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语文积累的实践与研究(模版)

时间:2019-05-15 16:0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学生语文积累的实践与研究(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学生语文积累的实践与研究(模版)》。

第一篇:初中学生语文积累的实践与研究(模版)

《初中学生语文积累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阶段性

总结松烟中学教师 胡健2013年---2014年第一学期

《中学生语文素质积累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从去年9月开题以来已有半年多时间,现将半年多来的研究情况做一个简要总结。

一.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课外积累的习惯,语文基本素养正在形成。一个学期以来,两个实验班级按照课题组的总体安排,落实了实验方案中的各项课外积累措施和考评办法。用《中学生语文素质积累评分表》和《语文课外活动积累记录表》进行每周的考评,期末进行总评折算成一定的分值记入学期成绩或学分。通过严格的积累检查考评,促使学生迅速形成习惯,把课外积累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自觉的完成积累的各项任务。

二.课外积累培养起了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带动起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学生对课外阅读、课堂演讲、创办班报、诗歌背诵、成语故事、名言警句、作文比评等方面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是该课题开题以来出现的一个令人欣喜的局面,这就为该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1.有利于新教材教学。由于学生在课外的广泛阅读与积累,学生的思维很开阔、很活跃,很多知识不待老师讲,一些学生已经掌握,或者通过课堂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或者老师稍加提示,学生就能普遍掌握。学生养成了勤查字词典的习惯,具备了起码的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这样,非常有利于新教材课文的学习,2.有利于“综合性学习”。新教材每个单元后面都设计了“综合性学习”,由于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外积累的习惯,并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收集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然后拿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或参与竞赛活动等,都是他们非常乐意,也非常顺手非常自然的事。

3.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广泛的阅读积累,学生的知识总量聚增,见多识广,非常有利于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每周一篇“自由作文”常常有许多好作文涌现,在语言、结构、选材、主题的表现、写作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常出现惊人之举,与刚入学时相比,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4.有利于学生灵活应试。应付测试,本来不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但由于现在的考试注重能力的考查,主观题增多,客观题较少,并注重考积累,这样,就使得学生平时的积累纷纷派上了用场,考试起来比较的得心应手。这又反过来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自觉的去进行平时的素质积累。

5.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也有助于教师观念的更新。由于本课题的研究理论与新课标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教师如果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仍然包着老黄历不放,就无法把课题研究进行下去。特别是当学生的积极性起来以后,如果老师的思想未能跟上,就无法适应新的教学,也不可能受到学生欢迎。比如,当许多学生已经养成了预习课文的习惯,并按“八步法”对课文做了初步的阅读甚至分析,已经扫清了文字障碍,而如果教者仍不放心,仍按原来的老办法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解,势必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失去兴趣,并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学情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学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地方不必再花时间去讲解,而应设计一些富有激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再如,对学生的课后作业的布置问题,一般不留课后作业,一定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积累。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必须转变观念,要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并有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预习情况等学情之后,就要精讲教学内容,压缩讲课时间,把作业尽量拿到课堂上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外积累。

当然,本课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一部分学生还未养成课外积累的习惯,对课外积累的还认识不够或缺乏兴趣等,也有照抄写作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人员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中认真解决和克服,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总之,课题研究的路还很长,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努力工作,才能最终实现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

第二篇:《课外阅读与学生语文积累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推荐]

,《课外阅读与学生语文积累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语文课外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展、延伸、补充。因此,国家教委把“培养阅读兴趣”列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淡化“语言文字训练”的提法,注重积累,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教学目标、数量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教学向外延伸。

2.我国目前人均读书量不足5本,各种混乱无序的课外阅读现状待科学、有效的指导。主要存在以下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师生对课外阅读都缺乏足够的重视。(2)学校与家庭藏书严重不足,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3)缺乏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要求与指导。

3.白马涧小学于2004年由一所辅导区完小撤建而成的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气息的学校,学校将建立规模较大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目前,学校青年教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为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师资条件;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能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个体内在需求的欲望,谋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师开展该课题提供了思想认识;部分教师也做过相关的研究,有一定的认识。此外,国内外开展课外阅读的研究,为我校进行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的经验和教训。学校领导比较重视,将给与充足的实验经费与时间保证。因此学校具备了开展该课题研究的条件。

