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信贷审批中的主要风险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审批中的主要风险及对策
一、信贷审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
在信贷审批管理工作中,从审批条件的设定、审批条件的落实、审批流程管理等方面,可以反映出信贷审批的约束力、执行力和风险控制力,其结果直接影响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一)审批条件设定方面
信贷审批过程中,审批人员为提出合理、有效的审批意见,往往在借款人符合或满足一般信贷条件的基础上,设定一些放款或用款的条件。这些条件涉及第一还款来源、第二还款来源、贷款用途及企业合作等多个方面。每一项信贷审批条件,应该符合相关信贷政策,表述清晰、要求明确,操作性强,经办行能够及时、规范落实。但由于少数审批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审批决策依据不足,对审批条件能否落实考虑不充分,审批标准和尺度把握不到位,导致部分审批条件设定的前瞻性、可行性不足,未能有效控制信贷风险。1.设定的审批条件无效
一是审批条件概念不够清晰、具体,如审批人员提出的“我行授信条件不低于其他银行条件”、“借款人在经办行的结算份额不少于授信份额”等,经办行难以把握具体落实标准。二是审批人员不熟悉借款人地方有关政策规定,也未与经营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审批条件提出后难以落实或存在执行障碍。如设定的“以在建工程抵押”条件,相当多地方的政府房产部门不办理在建工程抵押手续,导致无法落实。三是少数审批条件违背信贷政策,出现审批条件无效的现象。如贷款担保要求以冻结中学的定期存款作为贷款质押,实际在借款人不能归还贷款时无法执行,致使贷款形成不良。2.审批条件设定不合理
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银行自身经营需求的不断变化,信贷审批要适应不同行业、客户和产品的特点,很难有固定不变的操作依据和标准。审批人员往往凭借自身的经验积累和职业判断,拥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审批尺度把握不一,出现审批决策不合理的现象。如部分设定的条件过高或过严,经办行难以落实或客户不愿意配合,造成贷款未能投放;借新还旧贷款未充分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或意愿,提出的压缩贷款本金条件难以落实。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贷款的审批效率和效果,既不利于经营部门的市场营销,也不利于实现银行效益的最大化。
3.审批条件设定不全面
部分审批条件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设定的条件要求过低、把关不严格,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如审批人员未针对借款人经营管理、市场状况、产品成长阶段等风险特征提出适当的审批条件,未针对新成立企业的出资情况提出用款条件,未根据客户的重大经营变化及时调整相应的审批条件等,有时贷款实际上变成了企业的铺底资金,当企业周转不灵、资金链断裂时,审批条件无法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导致产生不良。4.贷款担保条件设定不充分
贷款担保是确保贷款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是防范信贷风险的第二道屏障。但部分信贷审批对第二还款来源关注不够,有的贷款虽提供了担保措施,但担保能力明显不足,担保形同虚设;有的贷款企业之间或集团内部关联企业互相担保,担保额严重超出自身偿债能力。
对信用贷款、担保能力不足和企业互保行为未能有效控制,导致贷款投放时就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旦企业经营困难、贷款质态趋于恶化,又难以要求其变更担保措施、提高担保额度,严重削弱了贷款的抗风险能力。(二)审批条件落实方面
落实审批条件是贷款发放和后续管理的前提,是贷款经办行应尽的职责。只有严格落实审批条件,审批的决策意见才有意义和价值,才能发挥应有的覆盖风险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审批部门提出的审批条件,经办行落实不够及时、有效的现象仍比较普遍,有的审批条件多次提出均未能落实。主要表现在: 1.随意放宽或变通落实审批条件
少数行风险意识不强,对审批部门提出的审批条件,采取应付手段、变通落实审批条件,随意变更指定的抵押方式、擅自提高审批要求的抵押比率、以临时冻结贷款资金的不合规方式代替抵押等,都容易使贷款担保出现真空。2.审批条件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
有的经办行对审批条件能落实不落实,或只是部分落实。如对拟逐步退出的信贷客户,未按审批要求的时间或比例压缩贷款本金,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形成;贷款利率未按审批要求上浮,直接影响了经营效益。这种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行为,使审批条件“悬空”,经营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规避和控制,加剧了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3.担保条件落实中存在缺陷
在信贷审批过程中,审批部门一般对每笔业务的担保均提出明确、具体的条件。但经办行在落实时,常常存在抵押期限短于贷款期限、抵押物未经评估、土地未与房产同时办理抵押、抵押物未办理保险等问题,对第二还款来源的保障带来不利影响。如经常出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形成垫款,由于对其抵押的机器设备未进行评估,导致拍卖时多次流拍、难以变现,使垫款形成不良。
4.对信贷资金用途缺乏有效监控
