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研究(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1:1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篇: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概述

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念

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背景

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进展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现状及问题

2.1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内容和现状

2.1.1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内容

2.1.2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现状

2.2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2.2.1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法滞后

2.2.2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体不全面

2.2.3管理和监督不规范 2.2.4异地就医机制不合理

2.2.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法律性质不明确 2.2.6法律责任的缺失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

4.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法律体系构成4.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的具体内容的构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概述

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统帐结合,分级管理;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的原则,由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200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9年,中国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确立新农合作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地位。2015年1月29日,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60元,达到380元。

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背景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为我国农民(农业户口)建立的治病就医的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指出,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最初的治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提供了范本。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但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农村内的“工分制”瓦解,赤脚医生无法通过从事医疗活动来换取工分进而获得粮食等其他生活资料,赤脚医生便完全丧失了外出行医的动力。另外,由于合作社的瓦解无法再为村内卫生所的正常运行提供资金来源,导致村内的公共卫生机构无法继续支撑而瓦解。面对传统合作医疗中遇到的问题,卫生部组织专家与地方卫生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进展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72.6%。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2011年2月1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2012年起,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农民个人缴费原则上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有困难的地区,个人缴费部分可分两年到位。2013年9月1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自2013年起,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2014年4月25日各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在2013年的基础上提高40元,达到320元。全国平均个人缴费标准达到每人每年90元左右。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现状及问题

2.1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内容和现状

内容从立法内容看,多数规范性文件都对新农合的概念、目的、立法依据、基本原则、参加对象、资金筹集和管理、组织管理、医疗服务管理等内容做出了规定,也有极少数规范性文件中规定了参合人员的权利义务和奖惩措施。现有的规范性文件都未严格规定“法律责任”,有的附带在“监督管理”或组织实施等章节中予以规定,但绝大多数的根本没有规定。

立法现状近年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蓬勃发展,农村医疗保障的立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引起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主要有: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意见》,2003年国务院制定并颁布了《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信息体系建设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2006年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等,这些充分表明,我国政府已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纳入了其立法视野。但是我国目前尚未颁布相对健全的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法律或行政法规。

目前,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现行立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门规章,主要有:《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完善中央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资金拨付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的通知》等二是地方政府规章,主要有: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青海省人民政府颁布的《青海省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颁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等。

总之,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法律或行政法规较少,地方政府颁布的规章相对较多,但发展不平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制建设与其他领域的立法状况相比整体滞后,尤其是在农村医疗保障的资金筹集方式、政府职能定位、立法价值取向、法律实施与监督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的不足。

二、新农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立法层次偏低,法规之间相互冲突

在全国范围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普遍推行,但至今国家还没有一部特定的专门针对新农合的法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于无法可以的状态。虽然在一些起步早、经验较足的地方已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对当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它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法律和法规的制度保证。而且各地在执行文件时的理解不同,具体的实施也就大相径庭。立法滞后使得其缺乏法律依据,从而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无法得到保障,只能依靠行政手段和政策规定推行该制度。现有的各种决定、条例、规定和通知之间,衔接和联系也不够,甚至有些条例之间还相互冲突。

总之,我国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法,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给农村医疗保障法规的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由于没有法律保证,农民对国家农村卫生政策的稳定性信心不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不高。加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明确,一旦农民的利益受损,很难找到途径寻求法律救济,这严重降低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2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体不全面

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均规定了农民是其参加主体,而并未包括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的农村居民。因此这些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就得不到保障,同时也不利于农村的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别

3管理和监督不规范

(1)信息系统成摆设。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农民的各项相关记录都进入计算机管理系统,能有效防止“病后参保”及借用他人医疗证报销这类情况的发生;各定点医疗机构每天把本单位医疗接纳的住院病人以及兑付情况,上传给当地的合管办,合管办也就能及时了解每天的兑付费用情况。

但由于开发新农合管理软件的人往往不参与业务流程的管理,参合人员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修正等工作量大,出错率高,且错误后不能及时修改;软件缺少资源共享的机制,政府各部门未能将信息共享,致使网络投入与利用率成反比。所以研发与使用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系统成为了摆设

