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作战(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1:4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作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作战》。

第一篇:信息化作战

关于信息化战争的一些看法

引言:毛主席曾经说过,对于任何一种事物,只有认识它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它。

历史曾一再证明,当新的战争形态出现时,旧的战争形态并不会立即退出战争舞台;犹豫某些旧的战争条件长期存在并发挥作用,传统的线作战方法和样式也不会计科消逝。在信息化战争初期,信息对战争的影响虽呈上升趋势,但还没有达到主导地位,机械化与信息化交织并存,战争转型将是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这一时期的作战亦可以以称之为:“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是信息化作战发展不可逾越的初始阶段,虽高于传统的机械化作战,但又尚未成熟,尤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信息化作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反映了信息技术向作战准备和作战行动的全面渗透的一个事实。

(一)信息化作战的基本内涵:

1:对信息化战争的界定

所谓信息化战争,是继机械化战争后出现的全新的军事对抗性塔器,是指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作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化作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在陆海空天电网络认知等多位空间领域进行的体系和体系间的对抗。

2:对信息战和信息作战的界定:

广义信息站也称为战略信息战,是指敌对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军事等领域,利用信息与信息技术手段为争取主动而进行的信息对抗和斗争;狭义信息战专指军事行动中的信息对抗,作战目的是争夺信息优势。3:对信息化作战的界定

所谓信息化作战,是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出现而派生出来的相应概念,专指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对抗形式。其含义是高度依赖信息,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敌对双方,围绕信息流程,在陆,海,空,天,电磁,网络认知等权威战场上展开的,以夺取和建立信息优势为核心的一体化军事行动对抗。

(二)信息化作战的基本特征:

1,技术支撑,信息主导

如果形容机械化作战时打“钢铁”的话,那么信息化作战就是打“信息”。这将成为信息化作战的标志性特征。2,结构严密,体系对抗

一是综合信息系统将把陆地空中海上太空等实体空间,信息,网络,认知等虚拟空间,以及配置与期间的侦查监视,指挥控制,精确打击,支援保障等战役力量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二是军中界限被打破,诸军兵种作战将实现高度一体化合成;三是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将空前紧密;四是作战部队与支援保障部队将密切配合,协调行动,练成一体;五是战役与战略,战术行动高度融合,战略级,战役级,战术级作战的界限趋于模糊。六是整个作战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抗毁性将大大提高。3,时空扩展,全维作战

首先是作战节奏加快,第一次海湾战争用时:1月17日开始38天的截断伊军的空中行动,地面行动由2月23日展开并且于2月28日零点结束。(美国东部时间);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为3月20日开始,三周攻克巴格达。其次是作战空间扩展。在伊拉克战争中,陆海空天电的一起发威完全压制住了伊拉克军队

再次是时空高度融合。在整个作战过程中,战场是流动的战场,信息是实时的信息,时间,空间和力量等诸要素高度融合。

4,全程控制,精确打击

信息化作战时可控性,高效性,节约型的作战。

首先,夺取综合控制权,有效控制战局成为作战双方追求的目标。

控制的结果有两个:对己方而言,可以使力量放大,作战效能倍增;对地方而言,可以使之体系瘫痪,部队失去指挥,病例兵器无法激动,作战效能难以发挥。

其次,实行节点摧毁和精确打击成为作战的突出特色。通过近几场局部战争时间可以看出,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比例在不断攀升,已从越南战争中的0.2%,海湾战争中的8%,提高到伊拉克战中中的68%。5,人机融合,高效指挥。

首先是人的只能与武器装备的性能全面融合。目前美军使用的“战斧”巡航导弹,JDAM(杰达姆)卫星制导炸弹等都是初步的智能武器。

其次是人的指挥艺术与智慧平台的效能紧密结合。6,一体保障,强力支撑

信息化作战的技术性,一体化,全是空等特性,决定了其保障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首先,将建立基于需求的,实时的一体保障。其次,将建立基于整体的,快速的多维保障。再次,将建立基于规模的,力量的系统保障。

(三)信息化作战的典型作战行动

一、信息火力一体战 特点:

1,以网络化整体联动为基本表现形式

2,以网电一体信息共计为先导并贯穿作战全过程 3,以超视距精确打击为主要行动方式

4,以构建指控一体协调灵活的作战体系为主要物质支撑 行动原则:

1,立体侦查,全程监控 2,集中效能,重点突击 3,系统对抗,体系瘫痪 4,瞬时反应,实时打击 5,全面筹划,精确保障

二、空天一体战 特点:

1,疆场广阔,多维一体 2,武器高新,力量超常 3,居高临下,效能跃升 行动原则:

1,统一筹划,整体对抗 2,积极主动,先机制敌 3,集中优势,节点打击

三、结构瘫痪战

四、意识瘫痪战

包含: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等

五、新特种战

六、新概念战

(四)信息化作战的发展趋势

1,多元可控,高效益全般控制。

多元可控,是夺取战争制权的延伸,主要强调信息可控,空间可控,力量可控,行动可控。

2,一体作战,全时空有效打击

一体作战,亦称一体化作战,是建立在夺取的控制信息优势以及在全程时段,权威空间实施有效打击基础之上的是整体联动作战,是信息化作战的高级形态和成熟阶段。

3,精确作战,远程决定性打击

精确作战,是信息化武器装备在运用过程中精确性释放的集中体现,是信息化作战中的决定性要素。未来信息化作战,远程精确打击将成为重要作战方式。精确和远程两大技术,战术难点的突破,主要依赖信息的主导作用和日臻完善的信息化作战体系。精确打击,精确机动和远程作战将通过火力,机动力和信息力的完美结合而实现。4,快速作战,近实时直取要害 5,隐形作战,高技术平台对抗