审批部门为保证贷款用途合法、合规,对固定资产贷款设定了封闭运行、贷款额度与项目挂钩,对流动资金贷款设定了采购材料合同项下款项支付、不得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和固定资产建设等限定性条件,但少数经办行对贷款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控,致使贷款资金被挪用于归还他行贷款、补充子公司注册资金等,背离了贷款投放的原有目的,最终形成不良贷款。(三)审批流程管理方面
加强信贷审批管理,是规范审批行为、严格授权控制、提高审批质量、防范道德风险的重要保证,但少数经营机构仍然存在审批理念不够审慎,违规、超授权审批信贷业务,审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信贷审批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主要表现在: 1.无视信贷风险,违规审批
有的行在信贷业务已出现风险的情况下,不是从严控制审批、努力压缩存量,而是继续审批新增信贷业务。如为了延迟不良资产的暴露,审批发放贷款用于偿还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在客户存量贷款出现逾期和欠息的情况下,继续违规新发放贷款,导致形成更多的不良资产,信贷审批明显缺乏审慎性。
有的审批人员为了个人利益,与客户私下串通,审批发放贷款帮助客户虚假验资;审批无任何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套取银行资金进行资本市场或房地产投资等,既加大了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又使银行面临较大的政策和法律风险。2.超授权、授信审批
实行信贷审批权限、额度授信管理,是提高审批执行力、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的重要措施。但有的行统一法人意识淡薄,对授权授信管理不严,超信贷权限、超授信额度审批时有发生。如在客户授信额度已用足的情况下,擅自审批发放贷款;故意将全额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不纳入统一授信管理,造成超额度审批等。3.贷款主体审查不严
有的行在信贷业务审批时,对借款主体审查不严格,随意降低贷款门槛。如对不具备借款人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或无经营收入的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发放贷款,直接用于财政性支出;违反信用方式贷款规定,对不具备条件的客户发放信用贷款等,使信贷业务潜在较大的经营风险。4.审批管理不规范
有的行信贷审批管理不规范,盲目依赖政府信用,对有政府控股背景的公司审批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相当数量的贷款实际被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建设等固定资产项目。在当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居高不下、国家不断进行宏观调控的环境背景下,信贷审批如不能有效控制此类政府行为和“短贷长用”现象,将会成倍放大银行的政策风险和操作风险。
有的行对集团企业多头授信控制不严,盲目对以资本运作为主要营利方式的企业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发放贷款,大多是以企业流动资金名义,实际被投向资本市场,用于股票投机等。一旦企业资金链断裂,银行贷款面临“套牢”损失的巨大风险。
二、原因及影响分析 1.审批决策依据不充分
一是授信申报材料质量不高,影响审批决策。在审批过程中,审批人员对项目的可行性判断、对产品市场的变化预期大部来自客户经理的申报材料。如果申报材料基础数据不全、信息失真,申报时经营部门提出的风险控制措施留有余地,都会使审批人员因信息不充分、不准确,造成审批决策依据不足,甚至决策失误。
二是审批决策缺乏较为科学、系统的操作标准,审批人员凭借经验判断,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往往为了规避自身的审批责任和风险,在审批时对条件适度加码;对较为熟悉的机构和客户,条件的设定则“网开一面”。审批把关有时过松、有时又过严,尺度不一,使审批结论缺乏严肃性、有效性,影响了审批的效率和效果。2.审批流程控制不到位
主要是前后台沟通不充分,项目回访力度不够。在项目审批结束以后,对审批条件能否落实、审批意见能否有效防范风险等信息,审批部门与经营部门交流、沟通不到位,导致有的审批条件存在落实障碍,经办行被迫申请变更条件;有的项目担保措施设定又不足,不能完全覆盖风险。
3.审批理念不够审慎、稳健
有的行经营指导思想存在偏差,稳健经营意识不强,没有将风险摆在与效益同等重要的位置。工作中只强调业务发展,忽视风险防范、合规经营;只重视短期、局部利益,忽视长期、整体利益。在实际审批过程中,放松信贷管理要求,对授权授信控制不严,随意降低审批门槛,加大了资金运行风险,使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4.审批条件落实缺乏有效的监督
有的经办行重发放轻管理,对审批条件的落实比较随意,能落实不落实、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变通应付审批意见、逃避落实责任,暴露出在信贷管理工作中,对审批条件的落实缺乏控制措施。同时,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对不落实审批条件或擅自变更审批条件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缺乏严厉的责任追究和处罚。5.盲目迁就客户利益和市场需要
客观上,由于金融同业竞争激烈,有的经办行迫于客户营销拓展、业务指标考核的压力,为抢占市场份额,有时过于迁就客户利益。为顺利通过审批,个别客户经理甚至主动为借款人出谋划策,向审批部门承诺保证开立基本结算户、保证资金专款专用等。而贷款一经发放,借款人拒不履行承诺,不配合经办行落实审批条件,加之客户经理监督不力,缺少有效的制约手段,导致审批意见成为一纸空文。
三、加强信贷审批管理的对策措施