(2)经办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多数地方的新农合经办人员都是临时借调或兼职人员来开展工作,无人有编或有人无编的问题比比皆是。随着新农合的推进,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一些新农合管理人员政策把握随意性大,存在损公肥私,优亲厚友现象。管理人员数量不足,流动性大;管理经费和日常经费不足,没有明确标准,随意性大,解决渠道不多;管理技术力量薄弱将是新农合政策运行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环节。

(3)管理力度不够。目前的合作医疗管理模式多为管理机构挂靠在当地卫生局,各乡镇管理机构多设立在卫生院,管理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黑哨”现象难以避免;参合家庭身份核定难度大,如何有效杜绝冒名住院仍待探索;医疗机构过度医疗、过度检查以及保护性医疗的问题突出,监督不完善,致使一些参合患者的医疗费用比不参合者的费用高,影响到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同级别的医院使用一个药品目录,不便于急危重病人的治疗;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转诊手续麻烦,参合患者自主选择高一级医院的随意性较大,未形成良好的双向转诊鼓励和制约机制;一些定点医疗机构没有实行先行垫付制度,农民须首先全额支付医疗费用再统一申请报销;医疗服务监督不完善,如何利用起付点、共付比等技术方法来引导病人合理“消费”不到位;新农合缺乏投诉及仲裁机制,医疗纠纷解决渠道有待加强。

(4)监督管理有盲区。按理说,合作医疗是为农民服务的,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和药价全部公开,接受患者监督,每月减免补偿情况还应张榜公示到村,接受群众监督和审计部门审计。在运作流程上一般实行收支分离,管用分离,用拨分离,也就是说收钱的人不管钱,管钱的人不审钱,审钱的人不碰钱,让资金在封闭状态下运行。可在洋县,医院和医疗基金管理部门在既不见农民本人,也没有本人亲笔签名的情况下,只凭“借来”的合作医疗证和户口本就完成了大笔资金的报销。

4异地就医机制不合理 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属于县级统筹,参合农民只有在县里的定点医院就医才能够享有医疗费用的补偿,这对于在大量在外务工的农民来说非常不方便。他们参保在当地指定的定点医院,但是往往在外打工在外生病不能得到及时医治,所以在外农民参保意义并不大。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法律性质不明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办机构是各级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的下设机构——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基金筹集、使用和管理以及宣传等具体业务工作。因而,其在整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承担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作最为繁琐和细致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依法履行职能,将直接影响合作医疗的发展前途。目前因对合管办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就其经费来源、人事管理和治理结构等三个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致使合管办难以履行自己的责任。

6法律责任的缺失

现行立法对合作医疗中的法律责任问题没有作出规定。而在其运行中,许多情形下会产生法律责任的承担问题,例如,对于参加者没有缴完参加合作医疗费用的责任;对于财政配套资金没有到位的责任,对于未参加合作医疗者用他人名义报销费用的责任;合作医疗在报销制度中病人和医疗机构合谋套取医疗基金的责任或者开人情处方的责任以及滥用职权开回扣药的责任;对于定点医疗机构达不到标准的处理等。若对这些问题不加以明确规定,不利于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结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法律体系构成 4.1.1制定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法

长期以来,受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条件制约,城乡、地区之间社会保障差别很大,尤其是农村,几乎没有社会保障,主要依靠家庭保障。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经济和文化的增长。因此,为了保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事业有效进行,并长足有序地发展,国家应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综合性法律----农村合作医疗法,以此统领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与规章。在立法内容上,应就新农合制度所遵循的原则、所保障的对象、合作的范围与内容、筹资各方的法定义务与标准、资金的使用与支付、相关的监督提制与法律责任等反方面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使新型合作医疗的法律规定具体化、一体化,并具备可操作性。

