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0例留置导尿管老年患者尿路护理与观察
80例留置导尿管老年患者尿路护理与观察
摘 要 尿路感染是老年人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指上尿路感染的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的膀胱炎。目的:探讨尿道护理对减少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对8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保持尿道口清洁,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严格无菌操作等。结果:80例患者经加强尿道护理之后,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率有所下降。结论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加强尿道护理,可减少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
关键词 导尿 尿路感染 尿道护理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尿路感染是老年人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指上尿路感染的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的膀胱炎。虽然导尿能给患者带来尿路感染,连续留置导尿管10d以上,尿路感染几乎不可避免,但导尿术毕竟是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诊疗手段。因此,应从思想上重视导尿引起的医院感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2010 年―2012 年在泌尿外科住院并实行导尿的患者80例,年龄55 岁~70 岁,原发病:尿潴留20例,前列腺增生40例,常规手术后20例。为减少感染发生,对80例老年患者加强了尿道护理,现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1保持尿道口清洁
(1)每日用温水清洁会阴部皮肤,健康成年女性尿道前端1 cm 和男性的前尿道3 cm~4 cm 处都有相当数量的细菌寄居,需加强清洁护理。
(2)尿管若被污垢或血迹污染后,应及时将尿管上的污染物用无菌盐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棉棒蘸碘伏由尿道口开始,沿尿管由上而下擦拭消毒。导尿管若部分脱出,不能再送回,必须将导尿管拔除,重新更换后,再次留置尿管。
(3)皮肤是身体的第一防线,保持尿道口周围皮肤的清洁也很重要,每日用温水清洗尿道周围的皮肤,水的温度要保持在30~45 ℃之间,要沿着一个方向顺序来洗,洗肛门周围时,一定要由上而下,女性尿道口靠近肛门,清洗时更要注意,洗净后一定要擦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由于留置尿管的刺激,有时尿液会从尿管周围由尿道口溢出,发现这种情况后应及时用温水清洗会阴部,更换床单及患者所穿内衣,避免由于污染而造成感染。总之,不管任何情况下引起尿道口及尿管的污染,都应及时应用不刺激尿道口的方法进行相应处理,保持尿道口清洁,切断病菌感染的途径。
2用无菌盐水冲洗膀胱,避免病菌在膀胱内生存引起感染
(1)在泌尿外科膀胱或前列腺等常规手术后,会有大量的术后残留物及陈旧性血液残留在膀胱,如不及时由尿管引出,会使细菌滋生,引起感染。
①开放冲洗法用30 mL 的注射器,生理盐水(温度37~38 ℃)1000~1500 mL,冲洗时应反复冲洗,直至流出的冲洗液清澈为止。每次冲洗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此种冲洗方法简单可行,但污染机会大,应少采用。
②密闭式冲洗法用无菌洗液冲洗,无菌冲洗袋挂于输液架上,同时接导尿管,尿管的另一端接引流袋(开放引流袋)。开放输入管,使冲洗液缓缓流入膀胱,滴速一般40~60 滴/min,冲洗时不宜按压膀胱。
(2)在留置尿管后,大量尿液由尿管排出,而在膀胱内会残留少量或微量尿液,这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之一。除膀胱冲洗外,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指导患者每日摄入2000~3 000ml液体,以稀释尿液,减少沉淀,保持尿量每日在1500~2500 mL左右,以减少尿路感染。
3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细菌从各种渠道对尿路造成感染
(1)在进行导尿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及无菌管理,对所有部位都要进行彻底消毒灭菌,避免细菌侵袭引起尿路感染。导尿前可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净外阴,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进行。女患者清洗包括前庭部、大小阴唇和周围皮肤;男患者包括阴茎和包皮,包皮过长时应予翻转,清除包皮垢。在病房导尿时,按无菌操作打开导尿包,避免与有菌物接触。用无菌镊子夹碘伏棉球消毒,消毒以尿道口为中心,由外向内,严格按无菌原则消毒,各擦洗2 次(1 个棉球只能擦洗1 次),消毒完毕将镊弃去。导尿时导尿管如误插入阴道或脱出时,应立即拔出,另换1 根无菌导尿管重插。插入及拔出导尿管动作务必轻柔,切忌粗暴,以免损伤尿道黏膜,引起感染。
(2)导管到引流管为一密闭系统,除非有确定需要,一般不允许将引流管道与导管脱离。采集尿液标本可将接管处先用酒精消毒后用无菌孔针吸取尿液,不允许随意拔开接管处取尿。
(3)每天定时更换引流袋1 次,每周更换导尿管1 次,一次性导尿管可酌情延长周期。告知患者保持尿袋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避免挤压,防止尿液反流,造成逆行感染。
(4)男性患者导尿管插入前建议使用润滑止痛胶,插管遇阻力时切忌强行插入,必要时请专科医师插管。确定拔管后,先用注射器将气囊内水抽尽,使气囊呈扁形负压状方可拔管,以防损伤尿道,造成感染。
(5)医护人员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工作中往往多个患者的医护操作由一个人完成,每项操作前后一定要按标准洗手法认真严格洗手,戴无菌手套。防止细菌进入尿道,尿路器械必须在无菌下进行处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所有负责导尿管和引流的护理人员都应接受严格的操作训练,保证其操作正确无误。对老年患者由于泌尿系生理性改变,应限制水、钠的摄入。定期测量体重,注意其变化情况,观察水肿的消长情况,记录24小时液体出人量,监测尿量变化,注意有无肾实质损害的发生。告知老年人及家属出现水肿的原因,怎样观察水肿的变化,做好限制水钠的解释工作,与老年人及家属一起制定治疗方案及饮食方案。要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保护好水肿部位的皮肤,水肿较重的应避免穿紧身衣服,卧位时宜抬高下肢,协助老年人更换卧位,受压部位适当予以按摩。温度低使用热水袋时,予以棉布包裹,要特别小心避免烫伤。
参考文献
[1] 杨明会,杨新桥.尿路感染[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3-24.[2] 张喜锐,康琳.临床护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75-76.
