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时间:2019-05-15 01:4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手部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手部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第一篇:手部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手部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适用范围

1.评价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效果。

2.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的传播有关时。

二、监测时机

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三、采集方法

i.被检人洗手或手消毒后,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被检人将双手伸出,五指并拢。

3。检查者取2支无菌棉拭子,并浸于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

4.取_支棉拭子在一只手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予;按同样方法用另一支棉拭予涂擦另一只手。

5.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2支棉拭子投入10ra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 即送检。

四、标本检测

(一)带菌量检测(平皿倾注法)

1.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震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左右。

2.将无菌吸管分别吸取lmJ待检样品接种于2个直径为90mm无菌平皿中。

3.再加入已熔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

4.将平皿置于(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5.计算公式:

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60(cm2)

(二)细菌种类鉴定

1.将无菌增菌肉汤培养液试管置于(36±1)℃温箱培养24-48h。

2.若无菌增菌肉汤培养液试管浑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双S平板、麦康凯平板或各种商用快速筛选平板进行细菌接种。

3.接种后将平板置于(36±1)℃温箱培养24-48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微生物学鉴定,必要

时做药敏。

六、注意事项

1.结果判定:卫生手消毒后细菌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细菌总数应≤5cfu/cm2。

2.应根据所用方法,选择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

3.倾注时温度必须控制在45-48℃,温度过高可致细菌死亡,过低则影响倾注效果。

4,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的传播有关时,监测目的在于考察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虽然同样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但医务人员不一定进行了手卫生。

5.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传播有关时目标微生物的监测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主要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适用范围

监测消毒液(含氯消毒液和戊二醛等)细菌学情况。

二、监测时机

使用中的消毒液。

三、基本方法

琼脂倾注法(细菌学)。

四、基本试剂

1.PBS缓冲液(无水磷酸氢二钠2.85g,磷酸二氢钾1.36g,蒸馏水1000m1)。

2.缓冲液A(PBS缓冲液+甘氨酸2g):用于醛类、碘类消毒剂。

3.缓冲液B(PBS缓冲液谎代硫酸钠趣):用于过氧乙酸、含氯制剂。

五、操作步骤

(一)细菌学监测

1.用无菌移液管吸收使用中消毒液1m1,加入9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中,充分混匀,作

用约10min。

2.再用无菌吸管分别吸取上述lml的待检样本,置于2个直径为90mm的灭菌平皿内。

3.加入已熔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6一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

4.其中一个平板置于(25±1)℃温箱培养7日,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于(36 ±1)℃温箱培养72h,记数菌落数,必要时做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的检测。

5.计算公式:消毒液染菌量(cfu/m1)=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10(二)细菌种类鉴定

1.从营养琼脂中挑取可疑菌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双S平板、麦康

凯平板或各种商用快速筛选平板进行细菌接种。

2.接种后将平板置于(36±1)℃温箱培养24-48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微生物学鉴定,必要

时做药敏与分子生物学分型。

六、注意事项

1消毒液染菌量结果应≤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

2必须选择含相应中和剂的稀释液进行采样,稀释液与消毒液作用时间不少于10min。

3倾注时琼脂温度保持在45-48℃,温度过高可致细菌死亡,过低则影响倾注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

新生儿保温箱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新生儿暖箱类型

保温箱、蓝光箱

二、基本要求

1、应有1~2个备用暖箱用以周转清洁消毒。

2、暖箱和蓝光箱应当每日大晚班湿式清洁恒温罩内外表面,特殊感染患儿(包括多重耐药菌)还应消毒,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3、暖箱和蓝光箱湿化液应用灭菌水,每日更换。

