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规范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时间:2019-05-15 00:4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规范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规范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一篇:浅谈如何规范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浅谈如何规范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摘要:结合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实践经验,对部门预算改革的重大意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从部门预算编制的框架、部门预算资料的编制原则等几个方面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具体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给规范和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部门预算 财政资金 使用效益

所谓部门预算是各部门按照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按程序依法批准的部门综合收支计划。编制部门预算是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做法,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部门预算工作遇到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形势,有必要对之进行一定的改革。笔者通过几年来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实践,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如何规范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推行部门预算改革的重大意义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财政体制改革有四项内容,即: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部于2006年下发《财政部关于完善和推进地方部门预算改革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逐步建立起一套框架体系完整、内容有机结合、运转高效有序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机制,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预算管理的公开、公正、公平。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的部门预算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部门预算透明度不高,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预算调整过于频繁,预算管理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

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推行公共财政和阳光财政,财政资金的安排越来越透明,公共大众的知情权也要得到充分落实。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长,资金量不断增大,以前编制简单预算的做法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这就要求必须推行部门预算改革,不断完善和规范部门预算的编制。

二、我市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具体做法

1、建立规范的部门预算编制框架

我市从2005年试编2006年部门预算,全市118个一级和二级预算单位编制了简单的部门预算,2007年统一使用编报软件,从市直各部门到各乡镇,全部编制了规范的部门预算。编制部门预算要做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具体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部门预算的编制主体是部门,部门要对编报的部门预算负责。(2)部门所有收支,包括部门取得的一般预算拨款收入、非税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墙改基金收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其他收入等,从不同来源取得的各类收入以及相应安排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各项支出,都要编入部门预算,体

现综合预算的原则。

(3)部门本级及其所有下属单位,包括各个级次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都要编入部门预算,单独反映。

(4)部门本级及其下属单位所有收支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细化到具体的预算项目和相应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2、确立部门综合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市编制部门综合预算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政府确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这条主线,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农”等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重点支出。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增收节支,从严从紧编制预算,推进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预算管理绩效,努力为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财力保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市在对部门综合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则,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依法理财的原则

部门预算编制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采用零基预算、标准定额预算、项目预算等先进方法,做到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财政局预算科根据全市可用财力情况修订汇总部门预算建议

计划,形成政府预算草案,经局务会研究后,报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批准,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以财政局文件形式,及时批复到各部门执行。这样就保证了预算编制的法律可靠性,有利于预算的编制和实施。(2)“全口径”编制收支计划原则

统筹考虑预算内外、基金等各类资金,“全口径”编制部门收支计划,部门各项收入全部纳入综合预算盘子,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部门收入预算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经济指标,结合部门发展计划和履行职能需要,参考历年收入情况(三年平均数)和预算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按照不同的收入来源,分别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测算。

部门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部门支出预算编制要坚持综合预算的原则,统筹各类资金,兼顾单位支出需求和财力可能,量力而行,量入为出,要优先确保基本支出,合理安排项目支出,切实保障部门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这样可以保证编制的预算既能够满足增长的基本需求,还可以在适当增长的基础上保证各个部门的预算需求的增长得到基本的满足。(3)公共财政原则

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优先保证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职能,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突出对“三农”的支持和倾斜。要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从严控制会议、招待、论坛、庆典、节会等活动。各部门、各单位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要保持零增长。(4)勤俭办事原则

认真贯彻节俭理财的思想,按照“两个务必”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格控制一般性经费支出。

(5)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

支出预算安排要突出重点,加大相关资金的整合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更好地落实“三个保障,一个支撑”的理财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突出的“瓶颈”问题,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益。(6)注重绩效原则

财政资金安排与使用要树立绩效的观念,各项重点支出要制定明确绩效目标,科学引导财政资源的流向;积极探索资源的共享、共建和整合,使有限的财政投入产生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各部门编制的项目支出预算,首先要经过市投资评审中心预算评审,再纳入财政项目库。按照轻重缓急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排序,根据财力情况统筹安排。对当年未纳入项目库管理的支出项目,列入项目备选库,实行滚动管理。各部门要对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及跟踪调查。凡绩效考评结果较差的,要削减乃至取消预算。(7)实行刚性预算管理的原则

