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客流量的因素及改进提高的方式
影响客流量的因素及改进提高的方式
1、门店的直观吸引力(装修、招牌、灯光以及整洁度、清洁度等)。一个门店,如果说门面非常的破旧,灯光昏暗,卖场乱七八糟,和周边的夫妻店装修没有两样,对于顾客来讲就觉得在哪里买东西都可以,又何必到我们的店来呢?况且,形象上的赏心悦目本身就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对于顾客来讲有直接的引导效果。有的门店因为开店时间较长再加上督导不力有此现象;
2、商品陈列的方式、店面布局有问题。超市是一个快速作业并顾客自选商品的业态,并且如果商品配置陈列不合适,顾客进来找不到或者很不容易找到需要的商品,以及通道走向上存在问题,给顾客购物造成麻烦及不方便,那么顾客第二次再来的机会就很少了。哪些商品在布局在哪些地方应该放在什么位置,这个是在布局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并且,门店的责任就是随时要提供消费习惯、顾客意见等信息给公司参考,便于公司做出方案及时调整。此是影响门店客流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督导部门应该在巡店的时候引起高度重视。另外,门店的悬挂物品的规范也是陈列布局的一个方面,这也是区别于一般小店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3、商品不能适销对路。即商品的差异化体现。不了解顾客的需求,凭感觉铺货要货,顾客要的商品没有,不需要的充斥整个门店,顾客不上门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主要是因为对于消费需求及周边环境调查不力造成的。前期是商品部及配送中心一相情愿的因素,后期是门店经营闭门造车及督导不力的结果。
4、商品的丰满程度有问题,空架率高。对于商品陈列丰富的门店,即使陈列混乱一些,但顾客的感受就是:这个商店东西很丰富,齐全,肯定有我要的东西。而顾客进店看到这个架子商品也缺,那个架子空架,第一感受就是:这个门店什么东西都没有,我不买了。下次也不来了,这个问题的产生和店长的素质有较大关系,不能及时的监督督促部门人员把商品定单传到配送中心,货卖完了才想起订货或门店仓库有货,但没及时加货,造成空架,空架就理所当然。当然,督导的责任也较大。另外就是配送中心的配送效率问题,不把门店的货及时配出,门店要的货由于缺货配不了,也会导致门店空架。
5、商品价格不合理。我们都认同价格不是竞争的主要问题,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对于处在老居民区的门店,由于生活水平低,买东西的都是些占便宜的老头老太太,如果要追求高毛利,销售必然上不来。这也给拓展部选址人员一个明确的概念:纯粹居民区的门店对于便利型小店来讲不一定是好门店。还有,如果周边小店或者摊贩特别多,比方香烟,价格上也不能按照标准的价格去做。另外,对于商品部也提出了要求:这个地方同样的商品,价格为什么比我们低这么多?就迫使商品部人员与供应商谈判或者采取直营采购等另外的措施。
6、员工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准、质量有问题;员工的品质差、对商品不熟悉、不了解公司的规章制度等因素会导致顾客对员工的服务不满意,抱怨、甚至投诉。会给公司造成信誉上的打击,同时,由于“二百五”效应,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处理不好会导致客源逐渐流失。人无完人,再完善的企业都有服务上出问题的时候,更何况民营企业员工的服务。这个也是管理者一直非常挠头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是否完善,人力准备是否充分。如果一个什么培训都没有参加或者什么服务经验都没有的员工派到店里,不出问题才怪。而事后的亡羊补牢也是必须要及时,不能拖,督导部门对于这些问题产生后一定要严格处理,不然会造成整体的影响。
7、员工工作的心态有问题,有时候因为薪资问题、员工的素质问题(如内盗、收银员异常收银、)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店长及管理人员的能力及频繁调动等问题会导致员工心态失常。其结果就是造成员工的服务出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的进行调查处理,店面的销售会直线下降。
8、员工的亲和力有问题。这是一个营销手段的问题。有几个门店本来销售上如果按照常规是没有那么好的,如有些店,在亲和力上员工做的比较到位,因为所在门店熟人较多,即使是不熟悉的顾客,她们基本都习惯了用一些比较亲切的称呼与他们打交道。使得顾客就非常的认同门店。这种方式的运用,也是夫妻店常用的手段,也是为什么正规军拼不赢杂牌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随时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和教育,让员工形成习惯。
9、周边的竞争有较大影响;在固定居民占主导消费的门店,一般夫妻店及摊贩都比较多,尤其是大型社区存在大型超市的话,所在地门店的销售就要吃紧了。要改善状况就比较复杂,就必须综合价格调整、员工服务及商品及服务性差异化方面去体现。表现出人家无法竞争和对比的优势来。
10、公司的促销活动不到位;促销包括了整体促销和店面促销手段两个方面。促销活动过多,促销活动的方式方法难以过多的体现,但是对于新店开张的宣传以及定期的一些常规的活动还是要做的。这样才能及时的将门店推广出来让顾客接受。另外,店面广告、POP以及重点商品的推广也是促销的内容之一。通过促销能够体现出一般店面无法比拟的统一及正规优势。
11、服务性项目的设置不是很合理及有效。如送货上门,休闲设施,会员电话回馈等服务项目,让顾客除了能够买到自己急需的商品外还能够得到方便的服务,同时也因为这些项目和设置带动店面的销售。当然,不能够完全照搬一种标准的模式,要根据实际的状况和位置特点去引进设置合适的项目。每个地方都有实际的情况,有的项目你想做没法做,想也无能为力。服务性项目的设置也是体现门店的差异化的一种方式。
再次,通过对客流量低进行判断,看一下问题店目前的状况是否符合上述哪些现象。然后才能对症下药,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及时的去解决。
