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议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
对措施
摘要:在每一个施工项目当中,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管理内容,高速公路施工自然也是如此。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增多,社会对于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关注度逐渐提升,如何在提升高速公路施工质量、建设规模、管理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其安全管理的效果,已经成为了高速公路施工企业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本文当中对高速公路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提高高速公路施
工中安全管理办法的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是一个大型工程建筑项目,其具有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等多种特点,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极有可能出现施工事故。施工事故的出现无论是对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还是施工企业,或是施工人员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做好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提高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对于施工企业的发展和高速公路施工水平进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安全管理内涵及加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安全管理是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制度,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以实现施工过程安全、安全监管到位为目的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其基本任务是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椐企业实际情况和施工项目特点、要求,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采取相关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以期科学地、前瞻地、有效地发现、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主动防范、控制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避免、减少事故及所造成的损失,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其他损失。因此分析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成因以及对施工安全管理的原则显得非常重要,安全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高速公路建设、监理、施工全过程都应该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思想,坚守红线,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天,以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扎实地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二、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与浅析
1、安全责任制落实缺项、主要责任人思想薄弱、重视不够: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部分施工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能强化红线意识,很多人是 “入脑没入心”,安全责任制没有层层落实,仅仅停留在公司或项目层次上,没有涉及班组、岗位职工,没有层层签定责任状,没有编织一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网,明确各层次人员的安全职责。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管理的倾向,事故多发势头长期得不到遏制,责任不清晰、尽责不履行、体系不严密、环节严重脱节,放松了监管,从而造成高速公路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屡禁不止。
2、施工安全规程不够健全、内容针对、可操作性差,安全交底不到位,教育培训走过场:现有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或规范主要规定了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的技术要求,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应根椐施工项目的特点、工程要求、分项内容、操作岗位等进行编制,但有些高速公路施工中所编制的安全操作规程内容尚不够健全,内容单
一、针对不明、可操作性差,制度规范“上墙不入脑”,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三违”习以为常。同时没有认真组织所有参建人员学习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操作技能、应知应会、安全知识等,安全交底和培训,有的是象征性走个场,参建人员一知半解,不清楚违章作业的危害,不知道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没有真正地达到培训的目的,安全培训资料人为编造,影像、痕迹不真实,安全管理漏洞百出。
3、安全管理中预防为主落实不实、措施形同虚设:“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其中预防事故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着眼点和立脚点,超前的、动态管理关键着安全生产的成败。在高速公路施工中,有的单位“六个先”做的不到位,即:全员意识普及教育、安全培训与交底、安全文化理念学习宣传不到位,安全意识在先没有落实到人。安全投入没有视为单位的“救命钱”,重效益轻投入,安全投入在先没有提供保证。安全责任不明确,权责分离,齐抓共管没有形成,安全责任在先没有层层分解。建章立制是实现预防为主的前提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施工单位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针对性不足,事故防范措施不严密,建章立制在先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避免或减少事故是安全管理的目标之一,安全隐患排查、登记、对应措施、督改是预防的主要手段,因此防患预防和监督在先是安全管理的必要措施。
4、主要结构物、主要工序安全风险评价没有做到位,造成风险不清晰、措施不力、给施工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桥梁、隧道等主要结构、主要工序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没有分析、预测、制定合理对策措施,对风险的危险性、危害性没有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没有对主要危险、危害程度、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降低对策措施,没有真正做好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现场人的不安全形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缺陷,“三违”现象屡禁不止,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5、安全生产检查层次化不足、流于形式、自查自纠不到位:安全生产检查是施工单位的法定责职,根椐季节、节日、施工要求、突发事件等组织日常、定期、季节、专项、综合等检查,而不少施工单位安全检查层次化不足、流于形式,安全检查未进行有效策划,以经验为主的安全检查带有随机、片面的缺陷,或者说大部份问题的整改停留在表面上,未对根本原因进行有效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纠正及预防措施,更有的单位自查自纠存在“以罚代管”的不良现象。
