疗器械使用后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去除附着在上面的血液、黏液、体液等有机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如果清洁不彻底,医疗器械上残留的任何有机物都会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其作用,从而妨碍消毒与灭菌效果。据报道〔1〕,美国每年有1500万例次由于内镜清洗消毒不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主要是由绿脓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感染。因此,如何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污染在器械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清除到安全的水平,对保证灭菌的成功和控制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2〕。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手术器械的清洁处理方法不断地进行改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1清洗消毒方法

1.1清洗前的预处理

无论采用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清洗前的预处理都是不可缺少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器械进行保湿处理、清洁度的检查、器械的分类、特殊污染器械的消毒处理等。清洗前如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消毒方法,可使附着在器械上污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增加清洗难度。在相关消毒技术规范中,只要求对有特殊污染的器械方采用含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其余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原则上采取先清洗后消毒的方法,既采取标准预防的原则〔4〕。一般器械常规在40℃以下水温流水下冲洗〔5〕,去除粘附在器械表面的污物。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器械,能进行拆卸的应充分拆开,有管腔的将管芯拔出,避免洗涤面的遮盖。污物干枯的器械,会增加清洗难度,不宜直接进行清洗,应先采用酶液浸泡来松解或消化粘附在器械上的污物,宋敏报道〔6〕在使用科室用多酶浸泡器械3h预处理后,供应室在清洗前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也可便于清洗和有效地控制洗涤效果。

1.2浸泡与酶剂的应用

王风勤报道〔7〕采用相同的清洗方法,分别对使用后立即进行清洗和放置2h后再洗涤的器械进行洗涤质量检测,洗涤后潜血阳性率分别为5%和40%,由此可见,器械使用后及时处理,是降低清洗难度、保证清洗质量的关键。但由于运转流程、各医院条件不同和各科室使用情况不同等原因,在器械的周转过程中较难保证器械在使用后2h内到达供应室进行清洁处理。为了便于有效地将有机物去除,最好采用含酶清洁剂,以加强清洗效果〔8〕。朱桂双和宋烽〔9,10〕观察结果显示,使用多酶清洗液浸泡法其效果明显优于不加多酶清洗剂浸泡的清洗方法。王玫和李梅〔11,12〕比较了未浸泡、含氯消毒剂浸泡和含酶清洁剂浸泡的器械清洁效果,发现多酶清洁剂浸泡5min的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和未浸泡组。毛雅琴〔13〕比较了几种不同浸泡方法对外科器械残留血迹的清洁效果,发现多酶洗液浸泡5min法和清洗煮沸法的清洁效果好于其他方法。宋敏〔6〕观察了含酶清洗液浸泡3h组比含氯消毒液浸泡3h组清洗时效得到较大提高。

1.3人工清洗法

人工清洗的器械主要包括:精细、精密、尖锐的器械,不能浸泡于水中的器械(如电刀),不能耐高温(93℃)的器械,以及有严重污染生锈或残留血迹、分泌物,用机器无法洗净的器械〔14〕。手工清洗是通过物理的方法,在流水及与器械污染相匹配的洗涤剂中,用毛刷或洁布去除粘附在器械上的污物,以达到清洁的目的。王君等〔15〕采用传统清洗、清洗加多酶浸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三种方法观察手术后器械清洗效果的比较,清洗加多酶组的清洁效果优于其它组,结果证明全自动洗涤机并非是能彻底清洗干净的洗涤设备。尹金贵〔16〕进行了多种清洗方法对医疗器械洗涤效果的观察,发现对表面光滑的器械可采用人工清洗,达到既保证质量,又节约洗涤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对结构复杂的器械能拆开的部件必须拆开仔细地刷洗,而管道、缝隙、粗燥的表面、关节等处应选择不同类型和大小的刷子先手工初步刷洗,去除大的污物后,再用清洗机清洗以确保清洗效果。郑韦升等〔17〕通过对污染器械洗涤方法的观察后,认为在手工清洗器械过程中,强调应注意不可用铁丝球刷洗器械,以免器材表面留下刷痕,使脏物或水在痕迹处存积而造成腐蚀和污斑,同时亦会将器材表面保护膜刷走,加速器械生锈。

1.4机械清洗法

机械清洗分为全自动、半自动、超声清洗机、长龙式等多种形式,有的清洗机带加热系统和干燥系统。目前国内部分医院采用机械清洗,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清洗手术器械前使用多酶液浸泡器械的方法,可使同一部器械表面、轴节、咬合面的清洗质量明显提高〔10〕。超声波自动清洗机的洗净作用是藉高频率水的挤压产生水泡形成真空区而产生拉力,将附在器械上的污垢松动吸离,它比人工清洗好的理由是它可以清除刷子无法触及的污物〔14〕。刘君和张红玲〔18,19〕通过观察,发现单纯的机械清洗对残存有有机物的器械达不到理想的清洗效果,而使用多酶液浸泡手工刷洗再清洗机清洗的效果更好。黄靖雄〔8〕报道,机器清洗并不能全部代替手工清洗,对于某些管道、精密仪器和较难清洗部位必须手工清洗,此外对于清洗设备必须经常清洗和保养以免机器清洗失效。

