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管理工5篇

时间:2019-05-15 01:2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管理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管理工》。

第一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管理工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9]86号 【发布日期】2009-06-29 【生效日期】2009-06-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9]8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2009年6月5日,四川省成都市发生一起公交车辆燃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暴露出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要求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加强防范,切实做好我省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包括城市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农村客车、各单位接送车等,下同)的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强化落实主管部门安全监管的责任,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对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工作负总责;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和车辆使用单位是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工作的责任主体,企业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各级交通、建设、公安、交警、消防、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管理工作。

二、突出重点,深化隐患排查治理。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各地要结合正在开展的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和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集中一个月时间,组织一次针对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场站设施的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对车辆的安全设施要进行逐车、逐部位排查,对存在漏油、漏气、漏液和电路、管路老化等问题以及没有配备车辆救生锤和消防灭火器等安全器材的车辆,要立即进行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停车整改;对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场站设施装备,如油库、加气站、油罐车、供电站(所)等,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排查。对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及场站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一定要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防患于未然。

三、严格日常管理,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的安全运营。要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技术,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预防体制及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根据国家有关安全质量管理的要求,完善客运车辆技术性能,配齐安全器材,提高车辆保修质量和效率;加强车辆运行调度工作,科学合理地编制和调配车辆营运计划、时刻表及车辆班次,改善行车秩序,保持全线均衡运载,正点运行,不断提高运营效能;指派专人维持场站秩序,疏导乘客,严防拥挤、踩踏等事故发生;加强易燃易爆易腐蚀危险化学品检查,加大 “三品”查堵力度,严禁“三品”进站上车;按照有关规定,加大对车辆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行车过程中发现可疑物品或出现异常情况,要按道路交通规定停车进行安全检查。有接送车的单位要认真做好接送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强化安全监管,维护安全形势稳定。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工作的监管。建设和交通部门要认真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根据各自职责,强化对道路客运企业、客运场站、客运车辆的监督检查,严把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状况关、从业人员资格关,切实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的安全监管工作;交警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的年检、年审工作,加大路面违法查处力度;消防部门要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消防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公安部门要加强民爆物品安全管理,严密防范措施,严厉打击非法携带爆炸物进入公共交通工具的违法犯罪行为;安监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管理的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强驾驶员、乘务员遵纪守法、安全操作、安全检查、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检查、安全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旅客运输车辆安全提示制度,宣传安全防范和应急自救知识,确保旅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合理避险,有效疏散,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制订完善公共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切实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六、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05〕46号)精神,提出本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编制和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确保规划落实到位。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安全投入,重点解决城市公交车数量不足、车况不佳、线路设计不合理等安全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吸取成都“6.5”公交车辆燃烧事故教训,克服麻痹思想,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进一步细化本通知中的各项要求,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我省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的安全运行。

二○○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清理整顿全省城市出租汽车等公共

【发布单位】80402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0]6号 【发布日期】2000-02-01 【生效日期】2000-0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清理整顿

全省城市出租汽车等公共客运交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0〕6号二000年二月一日)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现将《关于清理整顿全省城市出租汽车等公共客运交通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清理整顿全省城市出租汽车等公共客运交通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交通部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城市出租汽车等公共客运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94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现决定对全省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和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进行清理整顿,重点是城市出租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客运市场。为了保证清理整顿工作的有序开展,现按《通知》要求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是由城市公共汽车、电车、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客运体系,其正常运行对于促进我省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方便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省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非法营运车辆猖獗,客运交通市场秩序混乱,损害合法经营者的权益;收费项目繁多,车辆重复检审,从业人员负担重。二是部分出租汽车经营单位与驾驶员之间的经济关系不规范,以包代管、以罚代教,个体车辆挂靠混乱;部分城市出租汽车经营权的有偿出让和转让,制度不健全,程序不完善,效果不显著。三是车况较差、超龄服役、超载运行,经营者素质低,违章违纪现象严重,存在环保问题和安全隐患;部分小公共汽车运营不规范,乱窜线、乱停靠、乱收费,随意拉客、甩客、宰客等违规行为严重。四是城市公共汽车、电车、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多头管理,地域分割,争抢客源,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公共交通秩序,影响城市的功能发挥和整体形象,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一、一、清理整顿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清理整顿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以规范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市场为中心,坚持“统筹考虑、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发挥国有公共客运交通骨干企业主导作用,形成以公共汽车、电车为主体,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格局;正确处理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运作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市场体系。

