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0:3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中学 ﹙525200﹚ 韦兴全

摘要

课改十年多,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作为一线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经历了思想的大变革,也接触过很多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其中生本教育是我们认为很好的一种对人培养模式的变革,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教学

化学教学

生本教育

探索

实践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其宗旨。人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的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要依靠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愿望和既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先期的相关知识、能力基础,激活其内在的动力,诱发他们自主地学。2009年10月我们到广州参加了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并听了多节课堂教学观摩课。学生们表现出的自主、自信、多元、灵动、生机,让我们为生命涌动的课堂喝采,也深深感觉到这是一种很好的培养人的模式。为此,我们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了生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生本课堂组织模式的“三步曲”

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在教学中,存在许多模糊的、不确定的灰色地带。影响学生学习的许多变量是无法预设的,也是教师控制不了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本应不具有某种固定的程序与模式。但是生本教育是对人的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而高中学生从读幼儿园起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实践之初学生不是很适应。经过探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了“三步曲”。1.先行学习。“先行学习”是指学生在前置性任务的帮助下在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独立进行学习的过程。任务完成的时间可以在课前或课内,也可在上课伊始或在课的中间几个时段。前置的任务可以是简洁的纸质稿,也可以无文本,只是一句话。在转入下一学习内容前,教师以投影或口头的方式抛出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先行学习不是对知识点面面俱到的识记,而是触及学习内容核心的提前切入和思考。此过程也可称为“独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此前设计前置性任务。2.小组组讨论。“小组组讨论”是指组内成员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一般来说,前置性任务完成后都有一个小组交流过程,意见一致的、容易的问题直接在小组内“消化”。这也是一个组内成员互帮的过程。此过程也可称为“对学”。教师则倾听和观察各组动态,捕捉典型信息。3.班级交流。“班级交流”是几个小组派代表或全组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观点,征询其他组的意见,等待评价和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由此充分展开。讨论的内容一般为重点和疑难问题。此过程也称为“群学”。教师则是主持者、激励者,更是机警的鹰,蹲在一旁“伺机而发”,但一般是不“发”的。

在单元整体学习和各课时的教学中,上述过程常交叉或重复进行,如先行学习过程中,可有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组合作,一节课中也可有多次的班级交流。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平行跟进。课堂上,教师的介入一般在思维阻滞点或突变点上,在学生需要赞赏、支持以及引导时介入。介入尽可能遵循“不判断”、“不说教”的原则。

二、把核心性的学习交还给学生

在生本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借助知识点加习题式的“学案”先行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然后教师点拨,教师则缩减讲课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的激励性评价也及时跟进。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初现生机。但是,这样做很快就遇到了“瓶颈”, 留给学生思辨的时间有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常常仅停留在表面,不能解决课程和教材与学生学习不适应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持久。究其原因,在于知识点加习题式的“学案”难以让学生体验学科的魅力和乐趣,远不能解决教育教学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在基本上找到了“怎么学”的途径后,我们进一步深究“学什么”。事实上,真正重要的不仅是学生有没有活动的问题,而是活动做什么的问题,我们不但要把学习还给学生,更要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走向学习的核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那么,如何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呢?经过我们的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形成如下三大策略。

策略之一:进行课程整合和教材重构,以便真正适应学生

鉴于教材编写逻辑顺序与人的“整体—局部—整体”的非线性认知进化过程相矛盾,需要对一些典型章节进行教材整合,我们先把握知识体系的线索和灵魂,然后大胆打破原来阶梯式、线性的编排,力图对教材中以形式化的方式展现的外部知识,重新赋予整体生命,使它与学生的生命活动对接。如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编排的知识逻辑顺序是:1.化学反应速率;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平衡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编排的知识逻辑顺序是:1.弱电解质的电离;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3.盐类的水解;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这两章的核心,它贯穿这两章的始终。在第二章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后,我们将第三章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作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紧接着学习。由于对核心问题有所领悟,后续的局部知识学习也就有了整体意义。如此,进行课程整合和教材重构真正适应了学生,积极的、内在力量驱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策略之二:从实验入手,显学科魅力

