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断探索社区志愿者工作机制
东江社区创建平安志愿者的调研报告
不断探索社区志愿者工作机制,丰富社区志愿者服务内容,努力提高社区志愿服务水平,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切入点。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化发展,广大居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呼声的不断高涨,以及创建和谐示范社区的现实需要,都对志愿者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当前做好社区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
一、东江社区平安志愿者服务的基本情况
1999年4月,东江社区成立了志愿者总队。建立之初,总队由机关、青年、巾帼、服务设施、辖区单位以及楼组6支分队,9425名社区志愿者组成,志愿者人数约占辖区常住居民总数的14%左右。随后的几年,社区根据工作实际和需要,又相继组建了精神文明建设市民巡访队、文明学校讲师团、科普宣传讲师团等多支队伍,各社区也围绕百姓和社区需求,组建了小区日、夜防队、医疗服务队、送报送书小队等志愿者服务队。
经过多年的建设,社区志愿者总队不断壮大,志愿服务从不定型、全能型逐渐向针对型、需求型发展,形成了劳务奉献、智力服务和应急救助3种类型的队伍。8年来,广大社区志愿者充分实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以及社会各项公益性活动,展现了东江社区居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质,涌现了包括二道江区好人xxx在内的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志愿者活动已逐步成为社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亮点”,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和实现精神文明创建向纵深推进的一个“品牌”。主要体现为三个“有力增强”:
1、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着眼于“便民”、“利民”,社区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社区、共建单位的志愿者开展便民服务、教育培训讲座等服务活动,服务项目涉及医疗卫生、健康保健、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美容美发、法律法规、劳动就业、权益维护、科教文化等多个领域,以其面向特殊人群和公益性的特点,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累计有6000多人次的居民能从中受益。
2、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公共管理功能。着眼于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居民巡访队积极扮演“啄木鸟”角色,对市容卫生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为社区落实整改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小区日、夜防队负责巡视居民区,承担了社区稳定工作,积极维护社区治安环境;交通文明志愿者积极协助交巡警、交通协管员维持交通秩序,宣传文明出行;还组织居民成立了护绿队、护园队,积极协助街道、社区以及辖区单位参与公共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
3、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社会保障功能。着眼于帮助弱势群体,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社区志愿者广泛与困难家庭、优抚对象、残障人士、4、孤寡老人结对帮困,积极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有效实现了社会保障功能在社区的延伸,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街道社区志愿者工作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比较活跃,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和谐社区建设的更高要求面前还有差距,社区志愿者工作顺应形势的能力尚待提高。从目前来看,制约和影响社区志愿者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出多头,缺乏统一管理。虽然建立了志愿者总队,但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缺乏远景规划和协调统筹,导致志愿者分队称谓繁多、档案重臵。目前,社区就有科普、日防夜防、法制宣传、环保、交通值勤、精神文明建设市民巡访等志愿者队伍20支以上,这些志愿者队伍的组建,从登记注册到工作记录都存在大量重复性要求,无端增加了工作负担。平时又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组织,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2、管理散乱,缺乏机制保证。目前,社区志愿服务还停留在搞活动、上项目的阶段,短期性、随意性强。主要表现为:(1)没有建立志愿者注册登记机制,造成志愿服务供给信息匮乏;(2)没有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反馈机制,缺乏对志愿服务行为的认同和肯定;(3)没有建立志愿服务需求信息采集机制,社区内大量的服务需求不能通过有效的渠道反映出来;(4)没有建立志愿者约束激励机制,志愿者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内化为志愿服务的精神动力。
3、宣传无力,缺乏正面引导。近年来,社区对志愿者活动也有报道,但忽视了典型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对志愿者活动中所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个人鲜有及时、持续、系统的宣传报道,宣传的手段还较为单一,时间上也缺乏连续性,影响了典型作用的发挥。
4、参与面窄,缺乏活动载体。尽管社区几年来相继开展了一些志愿者活动,也有社区课堂、法制宣传站、便民设摊服务等一批活动载体和阵地,但仅限于特定人群,很多志愿者都是老面孔,真正适合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载体并不多,志愿者活动的能量还有进一步挖掘释放的空间。
5、存在误解,缺乏正确认识。目前,社会上对志愿者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甚至存在误解,严重影响志愿者工作的持续开展。主要表现为:(1)形式主义论。认为开展志愿者活动是逢场作戏、摆花架子,都是为应付上级检查和工作宣传的需要,没有实质内容。(2)无用论。认为抓志愿者工作没有实际效果,只能增加工作量,忽视了志愿者活动对人素质的内化作用和对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认识上的偏差严重阻碍志愿者队伍的进一步壮大。
