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葡萄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时间:2019-05-14 03:0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温室葡萄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温室葡萄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第一篇:温室葡萄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文章标题:温室葡萄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温室葡萄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沈阳市苏家屯区永乐乡互助村,位于沈阳市西南,现有耕地4288亩,人口1248人,358户。近几年由于大力发展温室葡萄种植产业,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成为驰名全国的“温室葡萄第一村”。全村共有葡萄温室1760栋,占地3520亩,户均5栋,人均1.4栋,人均收入仅葡萄种植一项就达1.4万元,提前进入小康社会。

互助村的温室葡萄种植始于1997年,10年来经过了思想转变、稳步发展到规模生产的曲折历程。

一、转变观念,发展特色产业

十年前,互助村还是个以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的小村,由于地处偏僻,土地面积又少,年人均收入只有830元,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贫困村。群众总结顺口溜说:“地处远郊互助,自然水减速,农业电减度,粮食产量上不去,百姓你穷他也穷。”如何增收致富,成了全村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共同目标。通过多次组织人员到外地和周边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和自身的不断总结,村干部一致认为只有打破传统的种植结构,转变传统生产模式,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才是互助村今后的发展方向。目标确立了,观念转变了,那么什么才是适合村里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呢?有人想到了王世洪。王世洪是互助村的一名党员,早在1985年,他就在自家的菜园子里支起了两个20米长的塑料大棚,栽植葡萄,第二年就收入了6000元,这笔互助村有史以来最大的“巨额收入”曾经轰动了全村。但是建一栋温室至少也要上万元,投入高、技术难、风险大这些因素让许多人望而却步。那时王世洪等少数几个人经过多年的资金积累已经不满足于在自家园田内发展,向村委会提出了想要扩大规模的想法。这个想法促使村党支部做出了以发展温室葡萄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集中全部人力物力发展特色设施农业的决定,立志带领全村人民奔向致富路。

1、干部带头,典型示范

在村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上讨论发展温室葡萄这一决议时,许多党员和代表们都认为,这个想法太冒险太不符合实际,“我们是老水田区,只有种水稻才是最保险的,搞大棚,种葡萄小打小闹还行,大面积搞肯定不行。”“大棚投资大,老百姓哪有那么多钱投入,一旦赔了后果谁来负责?”“葡萄能适合在大地种吗,那复杂的技术咱老百姓能掌握吗?”等等,反对声一片。但村干部依据王世洪的成功经验算了一个帐,当时水稻价格持续低迷,亩效益也就500元左右。建一栋温室占地2亩,每栋可产葡萄1500斤左右,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每斤最少能卖到10元,每栋收入上万元不成问题,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是种植水稻的10倍以上,是值得推广发展的特色产业。顶着巨大的压力,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先把村西40亩最次的旱田地块拿出来发展温室,除了王世洪等几个人外,村干部还带头每人包一栋,承包费按照比普通地块高的超包田价格收取。就这样1998年春,整地栽苗,秋天24栋长60米、宽7米的温室建了起来。99年6月上旬,葡萄上市,每栋温室产葡萄1500斤,每斤价格10元,当年就收回了建棚的全部投入。看到党员干部们带头建温室,并取得了如此高的经济效益时,村民的积极性骤然提高了,提出申请建棚的人多了起来。

2、力排众难,稳步发展

部分群众看到了建棚的农户真的挣到了钱,产生了强烈的发展愿望,村党支部也更加坚定了发展温室葡萄的决心。初步规划把公路两侧的水田地拿出来作为发展温室的基地。在党员大会上讨论时,却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许多党员认为这是村里最好的水田地,打井办电已经投入了许多资金,改成经济作物后将全都作废,经济损失太大了;建温室挖沟砌墙,将来万一不行地将很难恢复;大面积种葡萄销路万一不畅,卖不出去该怎么办等。尽管村干部从村民收入徘徊不前的现实出发,宣传温室葡萄是反季栽培,错季上市,市场非常畅销,效益非常客观,是有效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提高农民收入的好办法,仍然说服不了大家。党员不同意,规划没法做,没办法又召开了群众代表大会,经过几轮的讨论,反复协商做工作,又制定了村里协调贷款、降低承包费,给与一定补贴、村里负责组织技术培训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村支部甚至还立下了军令状,取得了半数以上代表的同意后,方实施了土地调整方案,确定了公路两侧的温室发展基地。2000年又是村干部带头,建温室38栋。为了让新建的农户心里有保障,村里做担保,积极协调信用社贷款,统一从厂家进原料建棚,即节约了资金又方便了群众。春天大风天气,容易出现棚膜撕裂、火灾等问题,村里专门成立护卫队,谁家的棚子出现问题,立刻进行抢修,保障农户利益不受损失。就这样,这38栋温室每栋收益都在万元以上,群众尝到了甜头,2001年发展了178栋。2002年由于乡党委、政府争取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资金,市、区政府富民小区建设的奖励资金的