部门预算经法定程序批准下达后,必须严格执行,各部门不能随

意调整预算科目和项目投资使用方向,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除了不可预见的事项引起的新增支出之外,其他需要在当年增加支出的预算,应通过预算单位对内部支出结构的调整自行消化,确有困难不能解决调剂的,纳入下一年度的预算作统筹考虑,原则上不能再追加预算。对于符合规定的预算调整及追加项目,应由部门提供有关依据和测算资料,报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再按规定程序报政府、人大审定,财政部门根据政府、人大审批意见,办理有关调整及追加事项。

(8)增强透明度的原则

第一,对于单位的经常性支出,通过对科学规范的定员定额体系的建立,实现标准化的预算分配。第二,自觉接受审计、纪检部门、人大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第三,逐步完善和规范部门预算编制格式,让社会公众及人大代表都能看到、看懂预算内容。

三、结束语

部门预算的编制是一项具体细致、任务繁重的工作。几年来,通过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谋划、统筹安排,不断规范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大大提高了政府、财政和各部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水平;强化了财政支出管理,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政府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大增加了政府的可用财力,提高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参考文献:

[1]陈佳.对完善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思考.《山西财政税务专

科学校学报》.2007-04 [2]顾群.我国中央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5 [3]李萍.浅谈部门预算编制中的问题及完善措施.北方经贸.2009-01

第二篇: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来扶持农业经济的力度逐年加大,资金总量迅速增加,规范资金管理,提高支农资金的绩效已成为各级政府和财政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2004年至2008年,中央连续5个一号文件都在强调农业和农村问题。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次强调在政策和资金上要向农业倾斜。农业财政政策的扶持和支农专项资金的投入,是缓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自治州人民政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经济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当前条件下,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就如何加强支农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我们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我州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近年来,巴州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的精神,在上级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减轻了农民负担。加大农业投入,强化了支农资金的管理,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至2008年3年来,我州财政支农资金(上级追加专项)累计支出37694.5万元,财政支农资金主要用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农业科技推广、农牧民培训、农业产业化、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和品种改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良种补贴、灾害救助等方面。农业科支农专项资金支出情况是:2006年合计支出8522.6万元,主要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4601.9万元,林业发展专项资金1151.2万元,畜牧业专项374.8万元,农业生产专项1288.7万元,水利专项956万元,自然灾害救助资金150万元。2007年合计支出13422.6万元,主要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5434.5万元,林业发展专项资金1090.8万元,畜牧业专项296万元,农业生产专项3828.3万元,水利专项2648万元,自然灾害救助资金125万元。2008年合计支出15749.3万元,其中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8645.5万元,林业发展专项资金733万元,畜牧业专项769.6万元,农业生产专项2296.8万元,水利专项2287.4万元,自然灾害救助资金1017万元。

从以上所列数据可以看出,2007年比2006年财政支农支出增长57.49%。2008年比2007年财政支农支出增长17.33%。从增长内容看,支持林业、畜牧、农业生产和改善水利设施和自然灾害救助的资金逐年加大,尤其是各种农业补贴资金,近两年增和幅度较大。通过支农资金的有效投入,使公共财政的阳光逐渐覆盖到农村,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得到了落实,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享受到了切实的实惠。总体来讲,财政支农资金在以下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水利基础设施居农业基础产业地位,水利建设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发展的超前性。为缓解我州水利设施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业抗灾能力较弱的矛盾,3年来我州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集中“以工代赈、节水灌溉、防汛岁修、桥涵建设”等水利项目资金5891万元,支持了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节水等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落实了各项补贴政策,鼓励种粮农民积极性

积极配合各级农业部门,落实农作物良种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种粮农民积极性和实施棉花良种推广,及时拨付补贴资金,确保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2006-2008年,我州共落实粮食补贴资金9650.4万元,累计补贴小麦面积130.75万亩;落实棉花良种补贴2549.7万元,累计补贴面积169.98万亩,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3、稳步推进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加快林果产业发展

按照自治州提出“百万亩香梨、20万亩葡萄、20万亩红枣、20万亩杏”的建设目标,近五年来全州林果业以年均10万亩的速度快速发展。大力实施了森林生态效益、天然林保护工程。2007年林果总产值超过7.62亿元,预计2008年农民人均来自干鲜果品的收入超过744.8元,比上年增加155.8元左右。

