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短板之农村教师之惑
教育短板之农村教师之惑
富源县黄泥河中学
黄华章
摘要:“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笔下朝气蓬勃的少年,对少年中国的期望,让人读之酣畅淋漓,思之却感任重道远!
关键词:教育
农村教育
教师
学生
有这样一个木桶原理: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这个木桶用了多长的木板,起关键作用的是构成这个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这就是短板效应。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近年来,尽管国家在促进义务教育公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资金倾斜和政策扶助,使得现在的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教学硬件设施有所改善,有了一些新的教学大楼、学生住宿楼,但这些投入却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且这些“喜人”的变化和进步也仅仅只是落后农村地区的纵向比较而已。现在的农村教育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人在农村从教十余年,对此深有感触,现如今的农村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整个国民教育的包袱,成为了教育全面发展中的短板,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下面本人就自己的粗浅观察发表一点浅解:
一、农村学校的硬件配套设施奇缺
1、我所处的教育环境是乡镇所在地,据调查,我所在的乡镇,就拿镇上初级中学来说,学校占地90余亩,设有38个教学班,接纳学生2900余人,却仅有老旧五层教学楼一栋,新建六层综合楼一栋(其中仅有1—3层能设教学班,其余均为功能室),加之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教学班人数压缩,初一开班时各班人数竟然高达95人次以上的平均率,多者可突破百人大关,即使由于地处农村的特殊原因,到初三时每班的班容量也高达75人左右,试问:这样的高容积率,教师在课堂上能兼顾几何?
2、还以本乡镇初级中学为例,开学初的2900余人,其中2400余人是住校生,可学校却只有一栋五层楼的男生宿舍和一栋六层楼的女生宿舍,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休息空间严重不足,也就导致了学校班主任不得不将两张学生用的高低床合并在一起,上铺睡四人,下铺睡五人的尴尬局面,一个30多平米的房间硬是让“有才”的班主任安置进四、五十号人,这样的有限空间,这样的人口密度,试问:宿舍内务从何抓起?
3、人类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就进入了“信息时代”,发达的沿海和中部地区都能切实感受到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巨大便利,可在落后、贫困、边远的山区呢,他们也许能看电视,从电视上知道空客、动车,甚至知道时髦的iphone、土豪等名称,可你真拿一台电脑放在他面前时,他绝对会手足无措。现在一提起农村教育,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在低矮、破败、四面透风的教舍里一位衣着寒酸的人民教师在几块破木板钉成的黑板上教着一群衣裳褴褛的农村孩子的形象,人们为什么会在脑海里不自由的勾勒出这样一幅“凄惨”画面呢,原因很简单,农村教育现状本就如此!试问: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农村的教育能跟上全国教育的步伐吗?
二、农村学校的师资,人文环境等软件不容乐观
也许有人认为以上困难都是客观的,只要广大农村教师充分发扬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就能克服,那么,以下困难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村教师又该如何解决?
1、当今社会,省考、国考已成为所有有志青年的首选甚至是唯一目标,盛传着“不想考公务员的人不是正常人”的说法,这直接导致绝大部分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众多的青年才俊非公家人不做,非公家门不进,直到屡撞南墙,血流满面时,蓦然回首,才发现在一旮旯里还有教师上岗证一说,于是才洒泪挥手高呼:“吾来也,九流之流,亦聊以胜无矣!”为何会这样?不外乎教育是清水衙门,教师又苦又累还清贫如洗,人们是这样评价教师的:“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试问:优秀人才都远走他行,唯不得志者入教,这种待遇低下,人才缺失的教育,动力何在?教育的方向和价值何在?