6,间接作战,生物武器以及心理杀伤武器等新概念武器走向前台

(五)我的一些看法 1:信息化作战的快速化,小型化 信息化作战,虽然战场空间扩大,但战争持续时间则呈缩短趋势,近几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证明,开展即决战,胜负结果很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明朗化了。由于信息化战争是基于效能的战争,追求有限的政治目标,采用精确制导武器,有意识控制杀伤规模和破坏程度,减少附带损伤,双方各种资源的使用都更讲究消费比,注重通过评估作战效果适时有效地使用各种资源,投入的兵力相对减少,越来越趋向于小规模作战。

2:作战指导思想发生变化

信息化作战追求有限目标,不再简单看重攻城略地,由歼灭敌军趋向瘫痪敌军,由消灭对手趋向征服对手,由打垮敌国趋向改变敌国。信息化作战也不再是单纯强调军事手段的对抗,二是更加注重集政治,军事,外交,法律,心理,舆论等多种手段在多位空间和领域里进行综合较量。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预想到的最难的应该就是攻打巴格达,但是在进入巴格达后,8万萨达姆敢死队却都不见了踪影,萨达姆敢死队被看做是最有战斗力的伊拉克军队,全都部署在了巴格达和萨达姆家乡提克里特。后来证明,时任的萨达姆敢死队司令在联军到达巴格达前,已经乘坐直升机叛逃,8万人的部队顿时失去了指挥,没有任何有组织的抵抗。

3:世界目前信息化发展方向

世界上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以美军为代表的领先性。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美军就依靠雄厚的国力率先步入了新型作战的探索试验阶段,斥巨资进行信息化转型,迄今其信息嵌入的原始积累已近尾声,初步脱离了机械化作战的窠臼,具备了信息化作战的某些条件。第二类是以一些法大国家军队为代表的跟进型,紧随美军的步履发展,也有自己的特色。第三类是以中国,俄罗斯等国军队为代表的重点跨越型。既学习发达国家军队优长积极发展信息化作战能力,又结合本国实际,走有重点地跨越发展之路。

4:对信息化作战初级阶段规律性变化的分析

信息化作战的初级阶段,亦称之为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阶段,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已经可以看到一些这样的规律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打击目标,开始按照体系击破—心理震溃—物理摧毁—生理消灭的顺序选择

2.力量运用,开始按照信息集中—火力集中—兵力集中—三个环节展开

有细心的人说:要想知道世界要在哪里打仗,抬头看看天上的卫星在哪里集中就知道了。

3.打击步骤,开始按照指控层—支撑层—战斗层三个层面排列。

战斗层:兵力,装备体系;支撑层:物资保障体系;控制层:指挥控制体系。

5:对尽快适应信息化作战初级阶段要求的思考

1.观念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

2003年伊拉克战争,人们没有看到飞机对飞机的空战,也没有看到坦克对坦克的厮杀。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趁着沙尘暴,曾出动上千辆坦克向美军反击,但一露头就被美英侦察机和卫星发现,遭到美英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的凌空猎杀。伊军梦想的库尔斯克式坦克大决战被铺天盖地的精确打击炸得粉碎。2.战略转型是最关键的转型

冷战时期美军战略的演变,大体上说是10年一变,而冷战后则变为每2-3年一变,当然,每一次改变都有一些继承性。迄今为止,美军军事战略已经历了9次大的调整,而对中国军队来说,转型必须从心的战略展开,从打赢信息化战争入手,从建设信息化军队抓起,这本身就是不能动摇的战略问题。3.体制改变是最基本的改革 4.科技较量时最核心的较量 5.理论创新是最紧迫的创新

创新是一切理论的灵魂,而理论又是创新的集成。历史清楚地证明,善于创新理论的民族或军队总能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让自己在时代的变迁中踏上一个新台阶。6.独立自主的道路是最可靠的道路

参考书目:

叶征.信息化作战概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徐根出.信息化作战理论学习指南.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伍仁和.信息化战争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第二篇:信息化作战

当今时代,信息已成为全球重要战略资源,成为掌控战场物质和能量流向的关键因素,尤其制信息权更成为决定战争胜负新的战略“制高点”。军队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和各国军队转型的重要核心内容,对于全面提升军队核心军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就我军信息化建设与自主创新发展等话题记者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总参某研究所总工程师于全进行了专访。

信息化建设应顺世界大势而进

记者:当前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事变革愈演愈烈,世界各国都加快了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请您谈谈如何认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把握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于全:军队信息化是指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整体作战能力的军队转型与发展过程。涉及到思想观念、军事理论、装备体系、组织结构、法规标准、管理方式和人员素质等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