4、加快了畜牧业各项资金投入,克服了动物疫病、自然灾害等困难,畜牧业得到稳步发展

2006-2008年共落实畜牧业专项投资1440.4 万元,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州畜牧业生产进展较为顺利,到2007年底,牲畜存栏309.03万头,年出栏牲畜322万头,肉类总产量9.7万吨,奶类总产量7.1万吨,禽蛋总产量1.2万吨,畜牧业产值20.5亿元,畜牧业在农牧民人均增收中的贡献份额100元以上。

5、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加大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工作

2006-2008年全州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100万元,对25匹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进行了补贴,补贴拖拉机1698台,配套农机具3592台,使农业机械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到2007年底,全州拥有各类拖拉机41802台,配套农机具75834台架,全州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了70%的疆内较高水平。

二、目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分配、轻管理”和资金管理不科学的问题长久存在

各县市、单位争取项目和资金的积极性很高,但资金到位后重视支出轻视管理。不重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的现象较普遍存在,尤其是随着资金量的快速增加,财政各项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查处不严,个别单位财务管理不规范,给财政后期管理和检查验收带来了困难。财政内部和资金使用单位缺乏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资金监管中的越位和缺位现象同时存在。在资金管理上,项目资金迟迟不到位,配套资金未作安排或安排不足,资金使用“撒胡椒面”和截留、滞留、占压,拨付不及时的问题依然存在。

2、项目申报程序不够科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项目申报时间过长,部分支农项目因此贻误了最佳实施时机;财政资金再分配透明度不高。在申报支农项目时,往往是部门说了算,财政部门难以进行有效监督。在项目管理上,事前立项不严格,论证不充分,项目申报计划和实施方案缺乏可行性。在实施中擅自变更、调整项目计划,项目竣工验收不及时,致使项目建设质量不高。

3、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有少数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没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制度,农口部门在安排使用时弹性大,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如林果业发展资金、地方苗圃建设资金、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等。还有一些支农资金的管理制度已经过时,不符合客观实际。

4、监督管理不到位

随着社会发展,财政性项目资金规模越来越大,项目个数越来越多,但是监督力量未随着财政性项目数量和投资数额实行同步增长。目前,我州对财政支农资金中的违规违纪处罚偏轻。对部分违反法律、法规、财经纪律的人和事,未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处罚,从某些方面方便了个别单位和个人心存侥幸,违反法律、法规、财经纪律的现象屡有发生。

5、资金配套政策过多,基层难以落实

由于各农口主管部门纷纷出台配套资金政策,很多项目资金文件都附带配套资金的要求,而我州大多县财政困难,没有多少财力支持农业发展,农业投入资金往往依赖于上级财政“输血”方式的无偿支持,根本无法满足上级要求的大量配套资金。但为了争取上级项目,造成了“虚假配套”和“烂尾”工程,既降低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又助长了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6、有财政多个部门管理支农资金的问题

财政内部存在着多个部门安排同一个项目和同一个项目由多个部门管理的现象,部分项目和投资交叉重复。在项目管理上部门之间出现了越位和缺位。有的项目资金重复安排而被挪作他用,降低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想管好用好财政支农资金,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必须把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三、加强和规范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要管好用好财政支农资金,应当以规范管理为目标,以健全制度为手段,力求将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和谐统一,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深化财政改革,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在农村基层单位深入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乡财县管改革。通过各项财政改革,公开财政资金的管理,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牧区。

2、转变财政投入方式,实现支农资金的整合 农业投资项目要归口安排,明确各级主管部门的职能,划清各主管部门所负责规划和管理的农业投资项目的范围、内容,确保各部门申报的项目不交叉、不重复。财政部门安排的支农资金,由财政部门牵头、协调和管理,要扩大财政投入规模,创新管理模式。

按照“存量优化,增量调节,预算内外统筹,跨部门整合”的原则,归并支农项目,对支农专项资金实行跨部门、跨级次整合,集中财力、形成合力、捆绑使用,解决一批农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资金整合要由财政部门负责对各主管部门提出的投资项目进行审查,及时综合,划分归口,对交叉、重复的项目予以调整;其次,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式要科学合理。要很好地采用财政贴息、财政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投入方式,如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政府财政要采取无偿直接投入的方式;其他领域的投入,财政可采取有偿补贴、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以拓宽支农资金来源渠道,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在项目规划过程中,必须组织相关部门和项目实施乡镇、村各级干部深入村社广泛宣传,征求规划建议和意见,开展民主讨论集思广益,提高项目规划过程的民主决策水平,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007年,我州焉耆县紧紧围绕优势资源发展主导产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明显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重点支持发展以葡萄为主的红色产业,对涉及农业产业化的项目资金进行优化整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整合支农资金8624.8万元,用于重点项目、主导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建立项目库,突出支农资金投入重点

