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实现套利
学习实现套利
证券公司指定的网上交易软件。2.开三方存管业务,把钱存入银行。3.通过网上交易系统或电话交易系统把钱从银行转入证券公司资金帐户。4.在网上交易系统里或电话交易系统可以买卖股票。5.一般手续费在90元左右(每家证券公司是不同的)。6.买股票必须委托证券公司代理交易,所以,你必须找一家证券公司开户。买股票的人是不可以直接到开立证券帐户 ——> 开立资金帐户 ——> 办理指定交易 交易篇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是每个投资者都应该牢记在心的。炒股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证券市场的买入与卖出之间的股价差额,实现套利。股价的涨跌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变化,之所以股价的波动经常出现差异化特征,源于资金的关注情况,他们之间的关系,好比水与船的关系。水溢满则船高,(资金大量涌入则股价涨),水枯竭而船浅,(资金大量流出则股价跌)。炒股就是买卖股票,靠做股票生意而牟利。买了股票其实就是买了企业的所有权。深沪证交所市场交易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为前市,9:15至9:25为集合竞价时间,9:30至11:30为连续竞价时间;下午为后市,13:00至15:00为连续竞价时间;周六、周日和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策略篇 炒股着重4方面分折: 1 2 基本面 3 技术面 4 投资目的 与基本面分折时一定要善于识别真伪,用火眼金晴来防止上当受骗。股市中重视基本面和技术面是二大派别各有其词,其实应该是基本要好,一定要有技术面支撑(基本面+技术面)才是好股票。技术面就是说要买入趋势向上的股票,因为趋势线是一切的一切,趋势 上就是股价在上升通道,可能受消息面等影响或主力震仓洗盘,使股票有回落,但总趋势向上。因为上升中的股票走势是上升、回裆再上升。股价在下降中的股票受利好利多的冲击,股票会回升,或主力诱多骗钱,但股价还会继续下跌,因为走势决定它一切,那就是下跌、回升 再下跌。注:盘子小容易炒,投资少容易被主力看中 在低位三线金叉才是好股票:均线 均价线 *对大盘走势的解析技巧 对影响股市的政策面、资金面、基本面、技术面、消息面等进行综合研判是解盘的基础。*牛市主升浪的投资技巧 投资主升浪行情,关键是选股,也就是要确认个股是否有继续上涨的动力。个股的持续上涨动力,来自于各种市场客观条件的支撑。*揭秘庄家的试盘手法 从一般情况看,庄家持有的筹码占流通盘的45%-50%,在较长的吸货阶段中,庄家并不能肯定在此期间没有其他庄家介入,集中的“非盘”如果在10%-15%以上,就会给庄家造成不小的麻烦。*如何观察和解读换手率 低换手率表明多空双方意见基本一致,股价一般会由于成交低迷而出现小幅下跌或步入。高换手率则表明多空双方的分歧较大,但只要成交活跃的状况能够维持下去,股价一般都会呈小幅上扬的走势。纪律篇 如果你从来没有买过股票,如果你开户的原因是打算赚钱而不是支援股市建设,那么你一定要恪守军规。风险篇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作为中国证监会风险教育的教条化语录,凡是开过户的投资者都熟悉,可是具体的风险在哪里?入市须谨慎什么?都没有明确的说明,就像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一模一样,其风险揭示作用微乎其微,反而成了耳边风。心态篇 新股民千万莫指望一夜暴富,心态要平和,要在股市中赚取快乐,不要只想在股市中赚钱。买股票若仅是为了“赚钱”,那就是踏出了错误的第一步,因为你会心为物役。很多人炒股的本意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若因炒股而变得惶惶不可终日,那还不如不炒股。炒股只能用闲钱。用闲钱炒股会让你有一种闲庭信步的感觉,不至于让你被股市的涨跌打扰。若你在股市中投入了自己的大部分资金,甚至去融资炒股,那炒股就会变得像赌博一样。记住,不要把所有的财产都投入股市,更切忌借贷资金购买股票。
第二篇:信用证套利
当前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套利新模式研究
王大贤发表于:《深圳金融》2012年第1期
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跨境结算量不断增长,跨境人民币流入呈爆发性增长。自2009年7月试点开始到2011年10月底,短短两年多时间里,跨境贸易结算量累计已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出口付款人民币结算比例已超过10%。人民币跨境结算在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帮助涉外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明显、境内外利率差异较大的背景下,不少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跨境套利,不仅加剧了当前“热钱”流入的严峻形势,而且制约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长远发展。为掌握目前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套利情况,笔者对人民币跨境结算套利新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总体状况及套利的界定 从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渠道来看,主要是通过国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转口贸易和关联公司借款的方式流入。人民币跨境流动反映了人民币跨境结算行为的变化,隐含了企业和银行充分利用人民币跨境结算方式,绕开国内信贷紧缩限制、规避外汇监管规定、套取境内外汇差和利差等真实原因。
当然,笔者认为,利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套利”的行为必须与企业和银行的“套资金”(绕开国内信贷紧缩限制)、“套政策”(规避外汇监管政策)以及正常的套期保值和资金摆布等行为区分开来。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笔者将人民币跨境结算套利定义为:在无真实贸易背景或融资需求背景下,绕过监管部门管理,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来获取利差和汇差的行为。
二、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存在的套利行为分析 根据本文的套利定义和人民币跨境结算中企业、银行的业务行为特点,结合外汇局在日常监测监管中发现的情况,笔者梳理了自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以来企业存在的套利行为,并归类整理为贸易结算、贸易融资和境外融资三类。
(一)贸易结算项下存在的套利行为
1、转口贸易项下。企业利用先收后支的转口贸易,先收人民币,后付外币,逃避转口贸易收入进入待核查账户监管的规定,并套取汇兑收益。不少企业通过转口贸易先收人民币、后付外币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规避政策限制从而获取人民币升值收益,实现套利则是间接产生的结果。