2、现在党和国家,全社会都在重视教育,都在高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方针明确,旗帜鲜明,口号震天,可现实的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呢?诚然,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一幢幢新的教学楼,宿舍楼拔地而起,“两免一补”、营养餐解决了学生、家庭的后顾之忧,可教师待遇呢?集市上的白菜三天一个价,店里的服装一月一个翻,菜农、店主们涨价的理由很简单:“连你们教师的工资都二、三千大洋了,我们也该涨点啦!”素不知,教师的工资就好比那郑板桥还“板桥”呢!也许有人会对此嗤之以鼻:“国家规定了,教师工资的平均水平已经略高于国家公务员了啊!”现实真如此吗?试问:这样的差距,这样的鲜明对比,能留得住人才吗?教育能可持续发展吗?
3、现在农村教育,还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现在的社会,无论学校,教师做的再怎么好,一旦出现一点问题,学生家长,社会媒体都会将之无限放大,抓住不放,穷追猛打将学校、教师批的一无是处,体无完肤,甚至绞尽脑汁,千方百计,黑道、白道加无理取闹多管齐下,势必要在学校、教师头上狠狠敲上几竹竿才解气!诚然,学校是教育的圣地,教师也被谓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进入圣地的未必都是圣子,教师也未必全是圣人,况且教育不是单极的,不仅仅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而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的职责。但现在的家庭,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家是“乖宝宝”,不可惹是生非,是金疙瘩,老师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导致有些孩子性格乖张、易怒、孤僻、爱走极端等;至于社会,更是大口一张,大手一挥:未成年孩子的教育,那是学校的事,与我们无关。素不知,街上甚至校园周边随处可见的网吧、游戏室、酒吧、娱乐厅等成人生活圈造就了批量的所谓“不良少年”!在这个角度上,学校、老师只能尽最大努力苦口婆心的教育,老师也因此练就了多项本领:教师、演员、保姆、法官、警察。。。但这样做更多是在为社会环境“揩屁股”!试问,这种低收入,高付出甚至是高风险的行业,让教育情何以堪?让教师情系何处?
《礼记。学记》有云:“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希望全社会多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在夹缝中生存的农村教师,农村教育是国民教育这个大木桶中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只有将它加固加长,才能起到教育基石的作用,“科教兴国”战略才能展现蓬勃生机。总之,师尊才能教兴,教兴才能民智,民智才能国盛!
注:,《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第二篇:P2P 金融之惑
P2P 金融之惑
作者:Leo
来源:华夏理财
发布时间:2014-04-24
一年一度的央视3·15 晚会,给火了两年的P2P 金融头上浇了一瓢冷水。金玉恒通一案受害人数超过1 万,被骗金额超过100 亿。虽然从技术上来看,P2P 金融是非常先进的金融模式,但不断爆发的个别平台倒闭和跑路事件,浇醒了国内投资者对于P2P 的疯狂崇拜。毁誉参半之下,在3月28 日举办的互联网金融春季峰会上,业内人士对于P2P 金融项目做了重新的评估。
草根的P2P 金融
和国外的先行者比起来,国内的P2P 金融项目要草根得多。从公司和从业者的背景来看, 大致可以分为4 类:小贷公司、IT 公司、担保公司和传销团伙。从风险上来看,前两者的风险大致相当。
