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取消药品加成应对措施的对策(大全)
关于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措施的对策
垫江县中医院
邬华琼 汪灵英 陈国勇
摘 要:本文对当前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一个总分析,指出取消药品加成、提高技术劳务价值是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之重要趋势。通过对医院的收入、支出和经营特点的界定,本文提出了提高技术劳务价值、取消药品加成这一改革方案的相关实施保障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医疗服务价格
劳务价值
药品加成
1、问题的提出
1954年政府出于自身对医院资金投入不足的考虑,在全国实施了医院医药价格加成政策。这一政策很大程度是造成今天医院“以药养医”、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疗改革难以深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的关注,大力整改医疗行业,以期实现社会、患者和医疗机构三方共赢的局面,促进社会和谐,而出台了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推动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方式进一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药品购销差别加价或取消药品加价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因此,提高医院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是医疗价格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扭转医院收入过去过度、畸形依赖药品加价的局面。
2、医院收支分析
2.1、医院的收入分析
医院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政府补贴。有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公立医院的药品收入为202347亿元,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41.2%。这一比例值足以说明药品收入对医院的重要性。因此,取消药品加价,也就意味
着必需增加其他两项收入值:医疗收入和政府补贴。当前,国家对医院的财政补贴在逐年增加,但即使在2003年“非典”年,政府对医疗单位的资金投入也只占医疗机构收入的8.4%,可见政府补偿是有限的。所以,一旦取消药品加价,这部分收入差价将大部分转移到医疗收入上,医院势必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也意味着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是他们的专业知识、经验积累及体力劳动的综合,应该体现其相应的劳务价值。同时也有数据显示,目前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诊察费、治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项目收入在医疗收入中的比例均较低。通过对技术劳务价格的调整,优化业务收入构成,增加可支配的纯收入,以求在降低医药费用总水平的同时,医院的纯收入有相应的提高,使医院有所发展。提高技术劳务价值是取消药品加价的必需措施,也是医疗改革合理举措之一。
2.2、医院的支出分析
医院的医疗成本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费用、用于患者的药品和医疗设施设备费用以及医院日常运营管理行政人员费用。这三个成本构成部分的比例大小是应依次递减的,即医务人员的技术服务费用应是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因此人力成本应是最大的成本;其次才是药品和医疗器械,这部分成本的有效性不能单从价格总量来衡量,而应基于是否与医院医务人员的水平相当的来判断,一个医院不能指望多开药、开贵药、多使用医疗器械来增加医疗费用从而提高医院的收入。药的选择和医疗的使用都应以是否能够治愈病人为基本出发点,这个出发点的准确性有赖于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最后,医院日常运营的有效性也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医院管理机制、体制和文化的完善性与否都是影响这部分成本的核心问题所在。
3、提高劳务价值的保障措施 3.1、政府方面
造成当前医疗费用过高、增长过快、医院“医药养医”有多方的责任,首先政府应负起主要的责任,同时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国家颁布药品价格加成政策的初衷是解决医院的资金不足问题,现在医院资金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同时,已经产生了很多的相关社会问题,促使我们重新思考
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和执行的监管力度问题。对此,本文认为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医院进行宏观有力的调控和运行监管:
一、建立完善的医疗补偿机制,加大医院的资金补贴额。无论是提高技术劳务价值还是取消药品加价,都是提高解决医院的资金收入,如果医院运行没有起码的资金收入保障,不仅会影响医院的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也会降低想从事医疗服务人员的数量,降低整个医疗队伍水平,同时也会产生看病难、收红包等不良社会现象。二完善药品和医疗服务定价,加大医疗价格监控水平。合理调整和制定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是增加医院资金补贴的主要依据。目前,在总的医疗服务价格中,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没有得到合理的体现,普遍偏低,适当增设并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常规服务项目,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项目调价幅度从严,高技术含量、高风险、高难度的项目调价幅度可以适当放宽。而一些药品价格、一些以新型医疗设备为主的医疗项目的费用却偏高,引导医院靠提高服务质量,提供科技含量高的医疗技术服务,改善服务态度等方式来运营和发展,得以控制药品总量的增长,抑制医院过度追求:“以药补医”的行为,控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因此,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不能完全解决如今医院的资金困难和医患尴尬关系,医院还是可以通过使用不属于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包含的药品来规避国家政策对自身的影响,辅之取消药品加成或是取消药品加成的根本在于制定合理的药品价格,不是取消不取消加成的问题,而是价格合理不合理的问题。三重视并加大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投入。当前,提高医院相关工作人员(主要是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格,不单单是出于取消药品加成后的资金补救措施,而是医院发展提高的必经之路。当前,医院相关人员劳务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提高虽名为提高,实则是矫正回归到合理价格水平。政府的价格调控仍对服务价格进行调控,过高的劳务价格和药品加成会产生同样的后果。提高当前劳务价值的前提是提高医院相关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价有所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劳务价值。
3.2、医院方面
医院作为经营主体,有着最大的能动性。首先,医院应转变经营重心,由“药品依赖”转为“人为核心”。注重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投入和提高,突显人力资源的价值所在;其次,改进支付方式和医务人员业绩考评标准。医院的支付方式在原来的按“医疗服务项目数量”支付基础上辅之按“医疗服务效果和病种”支
付。同时,医务人员的考核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变过去单一从经济效益考核医务人员业绩,辅之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良好的医患关系和高效的治疗情况等非经济效益。支付方式和业绩考量标准的改变可以规避医务人员为提高业绩乱开单等行为的出现,从而有效减少大处方和过度服务现象的发生,提高医院的整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加强医院行政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行政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医院的高效运行离不开良好的管理机制、组织文化。加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围绕低成本运行建立相关的运行机制,促进组织的高效运行;实行多元化的激励方式,突显医务人员的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提高医务人员精神境界,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柴子原,袁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04):272-273 【2】 徐力新,梁允萍.探索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调整的新思路:医疗服务价格与医疗费用的关系剖析 [J].中国卫生经济,2009,(12):20-22 【3】 张默,卞鹰.我国医院药品价格加成政策的历史回顾及其影响 [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07):465-466 【4】 李新民,张绍军.坚持全面协调 合理调整价格:从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引发的话题[J].中国卫生经济,2009,(09):46-47 【5】 施勇杰.医药价格现状、根源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5,(14):43-44
【6】 王克春,傅文军.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仁医理论探索:医疗服务价格调节机制研究
(一)[J].中国卫生经济,2009,(02):54-57 【7】 苏红,李联.医疗价格政策对扼制过度医疗的效果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9,(12):37-38 【8】 袁克俭.取消加价只是治标[J].当代医学杂志,2005,(07):88 邬华琼女士,论文题目 建议改为“关于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措施的对策”。论文指出“取消药品加成”问题时,能不能谈一谈医院具体问题的事例或产生后果的数据。在措施里面能不能讲一讲贵院的经验和作法。
祝愉快!
