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保制度中“骗保”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9-05-15 01:4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低保制度中“骗保”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低保制度中“骗保”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城市低保制度中“骗保”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城市低保制度中“骗保”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收入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人口而制定的一种社会救济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最基本的内容,城市低保制度在我国大范围实施,是低保户的“一道最后防线”。然而低保制度中的各项漏洞,也使“骗保”、“假低保”现象层出不穷。我们要克服产生“骗保”现象的各种原因,采取一定措施来遏制。1999年实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三条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政府应加大人物力把我国的城市低保制度建设的更完善,缩小贫富差距,使广大居民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关键词:低保,骗保,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百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城市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劳动经济学 正文:城市低保制度在保障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中覆盖人数众多、社会影响巨大、与人民群众尤其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救助制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探索建立城市低保制度。至1999年9月底,中国668个城市1638个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已经全部建立了低保制度。特别是2001年下半年以后,由于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持续空前的投入,城市低保制度的覆盖面迅速扩展,保障标准也随之较大幅度提高。截至2006年9月底,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2227余万人,人均月保障标准为162元。1999年实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二条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应当说,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城市低保制度基本覆盖了全体城镇居民,符合条件的城镇困难群众基本得到了应有的保障。

一,低保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简称。199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1997]29号)。要求1999年年底前,县级以上城市和县政府所在地的镇都要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均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城市低保制度在保障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中覆盖人数众多、社会影响巨大、与人民群众尤其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救助制度。低保是国家给予低收入者的保障,是“活命钱”。是在城市已经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在建立最低保障制度过程中,救助标准是个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标准太低,达不到保障最低生活的目的,标准太高,则适得其反,会让一些人由此生懒。

二,2003年中共中央实施“应保尽保”。低保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几年,随着低保救助水平的逐年提高,个别人想方设法“钻漏子”,骗取低保救助金,成为“应保尽保”审批过程中的难题。低保金又是公共财政的一部分,每一分钱都凝聚了全社会的关爱,纳税人有权知晓低保金的流向。“装穷”骗保、找关系走后门要求入保„„由于城市低保的“含金量”在加大,除了每月领取低保金之外,还在住房、医疗、孩子上学等多方面都享有优惠政策,因此出现了企图通过各种手段实施骗保行为的市民。

事实上,自从低保制度建立以来,骗保现象在全国屡有发生。河北省枣强县肖张镇后河村集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职务于一身的杜西森,其妻子、岳母、儿子、大伯都成了低保户,而且村里有多名村民被冒名办理了低保;吉林省长春市一位每月从政府领取低保金的低保户,却被邻居发现出入于股票大户室炒股;还有,重庆市城口县人事局一位副局长的夫人冉某一人独吃3份低保,按月领取540元;重庆市江北区寸滩街道居民刘江(化名),自己有车有房却能通过一些渠道办到低保证,一家三口一月又多出了585元的零花钱;大学生,年轻力壮的帅哥、貌美如花的靓妹,也跟伤残人士、五保户、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一起去领最低生活保障,无异于说明今天我们的大学培养了许多连残疾人都不如的学生。

这些现象的出现不是意外,而是各方面措施不健全,骗保人群素质不高等原因。其中,个别单位开具的收入证明不符实际、申请入保群众隐匿正当收入等成为主要的手段。随着低保救助水平的逐年提高,不少人打起了低保金的主意,想尽办法拿假证明骗取低保金。近来,随着低保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出现了“低保”懒汉、“低保”富翁,还有一些生活困难的人却不能纳入低保„„由于各方面原因,“骗保”现象逐渐上升。

三,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缓解城市居民贫困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低保”工作的深入,也出现了不良现象,即“骗保”、“假低保”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低保制度的完善、低保对象的确定、低保者的信用度和低保者的文化技能有关。

(一)骗保现象的大面积出现,暴露了部分城市低保工作管理上存在的明显漏洞。1,审批机制不健全。在一些地方,由于社区政务不透明,造成低保信息不对称,给某些基层工作人员留下了暗箱操作的空间。他们往往不按正当的审核程序办事,或碍于人情世故,或以权谋私,为一些骗保者提供的假证据、假证明大开绿灯。如此一来,部分原本不能享受低保待遇的人员也鱼目混珠,涎着脸皮挤进了低保队伍,而且一“保”就是好几年。2,动态管理不到位。一般情况下,对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人员名单,社区民政部门大都是每年审核一次。而实际上,低保户家庭人员的就业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有的一家三口虽说失业一两年,但一旦自谋生路,或找到新的工作岗位,家庭经济状况转眼间便有了明显改观。但由于社区对低保资格实行机械的“一年一审”,结果,这些人仍被看作低保户。3,惩诫措施不严厉。前些时候有报道称,个别养着名贵宠物狗,或开着私家车的人也在“吃”低保。可相关部门在接到群众举报后,仅仅发出一纸公文,宣布取消某人低保待遇了事。

(二)由于低保人员在知识、技能、年龄等方面均不占优势,就业难度较大,就业收入不会太高。如果就业不能使受助家庭的平均收入明显高于保障标准,对这个家庭来说,在经济上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宁愿靠低保,不愿去就业。比如,一个三口之家,都没有工作,保障标准每月可拿到720元,还可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如果其中一个人找到一份每月500元工资的工作,那么每月的低保金收入就要减少500元,实际生活水平非但没有提高,还要付出劳动和交通成本,这显然不利于鼓励受助者去寻找工作,影响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效率性。其次,低保政策的诸多优惠,客观上也造成了一些人“坐享其成”。现行政策规定,吃低保者享受8个方面的优惠,包括水电气、房租、小孩学杂费等方面都可减免,还有资格申购价格相对较低的经济适用房。

(三)普遍人民群众的信用度和文化素质不高。低保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导致不少的居民对低保政策存在着一些误解,来实行骗保。当今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人失去了原来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生活陷入困境。低保制度的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低保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导致不少的居民对低保政策存在着一些误解。一些家庭收入已高出低保标准,却隐瞒不报;有的通过关系,弄虚作假出具虚假证明骗取低保金。一些有劳动能力的人宁可吃低保也不愿就业,少数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长期享受低保待遇,而一些急需社会救济的人群却得不到及时的低保救助,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低保边缘人”等等。

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城市低保工作的健康发展,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四,这些现象的出现,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们要采取一定措施,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民政部门时时面临两难困境:把关过严,可能导致该救助的得不到救助;把关过松,则可能导致低保金成了“养懒金”。低保制度运行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度的完善、创新来解决。

(一)加强低保工作力量,通过对低保者培训和学习,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就业者。设立专门失业培训机构,强化学习。加大就业激励机制,促进低保对象实现就业。按照相关规定,低保人员一旦实现就业,社会保障部门将向工作单位核实收入,仍未达到家庭人均低保金额者将继续享受保障、予以补足,超过这一标准则及时停发。对有条件有机会就业而拒绝就业的低保对象应予撤保,对瞒报收入的低保户以骗保论处,并在一定范围给予通报。

(二)与此同时,应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让低保仅是为丧失劳动能力或遭遇特殊生活困境者的临时救助性机制,而不能助长“有便宜,不占白不占”这社会观念的形成。实施低保动态管理,关键在于完善规章制度,从法律上对调查取证予以保障。在国外,税务部门和金融机关可以方便地了解到每个人的真实收入情况,如果隐瞒收入、恶意骗保会受到重罚。专家建议,民政部门可以考虑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把低保人员的审定、核实、监控和再就业状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低保管理系统,这样,“低保养懒汉”等问题才有可能有效解决。

(三)由于困难的差异性大,家庭支出因素不同,收入差不多的低保家庭生活状况可能相差很大。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大力推进“分类施保”。一碗水端平的低保制度保障不好特殊困难低保对象的生活。对城市低保对象中“三无”人员、重病、重残及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者给予重点照顾。城市低保制度必须由粗放走向精细,必须以人为本,在规定上更具人性化,必须更多地考虑低保对象家庭的差异,通过差异化的分类施保,为城市困难家庭提供更好的救助服务。除了对低保对象实行分类施保外,还应当考虑低保边缘家庭中的特殊困难人员,他们的家庭虽不能享受低保,但这些人也应当享受分类施保。

(四)我国城镇居民“低保”标准,一般都是根据绝对贫困设计,但各城市生活水准有异,所以“低保”标准仍有差别。从目前状况来看,“低保”标准的水平还不能过高,若调得过高会影响部分“低保”人员就业欲望,也会影响最低工资人群的工作积极性。细化差别救助是为了将有限的保障资金的效益最大化,促进“低保”制度更加人性化、个性化。进一步细化差别救助,尤其是要认真考虑家庭结构、特殊困难和劳动能力等,保证“低保”制度更加公平合理。低保人员不得使用汽车、大型农具等高档消费品,一旦被举报并核查属实,应取消其低保资格。采取这些措施也是有效的。