第二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方式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方式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摘要】我国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畅转移对提升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淄博市农村人口众多,并处于高度流动状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这支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转变到非农产业中去就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是关系到淄博市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在阐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国家及地方发展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淄博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该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对策与建议。
1、概述
1.1农村剩余劳动力概述
农村劳动力指户籍所在地为乡镇的农村人口中15~46周岁的男性与女性,但不包括在校学生及身体原因不能工作的人。农村劳动力不充分就业指每个单位农村劳动力每年有效工作时数低于公认的单位农村充分就业劳动力年工作时数标准的一种状态,即农村劳动力呈现“剩余”状态。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特点
在年龄结构上, 以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年纪大的农民外出流动的较少。在性别结构上, 无论在哪个地区, 流动的男性都明显多于女性。在知识技能方面, 流动的农民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知识水平。在就业结构上, 农村劳动力的职业身份决定了他们不能够进入城市的正式就业体系, 他们普遍从事的是非正规部门或非正规就业的工作,如建筑业、服务业等, 处于行业中的最低层次。在流动途径上, 多以血缘、地缘为关系纽带, 形成“滚雪球”式的非正式流动方式, 通过政府和市场组织的外出流动很少。
1.3农村劳动力流动成因及现状
在宏观层面上, 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壁垒的松动以及农业生产比较收益低下的状况是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和推动因素, 而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城市不同于农村的现代化生活方式是吸引劳动力流动的拉力。在微观层面, 研究者们从流动者流动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个人生活历程和体验的角度来解释影响外出的因素。农村土地缺乏和劳动力剩余、农业高成本投入都不是农民外出打工的充分或必要条件, 农业收入相对低下才是真正原因, 寻求并维持生存甚至糊口而非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农民外出流动的首要原因。进入21世纪,农村人口外出的动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农民在考虑赚钱的同时, 还把外出务工作为改变生活状态和追求城市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 其外出动机具有经济型和生活型并存的特点。
1.4、研究目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该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对被调查地区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利用2011年的寒假时间,我通过谈话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本地新生代农民工的行业分布,年龄、文化程度,就业结构,技术素质状况等情况做了相关调查,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相关了解和分析。本次调研对于摸清全市新生代农民工情况,反映新生代农民工诉求,找准新生代农民工维权的着力点,更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起到很强的指导作用。
2、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有的地方过量瘫走,致使生产劳动力不足。
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部分乡村出现土地抛荒现象,必然导致生产萎缩、经济萧条。有的乡村虽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但有一定文化、技能、体魄健壮的青年人外流出去了,留下的大多是素质较低的年老体弱的农民,农业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串必然受影响。
2、许多地区存在劳动力盲目流动,不仅影响本人、家庭的稳定,而且影响社会安定。
有的找到工作,安定下来,有的找不到工作,到处流浪,安居不下来,人心浮动,特别
是给流入地的交通运输、城镇就业、计划生育。工商税收、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3、无组织的零星流动,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侵害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合法权益的现象大量存在,不少地方出现了外来打工人员闹事的苗头,有的外来人口聚居区成为黑社会的温床。有些地方,由于忽视安全措施,从事挖煤、挖矿、建筑等繁重体力劳动者的安全没有保障,甚至发生死亡事故。
4、无序流动使政府管理极为困难,“民工潮”成为社会问题,劳动力得不到有效利用。
部分地方出现强迫劳役、限制人身自由、殴打劳务人员等非法行为,政府有关部门不知
晓,不能及时解救,既达不到农村劳动者外出务工挣钱的目的,又保证不了社会的全面稳定。
5、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减弱。
随着乡镇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和吸收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其接受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在减
少,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减弱。这种转变与我市劳动力总量大,增长快的现象形成矛盾,劳动力资源的增长远远超过了社会生产的需求,劳动力严重过剩。
