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效果

时间:2019-05-14 21:4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效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效果》。

第一篇: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效果

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效果

摘要:针对目前腔镜清洗消毒和灭菌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其相应对策措施,关键词:腹腔镜器械 质量 原因分析 管理对策;清洗;消毒

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疼痛轻、住院周期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近年来在外科手术领域已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由于腔镜器械种类范多,且结构复杂、工艺精细,如在频繁使用的情况下,术前对其清洗消毒达不到彻底的灭菌,将会导致术后感染并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医疗安全[1]。随着腹腔镜外科手术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21世纪外科的发展趋势为外科微创化,腹腔镜外科手术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为更顺利地开展腹腔镜外科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障病人的安全,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杜绝医疗纠纷,腹腔镜器械清洗这一环节尤其值得重视。现就目前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进行探讨。

1.腔镜器械清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腹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

1.1清洗不充分:腹腔镜器械结构的复杂性1.1清洗不充分: 由于每天安排的腔镜手术较多,而腔镜设备和腔镜器械的数量有限,常出现供需矛盾,致使对腔镜器械清洗不充分,不彻底。器械精细,管腔狭小,有很多小关节,小缝隙,小螺帽,且表面不光滑,使附着在其上面的有机物不易清洗净,与细菌形成微生物菌落,使消毒剂、灭菌剂、抗菌剂的作用减弱,导致物理或化学的消毒灭菌方法失败,严重影响灭菌效果闼。1.2清洁工具不配套: 日常工作中,多选用市场上的软毛刷做器械刷洗,在购买的刷子尺寸不符时,如刷子太小,则刷毛未能完全接触管壁,致使刷洗不彻底;如刷子太大, 则刷毛倒伏而降低清洗效果。

1.3部分国产腔镜器械不能拆卸: 由于不能拆卸的腔镜器械缺少冲洗管,无法拆开各关节及部件,较难彻底清洗关节部及器械内腔,致使前次术中反吸的血污难以清洗干净,易导致污物和细菌的残留。氧乙烷灭菌,此方法较安全可靠但消毒灭菌时间过长,须有足够数量的腔镜器械进行周转。

讨论

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和现代化,越来越多的手术被腔镜术式所代替,但是,由于腔镜清洗消毒不彻底所造成的手术感染率仍居高不下。腔镜是一种昂贵、精细且较脆弱的诊疗设备,自身也存在某些缺点,例如:重复使用易造成交叉感染;不能承受高温、高压、高酸碱化学药物等方法的清洁消毒等。另外,残留在器械上的血污和有机物会对细菌产生保护膜而影响灭菌效果。一般认为,腔镜的清洗消毒是目前医院消毒领域中的三大难题之一。因此,加强腔镜器械的规范管理,严格控制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程绪,保障腔镜器械安全可靠的使用,不仅是手术室和供应室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护理学论文免费下载,也是保证腔镜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余如平.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0.2.贾莉,靳明萍,任绪华,等.腹腔镜精密器械清洗方法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18):53-54.3.王洪梅,杜丽萍,徐海凌,等.腔镜清洗及灭菌方法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4):1842-1843.4.张志刚,吴冉,杨坤明.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护理实践与研究[J],2006,3(3):59.影响腹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

1.1腹腔镜器械结构的复杂性

器械精细,管腔狭小,有很多小关节,小缝隙,小螺帽,且表面不光滑,使附着在其上面的有机物不易清洗净,与细菌形成微生物菌落,使消毒剂、灭菌剂、抗菌剂的作用减弱,导致物理或化学的消毒灭菌方法失败,严重影响灭菌效果闼。

1.2器械污染有机物干结

器械使用后未及时保湿处理,使清洗难度增加,清洗质量受到影响。

1;3未严格执行清洗操作流程

如组装配套器材该拆开的未拆开,未使用流动水,清洗时关节未打开,官腔未使用高压水枪彻底冲净,省略清洗流程。

1.4清洗时间不够

由于人员编制紧张,未配备专业器械清洗护士,手术台次的增加,造成预洗和主洗的时间不足,不能充分去除有机物。

1.5清洗设备不齐全

无专用清洗池及设备。清洗后干燥不彻底,器械再次受污染。

1.6多酶洗液的使用不规范

未按照厂品说明与器械污染程度配备浓度及清洗时间不够。

1.7护士的素质有待提高

无固定护士,入手术室时间不久的护士,临床经验欠丰富。

2评价效果的方法

2.1 目测法

肉眼观察判断:1)器械表面无污迹、血迹、锈迹,轴节张合数次的不同位置及缝隙处用棉签擦拭均无污迹。2)器械无损伤。3)器械表面应光亮。

2.2细菌培养计数法

仅反映细菌污染水平,并不反映各种有机物的污染程度。

2.3潜血实验

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部分催化分解试剂中的过氧化氢,并释放新生态氧,氧化上述色质物质而呈色。