第二篇:为了一方百姓的祥和富裕

为了一方百姓的祥和富裕

——突泉县杜尔基镇杜祥村党总支书记董有林为民服务记事

人物档案:董有林,是杜祥村党总支书记,1962年1月出生,中专学历。1999年9月参加工作,200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2月开始任杜祥村党支部书记。十几年如一日,他带领群众发展奶牛养殖、设施农业等产业,将过去“贫、脏、乱、差”的杜祥村,打造成全国生态村和全国文明村。

近年来,突泉县在全县188个行政村实施“领头雁”工程,培养造就了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突泉县杜尔基镇杜祥村党总支书记董有林就是其中的一位“模范村党组织书记”。他以服务群众、服务民生为重点,带领村民发展“—村—品”产业,让农民鼓起了“钱袋子”,生动而具体地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

抓产业,让村民富裕起来

1999年,董有林在辽宁海城搞编织和铁艺,月收入4000元左右。当年9月,正赶上村里换届选举,百姓对以前的村干部发展村经济方面不满意,主动打电话和上门找到他,希望他回去竞选村主任。乡亲们的期盼,深深地触动了他。在竞选时,他做出了三个承诺:一是把村屯改变模样;二是把弃耕地恢复起来;三是找个发家之路让群众富起来。

杜祥村有耕地5220亩,其中水浇地900亩,人均不足1亩,针对这种耕地少而贫瘠,单存靠传统种植业难以摆脱贫困的境况,2001年,盟委、行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蒙牛集团入驻兴安,建设牛奶加工生产线,并给予政策扶持。董有林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自掏腰包组织村民到黑龙江、辽宁、山东等地学习考察,考察回来后,与村班子商量,要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董有林和党员干部率先带头购进28头奶牛。为了防止农民急于买奶牛、不懂奶牛品种好坏而上当受骗,董有林一方面帮助农民协调贷款,另一方面带领专业技术人员亲自到外地帮助农民购牛。当时,保证所购买的奶牛达到两点标准:一是必须是纯种黑白花奶牛。因为有的地方出现过老乡把黄牛染成黑白花奶牛而卖给农户的现象。二是必须是怀犊奶牛,到家就能一变俩,产牛奶,让百姓尽快看到效益。

奶牛购进后,董有林亲自教农民怎么防疫、怎么配料、怎么接犊、怎么挤奶等等,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由于严格把关和热心扶持,让农民迅速尝到甜头,看到了希望,养殖奶牛的热情空前高涨,当年就发展到了几百头,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为了让牛奶能够卖上更好的价钱,我又自筹资金建设了全盟第一家标准化机械挤奶站。全村奶牛养殖户发展到142户,奶牛存栏751头,全年奶业产值300余万元,户均增收近2万元。奶牛业发展起来,饲料需求迅速增加,周边的玉米和秸秆都被购进了杜祥。在这个过程中,董有林又发现了商机,开始组织农民跑运输、搞收购。当时由于农民家的机动车多是三轮四轮,手续不全、上路困难。董有林引导他们成立了合作社,到县里争取政策,请求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现在参与搞运输的有70多家,占农户的50%,年收入都在十万元左右。冬季收粮,夏季运输瓜果蔬菜。车辆也由三轮变成了卡车,有的人家还购置了轿车。尤其是张祖明,自己投资建设了葵花籽加工生产线。加工出的地果金嗑葵花籽远销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地区,效益十分可观。今年还要重新建厂,再上更先进的生产线,进一步扩大规模。

