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效农业 致富一方百姓(发展棚室经济典型)

时间:2019-05-13 08:2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高效农业 致富一方百姓(发展棚室经济典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高效农业 致富一方百姓(发展棚室经济典型)》。

第一篇:发展高效农业 致富一方百姓(发展棚室经济典型)

发展高效农业 致富一方百姓

肇源县大兴乡联结村党支部书记 李景森

联结村地处肇源县北42公里,全村共4个自然屯,715户,2496人,耕地10313亩,林肇公路、安民路贯穿全村。近年来,我带领全村群众积极发展高效农业,走出来一条致富的新路子。联结村先后被评为“大庆市小康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基层党建工作示范村”等,我本人也被市委评为“大庆市十佳村党支部书记”。

创新思路 当好农民致富的“铺路人”

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一天起,我就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联结村作为大庆——肇源——新肇“黄金三角”的中心村,区位优势却得不到发挥?为什么农民还守着传统农业不放手?我们作为农村基层干部能为群众致富做点什么?这个问题,也是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理应解决的问题。我想,要发展村级经济,引领群众致富,首先要为乡亲们找到致富方向,铺好致富之路。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大庆市八井子乡在“西干线”交通要道附近种植大棚提子,并获得了成功。这让我意识到,依靠传统农业生产已很难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才是根本的出路。我也由此下定决心,要引领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 新突破。虽然有了发展村级经济的方向和目标,但我知道,靠我一个人意识的转变是不够的,这条路子能不能走下去,关键还要看村两委会一班人的思想能不能转变,全村群众的思想能不能转变。

为统一村班子人员的思想,我连续召开了3次两委会成员会议,专门讨论发展大棚提子的问题。但当时我也不能将发展大棚提子的成本、利润和前景讲得很具体,少数村干部还是持怀疑态度。特别是个别离任的老干部,不仅不支持,还持反对意见。最难做的还是群众的思想工作,尽管我们在村里做了大量的宣传和思想工作,但就在我们流转土地时,遇到了阻力,大部分群众还是不愿让出自家的田地。还有很多群众当着我们村干部的面说风凉话。有的说什么“种提子,要倒大霉”,还有的说,到时候恐怕吃不到“甜果”,吃的是“苦果”。

针对群众思想观念难转变,土地流转阻力大的问题,在乡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召开了一次全体村干部、党员、村民组长和全体议事代表会议,在会上,我代表村干部郑重承诺:由我们村干部带头干,亏了,群众的土地租金一分不少。赚了,全村一起干。这个承诺让群众吃了定心丸,土地流转的阻力终于化解。以此为标志,发展大棚生产,走高效农业的路子总算铺了下来。

大胆创业 当好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2010年下半年,我们全体村干部到大同区八井子棚室基地进行了一次参观学习,回来后,村两委会决定,要求每一位村干部,都要带头发展大棚,在我们的带领下,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骤然高升。这一年秋,我们首先建起了8栋高标准欧式看护房。

大棚项目刚上马时,部分村干部考虑到成本问题,建议建竹架大棚,但我坚决反对,因为竹架大棚虽然比较便宜,但抗风雪能力不强,使用寿命短,这样反而会增加风险。最后,我们形成一致意见,建钢架大棚。但钢架大棚成本高,资金问题难解决。我多次到乡找相关领导,争取支持,最后在乡财政的支持下,建起了钢架大棚。

今年初,我和几名村干部开始引进种苗,开始了大棚提子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技术问题。当时,我购买了一些大棚提子生产方面的书籍,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但一些实际问题还是不能解决。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焦急万分,专程到八一农垦大学请来专家,找到原因,去除病灶。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自己得掌握技术,遇到问题四处找人不是个办法。乡党委和政府看出了我们的难处,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在东北农业大学召来了农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解决了我们技术盲的难题。

看这绿油油的提子苗,我非常激动,但随即又带来了销售的问题。我们没有稳定的销路,也没有固定的客户,采摘 的提子只能四处叫卖。这样销售方式的销量是很有限的。我们仍坚持四处推销,联络客商。就这样,我们逐步接触到了新玛特超市和庆客隆超市两家大型企业,并已经初步形成意向协议,解决了提子的销售问题。

