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八

时间:2019-05-15 01:5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八》。

第一篇: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八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八

(一)新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的补充。一方面电视媒体拥有四通八达的有线电视它们具有建成宽带高速传输的现实可能性这正是新一轮因特革命兴起的基础它将极大提高络传输速度并结合络与电视的优点为络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新媒体提鲜活的内容和素材传统媒体具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经验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人才、丰富多彩的信息数据库这些在“内容为主”的新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就能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可以不断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活水”!4另外传统媒体还拥有雄厚的资源一些著名新闻机构在广大受众的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传播形象新媒体与这些机构联合就可以利用这些名牌效应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络信息的虚假性、无效性阻止信息垃圾的侵入吸引广大民的光顾。

(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走向完善。面对新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机制、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主动积极利用络优势来改进自身。如改革新闻机制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开发上点播新闻、上图像新闻甚至实验上音像新闻等以便与未来信息高速公接轨。众多媒体纷纷与络媒体联姻获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络版或电子版新形态。

(三)传统媒体可以以新媒体为工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质素并达到多层面创收盈利模式创新可以更加强大。

传统媒体在强大门户或优质络传媒中扩大自己的平台、有效整合自己的记者资源及策划资源解决自身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报业是一个平面媒体互动交流的平台各大报业集团通过这个络专业门户交流资源和信息以中国报业的广泛辐射传播特点他们组织一系列活动诊断现在各体制内报业集团的市场化问题资源整合利用问题推广优秀发展模式问题及每年一度的各种评选有效地实现了报平台的互享互利。比如针对体制内党报报业集团市场化的尴尬困境专题研讨组织专家和事件亲历者论述相关的问题解决方式并针对各个报业集团市场化道的特点和困难做出诊断;对于像广州报业集团、南方报

业集团等比较成功市场化的集团模式介绍和推广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四)二次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已经从强势主导地位转化成基础内容提者相对来说需要传统媒体在报道或策划专题时要照顾二次传播的效果要迅速适应这一转变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有活力的发展。在文字的精致化、文稿的精短化、的高质化、先络再印刷的时效化等等既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一方面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尝试着利用新的传播技术通过与新兴媒体的整合和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如果没有上游传统媒体丰富的新闻内容资源的支持也难以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可见这两种媒体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包容、互相推进、共同发展。他们的关系是:一方面新媒体将最广泛、最深刻的影响二十一世纪人类文化、经济和生活;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向多化经营向“多媒体”转变新旧两种媒体的互助、互进将会迎来二十一世纪信息传播的新纪!

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新媒体兴起的过程:首先是电脑的发明然后是互联的出现和HTT协议的发明。其他的数字技术包括卫星电视、宽带和无线服务平台。卫星电视、宽带和无线服务平台这三项数字技术兴起为数字技术席卷当今世界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也为数字技术在日后的多化发展提了可能。

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同时政府扶持力度在逐步加大新媒体产业的外部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根据相关统计2006年中国新媒体的两大组成板块移动媒体和络媒体均实现较快增长。移动媒体总收入达到888亿包括电视、广播、短信、游戏、移动电视等同比增长41.3%;络媒体总收入为252亿包括络游戏、络广告、络视频、、各种下载业务等其中络游戏和络广告收入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62.0%和48.2%。截止2007年初国内在香港地区和境外上市的新媒体企业已经达到16家。中国广播影视系统已有5家上市公司融资总额达80多亿。5随着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竞争加剧新媒体企业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少数大型新媒体企业凭借其投资、技术和人力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大多数小的新媒体企业只能依靠更加细化的市场维持生存。

(一)由于高新技术这样一个强大的力量在推动我们国家新媒体发展已粗具规模呈现出几个趋势主要表现为:

1.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这是我国新媒体发

展的先决条件。

新媒体是一种传播方式我们不能将传播方式、载体和内容混为一谈。目前传播内容没变新媒体带来的只是传播方式不同。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新媒体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计算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成为基本载体光电传导、电子纸也日趋成熟。我国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和支持条件已经成熟特别是在通讯领域技术上不但与国际发展水平相当甚至有几十项技术能够领先于国外发达国家。

2.使用新媒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在新闻出版总署进行的阅读调查中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人数在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而阅读新媒体的人数则以30%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人群表现尤为明显他们正是我们出版物市场未来消费的最大主力。再比如说过去人们读书、看报的时间现在已经大量转移到络上。这些事实都说明了新媒体已经被读者、观众和听众所接受人们的阅读、学习习惯已经发生很大的转变。

3.新媒体的终端已经相当普及。

任何媒体传播都没有今天新媒体传播的条件好中国目前用户的数量已经达到4.2亿计算机显示器、阅读器有1.3亿市场上流通的电子书有30多万种新媒体的终端设备已经相当普及。6这不是政府规划而是市场自动形成的。绝大多数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具备新媒体阅读的终端。

4.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正在日益丰富。

传统媒体每天传播的信息量不及互联的1/4互联提了丰富的内容带来了精神享受新媒体的市场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新媒体的市场逐年扩大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光是的产量每年就是3.3亿。一些通讯公司自己或者通过委托创意公司正逐渐转向新闻媒体内容生产如开发报、刊。大批城市的创意园区、文化园区也正在为新媒体提内容软件。

国家十分重视新媒体公共平台的建设这是发展新媒体非常有利的因素。我国已经在新媒体方面采取了重要的措施国家正在着力搭建新媒体重要的平台组织实施重大工程推动广播、电视、出版、数字出版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

(二)目前我国新媒体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注重大众媒体研究而忽视个人媒体研究;目前的新媒体研究的视角大多数局限于互联这一大众媒体而忽视对、DV等个人媒体的研究。

2.注重单一媒体研究而忽视整合媒体研究;进入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也征服了比文字更加复杂的声音世界这一切都意味着媒体整合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是纵观咱们国内已有的研究更多的式注重单一

媒体形式的研究而忽视整合媒体的研究。

3.过分强调传播学视角缺乏与其他学科融合;在新媒体的研究过程中国内的学者过分的注重传播学的视角仅仅从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出发对新媒体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而忽视了从别的学科吸取营养站在更加宏观的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研究。如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理解新媒体。

4.研究缺乏创新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由于“络热”骤然形成的缘故也由于近年来学风的浮躁致使不少学术成果已出现较严重的雷同现象。络传播和络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能否以更开放的心态不断“刷新”并“升级”自己的研究避免雷同有所创新出高质量的成果这是新闻传播学者面临的挑战。

5.新媒体与社会沟通的思想认识不统一;新媒体业界发展不平衡新媒体满足社会需求的动力不足;社会信息化程度较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策略滞后;新媒体技术标准滞后;新媒体的管理亟待加强。

三、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根本特性可以用异质化传播来诠释。了解异质化传播则要先理解同质化传播的特点。所谓同质化传播就是把相同或类似的信息毫无区别地传达给受众这也正是传统媒体的特点。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针对不断提升的个人差异化需求尤其是对于信息内容产品的需求新媒体出现了这种新兴媒体能使人充分表达自我并得到其高度个性化内容产品。于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我们进入了异质化传播时代。(一)多样化

随着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会不仅仅是络传播研究。更多的研究对象和主题将会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同时研究的触角也会逐渐深入到新媒体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新媒体发展与人、新媒体发展与文化传统、新媒体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新媒体发展与国家技术政策、新媒体发展与传媒市场、新媒体发展与全球化等等社会的方方面面。1.移动媒体开创新媒体时代。

