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办法
小河头镇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防止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有效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忻州市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规定》、《五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镇辖内村及有关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村及其有关单位是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管理主体,承担本行政区域、本单位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责任。
第四条 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 各村、有关单位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
导,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制,实行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制。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和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的义务,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制止、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七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一岗双责”制。村及其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本单位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第八条 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适用本细则,生产经营单位包括经营性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镇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十条 镇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范围,为本行政区内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具体是:
(一)本镇所属的企事业单位。
(二)驻本行政区域县以上企业,县以上金融、邮政、通信等单位的分支机构,省以上垂直管理单位,忻州地区和本县县直单位所属的企事业单位。
(三)镇行政区域内的外资、合资、合作经营、民营、股
·2·
份制等非国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生产经营单位。
(四)公共聚集场所(包括学校、医院、建筑施工工地)。
(五)镇行政辖区的个体工商户。
第十一条 镇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管理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实施国家、省、地、县对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部署。
(二)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将安全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同时安排、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考核和奖惩。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设立安全生产专职人员,指导村设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和执法监管体系,落实人员、经费、装备,确保与工作任务相适应;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
(四)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和检查制度,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和隐患。
(五)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不断完善本行政区域内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
(六)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分析、督促、检查本
·3·
辖区安全生产情况,制定落实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措施和对策。每年向县政府专题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七)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立即督促有关单位及时处置和排除;建立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相关单位联合检查制度,采用全面检查、专项检查督查等方式,对辖区内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八)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非法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经常性巡查,依法打击和取缔各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收购、运输等行为。
(九)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控制指标体系,逐级下达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把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考核奖惩体系,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
(十一)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预警联合处置机制,建立健全灾害预防和救助体系。
(十二)领导和组织指挥辖区内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及时统计和上报生产安全事故。
(十三)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
·4·
加抢险救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十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增强识灾、防灾能力。
(十五)定期向社会、上级政府和有关单位报告安全生产情况。
(十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责任。
第三章 责任落实措施
第十三条 镇政府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由政府主要负责人召集有关单位参加,分析本辖区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会议就研究的问题作出决定,形成纪要,并报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备案,会议确定的事项由同级督查机构跟踪督查。各有关单位每月也应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形势,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第十四条 镇政府对有关单位和所属村(社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和综合监督。
(一)组织、指导、协调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
(二)督促有关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
·5·
(三)下达安全生产指令和安全生产各项控制指标。
(四)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年度考核。
第十五条 有关单位应当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在监督检查中,有关单位应当互相配合,需共同开展检查的,实行联合检查;分别进行检查的,应当互通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应由相关单位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相关单位并形成记录备查,接受移送的单位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有关单位在安全检查时,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整改意见等做出书面记录或下达执法文书,采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手段留下详实证据,并督促及时整改。对拒绝接受检查、整改措施不力、整改效果不明显的,依法处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检查方式
根据监管工作需要,现场监督检查的方式分为:
(一)日常检查: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及职业卫生状况的综合性全面检查。
(二)专项检查:为解决阶段性突出安全问题,在一定时间内针对安全生产管理专项工作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6·
第十七条 执法检查内容
主要针对企业从以下方面进行执法检查:
(一)各种证照是否齐全、有效;
(二)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三)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四)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情况;
(五)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及落实情况;
(六)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情况;
(七)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情况;
(八)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情况;
(九)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及应急预案编制情况;
(十)其他需要检查的方面。第十八条 执法检查频次
镇政府依法对本辖区内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企业进行执法检查。
二○一五年一月十五日
·7·
第二篇:卧龙镇安全生产监管情况汇报