二、课题的涵义

课外阅读是指除课本以外的所有相对完整文本的阅读。本课题的课外阅读是指对字、词、句、段、篇等的阅读。

积累从广义上说,各科教学都是积累的过程——积累知识、积累文化、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经验。而语文课主要负担着积累语言、积累能力的任务,课外阅读是语言积累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方法,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范围,帮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使学生学会积累,轻松完成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从

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即“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会积累、能迁移、促发展。” 2.研究内容:

(1)探索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手段、途径。全面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探索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数量和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汲取更多的养分,提升积累能力,并能“化乎其心”,准确运用。

(3)探索低、中、高年级积累能力的要求,构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中积累能力的层次、体系和指导模式。

(4)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减轻负担,提高质量,从而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使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5)探索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手段。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实施了课题研究,为营造书香学校添砖加瓦。

2005年初,学校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知名教科研专家,原省小学语文教学理事会理事陈树民先生的指导下确立了我校的特色课题“课外阅读与学生语文积累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该课题同年通过了省教育学会的立项批复,2007年3月又正是成为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科学认读——培养儿童阅读素养实验研究》子课题,并列入江苏省教育学会的重点课题。

该课题更带动了整个校园的读书活动,使得学校的特色建设愈发耀眼。2006年11月学校首届“德勤杯”读书节拉开了序幕,全校师生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活动,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该次读书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使得特色课题在不知不觉中更深入人心,构建了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2007年11月第二届“德勤杯”读书节再次唱响,学校开展了以读书为主题的中队活动、“读书助我成长”的主题征文竞赛和演讲比赛、集体朗诵比赛、经典诵读比赛、读书小报展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2008、2009年学校的第三、第四届读书节活动依然轰轰烈烈的开展。整个读书活动期间,全体教师认真指导;全体同学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学生畅游书海,班级、校园处处洋溢着浓郁醉人的书香气息。“营造书香校园 夯实品牌人生”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有了载体,有了依托,“课外阅读与学生语文积累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仿佛如多米诺骨牌一样,给我校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

(二)编写、使用了校本教材,让研究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孩子喜欢阅读,也很需要阅读,阅读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为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每个孩子的第二次生命。打造孩子的阅读环境,形成高品质的阅读文化是我们白马涧小学每个老师的使命。我们结合本地域的文化特色,课题组的老师同心同力编写了校本教材《走进白马涧》,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历史,更爱我白马涧;我们借鉴经典编写了《古韵今咏》,让校园朗朗书声沟通了古今,充满了韵味。我们不仅开发了校本教材,还让它进入了课程,使之行之有效。另外我们严格按照课题组制定的分年级进行诵读《古韵今咏》,结合读书节活动,各班级扎实开展了诵读比赛等多项活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校本教材的有效实施。

(三)倡导了课后阅读,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后,向学生推荐阅读《鲁宾逊漂流记》;学了《三顾茅庐》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等。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那么读其他名著也就水到渠成了。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局限于语文书、语文补充阅读材料,真正实现了“立体地读”。

(四)建设了课外阅读阵地,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搭建舞台。我们重视了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每学年都添置各类书籍现有图书近3000册,并充分运用,每周都分年级分时间向全校师生开发图书馆,形成了图书馆借阅制度。我们在2007年建了班级图书角,制定了各班的图书角借阅制度。每学期开学伊始,一方面发动学生捐借图书,一方面学校图书角提供一定数量的图书,充实了班级图书角,实现了随时借阅的可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更便利的机会。我们利用网络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开发了校本阅读教材。不仅如此,课题组实行了分年段的阅读目标:低年级的学生用灵动的双手制作个性化的识字本,在多彩的生活中识字;中高年级学生以课堂为引领,走进了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一本本《采蜜集》记载这孩子们的成果,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了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阅读。我们还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如交流读书笔记、开读书会、朗读比赛、故事会、成语接龙等等,既增加了阅读量又培养了语文兴趣。

