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0:2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特色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特色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本站推荐)》。

第一篇:发展特色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本站推荐)

发展特色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

——菱湖镇陈邑村党支部

一、案例浏览

菱湖镇陈邑村是一个典型的淡水养殖村,总人口755人,党员64人,80%以上的农户从事水产养殖,渔业收入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60%以上。近年来,陈邑村的党员干部带领全村群众在坚持水乡养殖特色的基础上,紧跟市场步伐,开发新品种,激活新发放,走出了一条养鱼产业化、特色化、专业化的新路子。现在的陈邑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加州鲈鱼第一村”,200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二、主要做法

1、依托传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一是解放思想,找准发展之路。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陈邑村传统的“四大家鱼”养殖成本过高,难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面对村民迫切想致富的愿望,村里先后办过绸厂、丝厂、珍珠养殖场等,但都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诸多原因,失去了优势。为了找准路子,村干部走访村民、听取意见,实地考察,邀请了当时在村里已经通过加州鲈鱼养殖富裕起来的村民,在村民会议上作介绍,传授技术,在村民中大力宣传,最终决定利用传统优势创新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二是改造鱼塘,扩大养殖规模。要大规模推广把产业做好,就必须改造老鱼塘,改良生态环境,提高产量。2000年在大面积推广鲈鱼养殖的同时,村里筹措资金,改造了1037亩低产田、桑、低洼地,不仅增加了村里的鱼塘面积,而且设施齐全的新鱼塘产值、效益大增。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鱼塘被改造,产出率也逐年提高,已经从1999年的每亩800元左右增加到2006年的每亩5000多元。面对依旧人多塘少的局面,为了再次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07年1月,陈邑村在土地集体所有和农户承包权稳定不变的前提下,采取流转入股的形式,由村组统一规划实施,全面改造了720亩鱼塘,其中建设标准鱼塘580亩、种植果桑100亩、基础设施40亩。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宽敞、纵横交织的塘埂使580亩标准鱼塘错落有致,漾面整齐,水深清澈。2001年陈邑村被省农业厅批准为省级水产养殖示范区和菱湖水产苗种繁育中心。2002年“陈邑”牌加州鲈鱼通过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目前,全村有2900亩鱼塘养殖鲈鱼,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户达到60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以上,每年加州鲈鱼的产量达到1500吨左右。

2、依托党员带动,着力扩大富裕群众比例。一是党员带头,靠事实说话。在村干部动员村民搞加州鲈鱼养殖之初,村民们普遍担忧谁来提供技术,谁来承担风险,村党支部决定群众要致富,党员来开路。当时村里的10多名党员在村支书叶占方的带领下,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求亲属,靠朋友,跑银行,张罗资金买鱼苗。费海江是村里最早试养鲈鱼的党员之一,95年开始,他就从外地引进加州鲈鱼养殖技术,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学习与试养,当年纯收入就达3万多元,他成了当时村里首批养殖“万元户”,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当大家发现养加州鲈鱼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户户都致富时,一些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再也坐不住了,不断加入到鲈鱼养殖的行列中来,党员的带动掀起了全村养殖加州鲈鱼的热潮。2006年全村鲈鱼苗产量达到2000万尾,鲈鱼总产值达3480万,利润高达870万。2007年鲈鱼苗总产量超过1亿万尾,鲈鱼总产值4930万,利润高达1972万。二是帮扶结对,帮群众解难。独木不成林,少数人致富不算富。为了使村民都尽快富裕起来,村党支部鼓励已经富起来的党员与村里的困难户结上对子,每人结15户。村民杨阿方是远近有名的养殖大户,他主动与金荣生等贫困农户结上对子,借给他们资金,免费赠送鱼种、化肥等生产资料,手把手地将养殖技术传授给他们,经过他的精心辅导,这些贫困户改变了面貌,当年每户净收入达2万多元,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陈邑村党支部还注重把养殖大户发展成党员,养殖户徐末根年纪轻,养殖技术过硬,2007年村党支部将他吸收进党员队伍,真正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3、依托产业协会,进一步促进增产增效。2000年在村里推广加州鲈鱼养殖的同时,村党支部书记叶占方成立了陈邑村加州鲈鱼生产合作社,创办了养殖技术辅导中心,针对村民缺乏技术、经营无门的情况,多次邀请了省淡水水产养殖研究所、市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到村里讲课,上门传授水产养殖、防鱼病等技术,几年来,共举办了各类培训班15期,培训村民2100人次,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其中有100人经过培训掌握了2至3项农村实用新技术,有20多人获得了绿色证书,成了村里的农业技术骨干。加州鲈鱼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又组织骨干会员成立加州鲈鱼营销队伍,帮助村民采购鱼苗和饲料,现有有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加入了合作社,目前会员数已达168户,其中有党员23人,建有45吨饲料冷库两座,解决了饲料供运难题,水产品营销部1个,拥有成员单位——天湖水产品加工厂1家,达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建立了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模式。2001年,菱湖镇加州鲈鱼专业合作社被列入省级22家示范性专业合作社之一,2003年,被湖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农村专业合作社称号。现在已着手建立加州鲈鱼产业协会支部,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改善生产发展条件和环境,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协会中的领航和核心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三、借鉴意义

