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检务公开工作

时间:2019-05-15 01:1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基层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检务公开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基层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检务公开工作》。

第一篇:浅谈基层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检务公开工作

浅谈基层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检务公开工作

检务公开是指检察机关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向社会及诉讼参与人公开与检察职权相关的,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外的有关活动和事项。加强检务公开工作是检察机关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基础工作,基层检察机关加强深化检务公开工作对正确行使检察权,确保公正司法,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基层检察院做好新形势下检务公开工作在重视程度必须要有新提高

深化检务公开是检察机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基层检察机关必须高度重视,主动作为,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深化检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消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被动应付心理,真正将检务公开工作挂在心、提上位,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是加强领导,争取支持。院党组要真正提上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按照工作分工和职责要求,各内设机构必须建立组织、明确职责,确定人员,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作。要积极主动向县委和市院汇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领导支持,为检务公开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严格考核,强化监督。将检务公开考评工作作为年度目标任务考核重要内容。利用多种形式认真征求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纪律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以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检察工作。

三是加强协调,注重总结。各内设机构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沟通协调,摸索工作规律,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认真解决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检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强基层院加强检务公开工作的理论研究,及时总结检务公开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以卓有成效的指导工作实践。

二、基层检察院做好新形势下检务公开工作在公开内容必须要有新扩大

在原来的检务公开中主要以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检察职能、检察管辖、检察人员办案纪律等普及性内容为主,对人民群众特别是诉讼参与人最关注的办案活动、工作流程及查处结果等关键内容透明度还不够高,离群众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在内容上有新突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在自侦办案方面,要对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重大部署,高检院司法解释、本院有关规定及规范性文件的背景和内容进行公开;对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办理进展和结果公开;对职务犯罪案件查封、扣押、冻结等涉案款物处理结果公开;对于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生效判决的案件,查封、扣押、冻结等涉案款物处理情况公开;对不立案、不起诉、撤案的决定书等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进行公开。

在诉讼监督方面,要对于人民法院已作出生效判决案件的起诉书公开;对于案件流程、办案部门、办案时限等程序性信息,案件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对犯罪嫌疑人延长羁押期限或变更强制措施的办理情况、理由和依据公开;对控告申诉案件的办理情况、理由和依据公开。

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对实名举报检察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处理情况和结果公开,以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三、基层检察院做好新形势下检务公开工作在公开形式上必须要有新丰富

面对新的形势,在公开形式上要由以前单纯的传统方式渠道及传统媒体向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新兴媒体转变,增强受众的普遍性、公开的及时性及查询的便捷性。

原来通过运用检察开放日、举报宣传周、广播电视等传统方式积极开展工作,取得很大成效。随着新兴媒体的运用普及,检察机关必须与时俱进,善于学习运用这些现代化传播手段,以增强公开的应有效果。一是建立检察机关门户网站。建立案件程序性信息同步网络查询、举报申诉线索受理和流转、法律咨询、民意收集和反馈等在线服务系统。及时向公众公开有关工作信息和案件办理情况。开辟专门版块接受社会公众对检察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控告、举报和投诉,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二是建立官方微博。对外发布检察要闻、动态信息等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工作,社会重大影响案件进展情况等。三是运用LED显示屏。滚动宣传检察机关业务信息、开庭公告、宣传标语等。四是运用手机短信、微信、电子触摸屏等。定期利用手机短信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发送检察工作信息。通过微信、完善电子触摸屏等宣传检察工作,方便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监督。

四、基层检察院做好新形势下检务公开工作在保障机制

上必须有新完善

检务公开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必须注重建立考核评价、督促检查等长效保障工作机制,促进检务公开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是完善民意收集转化机制。利用多种形式征求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工作作风、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定期汇总分析和研判分流,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纠正。

二是建立健全检务公开督察机制。由检务公开工作专门组织联合检务督察部门,定期对执法办案环节公开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是建立检务公开考评机制。科学制定检务公开考评办法和指标体系,明确检务公开工作机构组织和各业务部门的工作分工和责任要求,将检务公开工作纳入基层院整体检察工作绩效考核内容。

四是健全人员和经费保障机制。确定专门组织和专门人员负责检务公开工作。将检务公开活动经费统一纳入经费预算,以确保检务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通讯地址:阜城县检察院,河北 衡水 053700)