2.4蓝光实验

利用血液中的过氧化物酶与试剂中的过氧化氢相互作用时隐色化合物的氧化发生颜色改变。通过颜色变蓝显示液体或表面上的残留血液。

3管理对策

3.1业务培训

专科器械专人管理:专科组长负责本组护士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向护士长汇报,负责本专科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手术器械、手术用品的调整与补充以及手术问的管理,以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

3.2必备的设施

科学的作业流程应采用流动水、清洗剂、多酶洗剂、自动超声清洗消毒机、棉棒、细钢丝、高压水枪、高压气枪、蒸溜水等设施,按初洗、酶洗、水洗、末洗、干燥等程序对内镜器械进行彻底清洗。

3.3清洗工作中的具体管理流程

预处理(保湿、记录、分类、浸泡)一多酶清洗(40℃)一漂洗(除锈、漂洗)一润滑(1:200亲水性润滑液)一千燥。

3.3.I初洗法

(1)使用后的腹腔镜器械如不能及时处理(1—2h内),须采取立即保湿处理,最好用加℃左右水温的多酶洗液浸泡,其次用清水浸泡。

(2)使用后的内镜与器械应分类,应使用湿纱布在流动水下反复擦洗镜身,镜面用湿棉球抹洗.器械表面、关节处用毛刷刷洗,管腔类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和小毛刷刷

洗。

(3)根据污染程度决定浸泡时间。对于难于清洗的污物、结构复杂的器械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3h同。加上超声清洗器的工作原理,器械清洗更彻底。使用后的器械立即在流动水下冲净,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放人多酶洗液内清洗前应将水迹擦干。

3.3.2多酶清洗剂洗法

多酶清洗剂中含有蛋白酶、脂肪酶、糖酶和淀粉酶。它能直接消化和分解血液、脂肪、黏液残渣、粪便、呕吐物和其他有机物,并降低其表面张力。使用时按厂家说明的比例配备,器械放入前应将表面的水迹擦干,各关节打开,组装器材能拆卸的应拆开,分类放置,全部没人液面下浸泡,管腔内注满液体,浸泡时间及浓度配备详见“表l”。要求在液面下充分刷洗,避免产生气溶胶。溶液现配现用,理想的水温40度,酶接触水2—3h后活性逐渐下降,稀释时问过长或稀释溶液中的杂质造成酶溶液的污染或失活。

3.3.3超声清洗器洗法

超声清洗器的工作原理即将高频的超声波转变为机械的振动。将多酶洗液加入超声清洗器内对腹腔镜器械进行清洗,能迅速溶解器械中残留的血液、体液及组织残

留物,达到松动效果,再超声波直接将上述有机物振碎成微小颗粒,达到彻底清洗的目的。

3.3.4水清洗法 自来水下冲洗上述多酶洗液洗过的一切

器械。

3.3.5末洗法

蒸溜水漂洗,能彻底冲净器械上的杂质。

3.3.6干燥法

所有的器械管腔、关节及螺旋处都要注入无水酒精,使用高压气枪吹干,金属部分涂上一层薄薄的润滑油,用烘干机彻底烘干。

3.4质量检查

仔细检查器械的清洁度,有无损坏,器械的完整性,功能是否良好。腹腔镜头、摄像镜头、冷光源、电凝线等用潮湿的软棉布擦拭并凉干,单独存放,应元角度盘旋。

3.5统计与清点工作

每周搞一次清洁卫生,每月傲一次保养工作,对于损坏的器械进行统计,及时补充所需的器械。

3.6监测管理工作

每次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后,无菌包内均应有化学指示卡监测和灭菌指标记录,达到灭菌效果后方能使用,并将灭菌指标数据和化学指示卡保留存档。

