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冲突对于跨国公司在华管理的影响分析
目 录
摘 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一、关于跨文化与跨文化冲突的内涵及跨文化冲突管理............3
(一)关于跨文化....................................................................3
(二)关于跨文化冲突..............................................................3
(三)关于跨文化冲突管理及冲突表现..................................4
二、文化冲突产生的具体原因........................................................5
(一)不同国家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5
(二)管理者对于文化的认识的偏差......................................5
(三)文化差异导致的跨国企业文化的差异性......................5 三.跨文化冲突管理的解决策略....................................................6
(一)进行适当的培训,以解决好文化差异的问题..............7
(二)实现管理人才本土化......................................................7
(三)建立共同经营观,实现长期的经营合作......................7
(四)采取文化创新策略..........................................................8 参考文献:........................................................................................9 文化冲突对于跨国公司在华管理的影响分析
摘 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冲击下,各国纷纷通过大力推动企业的跨国经营来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跨国界、跨地域、跨体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面对的是与母国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以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文化所决定的跨国经营的环境。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跨国经营的蓬勃发展,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也在加强。各国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方法、决策方式、控制程序已基本趋同,但员工的不同文化背景使文化差异成为一个影响管理者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而提高了管理难度。本论文,纠集文化冲突在公司管理中几方面的典型表现及其改进方式,具体阐述了文化与管理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跨国企业;文化冲突;本土化; Abstract:In today under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untries have vigorously promote business through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o achieve fur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Corporate cross-border, cross-regional, inter-institutional engaged in production activities, the face is very different with the parent culture, the culture and this culture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trans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nsnational business, the mobility of human resources are strengthened.Countries in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echnology and methods, decision-making, control program has been basically convergence, but the staff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so that they manage as a result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difficult.This paper, gathered in the cultural conflict areas in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improve the typical way of culture and management i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Key Words:Multinational;Cultural conflict;Localization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深化,企业经营国际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浪潮。当企业跨国经营时,各国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方法、决策方式、控制程序正在相互借鉴融合。跨国企业面对的是与母国文化根本不同的文化以及由这种文化决定的不同的经济观念、态度和行为。企业管理者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组织结构、资金投向、投资收益率、选择外派人员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探索跨文化管理的奥秘。
一、关于跨文化与跨文化冲突的内涵及跨文化冲突管理
跨国经营必然带来跨文化管理问题。跨国企业如何面对跨文化管理,解决跨文化冲突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关于跨文化
跨文化又叫交叉文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背景群体的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跨文化管理是指与企业有关的不同文化群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出现文化矛盾和冲突时,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达到文化的理解、沟通、协调和融合,从而高效地实现企业管理,其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最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1]。
跨文化管理起源于古老的国际间的商贸往来。早在古代,埃及人、腓尼基人、古希腊人就开始了海外贸易,并懂得了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做生意。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丹麦人、英国人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商人更是建立起了世界范围的商业集团,当他们与自己文化环境以外的人们进行贸易时,他们就学会对与他们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言、信仰以及习惯保持敏感,以避免发生冲突并顺利实现交易,这就是最初的跨文化经营管理活动。不过这时的跨文化管理活动完全取决于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的个人经验,有关文化及文化差异的研究仅仅是人类学家的事情,但对公司和企业还很少注意文化及其差异的研究[2]。到20世纪后期,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范围更加广泛,相互之间的渗透越来越深,各国之间的依存度、互动性增强,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经济全球化的浪潮[3]。随着企业经营区域不断拓展,市场环境与企业内部的员工文化构成也越来越复杂,跨文化冲突在所难免,企业对文化冲突越来越重视,跨文化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二)关于跨文化冲突
跨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它既指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而产生的冲突[4]。当企业跨国经营时各国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方法、决策方式、控制程序已基本趋同。但员工的不同文化背景使文化差异成为一个影响管理者的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而给管理者的管理提供了难度。因此,跨文化冲突成为跨国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成长战略所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面对跨文化冲突的风险,对国际企业的跨文化冲突进行背景、成因分析以及冲突的解决方案的挖掘将有助于跨国企业推进深层的跨文化管理,对于跨国企业吸纳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重要意义。
