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7系统精讲-消化系统-第九节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1.疝内容物被嵌顿时间较久,发生血循环障碍而坏死称为
A.难复性疝 B.嵌顿性疝 C.绞窄性疝D.易复性疝 E.滑动性疝
【答案】:C 【解析】:考察常见疝的定义。绞窄性疝,临床症状多较严重,因疝内容物发生感染,侵及周围组织,会引起疝块局部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和腹膜炎的表现 2.腹外疝的发病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妊娠 B.长期便秘 C.慢性咳嗽 D.排尿困难 E.腹壁强度降低
【答案】:E 【解析】:考察病因。腹外疝的病因主要有:腹壁强度降低(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如手术切口愈合不全、外伤、感染等)、腹内压力增高(便秘、咳嗽﹑排尿困难、腹水等)。
3.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最主要的鉴别之处是
A.疝块的形状 B.发病的年龄 C.嵌顿的程度
D.回纳疝块压迫内环,增加腹压疝块是否出现 E.包块的位置
【答案】:D 【解析】:考察斜疝与直疝的区别。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可以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回纳疝块后压迫内环,增加腹压是否脱出,疝块不在突出为斜疝,否则为直疝。4.病人,男,60岁,因腹股沟斜疝疝块嵌顿,形手法复位后,应重点观察的内容是
A.生命体征 B.是否有皮肤破损
C.是否有腹膜炎或肠梗阻表现 D.疝块是否再次脱出E.有无全身感染症状
【答案】:C 【解析】:考察非手术护理措施。手法复位后,必须严密观察腹部体征,一旦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应尽早手术探查。除上述情况外,嵌顿性疝原则上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防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伴发的肠梗阻。绞窄性疝的内容物已坏死,更需手术治疗。
5.病人,男,66岁,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3年。10h前,用力排便时突感腹痛难忍,呕吐数次,伴发热、全身不适。查体:右腹股沟及阴囊可扪及肿块,张力高,明显触痛。全腹有压痛、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此类疝属
A.腹股沟直疝,嵌顿性疝 B.腹股沟斜疝,嵌顿性疝 C.腹股沟直疝,绞窄性疝 D.腹股沟斜疝,绞窄性疝E.股疝,绞窄性疝
【答案】:D 【解析】:考察斜疝与直疝的区别。腹股沟肿块可进入阴囊,提示为腹股沟斜疝;查体该疝块已明显增大、触痛明显,加之腹痛,全腹有压痛、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提示已发生绞窄性疝。
6.病人,男性,68岁,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2小时来院诊治。诉腹部绞痛、腹胀、呕吐。体查:疝块紧张发硬、压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腹膜刺激征尚不明显,生命体征稳定。目前最主要的处理是
A.手法复位 B.紧急手术复位C.解痉、镇痛
D.静脉输液
E.继续观察,暂不需处理
【答案】:A 【解析】:考察治疗措施和临床表现。该病人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在3~4小时内,但无明显的腹膜刺激征,且生命体征稳定,初步判断尚未发展为绞窄性疝,可先行手法复位。
7.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的腹外疝是
A.股疝 B.腹股沟直疝 C.腹股沟斜疝D.脐疝 E.切口疝
【答案】:C 【解析】:考察斜疝与直疝的区别。斜疝发病年龄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8.男,10岁。患腹股沟斜疝10年,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疝形成术 B.疝修补术
C.疝囊高位结扎术 D.疝环填补术 E.佩戴疝带
【答案】:B 【解析】:考察治疗原则。腹股沟疝一般均应及早施行手术治疗。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仅适用于婴幼儿及绞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暂不宜行疝修补术者。疝修补术,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9.患者,男性,64岁。右侧腹股沟肿块突出5个月。体格检查:右侧腹股沟可见2cm×3cm的半球形肿块,平卧时肿块消失,压迫内环肿块仍可突出。最可能的诊断是