第二篇:试论深化检务公开促进司法公正

试论深化检务公开促进司法公正

1998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行检务公开制度,并以规定的形式加以确定。实行“检务公开“是检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重大创新。如何进一步规范和深化这一制度,以适应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要求,实

现“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司法改革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权力离开了监督必然产生腐败。检察机关在行使检察权中由谁来监督?如何维护司法公正?“检务公开“,彻底解决了检察环节存在的神秘感和“暗箱操作“的不规范行为,使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能够了解检察工作,支持检察工作,监督检察工作。这种来自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监督是检察工作走群众路线的有效延伸,也是检察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有力保障。但在检察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充分说明了,这项检务公开制度仍处在不断改革、完善过程中,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就深化检务公开这一问题,略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借以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民主和法制的进步,尊重人权、维护司法公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司法公正,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法律秩序,也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诉讼的信任和期待,还有利于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而司法公正也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社会文明进步和法制完备的重要体现。如果司法不公正,法治将无从谈起,社会也将陷入无序和混乱的状态。更严重的是,由于执法人员滥用权力,使司法机关的整体形象受到损害,从而导致公民失去对法律的信仰,轻视、漠视、甚至无视法律,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的:“违法行为弄脏了法制的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破坏法制的水源,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多次违法行为所带来的祸害更为严重。“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的总原则,其含义极其广泛。最早出自于古罗马时代的“自然正义“论,此后有的学者认为公正即指程序的公正,应公平、平等地对待当事人,于是认为这一原则应包括三种含义:解决争执者应保持中立,任何人不得作自己案件的法官,法官或陪审团应有公正之心;审理过程中,双方均应提供信息;各方应知道他方提供的信息,并有机会对之发表自己的意见。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完善,司法公正的要求和标准也不断提高。在检察环节中,公正执法应包括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结果公正和过程公正两方面。结果公正是指检察机关办理检察事务的裁决公正,包括裁决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过程公正具体指检察机关办理检察事务的程序至作出裁决的整个过程的公正。裁决的公正和裁决过程的公正是辩证的统一体。“裁决公正属于实体公正,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性,过程公正属于程序公正,具有相对的独立意义和存在价值。

“检务公开“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决定取保候审、不起诉、申诉,以及在民事行政检察中决定是否抗诉等那些极为容易引起当事人不满的程序加以制度化、程序化,以保障检察职能活动的公开和透明。这种制度设计,保障了当事人的知情权、程序参与权,保障了人民参与检察事务,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就容易接受程序的结果,程序公正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从这个角度而言,“检务公开“不仅加强对检察权的监督,而且能进一步增进程序的正当性,提升法律的公信力。如果说专政机关与人民群众是此岸与彼岸的隔绝,那么,检务公开就是沟通两岸的桥梁与纽带;如果说人民群众与执法机关是大山的南北两端,人民群众了解掌握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需要盘山绕弯,那么检务公开就是贯通大山两端的隧道;如果说司法机关的活动在较长的时间里是暗箱作业,那么检务公开就是开启这只暗箱的钥匙。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肩负法律监督机关职责的检察机关就是这道屏障的中坚力量。这是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是社会公众对法制的期望和信任之所在。通过检务公开,有效地建立和完善充分保障公民合法权利的机制,使人们呼唤、渴望的公正在司法机关得以实现,人们就会信任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才会支持一个公正独立的司法制度。

检务公开制度自实施以来,已收到了明显成效,既强化了监督制约机制,规范了执法行为,又提高了检察人员的公正执法意识;既促进了检察队伍建设,又密切了检民关系,树立了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但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不少不足和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深化。

这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首先是在“检务公开“的目的上存在模糊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实行“检务公开“仅是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措施,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另一种观点认为实行“检务公开“是上级交给的任务、目标,不管效果如何,只要向群众公开了上级要求的内容就完事大吉;更有甚者,实行

“检务公开“走过场,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也有的认为实行“检务公开“会干扰、影响办案,还有的认为实行“检务公开“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阻碍正常的检务活动,有损检察机关的权威。他们担心“检务公开“后,群众眼多嘴杂难对付;人们认识水平不一,会搞乱秩序,增加更多麻烦;而且群众监督的强化,会造成权力旁落,难于推行检令、检务。其次,对“检务