1.5除锈和润滑保养

带有机物污染的器械初步处理不及时,易导致其产生锈蚀。张秀銮〔20〕报道,未经过除锈处理的回收器械直接按相同程序进行清洗,目测检查符合清洗洁净质量要求的仅为84.2%。从临床回收的污染器械首先将已生锈的器械采用专用除锈剂进行除锈处理,然后进行常规清洗,清洗后再作煮沸、润滑、干燥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不仅有利于压力蒸汽灭菌,还可对器械起到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作用。曾卫红〔21〕报道,器械的防锈应使用器械专用润滑油,它主要由三种天然硅树脂组成的无粘性、无毒性的水溶性润滑剂,它可在器械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膜可被灭菌因子穿透,防止空气中的氧与器械表面接触,从而具有润滑、防锈、抑菌三重作用。白芬兰〔22〕报道了取缔传统的石蜡油涂擦来润滑金属防锈及器械的养护方法。王露曦〔23〕报道了金属类、玻璃类、橡胶乳胶导管及穿刺针等使用后的清洗保养方法。

2结语

清洁是医疗用品再处理的一个必要过程,国内外虽然有规范指导医务人员对反复使用的器械进行有效的清洁,但目前无任何标准的定义设备是否“清洁”,原因是缺乏统一、简单、广泛接受的测试污物的方法来评价清洁的效果。但一般认为,清洁过程至少应达到:①降低物品上的生物负荷;②去除有机、无机污染物;③灭菌时达到灭菌保障水平(SAL)10-6〔24〕。目前既方便快捷、又较低成本的检测方法为目测法,可通过肉眼观察以下指标来判定:①器械表面无粘附有用机械方法可剥落的污物,但锈迹除外;②器械表面不应有洗涤剂和影响金属光泽的污物、乌膜;③器械表面或刃面无损伤;④上述指标检测合格率应>99%。目测方法相对简单,容易施行,但人为的判断差异过大,在无客观检测洁净度的方法时,刷洗者很难发现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25〕。目前临床上用肉眼观察清洗效果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①物品内部包括很多管道无法观察;②结构复杂,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很难观察清楚;③小的隐血、污染物、黏液等也很难观察清楚〔26〕。国内外评价清洗效果的方法除目测外,主要还有:①检测有机物污染的方法:潜血试验、蓝光试验、硫酸铜—蛋白测定方法;②检测微生物方法:细菌培养计数法;③同时检测出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方法:ATP生物荧光法。潜血试验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部分有催化过氧化物分解的作用,能催化试剂中的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新生态氧,氧化上述色原物质而呈色。可检测出5mg/L以上的血清铁含量,该法明显优于目测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科学客观的检测方法,但不适用于非血污染物的检测。细菌培养法由于实际情况非常复杂,而且需要48h才能得出结果,因此极少用于医疗器械清洁效果的检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家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套科学的清洁标准来评价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并以此来推动清洗方法的改进和清洗质量的提高〔26〕。

【参考文献】

〔1〕许晨耘,柯雅娟.手术器械清洁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6):564.〔2〕王华生,孙雪莹,梁树森,等.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53.〔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3.〔4〕李六亿.医疗器械清洗与消毒〔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0):1253.〔5〕曹秋莲,刘英,赵玛丽.再生器械灭菌前物品的质量控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25.〔6〕宋敏,胡珊珊,林玉花.不同预处理及清洗方法对宫腔吸引管残留血清洗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5):6-8.〔7〕王风勤.医疗器械清洗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5):478-479.〔8〕黄靖雄.如何保证灭菌的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88.〔9〕朱桂双.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的清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55.〔10〕宋烽,董薪,许多朵.手术器械清洗方法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10-411.〔11〕王玫,余春,王芳.采用不同清洗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7,35(1):57.〔12〕李梅.酶在医疗器械清洗

第二篇: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手术器械消毒 方法 评价

医疗器械使用后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去除附着在上面的血液、黏液、体液等有机物是预防和控制 医院 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如果清洁不彻底,医疗器械上残留的任何有机物都会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其作用,从而妨碍消毒与灭菌效果。据报道[1],美国每年有1500万例次由于内镜清洗消毒不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主要是由绿脓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感染。因此,如何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污染在器械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清除到安全的水平,对保证灭菌的成功和控制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2]。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手术器械的清洁处理方法不断地进行改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1清洗消毒方法