三、主要对策及工作设想
加强社区志愿者工作,从长期来看,就是要在社区志愿者工作的阵地建设、人员配备、管理激励等方面寻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要在成熟和完善的机制下形成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自我良性运行状态;要使每一位志愿者都乐意在社区内从事服务、贡献力量。根据社区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对策和设想:
(一)加强基础建设,构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1、强化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建设。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思路,社区志愿者总队办公室设在社区文明办,具体负责社区所有志愿者服务资源的管理、统筹、调配以及社区层面志愿者队伍的登记管理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构成组织网络,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为服务站负责人,负责本地区志愿者注册登记、信息管理、服务评估,协调和配臵社区内的所有公益服务资源,设计和开展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培育发展本地区层面志愿者队伍等工作。
2、实行志愿者注册登记。依托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开展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制作颁发志愿者注册登记证,将其作为志愿者身份证明、业绩证明和奖励依据,着力建设一支以注册志愿者为主、管理型志愿者为核心的高素质、多层次、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进而带动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
3、强化志愿者信息管理。按照志愿者登记的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服务区域、服务时间等进行分类,建立社区政务平台数据库,便于志愿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对接。既避免了信息重复,又方便了信息查阅和组织活动。可考虑与实有人口数据库实现数据对接,丰富信息内容。
(二)加强四项机制建设,促进志愿者服务规范化、长效化发展
1、建立认证反馈机制。推行“小时制”志愿服务认证制度,以完成志愿服务的小时数作为考核注册志愿者的基本标准。积极倡导注册志愿者每年至少参加48小时志愿服务。志愿者每次服务时需携带志愿者注册登记证,如实在志愿者注册登记证上填写服务内容、服务小时数,并由服务对象或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确认。每年,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对在本地区注册的志愿者服务情况进行一次认证评定,并报社区文明办备案。
2、健全招募工作机制。改变以往“拉壮丁”式的招募办法,以自愿为主,通过各类宣传阵地,长期刊登志愿者招募启事和登记办法,为志愿参与社区服务的市民提供信息。
3、建立培训工作机制。根据志愿者或具体工作需要,由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组织,运用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对相关志愿者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或其他进修,提升专业服务水平。重点加强志愿者骨干的培训,使之成为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者,最大程度发挥他们在志愿服务中“自我管理、自我运作、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对有一技之长的市民和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也要加强培训,提高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4、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一是制定标准,将志愿者服务情况作为各类评优活动(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五好文明家庭”、“优秀党员”、“文明楼组”等)的准入或重要参考条件,以此提高全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每年开展“明星志愿者”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志愿者精神,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以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肯定。三是每年向优秀志愿者所在单位反馈信息,或通过表扬信等形式予以赞扬和肯定,赢得单位重视,激励、鼓舞志愿者本人。
(三)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建设 要着力培育和确定一批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项目,如“三百工程”、“蓝天下的挚爱”等,不断做深做实,并积极推广特色项目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经验,打响志愿服务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服务项目,形成长短项目齐头并进、不同领域项目各具特色的开放式志愿服务项目库,同时扩大项目的领域覆盖、人群覆盖,拓宽群众参与面,使每一位志愿者都能“人尽其用,各展所长”。应根据不同社会层面,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培育和发展志愿服务项目。
1、根据社区弱势群体人数多的特点以及各项创建任务的需要,重点开展以敬老助残、双拥优抚、帮困助学、司法矫治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实施义工制度,定点、定时、定人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常态化服务。服务内容由物质支持向精神抚慰转变,突出志愿者服务的公益性、非物质性特点。要对“三百工程”、“蓝天下的挚爱”等活动品牌进行发展,扩大工作外延。双拥优抚、司法矫治方面要培育新品牌。
2、要发挥社区辖区行业繁多、服务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开展以美容美发、餐饮服务、摄影摄像、法律援助、金融理财、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充分调动辖区单位的积极性,以扩大影响,创造社会效益为双赢目标,将上述服务引入社区、楼组和家庭,如开办老年食堂、专家诊疗室、法律咨询室、社区理财课堂、市民大讲坛等,让需要帮助的人享受到志愿服务的实惠。