在传统养殖业纷纷落马的时候,陈邑村却做足了“水”的文章,从“四大家鱼”到“加州鲈鱼”的转变,从党员带头试养到大规模推广的过程,从单纯党支部到“协会+支部”的创新,陈邑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开发新品种,激发新活力,开拓新市场,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养鱼产业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新路子。

第二篇:发展高效农业 致富一方百姓(发展棚室经济典型)

发展高效农业 致富一方百姓

肇源县大兴乡联结村党支部书记 李景森

联结村地处肇源县北42公里,全村共4个自然屯,715户,2496人,耕地10313亩,林肇公路、安民路贯穿全村。近年来,我带领全村群众积极发展高效农业,走出来一条致富的新路子。联结村先后被评为“大庆市小康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基层党建工作示范村”等,我本人也被市委评为“大庆市十佳村党支部书记”。

创新思路 当好农民致富的“铺路人”

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一天起,我就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联结村作为大庆——肇源——新肇“黄金三角”的中心村,区位优势却得不到发挥?为什么农民还守着传统农业不放手?我们作为农村基层干部能为群众致富做点什么?这个问题,也是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理应解决的问题。我想,要发展村级经济,引领群众致富,首先要为乡亲们找到致富方向,铺好致富之路。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大庆市八井子乡在“西干线”交通要道附近种植大棚提子,并获得了成功。这让我意识到,依靠传统农业生产已很难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才是根本的出路。我也由此下定决心,要引领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 新突破。虽然有了发展村级经济的方向和目标,但我知道,靠我一个人意识的转变是不够的,这条路子能不能走下去,关键还要看村两委会一班人的思想能不能转变,全村群众的思想能不能转变。

为统一村班子人员的思想,我连续召开了3次两委会成员会议,专门讨论发展大棚提子的问题。但当时我也不能将发展大棚提子的成本、利润和前景讲得很具体,少数村干部还是持怀疑态度。特别是个别离任的老干部,不仅不支持,还持反对意见。最难做的还是群众的思想工作,尽管我们在村里做了大量的宣传和思想工作,但就在我们流转土地时,遇到了阻力,大部分群众还是不愿让出自家的田地。还有很多群众当着我们村干部的面说风凉话。有的说什么“种提子,要倒大霉”,还有的说,到时候恐怕吃不到“甜果”,吃的是“苦果”。

针对群众思想观念难转变,土地流转阻力大的问题,在乡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召开了一次全体村干部、党员、村民组长和全体议事代表会议,在会上,我代表村干部郑重承诺:由我们村干部带头干,亏了,群众的土地租金一分不少。赚了,全村一起干。这个承诺让群众吃了定心丸,土地流转的阻力终于化解。以此为标志,发展大棚生产,走高效农业的路子总算铺了下来。