6、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中介组织功能乏力,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目前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虽然规模有了较大突破,但其中真正是通过政府及中介
组织实现转移的比重较小。这主要是由于目前部分地方政府的工作权限还仅限于在国家政策的上传下达上。而在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就业信息方面做的较少。
3、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1、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
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高价值经济作物,注重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和流通,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调整乡镇工业的产业结构,使其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
服务和农副产品为原料办乡镇企业。不断拓宽生产新领域,增加农业劳动力的就业门路。
2、大力开辟农村就业市场,满足劳动力就业渠道需求
在农业开发区实施一系列的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植树造林、山区开发、治沙改土
等工程,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并通过这种劳动积累和活劳动的大规模、工程化投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在城郊结合部、坝区、林产品丰富的地区,兴办农业企业,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的道路,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吸收到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来,使农村劳动力不再返回到承包田里,增加了农民收入,可以造就一批农业产业工人队伍,加速城乡一体、农业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
3、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和调控
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各种类型的社会化就业服务机构,包括
信息、咨询、职业介绍所等,向农民提供需不需要转移、向哪里转移、怎样才能实行有序流动的信息和服务。建立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管理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准确地发布用工信息,加强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管理。
4、加强农村教育和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其转移的竞争力。
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大幅度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在加大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以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和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适应能力。同时要要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市场经济和法律知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保障自己合法权益。
5、加强劳动力流动的法制监督,切实保护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在建立健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建立帮助农民工讨薪的长效机制。劳动监察部门严格执法,加大对欠薪行为的处罚,除责令欠薪企业补发所欠工资外,还必须支付法定数额的赔偿金。建立法律服务工作人员的法律援助计划,由其无偿的为农民工进行法律援助,鼓励运用非诉讼途径解决农民工诉讼难和胜诉难问题,满足民工们希望尽快出成效的愿望,通过各项措施切实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4、结束语
我本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想,基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了解与分析,发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我市,一部分人已经富了起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加强城乡战略结构调整,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全市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全面推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和一系列措施的施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价值一定能够发掘出来,真正实现义务和权力的统一,劳动和享受的统一。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爱.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问题[J].社会学研究, 1990,(4):89.[2] 文军.从生存理性选择到社会理性选择: 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动因的社会学分析
[J].社会学研究, 2001,(6):19.[3]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 2001,(3):67.[4]范宇,姚士谋,Kam Wing Chan;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向和措施[J];热带地理;2002年01期
[5] 李强.关于进城农民的“非正规就业”问题[J].社会学研究, 2002,(6):15-16.