4.1.2构建多层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体系

在制定《农村合作医疗法》以后,国务院根据《农村合作医疗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章程》及配套的政策和实施办法,如《农村救助实施办法》、《农村医疗改革方案》等。最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它地方立法机关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农村合作医疗法的基础上,在与高层次的法律、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具体的适合本地特点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以利于当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更好开展。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的决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等。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会还可以授权国务院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的一些制度进行单行立法。如补助资金划拨制度、专门的财务制度、医药费补偿制度、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法律制度体系,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关系到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应同样予以重视。在全国性的统一法典出台以后,必须加快、推动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以保障新农合制度运行顺畅,并为各地方政府在制定本地的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时提供参考。此外,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在与全国性法律、法规不相冲突的前提下,由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诸如“实施办法”这样的地方立法,但都是原则有余,具体不足,在全国性法律法规出台以后,应在其立法指导下加以补充和完善。有关医疗合作的管理、监督机制,筹资制度等基本问题可以地方法规的形式颁布规范性文件,其他如财务管理制度、就诊和转诊制度、医药费补偿审批制度则可交由地方正读或部门来规范。这样,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形成以“农村合作医疗法”为统筹,以国务院制定的相关条例为主体,以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地方政府依法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补充的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

5.1.3理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农村合作医疗法》与相关的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地方条例等法规的关系共同构成农村合作医疗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有关农村合作医疗法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1)法律地位及效力不同。所要制定的《农村合作医疗法》在农村合作医疗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直接依据宪法的要求和农村社会保障的特点而设定,是一部“母法”,“综合法”,其他则是“子法”,或“具体法”。(2)两者之间立法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合作医疗法》侧重的是对农村合作医疗的共性进行规范,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法律制度重构提出总体规范性要求,具有概率性和相对稳定性特点。而其他地方法规是针对某一地区的特定情况而制定的,呈现具体性和相对灵活性特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的具体内容的构想

4.2.1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异地就医机制

很多地方积极探索新的合作医疗的方法,将定点医疗机构扩展到外地,让参合农民在务工地的定点医院就医后,依然可以获得医疗费用的补偿。这就是所谓的异地就医机制。但是,选择定点医院的首要条件是农民工异地就医价格必须与当地医院价格一致,以统一报销标准,这就限制了定点医院的选择,结果往往只有民营医院才愿意接受这一条件。另外,异地就医还给医疗合作管理机构进行审核和监管带来不便。由此可见,异地就医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可以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在外务工农民就地就医、就地结算的办法。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机构,而且不应要求价格一致,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一卡通”就诊机制,保证了参合农民选择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权利,方便了农民就医,也使各定点医疗机构有序竞争。提高管理效率,强化资金监管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4.2.2明确新农合主体的权利义务

参合主体享有的权利有:在其患病时有享受规定的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即在当地合作医疗管理组织的单位就医,并按当地的合作医疗办法和规章制度所确定的补偿范围与比例获得医药费补偿的权利;按规定享有预防保障服务的权利;对提供医疗服务的服务质量、技术及收费标准是否合理进行监督、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在由于医疗事故受到损害时,享有依法请求赔偿的权利;在同是指定医疗就医机构的情况下,有转院的犬类;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提出合建议的权利等。参合主体要履行的义务有:依法缴纳医疗保险费的义务;遵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定合理必要使用医疗保险费用的义务;遵守就诊和转诊手续以及其它相关规定的义务等。

医疗服务机构的权利:享受政府定期投入的资金以改善经营条件的权利。享受定点医疗机构经营优惠权,按照相关规定请求管理机构结算医疗药品费用的权利等。

医疗服务机构的义务: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义务;接受医疗监督机构、审计机构、人民群众监督的义务;为参合主体提供咨询、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的义务等。

4.2.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

(1)、健全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应当由合作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帐户,专款专用,严禁侵占挪用,各级财政、卫生部门要研究制定统一的基金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基金的核算和管理;规范基金封闭运行制度,健全基金支出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加强对经办机构财务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经办机构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加大基金监督检查力度,将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督检查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实行基金监督检查的制度化,保障基金安全运行。

(2)、公开信息。农村合作医疗办事机构要通过各种途径,定期向社会公布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具体收支情况,保证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县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成立由相关部门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共同组成的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定期不定期地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和管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在网上公布农村合作医疗最新政策、工作动态,确保新农合信息及时向农民和社会进行公示。

(3)、全程监督。建立基金支付预警系统,若基金支付超过某一数值或违规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所有操作都在系统内留有工作“痕迹”,可随时对操作人员和基金收支过程及结果进行核查。使新农合资金监管由过去以“事后监督检查为主”转变为现在“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程监控检查。强化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督检查。