2、对外支付货款。企业以对外支付货款的名义对外支付人民币,然后在境外离岸市场购买更低廉的美元,获取汇差。当前境内外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存在不小的差距,一般在100个基点以上。如2011年10月12日,汇丰银行香港市场要价为6.3387人民币/美元,而汇丰银行太原分行要价为6.3629人民币/美元,两者相差0.38%。据外汇局统计,2010年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我国企业以人民币对外支付货款的70%以上流向了香港,侧面验证了这种套利方式可能被为数不少的企业运用。
3、银行提供的人民币转汇款业务。境内进口商通过境内银行提供的相关产品,将人民币支付到境内银行的境外分行,由境外分行在国外购汇支付给国外出口商。银行通过主动提供此类产品,帮助企业利用境内外汇价差异,套取汇兑收益。《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境内企业进口支付的人民币不得在境外直接购汇后支付给境外出口商。境内结算银行不得提供此种人民币结算服务。”
4、中间商人民币转汇款业务。境内企业通过贸易合同将人民币汇往境外中间商或关联公司,由境外中间商或关联公司在境外购汇付给贸易最终收款人。企业办理此类产品,也是为了利用境内外汇差获利。目前,人民银行已禁止此类业务,但无法鉴别企业是否使用该方法进行转汇,因为银行在审核跨境人民币进口业务时,无法审核交易真实性,企业可用转口贸易方式或与境外关联公司运作,办理类似转汇的交易。
5、银行提供的人民币转收款业务。中国银行于2011年7月向企业推出“人民币转收款业务”,该业务糅合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和海外结汇业务,是指境内中国银行应境内企业申请,将其对外收款由中行海外机构按照事先约定的汇率和费用兑换成人民币后支付给境内企业。在人民币离岸结汇价格优于在岸结汇价格的特定市场条件下,境内企业可利用“人民币转收款业务”产品套利,但据中国银行反映,目前该类产品使用较少,但不排除在未来离岸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情况下迅速发展的可能性。
6、利用延期付款套利。具体产品如中行的“协议付款”。操作方式为:境内企业出口收取人民币货款并存一年期定期存款,再与境内及境外行协定,由企业在境内行的人民币存款作质押,境外行向境外出口方支付外币货款,一年后企业人民币定期存款到期购买等值外汇用于支付境外行贷款。境内企业通过境内人民币存款与境外外汇贷款利率差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套利。
7、通过境内与境外的汇率差获得收益。产品有中国银行的“汇利通”。操作方式为:境内出口企业通过境内行及其境外代理行协定,由境内行在境外的代理行将境外进口商支付的外汇货款结成人民币汇入境内。
(二)贸易融资中存在套利的行为 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扩大,各银行相继推出了相关的金融配套产品,品种覆盖表内外,一些组合型人民币产品设计存在明显套利性质。
1、人民币全额质押的人民币海外代付类组合产品。境内银行为客户办理人民币结算时,利用境外机构及代理行的人民币资金,在客户全额人民币质押的条件下,提供的短期融资服务,分为进口代付和出口代付两类。此类产品将境内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转变为境外关联银行提供的跨境人民币融资,从而变成境内企业对境外银行的人民币负债。在当前境内外利差明显、居民对非居民的人民币负债未纳入外债管理的情况下,此类产品具有明显的利率套利和政策规避特征,企业获得利差收益,规避了外债管理规定,而银行也获得了中间业务收益,突破了短债指标规模控制。
其一,人民币海外代付、协议付款等进口代付类产品。境内企业在境内银行存入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保证金,境内银行向境外银行发送人民币代付指令,境外银行收到指令后即向国外客户支付货款(人民币或转化为等值外币),到期时境内银行发放人民币保证金偿还境外银行的代付资金,或由企业用自有人民币资金偿还。该产品在满足境内企业人民币跨境结算需求的同时,利用境内人民币存款利率和境外人民币融资利率之间的差异获取套利收益。其二,人民币订单融资等出口代付类产品。订单融资等出口代付类产品,主要是在境内企业货物出口后将全套出口单据交给境内银行,在企业提供全额人民币质押的条件下,境内银行的海外分行按照票面金额扣除融资日到预计收汇日的利息和相关费用,将人民币净额预先付给境内出口商的一种短期融资方式。该类产品同样是利用境内人民币存款利率和境外人民币融资利率之间的差异获取套利收益。
2、人民币全额质押的人民币进口保付。银行对进口代收(D/A)项下远期商业汇票在进口商全额质押的基础上,以保证人身份对汇票全部或部分金额加具保证,保证到期在付款人拒付或迟付情况下,银行将保证金额以人民币为计价币种按时支付给收款人,同时境外银行收到保付电函后向境外出口商发放外币融资款。到期后境内进口商支付人民币货款,境外出口商收到款项后兑换为外币归还融资款。人民币进口保付的融资成本较低,企业能获得套利收益。
3、人民币远期信用证。远期人民币信用证具有的融资功能,客观上为部分企业套取本外币利差收益提供了方便。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时,进口企业以人民币全额保证金质押,银行为企业开具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产品到期后,发放人民币保证金用于支付境外货款。企业可以在不占用授信额度的同时,通过远期信用证延迟支付,获取了境内利息收益。与美元信用证相比,人民币信用证不仅节省了企业购汇成本,而且90天以上人民币信用证不受银行短期外债指标规模限制,因此,人民币信用证备受银行和企业青睐。2011年1-8月,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支付中信用证结算的占比已经达到29.8%,大大高于2010年全年17.3%的水平。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和国内融资成本的上升,涉外企业利用远期信用证融资的动机将更强烈,而远期信用证在支付前不占用银行的资金,因此,只要交易对方愿意接受,今后人民币信用证的占比必将进一步提高。操作方式为:境内企业出口收取外汇,将结汇人民币资金作为开证保证金(存定期),或以部分人民币存款加境内银行授信额度为质押,通过银行开具进口远期人民币信用证,境外交易方(多为境内企业的关联公司)凭境内行开具的远期人民币信用证为质押向境外银行融通等值外汇,用于支付下批次进口货款。境外交易方同时办理同期限等值NDF远期购汇用于偿还境外银行到期外汇贷款。企业通过境内人民币存款与境外外汇贷款利率差、即期结汇与远期汇率差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套取利益。
4、组合类融资产品。组合产品中的套利现象大部分以关联公司之间的人民币跨境贸易为基础。一般模式为:境内外关联公司之间签订贸易合同,以人民币方式结算。境内公司大多以人民币存款质押等形式向境内银行申请人民币远期信用证或保付、托收等银行信用担保;境外公司在向境内出口后,利用应收境内人民币债权,特别是由银行担保的债权,向境外银行申请低息外币贷款,到期按约定汇率(多为NDF汇价)等方式卖出人民币归还外币贷款,在境外实现利差和汇差双重套利。代表产品有建行的支付宝、中行的粤港信用证融通等。
(三)离岸市场人民币融资中存在套利的行为
1、海外直贷。部分银行利用海外分行的人民币资金优势,推出了海外直贷产品,企业从境外银行直接借入人民币贷款,利用境内外利差套利。其操作程序是:境内银行分支行向其省级以上分行推荐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总行在其全球海外分行中询价,海外分行与境内企业直接签署贷款协议后将人民币外债贷给境内企业,提款后境内银行扣减境内企业的授信额度。但在当前境内信贷紧缩和融资困难的情况下,企业利用该产品解决资金紧张的可能性更大,获得境内外利差收益并非最主要目的。
