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强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现阶段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并不重视,使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部门的职能一直在下滑,导致会计职能部门不能发挥其重要的重用,不利于会计改革成果的维护,从而阻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和会计工作正常发展。想要解决这一现状就要处理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强化会计工作日常工作的管理,最终实现会计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本文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强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作出简要论述,以期为我国相关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人员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基层行政 事业单位 会计工作 思考
随着我国会计行业不断改革,各级政府中会计工作也随之改革并发展,但是部分基层行政单位会计部门存在缺乏内部控制体系、内部会计监督力度不够、会计核算工作不够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因为一个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会计工作,因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快对会计制度的建设,从而完善我国集中收付体系,并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可以满足新形式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实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的目标。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工作现状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单位负责人的认识程度对会计信息质量是否真实、准确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会计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等[1]。现阶段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导致新形势下国家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不能有效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推广和落实。
(一)会计人员电算化能力不够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一项必备的职业技能就是计算机操作,而会计人员也同样需要掌握将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工作当中的工作技能,从而用电算化方式取代手工记账[2]。虽然我国已经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的政策,同时财政部门也在各基层行政单位设置了相关的会计财务软件系?y,但是现阶段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还存在手工记账的方式,有些会计人员连基本的计算机排序筛选、求和公式都不会使用,甚至有一些单位财务信息没有明确的技能标准条款,导致在实际应用财务软件时,还有部分会计人员不能熟练对其应用,不能通过财务软件系统进行自动结账和辅助核算功能[3],使财务会计报告不能实现电子化,还是使用手工财务会计报告,导致财务软件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二)会计人员培训成果受到多种因素限制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要继续接受会计学在教育活动,同时我国相关会计管理部门会对会计人员进行组织培训,以期使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但是相关财政部门在组织培训活动时,因为多种因素导致培训时间较短,有些会计从业人员对培训活动只是走个过场,并没有提高相应的会计技能和综合素质。
现阶段我国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措施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相互适融合和适应,并加入了很多新型的会计科目和权责制度[4],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按照相关政策将单位内除动植物、文物文化的固定资产,进行预先计入已经发生,但是未实际支付的折旧资金,同时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无形资产按照使用年限进行每年分摊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工作。另外会计报表编制和格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更为复杂繁琐,因此,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已经迫在眉睫。
(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没有及时学习
虽然我国相继颁布了很多会计职业相关的政策、制度、技能等条款[5],但是有一大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仍然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甚至有些会计公职人员在日常工作时间用来上网,不去提升自自身和完善自身专业技能,导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形成消极怠工的工作状态。
(四)会计工作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
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是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但是有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不具备会计从业证书,甚至有一部分人所学专业不是会计专业,也被某个领导调配到会计岗位上,使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鱼龙混杂。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内容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内容较为复杂、繁琐,因此,本文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会计监督工作、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建立并执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立岗位责任制、建立细则的职责分工、管理和配备会计人员、设置会计机构[6];第二,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和硬件要求、数据安全、资料保管;第三,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归档、移交、销毁等程序;第四,会计报表的报送期限、审核、编制、设计格式、设置种类;第五,会计账簿的结账、核对、登记、格式、设置;第六,会计凭证的保管、传递、审核、填制、收集、格式设计[7]。
三、国家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新要求
(一)完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部门预算编制,提高预算准确性
现阶段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部门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预算编制,使预算编制弹性大,较为简单,导致很多项目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和项目的具体单位。甚至有些预算编制由某个会计领导人员按照上一年情况的进行估列代编[8],这就容易出现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开支的具体数额和预算差距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应该提前启动预算编制的时间,从而增加预算编制的时间,并增加预算编制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科室、人员的沟通,真正做到由下至上的汇报。另外相关财务部门应该设置科学、完整的支出定额系统,使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审核工作准确化、精细化、科学化、公开化[9]。
(二)国库集中支付覆盖范围逐渐扩大
