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7、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工作科学化水平(人社局)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工作
科学化水平
柳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支部 372264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建成更高水平的广西经济强区和全面发展先行区的奋斗目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工作科学化水平,打造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意义更加重大、任务更为紧迫。
一、新时期提高选人用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日益迫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只有切实尊重和保障广大党员对执政代表的选择权,切实落实人民群众选择人民公仆的权利,才能充分调动党员、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是增强我国政治制度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不仅要应对激烈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文化竞争,而且要应对激烈的思想竞争、制度竞争、政治竞争。干部制度竞争力是国家政治制度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政治竞争中赢得主动,就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人才提供制度保证。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是增强干部工作活力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大,党中央明确提出今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改革的目标是: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这一思路,将改革的内容由“选拔任用”扩展为“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这就使得改革的重点内容不仅有了扩展和延伸,而且更加系统。将改革的方向概括为 “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这就使得目标更加明确而清晰。党的十七大把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作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6 项任务之一,单独列题进行阐述和部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改革中稳步推进,彰显活力,发挥着巨大作用。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只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才能更好地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充分调动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干部保证。
二、推进选人用人工作科学化的存在问题
(一)围绕干部队伍的活力、干部群众的期求,如何提升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
能否选好人、用好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能否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影响到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发挥。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这对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增强干部工作的科学性,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硬、能够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任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一方面体现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推进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另一方面正确把握和处理干部绩效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关系,防止机械化片面化地简单等同对应,着力推进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二)围绕激发社会活力、推进创业创新,如何提升人才运行机制的科学化
随着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竞争性选拔常态机制的基本形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不断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就全区人才工作整体而言,我区还存在高层次人才缺乏、技能人才短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外流现象较严重、人才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组织工作必须针对这一问题,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提高人才运行机制的科学化,高度重视人才,注重发现人才,着力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积极吸引人才,善于团结人才,努力营造鼓励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把优秀人才都集聚到组织周围。并进一步放开、放活人才市场,使人才在合理流动中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三、推进选人用人工作科学化的对策与建议
