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班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美术班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我上高考美术班以来,已有两届学生参加全国普通高考。虽学生入学成绩偏低,但连续两年高考成绩却十分突出。尤其是今年专业成绩更使我们振奋,这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现总结几年的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按需开课,因材施教,适时调整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1.美术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开设课程,形成了较为适合美术班办学的教学套路。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设置是我们职校美术班的办学优势。
专业课教学模式:本着一年级扎实基础,二年级巩固提高,三年级深入强化的原则进行教学。兼顾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灵活施教;不同学生分类推进,个别指导的原则进行教学。比如:假期进行专业训练强化推进等等。
教学内容:
一年级是认识基础阶段,教学进度不能过快,视学生能力和技能的掌握进度灵活教学。内容为素描静物(写生---临摹----写生)单人速写(临摹---写生----临摹)色彩静物(临摹---写生)
二年级是提高、夯实、再提高阶段。是学生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时期,教学内容为,素描人像(临摹---写生),人物速写(担任、双人、组合)色彩(静物、风景临摹)
三年级是技能强化、再提高阶段。是学生对美术专业基础有自我认识的时期,教学内容较为灵活。包括素描人像(摹写---写生);色彩静物(写生---默写);人物速写(默写----写生),设计基础知识及专业基本知识。
课堂教学: 讲解----示范-----修改-----点评;具体单个人-----分组------整体
作业:长期作业------短期作业------中期作业 ;写生------临摹------默写-----半写生课外教学: 课前自习的速写训练(教师辅导),寒暑假的强化训练,针对性的有特点的课下作业。(因材施教)
作业批改与专业竞赛:速写每日一练,教师每日修改批阅,长期作业由几位专业教师共同打分。所以三次专业省联考我校的速写分都位居省上游分数
2.文化课遵从低起点,小台阶,勤练习,多反复的教学原则,教学进
度放慢,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
3.根据不同的时期适时地调整文化、专业课的课时分配比例,起到了
很好的强化推进作用。
比如:专业课加试前半个月要适当加大专业课时,以进行强化训练;专业加试回来后要增加易拿分学科的课时以争取得分率等等。
4.教学激励性措施的实施为学生创设了比学赶帮超的竞争空间。专业竞赛每月一次,而且
(1)师生同赛,从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定期更换学校专业橱窗和画室作业内容
(3)奖励表彰优秀作业、优秀学生。
(4)选拔有潜力的专业尖子生进行专业强化训练。
二、班主任为核心,专业教师与文化课教师相互配合,相互沟通,通力协作使教育教学及管理形成合力。
1、学期内,召开数次班级协调会,达成很多项的教育教学管理共识。包
括:共同选拔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给予共同扶持;共同督促后进生发奋进取,迎头赶上;共同鼓励专业或文化课瘸腿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平衡发展。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协调会制度起到了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有效作用,也是美术班教育教学成功的主要措施。
2、专业教师把自己看作是副班主任,不分份内份外积极协助班主任老师
开展班工作。
3、积极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协同共管,确保外出学习专业的实效性,安全性。正因为如此,我们美术班外出学习几年,学生都没有出过一次事故,这就是教育在先的作用。
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打造学生心中的名师。
1、专业课老师业余时间不断进行业务进修与教研。上网下载名人优秀作
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仿画练习,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实力在学生中塑造形象,建立威信,亲其师,信其道。
2、经常和社会上名人和外校有经验的老师取得联系,探讨专业方面的内
容,了解美术界前沿发展状况。
四、营造一种学生乐学专业、酷爱专业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身潜动力。
学好美术必须先爱好美术,要想对美术产生兴趣,营造气氛,创造空间十分重要。我们通过宣讲美术史、介绍艺术家的成就、成功之路及社会贡献,激发学生对艺术家的崇拜,从而升华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热情。
五、师爱感化、师恩鞭策学生不断进取。
1、随时和学生进行课下谈心活动,个别鼓励,共同提高。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增进了师生感情。
3、由于我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高学生文化课和专业课基础都很差,所以我们美术专业的全体老师无一歧视学生的意识和行为,都带着让学生充满信心的目光鼓励学生,对学生做不对和学不好不是摇头而是肯定或微笑。
4、专业加试完后,班主任和专业老师为了不让学生分心,几乎每天守在电脑前帮学生查录取情况,然后及时都告诉学生,和学生同喜同乐。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觉得美术班的成功离不开学校、教学科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教师的不懈努力,离不开学生的学习热情,更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爱,这是美术专业办学成功的保障。
以上是我们美术专业几年来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以后还需不断完善探索,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浦东新区石笋幼儿园
朱军妹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內容。其中美术欣赏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育儿童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美术欣赏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审美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以及创造力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幼儿园由于对美术欣赏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绘画和手工教学,而忽视和轻视美术欣赏。在幼儿园中,纯粹的美术欣赏活动几乎没有,即使有那么一两节欣赏课,大多也是为了欣赏而欣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观念问题,认为幼儿园只要教给幼儿一些画画、手工的简单的技能技巧,让幼儿自主绘画发展其创造力就可以了。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本身的底蕴不深,知道美术欣赏的重要性,但对美术欣赏活动却不知从何下手,特别是在农村的一些幼儿园,对美术欣赏这块内容尤其不重视。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力。”我们认为,美术欣赏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对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生活、激发幼儿对美术表现的向往与追求是大有好处的。