大胆创业 当好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2010年下半年,我们全体村干部到大同区八井子棚室基地进行了一次参观学习,回来后,村两委会决定,要求每一位村干部,都要带头发展大棚,在我们的带领下,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骤然高升。这一年秋,我们首先建起了8栋高标准欧式看护房。

大棚项目刚上马时,部分村干部考虑到成本问题,建议建竹架大棚,但我坚决反对,因为竹架大棚虽然比较便宜,但抗风雪能力不强,使用寿命短,这样反而会增加风险。最后,我们形成一致意见,建钢架大棚。但钢架大棚成本高,资金问题难解决。我多次到乡找相关领导,争取支持,最后在乡财政的支持下,建起了钢架大棚。

今年初,我和几名村干部开始引进种苗,开始了大棚提子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技术问题。当时,我购买了一些大棚提子生产方面的书籍,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但一些实际问题还是不能解决。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焦急万分,专程到八一农垦大学请来专家,找到原因,去除病灶。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自己得掌握技术,遇到问题四处找人不是个办法。乡党委和政府看出了我们的难处,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在东北农业大学召来了农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解决了我们技术盲的难题。

看这绿油油的提子苗,我非常激动,但随即又带来了销售的问题。我们没有稳定的销路,也没有固定的客户,采摘 的提子只能四处叫卖。这样销售方式的销量是很有限的。我们仍坚持四处推销,联络客商。就这样,我们逐步接触到了新玛特超市和庆客隆超市两家大型企业,并已经初步形成意向协议,解决了提子的销售问题。

全力服务,当好农民致富的“贴心人”

在群众发展大棚提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作为这个村的领头人,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责无旁贷。高效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难点在于土地流转,为更好地处理这个难点,在我的组织下,我村于2010年成立了联结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流转难的问题。

随着我们联结村提子种植规模的不断壮大,为抵御市场风险,提高产品竞争力。村两委成员一班人深知必须培大做强高效农业产业,真正形成一村一品,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对此,我积极争取乡党委、政府的支持,走品牌战略和合作社的路子,并向乡党委、政府提出组建合作社、注册商标等建议。经过精心筹备,终于在2011年,我们联合提子种植户,成立了联结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兴源”牌绿色果蔬商标正在注册中。在合作社的运行下,我村的280栋大棚果蔬实现了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模式。2011年,我村高效农业吸纳剩余劳动力100多人,创收100多万元。按照规划,到2013年,我村将 建成大棚800栋,建成后的生态园年经济效益可实现600万元,安置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可拉动周边裸地蔬菜种植5000亩,年经济收入达到2000万元。

第三篇:西吉致富能人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西吉致富能人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多年来,西吉县实施百万亩马铃薯提档增值工程、百万头(只)牛羊扩量提质工程、百公里冷凉蔬菜优化升级工程、百万亩小杂粮增效升值工程、百万亩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引领工程,涌现出吴文学、苏相锋、王继强、王小义等一批产业致富带头人,在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能人经济带动了特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吴文学被当地群众誉为“西芹大王”。可以说,西吉芹菜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和品质,浸透着他的汗水和心血。多年来,吴文学围绕做大做强西芹产业,创建了吉农蔬菜合作社,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按照现代企业的模式经营,不断扩大蔬菜基地规模,发展基地种植西芹近3万亩、胡萝卜近2万亩,发展社员2700余人,带动农户5000多户,年销售蔬菜12.5万吨,年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创利润4140万元以上,依托有关单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0人(次)。