三、高速公路施工中,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启示
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主体责任、制定行为准则、改善劳动安全条件,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体系,真正地履行责权统一,同时安全责任要层层落实,到班组到个人,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责任网,按照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全面、细致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改革创新。
2、高速公路建设中,有多个工种、多道工序、施工工艺和环节相互关联,又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椐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工序、不同的施工工艺、不同的施工要求,制定严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大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同时要及时做好培训宣贯,交底到人到边,才能真正掌握和防范,才能堵塞安全管理漏洞,才能有效监控重大危险源,整改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安全、正常运行。
3、《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因此,各施工企业应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足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能一人多职,兼而不管,或者上报虚假名单,欺骗、应付上级各主管部门。
4、公路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术素质、防止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的操作失误的重要方法,是从业人员对作业风险的辨识、控制、应急处置、避险自救能力,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经。安全教育、培训要具体到人到岗,尤其是对一线的操作人员(农民工)的教育,他们技术素质差,法律意识谈薄,因此加强安全教育,使操作人员做到“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5、高速公路中桥梁、隧道施工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多,安全事故多发,因此,专项整治及“回头看”强化依法治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打非治违”要保持高压势头,突出严字,结合工程建设特点,紧紧抓住施工事故易发、多发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重点突破、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做好“五查”一查安全生产准入条件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安全生产费用是否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二查爆破、吊安、临电等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是否编制,针对性、操作性如何,是否按规定程序审批,交底落实情况,应急预案对应编制。三查安全隐患排查、登记、识别、措施、整改、闭合情况,四查工程实体、结构强度、沉降等,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五查架桥机、龙门吊、吊车、塔吊、台车等特种设备出厂合格证、强检报告、准入许可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
结束语
安全生产要不断强化落实岗位责任制为核心,以法规标准和规范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应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基础建设,以树立安全发展意识和培养安全业务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安全执行力为目标的安全基本素质建设。
第二篇:公路养护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公路养护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现在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展的时期,不少基础设施的承建者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不惜牺牲工程的质量为代价,导致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再的翻修。公路亦是如此,如何在完成公路的施工后养护公路,使其使用寿命更长,做到节约国家的资源,是需要每个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养护公路施工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整顿措施,望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公路养护,施工管理,问题,措施引言: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把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对于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铁路,公路更是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连。做好公路的养护工作,势在必行。当前,有许多问题在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中,因而影响了公路本应有的经济实用方便快捷功能的发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为了解决人口众多带来的拥堵问题,一是要增强路网建设,二是要建设与保护并行,增强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
公路建设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日益发展起来,然而公路养护管理却做的不够到位,接下来笔者将对我国公路维护管理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体制不够灵活在公路养护中
大多采取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在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中,并不符合社会化生产的发展需求。没有详细的对公路养护的各种不同类型进行划分,造成养护管理工作的混乱。与此同时,国家拨款的方式使得公路养护工作的及时性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一些道路隐患得不到及时的修护,从而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工作的进行。
2.2运行机制比较落后在公路养护中
我国现有的公路建设对公路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重视建设却忽视养护。孰不知养护与建设的作用同等重要。因为如果不重视养护,会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使得养护成本增加。有些公路养护所在进行公路养护时,只要车辆能够通过,就会一再拖延维修工期。目前在我国对公路养护的管理的强制性低,缺乏制度和法律的限制约束。落后的养护管理机制在监管,区分责任区方面都有体现,固守传统观念还无法适应新型的公路养护运营管理模式。
2.3缺乏定额与规范在公路养护中
公路养护管理建设跟不上公路的发展状况。大到中央小到地方都缺乏统一的养护定额和技术规范对于公路养护管理,造成养护所用的支出项目不明确,养护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公路建设与养护所需的资金都比较大,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负债重,真正用于公路养护和整治工作的金额很有限,因此公路建设的任务依然很繁重。其次,考核的标准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满足全方位养护公路的需求。
2.4公路养护科技含量低
