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改善金融服务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1:3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改善金融服务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改善金融服务的通知》。

第一篇:湖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改善金融服务的通知

湖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改善金融服务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信用环境建设,改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有效留住和聚集资金等市场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地推进信用环境建设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不断深化信用环境专项治理,打造“信用湖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省社会信用意识逐步增强,信用环境明显改善,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尚未达到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良性发展状态,还存在对信用环境建设认识不足、社会诚信文化建设薄弱等问题。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为金融加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创造良好条件,更好地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促进全省经济金融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以“四个信用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

(一)建设企业信用工程。完善企业信用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将此作为银企合作、共谋发展的关键举措长抓不懈。各地要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上加大工作力度,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诚信守法,全面提升企业的诚信意识;着力培植A级信用企业,把A级以上信用企业数量作为评价各地区信用环境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各金融机构要制订落实培植A级信用企业的目标规划和工作措施,将A级信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积极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恪守信用规则,规范和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切实提升企业的资信等级。要健全信贷奖惩机制,加强对逃废金融债权等失信行为的惩戒约束,保障守信者的合法权益。

(二)建设农村信用工程。把建设农村信用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吸引资金向农村流动,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坚持在政府领导下,通过农村信用社运用评级授信的方法,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一条街、信用乡镇创建活动,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建立农村信贷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力创新支农金融服务品牌,积极探索破解农村经济主体贷款难的有效方式。同时,切实防范和分散信贷风险,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良性发展。

(三)建设社区信用工程。依托城镇社区等平台,以信用建设为核心,整合社区、社保、工商等部门信用信息,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社区企业、工商户、居民的信用意识。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适时开发繁荣社区经济的金融产品,将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区与信用工程建设结合起来。一是完善金融信用考评指标,注重信用创建过程,充分调动社区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业务,提高金融产品与社区对接的能力;三是关注困难群体,推动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四是规避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共同发展。

(四)建设区域信用工程。各地要在本区域内,运用行政和经济等手段,规范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形成良性循环的区域信用环境。首先,不断提升自然人和法人的信用级次,通过创建信用细胞工程,实现单项信用指标的好转和特定行为对象、群体的信用状况提升;再提升区域性的信用级次,实现区域综合信用指标的好转和大面积行政区域信用度的提升。

在建设“四个信用工程”中,要抓紧建立企业征信体系和个人征信体系。通过整合分散在各行业和各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制定企业征信评估标准和监督办法,建立健全各项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企业信用档案,促进企业自律;开展调查研究,探索个人信用体系运行模式,建设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推动金融机构发展个人消费贷款,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三、切实加强全省信用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

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改善金融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地要从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人行组织协调、企业诚信自律”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信用环境建设纳入整体工作之中,统一部署,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改善对金融机构正常经营活动的行政服务,积极向金融机构提供经济信息、发展项目和资金需求情况,减少各种不利于信贷投入和金融资产保全的行政审批和收费,消除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各种不合理行政干预。加强和规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评级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培植一批诚信水平较高的大型专业化中介机构,不断提高中介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公信力。努力提高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让社会各界都参与到信用环境建设中来,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推动全社会信用文化建设。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把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改善金融服务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构建科学的信用环境指标评价体系,为当地政府提供参考信息。要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发挥“窗口指导”和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农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等领域的信贷投入,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处置工作,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稳定。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在信用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加大业务创新和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资金融通、要素组合、信息引导等方面的有效支持。一是积极开拓信贷市场,改进授权授信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加大对A级金融信用市(州)、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区)、A级信用企业的信贷支持,改善地方、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对信用好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简化贷款手续,在融资、担保、结算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鼓励客户守信行为。三是加强自律与内控水平,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良好金融秩序,保证资金安全。四是加强同业配合,积极争取司法机关的支持,严厉打击各种金融诈骗及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加大执行金融诉讼案件的工作力度,依法维护金融债权。

第二篇: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2018年1月3日,国家卫计委发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下称《计划》)。

健康界通过梳理发现,此次《计划》具备两大重点:一是要求在总结过去三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举措,将其固化为医院工作制度;二是突出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10个方面创新开展医疗服务