(三)关于跨文化冲突管理及冲突表现
跨文化管理的核心是解决文化冲突管理。企业的跨文化经营管理,就是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并由此创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管理过程。跨文化管理的核心是解决文化冲突,在管理过程中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以维系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事实上,跨国家和地区的经营,文化观念上的冲突不可避免。
跨文化冲突表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中某些特定的管理职能对文化更加敏感些,主要表现在管理理念、员工激励、协调组织、领导职权和人力资源决策等方面。
在管理理念方面,根植于不同的国家社会文化、受到地域文化影响,各国企业的管理理念有较大差异。中国企业的管理中,带有中国传统古典哲学思辨与思想启蒙色彩的儒家、法家、道家等学说已深深地嵌入到属于东方文化体系的企业道德、企业哲学与企业精神体系中,形成独创的管理理念,而西方的管理理念形成中,则是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步伐,更多地从管理大师们的管理思想中汲取营养,因此,西方企业管理理念中更多的渗透着科学管理与行为管理的思想精髓。这些差异在合资企业中推行企业文化、制定企业战略过程中形成了较大的冲突。
在员工激励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理念的不同,激励可能会表现为各种不同方式,比如美国文化中,人们对工作的态度是积极热情的,而墨西哥文化中,对工作的态度则表现出为了维持所期望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一种谋生的手段。从而表现出各个国家由于文化不同而导致对员工激励方面的态度和政策不同。
在协调组织方面,文化背景不同可能会形成组织协调方式选择的不同,在日本的企业中,组织协调可能会采用“和风细雨”的商谈式方法,在美国企业中可能会采用严格的制度管理与约束方法。
在领导职权方面,西方管理中往往对企业部门及负责人有较为严格、明确的职责、职权、职务解析,并按照科学管理的规则,遵循一系列授权规则使企业规范运行,形成有序、配套、系统的各职级行使原则。而在东方文化体系中,以人为本的理性追求、重视情感联系的信誉氛围、崇尚礼遇礼节的风尚,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职权分配方式,难以形成与西方模式等同的领导职权分配与运用方式。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东方文化体系背景中,遵循“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原则,而在西方文化体系中,更多主张奉行一系列严格、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文化冲突产生的具体原因
(一)不同国家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不同企业的员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员工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冲突。荷兰著名跨国企业文化研究专家霍夫斯特德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出比较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四个方面,即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对权利距离的态度、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以及性别差异。研究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5]。
(二)管理者对于文化的认识的偏差。
企业管理者在跨国企业文化差异的认识上,往往存在一些认识偏差。比如:缺少对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了解、忽视各国的文化差异以及文化中心观点等。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跨国企业文化管理,不仅能消除文化冲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充分利用文化差异,有效地实施管理。
(三)文化差异导致的跨国企业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差异指的是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的差别。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第一,物质文化。它通过人们制作的各种实物产品表现出来,包括建筑﹑服饰﹑食品﹑工具等;第二,制度﹑习俗文化。它通过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表现出来,包括制度﹑法规以及相应的设施和风俗习惯;第三,精神文化。它是通过人们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方式和产品表现出来,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6]。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直接导致了跨国企业在其运作经营各个层面均存在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管理观念不同。
西方企业受其“民主”思想的影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企业管理以 “规章制度”为准绳,以法律,合同和诉讼等手段管理;而中国受到传统的中庸思想的影响,认为企业管理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将企业管理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伦理秩序的基础上。
2、决策方式不同。
西方企业文化在决策上主张个人主义,即相关人员全权负责,发号施令。其优点是权责分明,决策率高;而中方企业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即所谓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决策风格,这样能集思广益,规避企业风险。
3、企业管理结构不同。
由于受各自历史,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中西企业在管理结构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如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英美等国家实行的“股东主权加竞争性资本市场”的“一元制”管理模式;另一种是以德,日等国为代表实行的“银行导向型”的“二元制”管理模式[7]。
4、判断效果的标准不同。西方企业往往注重结果而不注重动机和过程,功利性比较强;而中国企业则会从动机的角度用一套道德或意识形态的标准来判断效果,强调“处世有道”,注重过程的得体性。总之,文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多校性和地域性特征。不同的群体、区域、国家的文化互有差别,每个地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跨国企业拥有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的子公司,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因而,企业内部文化差异的矛盾和磨擦是在所难免的。当企业跨国经营时,各国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方法、决策方式、控制程序已基本趋同。但企业员工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员工的不同文化背景使文化差异成为一个影响管理者的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而给管理者的管理带来了难度[8]。到具有不同的文化地域、背景的国家进行跨国经营的国际企业,必然会面临来自不同的文化体系的冲突,不同的文化环境必会形成较大的文化,差异[9]。
三.跨文化冲突管理的解决策略
(一)进行适当的培训,以解决好文化差异的问题。
这是一个防治和解决文化冲突的十分有效的途径。作为一个跨国企业,要解决好文化冲突的问题,需要企业有一批高素质的跨文化管理的人员。而企业选派的高层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外,还必须思想灵活,不守成规,有较强的移情能力和应变能力;尊重、平等意识强,能够容忍不同意见,善于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友好合作;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是选择那些在多文化环境中经受过锻炼的人及懂得对方语言的人[10]。
跨文化培训是解决文化差异,搞好跨文化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通常来讲,跨文化培训的主要方法就是对全体员工,尤其是非本地员,进行文化敏感性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是加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具体做法包括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集中在一起进行专门的文化培训、实地考察、情景对话、角色扮演,以便打破员工心中的文化障碍和角色束缚。