如今的不只是作为通讯工具还承担起“第五媒体”的重任。有研究者在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对广告互动进行了探讨认为媒体成为新广告媒介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对于电视的发展趋势有学者却认为虽然在新技术的狂热推崇下电视将成为新技术催生下的又一颗金蛋但其受到受众心理、内容以及媒介繁荣的制约因此“电视是辅助媒介的主流想象”“技术的指挥棒为人类指向的下一站有可能是‘技术的高地’也有可能是‘技术的漩涡’”。7

另外还有学者研究表明“现在也许还没有人认为报纸的用户会赶上或超过报纸络版或印刷版的读者数量。但是报纸确实是用一种21世纪的方式向渴望得到新闻又忙于行的公众提了一种快乐阅读的享受。”

2.ITV传受互动进行时。

ITV即交互络电视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络特别是宽带互联络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有人指出“ITV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收视节目内容”。数字交互电视是集合了电视传输影视节目的传统优势和络交互传播优势的新型电视媒体它的发展给电视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数字交互电视“颠覆了电视观众的‘受众’定位与电视传媒的‘传者’定位”“数字交互电视的互动传播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位置不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在互相共享的、移动的。” 3.播客——新一代的广播。

通常指把那些自我录制广播节目并通过络发布的人称为“播客”。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将播客称为“新一代的广播”。“播客”在络中属于新生事物发展规模有待于实践但是依然有值得期待的未来。播客的用途和内容可以包括谈话类节目、音乐节目、会见、讲故事、小说、指南、解说词、运动比赛转播或者实况说明等。“播客”甚至会开拓商界、广告界、公共关系等新的传播领域。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了改善时下频频受损的形象提了大量公司高层接受采访的播客文件。另外未来“播客”将从业余走向专业与业余互补并存从免费走向收费“播客”和免费“播客”并存。

(二)与业界结合

随着新媒体研究的不断深入不断地有业界的人加入到新媒体的研究队伍中来如中国互联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的方兴东对Blog的研究。同时以往成立络传播研究机构或是大专院校单独成立如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设立络传播学院;或是站单独成立如千龙2002年设立千龙研究院。而2003年内出现了一种新模式即大学与站共同建立络传播研究机构且好事成双年底不约而同出现了两家:12月1日“西北工业大学?新华络研究院”正式成立;12月29日“南京大学?江苏省互联新闻中心络传播研究中心”正式成立。8这是中央及地方重点新闻站与高校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共谋发展的新尝试。

(三)集团化成为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我国传媒集团的发展模式正在取得突破性变化显示了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的发展趋势但无论是专业化水平市场化程度还是科技手段人才素质资本实力传媒质量产业化经营等我国的传媒集团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具体说我国传媒集团化发展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集团化运作程度不高整体缺乏竞争力;组织结构不科学;内部管理不规范;存在发展的机制障碍;传播产品同质化营销手段行政化人才机构不合理经营管理人才紧缺等。我国传媒集团的问题其实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在传媒竞争越来越强烈的显示情况下要弥补自身得不足解决存在的内在问题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就必须不断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对新媒体研究方法的研究

我国从事新媒体研究的学者相对来说理论、知识与技能上准备不足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落后甚至对什么是新媒体还没有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因此迄今为止描述性的、对策性的、解释性的成果为多真正能够在传播理论上有所建树的目前还不多见。新媒体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国外现有关于新媒体的研究借用传统传播调查、媒介研究、人类学、社会学、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心理学及政治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其中有些是定量分析有些则是质的研究。传统的各种研究方法用在新媒体领域时当然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而新媒体也给各种传统的研究方法提了发展方向和新的挑战。综上所述对新媒体的产生背景、新媒体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明扼要的概括但是还不能深入的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新兴媒体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使之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推动器。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将加快启动新媒体研发的重大工程加大对新媒体发展关键技术方面的投入加快制定有关新媒体发展和管理的重大政策以投入、项目、技术、管理四个方面的重大举措推动我国新媒体的大发展。

第二篇: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新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的补充。一方面电视媒体拥有四通八达的有线电视网,它们具有建成宽带高速传输网的现实可能性,这正是新一轮因特网革命兴起的基础,它将极大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并结合网络与电视的优点,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新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传统媒体具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网、经验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人才、丰富多彩的信息数据库,这些在“内容为主”的新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就能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可以不断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活水”!【4】另外,传统媒体还拥有雄厚的品牌资源,一些著名新闻机构在广大受众的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传播形象,新媒体与这些机构联合,就可以利用这些名牌效应,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网络信息的虚假性、无效性,阻止信息垃圾的侵入,吸引广大网民的光顾。

(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走向完善。面对新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机制、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主动积极利用网络优势来改进自身。如改革新闻机制,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开发网上点播新闻、网上图像新闻,甚至实验网上音像新闻等,以便与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众多媒体纷纷与网络媒体联姻,获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版或电子版新形态。

(三)传统媒体可以以新媒体为工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质素并达到多层面创收,盈利模式创新可以更加强大。

传统媒体在强大门户或优质网络传媒中,扩大自己的平台、有效整合自己的记者资源及策划资源,解决自身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报业网是一个平面媒体互动交流的平台,各大报业集团通过这个网络专业门户交流资源和信息,以中国报业网的广泛辐射传播特点,他们组织一系列活动,诊断现在各体制内报业集团的市场化问题,资源整合利用问题,推广优秀发展模式问题及每年一度的各种评选,有效地实现了报网平台的互享互利。比如,针对体制内党报报业集团市场化的尴尬困境展开专题研讨,组织专家和事件亲历者论述相关的问题解决方式,并针对各个报业集团市场化道路的特点和困难,做出诊断;对于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

业集团等比较成功市场化的集团模式,介绍和推广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四)二次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已经从强势主导地位转化成基础内容提供者,相对来说,需要传统媒体在报道或策划专题时要照顾二次传播的效果,要迅速适应这一转变,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有活力的发展。在文字的精致化、文稿的精短化、图片的高质化、先网络再印刷的时效化等等既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一方面,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尝试着利用新的传播技术,通过与新兴媒体的整合和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如果没有上游传统媒体丰富的新闻内容资源的支持,也难以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可见这两种媒体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包容、互相推进、共同发展。他们的关系是:一方面新媒体将最广泛、最深刻的影响二十一世纪人类文化、经济和生活;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向多元化经营,向“多媒体”转变,新旧两种媒体的互助、互进将会迎来二十一世纪信息传播的新纪元!