(四)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志愿者工作的保障力度
1、注重宣传,打造志愿服务文化。要开展生动鲜活的宣传活动,突出典型事例、典型人物的宣传,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志愿精神的宣传,开展“寻找身边的志愿者”等主题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志愿者工作、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良好氛围,推动志愿服务理念的传播、志愿精神的弘扬。
2、条块结合,增强志愿者工作合力。要将志愿者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纳入各部门、社区、单位的工作规划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并切实发挥群团工作优势,支持协助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推动形成“党政支持、群团承办、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促进志愿服务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3、强力推进,加强对志愿者工作的督导。要强化工作考核评估,定期对志愿者工作的组织建设、项目建设、机制建设进行检查督促,巩固工作根基。
第二篇:创新工作机制 探索社区矫正新途径
创新“1234”工作机制 探索社区矫正新途径
薛城区是全省首批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区(县)之一。2004年以来,该区按照“依法规范、积极稳妥、教育感化、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探索并全面推行“1234”工作模式(每个司法所设立一个矫正办公室,成立社区矫正专职人员、社会志愿者两支工作队伍,健全组织保障、矫正管理、齐抓共管三项工作机制,实行向判前、向解后、向监所、向家庭四项延伸),社区矫正工作扎实开展。截至目前,全区共接收矫正对象614人,解除矫正对象382人,无一人脱管失控和重新犯罪。
强化组织保障,社区矫正组织网络不断健全。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15个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薛城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为财政拨款副科级单位,隶属区司法局,核定编制5人,工作人员享受人民警察待遇,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各镇(街)、部门也相继成立了领导和组织办事机构,每个司法所设立一个社区矫正办公室,固定1~2名专职工作人员,村(居)则明确各村(居)司法行政协理员为社区矫正工作负责人,全区上下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区、镇(街)、村(居)三级组织网络,构建起无缝对接、运转协调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强化队伍建设,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工作试点之初,从枣庄监狱、市劳教所借调7名干警充实社区矫正专职人员队伍,并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组建社区矫正专职人员。各镇(街)确立由司法所所长、公安派出所分管所长、司法所专职人员组成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队伍,承担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教育疏导、生活救助等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建立以村(居)司法行政协理员为骨干,以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退休干部、教师和矫正对象的亲属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本着“以人为本、科学施教”的原则,关心、爱护、帮助每一名矫正对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教育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建立健全制度,社区矫正机制建设扎实推进。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健全完善《薛城区公检法司社区矫正工作衔接制度》、《薛城区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制度》等30多项制度。区司法局与基层司法所分别签订社区矫正工作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司法所目标考核,对工作出色的表彰奖励。同时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按社区矫正对象管理人数予以拨付。健全监管矫正机制。按照“依法导其行、以矫育其人、以帮促其变”的工作思路,实行工作程序法制化、矫正教育多元化、监管方式层级化、档案管理规范化“四化”管理。扎实做好教育矫正、公益劳动矫正(行为矫正)、心理矫正、制度矫正、感化矫正,并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犯罪类型、改造表现、社会环境、人身危险性等多方面差异实行分级管理,将其分为宽管、普管、严管三级,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个矫正个案,并适时调整矫正方案。健全齐抓共管机制。健全完善以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由公、检、法、司分管领导参加的联席会;健全公安、司法和村(居)齐抓共管协调机制;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对象排查、核查、核对制度和社区矫正对象动态分析报告制度。同时还建立了监管、教育、帮扶“一体化”制度、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机制。
