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作业优化与改造的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作业优化与改造的实践探索
虞硕铭
作业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更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应试的导向,传统的化学作业理念、内容、形式和模式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有些教师大搞题海战术,随意布置作业;有的与教学要求相差甚远。学生做的苦,教师改的累,作业负担过重而效率低下这一教学顽症已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程目标;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为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化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也必须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创设新的形式,发展新的题型,让作业发挥应有的功能。通过优化与改造,焕发作业之生本的光彩。优化和改造作业环节———错题订正
首先,让学生树立“订正一道错题比做一道新题更有价值”的作业订正理念,要求学生把平时作业、测试中出现的错题,及时进行订正,养成习惯。其次,错题订正不是直接订正在原处,而是把题目抄下来(或复印、剪切、粘贴)订正在专门的“错题回收站———错题集”上。第三,订正不能满足于写一个正确答案或写出一种正确解答就了事。每一个错题都要求学生按如下格式订正:
并且对错因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第四,对学生的“错题集”进行定期检查和面批,及时作出评价建议。第五,错题还原:将错题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附一纸片,标出该知识出错题目位置、出处,错误原由及简易分析等内容。第六,每隔一段时间或在考试前都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知识中的疑点、难点和盲点。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错题订正有几大益处:(1)有助于学生重新获得知识。通过错题订正,发现自己对知识掌握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亡羊补牢。(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订正作业不仅是学习态度的体现,更是学习品质的培养。(3)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错因分析、思路对比,反思自我思维症结,豁然贯通某个关节点,达到领悟阶段,跨越学习高原,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自我认知监控,总结自我思维经验的习惯。(4)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督促学生订正作业是教师进行教学查漏补缺的一个手段。当看到不少同学不断重复同一个错误时,教师就会反省自己:“为什么学生没有掌握?我上课讲清楚了吗?”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和改造作业内容———增写作业日记
在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教师当天布置的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增写当天作业日记,其要求是:具体写出通过课上的学习和作业所得的收获(含发现的新的问题、新解法和新结论)、存在的问题、对教师的要求和建议等。增写作业日记比传统化学作业有4点好处:(1)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2)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它给学生提供了发表新观点、探索新方法、发现新问题的良好机会。如:在学完过氧化钠性质后,有同学在日记中提出:过氧化钠能与CO2反应,能否与CO反应?能否与SO2等其他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反应的产物又是什么?还有同学将自己在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小规律、小窍门也写在作业中。如有同学针对原电池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编出了提醒性顺口溜:原电池中浮(负极)只羊(氧化反应),金(正极)环(还原反应)姑娘笑哈哈等。(3)给师生开辟了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查看作业日记可及时了解学情,及时反馈学生对自己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教学提高效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如有同学在作业日记中提出:老师×××样的问题请多给我们介绍,我对此问题不熟悉、不明白等。(4)抑制了学生作业中的不良习惯。通过写作业日记,使同学们避免了以往作业中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等应付现象。优化和改造作业形式———增加多样性、突出实践性、尝试开放性
针对传统作业形式单
一、机械训练的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要求反映到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中来,就是赋予作业以多维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作业体现出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充满智力挑战的愉悦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3.1 增加多样性
增加化学作业的多样性是指作业类型多样化、作业要求多样化、作业组织形式多样化和作业完成方法多样化。这就提供了丰富的刺激点,建立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利于知识建构的完整性。
3.1.1作业类型多样化
除设计和布置“练习式”的作业外,还可以有以下作业类型:
(1)提问式作业。为了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把提问也作为一项作业来完成,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专门的本子来记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并且每一个月全班学生进行一次交流,把质量高,具有实用价值,又易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整理出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如:学完“硝酸”性质后,学生在提问本提出:为什么铜与浓硝酸反应观察到的溶液颜色呈蓝绿色,而不是蓝色?硝酸与铜反应只生成NO的最大浓度是多少?NO2有助燃性吗?为什么“王水”能溶解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为什么NaNO2会致癌?然后,老师就选取其中的几个问题,设计成研究性课题,如“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现象的研究”“铜与硝酸反应生成NO的临界浓度研究”“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王水溶解黄白二金的机理研究”和“亚硝酸盐性质、用途及危害综述”等,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2)研究式作业。布置研究式作业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不过研究式作业要尽量与常规教学相联系。例如,学完高二化学“原电池”后,老师可以设计研究式作业“:各类电池的特性、应用及新进展”,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完成作业。又如学习了铝与酸反应性质后,针对铝与盐酸和硫酸反应现象的不同,布置了“关于离子方程式2A l+ 6H+ = 2Al3++3H2↑的研究”课题,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自学式作业。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高科技领域或社会热点问题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学阅读,并要求学生认真写出读后感和体会。另外,也可以就某个专题,发动学生从网上、报刊杂志上搜集、阅读、整理相关材料,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