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满足外部监管要求,增强广大股东和战略投资者的信心,各级经营机构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以风险防范为前提的经营理念,完善信贷审批业务流程,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确保信贷审批适应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
(一)进一步健全信贷审批机制,完善审批流程
一是建立审批部门和经营部门的整体联动。保持前后台的相互沟通与联络,加大审批会前沟通、项目回访调查力度,及时了解经营前台对信贷审批工作的要求及建议,促进审批意见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提高审批决策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建立信贷审批决策信息系统。区分行业、客户、产品、地区、企业发展阶段、经济运行周期等因素,综合机构经营管理水平、存量资产质量、风险承受能力、业务拓展需求等实际状况,对可能影响信贷审批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政策法律风险等进行监测归类,制定符合风险管理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信贷审批决策标准体系,明确审批决策依据,统一审批标准尺度,不断提高信贷审批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是强化信贷审批的授权管理。增强审批流程控制的严肃性,杜绝审批逆程序、减程序操作,杜绝超授权、超授信审批现象。并进一步完善审批业绩考核管理,增强对信贷审批行为的责任约束和效果激励。
(二)前移风险关口,逐步推行无条件审批
审批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行无条件审批,进一步提高审批工作效率。经营部门要加强贷前尽职调查,真实、准确地进行信贷申报,客观、全面地披露客户和项目信息,完善对客户授信后主要风险事项的防范和监管措施。在此基础上,提高项目不须附加条件、审批通过的成功率,从而避免审批部门因信息不对称、设定条件规避风险和责任的现象。(三)强化审批条件落实的监督机制
对信贷审批条件的落实,应明确专门的责任部门和人员进行执行和监督,建立条件落实报告制度和跟踪档案。一是对贷前条件应由经营部门在贷款发放前予以落实,并将落实情况专题上报审批决策机构。二是贷后检查应将审批条件落实情况纳入检查范围,消除检查真空现象。三是要加强对条件落实的检查和监督,上级管理部门要定期抽查和回访,作为经营主负责人也要切实履行检查责任。通过审批、经营部门的良性互动,切实提高信贷业务全过程的管理控制水平。
(四)加大平行作业力度,提高审批效果
实行风险部门与经营部门的平行作业,风险经理介入贷前调查、贷中条件的落实、贷后客户回访等信贷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作为审批与经营部门之间的“桥梁”,风险经理参与前期项目评估和客户评价,进行风险提示和分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贷前调查的质量,使信贷审批部门更能把握重点,设置的授信条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将审批条件落实的检查纳入风险经理平行作业的范畴,及时反馈条件落实进度,与客户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相结合,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控制项目的风险和信贷资产的质量。因此,完善平行作业流程,充分发挥风险经理的监督、制约作用,对提高信贷审批的效率和效果,将起到持续的推动作用。(五)严肃责任追究,防范道德风险
树立稳健、合规经营的理念,从信贷资产质量和长期经营效益的角度出发,明确审批部门、经营部门各自应承担的风险义务,将审批、经营的业绩考核与责任相挂钩,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贷前调查不实、审批把关不严、不落实审批条件或擅自变更审批条件等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要进行严肃的责任追究和处罚,以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第二篇:孝感市商业银行信贷系统审批流程
孝感市商业银行信贷系统审批流程
此审批流程根据原手工申批程序拟定,并根据公司业务部意见修改后确定。
一、关于电子审批流程的说明:
信贷系统电子审批流程由系统中不同岗位的不同人员按级别和权限逐级申报审批。系统中设定岗位如下:
客户经理岗(调查岗)支行信贷主管岗 支行审贷小组 支行行长岗 总行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审贷小组岗 总行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总经理 总行风险管理部 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总行审贷会审批==审贷会主任=分管风险(公司,零售)管理部的领导 董事长 董事会
其中:支行信贷主管岗和支行行长岗位不参与贷款流程的申批。
一般贷款业务基本流程如下(特殊业务有单独流程设置):
二、岗位,职位对应关系及审批权限:
支行:
客户经理========调查岗
信贷主管========信贷主管岗
审贷小组========审贷小组岗
支行行长========支行行长岗
总行:
总行公司业务部审贷小组==========公司业务部审贷小组岗(3成员,2人同意时表示同意).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岗
(部行零售部审贷小组)============零售业务部审贷小组岗(同上)
总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信贷主管岗(属审贷小组成员只是有最终表决权)
总行风险管理部================风控部岗
总行风险管理部行领导===========风险管理部分管行长岗
总行公司业务部行领导===========公司业务部分管行长岗
总行零售业务部行领导===========零售业务部分管行长岗
