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常见问题浅析

时间:2019-05-15 01:2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常见问题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常见问题浅析》。

第一篇:审计常见问题浅析

我对审计常见问题的一点浅析

审计是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内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经济事项也愈发复杂。为了规范经营行为,促进经济主体依法办事,审计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审计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了预算、资金、收入、建设项目、经济责任、经费使用、专项治理等方面的审计工作,发现和通报了一大批财务管理的问题。涉及企业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覆盖面包含了各行各业。

我从事财务工作已经16年,辗转安通服多家子公司、分公司,也经历过几个不同的财务岗位,我深刻体会到审计在监督财务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过程中重要性。没有审计,财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就无法得到保障,企业各种业务的经济成果将无法得到真实体现。在现实中,怎样能让审计迅速切中要害、暴露问题,从而达到目的是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如今中国上市公司众多,日常各类审计也接踵而至,然而很多问题并未如期得到暴露。相反而是在次次合格的表面下直至某一导火索事件突发,方才将一系列重大问题一并引出。

审计的切入点,通常是有别于寻常、脱离一般规律的行为或表现。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对被审单位账目的审阅、比较、分析,结合自身的经验判断,就可以从异常现象中发现疑点。然后由疑点入手,进行延伸调查,扩大审计范围,就比较容易发现问题。结合多位同行的一线审计实践经验,就异常现象的几种表现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指标分析

首先应该引起注意的,就是各类经济指标。

(一)、经济增加值(EVA)

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利润-资本费用,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其核心是资本投入是有成本的,企业的盈利只有高于其资本成本(包括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时才会为股东创造价值。EVA是一种全面评价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体现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经营业绩考核工具,也是企业价值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二)、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100%,是指利润

益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越低,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

(三)、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影响后的期末国有资本÷期初国有资本×100%,指企业经营期内扣除客观增减因素后的期末国有资本与期初国有资本的比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分为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任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说明保值越成功。

(四)、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反映了每元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较高。此指标可以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带来的利润比例,剔除非主营业务比如变卖原材料、固定资产等行为粉饰出的利润,可如实反映出目前公司的经营状况。

(五)、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X 100%,是指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它可以表示企业当年资本的积累能力, 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是企业当年所有者权益总的增长率, 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在当年的变动水平。资本积累, 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 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资本积累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 企业资本保全性越强,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大。该指标如为负值, 表明企业资本受到侵蚀, 所有者利益受到损害, 应予充分重视。

(六)、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年末利润总额÷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1]×100%,利润是企业积累和发展的基础,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积累越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发展的潜力越大。利用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指标, 能够反映企业的利润增长趋势和效益稳定程度, 较好地体现了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 避免因少数年份利润不正常增长而对企业发展潜力的错误判断。

(七)、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100% 该指标表示企业资本连续三年的积累情况, 体现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由于一般增长率指标在分析时具有“滞后”性, 仅反映当期情况, 而利用该指标, 能够反映企业资本保增值的历史发展状况, 以及企业稳步发展的趋势。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得到的保障程度越大,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越充足, 抗风险和保持连续发

(八)、应收款项周转率

应收款项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或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款项余额的比值,是反映应收款项周转速度的一项指标。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帐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转率越高表明:(1)收帐迅速,账龄较短;(2)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3)可以减少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同时借助应收帐款周转期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购买单位的信用程度,以及企业原订的信用条件是否适当。

(九)、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和销货能力的一项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中存货营运效率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存货周转速度快慢,不仅反映出企业采购、出错、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状况的好坏,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存货占用水平低,存货积压的风险就越小,企业

中,应注意剔除存货计价方法不同所产生的影响。

(十)、销售(营业)增长率

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增长额÷上年销售总额×100%,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 也是企业扩张增量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不断增加的销售(营业)收入, 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 世界500 强就主要以销售收入的多少进行排序。该指标若大于零, 表示企业本年的销售(营业)收入有所增长, 指标值越高, 表明增长速度越快, 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若该指标小于零, 则说明企业或是产品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 或是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产品销售不出去, 市场份额萎缩。该指标在实际操作时, 应结合企业历年的销售(营业)水平、企业市场占有情况、行业未来发展及其他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因素进行前瞻性预测, 或者结合企业前三年的销售(营业)收入增长率作出趋势性分析判断。

二、非指标分析

(一)、会计资料中的异常数字,是指按正常经济业务和核算程序处理后出现不应该出现的数字。数字异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判断:

1、通过数字的正负来判断。有些经济业务反映在账面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而有些经济业务只

字,首先应把握该笔业务反映出来的数据本身是正还是负。如某月出现的一笔大金额收入,次月冲销再进,次次再冲销再进,这就谨慎判断是否是先预列虚假收入,次月冲销,同时再预列虚假收入。

2、通过数字的变化规律来判断。如某单位的某项业务费用余额平时都相对稳定,而本月则增幅较大,不符合该项管理费用的正常变化规律,则该月发生额就为异常。如通过在职职工工资单与节日礼品发放名单相比较,有时就可以查出职工领薪不上岗的违规问题。

3、通过数字的精确程度来判断。一般来讲,销售单位定价有一定的规律,如999元、1980元,对于数额较大的资产较少出现以万为单位的整数。如被审单位年底突击一次列支30000元的仪器费,这就应该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应提出实地查看资产。

(二)、审计人员在检查会计资料时也可以从业务发生的时间来判断。

1、通过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来判断。某些单位的业务发生受客观实际的限制。如企业销售有淡、旺季之分,相应其工资支出也表现为旺季多、淡季少;或者某些业务按照常理——比如交通费,如果常年居高不下,通过关数字的比较,则可以查出异常时间段内发生的造假、违纪等问题。