清理整顿的总体目标是:提高我省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服务质量和专业管理水平;严厉打击非法营运,杜绝“黑车”;清理收费项目,减轻经营者负担;使经营权的有偿出让和转让规范化、合理化,规范经营行为,严格从业人员的资质、资格审查,改善经营环境,确保行业稳定;积极营造统一管理、多家经营、开放市场、有序竞争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市场。

二、二、清理整顿的主要内容

(一)打击非法营运,维护客运秩序

各城市人民政府要组织建设、交通、公安、工商等部门,统一部署清理整顿的具体工作,对城市公共客运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打击非法营运,坚决堵住非法营运车辆的源头。要根据当地实际,重点在非法营运车辆活动猖獗的机场、车站、公交线路沿线、大型客流集散点和城乡结合部,组织稽查人员进行联合监督检查,也可以与邻近地市联合进行交叉稽查。对非法营运的摩托车、客货两用车、农用三轮车、残疾人专用车、通勤车、伪造营运证照的小客车、驻点营运的异地出租汽车和其他社会车辆,要从严查处,坚决取缔;对查获的非法营运、违规违纪、客运服务设施不健全的车辆,严格按照《山西省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暂行条例》和《 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建设部、公安部第63号)以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客运管理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函〔1999〕52号)规定进行查处。在依法处罚中,凡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一经举报,纪检纠风部门要一查到底。

(二)清理收费项目,减轻企业和从业人员经营负担

各城市人民政府财政、物价部门要会同建设、交通、公安等部门,对涉及城市公共汽车、电车、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认真清查目前涉及公共汽车、电车、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的收费项目及征收标准,并进行分类处理:

一是对法律、法规,国务院,财政部、国家计委,省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财政、物价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的政府性基金项目,予以保留;

二是对其他涉及城市公共汽车、电车、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一律取消;

三是对符合国家规定的涉及城市公共汽车、电车、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擅自扩大征收范围和提高征收标准的,要严肃处理,并责令其改为按规定范围和标准征收;

四是对国家已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项目以及强立名目、不合理的捆绑收费,仍继续征收的,要予以严肃查处;

五是对涉及城市公共汽车、电车、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合理的收费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对强制性的服务性收费要转变为自愿性的服务性收费(如订报费等);对没有自有车辆的或自有车辆达不到规定数量的挂靠公司的挂靠服务费要取消。

任何部门和单位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对城市公共汽车、电车、小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进行检验、检测并收取费用,一经发现,要依法严惩。

(三)规范经营行为,稳定职工队伍

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资质的开业审查和审查。清理整顿期间,要对企业经营资格进行一次全面复审,复审合格后,发给全省统一经营资格证书。各城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城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审核条件,并报省城市公共客运管理部门复审备案。

要严格从业者的资格审查,从业者条件必须符合《条例》和建设部、公安部第63号令规定的资格标准,认真抓好职业培训,从业者经培训并全省统一的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承包、租赁等经营方式,逐步实现格式合同,加强合同监管。规范驾驶员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做到责权平等,风险共担,收费合理。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保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稳定职工队伍。

(四)进一步规范经营权的有偿出让和转让

已实行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的城市,要依据有关规定,针对经营权有偿使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清理,严格规范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行为。对私下转让经营权及其它扰乱经营权管理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处理,并收回其经营权。对于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方式不规范及出让收入不按规定使用的,要立即改正。在清理整顿期间,原则上不得实施经营权的有偿出让和转让,如确需实施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的城市,可向省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写出专题报告,然后按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批。

未实行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的城市,在清理整顿后,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但在实施之前,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五)加强客观调控,统一市场监管

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宏观调控和统一监管,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统一财税、经济和技术政策,统一执法尺度,统一使用税控计价器,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的方针,切实解决部门之间分割客运市场的问题。并要加强通讯设备的管理,逐步实行对出租汽车监控、防劫、防盗的监管,为乘客电话预约订车提供方便。