4、清洁消毒后备用的暖箱应放在辅助区,注明清洁消毒日期、失效日期、清洁消毒人员姓名及检查人员姓名。推荐有效期为2周,2周内使用,可仅擦拭恒温罩内外表面。

5、使用中的暖箱应注明启用日期。

三、暖箱、蓝光箱清洁消毒流程

1、先拔掉暖箱电源,推至清洁消毒间(辅助区),湿式擦拭电线后将电线盘起挂好。

2、先放掉水箱内残水后再清洗、浸泡消毒。

3、取下恒温罩上输氧孔的塑料套、输液软垫,清洗、擦拭消毒。

4、取出婴儿床,清洗、消毒。

5、取出床搁板上密封条,清洗、浸泡消毒。

6、取出床搁板,清洗、消毒。

7、暖箱若为箱外加水式,则逆时针拧下箱体外面的加水杯或用螺丝刀卸掉,用棉签刷洗加水

杯内壁,然后清洗、消毒后冲净,晾干备用。

8、取下空气过滤器盖板,取出空气过滤网,用清洁剂漂洗冲、冼晾干.龋能揉搓滤网。

9、擦拭空气过滤器盖板里面表面及空气输入管内外部。

10、擦拭恒温罩内、外表面、机身内、外表面和机架。

11、更换手套,将所有浸泡消毒的物品取出、冲洗、擦干。

12、按拆卸的反顺序逐个装回。安装时注意部件放置的位置、方向,旋钮应锁紧,密封条四

周应确保密封。

13、安装完毕,插上电源,测试性能是否良好。

14、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S].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建筑布局

1、新生儿室相对独立,婴儿有单独的床位。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少 于1米。

2、设置普通病室、隔离室、配奶问、沐浴问。

3、病室和病室入口处设置手卫生设施,每个新生儿床单元放置快速手消毒剂。

二、工作人员管理

1、新生儿病室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2、工作人员入室前应着清洁的工作服、工作鞋、洗手。

3、手卫生:执行《洗手、卫生手消毒SOP》。

4、医护人员在进行诊治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接触患儿前后洗手或手消毒。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三、患儿管理

1、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

2、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

3、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及时隔离或转院,执

行《新生儿病房隔离制度》。对隔离患儿执行《新生儿隔离病房SOP》。

4、新生儿病室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四、监测

1、新生儿室按医院规定进行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开展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2、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3、针对监测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

五、环境管理

1、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至少2~3次/曰,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台面、地酶曰湿式擦拭、清扫,遇感染物质时即刻用500mg/1。含氯消毒剂消毒。

六、物品管理

l、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由医院统一采购,不得重复使用。

2、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曰更换清洗消毒。

3、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人用后一消毒。清洗消毒方法执行《新生儿

保温箱清洗消毒SO[,》。

4、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

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5、患儿使用的奶具执行《新生儿奶具清洗消毒SOP》。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6、新生儿淋浴用具一人一用~消毒。

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

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七、医疗废物管理

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执行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s].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 洗手、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术语和定义

1、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游毛去除手部皮肤污瞩、碎『新口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2、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二、配备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1、流动水。

2、非手触式水龙头。

3、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

周清洁与消毒。

4、于手纸或烘手机,避免二次污染。

5、速干手消毒剂。

6、洗手揉搓六步骤图。

三、洗手与卫生手消毒、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2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l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b)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

敷料等之后。

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L)接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4医务人员洗手方法,见洗手揉搓六步骤图。

5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

a)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b)严格按照附录A医务人员洗手方法A.3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c)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2009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插管前

l、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通常成年男性选16F,女性选14F;

4、规范手卫生和戴手套。

二、插管时

1、消毒2次:用0.5%的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每只棉球限用一次,程序如 下:

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

女性:首次消毒顺序由外向内,自上而下:阴阜、大阴唇、两侧小阴唇、尿道口;再次消毒顺

序由内向外,自上而下:尿道口、两侧小阴唇、尿道口;最后会阴、肛门。

2、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3、对留置导尿患者,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插管后

1、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2、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应更换导尿管。

5、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温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还需消毒。

7、患者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8、不主张使用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9、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定期更换导尿管(1次/2周)和集尿袋(2次/周)。

10、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11、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三、其他预防措施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主要参考文献:

李晓松.基础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150.

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7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如无禁忌证,将床头抬高30-45°。

2、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用O.2%洗必泰漱口,每日2次;对气管插管病人用0:2%

洗必泰口腔冲洗,每曰2次。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建立预防VAP集体治疗措施。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3)呼吸机螺纹管使用一次性,有明显污染物时则及时更换;每周更换万向延长管;湿化罐添加灭菌注射用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使用500g/L做菌消毒剂处理后倾倒污水池,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4)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

(5)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湿化罐用500mg/[。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

(6)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7)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

或制酸剂。防治误吸。

(8)对于人工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9)加强营养,检测血脂。

6、每年不少于2次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

[2]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

第二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基本操作规程,为微生物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品管化验室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三、职责:品管微生物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四、正文: 定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2 实验用具:

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温箱、试管、刻度吸管、量筒、三角瓶、培养皿、试管架、注射器、针头、注射器盒、研钵、75%酒精棉球、紫外灯(365nm 波长)。3 培养基:

3.1 营养琼脂培养基、孟加拉红培养基、乳糖胆盐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

3.2 培养基的管理、配制应符合检定菌、培养基管理规程、培养基配制规程。试液:甲基红试液、a-奈酚乙醇试液、40%氢氧化钾溶液、靛基质试液。稀释剂:0.9%无菌氯化钠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供试品如为固体,置研钵中研磨成细粉)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释剂制成1:10 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对照用菌液:控制菌检查均应作相应已知菌的对照试验,对照菌株为大肠杆菌[CMCC(B)441022]。取相应菌株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 白金耳,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内,培养18-20 小时,稀释至1:106,对照菌的加入量为50-100 个。8 检查法:

8.1 除另有规定外,细菌的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的培养温度为25-28℃,控制菌的培养温度为35±1℃。8.2 细菌、霉菌计数:

8.2.1平皿菌落计数法取均匀供试液,进一步稀释成1:102、1:103 等适宜的稀释级。分别取连续三级10 倍稀释的供试液各1ml,置直径约90mm 的平皿中,再注入约45℃的培养基约15ml,混匀,等凝固后,倒置培养,每个稀释级应作2~3 个平皿。

营养琼脂培养基用于细菌计数,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用于霉菌计数。8.2.2 菌数测定阴性对照试验取供试验用的稀释剂各1ml,置4 个无菌平皿中,分别按细菌、霉菌计数用的培养基制备平板,培养,检查,不得长菌。

8.2.3 细菌培养时间为48 小时,分别在24 小时及48 小时点计菌落数,一般以48 小时菌落数为准,霉菌培养时间为72 小时,分别在48 小时及72 小时点计菌落数,一般以72 小时菌落数为准。菌落如蔓延生长成片,不宜计数。

8.2.4 点计后,计算各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

8.2.5 菌数报告规则:细菌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300 之间的稀释级,霉菌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100 之间的稀释级,作为报告菌数计算的依据。如只有1 个稀释级菌落数在30-300(30-100)

之间时,将该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同时有两个稀释级在30-300(30-100)之间时,按下式计算两级比值。比值=低稀释级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

高稀释级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

.当比值≤2 时,以两稀释级的均值报告,当比值>2 时以低稀释级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同时有3 个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30-100)之间时,以后两个稀释级计算级间比值,如各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30-100)之间,以最接近30 或300 的稀释级平均菌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在300(100)以上,按最高稀释级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 时,一般按最低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当1:10(1: 100)稀释级平均菌落数等于或大于原液(或1:10)时,应以培养基稀释法测定,按测定结果报告菌数。8.2.6 培养基稀释法:取供试液(原液或1:10 供试液)3 份,每份各1ml,分别注入5 个平皿内(每皿各0.2ml)每个平皿中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ml,混匀,凝固后倒置培养,计数,每1ml 注入的5 个平板点计的菌落数之和即为每1ml 的菌落数,共得3 组数据,以3 份供试液菌落数的平均值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如各稀释级平板均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小于1 时,则报告菌数为小于10 个。

8.3 控制菌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1g、1ml、cm2),直接或处理后接种,经增菌、分离培养后,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等项检查。8.3.1 大肠菌群:

8.3.1.1 检样稀释及培养

①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ml)放于含有225ml 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 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在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 的速度处理1min,作成1:10 的均匀稀释液。

② 用1ml 灭菌吸管吸取1:10 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 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不要接触管内稀释液),混合均匀,做成1:100 的稀释液。

③ 另取1ml 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 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次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一支1ml 灭菌吸管。

④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标本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3 个合适的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8.3.1.2 乳糖发酵试验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 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 及1ml 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三管,置36±1℃温箱内,培养24±2h,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8.3.1.3 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温箱内,培养18~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8.3.1.4 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 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36±1℃温箱内,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孢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8.3.1.5 报告: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 检索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 值。9 结果判断:

9.1 细菌菌落数、霉菌菌落数、控制菌三项均符合该品种微生物限度项下的规定,应判为供试品符合规定;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规定,应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9.2 细菌菌落数、霉菌菌落数第一次测定超过该品种项下微生物限度规定时,应从同一批号样品中随机抽样,复试两次,以三次结果平均值报告。