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新媒体兴起的过程:首先是电脑的发明,然后是互联网的出现和HTTP协议的发明。其他的数字技术包括卫星电视、宽带网和手机无线服务平台。卫星电视、宽带网和手机无线服务平台这三项数字技术兴起,为数字技术席卷当今世界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也为数字技术在日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同时政府扶持力度在逐步加大,新媒体产业的外部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根据相关统计,2006年中国新媒体的两大组成板块移动媒体和网络媒体均实现较快增长。移动媒体总收入达到888亿元,包括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短信、手机游戏、移动电视等,同比增长41.3%;网络媒体总收入为252亿元,包括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网络视频、博客、各种下载业务等,其中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收入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62.0%和48.2%。截止2007年初,国内在香港地区和境外上市的新媒体企业已经达到16家。中国广播影视系统已有5家上市公司,融资总额达80多亿元。【5】随着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竞争加剧,新媒体企业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少数大型新媒体企业凭借其投资、技术和人力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大多数小的新媒体企业只能依靠更加细化的市场维持生存。

(一)由于高新技术这样一个强大的力量在推动,我们国家新媒体发展已粗具规模,呈现出几个趋势,主要表现为:

1.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这是我国新媒体发

展的先决条件。

新媒体是一种传播方式,我们不能将传播方式、载体和内容混为一谈。目前传播内容没变,新媒体带来的只是传播方式不同。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新媒体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计算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网成为基本载体,光电传导、电子纸也日趋成熟。我国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和支持条件已经成熟,特别是在通讯领域,技术上不但与国际发展水平相当,甚至有几十项技术能够领先于国外发达国家。

2.使用新媒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在新闻出版总署进行的阅读调查中,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人数在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而阅读新媒体的人数则以30%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人群表现尤为明显,他们正是我们出版物市场未来消费的最大主力。再比如说,过去人们读书、看报的时间,现在已经大量转移到网络上。这些事实都说明了新媒体已经被读者、观众和听众所接受,人们的阅读、学习习惯已经发生很大的转变。3.新媒体的终端已经相当普及。

任何媒体传播都没有今天新媒体传播的条件好,中国目前手机用户的数量已经达到4.2亿,计算机显示器、阅读器有1.3亿,市场上流通的电子书有30多万种,新媒体的终端设备已经相当普及。【6】这不是政府规划,而是市场自动形成的。绝大多数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具备新媒体阅读的终端。4.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正在日益丰富。

传统媒体每天传播的信息量不及互联网的1/4,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带来了精神享受,新媒体的市场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新媒体的市场逐年扩大,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光是手机的产量每年就是3.3亿。一些通讯公司自己或者通过委托创意公司正逐渐转向新闻媒体内容生产,如开发手机报、手机刊。大批城市的创意园区、文化园区,也正在为新媒体提供内容软件。

国家十分重视新媒体公共平台的建设,这是发展新媒体非常有利的因素。我国已经在新媒体方面采取了重要的措施,国家正在着力搭建新媒体重要的平台,组织实施重大工程推动广播、电视、出版、数字出版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

(二)目前我国新媒体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注重大众媒体研究而忽视个人媒体研究 ;目前的新媒体研究的视角大多数局限于互联网这一大众媒体,而忽视对手机、DV等个人媒体的研究。

2.注重单一媒体研究,而忽视整合媒体研究 ;进入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也征服了比文字更加复杂的声音世界,这一切都意味着媒体整合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是,纵观咱们国内已有的研究,更多的式注重单一

媒体形式的研究,而忽视整合媒体的研究。

3.过分强调传播学视角,缺乏与其他学科融合 ;在新媒体的研究过程中,国内的学者过分的注重传播学的视角,仅仅从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出发,对新媒体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而忽视了从别的学科吸取营养,站在更加宏观的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研究。如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理解新媒体。

4.研究缺乏创新,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现象严重 ;由于“网络热”骤然形成的缘故,也由于近年来学风的浮躁,致使不少学术成果已出现较严重的雷同现象。网络传播和网络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能否以更开放的心态不断“刷新”并“升级”自己的研究,避免雷同,有所创新,出高质量的成果,这是新闻传播学者面临的挑战。

5.新媒体与社会沟通的思想认识不统一;新媒体业界发展不平衡,新媒体满足社会需求的动力不足;社会信息化程度较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策略滞后;新媒体技术标准滞后;新媒体的管理亟待加强。

三、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根本特性可以用异质化传播来诠释。了解异质化传播,则要先理解同质化传播的特点。所谓同质化传播,就是把相同或类似的信息,毫无区别地传达给受众,这也正是传统媒体的特点。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针对不断提升的个人差异化需求,尤其是对于信息内容产品的需求,新媒体出现了,这种新兴媒体能使人充分表达自我,并得到其高度个性化内容产品。于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我们进入了异质化传播时代。(一)多样化

随着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会不仅仅是网络传播研究。更多的研究对象和主题将会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同时,研究的触角也会逐渐深入到新媒体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新媒体发展与人、新媒体发展与文化传统、新媒体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新媒体发展与国家技术政策、新媒体发展与传媒市场、新媒体发展与全球化等等社会的方方面面。1.手机移动媒体,开创新媒体时代。

如今的手机不只是作为通讯工具,还承担起“第五媒体”的重任。有研究者在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对广告互动进行了探讨,认为手机媒体成为新广告媒介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对于手机电视的发展趋势,有学者却认为,虽然在新技术的狂热推崇下,手机电视将成为新技术催生下的又一颗金蛋,但其受到受众心理、内容以及媒介繁荣的制约,因此“手机电视是辅助媒介的主流想象”,“技术的指挥棒为人类指向的下一站,有可能是‘技术的高地’,也有可能是‘技术的漩涡’”。【7

】另外,还有学者研究表明“现在也许还没有人认为手机报纸的用户会赶上或超过报纸网络版或印刷版的读者数量。但是,手机报纸确实是用一种21世纪的方式向渴望得到新闻又忙于行路的公众提供了一种快乐阅读的享受。”

2.IPTV,传受互动进行时。IPTV即交互网络电视,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络,特别是宽带互联网络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有人指出,“IPTV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收视节目内容”。数字交互电视是集合了电视传输影视节目的传统优势和网络交互传播优势的新型电视媒体,它的发展给电视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数字交互电视“颠覆了电视观众的‘受众’定位与电视传媒的‘传者’定位”,“数字交互电视的互动传播,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位置不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在互相共享的、移动的。” 3.播客——新一代的广播。

通常指把那些自我录制广播节目并通过网络发布的人称为“播客”。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将播客称为“新一代的广播”。“播客”在网络中属于新生事物,发展规模有待于实践,但是依然有值得期待的未来。播客的用途和内容可以包括谈话类节目、音乐节目、会见、讲故事、小说、指南、解说词、运动比赛转播或者实况说明等。“播客”甚至会开拓商界、广告界、公共关系等新的传播领域。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了改善时下频频受损的形象,提供了大量公司高层接受采访的播客文件。另外未来“播客”将从业余走向专业与业余互补并存,从免费走向收费“播客”和免费“播客”并存。(二)与业界结合

随着新媒体研究的不断深入,不断地有业界的人加入到新媒体的研究队伍中来,如中国互联网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的方兴东对Blog的研究。同时,以往成立网络传播研究机构,或是大专院校单独成立,如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设立网络传播学院;或是网站单独成立,如千龙网2002年设立千龙研究院。而2003年内出现了一种新模式,即大学与网站共同建立网络传播研究机构,且好事成双,年底不约而同出现了两家:12月1日,“西北工业大学?新华网网络研究院”正式成立;12月29日,“南京大学?江苏省互联网新闻中心网络传播研究中心”正式成立。【8】这是中央及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与高校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共谋发展的新尝试。

(三)集团化成为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我国传媒集团的发展模式正在取得突破性变化,显示了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的发展趋势,但无论是专业化水平,市场化程度,还是科技手段,人才素质,资本实力,传媒质量,产业化经营等,我 国的传媒集团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具体说,我国传媒集团化发展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集团化运作程度不高,整体缺乏竞争力;组织结构不科学;内部管理不规范;存在发展的机制障碍; 传播产品同质化,营销手段行政化,人才机构不合理,经营管理人才紧缺等。我国传媒集团的问题,其实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在传媒竞争越来越强烈的显示情况下,要弥补自身得不足,解决存在的内在问题,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就必须不断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对新媒体研究方法的研究

