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水同亭:刍议改善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对策
茶水同亭:刍议改善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对策
招工难。现象逐渐加剧,人员流动性大,中高级人才引留两难,培训开发投入少,随意克扣拖欠工资,劳动合同签订少,劳动纠纷处理方式简单,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环境差。
在创业初期环境和制度因素的继续影响下,决策非程序化、管理非制度化、执行非理性化和随机性等痼疾,伴随着民营企业成长的历程一路相袭,导致新一轮创业举步维艰。特别是劳动关系所呈现出来的不成熟、不完善、不稳定、不持久、不和谐等问题,如同危害巨大的毒瘤,正在无情地吞噬民营经济的肌体。
一批又一批外来员工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以辛勤劳动换来了相对可观的收入,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然而必须承认,在家族式管理当头的民营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还是非常初级、极其低下的,与之相联系的劳动关系更是遑言规范,不仅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使员工的就业遭遇困境,使双方都面临严峻的考验。当前,泉州市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至少存在八大“硬伤”:
劳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劳动交换形成的社会关系。政府和社会也可起到重要协调作用,不过最重要的还在于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当事双方之间对待、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和方式。泉州市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深思。细究下来,无论双方为此所负的责任大小如何,总有根源上的由头在左右着今天的劳动关系格局。那么这些现象背后掩藏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呢?
一、企业的“不规范惯性” 根深蒂固
泉州市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多元闽南文化哺育的泉州人天生具有经商的天份。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民营企业正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制度缝隙中,凭着对巨大市场商机的敏锐洞察和快速反应,得以生存并成长起来的。创业者的个人禀赋居功至伟,并对现行以个人为中心、以亲情为纽带的管理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路径依赖”效应的强烈作用下,创业之初种种不规范行为已形成一种的巨大惯性,使企业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这种由来已久的“不规范惯性”在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一是短期行为突出。企业行事缺乏计划,很少进行长期打算和通盘考虑。体现在劳动关系方面,就是没有把人力资源提到战略位置上,人力资源规划不完备,缺什么人方想起来去找什么人,今天缺人方急着去找人,员工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
二是家长态度明显。企业主陶醉于过去成功的经历,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人。合自己意的,就热情相待,优宠有加;看不顺眼的,就,冷眼相对,动辄炒人。
三是排外心理严重。对待外来人员和新来人员,本地人骨子里有一种优越感。待人以严,责己以宽。看自己的优点不少,看别人的缺点挺多,从不和别人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比较。特别是企业主纯粹以“经济人”的观点对待员工,认为物质利益是决定用人的最大选择,罔顾人的社会习性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四是本利主义盛行。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很容易发现。招聘一般劳动者时喜欢用穷苦地区出身的人,除了吃苦耐劳因素以外,低工资是很重要的考虑;高层次点的人才也只是本科或大专就够用,研究生或高级职称的“高消费”鲜有涉足。不懂得人力资本的增值原理,不舍得投入教育、培训。环境建设方面也是能省就省。
1 五是法律意识淡薄。无序的竞争环境、低下的个人素质、浓重的人情关系、过度的劳动能力攫取是滋生漠视法律的温床,在劳动保护、安全生产、职工权益、劳动纠纷上容易越过警戒线。
二、员工的择业上弱势难以改变
在全国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城镇居民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农村大批剩余劳力亟须转移出来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生活的压力、谋业的艰辛使得从业人员处于劣势地位,作出的职业选择也就难免失之有利、有效、有为了。
一是信息上的劣势。工作岗位有限导致了“僧多粥少”,为了争得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员工对企业总体的情况很少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只凭一个大概印象就作出了决定,“跟着感觉走”。很多外来民工仅从老乡的一纸信函或“便条”,甚至只言片语所传达的信息,就决定了寻找工作的去向。有的甚至连要去的地方在哪儿都不太清楚,还是沿路打听、迄逦而来。
二是待遇上的劣势。外来人员基本上与宗族式乡土人情、“无街不经商”的商业气息格格不入,不要说顺利融入当地的社会,就连在企业内部的处境也不尽如人意。同工同酬、市民待遇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他们与企业主及其亲属、朋友,与其他本地籍员工根本就象两个世界的人,就连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员工之间,有时待遇上的差别也是存在的。
三是经验上的劣势。刚毕业的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在所难免,可是有的劳动者除了一身力气、能够任劳任怨外,确实也别无长技。有的人生来就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来没有闯荡过外面的世界,对于工商业非常生疏。为了早日找到工作,他们对企业提出的条件满口应承,有的甚至滥芋充数,在完全陌生的工种、岗位上混口饭吃。这给他们带来的结果可想而知。
四是能力上的劣势。民营企业对知识型的人才期望值高到了有点迷信的地步。你学过什么专业,几乎就认定你能在那方面干得很好。对做出点成绩的,就看成是可堪造就的“通才”、“能人”,在办公室里文章写得好也可以让你去跑外销。然而事与愿违的情况倒是屡见不鲜。撇开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学生不说,有的人怎样努力也不能适应民营企业特有的环境,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上甚至不如大字不识几个的“粗人”。也曾经有几个博士级人物,因为待人接物能力的欠缺而与优厚的待遇失之交臂,只好黯然离去。
三、把握五个环节,努力改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比较敏感、牵涉面广,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 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未能有效防止矛盾扩大、升级,不仅将对双方当事者造成直接打击,也势必危及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这种意义上看,改善劳动关系无疑是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
1、人力资源规划是稳定劳动关系的前提。人力资源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由商品价值和转移价值差额部分形成的附加价值基本上由劳动创造。离开了预先、整体、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将使企业在员工短缺、流动时遭受损失,也严重损害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密切关注就业形势的变化,及时了解劳动力市场供给信息,分析、预测企业在未来几年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计划。二是拓宽用人视野,改善员工结构。随着后工业时期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劳动者的体力的依赖逐渐被对脑力依赖所取代。企业要逐步降低普通者的比例,多吸收高素质人员。主动用好政府的优惠政策,积极吸收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使高级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三是在搞好工作分析基础上,对各部门和 2 各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适当调配,增强能岗区配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遵纪守法是维系劳动关系的保障。违反劳动法律、劳动行政法规、劳动规章,势必导致劳动争议和纠纷的发生,在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拖住了进一步发展的后腿。企业失信于劳动者,在社会上的声誉将一落千丈,也就为采购、销售、融资等活动制造了很多的障碍、束缚和羁绊。签订和遵守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关系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依法建立工会组织,使其在三方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用人单位还必须建立完善劳动规章制度,改进劳动条件,注重劳动保护,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3、增强凝聚力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核心。人力资源是有意识、有价值观的战略资源。企业在协调劳动关系时,一定要以人为本,突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必须把平等放在第一位。扬弃内外有别、亲疏有别、男女有别、体劳有别的愚昧想法,鼓励员工公平竞争,努力构建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看,创业者之间所特有的浓重亲情,是防范道德风险、契约风险的先天优势。企业如果把亲情式管理方式应用到全体员工上,必定会减少对立、增加合作,收到“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的效果。
4、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劳动关系的动力。当今社会,知识与技术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对重要决定因素。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客观上需要从雇佣与被雇佣的简单经济关系,向战略性伙伴关系过度。企业要切实增加教育、培训的投入,加强与学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组织员工参加实用的职业技术培训,为在职教育提供支持,充分挖掘内部人力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员整体质量,使之更好地发挥优势,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5、薪酬和激励是改善劳动关系的有效手段。基于工作评价和绩效评估上的薪酬方案和激励机制,有利于破除雇主利益独尊模式,实现雇佣双方利益共享。(1)贯彻以多劳多得为主、按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报酬制度,工资水平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而提高,工资标准透明公开,发放及时。(2)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采用多样的报酬方式。如对高层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对营销人员采用底薪加抽成制,对技术开发人员采用工资加项目承包制,对一线生产员工采用计时工资制或计件工资制加质量考核办法。(3)健全福利保障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养老、医疗、工伤、劳动、生育等保险,按工资总额比例计拨福利费,建设文化娱乐设施。(4)在高速成长的企业中试行职工持股制,支持员工参与管理,使职工真正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对经营者和高级人才实行适当的股权激励,积极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从而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3
第二篇: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查报告
构建民营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查报告
