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受汇率影响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01:0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跨国公司受汇率影响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跨国公司受汇率影响及对策》。

第一篇:跨国公司受汇率影响及对策

跨国公司受汇率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 汇率的波动性增强, 我国跨国公司将会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通过对跨国公司与其汇率风险的初步认识,分析其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规避措施。关键字:跨国公司、汇率风险、防反规避方式 正文:

一、跨国公司与汇率风险的概述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国际趋势下,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迅速成长起来,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入驻我国。跨国公司作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在当今的国际金融贸易市场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致使汇率波动程度不断上升,这也必然会进一步增加跨国公司的汇率风险。因此,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控制和防范汇率风险则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1、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等,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其特点主要有:其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目的是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而国内企业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是通过控股的方式对国外的企业实行控制,而国内企业对其较少的涉外经济活动大多是以契约的方式来实行控制;跨国公司则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全面进行资本、商品,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动,并且这种“一揽子”活动必须符合公司总体战略目标而处于母公司控制之下,因此跨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必然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2、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一般指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活动中,一个组织、经济实体或个人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的意外损失或所得的意外收益。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美元、日元、马克、英镑等主要货币之间的比价时刻都处在剧烈的上下起浮变动之中,至使国际间债权债务的决算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事先难以掌握,从而产生了汇率风险。我国也处在一个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中,汇率风险仍然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企业的经济收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我国对外资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影响尤为突出。

二、汇率风险的分类

汇率风险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折算风险、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这三类就是影响公司最主要的风险。但除此之外,还应包括所有与外汇活动相关的各种潜在风险,如:不能履约风险、资金筹措风险、外汇政策变动风险等。

1、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帐面损失的可能性。其汇率的变动将对企业产生影响。一般是指跨国企业在编制母公同与境外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所引致不同币种的相互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非预期的变化,从而引起企业合并报表账而价值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其中,承受本外币转换风险的资产与负债成为暴露资产和暴露负债,由于暴露资产与暴露负债的风险可以相互抵消,故企业总的折算风险就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差额。

2、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一种常见的外汇风险,存在于应收款项和所有货币负债项目中。其主要发生于一下情况:商品劳务进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风险;资本输入和输出的风险;外汇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头寸的风险。由于进行本国货币与外币,或者不同的外币之间的交换才会产生外汇风险,开办外汇买卖业务的商业银行因此面临大量的外汇交易风险,工商企业在以外币进行贸易结算、贷款或借款以及伴随外币贷款与借款而进行外汇交易时,也要发生同样的交易风险,个人买卖外汇也不例外。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经济汇率风险,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既包括潜在的汇率变化对企业产生的现金流动所造成的现期和潜在的影响,也包括在这些变化发生的会计期间以外对整个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

三、汇率风险风险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1994 年1 月1 日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 彻底结束了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存的局面, 开始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1996 年11 月我国顺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2005 年7 月21 日起,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了2008 年3 月13 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突破7.10 关口。这意味着多年来人们心目中比较淡薄的汇率波动的风险已开始凸现。在新的形势下, 我国跨国公司不仅要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意识, 而且要时刻关注汇率变动, 研究汇率风险的防范措施, 找出行之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办法。

影响汇率风险的主要有: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利率、通货膨胀和政治局势。这些因素同时也影响着跨国公司。汇率对于跨国公司的影响主要可表现为:

1、通过影响跨国公司的成本结构、市场规模和经营现金流量,进而影响其经营战略,乃至竞争力。跨国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预期收益因汇率波动而面临预料之外的损益,同时带来公司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化,这些都会影响公司管理者的经营决策。

2、通过影响跨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进而影响跨国公司的信用等级。

信用等级高的跨国公司能够以较低成本筹集所需资金,能够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还能够在商品买卖中赢得有利的交易条件。外汇折算风险对跨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影响很大,与外汇折算风险相关的另一个影响跨国公司信用的因素是税收,跨国公司因汇率变动而使账面上发生折算收益时,所得税就会相应增加,在累进式所得税下,应税收入变动对跨国公司的盈利水平有很大影响,因此,汇率波动通过税收增减间接地影响公司的信用等级。

3、缺乏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专业人才。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后,企业需要学会如何在波动的汇率环境中经营发展,其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资金风险是最有效的手段。然而目前只有很少的跨国公司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尽管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但是导致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的缺乏专业人才,因而外资跨国公司资金总部不会授权境内公司利用衍生工具保值增值。

四、跨国公司对于汇率风险的对策。

如上文中所说的一样,汇率风险对于跨国公司的影响巨大,若没有对策放任其发展的话,很容易使公司陷入困境。因此,不仅要制定出对策,还需要做好相应的规避防范措施。

1、调整收付汇期限或减少期限错配。

在人民币汇率趋升的情形下,跨国公司通常采取提前收汇和延期付汇或匹配外汇收支期限的方式规避汇率风险。提前收汇的方式主要有:折扣贴现和出口保理、买方信贷、福费廷等方式提前获取外汇资金。减少期限错配也是跨国公司规避交易风险常用的方法。通过严格匹配收付汇期限,降低外汇敞口头寸。

2、提高运用金融工具防范风险的能力

防范汇率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 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目前国内银行都有能力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银行能够提供的规避风险的工具也很多,目前国内流行的是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是指企业或证券交易商与银行达成协议, 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远期汇率办理外汇收付业务的交易行为。它是当今国内外回避汇率风险普遍的做法之一。外汇期货交易。是指协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汇率买卖一定数量外币的交易。其优点有:投资者范围相较于远期大;市场流动性强;契约是标准化合约,只涉及到少数币种,较易转手和结算。外汇期权交易。是指期权买方在支付一定数额的期权费后, 有权在约定的到期日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协定汇率和金额同期权卖方买卖约定的货币, 同时权利的买方也有权不执行上述买卖合约。

3、资产负债表避险策略

资产负债表避险策略是通过调整公司暴露资产和暴露负债的大小来降低风险的方式。当预期子公司所在国货币相对于母公司所在国货币升值时,应尽可能增加资产和减少负债。反之,应尽可能减少资产和增加负债,应该尽可能减少暴露在外汇风险中的净资产。

4、通过产品创新提高出口竞争能力

在公众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形势下,国内产品出口压力增大,一些跨国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增加附加值方法,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比如SX公司成功引进韩国三星SDI最新开发的超薄显像管生产线,产品出口时适当提高销售单价(如29’CPT计划提高1至5美元),弥补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