3.7提高整体素质

人员管理:定期召开业务学习,参加专科护理学习班,借鉴上级医院经验,不断完善与改进,端正职业态度,加强素质教育,鼓励护士进行自我职业管理,清洗工作中的难点进行培训,阅读相关书籍,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树立患者至上、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服务理念。把爱心、同情心、责任心、真诚融人到护理工作中去。

4小结

专科器械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重视知识的更新,实现护理的价值。激发护士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以便更好地适应微创外科的拓展。

【参考文献】

【1】黄靖雄,清洁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58-560.【2】王华生,孙雪莹,粱树森,等.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53—554.【3】邢书霞,张流波.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方法进展叽中国护理管理,2007.7(2):78-80.【4】韩文珍,手术器械清洗方法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2):188—189.【5】王素珍,杨海渡.超声波技术在器械清洗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698-699.【6】李继红,蔡礼恒,魏华,等.医疗器械酶洗应注意的问题田.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1027-1029.【7】宋敏,胡珊珊,林玉花.不同预处理及清洗方法对官腔吸引管残留血清洗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5):6-8.

第二篇: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第八条: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第九条: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十条: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第十一条: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一、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二、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三、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第十二条: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一、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二、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三、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四、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五、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六、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七、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第十三条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第十四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范,负责对本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第十五条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一)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二)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三)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四)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一)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二)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三)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四)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一)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

(二)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第十六条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第十七条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第十八条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为:

(一)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

(二)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

(三)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第十九条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第二十条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

第二十一条采用其它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器械时,必须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在使用器械进行清洗消毒之前,必须先按照第十五条的规定对内镜进行清洗。

第二十二条软式内镜消毒后,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冲洗和干燥:

一、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应当更换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气,以去除消毒液。

二、将内镜置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三、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取下清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用的各种附件,方可用于下一病人的诊疗。

四、支气管镜经上述操作后,还需用75%的乙醇或者洁净压缩空气等方法进行干燥。

第二十三条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第二十四条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或者选用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规定的适用于内镜消毒的消毒剂、消毒器械进行灭菌,具体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说明。

二、弯盘、敷料缸等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如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第二十五条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第二十六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第二十七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二、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过氧乙酸擦拭。

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第二十八条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如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第四章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

第二十九条硬式内镜的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并擦干。

二、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时间按使用说明。

三、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管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四、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第三十条硬式内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二、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于各种内镜及附件的灭菌。

三、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可以使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四、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分钟的方法。

五、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六、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具体操作方法按使用说明。

第三十一条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硬式内镜,灭菌后应当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第三十二条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第五章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第三十三条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第三十四条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第三十五条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一)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二)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设有内镜诊疗中心的,其建筑面积应当与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功能相匹配,设立病人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贮藏室等。

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当包括:诊疗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

第三十七条本规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原《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第六章第十一节“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同时废止,其它与本规范不一致的规定以本规范为准。

第三篇:内镜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内镜在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方法:以《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为标准,对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尽量完善设施,固定清洗消毒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严格操作规范,加强监督管理,以保证对内镜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结论:重视和规范内镜的清洗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内镜诊疗成功与安全的先决条件。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81-02

内镜是一种深入人体腔内的仪器,如果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将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文献报道,内镜检查引起感染的感染率约为0.8%,通过内镜传播感染的可能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内镜使用频率高,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内镜管腔表面会形成生物被膜,影响消毒效果,有潜在发生传染性疾病医源性传播的可能[1],同时不当的消毒会导致管腔堵塞,内镜表面形成黄斑,影响医生操作;而且因其结构精细复杂,消毒不当会造成内镜损坏及加速老化。因此,做好内镜的清洗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保证内镜诊疗成功与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以下是对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1.问题分析

1.1 对内镜清洗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

内镜清洗消毒人员对内镜不彻底的清洗消毒所导致严重后果认识不清晰,清洗消毒观念不强,缺乏系统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操作培训,大多依靠前辈老师的传、帮、带摸索操作,无统一的操作标准。内镜管理者更多地关注内镜的诊断与治疗效果,忽略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