第三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方式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方式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第一,自拟题目,报告必须注明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的时间以及调查方法。
第二,要求报告有对社会实际情况的考察、分析;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有自己的结论。
第二,调查报告的字数不得低于3000字。
虽然没有生长在农村,但是父辈祖辈也是在农村,时常也会陪自己的父亲回老家,都有一种安土重迁的乡土情结,父亲也是接近五十岁。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父亲一直放不下那寸故土,一零年十月份回老家开了一个厂子(潍坊华鹏电子有限公司的一家外协),我也有机会更加进一步的了解农村,了解当地的劳动力的流动,还有剩余劳动力影响的因素。因此很高兴能够选择《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方式机器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这样一个研究项目。仅此写自己调查的一些成果。
调查地点:潍坊市昌乐县青龙社区—西李家河村,潘家槐林村,王家槐林村 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
调查方式:
第四篇: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
及改进措施
摘要:介绍了空气品质的概念,分析 了室内空气品质的 影响 因素及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国内外 研究近况;阐述了作者对我国室内空气品质 问题 的看法。关键词:室内空气品质 通风 病态建筑综合症 空气污染 1前言近二十年来,生活在 现代 建筑物内的人们呈现出某些较为严重的病态反应,这一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于是,病态建筑(Sick Building和病态建筑综合症(SBS, Sick Building Syndrome的概念出现了。同时,也出现许多空调综合症(如眼睛发红、流鼻涕、嗓子疼、头痛、发困等)。从而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降低了工作效率,病休及医疗费用上升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因此,室内空气品质(IAQ)间题已成为当前建筑环境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讨论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及改进措施。2空气品质的概念最初关于室内空气品质定义是指一系列污染物的浓度指标。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发现这种定义已不能完全涵盖室内空气品质的 内容。在89室内空气品质讨论会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P.O.Fanger教授提出:所谓品质就是反映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如人们满意,就是高品质;不满意就是低品质。英
国的CIBSE(Charted Instituteof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s)认为:如果室内少于50%的人能够觉察到任何气味,少于20%的人感觉不舒服,少于10%的人感觉豁膜刺激,并且少于5%的人在不足2%的时间内感到烦躁,那么此时的室内空气品质是可以接受的。这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将室内空气品质完全变成了人们的主观感受。在ASHRAE标准62一1989R中,提出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和感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acceptable perceived in-door air gualitg)的概念。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定义为:空调房中的绝大多数人对空气没有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浓度。感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定义为:空调房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它是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有些气体如co,氛等,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但无刺激,故仅仅用感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是不够的。3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起因引起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原因一般有两类:一是暖通空调(HVAC)系统设计或运行不当;二是各类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的作用。第一类原因一般包括:①通风和气流组织问题,如新风不足,室内气流组织不好等;②热舒适间题,当室内未达到希望的温湿度时,人们就会对室内空气品质抱怨。第二类原因包括:①室外大气的恶化(由新风人口或门窗等进人的污染
物);②交叉污染,由于设计时各房间的压力分布不当而导致地下停车场、打印室、吸烟区、餐厅等散发的污染物流人建筑的其它区域;③室内污染,如室内办公设备、家具、装演、人员等产生的污染物;④微生物污染,常由空调凝水或漏水造成的。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室内的各种物理参数,如温湿度、气体污染物的浓度等客观因素对室内空气品质产生影响(尽管人们还没有完全明白其是如何产生影响及究竟产生多大影响);同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对外界的反应敏感程度、性别等主观因素差异也会造成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同反应。3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3.1建筑因素3.1.1室内污染源普遍认为室内污染源主要来源于以下4个方面:①建筑围护结构及其表层材料;②室内环境状况;③室内人员数量及其活动情况;④暖通设备及系统。对于建筑结构表层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散发机理、散发 规律、定量 计算 及抑制和测量 方法 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不是很完善。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人将有利于控制室内的空气污染。3.1.2室外环境的影响室外环境与室内是有联系的,室外的污染必定影响室内。室外在没有 工业 污染的条件下主要受 交通 车辆散发的VOC气体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总是离地面越高VOC的含量越低。一般认为建筑物的一层受到室外的影响较大。同时发现室内的一系列污染源所造成的VOC总是高于室外,如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室内平均VOC浓度为