据调查,大部分高中生喜欢化学课的原因是化学课有实验。科学往往始于惊异、闲暇、自由。亲历过程,有助于保留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和欲;此过程貌似浪费时间,但是,生命中有一颗惊奇的心,精神才会自然地生长,学习才会主动,不再需要太多外加推力及方法的教诲。如为了说明稀硝酸也有强氧化性,我们用实验创设了这样一个前置性学习情境:在一个试管中取适量的稀硝酸,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另取一试管把此液分成2份,取其一在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溶液褪色。然后学生讨论褪色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通过用化学实验这一化学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手段,真实直观,很快把学生带入了核心性的学习,学生积极主动,联想质疑,实验设计,操作验证,互助交流,达成共识。最终学生认为溶液褪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硝酸挥发、硝酸分解、稀硝酸的强氧化性等。学生首肯的设计方案是:往褪色的溶液里再加适量的稀硝酸,若原来溶液褪色是由于硝酸挥发或硝酸分解所致,则此时溶液应重新变红,若不变红,则说明原来溶液褪色是稀硝酸的强氧化性所致。学生实验验证的结果是后者。

策略之三:从问题开始,突出探究活动

前置性问题中可要求学生参与对原始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及测量办法的选择,这些都体现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相对于“动手”,“动脑”才是探究活动的关键。由原始问题驱使思维领先的探究活动,是收集证据的需要,是实证研究的重要手段,容易使学生进入核心性的学习。如在《氯气》这节课上,让学生探究的是氯气的化学性质。我们用多媒体播放了2005年3月29日发生在江苏淮安的液氯泄漏事故有关报道资料的影像,重点播放了泄漏的液氯使人畜中毒甚至死亡,使麦地枯黄、油菜变白,在场的工作人员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捂 住口鼻进行救援或疏散的镜头。然后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信息以及学生桌面放置的实验用品探究氯气应有的化学性质。我们以社会上发生的真实事故为背景,以多媒体展示惨烈的镜头为情境,立即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他们迫切想知道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危害的氯气究竟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或独自寻思、或小组同伴交流,大部分学生都能推出氯气能漂白,当他们把干燥的红纸条放入氯气中,发现红纸条不褪色时,他们又会联想到氯气能使油菜变白,可能是植物中有水分的缘故,把红纸条用水浸湿后放入氯气中,红纸条果然迅速褪色,最终他们得出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次氯酸才具有漂白性的正确结论。根据情境中在场的工作人员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进行救援或疏散的镜头,他们推出氯气跟碱反应,此外,学生根据常识性的问题氯气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氯气也应能和大多数的金属及氢气反应。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最后班级交流共同总结,得出了氯气比较完整的化学性质。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还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也通过液氯泄漏给人们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本教育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变化最大的是学生。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质疑释疑等一系列观察、思考、想象、思辨中逐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由于教学方式由“灌输”转向“讨论”,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思维得以激活,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欲望、表现欲望大幅提升,以前那些不够自信、不爱表现自己的同学也能主动举手发言了,不爱说话的也变得能够大声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参考文献

① 郭思乐著,《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② 郭思乐,《生本教育:人的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人民教育,2012年3—4期。

﹙作者:韦兴全

职务:中学化学高级级教师

学校教研室主任

联系电话:*** E-mail:wxq080902@163.com﹚

第二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有效教学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上提出来的,如何高效利用高中化学课,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首先从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教学入手,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再总结出有效练习,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实践

在20世纪的科学思潮影响下,人们意识到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还是如何利用观察、实验这些科学的方法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推出有效教学的问题。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化学学习有了较浓厚的兴趣,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化学课堂还要有趣味性。从高中实施新课改以来,就要结合高一新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比如,我在第一堂课设计几个魔术实验:“滴水生火”“空瓶生烟”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物质的分离与检验”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幻灯片,首先是司机酒驾惹车祸,交警对酒驾司机进行检测是否喝酒;再就是奥运会期间,对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进行检验。让学生了解要想了解化学方面的奥妙,还要引导其努力学习化学知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给学生讲有关于化学史与前沿科学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进行讲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揭开了化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具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检测以后,还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和进步较大的学生来说,在对平时作业进行批改时,还要多写某些具有激励性的批语,对于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也加上了某些鼓励性评语:“只要肯下功夫、肯努力,一定会有好的成绩”。对于作业比较马虎的学生来说,还要在作业后写上批注:“认真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坚持持,才会成功。”当批完试卷以后,还要在某些学生的卷面加上这样的批语:“你的进步,老师看得到,望继续努力。”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解题方法相对简单时,我们还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有自豪感。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当学习目标一旦达成,学生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此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与鼓励。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并提出更多问题,解决更多问题,做到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制订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教师的及时鼓励也可能成为中等、后进生转化的转折点,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对于优等生来说,也能够“更上一层楼”,并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