国家财政部门要求基层财政部门提高改革的速度,加快完善全部预算单位,从而使国库集中支付和财政性资金覆盖范围可以落实到乡、县。另外,应该减少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和范围,节省财政部门支付的费用。财政部门应该认真负责的执行监督管理职能,使授权支付工作可以实现实时监控[10]。
(三)国库集中支付
我国在推广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各个单位大额支出,比如:服务和物品采购、工程采购、工资等都由?政直接支付给供应商或者收款人;财政授权支付的小额支出包括:日常零星支出、绩效工资(奖励性)等。在会计主体地位不变的情况下实施这一制度之后,会集中控制全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并现在国库单一的账户上,从而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流向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财政收集信息的反馈速度,避免资金使用混乱的情况出现,从而明确了各行政单位会计的责任制度,提升财政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使行政事业单位财事业政资金可以高效运行,保障了会计工作和财经纪律的秩序,防止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出现违法乱纪的情况。
虽然国库集中支付大额资金有很多优势,但是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部分细则没有完善。因此,应该深化研究国库集中支付的政策,使其制度可以完善到每一个细则上,从而提高我国财务管理工作。
四、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能应加强会计监督工作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改革离不开会计监督工作,但是部分基层单位对会计监督工作不够重视,阻碍会计工作的改革步伐。因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首先应该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工作。
现阶段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往往一兼多职,不但要管理企业资金,还要管理资金账单、资金活动等工作,甚至有些单位会计岗位人员工作时间长达几十年,从来没有轮换过,而单位领导却换了很多届。针对以上这种情况,基层行政单位可以明确会计工作岗位轮换时间、年限等。例如:会计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到达六年,就要进行本单位会计岗位轮换工作。
其次,有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不高。做好会计工作的保证和前提就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现在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导致会计人员也忽视了自身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长期以往就会使会计人员缺失职业道德素质、不积极提高专业技能、对会计在教育活动产生抵触心理、不能自发学习新的会计知识,导致会计人员不能完成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而日常会计工作也演变成形式主义,没有发挥任何实际意义。针对这一问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增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同时单位内部检查会计职业道德的人员应和基层财政部门会计执法检查相互结合,并将单位负责人任免职责与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结合,从而保证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不做假账、坚持准则、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最后,有些基层单位内审计制度不完善。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控制流动活动控制的重要手段就是内部审计工作,但是有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审计工作认识不足,会出现下属单位对主管部门的审计工作进行质疑和不配合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相关组织机构中建立内部的审计部门,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从而高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一些基层单位人员较少的情况,可以不设立审计部门,但是应该建立相宜的审计制度,并定期进行自检工作。
(二)加强外部的会计监督工作
加强基层财政部门会计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对基层财政会计管理机构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会计人员仍然存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接受培训和教育、无证上岗等问题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会计人员的检查力度还是不够。针对这些问题,基层财政机构可以设立会计管理机构,从而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并负责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注册、执法检查等工作,使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了解自身管理权限和职责。
加强相关政府审计工作的力度。在基层审计工作开始前,有些政府审计部门会将审计工作预先告知,导致被审计的行政事业单位会出现隐瞒部分会计数据和私自修改会计信息的情况出现。针对这一现状,应该完善政府审计部门人员力量,并参考商业单位的审计制度,制订并完善审计工作计划,使审计工作可以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从而防止企业内部有小金库的情况出现,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加强相关部门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违规违纪问题处罚的力度。现阶段无论纪检监察部门,还是财政审计工作,这两个部门对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在发现某个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问题,单单针对出现的这一事件进行处理,没有处理造成这一问题相关负责人的现象,同时注重这一问题事件的罚款,而没有关注这一事件后续的整改和落实工作,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违法乱纪问题不能杜绝的情况出现。因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会计审计工作,同时还要协同人民银行、相关纪检监察部门等部门进项联合监督工作,从而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可以正常发挥其作用。
五、总结
综上所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稳定运行的保障,因此,强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是尤为重要的,但是想要强化会计职能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应该协调好相关部门、科室、人员等多种力量,从而使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能发挥应有的职能,并朝着规范、科学的方向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健梅.加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4,(5):44-46.[2] 石立萍,陈云才,叶凤琴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9):66.[3] 邹俊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缺失[J].经营者,2015(9):69-69.[4] 张玉晶.试论基层财政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应用[J].会计师,2015(7):63-64.[5] 邹卫芳.基层财政所行政事业会计科目改革后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4(38):162-163.[6] 金冬梅.基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4):
21-22.[7] 崔霞.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监督探究[J].财经界,2015(32):208.[8] 陈海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5(21):75-76.[9] 赵望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4(13):158-
159.[10] 韩淑娜.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2015(29):
269,315.