2008年03月10日 10:56:21 中财网
民营经济已占非农就业的80%左右,其劳动关系状况对整个社会和谐具有重大影响。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在推动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民营企业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比过去有较大提高,劳动关系明显改善,总体和谐稳定。当前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仍有不少问题。大多数企业建立时间短、生产规模小、经营条件差、员工流动性大,许多问题产生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长期性。这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重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分类推进劳动关系管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全国工商联将推进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为深入了解情况,工商联开展了“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状况”重点调研。黄孟复主席带队到北京、苏州、无锡、沈阳、大连等地调查,我们还在几个城市的区县向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并联合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开展专题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营经济已经成为
就业的主要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空前发展,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就业占全国非农就业总数的80%左右。据统计,2006年全国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总数约4.3亿人,除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及劳务工9000多万人外,其余均在民营经济就业。到2007年9月,全国注册私营企业538万家,雇工5696万人,个体户2678万家,从业人员5429万人,私营个体就业共1.1亿多人。如果考虑私营企业普遍低报人数,大量个体户并未注册(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921万,从业人数9422万,比注册数高近一倍)等情况,私营个体实际从业人员可能达2亿。
二、民营企业劳动关系
明显改善,总体和谐稳定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人大、政府和工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在提高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水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改善企业劳动关系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采取了较强的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明显改善,总体和谐稳定。
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执行情况改善。据全国总工会2007年第6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抽样调查(简称“总工会调查”),2006年全国企业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68.8%;私营个体企业为47.3%,比2003年提高近17个百分点。据统战部、工商联第7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简称“工商联调查”),2005年样本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71.4%,比2003年提高8.8个百分点。据工商联2007年部分城市私营企业调查,2005和2006年样本企业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73.1%和74.6%。
二是劳动者工资收入明显增长,拖欠现象减少。劳动保障部统计,2004年3月以前10年,各地平均调整最低工资标准3.8次;之后至2006年底,调整了1.9次;2006年各地
最低工资标准比上年平均提高30%左右。据总工会调查,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367元,比2002年实际增长37.8%,其中私营企业为1204元,为全国水平的88%。据工商联调查,2005年企业员工年平均工资为13480元,比2003年增长67.8%,为当年国有单位平均工资的83%。据工商联2007年调查,80%的员工认为劳动合同确定的工资标准能够执行,95.7%认为工资能够按月支付。
三是工会组建率上升,作用日益扩大。总工会统计,2006年全国共有企业工会88.4万个,其中非公有制经济71.5万个,占80.9%,入会员工8161万人,员工入会率58.6%。据总工会调查,61.5%的员工所在单位建立了工会,其中认为工会发挥了作用的员工占63%。据工商联2007年调查,2006年企业建立工会比例为31.8%,员工参加工会比例为39.8%,其中67.8%员工认为工会有作用。
四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劳动关系进一步稳定。劳动保障部统计,2006年末全国民营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约4500万人,比上年新增610万人,其中农民工1417万人。民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约1/4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据工商联2007年调查,员工参加工伤保险为62%,基本医疗保险为51%,基本养老保险为48%,失业保险为41%,生育保险为34.5%。
五是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广泛建立,劳动争议矛盾日益缓和。目前绝大多数省市县都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不少地方已向街道和乡镇延伸,形成了全国多层次的组织体系。不少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推动了劳动争议解决。据工商联2007年调查,11%的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25%的企业准备建立;认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很好和可以的员工占7.43%和78.26%。据总工会调查,劳动争议最终以协商和调解方式解决的占68.8%;实行了工会与企业平等协商制度的,国有企业为27.5%,私营企业为13.7%;私营企业员工对与企业管理者关系融洽程度的评价值为3.64,高于国有、集体企业。
三、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
仍很多,有的还比较严重
劳动合同方面: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很低,签订集体劳动合同的较少,许多合同不规范,不少是流于形式,合同期限较短,合同执行情况不太好。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劳动执法检查反映,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20%,个体经济更低。据总工会调查,50%以上的私营企业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建立集体合同的比例只有15.7%,员工对劳动合同履行情况的评价值为4.07,低于其它类型企业。
工资收入方面:部分企业仍未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欠薪问题仍然困扰一些农民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不大,工资由企业单方决定现象仍较普遍,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过大,尚未形成普通员工工资正常合理增长机制。据总工会调查,民营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只有14.2%。据工商联2007年调查,工资由经营者决定的占1/3,由人力管理部门决定的占27.5%,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的只有2/5。
工会建设方面:多半私营企业尚未建立工会,不少工会存在行政化倾向,许多工会有名无实,工作形式化较突出,实际作用发挥不够。据总工会调查,民营企业建立职工大会制度的只有1/4,实行了工会与企业平等协商制度的只有13.7%。有的城市近年采取行政措施在很短时间内在民营企业广泛建立工会,工会领导多由地方工会或企业安排。据工商联2007
年调查,成立工会组织的企业只有31.8%,职工参会比例38.9%;近40%的职工认为工会很少活动或没有活动。
社会保障方面:员工参保比例不高,社会保险水平低,小企业普遍认为缴费负担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困难,很多农民工不愿参保。据总工会调查,全国各类用人单位没有给职工上保险的超过35%,农民工比例更高;除工伤保险外,民营企业保险缴费比例不到国有企业的一半。据工商联2007年调查,仍有一半的企业职工未参加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近60%未参加失业保险,38%未参加工伤保险。据重庆市工商联调查,民营企业员工五项保险缴费负担大约是工资的50%,企业支付4/5多,员工支付近1/5;许多小企业感觉负担重,不少农民工不愿缴费。
劳动争议方面: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不断上升,集体劳动争议比重扩大,部分案件处理难度增大。据劳动保障部统计,2000-2003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和涉及人数年增长36%和30%,其中私营企业为55%和11.6%,个体户为156%和43%,股份制企业为552.7%和122.6%。2005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31.4万件,比2004年增加20.5%。2004年劳动集体争议案件占7%,涉案人数占62.5%。私营企业劳动争议以裁决方式解决的高于调解方式,其中劳动者胜诉约占50%,企业胜诉占10%以上,双方部分胜诉占30%以上。
四、用发展的观点看待
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有几多:小企业问题多,新建企业问题多,乡镇企业问题多,农民工问题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问题多,欠发达地区企业问题多。之所以如此,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进程状况,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成熟程度决定的。我国私营经济迅速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发展于进入新世纪以来,总体发展尚不成熟。
一是大半为新建企业。全国私营企业1990年9.8万家,1995年65万家,2000年176万家,2007年9月538万家。近7年每年新增50多万家,2/3以上企业产生于新世纪。二是大多数为小企业。我国私营企业户均雇工10.6人,投资者2.5人,销售收入70多万元。538万家私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只有几万家,其余均属小型微型企业。
三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95%以上的企业从事加工生产、建筑劳务、一般流通与社会服务,以提供普通劳动服务为主。
四是企业素质普遍较低。绝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低,经营环境差,本小利薄言微,主要维持生存。经营者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和管理能力普遍不高,雇员文化程度、工作技能、敬业精神普遍不高。
五是经营波动性和员工流动性大。受市场波动影响,多数企业经营变化频繁。雇员中农民工比重大,工作稳定性差,员工流动性大。企业生也快、亡也速,平均寿命不足5年。2006年全国注销和吊销私营企业32万户。
上述特点决定了多数私营企业经营状况不大好,管理不太规范,劳动关系难稳定、问题多。面对这种状况,要用客观的态度对待,必须看到这种状况的产生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长期性。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必须看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社会主义法制健全,民营企业日益成熟,大量问题将在发展中逐步化解。
五、推进民营企业构建和
谐稳定劳动关系的若干建议
解决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要兼顾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和不断扩大劳动就业两个方面的客观要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舆论手段,采取实事求是、分门别类、循序渐进、宽严相济的办法解决,决不能轻视与迁就,也不可过急与超前。