《计划》要求各地“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医疗安全”,重点在10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器官疾病等,医疗机构可以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将多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并对中医医疗机构开设MDT作出要求。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医疗机构内部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计划》要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危急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医疗机构间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计划》特别强调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尤其是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并对医联体内应用信息化手段作出要求。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要求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五、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医疗机构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提供与其诊疗科目相一致的、适宜的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应用可穿戴设备为签约患者和重点随访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远程指导。《计划》要求,医疗机构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提高医疗质量,规范诊疗行为,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诊疗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六、以“一卡通”为目标,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基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实现地市级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鼓励有条件的省级行政区域实现患者就诊“一卡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就诊卡整合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二级以上医院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计划》鼓励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签约慢病患者合理用药。

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弘扬卫生计生崇高职业精神,医疗机构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的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时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

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医疗机构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

医院要建立预约诊疗等五项制度

《计划》称,在总结2015-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经验成效的基础上,自2018年起,医疗机构要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等五项制度。

一、预约诊疗制度。三级医院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三级医院优先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有条件的医院逐步完善住院床位、日间手术预约服务,探索提供预约停车等延伸服务。

二、远程医疗制度。全国所有医联体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有条件的医联体内可以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各地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医疗机构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五、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撑等服务。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改革改善同步推进

《计划》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改善医疗服务与深化医改同部署、同推进,坚持改革改善两手抓。要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创造条件。要将行动计划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固化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保障效果可持续。要加快实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状态投身改善医疗服务工作。

《计划》特别强调,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患者满意度。要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充分发挥健康中国建设主力军作用。各级领导都要主动深入医疗卫生一线,与医务人员交朋友,做到精神上鼓励、工作上帮助、事业上支持、生活上保障,让他们舒心、顺心、安心地为患者精心服务。要下气力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后勤保障,促进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共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篇: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方案

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医药管理局为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的成效,下达了《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广西卫生计生委和中医药管理局根据文件精神制定和下发了《广西医疗卫生系统“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桂卫医发[2015]13号);县卫生局根据文件精神,推选我院作为全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医院;我院结合医改和等级医院复审工作开展的情况,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要求:在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的要求,通过采取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患沟通等措施,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活动目标:与上级部门文件要求同步,在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活动的时间内,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让人民群众感受医疗服务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和谐。1

三、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由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为此项活动的组织机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将活动任务进行分工,监管活动方案的实施。

(二)推选“畅通绿色通道”为我院此项活动示范项目。1.加强急诊力量。增加2-3名医师到急诊室,缓解门急诊高峰时段、节假日、晚间门诊的压力。保证急诊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

2.启用门诊输液室。将一楼急诊室为急诊输液病人和手足口病人输液;二楼门诊输液室为门诊病人输液。缓解了门诊输液病人无座位输液和长时间等候的现象。

3.实施急慢分治。加强急诊分诊,急危重症患者与一般急诊患者分区救治,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4.加强急诊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加强创伤、农药中毒、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继续实行先救治后结账;对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给予及时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情况。

(三)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 1.优化诊室布局。根据门急诊患者病种排序及其常规诊 2 查流程,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室,分别在门诊三楼、一楼设置缴费窗口,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干净、整洁、安全、舒适。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在门诊楼前设置就诊区域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全院重新设置清晰、明了的指示标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

4.提供便民设施。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四)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行优质护理服务 1.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做好入、出院患者指引,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者床边告知。做好入、出院手续办理;加强转院(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改善住院条件。加强病区规范化管理,为住院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为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改善患者膳食质量,努力提供临床营养服务。3 3.开展患者随访。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重要患者随访,利用电话、必要的面谈等形式开展随访。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及时改进住院服务。在门诊窗口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开展满意度调查。

(五)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落实患者安全措施。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术前标记手术部位,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加强手卫生,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建立相关评估制度,设置防滑、防跌倒、防坠床等设施,降低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

2.加强合理用药,特殊药物的管理。运用处方清单、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提高用药安全。

3.检查结果互认。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上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认可和同城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利用远程医疗手段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就诊患者提供检查检验服务。