第二篇: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进展
老年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进展
赵翠萍
【摘 要】 留置尿管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操作,特别是应用于老年髋部手术或因体位改变而排尿困难的患者,是一项侵入性操作,为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留置尿管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现对老年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选择,留置尿管的时机,置入方法和技巧,留置尿管的护理,导尿管的拔除时机选择及技巧等方面进行综述。【关键词】 老年手术患者
导尿管 护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医院内的老龄患者日趋增多,骨折或基础疾病病人增多,因手术或卧位不适或小便失禁疾病引起尿潴留的现象多发,留置导尿管成了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留置尿管后,通过观察尿量及尿液性质能及时了解患者全身血容量,决定输液速度、输液量,术中避免误伤膀胱、污染手术视野,术后可防止尿潴留。查阅大量老年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尿管的选择
1.1材料的选择
目前临床常用导尿管有三类: ①橡胶导尿管;②乳胶导尿管;③硅胶导尿管。因导尿管材质不同,对尿道粘膜的刺激,分泌物的增加、细菌的繁殖扩散及尿路感染的发生也不相同。黄位耀等[1]张杨等[2]将硅胶导尿管和乳胶导尿管进行临床比较,证实使用硅胶导尿管在插管过程中对黏膜损伤小,血尿发生率低,能避免患者留置尿管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和疼痛,可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降低;应用全硅橡胶导尿管尿道炎发生率极低,仅为2%,气囊导尿管又称Foley′s管,因其具有固定方便、不易滑脱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1.2导尿管大小的选择
根据老年患者性别选择粗细合适的尿管,尽可能降低
[3]尿管对膀胱及尿道内膜的刺激,减少漏尿机率。在郑莉斯等的研究中,对成年男性一般采用F16-F18尿管,女性F18-F22尿管,以减少漏尿的发生。对于初次留置尿管的患者,不宜选用过粗的导尿管。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特别是女性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尿管,这样既可以防止漏尿,又可使尿管通畅。对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的患者,应选择型号相对较小的导尿管。尿管过粗会损伤尿道黏膜,尿管过细尿液会自尿道口漏出,达不到导尿的目的,还会因床单潮湿而引起压疮[4]。留置尿管的时机
对于老年骨折病人因体位改变引起尿潴留,要遵医嘱及时留置尿管;对于手术的患者,梁翠婵[5]研究结果证实,麻醉成功后留置尿管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插管成功率。3 留置尿管的方法和技巧
3.1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告知配合方法;严格无菌操作,常规检查双腔气囊尿管是否通畅。
3.2前列腺增生症病人因尿潴留需导尿时,由于尿道粘膜弹性差,比较薄脆,稍有不慎就容易就容易引起尿道粘膜破裂,此时应选择相对较小型号的导尿管为佳。此类病人选择导尿管的插管应充分润滑尿管,自外尿道口用5ML注射器注入石蜡油再插管;或尿管尾端接润滑剂注射器,边插管便注射润滑剂,当插入有阻力时用手指轻顶导尿管顶端以引导向上方插入尿道和膀胱,避免反复插入,刺激尿道。利多卡因粘膜麻醉可减少疼痛反射所致的尿道括约肌痉挛,以利插管[6]。
3.3老年女患者插入尿管时,持尿管的右手略上抬,约与尿道口水平面成15°角,轻柔插入尿道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7]。还可以用5cm~10cm的软枕垫高臀部,再垫上导尿包的外包装,接好尿袋后再行消毒导尿,能防止消毒液、尿液污染床单元[8],插入尿管后予“OK”手法用左手小指、无名指与小鱼际肌将尿管与外阴部固定,再用拇指、食指握住尿管气囊注水端,右手注水,固定尿管于膀胱颈部。
3.4传统插入长度:女性4~6cm,现插入10~12cm,传统男性插入20~22cm,现插入26~28cm[9]
4留置尿管的护理
4.1控制首次排尿量,尿潴留病人导尿后首次放尿应控制尿量<1000ml,夹管15-30分钟后再引流,以防大量放尿导致腹压突然降低,也可防止因膀胱突然减压导致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引起血尿[10]。
4.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位置,国内各医院[11]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月更换导尿管1次, 林薇[12]等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集尿袋以每周更换2 次的效果最佳。每天用0.05%碘伏棉球消毒会阴部及尿管2次/日[13],避免粪便及分泌物的污染。间歇放尿,训练膀胱功能及骨盆底肌的锻炼,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香港伊利沙伯医院在留置导尿的护理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14]:主张①持续开放尿管。②尽快拔除尿管,一般术后2d内拔管。③不做膀胱冲洗。④每周更换尿袋。认为频繁更换集尿袋会造成密闭引流系统的开放,增加尿路感染机会。
4.3 加强固定 通常在气囊内注入 10 ~ 15 ml 注射用水,尿管气囊内注入液体最好选择灭菌用水,而注入生理盐水易析出结晶出现堵管,使气囊内的液体抽不尽致拔管困难[15],研究[16]表明外固定能够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因此用尿管固定装置固定尿管外端于大腿内侧,防止因牵拉引起尿管的滑脱。尿管从大腿上侧走,在床边悬挂低于膀胱位置,距离地面大于20cm。4 拔管的时机和技巧