由于受政策限制,小贷公司只能用自有资金提供放贷业务,这极大地束缚了小贷公司的经营能力。而对接P2P 项目后,资金来源的问题绕过了政策红线,针对同一个贷款项目,小贷公司自有资金和P2P平台募集资金在利率上的差异形成了类似分级债券的结构化设计, 既分散了风险又提高了收益。
从2013 年下半年开始,P2P 机构与小贷、信托等机构的合作明显增多,其中部分P2P 公司还参与了贵州、重庆、湖南等多地的地方融资平台融资项目。这些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融资平台由于募资能力有限,不得不选择与P2P平台合作。不过类似的融资项目规模至少在亿元级别,产品设计和资金汇集均由信托公司或资产管理机构负责,P2P 只是其募资的通道之一,其角色还停留在浅层次的代销方面,不过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项目一般有商业地产项目做抵押,资金出借利率10% 左右,风险相对较低。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CM 华夏理财》记者,目前P2P 金融行业大概有五成以上的从业者以前是做小额贷款公司的,而老总一级的比例更高,大概有七成。
IT 公司背景的P2P 项目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几分荒诞的色彩。受人委托开发一个P2P 线上投资平台,完工后拿着源代码买个域名直接上线。这样的平台最大的问题是项目太少,导致出借人的资金效率偏低。活下来的公司往往也是依靠从小贷公司批发债权。
纯线上的P2P平台活得更加艰难。2007 年成立的拍拍贷虽然是国内成立最早的P2P平台,但是一直没能盈利。如果不是凭借“中国第一家P2P 网络信用借贷平台”的名头获得了风投的青睐,恐怕早就难以为继了。而同样专注线上P2P 的陆金所则严重依赖平安银行的高收益项目支持。P2P 中的恶之花
与小贷公司和IT 公司相比,由担保公司转型的P2P 项目风险明显偏高,至于遇上传销团伙包装的P2P 项目,投资者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担保公司转型P2P 自2012 年始。由于宏观经济的持续恶化,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下滑,原本就利润微薄的担保公司业务量大幅下滑。
根据北京信用担保协会对北京134 家担保机构的统计,2012 年上半年,北京市担保机构新增担保额582.99 亿元,同比下降28.07%,其中新增担保额347.77 亿元,同比下滑19.89%,新增非融资担保额239.22 亿元,同比下滑37.27%。仅2012 年前六个月北京就有58 家民营担保机构出现亏损,亏损额总计约1.06 亿元。
担保业务全面受阻,民营担保机构不得不各出奇招,依靠担保机构强大的风险把控能力,以及担保以往业务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担保机构选择向P2P 转型。不少担保公司的总经理认为,担保机构的风控能力能够确保这种转型的成功。然而现在回过头来看,成功转型的担保公司只是少数,更多转型P2P 的担保公司或出于习惯,为借款行为提供担保;或开展“自融”业务,从而累积了巨额的坏账。而“资金池”设计又为这些P2P 公司挪用资金提供了便利。一旦资金链紧张,这些P2P平台不得不选择借旧还新来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进一步抬高了平台的资金成本,最终只能选择关门跑路。
传销型的P2P 公司则是P2P 模式在国内金融实践中结出来的罪恶之花。涉案金额超过100 亿的金玉恒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冠群驰骋CEO 刘广东谈到金玉恒通时毫不掩饰地说:“天生的坏人并不多,大部分时候都是不得已做了坏事,但是金玉恒通背后这些人绝对是故意的。35% 的月回报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把客户的钱放到他们那里去,业务员什么都不用做,不到半年个个都能成土豪。这种事情可能么?天下有白吃的午餐么?”