(二)实现管理人才本土化。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日益注重本土化策略,且格外重视高中级经理人才的本土化,各跨国公司都加强了在我国的人才本土化的战略。而许多跨国企业已经纷纷展开行动:1998年以来,联合利华中国区工作的外籍员工人数已减少了80%,目前90%的高级管理职务已由中国人担任。随着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逐渐成为潮流,著名高科技跨国公司安捷伦科技于2003年6月27日宣布任命四十一岁的北京人霍丰为新一任中国区总经理,这是该公司首次任命本土人士担任中国区经理职位。目前安捷伦科技中国高层领导的本地化比率已达到百分之七十,中层以上领导的本地化比率接近百分之九十。2003年3月18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和北大国际MBA启动了本土“精英管理人才联合培养计划”。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本土化人才战略:把西门子公司的发展融入所在国的经济发展之中。本土化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加强本土化人才战略[11]。
(三)建立共同经营观,实现长期的经营合作。
通过文化差异的识别和敏感性训练等,公司职员提高了对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在文化共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和公司战略的需求建立起公司的共同经营观和强有力的公司文化。同时通过文化的微妙诱导,使个体与集体相律动,如同一群人随着音乐起舞而不会相互碰撞。这样不断减少文化摩擦,使得每个职员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同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增强国际企业的文化变迁能力。企业可以通过文化的交汇,达成跨文化和谐的具有东道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跨国公司的管理文化,并逐步建立起以公司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四)采取文化创新策略。
对母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国外分公司当地的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不同的文化相互了解、适应、融合,从而在母公司和当地文化基础之上构建一种新型的国外分公司企业文化,以这种新型文化作为国外分公司的管理基础。这种新型文化既保留着强烈的母公司企业文化特点,又与当地的文化环境相适应,既不同于母公司企业文化,又不同于当地企业文化,是两种文化的有机整合,从而体现跨国企业竞争优势。
综合上述分析,跨国企业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发展的动力,必然有其与生俱来的优势,资源整合的广泛性,世界市场的无界性,可以说跨国企业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分工。但庞大的市场机制必然需要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期间出现的问题更是其发展的派生品。这种问题具体在文化上,就是本文所说的文化差异问题,但庞大的市场机制需要不断的改革,不断的探索,同样它也会以更为有效的方式回馈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我们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避免问题,解决问题。参考文献:
[1] 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J].外语研究,1992,(2).[2] G.Hofstede.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Beverly Hills: Sage,1980.[3] 郑建祥 论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企业经济》 2004年07期 [4] 史稼菁 中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009年 [5]国际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国际组织行为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7]跨文化管理 Susanc.Schineider, Jean-louis Bearsoux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8]跨文化管理教程(第五版)菲利普卫•哈里斯,罗伯C于莫兰,北京:华出版社 [9]张新胜。王援,Jeff Wrathall,Michael M Berrell.《国际管理学》[M〕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67-171.[10]王竹青.论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4):79-80.徐益东.论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问题.世界经济研究‘1996(4):45-48 [11]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第二篇: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战略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战略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统计,跨国公司目前在全球设立28万余家附属企业,创造了全球经济1/3的产值,这些成绩与跨国公司对品牌战略十分重视是分不开的。
一、三星集团在华的品牌战略
“三星”是一个亚洲品牌,具备强烈的东方企业特质,这点与我国企业有较大相似性,其成功经验也值得我国学习。三星集团下属有很多产业,但“三星”品牌的成功主要来源于三星电子的成功。
(一)三星电子在华的发展历程。中国三星电子目前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香港、台湾等地设立了数十家生产和销售部门,主要生产半导体、移动电话、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电冰箱、空调、DVD、数码摄像机及IT产品等。另外,中国三星电子还设立了北京通信技术研究所、苏州半导体研究所、杭州半导体研究所、南京电子研发中心、上海设计研究所等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产购销的本地化。特别是在2005年,中国三星以进驻中国十周年为契机,提出在中国建设第二个三星的目标。以“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为志向,运用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中国三星在致力于研发、选材、生产、销售等全过程本土化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集中力量在发展教育事业、援助弱势群体、参与环保、支持农村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投人,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另外,中国三星还赞助北京奥运,并为此作了积极的准备。
(二)三星电子在华的推广战略。体现品牌新战略与新识别最好的载体是产品,而三星的品牌价值取得的这一巨大进步主要是因为适时调整了产品战略并实施了全球性的统一营销和广告战略。“产品新颖、设计时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为三星的鲜明特色,全球性营销战略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展现三星产品多姿多彩的特点。在广告战略上,韩国家电企业在华的广告主要是由其在韩国本部的广告公司完成的。三星广告有限公司主要为三星电子提供全球化服务。按韩国人的说法,我们熟悉的不仅仅是自己产品的特点,我们更能掌握三星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文化。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品牌管家”——忠实、专一和投入。作为市场营销的一部分,三星广告是成功的,它们走出了一条与欧、美、日不同的道路。
(三)三星电子在华渠道战略。在渠道方面,三星电子对产品采用营销管理者责任制,对各地区采用营销员责任制。将城市、城镇、农村分为一、二、三级市场,针对不同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及采用不同的营销战略。在开始进入中国时,多在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布点,在取得市场主动权之后再向二、三级市场扩张,以点带面稳步发展。除采用传统的销售形式外,在一些较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建立自己的专营连锁店,在一些地区采用非常灵活的中间商和百货商厦两条渠道战略:以中间商为主经销,以百货商厦为产品展示地,以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