留置尿管的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呈正比。留置时间时越长,则并发尿路感染越高[17]。因反复插管易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因此拔尿管前采取早期护理措施: ①采取间断开放尿管,每 3 ~4 小时放尿一次,锻炼膀胱的收缩功能②做好心理疏导,留置尿管是手术的需要。特别是留置尿管 1~ 2 d,并不影响排尿,在拔管后即可自行排尿,③拔管应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并热敷下腹以诱导排尿[18]。双腔气囊尿管为硅胶尿管,气囊注入 15 ~20 ml 蒸馏水(注射用水)后呈球形,抽尽气囊内的水后气囊弹性降低不能复原而成四菱形,此时拔出尿管对尿道黏膜损伤较大。若将尿管气囊内水抽尽后(与导尿时注入的水约相同)再顺势注入 1 ml 液体于气囊内,此时气囊呈纺锤形,对尿道黏膜损伤较小。抽气囊内液体时避免用力过快过猛,防止气道前端忽然负压吸扁形成梗阻而吸不出气囊内液体造成拔管困难[19]。由于膀胱充盈,患者有排尿冲动,拔管后立即排尿既对尿道有一的冲刷作用又减轻了尿道疼痛感。讨论:护理人员在术前留置导尿管时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置管前充分评估患者情况。预先检测气囊质量、注水量;把握合适的置管时机,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后留置尿管可以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痛苦;置管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根据情况定时更换引流袋;选择导尿管的最佳拔除时机,将留置尿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寻求更简单有效的方法防范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探求更人性化的方法,减轻留置导尿管的不适,提高患者满意度。参考文献: [1]黄位耀,韦莉萍,纪玉桂.全硅橡胶和乳胶导尿管留置导尿的临床比较[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8):1026~l028 [2]张 杨,李 钢,尹 婷 等.硅胶导尿管与乳胶导尿管在尿路相关性感染中的调查分析[R],中外医疗,2013,14,67-68 [3] 郑莉斯,林金玲,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国实用医药[J],2010,10(5):214-215 [4] 丁素云,牛爱霞,国内成人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护理进展,齐鲁护理杂志[J].2010,16(9)42-44 [5]梁翠婵,手术病人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临床观察,现代医院[J].2012.7(12),45-46 [6]顾青,周红艳,顾硕 留置尿管的护理研究进展,中国医学装备[A],2014,8(11)489-490 [7] 范秀丽,女患者留置导尿的护理进展,吉林医学,2014,1(35)627-628 [8] 颜玉贤,改良留置尿管护理流程在神经内科病人的效果分析,全科护理,2013,11(3)820—821 [9] 刘欣 留置尿管的护理改进体会,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A],2010,5(16)129 [10] 胡敏,祝敏,徐华,泌尿外科留置尿管的护理,内蒙古中医药[B],2014,36,114 [11] 丁素云,牛爱霞,国内成人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护理进展,齐鲁护理杂志[J],2010,16(9)42-44 [12] 林薇,李道快,王陈莲.留置导尿患者一次性集尿袋的更换时间[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6):473~474 [13]吴善凤,张营,蒋云飞,家庭随访对留置尿管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护士进修杂志[J],2011,4(26)637-639 [14] 罗翱翔,张广清,付秀珍,香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工作的启示,中华护理杂志 [J]2011,1(46)35-36 [15]崔秋景,留置导尿患者心理不适原因探讨及相关护理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6): 599 -600.[16]张继红,张旭媛 尿管外固定对神经科危重病人留置导尿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8): 1577 -1578.[17] 蔡秋荣,留置尿管并发的尿路感染原因及预防,[B]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77-2678 [18] 孙英,术后老年男性留置尿管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3(6)188-190 [19] 王艳芬,唐 波老年卧床患者长期留置尿管的护理,吉林医学,2012,4(33)2231-2232
[20] 谷 波,赵万华,成翼娟,四川省各级医院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调查,[C]护理研究,2012,2(26)407-408
[21] 史恩桃,高 星,麻醉前后留置尿管对患者舒适度及术后耐受性影响的研究,[J]临床与实践,2012.5(16)1685-1686
第三篇: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常用于手术,截瘫或昏迷等患者。目的是避免术中误伤,术后引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并发症。目前临床常用气囊导尿管,其优点是易固定、不易脱落、易于会阴清洁。
留置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尿路感染、尿道损伤、拔管困难、尿潴留等。
1.保持良好功能,预防尿道损伤:(1)嘱病人翻身时注意保护勿脱出,集尿袋内尿液达1/3-1/2时即倾倒,防止重力作用使尿管脱出。对烦躁病人约束固定好四肢,预防病人强行拨管,使膨大的气囊强行拉出,致尿道粘膜撕裂出血。(2)更换集尿袋时,避免用力牵拉导管,观察尿管是否扭曲、受压、移位或插入过深过浅;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防止逆行感染的措施:(1)将集尿袋固定在床旁,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2)保持外阴清洁,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外口,每日1-2次,以减轻尿道口粘膜损伤和水肿及预防感染。(3)尿管长期留置时,每日更换集尿袋1 次,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时间(2周或一个月)。(4)保持导尿管与引流管连接部位的清洁。观察尿量和颜色,若尿色深或混浊,应加量饮水并及时送尿标本检查,每天保持尿量在2000 ml以上,以达到膀胱自净作用;(5)卧床病人应经常变换体位,使尿液尽量排出;若有尿盐沉渣或血块,可用生理盐水、1:5000呋喃西林液或3 %硼酸溶液低压冲洗。一般一周内不主张冲洗膀胱。感染病人可根据医嘱用药液冲洗,每日2-4次。