2、通过会计资料有关时间的长短来判断。一项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总有一个适当的时间期限。如果不符合购臵的固定资产在购入首年就发生多次大修;又向放贷方利息支出一季度内发生2次以上或者金额明显高于一般金融机构利息的,审计人员就要认真查证。

3、通过年末、年初经济业务的发生的情况来判断。一般情况下,单位年度预算与实际完成情况是有差别的。而年末、年初往往是考察单位业绩的时候。如有的单位为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销售任务,拿到年终奖,则会通常在年末以虚假销售等方式做假账,然后年初以退货为由用红字冲回。审计人员若能详细检查,就会查出事实真相。

(三)、还有就是往来检查。往来帐户是用于反映、核算及监督某单位与其他单位、个人待结资金中暂付应收或暂收应付款项的待结帐户。根据有关财务制度规定,往来帐款应予及时清理,不得长期挂帐。但从近几年的审计实践来看,部分单位的往来帐中存在一定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

1、收入挂往来。部分单位将与长期合作很有默契的单位的交易应算收入却挂在“其他应付款”中列收列支,隐瞒应纳税业务收入;再将从对方单位采购的货款和劳务不做成本,再从“其他应付款”中支付出去,联合逃避有关税务部门监督。

二、支出挂往来。一些单位或个人出差借款后不予结算,长期挂在“应付款”中;少数单位工程建设项目早已完工,而未对预付工程款进行结算,甚至将资金借于其他单无偿使

用,一直挂在“应付款”。这几类问题的存在,易造成单位的资产、负债及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不实,形成帐外资产,或引发其他违纪违法行为,造成企业资产流失。对此,一要加强对有关单位领导的财经法纪教育,增强其财经法律意识。二是单位领导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清理结算组,对往来帐进行全面清算;对长期欠款的单位和个人采取扣工资或运用法律手段等办法强制收回;对确属呆帐坏帐的,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冲销。三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其自觉按照有关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四要加快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债权债务责任追究制,强化对现金、票据、银行账户的管理。五是加大监督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对财务往来从严监督,特别是对利用往来挂帐隐瞒、截留收入,偷逃税金,转移、挪用专项资金等造成企业资产流失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严惩。

(四)、内控制度分析

近几年,很多单位都建立或补充了自己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从整体内部控制管理方面来说却还存在制度不够健全,制定标准不高,和单位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现象,近年审计问题虚列、推迟或超标列支费用、账外资产、变相购臵资产等等,都是由于内控制度执行

不力。从当前来看,一些单位经营活动有章不循、弄虚作假现象比比皆是,致使财务内控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内控制度的刚性作用得不到发挥,从而在单位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违纪和腐败现象。另外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力度不够。从审计发现的问题来看,许多都是由于监督、检查不力造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各职能部门办理业务时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相互监督,致使环节互控流于形式。同时,一些奖惩制度由于考核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奖励资金的来源限制,致使通过奖惩落实监督的机制被大大削弱。

(五)、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硬件分析

会计基础工作是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堵塞财务漏洞,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但从审计检查的问题来看,随意使用会计科目,推迟确认或超标准列支成本,资金结算不规范,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而且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有些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纪律观念淡薄,直接影响财务核算的准确和财务监督的力度。分析审计发现的问题,一些是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不能辨别经济活动真伪,不能应用会计知识进行准确核算导致的,一些是由于会计职员职业素质差,面对不正之风不敢坚持原则,甚至与参与乱纪行为造成的。

(六)、主要业务情况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检查普遍存在是来“挑刺”的认识,或由于涉及自身的利益,存在怕把问题暴漏给审计人员的心态,所以几乎没有被审单位愿意将自身的情况和盘托出。审计除了询问之外,要获取不能直接获取的情况,只能依靠自身的职业判断,大体掌握被审计单位主要业务合同深入查找问题的根源,做到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比如首先通过档案管理部门了解合同,尤其是重大合同,包括收入和支出,通过业务情况宏观掌控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以此为依据界定收入和支出金额,以杜绝明显的主要业务的收入和成本提前或者滞后的现象。

本人从业会计工作多年,工作之余除了参加并通过了审计类培训和资格考试之外,也常常思考如何站在审计的立场上看待财务问题。以上便是我对审计工作的一点观察和思考,只能算是浅析,不妥之处恳请领导斧正。

张云鹏 2014年9月8日

第二篇:审计常见问题浅析

审计常见问题浅析

标签: 如何从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往来帐中存在的问题 分类:工作学习如何从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

所谓异常现象,是指有别于寻常的,脱离一般规律的行为或表现。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对被审单位账目的审阅、比较、分析,结合自身的经验判断,就可以从异常现象中发现疑点。然后由疑点入手,进行延伸调查,扩大审计范围,就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审计实践,就异常现象的几种表现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发票异常

审计工作经常会遇到需要辨别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内容真假的情况。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鉴别发票的真伪。发票假则业务一般也假。发票异常有以下几种:

开票日期早于印制日期。发票的开票日期表明业务的发生时间,其不可能早于发票的印制时间。判断发票的印制日期有两种办法:一是看发票左边或右边竖排的小字,它表明了印制日期和承印单位。二是从发票的字轨号可以判断出发票的印制日期。

发票号码相连或相接近而开票单位不同。企业领购发票以本为单位,一本发票有固定的张数,如25张、50张等,发票号码相连。因此,如果不同的企业使用的发票号码相连或接近,则发票可能为假,其业务虚假的可能性也较大。

发行地区与企业注册地相矛盾。注册于甲地的公司如果开具乙地的发票,是不正常的。因为公司的注册地即为公司领受发票的地区,如果开具的发票属非注册地则业务虚假的可能性较大。

(二)数字异常

会计资料中的异常数字,是指按正常经济业务和核算程序处理后出现不应该出现的数字。数字异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判断:

通过数字的正负来判断。有些经济业务反映在账面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而有些经济业务只能是正数而不可能为负值。从数字的正负方向发现异常的数字,首先应把握该笔业务反映出来的数据本身是正还是负。如笔者在某次审计中,发现该公司包装物一直为负数,经延伸审计,查出了该公司虚假生产、销售、会计造假等诸多违纪问题。

通过数字的变化规律来判断。如某单位的某项业务费用余额平时都相对稳定,而本月则增幅较大,不符合该项管理费用的正常变化规律,则该月发生额就为异常。如通过在职职工工资单与节日礼品发放名单相比较,有时就可以查出职工领薪不上岗的违规问题。

通过数字的精确程度来判断。一般来讲,销售单位定价有一定的规律,如999元、1980元,对于数额较大的资产较少出现以万为单位的整数。笔者在一次审计中,某单位一次列支30000元的仪器费,这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审计人员先询问什么仪器,然后提出要实地查看。被审单位会计见隐瞒不住,最终承认了开假发票的行为。

(三)时间异常

审计人员在检查会计资料时也可以从业务发生的时间来判断。

通过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来判断。某些单位的业务发生受客观实际的限制。如酒厂的生产有淡、旺季之分,相应其工资支出也表现为旺季多、淡季少;棉花加工企业在棉花收获的9-12月与棉花生长期3-8月收购量明显不同。通过上述在特定时间有关数字的比较,则可以查出异常时间段内发生的违纪问题。

通过会计资料有关时间的长短来判断。一项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总有一个适当的时间期限。如果不符合这个期限,则发生的经济业务就值得怀疑。如某单位的小汽车在一年中多次大修;又如金融系统中对某单位存款户的利息支出一季度内发生2次以上,审计人员就要认真查证。

通过年末、年初经济业务的发生的情况来判断。一般情况下,单位预算与实际完成情况是有差别的。而年末、年初往往是考察单位业绩的时候。如有的单位为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销售任务,拿到年终奖,则会通常在年末以虚假销售等方式做假账,然后年初以退货为由用红字冲回。审计人员若能详细检查,就会查出事实真相。

当然,判断某一现象是否为异常,前提是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足够的会计知识,积累丰富的审计经验,这需要审计人员在业务实践中不断学习,多加探索,细心体会,逐步掌握。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往来帐中存在的问题

往来帐户是用于反映、核算及监督某单位与其他单位、个人待结资金中暂付应收或暂收应付款项的待结帐户。根据有关财务制度规定,往来帐款应予及时清理,不得长期挂帐。但从近几年的审计实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往来帐中存在一定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

一、收入挂往来。部分单位将应缴预算款或应缴财政专户款挂在“暂存款”中列收列支,隐瞒应缴财政收入;还有的将违规收取的费用挂在“暂存款”中,逃避有关部门监督。

二、支出挂往来。一些单位或个人出差借款后不予结算,长期挂在“暂付款”中;少数单位工程建设项目早已完工,而未对预付工程款进行结算,一直挂在“暂付款”。

三、专项资金挂往来。有的乡镇将上级有关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长期挂在“暂存款”中,而实际中资金已被挤占或挪用,造成专项资金“名存实亡”。

四、通过往来转移资金。有的单位把从下属部门调剂来的资金放在“暂存款”中,并于“暂存中”列支出;而有的单位为逃避监督,将资金拨付下属单位,从下属单位的往来中列支。

五、通过往来虚列支出平衡预算。为平衡预算,年末时,有的乡镇虚列预算支出转入“暂存款”。

六、单位或个人借款长期不还。有的单位 “暂付款”中的个人借款在借款人调离多年后仍挂在帐上,没有收回。

七、债权、债务欠真实。对欠财政或上级部门的资金,在财政或上级部门扣款时,不冲减债务,而又列入“暂付款”中,造成债权、债务不真实。

上述问题的存在,易造成单位的资产、负债及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不实,形成帐外资产,或引发其他违纪违法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对此,笔者建议:一要加强对有关单位领导的财经法纪教育,增强其财经法律意识。二是单位领导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清理结算组,对往来帐进行全面清算;对长期欠款的单位和个人采取扣工资或运用法律手段等办法强制收回;对确属呆帐坏帐的,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冲销。三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其自觉按照有关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四要加快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债权债务责任追究制,强化对现金、票据、银行账户的管理。五是加大监督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对财务往来从严监督,特别是对利用往来挂帐隐瞒、截留收入,偷逃税金,转移、挪用专项资金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严肃处理。

第三篇:小额贷款公司审计常见问题及依据

小额贷款公司审计常见问题及依据

一、业务方面

(一)未达‚支农支小‛考核指标,或是应对考核拆分资金。

表现形式:‚支农支小‛季度平均贷款余额占比低于70%或是15(含)天内向同一客户或其关联方发放贷款,实际用于同一用途。

定性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1”119号)第四点‚单户10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以及种植业、养殖业等纯农业贷款余额占比不得低于70%‛。

考核参考:《关于要求做好小额贷款公司2012与2013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浙金融办[2012]88号)“各季末小额贷款占比未达70%的相应扣分,总分9分;拆分贷款每发现一起扣0.5分,扣完为止,总共3分”。

(二)向股东及其关联方发放贷款。

表现形式:向股东关联方发放贷款。股东关联方指小额贷款公司自然人股东的直系亲属、小额贷款公司法人股东的母、子公司、股东、高管。

定性依据:《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浙金融办“2008”21号)第二十五条‚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股东发放贷款‛。