(四)三星电子在华创新战略。1998年至今,三星电子共获得17项由美国工业设计协会颁发的“工业设计奖”(简称为“IDEA”),2002以5项大奖与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平分秋色。2004年,实现销售额552亿美元、净收入103亿美元,在“世界最受尊敬企业50强”评选中位居全球电子行业第4位;2005年,以719亿美元销售额位居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第39位;2005年,在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INTER-BRAND品牌价值排名中,以15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20位,成为品牌价值上升最快的公司之一。2006年,三星电子的CEO尹钟龙说道:“对于目前的三星电子来说,有许多事情需要做。但第一重要、第二重要、第三重要的事情,都是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制。”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催生的“移动时代精神”,韩国三星电子公司不断追求新事物,不断革新、创新,咬定高端手机市场不放松,力求功能和设计最完美的组合,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二、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竞争战略
(一)研发战略。加入WTO后,我国市场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跨国公司将以往企业主导型的技术开发战略转为市场主导型的研发战略,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以便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使科技创新更具本土化特点。2002年12月10日,“LG电子”在中国设立韩国以外地区的最大科研中心;2002年12月11日,“安捷伦”在中关村设立安捷伦中国通信技术与发展中心;同时,“三星”也在沪、京、津设立研究设计中心。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全球500强中的两家企业都将自己的研发中心与我国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早已进人中国的“惠普”、“宝洁”、“松下”、“飞利浦”、“摩托罗拉”、“微软”、“爱立信”等跨国公司纷纷加强在中国的研发力量,使产品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二)持之以恒的品牌本土化经营战略。跨国公司把我国低成本的劳动力与国外相对便宜的资本和技术资源等相结合,大量吸收我国各类高质量人才,从而形成自身独特而强大的竞争优势。跨国品牌本土化的人力资源链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我国的政治、人文环境,使企业获得成本竞争优势。它们通过直接聘用中国员工,开设研究院、培训中心或管理学院,与研究型人才合作,开展各种比赛、奖学金、赞助等活动实施人才本土化。跨国公司进军国际市场,首先通过收购本地品牌的办法,直接经营当地品牌;其次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利用当地市场的品牌,或创立本土品牌,在短期内实现品牌本土化。可口可乐公司出巨资协助中国合作者开发当地品牌的饮料,如“津美乐”、“天与地”、“醒目”等都给人一种“本土化”很强的亲切感。其实,利用当地品牌及经营当地品牌都是跨国公司进入他国市场的缓兵之计和障眼法,在不知不觉中渗入自己的力量。
三、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营销战略
跨国公司在实施营销战略时,它所有的活动都是为其品牌服务的,所有的营销活动都围绕品牌而进行,其产品战略、服务战略、渠道战略及本土化战略和人力资源的薪酬福利体系的设计、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建立,都是围绕品牌的建立和推广而设计的。
(一)产品战略。无论在哪个市场上,产品都是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4P营销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早在1960年就将产品(Product)视为营销4P中的首要元素,其他三个要素分别是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在麦卡锡看来,每个企业都应不断尝试开发产品的独特卖点,同时把产品的功能性诉求放在第一位。因此,产品是营销的一个重要要素。
(二)促销战略。成功的跨国公司除开发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给予一个有吸引力的定价之外,还非常注重与公众的沟通,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保持这种欲望。因此,促销战略也是品牌营销的重要一环。当然,针对不同特性的产品和服务,促销战略也有很多种类。而通常的企业促销战略包括三个基本战略,即推动战略、拉动战略及组合战略。对于推动和拉动两种战略而言,给予各种促销工具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推动战略涉及到把产品通过销售渠道“推动”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生产者将营销活动(主要是人员销售和销售促进)对准销售渠道成员,引导他们赊购这种产品并将它推销到最终消费者手中。拉动战略则是生产者将其营销活动(主要是广告和消费者激励)对准最终消费者,引导他们购买该产品。如果拉动战略行之有效,消费者就会向销售渠道成员求购该产品。这些渠道成员也会向生产者求购。因此,使用拉动战略,消费者的需求将通过各种渠道“拉动”产品的销售。组合战略则是推动战略与拉动战略的综合使用,在实际的促销战略中,一般使用的是综合战略,单纯使用推动战略或拉动战略比较少见。
(三)渠道战略。多数跨国公司的品牌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由于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加之要为市场的拓展支付巨额费用,所以利润很小。通常跨国公司也会通过对我国市场的深入调查研究,逐步营造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渠道战略。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之初,会通过吸引当地的合作伙伴与其合作,充分利用本土的合作机构,来与消费者进行快速便捷的沟通,使消费者对品牌认识、理解和认可。通常来讲,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渠道战略有三种:一是普遍战略。这种分销战略是由可口可乐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戈伊苏塔针对其旗舰品牌提出的,即“要使可口可乐品牌的产品到达每一个角落”。这个战略让这个130年的老品牌在中国取得了极大成功。二是专卖战略。与普遍战略相反的是专卖战略。它限制产品由指定的销售场所或者一家特定的零售商销售。专卖战略通常会界定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来营造一种特殊的消费的档次和品牌,会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消费者更喜欢专卖店的方式,它们会认为更安全、更可信。三是混合战略。就是同时实行普遍战略和专卖战略。迪士尼是同时实行普遍战略和专卖战略的典范。如,迪士尼录像到处都可买到,在超级市场、杂货店、飞机场等等。但迪士尼知道,在创造需求的同时,抑制产品的分销,可保持更高价格。一些品牌(如小熊维尼)针对不同的渠道,已进行了市场细分,分成不同的版本来进行销售。优雅的、更抽象的“经典版”的模仿故事书里的原始水彩作品就只能在高级专卖店才能买到。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品牌战略的成熟,市场竞争使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不断地增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就是品牌之争,未来的市场必将是品牌的天下。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品牌能像“可口可乐”、“雀巢”、“耐克”那样着名,这些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国际知名品牌,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除因为这些企业有先进的技术、一流的质量等作为后盾以外,它们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注重品牌战略的运用,其品牌战略也得到了系统地实施。跨国公司的全球品牌战略及其本土化管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品牌全球化、运作本土化”的处理模式,其关键是依靠一套系统的全球品牌规划和管理体系,在品牌的运作实施方面灵活、辩证地融合标准化和本土化于一体。
第三篇: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跨国公司作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在载体,世界范围内对跨国公司的研究也方兴未艾。