2、人民币保证金海外直贷。在海外直贷业务的基础上,中国银行推出的一种人民币保证金质押下的海外直贷套利产品。操作手法是企业预先在境内中行存入一笔人民币保证金,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和融资安排协议,境内中行发合同给中行海外分支机构,同时企业向外汇局提出借用人民币外债的登记申请,待外汇局核准后,境内中行为企业开立人民币专用存款账户,并通知海外行放款,海外行款项入账后,企业办理外债提款登记。企业在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获取境外低利率融资,具有明显套利色彩。
3、企业间人民币外债。外资企业在无融资需求的背景下,从境外关联公司、其它外国企业借入人民币资金,利用境内外利差套利。从国际收支申报数据来看,2011年以来,我国开始出现以人民币形式借入企业间人民币外债,2011年1-8月,全国关联公司人民币借款流入62亿美元,国外企业及个人借款流入12亿美元。
以上套利方式有的是银行外汇产品客观上带来套利机会,有的是原有的套利方式改头换面,有的是人民币结算带来的新套利机会,它们还可能衍生出更多的套利交易。随着参与企业数量增加和人民币结算规模急剧扩大,套利交易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愈发显著。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部门应综合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战略与套利交易对短期国际收支平衡冲击的矛盾。
三、政策建议
笔者认为,在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发展过程中,对于具有真实贸易背景、银企双方合规的市场套利行为应保持一定容忍度,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高度加以理性认识和处理。部分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在享受境外(主要是香港)较低的汇兑成本和获取收益的同时,还利用了境外较低的成本获取融资,客观上对国内货币政策形成了冲击。对纯粹以套利为目的行为,应尽快完善现有的法规体系和监管制度,引导市场主体规范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
(一)完善政策,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有序、合规开展。一是改进现有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监管模式。如暂停纯粹以无风险套利为目的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或对全额保证金质押的跨境人民币融资产品予以余额管理。二是将人民币外债纳入外债管理体系,将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相关的远期贸易融资业务纳入银行短期外债指标,将跨境人民币结算延期付款也纳入企业外债管理(譬如,将90天以上人民币远期信用证纳入外债指标管理),以促进跨境资金有序流动。同时,规范转口贸易和离岸账户的人民币收付汇行为,加强先收后支转口贸易项下人民币收入管理。三是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真实性审核。银行对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较大、业务异常的企业应施行重点审核。外商投资企业办理人民币外债,应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新一期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也可利用央行的信贷征信系统全面掌握企业资金流动情况。
(二)协调管理,加强人民币跨境结算政策与外汇管理政策的一致性。一是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模式。央行、商务部、银监会、外汇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应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科学的、合理的、审慎的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框架。二是对以人民币体现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债务关系,建议加强相关政策的协调,明确其“外债”属性,切实防范银行利用人民币跨境结算规避外债指标管理的风险。同时,加快出台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统计申报细则,加强统计监测力度。应全面考虑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与其他币种的共性和人民币作为本币的特性,细化对其跨境交易的监测和管理。
(三)加强监测,保障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切实加强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监测与分析,从流量数据和存量数据综合估计人民币结算对贸易顺收顺差差距的贡献度,为决策层提供量化的依据。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涉外收支的综合监测,从非现场监测角度发现收付汇行为异常的企业,必要时到办理业务的银行或企业进行现场检查,防范银行和企业利用人民币结算进行套利交易的行为,尽量减少非正常的人民币跨境支出对境内银行售汇的替代。密切监测外债资金流向,确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深入了解各创新产品的具体流程和交易量,进一步明确可开办业务种类。规范和管理银行利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开发的各种组合产品,特别是融资类产品。
(四)加强统计,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均衡发展。一是建议由统一产品业务口径和会计核算方法,要求各银行分支机构定期、分类向所在地外汇局报告主要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的交易信息,在完善统计体系基础上形成有效的主体监管和非现场监测制度。二是加强对国内银行在境内外系统内有偿调拨资金的管理,强化境外人民币的流动监测机制。根据银行信贷扩张速度及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引导境外人民币回流的节奏和规模。三是扩大人民币流出渠道,稳步推进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对外债务等资本项下业务均衡发展。此外,应定期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办情况的现场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探索解决方法,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五)加强本外币统计系统的数据比对分析。人民银行的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涉及人民币跨境收付、人民币贸易信贷、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等各方面,外汇局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则对跨境人民币收付汇进行统计监测,比对两个系统能从主体监管的角度分析企业的跨境收支、贸易融资以及贸易信贷等情况,发现异常资金的流出入线索,因此建议加强本外币统计监测系统的比对分析,提高对跨境人民币流动的监测分析水平。