3.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浑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处理,每周尿常规检查一次。
4.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由于机械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对感染的防御能力降低,易引起粘膜损伤。因此,应增加营养及给予抗菌药物,给病人安慰,减轻留置尿管对病人的心理影响和不适,亦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尿管第一天持续开放,以后改为4小时或病人有尿意时开放一次。
5.拔管及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留置导尿影响膀胱蓄尿功能,且可发生过敏反应;文献报道,长期接触乳胶制品,过敏者达34%,所以应尽早拔管,一般留置1-3天,小儿最长7天。拔管应在患者精神和体力较好的晨间。拔管后2-3小时内督促和协助病人排尿一次,以后每2小时排尿1次,尤其当天值夜班的护士应督促排尿;对排尿困难或排尿频繁的病人应做好心理护理,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次,同时行会阴部肌肉收缩锻练,增进括约肌功能,逐渐恢复膀胱容量。
6.尿管脱出处理:应立即检查脱出原因,若球囊完好脱出,检查尿道有无渗血损伤,若球囊破裂且不完整,立即查找,若未发现应及时汇报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同时必要时重新留置尿管。
留置尿管护理健康宣教
一、目的:(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3)尿道损伤早期或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尿道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4)用于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部、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5)患者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6)抢救休克或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7)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气体以协助诊断。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 1)尿管脱出。
2)尿管堵塞引起急性尿潴留。3)发热(尿路感染)。
三、特殊指导:
(1)切勿牵拉过紧,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尿管脱出、扭曲、受压,以利于尿液引流。
(2)集尿袋及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反流。(3)如尿管脱出,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多饮水,学会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5)保持会阴部清洁。(6)学会监测自己的体温等。
体表静脉留置针的健康教育
一、目的
1.避免多次穿刺,减轻患者痛若,保护血管。2.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3.保护静脉通路的通畅,便于抢救。4.快速补充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
1.静脉炎。2.输液反应。
3.意外拔管引起出血过多。4.静脉留置针阻塞。
三、特殊指导(病人配合事项)
1.采取舒适的体位和肢体功能位置。
2.告知家属注意看护小儿避免自己拔出,假如留置针脱出时立即用手压着针眼的上方并告知护士。3.勿自行调节滴速。4.局部皮肤保持清洁。
5.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6.有注射局部皮肤或全身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7.避免纱布潮湿,如有潮湿及时告知护士
第四篇:导尿管留置护理常识
留置导尿管护理常规
一、留置导尿目的
(1)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能准确记录尿量。
(2)术前准备:盆腔内器官手术前留置导尿,以保持膀胱空虚,可避免术中误伤。(3)泌尿系统的病人,可便于引流及冲洗,减轻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
(4)解除尿潴留:对于截瘫、昏迷、会阴部有伤的病人,以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压疮。
二、导尿管的类型
气囊导尿管: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后,向置入膀胱尿管远端的气囊里充气或充水,气囊尿管因内固定效果好 ,刺激小 ,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普通导尿管:导尿后在尿道口处将尿管用橡皮膏粘贴在阴茎上和阴茎根部固定
三、临床上导尿管
(1)单腔导尿管:留取中段尿、膀胱灌注治疗以及暂时解除尿潴留。
(2)双腔导尿管:距离尿管头约2.5cm处有一小气囊,它具有固定简单、牢固、不易污染等特点。
(3)三腔导尿管:用于膀胱冲洗或向膀胱内滴药。
四、尿管型号的选择
(1)普通导尿选择16-18F的双腔气囊导尿管。
(2)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女性衰竭病人,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尿管。
(3)前列腺肥大的病人,由于尿道粘膜弹性差,比较薄脆,容易引起尿道粘膜破裂,应选择型号较细尿管。(4)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手术后需要通畅引流以防止导尿管堵塞引起继发性出血,选择18-22F的双腔或三腔气囊尿管。
五、导尿的注意事项
(1)掌握尿道解剖生理特点: 女病人插管的深度:插入尿道4~6cm有尿液流出再插入1cm左右。
男病人插管的深度:插入尿道约20~22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2cm左右。
(2)老年前列腺肥大的插管:插管时遇到阻力,是因为前列腺增生使前列腺段尿道弯曲、伸长。致使导尿管受阻,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由尿道口注入,起到松弛尿道肌肉,减轻疼痛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利于插管成功。