***安全监管多措并举
******是一个矿业经济大镇,我镇现有非煤矿山企业*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家,建材等八大行业*家。其中矿业经济成为全镇经济的主要支撑点。在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前九个月实现铁精粉销售*万吨,实现财政收入*亿元。面对众多的监管对象,监管任务繁重,多年来,该镇积极探索安全监管新举措,狠抓落实,连续几年被县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监管乡镇”,被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十佳乡镇”和“安全生产先进监管乡镇”等荣誉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保障体系,实现机构、人员、经费三个到位
(一)机构设置到位。我镇党政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镇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安全生产常抓不懈,警钟长鸣。首先,调整充实了镇安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监管。同时,为把安全监管做到全方位、全覆盖,有针对性地成立了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11个安全检查组,为了把安全监管职能延伸到最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对矿山企业实行驻矿安全监察员制度,实现行业自律,联防联控,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网络,使安全生产监管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二)人员配备到位。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专人抓,除了镇安监办配备专职人员6人外,并在全县率先推出“矿山企业驻矿安全监察员制度”,同时出台了《***驻矿山企业安全监察员管理办法》,实行“企业选派、政府审核、岗前培训、着装上岗、工
资统筹”的原则。由矿山企业从具备安全管理能力的人员中选出30名同志经过县安监局审查同意后,经过市安监局培训合格取得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后上岗,并定期轮岗交流,真正解决了安全监管力量薄弱问题。镇安监办根据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特点专门制定了一套《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日常检查表》,发放给每个驻矿安全监察员手中。《检查表》收录了尾矿库、选矿厂和露天采场等企业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检查方法、合格标准等。在检查过程中对照《检查表》逐项进行对照,对不符合要求的指标及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并定期复查,整改合格的出具《整改复查意见书》,实现隐患排查治理闭合,同时将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记录在工作日志中,每月定期召开两次安监员工作例会,汇报前期工作,交流经验,查找不足,以便改进工作方法,在敏感期和极端天气24小时驻矿监察。通过现场强有力的监管,时刻让企业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三)经费投入到位。近几年,镇财政按每年不低于10%的增幅投入安全生产,先后投入资金近50万元,为安监办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车辆、测距仪等办公设备。并积极投入安全资金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每年组织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文艺大篷车演出等活动,每月出版安全生产月报一期。
二、完善管理体系,实现目标、责任、制度三个明确近年来,我镇理顺责任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控制体系。
(一)全面落实责任。一是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分行业和区域协调抓、具体业务人员负责抓、一般干部和村干部全面参与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度,将安全生
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各有关领导以及站所、村委会和企业负责人人头,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格局,堵住了管理责任履行上的漏洞,有效地提高了镇村干部管安全的责任心。二是建立包保责任制。班子成员负责包保全镇3-4个尾矿库,镇干部具体包保1个尾矿库,遇有极端天气,所有包保人员全部到现场进行指挥、督导。三是推行“一岗三责”制。将发展、安全、稳定“三责合一”,所有中层以上机关干部均对应岗位要求,明确在发展、安全、稳定中的具体任务,形成了“抓发展必须抓安全”的良好格局和发展、安全、稳定“三驾马车”的同步运转。
(二)健全长效制度。一是坚持《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安委会每季一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月一次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布置下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坚持《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将隐患排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三是坚持《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做到了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四是坚持《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做到了安全工作人人有责。通过对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全镇基本建立了以目标管理制度揽总、以岗位职责管人、以工作制度管事、以惩戒制度为保障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
(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一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度。每年年初镇政府与各村、镇直各部门、各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纳入目标考核,督促企业内部签订安全生产岗位责任书和承诺书。二是建立奖励制度,对安全生产管理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在年终全镇大会上予以通报表彰。三是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示范班组”、“安全生产青年示范岗”创建活动,现已经涌现出宝海、恒达、宝鑫等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示范岗位。四是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夯实基
础基层工作,加大资金投入,督促协助企业及时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提高安全装备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三、完善运行体系,实现防范、排查、整改三个落实 安全生产,细节决定成败,关键在于防范、排查、整改三个环节的落实。近年来,我镇安全生产以落实为主题,主动融入全县安全生产大格局,在三个环节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及时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一)抓预警防范,防止出现问题。每村设置一名安全生产协管员,对村内的企业和村民进行安全宣传,遇有极端天气和重点时段提前预警;由镇政府牵头,对每一个行业、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落实了预警信息员,切实增强抗灾自救能力。
(二)抓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坚持每月定期排查与不定期安全巡查、重点时段专项检查相结合,分行业、分片区对隐患全面排查。由镇安委办及时进行梳理汇总,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确定整治隐患重点,明确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三)抓整改落实,确保解决问题。坚持将具体问题的整改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将改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与为企业和百姓办实事相结合,整合政府、企业、群众三个方面的投入力量,对确定的隐患重点进行全面整改整治,并实行“回头看”,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四、完善宣教体系,实现对象、内容、形势三个拓展 全民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全镇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狠抓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宣传教育培训引导机制,着力提高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不断从根本上筑牢安全生产的基石。
(一)提升从业素质。在积极参加县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的同时,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强化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业务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学习,使全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二)弘扬安全文化。突出抓好 “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以安全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户、进学校、进村庄为主要内容的“五进”活动。通过老年歌舞队、组织宣传车、设立咨询台、印发小册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安全法规、安全自救等方面的宣传,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抓好重点群体。对农民工进行重点教育和培训,针对从业人员中大多数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安全技术培训接受能力较差,工作中思想麻痹大意,自我保护能力弱,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邀请交警队、安监局、住建局为其授课,普及安全驾驶知识,规范驾驶和安全生产操作行为。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影响面广的特点,主动深入全镇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增强了学生和家长两个群体的安全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尽管我们在加强安全监管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深知,安全生产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事,丝毫马虎、大意不得。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对照先进,查找差距,不断改进工作,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努力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证,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三篇:吉林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办法