科学化在推进选人用人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也是反映组织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和可靠保障,需要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推进选人用人工作科学化,要有科学的理念
对组织工作科学的工作理念源自对自身状况、客观条件、历史责任,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一种深层次认识,它是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全面可持续三种理念,调动干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相互促进,提高组织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二)推进选人用人工作科学化,要有科学的载体
全力推进引才、用才、留才工作必须构建层次丰富、内容充实、科学严谨的活动载体。就柳南区而言,可以通过几大人才工程来促进选人用人的科学会。
1.实施人才关爱工程,真心实意对待人才。要从情感角度出发,大力推行人才关爱工程,坚持“以人为本”,主动走进人才中去,关心人才的工作、生活、思想情况,倾听、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2.实施人才培育工程,立足发展培养人才。(1)拓宽培育渠道,发挥党校的主渠道作用,依托高等院校、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各级党校、培训基地等,加快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创新“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各企事业单位以聘请专家顾问、课题攻关合作等柔性流动方式培养人才。组织全区人才“走出去”分别到高校等地进行学习培训和实地考察。同时,着力打造“今日柳南论坛”,继续实行“团队学习”、“多角度学习”的人才培育模式。(2)扩大培养规模。建立人才培训网络,注重人才储备,以实用型和有针对性为主,开展立体式阶梯式培训。坚持党政人才培养的“两项制度”。建立联系制度,每名区领导干部联系若干名科级后备干部,每名科级领导干部联系若干名年轻干部,结成联系对子进行传帮带。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将后备干部作为向各委党校、行政学院送训的重点,坚持每年输送后备干部参加各级培训学习。3.实施人才小高地工程,拓展平台用好人才。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制定我区人才小高地建设规划,依托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和优势企事业单位,逐步在物流、工业、教育、社会工作等领域建设人才小高地。
(三)推进选人用人工作科学化,要有科学的机制
当前,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要树立科学的理念,把握正确的方式方法,但最终这一切都要落脚于科学的机制。建立健全体现“三公”、“三意”、“三匹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
在坚持贯彻公务员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纲要、干部任用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干部培训条例及其配套法规性文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相统一,组织意图、群众意见、个人意愿相结合,干部品行、才能、资历与任职岗位相匹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民主,切实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相统一。一是规范干部提名制度。完善组织提名、个人推荐、干部自荐相结合的办法,将民主推荐结果作为干部提名的重要依据,凡提名干部作为拟提拔人选的,都应经过民主推荐程序,凡提名干部交流重用的,都应经过个别谈话推荐程序。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实施办法。二是改进考察方法。实行差额考察制度,对党政班子副职人选,依据民主推荐的结果,原则上实行差额考察,通过增加考察的差额有效防止简单以票取人。三是建立考察工作责任制度。明确考察实施主体、谈话对象、考察对象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提高干部考察质量和水平。
2.坚持组织意图、群众意见、个人意愿相结合。一是切实贯彻落实党管干部的原则,在干部人事工作中坚持党管干部、扩大民主和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二是充分体现群众意见。扩大参与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的范围,在《干部任用条例》规定范围的基础上,注重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重要领导岗位人选的民主推荐。三是注重听取干部本人意愿。坚持党委全委扩大会上表态演讲环节。通过表态演讲,表达任职意向、任职理由及履职打算,以加深干部群众的了解,并形成公开竞争的氛围。在干部考察中增加听取干部本人意愿环节,以更深入了解干部本人意见,尊重干部合理意愿。四是完善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办法。全面推行党委常委会和部门党组(党委)干部任用票决制度。在讨论干部任免时,应首先听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任前考察、年度考核和干部本人意愿的情况报告,使组织意图、群众意见、个人意愿有机结合。
3.坚持干部品行、才能、资历与任职岗位相匹配。一是探索研究制定党政班子和党政部门领导岗位“职责说明”,界定各类领导岗位的主要职责、任职必要条件和履职要求。二是探索建立任职岗位适应性评价制度。在干部考察中,就考察人选的品行、才能、资历等情况,对照领导岗位“职责说明”进行综合分析,将适应程度作为任用的重要依据;结合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试行干部岗位适应性评价,对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及时予以调整,进一步完善能上能下、人岗相宜的用人机制。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提高选人用人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才能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才能实现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所提到的“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目标,才能真正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第二篇: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水平讲述讲解