(3)高龄女病人插管:由于肌肉结缔组织萎缩,萎缩的阴道牵拉尿道口使之陷于阴道壁之中,尿道口暴露困难,左手食指、中指并拢,伸于阴道2cm,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即可以找到尿道口。
(4)尿道外括约肌痉挛: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强烈收缩,此时暂不动导尿管,等数分钟后再插管,或插管时令病人张口呵气,必要时经尿道外口注入石蜡油5ml,再进行插管。
六、留置导尿常见问题(1)漏尿 :原因分析 1.患者自身原因:
老年男性:尿道括约肌纤维出现萎缩,收缩力差。
老年女性:尿道口萎缩,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松弛而引起漏尿。
神志正常者:排尿意识存在,膀胱括约肌逼尿肌等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运动,使球囊处封闭不严。2.膀胱痉挛:
导致的漏尿是由于气囊导尿管的前端为一圆头,气囊与膀胱壁直接接触,刺激膀胱肌肉引起强烈收缩,使膀胱颈尿道移动度增加,膀胱颈开放而引起漏尿。
3.气囊注水量过少,使球囊部不能充分与尿道内口相嵌,使尿道外口漏尿;气囊注水量过多,对膀胱颈及尿管内口压力过大,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即出现漏尿。4.尿管堵塞而致漏尿:
由于尿液浑浊或出血,血凝块堵塞及长期留置导尿管未定期更换冲洗引起钙盐沉积而导致尿管堵塞,当膀胧容量达到一定量时,出现尿液从尿管周围溢出并伴有尿储留。(2)血尿:原因分析
1.气囊未完全进入膀胱,注入液体后压迫尿道,致尿道黏膜损伤;前列腺增生者强行插入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2.长期留置尿管者,尿管周围分泌物及尿晶体附着,拔管时损伤尿道黏膜.3.不合作或意识障碍的患者牵拉气囊导管,将尿管带气囊拔出,引起尿道损伤,出现血尿.4.膀胱冲洗方法不正确 ,由于滴速过快,压力过高,以致气囊对膀胱黏膜的局部刺激,可导致大量血尿。
(3)尿管脱出:原因分析
1.气囊中注入了气体导致气囊内气体经气囊活塞逸出:气囊内注水过少.这是由于气囊中的水也可经气囊活塞缓慢蒸发,引起气囊内水量减少。
2.气囊活塞松动:气囊中的气体经活塞逸出,导致气囊变小而脱出。3.在行膀胱冲洗时,穿刺点距气囊通道过近,刺破气囊管道。4.烦躁患者由于意识不清,缺乏必要的束缚而强行拉出尿管。(4).留置尿管引起疼痛: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病人心理紧张,由于精神紧张会增加膀胱颈肌肉紧张,痉挛,导致尿道狭窄。2.操作因素:操作技术不熟,插入的深浅度不正确,石蜡油润滑的长度不够,增大对尿道的摩擦。
3.尿管的因素:尿管的类型和型号选择的不合适。
4.固定因素 :固定方法不正确,气囊尿管注入水太多,固定位置不对,过度牵拉尿道。5.个体因素 :个体的差异,个体对疼痛的敏感性不同,疼痛的程度也不同。(5)尿管堵塞引流不畅:原因分析
1.急性细菌性感染时,尿液浑浊,尿沉淀产生,或膀胱出血,血凝块堵塞。2.长期留置导尿管,钙盐沉积或尿管老化、硬化引起引流不畅。3.气囊畸形致充满液体的气囊堵塞了导尿管侧孔。
七、留置导尿的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目的,取得合作,用屏风遮挡病员,分散注意力。
(2).熟练掌握操作要点:勿强行插入,切忌盲目反复试插,以免加重尿道损伤,正确的润滑导尿管的前端,对尿道黏膜损伤明显减少。
(3)选择合适尿管:尿管过粗会引起病人疼痛,过细尿液会从尿道口漏出。
(4)妥善固定导尿管 :球囊注水量适宜10~15ml,意识障碍者应约束双手,以防牵拉尿管引起尿道损伤出血,避免尿管被强行拉出,引流管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等造成引流不畅。
(5)漏尿时:增加气囊内注水量可有效地防止漏尿发生。膀胱痉挛漏尿者给予M受体阻滞剂或654-2,不缓解可用尿管灌注2%利多卡因还可使用37℃中药保留灌肠。
(6)防止泌尿系感染:每日用0.5%碘伏擦拭尿道口,定时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尿量、色、性状并做好记录。当发现病人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尿常规检查1次/w,每周还应行2—3次5%碳酸氢钠100-200 ml冲洗,预防钙盐沉积,或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出血者及时冲洗止血。(7)操作者在行膀胱冲洗时应将针头的穿刺点尽量靠近尿管接引流管处。
(8)放尿的间隔时间与量 :应用利尿剂,可缩短到30 min放尿1次,每次不超过1 000 ml,以免腹内压急剧下降,引起撤退性膀胱出血。
(9)定期更换导尿管,主要根据尿液的ph,若尿液ph〉6.8,2周更换一次,若尿液ph〈6.8,4周更换一次。
八、膀胱冲洗:
将一定量无菌液体通过尿管注入膀胱,达到清洁膀胱、稀释尿液、清除沉淀物、防止导尿管堵塞,维持尿液引流通畅的目的。注意事项:
(1)冲洗液体量不宜过多,少量多次,不宜过快,60~80滴/min,以防病人尿意强烈,膀胱收缩,迫使冲洗液从尿管侧溢出尿道外,如为治疗性用药,应在膀胱内保留30min。(2)冲洗液悬挂高度不宜过高,注意选择低于60CM。
(3)冲洗液温度的保持,冲洗过程中液体前后温度差异性大,必要时加温,避免冷热变化造成功能性膀胱收缩而出现溢液和溢尿。
(4)如果膀胱内有出血或较多脓块造成导尿管堵塞,可间断或连续冲洗,在冲洗液中加入抗菌药物,夹管时间30min。
第五篇:导尿管留置护理常识
留置导尿是一项基本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属于有创操作项目。因其操作简便,内固定稳定,刺激性小,无需用胶布固定,插入后与尿道密合程度大,能有效地保持外阴干燥而深受义务人员及患者的欢迎。但在临床工作中,往往由于护理操作不当易产生一些并发症,特别是在插管或是留置过程中出现血尿,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我科2004年至2006年两年应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有10例次出现肉眼血尿,现将原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0例,男8例,女2例。尿管插入不到位,行气囊固定引起尿道黏膜出血2例;因患者躁动带气囊拔出尿管引起尿道出血2例;气囊回缩较差,拔管时损伤尿道黏膜出血1例;放尿过快引起膀胱出血2例;因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强行置入尿管致尿道出血2例;因用呋喃西林冲洗膀胱速度过快、压力过高引起血尿1例。
原因分析
2.1 插管长度 传统留置尿管长度:女4~6 cm,男20~22 cm,一般是导尿管插入尿道后再置入1~2 cm。但在临床工作中,往往由于个体差异、疾病影响因素导致置管长度不当而引起尿道损伤,出现血尿。
2.2 知识缺乏 患者因精神紧张、尿道刺激、意识不清等原因,带气囊拔出尿管,致使尿道黏膜出血而引起血尿。