(五)提高专职队伍素质,贫困救助这项工作的专业性非常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该是职业社工。目前,这支队伍的素质还比较差,我们研究这支队伍目前有多少人,专业水平如何,有数据分析,然后要采取措施,提高队伍素质,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

现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情节恶劣的,处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单位和组织为申请人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出具虚假证明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民政部门可以对实施单位和组织处以罚款。居民收入不透明,申报诚信度不高,一直是低保审核中的一大难题,这也让一些不道德的人钻了“空子”,甚至实施“骗保”,对于骗保,要从法律上明确有一定追索期,时效一年或三年,发现了骗保还要追索,让这类现象降到最少;在执法过程中处罚依据要与规章配合,一方面通过细致工作减少骗保现象,另一方面执法部门和人员,对应保的不保,也应有处罚措施。

将最低生活保障、灾害救助、失业保障、再就业培训和服务、教育与医疗等制度和政策整合为城市贫困一体化的体系。政府可以建立一套基础数据完备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依托街道的社会保障机构,录入所辖范围内的社会保障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情况等,这些数据通过网络与区级、市级相关部门实现资源共享。还需要发挥区街政府社会保障的职能作用。民政部门及时将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名单送交劳动部门,劳动部门负责对未就业的人员进行就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其就业和再就业;对包括在劳动年龄段却未就业的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人员民政部门要给予生活保障;财政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支出结构,更加合理地安排资金。此外,在最低工资、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相关保障标准的制定上,各主管部门应相互协调,由地方政府统一进行调整.实现低保工作中的“应保尽保”单靠民政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某些企业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应把责任推向社会;其次,一些医生的职业道德也要经得起人情的考验。与此同时,在对那些意图骗保人员再教育的同时,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才是根本,“吃低保”维持生活,对于尚有劳动能力的群众而言只是权宜之计,通过劳动改善生活,比“骗保”来得踏实得多。

城市低保是社会救助,决非是社会福利。动态管理,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保障标准有升有降,是低保工作的灵魂。严格执行低保政策,把握控制好覆盖面,是提升低保质量的关键。要改变当前我市低保的状态,加大分类施保,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已是当前工作的急所。要按照重点突出、补助合理、体现差别、量力而行的原则,对重点对象和家庭提高补差标准。要做到对申请低保的家庭热心、诚心、耐心,对弄虚作假、骗取低保资金的行为要严厉查处,对举报有功者要予以奖励。把好事办好、办实,让真正困难者得到更多的实惠。中央大幅度增加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补助,就要切实提高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增加他们的购买力,保障扩大内需政策的顺利实施。因为,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才能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水平;才能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改善居民心里预期,才能保证扩大内需政策的顺利执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篇:城市低保中的骗保现象及对策

城市低保中“骗保”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制度上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针对已经陷入贫困窘境的城市居民的,是为了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以及最低标准的生活权利的。这项制度的实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低保”工作的深入,也出现了不良现象,即“骗保”、“假低保”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低保制度的完善、低保对象的确定、低保者的信用度和低保者的文化技能有关;解决这一问题需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低保制度,加强低保工作力量,通过对低保者培训和学习,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就业者。

关键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者

一、我国低保制度的基本概念及现状分析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改革。它是城市居民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也是一项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加强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对于整个城市及整个社会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进程,城市贫困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了解除城市贫困问题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的潜在威胁,自 199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首创,1997年9月和1999年10月国务院相继颁布和实施《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随后向全国推广,在世纪之交建立起一张覆盖全国的“最后的安全网”,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这一制度对保障城镇贫困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施低保制度过程中,全国各地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达到了中央提出的应保尽保的要求,对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随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铺开,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社会救济制度已基本确立。截止2010年11月全国已有2307.8万人享受低保,城乡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二、低保中的骗保现象

在城镇低保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低保制度在我国实施不久,起步较晚,相关配套措施滞后以及各种主观因素,导致低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以骗保现象为主。

(一)假离婚骗取低保

利用假离婚来骗取低保,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如:一个三口之家,女方及子女无工作,男方每月1000元收入,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了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水平,因此不能领取“低保”。但夫妻二人离婚之后,如果没有收入的一方要求抚养孩子,另一方不付或者仅付少量生活费用,那么抚养孩子的一方就可按照人均310元的标准向有关部门申请两个人的“低保”。

离婚后,女方每月可得310元低保,孩子可得低保金额为310元的基础上乘以系数1.1,即每月341元,再加上40元的粮油帮困卡,这样下来两个人可得到将近700元的低保金。此外,离婚后的单亲家庭在医疗补助、廉租房申请、义务教育学费减免等方面也能享受不同程度照顾。所以不少收入偏低的家庭利用“假离婚”成功申请低保,以改善生活水平。【2】

(二)低保中的关系保、人情保

有关管理部门或工作人员把低保当作 “人情”送给某些不该享受此待遇的人。如:过世两年,低保照吃,直到村民不断举报,低保才最终取消,而死者的儿子竟是当地民政局副局长。[3]

(三)隐瞒收入骗取低保

开小车,每月到街道领100多元低保,富翁王某曾是个名副其实的低保户,但他在突然发迹后却仍然决定保留低保身份。他很善于隐藏,每天回家都穿得很朴实,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是有钱人。但当督察组人员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兜里一款价值3000多元的超薄手机却泄露了秘密。他曾一度否认那是自己的手机,直到社保人员在电信公司拿到了他的开户证明。这位百万富翁两年前就加入了低保行列,据说当时他也确实符合低保标准。但此人是何时发家致富的,重庆市渝

【4】中区民政局却并不知情。还有北京市的一位骗保者有千万元资产,坐拥多套房产,出入开着别克轿车;其妻子戴着从香港买的大钻戒,拎着十几万元的香包。这样的一对夫妻8年时间竟领了10多万元的低保金。

(四)既领社保又领低保

在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同时也在领取低保。杨某原为运输行业职工,2002年因企业效益不好而下岗。同年6月,他在当民政局办理了低保手续开始享保。但2004年9月,企业为其办理退休,他认为低保不领白不领,只要自己不说别人也不会知道,于是一直报着侥幸心在骗领低保。

(五)低保中的“懒汉”现象

低保不过是100多元的“救命钱”,却吃出了另类人群。渝中区王家坡街的某君资产已上百万元,却连续两年吃着低保;在该区3万多名吃低保的人员中,有1万余人是18至35岁的青年。他们大多有工作能力,却热衷当“低保懒汉”,【5】宁愿在家打麻将,也不要民政部门推荐的工作。

(六)一户多保

为了能享受更多低保金,父母、大叔子、小叔子等都挂一个户头,家庭平均收入达不到200元标准时,按政策将其纳入低保。

(七)虚假证明骗保

有的困难企业为申请低保的职工出具假证明,把矛盾推给政府。如在日常调查取证中,有的单位已经给职工发放最低生活费300元,但在出具证明时却只写200元。使冒领低保金成为可能。

低保体现一种社会关爱,一种对人的物质生存权的尊重和保障,是国家和社会对那些暂时无收入,没有生存物质保障的城镇贫困居民的一种福利性救助。低保资金虽由政府供给,但实际来自纳税人。政府把人们纳税的一小部分用于救济、“供养”确实生活无着而需要帮助的人。但如果救济、“供养”的是“懒汉”,势必使人们产生心理失衡,也构成一种分配意义上的不公平。另外,低保资金总量是有限的,若一些本不该吃低保的人却领取了低保金,则意味着真正需要吃低保的人失去被救济的机会。况且,政府目前低保资金来源不足,我们应该用好低保资金。

三、出现骗保现象的原因

(一)低保政策的局限性。

城镇居民最低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是出现“骗保”现象的直接原因。以重庆市城市沙坪坝区低保为例,低保标准从1996年12月的130元经过6次调标,到目前2011年低保标准为290元,与重庆市的最低工资标准680元相比,最低工资标准与低保标准之间的差距为390元(最低工资标准680元减去低保标准290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给低保家庭的是差额补贴,受助家庭通过成员多挣1元钱,就意味着他们将从低保救助中减掉1元钱。比如:一个三口之家,成员都没有工作,按低保标准他们每月可以得到290×3人=870元的低保补助,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一个找到了一份680元工资的工作,这个家庭得到的低保金就要减少到870-680=190元,总收入不变。这份工作未能提高生活水平,而从业者却要增加交通费、午餐费等方面的开支,并承受一定的职业压力。现行低保政策不利于激发贫困群体就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导致出现“养懒人”的现象。