4.诚信诊疗收费。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公示诊疗项目、药品及价格,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查询服务,实现明白、合理收费。逐步扩大实施单病种支付范围,降低患者费用负担。4

(六)注重人文关怀,促进医患沟通

1.体现良好风貌。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实习、进修人员)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易于患者识别。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的职业风貌。

2.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对手术或重症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不安情绪。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的情绪。

3.保护患者隐私。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

4.加强医院志愿者服务。加强医院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6月至7月30日)动员部署阶段:落实活动责任部门,进行宣传发动,推选示范项目,制定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2015年8月1日—2017年12月30日)组织实施阶段:根据活动要求分解任务,各科室部门和责任人落实各项内容,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医疗规范,强化“三基 5 三严”,充实示范项目。年终考核检查,针对普遍问题、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全院反馈检查结果。各科室和各部门根据检查反馈结果,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根据整改意见,提出本科室和部门的具体整改措施并加以整改。

第三阶段(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整改提高阶段:根据上级部门检查反馈情况,进一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本科室部门具体的整改措施并加以整改。重点是持续不断改进。

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2015年6月18日 6

第四篇: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时间: 2007-08-15 15:57:08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为了建立健全我省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湖北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信用湖北”的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方针政策;坚持以形成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为目标,以政府信用建设为表率、企事业信用建设为重点、个人信用建设为基础,加快“信用湖北”建设步伐;坚持以建设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为契机,建立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不断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信用经济的形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湖北在中部崛起和走在中西部发展前列的奋斗目标。

(二)基本原则。一是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按照“信用湖北”建设要求,建立和完善信用法规规章和制度体系,同时发挥市场力量,通过市场运作,依法建立开放的征信体系,培育有序的信用市场。二是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制定信用信息采集技术标准和信用报告标准文本,逐步实现信用建设的专业化、标准化。三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分阶段实施,先试点后铺开,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联合征信网络和监管体系。四是注重实效,留有余地。信用体系建设要结合湖北实际,注重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对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大考核力度,同时要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留有余地,便于与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系统接轨融合。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经过四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基本建成以一个保障、两大平台、三大体系、四大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使全省社会信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政府信用显著增强,政府公信力大幅提高;企事业信用缺失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企事业信用基本建成;公民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

(一)建立和完善地方性信用法规规章,提供制度保障。结合湖北实际,出台湖北省信用管理方面的法规或规章,为全省信用建设提供依据,促进信用建设法制化和规范化。一是建立政府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二是开展企事业联合征信制度建设和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制订企事业征信管理办法。三是根据个人征信情况,出台个人征信管理办法。四是出台征信行业、征信产品的行业管理办法和社会信用管理办法。

(二)建立和完善两大信用征信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征信服务平台。二是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征信服务平台。

(三)建立和完善三大信用体系。一是建立政府信用体系,强化政府决策、执行、监督和服务信用。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整合行政管理资源,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改变行政方式,严格依法行政,建设公开、高效、透明的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增强政务活动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统一的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二是建立企事业信用管理体系。逐步整合分散在各部门和行业的信用信息资源,开展企事业信用征信工作,制定企事业征信评估标准和监管办法,建立健全各项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企事业信用管理水平。三是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个人征信数据库,探索个人信用体系运行模式,发展信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四)建立四大信用系统。一是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包括省、市(州)、县(市、区)三级联网的政府信用信息系统,覆盖全部企事业、经营组织的企事业信用信息系统,覆盖多数城镇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二是建立信用信息披露系统,包括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网络通讯等传播渠道。三是建立信用服务系统,培植以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咨询为主体的各类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四是建立信用教育系统,促进诚实守信社会风尚的形成。

三、建设步骤与主要措施

(一)建设步骤

1、启动阶段(2004年)。建设重点:提出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着手调研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推动行政信息归集渠道和社会征信实体开始形成,选择试点地区和行业,做好试点准备。

2、试点阶段(2005年)。建设重点:初步建立政府、企事业、个人、区域信用管理模

式,按照区域和行业特点,分别开展试点。通过试点完善方案,改进办法,为全省全面推开提供经验。积极探索市场运作的途径,注意引导和发挥社会信用专业机构在企事业信用风险控制和资信评级、个人信用风险控制和信用评分中的作用。