9.3 如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生长霉菌菌落数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细菌菌落数超过该品种项下微生物限度规定时,经复试2 次,如3 次结果平均值仍超过规定,应判为供试品不符合规定。9.4 各类制剂检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第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抽样复试,即应判该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第三篇:储血室与配血室空气微生物监测操作规程

储血室与配血室空气微生物监测操作规程

一、目的:规范储血室与配血室的细菌培养。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血库储血室与配血室的细菌培养。

三.操作步骤:

(一)储血室空气培养

1.储血室空气培养在每月20号左右,均应在紫外线消毒后

2.取90mm平板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子,放在储血室中间15分钟,盖上 盖子,并填写好检验单,送细菌室培养。

3.48小时后,观察结果。储血室空气培养要求在:<200CFU /m3

(二)配血室空气培养

1.配血室空气培养在每月20号左右,均应在紫外线消毒后

2.取90mm平板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子,放在配血室中间15分钟,盖上盖子,并填写好检验单,送细菌室培养。

3.48小时后,观察结果。配血室空气培养要求在:<500CFU /m3

第四篇: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tiger

一、目的

制订本规则,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实验设备安全卫生以及防止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人员人身安全、卫生健康安全管理及设备安全。

三、职责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四、安全操作规程: 1.员工安全操作规程

1.1 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1.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做好卫生防护,并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同时注意做好环境维护及保密工作。

1.3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在实验室工作。

1.4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1.5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1.6 尽量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1.7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1.8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1.9 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1.10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2.无菌室安全操作规程

2.1无菌培养室每天都要用0.2%的新洁尔灭拖洗地面一次(拖布专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以上,超净工作台台面每次实验前要用75%酒精擦洗。然后紫外线消毒30min。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废液缸、污物盒、试管架等用75%酒精擦洗后置于台内同时紫外线消毒。

2.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2.3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5%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2.4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2.5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2.6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5% 乙醇等消毒剂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2.7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

2.8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检查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2.9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2.10吸取菌液时,必须用移液器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2.11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2.12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或巴氏消毒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

2.13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5%石碳酸溶液或3%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再做处理。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2.14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2.15无菌室应每月检查菌落数。在层流无菌风开启的状态下,取内径90mm的无菌营养琼脂平板5个,分别放置无菌室四周及中央位置,开盖暴露30分钟后,倒置于36℃培养箱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100级洁净区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菌落/平皿,10000级洁净室平均不得超过3个菌落/平皿。如超过限度,应用臭氧发生器等对无菌室进行彻底消毒,直至重复检查合乎要求为止。3.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安全使用操作程序:

3.1堆放:将需灭菌的物品予以妥善包扎,各包之间留有空隙,依次堆放在灭菌桶的筛板上,以蒸汽穿透,提高灭菌效果。需灭菌物品外需黏上高压指示胶带以检验灭菌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3.2 加水:在锅体内注入生活用水,水位一定要超过电热管2厘米以上(不宜过多);连续使用时,每次操作前,必须补足上述水位,以免烧坏电热管和意外发生。

3.3 密封:在每次使用高压锅前,都必须认真检查高压锅的出气伐和安全阀,确保其状态完好,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之前不得使用高压灭菌锅。把堆放好物品的灭菌桶放在锅体内,盖上锅盖并锁紧。

3.4 加热灭菌:将灭菌器接通与铭牌一致的电源,按下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正常输入本器,按下开始按纽电热管开始加热工作;灭菌期间工作人员需监视高压锅指示面板上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等。

3.5 开盖:灭菌结束后,切勿立即将灭菌锅内的蒸汽排出,否则:由于液体物品的温度未能下降,而压力蒸汽突然释放,会使液体剧烈沸腾,造成溢出或容器爆裂。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位后,方可开启锅盖。4.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

4.1确认玻璃窗处于关闭位置后,打开紫外灯,对安全柜内工作空间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关闭紫外灯。安全柜使用前后均需灭菌。

4.2抬起玻璃门至正常工作位置。打开外排风机。打开荧光灯及内置风机。检查回风格栅,使之不要被物品堵塞。在无任何阻碍状态下,让安全柜至少工作10分钟。

4.3用消毒液彻底清洗手及手臂。穿上工作褂,戴橡胶手套并套在袖口上,如有必要的话,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4.4按实验程序放入实验材料,要将工作区域内的污染物质与洁净物质分开放置。尽量将所需要的物品在正式操作前全部放入安全柜,但不要过载,不要挡住前后风口。放入.4.5尽量避免使用可干扰安全柜内气流流动的装置和程序。在操作期间,避免随便移动材料,避免操作者的手臂在前方开口处频繁移动,尽量减少气流干扰。尽量不要使用明火。