(二)低保对象确定方面的原因。

低保对象确定困难,是出现“骗保”现象的主要原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用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确定的。问题是在一些城市里,尽管整体收入水平较高,但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使人均收入具有虚假成分,由此确定的最低生活标准存在一定问题。较多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中的职工的收入普遍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户人家被确定为低保户,那么这户人家就会选择接受低保,而不去工作。而且,无论对居委会、乡镇,还是民政部门来说,核准申请低保的家庭收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许多人的收入实际上是隐性的。在劳动力流动性非常强的背景下,低保家庭收入的变动情况尤其难以及时掌握。核查收入也不仅仅是要清除 “假低保”,在发放低保金时,还需要扣除居民已有收入,因为并不是所有符合低保条件者都将领取相同金额。这样的调查是非常困难的,若调查不实,“假低保”就难以避免。一旦相关行政人员发放“人情低保”或者徇私舞弊,“假低保”就更难以避免。低保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有的城镇居民在某一特定时段内,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符合低保条件,但他可能随后就不再符合低保条件。有的居民可能上个月没有工作,收入低,符合低保条件,应该享受低保;然而下个月找到工作,收入增加了,就不符合低保条件了,理应退出低保。但事实上,这些人大都不会主动申请退出低保。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数众多,在结构调整中要大规模裁员,这些被裁人员由“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有许多家庭因无收入来源而申请低保福利,这样产生出数量较多的低保家庭,最后导致贫困社区的出现。贫困社区就业机会少,可能导致低保对象在无工作可寻的情况下,形成对低保福利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应保尽保”还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应保尽保”一词容易被泛化或扩大化的理解,在街道社区、居委会审核低保权利很大的前提下,可能造成基层社区将社区贫困居民扩大化,即使不够条件的也“保”,也可能导致“关系保”。“应保尽保”的扩大化,会助长吃低保人员的依赖心理。

(三)低保对象的道德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原因。

有些低保对象的道德文化素质低,是“骗保”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由于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加之低保对象确定困难,就容易让人钻空子,出现“骗保”的现象。如果低保对象道德高尚,素质好,“骗保”现象也不会出现。在千千万万的低保对象中,就有许多人,不贪小便宜,完全依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这样的人值得尊敬和学习。有些低保对象由于道德文化素质低,又没有职业技能,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找不到工作,就只好依赖低保福利,甚至骗取低保资金。另一方面,多年来,我国的诚信制度建设一直比较落后,如重庆那位在别的区办着企业、资产已有上百万元的吃低保者,就是其诚信的缺失。另外,存在着的种种不健康的“低保心理”,例如认为政府的钱不要白不要、“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等等,也是产生“骗保”现象的原因。

四、应对骗保现象的对策及建议

低保为保障贫困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假低保”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继续完善“低保”制度及其实施的机制。

首先,要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制度需要理清设计思路,一种设计思路是根据同类人群在不同方面的需要,设立一个不同类型救助金的结构,以满足不同方面的需要。例如,将救助金分为“基本生活救助金”、“特别需要救助金”和“酌情发放的救助金”3个部分,以分别适应生存的需求、特殊需求和耐用物品的需求。另一种设计思路是根据救助对象的家庭特征或者本人特征,设计有差别的救助金标准系统。例如,区分是否有劳动能力和没有劳动能力的情况,督促有劳动能力的人尽快找到工作岗位;区分一口之家与两口、三口之家的最低生活费标准等等[6]。其次,要完善低保金的审批和发放机制。低保金的审批和发放要做到程序化、公正化、公开化,申请、调查、受理、审核、上报等各个程序要实施有效管理,防止弄虚作假。第三,要完善低保工作机构。随着低保制度的发展和低保工作的增加,原有的组织机构已经显得很不适应,因此,要完善低保制度的工作组织机构。

(二)科学地确定“低保”对象。

究竟谁该吃低保而谁不该吃低保的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首先,要科学地确定保障标准。低保的有关标准,可由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物价、统计等部门根据当地城镇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物品的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与其他社会保障标准相衔接加以制定。其次,要科学地确定保障范围。申请享受低保待遇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如持有非农业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和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第三,要准确地计算家庭收入,严格区分从业人员、下岗人员、退休人员、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人员的不同情况,准确地计算他们的收入。第四,建立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定期核查制度。社区每月对辖区内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居民家庭收入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并向街道报告;街道办事处每季度对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人员家庭收入变化情况进行一次核查;民政部门要不定期进行抽查,并且每半年时间对低保对象进行一次整体检查,检查的重点是家庭收入变化情况、低保待遇的落实情况、保障金管理发放情况、规范化管理情况等。

(三)试行有关低保听证制度。

目前重庆市推行的首个“阳光低保”有关低保听证的实施办法已在各区县开始试行。重庆市推出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对提出申请低保和已享受低保人员中有争议的进行公开听证。实行低保听证目的是要杜绝有人隐瞒收入享受低保、有人收入增长了仍旧不放弃低保、开着汽车领低保、溜着宠物狗吃低保的现象[7]。

(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社会救助工作。

最低生活保障只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无法满足低保家庭的特殊需求,如残重病人、多学龄子女家庭、意外致困等问题。因此,仅靠低保是难以帮助特困家庭解决其特殊困难的,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社会救助体系,要充分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互助解困活动,实现救助解困主体多元化,筹资渠道社会化,形成城市解困的强大合力和全社会互助互济的新型救助体系。

(五)逐步建立居民收入财产信息共享机制。

民政部门在核查低保申请人家庭财产和家庭收入时,面临着部门间信息无法共享的难题。特别是银行存款、债券等金融资产、房产、车辆等信息,以及税务、公积金、社会保险等信息,分散在不同的机构和部门。只有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才有可能更为准确地核查低保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以及财产状况。建议各地象上海那样成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中心这样的机构,开发相应的信息平台,与银行、证券、房地产、税务、保险、户籍、车辆管理等部门实现系统对接和信息交换,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城市贫困家庭的准确认定。同时,在低保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授权的前提下,通过法律法规赋予民政部门到金融机构、房地产管理等机构和部门查询其家庭收入和财产的权力。

(六)加强教育提高觉悟来减少骗保。

要解决“骗保”问题,还应该向享受低保者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这部分人获得从业的职业技术和技能,使其能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自己谋生,成为自信、自强的劳动者。必要时,对低保对象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可以采取“强制学习”政策,规定他们必须参加由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和培训班。这一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提供学习的机会,让低保对象获得劳动技能,提升自己的工作信心,通过他助和自助方式,实现重新就业。另外,有时也可能出现为低保者提供了工作岗位,但却不愿就业的情况,这时,就要采取“强制工作”政策。就是指享受低保福利、有劳动能力的对象,当政府和机构提供与其职业技能相关的工作机会时,他们必须接受这项工作,政府可以根据其收入状况与低保福利额度进行差额补偿。对有劳动能力却不愿接受政府和机构提供的在其劳动能力范围内的就业岗位的低保对象则不予提供低保费。要提倡“不劳动者不得食”,主张用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来获取收入,这既有助于促进低保对象放弃福利依赖观念,同时又能体现社会公平。“福利照顾不单只是政府份内的事,而是人人有责任”[8]。另外,应在舆论导向上大力张扬所有社会成员自主、自立、积极向上、不思依赖和施舍的生活态度。

(七)加大惩处力度来打击骗保。

城市低保的受助者必须履行提供真实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并接受调查和监督的义务。居委会应随时了解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并及时通知管理机关。对于家庭收入发生变化的低保对象,管理审批机关应及时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的手续。另外,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城市居民,应当参加所在居委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并且对于有以下行为的,由县级人民政府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冒领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其一是采取虚报、隐报、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其二是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机关,继续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通过处罚来减少低保中的骗保现象。

(八)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来抵制骗保。

由于我国实施低保制度建立时间不长,实践中对这些制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如何堵塞骗保的漏洞即完善这一制度本身的操作层面,而很少从加强立法打击力度、用刑罚措施进行治理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导致对于各种骗保行为没有一整套完善有力的法律制度用以遏制和惩戒。

要真正实现清除骗保行为,必须从完善立法入手,尤其是将严重的“骗保者”纳入刑事法律的打击视野,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建立起行政、刑事的多种法律打击手段,加大欺诈冒领者的风险成本。

七、结论

通过对城市低保中“骗保”现象的分析,针对当前低保工作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低保工作,需要我们用现实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当前和长远的城市低保工作,需要我们在法律、法规建设和政策上不断调整和完善,需要我们在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上不断创新和转变,从而做到制度上保证、程序上规范、操作上有效、目标上明确、管理上严密。既维护社会公平又提高保障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低保工作的法制化、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J].新华文摘,2003(6):25.[2] 杨华云.个案调查:假离婚骗取低保很普遍[J].新京报.2006.12.14 [3] 胡锦武.江西湖口曝出“关系保”“人情保”丑闻 局长的爹过世两年多还在吃低保.新闻晨报.2011.1.18 [4] 李建勋.重庆低保怪象吞噬公共福利.中国商报.2006.7.25 [5]刘以宾.需要反思的“低保懒汉”现象.人民网.2009.7.18 [6]景天魁,杨团,唐均.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反思与重构[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1(2):24.[7]假离婚骗低保养狗养车,北京“骗保”现象渐突出[N].新京报,2001-04-18.[8]黄黎若莲.“福利国”、“福利多元主义”和“福利市场化”探索与反思[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1(1):8.