我国作为20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的重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要的跨国公司都已经参与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来,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因此选取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作为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通常整体性的策略是通过各个局部策略来具体化执行的,为了更好的抓住机会,迎接挑战,经营投资策略的使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跨国公司;经营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rends are becoming evident, as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major multinationals in the carrier, the study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the world are in the ascendant.China, as one of the fastest economic growth in 20 years in the country, is being more and mor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ttention, almost all of the world's maj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have been involved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and becom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new impetus.So select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operating in China as a research strategy has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multi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in China is an organic whole, but usually through a holistic strategy is specific to each local strategy execution, 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live opportunity to meet the challenges, the use of operating investment strateg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Key words: multinational;business strategy
引言:
20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跨国公司的扩张同步加快。跨国公司能够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部分地转化成公司内部的联系,再强化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在这一过程中寻求着新的发展机遇。
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跨国公司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一方面,跨国公司的采购活动使一批国内企事业单位得以迅速融入国际产业链,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标杆,大大加快了我国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过程;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所拥有的技术优势,经营模式也使得这些企业的产品能够大规模地占领中国市场,挤占了许多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甚至在一些领域中占据了垄断地位。但无论如何,我国企业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走向世界,就必须深入学习跨国公司的经营之道,包括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
受到公司内外环境变化的驱动,许多跨国公司在华的经营策略始终处在调整、变化之中。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五个:首先,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成本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市场的增长也不同,所以就有一些地区发展很快,一些地区发展比较慢。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正在明显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中国的资源优势喝市场潜力也日益受到跨国公司的重视。第二,世界经济竞争强度不断加剧。企业要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做出一些策略和计划改变。第三,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突破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扩散和专业化发展引发了企业业务外包的需求,新旧技术的交替改变了许多企业竞争哟朴实的构成。第四:中国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制度环境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第五: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环境和竞争格局的变化,跨国公司自身也做出了战略转型,调整了产品结构、全球布局乃至总体战略与组织架构。这些调整不仅对跨国公司自身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中国市场竞争的演化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持续变化的背景下,本文多层次的分析和探讨了跨国公司战略变革的内外部动因及在华经营策略的变化;在华营销策略由产品营销转向强调技术、品牌与服务的差别化营销,技术策略、创资源配置及知识转移模式等问题,从而勾勒出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及实施机制的特征。
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演进与现状
(一)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华投资动机 1.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讲国外直接投资(FDI)定义为一个公有或者私有企业的至少10%的普通股或者投票权被非本国投资者获得。直接投资包括通过对企业的管理获得持续的利益以及对利润的再投资。跨国公司对国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动机主要是为了享受较低的企业税、收入税、特惠关税,利用投资国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建立海外子公司、享受土地租赁和人员薪酬补贴、获得研发支持和贷款优惠等。2.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跨国公司需要降低总成本、扩大产品的市场销量、制定有利的产品价格以及充分利用我国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概括来说,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发掘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华投资的一些发达国家自然资源相对匮乏,我国丰富的各种资源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原因。跨国公司通过对华投资可以获得稳定的资源供应,并通过廉价的原材料加工和产品再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更高的利润。第二,为了抢占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成为任何一个跨国公司不能忽视的消费市场。第三,为了利用我国相对廉价的生产要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供过于求,与发达国家相比劳动力价格低廉,跨国公司更愿意在华投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第四,为了分散和降低企业的风险。第五,为了实现企业的全球发展战略,取得最佳经营效果。近年来,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纷纷落户中国就是最好的实证。
(二)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1年,是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初步阶段。这一阶段,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跨国公司凭借优惠的投资政策、廉价的劳动力和便利的交通运输等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开放的经济特区及沿海城市吸引了大批的外商投资者,极大地促进了开放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到了快速发展得阶段。这一阶段,外商对我国的整体投资环境已经有了较深的了解,对我国的经济环境有了更大的信心,跨国公司纷纷扩大投资领域,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拓展。第三阶段:从2002年至今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新阶段。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商投资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加大了对投资环境的改善力度,引导外商向符合我国产业发展规划的领域投资,自此外商投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从1978年的起步发展阶段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快速发展阶段,经历了30余年,从初期的试探性投资演变成投资领域覆盖到我国各个地区的各个产业。跨国公司的在华投资充分利用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廉价的生产要素,实践证明,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实现业务全球布局的极其重要的海外市场。