(4)总结———反思式作业。每学完一章或复习阶段,我们就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复习总结,制作出全章的知识结构图表。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和思维习惯等几方面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自己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订出补救措施和改进方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目的。如学习了“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人教版教材内容)后,老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请同学们总结和归纳这一章知识中的“一定”和“不一定”,比如像“离子晶体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的描述方式。又如在复习“铝及其化合物性质”前,老师布置了如下作业:设计Al、Al2O3、AlCl3、Al(OH)
3、NaAlO2 5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很多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设计的关系图十分巧妙,其中一个学生的设计如下图所示,令老师赞不绝口。
3.1.2 作业要求多样化
布置作业不能搞“一刀切”,而应对各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不同的作业。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布置一些难度较小的基础题,而且题量不宜过大,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才能避免抄作业现象;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难度稍大的作业,但也不宜过难,保证这些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要鼓励学生尽力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题;对于学有余力又喜欢化学的拔尖学生,可以给他们另开小灶,鼓励他们去试着解答奥赛习题;对于中等生可以布置选做题,以保证喜欢化学的学生能“吃得饱”。
3.1.3 作业组织形式多样化
随着教法和学法的不断改革,靠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比例有所下降,而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的作业比例越来越大。例如,前面所谈到的“研究式”、“自学式”作业,都可以小组分工协作形式来完成。
3.1.4 作业完成方式多样性
由于作业的类型、来源以及完成作业的工具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完成的方式也应随之变化。除了在练习纸、作业本上答题外,我们又增加了以下8种作业完成方式:①动手实验;②制作课件;③建立个人或小组网页;④发送电子邮件,例如:学生完成了反思性作业后,把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补救措施和改进方案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老师,让老师网上审阅;⑤填写研究性报告;⑥撰写小论文;⑦问题答辩;⑧办化学小报。3.2 突出实践性
根据作业的性质和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我们可以把作业划分为理论性(或知识性)和实践性(或操作性)作业。这2类作业各有优势和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运用。其中,实践性作业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的亲身操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克服困难、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精神。鉴于传统作业中存在的重书本、轻实践的实际情况,新课程提出了加强实践性、活动性作业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必须摒弃仅仅注重解决书面问题的弊端,让作业从书本回到生活,将问题置于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加强作业的实践性。如学习原电池原理后,老师印发了如下作业:
3.3 尝试开放性
作业设计要冲破课本和课堂内容的樊篱,作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既有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又有走出课堂的拓展,向学生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设计一些能让学生自主发挥、各抒己见的作业,为学生营造一种敢想敢说的氛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硫、硫酸、氮族、硅酸盐工业、电化学、煤和石油等章节的学习结束后,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调查空气,水污染及生产、生活的情况,试着写些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的情感。优化和改造作业题型———改造与发展
化学习题作为教学基本内容和培养学生良好化学素质的重要载体,应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而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因此,学生的训练题题型必须进行改造和发展,使之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匹配。
4.1 变过去只重视“纯化学问题”为适当增加实际问题
适当地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巩固和落实化学知识,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体验化学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相对来讲它的教育功能远大于那些单一“纯化学问题”。如在学习原电池知识后,要求学生至少列举2个你认为最典型的原电池知识应用实际问题,并用电极方程式进行解释。
4.2 变过去只重视具体问题的解决为适当增加新情境问题的探索
苏东坡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句千古绝句形容庐山奇秀,是很有科学道理的。人们要全面了解事物,必须变换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层次去观察、分析、综合,以把握认识对象的全貌及本质特征,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知识内化过程,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应注意采用变式练习。变式练习的种类有变图形、变提法、变条件和变结论等。例如,在复习“有机反应类型与机理”时,设计成表1或表2形式,以对如下选择题进行优化和改造。
[例]下列各化合物中,能发生酯化、还原、加成、消去4种反应的是:()
表1 重要有机反应类型和涉及的主要有机物类别
表2 官能团特征反应
4.3 变过去只重视封闭问题为增加开放探索题
开放探索题能给学生留出较大的自我探索和发表观点的空间,对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均优于封闭问题,特别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方面尤为突出。如在复习钠的碳酸盐之前,老师布置了下面一个作业:根据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多地写出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方法。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设计的区分方法有十多种,其中有些方法完全出乎老师的预料,如:将Al与相同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的是Na2CO3。在作业批改中,老师就萌发了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想法,于是对学生想出的这些方法,老师没有直接评价,而是继续布置了一个作业: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所列方法的可行性,并比较这些方法的优劣。
总之,面对新课改,教师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应对作业的优化和改造倾注时间和投入精力,使设计与布置的作业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思索、探究,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质减负”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周鑫荣.化学教育,2006,27(11):24-26.