各城市人民政府要在改革中切实解决由于客运系统管理环节太多而造成的新的多头管理,政令不畅,相互扯皮等长期以来削弱统一管理的问题。并做好管理部门内部的自查自纠以及严厉打击吃拿卡要,中包私囊,庇护“黑车”等恶劣行为,一经举报,严肃处理。

各城市人民政府要编制出由公共汽车、电车、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专业规划组成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并将专项规划报省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要加快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法制建设的步伐,完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法规体系,要有计划地制定相应的规章,依法管理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市场。对合法营运的城市公共汽车、电车、小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等城市客运车辆的营运要依据《通知》精神及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在清理整顿出租汽车客运市场中,要稳定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其依法统一管理职能。要根据财政部财预字〔1998〕372号文件,切实落实管理经费,保证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行使职能。

(六)整顿城市道路交通秩序

公安部门要积极配合建设部门,集中力量解决出租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影响当地交通秩序的突出问题,严格查处乱停、乱靠、乱跑的车辆。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文明驾车。要在道路空间和时间的使用上优先公共汽车、电车通行。要配合规划部门合理开辟、调整公交线路、站点。

建设部门应会同规划、公安部门在机场、车站、码头、客流集散地等公共场所,规划、建设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专用候车场、站、点,为乘客提供便利。

三、三、清理整顿的组织领导

(一)为了保证清理整顿工作的有序开展,并取得成效,由省建委牵头,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省计委、省公安厅等部门参加组成全省清理整顿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建委。

清理整顿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省城市出租汽车等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清理整顿工作,对各级城市的清理整顿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并负责定期向全国清理整顿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进展情况。

清理整顿期间,建设部门要依据《通知》精神,负责对从事城市公共客运的车辆进行清理整顿;对于进入城市的长途客运车辆,由公安、交通部门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山西省道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及省政府晋政办函〔1999〕52号规定进行清理整顿;财政部门会同物价部门负责清理涉及城市公共客运行业的收费;公安部门主要负责整顿城市道路交通秩序;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将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产业列入地方国民经济发展序列,制定相关的保障政策和具体实施措施。

(二)各城市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清理整顿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清理整顿工作。并根据《通知》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报省清理整顿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限定期限。要定期向省清理整顿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情况。

四、四、清理整顿的方法步骤

(一)第一阶段:2000年1月25日至2000年3月下旬。各地市一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车辆,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二要彻底清理取消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三要推行规范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清理整顿,使城市客运交通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省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将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检查、督促各城市清理整顿工作的开展。

(二)第二个阶段:2000年3月下旬至2000年5月底,在巩固第一阶段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企业及城市汽车租赁企业进行清理整顿,规范经营行为,发给整顿后合格的经营企业全省统一的经营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坚决取缔;二要规范经营权的有偿出让和转让,做到手续齐全,运转合理规范;三要进行从业者的资格审查,对从业者进行一次全面培训,经全省统一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四要整顿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统一市场监管,实现统一管理,落实本次清理整顿内容中的政策规定等并上报有关材料,使城市客运市场有一个明显改观,基本实现清理整顿的目标。

(三)第三阶段:2000年5月底至6月底,各城市要做好清理整顿的善后工作,进一步巩固清理整顿取得的成果,全省清理整顿城市公共客运交通领导小组对各城市的清理整顿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没有完成清理整顿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和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并责令其限期完成。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商务厅等部门关于加强外派劳务管理工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7〕20号 【发布日期】2007-04-28 【生效日期】2007-04-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商务厅等部门关于加强外派劳务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7〕2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商务厅、省外办、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政府新闻办《关于加强外派劳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关于加强外派劳务管理工作的意见

省商务厅 省外办 省公安厅 省工商局 省政府新闻办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省对外劳务合作发展迅猛,在扩大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外派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加强外派劳务管理,规范外经企业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外派劳务人员和外经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我省对外经济合作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强外派劳务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对外经营资格管理

从事外派劳务业务的企业(以下简称外经企业)必须具有商务部批准的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或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经省商务主管部门年审合格。其他任何企业或个人不得从事外派劳务经营活动。

外经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开展对外经营活动,严禁与非法劳务中介机构和个人合作。如有与其对外经营资格、对外经营范围不符的,由商务(或外经贸)主管部门会同外事、公安、工商等部门依法查处。