总行审贷会================总行审贷会岗(共有12个成员,每次有七个成员参与申批,其中六人同意,表示同意,否则为否决)
审贷会主任============= 审贷会主任岗(对审贷会意见进行统计并确定)
董事长=================行长岗
董事会===============
三、贷款申请申批流程配置情况:
流程编号:
A:支行调查岗=======审贷小组=====公司业务部=======风险管理部====总行审贷会======分管风险行长(终审)
B:支行调查岗=======审贷小组=====公司业务部=======风险管理部====总行审贷会======分管风险行长=======董事长(终审)
C: 支行调查岗=======审贷小组=====公司业务部=======风险管理部====总行审贷会(安排会签)======分管风险行长==董事长=====董事会
D:支行调查岗=======审贷小组=====公司业务部总经理(终审)
E: H:支行调查岗=======审贷小组=====零售业务部======风险管理部=====总行审贷会(终审)
F:支行调查岗=======审贷小组=====公司业务部=======风险管理部====公司业务部分管行长(终审)
G:支行调查岗=======审贷小组=====公司业务部=======风险管理部====公司业务部分管行长========审贷会(终审)
H:支行调查岗=======审贷小组=====零售业务部======零售业务部分管行长(终审)
J: 支行调查岗=======审贷小组=====公司业务部=======公司业务部分管行长(终审)
I: A:支行调查岗=======审贷小组=====公司业务部总经理=======风险管理部====总行审贷会(终审)
关于流程的说明:每一级岗位在进行审批前,请先查看业务申请信息,并查看前一级岗位的审批意见。总行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为多人审批。审贷会每次从贷审委员会12人中由审贷部总经理岗(虚拟岗位)选出7人且必须为7人,并由被选中的7人进行审批,且7人必须都完成审批并上报后,才能生效,审贷会审批结果将由审贷会主任按照6人及以上人数同意,表示同意的原则进行审贷会意见确定。总行董事会的审批暂时未确定。
四、业务与流程对应情况:
1:个人存单质押贷款:
50万及以下==========流程H
50万---100万=========流程J
100万以上===========流程I
2;对公存单质押贷款:
100万以下===========流程J
100万以上===========流程I
3:银行承兑汇票:
1000万以下100%保证金;=========流程D
1000万以上100%保证金==========流程I
有敞口:
50万以下===============流程D
50万----100万===========流程J
100万以上==============流程I
4:银行承兑汇票贴现:
50万以下==============流程D
50万-----100万=========流程J
100万以上============流程I
5个人住房按揭:
个人住房按揭=========流程H
6个人抵押贷款:
个人抵押贷款=========流程E
7其他业务,除前面有特殊说明的流程外统一按申请金额分类:
1000万以下===========流程A
1000万----1500万=======流程B
1500万----2000万===========流程C 2000万以上及关联贷款=========流程C(还需关联交易委员会批准)
五、流程测试说明
由于流程分类情况较多,需要由专门负责流程的银行业务人员进行测试,测试用例要尽可能包括所有的情况,如在测试过程中遇到流程问题或流程审批及银行实际业务要求不相符合的地方,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调整或修改。
六、电子申批流程的一些建议
鉴于商行首次使用电子审批流程,很多流程都是沿用以前手工申批流程来进行操作的,使得审批流程冗长且岗位人员多次重复,不利于审批效率的提高,并高致使银行高层领导在系统中的工号太多,且权限不一。所以建议贵行在流程申批上可参考我公司在其他银行的电子流程,进行岗位的合并及权限合并。
七、其他申批流程
1:额度业务申请审批流程
支行调查岗=======支行信贷主管岗==========支行审贷小组岗=========支行行长岗===========风险管理部(终审)==========审贷会(终审)[开发商楼盘按揭额度]
业务说明,主要包括各类额度申请业务。
2:客户类流程
支行调查岗=======支行信贷主管岗==========支行审贷小组岗=========支行行长岗===========风险管理部(终审)
业务说明,主要指客户资信等级评定、客户贷后检查、客户分类、客户逃废债、客户清算、客户名称变更、个人信用等级评定等业务。
3:额度贷后管理类流程
支行调查岗=======支行信贷主管岗==========支行审贷小组岗=========支行行长岗===========风险管理部(终审)
业务说明,主要指授信额度调整、额度冻结、额度生效、延长额度期限、额度担保调整、额度金额控制等业务。
4:贷后一般流程 支行调查岗=======支行信贷主管岗==========支行审贷小组岗=========支行行长岗===========风险管理部(终审)
业务说明,主要包括贷后检查报告、贷后五级分类、担保调整、借据展期、变更还款方式、提前还款、不良业务移交、变更还款期限等业务。
5:资产保全流程
支行调查岗=======支行信贷主管岗==========支行审贷小组岗=========支行行长岗===========风险管理部(终审)
业务说明,主要指贷款起诉、贷款撤诉、取得抵债物、不良贷款核销、呆滞呆帐认定等
业务。
第三篇: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系统设计及管理的探究
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系统设计及管理的探究