公开“的运作形式也存在模糊认识。有的认为“检务公开“是下放权力,是还政于民,机械地在下放权力上做文章;有的认为“检务公开“是为了解决检务运行中的梗阻现象,一味地检查下级机关的权力运行渠道是否畅通并加以调整;更有甚者认为“检务公开“是赏赐于民,是检察机关授权给被服务对象予以监督检察机关的一种手段,从而虔诚地表白检察机关需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二)内容缺乏针对性,重点不突出。有的地方在实行“检务公开“中,半遮半掩,藏头匿尾,避重就轻。只是选择一些一般的平常事项加以公开,如相关部门的性质和任务、权利和义务、职责范围等程序性的内容,而对决策过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的解决情况,对检察人员的投诉情况,对群众关心的案件进展情况等真正重要、群众要求知道的敏感、热点、焦点问题,则秘而不宣或有意隐瞒;有的存在文字上公开,实际操作不公开,枝节问题公开,涉权问题“暗箱操作“的现象;甚至有的在“检务公开“的内容上弄虚作假,公开的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搞半公开、假公开,回避问题,糊弄上级和社会公众。这些现象挫伤了民众参与司法的积极性,导致“检务公开“流于形式。

(三)偏重于形式,轻视内容的落实。目前在实践中存在的检务内容公开而形式不公开,或检务形式公开而内容不公开,或表面公开而实质未公开,或对内公开而对外不公开等现象,使“检务公开“走过场、流于形式。“检务公开“偏重于公布检务执行的结果,而忽视检务执行的程序的公开。有的热衷于搞门面工程,设置豪华的“检务公开“栏,但如何落实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怎样通过“检务公开“促进检察工作,提高执法水平,则思考少、行动少、实效差。广大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四)氛围不浓,制度不配套。“检务公开“作为检察改革的突破性措施,出台时对公开的内容是什么,公开的范围有多大,公开的程度有多深,在理论上并没有充分的研究和阐述。出台后,后续理论研究工作跟不上,在理论界没有引起共鸣,表现为理论研讨活动少、形式不活,没有形成浓厚的理论研究氛围。“检务公开“的制度建设也不配套。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全国检察机关实行“检务公开“的决定》和《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具体实施办法》规定粗疏,操作性不强,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完全由地方边实施边修正,制度之间难免冲突。如对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制度,各地已普遍实行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2001年高检院公诉厅在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办理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规则(试行)》中,对不起诉案件重新界定了公开审查的条件,同时提倡尽量少搞,使该制度基本停止实行。为了规范和深化检务公开制度,各地制订了一些制度,但也存在内涵不清,规定不明的问题。不少基层检察机关在实施过程中瞻前顾后,既怕“触电“,又怕“麻烦“,因而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

(五)责任规定不明确,监督缺乏实效。“检务公开“的各项规定,除了告知制度有明确的责任追究外,其他各项措施均没有规定责任人应负什么样的责任,实行“检务公开“依靠的是检察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的采取了相应措施,如成立监督小组,聘请监督员等,但由于监督小组成员中来自于社会公众、代表公众利益的人员为数不多,同样出现监督乏力的问题。检务公开制度的实行仍停留在一般号召和鼓励阶段。“多公开多错、少公开少错、不公开不错“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中仍然存在,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意识,降低了“检务公开“的实效。

产生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观念的影响,使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我国司法机关形成了“秘密办案“、“办案神秘化“的思维定势,这与“检务公开“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制度完善问题。“检务公开“作为检察改革的重要措施,是现代法治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必然会突破现行的一些规定,推进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与现行的一些做法相冲突,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配套性制度。

针对当前深化检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其产生的原因,笔者特从提高认识和完善制度这两个方面提出如下的对策和措施:

一、要深化“检务公开“,促进司法公开,必须转变执法观念,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检察人员充分认识到,实行“检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党的宗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为谁服务、怎样服务“执法思想和防止腐败问题的根本措施。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形成各级检察长重视“检务公开“、广大检察人员积极实践“检务公开“的浓厚氛围。

二、树立长远观念,克服短期行为。“检务公开“是一项重要的程序性制度,是现代诉讼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立足长远,把它作为检察改革的突破口,作为建立科学的诉讼模式和监督机制的基础性制度来谋划、深化和推进。

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减少执法的随意性。深化“检务公开“,是对检察权的规范和监督,防范和矫正检察权运行的偏差,减少执法的随意性。“检务公开“要求检察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公正执法,秉公办案。