1.1清洗前的预处理

无论采用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清洗前的预处理都是不可缺少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器械进行保湿处理、清洁度的检查、器械的分类、特殊污染器械的消毒处理等。清洗前如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消毒方法,可使附着在器械上污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增加清洗难度。在相关消毒技术规范中,只要求对有特殊污染的器械方采用含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其余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原则上采取先清洗后消毒的方法,既采取标准预防的原则[4]。一般器械常规在40℃以下水温流水下冲洗[5],去除粘附在器械表面的污物。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器械,能进行拆卸的应充分拆开,有管腔的将管芯拔出,避免洗涤面的遮盖。污物干枯的器械,会增加清洗难度,不宜直接进行清洗,应先采用酶液浸泡来松解或消化粘附在器械上的污物,宋敏报道[6]在使用科室用多酶浸泡器械3h预处理后,供应室在清洗前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也可便于清洗和有效地控制洗涤效果。

1.2浸泡与酶剂的 应用

王风勤报道[7]采用相同的清洗方法,分别对使用后立即进行清洗和放置2h后再洗涤的器械进行洗涤质量检测,洗涤后潜血阳性率分别为5%和40%,由此可见,器械使用后及时处理,是降低清洗难度、保证清洗质量的关键。但由于运转流程、各医院条件不同和各科室使用情况不同等原因,在器械的周转过程中较难保证器械在使用后2h内到达供应室进行清洁处理。为了便于有效地将有机物去除,最好采用含酶清洁剂,以加强清洗效果[8]。朱桂双和宋烽[9,10]观察结果显示,使用多酶清洗液浸泡法其效果明显优于不加多酶清洗剂浸泡的清洗方法。王玫和李梅[11,12]比较了未浸泡、含氯消毒剂浸泡和含酶清洁剂浸泡的器械清洁效果,发现多酶清洁剂浸泡5min的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和未浸泡组。毛雅琴[13]比较了几种不同浸泡方法对外科器械残留血迹的清洁效果,发现多酶洗液浸泡5min法和清洗煮沸法的清洁效果好于其他方法。宋敏[6]观察了含酶清洗液浸泡3h组比含氯消毒液浸泡3h组清洗时效得到较大提高。

1.3人工清洗法

人工清洗的器械主要包括:精细、精密、尖锐的器械,不能浸泡于水中的器械(如电刀),不能耐高温(93℃)的器械,以及有严重污染生锈或残留血迹、分泌物,用机器无法洗净的器械[14]。手工清洗是通过物理的方法,在流水及与器械污染相匹配的洗涤剂中,用毛刷或洁布去除粘附在器械上的污物,以达到清洁的目的。王君等[15]采用传统清洗、清洗加多酶浸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三种方法观察手术后器械清洗效果的比较,清洗加多酶组的清洁效果优于其它组,结果证明全自动洗涤机并非是能彻底清洗干净的洗涤设备。尹金贵[16]进行了多种清洗方法对医疗器械洗涤效果的观察,发现对表面光滑的器械可采用人工清洗,达到既保证质量,又节约洗涤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对结构复杂的器械能拆开的部件必须拆开仔细地刷洗,而管道、缝隙、粗燥的表面、关节等处应选择不同类型和大小的刷子先手工初步刷洗,去除大的污物后,再用清洗机清洗以确保清洗效果。郑韦升等[17]通过对污染器械洗涤方法的观察后,认为在手工清洗器械过程中,强调应注意不可用铁丝球刷洗器械,以免器材表面留下刷痕,使脏物或水在痕迹处存积而造成腐蚀和污斑,同时亦会将器材表面保护膜刷走,加速器械生锈。

1.4机械清洗法

机械清洗分为全自动、半自动、超声清洗机、长龙式等多种形式,有的清洗机带加热系统和干燥系统。目前 国内部分医院采用机械清洗,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清洗手术器械前使用多酶液浸泡器械的方法,可使同一部器械表面、轴节、咬合面的清洗质量明显提高[10]。超声波自动清洗机的洗净作用是藉高频率水的挤压产生水泡形成真空区而产生拉力,将附在器械上的污垢松动吸离,它比人工清洗好的理由是它可以清除刷子无法触及的污物[14]。刘君和张红玲[18,19]通过观察,发现单纯的机械清洗对残存有有机物的器械达不到理想的清洗效果,而使用多酶液浸泡手工刷洗再清洗机清洗的效果更好。黄靖雄[8]报道,机器清洗并不能全部代替手工清洗,对于某些管道、精密仪器和较难清洗部位必须手工清洗,此外对于清洗设备必须经常清洗和保养以免机器清洗失效。

第三篇:公共场所清洗消毒规范及方法

公共场所清洗消毒规范及方法

一、公共场所消毒概念及意义

(一)公共场所消毒的概念:采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的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过程。

(二)公共场所消毒的意义:在公共场所的服务行业中,消毒的目的是清除和杀灭污染在公共场所用品用具上的致病菌。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迫切需要社会给他们提供舒适、卫生,免受疾病威胁、保障身心健康的生活活动场所。消毒工作则是改善卫生状况、预防疾病发生与流行的有力保障,是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内容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公共场所的服务行业做好消毒工作,对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共场所消毒主要部位