第二篇:高中化学新课程作业优化设计探索与研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作业优化设计探索与研究
摘 要:如何根据课改的新要求、新理念对传统作业模式进行改革,优化化学作业设计方案和评价体系值得广大教师深思。本人结合新教材科学课程的将近一年的教学,谈谈如何实施作业优化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能力。
关键词:实践 综合 创造 层次 开放
化学作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不少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认为完成作业是为了更好地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因此,布置的化学作业在内容多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在形式上也显得机械呆板,这样的作业压抑了学生个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学生负担。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应付式的完成任务。
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优化作业设计关系到能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落实课堂素质教育目标,并减少作业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及其带来的负作用。因此,优化作业设计是“减负”的关键,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以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环境下优化化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即符合新课程标准和体现新课程理念。高中新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高中化学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化学作业设计的依据所在,是化学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作业的设计要做到满足学生不同的化学学习需要,要对学生学习方式具有很好的导向性,重视对化学问题的探究。所以化学作业的设计一定要在趣味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三方面下功夫,设计出能吊起学生“胃口”的作业,让学生愿做、爱做和想做化学作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今天化学作业是什么”,在做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优化作业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设计意图明确清晰,陈述准确恰当,形式灵活,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欢;设计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作业前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衔接性、系统性与渐进性,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
以下本人结合新教材化学课程的将近一年的教学,谈谈如何实行优化设计作业,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能力。
一、体现实践性
心理学表明,合适的学习情景能使学生全心地投入,从而挖掘其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树立大的学习观,注意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加化学实践的机会。而且实践是知识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学习的本领还要到实践中去检验。
化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化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化学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的本质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尽量设计一些体现学科特点的作业,如动手实验、探究实验等实践性优化作业。
化学又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强的应用性。学习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最能体现知识的实用和价值,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业兴趣。教师可设计再现真实情境,设计出贴近生活,注重实践的化学作业。如一些小调查、小研究等与实践结合的作业,让他们将动手动脑的过程有序的记录下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经历,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作业设计一: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2《化学能与电能》 作业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作业设计:向学生提供几种电极材料、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等实验用品,并由学生准备各种水果蔬菜,启发学生课后自己设计原电池装置并进行各种尝试,是学生初步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要注意该学生思考空间,不要过多的限制学生。
评析:这个实验与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方案设计技能。特别是如何检验微弱电流的产生,有的同学用了音乐贺卡微电子芯片,有的用了发光二极管,课堂展示有声有色好不热闹。还有同学利用废耳机接上电极“听”电流声,更有同学用导线微触舌苔“品”电流,不一而足,很能检验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才能。
从学生周围生活的环境出发,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得,评出优秀的作品在课堂展示,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有一种成就感。
二、体现综合性
化学课程整合的特点,一是作为自然科学的中心学科,化学在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之上,超越学科界限,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方法与能力进行结合与渗透,并力求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与关联。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多学科知识,多种方法与能力的,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情景作业。作业设计二: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作业设计目的:通过课外活动,增加对官能团概念的理解,认识乙醇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作业设计:课后阅读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1、小论文: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2、课后活动编课本剧酒后驾车;3、开辩论会,公款消费与中国酒文化。
评析:教师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指导学生多阅读相关资料,增强课外知识。这样的作业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作业完成后,在班级、级段中进行评比,有设计奖、知识奖、表演奖、竞赛奖等。这样的作业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融合调查、表演、设计、辩论、论文写作等多学科门类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体现创造性 创造是人类生活的源泉,在布置给学生基础知识巩固练习以外,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灵活多样的作业,为学生提供充裕的自由时间,让学生在乐学中获取知识,提高了技能,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面,从而在作业环节上全面、深入地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作业设计三: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2《元素周期律》 作业设计目的: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导学生制作元素周期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业设计:在学习新课的基础上,从元素性质和结构的不同角度设计制作元素周期表。