皮星
第二篇:药品加成制度
药品加成制度,怎一个“减”了得
“在未来三年,试点的公立医院将取消药品加成,并通过政府合理补偿,增设药事服务费并将改费用纳入医保等途径,保障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但并不拖亏运行。”这是从2009年1月8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透露出来的消息。取消药品加成制度,这一举措可谓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剂猛药,同时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再一次在学术界和卫生界引起激烈的讨论。
在我国,药品加成制度是政府在财政困难时期为了弥补公立医院政策性亏损而出台的一项政策,即“顺价加价”政策,医院可以在进药价格上加价15%“卖出”。在当时的特殊历史阶段,该政策在缓解政府的财政紧张和公立医院的生存危机方面功不可没,但同时也种下了医院利用供方主导的地位开“大处方”的种子,逐步演变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经济社会得以飞速发展的今天,政府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制度,动摇医院长期以来以药品加成为基础的“以药养医”机制,隔断了医院收入与药品利润之间的紧密联系,降低民众的就医成本,应该是一件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好事,为什么会引起社会各界的众说纷纭呢?
本文认为,社会各界在是否应该取消药品加成制度的认知上是一致的,都认为这是完善“养医机制”的正确方向,所有讨论焦点都集中在如何取消药品加成制度的操作层面上,也就是取消了药品加成制度以后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依笔者看来,政府取消药品加成制度,增设药事服务费等费用的初衷无非是三个目的:
一、使摆脱医院对药品利润的依赖;
二、把医务人员的注意力从“卖药”引导到“看好病”上;
三、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那么,这三个良好的初衷也就带来了三个新的问题:
一、增设药事服务费等费用是否能弥补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亏空?
二、15%的药品加成能否切断医生与高药价的纽带?
三、新增的药事服务费等费用能否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而这三个问题也是取消药品加成制度操作层面上的三个关键问题。
一、增设药事服务费等费用是否能弥补药品加成的亏空? 按照陈竺部长介绍的改革方案,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而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将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提高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这三个渠道加以解决。
根据目前公立医院的收支情况,公立医院的药品收入大概占医院业务总收入的50%左右,粗略估算一下,一家大型三甲医院一年的药品收入总量是5亿的话,按药品加成比例为15%计算,总的加成收入将是0.75亿,很显然,这样一笔收入对医院来说是笔不小的收入。前两项增设和增加的收费能在多大程度上弥补医院的缺口,不宜做过高的估计。
据某家大医院的院长介绍,由于没有对医院进行企业化成本核算的前提下,目前很难科学界定药事服务费或其他技术性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加之现在百姓负担的医疗费用已经很重,医院管理者一般不会“奢望医疗服务价格在近期有明显的提高”。既然公立医院对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不抱“奢望”,那么,在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增加政府投入应当是公立医院经费保障的一个主渠道。
依照陈竺部长的说法,取消公立医院7%-15%的加价售药,公立医院的收入减少了,将采取三条路径来弥补,除了增设药事服务费外,另两条是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以及增加政府投入。但由于没有明确三者的比例,还是为院方暗做手脚留下空挡。假如增加政府投入所占的比重很小,增设药事服务费和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成为主要渠道,那么受到损失的院方,能不变换招数把丢失的“以药养医”损失补回来吗?
政府较大幅度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可以视为政府投入的一部分),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养医机制”,是由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决定的。如果政府投入不足,不能保障公立医院的有效运行,无异于“逼迫”医院自己想办法创收,这些年来以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百姓承担大部分医疗成本为主要特征的过度市场化局面,就是在政府的默许(如允许医院药品加成)之下形成的。正是鉴于这个沉重的教训,“新医改”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投入的原则,公立医院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主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养医机制”的思路,这个方向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二、医务人员的注意力能否从“卖药”引导到“看好病”上? 长期以来,被社会各界广而诟病的是医生利用供方主导的地位为患者推荐高价药,开大处方,直接导致了患者的就医费用增高,那么,取消药品加成制度能否把医务人员的注意力能否从“卖药”引导到“看好病”上来呢?