(一)住宿业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公共用品用具、布草等棉织品、卫生间、工作人员手等

(二)游泳场馆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公共用品用具、游泳池水、浴巾等棉织品、工作人员手等

(三)沐浴场所包括:空气、公共用品用具、浴池、浴盆、修脚工具、浴巾等棉织品、工作人员手等

(四)美容美发场所包括:空气、公共用品用具、美容设备和器械、毛巾等棉织品、卫生间、工作人员手等

(五)商场(超市)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公共用品用具、卫生间、计量工具、工作人员手等

(六)影剧院包括:空气、公共用品用具、物体表面、卫生间、立体电影眼睛,工作人员手等

(七)音乐厅包括:空气、公共用品用具、物体表面、卫生间、麦克、工作人员手等

(八)游艺厅包括:空气、公共用品用具、物体表面、卫生间、器械、工作人员手等

(九)体育馆包括:空气、公共用品用具、物体表面、卫生间、器械、工作人员手等。

三、公共场所消毒方法

(一)消毒方法

1、物理消毒法:利用物理学的方法作用于病原微生物,将其杀灭或清除,叫做物理消毒法。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100℃作用20-30分钟以上。可用于饮具、毛巾、床上用棉织品的消毒。

(2)红外线消毒:125℃作用15分钟以上,可用饮具等的消毒。

2、化学消毒:用含氯、溴或过氧乙酸的消毒药物消毒,化学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

3、紫外线消毒:此方法常用于空气、水及污染物表面的消毒。

(二)保洁方法

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滤干或者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然后及时放入密闭保洁柜内存放,且做到各类公共用品用具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四、消毒要求

(一)硬件要求

1、公用饮具

(1)提供公用饮具的企业应设置专用的饮具清洗消毒间,清洗消毒间面积应能满足公用饮具的清洗消毒保洁的需要;

(2)清洗消毒间地面与墙面应使用防水、防霉、可洗刷的材料、墙裙高度不得低于1.5米,地面坡度不小于2%,专间内应有上下水,并设有机械通风装置;

(3)公用饮具宜用热力法消毒。采用化学消毒饮具的公共场所,设有3个标记明显的水池,各类水池应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防渗水、不易积垢、易于清洗的材料制成;并配备相应的消毒剂配比容器;

(4)配备足够的消毒设备,配备足够的密闭饮具保洁柜并标记明显。

2、布草等棉织品

(1)住宿场所自洗布草等棉织品,应设立专用的洗衣房,洗衣房分设工作人员入口、待洗棉织品入口及洁净棉织品出口,并避开主要客流通道;洗衣房应依次设棉织品分拣区、清洗干燥区、整烫折叠区、存放区、发放区;棉织品分拣、清洗、干燥、补修、熨平、分类、暂存、发放等工序应做到洁污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2)其它场所自洗布草等棉织品,应设立专用的清洗消毒间,专间内应有上下水,设有足够的清洗、消毒水池且标记明显,配备足够的清洗消毒设施或消毒药物及容器,配备毛巾、浴巾等棉织品专用密闭保洁柜且标记明显。

3、拖鞋

使用手工洗涤消毒的,应设有相应的拖鞋消毒设施,配备拖鞋专用消毒池(桶),大小应和提供拖鞋的多少相适应。拖鞋消毒池(桶)必须专用,安装上下水设施,公用拖鞋应在规定地点指定容器中进行消毒。使用的各类洗涤剂、消毒剂应当符合卫生要求。消毒后的公用拖鞋要在洁净处自然晾干或者烘干,然后及时保洁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二)一般要求

1、消毒剂应到证照齐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购买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2、消毒产品的采购应建立验收制度并做好记录。

3、公共场所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并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消毒工作。

4、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应做好消毒记录,并完好保存于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中。

5、公共场所使用的消毒剂标签要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并在保质期内使用。

(三)注意事项

1、使用消毒剂应该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2、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3、配好的消毒溶液定时更换,含氯消毒剂每4小时更换一次。

4、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消毒液浓度低于要求时立即更换。

5、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30分钟。

6、在消毒时,应保证被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7、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污渍影响消毒效果。

8、消毒后用清水将用品用具冲洗干净。

9、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眼睛可产生刺激作用,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用紫外线消毒任何污染物品,都必须使其全部受到照射,否则消毒不彻底。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时应作记录,若连续照射1000小时左右,灯管即失去杀菌作用。

美容美发场所的消毒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美容、美发、SPA会馆以及理发店、发廊、婚纱影楼

二、物体表面的消毒

(一)消毒范围

对顾客经常接触的部位和重复使用的公共物品表面,如墙面、地面、台面、门窗、桌椅、饮水机、水龙头、门把手、扶栏、遥控器、电话、电脑键盘和鼠标、美容美发工具

(二)消毒要求

每天营业结束后,对以上公共用品用具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三)消毒方法

1、地面

可采用抗菌清洗剂或者消毒剂湿拖,例如250毫克/升-500毫克/升二溴海因、二氧化氯消毒液或者0.1%-0.3%复方季铵盐消毒剂、0.5%-1%过氧化氢消毒剂等。