第三篇:小区常见不文明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区常见不文明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业主(物业使用人)的不规范行为往往会损害大多数业主的权益,同时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这些不规范行为应当得到纠正。

行为一:建筑装修垃圾不清理

现象:业主装修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和装修垃圾,倾倒在楼前的硬铺装或草坪上等。

原因:主要是物业管理企业没有建立装修管理流程和建立后没有执行;还有一些业主在装修前没有到物业公司进行申请,就自行开始装修,随意倒装修和建筑垃圾;有一些业主拒绝清理,物业公司没办法自行清理。一个3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因业主拒绝清理或装修后找不到业主,我们对装修垃圾和建筑垃圾的清理的费用进行了测算:一年达到了1万元。

危害:增加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垃圾清运量,影响小区环境美观,并且由于垃圾存放时间的延长还会引来其他业主往建筑、装修垃圾上倾倒生活垃圾,造成恶性循环。

对策:

1、物业管理企业建立完善的装饰装修流程:装饰装修申请,签订协议,房屋装修、维修许可通知单,预交垃圾清运押金,并且明确装修时间、垃圾存放地点等事项;

2、对于违反规定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39号《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规定,由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罚。

行为二:一层私改商服,私改房屋结构

现象:一层住户在阳台私开小门用于经营;家庭装修私改房屋墙体结构。

原因:一些是业主出租出去用来牟利,把一楼住宅改为商服后,为了便于经营,有的业主未经任何部门允许就在阳台上开门;装饰装修中不少业主为了自家的美观、舒适和扩大使用面积对房屋的墙体私自拆除,有的甚至拆除部分承重墙。危害:在阳台开小门用于经营影响建筑的美观,经营时易对草坪产生破坏,对护栏也易产生破坏,间接影响了住宅小区晋级达标;违章装饰装修对房屋的安全构成威胁。

对策:

1、对于阳台改门必须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未经批准的,物业管理人员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应当予以制止,并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物业管理企业的报告后,应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予以制止或者依法处理。

2、对于破坏承重墙的预防和处理,物业管理企业在装修申请和装修协议中就应当明确规定不准破坏承重墙等项目,加强装修巡检,发现问题要求其及时整改,先劝阻其恢复,或在其破坏承重墙初始阶段对其进行制止,对于制止不从的可由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建设部第110号《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中第五条规定强制其恢复并处以罚款。

行为三:底层阳台下砌墙

现象:部分业主把底层阳台底下的空间用砖和水泥砌成墙,有的作为自家的小仓库。

原因:部分底层业主考虑阳台底下易刮入杂物,或者是考虑利用阳台底下的空间。于是未经任何部门允许私自用水泥和砖把阳台底下砌成墙,有的开一个小门作为自家的小仓库,有的就是为了挡垃圾。

危害:在北方的冬季会出现胀鼓现象,严重的会把阳台挤压变形,阳台立面板挤裂,造成阳台窗框变形。阳台砌墙影响小区环境美观和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对策:

1、物业管理要求清洁员对底层阳台底下每天清扫保洁一次;

2、物业管理人员发现业主在搭建初期就采取措施,讲明危害,制止其行为,并告知其行为违反了管理规定,比如《大庆市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禁止破坏房屋外观和违章搭建。

对于制止不从的,可由行政主管部门强制其整改。

行为四:安装护栏

现象:阳台、窗户用铁护栏封闭。

原因:一些业主为了增加住宅安全防范能力,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安装了铁护栏,由于没有专业部门的指导和相应的法规出台,在阳台、窗户外随心所欲地不规范地安装上各种各样的防盗护栏,比如居民住宅安装的防盗护栏,没有考虑防攀登、防跨越等性能,出现凸出墙面等方面的问题。

危害:危害相邻上层和同层业主家的安全;没有统一安装,样式多样不规范,影响整体环境美观,影响住宅小区晋级达标;一旦发生火灾,减少了逃生的途径。

对策:

1、行政主管部门出台安装护栏的标准,由物业管理企业和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推进执行,对于违反规定可先由物业管理人员劝其整改,对于整改无效的由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强制整改和进行相应处罚;

2、在阳台或窗户内侧安装护栏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方式,但护栏要具有能拆卸或留有金属窗户,便于清洁玻璃和逃生用;

3、从源头上保证安装的护栏达到标准,就是要规范生产护栏的所有生产厂家,要求其生产出标准的护栏。

行为五:空调室外机的不规范安装

现象:安装空调室外机的位置有:阳台上、山墙上、女儿墙上、外墙上、雨篷上等等;高度不统一,有的底层安装高度只有1米左右,同层空调安装高度也不统一等。

原因:由于住宅老区设计时没有考虑日后的安装空调等问题,没有统一设计好安装空调的位置,又由于物业管理企业没有相应的指导和规划以及经销商上门安装时只求速度,往往不经测量便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安装等原因,造成许多空调室外机安装不符合标准。比如空调室外机的安装没有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安装标准规定,空调器应安装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尽量避开自然条件恶劣(如油烟重、风沙大,阳光直射或有高温热源)的地方;安装高度在2.5米以上;室外机组安装架承载能力至少不低于180公斤;空调器的室外机应尽可能远离相邻的门窗和绿色植物;与相邻门窗距离不得小于3米等。而且,安装标准无人监督执行,也是有规难依的主要原因之一。

危害:空调排出的水流到人行道上,冬季会结冰,影响业主出行安全;吹出的热风影响业主健康;无序的安放影响楼房墙体立面的美观、规范;影响住宅小区晋级达标。

对策:

1、因空调室外机安装属于大气排污范畴,归环保部门管理;物业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劝阻无效时,应报告给环保部门依法处理;

2、环保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空调安装标准》建立空调安装的标准作业规程,物业管理企业对业主安装空调可以先期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于不按标准安装的,通知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处理。

行为六:业主从阳台排烟和饭店排烟

现象:业主从阳台接出排烟管道用来排烟、饭店从一楼竖起烟筒排到顶层或向地面接烟筒排烟。

原因:业主从阳台接出烟筒排烟:一是烟道堵塞,二是把厨房搬到阳台。烟道堵塞是由于在装修期间对室内公共设施烟道进行了改造和封闭,以致按正常排烟途径装修完毕入住的厨房不能正常排烟,或者是平改坡改造时造成的堵塞。有些业主为了增加厨房的空间把厨房搬到阳台,相应地,烟道改从阳台排出;饭店排烟,主要是原来底层按商服设计时的先天不足,没有预留出专用烟道,与居民的烟道共用,由于其排烟量大,不能满足其需要,于是重新引出新的烟筒;二是一层住宅改为饭店或商服,用于饭店经营后把烟道从窗户引出排烟。

危害:楼下排烟致使楼上的业主家的窗户不能开和对楼上窗户玻璃污染,冬季水蒸气遇冷结露落到硬铺装上结冰,对业主出行造成安全隐患;饭店烟道内的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清理,排烟不畅,烟筒内温度较高易引发火灾;油垢、油渍污染墙体和硬铺装,烟筒接缝处外溢油渍,影响邻里关系。

对策:

1、疏通原来的烟道改回原来的位置排烟;对于硬铺装上结冰清洁员要及时清理;

2、对于饭店排烟烟道要经过净化装置,排放达标,条件具备的或者在设计时应该在楼房墙体内预留出饭店专用烟道。并且烟道要定期清理,避免因烟道内油污堆积引发火灾。环保部门对于未装净化装置,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其进行处罚;

3、对于底层改为饭店经营的,要安装净化装置并且要引到顶层排出。以上几点涉及到污染环境问题,均可向环保局进行投诉由其依法处理。

行为七:医疗垃圾

现象:个体医疗诊所的部分医疗垃圾混于生活垃圾中,或医疗垃圾随意投放等。

原因:个体诊所医疗垃圾由于缺少相应的焚烧等处理能力,又没有委托专业的人员收集处理,而是在夜间或其他时间投放到生活垃圾中。

危害:

1、医疗垃圾对人的危害很大,进入人体之后,会传染多种疾病。未经处理的污物、污水不进行严格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必然污染周围环境。

2、小孩会把用过的针管、针头、小瓶等污物拣来当作玩具耍,这些东西一旦刺破皮肤或误入口中等,多数情况下会造成小孩染病或致伤。

对策:

1、物业管理人员发现后,应当禁止其把医疗垃圾乱倒或混入生活垃圾,并劝其整改,告之其行为违反了管理规定,比如《大庆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中的禁止行为:医疗机构自建焚烧炉的,自行焚烧处理;未建焚烧炉的,委托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处理;

2、强化医疗垃圾的管理、监督和环保,有条件的物业管理公司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开展有偿的医疗垃圾收集清运服务,由专业的部门统一、及时销毁。

行为八:在小区内摆摊设点

现象:有修鞋的、有卖水果的、有卖蔬菜的、有卖服装的、有推销产品的、有卖粮食的等等。

原因:小商小贩在小区内摆摊设点,一是老住宅区内没有商业网点业主有服务需求;二是由于物业管理不到位,屡禁不止。这些小商小贩中有的是下岗职工,有的是外来流动商贩,有的是底层住宅改为商服后的延伸。

危害:叫卖声扰民,摊点的无序摆放影响美观,产生的垃圾影响环境卫生质量。

对策:

1、其行为违反了管理规定,比如《大庆市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中的禁止行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置摊点,物业管理企业配合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取缔;

2、不是简单采用硬性取缔的办法而是疏导整顿,争取在小区内建设一些经营网点,便于规范管理和统一经营,满足业主的需求,使小区市场美观整洁。

行为九:随意堆放和悬挂物品

现象:楼道内堆放着大缸、花盆、白菜、大葱等杂物;底层阳台下堆放着大葱、木板等杂物;底层阳台与阳台之间无序存放着三轮车、自行车、废弃的广告牌等杂物;阳台外挂大葱和晾晒衣物等杂物。

原因:一是由于一些老住宅区在设计时,未考虑杂物的堆放问题;二是由于一些业主误认为房屋产权归自己所有,楼道、阳台等也归自己所有,同时也是为了不占用自家室内的空间,所以把这些不是贵重的物品随意堆放;三是由于物业和城市行政主管部门来清理时拿回去,过后再搬出来。

影响:一是视觉污染,影响环境美观;二是影响其他业主出行,堵塞防火通道;三是制造了楼道内异味;四是增加了清洁的工作难度。

对策:

1、新的住宅小区在设计时带地下室,很好地解决了堆放物问题;

2、物业管理人员让业主知道不能占用共用部位,并且是违反了管理规定,比如《大庆市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中规定:禁止占用或者损坏物业共用部位;《大庆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所有楼房阳台或者窗外,不得堆放、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

3、物业管理企业和城市行政主管部门要有“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的管理和执法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行为十:空中抛物

现象:业主把袋装的垃圾直接从阳台往楼下抛和把肮水或剩饭菜从阳台倒下来。

原因:一是从阳台抛物方便自己,物业管理人员未劝阻和制止其行为,时间长了形成了习惯;二是一些小区物业管理未实行垃圾袋装化,未上楼收集垃圾。

影响:一是容易伤人;二是影响环境卫生质量,易造成二次污染;三是有些空中抛物悬挂在树上,难以清理,影响环境美观。

对策:

1、实行垃圾袋装化,上楼收集可以减少空中抛物;

2、对于空中抛物多的住宅小区或某一住宅楼要有明显的标识:禁止空中抛物,其行为违反了管理规定,比如《大庆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禁止楼房抛物,业主公约中要明确约定禁止空中抛物,加强业主自律,物业管理人员和业主委员会对违反规定的业主进行教育,对于经多次劝阻仍无效的,可以由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罚;

3、对于已经悬挂在树上的垃圾,物业管理人员要及时把它清理下来。

行为十一:随意晾晒衣物和晾秋菜

现象:树与树之间系绳晾衣物、休闲桌椅上晾晒衣物、健身器材上晾晒衣物等;草坪或硬铺装上晾菜、晒菜等。

原因:小区内没有为晾晒衣物提供专用的设施,所以造成的随意晾晒衣物;在草坪和硬铺装上随便晾晒秋菜是由于业主就近方便造成的,同时也由于物业管理企业在秋菜晾晒之前没有明确指导和规划出晾晒的位置。

影响:对树木和草坪有一定的损害,影响业主对健身器材等的使用,影响环境美观和菜叶子、葱皮子等增加了清洁的工作量,影响了环境卫生质量。

对策:物业管理人员应该在每幢楼前设置和安放一个或几个专为晾晒衣物用的衣架或横杆;对于晾晒秋菜的行为,物业管理规定和业主公约都要明确规定不准在草坪上晾晒,并且及时纠正其行为,让其在硬铺装上指定的位置晾晒。

行为十二:破坏绿地

现象:草坪小开荒、草坪埋萝卜等。原因:一些业主在春天开始破坏原来的草坪,然后种上葱、白菜、香菜等;秋季买的萝卜为了保鲜,在草坪上挖一个坑把萝卜埋上,等到入冬前再挖出来。

影响:

1、种蔬菜直接破坏草坪而且影响与周围植物的协调;

2、挖坑后影响草坪的美观和后续利用。

对策:

1、物业管理企业对此要依据管理规定处理,比如《大庆市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禁止毁坏绿化,物业管理人员要坚决制止,并要求其恢复草坪的原状。

2、物业管理企业可以开辟或规划出一些空地,通过“绿地”领养的办法引导和鼓励业主种花、树等美化环境的植物。

行为十三:粘贴涂写小广告和随意悬挂广告牌

现象:楼道、墙体上粘贴的小广告或手写的、喷涂的小广告、乱涂乱画;在楼体立面悬挂广告牌等。

原因:住宅小区附近的个体经营实体由于规范的广告费用高和有些非法广告、虚假广告等,都采用小广告的方式,在住宅小区内的楼道、墙体、树木、护栏等处粘贴;少年儿童在墙体的乱涂乱画;底层业主住宅改为商服后自立的广告牌。我们对老住宅区在没有电子门和没有实行封闭管理前的统计:每个清洁员每天用于清理小广告的时间至少在半个小时。

影响:小广告被称之为城市的“牛皮癣”,严重的视觉污染;增加了物业管理企业清洁费用:据我们对一个3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一年清理小广告费用的不完全测算:仅材料费一项就达到2,500元。

对策:

1、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和楼道安装电子门可以大大减少小广告的数量;近年来行政主管部门采用“呼死你”的电子系统对于惩治小广告起到一定作用;在小区内设置广告粘贴栏和单元门口设置广告粘贴手写板,是解决小广告问题的有效办法;

2、对于少年儿童的乱涂乱画要通过业主公约的约束,通过其家长对其教育改正;

3、私立广告牌的要依据管理规定处理,比如《大庆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第十七条规定:经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的批准,设置广告标志,对于设立广告牌要经城市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按照统一的规格才能悬挂;未批准的要取缔。

行为十四:对设备设施的破坏

现象:对底层落水管的破坏;对电子门的破坏;对休闲桌椅的破坏;对健身器材的破坏;对道板的破坏等。

原因:少年儿童玩耍时破坏底层的落水管;一些业主家缺一些螺丝等从休闲桌椅上卸下来;或者对因物业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收费时的措施、方法不当等,引发业主的反感心理,产生的泄愤情绪后破坏的;热力、给排水公司员工在收费过程中,由于业主拒绝开门,个别员工损坏电子门泄愤;以及业主掩门等造成的损坏;健身器材的使用不当或者成人使用儿童的健身器材造成的损坏;车辆压道板造成的损坏。

影响:大大增加物业管理企业的维修养护费用;影响了设备设施的正常使用寿命。

对策:上述行为违反管理规定,比如《大庆市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禁止损坏物业公用部位、共用部位的设施设备。

1、业主公约明确约定和物业管理规定中禁止的行为,并且要反复宣传;同时物业管理人员要注意工作方法和服务态度,尽可能采用劝喻的方法来处理业主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比如成人使用儿童健身器材,可在明显的位置喷涂或设立标识“仅供儿童使用,谢谢合作”等劝喻性语言;

2、增加保安的巡检力度;采用一些电子监控设备作为技防手段;