4.6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有物质溢出或液体溅出,在将物品移出安全柜前,要对其表面进行消毒,为防止安全柜内有任何残留的污染物,在安全柜工作过程中,就要将安全柜内表面全部消毒。所有接触了污染材料的物体,在从安全柜中取出前,要进行表面消毒。所有开口容器,从安全柜中拿出前要盖好。

4.7全部工作结束后,用70%的乙醇或适当的中性消毒剂,擦拭安全柜内表面,让安全柜在无任何阻碍的情况下继续至少工作5分钟,以清除工作区域内浮沉污染。

4.8关闭照明灯和安全柜风机。关闭玻璃门,打开UV灯消毒。灭菌结束后,关闭UV灯。4.9定期抬起工作区域下面板,擦拭或冲洗工作面底下空间。

5.标准菌株安全操作规程

5.1标准菌株由专人保管。保管人负责建立标准菌株目录;目录至少应包编号、菌株号、菌种名称、来源、购买日期、购买数量、保存方法等。

5.2标准菌株应做好标识后,保存于专用冰箱中。

5.3标准菌株不能随意转借其它单位或个人,需要时,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提供。

5.4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标准菌株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要穿戴巳经污染的防护性手套触摸门柄、仪器或污染区以外区域,避免扩大污染范围。

5.5试验结束后,操作过程中所有可能与生物危险物接触或被污染的试验器械和物品,能够高压消毒的必须高压消毒,不能进行高压消毒的物品,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处理。

6.微生物培养物废弃物安全处理程序

6.1 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防止利器损伤。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定区域消毒,最好进行高压消毒。

6.2 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应用次氯酸消毒液或其他有效药品进行消毒。

6.3 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须经巴氏消毒液消毒处理或高压灭菌后,置于专门污物袋内,交由专业卫生处理公司处置。

6.4 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7、微生物实验室紧急事故处理办法

7.1刺伤、切割伤或擦伤。受伤人员应脱下防护服,清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进行消毒,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同时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7.2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7.3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暴露人员应接受医学咨询,同时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若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应推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同时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待气溶胶排出、较大的粒子沉降后,在生物安全负责人的指导下,清理人员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进行污染的清除。

7.4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应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并倒上消毒剂。作用适当时间后,将覆盖物以及破碎物品清除,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已污染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对其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所有操作过程中要求戴手套。

若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后,再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按废弃物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7.5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适当时间(如30min),使气溶胶沉积。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不开盖或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如30min)。同时应通知生物安全负责人。玻璃碎片应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棉花进行清理。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入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进行消毒。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消毒后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多次擦拭,再用水冲洗后干燥。

清理时,应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在外面再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7.6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所有的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若怀疑在安全杯内发生破损,应松开安全杯盖子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也可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7.7生物安全柜内生物危害溢出。等待至少5min,让安全柜充满气溶胶,清理时应穿戴实验服,安全眼镜和手套,且让安全柜继续工作。使用浸泡消毒剂的消毒纸巾吸附溢出物,进行消毒处理应保证一定的接触时间(至少20min)。并用同样的消毒纸巾擦拭安全柜内壁、工作台表面和柜内所有设备。按照正确的生物废弃物处理步骤处理被污染的物质,将可回收的被污染物品放入生物危害物回收袋或高压灭菌盘并且用报纸包起来,然后进行消毒或清理。用消毒剂对无法进行高压灭菌的物品进行至少20 min的消毒处理后再拿出安全柜。最后脱下个人防护服并放进污染物收集袋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若所要清理的物品达到2级生物安全水平或者更高,应联系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人。

7.8使用消毒剂进行清洁的具体步骤如下:用干纸巾覆盖溢出物(用来吸附液体)后,再放上浸泡消毒液的纸巾,使消毒剂包围溢出物,并确保消毒剂与污染溢出物充分接触,尽可能减少气溶胶的形成。对溢出物附近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处理一定时间,使消毒剂的消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用正确的消毒剂擦拭设备,并按照正确的生物危害物处理程序处理被污染的物质。对可回收利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第五篇: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2017版)