强化衔接管理,实行向判前、向解后、向监所、向家庭四项延伸。做好判前社会调查工作,将社区矫正工作向判前延伸。在法院拟判处非监禁刑的刑事案件审前,通过深入犯罪嫌疑人村(居)委会、派出所、单位和家庭,对其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一贯表现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为法院对提出综合评估意见和量刑建议,便于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与审判工作的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共接受法院委托函开展判前社会调查29例,较好地维护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做好帮教安置工作,将社区矫正工作向解后延伸。按照“接收有人管,就业有人扶、困难有人助、政策有保障”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教育改造帮教安置“一体化”工程,依托职业学校、加工企业、种植、养殖等帮教安置基地为其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并对解矫后的社区服刑人员跟踪管理、继续帮扶,实施大墙内帮教工程,将社区矫正工作向监所延伸。积极与枣庄监狱、劳教所等监所沟通信息,掌握薛城籍服刑人员的改造表现情况。发放《社区矫正工作明白纸》,让服刑人员提前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制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为日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奠定基础。开展形式多样帮教活动,将社区矫正工作向家庭延伸。积极协调国土、民政、人社、教育等部门,为符合条件的矫正对象及亲属解决就业、低保、入托、入学等实际困难,为促进矫正对象顺利回归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截至目前,先后为矫正对象家庭办理了社会低保7户,为其子女解决入户、入托、入学问题21人次,帮助其就业39人次。(刘统志、周贤俊)
第三篇:*社区(街道)探索加强居民区党建工作机制
潍坊社区(街道)党工委在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着眼于理顺居民区党组织与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把居民区党组织与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工站之间比作“一匹马和四个轮子”的关系,积极探索形成“党组织掌控、四个轮子联动”的领导工作格局,努力构建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业委会为支撑、物业公司为依托、社工站为基础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较好发挥了居民区党组织在居民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理顺职责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居民区党组织工作是潍坊社区(街道)加强居民区、社区双管单位及两新组织在内的党建“三条线”工作重点之一,只有明确了“一匹马和四个轮子”的各自工作职责,理顺相互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形成居民区建设管理的工作合力,不断推进居民区的各项工作。为此,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和实际工作情况,潍坊社区(街道)党工委明确提出:居民区党组织与各类组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居委会与业委员会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物业公司与业委员会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居民委员会与社工站是相互合作关系。居民区党组织主要是通过党的政治导向作用、组织保证作用、决策把关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居民支持居委会、业委会工作,开展民主自治建设。同时,明确居委会、业委会要自觉在居民区党组织的领导下,成为政府与居民沟通的桥梁;业委员、社工站应积极配合居委会完成各项工作,主动接受居委会的指导和监督。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规范运作通过寻找工作的切入点,确定共同的工作目标,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居民区
1、提前介入机制。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选举前,由居民区党组织抓好筹备开局工作,提前介入、统筹协调,动员居民参加选举,鼓励党员自荐选举,确保委员会中党员的比例;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选举中,严格程序关和代表候选人推荐、审议关,发挥好把关作用,最终使群众自治组织“归位”,使“党意”和“~”一致,将各项工作纳入居民区党组织的掌控范围之内。
2、组织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由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组长的居民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把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党员主任、业委会党员主任、监督委员会党员主任等通过选举纳入居民区党总支(支部)中,使居民区党总支(支部)在成员构成上更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及统筹各方的能力。三是提倡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与居委会主任交叉任职“一肩挑”的模式,为“一匹马和四个轮子”的有效运转提供组织保障。
3、协商议事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居民区党组织与“四个轮子”每月一次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建立小区事务协商委员会每月定期接待制度。由居民区党总支(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派出所等单位组建小区事务协商委员会,定期公开办公,接待居民,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建立业主委员会向居民区党组织汇报工作制度。对业委会的工作实行第一道把关,使业委会工作始终在居民区党组织的视野内。四是建立健全居民区工作听证会制度。针对居民区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居民区党组织负责,通过听证会形式,广泛听取居~见后付诸实施,推进居民自治。
三、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党组织作用要妥善解决居民区内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需要居民区党组织提高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为此,潍坊社区(街道)党工委不断强化居民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1、加强居民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通过实施“班长工程”,加强居民区书记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综合素质。通过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等,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居民区党组织充分运用居民区党总支会、居民区党建联系会、居民区在职党员理事分会、居民区党员代表会、居民区群众团体政治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这些工作载体的作用加强领导,扩大居民区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2、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居民区党组织在居民区的各项工作、重大事情上,做到党员先知道、党员先统一、党员先行动,并通过履行“三先”,使党员成为党组织的“三员”(信息员、宣传员、协调员),让党员在一线中发挥作用,使党员成为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