近两年,我园通过对陈鹤琴先生的艺术教育理论以及南京艺术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根据幼儿园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初步研究和探索,旨在探索如何培养幼儿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注重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审美情感和能力,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美术欣赏教学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作用,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一、幼儿美术欣赏内容的选择
幼儿美术欣赏的内容包括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工艺美术作品、建筑艺术、儿童美术作品和自然景物的欣赏,根据我园“民俗民风教育”的总课题和幼儿园实际情况,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欣赏的内容。
1、民族艺术是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重要内容
陈鹤琴先生说:“我所要讲的爱国家,是要爱我们国家五千年的光荣历史......”,每个国家的艺术都具有民族性,比如我国的水墨画、民间剪纸、各地的代表性建筑、工艺作品中的陶瓷、民族服饰、京剧脸谱等,就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瑰丽的明珠。从小让幼儿接受民族传统艺术的熏陶,是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我们从书本上、网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艺术性较强的作品,再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年龄特征和各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选择相关的欣赏内容。
如小班,我们选择的是一些形象具体、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作品让幼儿欣赏与评价,如《漂亮的灯笼》、水墨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美丽的树林》、《有趣的剪纸》、《我评京剧脸谱》等。中大班阶段,我们选择了《金山农民画》、《少数民族服饰》、《京剧脸谱》、《北京的建筑》、《家乡的牌楼、桥和茶楼》以及一些大师的水墨画、山水画等作品,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感受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美,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熏陶,奠定其初步的民族文化的底蕴,从而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选择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的作品
我们以欣赏名画作品、建筑艺术、工艺美术作品、自然景物为主,注重选择选择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的作品。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我园地处农村,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利用。每当春意盎然的时节,教师们带领幼儿欣赏鸟飞蝶舞、小桥流水、翠柳、桃花和梨花;当秋天来临时,带幼儿欣赏成熟的水稻、果园里的桔子、农民收割水稻的情景等,使他们领略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无限风光,丰富他们对自然与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又如,在中大班的欣赏名画内容中,我们选取了我国吴冠中的作品《小鸟的天堂》、《瀑布》、《雨后丛林》,徐悲鸿的《马》,密莱的《盲女》,卢梭的《睡着的吉普赛姑娘》,米勒的《伏乐加河上的纤夫》等一些作品,一方面儿童可以通过这些人物的神态和身体动作来感知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及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等方面来感受作品的意韵。又如,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梵高的《向日葵》和《星月夜》,毕加索的《三个音乐家》等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识别,又在色彩、线条或者形等绘画语言方面有突出的特点,非常适合给幼儿欣赏。
二、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1、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在欣赏活动开始时,我们老师不是急于做讲解分析,因为这样极易给幼儿造成思维定势,影响幼儿自身主动的感知和体验,而是让他们仔细观察、自己去发现。其次,注意不做过多多深的讲解分析,对幼儿进行“填鸭式”的灌输。通过提问和对话的方法,对幼儿加以诱导,使他们沿着一定的程度积极进行思考、联想、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平等的对话关系是对话能够进行的条件,也是儿童乐于对话的前提。教师必须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幼儿在美术欣赏中常常会感受到教师意想不到的东西。
再次,我们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法。在对作品某些特色作感受和体验时,幼儿往往受固定画面的限制,不能比较。多媒体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在欣赏修拉德《大碗岛的星期天》时,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点彩画,尝试点彩作画,我们下载了修拉的多幅点彩画和其他画家的作品,通过比较,让幼儿自主发现绘画的不同方法,在尝试点彩作画时,幼儿的兴趣特别的高。
2、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和表现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新纲要》提出:“要让幼儿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幼儿通过用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可加深其对作品的欣赏程度与理解,有利于幼儿欣赏水平的提高。如,在欣赏《京剧脸谱》后,我们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合作自制脸谱,幼儿完成作品后相互欣赏,跟着京剧乐曲,像模像样地表演起了京剧动作。又如,在欣赏《哈里昆狂欢节》后,幼儿以色纸剪贴的方式表现植物、小动物尽情狂欢的情景;在欣赏《小鸟的天堂》时,幼儿随着音乐,用舞蹈动作表演各种鸟飞得姿态;在欣赏《大碗岛的星期天》后,幼儿用棉签点彩的方法合作创作绘画草地和树林。
3、与其它领域的相互渗透