吉林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办法
(吉政办发〔2013〕4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建立信息畅通、运转协调、联动高效、监督有力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和责任落实,依据《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安全发展长效机制的意见》(吉发〔2013〕12号)、《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强化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意见》(吉发〔2013〕14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吉政发〔2010〕2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是指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依法对本级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统称行业主管部门)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三条 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综合监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综合监管责任
第四条 推动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实施。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中长期安全生产规划,推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安全生产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等相关内容,纳入本地区、有关行业(领域)各项发展规划,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第五条 实施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一岗双责”,将本级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下级政府分解、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情况考核结果,纳入对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内容。
第六条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部署、协调、监督本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下级政府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等工作,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指导监督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进行整改。
第七条 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本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下级政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重大工作部署和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本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
第八条 严格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依法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结案工作,监督事故查处、责任追究和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对事故查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强化行政问责和社会监督;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对事故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
第九条 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制定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配套措施和办法。组织、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有关行业(领域),特别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并监督落实。
第十条 指导监督本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下级政府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对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安全准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第十一条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指挥和指导协调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指导监督本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和人员培训工作,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有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应急机构、信息平台和应急救援基地、队伍建设等工作。
第十二条 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各级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有关负责人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强化对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第三章 综合监管内容
第十三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指导、协调本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下级政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并及时进行监督检查:
(一)按照《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安全发展长效机制的意见》(吉发〔2013〕12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吉政发〔2010〕2号)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和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办法。各级政府的实施细则报上一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审核备案并组织实施;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办法报本级安委会办公室备案并组织实施。
(二)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依法对本区域、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并实施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动态全程监控等制度。
(四)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实施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凡从事非法违法生产经营的,一律停产(停业)整顿或关闭。
(五)定期分析本区域、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势,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按有关规定定期报送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等相关信息。
(六)监督检查本区域、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切实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处置和职工自救能力。
(七)监督检查和组织开展本区域、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工作。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要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八)监督检查本区域、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电力等行业(领域)普遍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组织和大力推进非高危行业、非生产领域的企业和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要进一步明确“网格化”管理责任,使每一个“网格”都有政府监管、行业监管、专业监管、综合监管的责任人,每一户企业和单位都有监管人员、专家负责。
(九)监督检查本区域、行业(领域)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评价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取缔。
(十)负责本区域、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信访和举报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完善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认真调查处理信访和举报案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十一)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的其他工作。
