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社团共建初中幸福校园的实践研究
学生社团共建初中幸福校园的实践研究
研究计划
一、组织管理:
1、成立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的相应子课题成员,分二个层面,一为学科层(语文、数学、英语等各个学科),另一为管理层面(德育处、教务处、团委)。学科层面为以教研组为单位,管理层面以部门为单位。
2、教务处、德育处、团委共同负责社团的整体工作,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制定学生社团活动的总体方案,并对各社团及其活动进行协调、管理和评价,努力促使各社团活动规范化、课程化、有特色、有创新。
3、各教研组原则上指导1-2个社团,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及本组教师个人爱好、特长等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团建设目标、指导计划,制定相关校本课程并择优推荐社团指导教师。
4、各社团原则上设指导教师1-2名。指导教师具体实施社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在工作中既要注重育人效果,又要注重资料积累(如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等),每学期末送活动资料至教务处存档。
5、各社团原则上设社长1名,副社长1-2名,负责定期召集本社团成员召开会议,举办活动。
二、实施步骤:
1、社团申报:
每学年9月份接受社团申报。分为教研组申报和学生申报。
教研组申报:由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及本组教师个人爱好、特长等实际筹建社团,由教研组长分项填写《社团申报表》交教务处,提请学校有关部门审批。学生申报:分布学校教研组申报的社团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班为单位进行填报申报,提请学校进行审批。
2、社团启动:
宣布社团师生名名单,向指导老师颁发聘书。学校有关部门协调、安排各社团的活动时间和场地。各教研组、指导教师指导社团制定章程及活动计划等,全面启动社团各项活动。
3、社团建设:
教务处、德育处、团委加强与指导,力求使社团活动规范化、课程化、有特色、有创新,使社团在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及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与此同时推行年检制度,年检不合格的社团将根据实际情况限期整改或予注销。
4、结合校园艺术节、运动会等举行开展社团成果展示活动;确定“社团活动日”,以活动展示、图片展示、比赛展示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各社团成果。根据社团活动情况,评选“精品社团”
三、奖励措施:
通过并进一步制定《实验中学学生社团考评细则》等配套制度,对各社团指导教师履行职责及社团活动开展情况及时作出评价,落实待遇,表彰先进,推进社团活动向高层次、高品位方向发展。
四、大致筹建社团名录:
1、学术类:文学社、读书社、小记者、英语口语交流社团、主持人训练营、手抄报社等
2、艺术类:合唱团、摄影社团、舞蹈队、电脑绘画、书法社等
3、体育类:篮球队、足球队、羽毛球队、棋社、健美操队、乒乓球队等
4、技能类:科技社、模型制作社、动漫社、电子竞技社等
5、服务类:环保社、爱心社、科普社、青年志愿者团等。
6、生活类:烹饪社、编织社、园艺社等
五、研究材料收集与整理编制:
1、教研组负责社团教案汇集为校本教材,并收集制作学生成果册。
2、教务处负责制度完善与汇集,完成评价并最后评估材料汇总
3、德育处、团委跟踪学生在社团中的发展过程,并通过问卷等方式完成对发展情况与幸福校园建设过程材料的收集。
第二篇:和谐思想你我携手 共建幸福和谐校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思想你我携手 共建幸福和谐校园》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如:“天人合一”、“整体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都包含有和谐的意义。传统文化注重“修身”的价值追求,有助于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传统文化崇尚“和为贵”的思想,有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统文化坚持“以民为本”的观念,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基础。讲求和谐是往圣先贤们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也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更是构建幸福平安校园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构建自身的和谐。为此学校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平台:竞业园“单元整体问题学导模式”下形成的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同学们如鱼得水,畅游知识的海洋,形成自主、合作、竞争的课堂品质;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让同学们的个性得以像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的伸展,让同学们发展自我、找寻自信,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修身、自省、晨勉、暮思则是难得的甘露,用最微妙最深刻的方式进入灵魂深处,滋润着同学们干涸的心灵;在校园里,每一位同学都充满生气,充满灵气,充满创造力,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让人深深地体验到一种蓬勃向上的进取氛围,同学们良好的性格得以塑造,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其次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
了同学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同学们从无知到有知;是老师给了同学们为人处事的道理,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们辛勤奉献,不计辛劳;仔细备课,生怕漏掉一个重点;激情上课,唯恐任何一个稍不留神;真诚个辅,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悉心照顾,关心备至。
同学们亦是努力拼搏,不惧辛苦。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能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做好各项点评;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认真听取,积极践行;珍惜集体缘分,不忍破坏一点一滴,生怕老师伤心;这就是竞业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出了和谐的学习氛围。
再次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初一同学昏迷生命垂危,听到这消息后,同学们都踊跃地捐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1元、5元、10元......有的同学甚至捐了100元!虽然捐的钱不多,但是滴水成河,表达了同学们的一份爱心;有的同学感冒了,则记挂心上,市场探望,帮其买饭,帮着复习功课,真是患难见真情,这样和谐的事情,就在竞业园,就在我们的身边,团结互助友爱的行为随处可见。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带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