4.2.4法律责任

1.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其情节轻重,对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警告、撤职、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和对非法所得进行一定数额的罚款;工作严重失职或违反财经纪律造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贪污、截留、挪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或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擅自批准不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项目的。非法所得额比较巨大,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视为情节轻重,对于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给予取消其资格和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一定数额的罚款,对于工作人员给予警告。撤职。开除公职。吊销其职业资格的行政处分和对非法所得进行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将为参保人员的医疗费列为基金支付的;二,违反用药规定的;三,住院治疗经过不详细和药品使用情况与病例不符的;四,以私权开回扣以及偷换药品的;五,故意滞留病人,不及时转诊延误病情的;六,做假病历,与患者串通套取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等 3.参合农民的法律责任

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逾期不缴纳合作医疗基金,经两次以上催款仍不缴纳的,或不按规定办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的,由经办机构取消其资格,并上报备案。参保农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责令退回已发生的费用并可暂停其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

一、将本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件借给他人的;

二、私自涂改病历资料、医药费收据的;

三、其它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等等。

第二篇: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山西农业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关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调查报告

学院:文理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081班

作者姓名:孔继凯(01)

实践时间:2010年8月15日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目前我国把看病贵列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之一。多数农民由于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往往有病不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与此同时,他们由于缺乏保健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恶性循环。医疗保障的缺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阻碍,在此背景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2002年10月诞生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和政府为切实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农村合作医疗涉及的农民数量多,其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以及对医保制度的认识等各个方面大不相同;各个地区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政府财政支持承受能力上也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这几年的试点和全面推进,许多医疗机构暴露出来的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经验不够、资源有限等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与存在的问题,我们利用此次假期,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目的在于调查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于7月20日开始展开调查,范围就本村和邻村。主要对象是农民群众和乡镇干部。调查的方式以走访和谈话方式为主,加以调查问卷,并做了详细记录,经过汇总与整理分析,写出了此次社会实践报告。

经过分析,我们对新型农村医疗工作有所了解,具体调查如下;

一、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现状:

1、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农民对政策的理解不透彻。在我们的采访中,很多人对国家的政策都不是很了解。

2、农民群众的参合意识不强

大多数农民过于重眼前、重实惠,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许多青壮年农民偶尔感冒发烧不算病,慢性病、大病又很少发生,一年到头很少花钱看病,所以有钱不愿参加医疗合作;一些患慢性病、大病和年老体弱的农民想参加合作医疗,又出不起钱; 一部分富裕农民虽然有钱,但认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补助的那点钱解决不了大问题,没多大意思;个别偏远乡村农民整体经济比较困难,无力或无法按时筹集资金。另外,广大农民群众已参加或看到医疗合作带来的好处,但一部分地区一部分群众的思想认识还存在盲区,他们的心中仍然存在吃不透、摸不清的现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推进。

3、医疗机构设备简陋

近年来,农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小病忍,大病耐,快死才往医院

抬”,“一人得病几代受穷”。什么原因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乡镇医疗机构的设备落后和医护人员的极度缺乏。永济卫生院医务技术人员平均只有6.43人,3人以下的卫生院仍然占总数的20%,很难开展正常的医疗服务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中专以上的文化程度只占一小部分,近一半的乡镇卫生院缺少 x光、B超、心电图等医疗设备。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人才流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待遇问题,如何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在基层工作,是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支撑点。

4、医疗保险覆盖面小,发展缓慢。目前农民工以及少年儿童等群体基本没有参加,看病主要靠白己掏腰包。有医疗保障的,自费部分也比较高。在农村地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尚不足农民人口的1 / 4,而且保障水平不高,农民看病报销比例很低。

二、对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积极配合要让负责宣传的干部耐心细致地把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作用讲清讲透,引导农民算好经济帐,让他们明白参合的好处。使农民群众们尽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他们早日感受到医疗救助的意义从而感到大病有所依,大病有所靠。

2、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要加强对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要让这支队伍能够爱岗敬业胜任本职工作;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的培训,要使从业人员一心为参合人员着想,要教育从业人员把心思用在通过提高业务技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感的基础上的业务质量的提升;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宣传能力的培训,每个从业人员本身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农合”的宣传员。