评析:第二周,学生自带的成品五花八门。有直接按照通常元素周期表改造的,制成可拉伸的,拉开可以展示完整的主族副族,收缩起来只展示主族。学生利用自制的教具兴致高涨,课堂其乐融融。有的同学从网上搜索相关化学网站下载了电子元素周期表,利用班级多媒体展现拓展了学生视野。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学生的未来,诸如此类的作业,无不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力空间。
四、体现层次性
中下学生认真听课但如果作业太难,中下生仍不会做,这会导致他们产生一种看法——虽然认真听课,作业一样不会做。既然 “投入”(认真听课)没有“产出”(不会做作业),何必“投入”(认真听课)呢?不认真听课,又导致作业更不会做,形成恶性循环。同样,布置作业太易,优生轻而易举就能完成,会使其有“吃不饱”的感觉。因此,需要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后进生通过做一些相对较易的作业,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从而使他们更认真地投入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将成绩逐步提高;使高层次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作业一般分三个层次,即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拔尖作业。后进生做基础作业,可选做提高作业;中等生做基础作业和提高作业,可选做拔尖作业;优生三类作业可都选做。作业设计四: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业设计目的:分层次作业设计,巩固硫、氮等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作业设计:本章小结复习之前,可分层次布置作业如下(A 组为基础作业,B 组为提高作业,C 组为拔尖作业):
A 组 1、复习教科书,小结硫、氮元素存在哪些主要化合价。
2、结合教科书本章归纳整理部分硫、氮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理解不同元素相互间转化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
3、会书写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形成知识网络。
B组: 1、硫、氮元素存在哪些主要化合价?对应物质有哪些?实现不同价态元素间相互转化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2、教师给出可提供的药品清单,由学生设计不同价态互相转化实验方案。3、学生汇报方案,师生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价,构建知识网络。
C组: 1、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理解实现不同价态元素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的理论基础。
2、分小组实现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明确实验方案实施的程序、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3、师生对方案可行性加以论证,实施实验方案,总结实验探究结论。评析:分层次教学需要层次性地设计作业,优等生通过这一系列作业的练习有效地巩固知识,并形成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并提升能力;中等生有了奋斗的目标;落后生也可以体验成功.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五、体现开放性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开放式作业的实施,变教师的统一布置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复习为知、能、创的综合训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变完成任务的苦涩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等广阔时空的开放,带动学生作业天地的更为广阔。学生的作业也应由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封闭型的学科作业,走向以师生共同建构,创新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的开放型的作业。作业设计五: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1《硫酸硝酸和氨》 作业设计目的:体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开放性,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作业设计:通过上网(或阅读百科全书)收集绿色化学思想的有关资料,试以铜为原料制取硫酸铜,设计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反应路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评析:结果学生收集的资料非常多,上课时学生都把自己收集到的不同资料向其它同学介绍。绿色化学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环保等方面来设计化学反应路线,通过对比几种不同实验方案的优劣,同学们拿出了最优的实验方案。
总之合理适量的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作业设计时务必少而精,形式多样,高质、高效,富有启发性,这样的作业优化设计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创造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并生动活泼的发展。
第三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设计探索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设计探索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实现途径,化学实验中蕴含着化学原理、化学反应现象和化学探索思考基本点。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优化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主动完成化学知识体系建构。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学多注重教师讲授,实验仅作为教师讲授的辅助活动,而非学生化学学习的主要途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进行不断的优化设计,努力打造高效率、高收获的化学课堂。本文将针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初步、中级、高等及提升整合阶段的不同特征,探索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设计方案。
一、培养良好习惯,巩固实验基础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具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作用。在高中化学学习的初步阶段,学生刚进入高中化学的情境,对于高中化学深奥知识感觉陌生,高中化学实验更是云里雾里。而高中化学实验只有在严密的实验过程和明确的实验目标指导下才能发挥出其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初步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爱护实验器材、整洁有序的实验美德,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实验流程有清晰明确的理解。教师在此章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使学生认知试管、烧杯、烧瓶、各种试剂瓶、量筒、酒精灯等基本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制取蒸馏水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实验的先后顺序要清晰、步骤不能缺失,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和实验平台。只有实验的步骤正确、条理清晰,才能为更深入的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准备条件。
二、注重动手操作,提升实验能力
经过初步阶段的培养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基础实验知识,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在随后的中级阶段,教师首先要清楚认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状态后进行实验教学优化设计。从以前的演示实验为主,转变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为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实验的引导者和指点者,将化学实验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实验能力。