(六)主动引导,帮助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交易。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金融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企业、银行等微观主体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对跨境人民币交易有广泛的潜在需求。应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政策、信息优势,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一方面适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在境外援助、合作或集中采购中使用人民币交易,及时将参与人民币跨境交易的大企业、大项目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向全社会推广,引导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分享人民币结算的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规范银行提升人民币跨境交易服务,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不断开发和丰富人民币投融资及避险保值产品。
作者单位:国家外汇管理局山西省分局
第三篇:银监会三套利
附件1:
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要点
一、指导原则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会要切实负责同业、理财(资管)等通道类业务的发展规划和风险管控工作。各机构要制定符合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和本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的目标和规模,对本机构通道类业务近年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检查是否存在过激或与本行风险管控能力不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及规划。通道类业务发展速度和规模过高且风险管理能力明显跟不上要求的机构,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计划。
(二)对于交叉性金融产品,总体原则是资金来源于谁,谁就要承担管理责任,出了风险就要追究谁的责任;相应监管机构也要承担监管责任。
(三)对于资金来源于自身的资产管理计划,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承担起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不能将项目调查、风险审查、投后检查等自身风险管理职责转交给“通道机构”。
(四)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防范外部风险冲击方面,要管好自己的员工、自己的业务和自己的资金。尤其是要建立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之间的防火墙,不得为各类债券或票据发行提供担保。禁止将非持牌金融机构列为同业合作交易对手。
二、监管套利
监管套利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违反监管制度或监管指标要求来获取收益的套利行为。
(一)规避监管指标套利
1.规避信用风险指标。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是否存在通过各类资管计划(包括券商、基金、信托、保险、期货等)违规转让等方式实现不良资产非洁净出表或虚假出表,人为调节监管指标;
(2)是否违反监管规定或会计准则,通过调整贷款分类、重组贷款、虚假盘活、过桥贷款、以贷收贷、平移贷款等掩盖不良,降低信用风险指标或调整拨备充足率指标;
(3)是否存在低估抵债资产的损失程度或抵债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足的情况;
(4)是否存在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总额超过规定上限的情况;(5)是否存在同业融入资金余额占比负债总额超过三分之一的情况。2.规避资本充足指标。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是否存在同业业务、票据业务、理财业务未按照“穿透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准确进行会计核算、风险计量并足额计提资本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违规提供同业增信,或通过借助券商、基金、信托、保险、期货等通道方,设立定向资管计划、有限合伙股权理财融资等模式;
(2)是否通过卖出回购或以表内资产设立附回购协议的财产权信托等模式,将金融资产违规出表或转换资产形态以达到调节监管指标的目的;
(3)转贴现卖出票据、卖断附带追索权的票据业务是否按照规定计提资本;(4)是否存在以拆分时段买入返售相同票据资产,减少风险资产占用;(5)是否存在利用第三方机构,将票据资产转为资管计划,以投资替代贴现,随意调节会计报表并减少资本计提;
(6)是否存在考察期末时点将风险权重相对较高的同业资金缴存央行,期末立即转回,人为调节会计报表和资产风险权重,虚增资本充足率及收益调节的情况;
(7)是否存在将不符合小微企业条件客户人为调整为小微企业,致使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不准确。
3.规避流动性风险指标。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是否存在利用票据业务,以票吸存虚增存贷款规模;(2)是否存在通过同业业务倒存,将同业存款变为一般性存款;(3)是否存在协助同业机构违规将同业存款变为一般性存款等;(4)是否存在违规开展资金池理财业务,理财产品期限严重错配,通过滚动发售、混合运作、分离定价,发行分级理财产品或理财产品与代销产品之间相互交易,调节流动性,隐匿流动性风险;
(5)是否通过将非标资产人为调整按照标准资产核算,影响流动性指标;(6)是否将理财资金转为一般性存款。4.规避其他类指标。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是否通过理财业务与自营业务之间相互交易,规避信贷规模控制或将自营资产出表或减低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2)是否通过违规办理同业代理转贴现业务,隐匿信贷资产规模;(3)表外理财业务违规通过人为调整将非标准化转为标准化,突破非标监管指标;
(4)是否存在利用“卖断+买入返售+到期买断”、“假买断、假卖断”、附加回购承诺等交易模式,调节信贷指标;
(5)是否存在倒换业务类型,提增中间业务收入等;(6)是否存在多头开户、多头借款、多头互保突破集团客户集中度要求;(7)是否存在通过重分类债券投资调整利润,债券投资未准确估值或提足拨备;
(8)是否为违规交易场所提供承销、开户、托管、资产划转、代理买卖、投资咨询、保险等服务;
(9)是否存在本行自营资金购买本行理财产品现象。
(二)规避监管政策违规套利
1.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套利。重点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否贯彻落实国家行业调控政策和信贷调控政策。包括但不限于:
(1)信贷资金是否借道建筑业或其他行业投向房地产和“两高一剩”行业领域;
(2)是否通过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或拆分为小额贷款等方式,向房地产和“两高一剩”等行业领域提供融资;
(3)是否通过同业非标投资、理财投资等方式,继续对“僵尸企业”以及环保排放不达标、严重污染环境且整改无望的落后企业提供授信;
(4)是否违反落实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有关要求,通过产业基金、委托贷款等方式提供融资放大政府性债务,通过产业基金等进行非标资产投资等;
(5)是否发放虚假用途的贷款用于股票或理财投资;
(6)是否人为调整企业标准形态,完成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目标。2.违反风险管理政策套利。重点检查包括但不限于:
(1)是否放松风险管理或授信条件,以形式审查替代实质审查,为不符合条件的客户办理授信业务;
(2)是否放松信用证结算管理使企业挪用信用证结算回款,套取银行信用;(3)是否给予企业进出口两端双重融资或开立与业务周期严重错配的信用证;
(4)是否开展三方或以上交易对手之间的买入返售或卖出回购业务;(5)是否使用不符合监管规定的金融资产办理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6)是否规避自营贷款尽职调查、风险审查和风险管理要求,通过非标准化债权同业投资业务和理财产品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提供授信融资;
(7)是否存在银行名义上代销主动管理类信托产品,实际主导相关项目选择、尽职调查、审批以及贷后管理,并与信托公司签订隐性回购条款的情形。
3.利用不正当竞争套利。重点检查包括但不限于:(1)是否依据虚假的合同、增值税发票、银行进账单、他项权证以及审计报告等办理授信业务;
(2)是否向不符合固定资产贷款标准的企业和项目改为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是否与企业签订债权债务抵销协议,为企业在会计报表中抵销金融资产和负债提供便利;
(4)是否与中介合作,离行离柜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贴现非法牟利;(5)是否通过票据业务为他行隐匿、消减信贷规模提供“通道”;(6)是否通过签订“阴阳合同”或抽屉协议等行为为非保本理财提供保本承诺;
(7)是否存在将本行票据业务完全授信给第三方非金融机构办理。4.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套利。重点检查包括但不限于:(1)是否强制设定条款或协商约定将部分贷款转为存款;(2)是否以存款作为审批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
(3)是否要求客户接受不合理中间业务或其他金融服务收取费用;(4)是否将利息分解为费用收取,变相提高利率;
(5)是否在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
(6)是否笼统将贷款利率上浮至最高限额;(7)是否将经营成本以费用形式转嫁给客户;(8)是否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
(9)是否对小微企业及其增信机构严格执行限制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
(10)是否承担抵押登记费。
三、空转套利
空转套利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多种业务使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流转而未流向实体经济或通过拉长融资链条后再流向实体经济来获取收益的套利行为。
(一)信贷“空转”
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是否存在以虚增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为目的为企业组合办理表内外融资业务,拉长融资链条、造成资金低效空转、增加企业负担的现象;
(2)是否存在以本行表内表外融资违规置换他行表内表外融资等方式,用于企业举新债还旧债,资金未被真正用于生产经营的现象;(3)多头过度授信集团企业及个人信用贷款领域,是否存在信贷资金被挪用于委托贷款、理财、信托、证券市场等现象;
(4)是否存在违规发放“搭桥贷款”,套取银行资金进行民间借贷及投向高利率行业的现象。
(二)票据“空转” 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是否存在循环开立无真实贸易背景的承兑汇票并办理贴现,套取保证金,虚增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的情况;
(2)是否存在通过组合运用卖断、买入返售、买断转贴等方式,将票据在资产负债表内转移出去逃避信贷规模管控、赚取买卖差价的行为;
(3)是否存在借助跨业合作通道,通过信托、券商等“通道”模式,运用理财资金投资票据资产的行为;
(4)是否存在违规办理不与交易对手面签、不见票据、不出资金、不背书的票据转贴现“清单交易”业务;
(5)是否存在违规配合客户办理无风险敞口、无真实贸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进行套利导致资金在银行体系空转。
(三)理财“空转” 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是否存在以理财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现象;
(2)是否存在非银机构利用委外资金进一步加杠杆、加久期、加风险等现象;
(3)是否存在理财资金为各类监管套利提供支持的情况;(4)是否存在利用同业理财购买本行同业存单现象;
(5)简述本行理财资金委外规模(主要指购买券商、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等各类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计划)以及主动管理和非主动管理的规模情况,并列明简要交易结构。
(四)同业“空转” 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同业资金空转。
(1)是否存在通过同业存放、卖出回购等方式吸收同业资金,对接投资理财产品、资管计划等,放大杠杆、赚取利差的现象;
(2)是否存在通过同业投资等渠道充当他行资金管理“通道”,赚取费用,而不承担风险兜底责任的现象(信托公司开展的风险管理责任划分清晰的事务管理类信托除外);(3)是否存在通过同业绕道,虚增资产负债规模、少计资本、掩盖风险等现象。
2.同业存单空转。
是否通过大量发行同业存单,甚至通过自发自购、同业存单互换等方式来进行同业理财投资、委外投资、债市投资,导致期限错配,加剧流动性风险隐患;延长资金链条,使得资金空转套利,脱实向虚。
四、关联套利
关联套利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利用所掌握的关联方或附属机构资源,通过设计交易结构、模糊关联关系和交易背景等形式,规避监管获取利益的套利行为。
(一)违规向关联方授信、转移资产或提供其他服务 1.违反或规避限制性政策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是否存在以降低定价标准、贷款贴息、腾挪收益、显性或隐性承诺等方式变相优化关联交易条件的情况;
(2)是否存在向关联方的融资行为提供显性或隐性担保的情况;(3)是否存在通过掩盖或不尽职审查关联关系、少计关联方与商业银行的交易、以不合格风险缓释因素计算对关联方授信风险敞口、“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重大关联交易审批的情况;