3、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目前,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较低,要用考核办法来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让从业人员由被动变为主动要求进步,改变管理中的对立性。真正实现“政府得民心、新农合’得巩固、参合民农得实惠民、卫生事业得发展”的目标。让老百姓感到新型合作医疗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

4提高医疗设备。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大多数没有达到规范标准,不能根本解决农民就近医疗的问题。政府应该把乡镇医疗机构作为农村合作医疗的基地,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必须的医疗设备,使每一个乡镇医院都能达国家的统一标准。

5、在新型合作医疗中引入商业保险机构来管理合作医疗,这样一来资金运作相对规范,对其监督和制约也相对健全。有利于克服传统合作医疗管理上的弊端,有效保障参保农民的权益。促使卫生机构降低低费用,提高质量,使广大参保农民获得实惠。

三、总结与心得体会

我们此次社会调查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情况有个初步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个新事物,它对保障广大农民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大部分来自农村,所以体力良好和心智健全的农村劳动力就是我国竞争力。从这一点上讲,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健康水平,增进我国的人力资本资源的积累,对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在开展工作期间出现一些不成熟、完善的现象是正常的,这也是发展的意义所在。从本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的这些年的情况看,由于政府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体执行和管理工作各方人员敬职敬业,该制度得到了顺利运行。

总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方便了农民求医,减轻了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了农村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给农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完善这项制度。今后,各部门应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持续健康运行,为保障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做出贡献。

此次社会调查对我的影响颇大,让我也更清楚了新型农村合作这一重大国家政策的意义所在。

第三篇:关于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问题研究

学 院:税务学院 专业班级:财政0966 学生姓名:杜秋实 学 号:0103096614

摘要:我国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7亿多农民的医疗保险问题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大难点,尽管政府在近年来加大力度关注农村医疗保险,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论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农村医疗保险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险;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现状

我们先了解一下目前各种医疗保障形式在我国农村的情况:(一)社会医疗保险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城镇企业的职工和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而作为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仍然被排除在制度安排之外。因此可以说,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基本上是一个空白。

(二)商业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的缺失为商业医疗保险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可以说它是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但是,商业医疗保险是盈利性和自愿参加的,为了保证利润的获得,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在选择投保人的时候往往会把那些年老体弱、身体状况不好的人排除在外,而这部分人对医疗保障的需求却是最迫切的。另外,由于政府并没有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强制农民必须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并且由于商业医疗保险的投保费一般比较高,因此农民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就会非常慎重,他需要考虑自己是否承担的起在医疗保险方面的花费。所以,尽管商业医疗保险在农村有发展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也是很有限的。

(三)社会救助

目前我国在农村针对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的“三无”人员实行的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幼儿保教)的“五保”供养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就医问题,但是这种制度的覆盖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二、建立农村医疗保险的必要性(一)农业人口众多,农民的健康需要保障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因此,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 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社会保障仅仅在城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

(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民的经济能力下降

我国由于农民多,农业生产力落后,农村缺乏社会保障,这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造成农村医疗保险严重障碍。加上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经济呈现出极不均衡状态,农村医疗保险二元性特征突出,城乡差距较大。

农村医疗保险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来分析,城镇居民收入始终高于农村居民,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并且由于中国实行城市福利制度,城镇居民享受大量隐性补贴,如住房、医疗福利、财政价格补贴等,实际收入差距更加巨大。应该指出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工农业产品价格差别的影响而造成的不合理结果。1983年到1986年,因工农业产品剪刀差而导致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减去了农民的利益,是对农民的一种不公平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牺牲农民利益的基础上的。

(三)农民医疗负担逐渐加重,出现因病致困返贫现象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

自1985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1988年以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00—2007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为2.4%。但与此同时,农民医疗支出大幅上升,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四)农民被排挤在保障体系之外

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对于城镇社会保险改革进度而言,农村社会保险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区试点阶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