例如在“铁离子、亚铁离子氢氧化物的制取”实验中,教师将Fe(OH)2的制备实验设计为小组实验,合理安排实验小组成员和分工,每组配备好实验用品。实验中,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最初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但白色絮状物氧化太快,没有观察到其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的过程。于是学生们动手进行实验改进,进过大量的实验后,将实验过程改进如下:首先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加热煮沸后分别装在两只试管中进行保存,用一较长的胶头滴管吸一满滴管的煮沸过的NaOH溶液;完成后把还原铁粉加入到另一只试管之中,再迅速加入稀H2SO4,同时在溶液中滴入部分植物油将其封存好,然后把准备好的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底部,再挤出氢氧化钠溶液。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油封能使反应在相对密闭的体系中进行,白色沉淀现象比较难以消失。学生在实际动手实验中不仅彰显了细微的现象使得学生印象深刻,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真正实现了实验能力的提升。
三、增加设计实验,实现能力飞跃
教师在优化设计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经过初步和中级阶段的严格训练,实验能力得到了切实提升。基于学生的能力发展阶段,进入高等阶段后教师要不断改善化学实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且通过实验教学,巩固深化基础理论知识。高中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素养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高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一种捷径。例如“铜与浓稀硝酸”的实验,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产物NO2可直接被NaOH溶液吸收,即2NO2+2NaOHNaNO2+NaNO3+H2O,从而避免了室内空气的污染,而铜与稀硝酸反应所产生的NO,不是成盐氧化物,是不可以直接被NaOH溶液吸收,必将逸出造成室内环境污染,且无法避免装置中的残留空气对反应生成NO的干扰,于是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改进实验。学生们通过激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设计方案,大部分学生从生成物的性质入手:既然NO为非成盐氧化物,NaOH溶液不能直接吸收,不过可以按照NO+NO2+2NaOH2NaNO2+H2O和2NO2+2NaOHNaNO2+NaNO3+H2O实现绿色化设计。学生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的过程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活学活用,实现了能力的飞跃式发展。
四、全开放实验室,助力主动学习
经过初步、中等、高级三个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优化后,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已经进入质的飞跃阶段。但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课下实验室的封闭性使得学生无法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为了贯彻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全面开放学生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余实验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开放实验室,让实验室成为一个学生验证问题的场所,学生对于课堂上的困惑,可以在实验室里得到验证,并且学生自己去探寻答案要比在教师的引导下亦步亦趋的学习效果还要好。
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很多学生误以为像Na2CO3溶液中的CO2-3都发生水解。部分学生在课下进入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学习时,自主探究增加了以下实验:用试管盛取2到3毫升的 Na2C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试液,观察记录现象并进行解释;然后再往试管中滴入1、2滴BaCl2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并进行解释。学生在随后的课堂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Na2CO3溶于水只有少量的CO2-3发生水解,大多数CO2-3仍存在于溶液中,该想法获得了其他学生的高度认同。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有效教学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上提出来的,如何高效利用高中化学课,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首先从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教学入手,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再总结出有效练习,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实践
在20世纪的科学思潮影响下,人们意识到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还是如何利用观察、实验这些科学的方法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推出有效教学的问题。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化学学习有了较浓厚的兴趣,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化学课堂还要有趣味性。从高中实施新课改以来,就要结合高一新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比如,我在第一堂课设计几个魔术实验:“滴水生火”“空瓶生烟”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物质的分离与检验”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幻灯片,首先是司机酒驾惹车祸,交警对酒驾司机进行检测是否喝酒;再就是奥运会期间,对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进行检验。让学生了解要想了解化学方面的奥妙,还要引导其努力学习化学知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给学生讲有关于化学史与前沿科学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进行讲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揭开了化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具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检测以后,还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和进步较大的学生来说,在对平时作业进行批改时,还要多写某些具有激励性的批语,对于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也加上了某些鼓励性评语:“只要肯下功夫、肯努力,一定会有好的成绩”。对于作业比较马虎的学生来说,还要在作业后写上批注:“认真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坚持持,才会成功。”当批完试卷以后,还要在某些学生的卷面加上这样的批语:“你的进步,老师看得到,望继续努力。”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解题方法相对简单时,我们还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有自豪感。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当学习目标一旦达成,学生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此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与鼓励。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并提出更多问题,解决更多问题,做到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制订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教师的及时鼓励也可能成为中等、后进生转化的转折点,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对于优等生来说,也能够“更上一层楼”,并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