5、企业要提高汇率风险意识

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创新还是相对滞后的, 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金融工具也相对陌生, 对外汇市场的波动认识不足, 许多潜在的风险没有引起重视。公司只有认识到汇率风险的危害, 才能注重影响汇价变动的基本因素, 关注各国基本经济、金融因素, 政治和传媒因素, 各国央行的政策因素, 心理及市场预测因素, 突发事件因素等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以积极做出风险防范。

五、总结

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跨国经营公司,还处于成长阶段,规模小、经营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差,但由于海外销售额占相当比重,也使得这些公司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汇率风险。随着人民币持续的升值,跨国公司面临的汇率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公司的汇率风险管理刻不容缓,需要引起极大的重视。跨国公司应该对于自身面临的汇率风险作出相应的措施,不仅要作出汇率风险发生时的措施,更重要的是防范规避可能面对的汇率风险。

第二篇: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Xxx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影响要素,也成为企业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之一。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和扩大市场占有率,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采取各种手段,以取得垄断优势。通过简单介绍跨国公司,结合中国目前的市场情况,在肯定跨国公司的引入对我国市场的积极作用的同时着重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上的垄断现状以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后,提出在跨国公司技术垄断下我国企业发展的对策,以提高我国自主民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改变在某些行业完全由跨国公司垄断的危险局面。[关键词] 世界市场;跨国公司;垄断;自主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背景下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建立地区总部和设立运营中心而逐步实现集团化,在我国的竞争实力明显增强。跨国公司的大举进驻和对我国的大规模投资,缓解了我国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使我国工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促进了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将我国经济纳入了国际轨道,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跨国公司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某些跨国公司依赖优势地位实施限制竞争行为,遏制我国企业的发展,并在某些行业形成了垄断格局,对我国某些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已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跨国公司的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监控,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以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现状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中期。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在1977年起草、经次数修改并于1986年最终定稿的《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中对跨国公司的定义是:“本守则中使用的‘跨国公司’一词是只有在两个或多个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以便通过一个或更多决策中心制定协调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二)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

1、战略目标全球化。跨国公司一般都具有“全球战略”目标,这是与国内企业相区别的明显特征之一,具有全球化的目标市场是当代跨国公司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跨国公司的目标是全球市场,它以整个世界作为其经济活动的平台,以世界经济发展作为其发展的基础,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利润作为追求,以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所占全球市场份额作为自己的成就。在全球范围内 有效配置生产力,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比较优势,以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2、生产经营国际化。跨国公司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生产经营国际化。生产经营国际化是指跨国公司的产品在一个国家设计,产品和零部件在其他一些国家生产,然后再运到另一个国家组装。这时的产品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产品,它是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设计,利用最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由最熟练的工人生产的最好的产品。

3、要素转让内部化。跨国公司的经营不仅要设计国内经营中必须面临的环境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必须面临东道国环境因素的差异和国际环境因素的变化。为了避免由于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公司经营成本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降低,跨国公司往往建立内部化的市场已取代外部市场,主要表现在商品贸易、资本转移、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让等方面的内部化。

4、内部管理一体化。跨国公司的内部管理一体化主要有生产一体化、营销一体化、技术一体化、采购一体化。把投资、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经营活动进行一体化部署,以达到管理成本更低、管理效率更高的目的。一体化的管理,保证了生产企业的合理分布,避免了重复生产和销售,保障了跨国公司的整体利益。

(三)跨国公司垄断在我国的实现

1、依赖资金实力通过并购削弱我国市场竞争,谋求垄断地位。跨国公司的融资实力是其在中国进行并购形成市场优势地位,进而采取限制竞争行为的最便利迅捷的武器。因为跨国公司利用资本运营方式并购我国企业后,可快速谋取在我国的优势地位。虽然企业并购并不当然地削弱市场上的竞争,但很多情况下企业并购的确会给市场竞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垄断的产生提供最佳的充分条件。因此,企业并购往往成为各国反垄断法关注的重点。其中尤以横向并购对市场竞争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也最直接。“横向并购”会直接导致特定市场上竞争企业数量减少,市场集中度提高,甚至出现少数大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

2、通过品牌控制取得行业及市场优势地位。品牌控制是跨国公司在我国迅速取得优势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国内一些企业的品牌在跨国公司进入之前,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在消费者中享有一定声誉,但由于许多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忽视品牌战略,在合资时或者使用外方品牌,或者将知名品牌低价转让给外方后被弃之不用,以致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在市场上消失。据估计,我国现有的三资企业中有90%以上的企业使用外方品牌。跨国公司通过对品牌的控制,在许多行业已经成功地构筑起又一道阻止国内其他新进入企业的行业壁垒。

3、凭借技术实力及技术控制推进限制竞争行为。目前跨国公司垄断了世界上70%的技术转让和80%的新技术、新工艺。几乎所有跨国公司取得市场优势地位的行业,跨国公司都控制该行业的先进技术,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跨国公司凭着对先进技术的控制,在我国获取了巨额的垄断利润。为了不断强化其技术控制,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利用我国的技术资源,通过 大量招聘国内科技人才,并购国内科研机构,在东道国开展研究开发,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新产品,以图保持其在中国市场的技术优势,构筑技术壁垒,谋求维持其市场优势地位。

跨国公司为了维持技术优势经常拒绝交易和进行独家交易,依赖技术优势,构筑起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限制竞争对手的进入,从而长期地把价格提高到完全竞争水平以上,以达到获取巨额垄断利润的目的。

二、跨国公司垄断在我国产生的原因

跨国公司在我国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跨国公司本身的原因,也有我国的特定历史条件及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于国际环境的原因。

(一)跨国公司对市场和利润的追逐是内因 跨国公司运转的最终目的是市场的占领和获取利益最大化,而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是达到此目的成本较低的途径,于是,跨国公司总是寻找机会可以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实施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跨国公司于是积聚可以使其采取最佳手段的实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跨国公司会采取贿赂等腐败手段来获得优势地位,这在像我国这样处于经济政治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并不稀有。

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跨国公司在一些行业中拥有绝对的资金、技术、品牌及管理优势,当跨国公司进入一个在这些方面都处于明显劣势的国家时,这些优势往往就会直接成为市场力量。跨国公司凭借这种绝对的市场力量可以轻而易举地击垮处于明显劣势国家的企业,从而在一些市场上取得控制地位。而跨国公司在取得控制地位之后,就不可能不去采取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以谋取尽可能高的利润。