三、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筹集难度大

社会政策不能离开经济资源而获得有效执行,因此,医疗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是实行农村医疗保障的一项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尤其是合作医疗的筹资坚持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尤其是合作医疗的资金收集上依然存在很大问题。首先,中央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严重不足。我国的卫生总费用及其占GDP的比重近年来虽有所增长,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其次,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无力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最后,不少农民仍然持观望甚至怀疑态度,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不利于农村合作医疗经费的筹集。

(二)城乡医疗分配不均,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相对贫乏 我国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人口却只占有不足30%的卫生资源。而且对农村的卫生投入主要是按人头和病床,对卫生机构进行差额补助,补偿方式不合理。医术较高的医务人员多聚集在大医院,农村大多数人经常利用的卫生资源是村卫生室或个体乡村医生,然而村里的卫生人员多半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培训,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没有必要的消毒设备。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全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民主监督的权利及意识。群众无法参与对制度的监督,使得农村医疗体系管理混乱,没有一套完善的、稳定的监管模式。另外,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举办层次大部分仍局限于以村为基础,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报账手续不全或过于繁琐,部分地区甚至存在挪用农民医保费的现象,以及医疗机构看人治病,看级别治病,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打击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使农民对医疗保障制度的信赖大打折扣,从而直接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

(四)农村高技术的医务人员严重缺乏

根据2009年公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近几年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但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人才队伍和医疗服务质量。调查发现,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中专及以下和没有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63%,村级卫生组织中这一比例高达90%,其中1/3村医没有学历;人才下不去,也留不住,没有真正形成为农村基层培养适宜人才的有效途径。这种人才结构和服务质量,很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高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又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医疗条件好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而面向最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般乡镇卫生院高学历人才少之又少。

四、国外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一)强化医疗费用的控制机制

由于医疗需求居高不下,近年各国医疗保险费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为了遏制医疗开支的过快增长,各国都加强了对医疗费用的控制能力。并且从对药品的控制,扩大到对医患双方的种种控制。

(二)重视和建立基础的初级医疗服务

初级医疗服务由于规模大、服务面广、分散性强,所以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能体现人人享有医疗服务的宗旨,尤其在预防医疗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初级医疗服务具有把治疗与预防达到合二为一的功能,初级医疗服务系统的完善,也体现了一国医疗服务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

(三)重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

随着世界各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比例日益增大,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也日益增大。从医疗保险范围来看,有两个重要发展:一是设立专门的老人医疗保险制度;二是在通用医疗保险制度中,实行以老人医疗为重点。

(四)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提高医疗及其服务效率

一些国家在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如加强有效法规、制度的制定,解决分散管理,统一全国性医疗保险制度等。管理效率的提高,简化了管理程序,机构得到优化调整,因而促进了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五、改进和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思路与对策(一)改进和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总体思路

改进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既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它对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不到200元增加到2200多元,按现价增长10倍左右,这就为改进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险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政府的财力考虑,近年来我国的税收增长 速度很快,政府适当增加一些对农村医疗保险的投入,也是可以承受得起的。虽然由于基层集体经济的下降与分税制的实行,全国大多数地区县级以下财政尤其是乡镇财政比较困难,然而,这只是财政结构的问题,从经济实力上看,目前中国应该比20年前更有财力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基于以上分析,改进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的总体思路是:建立农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要坚持国家支持的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保障农民基本医疗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与农村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建设相配套。农民在基本医疗保险与农民个人投入、农村社区经济、企业、慈善机构、外资机构等方面的捐助相结合,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建设步伐,在今后10-20年间,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将占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争取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与城市的接轨,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

(二)改进和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具体对策 1.明确政府在医疗保险方面的职责

政府重视并支持卫生工作,是中国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基本保证。卫生医疗事业是公共产品,因此鉴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政府对其投入是理所当然的事。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除了要加大投入外,还要加强管理,强化准入制度和行政监督,除了保证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投入外,还要大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医疗卫生事业,以解决农村医疗保健服务中存的供需矛盾。对各乡镇的财政也要进行严密监管和群众监督,防止任何形式的挪用和贪污浪费。