在县委政府优惠政策的推动下,杜祥村把设施农业和肉鸡养殖作为新兴产业重点抓。建成了一个肉鸡养殖小区和两个设施农业园区,尤其是肉鸡养殖业打出了杜祥特色。他们的运作模式是,由农民投资建设,整体租给公司经营。每栋鸡舍年租金是8000元,然后农民给公司打工,饲养一批鸡工资是6000元,一年饲养5批,工资收入30000元,加上租金,每栋鸡舍一年能赚到38000元。这种模式规避了技术风险、市场风险、防疫风险和资金难题。把风险和问题交给了公司,农民没有任何风险。同时,一个高标准的小区不仅转移了一批农民,富裕了一批村民,还建设了一个新村。目前,在这四项特色产业的支撑带动下,村民人均年收入由他上任之初的600元左右达到1万多元,杜祥村不但走上了致富之路。各级领导来到杜祥,对杜祥最认可的就是:杜祥有产业支撑,村民都有赚钱的路子。

抓环境,让村屯靓丽起来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住房。百姓兜里有钱最先改造的是住房。看到家家户户的大房子逐渐建起来,董有林心里感到欣慰。但是看到脏乱差的环境,他心里感觉到发愁。

这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随着村民的富裕,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有些人看到村里钱多了,开始猜疑,说他把钱贪占了,告到县里。县纪检委派工作组来查账。一查才知,他不仅一分钱没贪占,有些事情还是他自己掏腰包办的。村民清楚了,董有林清白了。县里为此,特意在杜祥召开了现场会。这让杜祥一下子出了名,赢得了上级部门、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董有林借着这个机会,多次跑镇里、进县里、到区里,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和项目,先后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陆续建成了标准化村级幼儿园、区域性敬老院,实现了老有厚养、幼有优教;建成了集办公、服务、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大院,组建了小百花农民艺术团。根据杜祥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编演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彩节目,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这些公益设施在服务本村村民的同时,还辐射到其他周边村镇,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认可。为了建设美丽村庄,多方筹资540万元,实施街路和庭院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硬化工程,建成了优美如画的村居环境。杜祥的小伙子没有光棍,周边的姑娘抢着往杜祥嫁,杜祥的姑娘不外嫁人,基本都是倒插门,到杜祥安家落户的已有24家。

抓帮困,让村屯和谐起来

个人富不是富,共同富才是富。为了解决和智障儿子一起生活的特困老人王玉英的生活难题,董有林通过争取危房改造项目、村集体资助、自掏腰包筹资7万多元,为老人建起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都拿出绝大部分用于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先后帮助39户村民圆了村民“安居梦”,资助14名困难学生圆上了“求学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杜祥已是硕果累累。2007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联系点;200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命名为“五个好”村党组织;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生态村;2013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2013连续四年被县委命名为“红旗党组织”。

董有林因为个人的努力,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和赞赏。他成为县人大常委;连续当选第十一、十二届自治区人大代表;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和盟委行署评为劳动模范;连续四年被县委授予模范党组织书记,于2013年1月,享受了事业单位副科级职务工资待遇。

第三篇:为官一方 造福百姓

为官一方 造福百姓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邓昌光

杨善洲的女儿在报告中说,她母亲想修房子,但是家里没有钱,于是就给杨善洲写信要他寄些钱来,杨善洲回信了,他说,自己也没钱,只能寄三十元钱,让她们母女买点盆罐哪里漏水就放在哪里,而他自己的钱全部用来帮村里买种子,为贫困群众买粮食。为了给一位病危的病人,他毅然帮助病人筹集了三万元钱,而自己生病的时候却不舍得花钱,只在便宜的小诊所就诊。村子里不通电,他又想尽办法架线通电,让大山深入的村民每个人心中都亮起了一盏灯,他还不辞辛苦,徒步体查民情,了解百姓诉求,制定扶贫方案„„一桩桩,一件件,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也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的“草鞋书记”。

信仰决定了一个人的外在行动,杨善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共产主义伟大信仰又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我们应有什么样的操守?