二、加强市场准入管理

外经企业开拓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必须遵守以下市场准入规定:首次或再次进入某国(地区)市场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业务的,应征得我驻外使领馆经商参处的同意,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还应获得商务部颁发的投(议)标许可证,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以下简称承包商会)办理项目备案手续后,方可实施对外项目,并应主动接受我驻外使领馆经商参处的指导,服从承包商会的协调,遵守行业管理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的,省、市商务(外经贸)、外事、公安、工商等部门不予办理有关手续,企业不得开展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擅自开展业务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并追究经营者责任。

三、加强对外劳务合作重点环节管理

(一)把好境外合作伙伴关。外经企业要对境外雇主及中介机构的资信进行深入了解,必要时可请我驻外使领馆经商参处协助开展境外资信调查,确保选好境外合作伙伴。

(二)把好签订合同关。劳务人员出境前,外经企业应根据与境外雇主签订的对外劳务合作合同,直接与劳务人员签订外派劳务合同,并为劳务人员取得合法的工作准证。外经企业必须遵照我国法律和项目所在国法律,保持对外合同与外派劳务合同(协议)的一致性,严密合同条款,明确各自责任,不得层层转签,更不能委托分包商和受托招聘劳务人员的企业代签外派劳务合同或协议,以避免由于签约主体变更、合同条款不清给境外劳务管理带来隐患。

(三)把好外派劳务人员招聘关。外经企业除直接招聘各类外派劳务人员外,可通过外派劳务基地县(区)或当地政府指定的机构组织招聘,也可以和其他外经企业合作招聘。外派劳务人员的工资不得低于所在国法律规定的同行业、同工种或雇佣外籍劳务人员的最低标准或行业中介组织制定的协调价格标准。外经企业利用媒体向社会发布招聘劳务人员广告时,必须按照《广告法》规定实事求是地介绍国外工作的条件、工资标准、食宿、劳动保护、保险、福利待遇、收费项目及标准等情况,不得弄虚作假。

我省外经企业根据合同要求或雇主意见,需跨省、市招聘外派劳务人员时,须按商务部规定,前往招聘人员所在地的省级商务(外经贸)主管部门办理有关跨省市招聘劳务人员的备案手续,同时报本省市商务(外经贸)主管部门备案。外省外经企业、中央外经企业与我省外经企业或外派劳务基地县合作,来我省招聘外派劳务人员的,要按规定向我省商务厅办理备案手续。与其合作的我省外经企业有责任督促其履行这一手续,并在双方合作协议签订前,将拟合作的项目情况书面报省、市商务(外经贸)主管部门。

(四)把好外派劳务培训关。外经企业要按照“派前培训”、“不培训不外派”的原则,履行对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义务,自行组织培训或委托培训机构培训。要保证培训内容、时限和质量,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的国格意识、履约意识、维权意识、应急常识以及遵守外事纪律的培训和教育。要组织已培训的劳务人员参加省外派劳务培训考试中心的考试,经考试合格领取《外派劳务(研修)人员培训合格证》后方可外派。对不按规定开展外派劳务培训的企业,有关部门不予办理外派手续,并责令企业改正,追究相关责任。

(五)把好外派劳务项目审查关。外经企业(包括在我省登记注册隶属中央企业管理,具有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商务部《对外劳务合作项目审查有关问题的规定》要求,及时向省、市商务(外经贸)主管部门办理对外劳务合作项目审查的有关手续。须报送的审查材料包括:经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的《外派劳务项目审查表》;企业与外方、劳务人员签订的合同以及外方与劳务人员签订的雇佣合同(如已签订);项目所在国政府批准的工作许可证明;外方(雇主或中介)的当地合法经营及居住身份证明;劳务人员的有效护照及培训合格证;拟外派劳务人员在国内无犯罪记录的证明。外经企业要保证上报材料的准确性,不得弄虚作假,不得通过旅游、商务考察、培训等渠道外派劳务人员,不得向境外博彩业、色情场所外派劳务人员。市级商务(外经贸)主管部门收到外经企业报送的项目审查材料,应在三日内向省商务主管部门上报初审意见。