摘要:作为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信贷业务是银行电子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及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为此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提高地信贷管理水平。信贷审批系统在信贷业务集约化经营与科学化管理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在信贷资产安全性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完善信贷审批系统,合理化设计,对信贷审批管理水平的提升机业务流程的规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系统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及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系统;设计;原则;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3-0133-01
作为商业银行信贷体制改革与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审贷分离”一直以来都是各大商业银行关注的热点。自1999年建设银行信贷体制改革以来,逐步建立“一级审批”信贷审批机制,并加大了专职贷款审批人制度的推行力度,为“审贷分离”的彻底实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信贷资产质量提升机防范风险等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金融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信贷审批管理体系也呈现出诸多问题,为此,笔者以多年的工作经验,在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信贷审批系统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本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系统设计原则
近年来,在银行业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使得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国内国外银行纷纷进行分支机构的设置,这种情况的出现,迫切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现有经营模式,才能赢得发展。在金融市场竞争中银行资产的好坏是影响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信贷资产作为银行最大资产,其质量的优劣对银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标准化和有机集成结合
作为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及信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贷审批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对标准化原则进行充分考虑,也就是说,信贷审批系统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循国际、国内及行业内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同时还要对本行业务管理及信息管理的现状进行充分考虑,确保信贷审批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该系统的主要应用对象包括银行信贷内勤人员、信贷管理人员及会计核算人员,设计中应达到信贷审批系统和其他业务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之间有效结合、密切联系的目的。
(二)先进性与实用性结合
在完善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系统的过程中,工具开发、技术更新及支撑环境等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如在选择具体产品及方式时,应严格遵循先进性原则,确保应用技术符合信贷业务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商业银行信贷审批中大量引进新技术与新概念,在金融市场竞争中,技术方面相对较为滞后的产品将退出本行业的发展舞台,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系统维护升级,在金融市场及服务等方面先进性原则对一定产品与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符合商业银行发展需求,才能对银行投资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才能对信贷审批系统的长期维护及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按照实用性原则进行信贷审批系统设计,不仅可以加大系统推广的力度,还可以充分结合实际需求与使用环境。在实用性原则应用中,应对实施成本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在信贷审批系统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本行现行技术环境、使用环境及外部环境,确保先进性与实用性的有效结合。
二、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系统设计的分析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银行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在银行压低价格、放宽条件进行贷款扩张、抢占份额的同时,落后的风险监控技术将加大银行经营风险,目前国内银行业已经加大了风险控管的力度。为对贷款投放中产生的信贷风险进行有效防范,银行在加大信贷资金管理的同时,必须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有效提升。信贷审批系统的完善,可以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降低。根据商业银行需求进行信贷审批系统设计,应遵循“以客户为中心,以电子化管理为手段,以风险防范为目的”的设计原则,进行信贷审批系统设计,主要分为两层结构形式,为核心层与分支层(图)。