二、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不能出现“满堂灌”和“一言堂”,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设计,还要做好及时的点拨与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对符合学生实际的一系列习题进行编制与组合,“教学专制”与照搬外地训练题的现象不能重演。要在平等、民主以及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活泼、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扎实、有效地备课,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创造性,能够做到讲练结合,实现师生互动,做到扎扎实实地教学,平时要从点滴开始进行积累,打好基础,做好查缺补漏工作,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要从注重“这堂课讲了多少知识”转变为侧重于“这堂课学生如何提高的”;从注意“这道题学生是否做了”转变为“这道题使学生悟出了什么”,课堂教学由高密度勤奋型转化为高回报效益型。
三、有效练习,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高效主要靠学生的健康成长及进步来体现,提高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能力,所以要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还要结合组织有效的训练达到教学的高效。有效训练的实施还要围绕以下三个环节。
1.抓选题,强化训练
教师要从学校情况、学生情况出发,对精选的练习题进一步优化。这时,教师不仅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注意收集不同的教学信息,从题海中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训练,保证练习的质量。选题时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练习,实现教学的高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不能随便搬来进行训练。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还要在解题能力和讲题能力方面加强,在选题能力及变题能力方面有所注重,提高自己的组题能力与编题能力。
2.加强训练,抓好细节
细节有可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训练要注重过程。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可以提高分数;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会有潜力;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会有竞争力;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有突破口;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会有增长。只有狠抓细节才能提高成绩。
3.强化练习,及时反思
先练习,后反思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教师和学生还要加强练习,不断进行反思,同时,还要做好分析与反馈工作,讲评课更要有针对性,能够准确地指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讲评课时,注重方法、规律、能力的训练与增强。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但要注重教学积累,还要进一步追求教学的高效,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更要追求卓越,变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享受”,这是教师自身的“职业享受”,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所在。
(作者单位 贵州省剑河民族中学)
??S编辑 薛直艳
第五篇: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实践
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与批改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可以检测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培养学科素养。然而,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过多过重过难的作业负担,不仅打击了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令大多数孩子身体素质下降,甚至身心受到伤害。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由于“双减”政策直击应试教育的功利、短视要害,因而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应,学校、家长、老师对国家的这一重大决策普遍表示了热烈欢迎和支持。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学校、教师、家长必须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得布置超过国家课标难度的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教师不得参加校外有偿补课等等,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安排纸笔考试,不布置书面作业。对于国家规定的明令禁止的红线,每个教师都必须了然于心,时刻自警、自省、自勉、自励,要把国家的政策精神切实落实到行动上、工作中。
有人认为,学生的作业少了,教师的负担也减轻了,教师可以轻松一些了。这种对“双减”政策的认识其实是一种严重误解,虽然不排除有个别教师以“双减”政策为借口放松自己,但所有学校和绝大多数教师其实都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教师的责任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的着眼点和教学重点必须从以往只做好课本知识的传授,更多地转移到对人的培育上来,而且必须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为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作出相应调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关键角色。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再也不能够为了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不断给学生加压,让学生成为刷题机器。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教师必须控制好纸笔作业的总量,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不能够安排纸笔作业和书面考试,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必须以更生动更活泼的形式,譬如以问答的形式来安排“口头”作业,这样既能够达到纸笔考试相同的效果,更为重要的在于,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然而,要做到作业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动活泼的“口头”作业,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费更多的时间,做更深入的教学研究,课前准备要更加充分,教材研习要更加透彻,知识要点要更加突出,学生的情况要全面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安排。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尽量避免出现机械、单调、重复性无效作业或惩罚性作业,尽量缩减一些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练习;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切忌只有单调的书面作业,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各种体验类作业形式不仅是学生所喜爱的,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业设计;教师还要认真批改作业,加强面批面改,做好学生的答疑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