考核参考:《关于要求做好小额贷款公司2012与2013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浙金融办[2012]88号)“向股东直接发放贷款的,分值为0。向股东关联方发放贷款,贷款余额合计超过资本金5%,经确认后不予改正的,分值为0;发放贷款额度低于资本金5%的每笔扣1分。总共3分”。

(三)跨区域经营。

表现形式:向限定区域以外的企业、个人发放贷款。

定性依据:《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浙金融办“2008”21号)第二十五条‚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跨区域经营业务‛。

考核参考:《关于要求做好小额贷款公司2012与2013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浙金融办[2012]88号)“严格按照规定在限定区域内开展对小企业、个人、小型商业活动的服务,未经批准的区域外贷款每笔扣0.1分,扣完为止。总共3分”。

(四)贷款集中度过高。

表现形式:单户贷款余额超资本净额的5%。

定性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09]71号)‚单户贷款余额最高不超过资本净额的5%‛。考核参考:关于要求做好小额贷款公司2012与2013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浙金融办[2012]88号)“发生一笔超过5%的,分值为0。总共4分”。

(四)贷款流向不符合规定。

表现形式:贷款流向国家限制性行业或民间借贷市场。

定性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1”119号)第四点‚严禁贷款资金流向泡沫产业和民间借贷市场‛。

考核参考:关于要求做好小额贷款公司2012与2013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浙金融办[2012]88号)“向国家限制性行业领域发放贷款,余额超过资本净额的5%或单户超过1000万元,得0分。贷款给资金掮客等民间借贷市场的,得0分。因以上原因导致该贷款逾期等风险的,倒扣1分。总共4分”。

(六)在贷款利息外收取手续费、咨询费等。表现形式:向客户收取手续费等其他费用。

定性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1”119号)第四点‚对贷款客户不得在贷款利息之外以任何名义收取手续费、咨询费‛。

考核参考:《关于要求做好小额贷款公司2012与2013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浙金融办[2012]88号)“凡发生对贷款客户收取或变相收取手续费、咨询费,不得分。总共2分”。

(七)股东擅自转让股份。

表现形式:未经当地政府同意报省金融办审核,股东擅自转让股份比例超5%,或是比例不超过5%主发起人发生变化;或是股东比例不超过5%,主发起人也没发生变化,但股权发生转让,而没经工商登记。

定性依据:《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浙金融办“2008”21号”第二十条:‚小额贷款公司原有股东之间股份转让,主发起人发生变化的、股份转让比例超过5%的,经当地政府同意后报省金融办审核‛。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公司变更登记事项,应当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未经核准变更登记,公司不得擅自改变登记事项‛。

(八)定向借入资金不合规,且超出规定借款利率。表现形式:向法人股东关联方融资,融资利率超过规定。

定性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1”119号)第三项‚经市小额贷款公司管理部门同意后向主要法人股东定向借款,…借款利率一般不超过同期银行融资利率‛。《关于扩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意见》(浙政办发“2011”95号)‚

(四)融资成本与期限…银行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同期基准利率上浮30%的水平‛。

(九)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表现形式: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

定性依据和处理处罚:《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定义、量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定义、量刑】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考核参考:《关于要求做好小额贷款公司2012与2013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浙金融办[2012]88号)特别处罚条款‚小额贷款公司非法吸收公众资金、发放高利贷、账外经营、暴力催贷、通过咨询费或手续费等额外收费且综合收息率超过央行基准利率4倍的,一律考核为‘不合格’‛。

二、财务方面

(一)未按规定计提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或风险拨备率。

表现形式:未对信贷资产分类管理,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或风险拨备率未达规定。定性依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 号)‚小额贷款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拨备制度,准确进行资产分类,充分计提呆账准备金,确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全面覆盖风险‛。

《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浙政办发“2012”119号)第十一条第五款‚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始终保持100%以上(或年末风险拨备覆盖率达到150%以上)‛。

考核参考:《关于要求做好小额贷款公司2012与2013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浙金融办[2012]88号)“风险拨备覆盖率达到150%的得6分,在100%-150%之间的得3分,低于100%的得0分‛。

(二)违规开立账户或坐支现金。

表现形式: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开立储蓄账户,用于日常发放贷款、回收贷款和收息;大量以现金方式回收贷款和利息,并大额坐支现金进行贷款发放。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条:‚公司除法定的会计账簿外,不得另立会计账簿。对公司资产,不得以任何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一条:‚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

考核参考:立即清理账户,规范公司账户及现金使用。

《关于要求做好小额贷款公司2012与2013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浙金融办[2012]88号)‚制定现金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不存在放款、收款、收息等现金结算现象,且单日现金余额不超过人民币2万元(含),得3分,不符情况相应扣分‛。

(三)使用虚假发票报销费用或虚构支出项目列支费用

表现形式:公司利用假发票或者其他各种票据以办公费、差旅费、住宿费等名义入账报销费用,套取现金用于发放公司高管及员工年终绩效奖励,偷漏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的规定。

处理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的规定,员工薪酬所得应当依法补缴个人所得税。

(四)未按规定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税费。

表现形式:违规将单户余额超过5万元的农户贷款利息纳入税收优惠范围、超标准在税前列支补充养老保险金等。

(五)会计核算不规范

表现形式:未按规定进行会计科目核算,存在长期挂账科目未作处理。

(六)资产管理不规范

表现形式:固定资产未按规定入账,部分抵债资产未入账,抵债资产处置不及时。

第四篇:审计常见问题及处理依据

审计常见问题及定性依据

1、大额支付现金

2、白条抵库

3、公款私存

4、库存现金超限额

5、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未按规定入帐

6、违规使用发票

7、私设小金库

8、事业单位往来款项未及时清理

9、滥发工资、奖金、财物

10、超范围、超标准开支业务招待费

11、白条入帐

12、挤占、挪用拨入的预算资金、专项拨款

13、行政事业单位隐瞒收入、在往来中列收列支

14、隐瞒、转移预算外资金收入

15、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

16、会计资料毁损、灭失

17、编造虚假账册等会计资料

18、坐收坐支现金

19、提高标准、扩大范围滥发钱物行为 20、做假帐

21、转移、隐匿会计资料、资产

22、乱收费

23、用公用经费发放人员经费

24、强迫学生征订教辅资料

25、培训费达不到5%

26、物品采用未建台帐,没有验收等

27、食堂盈利过大

28、贫困生生活补贴发放未规范

29、固定资产未入帐 30、固定资产入帐不规范

1、大额支付现金

定性依据:2001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30号 第一条第5款 开户单位转帐结算起点以上的支付,必须使用转帐结算。