军队信息化建设大体要经历独立建设、全面发展和整体转型三个重要阶段。独立建设阶段主要完成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的原始积累,逐步加大信息技术向机械化武器的嵌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通过系统性综合集成,提高信息共享水平,从而改善决策质量和速度;整体转型阶段将实现完善成熟的一体化作战体系,使军队整体作战能力产生质的跃升。

记者:目前世界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

于全:目前世界强国军队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美军等世界发达国家军队已经全面进入系统集成阶段的中后期,各国与他们之间的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内拉近缩小,因此更新思想观念、打破领域界限、深化需求分析、加强统筹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等是各国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顶层设计是跨越式发展关键

记者:军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涉及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如何把握我军信息化建设全局,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

于全:从战略全局出发搞好顶层设计十分重要。离开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就无法从战略高度实施统一规划,也就无法最大化地实现各要素的全面协调发展。

记者:世界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中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于全:从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实践看,顶层设计主要体现在建立高度权威的领导机构,规划全局性方案和研制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等方面,这是实施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重要组织保证。例如美军《2020年联合构想》、英军《国防信息战略》等,均确保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建设和发展。特别是美军《C4ISR体系结构框架》、《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等体系结构研究,更从全局上阐述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实质内容等。

记者:军队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有哪些发展新趋势?

于全:美军2007年提出的《全球信息栅格(GIG)体系结构视图》有很强的代表性。该体系结构以信息为焦点,广泛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强调信息和服务的可发现、可接入、可共享和可理解,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和自适应等许多显著特点。

总体来讲,军队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在系统与网络层面向着空地立体化、一体化、栅格化发展,设备与软件层面向着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服务化发展,各种作战力量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综合集成能力显著增强。

军事需求对推进发展意义重大

记者:请谈谈军事需求研究对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于全:“需求牵引,技术推动”是装备发展的基本规律。装备科研要由军事需求来牵引,这样研制出来的装备才能贴近部队作战实际。这一点在业界已经基本取得共识,但如何提出合理、可行的军事需求却是一个难点。所以必须加强需求研究,努力探索科学的需求理论与方法。

记者:联系信息化建设实际请谈谈该如何加强军事需求研究?

于全:探索需求研究的方法、道路,寻求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始终是装备科研领域的重点课题。军事需求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决不能孤立地搞军事需求研究,必须把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及其可能对作战方式产生的重大影响作为需求研究的输入条件加强研究,应让军事专家和技术专家紧密结合,在作战实验室中进行仿真推演,做到在虚拟战场上怎么设计战争,在现实战场上就怎么实施战争。

自主创新是信息化建设命脉 记者:请谈谈您对创新的理解?

于全:创新意味着生存与发展。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和残酷的领域,最需要创新活力与创新精神。去年俄格冲突,格军动用了包括乌克兰“铠甲”雷达系统在内的多种监视雷达系统。结果,在俄军电子战部队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暴露空中位置的俄空军损失了4架战斗机。但随着俄军先进电子战部队介入,格军落后的雷达及通信设施基本上陷入失控状态,不得不起用“传令兵”,最后战争结局不言而喻。现代战争警示人们,研制先进武器装备,缩短与对手的装备“代差”,光跟在别人后面模仿肯定不行,必须紧盯技术前沿,与对手赛跑,只有敢于超越、不断创新,才能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记者:如何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

于全:原始创新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创新,也是最有可能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创新。新通信原理、机理的发明往往会对核心军事能力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像1901年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通信就给机械化战争带来了重大变革,目前全世界关注的量子通信技术也是一种可能带来信息系统重大变革的关键技术。我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记者:走军民融合的路子,是当前我军自主创新的重要方式,请谈谈军事通信技术与民用技术的关系?

于全:近年来,虽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但地区级冲突没有停止过,战争与和平不断交替,使军用民用通信技术互相转化、相互渗透。外军大量案例表明,推动军事通信技术进步必须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的综合优势、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等,以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进程。

同时,必须有效地防止“乱撒胡椒面”,力争能够在顶层设计、关键技术等重要领域取得快速突破,从而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全面提升我军核心军事能力

第三篇:信息化作战的士气激励

《信息化作战指挥概论》论文

课程名称:信息化作战指挥概论

年级:

信息化作战的士气激励

摘要:激励是在道德范围内对官兵行为进行调节的手段。作为道德评价的行为,激励包括奖赏、嘉奖,也包括批评和惩罚,它作为执行战时纪律和规章的行政手段。自古至今,不论中外,军事

家都把战斗精神作为制敌取胜的不二法宝。在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今天,战场态势高度透明化,一支队伍的士气是否高昂则直接决定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如何。因此,信息化作战的士气激励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信息化战斗精神作战指挥士气激励

引言:信息作战的实质是以信息能为主要作用手段,争夺制信息权,通过最终攻击敌军认识与信念,瓦解其军心士气,迫使其放弃对抗意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效果。士气总是在自己的欢呼声中提升,在敌人的欢呼声中衰退。信息作战双方的士气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信息作战环境下,行动任务多种多样,战场电磁复杂多变,官兵的心理压力巨大,官兵士气的稳定性极易遭到破坏,感染性恐慌随时可能发生,两极性转化变得频繁。“合军聚众,务在激气。”信息作战士气激励必须合理设置目标,以快制快,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以提升整体激励效果。