在设计中主要包括系统硬件、系统数据流、系统功能、系统权限控制与数据库、待审批贷款查询数据、审批查询数据库、贷款审批修改数据库、审批详情数据库、贷款权限分配维护数据库、贷款权限修改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系统硬件框架
选用浏览器与服务器的方式作为银行信贷审批系统硬件系统的主要方式,也就是常说的B/S结构,这种系统方式对集中管理数据及系统维护十分有利,并能对系统成本进行有效降低,为客户应用提供便利,利用浏览器可以有效实现客户端操作。
(二)系统权限控制与数据库设计
在信贷审批系统权限控制设计中,应分用户与角色进行权限管理,并在交易中设置权限管理,实现同时前后台共同控制。严格维护功能授权,一键完成数据维护,可实现一个交易所有业务同时全部完成移交。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应对报文所需数据进行采集,数据采集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界面录入、介质导入及其他系统抽取。首先,在验证数据自动获取中,必须严格按照个人诚信系统及企业征信系统的报文数据要求进行,确保数据格式、内容与报文要求相符合。其次,生成报文过程中,当数据采集完成后,应遵循报文需求进行各种报文的生成,并进行上报。最后,错误处理过程中,应按照返回的具体信息,对发生错误的报文进行错误的自动检测,并形成正确的报文,检验合格后进行上报。
(三)贷款权限分配维护数据库设计
在贷款权限分配维护数据库设计中,主要包括贷款流程编号、贷款种类、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多方面内容,如表所示。
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管理的探究
经济效益是商业银行存在的基础,通过银行信贷的方面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经济效益是否良好,与信贷管理水平的高低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作为银行运用信贷杠杆对日常经济活动中的资金信贷关系进行组织、疏导、调节及控制的活动,信贷审批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商业银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学习,提升政策执行力
一是信贷审批管理学习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定期开展各种专题业务研讨等学习活动,对国家政策方针、制度等进行及时、系统地学习与交流,确保信贷审批工作人员能够对上级行信贷管理战略进行及时领会,并对政策和规章制度的精神实质进行准确掌握,将政策精神在本省经济发展与本行经营管理中充分体现,规范审批流程、明确信贷管理方向,在银行业务办理及信贷风险防范中充分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
二是强化政策传导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如审批座谈会议、营销联动、业务培训等方式,完善基层银行信贷审批系统及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在申报项目方面积极引导基层银行向总行政策靠拢,帮助基层银行对风险条线及经营条线利益一致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加大信贷风险控制力度,实现信贷审批与市场营销的充分结合。
(二)坚持精细化审批,把好质量关口
2014年前三个季度,建行河南分行账面利润、公司类贷款新增、个人存贷款新增、中间业务收入等主要业务指标继续占据同业第一的位置,一些指标在建行分行以至全行系统都居于前列,同时,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62%,资产质量保持在同业领先的水平。随着2015年的到来,商业银行竞争愈加激烈及总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的政策要求,在信贷审批管理中,必须对各项政策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促使信贷审批管理符合本省经济需求、各行经营实际,在合理调整信贷结构的同时,有效提高整体资产质量。
1.积极推动信贷经营转型。将信贷审批资源配置及营销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审批过程中,促使信贷资源向非严控行业、优质客户、重要项目及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产品上倾斜,在区域主导产业链中应起到深层次拓展的作用,进而实现“多产品覆盖、向两头延伸、表格化管理”。
2.加大防范风险控制力度。在审批中积极督促申报行努力挖掘和增加抵、质押方式的业务占比,或采取由信用等级更高、经营实力更强的担保单位提供担保,严格控制互保、交叉保及设备抵押项目,对集团客户、关联客户以及虚拟集团客户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研究总体资产负债情况、银行在企业金融需求中的控制地位以及风险控制策略,努力提高授信方案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及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特别是在国家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后,银行信贷独立评估及审批决策权逐渐加大。如何在信贷业务发展中,降低信贷风险,对商业银行发展至关重要。信贷审批系统设计的完善,对提升信贷资产安全性能与规范业务流程具有重要作用。在建立与完善信贷审批系统的同时,应加大信贷审批管理力度,提高其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邢德海,齐二石,董旭源.基于SOA的国有银行数据集中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2]