一是将劳动关系管理的重点转向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已经占企业的大多数,占非农就业的大多数,占劳动争议案件的大多数。国家在劳动关系宏观管理上应当从以公有经济、大中型企业为主转向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为主。后者劳动关系具有市场性强、变动性大、规范性弱、行政执行难、监管不易等特点,与传统公有制经济和大中型企业有重大区别。要转变传统管理思维、改革传统管理方式,充分认识、及时适应和正确把握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特点,积极引导其尽快实现劳动关系的规范、有序、协调、和谐、稳定。二是完善政策、改进监管要立足于既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推动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民营企业的强资本、弱劳动的状况具有一定必然性。国家在制定劳动政策、加强劳动监管时突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完全必要的。但同时也要考虑保护企业的灵活用工机制,考虑几百万小企业、几千万个体户的人力成本压力,考虑如何鼓励他们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就业是劳动者的第一劳动权益,也是劳动者其它劳动权益的前提。必须同时兼顾保护劳动权益与扩大劳动就业。
三是按企业类型特点分类、有序地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提高合同签订率和监督执行力是完全必要的。但民营大中型企业少,小型企业多,要根据不同企业类型特点分类、有序地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工作比较稳定的员工,重在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扩大劳动合同签订率、规范合同内容、严格监督合同执行。对小企业、特别只有十几人的微型企业及个体户,对季节性、临时性雇工,可按地区、行业的不同,分类推行比较灵活、简明的合同制度,既提供规范依据,又方便双方履行,有利于提高合同签订率和监督合同执行。
四是稳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企业逐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民营企业工资监管,对小企业和季节性临时性员工,重在保障最低工资和防止工资拖欠。要根据地方与全国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动情况和地区与行业的不同,逐年稳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重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地方工资与行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推动企业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健全薪酬激励制度,逐步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相适应的正常工资增长机制,保障工资按合同要求按时足额支付。
五是在小企业和个体户中推行弹性参保政策。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必须充分考虑小企业和季节性临时性员工的客观情况,在缴费的基数、费率和方式上都要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降低参保门槛,实行“低进低保”的弹性参保政策。要制定专门针对个体户的保险政策,提供相关保险服务。要切实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难问题,尽快提高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加快实现省级和全国统筹。
六是增强工会组织自主性,推进行业、社区、街道与乡镇工会建设。在民营企业中推行工会制度,既要提高企业建会率,更要注重工会实际作用力。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要健全职代会制度,提高职工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工会的民主性、自主性和谈判能力,减
少外部干预,避免企业变相控制。在一些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相应建立行业类工会组织,以维护同行业职工的共同利益。对无法单独建立工会的小企业和个体户,相应推进社区、街道和乡镇工会建设,将分散劳动者组织起来,代表和维护其共同利益。
七是坚持预防、协调和规范处理三者有机结合解决劳动争议问题的原则。预防,重在提高劳资双方法律意识,严格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等等。协调,企业内部重在建立劳资双方协商制度,建立专门的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加强工会与企业的经常性协商工作,发挥工会在集体谈判和问题处理中的作用;企业外部重在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重要作用,协调解决地区、行业共同性劳动争议问题。规范处理,重在严格执行劳动争议处理法规,严肃争议处理程序,完善争议调解制度,增强调解处理约束力,建立健全集体争议和重大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八是将工商联正式纳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之中。三方机制中的工会代表劳方、劳动部门代表政府,代表性、规范性和执行力都比较强,但单以中企联作为企业方代表就很不完整。目前多数县域没有中企联组织,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在地市县,因此,不少地区是以工商联和个体私营协会作为企业方代表。在省一级,有的地方实行了三方四家(或五、六家)协调机制,把中企联、工商联、外企协会和个私协会共同作为企业方代表,效果普遍较好。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和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业的助手。中发【2006】15号文件明确提出:“在建立新型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工商联既要维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又要与工会等人民团体密切配合,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目前已有200多万会员,其中企业会员80多万,组织网络已经覆盖至全国每个县和相当大部分乡镇和街道。建议将全国工商联正式纳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之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在发挥行业工会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行业商会协会在协调同行业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扩大其有序参与。
九是正确引导舆论,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社会氛围。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仲裁法2008年开始实施,应当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宣传“三法”,一要全面、正确阐释条款内容,减少社会各方可能产生的认识歧义,消除某些误解;二要在强调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兼顾宣传员工与企业双方的平等权利与义务关系;三要加强正面引导,多宣传先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典型经验,多树立正面形象;四要提倡各个地区各类行业规范有序执法,既要积极作为,又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引发新的矛盾冲突。
第三篇:构建民营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构建民营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查情况汇报
全国工商联
(2007年12月)
提要:
民营经济已占非农就业的80%左右,其劳动关系状况对整个社会和谐具有重大影响。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在推动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民营企业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比过去有较大提高,劳动关系明显改善,总体和谐稳定。当前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仍有不少问题。大多数企业建立时间短、生产规模小、经营条件差、员工流动性大,许多问题产生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长期性。这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用发展的办法解决。
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重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分类推进劳动关系管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全国工商联将推进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为深入了解情况,工商联开展了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状况重点调研。黄孟复主席带队到北京、苏州、无锡、沈阳、大连等地调查,我们还在几个城市的区县向企业
发放调查问卷,并联合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开展专题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空前发展,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就业占全国非农就业总数的80%左右。据统计,2006年全国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总数约4.3亿人,除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及劳务工9000多万人外,其余均在民营经济就业。到今年9月,全国注册私营企业538万家,雇工5696万人,个体户2678万家,从业人员5429万人,私营个体就业共1.1亿多人。如果考虑私营企业普遍低报人数,大量个体户并未注册(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921万,从业人数9422万,比注
册数高近一倍)等情况,私营个体实际从业人员可能达2亿。
二、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明显改善,总体和谐稳定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人大、政府和工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在提高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水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改善企业劳动关系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采取了较强的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明显改善,总体和谐稳定。
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执行情况改善。
据全国总工会2007年第6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抽样调查(简称总工会调查),2006年全国企业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68.8%;私营个体企业为47.3%,比2003年提高近17个百分点。据统战部、工商联第7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简称工商联调查),2005年样本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71.4%,比2003年提高
8.8个百分点。据工商联今年部分城市私营企业调查(简称工商联今年调查),2005和2006年样本企业员
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73.1%和74.6%。
二是劳动者工资收入明显增长,拖欠现象减少。
劳动保障部统计,2004年3月以前10年,各地平均调整最低工资标准3.8次;之后至2006年底,调整了1.9次;2006年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比上年平均提高30%左右。据总工会调查,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367元,比2002年实际增长37.8%,其中私营企业为1204元,为全国水平的88%。据工商联调查,2005年企业员工年平均工资为13480元,比2003年增长67.8%,为当年国有单位平均工资的83%。据工商联今