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水平
事业成败唯在用人。选人用人科学化是党建科学化最关键的标志,社会最关注、干部最关心。不科学发展会误大事,不科学抓党建会出大事,不科学用人会坏大事。
现在组织部门用人如果不坚持正确的标准,这些标准不与时俱进,或者好的传统不发扬,最后用来用去就没办法用。
有一则批评组织部门的话是这样讲的,组织部门的负责人与备选干部谈话:A说:我善于说谎话…… 组织部长:好,你去宣传部吧。B说:我善于说软话…… 组织部长:好,你去外交部吧。C说:我不识数,说话没准儿…… 组织部长:好,你去统计局吧。D说:我大白天说梦话……组织部长:很好,你去发改委吧。E说:我善于讲空话、套话和让人听不懂的话……组织部长:你去搞经济研究吧。F说:我说话能吓死人……组织部长:你是稀缺人才,先去拆迁办,锻炼锻炼,然后去城管。G说:我爱发牢骚…… 组织部长:你马上退休,回家网聊去吧。H说:我只会讲真话,不会撒谎……组织部长:你太让我为难了,中国没有适合你的岗位。
一、落实标准不走样
胡锦涛同志提出:“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强调以德为先,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位也是我们党一贯的用人要求,毛泽东同志讲“又红又专”,首先强调的是“红”,小平同志讲的干部四化方针,把革命化摆在第一,都是德的要求。
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德的问题尤为突出,用人重德尤为紧要。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不缺营养缺修养,不缺个性缺党性,生活讲品位,做人没品行,讲话像布道,为人不厚道,办事不公道。
有的政治品德很差,口是心非,阳奉阴违,不把党的事当回事,不把组织的话当话,不讲真理,不讲原则,不愿担当。
有的职业官德很差,整天算计别人,排除异己,挤兑竞争对手,恶意贬损别人,揽功诿过,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平常好言给面子,关键时候使绊捅刀子。
有的社会公德很差,特权意识和流氓习气很重,道德败坏,不守规矩,不讲秩序,肆无忌惮,作威作福,欺压百姓,酒后驾车、打人、乱性。
有的家庭道德很差,对老人不孝敬,对子女不教育,对家人不关心,为了个人的升迁和快乐,不讲亲情,不负责任,甚至不惜牺牲家人的一切换取官职。
干部的才差一点还可以弥补,人品底子差就不可救药。德性差的,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无德有小才的干小坏事,无德有大才的干大坏事。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必须始终把干部的德放在首位,把干部的德考准看清,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德,凭德才用干部,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
二、正确导向不走偏
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用人,科学用人重在正确导向。2011年7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上强调:“把科学发展作为重要的用人导向。”树立科学发展的导向,要在用人上举科学发展之旗,选科学发展之人。在科学用人上,坚持“四重用四不用”:
重用科学发展不动摇的人,不用阳奉阴违的人。以德为先,首先就要看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当前主要看是否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对真信真懂真用科学发展观、对党忠诚的干部,要真用重用快用;对那些离心离德、只喊科学发展号子、不走科学发展路子的干部,坚决不用。
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人民日报》有篇文章讲:坚决不要带血的GDP。如果发展以吞噬生命为代价,发展将会失去任何意义。
现在我们有些东西弄虚作假,假冒伪劣的东西真是害死人。一个老农夫,买来种子播下,到秋季竟然颗粒无收,因为种子是假的。老农决心一死,买来农药一瓶喝下,居然没死,因为农药是假的。一家人庆幸人没死,买来一瓶酒庆祝,结果全家人都死了,因为酒是假的。所以有人说,现在吃什么都不安全,只有吃亏最安全。英国要举办奥运会,2011年3月1号,陪审团到英国伦敦验收2012年奥运会游泳馆,“检查官”对观众席的椅子、卫生间、运动员休息室均非常满意。为了能够超一流,英国确实花了很多心思,包括聘请最优秀的设计人、最优质的材料、最优秀的施工队伍。但是,从泳道旁边走过的主考官突然觉得赛道有些短,并用步幅测量了一下,好像少了半步,最后用尺子、卷尺、激光测量,确实少了61厘米。原来,泳道都是按照奥运会的标准建造的,都是50米,但是以前奥运会计时是用秒表,容易有误差,后来就改用了触摸板,触摸板的(总)厚度为61厘米。因此,花了几千万建造的游泳馆要重新建造。
重用科学发展有实绩的人,不用造假作秀的人。2011年,省委组织部在网上抽样调查了500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大家列出科学发展最需要的干部是这样几种:一是推进科学发展有实招、有实效的干部;二是扎实打基础、利长远,留后劲、留家底,不留隐患、不留包袱的干部;三是扎根基层一线、艰苦环境埋头苦干,不事张扬,不讲假话,有功不摆功,吃苦不叫苦的干部。大家列出的群众最反感的干部就是弄虚作假、搞“政绩秀”、把“政绩”搞成“政疾”的干部,特别是有的干部把想法讲成做法,把事故搞成事迹,把问题包装成成绩。
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少有50年的建筑,欧洲很多国家的老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我们有些文物古迹躲得了战争,躲过了地震,但是躲不了拆迁。有些地方出了事情就推:官员说:建设绝对没问题,设计可能有问题;设计师说:设计绝对没问题,施工可能存在问题;施工队说:施工绝对没问题,可能是车辆超载造成的;媒体说:你们怎么都这样?问题到底在哪里?司机说:都怪俺不该超载;天气说:都怪俺不该下雨;桥脆脆说:都怪俺没坚持住;调查组说: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坍塌纯属偶然事故!
有少数“专家”,桥垮了,专家说与质量没关系;老百姓得了癌症,专家说与污染没问题,发育早了,专家说与奶粉没关系;专家太太怀孕了,大家都说与专家没关系!