凡在与我国未建交、敏感的国家(地区)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企业,要将项目报省商务厅初审并报商务部批准后,方可对外组织实施。未通过项目审查的对外劳务合作项目,不得擅自对外实施或变相实施。对不按规定办理项目报审、合同报备的外经企业,由省、市商务(外经贸)等主管部门视情依法处理。

(六)把好境外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关。外经企业要重视争取土建施工部分的合理价格,在进行境外工程施工劳务分包时,不得与无对外经营资格、无施工资质或施工资质等级不够的企业分包合作,更不得层层转包、挂靠。需直接与外派劳务人员签订外派劳务合同的,严禁层层转包而增加劳务人员负担。

(七)把好外派劳务收费关。外经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商务部、财政部关于收取劳务人员管理服务费用的有关规定,在对外劳务合同落实并与劳务人员签订《外派劳务合同》或协议后,直接向劳务人员收取费用,并出具收费凭证。不得委托合作招聘的企业或个人层层收取费用,不得向劳务人员收取履约保证金。要在招聘劳务人员的工作场所公布收取劳务人员管理服务费的项目和标准,明确由劳务人员自行承担的费用内容,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要按时结算劳务人员工资,不得无故拖欠和克扣,对于合同明确待劳务人员回国时结算的款项要按时兑现。

(八)把好境外劳务管理关。外经企业批量外派劳务人员的,要派员带队随行,衔接好与境外雇主的合作关系,安排好外派劳务人员的工作、生活。在同一个市场上外派劳务达100人以上的,要派出专职管理人员,500人以上的要设立境外专门管理机构。外经企业要建立境外劳务人员不良行为记录库,对外派劳务人员中在境外恶意闹事,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及时上报省、市有关部门。对在国内外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给企业造成经济、信誉损失,可依法追究劳务人员责任。外经企业没有建立境外劳务不良行为记录库,或未将有不良记录人员报省、市有关部门的,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四、加强部门合作和属地管理

对境外事件处理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外派劳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境外重大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快速反应预警机制及应急处理机制。对涉及100人以下(不含100人)的事件,由对外签约外经企业注册地的市、县政府牵头,劳务人员居住地的市、县(区)政府协助,指导涉事企业进行处理。对涉及100人以上的或劳务人员居住地涉及多个地区的事件,由对外签约外经企业注册地的市、县政府牵头,劳务人员所在地的市、县政府配合,省有关部门协助,指导涉事企业进行处理。

建立联合检查制度。省商务厅、省外办、省公安厅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每半年对重点市、重点外经企业、重点项目进行联合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不定期派出工作组,前往我省外派劳务人员比较集中、承揽工程项目较大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完善防范措施。对因管理不善,问题较多,形成重大隐患的,要追究属地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

五、加强涉外劳务事件宣传管理

要高度重视外派劳务的宣传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徽良好形象。要加强对境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管理工作。发生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时,相关外经企业要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商务厅,由省商务厅会同省政府新闻办拟定对外宣传口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宣传。根据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适时组织中央驻皖和省主要新闻媒体开展新闻报道,争取舆论主导权,为妥善处置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外派劳务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信息的收集,积极开展正面宣传。

六、建立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和外派劳务工作的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对工作不力、监管失误、突发事件处理不当的单位和人员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对在经营活动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外经企业,省有关部门将根据有关规定,分别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整改、罚款、不予通过年审等处罚。情节严重的,建议商务部取消其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对于涉嫌犯罪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依法行政、严格把关、廉洁高效的部门和个人以及在外派劳务中成绩突出的外经企业、外派劳务基地及有关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外经企业也要制定相关措施,对工作表现突出,维护企业形象、维护境外合法权益成效显著,为国家和企业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编委办等部门关于理顺城市公安分局管

【发布单位】沈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沈政办发[2009]52号 【发布日期】2009-07-23 【生效日期】2009-07-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沈阳市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编委办等部门关于理顺城市公安分局管理体制交接工作方案和

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

(沈政办发[2009]5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编委办、人事局、财政局、公安局等4部门《关于理顺城市公安分局管理体制交接工作方案》和《关于理顺城市公安分局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七月二十三日

关于理顺城市公安分局管理体制交接工作方案

(市编委办、人事局、财政局、公安局)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3号)和《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04〕5号)精神,为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理顺我市城市公安分局管理体制。为切实做好交接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基本原则