一、行动任务多样,激励目标应具有合理性。

信息作战基本类型是信息侦察、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其任务包括获取信息、使用信息、防护信息、利用信息、拒止信息和管理信息等活动。激励目标是在一定的任务中,指挥员向官兵揭示部队所需要的良好行为和禁忌的妨害行为,以及对行为造成的后果的奖惩或奖惩的内容与等级。激励目标的确立,决定着激励工作的方向,同时也向官兵展示了指挥员的期望和要求,对官兵的行为具有指向和推动作用。信息作战士气激励的最终目标是调动官兵的积极性,提高部队战斗力,而具体到各类作战行动中,激励目标不能大而化之,而应着眼完成各类具体任务,合理设置激励目标。要与行动任务相一致。作战行动中激励目标的设置总是与官兵执行的任务紧密相连。士气激励作为完成任务的辅助手段,各级指挥员要牢固树立“激为战”的思想,坚持以信息作战行动为中心,使士气激励紧密围绕“打得赢”来开展,充分发挥士气激励的服务保障作用。在确定激励目标时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忌什么,都不能与作战行动的总目标相背离,否则激励将失去意义。信息作战的总目标是剥夺敌方的信息优势,保持己方的信息优势。士气激励的目标设置,也要围绕总目标来设置。作战行动中各个关键点,官兵执行的任务各不相同,而且任务的难易程度、官兵面临的风险都有所不同。因此,要紧贴实际任务,进一步细化士气激励的目标,使之与作战任务相一致。要与法规制度相衔接。战时有关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是部队管理的主要依据,它对全体官兵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有着明确的要求,它通过行政的手段来引导和约束官兵的行为,确立激励目标,必须与战时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相衔接,做到相辅相成,形成合力。要与官兵能力相匹配。期望理论告诉我们,设置激励目标时,要注意目标实现的期望值,激励目标设定过高会令人望而生畏,过低会使人轻而易举实现,都不利于积极性的调动。激励目标的确立,还需要官兵的广泛参与,因为他们最清楚自身的信息素质

和能力,这样一方面可增强官兵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还可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心。

二、战场情势多变,激励过程应突出时效性。

信息化战场由于大量信息武器装备的应用,战场局势发展迅速,信息获取速度加快、作战行动加快、战争进程加快。战场局势的快慢和顺利与否对士气的影响非常明显。官兵的士气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士气激励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掌握士气状况要真。及时全面地掌握官兵士气的真实状况,是做好激励工作的前提。必须打破常规的信息收集习惯,把掌握官兵士气状态作为“知己”的重点内容,与组织指挥紧密结合起来,与信息攻防紧密结合起来,借助信息网络平台,通过跟随部队行动、情况反馈、思想汇报、典型调查等多种途径,快速摸清官兵士气变化状态,为及时准确做好士气激励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整合激励信息要实。信息作战节奏明显加快,各种干扰因素增多,战场人员配置高度分散,造成士气激励时间紧、人员集中难,难以找到理想的机会专门进行士气激励;而且,战场情况急骤多变,官兵士气状态变化快,不易选准激励的内容和对象,容易造成士气激励总是跟不信息作战的士气激励.当战场信息不利于我军士气维护时,要疏堵结合、趋利避害,减弱我军士气被打击的程度。传递激励信息要快。信息作战中信息是实时获取、实时传播、实时处理的。由于信息生成速度快、传递快、接受面多,将使得战争情况复杂多变。要改进士气激励的程序,精简会议,改进文书方

法,善于借助信息网络来通观战场全局,使程序简洁高效、信息传递流畅,实现士气激励信息的快速高效。不仅要有一言九鼎的说服力、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更要有一鸣惊人的震撼力,做到三两句话抓住要害、三五分钟收到奇效,确保产生立竿见影的激励效果。

三、官兵压力多源,激励内容应增强系统性。

信息作战复杂电磁环境看不见、摸不着,同时又客观存在,其影响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会从心理上对官兵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产生强烈的冲击,影响官兵认知的准确性、情绪的稳定性和意志的坚定性。针对信息作战对官兵心理造成的强烈冲击,必须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地进行士气激励。及时开展宣传鼓动。要根据部队的作战任务,制订完善的宣传鼓动方案;要针对作战行动特点和官兵心理活动规律,准确设置宣传鼓动的内容;要面向复杂多变的战场态势,牢牢把握宣传鼓动的有效时机,灵活运用宣传鼓动的方式方法;要适应处置形势的发展变化,把宣传鼓动贯穿于作战行动的全过程。正确实施奖励惩处。坚持奖惩的严肃性———做到“赏罚有制,绝不随意”,依据条例条令和规章制度来实施奖惩,防止根据指挥员的个人意愿随意进行。坚持奖惩的公正性———做到“赏不避仇,罚不避亲”, 公平公正地“按绩施奖、按罪定罚”。坚持奖惩的时效性———做到“赏不逾时,罚不迁列”,当场奖赏,让官兵迅速得到“为善”的好处;当场处罚,让官兵迅速看到“为恶”的害处。发挥领导表率作用。信息