2013年,王继强创办了火石寨马铃薯种薯培育专业合作社,组建了合作社党组织,吸纳务工人员150多名。为了实现区域经济抱团发展,2014年,他做通了各企业负责人的工作,组建了由火石寨马铃薯种薯培育专业合作社带头,火石寨山泉水厂、西吉县金豆豆薯业有限公司、旺泉食品饮料厂、勇兴三粉公司企业党组织联合加入的企业党总支,帮助开展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指导,使当地农民收入增加43%。党员王国宝带领生产部全体员工今年已完成1800亩的马铃薯种植任务,同比增长10%。

王小义多年从事蔬菜贩运和代办。2009年9月,注册成立了西吉小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从事制冰及芹菜、胡萝卜等蔬菜种植。除了帮助老百姓提高种植技术,每到蔬菜收获季节,王小义无偿联系外地客商签订外销订单,利用协会制冰厂、蔬菜加工等设施,免费为会员及周边群众提供清洗、分类等次加工服务,提高菜农的经济收入。在王小义的倡导下,合作社把风险和挑战留给自己,把效益和方便让给社员。在新品种引进上,合作社带头试种,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再推广给农户种植,推动了西吉县特色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马莲乡张堡塬村党支部书记苏相锋充分发挥经济能人和领导带头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苏相锋组织张堡塬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在佳立薯业公司和万里淀粉公司务工,仅万里淀粉公司就有员工近百人,80%以上都是张堡村村民。苏相锋先后吸纳了23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贫困户就业,生产期月收入1500元以上,人均年收入过万元,厂里的员工大多数住上了红瓦房,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014年,苏相锋创办了张堡塬村千头生态肉牛养殖园区,充分发挥本土龙头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示范引领效应,带动群众发展养殖业。目前张堡塬村有标准化生态肉牛养殖园区1个、100只以上规模化设施养羊厂12个、10头以上规模化设施养牛棚16个、5000只以上标准化养鸡场2个。全村牛存栏2000头,羊存栏5800只。

第四篇:安吉白茶致富一方百姓(六十年)

“安吉白茶”富了一方百姓 2008年4月18日在上海豫园首届国际茶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来自部、委的领导宣布:“安吉白茶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同日极品安吉白茶拍出了1克1000元的天价,“5克黄金1克茶”,这两条新闻成了次日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这两条新闻让安吉茶农欣喜若狂,更使中国茶叶界被感惊叹。

安吉地处浙西北,森林覆盖率达到73%,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音净的“四净”之地。1980年“浙北地区茶树品种选育试验研究”课题于在安吉、德清、长兴等地实施,科研人员对浙北地区茶树品种资源进行广泛调查,在天荒坪大溪村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发现一棵野生的茶树,相传树龄已有千年历史,这棵奇特的茶树高约

1.5米,树冠直径约3米,早春幼嫩芽叶失绿呈玉白色,经脉翠绿,以一芽二叶为最白,春茶后期随着气温升高,光照增强,叶色逐渐转化为花白相间,夏秋茶为绿色。安吉白茶富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高达6.25---10.6%,高于普通绿茶的3--5倍,罕见的高氨低酚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品质基础。研究表明安吉白茶,对保护神经细胞、降低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等都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评价安吉白茶:“集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于一体,是不可多的的茶中珍品”。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品种繁育旅程,1998年“白叶一号”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浙江省茶树良种,至此安吉白茶转入了推广应用阶段。

高山之颠的一株野生白茶,通过无性繁殖、试种、推广应用,发展到现在的拥有种植面积9.1万亩,年产量780吨,年产值7.8亿元,从业人员十万之众,安吉白茶已成为安吉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追根溯源宋徽宗《大观茶论》明确了安吉白茶的“原产地”,优异的品质、母子品牌的建设,将安吉白茶培育成:推广速度之快、产品价位之高、市场品牌之响、总体效益之好,是我国茶叶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绿色传奇!