梅登华,闵华清.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6(23).[3]
苑 鑫,陈玉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审贷分离制度效率的对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4]
贾 楞.国内银行业信贷审批机制的考察与借鉴[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6(7).[5]
林文生,冷先刚,闵娟娟.基于J2EE的银行信贷管理系统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8(4).[责任编辑:庞 林]
第四篇:银行信贷审查风险及预防
银行信贷审查风险及预防
借款审查风险及防范
对借款人的有关资格资质进行审查,是借款合同签订的前提,也是借贷行为必不可少的程序。审查的重要意义在于评估贷款风险的大小,近而决定贷款交易的成功与否。
一、审查风险
贷款风险的产生,往往在贷款审查阶段就开始了,综合司法实践中发生的纠纷,可以看出,在贷款审查阶段出现的风险主要出现在以下环节。
(1)审查内容遗漏
贷款审查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要求调查人员就贷款主体的资格、资质、信用、财产状况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调查。再实践中,有些商业银行审贷人员挂一漏万,造成信贷风险。
(2)没有尽职调查
在实践中,有关审贷人员,往往只重视文件的识别,而缺乏尽职的调查,这样,很难识别贷款中的欺诈,造成信贷风险。
(3)判断错误
审贷过程中,不仅仅要查明事实,更应当就有关事实进行法律、财务等发面进行专业的判断。在实践中,大多银行没有对有关内容听取专家意见,或由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判断。
二、贷前调查的法律内容
(1)关于借款人的合法成立和持续有效的存在
审查借款人的合法地位。如果是企业,应当审查借款人是否依法成立,有无从事相关业务的资格和资质,查看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应当注意相关证照是否经过年检或相关审验。
(2)关于借款人的资信 考察借款人的注册资本是否与借款相适应;审查是否有明显的抽逃注册资本情况;以往的借贷和还款情况;以及借款人的产品质量、环保、纳税等有无可能影响还款的违法情况。
(3)关于借款人的借款条件
借款人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开立基本帐户和一般存款户;借款人(如果是公司)其对外投资是否超过其净资产的50%;借款人的负债比例是否符合贷款人的要求;
(4)关于担保
对于保证担保的,对担保人的资格、信誉、履行合同的能力进行调查。
三、对借款人及其负责人还应专项审查
为减轻贷款人的道德风险,对借款人及其负责人还应专项审查
各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除了审查借款人的资格、条件、经营状况等情况外,还要对企业的投资人及法人代表和主要管理者的个人品质加强审查和控制,包括:
⑴对董事长、总经理、厂长、经理等主要人员有赌博、吸毒、嫖娼、包养情妇,经常出入歌舞厅、桑拿场所,大操大办婚丧红白喜事,购买与其经济实力不相称的高级轿车、经常租住高级宾馆等行为的,其企业贷款必须从严控制。
⑵对家族式的集团或公司的贷款必须从严控制。所谓家族式集团或公司,是指集团及其子公司或仇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企业内部的主要领导岗位全部或主要由有血缘关系的人员及其家属、亲属担任的企业。
⑶对法人代表持有外国护照或拥有外国永久居住权的,其企业、公司国外有分支机构的,其家庭主要成员在国外定居或者在国外开办公司的企业的贷款要从严控制对其法人代表出国及企业的资金往来要密切关注。特别是对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或资金用途的不明的转账行为,要进行严格的审查、监督并及时制止。
⑷贷款前要对企业法人代表的兼职情况进行调查。对于一人兼任多个企业法人代表的关连企业的贷款,必须从严控制。⑸审查贷款时,必须以借款人的资格、条件、经营状况、还款能力、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品质等为依据,不得因借款人的政治身份,比如“劳动模范”、“先进分子”、“华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为依据,降低贷款条件或不按规章制度发放和管理贷款。
⑹借贷关系只发生在当事人之间。对那些通过或利用领导、亲属、朋友、同学、战友等关系打招呼、写条子介绍的贷款,不得放松对贷款条件的审查。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不予贷款。
⑺发放担保贷款时,要对借款人与担保人的关系进行认真调查。对借款人与担保人属同一集团公司的企业,贷款要从严审查。非独立法人的分公司提供的担保无效。
四、贷款审查的建议
认真审查每一笔贷款
不能把贷款的风险判断建立在过去的审查或信用上。不能因借款人过去曾按时还本付息就放松审查,或减少调查程序。
建立借款人的法人代表及其主要管理人员定期约见制度。约见周期可根据贷款额度的大小、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变化状况等确定。贷款额度大的,要相应缩短约见周期。
信贷人员(信贷员、信贷审查小组成员、信贷审查委员会成员)与借款人在借贷活动中不得进行不正当的私下接触。
信贷人员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接受借款人的现金、贵重礼品、购物券等;不得参加由借款人支付费用的娱乐活动;不得向借款人报销任何费用。
对于贷款数额大,周期长,或者借款人用于特定用途的贷款,应当聘请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判断,并就有关事宜提供专家意见。