二、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不能出现“满堂灌”和“一言堂”,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设计,还要做好及时的点拨与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对符合学生实际的一系列习题进行编制与组合,“教学专制”与照搬外地训练题的现象不能重演。要在平等、民主以及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活泼、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扎实、有效地备课,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创造性,能够做到讲练结合,实现师生互动,做到扎扎实实地教学,平时要从点滴开始进行积累,打好基础,做好查缺补漏工作,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要从注重“这堂课讲了多少知识”转变为侧重于“这堂课学生如何提高的”;从注意“这道题学生是否做了”转变为“这道题使学生悟出了什么”,课堂教学由高密度勤奋型转化为高回报效益型。

三、有效练习,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高效主要靠学生的健康成长及进步来体现,提高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能力,所以要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还要结合组织有效的训练达到教学的高效。有效训练的实施还要围绕以下三个环节。

1.抓选题,强化训练

教师要从学校情况、学生情况出发,对精选的练习题进一步优化。这时,教师不仅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注意收集不同的教学信息,从题海中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训练,保证练习的质量。选题时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练习,实现教学的高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不能随便搬来进行训练。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还要在解题能力和讲题能力方面加强,在选题能力及变题能力方面有所注重,提高自己的组题能力与编题能力。

2.加强训练,抓好细节

细节有可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训练要注重过程。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可以提高分数;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会有潜力;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会有竞争力;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有突破口;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会有增长。只有狠抓细节才能提高成绩。

3.强化练习,及时反思

先练习,后反思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教师和学生还要加强练习,不断进行反思,同时,还要做好分析与反馈工作,讲评课更要有针对性,能够准确地指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讲评课时,注重方法、规律、能力的训练与增强。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但要注重教学积累,还要进一步追求教学的高效,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更要追求卓越,变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享受”,这是教师自身的“职业享受”,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所在。

(作者单位 贵州省剑河民族中学)

??S编辑 薛直艳

第三篇:生物课堂中生本教育初探和困惑

生物课堂中的生本教育

生本课堂进入我校已经一段时间了,结合自己的教学所思,写了一下这段时间里实施生本教学的感受:

1、给学生创造“主动探究”的机会

生本课堂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去学习并从中得到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2、全员参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活动,一起讨论探究,可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避免出现少数学生占主导地位的课堂局面。生本“的指导思想下,由教师先启发诱导,提出整体要求,再让全体学生都尝试观察、讨论,人人参与探究过程,人人动脑思考问题。由于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那将会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全员参与,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

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恰当的练习,有利于发现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在生物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感受生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生物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生物和理解生物,体会到生物知识就在身边,感受到生物这门课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生物的魅力。学生对生物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股强烈的内动力,推动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

再说说,在生本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1、刚开始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感觉合作学习的效率很低,学生发言的组织性比较差,依然存在差生当旁听,没有参与的现象,即使老师极力推动,但是仍有学生不敢发言;

2、作业如何安排,按照生本的设计,作业是做和例题相仿的题型,在当前效率较低的情况下,如何安排作业的内容和时间显得困难重重。

以上是我在生本课堂中的一些感悟和困惑,不足之处还希望老师们多批评指正,我坚信生本教育之路在我校会走的更长、更远。

理综组:李群

第四篇:高中化学作业优化与改造的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作业优化与改造的实践探索

虞硕铭

作业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更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应试的导向,传统的化学作业理念、内容、形式和模式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有些教师大搞题海战术,随意布置作业;有的与教学要求相差甚远。学生做的苦,教师改的累,作业负担过重而效率低下这一教学顽症已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程目标;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为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化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也必须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创设新的形式,发展新的题型,让作业发挥应有的功能。通过优化与改造,焕发作业之生本的光彩。优化和改造作业环节———错题订正

首先,让学生树立“订正一道错题比做一道新题更有价值”的作业订正理念,要求学生把平时作业、测试中出现的错题,及时进行订正,养成习惯。其次,错题订正不是直接订正在原处,而是把题目抄下来(或复印、剪切、粘贴)订正在专门的“错题回收站———错题集”上。第三,订正不能满足于写一个正确答案或写出一种正确解答就了事。每一个错题都要求学生按如下格式订正:

并且对错因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第四,对学生的“错题集”进行定期检查和面批,及时作出评价建议。第五,错题还原:将错题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附一纸片,标出该知识出错题目位置、出处,错误原由及简易分析等内容。第六,每隔一段时间或在考试前都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知识中的疑点、难点和盲点。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错题订正有几大益处:(1)有助于学生重新获得知识。通过错题订正,发现自己对知识掌握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亡羊补牢。(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订正作业不仅是学习态度的体现,更是学习品质的培养。(3)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错因分析、思路对比,反思自我思维症结,豁然贯通某个关节点,达到领悟阶段,跨越学习高原,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自我认知监控,总结自我思维经验的习惯。(4)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督促学生订正作业是教师进行教学查漏补缺的一个手段。当看到不少同学不断重复同一个错误时,教师就会反省自己:“为什么学生没有掌握?我上课讲清楚了吗?”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和改造作业内容———增写作业日记

在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教师当天布置的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增写当天作业日记,其要求是:具体写出通过课上的学习和作业所得的收获(含发现的新的问题、新解法和新结论)、存在的问题、对教师的要求和建议等。增写作业日记比传统化学作业有4点好处:(1)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2)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它给学生提供了发表新观点、探索新方法、发现新问题的良好机会。如:在学完过氧化钠性质后,有同学在日记中提出:过氧化钠能与CO2反应,能否与CO反应?能否与SO2等其他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反应的产物又是什么?还有同学将自己在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小规律、小窍门也写在作业中。如有同学针对原电池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编出了提醒性顺口溜:原电池中浮(负极)只羊(氧化反应),金(正极)环(还原反应)姑娘笑哈哈等。(3)给师生开辟了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查看作业日记可及时了解学情,及时反馈学生对自己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教学提高效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如有同学在作业日记中提出:老师×××样的问题请多给我们介绍,我对此问题不熟悉、不明白等。(4)抑制了学生作业中的不良习惯。通过写作业日记,使同学们避免了以往作业中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等应付现象。优化和改造作业形式———增加多样性、突出实践性、尝试开放性

针对传统作业形式单

一、机械训练的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要求反映到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中来,就是赋予作业以多维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作业体现出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充满智力挑战的愉悦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3.1 增加多样性

增加化学作业的多样性是指作业类型多样化、作业要求多样化、作业组织形式多样化和作业完成方法多样化。这就提供了丰富的刺激点,建立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利于知识建构的完整性。

3.1.1作业类型多样化

除设计和布置“练习式”的作业外,还可以有以下作业类型:

(1)提问式作业。为了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把提问也作为一项作业来完成,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专门的本子来记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并且每一个月全班学生进行一次交流,把质量高,具有实用价值,又易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整理出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如:学完“硝酸”性质后,学生在提问本提出:为什么铜与浓硝酸反应观察到的溶液颜色呈蓝绿色,而不是蓝色?硝酸与铜反应只生成NO的最大浓度是多少?NO2有助燃性吗?为什么“王水”能溶解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为什么NaNO2会致癌?然后,老师就选取其中的几个问题,设计成研究性课题,如“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现象的研究”“铜与硝酸反应生成NO的临界浓度研究”“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王水溶解黄白二金的机理研究”和“亚硝酸盐性质、用途及危害综述”等,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2)研究式作业。布置研究式作业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不过研究式作业要尽量与常规教学相联系。例如,学完高二化学“原电池”后,老师可以设计研究式作业“:各类电池的特性、应用及新进展”,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完成作业。又如学习了铝与酸反应性质后,针对铝与盐酸和硫酸反应现象的不同,布置了“关于离子方程式2A l+ 6H+ = 2Al3++3H2↑的研究”课题,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自学式作业。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高科技领域或社会热点问题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学阅读,并要求学生认真写出读后感和体会。另外,也可以就某个专题,发动学生从网上、报刊杂志上搜集、阅读、整理相关材料,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

(4)总结———反思式作业。每学完一章或复习阶段,我们就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复习总结,制作出全章的知识结构图表。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和思维习惯等几方面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自己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订出补救措施和改进方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目的。如学习了“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人教版教材内容)后,老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请同学们总结和归纳这一章知识中的“一定”和“不一定”,比如像“离子晶体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的描述方式。又如在复习“铝及其化合物性质”前,老师布置了如下作业:设计Al、Al2O3、AlCl3、Al(OH)

3、NaAlO2 5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很多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设计的关系图十分巧妙,其中一个学生的设计如下图所示,令老师赞不绝口。