黄杜村是安吉的一个山区小村,人多田少,荒山荒坡多,发展安吉白茶前村里穷得叮当响,年收入不过2000元。自引种安吉白茶后家家种上了安吉白茶,还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的技术培训,掌握了种茶、加工技术,实现了增产、增收,2008年全村人均茶叶年收入超过2万元,户均收入超百万元的6、7家,每家每户都盖上了新楼房,有的在县城购置了商铺和住房,送子女到县城学校就读,到目前该村已购置宝马、现代、奥迪等不同型号大小汽车114辆。早晨开着白色锃亮的宝马小轿车来到茶园旁,为前来采摘茶叶的外地茶姑分配农活,驾着奥迪奔走在全国各大城市,真可谓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安吉白产业起步初期,尽管形美味甘营养佳,但养在闺中人未识,为让安吉白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一方面,对种植农户给予资金补贴,派出科技人员深入农村,采取“一帮

一、面对面”的方式,示范推广安吉白茶生产技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茶农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每年以近万亩的速度递增,一

大批安吉白茶专业大户和合作社也由此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品牌建设助推了产业多的快速发展。安吉县于1997年率先申请了“安吉白茶”原产地证明商标注册,2001年1月注册成功,为推动公共品牌的使用,确保产品质量,安吉县首创了“母子商标”管理模式,即母商标“安吉白茶”+企业子商标同时使用的管理模式,母商标用来树立产业品牌形象,子商标明析质量追溯。安吉白茶企业间形成小户靠大户,大户联合作社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整个安吉白茶生产形成一个较为严密的组织网络,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安吉白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安吉县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连续两次举办了中国·安吉白茶节、安吉白茶与《大观茶论》研讨会、安吉白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新闻发布会、两届“宋皇贡茗”安吉白茶开采节、安吉白茶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新闻发布会、安吉白茶拍卖会,建成了安吉白茶主题公园、安吉白茶街、安吉白茶源、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安吉白茶研究中心、安吉白茶文化苑、白茶谷、安吉白茶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等一系列体现安吉白茶文化和产业的硬件设施,挖掘茶内涵,提升茶品味;

政府的富民举动让茶农纷纷主动参与国内外各类名茶评比,到目前为止,安吉白茶已先后获得国内外各类大奖近400项,两度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安吉白茶”在3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注册,将以此开辟国际市场,促进安吉白茶产业新一轮的发展。

秀丽的安吉山水滋润了安吉白茶,聪明的安吉人锻造了安吉白茶,形如凤羽、色如玉霜的安吉白茶就此成了安吉人的“摇钱树”,08年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825元,安吉也由此成了著名的“中国白茶之乡”。全国各地的农民慕名来求购茶苗,海纳百川的安吉人毫无保留地悉数供应,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共种植白叶一号茶树30余万亩,安吉白茶如今成了中国农民的致富茶。专家点评:安吉白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名到驰名,开创了中国茶界的奇迹,安吉白茶品种的特异性和品质的高质量深受各界人士的青睐,安吉白茶“母子”商标的管理模式首创了全国农产品规范管理的先河,安吉白茶为安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第五篇:发展花卉特色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发展花卉特色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2011年农村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中共安宁街道党工委安宁街道办事处

安宁街道办事处位于南宁市西北部,交通便利,多路公交车接通到本办各村中,全办农业生产收入主要靠种植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生产。特别是花卉苗木生产是近几年来生产结构调整后农民收入较快的增长点,其中,种植草皮已经成路西村农民农业生产的主要收入来源。2010年全办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560亩,产值2816万元。其中草皮种植1560亩,产值1482万元,收入1068万元。2010年路西村草皮的农户达385户,种植面积1450亩,收入993万元。户均收入达2.65万元,仅草皮收入一项实现全村人均收入1850元(全村人均纯收入4632元)。现在路西村已成为南宁市名副其实的“草皮村”。

一、政府推动发展,突出特色搞调整

安宁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发展草皮种植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帮助路西村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由以前的全面发展调整为以花卉苗木为重点产业的新思路,把发展草皮生产变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党工委书记亲自到路西村挂点,办事处主任亲自组织相关技术、销售人员到村