在我国养护公路所用的机械配备率不够高,很多任务依然是运用传统的工作方法。我国的养护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尽管在一些发达地区巨款引进高科技养护设备,但他们对设备的使用和养护技能都跟不上,适应能力差,甚至出现浪费现象。通常来说,缺乏桥梁养护检测设备,相关部门都只能对桥梁作一些常规检查,没办法达到检测的目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都缺乏检测设备来检测。最多的只是在桥梁道路的清扫工作,未在构造上作预先设计对一些关键部位的检查与养护。同时由于以前设计时几乎没有考虑养护管理的专门要求,对特殊结构桥梁未提出专门的养护管理指导意见。桥梁养护工作大多数市均为兼职,除少数市配备有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外,缺乏技术人才。提高公路养护施工管理的措施
3.1提高施工的质量管理
必须坚决贯彻实施执行自检、专检、联检三级施工质量检查制度在养护管理工作中。首先,为了确保在发生质量问题时可以追踪到责任人要制定质量岗位责任制。制定责任清楚的质量岗位责任制提高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例如说,在一个公路工程完工后,没过多久工程组负责的排水沟工程被检测出来修复质量不过关,存有漏水的现象。工程人员说不是他们的问题在于材料不行,而采购工作者又说是技术人员质量把关不过关,互相推诿扯皮。才几天就出现漏水现象。第二点,发挥工地试验室的积极作用,做到质量控制有据可查有数据可依,以科学的理论来引导施工管理工作。最后,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机制,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都要贯穿质量管理工作,施工企业要全面提高养护工程项目施工负责人的素质和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
3.2提倡“重建设,重养护”,加强早期预防性养护
公路养护应以“预防为主”。公路建设质量高就没有必要进行早期预防养护的说法是不可靠的。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真理”都是谬论。实践证明,要想抵抗公路的破坏,减少养护资金,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必须要做好早期养护,及时弥补各种技术的不足,和建设过程中的缺憾,所以建设和养护同样都是十分重要的。从总体上长期降低养护成本,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施工管理,要分类强化公路日常养护,以“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理念为指导,及时安排大中修工程,改善和增强养护工作的水平。
3.3升级公路养护技术
关注有迹可循的安全隐患,形成主动地积极的有目的养护管理模式,积极推广公路预防养护工作。为了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的转变目标,促进质量检测和养护工作智能科技化,应充分利用高级检测技术。引进推广国外公路养护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如今科技快速发展,在能源、资源消耗上以及养护效率上传统的公路养护方法已经落伍,与社会的需求科技的发展要求脱节,明显落后。不能用科技很好的引领公路养护工作的进行,同时适应性不强,现在社会倡导节能减排,绿碳生活,故各公路养护企业应淘汰部分与工作实际脱节的落后技术结合自身的资金实力和资金使用情况,应学习并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能,分批、分期引进先进的机械化养护设备,同时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养护工作技能,促进本企业的养护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3.4保证施工的资金到位
首先,要明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需求依据公路技术等级和里程规模,确定出专项燃油税中固定比例用于公路养护支出;第二,优化资源,实现养管人力与机械合理配置,减少原材料浪费,提高管理水平。第三,明确使用监管主体,把油税的使用范围明确规定出来,使得养护管理工作有着法律依据;第四,提高养路费中养护工程费用比重,通过养护运行机制改革,降低人员事业费开支;第五,责任主体要落实经费支出对农村公路的养护。农村是我国现在经济发展正在提速的地方,拉动内需的重要性被国家一再提上日程,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更是在农村叫的呱呱响,施工单位应充分重视农村地区公路的维护,为广大农民提供生活上的便利,防止换一个官修一次路现象的出现。结语:
当前,公路养护工作管理正经历改革时期,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脚步,公路的养护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纵然,施工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掌握路况信息,随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预防处置措施就尤为重要,做到及时养护和维修不同的工程项目所起到的作用也大不相同。为了确保公路这个方便快捷的基础设施能够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减少国家在修护养护工作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相关单位必须要坚持建设与维护并重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技术服务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完善,在养护管理中做到“低消耗高回报”,一切以安全为重,结合专业人员的过硬技术,不断地提高公路的养护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功效,保障公路的良好运行,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公路服务。
【参考文献】:
[1]:丁惠民.公路养护管理改革的新思维[J].山西交通科技,2005(3).[2]:王咏华.浅谈当前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几个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9)
第三篇: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农村三资管理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的三资管理中存在着认识不足、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文章认为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三资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工作;村级财务管理;三资管理制度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2-000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2.002
农村三资包括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是农民集体劳动的成果,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稳步推进,农村三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壮大。资产利用多样化、资金运营多元化、资源开发产业化已成为农村三资发展的明显趋势,加强三资管理就是为了管好集体资金、盘活集体资产和挖掘集体资源潜力,以实现集体资金、集体资产和集体资源的有效利用。目前农村三资管理已成为涉及农民自身利益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成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重点、难点和焦点。新形势下农村三资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衍生了一些腐败现象,损害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指出了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要向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的方向。