2.3 拔管困难 是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出现的常见并发症,由于气囊回缩较差,拔管时损伤尿道黏膜而出现血尿。
2.4 放尿过快 留置尿管后,第一次放尿超过1 000 ml,由于放尿速度过快,尿量过多,使腹内压急剧下降,引起撤退性膀胱出血而出现血尿。2.5 插管困难 患者本身因素,如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患者不配合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等致插管受阻时仍盲目插管,造成尿道黏膜破裂,引起血尿。2.6 膀胱冲洗方法不正确 呋喃西林冲洗膀胱时,由于滴速过快,压力过高,以致气囊对膀胱黏膜的局部刺激,可导致大量血尿。
护理对策
3.1 改进的气囊导尿管置管术 常规置导尿管进入膀胱后,将全长尿管插入尿道,并用手指按压耻骨联合上方的膀胱区,见尿后再充盈气囊,然后将尿管缓缓往外牵拉至遇到阻力为止,该方法在膀胱不充盈的情况下也可引流出残余的尿液,避免因不见尿液流出而无法判断导尿管是否在膀胱内,而盲目充盈气囊导致尿道损伤,引起血尿。女性导尿也同此方法,插入尿管后见尿流出再插入4~6 cm。
3.2 加强宣教 操作前一定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气囊导尿管的目的和有关的注意事项,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至于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在留置导尿前,将患者的手轻轻地用毛巾缠上,以防患者将尿管带气囊拔出,引起血尿。
3.3 拔气囊导尿管的新方法 常规用注射器抽吸气囊内的气体或液体时感负压后,再向气囊内注入0.4~0.5 ml的气体或液体,然后将导尿管拔除。原理:向气囊内注入少量的气体或液体,使气囊外部的皱襞消失,气囊平整,拔管时与尿道黏膜不会产生强烈摩擦,从而达到减少尿道损伤及减轻患者疼痛的效果,注意推注的气体或液体不可过多,否则适得其反。
3.4 放尿的间隔时间与量 第一次放尿不可超过1 000 ml,正常可每2 h放尿1次,如应用利尿剂,可缩短到30 min放尿1次,但每次放尿都不可超过1 000 ml,以免腹内压急剧下降,引起撤退性膀胱出血而出现血尿。
3.5 拔管困难的解决方法 插管过程中,如果遇到阻力,不可盲目插管,特别是患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患者,由于尿道黏膜弹性差,比较薄脆,稍有不慎易引起尿道黏膜破裂,此时应选择型号小、较坚韧的尿管为佳,自尿道口向尿道内注入少量石蜡油起润滑作用。利多卡因黏膜麻醉可减少疼痛以及疼痛所致的尿道括约肌痉挛,以利插管成功。
3.6 膀胱冲洗的注意事项 长期留置尿管者,用呋喃西林冲洗膀胱时,速度要慢,压力要低,这样可防止因膀胱冲洗而引起的血尿。对于不能耐受呋喃西林对膀胱黏膜的局部刺激引起的大量血尿者可改用生理盐水慢速低压冲洗,并于膀胱排空后注入生理盐水100 ml加去甲肾上腺素8 mg,保留于膀胱,等有尿意时再放出,连用3天,即可达止血目的。
留置导尿管护理常识
留置导尿目的
1.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能准确记录尿量。
2.术前准备:盆腔内器官手术前留置导尿,以保持膀胱空虚,可避免术中误伤。3.泌尿系统的病人,可便于引流及冲洗,减轻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4.解除尿潴留:对于截瘫、昏迷、会阴部有伤的病人,以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压疮。
导尿管有两种 一种为气囊导尿管,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后,向置入膀胱尿管远端的气囊里充气或充水,气囊尿管因内固定效果好 ,刺激小 ,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另一种为普通导尿管,导尿后在尿道口处将尿管用橡皮膏粘贴在阴茎上和阴茎根部固定
临床上导尿管(1)单腔导尿管:
留取中段尿、膀胱灌注治疗以及暂时解除尿潴留。
(2)双腔导尿管:
距离尿管头约2.5cm处有一小气囊,它具有固定简单、牢固、不易污染等特点。(3)三腔导尿管:
用于膀胱冲洗或向膀胱内滴药。 尿管型号的选择
1.普通导尿选择16-18F的双腔气囊导尿管.2.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女性衰竭病人,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尿管.3.前列腺肥大的病人,由于尿道粘膜弹性差,比较薄脆,容易引起尿道粘膜破裂,应选择型号较细尿管.4.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手术后需要通畅引流以防止导尿管堵塞引起继发性出血,选择18-22F的双腔或三腔气囊尿管. 导尿的注意事项 1.掌握尿道解剖生理特点:
女病人插管的深度:插入尿道4~6cm有尿液流出再插入1cm左右
男病人插管的深度:插入尿道约20~22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2cm左右 2.老年前列腺肥大的插管:
插管时遇到阻力,是因为前列腺增生使前列腺段尿道弯曲、伸长。致使导尿管受阻,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由尿道口注入,起到松弛尿道肌肉,减轻疼痛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利于插管成功.3.高龄女病人插管:
由于肌肉结缔组织萎缩,萎缩的阴道牵拉尿道口使之陷于阴道壁之中,尿道口暴露困难,左手食指、中指并拢,伸于阴道2cm,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即可以找到尿道口.4.尿道外括约肌痉挛 :
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强烈收缩,此时暂不动导尿管,等数分钟后再插管,或插管时令病人张口呵气,必要时经尿道外口注入石蜡油5ml,再进行插管. 留置导尿常见问题 1.漏尿
2.血尿
3.尿管脱出
4.留置尿管引起疼痛 5.尿管堵塞引流不畅 1.漏尿的原因分析 1.患者自身原因:
老年男性:尿道括约肌纤维出现萎缩,收缩力差.老年女性:尿道口萎缩,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松弛而引起漏尿.神志正常者:排尿意识存在,膀胱括约肌逼尿肌等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运动,使球囊处封闭不严.2.膀胱痉挛:
导致的漏尿是由于气囊导尿管的前端为一圆头,气囊与膀胱壁直接接触,刺激膀胱肌肉引起强烈收缩,使膀胱颈尿道移动度增加,膀胱颈开放而引起漏尿.3.气囊注水量过少,使球囊部不能充分与尿道内口相嵌,使尿道外口漏尿.气囊注水量过多,对膀胱颈及尿管内口压力过大,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即出
现漏尿.4.尿管堵塞而致漏尿:
由于尿液浑浊或出血,血凝块堵塞及长期留置导尿管未定期更换冲洗引起钙盐沉积而导致尿管堵塞,当膀胧容量达到一定量时,出现尿液从尿管周围溢出并伴有尿储留. 2.血尿的原因分析 1.气囊未完全进入膀胱,注入液体后压迫尿道,致尿道黏膜损伤;前列腺增生者强行插入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2.长期留置尿管者,尿管周围分泌物及尿晶体附着,拔管时损伤尿道黏膜.3.不合作或意识障碍的患者牵拉气囊导管,将尿管带气囊拔出,引起尿道损伤,出现血尿.4.膀胱冲洗方法不正确 ,由于滴速过快,压力过高,以致气囊对膀胱黏膜的局部刺激,可导致大量血尿. 3.尿管脱出的原因分析
1.气囊中注入了气体导致气囊内气体经气囊活塞逸出.气囊内注水过少.这是由于气囊中的水也可经气囊活塞缓慢蒸发,引起气囊内水量减少.2.气囊活塞松动.气囊中的气体经活塞逸出,导致气囊变小而脱出.3.在行膀胱冲洗时,穿刺点距气囊通道过近,刺破气囊管道.4.烦躁患者由于意识不清,缺乏必要的束缚而强行拉出尿管. 4.疼痛的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 病人心理紧张,由于精神紧张会增加膀胱颈肌肉紧张,痉挛,导致尿道狭窄.2.操作因素:
操作技术不熟,插入的深浅度不正确,石蜡油润滑的长度不够,增大对尿道的摩擦.3.尿管的因素:
尿管的类型和型号选择的不合适.4.固定因素 :
固定方法不正确,气囊尿管注入水太多,固定位置不对,过度牵拉尿道.5.个体因素 :
个体的差异,个体对疼痛的敏感性不同,疼痛的程度也不同. 5.尿管堵塞的原因分析
1.急性细菌性感染时,尿液浑浊,尿沉淀产生,或膀胱出血,血凝块堵塞.2.长期留置导尿管,钙盐沉积或尿管老化、硬化引起引流不畅.3.气囊畸形致充满液体的气囊堵塞了导尿管侧孔. 留置导尿的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 :
向病人解释目的,取得合作,用屏风遮挡病员,分散注意力.2.熟练掌握操作要点:
勿强行插入,切忌盲目反复试插,以免加重尿道损伤,正确的润滑导尿管的前端,对尿道黏膜损伤明显减少.3.选择合适尿管:
尿管过粗会引起病人疼痛,过细尿液会从尿道口漏出.4.妥善固定导尿管 :
球囊注水量适宜10~15ml,意识障碍者应约束双手,以防牵拉尿管引起尿道损伤出血,避免尿管被强行拉出,引流管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等造成引流不畅.5.漏尿时:
增加气囊内注水量可有效地防止漏尿发生。膀胱痉挛漏尿者给予M受体阻滞剂或654-2,不缓解可用尿管灌注2%利多卡因还可使用37℃中药保留灌肠.6.防止泌尿系感染:
每日用0.5%碘伏擦拭尿道口,定时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尿量、色、性状并做好记录。当发现病人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尿常规检查1次/w,每周还应行2—3次5%碳酸氢钠100-200 ml冲洗,预防钙盐沉积,或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出血者及时冲洗止血.7.操作者在行膀胱冲洗时应将针头的穿刺点尽量靠近尿管接引流管处.8.放尿的间隔时间与量 :应用利尿剂,可缩短到30 min放尿1次,每次不超过1 000 ml,以免腹内压急剧下降,引起撤退性膀胱出血.9.定期更换导尿管,主要根据尿液的ph,若尿液ph〉6.8,2周更换一次,若尿液ph〈6.8,4周更换一次.膀胱冲洗:
将一定量无菌液体通过尿管注入膀胱,达到清洁膀胱、稀释尿液、清除沉淀物、防止导尿管堵塞,维持尿液引流通畅的目的. 膀胱冲洗注意事项
1.冲洗液体量不宜过多,少量多次,不宜过快,60~80滴/min,以防病人尿意强烈,膀胱收缩,迫使冲洗液从尿管侧溢出尿道外,如为治疗性用药,应在膀胱内保留30min.2.冲洗液悬挂高度不宜过高,注意选择低于60CM.3.冲洗液温度的保持,冲洗过程中液体前后温度差异性大,必要时加温,避免冷热变化造成功能性膀胱收缩而出现溢液和溢尿.4.如果膀胱内有出血或较多脓块造成导尿管堵塞,可间断或连续冲洗,在冲洗液中加入抗菌药物,夹管时间30min.留置导尿常见问题及护理
1.病例介绍
2.解剖生理
3.留置导尿的常见问题
4.留置导尿的护理 病
例
介
绍
干45床王国华
男
年龄82岁
于2010年2月22日入院,T36.6
P80
R18
BP160/80mmhg
神志清楚,衰竭貌,不能平卧。主诉:反复发作胸闷,气促3年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0年,最高达200/100mmhg.2型糖尿病史.长期胸水.肾功能不全史
入院诊断:冠心病.高血压病3级.慢性肾功能不全
治疗:抗血小板.扩管.降压.利尿.遵医嘱告病重.记24小时尿量 留置尿管:尿管漏尿,尿液浑浊,尿沉渣,尿道口疼痛
处理措施:清洁尿道口,更换引流袋,膀胱冲洗,气囊内注水
男性尿道解剖结构特点
男性尿道长度约为16 ~22cm,管径平均为5~7mm,全长可分为3部分,即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男性尿道解剖结构特点
有三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三个扩大(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尿道舟状窝)两个弯曲:一个弯曲为耻骨下弯,位于耻骨联合下方.另一弯曲为耻骨前弯,位于耻骨联合前下方 女性尿道解剖结构特点
女性尿道短而直,长约4~6cm,直径约6~8mm,扩张后直径可达10~13mm.女性尿道解剖结构特点
女性尿道形态: 1.尿道外口
尿道外口隐于小阴唇之间的阴道前庭内,位于阴道口前上方,为矢状裂,周围隆起呈乳头状.2.尿道括约肌
女性尿道内口周围环绕着由膀胱中层环形平滑肌增厚而形成的尿道内括约肌.阴道括约肌对尿道起紧缩作用.留置导尿的概念
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方法。
留置导尿目的
1.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能准确记录尿量。
2.术前准备:盆腔内器官手术前留置导尿,以保持膀胱空虚,可避免术中误伤。3.泌尿系统的病人,可便于引流及冲洗,减轻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4.解除尿潴留:对于截瘫、昏迷、会阴部有伤的病人,以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压疮。
导尿管有两种
一种为气囊导尿管,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后,向置入膀胱尿管远端的气囊里充气或充水,气囊尿管因内固定效果好 ,刺激小 ,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另一种为普通导尿管,导尿后在尿道口处将尿管用橡皮膏粘贴在阴茎上和阴茎根部固定
临床上导尿管
(1)单腔导尿管:
留取中段尿、膀胱灌注治疗以及暂时解除尿潴留。(2)双腔导尿管:
距离尿管头约2.5cm处有一小气囊,它具有固定简单、牢固、不易污染等特点。(3)三腔导尿管:
用于膀胱冲洗或向膀胱内滴药。
尿管型号的选择