A.右侧腹股沟直疝B.右侧股疝 C.右侧腹股沟斜疝
D.腹白线疝 E.脐疝
【答案】:A 【解析】:考察直疝和斜疝的却区别。直疝特点是外观呈球形,疝内容物回纳后,压迫内环疝内容物仍突出。
10.患儿男,3个月,阴囊可复性肿块,哭闹、咳嗽时增大,安静平卧时消失,诊断为斜疝。其主要治疗方法是
A.暂不手术,佩戴医用疝带 B.暂不手术,用棉束带压迫疝环 C.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D.择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E.进行手术修补
【答案】:B 【解析】:考察腹疝的治疗原则。婴幼儿腹肌可随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故半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防止疝块突出,并给发育中的腹肌以加强腹壁的机会。
11.男,40岁。负重物时右侧斜疝被嵌顿,提示疝内容物已发生缺血坏死,其处理原则为
A.紧急手术B.手法复位 C.对症治疗 D.抗感染 E.支持治疗
【答案】:A 【解析】:考察各种常见疝的治疗原则。嵌顿性疝原则上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防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伴发的肠梗阻。绞窄性疝的内容物已坏死,更需手术治疗。
12.男性病人,38岁,4h前负重物时,右侧腹股沟斜疝被嵌顿,下列表现说明疝内容物已发生缺血坏死
A.疝块增大,不能回纳 B.疝块紧张发硬
C.疝块有触痛 D.阵发性腹痛伴呕吐 E.腹痛、腹膜刺激征
【答案】:E 【解析】:考察临床表现。疝内容物发生缺血坏死时,因疝内容物发生感染,侵及周围组织,会引起疝块局部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和腹膜炎表现(腹痛、腹膜刺激征)。
13.男,40岁。腹股斜疝5年,搬举重物时斜疝被嵌顿,行手术复位后,观察的重点是下列哪一项
A.生命体征 B.神志变化 C.肛门排气 D.呕吐腹胀 E.腹痛、腹部体征
【答案】:E 【解析】:考察术后护理措施。医生术中经过判断,认为嵌顿性疝的疝内容物血运正常,没有切除肠管,但术后肠管仍可能发生坏死,因此,术后护士应该观察有无肠破裂的表现。
14.男,40岁,负重物时右侧斜疝被嵌顿,行手术复位。手术的主要关键在于
A.术前明确诊断 B.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C.疝囊高位结扎
D.选择适当的修补方法 E.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生命力
【答案】:E 【解析】:考察临床表现。疝嵌顿时间过长,疝内容物缺血坏死,称为绞窄性疝。手术中嵌顿性疝病人不用切除部分肠管,而绞窄性疝要切除。因此,医生要判断肠管有无血运。
15.男,38岁。诊断腹股沟斜疝,行疝修补术治疗。术后病人采取仰卧位,膝下垫枕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缝合张力以利愈合B.防止疝复发和感染 C.减轻腰麻后疼痛 D.减少阴囊血肿的发生 E.减轻切口疼痛与渗血
【答案】:A 【解析】:考察术后护理。疝术后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切口疼痛。16.男,56岁。患腹股沟斜疝,行斜疝修补术。其术前护理哪项不妥
A.传统疝修补术后应早期下床活动B.备皮避免剃破皮肤 C.术前排尿,防止误伤膀胱 D.积极处理疝的诱发因素 E.保持大便通畅
【答案】:A 【解析】:考察疝手术前的护理措施。传统的疝修补术后早期避免下床活动,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以早期离床活动。
17.男,34岁。腹股沟斜疝入院,给予疝修补术治疗。术后用砂袋压迫伤口的主要目的是
A.预防切口感染 B.预防切口裂开 C.减少伤口渗血D.减轻切口疼痛 E.防止疝块突出
【答案】:C 【解析】:考察术后护理。术后用砂袋压迫伤口为压迫止血,减少伤口渗血。18.男,26岁。右侧腹股沟斜疝,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仰卧位,腘部垫枕
B.术后6~12h可进流质 C.用丁字带托起阴囊 D.及时处理尿潴留 E.卧床3天方可离床活动
【答案】:E 【解析】:考察术后护理措施。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早期可以离床活动。病人,男,36岁,搬运工人,诊断为腹股沟斜疝,站立时阴囊部位出现肿块,呈梨形,平卧时可还纳,体检发现外环扩大,嘱病人咳嗽时,指尖有冲击感,平卧回纳肿块后,手指压迫内环处,站立咳嗽,肿块不再出现。19.为避免术后疝的复发,术前准备中最重要的是
A.治疗便秘B.备皮 C.排尿 D.灌肠 E.麻醉前用药
【答案】:A 【解析】: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除紧急手术者外,凡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腹压升高因素者,均应给予对症处理,否则易致术后疝复发。病人,男,36岁,搬运工人,诊断为腹股沟斜疝,站立时阴囊部位出现肿块,呈梨形,平卧时可还纳,体检发现外环扩大,嘱病人咳嗽时,指尖有冲击感,平卧回纳肿块后,手指压迫内环处,站立咳嗽,肿块不再出现。20.术后第二天病人应采取的体位是