2、白条抵库

定性依据:1988年9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号)第十二条 …… 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3、公款私存

定性依据:1988年9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号)第十二条 ……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

4、库存现金超限额

定性依据:2001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30号 ……

二、严格企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管理 ……在县及县以下银行开立账户的单位,可保留5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量;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可保留10天以下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量……

5、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未按规定入帐

定性依据:2012年12月21日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第四十七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6、违规使用发票

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发票;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不得拆本使用发票;不得自行扩大专业发票使用范围‛。第三十六条‚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包括:

(一)未按照规定印制发票或者生产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二)未按照规定领购发票的;

(三)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的;

(四)未按照规定取得发票的;

(五)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的;

(六)未按照规定接受税务机关检查的。‛

7、私设小金库

定性依据:(1)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2009”18号)

一、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均纳入治理范围。

8、事业单位往来款项未及时清理

定性依据:2012年12月21日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第五十九条 中小学校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类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第四十六条 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对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9、滥发工资、奖金、财物

定性依据: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 第三条 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10、超范围、超标准开支业务招待费

定性依据:违反了财预字“1998”159号《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第三条‚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

(一)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

11、白条进账

定性依据:违反了“1993”财政部令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第二十二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

12、挤占、挪用拨入的预算资金、专项拨款

表现形式:将财政拨入的事业费、专项拨款等改变用途,用于行政性支出、基本建设、滥发钱物、经商办企业、转为有偿使用以及其他挤占挪用等。

定性依据:违反了(95)国务院令第18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3、行政事业单位隐瞒收入、在往来中列收列支

表现形式:应当纳入单位收入管理的款项在往来中列收列支,致使这部分收入和支出在年终决算无法反映。

定性依据:财预字[1997]288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三部分‚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年终前应尽量清理完毕。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转入各有关账户,编入本年决算。‛[1996]财政部令第8号《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十三条‚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14、隐瞒、转移预算外资金收入

表现形式:将预算外资金收入记入往来款科目、暂存在所属单位帐户或者另设帐户单独核算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

定性依据:违反了国发[1996]29号《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第一条‚各部门、各单位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将财政拨款转为有偿使用,更不得设置帐外帐和‚小金库‛。‛第七条‚……严禁将预算外资金转交非财务机构管理、帐外设帐、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

15、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

表现形式: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定性依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四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16、会计资料毁损、灭失

定性依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三条‚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17、编造虚假账册等会计资料 定性依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第十三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18、坐收坐支现金

定性依据:违反了银发“1988”288号《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

(二)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现金库存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处理处罚:依银发“1988”288号《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四)项‚未经批准坐支或者未按开户银行核定坐支额度和使用范围坐支现金的,按坐支金额10—30%处罚‛之规定处理。

19、提高标准、扩大范围滥发钱物行为

定性依据:违反了(95)国务院令第18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做假帐

定性依据:1999年10月31日修正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三条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21、转移、隐匿会计资料、资产

定性依据:1999年10月31日修正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22、乱收费 定性依据:

《教育部 国务院纠风办 监察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的通知》教财„2006‟6号

(二)取消规定以外的所有收费项目,合理开支纳入公用经费支出范围,3.取消各种服务性收费项目,如存车费、热饭费、饮水费等,相应的合理支出应纳入公用经费开支范围,不得向学生收取。

(三)规范学校办学秩序,严禁收费办班、补课。1.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所有规定的教学内容必须纳入正常课堂教学之中。2.教师为学生补课不得收费,但可计入教师的工作量中,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项内容。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财„2007‟10号

(二)严禁通过举办各类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方式变相收费。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学校按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时,必须向每个学生开具合法收据,在收据上注明收费依据、项目及标准;严禁收费不开收据或对多个学生只开一张收据;收费项目、标准及收支情况要及时进行公示。

23、用公用经费发放人员经费

定性依据:《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 第三条 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24、强迫学生征订教辅资料

定性依据:(教育部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教基„2006‟19号

五、依法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教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学生订购教辅材料。

25、培训费达不到5% 定性依据:《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 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26、物品采用未建台帐,没有验收等

定性依据:《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 农村中小学校要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

27、食堂盈利过大

定性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财„2007‟10号 进一步严格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行为——伙食费只能向自愿在学校就餐的学生按照成本收取,学校举办食堂严禁以营利为目的。

28、贫困生生活补贴发放未规范

定性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财„2007‟10号 确保“一补”政策落实到位——资金发放须经学生本人或其家长签字。享受“一补”的学生名单,要及时进行公示。

29、固定资产未入帐

定性依据:《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第四十七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30、固定资产入帐不规范

定性依据:《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第四十八条 中小学校应当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载固定资产的编码、名称、类别、规格、型号、原值、购置日期、使用部门等信息,完整反映固定资产情况。

第五篇:审计常见问题定性、处理处罚依据

基建项目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和有关的定性处理法规及依据《审计常见问题定性、处理处罚依据》