然而就是这样荒谬的事情,竟然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欺骗了几万名投资者,诈骗金额超过了100 亿。面对这种P2P 项目,再谈什么风险控制已经没有意义,投资者只需牢记: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结合国外的金融实践来看,首先从服务方面,一个安全的P2P平台应该提供详实的借款人身份验证和准确的信用记录。这也是为什么线下P2P 活得比线上P2P 要好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最大的线下P2P 某品牌,拥有近万人的线下审核团队。这种资源配置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借款人信息的准确性,降低了资金风险。其次从投资方式上,借款人一定要清楚了解资金的投向,同时用分散投资的方式来降低风险。
拨开P2P 迷雾
谈到P2P 投资的风险控制,首先要远离高危的P2P平台。在3 月28 日举办的互联网金融春季峰会上,一位与会者公开表示,除去平台收取的服务费,年收益在10% 至24% 之间属于正常范围,但实际上用收益率区间去衡量一个P2P平台的安全性并不合理,因为不同的P2P平台运营能力千差万别。一些新成立的P2P平台没有品牌,只能用高收益来吸引投资者,即使年化收益率低于24%,其风险依然偏高。事实上,危险是有迹可循的。
骗术一:真假李逵。想方设法和一个知名投资机构或是大型集团建立某种关系,用其商誉为P2P 业务背书,是很多虚假P2P平台常用的招数。
在被称为P2P 网贷第一案的“优易网卷款2000 万”中,涉案人员就凭借和香港亿丰国际集团某高管的亲属关系,骗取了投资人的信任,达到了吸纳资金的目的。
在金玉恒通一案中,涉案人员声称瑞士百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金玉恒通(英国)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进而将金玉恒通包装成一个背景深厚的跨国集团,骗取投资人的信任。因此,一旦有P2P平台声称自己的股东或是投资人实力雄厚,投资者就要多留个心眼。查一查是否真有其事。
骗术二:虚假投资。很多P2P平台在创建初期,为了吸引投资者加入,都会将一部分市场推广费用拿出来当成给投资者的回报。虽然这种行为无可厚非,但是投资者需要警惕P2P平台的运营者虚构项目。有些P2P平台运营者虽然没有虚构投资项目,但是存在“自融”行为,这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做平台是P2P 金融最安全的模式,一旦P2P平台存在“自融”业务,其风险将急剧放大。
除了远离以上这些高危的情况,投资者还需要关注正常运营的P2P平台存在的风险,包括商业模式的风险、运营能力的风险、技术黑客风险等,另外还需要注意特殊的“地域性风险”。
虽然从行业层面来看,P2P 金融被叫停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各地政府对待P2P 金融的态度有很大的区别,而各地的金融环境也存在极大的差异。这就是产生P2P 金融地域性风险的原因。就过去一年多的情况来看,P2P 跑路最多的两个地区分别是江苏和浙江。江浙两地民间金融非常活跃,也诞生了诸多的老赖。江浙两省近两年老板跑路的事情屡有发生,不久前江苏盐城的“射阳农商行”甚至出现了挤兑的局面。虽然不能断定江浙两地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是否出现了系统性的问题,但是对江浙两省的P2P平台投资,最好持谨慎态度。
第三篇:成长之惑观后感
成长之惑观后感
三年(6)张雨欣昨天晚上,我们看了一部法制教育专题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他叫大猛,3岁时,就被亲生父母抛弃了,父母把他送给别人,虽然别人家有4个女儿,但最疼最爱的还是他。一次吵架中,大猛知道了自己是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心里恨父母。从那以后,养父只要稍对他严厉一点,他心里的积怨就越来越深。最后,他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恶习,进了少年管教所。大猛会走上这条犯罪的道路,与他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亲身父母的遗弃,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然后是养父母的过分溺爱。看了这篇故事,我知道了,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天啊,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啊!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都是教育我们要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不要认为那些事没什么,须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大猛为例。可能刚开始时偷东西,家长不当一回事,如果不引起重视,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在这个时候如果自己也没有警觉起来,只是认为偷东西可以不劳而获挺轻松的,那么就会渐渐地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无心学习,进而成绩逐步下降,最后什么也不会。此时就产生了一个质变的过程。即:本来你可能是一个中等