A.半卧位
B.平卧位,膝,髋关节微曲C.头低脚高位 D.斜坡卧位 E.端坐位
【答案】:B
【解析】:考察术后护理措施。术后体位: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切口疼痛。
第二篇:23章腹外疝病人护理习题
23章 腹外疝病人护理相关试题
一、填空题
1.疝内容物最常见的是()
2.疝块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属于()疝
3.疝块突然增大,不能回纳,伴有疼痛并引起肠瘘属于()疝 4.传统的斜疝修补术后早期,最适合的卧位是()
5.温先生,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后1 h,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呼之能应,答非所问。病人宜取的体位是()
6腹股沟疝可分为()和()两种:
7常见的腹外疝有()()()()8 腹外疝并发症有()
9、引起腹外疝的原因()()
10、疝由()()()()等构成。
11、直疝三角由()()()构成。12腹股沟管位于()内侧为()下口为()
13、腹股沟管女性有()通过,男性则有()通过。
14、股管前壁为()后壁为()外侧为()
15、当嵌顿性疝发展到疝内容物()阶段,即为绞窄性疝。
16、腹股沟疝非手术疗法包括()()
17、腹股沟斜疝经()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经()突出形成。18 腹外疝的疝环位置相当于疝囊的()19 切口疝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20 腹股沟斜疝好发于()年龄段
二、判断 正常人虽时有腹内压增高情况,,但如腹壁强度正常,则不致发生疝。()2对早期嵌顿性疝,应在医院试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应观察24小时,注意腹病是否好转()
3对各类腹外疝原则上均应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很多,但总的原则是疝囊颈高位结扎、疝修补和疝成形术。()
4腹外疝手术后半卧,膝下垫枕,使髋关节屈曲,腹壁松弛。()5患者术后咳嗽时,可用手轻压创口。()
6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
7直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8直疝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9直疝嵌顿机会较少()
10精索在疝囊后方的是斜疝()
11非无张力修补术者,术后平卧位3日,宜过早下床活动。()12腹外疝不会复发()
13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食粗纤维的蔬菜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忌剌激性食物特别是烟酒。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时,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15 患者.卧床期间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生理需求。指导病人行床上功能锻炼,年老、体弱者下床活动时,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16病人一般于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水及流食,次日可进半流食、软食或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17 术后保持大小便通畅,保持切口敷料不被污染()18直疝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19腹股沟斜疝的疝囊位于精索的下方()20成年人腹股沟管的长度为4~5cm。!()
三、单选
1.护理疝修补术后病人时,错误的是 A.及时处理便秘 B.切口部位压沙袋 C.咳嗽时注意保护切口
D.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E.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2.斜疝修补术后早期,最适宜的卧位是 A.半卧位 8.仰卧位,腰部垫枕 C.俯卧位 D.斜坡卧位 E.侧卧位
3.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股疝 B.腹股沟直疝 C.腹股沟斜疝 D.脐疝 E.切口疝
4.腹外疝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是 A.慢性咳嗽 B.长期便秘 C.排尿困难
D.腹壁有薄弱点或腹壁缺损
E.经常从事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工作 5.腹外疝疝环是指 A.疝内容物突出的部分 B.疝外被盖组织 C.腹壁缺损或薄弱处 D.壁层腹膜的一部分 E.疝囊颈部