现在有些事故发生后,当天就能做结论,国外有些桥垮了之后,十年后才能做结论,因为要一点点调查。
墨西哥有则寓言讲,一群人匆匆赶路,一个人停下来。旁边的人问: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说: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一等。
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人都不被“时代”抛弃。
干部群众对“造假的比搞真的更气派,忽悠的比实干的更豪迈”的现象意见很大。应树立暖人心、得人心的导向,以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真正让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干出实绩的人有机会、有舞台、有地位,让搞形式主义、造假作秀、投机钻营的人不得势、不得利、不得位。
重用科学发展敢担当的人,不用不讲原则的人。讲一个两面性的问题,最近省委讨论一个地方搞拆迁,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法院执行,居民不让,僵持不下。之后便请示分管领导,撤不撤退?领导:不能撤退,一旦撤退其他钉子户的问题就难解决了,其他项目就没有办法进展,所以在确保不出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建议不要撤退;具体撤不撤退由指挥部定。
但是出了人命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已经下了文件,要求该表态领导引咎辞职。如果不出人命,可能结局就是另外一个结果,并且该领导不是负责该事务的领导,是一个人大副主任。从该事件分析,一方面涉及老百姓生死的事,千万不能大意;另一方面,还是要建设、发展,如果大家都不敢担当,不敢做工作,也会有问题。
我们现在搞了民主推荐,票数很重要,大家采取各种方式拉票,就麻烦了,再有就是“老好人”,怕得罪人,另外还有因为工作性质不同,掌握权力的,给下面项目,他一定会投你票,相对没有权力的部门就没有这个优势。
俞正声提出要敢于用坚持原则的同志。
在改革攻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矛盾凸显期,领导科学发展尤其需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担当风险、敢于面对矛盾、敢于承担责任的干部。对有利科学发展的事顶着压力也敢干,对不利科学发展的事冒着风险也敢顶。应把坚持原则列为干部德的重要内容,注重把那些为了科学发展不怕影响个人进步和增长速度、原则性强、敢抓善管的人选上来、用起来,对不顾党和人民利益、拿原则作交换、以透支未来为代价的“老好人”实行“一票否决”,得票再多也不能重用。
重用科学发展为人民的人,不用搞“小圈子”的人。要把发展为了人民、为了人民发展的要求体现到选人用人上,就要使领导干部的成就感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相吻合,把领导干部的官运与人民群众的幸运相统一,大胆使用为人民群众着想、为人民群众办事、为人民群众造福的干部。
胡锦涛同志讲,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调研中干部群众对搞“小圈子”的人非常痛恨,这些人以权力为纽带、以谋官谋利为目的,圈内抱团结盟、互相利用、吹喇叭、抬轿子,圈外以人划线、排斥异己、掣肘使绊。还有少数人官商勾结,为“小圈子”谋利。天天喊为人民服务,其实是在被人民服务,台上说为大众办事,台下是在为大款办事。
用一个这样的干部,党的形象就会留一个污点,党的事业就会多一份危险。对搞团团伙伙、拉拉扯扯、亲亲疏疏、结帮营私的人,不仅不能提拔,已经用了的也要坚决拉下马。
网上讽刺干部做事情,对领导是一个样、对下面是一个样、对群众是一个样:领导如篮球,既要紧跟又要使劲拍;群众如排球,既要主动接球又要加强拦网;问题如羽毛球,一定要把它扣在对方场地里;调查研究如水球,半天不入门,而且还要浮在上面;伺候领导如曲棍球,永远要弓着腰跑来跑去。
三、完善机制不走形
科学用人关键还是靠机制。这几年,我们省也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十一制”上有新的进展,中组部民意调查显示,我省选人用人满意度不断提高,在全国的位置靠前。用人机制上有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增强科学性。
一是提名机制。提名不规范,就会成为用人不正之风的“多发地”,一些干部走后门、拉关系,首先瞄准的是“提名权”;成为违规用人的“自留地”,少数领导干部安插亲信、排除异己,首先动用的是“提名权”;成为群众意见的“聚集地”,群众对用人行为不满意,首当其冲的是提名不规范、不民主。
现在也还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人批评说:县长对包工头说:“你放心,这项工程就交给你干了,招标只是个形式!” 董事长对老朋友说:“你放心,你儿子招工就是我一句话的事,招聘只是个形式!” 局长对情人说:“你放心,提拔你弟弟当科长的事儿已经定了,考察只是个形式!” 校长对母亲说:“你放心,录用我姨家表妹为老师的事,上下关系我已经疏通好了,考试只是个形式!” 书记对候选人说:“你们放心,谁当选、谁陪选,早已内定了,选举只是个形式!”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广开进贤之路,要依靠多数人推荐、从多数人中推荐,切实增强民主推荐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发扬民主是改革的方向,提高质量是改革的生命;要尊重“一把手”的提名权,但不能放纵“一把手”的提名权,必须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一把手”用人行为,防止搞口袋里卖猫。
有一个被查的县委书记说,我要用哪个干部,首先就会让他进圈子,提名前定好调子,然后叫组织部开单子,会上过一下就能进班子。福建省周宁县委原书记林龙飞被媒体称为:官位卖光、财政的钱花光、看中的女人搞光的“三光书记”。安徽五河县县委原书记徐社新被媒体称为“官帽售货郎”。
二是考评机制。选好人首先要考准人。要以考评方式的转变促发展方式的转变,杜绝“优点难甄别、缺点难发现、特点难总结、政绩难认定”的现象。考核结果不仅要与帽子挂钩,还要与面子和票子挂钩,既能选优,又能下庸,让出色者出众,无绩者无位。
三是竞争机制。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干部群众认为近年来最有成效的改革举措,在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认同度最高。尽管分数高的不一定水平高,会考的不一定会干,但竞官总比跑官好,卷子总比条子好。坚持和完善竞争机制,要让干得好的考得上,考得上的干得好,竞得上的服众,竞不上的服气。
四是决策机制。过去搞干部任用议决制,在常委会上大家都不敢发表不同意见,现在搞票决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投票程序,它融合了民主理念、群众路线、程序正义等内涵,标志着党委用人决策的民主进程。
第三篇: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和水平
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和水平