第四章 综合监管措施
第十四条 实行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每季度要通报一次本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和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并向本级政府报告,同时抄报上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第十五条 实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对本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下级政府履行监管责任情况进行督查检查。
(一)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吉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吉林省集中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大整改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安委明电〔2013〕17号)要求,建立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度。每年第一季度由各市(州)、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梅河口市、公主岭市自行组织大检查活动,省行业主管部门主动配合,切实履行行业直接监管责任。省安监局负责抽检,抽检不合格的,大检查活动重新开始。
(二)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综合督查。根据本区域、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对本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下级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督查、抽查。
(三)适时进行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根据某一地区、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严峻形势、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组织开展专项督查。
(四)随机进行安全生产暗访。将安全生产暗访作为安全生产检查的重要方式。根据不同时期、阶段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生产经营单位、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暗访。
(五)实行联合执法检查。对需要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配合的工作,对涉及跨部门、跨行业和领域、跨地区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和突出问题,协调组织各方力量,采取联合执法检查措施。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检查计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对所监管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并在每年的12月底前将下一的检查计划报本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备案。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市(州)、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行业主管部门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
第十六条 实行严格依法组织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坚持“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广大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整改措施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科学组织事故查处。监督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 实行约谈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力的地方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约谈,提出安全警示。
第十八条 实行挂牌督办、跟踪制度。
(一)事故挂牌督办。按照《吉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较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办法的通知》(吉安委〔2011〕2号)规定,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挂牌督办。
(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接到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督办通知的各地区政府、省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于接到通知后15日内,将整改落实措施、完成整改时限、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领导及具体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书面上报省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九条 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按照《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意见》(吉发〔2013〕14号)规定,安全生产实行“单独考核、单项表彰”。各级政府每年根据安全生产形势任务和上级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向下级政府和本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下达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并进行半年、年终考核,考核结果由本级政府通报,对于优胜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地区、部门、单位,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工作考核、评先评优及干部任用“一票否决”的建议。
第二十条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一)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对未按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导致重大隐患不能及时治理的,按照《吉林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吉监发〔2013〕3号),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事故责任追究。对失职、渎职导致事故发生的,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从严从速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二十一条 实行专项整治制度。针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第二十二条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事故信息报送制度。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规范接报和处置各类安全事故信息,做到及时、准确、完整,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行业主管部门接到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本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各级政府在接到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在向上级政府报告的同时,应当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告。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2013年11月18日
第四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计划编制办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 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安监总政法〔2017〕15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的编制工作,现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017年12月27日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的编制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全面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规定》等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监管部门)编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以下简称监督检查计划),适用本办法。
有关安全监管部门所属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执法总队、支队、大队等,以下统称专门执法机构),其监督检查计划纳入本部门监督检查计划统一编制。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以下简称监督检查),是指安全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有关生产经营单位遵守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采取现场处理、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措施的行政执法行为。
第四条 安全监管部门编制的监督检查计划应当相互衔接,避免在监督检查对象、内容和时间上重复或者监督检查缺位。
第五条 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按照经过批准的监督检查计划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章 编制原则与考量因素
第六条 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按照统筹兼顾、分类分级、突出重点、提高效能、留有余地的原则,编制监督检查计划。