四、树立开放的观念,广纳百家之言。“检务公开“意味着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和开展其他检务活动时必须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应当转变狭隘的部门主义、本位主义观念,培养开放意识、民主意识和公正执法意识。

五、建立健全检务听证制度。检务听证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在作出裁决前,为使裁决公正、合法,广泛听取各方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目前有些地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践,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听证范围、听证程序、听证员的聘请与指定、辩论等程序与环节缺乏统一的规范。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检务听证程序规则,规范听证程序,发挥听证制度应有的作用。

六、健全告知制度。告知制度是“检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的实行保障了社会公众对法律及程序的了解权,保障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充分体现了执法过程的民主精神。但是,由于缺乏法定制约形式而在实践中有的未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有的履行方式不规范而引起纷争。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明确不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责任。

七、建立当事人阅卷制度。查阅卷宗是当事人在检务处理程序中了解检察机关有关资料信息的权利。阅卷权是实现当事人参与检务处理程序,实际影响检务裁决形成的前提条件。检务处理程序中的当事人阅卷的案件范围应当包括:拟作不起诉、刑事申诉、民事行政抗诉等案件的相关卷宗材料,不包括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案件。阅卷的材料范围限于一般的案卷材料,不得查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以及检察机关内部讨论的记录等秘密性材料。

八、完善检察保密制度。“检务公开“要求向当事人、向社会公开检察信息,检察保密则要求检察人员要保守检察工作秘密,“检务公开“与检察保密是矛盾的统一体。“检务公开“并不是全面公开,而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对不公开部分予以保密,是“检务公开“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深化的制度保证。但由于现行的保密制度是在检务公开制度实行之前制定的,有不少规定与“检务公开“的要求不相适应,亟待修改完善。应当明确“检务公开“下的检察保密范围,划清“检务公开“与检察保密的界限,确立“检务公开“保密程序,从制度上解决“检务公开“与检察保密的矛盾关系,促进“检务公开“的健康发展。

九、进一步完善诉讼立法。我国的检务公开制度已实施多年,但目前仍仅仅是检察系统的内部制度,使“检务公开“的推行缺少充足的法律依据。法制化的缺失,使得“检务公开“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从发展的观点看,这种状态下的“检务公开“将因缺乏法制的有力保障而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检务公开“的政策连续性也将得不到保障。因此,“检务公开“作为一项全新的现代司法制度,要不断深化和发展,必须把它上升为诉讼法律原则。要确立实行“检务公开“是检察机关实行法律监督和做好其他检察业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明确“检务公开“的主体、客体、内容和范围,确定“检务公开“的形式和救济制度,规定违反“检务公开“的法律责任。

第三篇:002浅议基层检察院如何深化检务公开

浅议基层检察院如何深化检务公开

内容摘要:检务公开作为检察改革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是探讨的热点问题,检察机关通过检务公开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但随着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及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这项工作离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对于基层检察院来讲,无论是在公开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还停留在“告知层面”,制约了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如何深化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应从执法观念、机制创新、公开渠道、释法说理、强化监督、检察宣传等方面进行完善和延伸,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 深化 检务公开 对策

从定义上来讲,检务公开是指检察机关依法向社会和诉讼参与人公开与检察职权相关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有关活动和事项。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使命,要树立检察监督权威,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就必须使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能够了解、支持、监督检察工作。检务公开是检察机关主动接受各界监督的根本途径,也是检察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有力保障。

一、深化检务公开的重要意义

现实生活中,相比较于公安、法院,民众对检察机关比较“陌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民众的政治参与性不强、检察权行使范围较小、联系程度不够密切等原因,但更多的还是检察机关及其检察人员对检务公开认识不深以及制度不健全的原因。一直以来,在执法办案中往往强调检察机关的神秘性、专业性和高层次性,或多或少忽视将检察工作向社会公开,同时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这一重要环节。检察工作的不公开、不透明,也是造成执法公信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人民群众的民主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渴望公正司法、阳关执法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这种尚处在“告知层面”的检务公开,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检察机关办案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要使各项检察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深化“检务公开”十分必要。

(一)深化检务公开是推动检察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迫切需要。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检察工作的重要目标。深化检务公开,有利于人民群众更加全面了解检察工作,有利于拉近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有利于树立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而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也正是检察工作全面科学发展的价值追求。