3、对于破坏者给予说服教育,并且要其赔偿相应的损失。

行为十五:大小便

现象:在草坪上、在阳台之间、甚至在楼道内有大小便的痕迹;业主家窗户玻璃上的粪便、狗粪便等。原因:由于在小区规划和设计中没有公厕,外来人员,附近经营人员,一些儿童白天在一些较隐蔽的地方随便大小便;夜间随地大小便,业主家窗户玻璃上的粪便是由于鸽子产生的粪便滴落下来的;有些宠物的主人文明养宠物程度不高,公德意识差;对所养狗的粪便漠然置之,更有甚者,故意把狗牵到室外排便,而不做任何处理,不少人遛狗就是为了让狗排泄,“干净我一家,恶心其他人”。

影响:影响环境卫生,增加清洁员的工作量,尤其是冬季粪便冻成冰,增加了清理的难度;影响邻里关系。

对策:

1、建简易的公厕;

2、加强对宠物的管理。

行为十六:噪音扰民

现象:业主午休时间废品回收人员的声音和流动商贩的叫卖声;深夜服务生的打闹和喧哗;装潢的噪音等;居民楼下开饭店有噪声;汽车防盗器的噪音、车辆喇叭声、变电站噪音等。

原因:关于生活的环境噪音标准,《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相关规定:以居住为主的1类区域,白天噪声标准为55分贝,夜间噪声标准为45分贝,超过这个标准对人体产生危害。上述的种种扰民的声音尽管有些达不到噪音标准有些达到了,但是出于对业主的休息和身体健康的考虑,物业和环保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协调和解决。

影响:影响业主正常休息和健康;影响邻里关系。

对策:物业管理人员首先核实情况,然后相应的邻里之间未达到噪音标准的,通过协调解决,对于达到噪音标准的可由环保局来处理,比如大庆市环保局设立的“12369”环境信访系统,处理业主对环境问题的投诉;或者物业管理人员核实情况后代替业主投诉,由环保部门解决。

行为十七:祭祀烧纸 现象:每逢祭祀的日子在小区的硬铺装、道路上、草坪上总有相当多的人在烧纸,留下污渍。

原因:“鬼节”、清明节、春节前后烧纸祭祀的人非常多,据调查显示,大部分业主选择烧纸祭祀是因为从众心理在作祟。比如清明祭祀先人、怀念故人是社会的一个传统,烧纸祭祀在社会上有着长久的历史,一代一代流传至今。许多人在选择祭祀方式的过程中,都是跟着“传统”走,因而烧纸在业主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影响:很多人在草坪上、树底下焚烧纸钱,草丛和树皮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树木也在火光的包围中,非常容易引发火灾,污染空气,很多人直接在道板上烧纸,导致道板被烧裂或是变成暗黄色,毁坏后的道板无法恢复原来面貌及颜色,影响了小区的美观。在住宅小区的彩色道板和草坪绿地上烧纸的现象屡禁不止,不但给小区环境带来了污染,破坏了小区的基础设施,而且烧纸后留下的灰烬增加了清洁员的工作量。

对策:

1、在传统的节日烧纸祭祀时:物业管理人员把宣传牌放在相应的路口,引导业主到这些地点烧纸;每晚天黑以后,在主要小区路口摆上专用的焚烧器皿;或者采取说服、教育和死看死守的办法,执法人员和物业管理人员每晚都应工作到业主烧纸结束。

2、部分城市倡导的文明祭祀和出台法规禁止在市区内烧纸。比如沈阳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了《关于禁止抛撒纸钱和烧纸的通告》。明确规定:禁止在街道、广场、庭院等公共场所抛撒纸钱和烧纸。

行为十八:焚烧落叶

现象:深秋和初冬成堆落叶被点燃焚烧或在草坪上点燃草坪和落叶进行“烧荒”。

原因:在北方的住宅小区内的树叶随风飘落,遍地都是,一是清洁员清扫收集后没有袋装或及时清运,一些清洁员自已点燃焚烧,或是一些小孩玩火点燃焚烧;二是个别清洁员在草坪上点燃草坪和落叶“烧荒”。影响:

1、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由于落叶和枯草本身含有有害物质,并且还沾染了许多灰尘和油污,在就地焚烧供氧不足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烟雾,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和微粒。当小区内空气流动缓慢、湿度较高时,烟雾不能马上扩散、稀释。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使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增高。

2、影响市容观瞻。烟尘对道路、建筑物、庭院等等,都会带来一些污染,使其变得肮旧。

3、就地焚烧落叶和枯草,容易引起火灾。

对策:

1、物业管理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禁止在小区内焚烧落叶;并且要知道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树叶、枯草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若违反此规定,将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元以下罚款。

2、处理落叶的方法主要是由物业环卫部门进行收集,经过统一清运后由环保专业部门集中放进专门用于焚烧落叶的焚烧炉,焚烧后的气体可以经过处理,不会污染环境;另外,就是与其他垃圾一起进行填埋;而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将树叶收集并加入一定的催化剂,这样就可以使原本看来无用的落叶,变成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肥料。

行为十九:饲养宠物和家禽

现象:饲养狗、猫、观赏鸟、信鸽等宠物;饲养鸡、鸭子等家禽。

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爱好和习惯,宠物饲养会越来越普遍,宠物的增多,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在大庆市2005年市长热线开通以来出现各种投诉和问题反馈中,宠物管理成为三大难题之一。有些宠物的主人文明饲养宠物程度不高,公德意识差。又由于相应法规制定的滞后,造成了宠物管理无法可依,增加了管理难度;由于一些年老的业主原来住平房和以往的生活习惯,以及有一些业主从小鸡按宠物饲养起等原因,在小区内出现了饲养鸡、鸭等家禽的问题。影响:出现过宠物伤人、猫、狗叫声扰民,鸡鹐白菜的纠纷等影响邻里关系;宠物粪便污染环境、宠物掉毛影响环境卫生,增加清洁工作量;有传播禽流感和狂犬病的危险等。

对策:

1、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住宅小区内宠物管理的法规,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执法部门的职能,增加可操作性;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物业管理企业、社区、业主委员会、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增强管理协调能力,对于突出的宠物伤人、传播疾病、污染环境等问题,需要许多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把宠物饲养管理引上正轨。同时要号召大家合法饲养宠物。只有这样,才能把合理饲养宠物同美化城市环境两方面结合起来。让业主既可饲养自己喜欢的宠物,又不违反城市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2、对于饲养家禽按照管理规定处理,比如《大庆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在市政府规定的区域内禁止饲养家禽家畜,由物业管理企业劝阻业主限期整改,对于整改不力的由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依法处理。

这些行为的产生,有些是由于设计时房屋配套结构不合理,外环境的设备设施不健全造成的,尤其是一些老住宅小区,需要改造才能解决;有些是业主(物业使用人)多年的生活习惯和自身素质造成;有些是法规不健全和健全的法规没有很好执行造成的;有些是物业公司管理和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缺少持久的工作韧劲、工作缺乏连续性造成的;有些是物业管理公司直接可以处理和解决的,有些是需要城市行政主管部门、社区、业主委员会和业主等的配合才能解决的,有些是需要全体业主对业主公约、法规和管理规定的遵守和加强自律以及业主素质的提高才能解决的。只有物业管理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环保部门、社区、业主委员会、业主(物业使用人)等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和减少这些不规范行为,减少对物业管理工作的影响,才能使物业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使社区更加和谐。

第四篇: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公平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公平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