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项目库,进一步完善支农项目的论证和专家评审制度,要区分轻重缓急,把投入重点放在农民最关心最需要的公共项目上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放在具有“造血”功能的项目和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上。在农口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分别建立分类项目库,经过评审协商后,比较好的项目选入项目库。对上级要求上报的项目,从项目库中择优筛选上报,确保上报项目质量。在建立项目库时,必须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利、交通等)、特色产业建设项目、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教育、卫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服务)、生态建设项目和人居环境建设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申报,使项目与项目之间相互配套,并集中投向重点支柱产业、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民本等方面,充分发挥所有财政性项目资金应有的效益。

4、坚持多元化投入,完善支农资金投入机制

当前,对农业的投入,仅仅依靠财政,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资本运营、资源补偿等市场和经济手段,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相结合;建立“农民投入为主体,政府支持为辅助;地方投入为主体,上级补助为辅助”的多元投入新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的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积极创新财政政策措施,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财政贴息、以物抵贷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自愿投资投劳,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较少的财政投入,引导出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通过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参与度,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5、支农资金要及时足额到位

为解决预算确定的时间与农时的矛盾,保证冬春季节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在当年财政预算未经人代会批准前,应于上年末以前加大预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力度,保证与春耕生产有关的支农资金及时到位。财政预算批准后,要按法定时限批复部门预算,提前部门预算编制时间,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搞好项目储备,细化项目预算,以便预算批复后及时下达项目资金,加快支农支出进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地区,支农资金要实行集中支付,防止资金的挤占或挪用。

6、规范支农资金管理,确保支农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主要通过发布项目指南,指导项目申报,规范评审、立项、投资以及绩效评价程序和办法,使项目资金安排做到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要进一步改进资金分配办法,提高支农资金分配的透明性、公正性和公平性。要下放项目审批权限,严格资金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专项资金管理,要按照“先规范、后运作”的原则,完善管理制度,逐步全面推开支农资金县级报账制度,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控制。积极推行专家评审、张榜公示、招标投标、委托中介审计等方式,把各项支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村、落实给农民,真正做到各项政策不走样、各项资金不流失,确保专款专用,使支农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7、加强监督检查,实行绩效评价

财政专项支农资金支出是政府公共支出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财政、审计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支农资金的监督检查,实现监管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从项目立项、资金使用、项目效益等环节入手,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规范和加强监督管理,真正建立起资金使用的问效制和问责制。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把监督和管理贯穿于支农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支农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应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实行资金使用效益报告制度,为每一个完工项目建档立案。改变重分配,轻管理的现状,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

第三篇:巴楚县财政局强化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巴楚县财政局强化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

用效益

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把加快支出进度作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着力抓好支出进度,不断提高资金拨付速度。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人大《监督法》,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主动接受监督,切实做到依法理财、民主理财。

二是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加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资金拨付速度。

三是定期通报进度,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督导。每月对部门预算实际支出进度进行通报,督促部门加快预算执行。

四是建立健全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实行民生工程资金5日报告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下达落实的适时监控,确保及时拨付。

五是进一步优化资金拨付流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部门预算基本支出按月、按季度及时拨付,对部门预算项目按进度拨付。

六是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支出进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快拨付的进度,落实项目资金,确保资金的安全。

第四篇:规范涉农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规范涉农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摘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把涉农领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并适度加强对农业农村的投入,采取适当措施优化投入结构,进一步提升支农成效。规范涉农资金管理,提高涉农资金使用的效益,对提升支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工作对发现的相关涉农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措施,以切实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规范 涉农资金管理 提高 使用效益

一、存在的问题

(一)涉农资金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县区、乡镇部门的重点工作越来越多,如征地拆迁、招商引资、民生工程等,各地虽成立了专门的财政监督机构或是设立了涉农专项资金管理部门,但因为非当前主要中心考核工作,逐步弱化了涉农资金管理重要性认识,在具体管理涉农资金项目时,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同时,由于目前涉农资金发放多为各级财政国库支付集中打卡发放,有项目多、工作量大等特点的,财务人员没有空余的时间针对涉农财政及时监督。在上级单位下发各项涉农专项检察工作任务或考核时,只是当作一项临时性的工作,只能疲于应付,不能深入的开展专项检查和经验总结。