(二)深化检务公开是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检察机关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的重要保障。

公开是公正的保证。要确保检察机关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必须进一步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把法律规定可以公开的内容及程序,一律向社会公开;把执法办案可以公开的过程及结果,一律向社会透明,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司法公正,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法律秩序,也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诉讼的信任和期待,还有利于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肩负法律监督机关职责的检察机关就是这道屏障的中坚力量。法律监督的职责履行得怎样,不仅看检察队伍形象、素质怎么样,根本的是看法律的公正性是否得到充分体现,该打击的打击,该保护的保护,既严格、公正执法又热情服务。

(三)深化检务公开是促进检察干警增强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执法水平,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的有力措施。

建立一支素质精良、公正严明的检察官队伍,才能保证法律正确实施的权威性。由于传统意识沉淀及长期以来单纯计划经济形成的思维定势,检察干警的执法观念难免存在滞后,影响了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检察机关深化检务公开,敞开大门,主动、深入地接触和联系群众,既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解决群众最迫切、最急需的问题,又让群众充分了解检察机关的职权范围和工作内容,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对于促使检察机关转变执法 观念,提高检察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检务公开进一步深化后,对执法的要求更严、更高,目标也更具体,这在无形中就逼着我们的检察干警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和总结,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深化检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实行检务公开,既强化了监督制约机制,规范了执法行为,又提高了检察人员的公正执法意识;既促进了检察队伍建设,又密切了检民关系,树立了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深化。

1、思想观念存在滞后性。受传统的“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观念影响,使检察机关成为了“神秘的机关”,这与检务公开的要求不相适应。也有人认为现在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已经很透明了,担心深化会阻碍正常的检务活动,会干扰、影响办案,有损检察机关的权威。对如何落实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怎样通过检务公开促进检察工作,提高执法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更是思考的少。

2、公开内容缺乏针对性。在实行检务公开中,半遮半掩,避重就轻,偏重于公布检务执行的结果,而忽视检务执行程序的公开。只是选择一些一般的平常事项加以公开,如相关部门的性质、权利、义务、职责范围等程序性内容,而对决策过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的解决、对检察人员的投诉、对群众关心的案件进展及处理等一些敏感、热点、焦 点问题,则秘而不宣或是只公开其一不公开其二;有的存在文字上公开、实际操作不公开,枝节问题公开、涉权问题“暗箱操作”的现象。这些现象挫伤了民众参与司法的积极性,导致检务公开流于形式。

3、公开形式存在单一性。目前在实践中存在的检务公开的形式多是停留在某个宣传日、某项法律出台的某个时节、开展重大活动的某个时机,不能做到检务公开的全天候、全领域、全员性,在时间、地点、人员上都不同程度的存有盲区,检务公开也就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让某些人了解,对于大部分社会公众来说,还没有被完全吸收。而公开的方式就是发发资料、发发宣传单,设个公开宣传栏,认为只有巡访、下访活动才是公开,在每个具体的执法办案活动中不善于去宣传和推介。

4、制度建设缺乏操作性。检务公开作为检察改革的突破性措施,出台时对公开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有多大、程度有多深,并没有充分的阐述。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在全国检察机关实行“检务公开”的决定》和《检察院“检务公开”具体实施办法》等,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导致操作性不强,完全是地方边实践边修正,不少基层检察机关在实施过程中虽制订了一些制度,但也存在内涵不清、规定不明的问题。

5、责任规定缺乏明确性。检务公开的各项规定,除了告知制度有明确的责任追究外,其他各项措施均没有规定责任人应负什么样的责任,实行检务公开依靠的是检察人员的 自觉性和责任感。有的虽采取了相应措施,但仍然出现监督乏力的问题。

6、信息来源存在闭塞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基层检察院。由于离城镇较远的农村吸收检务公开的信息缺少便利条件,农村群众对网络、电视、报刊、杂志信息量接收相对于城镇偏少,且农村留在家的多属老小病残群体,恰恰这部分同志,他们对社会信息捕捉和理解能力较差,检务公开对他们而言收效甚微,在一些农村、一些家庭和一些群众当中出现空白死角。

三、深化检务公开的对策和措施

实践已经证明,检务公开是彻底根治检察环节存在的神秘感和“暗箱操作”的一剂猛药,是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加强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桥梁纽带作用,使更多人了解、支持和信任检察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呢?笔者认为因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深化:

(一)提高认识,更新执法理念。

检察机关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干警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新理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消除怕开展检务公开增加工作负担、怕妨碍正常工作、怕有损检察权威等种种不愿公开的顾虑。使检察人员对检务公开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要我公开”到“我要公开”的根本性转变;将检务公开从法制宣传、权利义务告知的层面向执法过程公开的层面升级,依法、适度地将办案过程中检察权的行使臵于群众的监督之 下,推动检务公开工作“从职责公开向工作公开、从执法结果公开向执法过程公开、从内部公开向对外公开”的转变,让群众更加满意。

(二)健全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检务公开制度虽已实施多年,但目前绝大多数基层检察院对检务公开工作没有形成一套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制度的保障,使之处于一种不稳定和随意的状态。因此,要从宏观到具体、从原则到操作、从部署到考核,构建一套比较完整的深化“检务公开”的运行制度体系,提供规范化的机制保障。明确规定深化检务公开的主体、客体、内容和范围,确定检务公开的形式及其具体采取的公开措施,规定违反检务公开的法律责任及其检务公开的定期考核、奖惩等,从整个大的层面来考虑如何深化检务公开,基层院各科室可以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工作措施深化检务公开,尤其是业务部门要不断深化执法过程的公开,增强执法过程的透明度。如接待举报、受理申诉、出庭等窗口部门工作程序的公开制度;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刑事申诉案件的公开审查制度;拟不起诉案件的公开审查制度;民行抗诉案件的公开审查制度等。

(三)多措并举,拓宽公开渠道。

一是设立专门的查询服务窗口。在检务大厅设臵检务宣传栏的基础上,开设电子服务查询系统,设立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将各部门所办案件及时在电子信息平台上上传,方 便广大人民群众及当事人等,对处于检察环节案件办理情况、诉讼权利和监督渠道的查询。并使之承担起受理群众对诉讼程序、诉讼期限、办案流程、案件处理情况、法律文书、办案纪律等信息问询的工作任务,为来访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设立“检务公开墙”。由于基层检察院没有下属机构,远离县城的乡镇人民群众了解检察机关的检务相对较少。为此,检察机关应积极争取,加强与各基层乡镇的联系沟通,争取在每一个乡镇机关所在地建“检务公开墙”或“检务公开栏”,更加方便基层人民群众了解和深入认识检察。三是将巡访、下访经常化、制度化。巡访、下访不能停留在“摆摊设点”层面上,应走村入户、走企入校,送法上门。在宣传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帮助解决困难的同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检察服务大局工作水平。四是探讨“检察开放日”。检察工作要逐步面向全社会开放,让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走进检察机关,了解检察机关,促进检察机关与社会各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拉近检民距离,增强检察工作的公开性、亲和力和透明度。五是推行“阳光听证”。全面推行申诉案件听证制度,对拟不起诉以及当事人不服不起诉、不抗诉和重信重访的案件,逐步实行公开听证和审查。对一些有影响、典型的、老百姓普遍关注的案件,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听证会,公开听证、公开评议、公开宣布处理决定,使其参与到各个具体的执法环节中来,监督检察权运行,提高社会各界对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认同度、满意度和支持度。

(四)释法说理,注重执法效果。

基层检察院由于案多人少,往往存在只要把案件及时办结,确保不办错案就行的思想,对于执法办案的具体效果考虑的比较少。而有些案件的处理结果,可能我们是依法公正办理的,但人民群众就是不认同、不理解,甚至怀疑我们有没有按照法律程序办事、有没有认真审查案件,对我们案件办理产生不信任感。这就需要我们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更加注重考虑案件办理的效果,老百姓是不是认同了、是不是满意了、是不是接受了。因此,在把案件及时办结的基础上,要将办案过程再深入推进一步,通过深入细致的法律宣传、政策解释、思想疏导等,既把事实澄清,又把道理讲明,充分阐明案件处理的过程、事实、理由和根据,接受当事人的监督,让老百姓清楚我们的执法过程是公开的,我们的办案程序是规范的,我们的处理结果是公正的,让他们心服口服。