我国从事新媒体研究的学者,相对来说,理论、知识与技能上准备不足,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落后,甚至对什么是新媒体还没有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因此,迄今为止描述性的、对策性的、解释性的成果为多,真正能够在传播理论上有所建树的目前还不多见。新媒体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国外现有关于新媒体的研究借用传统传播调查、媒介研究、人类学、社会学、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心理学及政治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其中有些是定量分析,有些则是质的研究。传统的各种研究方法用在新媒体领域时,当然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而新媒体,也给各种传统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新的挑战。综上所述,全文对新媒体的产生背景、新媒体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明扼要的概括,但是还不能深入的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新兴媒体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使之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推动器。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将加快启动新媒体研发的重大工程,加大对新媒体发展关键技术方面的投入,加快制定有关新媒体发展和管理的重大政策,以投入、项目、技术、管理四个方面的重大举措,推动我国新媒体的大发展。

第三篇:手机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手机媒体的产生及发展

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手机具有高度的便携性,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话,这是手机最初被发明出来时的基本功能,也是其被大众接受的基础,现在随着其功能的增强和移动技术的发展,通过手机还可以读新闻、看电视、写博客、玩游戏、炒股票„„手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取资讯的重要载体。

手机被视为最有希望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它已经从最初的人际语音通讯工具向综合型媒体发展。具有便携性和移动性的手机媒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愈发活跃,手机屏幕越做越大,手机的功能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不管是公车上、还是地铁中都不难看到用手机听歌、阅读、看新闻或者是看视频的人们,手机作为“放在口袋里的媒体”,极大满足了移动人群快速阅读的心理, 减少了媒介传播的障碍,手机媒介开辟了人类传播活动的新领域,以之独特和前所未有的优势如移动性、便携性等迅速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递和信息操作的主要媒介之一,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个人交往、信息传递、商务活动和社会管理的方式。

手机作为各种应用最终实现的工具,作为与用户直接接触的终端,是移动通信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便携性与多功能性的特点甚至让很多人因此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7月末,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超过7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47.9%。也就是说,平均每10个中国人中约有5人使用手机。今年以来,受手机单向收费的刺激,手机用户数大幅增长。统计表明,到9月底,全国手机用户较上年底增加6225.7万户,月均增加691万户左右。手机用户数量的增长带来手机短信发送量的持续增加。2010年1至9月,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4311.6亿条,较上年同期增长38.9%[1]。可以认为,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它会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3G(第三代数字移动通讯技术)时代的到来,媒体理念和运营模式的逐渐成熟,而成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媒体将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实现充分结合,它比任何一个传统媒体更贴近大众生活,这种媒体几乎集合了所有传统媒体的优点,对这种新媒体的深度解读,将有助于推动其在我国的高速发展。

二、手机媒体的产生及发展

无论你承认与否,手机媒体已渗透进你的生活,成为你日常行为的一部分。1992年,在英国沃尔丰的GSM网络上,世界上第一条短信,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自那个时候起手机就开始从“通讯工具”向“媒体”的身份转化了。

在2002年,搜狐CEO张朝阳在“搜狐时尚手机之旅”活动中,首次提出了手机媒体是“第五媒体”的概念,自此学界和业界开始了对于“第五媒体”的大讨论。在这场大讨论中,认为手机媒体即“第五媒体”者居多。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是被称为“第五媒体”专家、中国无线营销理论开创者的朱海松他认为:“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目的,以即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媒体。”[2]在这一定义中,他明确指出了“第五媒体”即手机媒体。

综观手机媒体的历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轨迹。世界第一部手机于1973年在美国纽约诞生,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就经历了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变迁。手机媒体由最初的单纯移动通信工具,逐步向增值服务(短信、彩信、WAP及多媒体视讯等)多元化媒体转变。去年初,国内3G牌照发放给了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3家运营商,这标志着我国3G时代的到来。

虽然手机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进行语音通话,但是手机与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国内已出现了许多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新闻传播与出版的手机报,并积极实践手机媒体化,“手机正在实现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

三、手机媒体的现状

(一)手机已成新型媒体

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的第五媒体已经迅速融入了百姓生活。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让新闻的时效性和透明度更高。比起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第五媒体无疑更加快捷和具有互动性和广泛的参与性。而传统媒体也纷纷利用数字传播方式,打造现代传播的新阵地、新平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已经达到2.77亿,半年新增4334万。手机作为第五媒体的传播载体,其

迅猛发展态势已不可逆转。

随着第五媒体受众的飞速增长,手机报、数字报、网络报刊、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形态也迅速融入生活,成为影响老百姓工作、生活的重要媒体形态。目前,互联网正在从PC向移动智能终端变迁,未来几年中,3G的全面发展及4G时代的到来,更多的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将跨越个人电脑和手机的鸿沟,享受第五媒体带来的新体验。

新闻出版业的兴旺,则为第五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新闻出版署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的新闻出版业实现总产出10668.9亿元,全国共出版图书30.2万种,出版期刊9851种,出版报纸1937种,出版录音录像制品25384种,引进出版物版权13793种,输出出版物版权4205种。数字出版发展迅速。2009年,数字出版总产出达799.4亿元,数字出版经济规模已超过图书出版,而手机出版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网络游戏,占数字出版全部营业收入的24.2%。[3]

(二)手机媒体的表现形式

随着技术的创新发展,手机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手机已经不只单纯是个通讯工具,同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相互补充,开启了一个移动通信融合与变革的时代,使得手机媒介越来越接近一种新型信息采集、传播和消费样式,手机终端媒介在新闻传播领域中主要有如下一些形态:

1、手机报

手机报是将纸质报纸、杂志的新闻等内容,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传播,使用户能通过手机阅读到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在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国内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据业内人士测算,随着手机报价值链形成,加上三大运营商业务格局的明晰,2009年底,中国手机报业态将超过2亿的规模,其中付费用户将达到8,000万。例如,在我们身边的《齐鲁手机报》是由大众报业集团与中国移动集团山东分公司联合创办。截止2010年12月,《齐鲁手机报》在山东省拥有130万左右的固定读者。

2、手机广播

手机广播是手机媒体的一种典型应用,对于广播的不同类型,手机广播也有着双重含义。一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和完善,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一是在手机中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的广播节目。

3、手机图书

手机图书是将数字化了的图书利用手机作为终端进行阅读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4]。2008年,中国手机用户继续迅猛增长,随着手机价格和话费进一步下调,大屏幕、智能手机开始大量普及,手机阅读人数和所占比例仍然持续增加,从2007年的5.9%增长到2008年的6.3%,同时,行进中的阅读比例也从2.6%增长到2.9%。虽然所增比例不大,但是考虑到2008年新增加的读者的年纪构成,实际上手机读者的增长是极为迅猛的,这个从手机阅读市场收入的增长上得到了直观体现:手机阅读市场收入由2007年的650万猛增到2008年的3030万,所占比例由3.8%增长到13.4%,增长极为明显和强劲。

4、手机电视电影

手机电视电影是指以手机为终端设备,传输电视内容的一项技术或应用。用户可以在手机上收看实时直播的电视节目、体育赛事,观看最新电影的片花预告和经典影视剧的剪辑、幽默搞笑的短片等等。根据2009年7月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手机电视用户占手机网民总数的8%,在3G时代的推动下,预计未来半年手机电视用户的规模将上升至39.2%。