3、全面建设阶段(2006年)。建设重点:全省政府、企事业、个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展开,不断培育和规范信用市场,充分发挥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作用,着力推动全省企事业信用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使良好的信用成为全社会共同珍视的无形资产和重要资源,初步形成比较科学的全省社会信用体系运转机制。

4、巩固完善阶段(2007年)。建设重点:规范信用市场,完善社会信用服务和信用管理机制,使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规范化、制度化,成为一种有序、长效的市场和社会管理机制,推动全省基本形成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建立领导机构,分别成立省、市(州)、县(市、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辖区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涉及信用管理工作较多的部门领导担任。在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设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具体牵头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实施方案,负责信用建设的日常工作,细化目标任务,定期督办检查,组织社会信用体系管理平台的建设,监管社会信用系统的运行,积极稳妥发展信用中介服务行业。待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建立起来后,将办公室职能转入合适的政府部门。

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协调小组,成员由有关单位负责人担任。其中:(1)法规规章制度建设协调小组由政府办公厅(室)负责人和政府法制部门负责人任组长,办公室设在法制部门,负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相关法规规章制度的起草、宣传与实施等方面工作。(2)信用信息技术服务协调小组由政府办公厅(室)负责人和信息产业厅(局)负责人任组长,办公室设在信息产业部门,负责根据信用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全省各级信用信息数据库,推动数据库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3)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由政府办公厅(室)负责人任组长,办公室设在政府办公厅(室),主要负责制定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负责诚信政府建设工作。(4)企事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由政府办公厅(室)负责人、省工商局负责人和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负责人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工商局,主要负责制定企事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开展企事业信用系统建设工作。(5)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由政府办公厅(室)负责人和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负责人任组长,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主要负责制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开展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和政绩考核体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有关部门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和大力支持。

2、积极试点,重点突破。根据我省实际,选择武汉市作为全省区域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由省直有关部门和武汉市政府共同组织实施。

3、构建地方性信用法规规章和制度体系。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湖北实际,认真调查研究,着手建立我省信用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依据。重点研究和适时颁布实施《湖北省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湖北省政府信用信息归集与公开管理办法》、《湖北省企事业信用信息采集与披露管理办法》、《湖北省个人信用信息采集与披露管理办法》、《湖北省企事业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湖北省个人信用评分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或规章。

4、建立信用信息处理技术体系。

(1)整合行政资源,建立基础数据库。把分散在政府、行业等各方面的企事业和个人信用数据资料进行归集整合。鼓励和支持有关部门按照标准建立分类的基础数据库,鼓励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建立数据库,开发适合我省市场主体特点的评估模型,设计各具特色的征信产品,培养信用中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省、市(州)、县(市、区)三级信用信息中心。在建立各方面基础数据库的同时,在政府指导下建立省、市(州)、县(市、区)三级信用信息中心,在保证经济安全性、客观公正性、社会公益性和操作有效性的基础上,按照市场方式运营管理。该中心要设立综合数据库和交换网络,开展数据收集、处理和服务工作,改变部门、行业和区域对数据的封锁与分割状况,实现全省信用信息的交换与互通,提高信用信息的利用水平。

(3)有序开放信用信息数据库。各方面建立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载体,要实行分类管理,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规范的信息使用制度,有的要免费向社会提供,有的可以实行有偿服务。

(4)积极推进信用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充分发挥信用专业机构的技术优势,借鉴国

内外先进经验,探索建立符合湖北实际的数据库建设标准化体系,对数据库结构和标准,信用数据格式、内容、指标和标识标准,以及数据库技术支持软件等实现通用或相互兼容,保证部门、地区、企事业和个人的信用数据互联互通,促进资源交换和共享。