1.普通导尿选择16-18F的双腔气囊导尿管.2.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女性衰竭病人,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尿管.3.前列腺肥大的病人,由于尿道粘膜弹性差,比较薄脆,容易引起尿道粘膜破裂,应选择型号较细尿管.4.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手术后需要通畅引流以防止导尿管堵塞引起继发性出血,选择18-22F的双腔或三腔气囊尿管.导尿的注意事项
1.掌握尿道解剖生理特点:
女病人插管的深度:插入尿道4~6cm有尿液流出再插入1cm左右
男病人插管的深度:插入尿道约20~22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2cm左右
导尿的注意事项
2.老年前列腺肥大的插管:
插管时遇到阻力,是因为前列腺增生使前列腺段尿道弯曲、伸长。致使导尿管受阻,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由尿道口注入,起到松弛尿道肌肉,减轻疼痛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利于插管成功.导尿的注意事项 3.高龄女病人插管:
由于肌肉结缔组织萎缩,萎缩的阴道牵拉尿道口使之陷于阴道壁之中,尿道口暴露困难,左手食指、中指并拢,伸于阴道2cm,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即可以找到尿道口.导尿的注意事项
4.尿道外括约肌痉挛 :
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强烈收缩,此时暂不动导尿管,等数分钟后再插管,或插管时令病人张口呵气,必要时经尿道外口注入石蜡油5ml,再进行插管.留置导尿常见问题 1.漏尿 2.血尿
3.尿管脱出
4.留置尿管引起疼痛 5.尿管堵塞引流不畅
1.漏尿的原因分析
漏尿的原因分析 1.患者自身原因:
老年男性:尿道括约肌纤维出现萎缩,收缩力差.老年女性:尿道口萎缩,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松弛而引起漏尿.神志正常者:排尿意识存在,膀胱括约肌逼尿肌等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运动,使球囊处封闭不严.漏尿的原因分析 2.膀胱痉挛:
导致的漏尿是由于气囊导尿管的前端为一圆头,气囊与膀胱壁直接接触,刺激膀胱肌肉引起强烈收缩,使膀胱颈尿道移动度增加,膀胱颈开放而引起漏尿.漏尿的原因分析
3.气囊注水量过少,使球囊部不能充分与尿道内口相嵌,使尿道外口漏尿.气囊注水量过多,对膀胱颈及尿管内口压力过大,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即出现漏尿.漏尿的原因分析
4.尿管堵塞而致漏尿:
由于尿液浑浊或出血,血凝块堵塞及长期留置导尿管未定期更换冲洗引起钙盐沉积而导致尿管堵塞,当膀胧容量达到一定量时,出现尿液从尿管周围溢出并伴有尿储留.2.血尿的原因分析
血尿的原因分析 尿道损伤出血原因: 1.气囊未完全进入膀胱,注入液体后压迫尿道,致尿道黏膜损伤;前列腺增生者强行插入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2.长期留置尿管者,尿管周围分泌物及尿晶体附着,拔管时损伤尿道黏膜.血尿的原因分析
3.不合作或意识障碍的患者牵拉气囊导管,将尿管带气囊拔出,引起尿道损伤,出现血尿.4.膀胱冲洗方法不正确 ,由于滴速过快,压力过高,以致气囊对膀胱黏膜的局部刺激,可导致大量血尿.3.尿管脱出的原因分析 尿管脱出的原因分析
1.气囊中注入了气体导致气囊内气体经气囊活塞逸出.气囊内注水过少.这是由于气囊中的水也可经气囊活塞缓慢蒸发,引起气囊内水量减少.尿管脱出的原因分析
2.气囊活塞松动.气囊中的气体经活塞逸出,导致气囊变小而脱出.3.在行膀胱冲洗时,穿刺点距气囊通道过近,刺破气囊管道.4.烦躁患者由于意识不清,缺乏必要的束缚而强行拉出尿管.4.疼痛的原因分析
疼痛的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
病人心理紧张,由于精神紧张会增加膀胱颈肌肉紧张,痉挛,导致尿道狭窄.2.操作因素:
操作技术不熟,插入的深浅度不正确,石蜡油润滑的长度不够,增大对尿道的摩擦.疼痛的原因分析 3.尿管的因素:
尿管的类型和型号选择的不合适.4.固定因素 :
固定方法不正确,气囊尿管注入水太多,固定位置不对,过度牵拉尿道.5.个体因素 :
个体的差异,个体对疼痛的敏感性不同,疼痛的程度也不同.5.尿管堵塞的原因分析
尿管堵塞的原因分析
1.急性细菌性感染时,尿液浑浊,尿沉淀产生,或膀胱出血,血凝块堵塞.2.长期留置导尿管,钙盐沉积或尿管老化、硬化引起引流不畅.3.气囊畸形致充满液体的气囊堵塞了导尿管侧孔.留置导尿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 :
向病人解释目的,取得合作,用屏风遮挡病员,分散注意力.2.熟练掌握操作要点:
勿强行插入,切忌盲目反复试插,以免加重尿道损伤,正确的润滑导尿管的前端,对尿道黏膜损伤明显减少.留置导尿的护理
3.选择合适尿管:
尿管过粗会引起病人疼痛,过细尿液会从尿道口漏出.4.妥善固定导尿管 :
球囊注水量适宜10~15ml,意识障碍者应约束双手,以防牵拉尿管引起尿道损伤出血,避免尿管被强行拉出,引流管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等造成引流不畅.留置导尿的护理
5.漏尿时:
增加气囊内注水量可有效地防止漏尿发生。膀胱痉挛漏尿者给予M受体阻滞剂或654-2,不缓解可用尿管灌注2%利多卡因还可使用37℃中药保留灌肠.留置导尿的护理 6.防止泌尿系感染:
每日用0.5%碘伏擦拭尿道口,定时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尿量、色、性状并做好记录。当发现病人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尿常规检查1次/w,每周还应行2—3次5%碳酸氢钠100-200 ml冲洗,预防钙盐沉积,或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出血者及时冲洗止血.留置导尿的护理
7.操作者在行膀胱冲洗时应将针头的穿刺点尽量靠近尿管接引流管处.8.放尿的间隔时间与量 :应用利尿剂,可缩短到30 min放尿1次,每次不超过1 000 ml,以免腹内压急剧下降,引起撤退性膀胱出血.9.定期更换导尿管,主要根据尿液的ph,若尿液ph〉6.8,2周更换一次,若尿液ph〈6.8,4周更换一次.留置导尿的护理 膀胱冲洗:
将一定量无菌液体通过尿管注入膀胱,达到清洁膀胱、稀释尿液、清除沉淀物、防止导尿管堵塞,维持尿液引流通畅的目的.膀胱冲洗注意事项
1.冲洗液体量不宜过多,少量多次,不宜过快,60~80滴/min,以防病人尿意强烈,膀胱收缩,迫使冲洗液从尿管侧溢出尿道外,如为治疗性用药,应在膀胱内保留30min.2.冲洗液悬挂高度不宜过高,注意选择低于60CM.膀胱冲洗注意事项
3.冲洗液温度的保持,冲洗过程中液体前后温度差异性大,必要时加温,避免冷热变化造成功能性膀胱收缩而出现溢液和溢尿.4.如果膀胱内有出血或较多脓块造成导尿管堵塞,可间断或连续冲洗,在冲洗液中加入抗菌药物,夹管时间30min.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