我们常说的看病贵主要是指药价贵,而药价贵并非主要贵在这15%的显性加价上,而是贵在药品在经过若干个流通环节的隐形加价上。医疗卫生服务的高专业性和高度信息不对称的属性,决定了医院的供方主导地位,药品的选择权在医生,而正是这种供方主导的状况滋生了以回扣、行贿为基本生存方式的药品流通集团,据报道在药品流通环节中,医药代理商、医药代表、医生、药品采购管理人员都是“隐性加价者”,他们瓜分了约占药价80%的巨额利润,而取消药品加成制度,只改革了15%至20%的医院正常利润,却未触及 60%至65%的院外集团的非正常利润。因此,仅仅是取消药品加成制度显然还未触及医生与药商之间真正的利益纽带。
因此,本文认为,要将医务人员的注意力真正从“卖药”引导到“看好病”上来,还需从两方面着手:
一、尽快完善第三方支付系统,提升第三方支付系统的议价能力,对供方形成一定的约束;
二、完善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让医务人员的收入与他提供的医疗服务的成本、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紧密相关,让医院和医生在医疗成本和收入的压力下,想方设法为患者提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方案,严格控制大处方和过度医疗,真正地把注意力从“卖药”转到“看好病”上来。
三、新增的药事服务费等费用能否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在我国,公立医院的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中,药费占比近50%,检查和耗品占20%以上,而劳务费用仅占15%以下。长期以来,医务人员的劳动被严重贬值,导致众多医院只能通过大量消耗医疗用品和药品来获取补偿,由此诱发了诊治过程中检查繁多、用药昂贵、手术耗材剧增等问题。而新增的药事服务费等费用正是意欲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可否认,该项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本文认为在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许多困难。
首先,药事服务费是指医生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时,向患者提供的合理、安全用药方案所加收的一项费用,也就是说主要是体现医生劳动价值的一个举措,但是医务人员并非仅仅是指医生,药事服务费若只分配给医生,可能会激起公立医院院内其他医务人员的不公平感,影响改革效果;若将药事服务费分配给所有的医务人员,又体现不了医生的劳动价值,难以调动医生的积极性。
其次,医务人员的收入不能体现劳动价值只是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原因之一,而其他的一些因素如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等等也是影响医务人员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如医生是高风险行业,如果缺乏保障和社会理解,他们还可能会出于自保等原因,开大检查单,加重患者负担。因此,单凭增加药事服务费等费用难以从根本上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应该考虑为医疗机构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一套保障医生执业的机制(比如可以考虑给医生购买职业保险),同时加强对医生的绩效考核和对医疗质量的监督。
综上所述,药品加成制度,并非是一个“取消”就能解决问题的。要想动摇长期以来以药品加成为基础的“以药养医”机制,降低民众的就医成本,真正解决看病贵问题,关键就是要建立起一种新的“养医机制”,以取代传统的“以药养医”机制,保障公立医院的有效运行,同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政事分开的改革步伐,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制度,从根本上调动
在即将推行的公立医院改革中,医院取消实行多年的药品加成(一般加成7%~15%的)政策,可以使医院卖给患者的药品价格有所降低,部分减轻患者的负担。对医院而言,此举动摇了,隔断了医院收入与药品利润之间的紧密联系。
故此,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是,而其成功关键之一,当然,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只是动摇“以药养医”机制的第一步。要使公立医院比较彻底地摆脱对药品利润的依赖,使医务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给患者诊疗治病上,而不是放在“卖药”、“创收”上,实行“医药分离”改革、医院不再设立药房卖药,终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在“新医改”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医药分离”是各界呼声最高的要求之一,由此可见民心所向,也可见“以药养医”之症结所在。
从长远看,建立保障更加充分、体系更加稳定的“养医机制”,还有赖于在全社会培养“大健康”观念,在医疗行业推行“大预防”战略。钟南山院士有一个著名的观点:“现在老说看病难、看病贵,严格说应该是看大病难,看大病贵。”因为绝大多数病人都是疾病到了晚期才到医院看病,这个时候治疗难度大、费用高。“大预防”战略要求公共卫生政策向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等基础性工作倾斜,要在医务人员中培养大量扎根于基层、社区的医生、护士、营养师、健康教育师和健身专家,帮助普通百姓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科学的疾病预防理念。为此,公立医院需要进一步科学配置、整合和优化医疗资源,扩大和拓展医疗服务的领域,从传统的诊疗治病向家庭保健、社区护理、健康顾问、健身指导等新兴领域延伸,在政府投入之外不断扩宽“养医”的渠道。
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科学完备的新型“养医机制”,公立医院改革值得为之不懈努力!如
除财政补偿外,会上信息显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还将进行大的调整和改革。其中,最大看点是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如在我国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中,药费占比近50%,检查和耗品占20%以上,而劳务费用仅占15%以下。
药品加成政策也是“以药养医”的机制基础,也是公立医院偏向用高价药的原因。
从当日会上消息看出,改变“以药养医”,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落点”放到改革药品加成政策领域。
“所谓药事服务费一般理解上就是处方费。”一位卫生政策专家对记者分析,但如何框定药事服务费的内容和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陈竺表示,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这也就说明,增设药事服务费不会增加看病者负担。
第二种途径“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一直是业内人士的呼吁。
“医院的收费体制、标准不合理。医生的劳动费用主要体现在手术费和挂号费提成上,其收费的标准与医院的药品、材料和仪器使用费相比显得很次要。”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表示,她亲自调研过一些大医院胃癌这一单病种收费现状发现,与20年前相比,传统的诊断方式的收费涨价的幅度与物价上涨幅度相比并不高。如“上消化道造影”诊断法20年前收费80元左右,现在是380元左右。在治疗费用的变化方面,与20年前相比,基本的传统治疗费用仍然很低。
而与此同时,柯杨调研发现,医护的劳动不值钱。如静脉小壶给药,一个护士一天要照顾十几个病人就要走十几里路,20分钟就要调整一下药量,但是这些都是不收费的。
“而传统的化疗药已被新药取代,贵主要贵在新药上。”柯杨表示,主要高费用体现在新技术的运用上。如治疗胃癌的新方法“腹腔镜”收费10000元。
当日会上,陈竺表示,要适当提高技术劳务性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部分大型诊疗设备偏高的收费标准。
这真是前门喊打狼,后门进了虎,让患者任然忧心忡忡。
新医改征求意见稿收到意见和建议超过20万条,寄托着社会各界的殷殷期待,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好“看病贵”,让普通百姓能够看得起病,不要再小病不看,中病硬扛,大病才进医院修理。现在,试点决定取消公立医院7%-15%的加价售药,这当然是好事,但以增加患者本可以享受的免费或低费的药事服务为交换,以求得为公立医院自身收支平衡,患者看病的费用仍然降不下来,他们岂不是空欢喜了一场?