第二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
一、目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现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将单位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储
目前基层各单位实行的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核算单位有时为逃避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以报账员等私人名义在银行开设私人账户,通常采用以下五种方式把公款存入私人账户:一是把本应缴人法定账簿或上交财政的收入存入私人账户;二是通过转账或提现的方式从会计核算中心报出应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资金存入私人账户;三是报账员以借用备用金的方式从会计核算中心借出资金后存入私人账户;四是采用虚开发票,通过转账或提现的方式从会计核算中心套出资金存入私人账户;五是有的单位为照顾关系户,将公款以私人名义存入银行,抵顶揽储任务。从而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小金库,为核算单位列支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支出,甚至侵占挪用贪污等违法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频繁采用现金结算方式超范围超限额支付现金
目前基层单位出于掩盖违规违纪问题,逃避纪检、审计等部门监督而大量使用现金结算。对其经济往来业务不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采用转账方式进行结算,而是直接由报账员从会计核算中心借用的备用金频繁超范围超限额使用现金列支。
(三)库存现金过大且长期挂账不予核报
目前,开户银行为了保住客户,不对大额提现进行审查和控制,核算单位借此管理监督漏洞,编造虚假资金用途,从会计核算中心借用大额备用金,会计核算中心并予以挂账,核算单位用借来的备用金进行白条顶库、白条列支或列支违规违纪违法等方面的支出,而且不及时到会计核算中心报账结算,造成有的单位因领导更换,出现了“新官不理旧账、备用金长期挂账”的现象,致使备用金越累越多,清理起来非常困难,为不法行为提供方便,给国家的资金安全带来隐患。
(四)现金收支业务不记账核算
实行会计集中支付核算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现金收入直接缴入会计核算中心所设的单位银行账户之中,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支出业务通过现金支票和转账的方式列支,单位所借的备用金给报账员挂其他应收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因此核算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帐务中不设现金科目,而核算单位则认为,单位的经济业务由会计核算中心代理记账核算,对实际发生的现金收支业务也不记现金日记账,造成单位借用的备用金和报账员从会计核算中心报出的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资金实际使用和支付情况失去控制监督。
(五)利用银行账户为非预算单位套取现金
部分基层单位是上一级预算单位的派出机构或分设机构,不属本级预算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只能在其派出单位报账,不能设立银行账户,但这些单位从不同渠道争取来的资金,不想让派出单位知道,便借用其他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套出资金,列支不合理、不合法、不合规支出。
二、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现金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对现金管理重要性认识
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单位负责人和基层会计人员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让他们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权利与义务,用违反现金管理的案例为教材,让单位负责人和基层会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不遵守现金管理规定的危害性,使其重视贯彻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结算制度。
(二)强化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现金管理
一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备用金管理制度、支付结算制度和支出报销制度,加强现金收支记账核算,定期不定期对报账员的库存现金进行盘点,确保资金安全,防止挪用、出借、白条列支、白条抵库,超范围超限额支付现金和超库存现金等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现象发生。二是财政部门要制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备用金管理使用办法,对未经批准、超额提取现金的用款申请,财政国库支付中心不得受理,并通知代理银行不予支付。三是金融机构要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往来办理转账结算业务提供便捷服务,严禁给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办理用途不明确、手续不合规的大额现金提取业务,严禁开户银行为了争存款,揽业务、拉客户,放松现金管理。
(三)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现金的监督检查
一是当地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对金融机构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行为,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二是财政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定期不定期地重点对备用金、大额现金支付、支出结算方式等情况进行突击监督检查,对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行为责令改正,视违规情况和性质,予以通报批评,必要时暂停支付其财政资金,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进行查处。三是审计、纪检监察部门把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现金管理情况作为重点监督检查内容,发现一起重处重罚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第三篇:强化基层信访工作思考对策