年调查,80%的员工认为劳动合同确定的工资标准能够执行,95.7%认为工资能够按月支付。
三是工会组建率上升,作用日益扩大。
总工会统计,2006年全国共有企业工会88.4万个,其中非公有制经济71.5万个,占80.9%,入会员工8161万人,员工入会率58.6%。据总工会调查,61.5%的员工所在单位建立了工会,其中认为工会发挥了作用的员工占63%。据工商联今年调查,2006年企业建立工会比例为31.8%,员工参加工会比例为39.8%,其中67.8%员工认为工会有作用。
四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劳动关系进一步稳定。
劳动保障部统计,2006年末全国民营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约4500万人,比上年新增610万人,其中农民工1417万人。民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约1/4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据工商联今年调查,员工参加工伤保险为62%,基本医疗保险为51%,基本养老保险为48%,失业保险为41%,生育保险为34.5%。
五是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广泛建立,劳动争议矛盾日益缓和。
目前绝大多数省市县都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不少地方已向街道和乡镇延伸,形成了全国多层次的组织体系。不少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推动了劳动争议解决。据工商联今年调查,11%的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25%的企业准备建立;认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很好和可以的员工占7.43%和78.26%。据总工会调查,劳动争议最终以协商和调解方式解决的占68.8%;实行了工会与企业平等协商制度的,国有企业为27.5%,私营企业为13.7%;私营企业员工对与企业管理者关系融洽程度的评价值为
3.64,高于国有、集体企业。
三、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仍很多,有的还比较严重
劳动合同方面: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劳动合同签订率很低,签订集体劳动合同的较少,许多合同不规范,不少是流于形式,合同期限较短,合同执行情况不太好。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劳动执法检查反映,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20%,个体经济更低。据总工会调查,50%以上的私营企业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建立集体合同的比例只有15.7%,员工对劳动合同履行情况的评价值为4.07,低于其它类型
企业。
工资收入方面:
部分企业仍未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欠薪问题仍然困扰一些农民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不大,工资由企业单方决定现象仍较普遍,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过大,尚未形成普通员工工资正常合理增长机制。据总工会调查,民营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只有14.2%。据工商联今年调查,工资由经营者决
定的占1/3,由人力管理部门决定的占27.5%,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的只有2/5。
工会建设方面:
多半私营企业尚未建立工会,不少工会存在行政化倾向,许多工会有名无实,工作形式化较突出,实际作用发挥不够。据总工会调查,民营企业建立职工大会制度的只有1/4,实行了工会与企业平等协商制度的只有13.7%。有的城市近年采取行政措施在很短时间内在民营企业广泛建立工会,工会领导多由地方工会或企业安排。据工商联今年调查,成立工会组织的企业只有31.8%,职工参会比例38.9%;近40%的职
工认为工会很少活动或没有活动。
社会保障方面:
员工参保比例不高,社会保险水平低,小企业普遍认为缴费负担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困难,很多农民工不愿参保。据总工会调查,全国各类用人单位没有给职工上保险的超过35%,农民工比例更高;除工伤保险外,民营企业保险缴费比例不到国有企业的一半。据工商联今年调查,仍有一半的企业职工未参加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近60%未参加失业保险,38%未参加工伤保险。据重庆市工商联调查,民营企业员工五项保险缴费负担大约是工资的50%,企业支付4/5多,员工支付近1/5;许多小企业感觉负担重,不少农
民工不愿缴费。
劳动争议方面:
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不断上升,集体劳动争议比重扩大,部分案件处理难度增大。据劳动保障部统计,2000--2003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和涉及人数年增长36%和30%,其中私营企业为55%和11.6%,个体户为156%和43%,股份制企业为552.7%和122.6%。2005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31.4万件,比2004年增加20.5%。2004年劳动集体争议案件占7%,涉案人数占62.5%。私营企业劳动争议以裁决方式解决的高于调解方式,其中
劳动者胜诉约占50%,企业胜诉占10%以上,双方部分胜诉占30%以上。
四、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有几多:小企业问题多,新建企业问题多,乡镇企业问题多,农民工问题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问题多,欠发达地区企业问题多。之所以如此,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进程状况,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成熟程度决定的。我国私营经济迅速兴起于上世纪
90年代,大规模发展于进入新世纪以来,总体发展尚不成熟。
一是大半为新建企业。
全国私营企业1990年9.8万家,1995年65万家,2000年176万家,2007年9月538万家。近7年
每年新增50多万家,2/3以上企业产生于新世纪。
二是大多数为小企业。
我国私营企业户均雇工10.6人,投资者2.5人,销售收入70多万元。538万家私营企业中,大中型
企业只有几万家,其余均属小型微型企业。
三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95%以上的企业从事加工生产、建筑劳务、一般流通与社会服务,以提供普通劳动服务为主。
四是企业素质普遍较低。
绝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低,经营环境差,本小利薄言微,主要维持生存。经营者知识水平、法律意识
和管理能力普遍不高,雇员文化程度、工作技能、敬业精神普遍不高。
五是经营波动性和员工流动性大。
受市场波动影响,多数企业经营变化频繁。雇员中农民工比重大,工作稳定性差,员工流动性大。企
业生也快、亡也速,平均寿命不足5年。2006年全国注销和吊销私营企业32万户。
上述特点决定了多数私营企业经营状况不大好,管理不太规范,劳动关系难稳定、问题多。面对这种状况,要用客观的态度对待,必须看到这种状况的产生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长期性。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必须看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社会主义法制健全,民营企业日益成熟,大量问题将在发展中逐步
化解。
五、推进民营企业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若干建议
解决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要兼顾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和不断扩大劳动就业两个方面的客观要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舆论手段,采取实事求是、分门别类、循序渐进、宽严相济的办法解决,决
不能轻视与迁就,也不可过急与超前。
一是将劳动关系管理的重点转向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
民营经济已经占企业的大多数,占非农就业的大多数,占劳动争议案件的大多数。国家在劳动关系宏观管理上应当从以公有经济、大中型企业为主转向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为主。后者劳动关系具有市场性强、变动性大、规范性弱、行政执行难、监管不易等特点,与传统公有制经济和大中型企业有重大区别。要转变传统管理思维、改革传统管理方式,充分认识、及时适应和正确把握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劳动关系
特点,积极引导其尽快实现劳动关系的规范、有序、协调、和谐、稳定。
二是完善政策、改进监管要立足于既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推动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民营企业的强资本、弱劳动的状况具有一定必然性。国家在制定劳动政策、加强劳动监管时突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完全必要的。但同时也要考虑保护企业的灵活用工机制,考虑几百万小企业、几千万个体户的人力成本压力,考虑如何鼓励他们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就业是劳动者的第一
劳动权益,也是劳动者其它劳动权益的前提。必须同时兼顾保护劳动权益与扩大劳动就业。
三是按企业类型特点分类、有序地推行劳动合同制度。
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提高合同签订率和监督执行力是完全必要的。但民营大中型企业少,小型企业多,要根据不同企业类型特点分类、有序地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工作比较稳定的员工,重在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扩大劳动合同签订率、规范合同内容、严格监督合同执行。对小企业、特别只有十几人的微型企业及个体户,对季节性、临时性雇工,可按地区、行业的不同,分类推行比较灵活、简明的合同制度,既提供规范依据,又方便双方履行,有利于提高合同签订率和监督合同执行。四是稳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企业逐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
民营企业工资监管,对小企业和季节性临时性员工,重在保障最低工资和防止工资拖欠。要根据地方与全国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动情况和地区与行业的不同,逐年稳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重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地方工资与行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推动企业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健全薪酬激励制度,逐步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相适应的正常工资增长机制,保障工资按合同要
求按时足额支付。
五是在小企业和个体户中推行弹性参保政策。
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必须充分考虑小企业和季节性临时性员工的客观情况,在缴费的基数、费率和方式上都要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降低参保门槛,实行低进低保的弹性参保政策。要制定专门针对个体户的保险政策,提供相关保险服务。要切实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难问题,尽快提高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加快实现省级和全国统筹。
六是增强工会组织自主性,推进行业、社区、街道与乡镇工会建设。
在民营企业中推行工会制度,既要提高企业建会率,更要注重工会实际作用力。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要健全职代会制度,提高职工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工会的民主性、自主性和谈判能力,减少外部干预,避免企业变相控制。在一些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相应建立行业类工会组织,以维护同行业职工的共同利益。对无法单独建立工会的小企业和个体户,相应推进社区、街道和乡镇工会建设,将分散劳动者
组织起来,代表和维护其共同利益。
七是坚持预防、协调和规范处理三者有机结合解决劳动争议问题的原则。
预防,重在提高劳资双方法律意识,严格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等等。协调,企业内部重在建立劳资双方协商制度,建立专门的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加强工会与企业的经常性协商工作,发挥工会在集体谈判和问题处理中的作用;企业外部重在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重要作用,协调解决地区、行业共同性劳动争议问题。规范处理,重在严格执行劳动争议处理法规,严肃争议处理程序,完善争议调解制度,增强调解处理约束力,建立健