程度的学生,慢慢就变成了一个“学差生”,最终成了老师们所说的那种“破罐子”,只好破摔下去了。
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呢?我想一个词语就可以说明了,那就是“防微杜渐”。对于第一次发生的事情,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要想让这些事不出现第二次,那么就一定不要有第一次。”
同学们让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品德高尚的人。
第四篇:雪之惑的散文
扭捏了一冬的雪,在冬天行将结束时落下来了,给盼得决眦目裂的人们心理上洒下一丝安慰和欣喜,圈子里的照片和欢喜雪一般铺天盖地,让这个有名无实的冬季变得更加温暖起来。我站在窗口看着窗外,季节将过的留恋和一年将逝的痛楚在肌体沸沸扬扬。无论多少感叹和激动,或许,这场雪可能终将成为这个冬季的绝响。
曾无数次想象小雨中携恋人的手并肩行走,感受那浪漫温馨,但雨来临时我一样披了雨披打了雨伞拒绝了雨的好意。无数次想象在雪中踩着一条脚印不清的路慢慢走去,但功名利禄,脚印却被淹没在人来人往的杂沓之中。孩子们冻得鼻青脸肿还是吐着一团白气在雪地奔跑,把雪高高扔过头顶,感受雪落到脖子里的冰凉。我小时候也是那样的,但现在却缩在屋里欣赏他们,似乎只差几条鼻涕了。
小时候的山乡一下雪,家家户户都忙乎起来,天还不亮,扫把铁锨的声音就响彻村子上空,将寒意渗入温暖的被窝。尤其是大雪纷飞之后,炉中烤红署的香气将屋里弥漫得热气哄哄。在这样的时光里,迎来了令我难忘的一场雪。1990年冬,确切地说应该是1991年的春天,还有三四天就春分了。农历二月初三这天,一封家书穿越鹅毛大雪送来的噩耗让我的生日变得惨白无力。当我回到家中时,也是白雪遍野,似乎那场雪就是为那场悲痛所做的背景。父亲下葬的前一天,我和叔叔拿着铁锨和扫把,从家门口一直扫到坟上。父亲就在我和叔叔为他扫出的路上,在回环苍凉的唢呐声中被送入另一个世界。父亲为我铺了一生的路,而那场雪,让我为父亲扫了一回永远没有返程的道路。那场雪那么晚,那年的春天是那么地冷!而2010年10月的那场使全国交通陷入瘫痪的大雪,又来得那么地早,刚入冬就来了,让人迅不及防。那天,由于火车晚点,我和母亲在西安火车站等到半夜,一天的行程走了两天,中途还在邯郸住了一宿。这次,母亲要以姥姥的身份参加外甥的婚礼。不远千里送母亲回去,是想让她能享受那一段时间的天伦之乐。当外甥骑着马穿着红袍从街头走过,母亲苍老而幸福的笑容灿烂了白雪,亲情温暖了寒冬。雪,是有个性的,也是温馨的!
生在北方少不了与雪打交道,几乎每年都或多或少地有一点,倒也见怪不怪。无非一场雪罢了,与一场春雨或秋雨并无二致。面对这场期盼已久的雪,我一如既往地淡定,只是思绪怅然若失。看到东北玲珑剔透的冰雕边全副武装的笑脸,我想他们是幸福的。南北两极冰天雪地中工作站里人们,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幸福,但其人生是完美的。狂风暴雪中孤独的哨所和帽沿上挂满冰雪的战士,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幸福,但其人生是充实的。珠峰雪崩吞没的登山爱好者,许多年后雪化冰消时他们的尸体裸露在岩丛,姿势依然是向着目标的方向,那么地无怨无悔,但他们的人生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而没有白来过。我期盼在艰难过程中让生命之花得到绽放,但又缺乏那份勇气。我为自己的软弱而深深自惭!于是,只能让思绪飞扬,以得短暂的安慰。
李白眼中的雪是“青海长云暗雪山”,白居易则将雪与新剖酒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失意文人或落魄小资的氛围。我喜欢鹅毛大雪瞬间将大地覆盖,并幻想自己化作雪片飞舞天空,焕发出原始的野性。在秦岭之巅看到雪凝成冰、林木无言挺立时,那安静苍凉的外表下火山般的力量将希望点得烈火熊熊。我也喜欢那种悄无声息的夜晚雪落,早上起来窗外白雪皑皑。然后三五知己泡杯热茶围炉闲话,酝酿些许小资情调。大雪有大雪的美丽,小雪有小雪的温顺,矛盾与混乱中,我有点点迷失自己。
楼下有人扫雪,我似乎多年不扫雪了。过去在老家时,将门前的雪一直扫到大路上,太阳出来后便化出一条小路保持着干躁。在单位是新同志时抢扫把扫雪,让扫雪这样的行为化作进步之梯。不知不觉间,单位扫雪的变成了一个个毛头小伙子,也再没人用扫雪这样的行为来评判好坏时,突然发现,哦,我已经是老同志了。在这悲剧式的轮回中,日子一天天过去,许多人一天天消失在了某个地方。而太阳,依然东升西落。
笼中蜷睡的小狗不时发出幸运的呓语,外面的野狗或动物们在这冰天雪地是要时时面临生命危胁的。有驴友在野外看到狐狸冒着生命危险到人跟前讨食,这种场景无疑是感人的,但也让人心生悲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谁又能逃脱造物主早已安排好的模式?望望外面的雪,一脚踏在新年的门槛上,陷入深思。街上那脚印杂沓的路通向无数个方向,哪个方向是阳光大道呢?