基层信访工作是纪检监察部门联系群众、获取信息和案件线索的主要渠道,也是纪检监察部门依靠群众监督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如何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使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是对信访工作的新考验。信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在城区是企业改制、下岗
职工生活出路问题及城镇建设、拆迁、安置、赔偿及管理中的问题;在农村是村级村务、财务公开透明及上级惠农政策的落实问题。这中间就存在着职工与企业、群众与乡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如何做好这项难度高、责任重的基础性问题是每个基层纪检干部应该深刻考虑的问题。
一、**县基层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抓基层信访工作伤神费力,影响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
(二)信访内容由以政治问题为主转变为以经济利益为主。反映农民负担问题、“三乱”问题、拖欠工资、医药费、征地拆迁补偿、企业改制、承包收入、经营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政策调整,在执行新政策当中出现的一些信访问题增多。而反映政治问题的信访明显减少。
(三)信访形式多样化。一是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增多,相当一部分群众仍受人治社会管理意识的影响,信访不信法,认为权大于法,走司法程序解决问题需要支付一定费用,而采取向党政机关信访的形式又直接、不需交费等。明明行政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偏偏坚持走信访路。二是异常访有增无减。如发生交通事故方面的问题,本应由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裁决处理;正常情况下的职工病故问题也非工伤死亡等,但部分信访人在信访部门明确解释和引导后,仍然坚持到党政机关缠访、闹访要求解决。三是群众对信访存在的一些问题不直接交予当地部门受理,而是将信访件交予地区纪委、自治区纪委,甚至是中纪委。
二、解决的方法及对策
(一)完善现有信访体系。坚持分级负责、门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及时、就地依法依政策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职能明确,分工有序,协调协作,高效统一的新时代人民信访体制。一要加强领导,各级领导不仅要经常过问信访工作情况,亲自查办、督办大案、要案。还要针对信访中的问题,做好调研工作,推进信访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其次,强化信访部门的上下级指导、监督关系。明确各级信访机构接受同级政府和上级信访机构的共同领导,加强上级信访机构对下级机构工作的指导和督察,将信访督察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内容中。第三,破除地区界限和条块分割的信访旧观念,整合信访部门和资源,把条块管理和属地管理结合起来,以属地管理为主,成立综合信访办,在责任追究机制中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二)制定信访工作制度。从增强信访工作制度可操作性和促进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升信访工作质量的角度出发,着重将信访工作操作程序进一步细化,强化办理人员和涉案单位的责任,例如建立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律师接待制、领导包案制等在实践中证明切实可行有效的制度。细化追究责任的处罚条款,明确执罚机关,避免出现信访问题互相推委,久拖不决和信访“石沉大海”的情况。
(三)加强信访法制化建没。首先,信访工作人员在办理群众来信来访事项时,要坚持依法办事,掌握好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做好信访群众的解释、疏导工作。其次,依法处理信访案件。对一些重大疑难案件,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及时引入法律程序,以减少干群矛盾,维护群众利益。第三,引导群众依法上访。对正常的群众上访,要畅通渠道,认真接待,引导群众逐级上访。对少数以信访为名,组织串联,甚至煽动群众闹事,干扰机关和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严重后果,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进行处理。
(四)加强信访网络建设。第一,加强基层信访网络建设。要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防治结合,治本清源”的原则,建立控源治本机制。加强县、乡一级信访队伍建设,要配齐配强信访工作人员,保证必要的经费和办公条件。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包括建立苗头排查档案、信访跟踪档案以及定期向上级通报等制度。第二,建立自下而上、联系畅通、资源共享的各级信访网络。通过建立信访电子平台,分级归类建立电子档案,将信访接待、交办、转办、督办程序实行电子化。第三,建立公共信访网,建立与群众更快捷、更方便的联系渠道,降低群众信访成本,提高信访工作的社会效益。同时,增加透明度,方便群众对信访工作进行监督。
(五)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信访观念。要改革旧的信访观念,让错位信访归位。高度行政化背景下的信访是封建社会“清官”情节的延续,而新形势下,信访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方式。因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增强政府部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调动好、引导好群众参与政治和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堵死信访的源头。增大社会公众舆论监督力度,让公众舆论成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人和权势部门的监督者,减少信访数量。完善人人制度和司法体制,建立更有效的为群众排忧解难机制,拓宽群众通过正确渠道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社会树立新的信访观。
三、今后的做法
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坚持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使各级干部和信访工作者明确怎样正确行使信访权力,使广大群众自觉遵守信访法规和制度。三是出台信访听证暂行办法,找到解决问题、息诉罢访的突破口,有效避免矛盾激化。四是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对信访工作职责、办理程序、主要工作措施和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进行规定,五是积极推进信访电子政务建设,推动了信访宣传、依法信访、规范信访和快速受理信访。