操守,不仅是一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当互联网站、报纸等各类媒体不断地报导着一个又一个贪官巨恶时,远在云南的杨善洲却在用行动告诉人们,操守,其实是一种人性清白的坚守,是一心为公、光明磊落的博大胸怀,是一个人最高贵的人格和品行。

从事革命近四十年,杨善洲一直坚持着自己个人的操守,堂堂正正为官,清清白白做人。

爱人怀孕了,家里靠野菜掺杂粮度日,乡干部看到这种情况,为家人

送来了三十斤救济大米和三十斤粮票,后来他知道了这件事,批评家里人说,自己是国家的干部,怎么能占公家的便宜,最后又将大米和粮票还给了公家。

他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时,按当时的政策,家里人都可以享受农转非的待遇,但是当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为家里人填好申请表时,杨善洲却将申请表锁了起来,因为他知道当时地委机关很多干部家属都还在农村,他更应该以身作则,而且不能以权谋私。

杨善洲刚上大亮山种树的时候,有人还在背后说他想趁退休时捞一把,然而他没有因人的议论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二十年后,他兑现了自己承诺,将大亮山林场管理权全部交给了国家,自己没拿走一分一文。

为官一方,造福百姓,杨善洲做到了;两袖清风,安贫乐道,杨善洲做到了;鞠躬尽瘁,坚定信念,杨善洲做到了,这是他一生操守的真实写照,他的言行,他的人格操守值得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们去认真学习和思考。

第四篇:发展特色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本站推荐)

发展特色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

——菱湖镇陈邑村党支部

一、案例浏览

菱湖镇陈邑村是一个典型的淡水养殖村,总人口755人,党员64人,80%以上的农户从事水产养殖,渔业收入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60%以上。近年来,陈邑村的党员干部带领全村群众在坚持水乡养殖特色的基础上,紧跟市场步伐,开发新品种,激活新发放,走出了一条养鱼产业化、特色化、专业化的新路子。现在的陈邑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加州鲈鱼第一村”,200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二、主要做法

1、依托传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一是解放思想,找准发展之路。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陈邑村传统的“四大家鱼”养殖成本过高,难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面对村民迫切想致富的愿望,村里先后办过绸厂、丝厂、珍珠养殖场等,但都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诸多原因,失去了优势。为了找准路子,村干部走访村民、听取意见,实地考察,邀请了当时在村里已经通过加州鲈鱼养殖富裕起来的村民,在村民会议上作介绍,传授技术,在村民中大力宣传,最终决定利用传统优势创新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二是改造鱼塘,扩大养殖规模。要大规模推广把产业做好,就必须改造老鱼塘,改良生态环境,提高产量。2000年在大面积推广鲈鱼养殖的同时,村里筹措资金,改造了1037亩低产田、桑、低洼地,不仅增加了村里的鱼塘面积,而且设施齐全的新鱼塘产值、效益大增。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鱼塘被改造,产出率也逐年提高,已经从1999年的每亩800元左右增加到2006年的每亩5000多元。面对依旧人多塘少的局面,为了再次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07年1月,陈邑村在土地集体所有和农户承包权稳定不变的前提下,采取流转入股的形式,由村组统一规划实施,全面改造了720亩鱼塘,其中建设标准鱼塘580亩、种植果桑100亩、基础设施40亩。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宽敞、纵横交织的塘埂使580亩标准鱼塘错落有致,漾面整齐,水深清澈。2001年陈邑村被省农业厅批准为省级水产养殖示范区和菱湖水产苗种繁育中心。2002年“陈邑”牌加州鲈鱼通过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目前,全村有2900亩鱼塘养殖鲈鱼,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户达到60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以上,每年加州鲈鱼的产量达到1500吨左右。