2.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布局农村医疗卫生资源

恢复和重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资金的问题。农村医疗保险资金的筹集应采取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支持的办法。集体补助部分要根据当地集体经济状况而定,一般应占筹集资金总额的20%;各级政府也应有适当的财政投入,并充分吸引农民为自身医疗保障投资,因地制宜建立不同保障水平的农民医疗保险,如果国家财政能力暂时还有困难。中央和省财政也应对贫困县的农民提供贫困医疗救助基金和合作医疗扶助基金;对发达地区则应提出明确的筹资政策,由县和乡等地方财政投入引导资金,建立农民健康保险。集体与政府的投入比例都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相应提高。此外,在发展农村医疗卫生的公共资金不足、私人资本又有投资积极性的现实情况下,私人资本的进入能够缓解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政府可以通过资格认定和技术标准规范等措施,规范私人医疗机构的服务。

3.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立健全的农村医疗保障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经过改革,农产品长期短缺转变为相对过剩。市场疲软,价格下跌,乡镇企业又面临新的挑战。农民收入增加缓慢,有些贫困家庭除去基本的吃穿等生活费用以外,已经没有能力再为自己的未来和疾病去做未雨绸缪的储备,所有的这些说明,农民的保障如仅仅依靠土地的农产品收入是难以规避风险的,这是农村以“个人负担为主”的社会保障难以建立的重要原因。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是建立农村医疗保障的前提。

4.建立有效措施,吸引高技术的医务人员到农村工作

人才问题是制约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瓶颈, 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城乡差别的影响,靠分配、派遣的方式已不可能解决农村人才缺乏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试图吸引高素质卫生人才向农村流动,如“三定”政策,城市支援农村的政策,城市医生职称晋升前必须到农村服务半年或一年的政策,高等医学院毕业生到农村服务提前转正定级提高工资的政策等等。解决农村卫生人才问题必须靠政府组织、支持,并建立长效机制。

5.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还应当包括医疗救助制度。政府的作用不仅仅是“锦上添花”,更要重视“雪中送炭”,要把对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卫生扶贫作为促进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这是完成“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需要,更是发展生产、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需要。因此,应当把卫生扶贫纳入社会保障尤其是社会救助体系。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邢娜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探析.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9.[2]金丽馥,石宏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3]费梅平,社会保障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4]张琪,中国医疗保障理论制度与运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第四篇: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初探

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初探

孙萌

2012-9-27 14:40:07来源:《新农村》 2012年第04期

摘要: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农村医疗保险,问题,对策

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群众健康,稳定社会,促进国家现代化的作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状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民生建设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医疗制度改革、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几种形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具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目前已提供的险种有企业医疗保险、家庭医疗保险、住院保险、门诊保险等,国家为了促进医疗保险的发展,特对其中的农民医疗保险、农民住院保险、疾病医疗统筹住院保险、居民附加住院保险等险种免征营业税。

2002年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中发[2002]13号文件)。自2003年起,政府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改革试点,截止2006年9月30日,中国已有4.06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5.8%。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县(市、区)达到1433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一半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4亿农民。但实际参保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新农合在试点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

二、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1.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不足

恢复和重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首先是政府不可能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大块用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其次,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开展,乡镇财政、集体收入锐减,许多村的集体经济已所存无几,相当一部分村负债累累农村合作医疗由于资金短缺而难以维系。第三,随着基层社区集体经济力量的下降,向农民集资成为建立合作医疗基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从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看,参加合作医疗的比重较小,大多数地区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满意程度比较低,意愿不强。

2.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多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沿袭的是向城市倾斜的思路。我国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人口却只占有不足30%的卫生资源。医术较高的医务人员多聚集在大医院,农村大多数人经常利用的卫生资源是村卫生室或个体乡村医生。然而村里的卫生人员多半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培训,并且有相

当一部分村卫生室没有必要的消毒设备。医疗设备缺乏及卫生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3.农村医疗缺少保险立法

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因此农村医疗迟迟不能走上正轨。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使得合作医疗的性质不能准确地确定下来,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也难以定位,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容易产生混乱。农村医疗保险立法必须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需要,如果不能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以强制为原则,必然会引起农民反感。

4.农村卫生体制难以适应收入水平差距极大的农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

我国农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的收入梯度。而区域内部因乡村劳动力的急剧分化和大规模的非农化、职工化,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给建立统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即农村医疗保障的主体、项目、资金筹集、管理方式、待遇标准方面的统一设置了客观的障碍。