同学们,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争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用修身正己、团结互助、互尊互谅奏出美妙的和谐交响乐!让我们在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多彩的社团活动中陶冶情操; 花开的日子,在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中健康地成长;花开的日子,让我们用主人翁的音符,去谱写竞业园的和谐的欢快乐
章。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德育新途径——学生社团研究
德育新途径——学生社团研究
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以兴趣为纽带,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参加的活动。在校园生活中,学生社团是一些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为了增长知识、锻炼能力、而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团体。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级,信息传播的对象多、速度快、辐射面广,同时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拓展,它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社团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社团对于德育工作有着明显的优势,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德育过程创造了条件,搭建了舞台,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手段。
一、学生社团活动对我校德育工作的功能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以德立身,以能立足”的办学理念。在实践这一理念的过程中,学校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了学生社团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
(一)引导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形成区别于传统教学,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学生对社团活动的选择性。学生在参与多样的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体验,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目的。在我校,健美操、SHOW舞堂、文学社、FLASH团、棋艺社、一站式服务中心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为学生兴趣和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场所,积极引导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形成,并以兴趣为起点,参与到相关的社团,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在教师的指导、同学的交流中将公认的观念、态度和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人格体系,不断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习得技能的同时,逐渐形成一种适应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
(二)拓展学生知识面
素质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广泛性、开发性等特征,它不仅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发展;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人;不仅要求学校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好的体现,还需要多种形式长期的熏陶和影响。学生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天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首先促进了文化课的学习,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社团活动,同学们可以交流学习经验,传递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补充课堂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社团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担负着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社团活动的不断创新还能激发学生灵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再次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学生社团既给活动创造了条件,又为学生交流情感提供了机会,社团的自主性为学生沟通情感,排除不良心理创造了自己的空间,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社团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团结和凝聚功能,首先在学生社团内部,大家有着共同的志向,是凭着爱好和兴趣在参与社团活动,是平等的关系,在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平等地互相交换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有较深厚的民主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识;其次,在活动中,大家各尽所能,团结协作,形成了生动的集体主义课堂。社团的团结凝聚功能主要是指学生社团对学生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它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校园里推出的演讲、书画、文艺演出以及各类体育竞赛等各项活动绝大多数离不开社团的参与。这些活动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才干。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正确的合作竞争精神。
(四)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学生社团产生和发展都是基于学生自愿以及自觉遵守成员认可的社团章程,来自外部力量的干扰和强制相对较少。因此,社团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培养了学生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我校的社团建设中,不仅在社团组建的管理方面放权,更在社团建设的决策上毫不犹豫地放权,管理部门的大胆的手,使得学生真正地放开手脚,全身心地投入实践活动,丰富“自主”的真实体验,让学生产生出自己的思想,自己能够证明、能够肯定自己的判断意见和推理。而且这种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较之学校其它的规章制度对学生更有认同感。不再受父母或老师的“思维权威”的束缚,使自己更有主见,更趋成熟。
二、我校学生社团活动实践现状