——十七大报告学习问答之二十六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问:为什么要突出强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对于我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置于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尊重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权利的重要体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强不强,作风好不好,实绩突出不突出,群众自有公论。但在少数地方,个别干部漠视群众利益,却通过拉“小圈子”、跑关系,得以“带病提拔”,这不仅对别的干部不公平,而且让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产生怀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就是让群众的意见成为决定干部升迁与否的主要因素,任何一名干部要得到升迁,必须怀着做“人民公仆”的真诚心态,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在新时期干部任用标准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在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一贯坚持的根本标准,是选拔群众公认、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政绩突出的人。这一标准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同党的干部工作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德才兼备原则的本质体现和具体化,是被实践证明唯一正确的标准。只有不折不扣地坚持这一标准,选人用人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同。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一根本标准,使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公认和信任。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人们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要求干部选拔任用更加自觉地坚持走群众路线,拓宽发扬民主的渠道,改进群众参与方式,进一步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群众公认原则的本质要求和具体实践。公信度反映公众认同、群众信任的程度,反映群众的观点,也是衡量具体工作的标尺。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对人选和选人的双重要求,要把具体人选的素质要求和组织上选人用人的要求统一起来。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尤其是十六大以来,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为基本方向,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也是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在本质上和方向上相一致,扩大党内民主和扩大人民民主,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由党的性质、任务和地位所决定的。党作为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把党的主张变为人民的意愿、国家的意志,达到这样的目的,必然要求完善党内民主,扩大人民民主。
要形成正确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离不开用好的制度和好的作风选人。用好的制度选人,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必须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各项制度,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干部考核、考察的制度和办法,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防止和纠正考察失真、“带病提拔”和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用好的作风选人,必须严格遵守干部工作原则,坚持任人唯贤,不搞任人唯亲;坚持五湖四海,不搞团团伙伙;坚持公道正派,不拉关系、徇私情;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坚持按程序办事,不搞临时动议。选拔任用干部要特别注重群众公论,多数群众不拥护的干部不能提拔;特别注意选作风好的干部,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古人说:“成功立事非委贤莫可,改制规模非任能莫济。”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任务的高度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建设一支能够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以抓好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正确使用为重点,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优秀人才放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从制度建设上保证选人用人客观、公正、公平。
(省委讲师团供稿)
第四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用人公信度调研报告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既是广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结果的认可度问题,又是衡量干部选任工作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最近,我们专门就“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对近年
来我市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做法进行了认真总结,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在干部工作中能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从五个方面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着力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今年2月省委组织部通报了首次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我市“组织工作总体评价”、“组工干部形象评价”、“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价”、“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评价”四项指标分别为74.32
%、74.31 %、67.70 %和67.68 %,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一)不断扩大民主,以认真落实群众“四权”来提高公信度
1、扩大推荐提名环节中的民主。从2007年以来,市委多次对重要职位的人选实行了民主提名推荐。今年2月,结合市政府换届,对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其它重要领导岗位等30个职位人选进行了民主提名,先是召开有210名正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会议进行无记名投票提名,其次在市级领导层面广泛听取意见,反复比选,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2、扩大组织考察环节中的民主。一是坚持考察预告制度。考察前将考察任务、内容、时间、考察组成员、联系方式等情况在拟考察的范围内进行预告。二是完善民主推荐制度。坚持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确定考察人选的必经程序,坚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确定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未经民主推荐或经过民主推荐但多数群众不赞成的,决不提拔任用。三是推进干部考察进社区制度。将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纳入干部的考察范围,全面了解的干部的道德本质和廉洁自律情况。