坚持上下联动,实行综合治理。一是强化服务意识。要求各级干部切实增强群众观念,重视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真正把人民群众的重点利益放在心上,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源头杜绝信访案件产生。二是推进民主决策。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尽可能避免决策失误。三是实行法律工作信访接待日制度。安排专业人士负责解答来访群众有关法律方面的咨询;引导来访群众依法信访,对应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信访问题,免费指导信访人依法诉讼、行政复议和仲裁等。四是实行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
硬化自身建设,顺应形势需要。面对新形势,信访干部一要加强党性修养,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切实为民排忧解难,努力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困难的事努力办,麻烦的事尽力办”。二要强化学习培训,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加强信访工作理论探讨和信访调研工作。三要改进工作作风,在服务群众上下功夫。正确认识诚信服务的重要性,诚信接待、诚信办理,文明办公、文明接待,全面增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四篇:强化基层信息宣传工作思考建议
信息宣传工作是机关政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观反映一个部门工作的一面镜子,此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部门的发展。系统组建以来,省局高度重视基层信息宣传工作,将信息宣传工作纳入到政务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市局也制定了系统信息宣传工作考评办法,为基层落实了信息上报任务,对抓好信息宣传工作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以来,铁力局结合自身
实际,狠抓了信息宣传工作,使之充分发挥了教育、激励和指导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部门整体工作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信息宣传工作发展不平衡、信息质量不高、内容不突出,时效性不强等问题。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食药监系统基层信息宣传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的关键。无论什么工作,只要领导重视,亲自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干不上去的工作。基层领导班子要把信息宣传工作做为实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切实把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当主业,成主线,不能搞一阵风,更不能走过场。要加强工作组织领导,成立信息宣传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经常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年初,铁力局制定了信息调研工作安排意见,将信息宣传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个股、室、队和具体人头,并安排专人具体负责信息的编辑报送工作,做到了任务清、分工明。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把信息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共同研究,共同安排,每月召开局会议,分析讲评上个月的信息宣传工作情况,安排部署本月的信息宣传工作任务,不断强化信息报送工作。尤其是主要领导带头撰写、修改信息宣传稿件及调研报告,指导工作人员掌握信息写作要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参与信息宣传工作的积极性。1—12月份,共向市局上报信息稿件80条,向当地有关部门报送29条,在铁力电视台播发新闻稿件28条,伊春日报采用稿件7篇,林城晚报采用4篇;上报调研材料38篇,全局信息宣传工作出现了良好的态势,为开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的基础。当前,基层信息宣传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窘境,不善写、不会写、不愿写、不敢写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突出表现为“六多六少”:一是信息宣传人员老面孔多新面孔少,后备力量不足;二是内向联系多外向联系少,视野不宽,思路不开阔;三是报送的信息量多可供领导参考的少,信息含金量不足;四是信息宣传稿件数量多精品少,缺乏有意识、有系统、有力度的深层次报道;五是调研纯理论多可供指导实践的少,为调研而调研。为完成任务而应付的现象依然存在;六是信息宣传按部就班的多开拓创新的少,尤其是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前瞻性亟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信息宣传工作,为此,市局要高度重视,从加强信息宣传队伍建设入手,统筹安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大全系统信息宣传工作的培训力度,不断锤炼队伍素质,提高写作能力,把基层广大监管人员培养成为既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法律法规,又善于抓住载体开展信息宣传工作的多面手,进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基层专兼职信息宣传队伍。
三、突出工作创新,是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的灵魂。创新是做好信息宣传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的灵魂。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宣传工作的方式、手段也随之发生变化,如果我们还是固守传统的思想观念,就无法做好新形势下的信息宣传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把握需求,总揽全局,看问题要有超前意识和前瞻性。其次要在工作方式上创新,加快基层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完善局域网站和公共网站,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达到“准确、及时、有用”的效果,只有抓住这个关键,信息宣传工作才有用武之地。再就是信息宣传工作者要“多学、勤思、励行”,不断加强对新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增强对信息宣传工作的预警性,善于从事物的“早、小”处着眼,小中见大,透过现象看问题,虚中求实,才能提高信息宣传工作的价值。