全集体争议和重大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八是将工商联正式纳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之中。
三方机制中的工会代表劳方、劳动部门代表政府,代表性、规范性和执行力都比较强,但单以中企联作为企业方代表就很不完整。目前多数县域没有中企联组织,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在地市县,因此,不少地区是以工商联和个体私营协会作为企业方代表。在省一级,有的地方实行了三方四家(或五、六家)协调机制,把中企联、工商联、外企协会和个私协会共同作为企业方代表,效果普遍较好。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和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业的助手。中发200615号文件明确提出:在建立新型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工商联既要维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又要与工会等人民团体密切配合,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目前已有200多万会员,其中企业会员80多万,组织网络已经覆盖至全国每个县和相当大部分乡镇和街道。建议将全国工商联正式纳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之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在发挥行业工会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行业商会协会在协调同行业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扩大其
有序参与。
九是正确引导舆论,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社会氛围。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仲裁法明年开始实施,应当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宣传三法,一要全面、正确阐释条款内容,减少社会各方可能产生的认识歧义,消除某些误解;二要在强调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兼顾宣传员工与企业双方的平等权利与义务关系;三要加强正面引导,多宣传先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典型经验,多树立正面形象;四要提倡各个地区各类行业规范有序执法,既要积极作为,又不
能操之过急,避免引发新的矛盾冲突。
第四篇:构建我国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对策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截至2013年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19亿人,较上年同期增长9.7%。持续、高效、大量地吸纳就业,是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民营企业已经异军突起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国家财政税收的主力军,但是在民营企业快马加鞭前进的同时,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尖锐和突出,劳动争议案件和劳资纠纷数量均呈现逐年不断上升的趋势。业与员工之间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已经成为阻碍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政府的调控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核心,是实现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政府对于劳资关系的调节主要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实现,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的法规制度的建设,用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来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利益,督促民营企业依法用工,使民营企业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做到法制化。
二、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我国特殊国情分析总结得出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劳动合同签订流于形式
我国民营企业劳动签订率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低反而每年都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实际上劳动合同的签订不是多浮于字面意义玩文字游戏就是根本就不符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许多企业为了谋求最大经济利益想方设法变相侵害员工的合法权益。拟定的合同照抄照搬《劳动法》或其他单位的合同文本,内容空泛雷同、可操作性差。在工资增长、休息休假等方面缺乏量化,社会保险的覆盖率太窄,有些企业甚至不为员工参保。
(二)劳动环境差,工伤事故严重
民营企业先天条件差,规模小,员工流动性大,不得不尽量节约开支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市场以期换得更大的利润,对于员工的劳动保护资金往往就投入不足,员工劳动生产的设备陈旧简陋,制作工艺技术传统落后,同时也缺乏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事后赔偿制度。尤其是采矿业、纺织业、机械加工业、化工业一类的行业工作环境十分恶劣,这直接导致员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重特大事故发生率和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三)劳动者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尽管《劳动法》明确作出了劳动者每周44小时,每天8小时作制的时间限定,但是在大多民营企业这项法规根本就没有得到重视和贯彻,尤其是在制造业、服装加工业、建筑业、娱乐业,加班工作超时劳动的问题非常普遍。虽然这几年随着国家劳动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这种强迫延长员工劳动时间榨取员工劳动价值的现象逐渐减少,但是员工劳动时间和报酬不相匹配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反而以另外一种隐性的形式继续存在着。
(四)工资普遍偏低
在员工薪水制定方面,许多民营企业参照着国家法规制定的最低标准来确定员工的劳动报酬,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根据2014年全国各省区的工资标准的数据显示,上海最低工资标准为全国最高,达到1620元,贵州省的最低工资标准为1030元,为全国最低。
(五)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比较薄弱
民营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意味着员工得到法律知识传输和学习的机会也偏低,法律意识自然也就比较薄弱。大多数员工知道有劳动纠纷争议解决部门和一些保护自己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受到企业的无理欺压和解雇时或因为怕麻烦或因为承担不起高昂的费用,很少有人选择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三、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员工与企业地位的不平等
这是造成劳资双方劳动关系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最根本原因。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本短缺,劳动力过剩”是我们短期内没办法改变的基本现状,劳动力市场长期供大于求,形成了十分典型的买家市场,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不平等不对称。而这种地位的不对等力量的不平衡必定会加剧双方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运行。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的重要历史时期,面临的劳动力过剩和就业困难的压力只会愈发的严峻。
(二)工会组织的原因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工会组织不管是建立还是运作都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民营企业的工会组织不健全
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没有建立工会,很多民营企业主对工会工作的认识很不到位,对于建立工会或者是员工入会直接采取抵抗的态度,致使工会工作陷入被动。员工对于入会的积极性也不高,很多员工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有工会组织这一种说法。
2.工会缺乏一定的自主性
我国已经有小部分企业开始建立工会,但这些工会并没有传统中与资方谈判以争取保护劳方合法权益的性质,更多只是作为后勤服务部门一类的福利角色存在。它会在逢年过节时给员工发放相关的福利产品,但不会参与员工与企业劳资纠纷的处理,至于代表员工的利益与企业进行集体谈判更是无从谈起。
(三)相关法律法规的缺陷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对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虽然《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劳动者权益法律也已经颁布多年,但是在许多领域依然存在着缺陷和空白,有些法律的规定太笼统定义太抽象,配套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如规范集体谈判、罢工等相关法律迟迟未出台。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对策分析
针对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现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我国具体国情,现提出以下几点法律对策:
(一)加大法律宣传,提高劳动者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
首先政府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让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使劳动者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前都能积累一定的文化基础,在受到企业侵害和欺瞒时能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其次必须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劳动部门可以通过社区宣传,加强对《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传播。其中社会宣传可以与社区居委会合作,在公共设施或者公共系统例如广场、公车上播放相关的知识宣传片和公益广告片,还可以在新闻媒体上通过对相关案件和新闻的披露传播来进行宣传,也可印制一些的画报画册张贴在社区内。
(二)加强完善工会组织的建设工作
在加强各级工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严格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明确工会的身份和地位,必须把工会的职能由现今的娱乐福利转变为诉求维权,充分发挥工会对员工的维护代表和对企业的制约抗衡作用,真正担负起代表弱势的员工向强大的企业谈判协商维权申讨的职能,建立起真正的一切从员工角度出发的民营企业工会组织。
二是保持工会的独立性。加强民营企业工会组织独立性建设已成当务之急。企业要积极的配合并且参与到保持工会独立性的工作中来,协助各地总工会组织的工作,转变传统的对工会的抵触态度,要配合政府采取的各项指派工会负责人、拨款资助等措施争取改变工会人事受控于企业,经费依赖于企业的现状。
(三)维护劳资双方利益
一方面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条件下,通过政府特有的强制力为劳动者创造偏向他们的劳动环境,对与企业和工会共同开展的集体协商行使引导、支持、监督职能,加大对拖欠克扣员工工资、强迫延长员工劳动时间的企业主惩罚力度,依法最大程度保护员工权益。一方面企业和员工和谐的劳动关系也要建立在双方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政府的职责还要尽力规范劳动力市场,在倾斜性保护劳动者的同时也不能一味的偏袒他们还要维护好企业的正当利益。