(五)形成了科研队伍,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骨干教师。

在长期协作,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已经成为一个有共同志趣、团结奋进的强有力的集体,形成了一个职责分工明确而又互相融合的科研队伍。一批有志于研究课外阅读、儿童阅读教育的教师正在成长起来。课题研究让全校师生得到了书籍的滋润,青年教师虚心好学,勇于探索,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五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教育随笔等70余篇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级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

(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要勤于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外阅读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要求,不管是读教课书、还是读课外读物。我们根据学生的差异,以读书笔记:“采蜜集”为切入口,有效实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2.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上,学生常常妙语连珠,或慷慨陈词,或一针见血,听了无不令人欣慰。特别是个性化阅读的实施,带来了学生作文的提高,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另类作文、创新作文也多了,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学生习作发表、获奖有900多项。

3.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班级图书角、学校阅览室深受他们的喜爱,以往课间、自习课,学生或聊天,或做一些自己加量的习题。现在,学生一旦完成作业,能主动到图书角、阅览室借阅各类图书,甚至有些学生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4.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来,我们感觉学生的改变真的非常明显: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很大提高,并且,以读促写,从好词佳句的积累,到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着。近几年,学生有不少作品发表于报纸杂志,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这个课题的推动下,学校的整体阅读环境得到了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教科研能力得到了发展,书香氛围不断浓厚,课外阅读已逐渐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七)实验的反思与展望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我们坚信,拓展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知识的积累、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塑造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们也庆幸我们进行了关于课外阅读的研究,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

很大的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也提升了。但我们也忧虑课外阅读与课业负担重之间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两者在时间上一直纠结着,这也是我们今后还将努力的方向。

三年多来,我们的课题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不断前行,学校在研究中成长,教师们在思考中成熟,学生在学习中进步„„课题虽然要结题,但课外阅读与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研究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会一直坚持下去,让我白马涧的学生畅游于书的海洋,浸润他们的人生。

第三篇:小学语文语言积累方法指导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

语言积累方法指导实践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积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了省内外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目前,许多学校纷纷把“小学语文积累”作为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这些学校在小学语文积累方面的主要做法是: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积累的主渠道,探索出“自主阅读,自我积累,”的教学模式,将语言文字内化;有的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积累实践活动,通过“班级读书会”、“师生共读一本书”等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积累兴趣;有的学校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摘抄的形式,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积累好词佳句分类积累等。

(二)本选题的理论意义、研究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还包括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一个小学生语文素养好与坏,主要是以各种能力的高低去衡量。而各种能力的高低,其实就是学生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逐渐积淀而成的。能力的前身是方法,方法掌握多了,就形成了能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还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还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六年不少于145万字。并着重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小学语文语言积累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实践探索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

1.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积累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广读书、丰富语言积累,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积累,从小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和能力,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是落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课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语文教育观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大视野,教师要胸怀远大目标,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形式,语文书也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对语文课程资源作了说明,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由此可知,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广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接受的信息量就增加了,这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如果老师的眼光只盯在课内、校内,远远适应不了学生发展的需求。可见,课外、校外资源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中开发和利

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给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积累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文素养的环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语言积累”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积累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吸收到更多的“精华“,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

(三)本选题的创新程度。

积累有助于表达,好的词句、精彩片断有助于学生说话和习作。更为重要的是,积累是一种“再生能源”,它反作用于再学习,一旦燃烧起来,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是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宝。理解词义除了用到字典、词典外,还需要生活积累的参与。推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除了联系上下文,离不开自己各方面的积累。材料积累多了,知识面广了,能力增强了,基础平台高了,看问题也就全面了,学习新知的兴趣也就浓了,学习效果就好,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总结出适合自己而又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研究分析省内外兄弟学校的研究的经验成果出发;从农村乡镇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和水平出发;从我中心校师资现状和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小学生语文积累运用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一)研究方法与途径 :

1.(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语言积累的看法及对语言积累运用的建议。(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省内外相关小学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的信息,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3).实践行动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较为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2.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路线。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用心的教育学理念做指导,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质,并把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经验。