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广大农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关于农村三资方面的信访件也在不断增多,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能够有效推进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能够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有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表现,有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巩固社会新农村的建设成果,有利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农村三资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农村干部对三资管理的认知不足,认为农村的经济发展较慢,资产积累得少,可利用的资源也少,没有必要专门实行三资管理。由于历史或地域等原因,各地发展相对不平衡,有的对三资管理较为自觉,而有的则不够重视或只注重了一个方面的管理,如只注重资金的管理,而忽视了资产与资源的管理。由于缺乏对农村三资管理足够的认识及重视,使三资管理中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也导致了一些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2 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已制定了一些农村三资管理的制度,但仍不全面,缺乏明确的资产保值增值制度,也没有明确的监督考核制度,这相应地就增加了农村三资管理难度。在管理体制方面,农村三资管理主要由经营管理站负责,但是实际上,农村经管站却没有实质上的职权,农村资金、资产、资源都另外有主管部门,经管站只具有协调作用,整个管理体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2.3 农村三资管理的财务管理不规范
在农村三资管理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台账管理存在着缺陷和漏洞,现金的管理不规范,账目记录不完整,部分基层工作者直接用支出冲抵收入,支出与收入均不入账,还存在公私不分,挪用公款的现象。在农村资产、资源的登记过程中存在着记录不准确甚至漏记现象。另外,农村三资管理的财务公开不及时,内容不真实,公示的财务信息量少,公示的载体及方式较少,账务公开流于形式,这些现象的存在降低了群众对农村三资管理的信任程度,影响了干群关系,也影响了农村三资管理的顺利开展。
2.4 集体资产和资源的处置程序不完善
农村的集体资产与资源主要有矿产、山林、土地、果园、鱼塘等,村干部在承包或出租这些集体资产时,存在严重的违规现象。在公开招投标时存在着不公平竞争情况,在合同制定上存在着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的情况,有的甚至只有口头协议,而没有书面的合同,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则容易导致职权不明的情况发生。更有甚者,一些农村工作者利用手中的职权,往往会无视集体的共同决定,违法违规处置农村集体资产与资源,谋取不正当利益,不但没有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用,导致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严重损害了农村集体利益。
2.5 农村三资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与资源的处置往往由村支书、村主任私自制定计划,没有通过村集体成员的共同商讨,村监委会在农村三资管理中不能认真履行职责,形同虚设,起不到监督的作用,乡镇经营管理站也仅仅履行了代理记账的职责,没有核实农村业务开支的真实性,因此使得农村三资管理中出现了漏报收入、私开单据、公款私用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感。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政府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地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村民和村干部充分认识到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政府还应该把农村三资管理纳入考核之中,以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对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视程度。
3.2 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规范其操作
要完善资产评估资源登记制度、村级委托招投标制度、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农村三资的民主监管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目标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使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化,使得三资管理有章可循,从而规范农村三资管理中的各种操作行为。
3.3 全面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情况
政府要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进行全面的清理,对有名无实的资产予以冲销,对漏记的资产予以补登入账,通过全面的调查盘点,确保各项数据的客观准确,真正摸清农村集体资产情况,为规范三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4 加强学习与培训,全面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水平
为了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不断提高村干部及三资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通过农村财务会计制度、三资管理制度、软件操作程序的学习与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其规范操作的能力。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来提高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3.5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监督功能
要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和公开内容,健全监督检查、责任追究、考核奖惩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村务民主听证制度,扩大民主听证的范围。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村监委的作用。另外要完善纪检、组织、信访、司法等部门间的工作联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司法监督的作用。
总之,农村三资管理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群众较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当前农村三资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提高认识,完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加强学习与培训,切实提高农村三资管理的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应仙.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2).[2] 冯云忠.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8).[3] 顾旭东,潘驰威.农村三资差异性管理的调研与思考[J].时代金融,2012,(27).作者简介:刘钦钦(1971-),女,山东沂水人,供职于沂水县道托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研究方向:农村
会计。
(责任编辑:周 琼)
第四篇:浅谈农机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农机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杨发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做为唯一的依法管理农业机械农机管理部门,今后的工程量也会增加,担子也会加重,责任也会更大。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改革我们现有的落后管理模式,为农机管理在二十一世纪有一个较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应如何应对调整发展,不断更新的农业机械进行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呢?