早在1928年,陈鹤琴先生就在南京倡导了“整个教学法”,主张将艺术科和各科联络,打成一片。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们能将美术欣赏较好地与其它领域相互渗透。如,当幼儿在欣赏一幅艺术家的绘画作品时,可以运用具有相似情感表现的音乐作品欣赏、语言技术、肢体动作等方式,来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在欣赏《盲女》时,我们配上了班德瑞的《迷雾森林》,这首抒情优美、舒缓的乐曲和《盲女》的意境非常的和谐,幼儿随着音乐,听着老师生动的讲解,不由自主地边讲述画的内容,边用动作表演诠释对画的理解。又如,在欣赏梵高的《星月夜》时后,我们让幼儿欣赏歌手麦克莱恩的同名诗歌,当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朗诵时,幼儿都沉浸在画和诗歌既沉静平和又激荡不安的情感氛围中。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1、教师的发展变化
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查阅艺术领域的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充电,充实了教师有关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教育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前,美术欣赏是我们不敢涉及的领域,一年里,有两位教师为区开放了美术欣赏活动,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也为其她教师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树立了信心,更提高了教师开展美术教育研究的兴趣。
2、幼儿的发展情况
(1)幼儿的语言表达力、想象、审美、表达、表现和创造力都提高了。如,在欣赏我们古镇的牌楼等建筑后,幼儿会用绘画、剪贴、语言的方式来表现对家乡建筑的感受和理解。在欣赏《盲女》、《睡着的吉普赛姑娘》活动中,幼儿对盲女和吉普赛姑娘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
(2)其它非智力能力也有了提高。如,有的幼儿在家里也会让家长找些名画,然后会给同伴介绍,不明白的地方会向老师提问;有的幼儿在旅游回来后,会把买的丝绸伞、扇子、蓝花布衣裳、陶瓷等带到幼儿园,给同伴欣赏,懂得了有好东西会和朋友分享的道理,幼儿对周围美好的事物也会关注了。这种好奇、好问的品质会对幼儿终身受益。
今天,美术欣赏作为一种文化传递和提高幼儿审美情感的方式,既是一种熏陶,又是一种积淀。在今后的美术教育中,我们会继续去发现挖掘幼儿艺术创造的潜力,进一步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创造意识和审美趣味。作者联系方式:***(手机)、zhujunmei2295@126.com(E-mail)
第三篇:美术教学的“高效”实践探索
美术教学的“高效”实践探索
南墅镇中心中学,杨虎堂
目前,我们莱西正大力提倡推行高校课堂模式,我在教学中向先行的其他学科学习,进行了一定的探索践行。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请各位专家、同行指正。
在上初二年级第一单元《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欣赏▪评述)一课时,我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因素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心理,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设计,将美术课堂设计成“美术园”,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本课内容,使学生人人参与,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合作能力等。
一)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安排学生在美术教室内按高校课堂模式小组团坐(组长为代表前坐,中心为活动区),营造一种平等融洽、轻松愉快的气氛,满足学生的需要,力求让学生在活动的乐趣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在活动过程的安排上,我设计为五个环节,并且都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概述,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因素上入手,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猜一猜:内容安排为人物模仿表演与猜测。老师准备一些描述人物的纸条(如“董存瑞炸碉堡”、“年迈的老婆婆”等),让每组代表抽出并且表演,本组同学进行猜测,迎合学生好奇心理,使学生在表演与猜测中体会“形”、“神”塑造人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观察力与竞争意识。
2、想一想: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同学表演的好?为什么?引出“形”、“神”,展示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归纳总结能力。
3、学一学:组织学生讨论美术作品中“形”、“神”的含义及二者关系,对学生的答案教师一律板书,并引导学生讨论以“去伪存真”;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积极的心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然后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国画作品郑板桥的《竹》和油画作品委拉斯凯兹的《纺织女工》(初一年级第一单元学过)以复习巩固。
4、用一用:
教师用电脑展示以下作品名称,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国内作品:《早春图》、《溪山行旅图》、《李白行吟图》、《蕉蝉图》。
国外作品:、《静物》、《自画像》、《持阳伞的女人》、《格尔尼卡》、《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5、答一答
①必答:每组代表任选一幅作品共同欣赏分析“形”与“神”(不扣分)
②自由答:每个同学均可任意选择一幅作品欣赏分析“形”与“神”(若成功则小组加分,一般不扣也不加,不好则扣分)
(此环节教师注意与学生沟通,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肯定,培养的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表现能力等。部分作品可进行师生活动和表演再现以帮助理解。)这样课堂氛围活了,学生也乐学了,教学多维目标自然也达到了。
此外,我认为初中美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1)掌握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2)能分析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和新课程所倡导的发现式学习方式的优缺点。
(3)能将新课程理念应用到教学设计、课例分析中去。
常言道:“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教材的使用也正是如此。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交流与总结,才能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拙见,如有不正之处恳请诸位能批评指正。我相信通过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努力和实践,定能使我市的美术教育更上一层新的台阶!