3.以点带面,推动全局。骨干教师是教育科研的排头兵,让他们做课题的直接参与者。同时,依靠骨干教师的带动示范作用,传播信息,辐射成果,推动新的教

育理念,新的教法、学法在全镇开花结果。从学校规模来说,以1所驻地小学带动2所非驻地小学。边实践边总结把成功的做法推广到各小学。

4.寓课题与常规活动之中,把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与校本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二)重要观点: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把学生当作成人一样,赋予他们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更多的鼓励,启发和诱导。尽可能为学生语文积累提供更多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个性潜能得到做大限度的发挥。

2.遵循整体性原则。树立大的教学观念。注意各种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构功能,主要是做好教法与学法的紧密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

3.把握课堂教学是积累的主渠道。阅读是表达的基础,从阅读到写作,必须要跨越积累这座桥梁。教材是最好的范文。小学语文新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因此,“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使学生在潜心学文中读中积累。

4..注重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进行积累。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将课内学习内容与课外学习资源有机结合,通过课外阅读书报刊、看电视电影,听广播,上网,参加各种活动等,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积累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语文积累能力。

5.探索实践积累与运用间的关系。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为更好地表达服务,为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条件。反过来,运用亦是提高积累质量的重要手段。运用可加深理解,唤起学生的记忆。

6.引导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促进人文素养与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及价值观的提高。

7.提高教师指导课内与课外积累的能力及教科研水平。

三、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认真贯彻“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的教育理念,本着以“教材为根本,适度拓展”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分类积累”活动,通过摘抄的形式,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积累好词佳句,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一)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了“十一五”市级课题“小学生乐学、善学、会学、活学”研究课题。

(二)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可能和时间保证:

学校以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后勤人员为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处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本课题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1.从学校和学生情况来看,一直以来,我校一直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低年级从“ 一日一词一句积累 ”入手,中高年级开展了“ 一二五工程 ”,低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积累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主动积累的习惯,并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进行积累和运用,这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从课题研究的人员来看,课题组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颇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并且多次在县和大学区级教学活动中做课,有多篇论文获奖、发表。

3.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二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2)准备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收集文献及实践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制定研究方案,准备开题报告,培训课题组人员,做好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1)组织课题成员学习新课标等基础理论,并深入实践研究。

(2)各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开展具体研究,重视个案积累。根据各个阶段的研究侧重点,及时总结反思,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3)完成阶段研究报告,及时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2)推广研究成果。

(三)资料设备:电脑、多媒体、网络、图书、科研场所等。学校责成一名教导主任专门负责课题所需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在保存书面文档的同时,保存电子文档。

(四)科研手段:我们将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修工作紧密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以3所完全小学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引领,聘请教研室同志做课题顾问。通过组织开展理论讲座、听课评课、主题研讨、小小展示台、学习小标兵评比等活动,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撰写教学论文,积累成果。走出去,请进来,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把课题一步一步引向深入。

五、课题研究的成员组 长:任翠琴

成 员: 刘引娣 付晓波

姜旭辉 王艳红郝英丽 车秋玲常伟伟

第四篇: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我校提出此课题研究的背景。

自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开始把课外阅读纳入了校本管理校本教研的范畴,初步建立起了课外阅读的实践平台。但是,由于部分一线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有效的指导,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均不够,还仅仅停留在“开卷有益”的认识上,导致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指导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等方面,缺乏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有效措施,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基于此,为了响应镇中心校提出的“加强中小学课外阅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课题,我校特提出了《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子课题,以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真正的内在需求,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此课题研究,从教师与学生的双边角度考虑,具备以下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4、有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精神。

5、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能力。

6、有利于拓展学生和教师的知识视野,将课堂和其他的教育资源联系在一起,使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结合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及名著必读篇目,我们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和品质。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⑴ 阅读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养成见到书报就想阅读的习惯。初步养成经常看书看报的良好学习习惯。⑵ 阅读方法:看书时要求注意力集中,能边看边思考边做笔记;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问题,能自觉使用工具书,查找答案;培养学生善于收集需要的资料,并分门别类地整理资料的能力。⑶ 阅读品质:爱护书刊,不在书上随便涂画;不迷信书籍,敢于对阅读作品质疑问难;乐于作阅读交流,交流中既能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又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通过广泛阅读解决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