3、完善对“四个轮子”的服务。居民区党组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积极帮助、支持“四个轮子”开展工作,整合小区资源,协调各方,以周到的服务,树立居民区党组织良好的形象,带动“四个轮子”共同建设舒适、文明、和谐的小区。浦东新区潍坊街道供稿
第四篇:创新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探索
创新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要求之一。近年来,各地在社区党建工作中,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全面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了社区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建管体制的调整和管理重心的下移,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水平,发挥其领导核心及组织协调作用,显得十分迫切。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力度。在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几个层面积极进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完善社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在区一级层面,建立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区委分管党务的书记任主任,区组织、宣传、民政、劳动人事、财政等职能部门的有关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党群办公室和社区事务办公室。党群办公室纵向上发挥社区党建工作牵头组织作用,明确组、纪、宣、统及群团部门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协调区内各方党建工作力量;横向上发挥纽带作用,统筹、协调驻区单位党组织发挥作用,形成推动社区党建的综合优势。社区事务办公室的主要职能为,明确界定社区自治、协管和监督的内容,统一研究、部署、检查社区工作。建立和完善社
区工作准入机制,社区工作由社区事务办公室下达任务,属于有关部门自身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得硬性摊派到社区。各政府部门(派出机构)承担的事务性工作,需要社区承担或协助的,必须转移工作职权和经费。
在街道层面,建立事业单位性质的街道社区工作指导中心,充实城市街道社区工作领导力量,充分发挥党建工作联席会功能。目前城市街道党工委的党建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已与乡镇党委区别不大,城市街道党务书记、组纪宣干事事实上承担了相当于乡镇党委3-4个人的工作任务。城市街道党工委要增设专职组纪宣委员岗位,与街道党务书记、组纪宣干事一起组成街道社区工作指导中心领导班子。成立社区工作指导中心,核定专项事业编制,其主要职能是领导、指导社区工作,并作为定期吸纳为事业编制的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蓄水池。
二、构建“一体两翼”的社区工作模式。社区工作者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难以有机统一。上面布置的任务完不成,影响考核成绩。服务百姓不到位则会影响下一届居委会选举自己能否当选。因此,可在社区层面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由党群工作站、劳动保障站、民政工作站、计生服务站、社工服务站等构成。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分会为依托,以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两翼”开展工作。
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人员与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干部一般交叉任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主任、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般实行一肩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作为街道办事处派驻社区的专业工作机构,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社区居委会的监督。主要职能是代理代办政府在社区的公共服务,协助社区居委会办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便民利民服务。通过构建“一体两翼”的社区工作模式,达到集中办事、集约服务、兼容共享的效果。有条件的社区另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超市、社区药店等,实行低利润有偿服务。
三、建立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社区党建工作要抓基层、打基础,为社区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创新创优各项工作,必须有一支作风过硬的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目前各地城市社区设定的专职工作者岗位一般为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主任助理2名,未设专职党务工作者岗位。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般“一肩挑”,主任非党员的社区,一般由党员身份的副主任兼任书记。由于社区工作头绪复杂,社区工作人员负担均较重。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不能较好保证党建、群团等工作的开展。要在社区党组织换届前,为每个社区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公开选聘年龄相对较轻,阅历较为丰富,政治素质高,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
较高创新能力的党员同志,充实社区党组织队伍,专职从事基层党群工作。