——2011.5.30法制室编制

总目录

第一节 财政收支审计

(一)预算收入管理方面

问题1-1 擅自改变预算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具体有:乱收费、滥罚款;隐瞒、挪用、坐支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等);

(二)预算支出管理3方面

问题3-

1、办理无预算或超预算拨款 问题3-

2、虚列支出挂暂存

问题3-

3、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如业务招待费超支等);挤占、挪用、调剂使用专项资金

(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方面

问题2-

1、擅自设立行政性收费、基金等预算外资金项目;擅自改变预算外资金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问题2-

2、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

(四)其他方面

问题1-

1、往来款清理不及时

第二节 财务收支审计

说明:对上述“

一、财政收支审计”中已列出的问题在财务收支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时,其定性凭据不变。

问题7-

1、无收费许可证收费

问题7-

2、违反规定设立收入项目;擅自改变收费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问题7-

3、违反政府采购规定,应当集中采购的项目自行采购 问题7-

4、违反现金管理有关规定

问题7-

5、原始凭证、票据及发票管理方面的问题 问题7-

6、私设会计帐目

问题7-

7、私存私放财政资金和其他公款(即私设小金库)

第三节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问题7-

1、未取得开工前审计意见书 问题7-

2、截留、挪用国家建设资金 问题7-

3、虚列投资完成额、多计工程成本 问题7-

4、违反规定超概算投资 问题7-

5、未经批准搞计划外工程 问题7-

6、工程未实行政府采购 问题7-

7、工程未招投标

各股室:

为规范法律法规的使用,现将审计中见的问题定性及处理处罚依据统一整理如下:

第一节 财政收支审计

财政收支审计(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对财政收支行为不能处罚,只作处理,其他行为如:违反现金管理、财政收入票据管理、发票管理规定,私设小金库等可以处罚,其定性依据参照以下“

二、财务收支审计)

(一)预算收入管理方面

问题1-1 擅自改变预算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具体有:乱收费、滥罚款;隐瞒、挪用、坐支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等);

定性依据:

《关于下达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实行预算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财预字„1995‟27号)第一条第五项:“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收缴管理工作,任何部门和单位均不得随意调整收费、罚款的范围和比例。在坚决纠正、禁止乱收费、滥罚款的同时,对按有关法律和法规应该收缴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应做到应收尽

返回首页 收。任何单位不得隐匿不交、挪用或自行坐支。”

(二)预算支出管理方面

问题3-

1、办理无预算或超预算拨款

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项:“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预算拨款的管理,并遵循下列原则:按照预算拨款,即按照批准的预算和用款计划拨款,不得办理无预算、无用款计划、超预算、超计划的拨款,不得擅自改变支出用途;”

问题3-

2、虚列支出挂暂存

定性依据: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7号)第十八条:“总预算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问题3-

3、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如业务招待费超支等);挤占、挪用、调剂使用专项资金。

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返回首页 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另外:业务招待费超支还应同时引用: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财预字[1998]159号)第三条第一项:“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

(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方面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方面(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第053号)第一条: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

问题2-

1、擅自设立行政性收费、基金等预算外资金项目;擅自改变预算外资金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定性依据:

《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财综字 [1996]第104号)第十三条:“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

和规章所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收取和提取预算外资金。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设立收费、基金项目、随意调整范围和标准。”

返回首页

问题2-

2、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

(1)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和预算外收入未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

定性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93号)第三条第(八)项:“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后,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规定,将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和预算外收入,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严禁转移、截留资金,严禁私设过渡性收入账户滞留不缴,严禁挪用、坐支,严禁私分或擅自用于职工福利,严禁将执收执罚权力擅自下放给所属事业单位。”

(2)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未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

定性依据:

《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第053号)“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防止隐瞒、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政府非税收入。”

返回首页

(四)其他方面

问题1-

1、往来款清理不及时

定性依据: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7号)第二十三条、第二款:“ 暂付及应收款项应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并应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上述问题共同处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五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一)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不缴或少缴,不收或少收财政收入);

(二)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适用于有非法侵占国有资产的情形);

(三)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适用于有违法所得 的情形);

(四)责令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作调账处理);

(五)其他处理措施(根据情况如:责令改正等)”。注:上述各项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返回首页 第二节 财务收支审计

二、财务收支审计(包括经济责任审计中对财务收支行为的

审计),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处理、处罚。说明:对上述“

一、财政收支审计”中已列出的问题在财务收支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时,其定性凭据不变。

(二)其他常见7问题

问题7-

1、无收费许可证收费

定性依据:

《收费许可证管理办法》(计价格[1998]2084号)第十一条:“《收费许可证》是收费单位依法收费的凭证。各单位要做到亮证收费。

问题7-

2、违反规定设立收入项目;擅自改变收费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定性依据:

(1)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

问题的决定》第五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坚决做到令行禁止。严禁擅自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集资、基金项目;严禁擅自提高收取标准,扩大收取范围;严禁向企业摊派、索要赞助和无偿占用企业的人财物;严禁向企业强买强卖,强制企业接受指定服务,从中牟利;严禁在公务活动中通过中介组织对企业进行收费;严禁将应由企业自愿接受的咨询、信息、检测、商业保险等服务变为强制性服务,强行收费;严禁强制企业参加不必要的会议、培训、学术研讨、技术考核、检查评比和学会、协会、研究会等;严禁强行向企业拉广告,强制企业订购书报刊物、音像制品等;严禁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到企业报销各种费用。”

(2)对企业以外单位违规收费时引用:

《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第四条第一款:“收取或提取预算外资金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项目、范围、标准和程序执行。”。

问题7-

3、违反政府采购规定,应当集中采购的项目自行采购

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条第三款:“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

问题7-

4、违反现金管理有关规定

(1)超范围使用现金 定性依据:

《现金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号)第六条:“开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帐结算。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户单位只可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

(一)职工工资、各种工资性津贴;

(二)个人劳务报酬,包括稿费和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三)支付给个人的各种奖金,包括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各种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四)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现金支出;

(五)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支付的价款;

(六)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七)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八)确实需要现金支付的其他支出(见第十一条第四项)

因上述法条太长,在底稿中可写成:根据《现金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号)第六条关于开户单位现金使用范围的有关规定。

返回首页

(2)超限额使用现金 定性依据:

《现金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号)第八条:“除本条例第六条第(五)、(六)项外,开户单位支付给个人的款项中,支付现金每人一次不得超过一千元,超过限额部分,根据提款人的要求在指定的银行转为储蓄存款或以支票、银行本票支

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应经开户银行审查后予以支付。”

上述(1)(2)的处理处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六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前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并可以依法给予处罚。”和《现金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号)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一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一)超出规定范围和限额使用现金的,按超过额的百分之十至三十处罚;”的规定,对你单位处以**万元罚款。

(3)用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即白条抵库;公款私存;保留帐外公款即小金库等。

定性依据:

《现金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号)第十二条:“开户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现金帐目,逐笔记载现金支付,帐目要日清月结,做到帐款相符。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不准单位之间相互借用现金;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不准利用银行帐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不准保留帐外公款(即小金库);禁止发行变相货币,不准以任何票券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

处理处罚依据:

① 用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简称白条抵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六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前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并可以依法给予处罚。”和《现金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号)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三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三)用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的,按凭证额百分之十至三十处罚;”。

② 公款私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六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前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并可以依法给予处罚。”和《现金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号)第二十条第二款第十三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十三)将单位的现金收入以个人储蓄方式存入银行的,按存入金额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处罚;”

③ 保留帐外公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六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

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前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并可以依法给予处罚。”和《现金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银发[1988]288号)第二十条第二款第六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六)保留帐外公款的,按保留金额百分十至三十处罚;”。

返回首页

问题7-

5、原始凭证、票据及发票管理方面的问题

(1)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除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票据等财政收入票据和发票以外的原始凭证)

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四条第三款:“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处理处罚依据:

《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八条:“属于会计

方面的违法行为,依照会计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处罚。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三项:“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

返回首页

(2)财政收入票据不符合规定(根据情况写上具体项目如:使用不符合规定的票据收费、罚款等)

定性依据:

《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第053号)第五条:“财政部门是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管理机关,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纳入财政票据管理体系,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印制、发放、核销、检查及其他监督管理工作。除财政部另有规定外,执收单位收取

政府非税收入,必须严格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使用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财政收入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销毁非法印制的票据,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违反规定印制财政收入票据;(二)转借、串用、代开财政收入票据;(三)伪造、变造、买卖、擅自销毁财政收入票据;(四)伪造、使用伪造的财政收入票据监(印)制章;(五)其他违反财政收入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审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引用第*项)

若依据本条罚款时需处理处罚段前加上:

根据《河南省审计机关<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豫审[2009]114号)第三条的规定,你单位上述违法行为认定为轻微、较重、严重(具体认定见文件原文,也可与法制室联系)

返回首页

(3)发票不符合规定(包括发票的取得、开具、使用和保管不符合规定等);使用假发票(需经税务部门确认)

定性依据:

① 发票取得不符合规定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和第二十一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

② 发票使用不符合规定引用(如用白条列支、使用假发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发票管理规定使用发票,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

(三)拆本使用发票;

(四)扩大发票使用范围;

(五)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审计人员根据情况引用第*项)和第二十一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

③ 发票开具不符合规定引用(如虚开、代开发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开具发票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开具,并加盖发票专用章。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虚开发票行为:

(一)为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二)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三)介绍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审计人员根据情况引用第一款或第二款第(一)、(二)、(三)项)和第二十一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

返回首页

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属于税收收入票据管理方面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处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587号]),以下分别情况结合使用两个法规:

①适用于未按规定开具、使用、保管、缴销发票的情形(审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引用第*项)。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一)应当开具而未开具发票,或者未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全部联次一次性开具发票,或者未加盖发票专用章的;

(四)拆本使用发票的;

(五)扩大发票使用范围的;

(六)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的;

(七)跨规定区域开具发票的;

(八)未按照规定缴销发票的;

(九)未按照规定存放和保管发票的。”

②适用于虚开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的情形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虚开发票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代开发票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③适用于违规转借、转让、受让假发票或已废止的发票等情形

第三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一)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的。”

返回首页

问题7-

6、私设会计帐目

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 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帐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帐簿登记、核算。”

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八条 :“ 属于会计方面的违法行为,依照会计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处罚。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二项:“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私设会计帐簿的;”。

返回首页

问题7-

7、私存私放财政资金和其他公款(即私设小金库)

定性依据:

中共中央纪委 监察部 财政部 审计署《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第一条第二项“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均纳入治理范围。”

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若依据本条罚款时需处理处罚段前加上:

根据《河南省审计机关<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豫审[2009]114号)第四条的规定,你单位上述违法行为认定为轻微、较重、严重(具体认定见文件原文,也可与法制室联系)

上述除已列出处理处罚依据的问题外,其余问题的处理、处罚依据为:

1、罚款时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一款:“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区别情况采取审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

处分的,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需在处罚意见段前加上“根据《河南省审计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豫审[2009]114号)第二条第二项关于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的规定,上述违法行为认定为(1)轻微(违规金额10万元以下,罚款1万元以下);(2)较重(违规金额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3)严重(违规金额30万元以上,罚款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根据情况认定为轻微、较重或严重,三者其中之一。(若减轻处罚,需说明理由。)

2、不罚款时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五条“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一)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