(二)我国的政治经济及法制环境是主要外因

作为竞争秩序维护者的我国政府反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的能力较弱是导致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进行限制竞争和垄断的重要原因。

一是法律法规和监控措施的不完善,对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的管理还不成体系,缺乏准确的适用条件和执法保证。因此在这方面的监管,我国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对策,尤其缺少市场信息预警机制、事中监督控制和事后稽核机制。这样一来便导致一些明显的限制竞争行为因无法律规定的约束而合法地存在,同时对于来自跨国公司及国外的影响公平竞争的行为也无法预防和整治,从而也无法保证国内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

二是实施反垄断法的主管机构不健全。反垄断法与其他的法律制度不同,它的任务是要同大企业或者大企业集团的限制竞争行为作斗争。这就要求反垄断法的主管机构要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足够的权威性,以免在执法过程中陷于政府的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冲突之中。目前,我国对监督管理部门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和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市场执法机构。

(三)发达国家对垄断的规制政策由严格转为普遍放松是促进因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垄断和并购的规制政策和立法逐渐放松,放松规制的浪潮直接改变了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政策的取向,对垄断的规制由垄断结构转向了垄断行为,导致相当数量的跨国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从而助长了其对市场垄断的“肆无忌惮”和经营战略的“赢者通吃”思维的强化。对我国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具备条件可以在我国推进他们的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的跨国公司,必然会越来越多。

三、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垄断,跨国公司垄断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跨国公司的引入虽然对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些公司投资中国都只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甚至是为了转移发达国家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对于我国的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从垄断的角度看,它给中国经济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由于跨国公司利用其独有的规模优势,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垄断日益严重。这种垄断的形成,轻则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市场完全有序的竞争秩序;重则危害国家经济主权完整,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一)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沉重打击。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技术管理优势和我国的优惠政策,采取“先占领市场,再寻求最大利润”的战略,并通过低价销售,先送后卖,强有力的广告宣传等方式促销,抢占市场,达到垄断的目的。如此,整个行业或产业的主导权就会面临受外商控制的危险,定价权将被外资控制,危害消费者利益。另外,跨国公司的进入还会造成我国自主品牌的丧失。

(二)外资的进入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由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在东南沿海较多,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较多,以及投资在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和投资在一个地区不同行业的差异,这些都导致地区间、城乡间、不同行业群体间贫富差距扩大,而且容易造成我国产业的畸形发展。

(三)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将被弱化。首先,跨国公司在华技术锁定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跨国公司在完成跨国并购后,均在我国建立了研发机构,而且80%以上都是独资设立。这样,跨国公司就能够通过技术控制和技术保密,减少技术的溢出效应,从而实现其对我国整个产业的技术锁定战略,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长期处于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其次,跨国企业通过对知识产权、核心人才的集中式掠夺,扼杀我国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跨国公司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跨国公司的母国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这决定了跨国公司的活动在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同时,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带来不利影响。跨国公司基于其全球战略,总是力图摆脱东道国的监督和管理。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利用转移定价和内部交易转移利润,逃避东道国的税收管辖和外汇管制措施。跨国公司在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直接影响主权国家的货币财政政策,跨国公司拥有和控制的巨额长期资本和短期借贷资本已构成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随时根据其全球利益的需要,对资本进行统一调配。而不考虑东道国金融市场可能发生的危机,引起东道国金融市场不稳定,并影 响我国的经济安全。

四、我国面对跨国公司垄断的对策

面对跨国公司的垄断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应尽快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的《反垄断法》为我国反垄断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应继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公平竞争。在实际的操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建立有效的竞争秩序,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打破跨国公司垄断的最佳方式就是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釜底抽薪,消灭其赖以存在的土壤。要形成有效的公平的竞争秩序,可以从促进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和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两方面入手。从国家宏观政策角度看,通过恰当的产业政策与吸引外资政策,引进新的竞争者,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有效防止跨国公司形成垄断。通过全方位地引进外商投资,更容易促进跨国公司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从而减小国内企业同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这也有利于降低行业的进入壁垒,促进国内竞争者的产生,促进市场竞争。从微观主体层面看,国内企业应实行战略联盟,联合进行研究开发,以不断打破跨国公司所造成利益联盟的技术壁垒。

(二)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对跨国公司垄断进行监控和制裁。有法可依是治理规范跨国公司垄断的前提。法治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往来的普遍要求。构建一个相对稳定完善的规范跨国公司竞争行为的制度体系,既要有效地防范和监控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又要保护好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的合法利益。

首先是尽快完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遏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垄断行为,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结构的完善,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是建立完善的并购法律体系,在相关的法律中规范并购行为,从根源上防范遏制跨国公司的垄断。其中重点要防范跨国公司对国有企业的并购和控制。

(三)加强行业竞争状况的监控,积极查处跨国公司限制竞争的案件。

1、建立跨国公司定期报告制度,应用“同一经济实体规则”。建立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定期报告制度,规定其应按一定的时间将其在该阶段内生产经营状况和有关财务报表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规定其应当就有关质询的问题向负责审查的部门做出合法的回答与合理性的解释。

2、建立重要行业市场集中度评估制度。市场处于不断的变化态势之中,各种经济力量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为此,有必要定期对重要行业进行评估,这是有效实施反垄断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对市场情况和行业结构的准确了解,在执行有关政策上就会失之偏颇。

3、与其他国家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查处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由于跨国公司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受到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和保护,查办跨国公司实施限制竞争行为的案件难度较大,目前工商部门查办此类案件不多,办案经验还不丰富,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经验,学习发达国家以及和我们一样的发展中国家处理跨国公司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的成功方法,而且一些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可能涉及的不仅仅只是在中国,这也要求我们要加强在国际上的合作。

(四)多方引进外资, 形成外资并购母国多元化格局。国内企业如能在引资过程中注重引进竞争机制,让外资之间展开竞争,则可处于主动地位,获得较好的效果。

(五)加强无形资产保护。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的有关立法,与外商投资的相关法律要协调一致,对通过合资、合营、购并方式进人中国的外国企业要求其依照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擅自停用原有企业的品牌,不得损害原有企业的版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我们在与外国企业合作时,也要慎重对待无形资产,不可轻易作价出售。