5、手机上网

手机网络是传统电脑网络的延伸和补充。目前手机上网浏览支持两种方式:一种是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方式,一种是www.xiexiebang.comNIC数据表明,2009年第三季度的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已超过1.8亿,加之3G大规模的推广影响,预计2009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包括2G、3G、移动上网卡等),有望突破2亿人,手机上网用户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6、飞信

飞信是中国移动的综合通信服务,即融合语音、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飞信可以通过PC、手机、WAP等多种终端登录,实现PC和手机间的无缝即时互通,保证用户能够实现永不离线的状态。中国移动2006年开始试商用飞信。凭借着中国移动5亿用户的基础,飞信业务在推出后仅一年,其用户数就已经超过MSN仅次于QQ。据《中国移动飞信业务案例分析报告2009》显示,截至2009年第2季度,中国移动飞信用户到达数达1.84亿,环比增长16.1%,与2008年第2季度的1.12亿用户到 4

达数相比同比增长64.9%,可见飞信用户规模增长的速度十分迅速。

7、移动搜索

移动搜索依赖于手机的平台便利性,在实际使用中用户易于接触到手机平台和移动搜索平台,大大提高了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频率。根据2009年7月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手机搜索的用户占手机用户总数的26.2%,约为4074万人。随着3G的推广和应用,移动搜索成为各移动运营商、搜索引擎厂商关注的重要领域,未来半年手机搜索用户规模将上升至38.3%。艾瑞分析显示:2010年手机搜索用户规模为1.4亿人。据艾瑞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用户每天至少会使用移动搜索2次,使用频率非常高。同时,新闻类信息成为手机网民手机搜索第一需求。

8、微博

微博(Micro-blogging,Microlog)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随着发展,这些消息可以被很多方式传送,包括手机短信、即时消息软件、电子邮件、MP3或网页。一些微博客也可以发布多媒体,如图片或影音剪辑和出版。微博客的代表性网站是Twitter,目前Twitter日均访问量已近2000万人次,用户已近4000万。虽然twitter现只有英文和日文两个版本,至今没有推出中文版,但是不管是什么语言的版本,都可以在Twitter上说中文,“今天,你twitter了吗?”一度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

(三)手机媒体的特点

1、随时随地的移动性以及贴身性

手机媒体相比于其他媒介,更加小巧轻便,正是由于这样的便携性,手机常常被称为“影子媒体”,它的随身性打破了信息接收的时间和地域限制。

2、高效的互动性

手机传播是一种开放的互动性传播,与传统媒体的单项传输不同,手机平台上的信息传输是双向的,用户不仅可以接收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回复并转发信息,同时成为了受众与传播者。

3、传播的时效性

所谓传播时效性,是指商家所传播的内容,传播速度快,被受众阅读的可能性更高,并且更容易对用户产生影响相比与在其他渠道获取信息,通过手机获得信息,能够引起更大观注。例如:在美国“9·11”事件中,恐怖组织袭击世贸大楼之后,最早向外界发布该新闻的媒介不再是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而是以反应迅速见长的手机报。2003年3月20日上午10时34分,美国正式向伊拉克宣战,打响了伊拉克战役的第一声炮火。事发后,仅1分钟时间,许多手机用户就收到了此消息。而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大地震”中许多地震画面都是当事人用手机拍摄再传到互联网上的,而且中央电视台也引用了这段视频资料。

4、多媒体性

手机媒体的内容是以多媒体的形式存在的,即: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形式的内容都能从手机上获得。从目前来看,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多媒体形式蕴含着无数商机,另一方面,大众非常喜爱多媒体形式的内容,这点从互联网上此类内容受欢迎的程度就可以得到佐证。

5、高互动性[6]

传统媒体通常缺乏与手受众的有效且及时的互动,传播的效果因此而大打折扣。而手机媒体就可以突破传统媒体直线型信息传播的局限性,把与受众互动作为主要的方式。手机媒体被称为“影子媒体”与用户形影不离,这是任何别的媒体都不具备的特点。另外,手机媒体还可以通过通信交流、信息转发、信息评论等形式表现出来,这都表现了手机媒体的高互动性。例如:现在国内很多手机报纸就开通了评论功能,使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和想法。此外,通过反馈和交流,传播者可以根据读者的不同爱好,帮助用户随时随地的挑选和阅读最喜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从而节省受众的时间和精力。

6、高科技性

手机媒体是一种新的移动通信媒体,特别是在web2.0的时代背景下,它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诸多媒体相结合,用户可以迅速在网上获取多媒体新闻信息。手机媒体可以提供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网页浏览等多种信息服务项目。这是一个可以整合现在所有网络科技的移动媒体。信息的传播、网页的浏览、视频的记录传播、声音的传递等这些功能无一不彰显了现代科技的力量。手机媒体为众多“手机达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手机媒体被开发出来的越来越多的功能正逐渐代替传统的传播方式。手机媒体正对传统媒体的各项功能进行整合,正带我们走向手机媒体带来的高科技生活。

7、媒体普遍性

手机几乎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备的工具。截止2009年,中国的手机 6

用户已经达6亿,手机的发展和普及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第四媒体——互联网,目前中国的手机普及率以及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据我针对山东理工大学在校师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全校3万人中,拥有手机率为100%。

也正是因为手机媒体具备了移动性、互动性和传播的时效性等特征,越来越多的商家依靠手机媒体与会员和潜在客户进行互动,增加对客户的粘性,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我国,目前专注于手机媒体服务产品有:12580生活播报、企信通、企业推广手机报、企业内刊手机报、政府部门手机、大学生手机报等。

手机媒体的移动互动性,精准传播的有效性,都逐渐被商家合理的利用。例如:12580生活播报帮企业有效的传播开发新客户,手机报帮企业深度挖掘客户的需求,企信通帮企业有效的黏在客户。

四、手机媒体在当前运营中的问题

由于手机媒体是在数字化的进程下诞生的,也就不可避免的有着网络媒体的许多不足之处:

(一)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的发展有着太多的未知数

手机媒体作为一个新兴媒体仍并没有走到一条完全成熟的道路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必然会出现新的表现形式,而受众如何接受,厂商如何发展都未可预知,所以,手机媒体要想传统媒体那样稳固还需要多多努力。

(二)手机承载平台的局限性

现有的手机承载平台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下载速度不过快,手机屏幕过小,流量费用相对过高,这些因素必将影响手机的增值业务的发展。如:对于手机电视来说就受到了终端昂贵、待机时间短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支持手机电视业务的手机种类还相对较少,手机用户如果想使用手机电视业务就必须更换终端,而且现在的手机待机时间一般都在3天到一周的时间,但观看电视节目就会使手机电池的使用时间减少到不足8个小时,甚至更少,这些因素都会降低手机用户购买视频手机的欲望。除了终端限制外,各类型播放软件的不统一、手机生产商和业务开发商采用的技术不统一,使得诸多内容彼此不兼容,使得手机用户面对麻烦就望而却步了。

(三)缺乏专业媒体从业人员

手机媒体是个综合媒体,它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的特点,涵盖了文本、音频、视频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内容,因此对于手机媒体从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目前手机媒体的业务刚刚起步,往往都是临时拼凑的人员,缺乏对手机媒体的深入认识和操作经验,而少了这种综合性的媒体从业人员就为手机媒体真正发挥媒体功能增加了难度。因此应尽早建立健全手机媒体自己的采编系统和运作管理体系。