我校的学生社团是建立在学生兴趣基础之上而形成和发展,经过学校资源整合,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量身打造的教育模式。我校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要求,开设了SHOW舞堂、健美操、文学社团、棋艺社、FLASH社团、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各个社团。
(一)SHOW舞堂社团舞动精彩校园。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Show舞堂于2007年9月10日成立,为校团委下属的学生舞蹈社团。社团成员遵循自愿报名的原则,经的专业筛选后即加入该社团,利用课余,晚自习等时间,集中训练。该社团在张磊教师为首的专业指导下,秉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宗旨,通过街舞、现代舞、群舞等训练,学生们从一开始的仅仅凭借兴趣,经过不断的学习、纠正、训练、完善,最后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在日积月累的共同训练和一次次的同台演出中,队员们增加了交流和了解,学会了自我控制和约束,更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表演也呈现多样式,学校演出重点培养新人,参加市区级的比赛,下企业、进社区或与兄弟院校交流演出,丰富队员的舞台经验。在ITS,Show舞堂成为了每一个舞蹈爱好者的引以为豪的共同家园,在园区甚至苏州市,Show舞堂成员凭借其精彩表演多次获特等奖、一等奖。
(二)健美操社团跳动活力校园
该社团的队员主要来自休闲体育班学生及其它班级感兴趣的学生,这批学生有着较扎实的基础、本着对健美操、啦啦操项目的热爱,以及团队精神的凝聚力,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三节课进行集训。在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前期,带队老师张苗和全体队员更是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进行集中训练。老师一遍遍喊口令,动作示范和纠正;同学们一边学动作跑队形、一边以老带新的帮助学弟学妹们。每天得用“杯”来量汗水、膝盖上一块块的淤青、肌肉的疼痛、一遍遍重复的口令和动作,这些只有队员们自己才能体会。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该社团的表演在苏州市中专职校啦啦操比赛获一等奖;2011年全国啦啦操锦标赛比赛中,中学组共31支代表队,我校获得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文学社团构建和谐校园
善水文学社自建设以来,首先承担的是晚自习改革的一个项目,在符红艳主任及相关老师的带领下,以同学们的兴趣为依托,通过各班层层选拔,组成该文学社。平时,该社团的师生积极利用座谈会、面授、讨论班、QQ群等多种形式定期进行交流,递交写作,并进行相互评价,以培养兴趣,获得切实提高。平时该社团每一月做个善水文学小报,对平时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总结。目前善水文学社正在积极筹备属于他们的善水文集,学生主编和社员都在为此而努力,介时将在师生间进行发放,以期起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的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无声地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和平时的各项活动之中。
(四)棋艺社创设文明校园
棋艺社是源自同学们的要求而创设的。我校的棋艺社面向全体同学招生,利用每周一、周三的晚自习时间进行指导和训练。棋艺社主要发展的项目主要有五子棋、象棋、国际象棋、军旗等,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发扬名族文化,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促进社友之间的交流,集益智与娱乐为一体。甚至在课间,都能看到同学们对羿一局的精彩场面。遇到高手,同学们轮流切磋,相互交流,及时取经,以求共同进步。在每年的校园生活节上,棋艺比赛都是大受同学们关注和喜爱的一项活动,在男子赛、女子赛、个人赛、团体赛中,同学们各显才能,获得佳绩。棋艺社团既锻炼了棋艺技能,又我们的培养思维能力,又能益智和娱乐,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五)一站式服式中心创设便捷校园
一站式服务中心是ITS唯一一个完全由学生自主创立、为学生服务的社团窗口,自创设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指导下,竭诚为同学们解决各种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与不便,学生对此的评价极高极好。
一站式服务中心主要设立的职能窗口有证件办理:此窗口凭借班主任开的单子办理胸卡、或购买胸卡带子;学习材料补办:你可以在此窗口凭借班主任开的单子补办校服、学生证、成绩册、6S卡、家校联系册等材料领取:你可以在此窗口凭借班主任开的单子领取公交证明;或你如有遗失物品,也可前来失物招领
四、维权岗:如你觉得学工部老师处理学生有
失偏颇、导护老师的工作情况、学校餐厅小卖部经营有问题、学生会值日学生不尽责、班主任班级管理有问题等情况进行反映和投诉,也可以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第周周一至周四:中午12:00—12:30;活动课15:00—16:00,以及周五:中午12:00—12:30,各窗口都开序开放,这种集约化、流程化、便利化、人本化的服务方式,切切实实方便了有相关需要的同学,大家不用为了办一个事情跑上多个地点,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三、我校社团活动的实践效果
多年来,我校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将德育工作科学化、人文化、艺术化,充分发挥社团自身的优势,凸现德育的渗透性。通过社团活动,能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和实践,有能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带动各方面的进步,提高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实验表明:合理安排社团活动与文化课学习,不但不会影响文化课成绩,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产生更浓的兴趣,让学生具有更好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同时给学校管理和建设良好校风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由于点面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学校社团活动蓬勃发展,成绩骄人。
(一)学生层面的收获
社团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追求,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团结向上的集体环境。学生在众多的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和展示了自己的特点,陶冶了情操,与过去进行比较,现在的学生竞争和进取意识更强,形成了健康的生活情趣,启迪自我智能的发展,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活动空间,搭建各种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通过专业训练,在发展兴趣的需求的基础上,相关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如文学社10级电子技术应用班庞领同学的征文《不能安静的骚动》,王臻同学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孙箫同学的《感恩的心》获2011精神文明风采征文项目的江苏省一等奖;另外文学社其它很多同学在“精神文明风采”征文项目中获省二、三等奖;棋艺社的中国象棋组的徐昆明、曹彩同学;五子棋组的汪苏、高玉婷;四国大战组的叶梓晨、钱斌分获校园生活节的冠亚军;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同学在各个社团窗口的服务工作中,在方便师生、提高学校后勤服务水平的同时,体验了现代服务的理念,促进了其学习力、应用力、发展力的协调发展,为其就业打下了基础。