二、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转型的动因和特征
(一)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转型的动因 战略变革是每个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的议题。从跨国公司内部看,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战略的变化是两级战略决策的结果。一级是跨国公司整体的战略变革,另一级是由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或事业部制定,由在华分支机构直接实施,目的在于使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更能适合中国的区域特征。
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转型的动因分为五个:首先,是因为高级生产要素的不断积累。初级要素主要是指一些自然资源、廉价的非技术工人、地理位置等,这些要素的可替代性较高,因而其在FDI中的重要性也日渐降低。中国吸引外资只要是依靠初级要素的吸引力,而高级生产要素主要指的是人才和资本,它对于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获取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积累,中国在人才和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上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强的吸引力。知识及知识型员工正在成为公司竞争优势的重要内部来源。当前,中国丰富廉价且素质不断提高的人才资本是跨国公司升级在华机构角色的重要诱因之一。第二,中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又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热潮,以高速铁路为重点的客运专线网正在加快推进。以2009年底开通的武广高铁为例,将原本11个小时的行程缩短到现在的3小时左右,对于促进物资、人才的流动以及区域经济的分工协调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航空业的迅速发展不仅方便了人员的移动,大量的中国或者外资的快递公司的货运航班进出,也为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原料、产品等物资的流动提供了人便利。第三,由于国内需求日益增长。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支撑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国内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吸引了不少外资的投资。第四,中国集群化成长条件的完善。改革开放30年来,在企业自发行为的促动和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下,我国在很多地方形成了各具特色和规模的产业集群,这些集群也往往是被各级政府看作是城市的名片和招商引资的法宝。第五,中国政府的积极推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利用外资、GDP等经济数据也早已成为衡量各级政府官员业绩的主要指标。
(二)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转型的特征
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转型的特征主要从四个方面考量。第一,跨国公司保持或追加在华投资,更多区域性总部迁入中国。尽管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不少的跨国公司还是不断将在中国的投资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投资。第二,跨国公司新产品与新技术的首发实验基地向中国转移。越来越多的行业中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新产品全球发行的首发地,它们认为赢得了中国市场就等于赢得了世界市场,因此,新产与技术首发地的转移也标志着跨国公司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第三,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集聚,功能投资升级。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数量和投资规模不断增加,研发中心的功能地位不断升级,同时也加强了与中国本地研发机构的合作,逐步改变研发模式。第四,跨国公司由差异化战略向降低成本的方向转变。不断延伸现有的产品线,增加低端产品,同时也加大了在华的采购,降低了一些原有的成本。
三、跨国公司在华营销策略
(一)跨国公司在华的不同阶段的营销策略 1.探索性进入阶段
在此阶段,跨罔公司所进行的合资或独资一般都是为协助母公司以贸易方式进行的商务活动。跨国公司通过各种途径把它们的产品出口到中国市场,一方面让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和最终用户认识自己的产品和公司;一方面借此认识中国市场,积累对中国市场的机会、风险和经营的知识与经验。它们在以贸易的方式进入中困市场时,实行两种产品策略,一是不改变产品,二是对产品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中国的消费者需求。由于刚进人中国市场,大多数的跨同公司采取的目标市场战略为标准化营销,即在中国策划和实施与在世界其他同家相同的营销组合,此阶段的产品定位一般为奢侈品或高档品。在初始阶段,由于产品新颖且稀少,跨国公司一般采取市场撇脂定价策略,制定一个较高的产品价格,以吸引高端顾客。2.战略扩张阶段
当中国市场的潜力一旦被确认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后,有战略眼光的跨国公司就会不约而同地行动起来。该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家公司对关键对手在中国的进展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时作出反应。由于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剧增,所面对的市场广大而且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多数跨国公司在目标市场战略中主要是采取差异化营销战略,即跨国公司将市场细分为若干个子市场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消费的需求和爱好加以满足。强大的品牌具有增加销售额和提高赢利的作用,跨国公司在此阶段主要以品睥为核心来制定营销战略,通过品牌塑造和集中生产,以扩大其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削弱或消灭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力,培育、提高中国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并刻意塑造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以巩固其在中国长远发展的地位。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跨国公司往往会实行多品种产品战略,通过加快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和市场化速度来取代竞争对手的成本和价格优势,这一点已经成为跨国公司争夺市场的重要竞争手段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3.调整创新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跨国公司,其同一个产品在中国已有多个生产点,具有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它们的战略重点是加强经营合理化和组织结构科学化的调整、进行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决策失误和降低成本,并逐渐扩大本地采购和本地制造的比例,以此提高各个点的效益。可以说,实行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是跨国公司在调整创新阶段在华营销战略的重点内容,它们主要通过销售高档产品获取高额利润,以中低档产品扩大市场份额,试图在为广大工薪阶层消费者服务的过程中建立和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
四、跨国公司在华的生产发展策略
(一)跨国公司在华的不同阶段生产发展策略 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组织从早期的来华设立办事处,并结合中国对外开放政策进行试探性投资开始,逐步转变为战略性投资。1.试探性投资阶段