理顺城市公安分局管理体制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重大举措,也是维护我市社会治安稳定的有力保障。各相关部门在此次理顺城市公安管理体制工作中,要本着先易后难、有利工作、确保稳定、不留遗患的原则,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做好理顺体制移交和衔接工作。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政府决定此项工作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春明同志和副市级干部、市公安局局长许文有同志负责,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田家同志牵头,市编委办、人事局、财政局和公安局等部门组成理顺体制交接工作协调小组,专门负责组织协调交接工作,督促检查有关部门交接工作落实情况,解决交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三、交接内容

市公安局下设的和平、沈河、铁西、皇姑、大东、东陵、于洪、苏家屯、沈北、浑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北站地区、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细河等15个分局的人员、编制、经费、资产管理权限交由市公安局垂直管理。

(一)人员。各公安分局公安专项编制,在编在职且经过市人事局、公安局审批的公安民警、工勤人员以及离退休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人事档案、工资统发等人事编制工作事项全部移交市公安局管理。体制理顺后,各公安分局人事管理依照市直机关的有关程序和规定办理。

(二)经费。将应由各区财政负担的各公安分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划转到市财政,并由市财政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安排支出。

(三)资产。将各区公安分局的全部国有资产划转到市公安局管理,并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办理划转手续。

四、交接办法

(一)人员编制交接。

1.市核定各区分局公安专项编制,各公安分局要按照在职民警、在职工勤人员、离退休人员、停发工资人员等不同类别,分别填写《沈阳市理顺城市公安分局管理体制移交人员编制名册》,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区编委办、人事局、公安分局审核并报市编委办、人事局、公安局审定后移交市公安局。

2.各公安分局对移交范围内的各类人员工资、津贴、补贴项目和标准,按照市直机关统一规定,经市人事局审核后将工资关系移交市公安局。

3.各公安分局核定各类人员工资发放数据,经市编委办、人事局、财政局审定后,纳入市财政工资统一发放。

(二)经费核定和基数划转。

1.经费核定。

(1)人员经费核定。以市人事部门认定的2009年6月2日编制内在职的公安干警、工勤人员和离退休人数为准,按照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项目和标准核定。

(2)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核定。按照2006年、2007年、2008年财务决算收入数(不包括中央、省、市的政法专项资金;中央、省基建专项资金、市基建财力和区配套资金)的3年平均数核定。

2.基数划转。按照核定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数额,剔出上缴的非税收入3年平均数后确定划转基数。

(三)资产移交。

在资产移交前,各公安分局对本部门的全部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清产核资后,经两级政府资产管理部门核准并报同级政府批准后,按照规定程序将资产移交市公安局。

五、交接步骤

(一)准备阶段。各公安分局按照移交工作要求,认真做好交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好交接文件,录入数据,填写各类交接表册。

(二)接收阶段。由市编委办、人事局、财政局、公安局和各区人事、财政部门对各类报表和信息数据进行审核、审批后,正式移交市公安局。

(三)时间安排。理顺体制交接工作以2009年6月2日市长办公会议议定时间为起始标志,人员交接工作于7月底前完成。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资产移交、经费核定、财务核算体制的建立等工作。从2010年起,各公安分局的经费、资产、财务管理体制全部纳入市本级预算管理,人员工资从2010年1月1日起由市本级统一发放。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理顺城市公安分局管理体制是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基层公安机关的监督和管理,提升全市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的一项重要决策。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和部门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在理顺体制期间各地区要确保各区公安分局正常工作的开展,对年初纳入预算的经费要及时拨付到位,不能因体制划转而减少投入。

(二)精心组织,密切配合。理顺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有关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既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本部门的工作,又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积极协调解决理顺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确保交接工作按期顺利完成。

(三)落实责任,严肃纪律。理顺工作涉及人员、经费、资产多个方面,政策性强。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严格把握政策界限,严格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廉政规定,坚决防止借理顺之机突击进人、侵占国有资产等现象的发生。市公安局和各公安分局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做到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强力保障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关于理顺城市公安分局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意见

(市编委办、人事局、财政局、公安局)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理顺我市城市公安分局管理体制的决定,现就理顺城市公安分局管理体制中的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如下:

一、关于自定编制问题。为解决工勤人员不足问题,皇姑区政府为区公安分局增加了18名自定编制,调入了17名工人。这部分编制和人员未在市级人事、公安机关管理范围内。此外,铁西分局3名工人、开发区分局2名工人没有编制,未经市公安局审批,由区政府同意调入的。这些编制的核定不符合政法专项编制管理的规定,不在上收之列,由市编制部门协调所在区进行妥善处理。

二、关于未落关系的军转干部和公安院校毕业生等人员调整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理顺体制决定前已由市人事局、市公安局派遣到各分局的军转干部、公安院校毕业生及区人事局已同意接收调入、但未落关系的367人,由各区人事局办理人事、工资关系后,纳入接收范围。涉及公安机关干部和警力调整的,工资关系暂时不变,待工资由市统发后一并理顺。

三、关于文职雇员和临时用工人员问题。为解决警力不足问题,各区政府同意,共招聘了340名文职雇员。这部分人员是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厅有关精神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经费由区财政承担,签订了劳动合同。为弥补工勤人员不足,各分局还通过财政拨款雇佣了643名临时工,其中大部分签订了劳动合同。为不影响各分局正常开展工作,上述人员仍然保持现有身份,经费渠道不变,继续由各区、开发区公安分局管理。

四、关于联防队员问题。根据市长办公会议《关于组建专职治安联防队伍的会议纪要》(办综三字〔1992〕71号)精神,我市1992年建立治安联防队伍,目前在岗1159人。根据市政府《关于解决我市专职治安联防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业务会议纪要》(市政府业务会议纪要〔2007〕第231号)要求,一是各区政府根据社会治安的实际需要,确定本区招录人员,并全面实行劳动用工制度;二是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各区政府要承担本辖区录用专职治安联防队员的工资、保险和办公等经费支出,并为联防队员缴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意外伤害等社会保险,每年列入各区财政预算。理顺管理体制后,治安联防队员继续由各区政府按照原管理体制执行。

五、关于被辞退民警问题。目前,市公安局共有被辞退民警325名,其中,各分局共有185名。2009年6月30日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纪要》(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09〕第42号)明确:“为被辞退民警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其中需要补交的费用暂时缓缴,今后需要缴纳的费用,由市财政承担,据实核拨”。各分局现有的被辞退民警由市公安局协调市劳动保障局办理“两险”。

六、关于部分区拖欠工资、津贴补贴问题。个别区新接收的军转干部和公安院校毕业生由于办理调入手续、晋级晋档工资和非领导职务晋升审批等原因,存在欠发工资的问题;还有一些区由于财力所限,没有及时发放警察执勤岗位津贴以及政策规定发放的超时加班、手机话费等补助。理顺管理体制后,各区公安分局、区人事局和区财政局要根据相关政策,认真核实各类工资、津贴补贴的拖欠金额;各区要在2009年12月31日以前,一次性补发拖欠的工资、津贴补贴。对极个别特殊困难的区,由市公安局和区政府签订兑现协议,最迟在2010年底前兑现完毕。

七、关于各区公安分局办公用房、业务用房和基层派出所建设资金问题。根据国家对公安部门“三基”工作要求,各区公安分局办公用房、业务用房和基层派出所建设项目有的已列入各级政府建设计划,有的尚未列入。对“三基”建设所需资金,理顺管理体制后,对已纳入计划的,由各区公安分局、区发改局和区财政局对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资金落实情况进行核实。对尚未到位的资金,仍然按照计划中明确的原资金渠道解决。其中应由省、市负责的资金仍然由省、市负责落实;应由各区负担的资金,仍然按照原资金渠道由各区负担,并由市公安局和区政府签订协议,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予以落实。对没有纳入计划的项目,其投资比例和资金解决渠道按照现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关于7个高校公安派出所整建制划归属地公安分局增加市本级财力支出问题。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纪要》(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09〕第42号)决定:“高校公安派出所整建制划归属地公安分局管理,由市公安局调配人员开展工作”。目前,7个高校公安派出所归部属或省属院校管理,实有人数93人,全部为在职人员。7个高校公安派出所整建制划归属地公安分局管理后,其经费由市本级财政安排。