(五)强化监督,落实责任追究。

检务公开作为一项新的检察改革措施,与社会的接触面大,触动的层次深,作为基层检察机关必须多向党委、人大请示、汇报,主动争取党委、人大的重视和支持。对外,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方倾听和采纳社会各界对检察机关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送阅《工作简报》等资料,邀请其参加执法检查、列席有关会议、视察检察工作等方式,及时通报检察工作情况和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情况,形成互通信息交流平台,自觉接受监督,增进人大代表对检察工作特别是检务公开的理解 和支持。坚持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对当事人不服检察机关决定而重信重访的,可以邀请人民监督员和特约检察员参与检察长接访日等活动,通过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参与答疑,增强说理性。对内,要加强违反检务公开的责任追究,严格执行办案程序和告知制度,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要责令责任领导或者办案人员予以纠正;对情节严重的,应当认真查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违法违纪责任。

(六)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过去人们讲“酒香不怕巷子深”,而现在讲“酒香也要勤吆喝”。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每天的信息流量很大,人们认知某一事物或社会现象,主要依赖于信息。我们不仅要让人民群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还有让人民群众知晓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一是巩固传统宣传模式。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散发宣传单、提供法律咨询、召开座谈会、办宣传栏等方式提高检务公开宣传的覆盖率。二是积极采取科技手段深化检务公开。建立网络查询服务系统,充分发挥外网网站服务功能,在网上公布检察职能以及可以公开的案件办理情况等,供社会群众查阅、咨询检务公开的内容;建立移动、联通、电信短信发布平台,定期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发布检务公开相关信息,促使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并支持检务公开活动,扩大检务公开的影响。三是结合办案搞好宣传。把查办案件、检务公开、检察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在每一起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对当事人、其它相关人员、发案单位等进行公开和宣传检务工作。四是探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基层检 察院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定期邀请媒体、社会各界人士等参与检察机关重大专项工作开展情况、重大活动和社会关注的有重大影响案件的新闻发布会,增强检务公开的深度。

第四篇:当前基层检察机关检务督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基层检察机关检务督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检务督察是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促进检察队伍清正廉洁的重要推手,从这几年检务督察的运行情况看,虽然通过检务督察肃清了检察队伍的一些不良因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中检务督察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检务督察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笔者仅结合所在基层检察院的工作实际,对检务督察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如何充分发挥检务督察职能作用谈些浅显的看法,以此促进当前检务督察工作的开展,保障检察队伍的清正廉洁,提升检察机关的形象。

一、当前基层检察机关检务督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检务督察机构不专。从笔者所在的基层检察院看,检务督察工作由纪检组牵头,监察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检务督察室,也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职的检务督察工作,容易造成检务督察工作开展不力的局面。

(二)检务督察方式不新。从近几年开展的检务督察工作看,督察的方式大多数是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的方式,专项督察占据主要地位,并且督察的内容在督察前已以电话或文件的方式告知被督察对象,督察的内容都是被督察对象精心准备过的,不易或根本看不出被督察对象存在的问题。

(三)检务督察内容不细。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暂行规定》看,目前的检务督察内容涵盖了检察业务、内部监督和队伍管理等方面,但是内容比较笼统,没有细化,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并且比较侧重于办案安全、车辆安全等方面的督察,综合性督察较少。

(四)检务督察效果不佳。从近几年检务督察工作的开展情况看,督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督察通报,要求被督察对象进行了相应整改,但从检察队伍的现状看,督察的效果不是很好,督察整改后的问题仍反复出现,主要表现在对整改的后续督察没跟上,导致检察队伍仍会出现一些违法违纪办案、违反警用车辆管理等常见现象。这说明检务督察的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二、当前基层检察机关检务督察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对检务督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基层检察机关大多数都非常重视业务工作,对综合性工作重视不够,只把检务督察工作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抓,没有意识到检务督察工作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性,导致对检务督察工作重视不够,经费投入、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足,制约了检务督察工作的开展。

(二)检务督察工作人员创新不够。由于基层检察机关的检务督察人员大多数是由纪检组长、监察室工作人员和其他科室人员组成,没有专门的检务督察机构和专职的检务督察人员,而从事检务督察工作的人员除了检务督察工作外,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对检务督察工作进行创新,对检务督察内容亦不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细化和考核,致使检务督察工作仍原地踏步,督察方式、内容已跟不上新时期检察工作的前进步伐。