跨国公司在这一阶段主要以设立办事处、外贸公司把产成品销往中国,通过驻华办事机构收集市场和经济形势方面的情报,试探性的惊醒外贸合作业务。通过把价值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环节以合资方式进行组织运营,充分利用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方面的比较优势。区位选择主要以沿海开放城市为主,并且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为制药的生产方式。同时选择与本地企业合资或者合作,可以充分利用本土企业原材料采购、销售渠道等低成本优势,为打开市场做好准备。2.大规模投资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各种利用外资政策的出台让跨国公司坚定了在华发展道路,大批的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项目增多,规模逐步扩大。投资区位不断向东部沿海城市集中。这些城市及地区在工业基础、资金和人才方面要比其他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跨国公司尤其是北美、欧洲及日本等国的跨国企业纷纷在这些地区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产业的投资,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扩展其在华的价值链环节,并占领中国不断发展得服务市场。3.战略性投资阶段
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经过多年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华的企业也比早前有了更大的发展,并且在某些区域形成了聚集效应,与跨国公司具有上下游供求关系的外国企业和本土企业也在不断向该区域集中,这样加大了企业间的竞争。为了更好地对市场做出反应,加大企业在华的竞争优势,各大跨国公司将独资和并购成为投资的主导方式,集中在智力资源丰富的产业中心城市发展。同时,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生产水平就和能力的不断提升,跨国公司将部分业务外包给通过认证的企业,而自身把重点放在核心环节的研发和下游的销售等环节。
五、跨国公司在华的技术创新策略
作为跨国企业能够保持基业长青的手段,便是依靠领先的科技、先进的营销手段、强大的实力。尤其在近年来,跨国企业加大了科研投入,促进科技成功向现代生产力的转变,跨国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先进技术和大多数前沿科技的创新者。
(一)跨国公司在华技术创新的突破性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加大了在华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进入21世纪初,中国已经在跨国公司全球创新网络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不但拥有大量优秀的本土技术研发人员和科学家,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使得跨国公司在华建立全球研发中心的大大降低。近年来,无论与全球竞争者还是本土企业相比,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程度都非常高,采用的产品技术的先进性都非常领先。
(二)营销资源与技术资源的整合
随着跨国公司创新研发过程的推进,创新项目必须顺利地通过由项目开发到业务运行的转移。在项目转移的过程中,技术和市场问题仍然困扰着创新团队,跨国公司仍需要为创新项目配置大量的技术和营销资源。技术人员在开发创新产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着来自市场方面的挑战;找到新技术最好的应用领域;评估新产品的市场价值;设计市场进入战略等。跨国公司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需要采取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又能够为企业赢得利润。为了顺利进行这一过程,跨国公司需要将他们的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1.何智蕴,姚利民等.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结构研究.科学出版.2005年 2.林康.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
3.毛蕴诗,李敏,袁静.跨国公司在化经营策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4.赵春明.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5.赵景华.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6.王迎军.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
第四篇:西方文化对在华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在华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影响
彭良香
【摘要】:近10来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从而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到中国。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文化冲突也就在所难免。对于西方的在华企业来说,如何很好的平衡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自身的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来自母国西方文化的影响,已经成为企业跨文化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关于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以及跨文化管理的研究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成功经营的重要理论基础。基于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本文研究了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提出以文化交流的方式来避免文化冲突的建议。然后通过介绍企业文化尤其是西方企业文化和管理的特征,探讨了文化和管理的辨证关系并分析了西方文化对跨国公司企业管理文化的影响。文章指出,在华的西方企业在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将汲取中西文化中的优点并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本文最后借用孔子的“和谐”思想以化解文化冲突,从而在在华的西方跨国公司中建设融合中西方文化优点的“和谐”企业文化。
【关键词】:文化 企业文化 跨文化管理 文化融合【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70;F276.7
【目录】:
Acknowledgement4-5 论文摘要5-6 ABSTRACT6-9 Introduction9-13 Chapter One.Perspective of Culture13-20 1.1 The Concept of Culture13-14 1.2 Defining and Understanding Cultural Values14-17 1.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Cultures and Chinese Culture17-20 Chapter Two.Cross-Cultural Management20-37 2.1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Culture20-23 2.2 The Characteristic of Western Corporate and Management23-26 2.3 The Dialec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Management26-37 Chapter Three.Cultural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37-51 3.1 Cultural Conflict of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in China37-40 3.2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40-43 3.3 Cultural Integration43-48 3.4 Establishment of the Harmonious Corporate Culture48-51
第五篇: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全球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急剧增加,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的合作更加密切,中外跨国企业也日益增多,在跨国经营中,跨文化冲突已成为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深入研究和了解产生跨文化冲突的原因,应对文化冲突的管理策略,对于跨国经营背景下的中外企业来讲具有现实意义。
一、对跨国公司文化冲突的认识
从国内企业发展到国际企业,从国内经营转向跨国经营,企业的发展规模、经营模式、面临的背景及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企业的经营团队、经营活动氛围除了面对多元而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外,同时面临有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强烈印记的独特的社会文化、地域文化,这些文化的根植性、文化的渊源、文化的背景的不同产生了较激烈的文化差异,从而形成了有着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体系的企业决策者、职员之间的显著的文化差别,继而形成有着鲜明特征的文化冲突。