304.3一1679.9 mg/m3,而室外则为22一643·2 mg/m3。3.2非建筑因素3.2.1新风问题由于设计或运行不当引起的新风问题包括新风量及新风清洁度两个方面。新风量是空调设计中有关室内空气品质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在空调 发展 不同阶段,相应的通风标准也不同。传统的观念认为,新风是为了清除人所产生的生物污染,所以房间的最小新风量的确定仅由每人的最小新风量指标确定。然而,随着 科技 的发展,发现现代建筑中的装演材料、家具、某些办公用品及通风空调系统本身就是污染源,并且其气味远远超过人所产生的。因此,在ASHRAE标准62一1989R中,认为用以确定新风量的污染物来自人员和室内气体污染源两个方面,所以房间的最小新风量应由每人最小新风指标和每平方面积所需最小新风指标一起确定。另外,在空调运行中,随着室内负荷及换气效率的变化,为了减少能耗,室内的送风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为了满足人们的舒适健康而确定的新风量不应该发生太大的变化。ASHRAE标准62一1989R中有关变风量控制的内容明确指出,在整个变风量运行中,新风量要始终保持在设计新风量的90%以上。新风清洁程度近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主要源于室外环境的逐步恶化,空气污染严重,新风质量下降。因此有关新风处理的讨论也不断出现,新风三级过滤设想也就应运而生。所谓新风三级过滤就是将传统新风机组中只含粗效过滤器的状况,变为除含粗效过滤器外,还含有中效甚至高效过滤器的设计模式。这种设计最大的优点是极大降低由新风带人室内的尘菌浓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系统部件的寿命。不过室内空气品质除涉及到室外污染物外,更多的是受室内的微生物污染和气态污染的影响。因此,新风三级过滤对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解决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新风过滤器是否应考虑其它室外污染物的过滤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3.2.2污染物的 影响 非建筑因素的污染物来源也较多,包括了固体颗粒、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因一般微生物多依附于固体颗粒或液体传播,所以把污染物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有害气体污染物。颗粒污染物依据其颗粒大小,分别会感染人体呼吸道和肺部。气态污染物的种类更多,除CO,C02,NH3和氧等人们熟知的外,还有有机化合物(挥发性)。一般认为这些污染物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较大的影响,甚至致癌。不过调查显示,即使人们抱怨很频繁,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某种污染物单独超标。这一结果的最好解释是由于多种而不是单一污染物的影响而导致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抱怨,同时也使人们对现有污染物浓度指标的 科学 性和全面性提出怀疑。4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措施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筑设计与施工特别是表层材料的选用如何完善,二是保证足够的新风量和加强新风与回风的过滤,三是切实保证空调系统的正确设计和严格的运行管理与维护。4.1国外已提出一些规定细则要求在房屋
建造和取材时必须选用坚固耐久而不散发有害物质的材料,不得采用热带木材,围护结构和材料必须防水隔潮。对通风空调提出如下规定:(1)建筑必须很好保温,并保证良好的气密性;(2)设计时必须考虑南向开窗以获得能量;(3)避免冷表面,不渗风;(4)尽可能在北向取人新风;(5)外部污染决定新风入口位臵;(6)适当的换气量和回风量,空气直送到人;(7)应有再分配人室内的可能性,特别是夜间送到卧室;(8)必须避免在风道中滋生微生物并且有清扫的可能;(9)使用户易于明了如何实现和保持清洁通风。此外也有一些专家提出健康建筑应该达到的目标为:(1)最小的悬浮微粒和生物污染;(2)控制室内相对湿度水平;(3)最小的渗风量;(4)减少VOC的挥发;(5)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6)为居住者提供对通风的控制。这些规定是相当严格的,要达到就要求各项技术具有高水平和各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4.2关于新风量在许多有关室内空气品质调查结论都提到新风量供应不足。有的在空调系统的改造中加大了新风量,这 自然 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前面已经提到在ASHRAE新标准中新风量要求按人体和稀释室内污染所需来确定。问题 是新风往往受到空调系统污染而质量变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增大新风量也难以改变室内空气品质。另外,由于送入的空气中混有相当比例的回风,而一般过滤器难以清除回风中所含有的低浓度VOC气体和细菌等,从这一角度看,减少回风和加大新风
量甚至采用全新风系统,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5几点看法综上所述,国外对室内空气品质问题是十分重视和十分认真对待的。下面结合国内的一些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1)我国对室内空气品质的 研究 刚刚起步,有的同行已经发表一些成果,开展了一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来说关注和宣传程度是不够的。(2)建筑和暖通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建立新意识,在设计一开始就要慎重选材,考虑建筑因素污染,建立卫生空调观点,改变对空气的单一热湿处理,加人生物化学处理,积极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在设计中考虑送风实效,采用缩短送风凤管和通风效率高、新风接近人的气流组织形式。(3)最好是组织人力进行现场实测,监测空调系统对空气的污染状况,监测室内建筑材料和器具设备放散的有害物质及其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要争取有关专业的配合,还要争取环保部门、卫生保健部门的支持。(4)建议对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中的有关章节进行必要修改、增删。(5)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非常重要,系统内部必须定期清理,避免污染送风气流。对此应制定严格管理和运行法规,并严格执行。参考 文献 1沈晋明,等.室内空气品质的新定义与新风直接人室的实验测试暖通空调,1995,(6).2沈晋明,室内污染物与空气品质评价.通风除尘.1995,(4).3李先庭,等.室内空气品质研究与进展.暖通空调.2000,(3).4 BescomB.Indoor air quality in school.5 Beary David W.Indoor air
quality and HVAC system.Liewis pub.1993.6赵荣义.关于热“舒适”的讨论.暖通空调.2000,(3).7马仁民.国外非 工业 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研究动态.暖通空调.1999,(2).8