三、完善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路径选择

1.明确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险中的职责,加大政府投入

国家应把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作为战略重点,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另外,建立面向全体国民尤其是农民的医疗保险体制,也是维持城镇职工基

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康运行的需要。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镇迁移,农民的医疗保险问题不解决,势必对城镇医疗保险制度造成巨大冲击。同时,政府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需要,加强先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使农村医疗保险有法可依。

2.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筹集资金数额少,集体与政府补助不足的问题,难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应采取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支持的办法。应注意将经济困难户也纳入到社会保险范围内。

3.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要处理好普遍保障与分类实施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险的科学机理是大多数人群分摊少数人群的风险,覆盖面越大,每个保障对象在遭遇风险时得到的补偿越充分,这就要求农村社会保障具有普遍性。

3.1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

在东部沿海农村及城市市郊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应全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及服务网络。医疗保障体制建设应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民的健康保障体制可以向城镇过渡,甚至结合。这些发达地区乡村,多数农民有较稳定的职业和住所,便于进行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以达到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差别的目标。这些地

区可以城市中心医院—乡镇卫院—农村社区三级派出机构为中轴而构成。

3.2欠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重点是抓好卫生扶贫工作和对贫困人群医疗救助计划。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中央政府及发达地区的支持,首先解决贫困地区的卫生设施建设与“缺医少药”问题,并且在国家扶贫专款及有关扶贫资金中划出一部分,专门解决贫困地区的医疗扶贫问题。应当把卫生扶贫纳入社会保障尤其是社会救助体系,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真正使贫困者得到救助,又方便可行,减少组织成本。

参考文献:

[1]马侠。浅谈农村医疗保险[J].社科纵横,2010(06)。

[2]李学林。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24)。

第五篇: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1、保险对象及参保年龄

《基本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对象为不由国家供应商品粮的农村人口、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乡镇招聘的干部职工。外来劳务人员原则上在其户口所在地参加养老保险。参保年龄在20周岁至60周岁。

2、保险资金的筹集

《基本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坚持以个人交纳 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个人交纳要占一定比例;集体补助主要从乡镇企业利润和集体积累中支付;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主要是通过对乡镇 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体现。实行个人帐户储备积累制,农民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和集体补助,记在个人名下。

3、交费标准及支付

交费标准多档次,由投保人自由选择。每月交费标准设置2元至20元十个档次,供不同地区及乡镇、村、企业和投保人选择。保险对象达到60周岁时,根据其个人帐户基金积累总额计发养老金。

4、基金管理及保值增值

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保值增值主要是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不直接用于投资。

全法网法律咨询

本文链接: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以下简称《基本方案》,是我们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依据,有必要对其主要内容进行说明:

下载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研究(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研究(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问题调查报告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商学与人文部调查人:信管1班-闫杰因为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所以对农民看病难问题有很深的感触。有时候,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如果......

    完成全镇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全力完成街道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我街道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由于准备充分,方案科学,宣传广泛,组织有力,赢得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与好评,也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表彰。......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查[精选]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查 调查的目的 1、了解农村医疗保险情况 2、分析比较江苏几个地区医疗保险 调查的方法 1、小组合作,各个地方负责各个地方的调查 2、去农村群众家中进行调......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精选5篇)

    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2009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 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发表时间:2008-10-24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龙政办发〔2008〕144号龙游县人......

    农村社会医疗保险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地区缺乏社会保障,“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因病致困返贫的现象非常突出。同时给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

    我国企业公益性捐赠税收法律制度研究

    我国企业公益性捐赠税收法律制度研究 一、国外企业公益性捐赠税收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一)国外企业公益性捐赠税收法律制度 (二)国外企业公益性捐赠税收法律制度对我国的......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概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一、 实践目的 通过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弥补校园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 、实践内容 《毛泽东思......

    大学生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程序

    大学生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程序一、在常熟市就诊时出示农保卡,直接结算无需报销。对参保缴费后尚未取得农保卡或农保卡挂失、补办期间、意外伤害和网络故障等原因未能用农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