第五篇:宏观调控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风险与对策研究[模版]
当前,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将面临新考验。为此,笔者拟对宏观调控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作一透视,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宏观调控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经营面临的新风险
(一)“二高一资”行业风险加大
南通地区“二高一资”行业主要分布在印染、化
工和钢丝绳领域。相应客户风险点在于:一是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如南通钢丝绳行业客户大部分的年产量集中在1万吨左右,销售收入在8000万元左右,均属小规模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二是产品结构欠合理,科技含量不高。生产工艺水平大多偏低,附加值不高。三是环保门槛提高,行业风险加大。如印染行业因其生产过程中废水排放量大,废水实际处理达标率低,被环保部门列为重点排污治理对象。尽管大多建有废水处理措施,但处理工艺和操作管理普遍落后,一些产能较小的企业由于成本等因素难以做到达标排放,可能被勒令关停导致信贷风险。
(二)退税政策调整后外贸及出口加工型企业风险不断积聚
南通市目前的出口商品仍以化工、橡胶制品和钢丝绳等“两高一资”产品和纺织、服装、鞋帽、五金工具、玩具、木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为主,退税政策调整在短期内将使商业银行客户中那些利润率低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生存风险。一些利润率较低的中小企业,因其产品附加值不高,出口中的优势主要依赖低廉的价格,其利润几乎是靠国家出口退税来支撑,退税政策的调整将直接导致这类企业失去利润空间。南通市纺织服装、板材、五金工具、玩具等行业的出口企业都将因此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地步,造成企业预期利润落空。同时,出口企业产品转内销后将加剧国内同行业市场竞争风险,部分企业将会被淘汰。
(三)人民币升值将造成授信业务的不确定性。从总体上看,因人民币升值而明显受益的行业相对较少,而直接受到不利影响的主要有三类行业:一是出口比重较大的行业,包括纺织、电子、家电、医药、造船等行业;二是进口替代型的行业,主要是石化下游产品;三是产品国际定价的原材料行业,包括氧化铝、矿石有色金属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原材料销售行业。随着升值势头的加剧,受不利影响的行业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响程度也将更加严重。随着这些行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下降,将增大银行在相关行业贷款的风险,对授信业务造成深远的影响。
(四)贸易型客户的经营风险变大。
贸易型客户易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在其上下游客户资金紧逼时,此类客户违约风险将逐步加大。
(五)多头贷款风险隐患日益凸现。
这类客户在国家银根紧缩时,只要有一家银行对其压缩贷款,极易出现多米诺现象。
(六)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上调影响信贷有效投入。近年来,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回收过剩的流动性。每上调0.5个百分点,对银行来说,都意味着潜在信贷投入空间的缩小,并进而影响整个盈利水平,挑战传统的盈利模式。
二、宏观调控背景下化解信贷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理性规避政策风险。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认真分析并理性判断经济金融大势,顺势而为,坚决避免与政策博弈行为;要高度重视国家宏观调控部门风险提示,把握好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和贷款投入步伐;要深入研究当前热点行业、敏感行业的发展变化,严格落实贷款投向政策,切实防范经济景气波动带来的风险;要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制定行业授信政策,合理调整信贷资金投向;要适应国家经济调控政策的变化,适时调整信贷投放策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切实防范经济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坚持有保有压,努力在发展中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
1、把好客户准入关,确保信贷资产质量。
一是要选准载体,积极营销优质客户项目贷款。加大对投资主体实力强、项目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优、预期盈利加大的优势产业和板块经济的有效投入,以优质项目贷款支撑全行贷款总量的增加。二是锁定客户,大力营销优质客户贷款。重点选择承贷主体经济实力强、行业前景好、管理水平高、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优的客户。三是本着“资产有效、信誉优良、比例适度、落实责任”的原则,有效支持小优客户发展,特别是对绣品市场、布料市场、装饰、建材市场、机电产品市场的个人优质客户,实行信贷倾斜政策。四是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服务、提高效率、灵活定价等措施,在确保综合效益的前提下,有效办理低风险业务。
2、认真把握客户实际信用需求,合理确定授信额度。
认真把好授信关,做到该支持或能支持的要保证授信额度足额到位;不该支持或必须压缩的,确保压缩、退出计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