(4)是否存在借道其他银行、信托、证券等同业机构向关联方间接提供授信资金,规避向已发生授信损失的关联方授信的情况;
(5)是否存在通过投资关联方设立的基金、合伙企业等,违规转移信贷资产,并规避关联交易审批的情况;
(6)是否通过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调节收益及本行资产负债表等行为。2.违反或规避关联授信集中度控制。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
(1)向关联方所在集团统一授信是否覆盖全部关联企业,是否存在通过掩盖或不尽职审查关联方的关联关系,规避关联授信集中度控制的情况;
(2)是否存在未按“穿透原则”认定关联方和关联方所在集团授信或未真实反映风险敞口,规避关联授信集中度控制的情况。
3.违反或规避股权管理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是否存在通过掩盖关联关系、股权代持、股权转让等方式,违规超比例持有商业银行股权、变更持股或股份总额5%以上股东的情况;(2)在增资扩股、引入战投、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股权定价偏低、“低买高卖”等违规向关联方、高管层等输送利益的情况;
(3)是否存在以股权提供质押反担保等变相接受本行股权作为质押提供授信的情况;
(4)股东质押本行股权,是否存在高估股权价值,套取信贷资金、放大股权风险的情况。是否存在通过控制关联子公司并为子公司提供资金等方式间接控制本行或他行股权。
(二)违反或规避并表管理规定 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是否存在未将商业银行具有实质控制权的机构,或借道理财、代销、同业等渠道通过复杂交易结构设立且商业银行具有实质控制权或重大影响的合伙企业、合伙制基金等被投资机构,或业务、风险、损失等对商业银行集团造成重大影响的被投资机构等纳入并表范围,规避资本、会计或风险并表监管的情况,并表处理是否全面合规;
2.是否存在借道相关附属机构,利用内部交易转移资产,调节业务规模以及不良、拨备、资本等监管指标的情况;
3.是否存在利用境内外附属机构变相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性房地产,或规避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限制性领域授信政策的情况;
4.同一或关联客户是否借道银行集团各附属机构,特别是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通过复杂交易结构和安排进行融资,形成不正当利益输送,侵害其他投资者或客户权益,或规避监管政策限制、关联集中度控制等情况;
5.是否通过购买QDII产品等投资国内房地产企业在境外发行的债券。
第四篇:如何实现有效学习
有效教学浅说
阜阳师范学院:张伟
内容摘要: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不断的深化,不断的完善,不断创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教育的改革,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必须促使教师教学观念极其教学方法的革新,结合新课标改革的目标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从而做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有效教学 业务素质 反思 创新
1.实现有效学习的必要性
在当前素质教育还没有实现全面普及的情况下,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讲比少讲好。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接受知识主体,一节课都应该是教师的讲课,学生只负责接受知识就可以了,因此,就出现了课堂上是教师一个人“天下”的局面。(2)“满堂灌”趋向于“满堂问”。在新课标的改革下,为追求师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许多教师倾向于“满堂问”,从而调动了课堂气氛。但是,学生并不明白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更不清楚这堂课主要学的是什么。(3)时间投入越多越有效。拼时间,是现今教师提高成绩的“法宝”,他们甚至把自习时间用来自己的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究竟消化了没有,教师培养的应该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创新型人才,而不应该是考试的机器。
2.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即师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以评价课堂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即为学生是否获得进步或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一般来说,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些都是有效教学的特征,但最核心的还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从有效教学的特征不难发现,有效教学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准备时需要研究学生原有的认知准备和情感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学习的兴趣、动机的激发以及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的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实施,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其次有效教学充分重视老师在教学过程的地位和角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同时也明确了老师在教学中起激励、组织、引导、评价的角色。
3.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3.1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