(六)结成战略联盟。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后,往往与当地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进行合作。虽然这种战略联盟有利于跨国公司以较小的付出扩大业务范围、进人新市场,加强技术力量但是,东道国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也可以借助大企业的科技、品牌、管理、销售网络等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国内企业应该积极地抓住机遇, 迅速发展壮大, 成为下一代的大跨国公司。

(七)发展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这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大生产在国际层面上扩展的必然,也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扩大和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营业额特别是利润上差距还是很大。而且我国的跨国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还不够,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还很低。应该鼓励这些企业尽快的走出去,积极的参与国际竞争,成为真正的跨国企业。

参考文献:

[1]吴文武,跨国公司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2]崔日明,刘文革,世界经济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200页,204页.[3]张素芳,论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控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15页.[4]罗晓晴,王彦晓,试析我国对跨国公司袭断行为的法律规制[ J ].特区经济,2005(4).[5]肖云,万丽娟,重视出口贸易的绿色壁垒[J].党政论坛,2004(5). [6]力纳,民族品牌谨防并购蚕食(N).消费日报,2008年12月25日第二版.[7]烽言,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11).[8]孙敬水,实施标准化战略我国应对技术壁垒的有效途径[J].国际贸易问题,2004(4).[9]金明路,柴志贤,跨国公司垄断行为及防范对策[J].浙江学刊,2002(2).[10]王培志,利用外资与我国产业安全[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3(1).[11]韩德强,对垄断的再认识[J].经济纵横,2001(8).[12]董慧,对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的防范措施[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12]周燕,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垄断效应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3).

第三篇:人民币汇率的上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对策

人民币汇率的上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对策 摘要:人民币汇率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从汇率变动对经济影响的基本理论入手,根据中国人民币汇率走势,深入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原因;其次,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中国经济上升影响双刃剑 应对政策 经济发展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经济增长状况始终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但也不能就说“经济的高速增长会带来货币升值,而经济增长的停滞或衰退则会使货币贬值”。

(二)、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储备情况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外汇市场的形成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是分不开的,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 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项目差额不仅是国际收支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外汇储备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将选取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项目差额作为分析指标,揭示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三)、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供应量大体上成正相关,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投资者不但可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更看好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因此,外商投资大幅增加。由于紧 缩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资金相当紧张,外资进入又多,所以出现了明显的外汇供大于求,造成人民币升值趋势。

(四)、中外利率差异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利率政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影响汇率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利率的相对高低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较高的利率水平会刺激国际资本 流人,并减少本国的流出资金。从而影响国际贸易规模,使利率差异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一)、人民币升值助推中国经济优化

1、加快我经济结构转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指出,人民币一定幅度的升值,有利于逐步淘汰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和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外向型企业,促进出口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2、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随着美元启稳,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大都会下跌,再加上宏观调控,导致股市不可能像今年那样上涨过快(这还是乐观的说法),房价也不可能像今年那样上涨过快(这也是乐观的说法),最后再加上美国次贷危机进入第二轮爆发期,导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料贝南克先生会再降利率50个BP,美国可能并不应该担心通货膨胀.而应该担心会否输出通货紧缩,而人民币对于美元的升值幅度不会减弱,因此,相应的商品价格如果换算成人民币计价的话,应该为下降,当然这是理论上是那么说的,国内的话具体还要看发改委的文件精神.应该那么说,美元启稳,人民币升值再加上从紧的货币政策,将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3、长期而渐进的增长,增强百姓的购买力。

4、减少贸易顺差,创造良好的对外经济关系。如今,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很大,对大多数国家而言,他们的对我国贸易都是逆差的,尤其是美国。也仅仅是因为我们对美欧等西方的顺差,导致他们对我们的不断施压,以寻求他们的利益。所以说,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会减少他们贸易逆差。

(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不利

1、汇率在短期内上升影响较大,恐至中小企业倒闭。人民币每升值1%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也要下降1%,这对本来利润率就只有3%~5%的企业来说简直是噩梦。不仅仅是中小业的倒闭,问题更严重的是,是导致连锁反应,将至2500万人失业,直至影响社会稳定。

2、外汇储备可能出现大幅缩水,并有长期内通货膨胀。人民币对所有外币的汇率调升,相当于股市上所有拿着“人民币股票”的人一样,手中的“货”价值都升了,人人都高兴;倒是所有拿着早前已“入货”“美元股票”的,“股票”数量没少,但“市值”却下降了,是“入错货了”。这样来说,外汇储备缩水了,从而也将会导致通货膨胀。

3、可以激发短期流动资本的投机冲动,增加金融系统不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导致国外的投资热钱大量涌入我国,为国内的经济投机活动推波助澜。这就好比一个不断上涨的股市必定会吸引大量热钱进入、最终在股市中形成泡沫一样。

4、人民币升值可能引发资产泡沫风险和通胀。人民币升值哪怕是人民币升值预期都会导致我国资产出现大量泡沫。2005年至2007年我国股市的大幅度上涨以及目前还在上涨中的房地产价格,主要成因就是人民币升值预期。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政策措施

虽然人民币升值会给局部经济带来短期的不利影响,但合理的汇率不但有利于国内整体经济的长远前景,而且可以吸引真正有效率的外资。因此,在人民币长期必将升值的预期下,我们现在就应从各方面作好准备工作,积极应对升值的发生,争取将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一)汇率制度我们应逐步完善健全外汇市场,扩大外汇市场交易主体,使人民币汇率有序规范地形成。

1、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由于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可避免,人民币汇率水平不纯粹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统计数据表明,1995年末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位于8.33-8.28元/美元的窄幅区域,人民币管理浮动汇率成为事实上的单一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实行真正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增加弹性和灵活性。从中长期看,应允许汇率进行多次小幅调整, 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让经济基本面和市场供求变化而产生的币值调整压力多次小幅释放,逐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大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实际有效汇率、月度交易余额、季度国际收支余额的变化、国际储备的充足性与变化趋势、人民币利率水平等等。

2、适当放松对机构和个人使用外汇的限制,提高外汇需求。在完善现有企业和个人用汇政策基础上,提高企业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比重,提高个人出国留学、出境旅游出差等的换汇数额。我国近年已采取的措施包括:逐步放松了个人出境旅游的外汇携带数额(如从1000元人民币扩大到6000元人民币)。