3、扩大决策任用环节中的民主。对涉及干部人事任免事项,按规定由书记与副书记、分管组织、纪检等工作的常委共同酝酿后向常委会提名。制定了《市委常委会任用干部票决办法》,规定提拔担任市委管理的县级领导职务的,由市委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11个县(市、区)党政正职、62个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市委全委会表决。该办法出台后,34名县(市、区)党政正职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用由市委全委会进行了票决。
(二)不断改进选拔方式,以提高用人质量来提高公信度
1、积极推行公开选拔。不断提高公开选拔的干部在新提拔干部中的比例。市委先后8次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拔了60名县级干部和3名企业经营管理者。
2、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市直机关内设副县级职位,除有明确规定不宜实行竞争上岗的外,一律实行竞争上岗方式确定人选。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不断改进和规范竞争上岗程序,确保竞争结果公平、公正。
3、认真探索公推竞岗。2005年底采取公推竞岗的方式,选拔了20名副县级干部。公推竞岗主要采取“三推三考”的方式进行,“三推”即群众民主推荐、单位党组织推荐和全市领导干部署名推荐,“三考”即调研考试、面试考评、组织考察。综合考察对象的调研分、面试分、考核分确定录用人选,避免了用人上的主观随意性,社会反响良好。
(三)积极推进干部交流,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来提高公信度
1、认真做好政策性交流。主要包括任职回避交流、任职期满交流和重要岗位轮岗交流。对县(市、区)党政正职、纪检、组织部门和公检法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实行任职回避。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10年的;或在同一地区党政领导班子中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满10年的,进行交流或调整。新提拔担任县(市、区)党政领导成员加大易地交流任职的力度。
2、加强培养锻炼性交流。一是交流干部到经济建设第一线进行锻炼。2005年公推竞岗选拔的16名副调研员和2007年公开选拔的20名副调研员,均派到市发展投资公司、市建设投资公司、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等经济建设第一线挂职锻炼。今年4月,从全市党政机关选派了200多名干部到企业帮扶锻炼。二是交流干部到基层锻炼。对市直机关年龄较轻、缺少基层工作经验或者岗位经历单一的县级干部有计划地选派到县(市、区)担任领导职务;选派了15名干部到城区街道挂职担任协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副书记,选派了600多名干部挂职担任村第一书记。三是交流干部到矛盾较多的地方进行锻炼。先后安排市直机关58名新任的副县级领导干部到市信访局担任信访专员,或到市行政服务中心担任行政协理员,提高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3、积极开展优化结构性交流。对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处于同一层次的;专业和个性气质结构不合理的;班子团结状况较差或内部矛盾较多的,开展有针对性地交流,使一些领导班子团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四)加强干部管理,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来提高公信度
1、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和聘任制。对全市县级事业单位的行政正职实行任期制、副职实行聘任制,对**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内设二级机构副县级职务全面实行了聘任制。
2、实行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限制度。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县级领导干部年满58周岁、副县级领导干部年满57周岁,改任非领导职务;市直机关科级领导干部男满56周岁、女满53周岁,改任非领导职务。通过实行最高任职年限制度,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
3、加大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调整力度。研究出台了《关于调整处理不胜任现职县级干部的暂行办法》(庆组字[2006]124号),根据考核,届中届末和平时考察的结果,或根据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政协建议、执纪执法部门建议,对存在有令不行、能力不济、作风不正、群众不满、形象不佳等方面情况之一的县级干部,采取待岗、改任非领导职务或降职等方式进行调整。共有18名县级领导干部因不胜任现职被改任非领导职务、降职安排或待岗。有3名县级干部因试用期间工作表现一般被延长试用期。
(五)健全监督机制,以防止不正之风来提高公信度
1、实行“一把手”用人行为民主评议制度。2008年初,我市结合干部考核,在全省率先实行“一把手”用人行为民主评议制度。评议的内容主要是五个方面,即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选人用人情况、坚持选拔任用干部程序情况、落实群众“四权”情况和提拔的干部群众满意度情况。根据中央关于干部工作由“五人小组”酝酿后提交常委会研究的要求,今年初,结合干部考核,我们把用人行为民主评议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11个县(市、区)委分管书记、组织部长。通过民主评议,加强了对“一把手”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2、实行派员列席县级党组织研究干部工作会议制度。研究制定了《市委组织部派员列席县级党组织研究干部工作会议的试行办法》。每年年初根据考核、群众来信来访等掌握的情况,选定10个左右的县级党委(党组),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巡查单位,市委组织部派人列席会议。该制度的实施,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了早发现、早介入、早纠正,使干部选拔任用的质量逐年提高,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情况反映逐年减少。
3、实行选拔任用过程全程记实制度。制订了《**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暂行办法》,对选任程序和重要事项进行如实记载,加强了对选拔任用各个环节的监督。
二、群众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新期待