(二)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

(三)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四)责令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其他处理措施。”(审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引用第*项)和第四十六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前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并可以依法给予处罚。”(两条需结合引用)

返回首页 第三节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说明:根据2011年1月14日《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第十条的规定,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只能将项目法人单位或其授权委托进行建设管理的单位作为被审计单位,同时,在审计通知书中应当明确,实施审计中将对与项目直接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单位取得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调查。即被审计单位以外 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有关单位只是审计调查对象,若不属于审计管辖范围,按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发现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时,应当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处罚。)

问题7-

1、未取得开工前审计意见书

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都是:

《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审投发[1996]105号)第三条:“凡属国家规定必须进行开工前审计的建设项目,未取得审计机关出具开工前审计意见书而擅自开工建设的,应当建议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停工,并履行审计手续;不按规定时限履行审计手续的,视情节处以总投资1%以下的罚款,罚款由建设单位以自有资金支付。”

问题7-

2、截留、挪用国家建设资金

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返回首页

问题7-

3、虚列投资完成额、多计工程成本

定性依据: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第十二条:“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计入待摊投资,冲减工程成本。”、第十三条“经营性项目在建设期间的财政贴息资金,作冲减工程成本处理”、第二十五条“非经营性项目为项目配套的专用设施投资,包括专用道路、专用通讯设施、送变电站、地下管道等,产权归属本单位的,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产权不归属本单位的,作转出投资处理,冲销相应的资金”、第十六条“ 建设成本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支出、设备投资支出、待摊投资支出和其他投资支出。”和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关于建设成本的有关规定。(审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引用)

以上问题2、3的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第一款:“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截留、挪用国家建设资金;(四)虚列投资完成额;(五)其他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有关规定的行为。(审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引用第*项)

问题7-

4、违反规定超概算投资

定性依据:

《关于改进工程建设概预算工作的若干规定 计标》(1983)第1038号第十一条:“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都应认真执行批准的总概算,不得任意突破。如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必须增加投资时,首先用其他工程多余的投资调剂解决。调剂有困难时,经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批准,可动用总概算的预备费解决。如必须突破总概算时,其超出部分经设计单位同意并修改后,由主管单位报原初步设计批准机关审核,按十三条规定的批准权限报经批准。”

处理处罚依据:

《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审投发[1996]105号)第八条:“建设单位违反有关批准文件规定,以合同形式

要求设计单位扩大规模和提高标准而增加的概算投资,应由建设单位报原审批部门予以批准;否则,应停止建设,并对建设单位处以超投资部分5%以下的罚款,罚款由建设单位以自有资金支付。设计单位未经批准,擅自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或违反合同规定范围,进行设计而增加的概算投资,对设计单位处以该部分设计费50%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建议有关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直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对设计部门的违规问题,若对该部门没有审计管辖权,应当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处罚。)

问题7-

5、未经批准搞计划外工程

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都是:

第六条 建设项目不突破概算总投资的单项工程间投资调剂,应督促建设单位向原审批部门申报批准。批准设计外的在建工程,应要求其暂停、缓建,并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原审批部门不予批准的计划外工程,由建设单位筹措符合规定资金予以归垫,并处以投资额5%以下罚款,由建设单位以自有资金支付。建设单位擅自扩大建设规划、提高建筑装修及设备购置标准的投资,视同计划外工程投资处理。

返回首页

问题7-

6、工程未实行政府采购

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条第三款:“纳入集中

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

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四条:“ 采购人对应当实行集中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不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实行集中采购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停止按预算向其支付资金,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依法给予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分。”

问题7-

7、工程未招投标

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的,将必须进行招标的

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项目合同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发现的其他违法、违规问题(如:不合规票据、超范围使用现金等),参照上述“

一、”“二”中列出的依据进行处理处罚。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常见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若在具体使用中发现问题请及时与法制室联系。

返回首页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下载审计常见问题浅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常见问题浅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程结算审计常见问题及审计方

    工程结算审计常见问题及审计方 工程结算审计是强化经济监督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重点搞好效益审计的一种具体方法。所谓工程结算审计,是以国家规定的计算规则,在以设计文件、变......

    往来账常见问题与审计方法最新

    企业往来账审计中的常见问题 邓宇峰龙煤双鸭山分公司审计部 对企业往来账审计中的常见问题的探讨,是我借鉴部里同志们的工作成果并结合自己工作实践的一点经验之谈,总结的还不......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常见问题范文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常见问题 一、预算编制常见问题及查证方法(一)少报、瞒报和漏报收入项目。 1、未将上年的公用经费、项目结余资金纳入年初预算管理,编入当年的部门预算。 二......

    审计常见问题定性及处理处罚依据

    审计常见问题定性及处理处罚依据 1.应缴未缴预算收入 表现形式:应纳入预算的各项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不含罚没收入)未按规定上缴国库或财政,或者截留、动用应当上缴的预算收......

    合同管理审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合同管理审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王勇 孙艺鹄(审计署长沙办)摘要:合同管理审计是基建投资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亦具有重要的意义。伴随我国对国际通行工程承包合同的推广,基建投资......

    审计常见问题定性及处理处罚依据

    审计常见问题定性及处理处罚依据 1.应缴未缴预算收入 表现形式:应纳入预算的各项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不含罚没收入)未按规定上缴国库或财政,或者截留、动用应当上缴的预算......

    预算执行审计的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

    一、预算管理 (一)预算编报不实或不完整 表现形式:是指部分收入和支出未纳入部门预算的行为。 政策规定: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九条“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国民......

    卫生专项资金审计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20140526

    卫生专项资金审计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基本概况 卫生事业专项资金是由中央财政设立,重点支持中西部等困难地区卫生机构房屋修缮、设备和免费药物购置、重大疾病控制业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