(二)教师层面的收获
社团的带队老师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吸收了许多的先进理念和技能,使得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SHOW舞堂的张磊老师被苏州市、园区多次评为社团“优秀指导教师”;健美操社团的张苗老师在2011年指导健美操队的省赛、国赛中均被评为“优秀教练员”的称号;社团活动的举行,一方面加强了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另一方面,通过师生的交流,促进了师生的感情。文学社的符老师不仅在文学作品指导方面,也成为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排难渠道之一,受到了同学们极大的爱戴和尊
重;;棋艺社的潘乃烨老师在进行各种棋艺指导的同时,更凭借其心理学专业的相关知识成为大家心中的“知心姐姐”,成为同学们遇到困挠时倾诉的对象。师生的间融洽关系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素质教育。
(三)学校层面的收获
社团的组织尽力满足学生情感和生活需求,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受教育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注重了学生知行的结合,德育实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促进了校风校貌的改善。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社团组成员的辛勤工作下,现已初步形成了优良的校园环境,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学校先后获“2011年全国啦啦操锦标赛”获团体一等奖,2011年省第二届健美操、啦啦操大赛获团体一等奖,2010年苏州市中专职校啦啦操比赛获一等奖;2011年11月,民族舞《狼图腾》荣获园区中小学民族舞蹈比赛特等奖;2012年5月,双人舞《一条红领巾》参加苏州市第八届职业学校“五•四”文艺汇演,获一等奖,2010年11月,男子群舞《桥墩》荣获苏州市中小学舞蹈大赛,高中组“一等奖”。2011年5月我校荣获苏州市“社团之星”光荣称号。
此外,各社团实施民主管理,为学校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初步形成了学校人文管理方式,人性化、同心圆式的现代民主管理模式已在IST形成;多元化社团体系,主要通过整合学校和社会的文化资源,构建“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社团体系,帮助学生提升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水平,丰富学生德育生活,使学校不仅成为师生学习的地方,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以此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品位。
四、思考与展望
我们的探索与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的认识和体会还很肤浅,还存在较多不足,值得我们德育工作者深思:(1)对德育新途径之社团研究的实践与研究设计框架较大,应该更加细化;(2)对大量的经验状态的研究,如何上升为系统理论总结,还需要努力。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在社团活动作为德育新途径的实践与研究中虚心学习,努力探索,扬长避短,开拓创新,为德育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关爱留守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学生 共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学生的探索与思考
潜江市刘岭中学
由于种种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学生”。他们的受养方式主要有隔代照管、旁亲照管、单亲照管等方式。由于这些代理监护人年纪较大或没有产生家庭教育效能,往往对孩子的监护力不从心,加上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随意性强、贪玩、好动,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因此,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加强教育和管理,将严重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照管者由于难以替代留守学生的父母或完整家庭的教育效能,致使生理、心理、知识、品德和思想等方面亲子教养缺失或部分缺失。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这个未成年群体极易产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上的异常。总体而言,留守学生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家庭约束,不少人变得自由散漫,甚至失足犯罪。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在中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工业化时期,“留守学生” 的群体规模不会减少,这已经成了一个普遍而突出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留守学生”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作为学校如何从教育的角度来解决这一困扰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顽疾”已成为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贯彻中央8号文件和第五次全国少代会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及共青团队组织的优势,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学校应以教育担责,以校为主关爱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必须全面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清除一切妨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学校应尽力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组织可以利用的教育力量给孩子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通过帮困扶贫、爱心捐助等形式,解决贫困孩子的实际生活问题,消除孩子学习的后顾之忧,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同时,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协调师生关系,形成积极健康的校风和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防止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合力作用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使学生时刻感到:在社会有关注,在学校有关心,在家庭有关爱。孩子在这种和谐环境中学习生活,自信心和责任感都会明显增强。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应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或信息卡)制度,内容包括“留守学生”家庭情况、思想道德状况、学习状况、行为习惯、生活状况、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状况、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以及当前监护人联系办式等内容。同时,积极加强学校与“留守学生”监护人或者代监护人的协调、沟通制度。广泛向他们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