四、建立激励机制,是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的前提。目前,基层信息宣传工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信息宣传工作在低层次徘徊。首先要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制定相关信息宣传工作的奖惩激励办法,把信息稿件的采用和工作业绩相挂钩,对完成任务出色的要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切实解决写与不写一个样,多写少写一个样的问题,从而调动基层广大监管人员投递信息稿件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实行政策倾斜,加强信息宣传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在加强教育培训的基础上,要为信息宣传工作人员购置摄像机、数字录音笔等设施,努力改善信息宣传工作人员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再次要建立完善信息宣传工作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把全年信息宣传工作量化分解,做到内容、时间、措施、效果四明确,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虚功实做,确保信息宣传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五、加强上下联系,是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的保障。加强与上下级和新闻单位的沟通联系,搞好服务,相互配合,是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加强与上下级的沟通,经常不断地交流情况,对下一个时期内的信息宣传工作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不断增强信息宣
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主动争取他们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不断形成合力,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要充分利用各大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多体裁地宣传报道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采用专题报道、专访、特写、侧记、短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及时、系统地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行报道,让全社会了解我们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不断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良性健康发展。
第五篇:对强化当前基层政权建设的思考
对强化当前基层政权建设的思考
发表于:2011-11-01 11:02:15 作者:唐文峰
基层政权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其执政能力的强弱,执政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基层的贯彻执行,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基层政权重在基层,直接面对群众是基层政权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处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位置,是连接国家与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发挥着重要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它所具备的基层性质和基础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总体而言,目前基层政权基础好,运转正常。但是,基层政权在运转中的一些问题也相当突出,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对基层政权建设构成潜在威胁。
一、基层政权建设现状
我国基层社会行政“末梢”是农村的乡镇党委、政府,从政权初建到农村体制改革,通过理顺关系,分清职责,乡镇政权体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基层政权建设也不断加强,基层政权也更加稳固。
(一)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完善。组织建设包括组织配套、干部配套、管理配套三个方面。目前从我国的乡镇来看,都有健全的党委领导班子和健全的政府领导班子,两个班子都有完善的议事制度和权利使用条约。从干部配套来看,乡镇一级基本上做到有职就有人。从管理配套来看,乡镇所有机构健全,职位明确,分工合理,已形成较良好的制度和规范。
(二)核心地位稳固,运转正常。绝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都能够带领一班人努力工作,积极应对由于农村改革而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推动由指令型向指导型的转化,努力提高服务意识。特别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是稳固的,也是坚强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乡村两级组织生活正常,法制化、制度化正深入人心,公民道德教育作用明显,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并非“核心移位,大权旁落”。同时,乡镇秩序井然,既有短期发展目标,又有长远规划,有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也有财政增收路子,不少发展路子正在实施中。农民群众也普遍反映,现在的绝大多数干部服务态度好了,工作热情高了,办事能力强了,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少了。
(三)工作职能转变,形成共识。过去的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春种、管秋收,要统筹、要提留,催还贷、催公粮、催税收”,随着全部免征农业税政策的实施,乡镇政府失去了以往的工作重心,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已成为乡镇政府必然的选择。目前乡镇干部已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政府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有了共同的认识,并开始实施这种转化。