1中指导生产落实产后销售。年初把发展的目标层层分解到包村干部和村队干,把路西村规划为草皮生产示范基地来重点发展。办事处还组织路西村花木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到外地先进地方进行参观学习,并为社员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使草皮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值不断提高。

二、加强技术服务,保障特色产业增产增收

加强技术服务,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发展草皮生产初期,由于是新生事物,许多农民不了解草皮的生产特性,不懂栽培管理技术,城区政府和办事处聘请广西农科院等有关专家,及时给农民进行培训。到田间,到地头面对面、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民了解草皮生产的全程技术,一户带几户,组织户学户、户帮户的技术学习,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15场次,参加培训的农户达1650人次,每种植户都参加3次以上的技术培训。在草皮生产的管理期间,办事处农业服务站常派技术人员跟踪指导,发现技术上的问题指导农户及时解决。同时不断引进马尼拉等草皮新品种,扩大销售范围。在整地除杂草,防治病虫害等生产技术上不断引进新技术,使亩产量由2008年的1800平方米提高到现在3600平方米。亩收入由2008年3860元到现在的6850元,使草皮生产得到持续良性发展。

三、扩大宣传,齐心合力促销售

(一)、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几年来,城区政府、办事处在多种场合大力宣传路西村草皮生产,组织外地老板多次到路西村实地考察草皮生产现场,从不同角度对路西村的草皮进行宣传报道,扩大路西村草皮的知名度,使以前草皮易生产难销售的局面得到较大的改善,销售价格逐年提高。

(二)、利用办事处、村委信息服务网以及报刊等多种方式在发布草皮供求信息吸引外地客商到路西村进行产品收购,扩大流通渠道。由于草皮收购直接到田头,价格公道,农民真正得到实惠。通过宣传,路西村草皮目前已分别销往南宁、广州、北海、桂林等地,路西村草皮现在已是供不应求。

安宁办的草皮(花卉苗木)生产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和先进县区、镇办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路西村花木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指导,使路西草皮在技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销售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我办花卉苗木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安宁街道办事处2011年2月25日

下载发展特色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特色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官一方 造福百姓

    为官一方 造福百姓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邓昌光 杨善洲的女儿在报告中说,她母亲想修房子,但是家里没有钱,于是就给杨善洲写信要他寄些钱来,杨善洲回信了,他说,自......

    为了一方百姓的和谐幸福

    为了一方百姓的和谐幸福----记伊犁州巩留县哈萨克族民政局长波拉提江·白孜力别克他有很多农牧区“牵挂的事”,他有很多“穷亲戚”,他有很多农牧区现场“办公点”,他多数时间都......

    管理一方工商造福一方百姓演讲稿

    朋友,如果你是50年代出生的人,你可曾为苏联“老大哥”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事业欢欣鼓舞过?朋友,如果你是60年代出生的人,你可曾为苏联社会主义大厦的轰然倒塌扼腕叹惜......

    温室葡萄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文章标题:温室葡萄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温室葡萄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沈阳市苏家屯区永乐乡互助村,位于沈阳市西南,现有耕地4288亩,人口1248人,358户。近几年由于大力发展温室葡萄种植产......

    英川镇:抓好一个产业 搞活一镇经济 致富一方百姓(5篇)

    英川镇:抓好一个产业 搞活一镇经济 致富一方百姓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英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三县并举”战略,抓住机遇,不断探索,本着“抓好一个产业、搞活一镇经......

    发展特色产业(定稿)

    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稳步脱贫 潮安县凤凰镇位于潮州市北部山区,地处饶平、丰顺、大埔三县交界,面积232平方公里,辖27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其中8个村在扶贫开发中被定为贫困村,有贫困......

    新田县特色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新田县特色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摘要:本文立足于新田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详细阐述了新田富硒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富硒特色产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推动新田富硒产业......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大兴乡位于XX市东南部,距市中心约14公里。全乡辖3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759人。全乡共有耕地面积9886亩,无工业企业,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