公立医院带有社会公益性质,此前的“以药养医”,是院方增收或负担向患者的转嫁和强加。取消其加价售药,政府财政投入填补应是主要渠道,其所占比重需要有明确界定。公立医院自身也不能再过安逸日子,应通过优质服务,开辟技术服务领域和大力节能挖潜,吸引病源,拓宽收入渠道,以弥补因取消7%-15%的加价售药所减少的收入。切不能只打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歪主意,想法子如何从患者腰包里多掏钱。更不能以可以增收药事服务费的合法之名,迫使患者多花药事服务费,技术服务费,使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质严重变味。
新一轮医举国瞩目,与患者利益息息相关,试点的要害是如何降低患者看病费用,而不是只为公立医院着想,在其“以药养医”被取消后如何想新法子让患者多掏钱,以求得院方自身平衡。否则,纵使全面取消了公立医院7%-15%的加价售药,纵使药事服务费可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患者也会因为整体上增加了新的服务收费而不堪重负,甚至还是会骂娘的。
在国家医改方案即将公布实施前,昨日,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接受媒体采访时,阐述了北京医改规划。针对公立医院改革,方来英表示,今年,公立医院都要进行成本核算。这些核算数据,将是政府对公立医院进行分类、合理补偿的基础。
所有公立医院须成本核算
新京报:在国家医改方案中,最受瞩目的是
公立医院改革。北京的大型公立医院非常多,如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这些公立医院是不是都会亏损?政府如何补贴?
方来英:现在有很多医院说自己亏损,但政府增加补贴的前提是,了解医院真实的医疗收入与医疗支出情况。所以,今年起,在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所有的公立医院必须进行成本核算。
方来英:把药房从医院分离出去,我认为只是一个形式。只要医生有开药的处方权,就会有药商通过各种办法来和医生进行利益联系。所以,北京市的医改希望设计一套政策体系,让医务人员的收入与他提供的医疗服务的成本、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紧密相关。比如这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由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合作,已经计划在一些医院试点的单病种医药费用总额预付制,就是想通过费用包干,让医院和医生在医疗成本和收入的压力下,想方设法为患者提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方案,严格控制大处方和过度医疗。这样的局面许仲梓副市长似乎也料到了,他接着指出,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需要政府托底,如果没有相关的配套补偿机制,出于担心,“如果我是院长,我也不愿意”。据悉,目前南京各医院一年的药品收入总量是30亿,其中市属医院15亿。如果平均加成是30%的话,总的加成收入是不到10个亿。很显然,这样一笔收入对医院来说是笔不小的收入。
因此,对于即将在全国部分公立医院试点的取消药品加成制度,许仲梓副市长认为要“慢慢考虑,慢慢实施”,要建立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支撑。
市卫生局陈天明局长指出,只有较大幅度地增加卫生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才能有效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要解决公立医院利益驱动的问题,建设好公立医院这支“国家队”,关键也在于完善补偿机制。他认为,要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
11月14日,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结束。同时,被称为“医改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也已破题:广东计划在深圳、韶关、湛江三地先行试点,逐步取消目前医院15%的药品收入加成。针对药品加成不少医药行业人士反映“如取消15%的药品加成,医院可能会面临‘巨亏’”。但不少媒体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医疗行业认为取消药品加成后,虽会有一系列资金补偿措施但是否能弥补医院运行中资金的缺口仍然是个大问题:
■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可能面临更大的道德风险
医疗服务价格低,医疗服务的技术和风险价值得不到体现已经成为业界诟病最多的问题之一。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是目前几个试点地区采取的重要措施,但这一措施可能面临更大的道德风险。患者传统观念中对医院“公益性”的认识是阻碍这种价值体现的。
■政府补贴的实现方式很难把握
如果实行医改方案中提出的“医药收支分开管理”,医院收入和政府的补贴支出挂钩,医院开药多,政府补贴就多,那又将是药价加成的变相回归。
■大医院可能会被“掏空”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现行医改的大方向保障的是基本医疗服务,大医院上缴政府的收入将会更多地投入到基层医疗中去,其收支将更加不平衡,从而被“掏空”。
■医院内部挖潜作用有限
在上述环境下,公立医院更多选择转向内部挖潜。走薄利多销的路子,靠增加服务量提升效益。但这种增加也有限度,否则医疗服务质量会受到影响。
■隐性加价无法控制
无法控制其它方面隐性的加价。取消药价加成固然能够减少医院因药品产生的趋利行为,但无法控制其它方面隐性的加价。可能会对患者所负担的费用结构产生变化,但最终能否带来实惠,还不能下结论。
针对医疗行业的上述说法,不少媒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巨亏”说辞是在“打预防针” 新的医改必然会触动相关行业的利益,目前出现“巨亏”的说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医改能“适时”变向,趋向原有利益方,这无疑与新医改的还利于民的“公益性”背道而驰。“巨亏论”不是一个好的动向,理应警惕。
■“不透明”的公立医院体制造成诸多弊端必须改革
■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是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政策,增加药事服务费。对这一举措,受访的几家公立医院负责人都认为“操作起来有点难”。
一家三甲医院院长认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需要一系列方案支撑,今年才开始试点,估计阻力很大,看试点情况再说。)昨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平预计,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医改的难点将可能集中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两大块。
她称,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真正的现实问题在于,有的医院出于利润等各种考虑,并不使用国家药物目录里的药品,如何改变这种既有的利益格局恐非易事。
公立医院改革将开始试点,逐步铺开。日前已有消息称将取消医院药价加成,允许医院收取药事服务费。对此,张新平教授预计,公立医院改革阻力较大,“光靠药事服务费等费用无法弥补取消医院药价加成带来的损失”。
她认为,要突破公立医院改革的瓶颈,一要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比如国家投入到位、收取合理的药事服务等各种费用等;二要为医疗机构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一套保障医生的机制(比如可以考虑给医生购买职业保险),医生是高风险行业,如果缺乏保障和社会理解,他们还可能会出于自保等原因,开大检查单,加重患者负担。