第五篇:十年之惑情感散文
十年,一个岁月的符号。
成长,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此期间我一直以为自己尚在抓住青春的尾巴。却不曾知在某日清晨醒来,看着父母沧桑的脸,突然意识到那曾经带给我青春的人,亦青春不再。才发现曾经一直引以为傲的青春,在经历颠沛无奈,流离辗转多年之后,已燃烧殆尽。
多年的求学生涯,到如今的求职经历,岁月一直在驱赶着我前行,从学生到职员,从学校到职场,人生一直在经历,角色在不停的转换。而当年蝴蝶秋千的梦想支撑起的少年激情,早已泯灭在岁月当中。
近日路过一所中学,我情不自禁驻足停留。看着那些满脸稚气的学生,一双双清澈的双眼,在校园里有说有笑,三五成群,在球场上挥汗如雨,挥洒激情。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当年的我是否也和他们一样?会为了一场球赛的输赢而欢呼雀跃或黯然神伤?会为了一件品牌服装而趋之如骛半夜排队?会为了彰显个性,将校服画几个NIKE logo,或将长裤剪成短裤?
我曾经和他们如此相似,这里的一切在我过去的生命里是如此的熟悉,如今却又不属于我。那些过往的羡慕,如今却成了我的不屑。而这些曾经的追求是否值得?
那时的我与现在有十年的距离。
依稀记得,在大学,一个寒冷的冬天,我每日清晨悄悄爬起,躲在一片隐蔽的树林里,疯狂背着英语单词,只为了通过一个四级考试。
依稀记得,学校的那座天桥,每每晚自习后,在下雪的天气,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走在这条孤独的桥面上,来来往往,留下一排排深深地足迹,只为了应付考试。
依稀记得,在图书馆,我流连忘返,风雨无阻,只是为了浏览几本喜欢的杂志。
依稀记得,在通过考试之后,会为了庆幸及格万岁,几个哥们出去喝酒庆祝,昼夜狂欢。
那时的我与现在有八年的距离。这些又是否值得?
依稀记得,在06年世界杯的那个夏季,我们组团去租房只为了每晚能看到球赛,在那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创造了没有错过一场球赛的记录。
依稀记得,在07年的夏季,那时的岁月太疯狂,宿舍集体翘课,是为了追求完美世界的网游等级。
那时我与现在有四、五年的距离。而这些又是否值得?
别告诉我这些不值得付出。别告诉我这些不值得牺牲。
如今的我,会为了一份挑战的工作放弃一份安逸的工作,会为了一份颇高的薪水放弃一份微薄的薪水,会为了自由放弃纪律,失去与得到在此难以界限,成熟却生了根。
而这些又是否值得?
失去的过往该如何珍藏?而一旦放弃,又该如何重拾信心?
看着镜子里的容颜,那历经时光雕刻打磨面庞,虽棱角分明,却又更显憔悴,而这与如今的我又距离多远?我想对镜子说:你知道这是真的,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岁月它教会了我成熟,却收回了我的童真。
原来我已不再年轻。
可是,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你又会为了何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