全力服务,当好农民致富的“贴心人”

在群众发展大棚提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作为这个村的领头人,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责无旁贷。高效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难点在于土地流转,为更好地处理这个难点,在我的组织下,我村于2010年成立了联结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流转难的问题。

随着我们联结村提子种植规模的不断壮大,为抵御市场风险,提高产品竞争力。村两委成员一班人深知必须培大做强高效农业产业,真正形成一村一品,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对此,我积极争取乡党委、政府的支持,走品牌战略和合作社的路子,并向乡党委、政府提出组建合作社、注册商标等建议。经过精心筹备,终于在2011年,我们联合提子种植户,成立了联结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兴源”牌绿色果蔬商标正在注册中。在合作社的运行下,我村的280栋大棚果蔬实现了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模式。2011年,我村高效农业吸纳剩余劳动力100多人,创收100多万元。按照规划,到2013年,我村将 建成大棚800栋,建成后的生态园年经济效益可实现600万元,安置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可拉动周边裸地蔬菜种植5000亩,年经济收入达到2000万元。

第二篇:发展特色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本站推荐)

发展特色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

——菱湖镇陈邑村党支部

一、案例浏览

菱湖镇陈邑村是一个典型的淡水养殖村,总人口755人,党员64人,80%以上的农户从事水产养殖,渔业收入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60%以上。近年来,陈邑村的党员干部带领全村群众在坚持水乡养殖特色的基础上,紧跟市场步伐,开发新品种,激活新发放,走出了一条养鱼产业化、特色化、专业化的新路子。现在的陈邑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加州鲈鱼第一村”,200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二、主要做法

1、依托传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一是解放思想,找准发展之路。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陈邑村传统的“四大家鱼”养殖成本过高,难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面对村民迫切想致富的愿望,村里先后办过绸厂、丝厂、珍珠养殖场等,但都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诸多原因,失去了优势。为了找准路子,村干部走访村民、听取意见,实地考察,邀请了当时在村里已经通过加州鲈鱼养殖富裕起来的村民,在村民会议上作介绍,传授技术,在村民中大力宣传,最终决定利用传统优势创新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二是改造鱼塘,扩大养殖规模。要大规模推广把产业做好,就必须改造老鱼塘,改良生态环境,提高产量。2000年在大面积推广鲈鱼养殖的同时,村里筹措资金,改造了1037亩低产田、桑、低洼地,不仅增加了村里的鱼塘面积,而且设施齐全的新鱼塘产值、效益大增。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鱼塘被改造,产出率也逐年提高,已经从1999年的每亩800元左右增加到2006年的每亩5000多元。面对依旧人多塘少的局面,为了再次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07年1月,陈邑村在土地集体所有和农户承包权稳定不变的前提下,采取流转入股的形式,由村组统一规划实施,全面改造了720亩鱼塘,其中建设标准鱼塘580亩、种植果桑100亩、基础设施40亩。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宽敞、纵横交织的塘埂使580亩标准鱼塘错落有致,漾面整齐,水深清澈。2001年陈邑村被省农业厅批准为省级水产养殖示范区和菱湖水产苗种繁育中心。2002年“陈邑”牌加州鲈鱼通过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目前,全村有2900亩鱼塘养殖鲈鱼,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户达到60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以上,每年加州鲈鱼的产量达到1500吨左右。