1月12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又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研究医改方案开始,卫生部就强烈要求在这次公立医院改革中必须取消药品加成,取消以药养医的机制。”这句话好像有点“鼓舞人心”,但紧接着他又说了: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此前的全国卫生工作会上指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解决。增设药事服务费的目的,是考虑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之后,在公立医院改革中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医务人员钻研医疗业务,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医改要解决根本性问题,必须找准症结所在。真的回归常识,即可发现,其实医改要解决的问题就两方面:一是政府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为公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埋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已增长10倍以上,承担全体公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绝无问题),同时公平合理地分配好公共医疗资源,尽可能避免出现支付过程中的“公地悲剧”。二是通过进一步的市场化手段,打破公立大医院的准垄断地位,使全社会的医疗服务费用在市场法则的作用下回归适当的水平。唯有如此,才算是抓住了医改的牛鼻子,而不是在一些枝节问题、是“果”非“因”问题——譬如“药事服务费”、“加成”等上面绕圈子 目前的很多政策使公立医院的压力越来越大:药品降价不商量,医院药品加成一降再降,但医务人员劳务价格却没有提高,财政投入也没有增加。医院只能想方设法赚钱养活自己。
把畸高的药费降下来,将偏低的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起来,让医疗服务回到一种合理的状态,这是公立医院改革前进的一大方向。但是,在这一种前进的道路中,遭受到的阻力却显得异常之大。我认为这种现象说明,“不透明”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大阻力。
公立医院的这种“不透明”,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成本不透明,无法接受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公立医院在历史上大部分资产都是由政府直接投入的,土地、建筑、设备等没有核算其成本及折旧。医院的行政预算支出成本、医疗项目建设成本、每年负担的人员工资收入支出成本等内容,对公众甚至是对政府部门而言,都很难搞清楚。第二,成本不透明,自然利润也不透明。公立医院由于其事业单位属性,因此很少以企业的标准进行成本核算,而只是计算实际的收入和支出,带有明显的收付实现制痕迹。笔者在医疗机构工作,目睹过不少公立医疗机构向社会公布的经济收入中“注水”,所以当前公立医院自己公布的利润数目很容易失真。
这种“不透明”容易诱使公立医院过于商业化,与患者争利,也很容易诱使各种医疗实体出现部门及个人的自肥行为。而且因为财政成本及资金流向分配体制上的不透明,纳税人无法对卫生投入的前景感到乐观,他们担心政府加大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后,看病贵、看病难的依然不会得到真正的改变。
要破解这种“不透明”,就需要“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只有先进行公立医院内部自身的体制改革,厘清相关的成本、利润、资金使用流向的内容,建立起公立医院走向公益性的相关配套服务制度,再进行一系列面向患者和市场的医疗改革政策,可能更为明智。
据悉,试点的内容将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院长任职资格、激励约束和问责奖惩等机制;改革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政府负责其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用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住院医师培训等,对其公共卫生服务给与转型补助,在此基础上,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此外,适当提高技术劳务型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部分大型诊疗设备偏高的收费标准。
那么,究竟哪些领域需要政府投入呢?医院改革专家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的公共卫生急诊急救是需要政府投入的,国外也是如此。此外还有两个中国特色的难题——由于医疗服务定价较低导致的政策性亏损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这也是政府在增加投入时应该考虑的。
有学者担心,如果医院的运行机制不转变,体制不变革,政府增加的投入所发挥的效益,肯定会大打折扣。医疗机构一边向国家呼吁增拨投入,另一边继续从病人那里收入最大化,“两边赚”的结果不是不可能出现。推动公立机构走向法人化,实现政事分开势在必行。在法人化的制度环境中,所有医疗机构同政府行政部门(尤其是卫生行政部门)没有任何上下级隶属关系。这些机构成为货真价实的法人,其法人代表对其所有活动,包括人员聘用、服务提供、资产购置、借贷与投资等,承担所有法律(民事和刑事)责任。现有公立医院及其管理者的行政级别没有必要保留。医院之间只有规模大小、服务领域、服务水平的差别,而不应有行政级别的高低上下之分。
在实行行政脱钩之后,所有医院均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或理事会)是法人治理的核心,由医院的所有重要利益相关者代表(包括投资方、医护人员、消费者或社区公众代表等)组成。当然,作为未来与各类公立医院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医药卫生全行业管理部门,也可以作为公众的代表,进入董事会,继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在法人化基本成形的前提下,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化也可以实行。各类公立的基层医院,尤其是一级、二级医院,完全可以向民间资本开放,引入民间战略投资者,促使这些服务量严重不足、陷入恶性循环的医疗机构转制,是实现医疗资源有效配置的可行途径。即使是大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也未尝不能探索走向民营化。
在民营化的模式中,政府则可通过各种手段,将已有法人化改造的公立医院的部分存量或者新增服务,以契约化、租赁或者出售的方式,转给民办机构来运营。部分公立医院甚至整体转制为民营机构,一般而言是非营利性组织。六)从管办分离到大部制是本轮医改成功的组织保障
课题组认为,要推动和深化上述各项改革以及《意见》中方向正确的改革方案内容,必须解决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疗机构管办不分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奠定本轮医改成功的组织保障。这是因为:第一、由于管办不分,尽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名义上是法人,但其法人治理结构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其法人代表根本不能自主决策,更无法独立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第二、由于管办不分,卫生行政部门必然要保护公立医疗机构的利益,在其履行医疗卫生行业监管职能时,必然会不公平地对待非其下属的或民间资本举办的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还是由于管办不分,医疗卫生事业行政管理体系支离破碎。目前医疗卫生事业可谓九龙之治水,而相当一部分政府部门实际上缺乏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公共管理的专业知识、专业信息和和专业技能。例如,建立按病种付费的基础是动态变化的诊疗规范,而诊疗规范的基础又是大量由医疗机构垄断的处方信息,不但医保机构很难推行这一科学而具有激励性的付费机制,医药价格管理部门也同样缺乏医疗服务和药品生产流通的成本信息,因而也难以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多部门治理的格局固然能造就一定的制衡,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导致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相互掣肘,对医疗卫生事业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第三篇:2017公立医院改革情况汇报 (取消药品加成后)
关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情况汇报
根据省、市、县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及《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7】**号)精神,2017年8月31日,我院全面展开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取消药品耗材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按照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的节点要求,2017年9月,我院开始实施药品及耗材零差价销售,全面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共