三、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应围绕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三方面进行。通过轻松愉快的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辅导目的,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留守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使他们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亲情,但这正是养成个性独立,自立自强的好时机,只要自己努力,一样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四、调查摸底,弄清“留守学生”的情况。在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上,班主任和课任教师担负着最直接的责任。所以,学校应要求班主任和课任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一特殊群体,不仅要细心观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更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情感发展情况,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措施。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根据“留守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教师要扮演“留守学生”的长辈等角色,要像父母一样去关爱他们,使“留守学生”在学校找到家的温暖。每一个教师在接任一个班级时,无论他是不是班主任,都应对本班每个学生家庭状况进行摸底,特别是了解学生父母的去向,并向上一任班主任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同时要求通过家访的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采取适当的方法教育孩子。作为班主任,要抽出时间家访,督促亲属履行监管职责。科任教师对班主任回来反馈的信息要有针对性的做好“留守学生”的工作。
五、关爱学生。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中小学生更是明显。由于“留守学生”最缺乏的是母爱、父爱,因此作为教师更应注意给予他们足够的师爱。教师要在生活上体贴他们,在学习上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使他们在精神上振作起来。师爱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亲其师,信其道”,对于中小学生,教师对他们的爱是先决条件,又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如果教师能真正用师爱去填补孩子这一心理需求的空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可以亲近的,老师是他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依恋心理,自然乐于听老师的话,乐于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对“留守学生”:①学习上特殊关照。指派教师指导督促“留守学生”学习,完成作业,帮助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培养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建立互助互帮“手拉手”活动,使“留守学生”能与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班级经常举办生动有趣的竞赛,以赛促练,提高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②生活上加倍关心,使他们体验到更多的人文关怀,集体的温暖。要加强对他们的生活指导,从小处入手,将道德规范落实到生活的各种情境之中,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四大关系,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六、进行个别辅导。对于那些经观察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虽然这些问题多数不属于精神病症,然而其影响却不容忽视。因此,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已掌握的资料或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从心理上寻找原因,制定矫正的对策,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建立和谐的辅导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开展自我教育,发挥潜能,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在“留守学生”的教育中,我校做了大量工作,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师资方面的问题:①一些教师的认识水平不高,他们认为,普通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关爱“留守学生”是广大班主任教师的事情,是学校职能处室的事情。工作缺乏主动性。②由于“留守学生”中有较大比例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问题,而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学生”的管教缺失,出现问题时,学校和代理监护人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使部分教师丧失了工作热情。③学生家长对“留守学生”的生活的过分关爱,而对学生的教育却难以顾及,出现问题,这些家长首先问责于学校和教师,使得教师的工作热情受到打击。
二、学生家长、代理监管人方面的问题:①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够端正,社会现实仍有“读书无用论”泛滥的土壤。对于成绩不够理想的“留守学生”,很多家长放弃了让学生读书成才的期望。他们让孩子上学的目的令人失望,仅把学校当作托管所,以解决他们无法照看“留守学生”的难题。②学生家长由于打工,无法照看“留守学生”,心理上存在着对“留守学生”的欠疚,以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作为补偿,对于学生的金钱需求缺乏控制,导致“留守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当“留守学生”在和同学发生纠纷时,不是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来处理问题,而是为“留守学生”强出头,极大地抵消了学校的教育管理效果。③学生家长、代理监管人与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沟通存在障碍,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三、社会方面的问题:①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缺失,特别是对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三室一厅”的管理不够落实,处罚不力,使得黑心网吧等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难解的症结。②我市缺乏学生活动的基础设施,“留守学生”双休日没有适合的活动场所。