(四)健全三方协调机制的相关法律 我国《工会法》和《劳动合同法》中一些笼统的关于三方协调机制的原则性规定在面对民营企业日益复杂的劳动关系问题时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因而国家要尽快出台有关三方协调机制的专门法律,明确三方协调机制的法律地位和各方的权利和职责,详细的规定三方协调机制的运行程序等具体规则,为三方协调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促进程序的法制化,更加有效的发挥其在处理劳资纠纷中的作用。
One, the introduction(a)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eaning By the end of 2013, employees 219 million people, of the self-employed private economy grew 9.7% from a year earlier.Sustainable, efficient, extensively absorb employment, private econom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sprung up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providing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crease the main force of national fiscal revenues, but in private enterprises galloped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employees is increasingly sharp and outstanding, labor dispute cases and the quantity of labor disputes are showed a trend of rising year by year.Industry the not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hip with employees has become a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economy can not be ignored.Government regulation is the cor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labor relations.The government for the key to the regul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through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implement, need to further establish and perfect our country's labor legal system, strengthen the labor inspe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settlement of labor disputes, with mandatory legal mean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laborers, urged private enterpri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bor, the private enterprise system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eally legalization.Second, our country private enterprise labor relations problems analysis In combination with related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the analysis of China's special national conditions conclud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ivate enterprise labor relations are as follows:(one)labor contract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Our country private enterprise labor instead of signing rate is not as imagination of so low a trend of steadily rising every year, but in fact the labor contract signed wordplay is not much floating in a literal doesn't comply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labor law.Many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seek the maximum economic benefit to covert violat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The proposed contract copy “labor law” the text of the contract or other unit, the void content is similar, operability is poor.In such aspects as wage growth, rest and vacation, lack of quantitative social insurance coverage is too narrow, some companies don't even coverage for employees.(2)working environment is poor, inductrial injury accident is serious Congenital condition is poor, private enterprises small, staff liquidity is big, will have to try to save money more money into the market in order to get more profit, for the employee's labor protection tends to lack of funds, labor production equipment, old and backward tradition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but also the lack of effective protective facilities and compensation system.Especially in the mining industry, textile industry, machinery processing industry, chemical industry working environment is very bad, this led directly to the staff's personal safety can not get effective guarantee, the high incidence of major workplace accident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3)the workers work long hours, labor intensity is big Despite the workers “labor law” clearly 44 hours per week, 8 hours a day for time limit, but in most private enterprises pay attention to and carry out the law did not, particularly in manufacturing, garment processing, construction, entertainment, overtime work overtime work is very common problem.Although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labor law system, the forced extension of employees work time to extract the phenomenon of labor value gradually decreased, but the staff labor time and the payment does not match the phenomenon has not been substantial change, it continues to exist in the form of another recessive.(4)generally low wages In terms of employee salary for, many private enterprises refer to the minimum standards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determine the employee's labor compensation, or withhold wages in arrears phenomenon is very common.According to the 2014 national inter-provincial wage standard, according to data from the Shanghai minimum wage standard is the highest, reached 1620 yuan, guizhou province, the minimum wage is 1030 yuan, is the lowest.(5)the employee's cultural quality and legal consciousness is weak Private enterprise staff's cultural quality is generally low, which means that the employees get legal knowledge transfer an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re low, thus,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is weak.Most employees know how labor dispute dispute resolution department and som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otect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but under enterprise unreasonable oppression and fired or for fear of trouble or because can't afford to high cost, few people choose to use the legal weapon to defend their rights.Three,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private enterprise labor relations problems(a)employee and enterprise status of inequality This is caused to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in labor relations was the root cause.Our country is a populous country, the shortage of capital, labor surplus in the short term we can't change the basic present situation, the Labour market supply for a long time, formed the very typical buyer's market, it is fundamentally caused inequality asymmetry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employees.And the unequal status of the power imbalance will aggravate the interests of both sides of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which affect the harmony of labor relations.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economic transition of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period, facing the surplus labor and employment difficult pressure will only more and more serious.