(二)涉农资金监管平台利用率低

目前本区域使用的涉农资金监管平台,是惠民直达工程动态管理信息网络平台。该监管平台于1998年底开始在区域内逐步实施,是以“金财工程”为支撑,建立集信息采集、录入、变更、监管、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惠民直达工程动态管理系统。该系统信息涉及政府多个部门使用,信息量大、内容涉及面广泛,当基础信息变动更新,需要基层人员投入大量的工作量,往往不能及时更新信息。该系统作为专门的涉农管理系统,各部门端口无法对接,网络数据利用效率低。同时,对涉农企业项目又有相关的财政涉企软件系统来管理,各部门也有独立的行业系统,如社会救助工作信息系统、全国优抚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功能皆有重复的地方,逐步弱化了该系统的使用。

(三)涉农资金财务管理需进一步规范

涉农资金项目多,且由各个部门分别归口管理,资金由国库支付中心依据各部门审核的发放清册进行统一发放,但有的项目因为各种原因不是打卡发放,而是发放现金,出现同一人代领或冒领现象发生。各部门涉农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人员岗位变动时不能对资金发放情况进行很好的移交,财政支付依据的各个部门上报清册,出现漏发、错发情况时就很难查找。涉农资金财务记账人员,有时未能掌握相关的财务法规,有的账务处理不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及记账随意,核算标准不统一,资金发放报表信息失真。由于涉农资金发放清册量大,零散特点,财务人员有未及时装订或是随意抽取会计凭证现象发生,极易造成涉农资金发放凭证的遗失。

(四)涉农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待完善

规范涉农资金监管要从加强完善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开始,用绩效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监督手段。对涉农资金使用情况和效果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是当前规范资金管理的一项新工作,各级涉农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涉农资金问题上,各部门精力多关注在涉农资金的申报、分配及资金拨付量是否到位,但是对相关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很少关注。由于涉农资金涉及众多的项目与部门,各部门在申报涉农资金预算项目时,未能进行充分论证,也未编制科学、合理的项目预期绩效目标。

二、解决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宣传

首先,要对涉农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加强宣传其重要性,提高各涉农管理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监管工作持续深入的常态化开展;其次,各级财政及涉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涉农资金监管方面业务培训及交流,逐步将学习培训作为一项工作制度化,定期或不定期地实行轮流培训,争取做到每人每年培训一次。最后,做好涉农资金发放结果的宣传,及时准确的将涉农资金项目名称,资金来源,发放标准,发放形式等公开在镇、村两级涉农资金发放公示栏,接受群众监督。

(二)规范资金拨付程序

涉农资金要全面规范拨付程序,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工作要求。在由各个部门归口管理审核的前提下编制发放清册,所有资金不得以现金形式发放,均应由财政国库支付中心集中打卡代发。加快惠民补贴资金的录入和审核工作,逐步精简资金发放操作流程,确保涉农资金及时通过“一卡通”方式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针对涉农项目工程资金,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预留质保金及按照项目合同进度进行拨付,要重点开展对涉农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投入情况跟踪检查,建设项目结束要组织好验收及资金投入专项审计工作,对未按方案要求实施的项目要暂停资金的拨付,查明原因及时整改到位。

(三)优化涉农管理软件,提高系统利用率

首先,要高度重视涉农系统基础信息更新录入工作。只有不断及时更新发放数据库和受益对象信息,共享使用的信息才有时效性及使用价值,因而要适时不断的对涉农数据库进行更新。其次,在确保数据库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涉农管理系统与行业部门业务系统数据共享的应用工作,适时实现各管理部门?Ψ⒎判畔⒆试吹墓蚕恚?充分提高系统信息的使用效率。涉农监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不能仅仅在资金管理,汇总对照,流转查询等功能应用上发挥作用,还要结合各业务主管部门对管理系统的需要,适当增加一些非功能的服务需求,有针对性的优化管理软件。