1.2 未按要求使用多酶洗液或使用不规范

由于内镜结构复杂,管腔狭长,彻底清洗难度大,而使用多酶洗液能迅速彻底分解管腔内外附着的污染物,保证消毒效果[1],但多酶洗液价格昂贵,使用量大,为了节省成本,简化程序存在以下情况:在清洗过程中未使用多酶洗液;反复多次使用,配置方法不当,水温达不到要求,未使用量杯及标尺按规定比列稀释;浸泡时间不够。

1.3 消毒液浓度不达标,更换不及时,操作不规范,影响消毒效果

不按规定对消毒液浓度进行监测,延长使用时间;次洗后未彻底干燥内镜表面和内腔就放入消毒液中,导致水分带入消毒液被稀释;从消毒液内取出内镜时未更换手套,导致消毒液和已消毒的内镜被污染。

1.4 内镜供需矛盾突出

内镜数量与接诊病人数不匹配[2]。内镜价格昂贵,而接诊病人多少不定,出于成本和效益的考虑,很多医院内镜数量较少,尤其是病人多时供需矛盾更为突出,直接影响了内镜清洗消毒的时间与质量。

1.5 管理制度不健全,未按要求进行监测,或者监测出有问题未及时整改。

2.对策探讨

2.1 从事内镜操作技术的护理人员应相对固定,组织其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重点是院感知识、各种清洗设备的使用、内镜的构造及使用拆卸,维护保养,熟练掌握清洗消毒的全过程;加强责任心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严格按规范操作,保证清洗消毒的效果。内镜室的管理者应重视内镜清洗消毒,加强监督管理,落实规范制度,保证内镜检查的成功与安全。

2.2 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多酶洗液一人一用一换,让内镜表面与管腔内和酶洗液充分接触,根据污染程度浸泡2~5分钟。多酶洗液能分解人体各种有机分泌物,可有效高速地分解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配置时严格按使用说明掌握酶洗液的有效水温,使用量杯及标尺进行配置,保证酶洗液活性和浓度,达到彻底清洗的目的。

2.3 定期测试消毒液的浓度,严格掌握消毒灭菌时间。每日用测试纸监测消毒液浓度,使用频率高时,应在使用过程中增加监测次数,若浓度不达标,应立即更换消毒液,即使浓度达标也不能超过使用说明规定的最长时限,一般使用戊二醛溶液每次只可浸泡内镜20 人次,以确保使用中的戊二醛浓度?1.8%,若超过20人次就必须更换消毒液。由于戊二醛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所以在使用中必须加盖保存。浸泡时器械应全部浸没,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浸泡时间为10分钟,高危人群使用过的内镜、器具应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延长消毒时间至30 分钟。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必须灭菌。即戊二醛浸泡10小时以上。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内镜放入消毒液前,一定要进行彻底干燥,以免水分带入消毒液被稀释,影响浓度。消毒完毕取出时必须更换手套,以免污染消毒液和内镜。

2.4 合理配置内镜数量。因内镜价格昂贵,配置太多会造成资源浪费,太少又不能满足病人及院感要求。比较好的方法是一方面坚持落实《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达到彻底清洗消毒的效果,预防交叉感染。另一方面根据内镜数量合理安排预约诊疗的病人,避免时多时少,并选择使用消毒时间短、消毒效果确切的消毒产品。既满足病人诊疗需要,又保证清洗消毒质量。

3.讨论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各种内镜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包括检查,诊疗及手术等,但因其结构复杂,材料特殊,清洗难度大,有资料证实,经血液、体液传播的疾病同样可通过内镜传播,若清洗消毒质量得不到保证,将大为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且容易造成病人分泌物、排泄物、血液残留在内镜表面及管腔内,促使黄斑形成,管腔堵塞,缩短了内镜使用寿命,影响医生操作和诊疗质量,而且增加了内镜的维修成本[4]。所以配备专职的清洗消毒人员,进行系统的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规范操作流程培训,加强清洗消毒观念,坚持内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精心保养维护,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不要随意简化操作流程,增强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合理计划安排,注重细节,是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内镜诊疗成功与安全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 蔡文智,智发朝。消化内镜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20

[2] 巩玉秀,李六亿,武迎宏,等.内镜消毒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护理管理,2004,4(3):14-1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版)[s].卫医发(2004)100号,2004.[4] 李阳,刘枫,田文华.机洗消毒条件下邻苯二甲和戊二醛耐用性比较及其经济学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2):77.作者简介:

柳蓉(1980-)女,毕业于四川大学护理本科,主管护师。

第四篇: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

《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有关单位:

为完善《消毒技术规范》,科学、准确地评价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消毒效果,我部组织编写了《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该《规范》适用于消毒产品的卫生许可工作,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二00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

1.目的:为科学、准确地评价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消毒效果,补充《消毒技术规范》的内容,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软式内镜(包括胃镜、肠镜、支气管镜)清洗消毒机的消毒效果评价。

3.检验项目:

(1)杀微生物因子强度的测定(含变化曲线)。但已获得卫生部消毒药剂卫生许可批件的,不再重复此项检验;

(2)电器性能与安全性的测定;

(3)寿命试验;

(4)所用消毒剂对金属腐蚀性试验(获得卫生部消毒药剂卫生许可批件时已做此项试验的,不再重复检验);

(5)工作环境空气中相应有害杀微生物因子(臭氧、环氧乙烷)的测定;

(6)模拟现场试验(按本规范模拟现场试验方法进行)。

多次重复使用的外加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消毒药剂卫生许可批件,其适用范围应可用于医疗器械高水平消毒,并按使用说明书中提供的消毒剂连续使用的次数和时间检测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不得超过10%。

4.内镜清洗消毒机模拟现场试验4.1试验器材(1)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TCC 9372)芽孢,其悬液的制备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2.3(2)进行;

(2)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

(3)中和剂(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鉴定合格);

(4)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SA);

(5)稀释液(0.1%蛋白胨生理盐水);

(6)模拟内镜体:聚四氟乙烯管(外径10-12 mm,内径6 mm,长度1000 mm)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7)载体:聚四氟乙烯管(外径6 mm,内径4 mm,长度2-4cm)经脱脂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4.2试验方法取0.02 ml芽孢悬液(1×108cfu/ml~5×108cfu/ml)滴染于聚四氟乙烯管载体内壁,涂抹均匀,置 37℃ 培养箱中至干燥,制成染菌载体备用。

试验时,先将模拟内镜体在50 mm、500 mm和 950 mm处剪开,取染菌载体分别连接在50 mm、500 mm、和 950 mm处,将模拟内镜体装放于清洗消毒机内规定的位置,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消毒程序进行处理。

消毒处理完毕后,用灭菌镊子将染菌载体取出,分别置于含有 10 ml 中和剂溶液的试管内,敲打 200 次,分别吸取洗脱液 1.0 ml接种平皿,每份样本接种两个平皿。

阳性对照组,取2个染菌载体,放置室温环境中,不作消毒处理,待试验组处理至最长作用时间,将染菌载体置于含有 10 ml 中和剂溶液的试管中,敲打 200 次,用稀释液做10 倍系列稀释,选适宜稀释度的悬液,分别吸取1.0 ml接种平皿,每份样本接种两个平皿。同时分别吸取试验用中和剂和稀释液各1.0 ml接种平皿,每份样本接种两个平皿,作为阴性对照组。

各组接种平皿后,倾注15-20ml TSA,待凝固后,置 37℃ 培养箱内,培养 72 h,计数菌落数,计算消除对数值。

试验重复3次。

4.3效果评价内镜清洗消毒机模拟现场消毒时,在规定的作用时间内,阳性对照组有菌生长,且回收的菌落数达5×105cfu/样本-5×106 cfu/样本,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3次试验对各载体上人工污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消除对数值均≥3.00时,可判为消毒合格。

第五篇: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手术器械消毒 方法 评价

医疗器械使用后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去除附着在上面的血液、黏液、体液等有机物是预防和控制 医院 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如果清洁不彻底,医疗器械上残留的任何有机物都会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其作用,从而妨碍消毒与灭菌效果。据报道[1],美国每年有1500万例次由于内镜清洗消毒不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主要是由绿脓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感染。因此,如何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污染在器械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清除到安全的水平,对保证灭菌的成功和控制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2]。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手术器械的清洁处理方法不断地进行改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1清洗消毒方法