2、依托党员带动,着力扩大富裕群众比例。一是党员带头,靠事实说话。在村干部动员村民搞加州鲈鱼养殖之初,村民们普遍担忧谁来提供技术,谁来承担风险,村党支部决定群众要致富,党员来开路。当时村里的10多名党员在村支书叶占方的带领下,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求亲属,靠朋友,跑银行,张罗资金买鱼苗。费海江是村里最早试养鲈鱼的党员之一,95年开始,他就从外地引进加州鲈鱼养殖技术,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学习与试养,当年纯收入就达3万多元,他成了当时村里首批养殖“万元户”,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当大家发现养加州鲈鱼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户户都致富时,一些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再也坐不住了,不断加入到鲈鱼养殖的行列中来,党员的带动掀起了全村养殖加州鲈鱼的热潮。2006年全村鲈鱼苗产量达到2000万尾,鲈鱼总产值达3480万,利润高达870万。2007年鲈鱼苗总产量超过1亿万尾,鲈鱼总产值4930万,利润高达1972万。二是帮扶结对,帮群众解难。独木不成林,少数人致富不算富。为了使村民都尽快富裕起来,村党支部鼓励已经富起来的党员与村里的困难户结上对子,每人结15户。村民杨阿方是远近有名的养殖大户,他主动与金荣生等贫困农户结上对子,借给他们资金,免费赠送鱼种、化肥等生产资料,手把手地将养殖技术传授给他们,经过他的精心辅导,这些贫困户改变了面貌,当年每户净收入达2万多元,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陈邑村党支部还注重把养殖大户发展成党员,养殖户徐末根年纪轻,养殖技术过硬,2007年村党支部将他吸收进党员队伍,真正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3、依托产业协会,进一步促进增产增效。2000年在村里推广加州鲈鱼养殖的同时,村党支部书记叶占方成立了陈邑村加州鲈鱼生产合作社,创办了养殖技术辅导中心,针对村民缺乏技术、经营无门的情况,多次邀请了省淡水水产养殖研究所、市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到村里讲课,上门传授水产养殖、防鱼病等技术,几年来,共举办了各类培训班15期,培训村民2100人次,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其中有100人经过培训掌握了2至3项农村实用新技术,有20多人获得了绿色证书,成了村里的农业技术骨干。加州鲈鱼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又组织骨干会员成立加州鲈鱼营销队伍,帮助村民采购鱼苗和饲料,现有有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加入了合作社,目前会员数已达168户,其中有党员23人,建有45吨饲料冷库两座,解决了饲料供运难题,水产品营销部1个,拥有成员单位——天湖水产品加工厂1家,达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建立了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模式。2001年,菱湖镇加州鲈鱼专业合作社被列入省级22家示范性专业合作社之一,2003年,被湖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农村专业合作社称号。现在已着手建立加州鲈鱼产业协会支部,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改善生产发展条件和环境,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协会中的领航和核心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三、借鉴意义

在传统养殖业纷纷落马的时候,陈邑村却做足了“水”的文章,从“四大家鱼”到“加州鲈鱼”的转变,从党员带头试养到大规模推广的过程,从单纯党支部到“协会+支部”的创新,陈邑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开发新品种,激发新活力,开拓新市场,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养鱼产业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新路子。

第三篇:发展高效农业 提供优质服务

发展高效农业

提供优质服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居为了积极响应镇党委、镇政府的号召,立足高起点规划,高目标定位,高规格实施,全力打造长三角森林生态旅游第一站,发展现代高效旅游观光设施农业,我居借助于镇党委、镇政府在我居搭建的平台,主要做了这样几点服务,在此,向各位领导、同志们做个回报。

一、搞好土地流转服务。我居农业户 531户,农业人口 1284人,土地总面积3115亩,其中耕地面积2880亩,我们在位于江界河南,富康路两侧共流转土地面积400亩,涉及农户46户,每年每亩土地流转金1000元。针对农民土地流出后,劳动力何去何从,我居一是通过劳务输出,动员一些有能力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经过动员已输出劳动力110人;二是利用我们的区位优势,动员一些劳力到就近企业打工,已输出劳力350人;三是无能力外出或不愿外出打工的我居主动与招引来的老板衍接,按排他们就近打工,这样使土地流出的农民失地不失业,有事做;同时让这些劳力在自家门口就可打工,在眼前就可学到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技术。我们通过算帐对比。如:四组金元存家原有土地面积18.4亩流出,流转金得18400元,加上夫妇外出打工可收入30000元,合计可收入48400元。

二、搞好“三通”服务。在现代农业园区内,共投入资金500万元,一是修建了道路长400米,确保园区内机械作业、农副产品运输车辆、旅游观光游客能进能出,出入方便,畅通无阻;二是修筑沟渠长400米,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三是拉建线路长450米,确保用电需求;四是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周边环境,提升品味,营造绿化带长1000米。