尽管我市在干部工作中的改革创新力度较大,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干部群众总体上比较满意,但在调研座谈和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干部群众对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期待仍较大,不满意的地方也较多,亟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的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现行的干部选任中,仅在推荐测评和公示环节体现了群众参与,但在民主测评结果、民主推荐结果、组织考察结论等方面没有做到及时公布和反馈,导致少数群众认为干部工作仍然在暗箱操作,从而影响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度。
2、选人用人工作机制有待健全。一是提名程序还不够规范,在由谁提名、如何提名、提名范围怎样界定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致使操作过程中没有具体、统一的制度规范。二是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有待健全。当前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干部职务只能上不能下状况,一些用人错位、人岗不相宜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党委选人用人公信度。
3、干部考核方法与评价机制有待改进。在实际的考察过程中,受考核方法与评价机制的影响,“带病提拔”等考察失真的现象仍然存在。
4、选人用人监督力度有待加强。《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了在干部选任工作中的纪律和监督,但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哪个程序,哪个环节该对哪些主体、哪些行为实施监督,怎样实施监督等缺乏可操作性规定,使得具有监督职责的干部监督机构和纪检机关难以真正实施到位的监督。另外如何对“一把手”的用人权进行有效规范和有力监督,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
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对策和建议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认为,只有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才能使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和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用人之要,在于导向。正确的用人导向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前提。要坚持以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把那些工作有本事、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
一要树立围绕发展选干部的导向。要立足全市发展大局,把选人用人的视野和重点转移到经济发展的主战线、主战场上来,让那些有发展思路、有发展本事、有发展办法、有发展业绩的干部脱颖而出,让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位置有舞台。通过围绕发展选干部,真正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注意力凝聚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二要树立以实绩选干部的导向。要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重资历的传统思维定势,注意选拔敢抓大事、肯抓实事、能够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政绩的干部,形成凭实绩看优劣、定升迁、论奖惩的用人导向。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目标责任考核与干部升降去留结合起来,在实绩突出的地方选干部,让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重用,使工作平庸的干部没有位置。
三要树立凭公论选干部的导向。坚持走民主路线、群众路线,把群众意愿贯穿干部选任工作始终,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多数群众不拥护的干部不能提拔。
四是要树立面向基层选干部的导向。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按照这一要求,要把是否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之一,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着眼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决不能亏待。使干部的能力在一线得到发挥,才干在一线得到锻炼,工作在一线得到认可。
(二)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一是要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透明度。知情权是社会公众参与干部选任的第一权利,是保障参与权、评价权和监督权的基础。在干部选任过程中,在维护干部选任工作独立性的前提下,凡是应当公众知晓、参与和评价的内容,就要原原本本地公开。通过干部选任工作的公开、透明,实行阳光操作,让公众了解整个干部选拔的真实情况,排除不必要的猜测、怀疑,赢得公众的信任。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提名制度。要积极探索建立市、县(市、区)党委全委会提名重要领导职务人选制度。在总结和完善近年来我市对重要职位人选民主推荐提名工作的基础上,对下一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党政正职等重要领导职务干部选拔工作的初始提名主体、提名形式、提名程序和提名责任进行进一步规范。
三要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要根据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推进公开选拔工作,不断提高公开选拔的干部在新提拔干部中的比例。对市直机关内设副县级职位,除有明确规定不宜实行竞争上岗的职位外,一律通过竞争上岗方式确定人选。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方法,提高竞争性选拔方式的科学化水平。
(三)要进一步改进考察考核方式
一要改进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方法。要扩大参与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人员的范围,提高民主推荐的真实性,合理界定民主推荐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权重。要建立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分析制度,把得票情况同干部的日常表现、工作实绩、监督部门反馈的信息相对照,进行分析印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二要推行差额考察制度。体现党员群众的选择权,努力解决过去等额考察中存在的考察面窄、党员群众的选择权难以落实的问题。
三要实行干部考察综合分析制度。对考察对象作出评价时,要综合分析干部考察过程中收集了解到的,以及日常掌握了解的关于考察对象的所有情况和信息,防止考察失真失实。