2、依托党员带动,着力扩大富裕群众比例。一是党员带头,靠事实说话。在村干部动员村民搞加州鲈鱼养殖之初,村民们普遍担忧谁来提供技术,谁来承担风险,村党支部决定群众要致富,党员来开路。当时村里的10多名党员在村支书叶占方的带领下,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求亲属,靠朋友,跑银行,张罗资金买鱼苗。费海江是村里最早试养鲈鱼的党员之一,95年开始,他就从外地引进加州鲈鱼养殖技术,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学习与试养,当年纯收入就达3万多元,他成了当时村里首批养殖“万元户”,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当大家发现养加州鲈鱼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户户都致富时,一些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再也坐不住了,不断加入到鲈鱼养殖的行列中来,党员的带动掀起了全村养殖加州鲈鱼的热潮。2006年全村鲈鱼苗产量达到2000万尾,鲈鱼总产值达3480万,利润高达870万。2007年鲈鱼苗总产量超过1亿万尾,鲈鱼总产值4930万,利润高达1972万。二是帮扶结对,帮群众解难。独木不成林,少数人致富不算富。为了使村民都尽快富裕起来,村党支部鼓励已经富起来的党员与村里的困难户结上对子,每人结15户。村民杨阿方是远近有名的养殖大户,他主动与金荣生等贫困农户结上对子,借给他们资金,免费赠送鱼种、化肥等生产资料,手把手地将养殖技术传授给他们,经过他的精心辅导,这些贫困户改变了面貌,当年每户净收入达2万多元,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陈邑村党支部还注重把养殖大户发展成党员,养殖户徐末根年纪轻,养殖技术过硬,2007年村党支部将他吸收进党员队伍,真正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3、依托产业协会,进一步促进增产增效。2000年在村里推广加州鲈鱼养殖的同时,村党支部书记叶占方成立了陈邑村加州鲈鱼生产合作社,创办了养殖技术辅导中心,针对村民缺乏技术、经营无门的情况,多次邀请了省淡水水产养殖研究所、市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到村里讲课,上门传授水产养殖、防鱼病等技术,几年来,共举办了各类培训班15期,培训村民2100人次,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其中有100人经过培训掌握了2至3项农村实用新技术,有20多人获得了绿色证书,成了村里的农业技术骨干。加州鲈鱼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又组织骨干会员成立加州鲈鱼营销队伍,帮助村民采购鱼苗和饲料,现有有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加入了合作社,目前会员数已达168户,其中有党员23人,建有45吨饲料冷库两座,解决了饲料供运难题,水产品营销部1个,拥有成员单位——天湖水产品加工厂1家,达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建立了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模式。2001年,菱湖镇加州鲈鱼专业合作社被列入省级22家示范性专业合作社之一,2003年,被湖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农村专业合作社称号。现在已着手建立加州鲈鱼产业协会支部,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改善生产发展条件和环境,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协会中的领航和核心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三、借鉴意义

在传统养殖业纷纷落马的时候,陈邑村却做足了“水”的文章,从“四大家鱼”到“加州鲈鱼”的转变,从党员带头试养到大规模推广的过程,从单纯党支部到“协会+支部”的创新,陈邑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开发新品种,激发新活力,开拓新市场,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养鱼产业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新路子。

第五篇:管理一方工商造福一方百姓演讲稿

朋友,如果你是50年代出生的人,你可曾为苏联“老大哥”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事业欢欣鼓舞过?朋友,如果你是60年代出生的人,你可曾为苏联社会主义大厦的轰然倒塌扼腕叹惜过?朋友,如果你是70年代出生的人,你可曾为历史教课书中,苏联兴也勃勃,亡也忽忽的历史深思过?

1991年12月8日,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俄罗斯等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苏联正式宣告解体,就这样一个曾经拥有过辉煌历史的政党,一个曾经在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执政了74年的政党,黯然离开了自己的执政地位。消息一出,世人震惊,人们不禁要问:这个曾经十分显赫的政权,为何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在了解个中缘由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民意调查。就在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西伯利亚报》曾在公众当中作了一项关于:“苏共党究竟代表何人利益?”的民意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认为苏共党代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益的占86%;而回答代表人民利益的却仅占区区7%。

这个调查结果十分清楚地表明,此时的苏共党已经严重的脱离了人民群众,而这正是其丧失执政地位的诸多原因的最终表现。苏共党丧失执政地位的事实再一次向我们昭示了人类历史上无数政权兴衰更迭背后的那一铁的法则,那一颠簸不破、亘古不变的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我们深入学习贯彻“3代表”的今天,我以为,要深刻认识“3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归根到底是要深刻认识为什么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乃关系到一党一国生死存亡,关系到一国之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不可不察!