5、大力发展现代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按照“特许经营、市场运作、专业服务”的思路,建立规范的信用行业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备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独立、公正、高效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促进湖北社会信用服务专业机构的发展。重点培养和发展有资质的征信公司、大型评级公司、企事业信用服务和消费者信用服务中介等。依法招标成立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征信实体或授权具有良好资质的信用专业机构,作为全省信用数据建设营运主体,负责筹建和经营湖北省信用信息中心。政府要对社会信用信息服务中介行业进行科学管理,促进信用行业自律机制的形成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信用行业要依法自主组建湖北省信用行业协会,逐步实现行业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6、积极培育信用产品市场。政府有关部门要在科学划分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客观地发布企业信用信息,带头积极利用信用评级、信用报告等信息,优先采购信用优秀企业的产品。有关领域要实施信用准入制,设立信用门槛,首先在银行同业市场、商品交易市场、证券期货交易市场等方面建立信用准入制度,逐步扩大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由各类市场主体依照自身信用水平参与市场交易,促进企事业及相关人员自觉守信,诚信经营。

7、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教育体系。现阶段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利用广播、电视、图书、报刊、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并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普遍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二是要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普及,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教育工作者、司法执法人员、企事业经营者的法制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三是开设面向政府、企事业和个人的多种类型的短期培训和在职教育,普及现代信用知识,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

8、建立守信受益和失信惩戒机制。实施由政府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性惩戒和奖励,由行业组织、交易对象等作出的市场性惩戒和奖励,通过信用信息广泛传播形成的社会性惩戒和奖励,以提高失信成本,防止失信行为的发生,同时让守信者受益。

9、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落实力度。为了保证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各

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方案,出台相应政策,认真组织落实。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确需由政府承担的支出,由各级政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预算,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投入到位。要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对信用中介在机构设立、税收减免、收费等方面尽可能给予优惠。省政府办公厅根据规划进度和要求,每年组织对各地、各部门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完善意见,推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有序、扎实有效地向前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工作目标,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促进全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关于修订2009湖北省金融信用市

关于修订2009湖北省金融信用市、州、县评定指标体系的通知

鄂信环发〔2009〕4号

各市、州、县信用环境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省信用环境(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结合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特对原市州信用环境评价和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区)评定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完善。现将修订后的指标体系通知如下:

一、金融信用市、州、县评定条件

(一)金融秩序稳定。无乱设金融机构、乱办金融业务、乱集资等违法事件发生。凡发生上述三乱或严重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破坏金融秩序,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事件,被中央相关部委或省委、省政府点名批评或移交司法部门处理的,取消当年申报“A级金融信用市、州、县”的资格。

(二)经济发展环境和谐。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逐年加大;金融司法环境良好,金融债权得到有效保护;社会信用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小额贷款担保体系健全;行政服务环境优良,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费减免等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三)四大信用工程创建效果明显。企业、农村、社区和辖区信用工程创建活动与金融扶弱工程紧密结合。中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以及辖区信贷投放明显增加,各信用主体在信用工程创建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各类历史遗留债务得到有效化解。当年无新增逃废债企业。历史遗留的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银行类和资产管理公司的企业逃废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公职人员拖欠贷款、地方政府借款和中央银行再贷款等金额在内有明显下降。

(五)按照“金融信用市、州、县”评定指标,当年考评得分80分以上的市、州、县(市、区),经省信用环境治理(金融生态)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可获得“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市、州、县”称号。

二、金融信用市、州、县评定指标

指标构成:由地方政府对信用环境(金融生态)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信用环境考评指标、湖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三大项构成。其中,地方政府对信用环境(金融生态)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为定性指标,权重为5分;信用环境考评指标和湖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为定量指标,权重分别为80分和15分;总分值100分。

(一)政府对信用环境(金融生态)建设工作重视程度(权重5分)。主要考核各级政府按照省政府相关要求,贯彻落实《湖北省信用环境(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意见》的情况,各级政府在研究解决信用环境(金融生态)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各成员单位联合开展四大信用工程创建活动效果,各地统计数据、信息报送及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二)信用环境考评指标(权重80分)。由企业信用工程、农村信用工程、社区信用工程、各项贷款增长率、一般性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率、金融机构利润增长率、新增上市公司数、保费收入增长率、贷款利息实收率、不良贷款余额占贷款余额的比例、不良贷款余额绝对额下降比例、企业逃废债金额占不良贷款余额的比例等指标构成(见下表)。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权数 实际比例 分数 企业信用工程:(1)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率 10