三、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随着手机媒体受众的飞速增长,手机报、数字报、网络报刊、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形态也迅速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影响老百姓工作、生活的重要媒体形态。在未来几年中,3G的全面发展及4G时代的到来,更多的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将跨越个人电脑和手机的鸿沟,享受手机媒体带来的新体验。由于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手机用户群,手机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必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手机媒体的媒体特点和巨大的用户群决定了它必然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几年中,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我们一定会更加深入的走进“手机媒体时代”。本文对手机媒体的发展做出以下展望:

(一)手机媒体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手机媒体在我国已经有巨大的用户群,而且其潜在的用户市场更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4738.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3部/百人。全国网民数达到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其中手机网民数净增1.2亿人,达到2.3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60.8%。[7]在未来几年,随着WEP2.0时代的带来,在我国会有更多的智能手机用户,手机媒体的用户群将会进一步扩大,手机网民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这些都必然促使着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手机和互联网必将进一步结合,手机媒体的表现形式也会更加丰富多彩,这必将吸引更多的人接受手机媒体,成为手机媒体的受众群。因此,在未来几年,在有着庞大用户群的我国,手机媒体必将要迎来黄金发展期。

(二)手机媒体的自身特性更符合读者阅读趋势的变迁

当前,从读者阅读趋势上看,一方面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将更善于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信息和娱乐,这些碎片化的时

间主要由等待和无聊时间构成,等待的时间包括等车、等人、候机等时间,无聊时间包括乘车、如厕等空隙时间。在这些时间获得信息,需要相应的媒介具有及时、易携带、展示性好等特性。另一方面人的需求可以分为娱乐需求和信息需求。在娱乐需求方面,年轻人有着更强的需求,也被电信运营商和广告主看重,广告主看重的是年轻人所具备的庞大的潜在消费能力,电信运营商看重的是年轻人所钟爱的手机视频能够带来大规模流量的消费形态;在信息需求方面,这部分人群多为消费能力强的中产阶层,这部分读者需要个性化、量身定做的信息,这部分读者也更为广告主所看重。从这些趋势上可以看出人们迫切需要具有易携带、及时、迅速、展示性好等特点的媒体,手机媒体完全具备这些特点,完全符合读者阅读趋势变化的要求[8]。

(三)巨型的信息平台

从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手机报、WAP网站都是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将以网络媒体的现有架构为基础来发展。成为一个集新闻、资讯、娱乐、互联网、声音、视频等为一体的移动信息平台。它与电脑相比具有移动性的特点,更能够符合人们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必然会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巨型信息平台。

当前存在的手机媒体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手机报、WAP网站、飞信等都依然有标准化、信息量少等缺陷,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这也注定这些形态只是手机媒体的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然集合科技、娱乐、新闻等巨型信息平台。他必然成为一个以海量信息为基础,以互联网的技术为驱动,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的巨型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移动媒体的商业盈利。

(四)对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

由于手机媒体具有独特的媒体优越性,电信运营商和新技术公司必将加大对手机媒体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手机媒体。我们具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群,对手机媒体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将会给传统媒体带来更大、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手机媒体拥有渠道优势和巨大的用户群;另一方面手机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集合了图像、文字、声音、网络等所有媒体的特点。这些都使手机媒体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手机媒体的发展是对传统媒体形式的整合,这都必然会对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没有的挑战。

四、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变得越来越无所不能。本文结合实践对手机媒体的现状做了一点的综述,同时,也对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在本课题中明确的总结了手机媒体的特点。

著名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经说过:“任何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生物裂变的过程。”手机媒介从诞生到经历模拟通讯时代,到数字移动通信时代,再到后来的3G以至于不久将来的4G时代,正是一个不断进化不断演变的过程。[9]自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一一出现,历史以来任何新媒介的出现都是人类信息传播历史中的一次变革,正是由于一次次的技术创新,一次次的传播媒介的变革,人类信息传播才能永不止步得向前发展。纵观媒介形式的不断推陈出新,媒介形态与传播手段的移动化趋势在不断加。手机媒体的发展必将带着我们走进“第五媒体时代”。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 朱峰.手机广播的现状及发展模式,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1 [4] 吕梁安,周君贤.传播——从烽火传信到第五媒体,东南传播,2005.8 [5] 崔保国.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 崔银河.广告媒体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9

[7] 艾瑞网

[8]《2009中国移动互联网与3G用户调查报告》 [9] 汤伟.手机媒体发展探析.新闻前哨,2007,(4)

本论文是在季莉莉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季莉莉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季莉莉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季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另外,这篇论文是基于我当前所从事的工作而创作的,在这里也对公司的领导和同事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第四篇: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

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

十八大期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传播党意、汇聚民意的重要渠道。十八大话题成为新媒体的沸点,新媒体成为十八大的“红色阵地”。

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形势下网络宣传工作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他强调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至高点。

新媒体正在成为影响和构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这点已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其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缺陷,还无法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推动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另一方面,由于以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如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传统媒体正面临着持续发展危机,它的影响力在慢慢衰退,但它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影响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群众思想多元化,社会矛盾更复杂,这就要求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安全阀的媒体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本质属性,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究如何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塑造和影响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以及社会文化,推动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是业界和学界的共同课题。

一、媒体融合的意义和必要性

新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增长。当前,数字报刊、移动电视、手机媒体、手机短信、微信、博客、播客、微博客等新兴媒体正在崛起,影响力在加大。我国网民有近6亿人,手机网民有4.6亿多人,其中微博用户达到3亿多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运用新兴媒体,开拓和占领这一新的阵地。传统媒体并不会很快消亡,同时新媒体正在迅速发展,两者之间会出现融合和摩擦的现象是必然。

1、全新的认识媒体融合的价值和特点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它既不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大阵营,也不分读者和作者,是多对多的传播形式。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的新平台将更多具有新媒体的特点,这是可以预见的。新媒体的特殊属性使得它在很多具体的决策中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只有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和考虑媒体发展趋势,才能在时代进步中保持主动,更好地发挥媒体融合的价值。

首先,充分认识媒体融合,无论出版技术如何变革,用何种网络传输,只要具备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都视为新媒体,大力加强建设。

其次,要认识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拓展,又与传统媒体有明显的差别和不同,要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再次,充分认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并最终走向融合的关系,积极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两种文化的融合

新媒体之所以在短短数年间受众人数暴涨,原因就在于它的草根性。特别是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使“人人拿着麦克风,人人都可被关注,随时随地可发布”成为现实,其“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特性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甚至是生活方式。新媒体不只是草根文化和草根视角的简单复制,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新的技术手段重置了社会的组织架构,唤醒了沉睡在草根群体潜意识里的参与社会进程的诉求欲望和权利欲望,这是新媒体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贡献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力量。新媒体的草根性赋予了它最鲜活的生命力,但其草根视角和草根属性也注定了这是把“双刃剑”。它在向我们提供大量新鲜资讯的同时,也良莠不分、泥沙俱下。