作战中指挥员对官兵士气影响非常大,士气激励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发挥各级指挥员的表率和示范作用,通过指挥员的言行举止来带动和影响部队士气。特别是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联络和指挥控制不顺畅时,指挥员更应沉着稳重,运筹帷幄。此外还要发挥各级组织、各类干部和党员骨干的作用,使他们成为鼓舞士气的重要力量。严控不良心态蔓延。把握正确的言论导向,严格控制部队内部小道消息扩散,以防动摇军心士气,随时掌握官兵士气的动态,对有心理问题的官兵及时进行心理调控,对心理疾病严重的官兵要迅速送往后方救治,以防止恐慌蔓延。及时向官兵介绍作战行动的整体态势及部队取得的战绩,增强官兵的信心,使部队士气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动态水平。

第四篇:我军信息化建设重点向提高体系作战能力转移

当代,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已经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开始向提高体系作战能力转移。军队院校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改革创新教学体系,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课题。

教学重心向新的战场需求转移

战场需要什么,教学的重点就应当是什么。目前,院校教学内容体系一定程度存在着信息技术学科与指挥专业相互独立、教学内容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训练脱节、体系作战教材针对性与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与体系作战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效益。因此,转移教学重点,增强教学针对性,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拓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指挥专业内涵。随着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的地位日益突出,信息素质已成为体系作战指挥人才的核心素质。作战指挥专业与信息技术学科的交融,是指挥专业建设的必然趋势,必须在抓紧指挥专业信息化改造的同时,大力加强信息类学科专业建设,找准指挥专业与信息学科的结合点,在指挥专业中融入信息理论、信息技术、信息装备等知识,拓展指挥专业信息化内涵,促进信息学科与指挥专业的交融互动,改变片面强调指挥或片面强调技术的指挥专业建设模式,打好体系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基础。

深化以体系作战为核心的课程内容改革。在转移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必须抓住教学内容与体系作战能力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把现代信息系统作为体系作战教学的重要基础,把提高体系作战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围绕体系作战的筹划、指挥、协同和保障,突出战术与技术、指挥与管理的知识融合。一是要打牢体系作战基本理论。这是组织实施体系作战的重要条件,课程重点是体系作战理论、外军体系作战实案、联合训练为主。二是贯穿现代军事信息技术。根据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的特点、规律、作战方法和技术需求,将电磁基础、频谱管控、指挥控制、军事通信、计算机应用和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决策、信息运筹、信息对抗等知识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培养体系作战所必需的信息素质。三是要注重全局运筹谋划能力。围绕统筹协调诸军兵种参战力量、统筹安排各个战场的作战行动、统筹谋划体系作战阶段转换三个重点,培养指挥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体系作战问题的宏观意识、战略头脑、前瞻性眼光和谋略水平。四是突出体系作战指挥业务。围绕战场作战业务,重点突出分析判断作战情况、制定作战决心、组织作战实施、控制协调作战行动等实践性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加强以实用为导向的体系作战教材建设。按照紧贴实战、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质量的原则和教材建设的系统性、前沿性和应用性要求,以教学的体系性和针对性建设为核心,深入研究体系作战指挥人才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科学确定教材建设的类别、名称、内容和适用对象,避免教材内容陈旧、交叉、衔接不紧密,形成文字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电子教案等科学配套的教材体系。文字教材建设应既保证必要的基础知识,又充分反映知识在未来战争中的具体应用;多媒体教材应忠于主教材,并融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做到构图取景有较高的艺术性;网络教材要借助自身特有的双向互动功能,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尽可能纳入更多的信息,以适应体系作战指挥人才对诸多知识的需求;其他辅助性教材应围绕体系作战指挥人才能力素质要求,在可读性、易懂性和实用性等方面为学员自学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创造与未来战场接轨的训法体系

体系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全军院校的共同任务,单靠某一所院校或某一种方法是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目前体系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以及信息化教学方法手段比较单一,培训效益比较低,创新教法训法是当前提高体系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的重要课题。

探索实行横向流转的教学模式。横向流转是指在培养适应体系作战指挥人才时,将陆军、海军、空军和二炮学院实施“两层、四校”流转式教学。一方面是把“基本层”学员的体系作战教学固定在本军兵种院校进行,教学力量立足于本院校,必要时可协调其他军种院校教员流转教学;另一方面是“提高层”学员应打破军兵种界限,统一调学、混合编班、分处四校、同步流转,让学员到不同军兵种院校进行分课题流转教学,流转教学结束后,集中到一所院校或训练基地,进行综合性联合演练,以拓展目前的军兵种交叉培训模式。

推广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体系作战指挥教学应形成“基础理论专题式教学、应用理论案例式教学、前沿理论研究式教学”的教学方法体系。通过灵活运用“两案对抗式”、“角色扮演式”、“易地互动式”等方式,采取教员引导控制、学员讨论激励等提高案例教学质量;通过小班化研讨、集中交流、精讲多研等方式,打造专题研讨教学特色,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采取“无原案、分方向、小班作业、集中研讨”等方法,加强想定作业教学,提高学员分析、处理、判断、决策能力。

创新着眼提高效益的组训方式。按照内集外联、体系集成的思路,强化编组训练、要素训练和对抗训练,逐步扩大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信息化训练方法。一是开展多装备组合套训,将各种信息化装备操作使用与管理维护技能设在一定的复杂战场环境和作战背景下,进行指挥和操作的一体化训练,解决指挥训练和技术训练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二是开展多科目交叉联训,合理配置各科目训练时间,整合不同层次不同课题,按体系作战进程组织多科目融合训练,变各兵种科目单一训练为体系作战条件下任务牵引式集成训练。三是开展多方式并用合训,按照先应用后基础,以应用带基础的思路,按作战编组加强谋略训练,按作战要素加强指挥技能训练,积极开展对抗性训练和指挥协同训练。