四、健全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对现有的社区干部进行社会工作者职业认证考试,合格者过渡为专职社区工作者。面向社会推行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考试,新录用社区专职工作者,须取得由区或区级以上人事、民政部门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公开招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程序进入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二是建立和完善选拔任用机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选拔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等领导职务。目前社区工作者的上升空间比较狭窄,选聘为街道事业编制的比例较小、机会太少。社区专职工作者择优进入事业单位要制度化。采取组织推荐、民主测评、公开考试、严格考察等程序方法,按照一定比例,每年将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选聘进入社区工作指导中心,解决事业编制,但仍留在社区工作,确保社区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三是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区层面培训社区党组织正副书记、居委会主任,街道培训居委会副主任、委员。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的集中培训,每年不少于5天;其他社区专职工作者的集中培训,每年不少于3天。四是健全收入正常递增机制。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每年提高体现工作实绩的奖金数额,逐步缩小与事业单位人员
收入差距。五是完善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岗位责任制,采取个人述职,党员、居民群众和驻区单位代表评议,街道检查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专职工作者履行岗位职责等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报酬待遇挂钩。六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引导社区专职工作者参政议政,市、区人大、政协换届,名额适当向社区专职工作者倾斜。对考核结果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社区专职工作者,要进行宣传、表彰和奖励。畅通输出渠道,对工作积极性不高、能力不强、实绩不明显、居民群众不满意的,要按规定程序及时作出调整,形成动力与压力并存、激励与约束相联的监督管理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
五、探索“8+N”岗位认领机制。积极推进社区党建载体创新。社区建立政策宣讲服务队、义务联防服务队、民事调解服务队、居家养老服务队、家电维修服务队、环境整治服务队、法律咨询服务队、医疗保健服务队等8支义工服务团队。条件成熟的团队进行社会团体登记注册,符合建立党组织的将支部建在团队。在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志愿者社区行”活动,在无职党员中深化“定责上岗”活动,在在职党员和机关干部中推进“服务进社区”活动,认领上述8个团队中的服务岗位。亦可根据自身特长,创造新的服务岗位,即“N”。通过岗位认领,使每一个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都能在社区发挥
作用。
六、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服务进社区制度。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到所居住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认领“8+N”义工服务岗位,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社区接待在职党员报到,并登记建立档案,实施台账管理,记录在职党员基本情况、活动情况及意见建议。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职业特点、专业、特长,登记造册,设计活动载体,为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舞台,提供方便。建立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反馈制度,实行双重管理。社区通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情况反馈表》,在每年考核、民主评议党员前,如实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其参与社区活动和表现情况。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就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情况建立考核制度和公示制度,公示本单位党员干部服务社区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和干部考核的依据之一。实行干部考察进社区制度,提拔选任领导干部,必须听取其所居住社区党组织意见,在所居住社区进行公示。通过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提升社区工作整体水平。(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委组织部)
第五篇:不断探索 创新理念
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感谢各级领导及督察组一行不辞辛劳莅临我矿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极大的关怀,使我们备受鼓舞。我代表东瑞煤业全体职工,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省、市、县各级领导长期以来对我矿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全年安全生产目标,按照集团公司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古县煤炭局“115安全工程”精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隐患排查、安全生产百日大会战、手指口述、”等活动。强化人本管理,严格质量标准化考核,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全员素质,加大安全投入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向质量要安全,靠科技求发展,协调各方力量,狠抓安全管理,连续14年实现安全生产,为矿井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把矿井基建期间的安全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矿井概况: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古县东瑞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古县北平镇贾寨村,井田面积4.8713km2,批准开采2-9#煤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今年正在进行改扩建工作,利用原有的主立井改造后作为矿井主提升井,新建一副立井和一回风立井,主立井直径5m,垂