跨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它既指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而产生的冲突。当企业跨国经营时各国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方法、决策方式、控制程序已基本趋同。但员工的不同文化背景使文化差异成为一个影响管理者的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而给管理者的管理提供了难度。因此,跨文化冲突成为跨国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成长战略所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面对跨文化冲突的风险,对国际企业的跨文化冲突进行背景、成因分析以及冲突的解决方案的挖掘将有助于跨国企业推进深层的跨文化管理,对于跨国企业吸纳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重要意义。
很多实例都向我们揭示,一旦跨国公司不能适应多元的文化背景,文化冲突就会出现,最终导致失败的跨国经营。研究和解决问题,实现有效的文化冲突对促进中国国际企业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跨国企业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一)语言差异
语言是人们思维的表达,即人类固有文化的表现。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沟通又是企业管理的一大职能。在跨国公司里,如何克服语言障碍达到准确无误的沟通是相当重要的问题。如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一家跨国公司,在加拿大有制造子公司,在台湾有一家合资企业,在印度、日本等国家有若干销售分公司,这
样的公司需要大量的跨语言的沟通,包括母公司与子公司管理人员的沟通,母公司与外国合作伙伴的沟通,母公司与外国消费者、销售者的沟通,以及各级公司与所在地政府的沟通。
(二)不同国家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不同企业的员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员工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冲突。荷兰著名跨国企业文化研究专家霍夫斯特德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出比较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四个方面,即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对权利距离的态度、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以及性别差异。研究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宗教信仰差异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在很多方面宗教信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上下班时间、节假日、典礼仪式食品等。对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宗教信仰会影响到商机的把握、生产的安排及产品的销售。同时,企业在宗教上所犯的错误是不为当地人所容忍的,因此跨国公司必须重视这些宗教因素,做好各项计划安排,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教育水平及方式差异
教育是一国国民接受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显而易见,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着该国人民的文化和技能水平。跨国公司在招聘当地员工时提供的培训程度,时间和费用取决于此。
三、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管理
(一)建立跨国企业文化沟通机制
跨国企业文化沟通是指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群体之间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形成互动的行为过程。跨国企业文化沟通的实质,是对彼此尊重和理解。尊重的含义是指对相互间文化差异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建立多层次、制度化、正式及非正式沟通形式,是确保信息畅通、保障有效沟通的基础,也是确保跨国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之一,同时也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才能产生理解和信任,形成文化整合。
(二)从不同维度识别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人们持有不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要管理好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就必须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不同价值观和不同行为模式,也
就是对企业中存在的两种或多种文化进行分析,找出文化特质,以便在管理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文化冲突和矛盾,推进文化融合。文化维度分析有利于从各个侧面把握文化的特点,从而找出解决文化冲突和矛盾的有效方法。
(三)加强跨国企业文化培训
跨国企业文化培训是解决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当前很多企业偏重员工的纯技术培训,忽视了对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跨国企业文化培训。培训内容一般包括:认识和了解对方民族文化和母公司文化的;学习对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经营理念;开展文化的敏感性、适应性训练;进行语言沟通、风俗习惯及冲突处理能力的培训等。通过全面系统地讲授对方文化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法律制度等,提高员工对对方文化的认识和文化敏感性,引导员工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减少文化冲突以及提高文化冲突的解决能力。同时,跨国企业文化培训还包括培养和发展员工的观察能力和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使员工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理解和学习对方的文化。
(四)营造学习型组织氛围
除培训外,鼓励员工自主学习,能够通过学习,深入体会文化的差异以及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只有员工获得了内生的自主学习的力量,员工才能真正从行动上有所改变。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团队学习机制,鼓励员工彼此交流学习心得,互相询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团队学习机制,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进一步鼓励员工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集中集体智慧,解决跨国企业文化冲突带来的问题。对于管理者来说,鼓励员工学习,当然更要自己带头学习,认真研究,上行下效,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谋划跨国企业文化的融合文化冲突的一般解决方法有三种:一是凌驾,即组织内的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而成为统治文化,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企业内部文化的一致,避免纷争,但从长远看来,由于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成员长期积压的反感,可能会导致最终更加严重的冲突。二是折衷,即不同文化采取妥协与退让的方式,有意回避文化差异,从而实现组织内的和谐与稳定,由于这种回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冲突,实际上仍然潜藏着危机。三是融合,即不同的文化在承认、重视彼此差异的基础上,融合而形成全新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较为复杂、困难和漫长的过程,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这又是必需的,只有建立一个有着共同价值观的强有力的企业文化,通过文化的引导使每个员工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公司的战略和宗旨相结合,才能增强企业文化的跨国适应能力。通过这种文化的融合,将形成跨国企业文化的具有东道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并逐步形成跨国公司的管理文化,最
终建立起以公司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四、总结
文化冲突管理已经成为众多跨国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很多跨国企业都因为不能适应东道国的文化而在该国运营失败。特别是对于中外跨国企业而言,中国尤其独特的鲜明的东方文化特点,与西方企业的文化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中外跨国企业的文化冲突也较为明显。国家文化、企业以及员工个体的差异都是导致文化冲突的原因,企业需要深层的分析成因,切实的贯彻文化冲突管理策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冲突,帮助企业的跨国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