扩大多方合作的实战化演练渠道。加强不同军兵种院校、院校与部队之间的实战化联合演练,统一制定教学训练计划,力争使体系作战教学实践能够与部队演练活动同时同地开展,形成“联合组织、联合导调、联合训练、联合考评”的演练模式。如果在同地组织联合演练难度较大,则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网络化异地分布式联合演练,共同预设方案,模拟生成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环境,科学设置危局、难局和险局,加大双方对抗演练的难度和强度,使学员在应付各种复杂局面中与部队官兵一起练程序、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共同提高体系作战指挥能力。

拓宽以科研助推教学的渠道

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培养体系作战指挥人才的前提。目前,由于体系作战研究刚刚开始,其理论的系统性、操作性均在探索阶段,展开体系作战的学术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探索体系作战的新战法。为了切实发挥学术研究对教学的直接支撑和服务作用,必须发挥科研优势,扩展研究课题。研究的课题应包括: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基本形态,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构成,体系作战能力的作用机理,提高体系作战能力的基本路径,建设高效能作战体系的总体思路;与生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密切相关的基础支撑、体系作战指挥保障,复杂电磁环境下体系作战训练模式转变,各军兵种职能作用定位和军民融合度改革研究。

科研重点向运用信息技术倾斜。要研究一体化指挥平台运行、数据链作战运用、电磁频谱管控、作战网系整改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武器装备作战需求分析和实验演示论证,探索现有装备在体系作战中的作用,突出信息化武器装备组织运用、系统集成、安全防护、技术保障、效能提升和升级改造研究;开发对抗演练、装备虚拟、战场仿真等训练信息系统和训练模拟器材,研究体系作战能力的检验评估问题。

建立研究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建立健全总部机关、院校和部队“三位一体”的成果转化机制,必须加强对成果推广转化和实际应用的跟踪反馈,坚持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导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教学和部队联合训练,使学术研究真正成为服务教学、服务训练的平台。

把培训资源整合提升到新高度

培养体系作战指挥人才,必须妥善解决封闭孤立、资源分散的培训局面,整合培训资源,借助地方和外军力量,完善指挥人才培养制度法规,形成合力育人的综合保障体系。

构建全方位合力育人机制。一是完善军队院校协作办学机制。应加大院校协作中心协作办学的组织领导力度,调整改革协作中心职能,建立以区域协作为基础、军兵种协作为核心、军地协作为补充的联合教学机制,重点做好军兵种院校的协调沟通和任务统筹,围绕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开展合作攻关。二是优化院校部队人才共育机制。应打破院校和部队在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上相互分离的格局,完善院校与部队的联教联训联演联考机制,规范院校部队合力育人的内容和方式。三是创新军地两方合力育人机制。体系作战涉及社科、人文和信息类知识技术,有军民兼容的特点,特别是某些信息类民用技术甚至超过了军用技术。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信息化人才、技术和装备的优势,以合作办班、调研学习等方式,作为作战指挥人才信息素养和技术素质培养的重要补充。四是构建定向有序的对外军事合作与交流机制。通过组织人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跨国联合军演和军事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国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训练手段和训练平台,拓展体系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

搭建信息化训练实践平台。加强院校内部作战实验室和训练设施一体化、数字化建设,按照统建统管、互联互通、资源共用的目标,采取更新设备、集成改造、聚合功能等措施,建设室内模拟训练和野外综合演练无缝连接、网上研练与实装训练合理对接、单台训练和网系训练有机衔接、陆军装备与其他军兵种装备科学互接,集指挥、技术、管理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以现有军队区域性联合训练基地为依托,按照全军统一规划、部队和院校共同设计、集中投入共同使用的思路,组建院校部队共用的大型训练基地,运用模拟仿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卫星定位、激光遥感、电子脉冲等技术构设与体系作战要求相适应的复杂战场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和训练功能。

完善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制度法规。制定作战指挥人才入学和任职资质标准,明确开展资质评估的方式、步骤和权限,确保入学学员具有体系作战指挥潜力、毕业学员胜任体系作战指挥岗位。细化体系作战教学训练科目与训练标准,为院校完整、科学制定教育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制定院校和部队联训联演的具体办法,明确联合训练、联合演习的对象、时机、内容、要求、经费保障等,推动部队院校合力培育体系作战指挥人才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体系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审查制度,组织专家定期检查、评估指挥人才培养质量,指导院校改进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院校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水平不断跃升。

第五篇:后勤保障作战化

一体化联合作战,必须实施一体化后勤保障。军委决策在济南战区进行大联勤改革试点,是探索三军一体后勤保障,促进我军后勤建设转型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试点实践的基础上,坚定一体化方向,推进大联勤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与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是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基本依据