项,主要是上调诊疗费用、医疗技术费用),调整后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实施零差价后这1个月来,几个关键指标如下: 药品耗材让利给患者
万元,医疗服务增收
万元(占药品耗材让利部分的 %)。
(二)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单病种定额付费 按照公立医院改革要求,规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单病种定额付费,目前我院已按要求将规定的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病种***种。
(三)规范诊疗行为,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
以促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为目的,规范诊疗行为,杜绝不合理检查及治疗。执行基本药物处方评价制度,规定药占比例并严格执行,实行重点药品监管,落实“双十”排名管理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医院费用控制制度。
(四)调整医院发展战略,适应新形势要求
在实行药品耗材零差价、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新形势下,医院价格体现将更多地向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方向发展。新的形势要求医院要开展适宜新技术、新业务,增强医院技术服务能力;要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医院服务质量;要开展建设人民满意医院工作,提升群众满意度。一个多月来,全院各科室对照二甲医院的技术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多次组织集体讨论,分别制定各科室短、中、长期业务技术发展计划。医院按照各科室的计划需求,投入资金,培训人才,争取在短时间内建设几个群众急需的学科(微创外科),同时加强心内科、内分泌科等院内重点学科的建设。
二、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按照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90%、财政补偿10%的办法,不能完全弥补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后减少的收入。今年9月我院药品耗材让利
万元,医疗服务增收
万元(占药品耗材让利部分的 %),按补偿办法则医院少收 万元。参考去年的药品收入及今年8月的运行情况,初步估算我院每年药品耗材让利 万,医疗服务价格将增收
万(占比
%),扣除财政补偿 万(占比10%),医院还少收 万(占比
%)。因此我们认为财政补偿10%的额度不够,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90%的期望值过高,建议县财政加大补偿力度,足额弥补医院实施药品耗材零差价后的政策性亏损。
2.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不合理。过去三年,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成本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此次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还是以2015年的《》为蓝本,不能较好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和医疗服务合理成本。一是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对于县级医院较高开展的服务项目如一级护理(元)、二级护理(元)、阑尾切除术(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元)等,服务项目比价较低。县级医院主要以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医疗服务为主,复杂高难度的手术开展较少,建议根据二级医院功能定位,适度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费用(较现有标准上调5%-8%)。
(二)住院次均费用未降低的原因及建议
住院费用主要由药品、医疗服务、检查化验三类费用组成。9月份住院次均费用 元(去年是
元,增加
元,增幅
%),其中药品次均费用
元(去年是
元,增加
元,涨幅
2%),医疗服务次均费用 元(去年是
元,增加
元,涨幅 %)(三)设立公立医院改革专项资金的建议
建议设立公立医院改革专项资金,并形成长效机制。承担对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等投入责任,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健康发展。
(四)财政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近年来,医院在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等都未予以保障,财政投入明显不足。
附件: 1.2.****县医院
二〇一七年十月十二日
第四篇:江西试点取消药品加成考验财政支付能力
江西试点取消药品加成考验财政支付能力
药品进入医院,合法加成15%,实际加成60%甚至更高——药品加成制度加剧了医院以药养医、以药补医机制,医生开大处方、拿“开单费”、“回扣”也因之诱发,药价高、看病贵成为群众反映最持久、最集中的民生问题。
截至3月27日发稿时,《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江西、广东两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试点改革,江西最快将于本月迎来医院药品零利润时代。医院药品真能实现平价吗?医院药品平价离医院平价有多远?新医改系统工程将如何打破现有不合理的医疗领域利益格局,又不至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一系列问题仍须在实践中加以解决。向药品加成开刀
改革开放以前,公立医院就开始执行国家制定的“药品加成”特殊政策,即医疗机构可以对进院西药在核定进价基础上加成15%、中药加成25%卖给病人。
在公立医院无法获得国家财政充足资金保障的情况下,这一政策一直延续至今。上世纪90年代以后,加成政策进一步刺激了医院的逐利行为,形成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格局。15%的加成率在执行过程中经常被突破至40%,在一些乡镇卫生院更是高达6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9年将重点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卫生部将从五方面入手推动公立医院改革,首先是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在江西,实行了几十年的医院药品加成制度即将取消。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刘富林介绍说,江西省已决定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省胸科医院、南昌市第九医院、鹰潭市妇幼保健院、新建县中医院、余江县人民医院,以及新建县、余江县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开展取消药品加成试点改革,由江西省财政依据这些医院前几年的药品收入情况和实际加成率,采取“核定基数、合理增长、控制比例、三年一定”的办法进行补贴。省直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取消加成后形成的收入缺口,由省财政补贴;市县级医院的缺口则由省财政和地方财政按对半的比例分别补贴。江西省财政将为第一批试点医院拿出5000万元补贴资金,鹰潭市、余江县、新建县本级财政将为同级医院补贴约1000万元资金。根据初定方案,江西预计于3月左右推开这项试点改革。也就是说,上述几家医院的药品很快将以零利润卖给患者。
药品加成被视为医生开大处方、高价药的体制原因。江西省儿童医院院长助理马强说,现在各大医院用药30%是三线药(最新出的药,药价偏高),一线药使用不到10%。医院“充分”利用药品加成政策,造成了原来的以药养医、现在的以药补医。
试点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去年药品收入占总收入(下称药占比)的44.46%,三年前高达62%;江西省胸科医院药占比约60%;新建县全部19家乡镇卫生院药占比约48%,药品加成率平均60%。尽管已有不小的降幅,但药品收入仍然是各级医疗机构维持运转的重要支撑。
简单的数字仍无法描述药品加成、以药补医引发的怪象:比如抗生素的滥用。江西省卫生厅巡视员、计财处处长方晓称,药品中利润最大的是抗生素,尤其是进口抗生素价格畸高。在药品加成的逐利心理驱使下,目前医院滥用抗生素状况相当严重,“对国民体质损伤太大了!”