2、创设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

(1)各班开辟读书角,张贴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建立学校与班级读书的文化氛围。(2)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如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等。(3)教师定期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其它书籍,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3、探索合理的 “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模式。

为提高初中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必要探究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指导课更多的类型,譬如读书方法指导课、读后

交流评论课、读书笔记辅导课等。通过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师素质。通过课题研究,争创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品牌学校。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改理论。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小学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要实现中小学生总阅读量的需求,就必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堂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为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为完成或突破阅读目标创造条件。

(二)教学认识论。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能动的反映过程。认识起因于主客体方面的相互作用。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现代教学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二)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三)语文课文阅读方法和模式研究。

(四)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或措施

(一)研究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读书活动,并观察记录在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实验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情况。

2、问卷分

析法:调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及语文课外学习现状。

3、调查对比法:确定平行年级的实验班和非实验班,以平行年级非实验班为基准,测量实验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

4、经验总结法。

(二)有效的措施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课题领导小组特制定以下“四个落实”:

1、时间落实。要求对学生统一指导的时间和自由阅读的时间都要落到实处,各班每周必须上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定一定量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一些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2、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3、指导落实。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同时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

4、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04~2012.05)课题设计与启动阶段

1、大力宣传课题实施的重要意义,发动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实验。

2、学校领导讨论课题研究的方法,确定子课题。

3、组织召开课题开题会。

第二阶段(2012.06~2012.10)课题研究与实验阶段

1、全面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在实验中逐步调整研究内容和方法,完成阶段成果报告。

2、收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有关资料。

3、组织实验教师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2012.11)课题归结与推广阶段

1、整理、汇总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案例、学生读书笔记、学生收集资料、展示学生成果等,撰写结题报告,报请上级部门验收。

2、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辅导教材;

3、进行后续性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清晰度较高,因此,本课题的可行性强,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等已有一定经验。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将在已有尝试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二)研究时机比较成熟。语文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我校实施课题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教师们都在探索有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的新路子。对语文课程标准已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八、课题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

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陶善斌(校长):负责课题全面组织。

副组长:童树成 沈威:具体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相关活动的安排。主要成员:汤晓波 毕良武 朱士友 史娟 齐传新 张园园 屠恩湄:承担

课题的具体实施工作。

九、课题申请经费:3000元

课题组将定期汇报、不断学习、交流、总结、反思,定时向上级提交课题研究材料及成果。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课题的实

寿县江黄回族初中课题组

第五篇:谈初中学生作文与材料积累

谈初中学生作文与材料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说,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每次习作,老师讲完要求之后,学生总觉得没有可写的素材, 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材料积累”是十分重要。它是解决用什么写的问题,即“写作之源”问题。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贴近社生活,贴近社会,从社会生活中广泛获取材料。写作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会写出作文来。可见,“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在写作训练中多么重要。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了“材料积累”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效果是显著的。现就有关方面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积累生活素材,勤于阅读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文章是生活的再现与反映。读文章也好,体察生活也罢,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材料的来源有两种渠道。一是社会生活,一是书本传说。前者靠感受,后者凭阅读。因此,我们可以将“写作之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而获得。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学生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的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而写的文章,往往能达到情真意切,枝丰叶茂。这样,发现多了,积累也就多了。正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或给人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所以直接深入生活,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对于写作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是间接获取材料。这主要来源于书本,电视,报纸杂志等,可以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对于中学生来说从这方面获取材料更为广泛。总之,生活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的主要源泉。正确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与善于阅读,精于阅读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材料积累多了,便不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是泼洒成文。

二、关注影视、网络媒体,获取信息

学生的阅历毕竟有限,单纯的让他们直接去获得生活体验、生活经验,不现实也不可能。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有目标、有计划的充实他们的课外生活,尽量让他们多渠道的获取知识信息,保障信息的畅通无阻,谨防知识的单