作为一个教师不能让他的学生仅仅停留在机械的记忆、理解和简单的运用上面,而更多的是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学习。因此,老师应该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才是真正的无效,这不仅是对学生受教育的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一种正确的教育意思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怎样去学习才能实现更有效的学习,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时常思考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给予怎样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他们更有效的学习,而不是把眼光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这个狭隘的区域里。3.2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学高为师”是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的业务素质更是实现有效学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知识的链结。一方面,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拓展自己的视野,多了解一些时事热点和一些文学方面的书籍,这样对于教学必是极好的。另一方面,更要见贤思齐。在自己授课之余应主动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和授课技能,从而不断的为自己注入新鲜血液。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实现有效的教学也是极好的。3.3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制定合理的三维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老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本教材具体特征,制定出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方案。一方面老师在三维目标的确立和教学过程的把握过中,注意明确三维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目地,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仅具有人性化的特点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4精心备课
自己在备课时,首先,把本节课教材整体看一遍,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其次,结合教案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巧妙的安排本节课的节奏,从而实现符合自己的同时也是符合学生的具体教案。再次,要深挖课本潜在的内容,这些潜在的问题通常是比较难理解,这是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容易把握课本知识,还增进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集体备课时,首先,要认真听取每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同时也要大胆说出自己对教材的看法和理解,让其他教师为自己批评、指正,认真听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次,要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从而实现在课堂中更有效的教学。
4.教学反思
坚持教学反思不仅能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更能有效实现有效的教学。刚开始,老师可能对许多问题不是很清楚,包括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低效教学、什么是无效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教学反思,让教师可以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提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教学走向有效教学。实践表明:一个不会反思的老师,不可能在课程改革中转换老师角色,发展成为研究型老师、反思型老师,他的经验也是狭隘的、肤浅的,他的专业成长也将大受限制,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最终将被社会所淘汰。
在素质化和新课标发展的今天,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越显日益迫切和必要,它不仅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技能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更好成长和全面发展,进而培养学生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黄绿鲜.关于校本教研内涵的思考.教育论坛,2009(2).[3] 余江.对校本管理的思考.教育论坛,2009(2).[4] 蔡晶莹.强化校本管理促进新时期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7).[5] 波·达林.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范国睿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票据融资与套利
票据融资与套利
(2013-06-25 10:08:48)票据贴现融资方式的好处之一是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来放款,票据贴现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利率低。票据贴现能为票据持有人快速变现手中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手续方便、融资成本低,是受广大中小企业欢迎的一项银行业务。目前商业银行在票据融资时,银行承兑汇票主要参照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上浮5%—10%的水平进行贴现。
票据融资利率一般高于半年期银行存款,否则就会产生套利机会。票据融资属于短期融资,期限一般不长于6个月。
一、什么是票据套利
所谓票据套利,即由于当前市场票据贴现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出现存款利率高于票据贴现利率的情况时,企业利用该利差获得利润的行为就称之为票据套利。举个例子,A企业对B企业有应付货款1000万,A即使有全额存款,也不愿意以现金支付(好处是可以继续存银行获得利息收入),而会通过开具承兑汇票由持票人B企业在银行贴现。具体操作为:A企业存入1000万元的全额保证金,开出面额1000万元、期限六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由B企业到银行办理买方付息贴现业务。A企业1000万元的保证金存款在银行按1.65‰计息,同时1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按1.3‰支付利息,除去支付的贴现利息和开票手续费,A企业就可以获利1.6万元。
二、票据套利形成的原因
(一)票据贴现利率大幅下降,为票据套利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自从央行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各家银行的资金头寸由紧张转为宽松,在金融市场资金充裕的情况下,银行间争夺票据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加之经济下滑造成票源紧张,引发票据供求的失衡直接导致票据贴现利率的不断下降,据了解,在当前票据市场上,浙江、广东等经济大省的票据贴现利率已经降至1.2‰左右,远远低于当前半年期定期存款的月利率。另一方面,由于股票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相对低迷,资金回流现象突出,各家银行存款增势依然不减,银行资金营运压力增大,同时,加之当前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企业贷款需求减少,而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和鼓励银行放贷。对银行来说,一方面要完成贷款任务,另一方面要控制风险,因此银行都愿意选择风险相对较低,且能带来一定收益的贴现业务。