秦选峰

教育公平最初是作为一种理想被提出的,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教育和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教育公平作为一个基本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深化。主要有三方面内涵:教育起点上的公平,即人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即以公平方式来对待每一个不同的人的教育活动;教育目标上的公平,即教育效果的公平。其中,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是基础,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是保证,教育目标上的公平是前二者的归宿。人类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教育的不公平始终存在着。学校是一个微型化的社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教育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发展到对学校教育过程中公平的追求上来,教育公平的理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体现,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公平投入,教师的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尊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都对学生的权利以及学生的心理、人格、学业成绩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试对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作初步分析,力求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指的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违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偏离教育促进受教育者适应未来生活的教育目的,漠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和独立人格,以非民主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学校的设立,重点班的举办,以及近几年“高价生”现象的出现,引起社会上多数人特别是工薪阶层和农民的不满。这些现象与基础教育的性质相悖,体现出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和谐,使同样的学生不能受到相同的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不公平。目前我国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课堂中的交往多由教师发起。教师在课堂中的支配地位,使师生交往带有更多主观选择性,学生参与交往过程多半是被动的和反应性的,教师倾向于频繁地叫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学生回答问题。布罗菲和古德对4个一年级的老师对待“优等生”和“差生”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报告表明,这些教师与不同成绩的学生接触的频率没有多大差别,但在质上则有着重大的不同。当“优等生”回答正确时,他们得到表扬的机会,是“差生”回答正确后受到表扬的两倍;而“差生”回答错误时,极有可能受到批评。比较而言,“差生”受到批评的可能,是“优等生”受到批评的三倍。当“优等生”和“差生”在回答不出来问题或回答错误时,教师愿意继续花在“优等生”身上的功夫是“差生”的两倍。教师编排座位造成的不公平。教师在编排座位时为部分学生“优先定位”,使学生享受座位特权。根据物理学原理的场理论,场对周围影响强度的大小取决于距离场源的远近。我国目前的班级规模一般较大,座位一般采用“秧田型”编排方式,前排与后排的学生接受教师影响的效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教师总是习惯于安排那些学习成绩好、家庭社会地位高或与自己有着特殊社会关系的学生坐在靠近讲台的座位,而把那些成绩较差和教师心目中所谓“不听话”的孩子放在后排,教师对他们管理较少,与之交往较少,基本排除在教学之外,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师拔高教学要求,人为制造“学习差生”。“学习差生”指的是经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平常考查、期中考试有3门主科总评不及格者。近年来,“学习差生”比率不断上升并且分化时间逐年提前,这与心理学研究的约有3%的弱智儿童数据不符。学生在教师制造的偏难题海中原有的知识结构被打乱,焦虑不适,思维受阻,继而自暴自弃,并被贴上“学习差生标签”。这在纪律、学习态度较好而智力中等的女生中更为明显。教学目标的不当定位造成了教育教学中的不公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面对学习成绩好、发展程度较高的一部分学生,依据他们的表现规定课堂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教学方法和步骤。教师关注他们的课堂反应、对教学内容是否理解、教学进度是否适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否合理等,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需要。处罚造成的不公平。改革开放20多年来,教育的规模、培养能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也取得了成效。但教育的内在品质并没有获得根本的改善,教育的主体性和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仍未真正确立。中小学校存在着漠视学生权利、侵害学生权利的各种现象,有的甚至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一位儿童心理学专家指出:“肉体上的创伤有药可医,然而心灵的创伤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应该引起教师们的深刻反省和思考。

“因财施教”造成的不公平。部分教师为追求个人私利,对那些家庭经济状况优越而且能为自身带来更多“回报”的学生施以差别对待,在课堂上给更多的参与机会,课堂提问中表现出更多的耐心,课堂评价上也带有更多的激励。而对那些经济背景、家庭状况较差的学生,相对关爱耍少得多,交往的方式也相对简单,对这些学生的问题表现出更多的不耐烦,课堂中的评价也以贬抑为多。对班干部管理不当造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公平。从班级管理角度讲,设置班干部是为了帮助班主任进行更好的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可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某些班干部凭借自身的特殊条件,形成了学生中的“贵族阶层”。他们能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好处,常常受到教师的偏爱和袒护。

二、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公平观念薄弱,对教育公平性认识模糊。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人学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占用方面,认为每个学生只要有相同的入学机会,占有相同的教育资源,便会受到同等的教育。这实际上是对教学这一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深入的认识,忽视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制约教育公平实现的一系列复杂的主观因素,由此导致了人们对课堂教学不公平的漠视。社会教育评价体制的偏差。当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成了教育的主流。然而多年来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体制及评价标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仍有深刻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招生就业制度在实践结果上,使社会、家长过分关注教育的选拔功能,教师仍然较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对他们来说,成功的教育不在于是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在于某地区、某学校甚至某个班的升学率有多高;教师的优秀与否,不在于他是否促进学生发展,而在于他的学生有多少能升学。全社会对教育缺乏一套科学的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价体系。多数学校把升学率与教师的职称、工资以及住房等福利待遇挂钩。在这种评价体制下,教师一心苦教、学生一心苦学。以追求高升学率为教育目的,就难免会滋生教育不公平现象。教师的个人修养与个人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课堂教学公平与否与教师个人关系密切。从总体上说,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整体修养水平在不断提高。由于受教育程度以及目前教师地位、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群体的素质差异悬殊,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难免会有部分教师采用陈旧的不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待学生,约束或窒息了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成为妨碍教育公平的重要的主观因素。教师法律意识淡薄。我国为保证教育的公正与公平,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与法规,如《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但由于教师法律意识不强,往往执行不力或滥用权力,甚至出现侵害学生权利的违法现象。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学校是存在于社会中的组织,班级是学校组织中的基本单位,学校的社会因素与社会功能及教育功能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在班级中。课堂与外部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部社会的因素必然会以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施加或发生影响。教师处在亲情、朋友、经济、利益等种种关系包围之中。有些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在班级中有更多的发展机会,给教师送礼或行贿,使师生交往出现功利性和商业性倾向,造成教育行为的不公平。

三、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公平现象的对策 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的评价体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导向,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直接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公平。素质教育以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未来社会对现代人才素质的要求为依据,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善于启发学生思维,不搞权威教学,既注重书本知识,又致力于学生能力培养和潜能开发。因此,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必须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来代替精英教育,改变传统的“分数至上”的评价体制,取消各种以分数排序、评优的做法,避免给教师和学生施加压力,淡化师生“分数至上”“升学率至上”的观念。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大力推行小班化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推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照顾到课堂中的大多数,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避免因班级授课制班额人数过大而造成的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实施分层教学,可避免因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而造成的顾此失彼的现象,使教学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应该切实加强师资培训,尤其是师德教育,以现代教育改革精神,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职业理念,树立民主、公平的职业道德观,理解、尊重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基本的施教技能,更要帮助老师更新和充实心理学知识、法律知识、教育学知识。重视教育公平理论研究,提高教育管理人员公平意识。由于社会的权利意识、经济意识等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一些教师存在着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的不公平对待,造成教育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因此,应重视对教师进行公平意识的培养,给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以公平的对待,逐步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建立完备的教育法制,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应该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司法部门进行督察,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由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条件和某些因素的不可控制性,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公平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也决定了充分实现教育教学公平的艰巨性和长远性。应当相信,随着人们民主公平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将会得到切实的纠正,保证每个受教育的学生得到公平的和谐的发展。

第五篇:中职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职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诸如学生厌学,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本文拟对造成中职生厌学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寻根溯源,对症下药,从教学管理、教材改革、教法革新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出对应的扭转中职生厌学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厌学原因对策

上个世纪80年代,“上小中专”还是许多品学兼优的初中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那时的中专学校,面对丰富而优质的生源,精挑细选,优中选优,门槛设得比重点高中还要高。但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迅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优势不再,招生陷入尴尬境地。迫于生存压力,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升高中无望,外出打工年龄又太小的初中毕业生成为各个中专学校争抢的对象。许多学校为吸引学生,不仅将门槛一降再降,甚至使出浑身解数,实行各种奖惩措施来广纳生源。

学生招进校门,新的问题立刻凸现:随着生源素质的急剧下降,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迟到、旷课成为家常便饭,课堂上说话、睡觉、看课外书、听Mp3、玩手机者屡见不鲜。教学秩序混乱,课堂气氛沉闷。正如一位学生在桌子上写的打油诗:“封闭管理如坐牢,学校生活真无聊。老师上课如催眠,枕着书本睡大觉。”校园里难觅孜孜求学、刻苦攻读的身影,经常可见打架骂人、逃课上网现象。学生虚度光阴,学无所得;教师教无成就,打发时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之风弥漫校园。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使学生难以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学校今后的发展。因此,研究并解决中职生厌学问题成为摆在各中专学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任何现象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要正本清源,首先要寻根溯源。那么,造成中职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早期个性形成和人格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偏差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深层原因。毋庸置疑,目前被招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中有大批是中招考试成绩极低(在200分左右)甚至没有成绩的所谓“差生”。他们的特点是知识拥有量少,文化素质低,学习习惯差,在个性或品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我认为,这些学生并不是生来就是“差生”,而是在成长过程中被一系列因素塑造成“差生”的。主要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在早期个性形成和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及时的引导和矫正而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他们逐渐形成不良行为,并产生厌学心理。他们的这种特点早已存在,只不过在中专生活中表现得更加充分。导致这些学生成为“差生”的原因有:

(一)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

因为我国的特殊国情,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实行的是通过应试教育实现的“淘汰式”、“精英式”教育。各级学校共同协作,象一个巨大的筛子,按照统一规格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断的筛选和淘汰。那些不符合规格的学生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并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因为拖了班级的后腿,他们很容易成为被老师训斥或忽视的对象。“我不行,我是一个坏孩子”的思想渐渐根深蒂固。有人说:“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在体验失败的过程中他们失去了自信,在训斥中他们学会了叛逆和仇恨,在同学的讥笑中他们学会了自暴自弃。笔者曾经对所任教的数百名厌学情绪较明显的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回顾这些学生的成长史,其中许多都有一段向“差生”转变的关键期。他们往往是在学习任务骤然加大,成绩有所下降之时(小学六年级、初 1