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使用,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是指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办管干的乡村农机服务组织。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具有稳定、健全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主要任务是:宣传执行国家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承担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推广,人员培训,农机作业经营、维修等社会化服务,根据主管部门的安排,利用农作物成熟期的时间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以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农机手的人户办证和安全生产,为新机具推广、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作业经营等提供了便捷的系列服务。
二、我区当前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原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有的现不存在,乡镇农机员任行政干部,或抽调到其它部门去,农机管理这一基层职能难以履行,村级七八十年代建立起来的服务组织以不复存在,特别乡镇管理服务站有的也是有名无实,有的也被乡镇府撤销,修理人员都是自生柳,没有专业培训,技术水平差,对新技术、新机具了解的不多,甚至有的无证上岗。
2、农机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机化学的要求。①乡镇农机员有的老化,有的不懂,农机业务,素质偏差,有一部分乡镇农机员是70年代上农机员的,一部分乡镇府任指定一名行政干部任农机员的以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素质、业务水平极差,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影响了农机服务,尤其是新式机具的推广工作。
②区级管理服务站人员更是业务素质不齐,有很少一部分人员是专业院校毕业的,决大多数都是不懂农机管理业务,更谈不上培训基层人员对产品质量的检测,跟踪服务与农机化发展需要和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3、农机管理和服务工作缺乏,政府的坚持政策和保障机制,宏观调控手段不力。
农机化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购买样机、高试验和示范推广等,如果政府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推广应用的投入减少、特别是对那些经济缺乏的乡镇来说,必须会给工作带
来困难,影响这些乡镇农机化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协作配合也不够,一些部门除了收费外很少关心农机的发展,这样只能加重农机户的负担,严重影响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三、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对策
1、大力宣传、提高对加强农机管理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机服务体系是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农的桥梁和载体,是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支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也是农机发展健康的重要保证。一定要大力宣传大农业中农机的作用,把农业现代化与农机化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农机工作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完善农机管理服务体制。
健全体制,对现乡镇无有专职农机管理干部由区农机中心根据一定的配备标准,派驻农机管理干部,当地人民政府不得抽调去完成其它工作。
3、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
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素质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只有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科学地操作各种现代化农机具,最大限度发挥农机效益,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民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遵章守法,杜绝违章操作,只有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农村经济,提高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实现农村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增强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首先和工作作风,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精通业务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4、加强区农机管理服务自身建设,做好综合管理。
首先是制定各项制度,一是工作分配制度,把各项任务细化,指标量化,使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职责。二是考核制度:根据各自分工不同,实行干部年终考核制度;三是奖惩制度,实行“三奖励”“三结合”即奖励为主,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以表扬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精神与物质相结合。以此来激励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推动整个农机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二、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区站设立机关电话咨询台,方便机于走访,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优质服务,使农机管理规范化、社会化。
四、农业机械化管理是指国家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依法在其职权范围内,对农业机械及其从事相关活动单位,组织或民实施管理活动,农业机械的管理是农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机械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杨发荣
2011年7月25日