(二)货币政策

1、适当扩大货币发行量。由于人民币升值将使国内价格趋于下降,从而可能引发通货紧缩。因此,可以考虑在能承受通胀的适度范围内,适当增发人民币,以削减由升值所带来的通货紧缩压力。

2、进一步下调利率。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已多次下调利率,但为刺激需求,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采取了降息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国际上主要货币的短期利率持续下降,如美国已连续13次降息,目前联邦基金利率为1.0%,这为我国利率的下调带来一定空间。因此可进一步小幅下调人民币的存款利率,以缩小与外币存款之间的利差,缓解企业和个人的结汇售汇意愿并减轻国际游资的冲击。

(三)外贸政策

1、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为应对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1998年我国开始加大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力度,平均退税率由当年的8.3%增至15%。后来又采取了一些新措施,如加快退税进度,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至全退,允许企业以退税额度作贷款担保,给予2000家外贸进出口企业17%的全退等。可以说我国目前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对近几年来我国外贸出口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降低出口退税率,不仅有利于减轻财政的负担,而且能适当降低出口快速增长幅度,减轻由此带来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已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平均出口退税率将下调3%,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2、适当扩大商品进口。应结合结构调整的需要,有目的地扩大部分商品的进口。这一方面可以缓解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摩擦,减少国际贸易纠纷,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贸易逆差,向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发展。进口的商品应保持以国内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的资源和原材料产品为主的格局,前期我国政府已经组织了贸易采购团及要求美国放宽高科技产品的配额限制,这些都是扩大进口的积极做法。另外,入世后,我国为履行承诺,2004年关税总水平将由2003年的11.5%降低到约10.6%,并将取消部分商品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进口招标,这也将对进口的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资本市场

1、采取措施阻止“热钱”的进入。针对人民币升值的较高预期,要加强对外汇流入资金的监管,进一步加大审查力度,堵住国际投机资本进入我国的渠道。

2、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扩大外资的使用渠道。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为调整国际收支平衡,宣布了十项措施,其中就包括积极研究QDII政策、允许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到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移民和非居民的国内资产可以兑换汇出、允许国际金融机构在国内发人民币债券;明确支持各类企业在国外投资等等。这些措施都可以减轻外汇储备增长的压力。人民币升值是我国一项长远规划,一方面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避免一次性释放长期累积的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之间偏离压力, 而对经济和金融系统将产生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应健全各类制度体系,加强汇率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资本市场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汇率及其政策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而且,人民币升值时机的选择应是在国内有关条件较为成熟的时候:一是外汇储备要相当充实。随着我国更多地介入国际经济,外汇储备也应保持一定的增长,因此只有充实的外汇储备,才能承受升值引起的外汇储备减少的压力。二是国民经济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到位。人民币升值会对相关产业的出口及进口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必须事先调整到位。三是三农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人民币升值而形成的农产品进口价格优势对农业及农民收入的负面影响将不可避免,而由于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问题的影响较大,就更应重视这一问题。四是我国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的提高。目前存在较大呆、坏帐风险的银行体系只有进行改革,健全风险控制体系,才能进一步抵御汇率风险。五是就业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这样才能在人民币升值、贸易出口受阻、外商直接投资减少时,降低劳动力特别是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难度。主要参考文献:

[1] 张鹏,张丽芬。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评价及绩效评价[J].时代经贸,2006

[2] 毛瑞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企业资金运作和经济发展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

[3]严行方。人民币升值会造成那些影响[J].人民币可以说不,2010

金融六班学号20098203彭继侠

第四篇:受金融危机影响

受金融危机影响,传统能源煤炭、石油等行业存在的问题愈益突显,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经济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太阳能行业的春天已来到。中国目前已成为太阳能利用第一大国,这一美誉该如何保持下去?

湖北秭归县通过禁止单位使用燃煤锅炉,积极引导移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截至目前,该县1.8万户居民共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近万台,家庭太阳能使用率达到50%以上。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已经逐渐成为促进能源生态体系发展的主力军。据统计,2008年我国的太阳能产业仍保持了30%的增长,在整个新能源领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从2009年2月1日起,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在内的一系列产品将被补充到家电下乡政策补贴范围。

资料显示,中国正影响着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进程,改变着人类能源替代的时间表。从2001年以来,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出口总额在不断增长,2007年出口额达6500万美元,出口到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力推实现产品出口的圣能王子太阳能,成为印度的太阳能供应商,成为西班牙工程市场中市场的真空管集热器,太阳能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生产和利用大国的中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量占世界76%,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太阳能热水器总量和太阳能节能环保第一大国。

国家对太阳能行业的扶持力度日益加大,太阳能“强装令”可以说是2008年国家政策扶持的重头戏,表现出国家节能减排的决心,更体现出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兴能源在新能源领域的地位。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大趋势下,在国家大力推动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太阳能热利用行业正面临着难得的行业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产业前景令人期待。

第五篇: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及垄断问题思考对策

近三十年来,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建立地区总部和设立运营中心而逐步实现集团化,在我国的竞争实力明显增强。跨国公司的大举进驻和对我国的大规模投资,缓解了我国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使我国工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促进了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将我国经济纳入了国际轨道,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回报这些市场开拓者的时

候,我们不能忽视跨国公司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某些跨国公司依赖优势地位实施限制竞争行为,遏制我国企业的发展,并在某些行业形成了垄断格局,对我国某些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已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跨国公司的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监控,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以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跨国公司在我国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的实现

(一)依赖资金实力通过并购削弱我国市场竞争,谋求垄断地位

跨国公司的融资实力是其在中国进行并购形成市场优势地位,进而采取限制竞争行为的最便利迅捷的武器。因为跨国公司利用资本运营方式并购我国企业后,可快速谋取在我国的优势地位。虽然企业并购并不当然地削弱市场上的竞争,但很多情况下企业并购的确会给市场竞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垄断的产生提供最佳的充分条件。因此,企业并购往往成为各国反垄断法关注的重点。其中尤以横向并购对市场竞争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也最直接。“横向并购”会直接导致特定市场上竞争企业数量减少,市场集中度提高,甚至出现少数大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例如,全球领先的通信集成电路供应商idt公司以8500万美元并购我国电信集成电路供应商新涛(上海)有限公司。1998年,柯达与中国感光全行业合资合作,中国国内原有的7家感光企业中,3家与柯达合资,3家由柯达给予经济补偿,1家不参与合资合作(乐凯)。中国政府为保护柯达在华投资的利益,承诺在合资后的3年基建期内,国内感光企业不得与其它外商合资合作。柯达以10亿美元的代价买下了在我国的3年垄断期。