传统媒体则代表着一直在主导社会发展的精英文化。其传播模式从思想层面上来讲,是一种预先策划好的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传统媒体的精英文化属性在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疑具有重要的方向指导意义。它通过舆论宣传和舆论控制避免了整个社会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容易导致的盲目和冲动,是中国社会能够稳步向前发展的一块基石。尽管互联网使得大众发表观点更加容易,但是大众的网上行为是一种草根文化,传统媒体所代表的精英文化依旧重要,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内容是并行不悖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所代表的不同视角和文化并不是不可调和的。恰恰相反,它们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发展才有利于发出最具价值的声音。走融合之路是它们发展的出路,这种有机结合的力量将是非常巨大的,它意味着草根经验与精英意识的结合,几乎可以涵盖所有行业和群体的声音,兼具经验和理性,有利于健全舆论引导机制,聚同化异,扶正抑偏,对于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反腐倡廉等议题的实施都会带来重大影响。

3、优势互补共利共赢

新媒体在载体和内容上糅合了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表现出数字化、碎片化、话语权的阅众分享、自媒体特征。2010年,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非“微博”莫属。今天,你织“围脖”了吗?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个人时代生活的一种时尚表达。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微博已经从影响个人生活延伸到推动信息传播,甚至社会变革的层面。据学者分析:一种传播媒体普及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可见新媒体发展速度惊人。然而,新媒体也存在自身的问题,首先是新媒体原创新闻不足;其次是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不足;再次是海量信息遮蔽信息价值和知识;最后是网络新闻的趋同化。在目前的环境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在信息传播中,传统媒体在一段时间内仍是主流而难以取代,其内容优势在短时间内不可动摇。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基础上。由此可见,传统媒体的舆论环境和新媒体舆论环境实际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只有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联动融合之路,相互依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舆论环境,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首先,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最核心的优势之一是内容生产力。虽然新媒体的崛起挤占了传统媒体的市场,但是新媒体在内容方面对于传统媒体具有相当高的依赖性,大量的原创性首发报道仍来自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在我国,传统媒体在这一点上的优势更是决定性的,这是因为根据我国当 前的相关法规政策,新媒体在新闻报道的采编权限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其发布的新闻信息在很多时候只能是转自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优势与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融合成为全球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其次,传统媒体聚集了一大批职业化的优秀新闻传播工作者,这些传统媒体的新闻业者既接受过关于新闻传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专业训练,又接受过关于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专门教育。对于新媒体来说,组建自己的新闻采集队伍,不仅存在着政策方面的障碍,还存在着无法承受的成本开支,更重要的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

第三,早期的因特网为技术精英们所创建需要的是技术人才,而今,网络越来越把眼光转向了有新闻背景的人员,传统的新闻规律、新闻实践和新闻经验被因特网所接受和利用。传统媒体的采编经验、采编方法、采编手段等,一旦结合网络的特性,创造性地运用到网络上,必然会结出更好的效果。

第四,传统媒体大都经过了长期的经营和发展,在受众中享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所具有的品牌效应是新媒体在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优势。特别是面对当前传媒产业的纷繁复杂、产品多样且供大于求的媒体市场格局,传统媒体的品牌在受众中的信任度与吸引力,如采用品牌延伸的策略来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和原品牌的强化,这正是近年来传统媒体在利用品牌资产方面的一种有效策略,最典型的例子如人民网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

总之,尽管新媒体挤占了部分市场份额,但是传统媒体拥有优于新媒体的人才、资源、权威性及品牌等传统优势,新媒体必然要与传统媒体结合,各取优势,互补短处,形成一个综合的信息传播和互动的平台,推动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策略

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尚未完全规范期,分配出现多极分化,思想出现多元化,正确宣传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新闻宣传水平,是新闻机构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当今推动社会进步的角色无法由一方单独完成。站在发 展的角度,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而成的新力量,将是今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之一。

实践证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使媒体核心竞争力发生巨变,既延长了新闻产业链条,突破了传统媒体过去在时间、空间、影像表现方面受到的局限,又继承了传统媒体强烈的策划意识、整合意识、庄重感和携带方便等特性,使新闻产品的传播媒介具有丰富性和可选择性,还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时效,扩大了影响。如何加强两种媒体、两种传播途径的融合,切实担负媒体责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扬长避短,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最终可以通过两种媒体的互相结合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1、要发挥舆论引导,抢占舆论主阵地

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仍然是一种舆论工具,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威性,使其适应全媒体时代受众参与热情高涨的舆情特点,深入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舆论倾向,利用自己的权威性积极和新媒体相结合,发挥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取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凝聚社会力量,化解社会危机,是传播媒介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媒体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2、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扩大新闻宣传的实际效果

加强媒体间的互动,把传统媒体的深度及其传统价值理念带到新媒体的创意和制作过程当中去,不断探索最佳切入点,进一步拓宽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化期刊等产业。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表示:“传统期刊要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数字化将增强了期刊业的传播力。”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不应该逃避或焦虑,而应怀着满腔热情地探索互动之路。

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数字期刊强化线上线下平台互动,建构专业化、深度质量的新闻专题,逐步增强媒介融合的公信力、吸引力及竞争力,即是传统媒体和它所属的新媒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必然。

3、要加速传统媒体的转型

面对新形势,传统媒体必须创新转型,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在新媒体发展上有所作为。要抓住机遇发展平台、利用平台,坚持内容为王,按照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按照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整合资源,加快发展。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实现与新媒体之间的相互整合、融通,以发挥综合整体的优势,从而创立新的发展模式,开辟新的发展道路。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遵循中央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精神,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以项目支持等方式推动各种新媒体技术的自主研发,实现手机全媒体移动发布,将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融为一体,抢占国际技术制高点,迅速壮大新媒体产业。第二,完善我国移动内容版权的法规,尤其是制定适应媒体新技术发展的配套政策,推动能源节约型的数字媒体普及传播,实现绿色低碳环保、无纸化发行。第三,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受众方面应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分工合作,促使传统媒体转变观念,实现传统媒体数字化、移动化的发展。第四,面对当前多元化、即时性、多样性的舆论环境,政府、企业等单位都要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顺应新闻传播规律,提高传播技巧。第五,传统媒体应逐步建立起自有的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系统,这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建立起自有的新媒体系统,将主动传播与驱动传播、群体传播与个体传播、事实传播与观点传播、随时传播与定时传播一体化,才能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4、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模式,建立全媒体团队

报纸发展全媒体,最大的资源优势是人才基础。在人力投入方面,除了引进必要的新媒体专业人才之外,可以倡导报社内部记者编辑兼职新媒体岗位。报纸这么多年培养了一大批擅长内容把关、精通内容制作的人员,而随着厚报时代向薄报时代的转换,报业内部也面临着人员重组的可能。报纸在这样的背景下办新媒体,可以借助母报的采编、经营队伍,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模式,建立自办新媒体所需要的团队。传统媒体自办新媒体,在人力投入方面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新媒体建设的人才需要问题,反过来也能锻炼和培育记者编辑的新媒体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5、加快新媒体融合的法规建设和监督管理

随着新媒体技术、运营和服务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融合不仅仅发生在新媒体的产业端。政府和行政机关的立法理念、法律体系的建立以及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了二者各自优势的有效融合。