第四篇: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当人类昂首步入21世纪的时候,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已悄然改变了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这对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化社会使终身学习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是未来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正是要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为目的,最终达到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理论依据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影响每个人智力发展的三种因素,特别是外在环境和教育条件对个人发展和表现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进行改革,以满足具有不同智力结构和能力特长的学生充分发展,就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实行走班制,学生能因材择学,学生拥有更多选择学习的机会,有利学生自主选择发展主攻方向,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再创造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价值所在。
(三)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
走班制就是在尊重独立人格,尊重人的复杂情感,尊重人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它能紧紧地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生命个体的固有特点,体现了人类自身和谐发展的观点。
二、走班制教学的基本做法
(一)制定走班制教学的学习目标
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主动适应学习过程,学会获取信息,拓宽知识,发现、解决问题。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出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
(二)实施走班制教学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构建一个全新的课程结构,以适应未来人才需要的培养目标。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中,我校选取了化学与体育学科进行走班实验;学校自主开发的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任选课与研究性课程全部为走班制教学,包括《智能机器人》,《单片机工作原理》,《交际英语》等十余门。
其次,要有强有力的师资保障,这是走班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加强在职教师校本培训,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研究意识及研究能力,促进个体专业发展与个性化形成的必由之路。走班制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校本科研的主题,通过校本教研活动这一载体提供实践的主阵地。
第三、资源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它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化建设。我校在2000年易地搬迁重建成现代化的寄宿制学校之后在校内教学资源的配置上已经达到了省内一流学校的水平,在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宿舍、食堂等不同的楼体,不同楼区设计成主题内容鲜明的科技长廊。教学楼设置的是诺贝尔获奖者及其成果的简介,让学生置身于当代科学的最前沿,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在智能机器人活动室,电工电路教室,汽车模拟驾驶室,手工制作室等活动室中,学生走出课堂重新找回自我,在属于自己的那个实践天地中畅游,充分发挥着个人的创造力;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和自然资源做为硬件设施补充;信息化资源不容忽视,标准的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听音室,多媒体互动教室,直接上互联网进行教学正标志着人类进入21世纪学习的革命的到来。
软件系统建设则是注重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内涵的基础上,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做为学校的隐性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可以以此弥补学校办学条件的不足。
总之,在实施走班制过程中,应使学生成为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资源的引导者,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并且提高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它的功能,使其与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三)建立走班制学习的管理机制
1、改进班级的管理工作是推进走班顺利进行的前提。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选配高素质的实验教师担任班主任,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职责、权利、工作程序以及与原固定班级班主任的分工,这样的教师不仅要能胜任走班的教学,还要热爱学生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走班的班主任工作。此外全体走班教师要强化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的意识,实施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职责。
2、建立与走班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施走班制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加强教学检查,提高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在自我和群体的不断反思中,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实验室管理,全天候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发现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入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加强校本培训,使教师自觉地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主动调整课程结构,端正教学态度,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追求教学效果,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赢得学生,在面临被学生选择的激烈竞争中找准 自己的位置,延续自己的教育生命。
3、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使学生在形成合理化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促进个性化的发展。首先要下发课程计划包括本学期、本年级学校所设置的课程,注明必修和选修,每门选修课要配置选课指南。其次配备选课指导教师,在学生自己设计出学习计划的同时,在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负责解答学生选课过程中的疑问;第三,课程选择后的确认要以书面形式向学生反馈选课结果,填写确认书。如有变更需延时结业或改修,需向教务处备注变更。
4、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是走班制实施的有利保障。采用学生学业成绩档案袋记录方式,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事实,包括学生活动、实验、制作、研讨和书面测试等多种形式,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以发展有所提高,即达到了评价的目的。