(四)要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工作
一要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对照中组部《关于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工作的通知》规定及其满意度计算方法,从基本原则、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组织实施和结果运用五大方面进行规范,结合每年考核和人大、政协“两会”,深入了解“两代表一委员”等对市、县(市、区)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反映和评价,并把调查结果作为评价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要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拟提拔人选报告个人有关情况制度。拟提拔人选在被确定为考察对象后,要以书面形式如实报告配偶及子女情况、家庭财产情况和个人有关事项。
三要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坚持派员列席下级县级党组织研究干部工作会议制度,逐步扩大派员列席单位范围。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自查、重点抽查制度,在各县(市、区)委、市直部门党组(党委)每年向市委组织部报告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自查报告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确定部分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重点检查。对自查和重点抽查工作进行及时总结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详细的整改方案,督促抓好落实。
第五篇: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有许多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需要破解。比如,干部考实考准难,规范干部提名方式难,干部管理监督难;如何实现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的有机统一,如何实现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与建立科学制度机制的有机统一等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要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攻方向,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大幅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一、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在用人导向上提高公信度。我们将大力选拔那些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大力选拔那些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大力选拔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大力选拔那些善于攻坚克难、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能够打开局面的干部。我们将每两年表彰和重用一批优秀县、乡党委书记;每年重奖一批科学发展成效突出的市、县领导班子和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挑选一批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市机关工作;每年公开选拔一批领导干部。通过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全省上下形成一心一意推动科学发展、齐心协力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在提名方式上提高公信度。提名环节是干部选任的首要环节。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核心是要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确保提名人选得到群众公认。近年来,四川省普遍实行两次推荐、个人陈述的“两推一述”方法确定提名人选,使干部提名方式更加科学规范。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干部提名原则:一是考察对象的提名必须经过民主推荐并为多数人推荐;二是组织和个人的推荐必须进入民主推荐程序,人选不是多数群众赞成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三是重要职位的人选推荐要扩大推荐范围,注重征求服务对象等相关人员的意见。同时,继续探索完善提名方式,会议无记名投票推荐要坚持“两推一述”,探索“非职位定向差额推荐”,组织推荐要探索党委常委会或全委会提名推荐,个人推荐要强化署名推荐、规范个别谈话推荐,真正做到“谁推荐,谁负责”。
三、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考准考实上提高公信度。干部考核评价,重在完善考评标准,改进考评方法。在中组部指导下,我们已经制定了市(州)、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并采取“线性分析”、“差额考察”、“民意调查”等方法严格考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评质量。下一步,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着力从3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体系。一是完善地方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重在体现科学发展、“四位一体”建设和民生、生态、人文、公益等考核指标,务求简便实用;二是研究制定不同地域、不同层级的党政工作部门、企事业单位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三是创新和优化考评办法,探索建立科学的民意采集和分析机制,规范考评参与范围和考评实施程序,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四、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在任用环节上提高公信度。把好干部任用决策关口,关键在于扩大民主,有效制衡,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下一步,我们考虑:一是适应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新的运行机制,研究提出地方党委酝酿讨论和任用干部的具体办法;二是把干部选拔任用情况作为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全委会对常委会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评议;三是把干部任用票决制由地方党委扩大到部门、高校党委(党组),全委会票决重要干部范围由正职扩大到重要部门的副职;四是逐步扩大干部任用人选差额上会、差额票决。同时,重视社会评价,建立选人用人公信度定期测报制度,有效防范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努力使干部选任工作让人民满意,使选任的干部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