后勤保障体制与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是由后勤的根本职能所决定的。后勤从属于作战,有效满足军事需求是一切保障活动的最终目的。后勤保障与作战指挥的这种本质联系,反映和作用在体制关系上,必然是后勤保障体制要与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这是各国军队建立后勤保障体制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保障体制与指挥体制相适应,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有不同模式。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军后勤保障体制基本上是三军自成体系,各军兵种的后勤保障都按建制系统垂直组织实施,基本上是有一级作战指挥环节,就有一级后勤保障机构。这种保障体制,是与三军相对独立的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的,对指挥员来说,“用后勤”与“办后勤”高度一致,确实比较方便。但这种三军分供的保障体制,不仅造成“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而且在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实际上谁也建不全,谁也建不强。特别是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态,传统的三军自成一体的保障体制,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大联勤体制的显著特征,是在战略战役层次上打破三军后勤自成体系的格局,实现保障力量集中统管、集约使用,按区域对诸军兵种部队实施一体化保障。

对战区军兵种机关来说,负责所属部队的作战训练,而不再负责对部队后勤保障的组织实施,也不再直接领导保障实体,这样,虽然在形式上出现了作战指挥与后勤保障的相对分离,但通过新的机制仍然保持着作战训练与后勤保障的有机结合,完全能够实现保障体制与指挥体制新的相适应。因为联勤系统的职能定位是面向三军、保障三军、服务三军;联勤系统的力量构成实现了集中统管和三军合成,要素齐全,能力更强;联勤保障的运行机制有了明确规定,战时,当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时,谁指挥打仗,联勤力量就交给谁指挥。如果军兵种部队单独遂行作战任务,联勤部门按照指挥员的作战决心和保障需求,组织对

作战部队实施联勤保障。也就是说,作战指挥员“用后勤”可以不“办后勤”。这是实行三军联勤保障的理论基石,也是后勤保障体制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通专一体是大联勤保障的重要标志

有了军队,便有了后勤。后勤保障内容也经历了一个分分合合的过程。早期的军队后勤,保障力量军民合一,保障内容一体组织。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军队力量构成的变化,保障内容的不断丰富,保障任务有了分工。特别是随着军兵种部队的出现,保障军兵种部队的后勤也随之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联勤思想逐步进入实践,军兵种部队的后勤保障,出现了通用与专用的划分。随着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及联勤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通用保障与专用保障又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通专一体的产生与发展,也是社会化大生产中专业分工与合作的反映。就军队后勤保障而言,通专分开,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通专合一,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三军联合作战样式的出现,后勤保障手段的进步,实行联勤体制下的通专合一,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军队后勤保障发展的趋势。伊拉克战争后,美军加快了联勤的发展步伐,更高程度的总部联勤进入评估、论证阶段,战区联勤进入试行阶段。美军后勤的通用物资,已由早期的240多万种,发展到目前的480多万种。英军三军一体、通专一体的联勤体制已经建立。俄军后勤部也正在筹划将内务部、安全总局、边防总局等部门的后勤保障纳入联勤体系。无疑,随着三军后勤保障一体化的大趋势,通专一体势在必行。

通专一体,是大联勤改革试点的现实选择。我军曾经实行通专划分、统分结合的联勤体制。存在的明显局限是军兵种后勤保障出现了“两个渠道”,基层部队对上要找两家,关系复杂,协调困难,很不方便。同时,随着装备技术保障从后勤保障职能中逐步分离,军兵种后勤保障中真正属于特殊保障的部分,实际上已越来越少。这为实行后勤通专一体保障提供了可能。为了加快建立一体化保障体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军联勤,军委确定大联勤试点实行通专一体保障。这种后勤保障的通专一体,使“两个渠道”变为“通专合一”。这一改革,将日趋表现为促成战区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促成战区保障力量的集中集约,促成战区保障机制的科学合理,促成战区保障活动的统一高效。

实行通专一体,不仅符合三军保障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而且对实现三军保障一体化的目标将起到促进作用。按照通专一体的改革思路,全军的后勤保障资源不再区分为通用和专用,保障资源不再专属于哪个军种单独所有,而是属于三军共有,统一集中管理,集约使用。平时,根据三军保障需求,集中力量搞建设,面向三军搞服务,将有利于解决三军自成体系、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效益不高的问题,便于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发展路子;战时,将有利于打破三军传统保障的壁垒,打破战略、战役、战术后勤保障的壁垒,打破军地保障力量使用的壁垒,实现保障有力。哪一个军种需要,就归哪个军种使用。同时,实行通专一体,还有利于在全军统一规划后勤建设,统一区分保障任务,统一筹划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统一组织后勤保障行动,统一制定后勤法规制度。从而为实现三军保障一体化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大环境,铺平前进的道路。

当然,大联勤改革试点的通专一体保障刚刚实施,按照三军一体保障要求,目前联勤系统的保障能力还有缺项和短板,联勤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还不尽适应,组织军兵种特勤保障的经验也还不足。只要我们全面加强联勤系统建设,加快培养合成型的联勤人才,对军兵种的特勤保障做到关注特殊、研究特殊、解决特殊,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军兵种部队的各项特勤保障任务。