三、实施走班制教学的体会。
走班制教学打破的不仅仅是固定班级的授课模式,使程度相近的学生走到了一起,更把教师推向了接受学生选择的境地,作为教师必须重新认识现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的需求,进而重新完成教师的角色定位,以适应激烈竞争的教师职业。要想不被我们这个课程改革时代所淘汰,就必须全方位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走班制教学使教师认识到教师的价值在于,桃李满天下的学生在社会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突出的贡献。教师如果想让自己不落后于时代的需求,就要学会实现古老而新鲜的教学原则,实现教学相长,要想长时间的保持自己知识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就要学会从学生那里获取营养,从而从另一个角度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进程。
第五篇:实践与探索教学设计说明
实践与探索(2)教学设计说明
海口市第一中学 陈佳琪
“实践与探索(2)——探索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它是华东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下册第十八章第五节“实践与探索”的第2课时内容。现对本课教案作如下说明:
一、本节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以及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注重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 《实践与探索(2)》是建立在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等内容的认识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探索。在本节课的前一节,教材已经利用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探索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而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是对一次函数及相关内容更深入更全面的学习,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从函数的角度对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重新进行分析,这种再认识不是原来水平的回顾复习,而是站在更高起点上的动态分析,是用函数将上述三个内容统一起来,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实践与探索”这一内容也是华东师大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之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鉴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2.通过对比、联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能应用其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践与探索的过程,加强知识间横向和纵向的融会贯通,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
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是重点,而归纳它们的联系以及应用其解决问题是难点。
三、教学诊断分析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刚刚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因此先进行复习,并且教学时注意循序渐进;
2.函数是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的联系的,比较抽象,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 3.学生本身对利用图形的方法来研究代数问题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却不能灵活应用,本节课再次加深他们对“形”的理解;
4.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不过各有其优劣,一题多解的方式也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
5.本节知识重在实践、探究,所以观察的过程,合作学习以及思考的过程又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任务的分析以及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问题的思考,我采用如下的教学策略并分析预期效果:
(一)复习回顾
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复习,帮助学生回顾一次函数图象并明确图象和x轴交点是如何求得的,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基于本节课的难度比较高,故在探索部分分层次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散难点。在探索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情况,利用表格的直观性、对比性来突出相应内容,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真知,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让课堂成为有效课堂。
(三)讨论归纳
这一部分内容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学生虽然在表达上不易准确,但只要他们理解并掌握了实质便可。故设计填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降低难度,给学生阶梯,让学生拾阶而上,学案的设计也是课堂有效性的一大亮点。
(四)知识应用
为了合理的应用本节所学知识,故设计了两道练习题。通过学生自我解答、自我讲解、不同方法的对比来提高其应用能力,很好的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优点,并在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方法的优劣。
(五)课堂小结
利用课堂小结的平台,除了小结知识外,还希望学生小结方法,小结态度,从而实现多元化的目的。
(六)课后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问题链接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学习新知。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欣赏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猜想、探究。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始终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知识的生成由易到难,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了难点、落实了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轻松,愉快、有效,较好地实现逻辑顺序与心里顺序的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