(四)干群关系密切,社会安定。过去农民负担过重,搭车收费现场普遍,农民不自愿、有怨言。原来征收农业税由镇村干部挨门逐户催缴,方法简单,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免征农业税后,农民不但不再缴纳皇粮国税,而且还能得到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补贴,群众消除了低触情绪,基层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乡镇干部也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了抓项目、谋发展上。
二、制约基层政权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权力和职能异化。从一些基层乡镇政权来看,乡镇政府过于重视管理而忽视服务,重经济建设而轻社会发展,“服务意识”较为淡薄,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权力的异化,制约了基层政权服务能力的建设。一方面,我国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的机构改革不到位,再加上上级的财政转移支付有限,各地的财政缺口不断壮大,使乡镇政府作为基层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因缺乏足够的公共服务资源,而出现无力提供公共服务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在近城的乡镇,城建和重点工程(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成为这些乡镇的工作重点,为加快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一些乡镇甚至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投身到征地拆迁工作中去,加之征地拆迁工作的特殊性,不仅将自己立于被拆迁对象的对立面,而且更是无暇顾及社会事务公共服务,久而久之造成自身职能的错位和异化。另外,农村宗族和黑恶势力的有所抬头,对基层政权也构成了严重危害。如在农村村级选举活动中,一些大家族为本姓候选人拉票,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手段,谋取到村干部的位置后,再利用宗教势力,操纵或架空基层政权,轻视、绕开、排斥国家法律和基层政权的“权威”,甚至出现族权大于基层政权的现象,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乡镇政府为了使诸如征地拆迁等突击性任务能在短期内完成,引用社会力量乃至黑恶势力参与推进工作,不仅引狼入室,使自身工作的合法性受到质疑,而且还严重损害了基层政权的自身形象。
(二)行政能力弱化。乡镇作为基层一级党委政府,对本地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理所当然地也应赋予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然而如今的基层乡镇党委、政府却是行政能力弱化,权力有限,责任无限。一方面,乡镇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上普遍存在“条块分割”问题。有些理应下放给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却被上级职能部门所把持(这些职能大多有利可图);有些需要由上级职能部门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的乡镇事业单位,却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包袱”甩给乡镇政府管理。尤其是前者,这些由上级职能部门实际管理的乡镇部门机构,往往不愿服从乡镇政府的管理或领导,理为严重的是,它们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本来属于乡镇政府的职权,从而削弱了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威,将乡镇政府架空、肢解为一级不完全的政府。这些部门机构住乡镇政府的房子,享受乡镇政府的福利待遇,对乡镇政府安排的工作却推诿的多,和衷共济的少,不受乡镇政府的“调遣”,而乡镇政府对这些部门毫无办法,“叫不应”也“管不着”,只好放任不管。由此造成乡镇一些全局性工作和特殊性工作落实难、管控难。另一方面,存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矛盾。我国政权运作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任务层层下压,导致各级政府和上级各部门将事权下移,最终都落到行政链条最低端的乡镇头上。乡镇头顶着计划生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招商引资等“一票否决”的悬剑,加之近年来,乡镇政府求发展,保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紧张的财政状况也致使乡镇调控能力愈来愈弱,权力愈来愈小。不仅如此,凡是有权的,具有吸纳能力的站所全都收编上划,乡镇政府的行动不仅常因之受掣时,而且还常要为它们支付许多费用,这种权力与责任不对等的体制削弱了乡镇一级政权的调控和行政管理能力。
(三)人员管理机制僵化。一是人员调配不合理。有的地方边远乡镇人员严重不足,有岗无员现象突出,急需为“三农”工作服务的人员严重匮乏,而城区办事处和离城区较近的乡镇却机构臃肿、人员集中、人浮于事。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乡镇事业站所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能够直接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现有人员知识老化,服务手段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缺乏与市场、产业的有效衔接,很难提供优质服务。三是人才合理使用和流动机制不够完善。由于缺乏引进和退出机制,一些非专业人员常常被安排到学非所用的技术岗位,难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些长期在边远山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得不到合理交流而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工作缺乏积极性;一些干部干了二三十年还是个科员,对未来失去了信心,没有干劲,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一些年轻干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没有激情来做工作,同时,一些端着铁饭碗混日子的庸人却无法让其退出,而那些有能力的人由于编制制约想进进不来,造成基层政权缺乏生机与活力。