1.1清洗前的预处理

无论采用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清洗前的预处理都是不可缺少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器械进行保湿处理、清洁度的检查、器械的分类、特殊污染器械的消毒处理等。清洗前如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消毒方法,可使附着在器械上污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增加清洗难度。在相关消毒技术规范中,只要求对有特殊污染的器械方采用含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其余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原则上采取先清洗后消毒的方法,既采取标准预防的原则[4]。一般器械常规在40℃以下水温流水下冲洗[5],去除粘附在器械表面的污物。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器械,能进行拆卸的应充分拆开,有管腔的将管芯拔出,避免洗涤面的遮盖。污物干枯的器械,会增加清洗难度,不宜直接进行清洗,应先采用酶液浸泡来松解或消化粘附在器械上的污物,宋敏报道[6]在使用科室用多酶浸泡器械3h预处理后,供应室在清洗前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也可便于清洗和有效地控制洗涤效果。

1.2浸泡与酶剂的 应用

王风勤报道[7]采用相同的清洗方法,分别对使用后立即进行清洗和放置2h后再洗涤的器械进行洗涤质量检测,洗涤后潜血阳性率分别为5%和40%,由此可见,器械使用后及时处理,是降低清洗难度、保证清洗质量的关键。但由于运转流程、各医院条件不同和各科室使用情况不同等原因,在器械的周转过程中较难保证器械在使用后2h内到达供应室进行清洁处理。为了便于有效地将有机物去除,最好采用含酶清洁剂,以加强清洗效果[8]。朱桂双和宋烽[9,10]观察结果显示,使用多酶清洗液浸泡法其效果明显优于不加多酶清洗剂浸泡的清洗方法。王玫和李梅[11,12]比较了未浸泡、含氯消毒剂浸泡和含酶清洁剂浸泡的器械清洁效果,发现多酶清洁剂浸泡5min的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和未浸泡组。毛雅琴[13]比较了几种不同浸泡方法对外科器械残留血迹的清洁效果,发现多酶洗液浸泡5min法和清洗煮沸法的清洁效果好于其他方法。宋敏[6]观察了含酶清洗液浸泡3h组比含氯消毒液浸泡3h组清洗时效得到较大提高。

1.3人工清洗法

人工清洗的器械主要包括:精细、精密、尖锐的器械,不能浸泡于水中的器械(如电刀),不能耐高温(93℃)的器械,以及有严重污染生锈或残留血迹、分泌物,用机器无法洗净的器械[14]。手工清洗是通过物理的方法,在流水及与器械污染相匹配的洗涤剂中,用毛刷或洁布去除粘附在器械上的污物,以达到清洁的目的。王君等[15]采用传统清洗、清洗加多酶浸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三种方法观察手术后器械清洗效果的比较,清洗加多酶组的清洁效果优于其它组,结果证明全自动洗涤机并非是能彻底清洗干净的洗涤设备。尹金贵[16]进行了多种清洗方法对医疗器械洗涤效果的观察,发现对表面光滑的器械可采用人工清洗,达到既保证质量,又节约洗涤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对结构复杂的器械能拆开的部件必须拆开仔细地刷洗,而管道、缝隙、粗燥的表面、关节等处应选择不同类型和大小的刷子先手工初步刷洗,去除大的污物后,再用清洗机清洗以确保清洗效果。郑韦升等[17]通过对污染器械洗涤方法的观察后,认为在手工清洗器械过程中,强调应注意不可用铁丝球刷洗器械,以免器材表面留下刷痕,使脏物或水在痕迹处存积而造成腐蚀和污斑,同时亦会将器材表面保护膜刷走,加速器械生锈。

1.4机械清洗法

机械清洗分为全自动、半自动、超声清洗机、长龙式等多种形式,有的清洗机带加热系统和干燥系统。目前 国内部分医院采用机械清洗,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清洗手术器械前使用多酶液浸泡器械的方法,可使同一部器械表面、轴节、咬合面的清洗质量明显提高[10]。超声波自动清洗机的洗净作用是藉高频率水的挤压产生水泡形成真空区而产生拉力,将附在器械上的污垢松动吸离,它比人工清洗好的理由是它可以清除刷子无法触及的污物[14]。刘君和张红玲[18,19]通过观察,发现单纯的机械清洗对残存有有机物的器械达不到理想的清洗效果,而使用多酶液浸泡手工刷洗再清洗机清洗的效果更好。黄靖雄[8]报道,机器清洗并不能全部代替手工清洗,对于某些管道、精密仪器和较难清洗部位必须手工清洗,此外对于清洗设备必须经常清洗和保养以免机器清洗失效。

下载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效果word格式文档
下载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效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