第五篇: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医院的药房在医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医院的经济来源之一,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管是药品质量还是药学服务都与医院的医疗质量息息相关[1]。随着国家对人民用药安全的重视,医院药房的服务从传统的药品供应,已转变为促进合理用药,推行以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药学服务势在必行。但是目前医院药房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是每个药学人员的责任所在。本文就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更好的保证大众健康。1.存在的问题 1.1药房缺乏基础设施
有些药房、药库面积小,基本设施如药柜、药橱少,储存环境差。由于没有足够的空间,药品的摆放较为混乱,地上、柜子顶上到处摆放药品,药品的分类也不够完善,增添新的药品只能随便找个空的地方放,内服与外用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之间没有明显的标识,毒麻药品也不能达到管理标准。目前药品总类多,常常出现一品多规,很多药品的外包装相似,无明显的标识只会增加药品调剂的错误发生率,而且会影响调剂速度。有的药房药库防护措施不完善,没有调控温度的措施如空调、吸湿机等,很多药品都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储存,基础设施的缺乏会大大影响药品的质量,从而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药品划价的计算机较少,使病人排队时间较长,延长就诊时间。
1.2管理制度不完善
药房管理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其管理体制是否完善、合理及其执行力度。根据要求,药房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多数药房管理制度仅局限于药品的调剂与药品质量,并未把指导合理用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作为服务理念。而且通常都是形同虚设,难以落实到位。
库房人员对购进的药品未进行质量检验,只关注药品的购进单据。药房对需进行特殊保管的药品如精神药品、毒麻药品未按照国家规定管理,未进行专人管理,可能导致药品流入危险渠道。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存放、运输条件不合格,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药品的有效期查询未进行定期查询,不能做到近期药品先出,导致药品过期,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药品管理中每一环节责任人及其分工不明确,药品验收记录、交接记录、入库记录,尤其是不合格药品记录及报废记录不够详细。
药品的网络管理系统不完善,药房人员能随意进行入库、出库,导致库存药品与实际数量不一致,有库存而实际上已经缺药,导致病人反复进行划价收费与取药,引发病人不满情绪。
一些医院的奖惩制度未按规定执行,药房人员的考核制度亦是形式,这些都会导致药房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上进心,人员不会去学习国内外最新的药学服务知识与先进的服务理念,药学服务的质量难以提高。1.3药房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现代药学服务药师提倡指导合理用药,但很多药房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扎实,面对患者的提问不能做出专业的解释,有时只能请教医务人员,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对药房人员的进一步不认可。
大多数药房人员只是机械地进行药品调配、领药、发药,不及时更新理论知识,知识结构老套,有时候会误导患者,造成医疗纠纷。有的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对患者缺乏同情心,对自身作为医务工作人员应有的使命认识不清,影响医院整体的声誉。药房人员工作单
一、枯燥,缺少对外交流、学习培训的机会。2.应对措施 2.1完善基础设施
药房管理中应重视基础设施的完善。医院应加大药房的经费投入,有相应规模的药房建筑面积,并合理布局,规范药品的储存条件,药品实行分类摆放,各区域之间有明显标识,保证药品的质量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购进温控、湿度调节设备,保证药品存储质量,对一品多规的药品应建立明显标识,确保药品调配的正确率。另外,根据医院的整体效益情况,建立信息系统,确保计算机系统满足服务患者的需要。2.2加强制度管理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严格执行,避免形式化。
(1)建立健全各项药学服务制度,拓宽并细化各项工作内容,统一药品的质量管理。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根据新的医改方案,基本药物制度已经确立,药房要严格按照基本药物制度进行管理,对药品的安全性要引起重视,对每一批药品都要严格把关,检查各项指标是否合乎标准,只有合格了才能入库。
(2)明确药品管理制度。对国家规定的毒麻药品、精神药品进行规范管理,实行“五专”管理,即专人负责、专柜保存、专用处方、专用账册、专人登记,处方保存三年备查;药品要按照规定条件储存,确保药品质量;加强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定期查询药品有效期;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记录,对不合格药品、报损药品清楚记录。
(3)建立药品信息系统,保持库存药品与实际数量相一致,避免划缺药,并方便医生查询了解新近药品信息,加强临床医生与药房人员之间的沟通。
(4)实行人员考核制度,并将人员考核与奖惩制度紧密联系起来,实行优胜劣汰制,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2.3提高药房人员的素质
药房的工作不仅是简单的药品调配,它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到与患者的沟通,解答患者疑难问题,提供合理用药咨询。现代药学服务的核心是审方、用药指导、咨询服务,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随着新药品的不断出现,临床用药变得越来越复杂,对药品的配伍禁忌、老人及儿童的用药需注意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较丰富的药学知识和临床知识,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作为一名药师,应该好好利用继续教育的资源,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素养,与时俱进,多参加药学方面的交流,学习国内外最先进的药学服务模式。
药房是医疗服务的窗口,直接与患者接触[2],药房人员要注重服务态度的改善,增强沟通能力,耐心解决患者的问题,充分发挥药师的职能,时刻谨记以患者为中心,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在调配药品时,坚持“四查十对”原则,杜绝调配药品差错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3.小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很多医疗机构注重以患者为中心,药房也应该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加强自身素质,改进药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推进医药事业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韩庆礼.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当代医学,2011,17(10):34,37.[2] 余良武.医院药房的管理模式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2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