2、顾客经常触摸的部位和重复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表面

可用0.05%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溴或者有效氯含量为25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擦拭或者喷洒,按照从左至右,由上至下顺序进行,作用时间10分钟-20分钟。

3、电脑的键盘和鼠标

可用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250

毫克/升的二溴海因、二氧化氯、0.25%-1.0%复方过氧化氢消毒液、0.2%-0.5%复方季铵盐等消毒液擦拭。

4、休息桌、椅

采用0.1%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250毫克/升-50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擦拭。对休息桌、椅上的垫巾或椅套应定期更换清洗。

(5)发生传染病或者传染病流行期间

用上限浓度的上述消毒液作擦拭或者喷洒消毒,并根据需要每日增加消毒的次数和消毒剂使用浓度.二、公共用品用具的消毒

(一)消毒范围

毛巾、面巾、浴衣裤、床上用品等棉制品;拖鞋;眉刀、木梳、剃刀、推剪等;美容器械;更衣柜或存放柜、服装服饰

1、浴巾、毛巾、浴衣裤、床上用品等棉制品

(1)消毒要求

耐热的棉织品可以使用蒸汽、煮沸消毒;不耐热的棉织品可选择化学消毒方法。棉织品要求一客一用一消毒。将棉织品外送洗衣消毒的,负责洗涤消毒的单位应当有相应的资质。

(2)消毒方法

A、物理消毒方法:耐热、耐湿的织物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分钟-30分钟,或者煮沸消毒15分钟-30分钟。

B、化学消毒方法:不耐热耐湿的织物可用化学消毒方法,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者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250毫克/升-500毫克/升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洗后备用。对有色织物可用0.3%复方季铵盐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清洗。

C、可用大型消毒洗涤机进行清洗消毒。

D、有条件的还可用环氧乙烷消毒。

E、如果采用洗衣机洗衣时,可在30℃-40℃温度条件下,加适量液体消毒剂或者二氧化氯的抗菌洗衣粉洗涤提高消毒效果。

2、拖鞋

(1)洗涤方法

使用洗涤剂手工洗涤或机器洗涤。

(2)消毒方法

A、化学消毒方法:不耐热拖鞋可浸泡在2%-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毫克/升消毒溶液中,浸泡30分钟,清洗后备用。

B、物理消毒方法:耐热拖鞋可经流通蒸汽100

℃,作用20分钟-30分钟,或经煮沸消毒作用15分钟-30分钟。

3、眉刀、剃刀、推剪等金属制品

(1)消毒方法

A、首选红外线消毒箱消毒:温度120℃,作用30分钟;

B、无臭氧紫外线消毒柜:按照说明书要求设定参数。

4、木梳等非金属制品

(1)消毒方法

采用红外线消毒箱消毒:温度120℃,作用30分钟。

5、美容器械

(1)消毒方法

采用乙醇消毒方法: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用于高频玻璃电极、导入(出)棒等美容器械涂擦消毒。

6、更衣柜

每日开放结束后做好清洁消毒,可用0.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250毫克/升-500毫克/升的消毒液擦拭消毒,消毒原则为先内后外,先上后下。

7、服装服饰

(1)熏蒸法:将衣物悬挂在密闭空间内,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毫升(1克/立方米),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熏蒸1小时-2小时;放置于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浓度为800毫克/升的环氧乙烷气体消毒4小时-6小时。

(2)紫外线-臭氧消毒柜:按照说明书要求设定参数。

三、客用饮具的消毒方法和消毒要求

(1)消毒要求

耐热的公用茶具首选机器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蒸汽消毒;不耐热的公用茶具可选择化学消毒方法。公用茶具要求一客一用一消毒。清洗消毒后的饮具应当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污迹,无水渍,无异味。

(2)消毒方法

A、物理消毒方法:首选远红外线消毒碗柜125℃作用15分钟以上;也可采用流通蒸汽100

℃左右20分钟,煮沸消毒15分钟-30分钟;

B、化学消毒方法:不宜用热力消毒的可用化学消毒方法,消毒前洗刷干净,用有效溴或者有效氯含量为250

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

四、公共卫生间的消毒

(一)消毒范围:地面、台面、面盆、恭桶、垃圾桶

(二)消毒要求:应该每日清扫公用卫生间,清洗消毒后的面盆、浴盆、恭桶、地面、台面无污迹,无异味

(三)消毒方法

1、地面

采用250毫克/升有效溴或者有效氯消毒液拖地或喷洒消毒。

2、台面

采用250毫克/升有效溴或者有效氯消毒液喷洒消毒。

3、面盆

每天用有效溴和有效氯250毫克/升-50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喷洒或者浸泡15分钟-30分钟后,用清水将面盆冲洗干净.4、恭桶