在新建县长堎镇卫生院,使用最多的抗生素是“头孢孟多脂钠”,每月用量800到1000支。这种药进价32.14元,临床每支销售45元,加成率40%。在江西省儿童医院,由于患儿60%以上是感染性疾病,所以抗生素药品使用量占所有药品总量的42%。
由于医院的大部分药品价格高出平价药店,一些患者拿着医院开出的处方到平价药店买药,平价药店持续火爆。作为对策,一些医院的医生开出了外人看不懂的密码处方,只有本院的药房才能破解它。
方晓说,医院其实扮演的是一个非常委屈的角色,可你叫医院怎么不去逐利呢?在江西,省级医院从财政渠道获得的拨款不到医院年收入的10%,只够给医院离退休人员发工资。
江西省儿童医院去年总收入2.55亿元,其中只有500万元的财政差额拨款;新建县长镇卫生院每年的人头经费要80万元左右,但财政只拨付37万元,剩下的一半多需要医院“创收”解决。
在江西,省级医院的挂号费平均四五元,专家号也不过十元,乡镇卫生院的挂号费就只有一元钱。按照规定,一名医生对一位病人的问诊时间不得少于十分钟,医生靠挂号费根本养活不了自己。
2005年江西省卫生厅等部门核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是按照实际成本的60%确定的,明摆着要医院亏40%。
取消药品加成,刘富林说:“这意味着医院里的药品多少钱购进的,就多少钱卖给患者。就试点医院而言,相当于给了患者6000万元的实惠。”
江西省胸科医院医务科长钟福初认为,取消药品加成会产生三赢的局面:一是群众得实惠,药价下降了;二是政府得民心;三是试点医院也会因此人气上升、增加收入。
崇仁县河上镇农民熊金英因肋骨断裂在崇仁县中医院住院两星期,花了3000多元钱,其中药费超过2/3。她说:“如果药品零加成,那我的药费可以省下不少了,希望这项政策能早点在全省推开。” 会不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西省级医院科室主任对取消药品加成不持乐观态度。
他认为,医疗领域关系错综复杂,各方利益紧密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存在药品与医院、药企与医院、药品与患者、医生与患者、医药代表与药品、药商与医院、药企与医药代表的种种关系,现在仅仅是拿其中的一个小项药品加成开刀,并不能从根子上解决目前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甚至会引发下一张多米诺骨牌的倒掉。
比如,医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是否会成为下一张多米诺骨牌?药品增值税是否会减少?等等。不少受访者认为,取消药品加成是触动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医改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考虑各方面情况。
具体问题包括,取消药品加成能彻底解决大处方问题吗?
为防止试点医院拿了政府补助但药占比等未降到规定线内,江西省决定,拿出省级财政补贴资金的10%,由同级卫生行政、财政部门根据《江西省公立医疗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改革绩效考核办法》,对试点医疗机构进行考核。如果药占比等指标没有达到考核指标,就可能拿不到这10%的机动资金。
方晓解释说,如果试点后还开大处方、高价药,试点医院可能是吃亏的。一旦药品加成取消后,即使药价再高,院方也不能从药品收入中得到一分钱的利润,相反会因为药品收入过高而少拿10%的补贴,医院势必会采取强硬的措施限制医生频开大处方、高价药的行为。”
江西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曾传美介绍说,取消药品加成后对医院的绩效考核有20多项指标,除药占比指标外,还有二甲医院住院日要缩短到12天、大型检查设备如CT、核磁共振等的检查结果阳性率不低于70%、抗生素使用比例不超过25%、手术感染率降到1.5%以上等。考核办法还规定,对药占比超过55%的,超过部分医院自付取消加成形成的差额。
大处方少了,大检查是否会多起来?药费降下来了,是否意味着群众的就医负担就完全减轻了呢?抚州市妇幼保健院医生陈丽萍说:“看病的费用包括检查费用和药品费用两部分,药品价格降低了,检查的空间就会加大。所以,病人看病费用能否降低,还要取决于医院的管理水平,要确保不给病人做不必要的检查,不给病人使用不必要的药品。”
药品零利润,医生利益如何保证?曾传美说,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试点的主体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如果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改革是不成功的。一些普通医生接受采访时都在询问工资福利水平是否会因此受影响,普通群众则认为,取消药品加成,并不能完全切断医生与药商的利益链条,医生还是可以私下从药商那里获得“回扣”,灰色收入仍然存在。
一位深知药品从出厂到最后销售不断加价利益链条的医生说,药品贵,绝不是贵在医院的15%加成上,药品代理商、医药公司、医药代表„„这太多的环节不压缩不改革,药品昂贵的根子就除不掉。如果向中间环节开刀,触及的将是更大一块利益。有人甚至说,如果医药代表全部下岗了,又是一大社会问题。财政能埋多大的单
本刊记者获悉,江西省取消医院药品加成试点的启动时间,从年初推迟至今,主要原因是取消加成产生的医院收入“窟隆”财政是全补还是多渠道补,尤其是全面铺开取消加成改革后,财政能否完全兜住底?