一直以来,我校许多“留守学生”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能正确的面对学习、生活。但随着“留守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这就更需要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努力,撑起“留守学生”一方明亮的天空。
二00七年七月
第五篇:学生与学校共建绿色校园
学生与学校共建绿色校园
姓名:丁可
班级:建132 学号:201301010205 手机号:***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我们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建设生态文明,不论对于现实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理应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先行者。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是师生集体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成长走向社会的重要通道。学校为师生提供了优越的工作、学习、成长环境,但同时,大学校园也是个鱼龙混杂的小社会。少数人的一些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管制,可能会使某些人效仿,以致形成不良的风气,影响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提高。因此,学校应加大生态环境教育的力度,与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打造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做建设生态文明的践行者的传播者。
我认为,学生和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共建绿色校园。
一.学校方面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创建绿色校园氛围
要使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需要一个大众化的过程,好让“生态”、“绿色”等字眼深入人心。学校之内更是如此,学校应及时购买和订阅环境类书刊,并在校园内利用播放广播、张贴海报等方式来做一定的宣传。让师生了解环保信息、掌握环保知识、了解自觉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加强对环境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生态文明等的宣传教育、培养和增强学校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2.开展主题活动,增强师生建设绿色校园的意识。
为了使师生的绿色校园意识得到强化,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保主题活动。我们可以结合3月12日的“植树节”、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节日,举办生态文明教育讲座、演讲比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用语”大赛、等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认养校园的花草树木,还可以根据我校优势专业的特点举办“校园生态文明建设”logo设计大赛。
3.根据每个年级、每个专业的特点,强制学生参加一些有关绿色环保的活动、例如:大一的课业相对于其他年级较为轻松,而且新生的心智相对于其他年级,较为稚嫩,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应适当多安排一些主题教育,使新生在刚步入大学这个小社会的时候就树立生态环保的意识。
强制老师参与一些学校的制度改革。
例如:我们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专业课作业向来图量大,各种绘图纸、拷贝纸、水彩纸的消耗量很大。每次上交草图的时候都需要在每张图纸的背后附上一张绘图纸,以便老师能看清半透明的拷贝纸上的字。在我看来,如果图纸的张数的偶数,完全可以将两张草图一正一反附在同一张绘图纸上。这样,既节省了纸张,又方便了老师评图、打分,同时也减小了课代表的工作量,何乐而不为呢?
4.向节能示范性大楼学习,改善学校硬件设备,使其能尽可能做到节约能源。
节能示范性大楼内的照明设备都是有亮度感应和热感应功能的,可根据室内是否有人在,和室内自然光的强度自动调节自己的亮度,使室内在有人的情况下,保证桌面拥有最适合书写的亮度。
在我们的专业教室内,经常有同学通宵画图,或是天不亮就来画图。等到天大亮、阳光充足的时候,曾经打开的灯很有可能没有记得关上,致使学生们在无意中浪费了能源。
所以,如果学校能换用可自动调节的照明设备,就可以节约很多能源。不过,在这一点上,教学楼楼道里的照明设备倒是“做得很好”——楼道里的灯是声控的,只有听到脚步声,且声音靠近的一定距离时它才会亮起来。
5.充分发挥绿色校园建设的带动作用,注重环境育人的成效。
生态文明是绿色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要围绕建设绿色校园做好文章,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积极发挥绿色校园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带动作用。在绿色校园的建设中,要积极美化校园,使环境育人的成效更加明显。
二.学生方面
1.坚持低碳学习。
例如:学生书写的纸可以做到两面都使用,对于不用的本子可以撕下没用过的纸,继续书写;对于一些用不到的书,可以通过学校的图书二次利用给一些需要看的低年级同学阅读;避免错误、重复打印,努力做好打印纸的双面使用、废纸回收处理。
2.全校共同行动,开展低碳生活。
学生们作为消费一族,应该处处做到环保,不仅是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也能节约钱。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少用或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在同学生日时,所送的礼物应该包装简易,避免包装材料上的浪费,尽量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的理念。少用一次性木筷、纸杯、纸巾等,接地减少了森林的减少,间接支持了环境的保护。不应为图省事而去买饮料,这样会造成浪费塑料瓶。吃饭的时候更要坚持践行“光盘行动”,吃多少打多少,不浪费一菜一饭。离开教室或宿舍的时候,要记得随手关灯、关电扇。
3.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与绿色生态主题活动。
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大家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如果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接受绿色生态教育,努力践行低碳环保的学习和生活,那么我们将会成长为新世纪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