每天用有效溴或者有效氯含量100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喷洒或者浸泡15-30分钟后,用清水将恭桶冲洗干净。

5、垃圾箱(桶)

垃圾要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应该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对垃圾桶内外表面用有效溴或者有效氯含量为1000毫克/升-2000毫克/升消毒液擦拭或者喷洒,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

6、当发生肠道传染病流行时

可用含有效溴或者有效氯1000毫克/升的消毒液拖擦,每天两次。

五、操作人员手部的消毒

1、消毒方法

(1)新洁尔灭消毒:使用浓度为0.1%的新洁尔灭用于操作人员手部消毒;

(2)乙醇消毒: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用于操作人员手部消毒。

六、室内空气消毒

1、首选自然通风和开窗通风换气

2、使用空调时应确保安全通风换气,加强室内机械通风,保证足够的新风输入;做好空调与通风设施的定期清洁和消毒。发生传染病或者传染病流行期间,增加消毒次数。

3、空气消毒器:可选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或者紫外线空气消毒机,安装和使用方法,按国家卫计委批准的说明书执行。

4、紫外线消毒:应选择低臭氧紫外线灯,在灯管上装上铝制反光罩,悬挂于天花板下,离地2米-2.5米处,也可用移动式紫外线灯装置。消毒时的功率以每立方米不少于1.5瓦计算,每次照射时间≥30分钟,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并在无人情况下使用,紫外线灯使用寿命一般在1000小时。

5、中央空调安装消毒风机盘管:在中央空调的出风口安装消毒风机盘管,该装置由风机盘管和高强度紫外线消毒灯构成,空气进入后受到紫外线灯照射,将微生物杀灭,使进入室内的空气成为洁净空气,这样的中央空调为消毒型中央空调。

6、传染病流行期间或者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人时,还可以采用下列措施:

过氧乙酸喷雾或者熏蒸。把过氧乙酸配成有效含量2%的水溶液,按照1克/立方米喷雾,作用时间30分钟。

商场、购物场所的消毒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商场、商店、超市、购物中心等场所

二、物体表面消毒

(一)消毒范围

墙面、地面、台面、门窗、桌椅、饮水机、门把手、扶栏、购物车、电话等

(二)消毒方法

1、地面

可采用抗菌清洗剂或者消毒剂湿拖,例如250毫克/升-500毫克/升二溴海因、二氧化氯消毒液或者0.1%-0.3%复方季铵盐消毒剂、0.5%~1%过氧化氢消毒剂等。

2、顾客经常触摸的部位和重复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表面

如墙面、台面、门窗、桌椅、饮水机、门把手、扶栏、购物车、电话的消毒方法,可用0.05%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溴或者有效氯含量为25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擦拭或者喷洒,按照从左至右,由上至下顺序进行,作用时间10分钟-20分钟。

3、发生传染病或者传染病流行期间

用上限浓度的上述消毒液做擦拭或者喷洒消毒,并根据需要每日增加消毒的次数和消毒剂使用浓度。

三、室内空气的消毒方法

1、首选自然通风和开窗通风换气

2、使用空调时应确保安全通风换气,加强室内机械通风,保证足够的新风输入;做好空调与通风设施的定期清洁和消毒。发生传染病或者传染病流行期间,增加消毒次数。

3、空气消毒器:可选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或者紫外线空气消毒机。安装和使用方法,按国家卫计委批准的说明书执行。

4、紫外线消毒:应选择低臭氧紫外线灯,在灯管上装上铝制反光罩,悬挂于天花板下,离地2米-2.5米处,也可用移动式紫外线灯装置。消毒时的功率以每立方米不少于1.5瓦计算,每次照射时间≥30分钟,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并在无人情况下使用,紫外线灯使用寿命一般在1000小时。

5、中央空调安装消毒风机盘管:在中央空调的出风口安装消毒风机盘管,该装置由风机盘管和高强度紫外线消毒灯构成,空气进入后受到紫外线灯照射,将微生物杀灭,使进入室内的空气成为洁净空气,这样的中央空调为消毒型中央空调。

6、传染病流行期间或者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人时,还可以采用下列措施:

过氧乙酸,喷雾或者熏蒸。把过氧乙酸配成有效含量2%的水溶液,按照1克/立方米喷雾,作用时间30分钟。

三、垃圾桶的消毒

垃圾要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应该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对垃圾桶内外表面用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1000毫克/升-2000毫克/升消毒液擦拭或者喷洒,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

四、卫生间和卫生洁具的消毒

1、消毒范围:地面、台面、面盆、恭桶

2、消毒要求:应该每日清扫客用卫生间,清洗消毒后的面盆、恭桶、地面、台面无污迹,无异味;

2、消毒方法

1、地面

采用250毫克/升有效溴或者有效氯消毒液拖地或喷洒消毒。

2、台面

采用250毫克/升有效溴或者有效氯消毒液喷洒消毒。

3、面盆

每天用有效溴和有效氯250毫克/升-50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喷洒或者浸泡15分钟-30分钟后,用清水将面盆冲洗干净.4、恭桶