三、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是产前基础设施到位和市场预测服务;二是产中技术上门服务,作为园区在我居,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为招引老板负责,我们将会根据老板需要主动邀请农业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随时上门服务。三是产后销售服务。我们将根据园区行业发展需求,一是利用我居自身农民经纪人,提供信息;二是成立相应的合作社,开办网站,制作网页,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将信息进行筛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给老板,让他们有求必应,确保老板招得来,留得住,让老板在我们这块希望的田野上,大有希望,大有作为。

以上回报,如有不当,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四篇:发展劳务经济加快致富步伐

依托工业园区优势,拓展职工增收渠道

一 0九社区七连位于一0九社区以西4公里处,中心团场北大门,号称社区的西大门,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15亩,且绝大多数为中低产田,),集体经济脆弱,百姓不富裕。针对实际情况,连队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致富步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劳务经济一年一个新台阶,2012年实现历史性突破,在一0九社区名列前茅,全连劳务输出110人,创收55万元,人均创收5500元,拉动人均增收1544元,并实现了用工单位、劳务人员劳务输出步

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发展劳务经济就要领导重视,敢担风险

连队始终把抓好劳务输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使命,贯穿于经济工作实际,给予高度重视,切实摆上位置,连队党支部一如即往地真抓实管,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从而改变了过去群众对班子的不信任,呈现出了职工群众主动找连队给联系活计的良好势头,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的。刚开始时干部群众满足现状,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等现象普遍存在。面对这些不利因素,连队党支部及班子成员,深入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搞好算帐对比,并请打工典型现身说法,以打工的典型事例让人们看到致富的希望,觉得有前途、有奔头,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体会到眼下唯有发展劳务经济才是最快捷、最有效的致富途径。达成共识后干部抓劳务输出自觉了,通过搞好宣传发动,鼓励职工走出去、集体组织送出去、派出能人带出去等措施来加快劳务输出

进程。

发展劳务经济就要多动脑筋,找准定位。

连队班子成员在发展劳务经济上动了许多脑筋,想了许多办法,切实找准突破口。一是辟建劳务基地,强化管理。采取依托能人搭桥、主动出击、鼓励农民外出创业等措施建成劳务基地16处。在建好基地的基础上,村里派村委会主任**和“一元钱”村官**,及委托能人**等人对基地加强管理,从而使无技能、无门路、岁数较大、头脑较差的农民60余人找到了活计,收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此同时,搞好回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村里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村干部每年深入老基地进行回访,解决实际问题,稳定人心。并经请示乡党委,在人员较多、相对集中的天津葛沽和唐沽镇建立了两个党员活动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及时了解群众呼声,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由于党员发挥了主心骨作用,这些基地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全村依托基地外输劳动力810人,占输出劳动力总数的59.1%,创收308万元,占劳务总收入的75.1%。可见,有了基地和能人,广大劳务人员站稳了脚,有了底气,有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使劳务人员有目的流动,减少了盲目性。二是搞好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本领。随着劳务输出人员的增多,劳动力就业门槛逐渐升高,多数农民很难适应市场需求。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村里联系县职教中心、县劳转办等单位,有针对性的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维权等知识的培训。全村每年都培训三次以上,使广大务工人员基本培训一遍,使劳动力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走出后纷

纷成为用工单位的“抢手货”、“香饽饽”同,时打造了诚实守信、质量过硬的特色劳务品牌,没有出现务工人员“反弹”现象,工资大幅度地提高,有的走出国门,挣到了“洋钱”。农民**对电焊技术有个“小半仙”之称,到大连京广建筑集团后,方知自己的这点技术只是皮毛,回来后参加了培训,再到工地时,成了技术骨干,他感动地说:如果不是村里组织培训,恐怕我早就被老板辞退了,也不能挣上“大钱”。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先掌握一技之长,后走出去闯荡”这在广大务工人员中已形成共识。