(2)A级以上信用企业占比 10 农村信用工程:(1)涉农贷款余额增长率 7

(2)信用乡镇占比 7 社区信用工程:(1)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含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贴息贷款)余额增长率 4

(2)生源地助学贷款余额增长率 3

(3)信用社区占比 6 各项贷款余额增长率 10 一般性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率 5 金融机构利润增长率 5 新增上市公司数 3 保费收入增长率 7 贷款利息实收率 10 不良贷款率 5 不良贷款余额绝对额下降比例 3 企业逃废债金额占比 5

总 分 100--

计算公式:

1.(1)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率=(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年初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年初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0%。

“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中型企业贷款余额与小型企业贷款余额之和。

(2)A级以上信用企业占比=(A级以上信用企业数/贷款企业总数)×100%。

“A级以上信用企业数”为金融机构内部信用评级和第三方信用评级达到A级以上的信用企业数之和。贷款企业总数以各金融机构报送为准。

2.(1)涉农贷款余额增长率=(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年初涉农贷款余额)/年初涉农贷款余额×100%。

“涉农贷款余额”包括所有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

(2)信用乡镇占比=(信用乡镇数/乡镇总数)×100%。

3.(1)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含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贴息贷款,后同)余额增长率=[年末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年初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年初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100%。

(2)生源地助学贷款余额增长率=(年末生源地助学贷款余额-年初生源地助学贷款余额)/年初生源地助学贷款余额×100%。

(3)信用社区占比=(信用社区数/社区总数)×100%。

4.各项贷款余额增长率=[(年末各项贷款余额-年初各项贷款余额)/年初各项贷款余额] ×100%。

5.一般性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率=[(年末一般性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总量-上年末一般性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总量)/上年末一般性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总量]×100%。

6.金融机构利润增长率=[(年末金融机构利润总额-上年末金融机构利润总额)/上年末金融机构利润总额]×100%。

7.新增上市公司数是指当年完成上市的公司数。

8.保费收入增长率=[(年末保费收入总额-上年末保费收入总额)/上年末保费收入总额] ×100%。

9.贷款利息实收率=[(当年实收利息-收回上年累计欠息)/(当年新增表内欠息+当年实收利息-收回上年累计欠息)] ×100%。

10.不良贷款率=[(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各项贷款余额]×100%(银行系统、农村信用社统一口径)。

11.不良贷款余额绝对额下降比例=[(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年初不良贷款余额)/年初不良贷款余额] ×100%

12.企业逃废债金额比例=(企业逃废债金额/不良贷款余额)×100%。

以上涉及各类贷款余额指标均以人民银行调统部门数据为准。

计分方法:

1.(1)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率:达到或超过20%的计全分,20%以内则1个百分点得0.5分,最高得分不超过权重。如实际比例为负,此项不得分。

(2)A级以上信用企业占比:实际比例×权数。

2.(1)涉农贷款余额增长率:达到或超过20%的计全分,20%以内则1个百分点得0.5分,最高得分不超过权重。如实际比例为负,此项不得分。

(2)信用乡镇占比:实际比例×权数。

3.(1)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增长率:达到或超过20%的计全分,20%以内则1个百分点得0.2分,最高得分不超过权重。如实际比例为负,此项不得分。

(2)生源地助学贷款余额增长率:达到或超过15%的计全分,15%以内则1个百分点得0.2分,最高得分不超过权重。如实际比例为负,此项不得分。

(3)信用社区占比:达到或超过20%的计全分,20%以内则1个百分点得0.3分,最高得分不超过权重。

4.各项贷款余额增长率:达到或超过20%的计全分,20%以内则1个百分点得0.5分,最高得分不超过权重。如实际比例为负,此项不得分。

5.一般性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率:达到或超过10%的计全分,10%以内则每增加1个百分点,得0.5分,最高得分不超过权重。如实际比例为负,此项不得分。