(二)通过品牌控制取得行业及市场优势地位

品牌控制是跨国公司在我国迅速取得优势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国内一些企业的品牌在跨国公司进入之前,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在消费者中享有一定声誉,但由于许多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忽视品牌战略,在合资时或者使用外方品牌,或者将知名品牌低价转让给外方后被弃之不用,以致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在市场上消失。据估计,我国现有的三资企业中有90%以上的企业使用外方品牌。跨国公司通过对品牌的控制,在许多行业已经成功地构筑起又一道阻止国内其他新进入企业的行业壁垒。“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国际饮料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近年来,“二乐”在我国二十多个城市建有罐装饮料公司,通过品牌控制,迅速取得在国内市场的支配地位,在我国“二乐”几乎成为碳酸饮料的代名词。杭州娃哈哈推出的“非常可乐”企图挑战“二乐”,但是在花费了上亿元的巨额广告费作了大量的广告宣传后,仍未能撼动“二乐”在我国市场的支配地位。(注5)

(三)凭借技术实力及技术控制推进限制竞争行为

资料显示,目前跨国公司垄断了世界上70%的技术转让和80%的新技术、新工艺。几乎所有跨国公司取得市场优势地位的行业,跨国公司都控制该行业的先进技术,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跨国公司凭着对先进技术的控制,在我国获取了巨额的垄断利润。为了不断强化其技术控制,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利用我国的技术资源,通过大量招聘国内科技人才,并购国内科研机构,在东道国开展研究开发,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新产品,以图保持其在中国市场的技术优势,构筑技术壁垒,谋求维持其市场优势地位。

跨国公司为了维持技术优势经常拒绝交易和进行独家交易。据了解,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尤其在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上,跨国公司拒绝交易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某跨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制造商,该公司对其拥有专利权或商业秘密的“私有协议”,不授权给任何其他企业,人为地阻止了不同企业设备的互联互通,形成了技术和市场壁垒,也使得在招标过程中,其竞争对手难以对它形成实质竞争。跨国公司还依赖技术优势,构筑起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限制竞争对手的进入,从而长期地把价格提高到完全竞争水平以上,以达到获取巨额垄断利润的目的。

(四)跨国公司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搭售和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

在一些城市的外资大型超市,供应商需要向其支付种种费用,已经是行业内外公开的秘密。还有中国乳品包装业,外企占了95%的份额。从罐装机到纸质复合包装材料,中国的各大乳品加工企业几乎都在使用瑞典利乐一家公司的产品。因为,如果要使用瑞典利乐的罐装机,就要购买瑞典利乐的纸质复合包装材料。而且在中国,乳品包装居然占了销售成本的40%,也就是说,这

些跨国公司在搭售的同时,还在攫取垄断利润。这是因为在这些行业中,这些企业已经占据了完全的行业优势地位,其上游行业中的企业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五)采取限制竞争协议行为

协议限制竞争行为尤其是横向协议限制竞争行为,即卡特尔,危害最大。协议限制竞争行为完全排斥竞争,同时也严重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对市场的竞

争机制构成严重危害。

采取限制竞争协议行为是跨国公司在我国限制竞争行为的一大特点;根据wto竞争政策工作小组的报告,1997年国际卡特尔对发展中国家进口贸易的影响高达6.7%,相当于811亿美元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国际卡特尔行为在我国也存在,如2002年1月国际班轮公会、国际运价稳定组织在我国港口统一时间、统一标准收取码头作业费。

由于我国的反垄断法尚未出台,因而有一部分的跨国公司采取了限制竞争协议的方式抢占我国的市场。例如在ebay收购了国最大的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易趣之后,易趣就秘密与国内四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tom及卓越、当当等电子商务网站签署了排他性网络广告协议,对其在华的竞争对手进行全面的网络封杀,协议第9条规定,在与易趣签定了该协议的网站,不得在其网站刊发任何形式的“易趣网站竞争者”的网络广告,以及向该网站用户发送“易趣网站竞争者”的促销电子邮件。

(六)制定商业标准,掌控市场规则

强者是规则的制定者,在中国很多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也正在使行业规则发生改变。2002年,一家跨国通信巨头刚刚推出无线对讲机的新产品,与此同时,中国信息产业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也适时公布了关于公众对讲机管理的通知。规定对409mhz-410mhz频率之间的20个信道专门划分为民用,并首次松动了对民用对讲机管理频率的限制。

这意味着该公司的无线对讲标准成了该行业事实的市场标准。因为通信产品实质是技术标准的载体,当拥有无线对讲技术的厂商将产品大规模推向市场,这个通信巨人就成为标准的绝对持有者。跨国公司的标准形成了事实的行业标准,这种对标准和市场规则的控制,使跨国公司在技术上的优势得到加强,对行业的控制也得到了巩固,于是就更接近了垄断。而且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对标准和规则的控制,极有可能会增加中国企业竞争的成本,更恶劣的情况是,中国企业有可能还要为这种技术买单。

二、跨国公司在我国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的产生原因

跨国公司在我国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跨国公司本身的原因,也有我国的特定历史条件及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于国际环境的原因。

(一)跨国公司对市场和利润的追逐是内因

跨国公司运转的最终目的是市场的占领和获取利益最大化,而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是达到此目的成本较低的途径,于是,跨国公司总是寻找机会可以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实施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跨国公司于是积聚可以使其采取最佳手段的实力,如前所述,在我国各行业中跨国公司的实力主要表现在对资金、技术和品牌的控制上。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跨国公司会采取贿赂等腐败手段来获得优势地位,这在象中国这样处于经济政治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并不稀有。

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跨国公司在一些行业中拥有绝对的资金、技术、品牌及管理优势,当跨国公司进入一个在这些方面都处于明显劣势的国家时,这些优势往往就会直接成为市场力量。跨国公司凭借这种绝对的市场力量可以轻而易举地击垮处于明显劣势国家的企业,从而在一些市场上取得控制地位。而跨国在取得控制地位之后,就不可能不去采取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以谋取尽可能高的利润。事实上,由于规模、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的欠缺,在一些行业中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是较弱的,很难与跨国公司相抗衡或者根本不是竞争对手,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无抵抗的长驱直入”局面。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跨国公司在我国所形成的优势地位以及对优势地位的滥用正是市场力量的表现,也是我国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直接后果。