——发展劳务经济就要以情感人,办好实事。

“在家千般好,出门事事难,生活困难多,挣钱没把握”,这是广大务工人员的感慨和共同问题,因此,唯有用真心搞好动员,用真情解决实际困难,用真招解除后顾之忧,才能确保广大外出人员走得放心,干得安心,用人单位用的舒心。几年来,村里一直主张多为外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一是实施了“绿色通道工程”。村里派专人协助农民工办理外出有效证件,以真情感动农民工。同时,还派人为农民工免费订外出车票,免费派车把农民工送到附近车站,仅此一项村里每年无偿垫付费用2000余元,累计垫付资金10000余元。二是实施了“暖人心工程”。其一,帮助农民转让土地、助耕或代耕。村里每年帮农民转移耕地1200余亩,实现了“一户走出 去,两户有奔头”的目标。村里成立了26个党员助耕队,帮助外出人员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2005年,**村前期内涝严重,给春播带来实际困难,许多党员把自己的地先放下,及时帮助没有劳力的务工人员家属排水、抢播,使这些人都把地播在了最佳时期,深受务工人员欢迎。其二,开通了线车。经村里与有关部门协调,开通了到县城的专用线车,把打工人员的子

女送到县幼儿园接受良好的教育,给群众办了一件好事,去了一块心病。其三,帮助解决生产资金。在“零风险”的前提下,村里牵头帮助农民贷款20余万元,扶持养殖黄牛150头,规模耕种土地1000亩。通过这些有效措施,使广大务工人员吃上了“定心丸”,解除了后顾之忧,促进了劳务经济的蓬勃发展。

几年来,劳务经济的发展,使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视野开阔了,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学到了许多新经验,新技术,变的更加文明了,为建设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省、市、县有关领导多次深入我村就劳务输出进行了专题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这为我们加快劳务输出步伐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力争把劳务经济作大作强,为加快小康社会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发展高效农业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论坛共识

发展高效农业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新沂市新安镇高效农业发展论坛形成的共识

高效农业是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高效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通过这次论坛的举办,初步形成我镇高效农业发展共识:

一、推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我镇高效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目标要求相比,与周边地区相比,建设规模、建设速度还有明显差距,高效农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

(一)、加快发展的社会共识还不够强。少数镇发展高效农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上热下冷”的现象。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发展高效农业的合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二)、高效种植规模集中度还不够高。就产业的培育程度而言,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温室蔬菜种植明显好于常规种植业。近年来,虽然在特色蔬菜等方面做了一些文章,但是仍然停留在小规模“多点开花”的层面,设施栽培投入不足,规模集中连片不够,始终未能形成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龙头企业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现有龙头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带动力不强;有的龙头企业产销两头在外,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不大,带动作用不明显。此外,农 1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起步阶段,发挥作用不够明显。

(四)、资源要素的整合还不够集中。每年争取上级农业项目资金分散使用,很难整合使用。农业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上,“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加大了创名牌和扩市场的难度。土地流转难,已经成为高效农业特别是高效种植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制约。

(五)、技术服务与要求还不相适应。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劳动技能单一。同时,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服务手段陈旧、设备落后,跟不上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步伐。

二、加快推进高效农业建设的几点启示

近年来,我镇发展高效农业的做法,留给了我们较多的思考与启示。

(一)、发展高效农业,必须营造强烈的舆论氛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功方向,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已经来临。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效农业建设,要下大决心、下大力气、下狠招子,全面营造高效农业建设的舆论氛围,全方位推进高效农业建设。要通过会议部署、媒体宣传、现场示范、典型引路等多种途径,全面营造发展高效农业浓烈的舆论氛围,充分迸发广大干群发展高效农业的激情、豪情和热情。

(二)、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加大全面扶持力度。发展高效农业,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比较大。因此,要使高效农业出成绩、见效益,必须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

增加投入。要创新投入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在财政给予必要扶持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大农业招商力度,通过干部创业、全民创业等到手段,不断吸引本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富余资本进军高效农业,支持高效农业建设。要通过内部加大扶持、外部吸引资本的方式,形成支持高效农业建设的强大力量。