6.金融机构利润增长率:达到或超过10%的计全分,10%以内则每增加1个百分点,得0.5分,最高得分不超过权重;如实际比例为负,此项不得分。

7.新增上市公司数:当年完成1家上市公司得3分,最高得分不超过权数。

8.保费收入增长率:达到或超过20%的计全分,20%以内则每增加1个百分点,得0.35分,最高得分不超过权重。如实际比例为负,此项不得分。

9.贷款利息实收率:实际比例×权数。

10、不良贷款率:(100%-实际比例)×权数。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含2%)以内的,此项得满分。

11.不良贷款余额绝对额下降比例:下降达到或超过10%的计全分,10%以内则每下降1个百分点,得0.3分,最高得分不超过权重。如实际比例为正,此项不得分。不良贷款率得满分的,此项也计满分。

12.企业逃废债金额占比:(100%-实际比例)×权数。

(三)金融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指标(权重15分)。具体指标详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湖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函[2008]85号)文件。按照《湖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系统》评分标准,计算各地金融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指标的实际得分。

(四)金融信用市、州、县评定指标计分方法。根据各项指标所占权重计算金融信用市、州、县评定指标的总体得分。金融信用市、州、县评定总体得分等于“政府对信用环境(金融生态)建设工作重视程度”得分+“信用环境考评指标”得分×权重+“金融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指标”得分×权重之和。

三、几点说明

(一)关于统一开展市、州、县金融信用环境考评工作的说明。自2002年开展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省经济金融发展环境得到根本好转,阶段性治理目标基本达到。根据新的经济金融形势,结合我省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省政府决定将“A级金融信用市州”评比与“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区)”评定两项工作结合起来,统一为开展“金融信用市、州、县”评定工作,实行一套指标进行考核。

(二)关于指标体系设计的说明。为了强化政府主导,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和金融生态环境,推动信用环境治理工作更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在对各地信用环境考评工作中,将地方政府重视情况和金融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系统纳入考评指标体系,分别占有一定权重。同时,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利民生,促发展”的政策要求,在“信用环境考评指标”设置中,特增加了与贷款增量结构相关的考核指标,如“中小企业贷款增长率”、“涉农贷款增长率”、“小额担保贷款增长率”、“生源地助学贷款增长率”等。经过多年的专项治理,我省各类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质量大幅提升,不良贷款余额、银行的企业逃废债余额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的企业逃废债余额均大幅下降,因此,适当下调了相关指标的权重,取消了对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逃废债情况的考核指标。

(三)关于指标统计口径的说明。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仍将企业参加第三方信用评级情况纳入“A级以上信用企业占比”指标中进行考核。“贷款企业总数”以各金融机构报送数据为准。为了增强考评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原则上要求各地上报的所有指标数据要以地方财政部门、统计部门、人民银行、银证保监管部门、各金融机构等对外公布的数据为准。

(四)关于严格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评定工作的说明。各地要认真组织开展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各地申报信用乡镇时,要向省信用联社和省信用环境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备案,由两部门按照文件规定共同审核、认定。各地在开展信用社区评定中,要严格按照《转发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武银[2006]23号)确定的湖北省信用社区创建的八条认定标准,结合《转发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武银[2009]9号)精神,进一步发挥社区在小额担保贷款管理中的责任,充分利用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为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当年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少于10万或新增不明显的社区不得被评为信用社区。

二○○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下载湖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改善金融服务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改善金融服务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 加大帮扶企业力度的意见

    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出台系列措施,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 善金融服务 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2011-10-20本报讯 10月17日,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金融服......

    2011年信用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襄州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区政府金融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信用建设”为龙头,以“银企双赢”为抓手;“以和谐建设”为支点,在全区大力开展创建全省“A......

    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总结报告 我院根据《湖南省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及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郴州市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汇报材料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检查汇报材料 我院是成立于2002年的非营利性医院,2009年5月经专家评审,省卫生厅批准晋升为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目前开放床位150张,现有员工294人,其中专业技术......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为贯彻“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安排,按照《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和《关于印发......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小额取现难问题,2010年,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在全市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全国试点。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聊城市传染病医院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定西市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 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定区卫生计生局关于转发《关于印发2017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