第七条 编制监督检查计划应当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一)行政执法人员的数量和能力;
(二)本部门监督检查职责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数量、分布、生产规模及其安全生产状况;
(三)重点检查的行业领域及生产经营单位状况;
(四)道路交通状况以及执法车辆、技术装备配备和执法经费情况;
(五)影响监督检查计划执行的其他因素。第八条 安全监管部门编制监督检查计划,应当测算本部门总法定工作日、监督检查工作日、其他执法工作日及非执法工作日。
(一)总法定工作日,是指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日和本部门行政执法人员总数的乘积。纳入计算行政执法人员数量的比例,省级安全监管部门(不含其专门执法机构,下同)不得低于在册人数的60%,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不得低于在册人数的70%,县级安全监管部门不得低于在册人数的80%;专门执法机构不得低于在册人数的90%。
(二)监督检查工作日,是指安全监管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监督检查的工作日。其数额为总法定工作日减去其他执法工作日、非执法工作日所剩余的工作日。
监督检查工作日包括重点检查工作日、一般检查工作日。1.重点检查工作日,是指对重点检查单位开展监督检查所需要占用的工作日。
2.一般检查工作日,是指对重点检查单位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所需要占用的工作日。
(三)其他执法工作日,是指下列工作预计所占用的工作日:
1.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2.实施行政许可;
3.组织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 4.调查核实安全生产投诉举报; 5.参加有关部门联合执法;
6.办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登记、备案; 7.开展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 8.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9.办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
10.完成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安全监管部门安排的执法工作任务。
(四)非执法工作日,是指下列工作和事项预计所占用的工作日:
1.机关值班;
2.学习、培训、考核、会议; 3.检查指导下级安全监管部门工作; 4.参加党群活动; 5.病假、事假;
6.法定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
其他执法工作日、非执法工作日按照前3个的平均值测算。
第三章 监督检查计划的内容
第九条 监督检查计划包括重点检查、一般检查两个部分的安排,以重点检查为主。重点检查的比例一般不低于60%。
第十条 监督检查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行政执法人员数量和总法定工作日、监督检查工作日、其他执法工作日、非执法工作日;
(三)重点检查安排:
1.重点检查单位范围、数量、名称、行业领域; 2.在监督检查计划中的占比; 3.对有关重点检查单位的计划检查次数; 4.时间安排; 5.其他事项。
(四)一般检查安排:
1.一般检查单位范围、数量、行业领域; 2.在监督检查计划中的占比; 3.时间安排; 4.其他事项。
(五)总法定工作日、监督检查工作日、其他执法工作日、非执法工作日测算的说明。
第十一条 监督检查计划中的重点检查安排,应当明确重点检查单位的范围、数量、名称及其所属行业领域以及计划检查次数。
重点检查单位范围如下:
(一)安全生产风险或者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较高的生产经营单位:
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场或者排土场边坡高度200米以上的露天矿山,建设在大型工矿生产经营单位、大型水源地、重要铁路和公路、水产基地和大型居民区等重要生产生活设施上游的尾矿库,高压高含硫石油天然气开采生产经营单位;
2.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
3.烟花爆竹生产、批发单位; 4.金属冶炼生产经营单位; 5.涉爆粉尘生产经营单位;
6.存在高危粉尘、高毒作业、放射性作业以及其他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
7.安全生产标准化未达标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落实不到位的生产经营单位。
(二)近三年发生过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发生过群发性职业病危害事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三)纳入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对象的生产经营单位;
(四)发现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
(五)发现存在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严重超标的生产经营单位;
(六)试生产或者复工复产的生产经营单位;
(七)其他应当纳入重点检查安排的生产经营单位。对重点检查单位的检查频次如下:
(一)对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重点检查单位,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二)对前款第四项至第七项规定的重点检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监督检查的频次。
安全监管部门承担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应当参照本条第二款关于重点检查单位范围的规定,将存在安全生产风险或者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较高等情形的煤矿纳入重点检查单位。
第十二条 根据本部门执法力量难以对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重点检查单位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的,应当在监督检查计划中作出说明,明确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所需要的,并在相关监督检查计划中作出合理安排。
对监督检查计划执行过程中新发现的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开展监督检查,或者纳入下一个监督检查计划的重点检查安排。
第十三条 监督检查计划中的一般检查安排,应当明确一般检查单位的范围、数量及其所属行业领域。
一般检查单位范围如下:
(一)本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的重点检查单位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
(二)对下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抽查所涉及的生产经营单位;
(三)其他应当纳入一般检查安排的生产经营单位。第十四条 安全监管部门应当采用“双随机”抽查方式(随机选取被检查单位、随机确定监督检查人员),实施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一般检查,因监督检查人员数量、专业等限制难以实施“双随机”抽查的,应当随机选取被检查单位;实施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重点检查的,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随机确定监督检查人员。
第四章 编制程序
第十五条 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指定一个内设机构负责编制监督检查计划。各内设执法机构、专门执法机构根据其职责提出具体监督检查计划,由负责编制监督检查计划的机构统一审核编制。
第十六条 设区的市级、县级安全监管部门初步拟订监督检查计划后,应当分别抄报省级、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征求意见。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时,应当听取设区的市级、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七条 安全监管部门编制的监督检查计划,应当经本部门领导集体讨论通过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监督检查计划经批准后,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报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监督检查计划报批、备案时,应当一并报送上一个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及相关数据。
第十八条 监督检查计划批准后,安全监管部门按照有关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治理,需对监督检查计划作出重大调整的,应当在30日内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履行报批和备案手续。
上述重大调整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重点检查单位的数量减少幅度超过计划10%,或者重点检查单位的范围作出变更的;
(二)监督检查单位的数量减少幅度超过计划20%的;
(三)其他需要报批的情形。
监督检查计划作出重大调整的,应当同时核定相应的工作量。
第十九条 监督检查计划进行部分调整或者变更的,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制作有关文件,以存档备查。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根据有关人民政府依法决定或者根据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委托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具有行政处罚等权限)的组织或者机构,参照本办法编制监督检查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委托的安全监管部门批准,并于每年3月底前报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编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0年10月29日印发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计划编制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关于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监督办法(征求意见稿)
附