(二)企业和银行的双赢,直接推动了票据套利行为。当贴现利率低于存款利率时,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可获得收益,同时银行也可以获得稳定性较高的定期存款和利息收入。笔者以实例计算如下:现行的半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65‰(月利息),假设票据市场的直贴现利率约为1.1‰,则6个月的利差为3.3‰。此时,如果企业有1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在贸易关系发生时不直接将该票据背书转让,而是向银行申请贴现,再将贴现的金额以保证金形式申请开票,再将新开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出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就获得了月利差1.5‰的额外收益。
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贴现业务
银承金额 贴现利率 贴现时间 贴现利息(支出)10000万元 1.1‰ 6月 66万元 第二步:存款保证金业务
存款金额 半年利率 存款时间 存款利息(收入)9934万元 1.65‰ 6月 98.3万元 第三步:开票业务
开票手续费(支出)4.97万元
对企业来说,银行承兑汇票金额为1亿元,第一步:若企业办理贴现,贴现利率1.1‰,贴现时间为6个月,则产生66万元的贴现利息支出,企业实际拿到的资金额是9934万元(即:1亿元减去66万元的贴现利息支出)。第二步:企业将9934万元作定期存款,存款期为6个月,则企业可获得98.35万元的存款利息收入,第三步,以上述定期存款作为全额保证金可开出9934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用以支付货款,开票手续费为0.5‰。因此,企业最终将获得27.33万元的收益(保证金存款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支出-开票手续费支出)。
对开票行来说,除收取开票手续费外,由于企业交纳一定的保证金,这可以帮助银行扩大存款规模,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于贴现行来说,通过增加票据贴现业务,获得一定的贴现收益,可增加贷款规模,完成贷款任务。以上例计算如下:在第一次企业办理贴现,并用该贴现金额用作保证金或存单质押,开具新的汇票的过程中,银行既作为了了贴现行,也是开票行,因此获得贴现利息66万元,同时新增9934万元的定期存款,以及获取5万元的开票手续费;若接受该银行汇票的企业继续办理贴现和开票业务,银行则会继续获得贴现利息、定期存款。具体情况如下表: 银行存款增加及贴现利息收入:单位(万元)存款金额 贴现利息 开票手续费 第一次贴现 9934 66 5 第二次贴现 7895 52 3.9 合计 17829 11.8 8.9
此外,针对目前银行承贴现利率与定期存款利率倒挂现象,据珠三角某些走访企业反映,部分行以“买空卖空”方式积极争取该公司业务。具体如下:银行在无保证金下为该公司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后,以其关联的企业按1.15‰的利率即日贴现,后将贴现资金转入保证金,实现存款、贷款、收息等业务的发展。
三、票据套利的制约因素
在银行严格审查贴现、合规操作的前提下,制约套利的空间主要来自区域市场利率的差异及单个银行对直贴利率的控制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全国各地区市场利率的差异直接限制票据套利的发生。据了解,在山东市场,当地直贴利率约为1.6‰,高于定期存款利率,所以不存在套利空间,而企业必须通过询价来找到最低的贴现利率。而在广东市场,直贴利率已经降至1‰,产生了0.65‰的套利空间,企业很容易实现票据套利。
二是,单个银行对直贴利率的控制。目前大部分银行对直贴利率都实行窗口指导,若银行明确要求直贴利率要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在此情况下,企业也无法实现套利。不过,笔者认为此种情况发生可能性较小,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争取客户、有效拓展其它业务,一般情况下多数银行是不会给出上述限制的。
四、票据套利的风险提示及建议
在公布的1月份全国信贷数据中, 票据融资高速增长,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但其中也不乏存在票据套利行为的驱动。对于票据市场而言,若企业认识到半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直贴现利率之间的套利空间,引发企业的承兑热潮,既:循环大量贴票,出承兑-贴现-出承兑-贴现……,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银行的半年期定期存款大量增多(利息支出增多),银行的贴现利息收入大量增多,企业从银行获取大量的资金,并有可能引发滚动开票现象的发生.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一下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银行量力而行,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开办贴现业务。对于资金充足且资金成本较低的银行机构来说,可以运用超额存款准备金开展贴现业务,并合理运用保证金存款,这样就算大量的贴现业务也不会出现蚀本情况,反而会带来一定的盈利;而对于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自身资金成本较高,若资金成本高于贴现率出现倒挂,若非为了拓展该贴现客户的其它业务外,在当前利率倒挂形势下大规模开办贴现业务,会导致银行入不敷出。
二是,建议银行加强对贴现业务的审批及企业贴现资金流向的监控,防止企业滚动开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现阶段,由于国际国内经济下滑,企业信贷需求减少,银行放贷压力增大,为达到增业务和维系客户的目的,部分银行采用实质上的滚动开票业务,以及配套的定期存单质押业务。如此操作,存在业务背景真实性和监管规范性的风险。如:企业通过关联企业交易,或者拿同一份贸易资料在不同家银行开办贴现业务,或者提供虚假增值税发票、货运单据等手段。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银行应在效益、风险、合规三方面寻找平衡,一方面要加强贴现业务的审查力度,保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要配套相关的金融产品,合理确定流动资金与贴现的规模比例,不能图短期利益而增加风险。三是,建议相关监管部门,组织有关检查,加强对企业进行票据融资时贸易真实性等所需资料的核查,严禁利用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股市等违规事件,确保票据市场健康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