据初步测算,按照目前的医院药品收入总量,如果江西全省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省级财政至少要拿13亿,这个数字还没有考虑逐年增长的原则。令财政部门感到没底的是,试点期拿出5000万元还可以承受,但未来如果全省铺开?就算兜了三年还需不需要永久兜下去?除了财政补贴外,有没有别的办法来弥补取消药品加成的这个缺口?
陈竺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减少的收入,可通过三种途径解决,即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
从本刊记者目前采访了解到的情况看,如果药价没有十分明显的降幅,上述途径的前两个很难实现。尤其是增设药事服务费社会争议颇多。在南昌一家企业工作的陈春说:“一边取消药品加成,一边增设药事服务费,听上去就像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如果药价由20元降到17元,药事服务费增加了3元,那对患者来说取消药品加成有什么实质意义?”
在接受采访时,很多医务人员也说不清到底什么叫药事服务费,只能含混地表述为医生提供合理开药服务收取的劳动报酬,药事服务费应按什么标准收取也少有人能说清。多数医务人员认为,增设药事服务费,可以在取消药品加成背景下保证医生收入不降低。
江西省卫生厅农卫处处长肖云昌说,药事费体现了医生对患者开展诊疗服务的价值,可以遏制医生靠开“大处方”牟取“提成”。
但增设药事服务费,钱从患者一个口袋进一个口袋出,是不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给群众带来的实惠?根据目前透露的政策,药事服务费列入了可报销范围。
试点医院江西省胸科医院医务科长钟福初认为,在医院服务到位、服务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可以收取一定的药事服务费。收取了药事服务费,医院应该在病人合理用药、防止药品不良反应上做好服务。
新建县卫生局局长熊金保则认为乡镇卫生院可以不增设药事服务费。因为从今年开始,江西全省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工资全部由财政负担,就像教师一样吃上了“皇粮”。但省级公立医院应该设置这项收费,因为他们的人头经费缺乏财政保障的,“这不能收那不能收,总要有一块收费来保证职工收入吧。”
第五篇:我县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对策
四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的影响逐渐显现,10—11月,**口岸仅实现进出口总值5.1亿元,比去年同期14.8亿元减少9.7亿元,下降了65.5%。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地减少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一是加强市场调研,增强指导能力。采取“领导挂钩负责、部门对口联系”的方式,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工作,加强对各外(边)贸企业的了解,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开展对外贸易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组织好企业参加外贸业务知识和外贸政策学习培训,提高企业对国际形势和外贸政策的敏感度,促使企业在困境中抢抓机遇占领市场份额,树立完成任务的信心。
二是完善管理措施,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做好延长通关时间和《商务简报》采编工作,更好地满足企业外贸需求,确保口岸通关快捷、高效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三是抓好重点企业和重点商品的服务跟踪,为重点企业和重点商品构筑最佳贸易平台,确保抓重点见成效。1—11月铁矿石进口达41.8万吨,同比增长188.3%;电力出口6.3亿元,同比增长28.6%。
四是充分利用展会平台,扩大**企业知名度。6月份组织8户企业的18种商品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组织了2户外(边)贸企业的2个境外投资项目到会签约,合同金额2450万美元;在2008年中越(**)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上,组织11户企业与越方12户企业进行12个项目的签约,签约金额达10702万美元,比2006年的8286.5万美元增长29.1%,创下历史新高。
五是努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贸易发展环境。5月20日,**公路大桥联检楼工程正式开工,目前已完成基础工程部分的95%,大楼主体a区即将封顶,完成投资270万元;进出口验货场可研通过评审,将于12月27日正式开工;新—河高速公路实现通车,蒙—河高速公路将于2009年1月通车,中越红河公路大桥完成合龙,这些硬件设施的完善,将为**口岸人员、货物、车辆的快捷通关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六是内外并举,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鼓励连锁经营进社区、进乡村,发展城乡连锁经营网络,带动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进一步促进消费;在当前“减顺差”的背景下,积极扩大对资源性产品及其他国内短缺原材料的进口,扩大对关键技术、重要设备的进口,加快形成进口来源多元化格局。
七是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州发展外贸的优惠政策,使企业真正享受实惠。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的影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发展问题的批复》(国函[2008]92号),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边境贸易发展有关财税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08]90号),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替代原边贸进口双减半征收,使原来 “虚化” 的边贸政策落到了实处,在此基础上,省政府和省商务厅分别于10月30日和11月1日召开会议,制定了促进我省后两个月进出口增长的政策措施,对企业每进出口1美元的商品补助0.02元人民币;对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费全额补助。这些措施对帮助企业树立完成任务的信心,扩大进出口业务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金融危机:
一是引导企业面对困难,在金融危机中寻找机遇,苦练内功,在困难的条件下赢得生存空间。
二是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形成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三是坚定信心,抓住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进行技改、转产,有条件的企业要想方设法恢复生产。
四是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协调解决企业贷款、融资难的问题,使企业早日恢复正常生产。五是根据云经能源〔2008〕485号和文经〔2008〕201号关于对部分工业企业给予特殊电价扶持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从2008年12月15起至2009年3月31日止,在冶炼企业丰水期电价的基础上,下调0.03元的电费(即每千瓦时电价在现行目录平水期电度电价的基础上下浮了0.15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现已有***************等6户企业恢复生产,恢复生产的冶炼炉共7台,总装机37100千伏安,有714人重返岗位,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