每天用有效溴或者有效氯含量100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喷洒或者浸泡15分钟-30分钟后,用清水将恭桶冲洗干净。

5、垃圾箱(桶)

垃圾要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应该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对垃圾桶内外表面用有效溴或者有效氯含量为1000毫克/升-2000毫克/升消毒液擦拭或者喷洒,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

6、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

可用含有效溴或者有效氯1000毫克/升等消毒液拖擦,每天两次。

五、计量工具的消毒

每天进行湿式清洁,必要时用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250

毫克/升-500

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然后用清水与干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液。

六、滚梯扶手(非金属)的消毒

每天进行湿式清洁,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250

毫克/升-500

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作用15分钟,然后用清水与干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液。

七、收银台表面和工作人员手的消毒

1、收银台表面消毒

(1)收银台台面的消毒:每日消毒一次,可用0.05%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25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擦拭或者喷洒,作用时间10分钟-20分钟。

(2)电脑键盘和鼠标的消毒方法:可用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250

毫克/升的二溴海因、二氧化氯、0.25%-1.0%复方过氧化氢消毒液、0.2%-0.5%复方季铵盐等消毒液擦拭。

2、工作人员手的消毒

1、工作人员的要求

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工作服每周清洗1-2次,如果被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消毒。

2、消毒方法

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工作前、便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污染物后应及时用抗菌洗手液流动水洗手,需要消毒时,可用75%个酒精或者有效碘含量为250毫克/升的消毒液浸泡1分钟-2分钟消毒,洗手后用纸巾擦干或烘手机吹干,不要用公用的毛巾擦手。

第四篇: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范文)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第4.2.2.2.1、4.4.1.6、4.4.2.3.2为推荐性,其余为强制性条款。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卫生部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瑞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局、煤炭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巩玉秀、么莉、任伍爱、张青、张流波、李新武、钱黎明、冯秀兰、王易非、钟秀玲、武迎宏、张宇、黄靖雄。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与方法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CSSD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限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18278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工业湿热灭菌 第1篇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术语和定义

WS310.1和310.2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可追溯 traceability 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3.2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 process challenge device,PCD 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称生物PCD。

3.3 A0值 A0 value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

3.4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 table-top sterilizer 体积小于60升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3.5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flash sterilization 专门用于处理立即使用物品的压力蒸汽灭菌过程。

3.6 管腔器械 hollow device 含有管腔内直径≥2mm,且其腔体中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的距离≤其内径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

3.7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 test soil 用于测试清洗消毒机效果的指示物。监测要求及方法

4.1 通用要求

4.1.1 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4.1.2 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WS310.1的要求。

4.1.3 应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自制测试标准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4.1.4 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

4.1.5 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备的检测与验证:

a)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b)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

c)干热灭菌器应每年用多点温度检测仪对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的温度进行物理监测; d)低温灭菌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4.2 清洗质量的监测

4.2.1 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4.2.1.1 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4.2.1.2 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4.2.2 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4.2.2.1 日常监测 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4.2.2.2 定期监测

4.2.2.2.1 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4.2.2.2.2 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毒器应停止使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4.2.2.3 清洗消毒器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4.3 消毒质量的监测

4.3.1 湿热消毒

4.3.1.1 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2的要求。

4.3.1.2 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检测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

4.3.2 化学消毒 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4.3.3 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GB 15982的要求。每次检测3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4.4 灭菌质量的监测

4.4.1通用要求

4.4.1.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4.1.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4.4.1.5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4.1.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4.4.2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4.4.2.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4.4.2.2 化学监测法

4.4.2.2.1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旋转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2.2.2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4.4.2.3 生物监测法

4.4.2.3.1 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见附录A。

4.4.2.3.2 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4.4.2.3.3 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4.4.2.3.4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

4.4.2.3.5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4.4.2.3.6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遵循4.4.1.4的规定。

4.4.2.4 B-D试验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试验,B-D试验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4.4.2.5 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 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 18278 的有关要求。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4.4.3 干热灭菌的监测

4.4.3.1 物理监测法: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物理监测。监测方法为将多点温度检测仪的多个探头分别放于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关好柜门,引出导线,由记录仪中观察温度上升与持续时间。温度在设定时间内均达到预置温度,则物理监测合格。

4.4.3.2 化学监测法:每一灭菌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每一灭菌包内应使用包内化学指示物,并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对于未打包的物品,应使用一个或者多个包内化学指示物,放在待灭菌物品附近进行监测。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据其颜色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要求。

4.4.3.3 生物监测法: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见附录B。

4.4.3.4 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监测(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4.4.4 低温灭菌的监测

低温灭菌方法包括环氧乙烷灭菌法、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等。

4.4.4.1 通用要求 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馐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应对灭菌效果进行重新评价,包括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4.4.4.2 环氧乙烷的监测