(四)干部服务能力退化。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基层干部,思想观念的更新程度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缺少开拓和开放意识,缺少把握发展机遇的眼光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是一些基层干部指导思想上错位,自我中心意识强,群众观念差,影响了干群党群关系。有的基层主要领导民主意识差,搞一言堂,家长制,缺少正常民主气氛;有的农村干部与群众坐不到一起,不听群众意见,不主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又缺乏长期性、制度性的沟通渠道,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削弱了党的群众基础。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人为制造了一些不安全因素,造成群众抵触情绪,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二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部分基层干部发展经济思路不清,方法不多,难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三是政策水平低,法制意识淡薄。一些基层干部不能较好解决一些突出矛盾和棘棘问题,调解矛盾纠纷不力、不公正,要么束手无策,要么优亲厚友、厚此薄彼,难以驾驭复杂的局面。甚至还有些基层干部对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既不懂,又不学,不能依法施政、依法办事,造成了群众对党的农村政策的不信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三、对策与建议
(一)要理顺经济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关系,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当前基层政府大包大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特别是热衷于全心全意抓经济建设,而忽视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责,产生了不少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行政管理科学要求基层政府必须理顺经济建设与社会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转化职能,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方面,要明确职能。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基层政府职能应该以向社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全心全意抓好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主,把工作职能定位在“维护稳定、服务农民、促进发展上来”。另一方面,要树立现代政府理念。基层政府应摒弃政府权力包揽一切的旧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理念,使自己从具体参与的经济建设活动中脱身以来,把企业和个人能够解决的问题交给社会处理,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来。第三,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基层政府管理创新。要转变行政管理方法,充分运用间接管理手段动态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提高服务水平。
(二)要理顺上下管理体制,确保责、权、利的统一。要从体制上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以立法的形式,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范围、权力运行方式、利益分配结构、承担的责任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范围、权力运行方式、利益分配结构、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等明确下来。特别是对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救济等基础性的社会公共服务应由中央承担,在地方承担的任务方面,省、市、县各级的侧重点也应该明确。同时,要按照“强基层、稳基础”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基层政府的管理协调能力,打破条块分割的体制,除执法、司法部门和中央、省有明确规定的垂直管理单位(如工商、税务、国土等)外,凡与乡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关的并设在乡镇的部门,其管理权应归乡镇党委、政府统一管理,对相关部门该合并的要合并,不与上级部门搞对口设置。同时,对垂直管理的单位,在组织上要服从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在工作上要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指导监督,其干部工作考察考核、任用调动、违规违纪处置,乡镇党委必须参与,并有审查建议权。通过严格按照“权随事走,财由事定”的原则,最大程度地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基层政府的运转效率,解决管人与管事、管事与管钱、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问题。
(三)要完善人员配置和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基层政府应从合理人员配置和优化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严格人员编制管理,科学合理地核定基层政府编制,减少财政供给人员,坚决清理超编人员和靠收费供给的人员,特别是对城市街道办事处和靠近城区的乡镇,必须坚决把住进人的“口子”,严禁超编进人,从编制管理上杜绝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同时,坚持实岗补缺的办法,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及时为有岗无员的乡镇补充人员。对一些乡镇和办事处超编配置的人员,可采取支教、支医、支边的方法转移到有编无人的乡镇工作,妥善解决一些乡镇人满为患而一些乡镇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从政策上为广大工作在条件艰苦地方的基层干部解除后顾之忧。要制定灵活的人才流动政策和退出机制,科学设岗定职,明确工作职责,对工作不能胜任,工作不在状态,甚至违背党纪国法的坚决予以淘汰,或分流,或待岗,畅通干部出口。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努力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对政治思想素质好,勤政务实,组织领导能力强,一心扑在基层工作的干部,在政治上予以提拔重用,经济上给予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要健全基层干部社会保障制度,把基层干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落到实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按照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要求,积极探索基层干部素质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现代化技能,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