九、关于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问题。目前,15个公安分局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工作相对滞后,大多数公安分局只解决到50年代参加工作的人员。总的情况是:应补贴人数为9313人,应发放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48096万元;已补贴人数743人,已发放3822万元;未补贴人数8570人,未补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44274万元。理顺管理体制后,将15个公安分局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所需资金纳入到市公安局的补贴计划中统筹安排。同时,本着“从优待警”的原则,根据财力情况逐年增加对市公安局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的投入。各区政府应充分考虑本区公安干警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安排资金予以支持。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市场监管工作的通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8〕10号 【发布日期】2008-02-18 【生效日期】2008-02-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8〕10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05〕46号)和《建设部关于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建城〔2005〕154号),切实加强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规范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市场经营秩序

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要按照“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原则,严格执行城市公共客运市场的准入、运营和退出制度,规范城市公共客运市场经营秩序。

(一)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特许经营制度。对现有城市公共交通经营者正在经营的城市公交线路,经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考核,符合经营条件的,可采取直接委托的方式授予特许经营权,并按规定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对新开通的公交线路,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可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招标,对中标者授予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协议到期后,对符合继续经营条件的,由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考核评估后,可继续授予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协议签订后要按规定报省建设厅备案。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经营者要按规定领取省统一印制的城市公共交通特许经营资格证、车辆营运证。

(二)严格规范城市公共客运市场的经营秩序。严禁有偿出让城市公交线路和设施经营权,严禁在同一条公共交通线路上重复授予特许经营权,严禁私下转让线路经营权和分解经营权,不允许车辆所有权和线路经营权分离,不允许挂靠经营。对违规经营、服务质量达不到经营协议规定、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企业,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要按照有关法规和特许经营协议规定,启动退出机制,取消其特许经营权,责令其退出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市场。

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服务质量监督制度

各级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要按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标准和要求,建立、完善服务质量跟踪监督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为市民提供满意的公共交通服务。

(一)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岗位培训制度。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每两年应组织城市公交企业进行岗位轮训。

(二)加强城市公交企业运营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各级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要组织稽查人员对公交企业运营中的车辆整洁合格率、车厢服务合格率、行车准点率和运营里程、运力配置等指标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将情况向公交企业和社会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要限期整改。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稽查人员要向当事人出示城市公共客运管理稽查证。

(三)完善公交运营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制度。通过设立市民投诉电话,开通公交政务网,鼓励市民和新闻媒体参与监督,建立畅通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渠道,监督城市公交企业履行服务宗旨,提高服务质量。

三、强化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安全管理措施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要认真制订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影响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督促公交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公交企业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二)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级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制订本地城市公共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公共交通客运安全事故发生后,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组织和调度运力,确保城市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营。

(三)建立重大信息上报和责任追究制度。重大交通事故和停运等事件一旦发生,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要迅速将基本情况报告上级部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详细情况,不得隐报、瞒报。对在运营中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对由于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监督管理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四)切实做好城市公交企业职工的稳定工作。各级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要督促公交企业关心职工工作条件和生活状况,及时帮助公交企业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监督公交企业按照当地劳动力市场价格,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和福利待遇等合法权益,切实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确保城市公交正常运营。

四、建立科学的票价管理和补贴补偿机制

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有关规定,加强对公交产品运营成本的监管,建立科学的城市公共交通票价和补贴补偿机制。

(一)建立规范的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部门应督促公交企业每月25日前上报安全生产、运营服务、财务等有关报表,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并结合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实际,制订完善相关制度,使其与现行的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成本核算项目一致,保证企业各类报表的统一和有效利用。

(二)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票价管理机制。各地在兼顾城市公交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公交企业经营成本和居民承受能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举行听证会,科学核定票价,并加强社会监督。

(三)建立低票价的补贴补偿机制。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对城市公交企业由于实行低票价和执行政策性减免票价而造成政策性亏损的要进行补贴。财政部门要定期审核公交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剔除企业不合理的支出后,合理核定补贴资金额度,列为当年支出预算,报当地政府批准后执行,不得拖欠公交企业单位的补贴资金。物价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成本监审制度,合理制定补贴标准,防止价格不合理上涨。

二○○八年二月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管理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等载客车辆安全管理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