矩阵式管理是大联勤体制下后勤管理的科学模式

如何处理后勤供应与后勤管理的关系,是大联勤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后勤理论,把供管结合、供管一致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始终强调谁供谁管。大联勤体制下的后勤供应与管理,出现了相对分离,对部队的后勤管理由过去的单一主体变成了双重主体。在这种情况下,究竟应该实行何种管理模式?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江泽民同志在谈到联勤问题时就指出:“先搞‘三代’(代供、代修、代医),最终目的是实现联勤。现代化的军队后勤保障需要立体交叉,搞矩阵式管理,多边协作。”这一论断,站在时代的高度,不仅指出了保障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实行联勤,而且提出了联勤体制下需要实行“矩阵式”的管理模式。这既是大联勤改革试点选择管理方式的基本理论依据,也是试点中加强后勤管理的重要着力点。

矩阵式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种先进管理模式。它的核心是以矩阵式的组织结构为基础,将纵向建制部门的垂直管理与横向业务部门的协调管理紧密结合,达到科学有效管理的目的。

矩阵式管理能够适应大联勤体制下后勤结构的变化。实现大联勤体制后,联勤系统以及各军兵种后勤系统的各层次、各专业、各单位等都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特别是对军兵种部队的后勤供应与管理职能有了新的调整。过去战区军兵种机关对所属部队,既负责供应保障,又负责后勤管理。实行大联勤后,军兵种各级机关不再负责供应保障的组织实施,但仍然按照建制系统对所属部队后勤工作实施管理;联勤系统就近就便对军兵种部队组织实施供应保障,同时按供应关系负责军兵种部队后勤管理的业务指导。这样,对军兵种部队后勤的管理,实际上由过去的按建制系统一家管,调整为现在的由军兵种和联勤系统两家管。这种后勤结构,客观上要求对军兵种部队后勤管理实行矩阵式模式。因为以纵横结合、立体交叉、多边协作为重要特征的矩阵式管理模式,有利于军兵种的建制管理与联勤系统业务指导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实现后勤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也能够有效避免都管都不管的扯皮现象。

大联勤体制对矩阵式管理的运用,赋予了多方面的新的内涵:一是从管理主体上看,传统的部队后勤管理,着眼点和着力点往往在建制系统,管理的主体也就是单一的行政领导者。实施大联勤以后,管理的主体是由建制领导者与业务指导者密切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管理者。这种管理主体的变化,实际上对部队后勤管理工作是一种加强。二是从管理手段上看,以往的后勤管理,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实行指令性管理,受管理者的意志影响比较大,管理中随意性现象比较多,造成管理不规范、不统一。矩阵式管理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制手段,相互弥补,相得益彰,有利于促进标准化供应、规范化管理。三是从管理效益上看,传统的后勤管理,由于按建制实施,封闭运行,透明度不够,有时不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时出现片面追求军事效益的现象。矩阵式管理,多边协作,公开透明,互相监督,有利于及时解决供应和管理中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综合保障效益。

矩阵式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管理方式,对管理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大联勤体制下的矩阵式管理有效运行,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对联勤系统和军兵种系

统的管理职责进行细化、具体化,便于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防止越位和缺位。要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增强新能力,使自身的管理素质,由“单一型”向三军“合成型”转变。要健全管理法规,加强供应保障的标准化建设,健全后勤管理运行机制。还要积极运用新的管理技术,加快发展和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为矩阵式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大联勤改革试点的目的就是为建立科学的大联勤体制探索路子。看准了的,要试;拿不准的,更要试。经过试点检验,可行的,要坚持;不可行的,还可以调整。关键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先进的理念、全局的意识,来认识和处理改革试点中的问题。(陈国书)

下载信息化作战(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作战(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战行动[范文]

    火场破拆操 (一)金属防盗门破拆操 训练目的 通过训练,使参训人员掌握在火场中对金属构件破拆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场地器材 在训练场上标出起点线、作业区,在起点线处停放一辆装......

    《作战基础知识》试题

    《作战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液体装药核导弹的是: ( ) A、DF-5A B、DF-15B C、DF-31A D、DF-21D 2、下列属于预警机机型的是: ( ) A、图154M/D B、歼-20 C、强-5......

    和水车作战的人

    和水车作战的人 ——坚强的鲁迅,痛苦的鲁迅 沈** 整理书架,一摞陈旧的书显得格外刺眼,泛黄的书页,显示它们存在得过于久远。细想,这竟是学生时代,穷得可以,在旧书摊上淘来的宝贝—......

    减肥作战计划书5篇

     心理准备活动: 坚定决心:激励自己饿=瘦(写在醒目的地方) 找一张曾经看不顺眼的女生最近的照片,必须是那种现在变得很美是自己理想型的,放在手机里隔三差五看两眼刺激自己。一个信......

    消防作战安全心得体会

    消防作战安全心得体会 消防作战安全心得体会1 消防队伍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而作战训练是保持消防队伍战斗力的关键环节。我所在的消防队伍举行了一次全员参与......

    对台湾作战计划

    对 台 湾 作 战 计 划2009 姚孟尧12月13年日 战前计划: 1.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加强对辖区内外国人和港澳台人士的登记监管工作,并定时上报其活动规律和内容。国内开展反间谍活动......

    无人作战飞机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的是《多架无人机协同作战智能指挥控制系统》。Ppt1: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张图片,大家应该都认识它吧,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这是网友做的中国舰载无人机,这......

    “作战训练安全”安全总结(5篇)

    某某大队关于“作战训练安全” 专项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孟建柱部长、刘金国副部长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吸取全国消防部队在灭火战斗中消防官兵牺牲的教训,切实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