中二年级是分水岭),因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帮助和鼓励而开始丧失信心的。有些学生也曾试图奋起,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已被编入“差班”,成了老师眼中的“另类”时,他们开始放弃努力,随波逐流。正如古语所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许多不良习惯很快养成: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旷课上网、上课捣乱,而坐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变得越来越不可忍受。

(二)家庭教育的缺陷

在一个班中,厌学情绪最为严重的,往往是为数不多的问题学生,他们不仅不学习,还带头违犯课堂纪律,顶撞老师,有时使整个班级都“鸡犬不宁”。这些孩子是如何成为问题学生的呢?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一项针对学生的调查显示,那些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或者是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管教孩子;或者是家长性格暴躁,动辄打骂,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而中职生中令老师最为头痛的往往是单亲家庭。这一现象已经是许多老师的共识。这些问题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始阶段,在他们最需要理解、尊重和关爱的时期,得到的却是孤独和责骂,在他(她)们年少的心灵中,因为没有得到爱也就不懂得爱,因为不被尊重也就不懂得尊重他人;因为父母的不负责任,他们学会了游戏人生。在这些学生看来,学习是沉重的,是不值得追求的,老师也不再是权威的象征,可尊重的对象,课堂上他们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直接原因。

其实,有许多中职生刚入校的时候是怀着重整旗鼓,好好学习的决心的,他们试图开始全新的生活,做个好学生。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他们又一次落败,很快又延续了初中的历史,甚至变本加厉。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

(一)、课程设置陈旧。

一个摆在所有中职教师面前的事实是,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连一些最基本的文化常识都很缺乏。课堂上甚至出现这样一些极端典型的事例:数学课上1/2+1/3=1/5,化学课上,O读作圆圈,语文课上,不知道王熙凤是男是女,英语课上,写不出从一到十的单词……面对这种状况,怨天尤人是无用的。孔子说:因材施教。但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仍沿袭多少年前的传统,重理论,轻技能,科目齐全,内容丰富,难度较大。学生上课象听天书,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刚开始还勉强支撑,时间长了,发现收效甚微,意义不大,就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一放而不可收,再想拾起书本就更困难了。

(二)、老师授课方法单一。

面对目前的现实,做为老师,本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不断探索新情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但事实是许多老师一方面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另一方面,又固步自封,得过且过。一本老教材,一套老教案,一种老方法,不看对象,不讲效果,完成教学任务了事,反正工资照拿,先进照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来就不高,听这样的教师讲课无疑于听催眠曲:要么昏昏欲睡,要么看课外书,听MP3,总之是各行其是。

(三)、校园生活单调乏味。

中专生课余时间多,精力旺盛,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而为了便于管理,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了封闭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学生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小小校园。再加上有些学校因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的局限,使校园文化生活十分匮乏,学生课余生活非常单一,学生只能在“教室—食堂—宿舍”一条线上辗转。这种一活一死、一动一静的强烈反差使中职生觉得心情格外压抑,生活死气沉沉,难以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四)没有升学压力。

人是有惰性的动物,学习又是一件苦差事。没有了升学压力,就很难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方面,中专生本身自控能力较差,又大多住校,没有了父母的管束,也不再有升学的压力,思想上更容易放松自己,不愿吃苦,贪图享受。学习目的不明确,随波逐流,糊涂过

日。另一方面,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考试前都会给学生划重点,这也形成了学生“平时不用功,临考再磨枪”“不用学也能考及格”的思想,助长了学生的厌学风气。

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间接原因。

(一)、网络媒体的影响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四周,网吧遍地开花,对学生构成了很大诱惑。“晚上翻墙出去上网,白天上课埋头睡觉”成了一些学生的生活模式。在很多中专生看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园的生活很无奈”。除了上网聊天,打游戏外,超级女声的一夜成名,歌星偶像的趣闻也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一谈到学习,却感到枯燥无味、顿生厌烦。

(二)、就业形势严峻使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学习无用。

曾几何时,考上小中专几乎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但时过境迁,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高校的扩招,目前高学历人才充斥市场,就业难成为普遍问题。中专生在就业市场上更是举步维艰。就业形势的严峻使许多中职生一方面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又觉得即使努力也找不到工作,还不如趁衣食无忧痛痛快快玩几年。另外,就业对口率低,不少用人企业对就业人员的素质和学历要求不高,初中、中职、高职毕业生同在一个单位上班,造成部分学生上不上学、学不学习都一样的想法。现在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新的、可怕的读书无用论。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解决学生厌学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管齐下,重塑人格,提升尊严,恢复信心。

“先做人,后做事”历来是许多大教育家的共识。没有高尚的人格,就很难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也很难有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行动表现。厌学的中职生就像一棵在成长中缺乏修剪的小树,因为失去了道德规范和纪律的约束而枝蔓横生。他们精力旺盛、生机勃勃却又是非不明,美丑难辩,有了过而不知错,做了恶而不知羞,违了法而不知罪。面对这样的学生,用纪律来严惩往往是亡羊补牢,甚至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进而导致犯罪。雨果说过“办好一所学校,相当于拆掉一所监狱”。中等职业学校应从根本入手,重塑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的尊严意识,恢复学生的学习信心。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利用学生对新环境充满好奇的大好时机,对他们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职业意识教育。通过电影、电视、演讲、报告等多种方式宣传本专业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本专业发展史、本专业在社会体系中的作用及所承担的责任、义务等,让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自豪感在一开始就深植学生心田,促使学生迅速确立专业学习目标。还要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文明礼貌、尊师重教、自尊自爱、团结互助等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明是非、辩美丑、懂善恶,并要求学生把对真、善、美的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由点滴行为养成习惯,由习惯培植个性。再次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一本好书,犹如和一位名人谈话”。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坐得住,学得进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二、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并不是培养某一行的专家学者,而是要培养充实到各行业生产第一线的实用技术人才。因此过多的系统的理论教学不仅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方面,中等职业学校不妨借鉴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如德、日等国的经验,走“学企联办”之路。在教学之初,就请用人单位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订中来,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减少那些学生不愿学,将来用处不大的课程的教学时数,增加那些和将来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的份量,加强实践技能课的训练和考核,使教师感到教有所依,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教和学的兴趣都必然会大大提高。

三、改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时期学生情况的变化,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厌学的学生,教师如果也报

以厌弃之心,只会使情况更加恶化。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某一门课,因为讨厌某一个老师而放弃某一门课的现象在学生中非常普遍。面对学生厌学的严峻现实,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然后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以百倍的爱心发现和呵护学生心灵中仅存的闪光之处,以百倍的艺术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百倍的耐心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积极搜集就业信息,广开就业门路。

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在实用技术人才需求方面尚存在着巨大缺口。可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学生就业方面是大有可为的。中职学校不仅应在招生方面花大力气,更应在就业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就业希望。学生觉得学有用武之地,自然会产生强大学习的动力。

作者简介:管淑英,女,1972出生,汉族。1989年考入河南大学政治系,1993年毕业至今,一直在洛阳市卫生学校任政治和语文教师,讲师职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联系方式:洛阳市卫生学校政治教研室邮政编码 471001电话0379-62167329

下载城市低保制度中“骗保”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低保制度中“骗保”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职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诸如学生厌学,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本文拟对造成中职生厌学的各种原因进行分......

    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五篇

    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矛盾。首当其冲的是公民道德问题,主......

    常见水质现象及原因分析

    常见水质现象及原因分析 饮水质量问题,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现将泾阳城区目前常见的饮水用水问题归纳解释如下: 1、自来水烧开后,有水垢,表面有漂浮物 自来水中含有一些金属阳离......

    城市低保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城市低保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摘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特色,自建立以来保障了很大一部分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

    城市市区停车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多管齐下解决城市市区停车难问题 民建桂林市委秦胜忠一、城市市市区停车难的现状随着汽车在百姓生活中的普及,机动车辆数量增多,机动车停车难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在很多城市的......

    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人才流失的原因、影响及预防措施 一、人才流失的原因 纵观现代企业的人才流失,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类: 1、个人原因 因个人原因离职的员工,其大多是将企业当作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

    民主生活会原因分析及对策

    民主生活会产生原因及对策 三、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 一是理论武装不够。新形势下,政府办领导班子没有能够像重视抓经济工作那样,时刻注重抓理论学习;主观上对加强理论学习的紧......

    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范文大全

    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 摘要:城市化发展鲜明的反映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城市化在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化发展,但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