(2)the reason of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 At present our country private enterprise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 to establish or operation there are many defects and the insufficiency.Mainly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two points: 1.The private enterprise of trade unions is not sound Most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not set up trade unions in our country, a lot of private business owner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de union work very does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to set up trade unions or workers joining resistance attitude directly, the trade union work, on the back foot.Employees for membership's enthusiasm is not high also, many employees don't even know that there are unions this another way.2.Trade unions lack of autonomy Begin to establish trade union has a small number of enterprises in China, but the union is not in the traditional negoti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the nature of the protection of worker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more just kind of welfare role exists as a logistics service department.When it will be at the feast to the welfare of the staff related products, but you don't participate in staff and the processing of enterprise labor disputes, as to represent the interests of employees and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collective bargaining is impossible.(3)the defects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ur country has not established a set of compatible with market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 of labor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the violation of labor laws and regulations lack of effective restriction.Although the “labor contract law” and a series of laborer rights law has also issued for many years, but in many areas are still exists defects and blank, some legal provisions are too general definition is too abstract, form a complete se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sound, such as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strike, relevant law “did not appear.Fourth, analyzing legal countermeasures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n view of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private enterprise labor relations is, in combination with related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in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everal legal countermeasures:(1)increasing law propaganda, improve its own cultural workers quality and legal consciousness First of all, the government must strictly carry out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system, can let all school-age children receive compulsory education, make laborer before entering the society to participate in the work can accumulate a certain amount of cultural basis, under corporate aggression and cheat when can through legal means to safeguard their rights.Second must strengthen publicity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The labor department can through community propaganda, strengthen the ”labor contract law“, the spread of the ”labor law“ and other important laws and regulations.Including social propaganda can cooperate with the community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residents' committees, in public facilities or public system such as square, on the bus related knowledge propaganda and public welfare advertisement, can also be in the news media through the disclosure of related cases and the news spread to conduct propaganda, also can print some illustrated picture posted within the community.(2)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erfect union In the proces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e unions at all levels we should do the following two points: One is to clarify the identity and status of trade unions, must be the function of the union by today's entertainment welfare into claim rights, give full play to trade union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employee representatives and restricts enterprise compete, really take to the powerful business negotiations on behalf of the disadvantaged workers rights demanding function, establish the real all employees from perspective of private enterprise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The second is to keep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trade unions.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 trade union independence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Enterprises should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and involved in the trade union independent work, assist local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organizations work, change the traditional attitude toward unions resist, to cooperate with the government to take all the assigned, head of the union, funding and other measures to change the union personnel is controlled by the enterprise, budget depend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nterprise.(3)maintain the interests of both sides of Labour and capita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specting the rule of market economy on one hand, through the government enforced for labourers to create unique to their work environment, with the company and the union of collective negotiation exercise guide, support and supervision function, to skimp on default employee wages, forced labor time business owners penalties, maximize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interests of employe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On the one hand, the enterprise and the staff of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s to establish on the basis of mutual benefit, the duty of the government tried to regulate the Labour market, even in such protect workers also can not blindly partial they also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the enterprise.(4)improve the tripartit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the relevant laws Our country ”labor law“ and ”labor contract law" in some general principle provisions on the tripartit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n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face of increasingly complex labor relations question already more and more.Therefore countries to com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the tripartit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special laws, clarify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tripartit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the parties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e detailed rules of tripartit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o run the program specific rules, such as to provide legal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ipartite coordination, promote the process of legalization, a more effective use of its role in dealing with labor disputes.