第五篇: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之调查
学校教育,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学校教育质量确实令人堪忧,作为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学校管理人员,对教育现状感受颇多,就目前影响学校教育质量问题的因素我做了一些调查,现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1、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占很大比例的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在我校150余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占64%。这些孩子大部分缺少亲情,缺少父母的严格督促,造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的形成,如有的乱买吃的,有的迷恋网络,有的逃学旷课等,造成了一些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这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影响越来越大。
2、生源问题
由于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县城城区学校与乡、镇、办等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有的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比较优秀,就急于将孩子转入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就读。这就造成了一批优秀学生的外流。我学区每年至少10至20名优秀学生转入实小,另外,由于学校考虑“人头经费”问题,在接受转学、插班学生方面是敞着大门,也严重影响了生源质量。
3、家庭教育的配合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家长赚钱的脚步走得更快了,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放心了。孩子要钱给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他们对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们的自觉性往往较差,这就造成孩子懒散习气的形成。有的家长对孩子也缺少耐心,动辄打骂,更谈不上什么激励了。因此说,家庭教育的缺失,这已成为我们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绊脚石了。
4、教师的整体素质问题(1)教师待遇不高
教师普遍认为待遇过低,与公务员相差较大,甚至城区学校也有明显差异。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些教师出现敬业精神谈化,工作责任心退化,教育行为简单化,师生关系庸俗化等不良倾向。
(2)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不强
知识信息更新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一些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造成思维不上形势,这样都有妨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目前教师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有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吸收不够,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质量意识没有改观,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真正地提高。
5、教育科研意识不强
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普遍存在以下片面认识:一是教育科研高不可攀。在许多教师的眼中,教育科研非常神秘,非常深奥,只有那些专门从事教育研究高级专家才能搞出成绩,而自己的理论知识薄弱,水平低,方法生疏,接触面窄,缺乏研究的能力,不知从何入手。二是教育科研与己无关。不少教师认为,教是自己份内的事,不干不行,研是专门教研机构和专家的事,可干可不干。似乎教师的惟一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搞科研与己不相干。加上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压力大,工作忙,无暇顾及搞科研。三是教育科研恐惧症。许多教师担心搞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从而把科研和教学对立起来,认为两者不可兼得。四是教育科研急功近利。不少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时,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搞课题只是为了在等级示范学校评估中捞取份额,一些人搞科研只是为了应付评职称,晋级加薪或者是发表几篇文章,获取名利。应该说,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误区是束缚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主要障碍。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及实践
1、切实关心留守儿童
针以留守儿童的特点,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家园式的学校,让学生吃得饱、睡得香、玩得好、学得实,要让学生感受到每位老师都像父母一样关心他们。
2、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有效合作
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培训或定期向家长赠送一些教育材料,以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认识或提供方法上了帮助。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互通信息,以共同教育好孩子。还应设立家长接待日,听取家长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并及时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每一们教师的质量意识、创新意识。通过创立相关的制度,鼓励教师参与进修培训,使他们更新观念,增长才干。形成终生学习、自觉提高的良好氛围,建设一支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新型教师队伍。
4、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之路
把“科研兴校”定为治校方略,并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之路。在现有科研的基础上,努力加强课题和管理与研究工作,让更多的教师参与研究,积极创建“有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