6.腹外疝内容物最常见的是 A.小肠 B.盲肠 C.大网膜 D.阑尾 E.膀胱
7.检查腹股沟疝时,压迫内环的部位应在 A.腹股沟韧带中点 B.耻骨结节外侧 C.肿块最突出处 D.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 E.精索前内方
8.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最有意义的鉴别之处在于 A.疝块的形状 B.发病的年龄 C.嵌顿的程度
D.回纳疝块压迫内环,增加腹压是否出现 E.包块的位置
9.最容易发生嵌顿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 B.脐疝 C.腹股沟直疝 D.股疝 E.切口疝
10.必须紧急手术治疗的疝是 A.易复性疝 B.难复性疝 c.滑动性疝 D.嵌顿性疝 E.绞窄性疝
11.腹外疝修补术后健康宣教内容,最重要的是 A.增加营养 B.定期复查 C.适当锻炼
D.保持伤口清洁
E.避免重体力劳动3个月
12.疝修补手术后,沙袋压迫伤口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伤l5裂开 8.防止阴囊血肿 c.防止伤口感染 D.防止疝复发 E.避免敷料脱落 A,型题
13.6个月婴儿腹部包块,随腹压增高而发生变化,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治疗原则是
A.紧急手术 B.择期手术 c.早期手术 D.暂不手术 E.禁忌手术
14.8岁男孩,疝内容物可达阴囊处,但其消失与指压内环、增加腹压有关。诊断应考虑
A.腹股沟斜疝 B.腹股沟直疝 c.股疝 D.脐疝 E.切口疝
15.杨某,男,30岁,行疝修补术后2天,体温38%,病人无其他主诉。应考虑 A.手术切口感染 B.上呼吸道感染 C.并发肺部感染 D.基础代谢增高 E.外科热
男性,50岁。有慢性便秘多年,每次排便必须十分用力。近半年来发现,站立时阴囊出现肿块,呈梨形;平卧时可还纳。局部检查,触诊发现外环扩大,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手指压迫内环处,站立咳嗽,肿块不再出现,拟诊腹外疝,准备手术治疗。16.本病例属于 A.腹股沟斜疝 B.腹股沟直疝 C.股疝
D.绞窄性疝 E.嵌顿性疝
17.可避免术后疝的复发的术前处理是 A.治疗便秘 B.备皮 C.排尿 D.灌肠 E.麻醉前用药
18.术后预防血肿的措施是 A.仰卧位
B.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c.托起阴囊、伤口沙袋压迫 D.应用抗生素
E.不可过早下床活动
19.该病人腹外疝的疝环是D A.腹股沟直疝i角 B.股环 C.脐环
D.腹股沟管内环 E.腹股沟管外环
20.该病人的病理类型是A A.易复性疝 B.难复性疝 C.滑动性疝 D.嵌顿性疝 E.绞窄性疝
四、多选题
1引起腹壁强度降低的潜在因素很多,最常见的因素有(A腹白线因发育不全
B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
C腹壁神经损伤、老年、久病、肥胖所致肌萎缩
D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
2、腹内压力增高的原因()
A慢性咳嗽B慢性便秘、排尿困难。C腹水D婴儿经常啼哭3直疝特点()
A多见于老年人B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C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D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4腹外疝护理评估有().A询问患者发病时间、发展情况.)B既往有无嵌顿或绞窄史
C有无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 D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
5腹外疝常见的护理问题()
A.疼痛 B焦虑C有阴囊血肿的危险D排痰困难 6腹外疝术后护理()
A病情观察B督促早下床C饮食护理D防止腹内压升高
五 简答题
1、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直疝的区别? 答案
一,填空1小肠和大网膜 2易复性疝.3绞窄性疝 4仰卧位,膝部垫枕.5..去枕平卧、头侧向一边 6 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7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8肠绞窄、肠穿孔。
9、腹腔内压力过高、腹壁强度减弱
10、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 11腹壁下动脉的内侧、腹直肌鞘的外侧、腹股沟韧带的上方
12、腹壁下动脉外侧13子宫圆韧带、精索 14腹股沟韧带、耻骨梳韧带、股静脉、陷窝韧带、腹股沟韧带下方的卵圆窝
15、血运障碍
16、疝带治疗、嵌顿性疝的手法治疗 17腹股沟管、直疝三角18底部19切口感染20 青少年