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监督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17年6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监督(以下简称执法监督),是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内部对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活动的监督,包括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本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内设机构、委托执法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受委托的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活动实施的监督。
第三条 执法监督应当遵循监督检查与改进执法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本部门自我监督为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到自我纠正、自我规范、自我提高,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提高执法效能。
第四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执法监督及核查处理有关执法行为违法、不当及不作为,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第二章 执法监督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或者明确本部门负责执法监督的机构(以下简称执法监督机构),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专兼职执法监督人员,并为执法监督机构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其他保障条件。
第六条 执法监督人员应当经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执法监督证件。有关人民政府对执法监督人员的考核发证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七条 执法监督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订本部门执法监督工作计划,报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对本部门内设机构、受委托的执法机构、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或者抽查;
(三)按照规定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四)受理对有关执法行为违法、不当或者不作为的投诉、举报,并组织调查处理;
(五)对有关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及其他重大执法决定进行合法性审核;
(六)组织或者参与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业务培训;
(七)定期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执法监督工作情况;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执法监督的范围与方式
第八条 执法监督的范围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按照法定职责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情况,是否存在超越权限,违法决定、处理职权范围以外事项的情况;
(二)编制和执行监督检查计划情况,是否落实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管要求,是否按照执法计划和法定程序开展监管执法,查出的违法行为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是否依法处理;
(三)执法案卷情况,包括执法文书使用和制作是否合法、规范,证据采集是否合法、充分,执法案卷附件材料是否齐全,有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是否适当,有关行政许可事项是否按照法定程序要求办理等;
(四)执法人员是否风纪严整、文明执法,是否有违反执法禁令的行为;
(五)是否存在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款指标,执法人员工资、奖金是否与行政处罚挂钩;
(六)是否及时受理并核查处理安全生产举报投诉;
(七)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及业务能力建设情况,执法辅助人员管理情况;
(八)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情况;
(九)其他应当监督检查的情况。第九条 执法监督可以采取到执法现场进行监督、定期抽查执法文书、召开企业座谈会、到企业走访回访等方式进行。
(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根据工作安排,一般每二年组织各省级安全监管局开展执法监督交叉检查;
(二)省级安全监管局应当每年组织本地区开展一次执法监督交叉检查;
(三)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至少组织1次本部门执法监督检查,并在年底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评议活动。
第十条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下列工作制度或者机制,加强执法制度约束和内部执法监督。
(一)重大行政处罚集体研究制度。对严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给予责令停产整顿、吊销有关许可证、撤销有关岗位证书、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的,按规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集体研究决定。
(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及其他重大执法决定作出前,按规定由本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核。
(三)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对严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给予责令停产整顿、吊销有关许可证、撤销有关岗位证书、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的,按规定报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四)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应当定期开展行政处罚执法案卷评查,逐步将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监督检查等案卷纳入评 查范围。评查结果应当在一定范围内通报,针对普遍性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督促整改落实并作为下次案卷评查事项。
(五)执法信息公开和全过程记录制度。按规定通过政府网站等方式公开监管执法情况、查处结果,通过执法文书及信息化手段,全过程记录执法活动,并按规定期限予以保存。
(六)闭合执法工作机制。制定具体的执法工作流程,健全完善“编制执法计划—确定被检查单位—制定现场检查方案—实施现场检查—处理处罚—按规定复查—结案归档”的闭合执法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
(七)行政执法评议制度。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受委托的执法机构定期对执法人员开展行政执法评议,依据评议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评议结果应纳入执法人员考核的范围。
第十一条 执法监督机构每年应当通过走访或者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向有关企业了解执法人员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等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执法监督机构对上级机关交办、群众举报或者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执法问题,可以组织专项执法监督或者专案调查。
第四章 执法监督的实施
第十三条 执法监督人员有权调取、查阅、复制和摘抄执法文书、案卷、台账、记录和档案等资料,向当事人询问有关 情况。
有关部门、机构及人员应当配合执法监督人员的工作,如实反映情况,主动接受监督,及时整改问题,不得拒绝、阻挠或者变相阻挠执法监督工作。
第十四条 执法监督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可以采取内部通报等方式要求执法单位引以为戒、对照整改。对于严重问题,应当制作执法监督意见书,载明被监督单位的名称、认定的事实和理由、处理的决定和依据、执行处理决定的方式和期限等内容,报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下达,并抄送所属其他执法单位。
第十五条 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以书面形式补正、更正或者重新制作并送达执法文书:
(一)文字表述错误或者数据计算错误的;
(二)执法文书填写缺项、漏项的;
(三)执法文书类型选择错误的;
(四)其他应当补正或者更正的情形。
第十六条 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对有关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查处,并下达相关的执法文书:
(一)对发现的违法行为未依法进行处理的;
(二)处理措施存在错误、漏项或者不当的;
(三)其他应当采取补正或者更正措施的情形。第十七条 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予以撤销:
(一)适用法律依据错误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的;
(三)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四)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五)执法行为明显不当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其他应当撤销的情形。
第十八条 行政行为被行政复议机关复议或者人民法院决定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责令限期履行的,应当按照有关复议决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依法纠正。
第十九条
对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违法、不当或者不作为需要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的,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法依规实施。
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和执法监督人员涉嫌违纪违法的,依照规定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条 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报送执法监督工作总结。
第二十二条 各省级安全监管局可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