4.4.4.2.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4.4.4.2.2 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4.2.3 生物监测法: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生物监测,监测方法见附录C。

4.4.4.3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监测

4.4.4.3.1 物理监测法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过氧化氢的浓度、电源输入和灭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4.4.4.3.2 化学监测法 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4.3.3 生物监测法 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4.4.4.4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的监测

4.4.4.4.1 物理监测法 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物理监测。详细记录灭菌过程的参数,包括灭菌温度、湿度、压力与时间。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4.4.4.4.2 化学监测法 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4.4.3 生物监测法 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4.4.4.5 其它低温灭菌方法的监测要求及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5.1 应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 a)应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

b)应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名或代号,及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并存档。

5.2 应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进行记录。

5.3 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年。

5.4 灭菌标识的要求

5.4.1 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5.4.2 使用者应检查并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器械干燥、洁净等,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5.5 应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应建立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5.5.1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同时应书面报告相关管理部门,说明召回的原因。

5.5.2 相关管理部门应通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该期间无菌物品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

5.5.3 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查找灭菌失败的可能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该灭菌器方可正常使用。

5.5.4 应对该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方法

A.1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标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A.2 具体监测方法为:将生物指示物置于标准试验懈的中心部位。标准试验包由16条1025px×1650px的全棉手术巾制成。制作方法: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层,短边折成2层,然后叠放,制成23 cm ×23 cm×15 cm大小的测试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1℃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产品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结果。

A.3 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干热灭菌的生物监测方法

B.1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B.2 具体监测方法为:将枯草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超负荷运转试管内(1片/管)。灭菌器与每层门把手对角线内,外角处放置2个含菌片的试管,试管帽置于试管旁,关好柜六,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待温度降至80℃时,加盖试管帽后取出试管。在无菌条件下,加入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5ml/管),36℃±1℃培养48h,观察初步结果,无菌生长管继续培养至第7日。

B.3 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若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肉汤均澄清,判为灭菌合格;若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而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肉汤管混浊,判为不合格;对难以判定的肉汤管,取0.1ml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同灭菌L棒或接种环涂匀,置36℃±1℃培养48h,观察菌落形态,并做涂片染色镜检,判断是否有指示菌生长,若有指示菌生长,判为灭菌不合格;若无指示菌生长,判为灭菌合格。

附录C(规范性附录)

环氧乙烷灭菌的生物监测方法

C.1 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置于常规生物测试包内,以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监测。常规生物测试包放在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整个装载灭菌包的中心部位)。灭菌周期完成后应立即将生物指示物从被灭菌物品中取出,36℃±1℃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应遵循产品说明),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同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C.2 常规生物测试包的制备:取一个20ml无菌注射器,去掉针头,拨出针栓,将生物指示剂放入针筒内,带孔的塑料帽应朝向针头处,再将注射器的针栓插回针筒(注意不要碰及生物指示物),之后用一条全棉小毛巾两层包裹,置于纸塑包装袋中,封装。

C.3 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第五篇: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二、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1、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三、灭菌质量的监测 4.4.1 通用要求

4.4.1.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4.1.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4.4.1.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4.4.1.5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4.1.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4.4.2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4.4.2.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4.4.2.2 化学监测法

4.4.2.2.1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4.4.2.2.2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4.4.2.3 生物监测法

4.4.2.3.1 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见附录A。

4.4.2.3.2 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4.4.2.3.3 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4.4.2.3.4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

4.4.2.3.5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4.4.2.3.6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遵循4.4.1.4的规定。

4.4.2.4 B-D试验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4.4.2.5 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 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 18278的有关要求。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下载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一).(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一).(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用手术器械清洗方法的研究(共5则)

    复用手术器械清洗方法的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器械清洗方法,评估效果及相关因素观察,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预防医源性感染。方法:将手术后器械分为两组,一组不经过多酶清......

    洁净工作服清洗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验洁净工作服清洗消毒效果验证方 证方案 编号: 案 年 月 洁净工作服清洗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的申请与审批 洁净工作服清洗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的申请与审批 起......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供应室负责全院灭菌物品的供应任务,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灭菌质量和灭菌器的灭菌效果与操作情况密切相关。湿包是蒸汽灭......

    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

    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效果

    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效果 摘要:针对目前腔镜清洗消毒和灭菌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其相应对策措施,关键词:腹腔镜器械 质量 原因分析 管理对策;清洗;消毒 腔镜......

    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

    《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有关单位: 为完善《消毒技术规范》,科学、准确地评价内......

    1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练习题★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1、 A0值是评价下列哪项消毒效果的指标( ) A.湿热B.干热 C.环氧乙烷D.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 2、小型压......

    家庭空调清洗消毒的必要性和方法

    家庭空调清洗消毒的必要性和方法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疾病负担是室外空气污染造成负担的5倍。即便是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集中训练基地这样对卫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