3.1.2 作业要求多样化

布置作业不能搞“一刀切”,而应对各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不同的作业。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布置一些难度较小的基础题,而且题量不宜过大,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才能避免抄作业现象;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难度稍大的作业,但也不宜过难,保证这些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要鼓励学生尽力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题;对于学有余力又喜欢化学的拔尖学生,可以给他们另开小灶,鼓励他们去试着解答奥赛习题;对于中等生可以布置选做题,以保证喜欢化学的学生能“吃得饱”。

3.1.3 作业组织形式多样化

随着教法和学法的不断改革,靠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比例有所下降,而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的作业比例越来越大。例如,前面所谈到的“研究式”、“自学式”作业,都可以小组分工协作形式来完成。

3.1.4 作业完成方式多样性

由于作业的类型、来源以及完成作业的工具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完成的方式也应随之变化。除了在练习纸、作业本上答题外,我们又增加了以下8种作业完成方式:①动手实验;②制作课件;③建立个人或小组网页;④发送电子邮件,例如:学生完成了反思性作业后,把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补救措施和改进方案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老师,让老师网上审阅;⑤填写研究性报告;⑥撰写小论文;⑦问题答辩;⑧办化学小报。3.2 突出实践性

根据作业的性质和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我们可以把作业划分为理论性(或知识性)和实践性(或操作性)作业。这2类作业各有优势和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运用。其中,实践性作业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的亲身操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克服困难、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精神。鉴于传统作业中存在的重书本、轻实践的实际情况,新课程提出了加强实践性、活动性作业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必须摒弃仅仅注重解决书面问题的弊端,让作业从书本回到生活,将问题置于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加强作业的实践性。如学习原电池原理后,老师印发了如下作业:

3.3 尝试开放性

作业设计要冲破课本和课堂内容的樊篱,作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既有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又有走出课堂的拓展,向学生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设计一些能让学生自主发挥、各抒己见的作业,为学生营造一种敢想敢说的氛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硫、硫酸、氮族、硅酸盐工业、电化学、煤和石油等章节的学习结束后,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调查空气,水污染及生产、生活的情况,试着写些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的情感。优化和改造作业题型———改造与发展

化学习题作为教学基本内容和培养学生良好化学素质的重要载体,应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而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因此,学生的训练题题型必须进行改造和发展,使之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匹配。

4.1 变过去只重视“纯化学问题”为适当增加实际问题

适当地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巩固和落实化学知识,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体验化学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相对来讲它的教育功能远大于那些单一“纯化学问题”。如在学习原电池知识后,要求学生至少列举2个你认为最典型的原电池知识应用实际问题,并用电极方程式进行解释。

4.2 变过去只重视具体问题的解决为适当增加新情境问题的探索

苏东坡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句千古绝句形容庐山奇秀,是很有科学道理的。人们要全面了解事物,必须变换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层次去观察、分析、综合,以把握认识对象的全貌及本质特征,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知识内化过程,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应注意采用变式练习。变式练习的种类有变图形、变提法、变条件和变结论等。例如,在复习“有机反应类型与机理”时,设计成表1或表2形式,以对如下选择题进行优化和改造。

[例]下列各化合物中,能发生酯化、还原、加成、消去4种反应的是:()

表1 重要有机反应类型和涉及的主要有机物类别

表2 官能团特征反应

4.3 变过去只重视封闭问题为增加开放探索题

开放探索题能给学生留出较大的自我探索和发表观点的空间,对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均优于封闭问题,特别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方面尤为突出。如在复习钠的碳酸盐之前,老师布置了下面一个作业:根据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多地写出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方法。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设计的区分方法有十多种,其中有些方法完全出乎老师的预料,如:将Al与相同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的是Na2CO3。在作业批改中,老师就萌发了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想法,于是对学生想出的这些方法,老师没有直接评价,而是继续布置了一个作业: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所列方法的可行性,并比较这些方法的优劣。

总之,面对新课改,教师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应对作业的优化和改造倾注时间和投入精力,使设计与布置的作业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思索、探究,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质减负”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周鑫荣.化学教育,2006,27(11):24-26.