深200米,副立井设计井筒直径7m,垂深309米,回风立井设计井筒直径5m,垂深267m,井下采用三条大巷开拓,轨道大巷、运输大巷布置在3#煤层,回风大巷布置在2#煤层。
二、确立安全生产目标:
今年我矿全面进入改扩建阶段,根据矿井改扩建期间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全年安全工作奋斗目标是:三杜绝、两实现、一控制、一提高。
三杜绝:坚决杜绝死亡事故和大型设备运行事故;坚决杜绝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和三级以上非伤亡事故;坚决杜绝非生产恶性事故。
两实现:实现安全管理和质量标准化再上新台阶。一控制:控制轻伤率在5‰以内。一提高:稳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三、落实会议精神、制定实施方案
我矿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省政府第91次会议精神及国发23号文件、省政府24号文件精神,我矿多次组织全体员工,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这些文件精神,并作了专题会议纪要,根据国发23号文件、省政府24号文件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我矿基建工程顺利进行。
四、完善机构、明确责任
基建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同于生产期间,它涉及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三方责任不同。我们根据基建工作需要,首先配齐基建期间建设方的相关科室,通过招聘和委派等方式,充实了各科室的管
理人员和技术力量,并聘请北京天地华泰采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部分人员组成专家组进驻我矿。其次是明确了各方责任,建设方对项目建设负安全管理责任,施工方是矿井施工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对施工安全负主体责任,监理方是受建设方委托,代表建设方进行项目监理,对建设项目安全施工及工程质量负监理责任,专家组负责建设项目的优化设计、改进施工工艺。通过明确各自职责,真正做到“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不留漏洞”。
五、健全制度、规范操作
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是我们工作的行为准则。一个企业有了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条款,员工的行为就有了安全的活动范围,只要不超出这个安全范围,员工的生命和健康就能得到保障。
我们坚持抓生产必先抓安全的原则,以现场管理为重点,以安全检查为核心,要求各施工单位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一系列安全生产、劳动保障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同时,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采用,重新修定了17项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以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消除新的不安全因素。
为了避免员工在矿井建设过程中的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脱离安全制度或安全规范所规定的标准,经常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检查监督,及时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不安全行为,及时发现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总结完善,促进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的顺利有效实施。
六、强化职工培训、构建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形成的一种共识,是实现企业安全管理,促进煤炭企业生产建设长治久安的强有力的支撑。从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和培训入手,规范干部指挥行为和职工作业行为,全面提高职工队伍安全素质,夯实安全基础工作,为寻求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之路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我们通过安全活动日、班前班后会、东瑞煤业报、牌板、标语等,广泛深入地宣传安全理念,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起到了警钟长鸣的教育效果。通过星期
二、星期五的专题安全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全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大家的安全意识,创造了安全文化向安全管理渗透的渠道。我们始终把人本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主线和灵魂,推行人性化安全管理,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突出安全主题,不断丰富和提升安全文化,构建起以“财富可以创造,生命不能重来;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等为内容的安全文化理念,并在思想建设中不断渗透创新和发展。
七、以质量标准化为抓手,推进安全管理工作。
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的继续和深入,是专项整治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始终牢固树立“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大的政绩,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和保底工程”的安全理念,深刻领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内涵和意义,在全矿掀起创建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的热
潮。
1、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工会制作各种宣传标语、宣传牌板,负责质量标准化知识竞赛的筹备,负责对优胜单位及个人奖品的准备。劳资科负责质量标准化试题的精选,考试、评分、排序工作。安全科负责制定质量标准化学习考核办法。