一、浅薄和老化。那些弘扬真、善、美,摒弃假、丑、恶的优秀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对其进行情感的熏陶,思想品德的教育。那些随时发生的社会热点、焦点,新人新事,时事动态,对于提高他们的理解、认识、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大有帮助,更是他们写作的兴趣所在和写作的源头。当然,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也要加大监管力度,谨防不健康的信息对孩子的蛊惑、蒙骗。积极的给他们营造宽松的健康的知识信息环境,多方位接受现代知识文明的洗礼,形成系统的四通八达的立体知识网络。

三、指导学生勤作日记笔记,养成良好习惯

根据材料积累的两种途径,我们可以确定两种相应积累材料的形式,一是生活感悟笔录,即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有所认识并通过书面形式来反映,无论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但求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二是阅读心得笔录,即读

者通过阅读文章有所触动,受到一定启发。并摘抄美句妙言。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从中受到文学美育的熏陶,从而得到多方面的收获。在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积累的活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准备一个小巧的笔记本,专门记录生活所得。另外准备一个笔记本作为读书笔记,并指导学生仿照课本,在前面留出一至二页编制目录,每则笔记都要注明日期与类别,还要注明出处。学期结束后,还可在笔记本后写一个小结,然后妥善收藏。通过这样要求与督导,学生积累材料的形式就更加规范了,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日复一日,积少成多,写作时就不会有“咬笔杆”,“惜墨如金”的现象出现了。

四、建造材料积累的良好环境

每个学生的藏书毕竟是有限的,要使学生有足够的阅读量,就必须为学生建造一个积累材料的良好环境。第一,建立班级图书角。动员全班学生把自己用过的图书捐献给班级图书角,由班干部统计起来汇编一个目录表,全班师生每人一份,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相互借阅。第二,动员和鼓励学生订阅报刊(家庭困难者可几个人合订一份)。充分让这些报刊在班上有效流通。第三,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满足广大学生的阅读要求。通过这一系列做法,让学生有“源”可“朔”,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为学生创设积累材料的广阔天地。

五、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激励是产生兴趣的一种良好形式”。每学期举行两次展览评比,对积累材料多,质量好的学生给于表扬鼓励,让全班同学参观学习,以此促进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做可以发挥优秀者的示范作用,推动材料积累质量的不断提高。

六、作好示范,指导运用材料

大量地占有材料,只是写作训练的第一步。要使学生用好用活材料,写出内容充实深情感人的文章,还必须给以示范点拨。在抓这一环节时,可从如下几方面去做。第一,用好范文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某一类型的作文训练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中该类型的范文。还可选取近年中考满分作文,由教师范读,也可由学生朗读,然后由学生谈看法,最后由教师作分析,特别要诱导学生认识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加工材料和组织材料的,使学生的大脑中储存一个个美文例子及其运用材料的技法。第二,教师“下水”,给学生示范。对于一些比较难写的文章,教师有必要“下水”,给学生做榜样,学生可从中明白老师是怎样选择材料、加工材料和使用材料的,从而受到较大启发。久而久之,便会真正做到会用材料,善用材料,写好文章。

“材料积累”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积累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我们教师要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善于总结,科学训练,走出一条宽畅的写作训练之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推动作文教学改革不断发展。

下载初中学生语文积累的实践与研究(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学生语文积累的实践与研究(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与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点体会 语文组:李成珍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晋江二中林黎坤摘要:本文分析当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研究“先学后教,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害怕......

    拓展学生的语文积累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师专题研究计划拓展学生的语文积累西什库小学 尹宝霞本学期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积累:一、 语言材料的积累1、 字词、成语的积累学生的词......

    初中学生的同伴认同感与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初中学生的同伴认同感与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为2年,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 2011年3月—— 2011年7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背景及人才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和文化呈现出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特点,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为人的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同时......

    农村初中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关于农村初中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由三乡一镇合并而成的宁溪初级中学,因为其区域的特殊性,学校实行寄宿制,再加上受经济发展和文化条......

    基于学案的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大全

    基于学案的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

    多媒体网络下小学生语言积累的实践与研究

    多媒体网络下小学生语言积累的实践与研究 一、 课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一根光缆,连接了天南地北,地球成为一个村庄。神奇的因特网在一夜之间,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