第五篇: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究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化学教学需突破传统教学,教师要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学习新教育理论,在理论指导下探索教学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能够突显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能力,充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自然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理论学习,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深刻领会教学理论并能指导实践,生成智慧,能够在课堂上科学而灵活的应对一些无法预见的问题并巧妙地解决。这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形成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新思路、新教法。

1.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实施探究性、开放性教学时遇到的几个实际问题:

1.1教师角色转换问题

课堂教学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实施教学中赶抓进度,整堂课几乎由教师主演,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教学严重抹杀了学生畅所欲言,独立创新能力。教师教学“惯性”严重,怕高考“吃亏”,在教学中随意拓展外延、加深难度,追求以往“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大多学生反映“上课听得懂,可课后做题心就发怵”,更为严重者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1.2学生学习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下缺乏主动性问题

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难以适应,学生自主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教学活动所获得的成效不佳,使教学陷于无用功较多,费时,却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逐渐失去探索的意识。

1.3 探究性实验教学设备不足问题

实验设施,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学生无从取得探究材料,设计出具有创新性,能付诸实践,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的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探究陷于被动状态。

2.针对以上几点问题,作为新课程的一线教师,笔者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法。

2.1接受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

在新课程推进中很多教师均有顾虑高考“指挥棒”不变,教学能否改变?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高考试题也要随之改革。如果我们一线的教师还死守旧教学方法,不能接受课改新理念,在新旧交替,新课程下的高考,必定不是过去的翻版,我们将处于被动局面。例如:率先进入课改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在07年进行了新课改下的首次高考,这四个课改省的化学试题在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化学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高考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科学素养依然是新课程高考的考查重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均没有变化,更新的是情景知识载体,注重双基在新情境中的灵活应用。试题关注STS主题;试题注重联系现实、体验过程、总结方法、学会创新,而不是只记住结果;试题的研究性、探究性、开放性增强。为此,我们应勇于抛弃旧的教学理念,接受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

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创造性实施课程就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求知欲望和个性化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杜威曾说过:“学生能听到多少,读到多少,并不重要——假如学生需要这种信息资料,并且能在他自己的情境中加以应用,那么这种知识愈多愈好。”即真正理解才是教育的一个直接目的,是多元智能的教育观念。在明确了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恰当设置学习的情境,是激发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新课改以改变学生学习“惯性”为突破口,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提出假设和方案,到验证假说并得出结论。对于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可以把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如: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怎么判断是否有BaSO3沉淀生成?问题情境设计如下:1.将BaCl2溶液滴入Na2SO3溶液中是否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什么?

2.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是否产生白色沉淀,为什么?3.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再继续通入

NH3后有无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是什么?4.写出上述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些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在情境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2.3实验教学上实施探究性教学。

在实验教学上新课改强调实行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实验创新的思维。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实验课题,自由进行探究,实验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结果可以不一致。这首先对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实验设施要求较高。

例如:提供给学生以下实验课题:1.收集钠与水反应的气体,并点燃;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实验室制取Fe(OH)2;4.用NaOH和CO2制备纯净的Na2CO3固体;5.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学生在实行实验活动探究中因缺乏研究所选课题必备的材料,设计的实验方案比较简单而没有创意,有的甚至不可付诸实践。实验具有不确定性,在没有足够的知识支撑下,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在这环节中就要求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相对应的资料供学生研究。实验方案设计好了,一般只有对需要使用的实验设备要求不高时,此方案才可以实施,但往往是具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因实验设备不允许而很难实践,给实验探究实施带来极大困难,这就靠实验室尽快配置较新仪器设备,再则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仪器的改造,科学地对仪器进行可操作性组合,以满足实验要求。

总之,面对新课程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上,教师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坚持新课程理念,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创新,勇于接受新理念,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或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开拓进取,形成符合新课程理论的教学思路和系统的教学方法。

下载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践与探索教学设计说明

    实践与探索(2)教学设计说明 海口市第一中学 陈佳琪 “实践与探索(2)——探索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它是华东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下册第十......

    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标》强调:教育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

    “生本教育”教学实践与反思[推荐阅读]

    “生本教育”教学实践与反思 生本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首先提出:“生本教育”,即以生为本的教育,它以学生的现状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教育教学的......

    承德四中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修订) (推荐)

    承德四中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 一、提出的背景 1.四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学校学苗基础偏差,学生学习习惯没有真正养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课不听讲、不完......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本教学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本教学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生本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广泛采用。生本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摒弃了传统的“师本”的教育思想,提......

    商务英语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探索与分析

    商务英语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探索与分析 摘要:近年来,全国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在不断改革与发展,注重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在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

    美术班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5篇

    美术班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我上高考美术班以来,已有两届学生参加全国普通高考。虽学生入学成绩偏低,但连续两年高考成绩却十分突出。尤其是今年专业成绩更使我们振奋,这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