说到“两个务必”,其实这本是“3代表”中“党的作风建设”的应有之意,但鉴于其特殊的意义,我以为实有单独提出之必要。

54年前,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主席在全党印发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提出“两个务必”,意在告诫全党,要以李自成起义失败为诫,不可重蹈其覆辙;54年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今天,书记重游革命故地,重申“两个务必”,我以为此举实乃高瞻远瞩、寓意深刻!

看一看近年来党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贪污腐败案,难道我们不觉得书记的提醒十分必要吗?看一看成克杰、胡常清、李继周、慕绥新等人的下场,难道我们不觉得这正好是与“两个务必”背道而驰的结果吗?“滋生淫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依我看来这句古话就正好说明了坚持“两个务必”的重大现实意义。

理论来自于实践,并最终是要为实践服务的。同样,“3代表”和“两个务必”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其终极目的还是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学习“3代表”和“两个务必”,最重要的还是要将其落到实处。

那么这个落实的任务要靠谁去完成呢?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毛泽东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真可谓一语中的!因为广大的党员干部正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在广大党员干部实践“3代表”的洪流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事迹,而通过对这些先进事迹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实践“3代表”其实并不抽象,事实上,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实践“3代表”;但要获得百姓的满意,却也并不容易,我们必须重视那些看起来“婆婆妈妈”的小事,因为在百姓的心中这些都是大事。

眼下,“3代表”的学教活动已经在各行各业开展得蔚然成风,在我们工商系统,广大的工商人也正在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践行着“3代表”。在我来到工商所的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无时不刻都在感受着学教活动这股东风给我们所带来的变化,特别是我所被确定为创建“红盾工程——文明规范工商所”示范单位以来,交通工具配齐了,办公自动化设备配备起来了,我们所的网站开通了,经济户口建立起来了,档案管理规范起来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机构建立起来了,滚动验照的新方法诞生了等等等等,不管是工作条件的改善,还是工作方法的改进,我想最终的目的都是一个,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而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正反映了我们工商人在实践“3代表”过程中所拿出的具体行动和切实举措吗?

当然,我们决不应该为这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起来,因为我们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严格按照省、市以及分局对“红盾工程”创建活动的要求,一切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发扬优良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为我们肩扛的红盾增光添彩!我们就一定能够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新时代的经济卫士!我们工商系统的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在服务地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方面做出我们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下载温室葡萄产业富裕一方百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室葡萄产业富裕一方百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了一方百姓的和谐幸福

    为了一方百姓的和谐幸福----记伊犁州巩留县哈萨克族民政局长波拉提江·白孜力别克他有很多农牧区“牵挂的事”,他有很多“穷亲戚”,他有很多农牧区现场“办公点”,他多数时间都......

    葡萄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葡萄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又是一个重要的棉花种植基地,农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由于农产品市场不稳定等各种因素,极大地阻碍了......

    葡萄产业状况调研报告

    葡萄产业状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葡萄产业状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9:12:4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葡萄产业状况调研报告葡萄产业状况调研报告(2)正是盛夏好光景,**......

    英川镇:抓好一个产业 搞活一镇经济 致富一方百姓(5篇)

    英川镇:抓好一个产业 搞活一镇经济 致富一方百姓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英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三县并举”战略,抓住机遇,不断探索,本着“抓好一个产业、搞活一镇经......

    迎八方客商 建商贸古镇 兴茯茶产业 福一方百姓

    迎八方客商建商贸古镇 兴茯茶产业福四海百姓 12月22日 张敏 漫漫驼铃已远去,唯留悠悠茶香延至今, 陕西关中地区不产茶,却创造出了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泾阳茯砖茶。现今......

    情系百姓关注民生 为民造福普惠一方

    情系百姓关注民生 为民造福普惠一方近年来,xx街道党工委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牢牢把......

    安吉白茶致富一方百姓(六十年)(合集五篇)

    “安吉白茶”富了一方百姓 2008年4月18日在上海豫园首届国际茶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来自部、委的领导宣布:“安吉白茶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同日极品安吉白茶拍......

    创优质学校惠泽一方百姓[小编整理]

    创优质学校惠泽一方百姓,建和谐校园推进主动发展 金坛市后阳小学创建常州市优质小学自评报告 盛世迎创建,和谐展新图。2006年以来,后阳小学坚持主动发展意识,走内涵发展之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