二、判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三、单选.1E 2.B 3.C 4.D 5.C 6.A 7.D 8.D 9.D l0.E ll.E l2.B 13 D l4.A l5.E l6.A 17.A 18.C 19D 20A
四、多选1ABCD 2ABCD 3ABD 4ABCD 5ABCD 6ACD
五简答题
区别点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人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半球形,基底较宽 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与疝囊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第三篇: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试题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试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腹外疝的发病基础是
A.腹壁有先天性或后天性薄弱或缺损 B.营养不良 C.腹腔压力增加 D.腹部穿透伤
E.继发于腹腔内脏器的损伤
2.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 B.股疝 C.切口疝 D.腹股沟直疝 E.脐疝
3.治疗腹股沟疝最常用的方法是
A.疝成形术 B.疝囊高位结扎术 C.疝修补术 D.手法复位 E.疝环填补术
4.斜疝修补术后,预防阴囊血肿的措施是
A.平卧位,膝下垫软枕 B.预防便秘尿潴留
C.切口处用沙袋压迫并托起阴囊 D.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 E.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5.腹外疝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咳嗽 B.习惯性便秘 C.负举重物 D.排尿困难
E.腹壁存在薄弱或损伤
6.斜疝修补术后,最适宜的卧位是
A.半卧位
B.仰卧位,膝部垫枕 C.俯卧位 D.斜坡卧位 E.侧卧位
7.斜疝修补术后护理,错误的是
A.切口处沙袋压迫 B.早期下床 C.托起阴囊 D.伤口处勿污染 E.防止腹压增加
8.患儿男性,出生8个月,哭闹时出现右腹股沟斜疝可回纳,应采用
A.急诊手术 B.暂不手术 C.限期手术 D.择期手术 E.禁忌手术
9.男性,40岁,于硬膜外麻醉下行疝修补术,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应除外 A.饮水过多 B.麻醉反应 C.切口疼痛
D.不习惯在床上排尿 E.不习惯在病房排尿
10.郑某,男性,69岁,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2小时,经手法复位成功。护理应重点观察 A.疝块有无再次嵌顿 B.呼吸、脉搏、血压 C.腹痛、腹膜刺激征 D.呕吐、腹胀、发热 E.疝块部位红、肿、痛
11.孙某,男性,6小时前负重物时,右侧腹股沟斜疝被嵌顿,下列哪项说明疝内容物已发生缺血坏死,应做好急诊手术前准备 A.疝块增大,不能回纳 B.局部有剧烈疼痛 C.疝块紧张发硬,有触痛 D.阵发性腹痛伴呕吐 E.局部有压痛,肌紧张
12.切口疝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
A.营养不良 B.切口感染
C.放置引流物时间过短 D.术后咳嗽、腹胀 E.切口血肿
13.腹股沟管斜疝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提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疝块与疝囊粘连 B.疝嵌顿 C.疝坏死 D,疝内容物回纳 E.疝环扩大
14.男性,36岁,搬运工人,诊断为腹股沟斜疝,行疝修补术后,恢复工作的时间 A.术后至少2周 B.拆线后至少2周 C.术后体力恢复后 D.术后至少1个月 E.术后至少3个月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5~16题共用备选答案)A.易复性疝 B.难复性疝 C.嵌顿性疝 D.绞窄性疝 E.滑动性疝
15.疝块突然增大,不能回纳,伴有疼痛可能引起肠梗阻
16.疝块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
(17~18题共用备选答案)A.紧急手术 B.手法复位 C.对症治疗 D.暂不手术 E.支持治疗
17.嵌顿疝早期可采用
18.小儿腹股沟斜疝可采用
(19—20题共用备选答案)A.腹股沟斜疝 B.腹股沟直疝 C.股疝 D.脐疝 E.切口疝
19.患者,男性,53岁。因胃溃疡出血行毕Ⅱ式手术,术后8天病人出现切口不完全裂开,经保守治疗后病人康复出院。今后病人可能发生哪种疝
20.秦某,男性,23岁。腹部有可回纳的包块,如果是哪种疝则极易嵌顿
第四篇:腹外疝术后护理
腹外疝术后护理
护理评估
评估局部切口愈合情况,阴囊有无水肿?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敷料是否清洁干燥、估计并记录出血量、尿量。