2、完善考核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基建科负责制定质量标准化实施细则的量化工作。安全科负责制定质量标准化考核办法,负责组建质量标准化检查小分队。劳资科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的质量标准化学习计划,尤其是开展矿领导、班组长、安全检查员、质量验收小分队和井下特殊工种的质量标准化学习教育。工会、后勤、财务负责制定物质奖励办法,后勤保障措施和资金支持方案。
3、抓好典型示范,促进矿井达标。选择安全质量标准较好,积极性较高的队组(或项目部)作为标准化建设试点,率先达到优良标准。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引导和带动其它队组(或项目部)深入持久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最终实现矿井达到一级标准。
4、强化主体责任,规范体系建设。督促各项目部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成立专门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配备所需专业技术人员、制定达标计划。督促各项目部建立和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奖惩制度,全面落实基建期间各项工程、环节、工序的达标规划,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由点、线、面达标向全过程、全方位动态达标的提升。
八、突出重点、狠抓五项整治。
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全面落实“三深化”(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深化依法监管,持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深化专项整治,狠抓隐患排查治理)、“三推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安全保障和救援能力;推进安全达标,强化安全基层基础;推进长效机制建设,构建安全防范体系)和“三项行动”(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动)、三项建设(法制体制机制建设,保障能力建设,监管监察队伍建设)主要内容,以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精细化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一通三防”、水害防治、供电安全、运输安全、顶板管理“五项”整治活动,全面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一通三防”整治:按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方针和“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一是制定瓦斯治理五年规划,开展瓦斯会诊活动,坚决杜绝瓦斯事故发生,二是强化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管理,三是完善矿井通防基础设施建设;水害治理:一是全面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优先、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建立矿井水害排查长效机制,积极组建探放水队伍,补充人员,提升装备,强化培训,加强管理,确保防治水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对矿井水害防治规划、水害防治计划和水害应急预案,进行重新会审,对不符合实际的部分进行重新修订,三是保证水害防治的资金、工程、设备仪器落实到位,严格落实“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水措施,从根本上杜绝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供电安全治理:
坚持“系统可靠、管理达标、运行稳定”的要求,一是加快矿井双回路建设,争取9月底双回路投入使用,二是加强大型固定设备的安全管理,规范操作,定期保养,强制检修,完善保护,确保安全运行;运输安全治理:一是加强运输系统管理,实施优化升级改造,减少运输环节,提升运输能力,保障运输安全,二是完善皮带、刮板机头尾防护设施,三是改扩建后轨道运输采用无极绳绞车;顶板治理:一是进一步健全顶板管理制度,重点抓好掘进工作面开口、贯通、遇特殊地质构造时的安全管理改造,二是加强地质勘探查,摸清矿井地质构造,实施地质预报,三是推广应用顶板在线监测系统,对采掘工作面顶板实施有效管理。截止目前,我矿共查出隐患239条,这些问题按照五定原则,已全部整改完成。
九、抓好雨季三防工作,保证汛期安全
为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加强煤矿雨季“三防”工作的通知》精神,提高矿井综合抗灾能力,本着“早部署、早安排、早动手、早落实、争主动”的原则。我矿已成立由矿长任组长的雨季“三防”领导组,设立了雨季“三防”值班室和值班电话,制定了雨季期间矿领导24小时值班制度,修改并完善了雨季“三防”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并完善了雨季“三防”应急预案,针对我矿具体情况,制定了雨季“三防”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65人的雨季“三防”应急抢险队伍,已对井上下、主要排水系统、防雷电接地设施、排水设备、排水管路、起动设备、废弃老窑、地面塌陷、采动裂隙等进行全面雨季“三防”检查,检查了雨季“三防”抢险物资储备情况,已制定雨
季“三防”抢险物资采购计划,对检查出的问题,按照“三定”原则,制定专项措施,落实专人负责,4月20日向古县气象局申请了气象联络员,共5名,并联系请求气象局到矿进行避雷设施检测,对雨季“三防”应急预案(包括雨中停产撤人应急处置预案、防淹井预案、防泥石流预案)计划25日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贯彻学习。
我们虽然在矿井安全管理工作中作出了一点成绩,但离本质安全还有一定距离,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深入持久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行“科学化规范,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制度化执行”,以“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为指导,以“安全、和谐、发展”为主题,以“质量达标”为主线,积极围绕“矿井基本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以“加速矿井建设”为出发点,认真落实“安全、快速、优质、高效、廉洁”的建矿思想,牢固树立“靠一流管理,保一流质量,建一流矿井,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理念,树立“向管理要安全、以培训促安全、用装备保安全”观念,为创建现代化本质安全型矿井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