(三)检务督察工作易受人情制约。检务督察除了高检、省、市检察院的专项督察外,还是以基层检察院自我督察为主,但都是一个检察院的同事,不可能做到事事完全按检务督察工作要求来办,对一些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也可能是灵活处理了,所以开展检务督察工作有时抹不开情面,存在走过场的情况,影响了检务督察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当前基层检察机关检务督察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注重检务督察,发挥检务督察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基层检察机关的领导要充分重视检务督察工作,要把检务督察工作与检察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要以检务督察工作为抓手,促进检察业务工作的开展,保障检察队伍的建设。二是检务督察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检务督察工作不是整人害人而是促进检察队伍的清正廉洁,是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一种较有力的方式,要树立不怕得罪人、敢于逗硬的职业理念,不折不扣地把检务督察工作落实到位。三是被督察对象要意识到检务督察工作既是一种内部监督方式,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促使我们不犯错、少违规或远离违法犯罪,扭转认识误区,消除抵触情绪,积极配合检务督察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检务督察工作的开展。

一是设置专门机构。加强检务督察工作的首要之重,应是设置专门的检务督察机构,配备专职的检务督察人员,保证各项检务督察工作能落实到位。设置专门的检务督察机构,既可避免检务督察工作由纪检监察干部兼职的现象,又可解决兼职检务督察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使检务督察干部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检务督察工作进行调研和创新,促进检务督察工作机制的完善,推动检务督察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检务督察的职能作用,促进检察队伍公正廉洁执法。二是加大经费投入。要加大对检务督察工作的物质保障,为检务督察部门配备必要的督察设施,如车辆、照相机、摄像机、计算机、酒精测试仪、GPS定位系统等,并在经费上进行一定的倾斜,把检务督察经费纳入检察机关年初经费预算,使检务督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完善督察机制,促进检务督察工作的规范化。

一是建立上下一体化、左右联动的检务督察机制。针对目前检务督察工作多受制于人情事故的具体问题,对现行的检务督察方式应进行完善。可借鉴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侦查一体化的模式,以省、市检察机关为中心,从各个检察院选择1至2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的同志,建立检务督察人员数据库,每次开展检务督察工作时从数据库里进行随机抽取,组成专项督察组开展督察,也可以省检察院为中心,进行异地交叉突击督察,可有效避免检务督察工作抹不开情面的问题,亦可督察出检察机关真实存在的问题,切实强化内部监督。二是形成党内监督和检务督察监督的内部监督整体合力。要将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工作与检务督察工作相结合,形成党内监督、纪检监察监督与检务督察监督的合力,建立一套纵横交错、全方位覆盖的内部监督网络,使检务督察工作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三是细化检务督察内容。各个检察院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检务督察内容,进一步将办案安全防范、同步录音录像、警用车辆管理使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公诉人出庭情况及不捕不诉案件等督察内容具体化,坚持做到检察业务重点督察与检风检纪常规督察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上级机关专项督察与本级检察机关日常督察相结合,使检务督察成为一种常规性的工作机制,防患于未然,杜绝检察队伍出现问题。

(四)强化整改结果,确保检务督察工作的效果。

一是加强对整改结果的督察。要在进行检务督察通报的基础上,对整改结果进行督察,看整改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有效、责任是否追究等,保证督察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充分运用督察结果。要将检务督察结果与年终目标考核、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挂钩,严格考核,奖优罚劣,使广大检察干警切实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对检务督察工作引起足够重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纪律规定,推动检务督察工作向前发展。

第五篇:深化政务公开工作

县深化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提升政务透明度,提升行政办事效率。该县在县乡行政执法机关、窗口部门和基层站所建立政务公开“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监督一级的监督管理体系。一是坚持在政务公开内容上,以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二是在政务公开的形式上,以方便群众、企业办事和监督为重点,即实行“三卡”、“三制”(所有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必须佩带胸卡、置放台卡、门挂去向卡“三卡”,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三制”);三是在公开标准上,以关键环节的公开为重点,即职能、职责、权限和办事依据、原则、程序、时限、结果以及廉政规定、监督办法、责任追究等内容全部公之于众。并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坚持议事在前、决策公开实施在后;重要数据统计,坚持公开在前,审核上报在后;财务收支帐目,坚持理财审计在前,核实公开在后。同时,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职能主管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及时在政府门户网上通报检查情况,确保公开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下载浅谈基层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检务公开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基层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检务公开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