(四)建立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各涉农管理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依据本部门项目资金特点,分项目制定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作为绩效评价依据,完善绩效评价体系;财政部门要会同涉农主管部门加强对涉农资金预期绩效目标的审核,合理安排项目所需资金,逐步建立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同时涉农资金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要考虑监管的全面性、又要有重点的开展工作,可确定一些重点绩效评价项目库,进一步细化绩效评价工作程序。由于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的独立性的特点,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各涉农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重要性的认识,将其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今后安排各项涉农资金的重要依据。要逐步建立绩效评价与涉农资金预算相结合的应用机制,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涉农资金的合理分配与高效使用。

三、结束语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涉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要保障财政涉农资金安全运行,对其管理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强涉农资金监管意识,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完善涉农数据软件,建立完善的涉农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对在今后规范涉农资金管理,提高监管质量,进一步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篇:推进“阳光采购”建设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推进“阳光采购”建设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近年来,开平市不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通过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强化集中采购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覆盖面,创新政府采购监管方式,全面推进“阳光采购”建设,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促进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发挥应有作用,取得显著成效。

一、完善政府采购法制建设,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一是制订《开平市采购员工作制度》,规定采购员产生程序、具体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及工作纪律、并规定采购员应具备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工作能力等条件。二是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巩固以公开招标为主要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采购金额占采购总规模的比例占主要的地位的采购模式。同时拓宽公众对政府采购信息的获取渠道,加大公众对政府采购的了解和支持。三是完善评审专家库管理制度。采购评审专家按照随机抽选程序随机抽选,专家名单严格保密。为规范和约束评审专家评审行为,有效保障政府采购评审工作质量,项目评审前,评审专家均须签订《评标委员会成员守则》。

二、强化集中采购管理,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效率。根据省采购目录及该市实际情况,积极调整完善该市集中采购目录管理,不断增加纳入目录的采购品目和采购项目,并制订了《开平市直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目录(2012年版)》(以下简称《采购目录》),《采购目录》包括通用类目录和部门集中类目录两大部分。同时,《采购目录》规定采购人采购纳入政府集中采购通用类目录项目必须依法委托政府采购中心代理采购;采购人采购纳入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类目录项目,实行部门集中采购,由采购人依法自主委托政府采购中心或在开平市财政局备案的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招标代理机构代理采购。实行集中采购管理,发挥了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强化了政府采购效率和服务意识,推动了集中采购机构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识。

三、扩大政府采购覆盖面,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扩面增量工作。政府采购实施范围从传统的货物类采购向工程类、服务类采购扩展;政府采购资金构成从财政性资金逐步向单位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方面扩展。随着财政支出结构调整,采购活动开始逐步涵盖到一些公益性强、关系民生的支出项目,农机具购置、医疗器械、书籍、文化下乡等民生项目。该市政府采购规模由2009年的9000多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3亿多元。

四、加强政府采购监管,保障政府采购公平公正。该市财政部门加强与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不断创新监管方式,通过信息公开、招投标现场电子监控等信息化方式,有效对政府采购全过程进行监督,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推动 “阳光采购”建设。

详情全国官方采购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www.xiexiebang.com

下载浅谈如何规范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规范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完善单位部门预算编制说明书(五篇材料)

    把小说明写成大文章 ——谈如何编好单位部门预算说明书 江苏省南通市国土资源局 宗建岳 单位部门预算编制说明书(以下简称预算说明书)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其部门预算编制相关内......

    关于完善财政扶贫管理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思考

    关于完善财政扶贫管理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思考 财政扶贫资金效益是对扶贫资金在使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经济性,以及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使用CIMS提高企业的效益

    使用CIMS提高企业的效益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用到生产领域中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但是科学技术在迅速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使企业的......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保证资金安全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消防部队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给新时期部队的财务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财务管理......

    规范学校管理 提高办学效益

    规范学校管理 提高办学效益 ——学校管理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郭滩镇中心小学位于郭滩镇政府所在地,唐河岸边,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更有古柏挺立,给郭滩镇中心小学增添了勃勃......

    加强项目资金监管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项目资金监管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为加强对项目资金的跟踪监管问效,确保项目资金发挥应有效益,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薛昌斗同志牵头,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审计局......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大全]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决定开拓农业生产领域,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战略措施,是改......

    推进后续审计工作落实,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与使用

    某市加强审计整改工作 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审计整改是指通过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改正,落实审计决定、采纳审计意见、建议,达到促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