(二)我国的政治经济及法制环境是主要外因

作为竞争秩序维护者的我国政府反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的能力较低是导致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进行限制竞争和垄断的重要原因。一是法律法规和监控措施的缺位。大多国家都有反垄断法,规定如果跨国公司通过并购进入东道国市场,会破坏东道国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产生或加强市场支配地位时,就要受到《反垄断法》的干预。但是,由于我国没有一部系统的《反垄断法》,对跨国公司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仅能依靠尚不完善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来进行,这些法律法规中对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的管理还不成体系,缺乏准确的适用条件和执法保证。因此在这个方面的监管,我国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对策,尤其缺少市场信息预警机制、事中监督控制和事后稽核机制。这样一来便导致一些明显的限制竞争行为因无法律规定的约束而合法地存在,同时对于来自跨国公司及国外的影响公平竞争的行为也无法预防和整治,从而也无法保证国内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当国内企业受到不公平竞争损害时,也因为无法律救济而无法对抗限制竞争行为;二是实施反垄断法的主管机构不健全。反垄断法与其他的法律制度不同,它的任务是要同大企业或者大企业集团的限制竞争行为作斗争。这就要求反垄断法的主管机构要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足够的权威性,以免在执法过程中陷于政府的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冲突之中。目前,我国对监督管理部门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和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市场执法机构。

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比较弱。事实上,由于规模、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的欠缺,在一些行业中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是较弱的,很难与跨国公司相抗衡或者根本不是竞争对手,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无抵抗的长驱直入”局面。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跨国公司在我国所形成的优势地位以及对优势地位的滥用正是市场力量的表现,也是我国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直接后果。

必须承认,有些跨国公司优势地位的取得在某种程度上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他们为相关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回报。这也曾一度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显著的表现是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而且长期以来许多部门及地方政府仅注重如何吸引外资,考虑短期利益、部门利益,为跨国公司的进入提供相当优厚的引资条件,有时甚至采取“行政性垄断”的方式庇护跨国公司。在这些优惠措施之下,跨国企业有很高的起点。他们的成本被降低,主动性在增强,因此他们有更多补贴可以用于研发以保持优势,有更多产品打包出售以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招资方却忽视引进外资的负面影响,对外资进入后对我国市场结构、竞争秩序、经济安全、消费者及企业权益的影响缺乏足够的研究和必要的准备。这些都导致了跨国公司在一些行业形成垄断并对公平竞争构成损害。

(三)发达国家对垄断的规制政策由严格转为普遍放松是促进因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垄断管制政策和立法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在美国的带动下,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垄断和并购的规制政策和立法逐渐放松,放松规制的结果就是企业的进入、价格、投资、尤其是兼并等行为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企业的大规模甚至达到垄断状态不再被认为是非法,这种改变直接推动了美国及一些国家企业并购的繁荣,由此导致各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大大提高。尤其是近几年,在“战略贸易理论”的影响下,多数发达国家从本国的利益出发,立足国际市场调整本国的竞争政策,在资金、技术上帮助本国企业通过兼并等手段获得垄断优势,增强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对抗或抵消他国竞争者的垄断优势。

放松规制的浪潮直接改变了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政策的取向,对垄断的规制由垄断结构转向了垄断行为,导致相当数量的跨国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从而助长了其对市场垄断的“肆无忌惮”和经营战略的“赢者通吃”思维的强化。(注7)对我国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具备条件可以在我国推进他们的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的跨国公司,必然会越来越多。而且,一些跨国公司在国外的合并也直接使它们在中国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大大加强,例如惠普与康柏的合并,使它们在我国国内的子公司也进行了合并,使其占有的市场份额得到了扩大,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优势地位。另外,这种对垄断放松规制政策的潮流,必然也会影响我国的相关政策和立法,这也会使我国对跨国公司垄断行为的认定和查处变得愈发艰难,对我国的反跨国公司垄断方面的工作造成极大的压力。

三、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的防范对策(防止及规范)

(一)促进建立有效的竞争秩序,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打破跨国公司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的最佳方式就是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釜底抽薪,消灭这些行为赖以存在的土壤。要形成有效的公平的竞争秩序,可以从促进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和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从国家宏观政策角度看,通过恰当的产业政策与吸引外资政策,引进新的竞争者,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有效防止跨国公司利用各种优势形成垄断和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降低跨国公司之间为达成利益联盟进行串谋的可能性。通过全方位地引进多家外商投资,形成竞争或寡头竞争的格局,更容易促进跨国公司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从而减小国内企业同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这也有利于降低行业的进入壁垒,促进国内竞争者的产生,形成“鲶鱼效应”,促进市场竞争。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汽车行业,自1991年进入中国生产德国80年代的车型-普通桑塔纳以来,一直未将其最新车型与技术转让给中方,随着上海汽车有限公司与通用合资生产别克轿车,以及广州本田汽车的下线与投放市场,德国大众也于1997年改变态度,决定将先进的audi a6引入一汽大众,并在上海大众推出b5车型的“帕萨特”,实现我国车型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

另一方面,国家应着眼于应对跨国公司等拥有垄断地位企业的竞争,提高我国企业及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在遵循wto规则的前提下,促进或扶持国内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大企业,形成一批自己的“巨人”企业,提高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能力。我们应通过制定合适的产业组织政策,优化我国的产业组织结构,改变我国产业结构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偏小、规模经济效益差及由此引发的企业国际竞争能力薄弱的现象。这不仅是规制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树立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在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上也应进行改进,尽量给中外企业提供平等的发展环境。

对于扶持国内企业,我们还可以参照大多数转轨经济的国家的做法,将政府采购作为为国内企业提供竞争机会,扩大市场空间的政策,但是必须对政府采购进行有效的监督,一方面是对跨国公司挤进政府采购的防范,另一方面是防止国内企业在竞标过程中的腐败。在政府采购中,政府拥有对稀缺市场资源的决策和分配权力,这正是滋生腐败的最佳温床。