第五篇: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
(一)切实保障职工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完善并落实工资支付规定,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工资保证金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探索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落实清偿欠薪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负责制,依法惩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报酬。努力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
(二)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完善并落实国家关于职工工作时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假期、带薪年休假等规定,规范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审批管理,督促企业依法安排职工休息休假。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安排职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应与工会和职工协商,并依法足额支付加班加点工资。加强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工作,推动劳动定额定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指导企业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定员标准,保障职工的休息权利。
(三)切实保障职工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加强劳动安全卫生执法监督,督促企业健全并落实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标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加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
(四)切实保障职工享受社会保险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认真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继续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全面覆盖,落实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权益。督促企业依法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保险。引导职工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对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职工文化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四、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一)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贯彻落实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在用工季节性强、职工流动性大的行业推广简易劳动合同示范文本,依法规范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行为,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依法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监管,规范非全日制、劳务承揽、劳务外包用工和企业裁员行为。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规章制度,提升劳动用工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劳动用工信息申报备案制度建设,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动态管理。
(二)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形成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参考。推动企业与职工就工作条件、劳动定额、女职工特殊保护等开展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加强集体协商代表能力建设,提高协商水平。加强对集体协商过程的指导,督促企业和职工认真履行集体合同。
(三)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组成的三方机制,根据实际需要推动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和产业系统建立三方机制。加强和创新三方机制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由同级政府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完善三方机制职能,健全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重要作用。
五、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丰富职工民主参与形式,畅通职工民主参与渠道,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企业普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职权,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在企业发展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上的重要作用。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探索符合各自特点的职工代表大会形式、权限和职能。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地方,可以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
六、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
(一)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实现监察执法向主动预防和统筹城乡转变。创新监察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扩大日常巡视检查和书面审查覆盖范围,强化对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建立健全违法行为预警防控机制,完善多部门综合治理和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加大对非法用工尤其是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使用童工、强迫劳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诚信档案。
(二)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设,推动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内部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机制。大力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依法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支持工会、商(协)会依法建立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大力加强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协商、调解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制度,规范办案程序,加大仲裁办案督查力度,进一步提高仲裁效能和办案质量,促进案件仲裁终结。加强裁审衔接与工作协调,积极探索建立诉讼与仲裁程序有效衔接、裁审标准统一的新规则、新制度。畅通法律援助渠道,依法及时为符合条件的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完善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的办法,有效调处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和集体停工事件。
(三)完善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劳动关系形势的分析研判,建立劳动关系群体性纠纷的经常性排查和动态监测预警制度,及时发现和积极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效防范群体性事件。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分级响应、处置程序和处置措施。健全部门和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共同参与的群体性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形成快速反应和处置工作合力,督促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七、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引导。在广大职工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高尚的职业理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爱岗敬业、遵守纪律、诚实守信,自觉履行劳动义务。加强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工作,在努力解决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同时,引导职工正确对待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合理确定提高工资收入等诉求预期,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维护自身权益。
(二)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培育富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为职工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注重职工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及时了解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加强企业文体娱乐设施建设,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拓宽职工的发展渠道,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三)教育引导企业经营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广大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奉献精神,切实承担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的社会责任。教育引导企业经营者自觉关心爱护职工,努力改善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营造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环境。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依法用工意识,引导他们自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和改进政府的管理服务,减少和规范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审批事项的工作效率,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推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技术支持,引导企业主动转型升级,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职工素质提升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通过促进企业发展,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造物质条件。
(五)加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治保障。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的配套法规、规章和政策,加快完善基本劳动标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企业工资、劳动保障监察、企业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等方面的制度,逐步健全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行政执法和法律监督,促进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
八、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领导协调机制,形成全社会协同参与的工作合力。完善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决策咨询、统筹协调、指导服务、检查督促和监察执法等工作。各级工会要积极反映职工群众呼声,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团结和凝聚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各级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要积极反映企业利益诉求,依法维护企业权益,教育和引导广大企业经营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二)加强劳动关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加强政府部门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以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仲裁院建设,配备必要的工作力量。统筹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基层劳动关系工作职能,充实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加强劳动关系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各级政府要针对劳动关系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力量配置、经费投入上给予支持,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企业党组织和基层工会、团组织、企业代表组织建设。加强各类企业党建工作,重点在非公有制企业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坚持企业党建带群团建设,依法推动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工会,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指导和支持企业党群组织探索适合企业特点的工作途径和方法,不断增强企业党群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在推动企业发展、凝聚职工群众、促进和谐稳定中的作用。深入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和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业园区工会组织建设,健全产业工会组织体系。完善基层工会主席民主产生机制,探索基层工会干部社会化途径,健全保护基层工会干部合法权益制度。建立健全县级以上政府与同级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支持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加强基层企业代表组织建设,支持企业代表组织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充分发挥企业代表组织对企业经营者的团结、服务、引导、教育作用。
(四)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把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总结创建活动经验,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扩大创建活动在广大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覆盖面,推动区域性创建活动由工业园区向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拓展,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创建局面。丰富创建内容,规范创建标准,改进创建评价,完善激励措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表彰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把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评先评优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积极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市)建设,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创造经验。
(五)加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站,大力宣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取得的实际成效和工作经验、宣传企业关爱职工和职工奉献企业的先进典型,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和强大舆论声势,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