(三)、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要积极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的要求,不断加大科技兴农、科技增收工作力度,坚持农业技术引进推广与创新及科研开发相结合,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深入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重点推广一批高效农业优良品种、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和一批先进高效适用新技术,特别要在轻型高效栽培、高效立体种养、畜禽集约化高效养殖、肥药高效利用等综合配套技术推广上下大功夫,提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四)、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市场是高效农业建设的根本,是高效农业建设的龙头,要高度重视农业市场体系建设,从组织、人力、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形成建设高效农业市场的合力。市场建设要立足产业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在农业规模化的基础上建市场;要面向大中城市的农副产品销售,搞活流通建市场;要围绕农业抗风险能力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拓市场。要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多渠道、全方位创建特色专业市场。有了市场的支撑和拉动作用,现代高效农业建设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五)、发展高效农业,必须提升产业化水平。农副产

品精深加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重点围绕本地特色化、规模化主导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多渠道吸引“三资”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培大育强龙头企业,加快建设规模大、档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群,最大限度地延伸优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三、加快推进高效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我镇高效农业发展,应紧紧围绕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园区带动、彰显特色、项目支撑、多元投入,努力在高效农业规模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新目标。立足全镇自然条件和特色资源,突出有机、特色,把工作重点放在耕地的高效利用上,放在深度开发上,进一步做深、做细高效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二)、进一步突出园区建设,构筑发展新平台。重点培植城北万亩蔬菜基地核心区建设,重点建设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一批高效农业园区。畜禽业重点扶持官庄奶牛场、恒旺养殖等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推动土地流转,每年新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5家以上,入股土地面积5000亩以上。

(三)、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增强发展新优势。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快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会同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立项、论证、申报工作,在拓展现代农业功能空间上寻求突

破。

(四)、进一步强化农业招商,增添发展新活力。坚持定点招商与流动招商相结合,积极探索中介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途径,深入开展农业招商活动。同时,广泛组织村企挂钩、村企互动活动,引导工商企业投资现代高效农业建设。

(五)、进一步增强龙头带动,打造发展新体系。重点扶持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对申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行奖励等各项政策扶持,力争每年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及国家级1家以上。依托现有农业特色资源优势,做大做优做长产业链,力争每年新增1个大型外向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民经纪人和销售大户,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增强对高效农业发展的拉动能力。

(六)、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创新发展新机制。制定出台农业招商引资的专项激励政策,进一步调动各单位引进农业生产、流通、服务性项目的积极性。镇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并视可用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专项用于扶持高效农业建设。落实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对各类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进行政策扶持。出台优惠措施,鼓励镇农业技术人员积极投身高效农业建设;通过多种渠道,推进全镇高效农业的加快发展。

下载发展高效农业 致富一方百姓(发展棚室经济典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高效农业 致富一方百姓(发展棚室经济典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苍溪县发展林下经济典型材料

    龙头舞起林产业林下独辟致富路——四川省苍溪县发展林下经济典型材料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幅员2330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78万人。现有林业用地......

    最新经济和农业发展情况学习考察报告-精品

    经济和农业发展情况学习考察报告1.基本情况 xx县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x万人,为x个贫困乡镇"摘帽",x个贫困村"出列",x个空壳村"脱壳".为实现这一目标......

    农业大县如何发展县域经济

    农业大县如何发展县域经济 四川省仪陇县是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偏低、财政支出困难。如何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渠道,是......

    英川镇:抓好一个产业 搞活一镇经济 致富一方百姓(5篇)

    英川镇:抓好一个产业 搞活一镇经济 致富一方百姓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英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三县并举”战略,抓住机遇,不断探索,本着“抓好一个产业、搞活一镇经......

    抓好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

    搞好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横泾镇土地流转工作的调查搞好土地流转是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前提和基础。按照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高效农业及其与发展思路5篇

    《高效农业及其发展思路》,《中国农学通报》2010第7期第一作者简介:王建法,男,1965年出生,农艺师,建湖县建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获“江苏省农林系统先进工作者”、“市政......

    衡南县发展绿色经济经验典型材料

    倡导绿色生活 发展绿色产业 ——衡南县推动循环经济建设经验典型材料 近年来,衡南县委、县政府通过开展绿色宣传、建设绿色项目、严格绿色执法,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积极发展绿色......

    兵团农业该如何发展循环经济[范文大全]

    兵团农业该如何发展循环经济 兵团经济研究所 刘宗芸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继人口和环境两大问题之后,资源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温家宝总理指出,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