从微观主体层面看,国内企业应实行战略联盟,联合进行研究开发,以不断打破跨国公司所造成利益联盟的技术壁垒。跨国公司通过巨额资金的投入在尖端技术领域研发出源源不断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从而维持和巩固其市场的垄断地位。而且巨型跨国公司之间还很注重联合研发,如2001年国际最新的亚0.1μm半导体euv光刻技术便是由intel、motorola、ibm等著名跨国公司联合开发的。目前国内企业实力基本弱于跨国公司,为打破跨国公司构筑的技术壁垒,更应该注重联合开发,集中实力,节约成本,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国内的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应实行战略联盟、利益联盟进行联合技术开发,实现知识共享,在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当然仍可保持有效的竞争。

(二)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对跨国公司的垄断及限制竞争行为进行监控和制裁

有法可依是治理规范跨国公司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的前提。法治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往来的普遍要求。构建一个相对稳定完善的规范跨国公司竞争行为的制度体系,既要有效地防范和监控跨国公司的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又要保护好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的合法利益。

首先是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和进一步修改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遏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垄断行为,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结构的完善,亟需制定反垄断法,这部法律对加入wto后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制定《反垄断法》时,一是应注意借鉴欧美的经验,他们拥有上百年的反垄断历程,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走弯路的成本;二是应制定较为详细的实施细则,使垄断法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发挥反垄断的作用和效果;三是要建立有权威性的、独立的、专业化的反垄断执法部门,设立具有较高独立性的直属于国务院的反垄断委员会,以避免陷入一个行政机关制裁另一个行政机关的怪圈,并应由法律赋予其较充分的职权。出台《反垄断法》的同时也要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部分,对跨国公司的限制竞争行为进行明确的界定并制定相应的制裁措施,而且亟需制定与竞争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对具体内容加以详细说明。

其次是建立完善的并购法律体系,在相关的法律中规范并购行为,从根源上防范遏制跨国公司的垄断及限制竞争行为。虽然在对外资并购内资方面出台了《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对防止外资在并购过程中可能产生垄断的行为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但仍过于简单和笼统。能够对并购进行管制的法律主要有:反垄断法、证券法、外资法、公司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等。反垄断法中对并购的规范是其内容的重要部分,如确立合理的并购准则体系,以对企业并购活动进行适当的监控;在证券法中确立股票收购报告制度;在产业政策的相关法律中,按照通行的国际惯例,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国防工业、金融、保险、通讯、广播、交通运输等等,对跨国公司的并购实行限制。或者专门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整的跨国公司并购审查制度。包括并购的待遇标准、产业政策、跨国公司并购审查机构、审查标准、审查门槛、相关信息收集以及特殊行业禁止或限定非控股比例等等。其中重点要防范跨国公司对国有企业的并购和控制。

(三)加强行业竞争状况的监控,积极查处跨国公司限制竞争的案件

1、建立跨国公司定期报告制度,应用“同一经济实体规则”。建立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定期报告制度,规定其应按一定的时间将其在该阶段内生产经营状况和有关财务报表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规定其应当就有关质询的问题向负责审查的部门做出合法的回答与合理性的解释。对跨国公司通过其在我国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滥用市场优势,影响我国国内市场竞争秩序的行径,可以借鉴欧美竞争立法中的“同一经济实体规则”加以控制。例如:欧盟对占据垄断地位的“柯达数码胶卷”和“利乐无菌包装枕”进行的处罚,目前我国缺少在这方面的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本身暂时在我国市场上不占优势地位,但由于其境外母公司或总公司的控制或支持,已经或可能严重影响国内市场竞争秩序的,就可视其与母公司或总公司为同一经济实体而加以控制。

2、建立重要行业市场集中度评估制度。市场处于不断的变化态势之中,各种经济力量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为此,有必要定期对重要行业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垄断,存在多大程度的垄断,由谁垄断等。这是有效实施反垄断和防范限制竞争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对市场情况和行业结构的准确了解,在执行有关政策上就会失之偏颇。重要行业是指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和国家的支柱产业。在这些行业中,更要重点防范跨国公司可能形成的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局面,确保国有资产的控股和主导地位。

3、与其他国家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查处跨国公司的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由于跨国公司在当时招商引资的时候受到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和保护,查办跨国公司实施限制竞争行为的案件难度较大,目前工商部门查办此类案件不多,办案经验还不丰富,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经验,学习发达国家以及和我们一样的发展中国家处理跨国公司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的成功方法,而且一些跨国公司的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可能涉及的不仅仅只是在中国,这也要求我们要加强在国际上的合作。

4、在我国目前尚无反垄断法及其实施细则情况下,可利用wto规则,引申使用有关国家的反垄断法。例如,ibm在我国银行业大型机构服务市场事实上享有超国民待遇,比如它可以将服务同软硬件打包捆绑销售,它在美国本土和其他国家遵守反垄断规则,而在我国却不必遵守。我们就可以按照wto规则,利用美国反垄断法,取消ibm在我国享有的超国民待遇,规范其商业道德和市场行为。

除立法及行政监管外,也可以考虑从市场和社会监督方面入手,主要是设立行业协会、商会、社会团体、消费者等民间监督组织,实施行业自律,行外监督,形成社会监督力量。在当前执法和司法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社会监督无疑是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进行监督,使其成为政府监督的一支重要的同盟军。

下载跨国公司受汇率影响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跨国公司受汇率影响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08国贸(3)班 200810430304 王聪 摘 要:世界成多极化发展,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

    原油价格、汇率、及CPI情况

    2014年至今原油价格情况 2014年至今内美元汇率情况 2008年至今中国CPI情况 附:后续原油价格走势分析、2014年原油价格情况分析及十年内原油价格情况分析 一、今年6月以来原......

    企业绩效考核受哪些因素影响

    企业绩效考核受哪些因素影响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绩效管理有助于公司运转更加秩序化与规范化,它在制度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企业在最终审核时却发现绩效考核有着严重误差,造......

    西方文化对在华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在华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影响 彭良香 【摘要】:近10来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从而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到中国。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文化冲突......

    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全球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急剧增加,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的合作更加密切,中外跨国企业也日益增多,在......

    文化冲突对于跨国公司在华管理的影响分析

    目 录 摘 要 ................................................................................................ 2 关键词 ................................................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网络可以满足青少年追求现代高科技知识的渴望,使他们掌握IT时代安身立命的最新技术;能够使青少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有助于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和智......

    影响大理生态环境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大理生态环境的原因及对策 大理山高箐深,沟壑纵横,白云悠荡,流水淙淙,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然而谁也想不到这么美丽的地方会连续四年大旱,大理承受着大地域变化小地域受灾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