首先,加快新媒体立法,进一步拓展法律监管范围。可考虑研究制定一部关于新媒体管理的专门法,从公法角度对新媒体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从私法角度对新媒体的行为和言论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推进新媒体衍生领域的相关立法进程,完善法律体系,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较为完备的法律依据。第二,加强常规管理。面对纷繁多样的新媒体服务模式,建立和完善新媒体舆情的搜集、研判和反应机制,对重点网站、热点问题等进行全天候监测,准确把握舆情脉动,为引导舆论和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快新媒体技术的研发,加强技术监管平台建设,增强技术防护能力,提高新媒体管理效能。第三,是健全新媒体伦理规范。由于新媒体的特性,实施绝对、完全的监控几乎不可能。因此,加强新媒体伦理规范体系建设,增强新媒体行业自律意识十分重要。第四,适应新媒体技术和服务样式的发展需要,发挥新媒体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制定完善新媒体伦理规范。大兴新媒体文明之风,加强新媒体伦理教育,推广博客圈典型做法,引导新媒体人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自身免疫力。第五,建立健全道德监督机制,预防和查处新媒体失范行为,不断提高新媒体职业道德水平,积极推进新媒体自律。总之,加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必须站在其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的高度来认识;从注意规划、加强建设、充实队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坚持依法、科学、有效管理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新媒体,真正使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和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五篇: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21世纪,浩浩荡荡。媒体正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全新变革,媒体正在经历一场由技术推动的转型。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延在时刻迭代与突破,传媒行业也随之不断自我革新。作为一个传媒学子,如果想比别人看得更远些,还是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一.在纸媒人心惶惶的情况下,NewMedia新媒体联盟创始人袁国宝说:“这个时代并不是报纸死了,而是那个纸死了,那个载体死了,但换个平台或方式传播,依然有生命力。对媒体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而他理解的新媒体有五大发展趋势:

①碎片化。碎片化不是媒体的特征,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媒体的碎片化其实给很多自媒体带来了机遇,其出路就是专业、精细、特色加个性。

②全媒体时代。所有的媒体未来就只有一种形态,就是社会化媒体,即他在NewMedia联盟定义的全媒体时代。比如说提到人民日报,原来就是一张报纸,但今天的人民日报是什么?它是一份报纸,是一个微博,一个微信,是一个全媒体平台,这构成了人民日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立体的全面化的影响力。

③垂直细分受众。这个时代真正的标志应该是从消费、心理、行为这几个角度去细分受众,发现受众真正的特征。这也是新媒体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可以直接和消费者接触。(传统媒体的人如果真正解放思想去做自媒体,一定会比别的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会有更大的优势。比如说他的文字功底、他的视野、他的人脉、他在社会上的这种灵活度都非常强。)

④媒体出现并购潮。虽然中国的媒体管制比较严,但是在财经领域已经出现阿里巴巴在并购很多传统的媒体,然后会发现蓝鲸财经记者联盟在拿到五千万的风投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去招募二百个一线的传统的记者。(因此他的理解,是说这个时代并不是报纸死了,而是那个纸死了,那个载体死了,但换个平台或方式传播,依然有生命力。)

⑤价值扩张。什么叫价值扩张,就是媒体也要自媒体化,你会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你会输出你的价值观,输出你的平台,输出你个人的影响力,媒体也会出现拟人化。有这种个性化的标签,媒体才能走得更远,而不能像传统的那样,把几家媒体合并通过行政手段做到更大,那是没用的。二.在2016新浪未来媒体峰会上,硅谷精神布道师皮埃罗·斯加鲁菲发表了《2017未来媒体报告》,揭示了未来媒体的十大趋势。具体如下:

①用户体验技术。某种程度上来说,新闻也是涉及到用户体验的,在今天更是如此。你需要将新闻作为一种用户体验来进行思考。过去谈到用户体验,更多地是和电脑如何呈现信息相关,而这也是越来越多新闻正在做的。WORD杂志创意总监贾米·莱维目前已转型成为用户体验顾问。

②大数据。通常来说,新闻生产者并不认为自己需要精通大数据。这是事实,新闻媒体机构在做什么?他们在读取、存储、书写数据。但实际上新闻业要做的是新闻媒介收集数据、创建数据、分发数据,以及数据变现。所以,谈到大数据,你需要把新闻生产也看作是大数据。

③新内容时代。在内容方面,内容的本质也在发生巨变。这是一个病毒式传播时代、碎片化时代、非职业选手时代、多元消息时代。对于那些传统媒体的专业记者来说,生活在这样一个简短新闻、极简内容的时代这可能会让人沮丧:Twitter上只能发布140个字符!美联社的演讲者说得好:越来越多的内容,也就意味着人们停留在内容上的时间越来越短。

④流媒体。要知道,在几年前,直播只是一个新生事物;而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在直播。很多公司也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这里谈到了一个案例,BuzzFeed在Facebook上做了一个有关西瓜爆炸的直播,吸引了近100万人围观。

⑤手机应用(App)。越来越多人人是从APP上获取新闻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有成千上万个APP。而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便是用户对APP的忠诚度并不高。

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共舞。有人谈到了新技术的威力以及新技术的潜力,VR能够为大众创造身临其境的个性化体验。“增强现实AR”这一概念也开始流行,这是一款有趣的视频游戏,并且在不断地走向成熟。

⑦创客文化。很少人把记者和创客联系在一起,但这是一个全球趋势。创客文化,它大约十年前诞生于硅谷,现在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创客大会、创客活动等等。新闻生产越来越趋向于一种形式的创客文化,在这场运动中公众参与则更类似一个创客社群。

⑧货币化。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最大的一点忧虑在于科技革命过后我们应该如何盈利?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⑨新平台。在这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原有平台依旧存在,我们还是在读新闻、听新闻、看新闻,已有平台仍在,但同时又有新平台出现。所以我们需要搭建大量平台。下一步会是什么?我们有物联网、智能城市、智能车、可穿戴设备,新的平台会不断增长,而已有的平台也不会消失。

⑩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写作。我们似乎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机器人写报道供机器人阅读,机器人还会想如何借此赚钱。因为它通晓你的生活,你喜欢什么、你在哪儿购物、你住在哪儿、你挣多少钱。不管你如何称“人工智能”,算法也将越发驱动整个新闻制作的很多流程。(作者系:云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段永华:未来媒体浪潮-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

【2】搜狐平台中国新媒体发展十大趋势

【4】中国产业洞察网-我国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分析

下载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八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旧媒体 新媒体比较以及发展趋势

    电视媒体是众多媒体中危机传播的最优媒体 与报纸、广播等媒介相比,电视以视听合一的方式传播信息,人们能够亲眼见到并亲耳听到如同在自己身边一样的各种活生生的事物。因为其......

    新媒体应用现状研究

    学习与 研 究第 23 期 海航集团 2012年11月26日 新媒体应用现状研究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关于新媒体的论述频见报刊,而且以“什么是新媒体”,“新......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1.表现 虽然对新媒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蛋糕的大小是不变的,新媒体的出现必然与传统媒体产生竞争,分......

    建材工业环保现状与发展趋势

    建材工业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发展展望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材料0802 20081428 田春 摘要: 建材绿色化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是今后建筑材料......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新的形势下,我......

    中国旅游地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中国旅游地产市场现状 1、中国旅游房地产的机会分析 A、 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旅游房地产领域 到目前为止,国内涉足旅游房地产领域的公司超过1......

    机器人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人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机器人这个看似高深的类人智能电子产品正在走进课堂,走向大众教育。机器人进入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机器人就像我们平时在电影上看到的机器......

    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 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姓名:赵程程 班级:服表111 学号:2011313380117 【摘要】海峡两岸关系在近十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两岸关系的发展却并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