2、体位:术后平卧3天,腘窝下垫枕,可减轻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腹内压力。同时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
3、饮食:术后无恶心、呕吐6-12小时课进食。
4、活动: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早期离床活动。
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型疝不宜早期下床。
5、防止腹内压升高: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咳嗽时指导病人用手掌按压保护切口。保持大便通畅。
6、预防阴囊水肿:用沙袋压迫伤口12-24小时,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
7、预防感染: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尿道口护理。
健康教育:
1、出院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2、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并发症
第五篇:腹外疝患者护理常规
腹外疝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发病时间、发展情况、自觉症状,既往有无嵌顿或绞窄史。2.询问患者有无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妊娠等诱发因素。3.病人的腹股沟区肿物大小、质地、有无增大压痛、能否回纳入腹腔。
4.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有无因肿块突出反复发作影响其工作、学习、生活与社会活动而焦虑不安。
【护理问题】
1.疼痛
与脏器或组织嵌顿、血运减少、缺血缺氧有关。2.有阴囊血肿的危险
与阴囊位置低、体位因素有关。3.有疝复发的危险
与患者术后康复保健知识运用不良有关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及床位医师、主管护士、护士长,消除陌生感,介绍病区规章制度,做好入院宣教工作。
2.指导病人进半流质饮食,避免劳累。
3.病情观察:如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应给予治疗;如有吸烟应劝其在术前戒烟,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
4.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前常规备皮、药物皮试、20:00后禁食禁饮。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h后,可枕枕头。非无张力修补术者,术后平卧位3日,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2.密切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予砂袋压迫伤口,托高阴囊。防止切口感染,注意防止大、小便污染切口。
4.术后患者如有咳嗽、大便秘结、排尿困难,及时处理,防止腹内压过高。5.卧床期间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生理需求。指导病人行床上功能锻炼,年老、体弱者下床活动时,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6.出院时应嘱患者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复发。【护理评价】
1.腹痛程度、部位、性质和放射方向、持续时间、腹部体征及消化症状。
2.影响疼痛和发作的因素,如随呼吸而加重、体位改变、腹痛发作前有无进油腻食物、过度疲劳或情绪变化等情况。
3.询问既往史,有无类似发作史,治疗及检查情况,注意有无胆囊肿大、发热及黄疸。4.监测神志、面色、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皮肤弹性、有无黄染及粘膜干燥情况、尿量改变等,判断有无休克及脱水。
【健康教育】
1.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食粗纤维的蔬菜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忌剌激性食物特别是烟酒。
2.手术前劝患者戒烟,注意休息防止着凉引起咳嗽,在咳嗽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双手按压伤口,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3.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时,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4.出院后仍需注意休息,可适当劳动,一般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