Dr.Tiger

(修订说明:CNAS-CL09实施后,对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提高了要求,对实验室人员在配制培养基过程的生物安全、高压锅的生物指示剂还有菌种的传代次数均提出明确的要求,为适应新要求,对旧版的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过程作了补充,同时修改和完善了一些小问题)

一、目的

制订本规则,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实验设备安全卫生以及防止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进入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三、安全操作规程: 1.员工安全操作规程

1.1 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1.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做好卫生防护,并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同时注意做好环境维护及保密工作。

1.3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在实验室工作。

1.4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1.5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1.6 尽量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1.7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1.8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1.9 实验人员在配制培养基过程中,需尽量避免接触性或吸入性危害,特别是配制TTB和碘液等对人体有害的培养基或试剂时,要穿戴工作服、口罩和手套,并在通风橱中进行。

1.10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1.11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2.无菌室安全操作规程

2.1无菌培养室每天都要用0.2%的新洁尔灭拖洗地面一次(拖布专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以上,超净工作台台面每次实验前要用75%酒精擦洗。然后紫外线消毒30min。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废液缸、污物盒、试管架等用75%酒精擦洗后置于台内同时紫外线消毒。

2.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2.3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5%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2.4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2.5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2.6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5% 乙醇等消毒剂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2.7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灭菌后通无菌风至少30min以上人员才能进入。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

2.8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检查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2.9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2.10吸取菌液时,必须用移液器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2.11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2.12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或巴氏消毒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

2.13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5%石碳酸溶液或3%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再做处理。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2.14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2.15无菌室应每月检查菌落数。在层流无菌风开启的状态下,取内径90mm的无菌营养琼脂平板5个,分别放置无菌室四周及中央位置,开盖暴露30分钟后,倒置于36℃培养箱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100级洁净区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菌落/平皿,10000级洁净室平均不得超过3个菌落/平皿。如超过限度,应用臭氧发生器等对无菌室进行彻底消毒,直至重复检查合乎要求为止。3.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安全使用操作程序:

3.1堆放:将需灭菌的物品予以妥善包扎,各包之间留有空隙,依次堆放在灭菌桶的筛板上,以蒸汽穿透,提高灭菌效果。需灭菌物品外需黏上高压指示胶带以检验灭菌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3.2 加水:在锅体内注入生活用水,水位一定要超过电热管2厘米以上(不宜过多);连续使用时,每次操作前,必须补足上述水位,以免烧坏电热管和意外发生。

3.3 密封:在每次使用高压锅前,都必须认真检查高压锅的出气伐和安全阀,确保其状态完好,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之前不得使用高压灭菌锅。把堆放好物品的灭菌桶放在锅体内,盖上锅盖并锁紧。

3.4 加热灭菌:将灭菌器接通与铭牌一致的电源,按下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正常输入本器,按下开始按纽电热管开始加热工作;非全自动的高压灭菌锅要注意排空空气,确保灭菌时高压锅内是饱和水蒸气,高压灭菌锅内灭菌期间工作人员需监视高压锅指示面板上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等。

3.5 开盖:灭菌结束后,切勿立即将灭菌锅内的蒸汽排出,否则:由于液体物品的温度未能下降,而压力蒸汽突然释放,会使液体剧烈沸腾,造成溢出或容器爆裂。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位后,方可开启锅盖。

3.6 灭菌后无菌工器具及培养基应存放于无菌区域(如灭过菌后的无菌室或生物安全柜内),无菌物品需有明确标识。

3.7 每年至少2次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生物指示剂检查灭菌效果并记录,指示物需放在不一达到灭菌的部位(如堆放物品的居中位置)。4.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

4.1确认玻璃窗处于关闭位置后,打开紫外灯,对安全柜内工作空间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关闭紫外灯。安全柜使用前后均需灭菌。

4.2抬起玻璃门至正常工作位置。打开外排风机。打开荧光灯及内置风机。检查回风格栅,使之不要被物品堵塞。在无任何阻碍状态下,让安全柜至少工作10分钟。

4.3用消毒液彻底清洗手及手臂。穿上工作褂,戴橡胶手套并套在袖口上,如有必要的话,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4.4按实验程序放入实验材料,要将工作区域内的污染物质与洁净物质分开放置。尽量将所需要的物品在正式操作前全部放入安全柜,但不要过载,不要挡住前后风口。4.5尽量避免使用可干扰安全柜内气流流动的装置和程序。在操作期间,避免随便移动材料,避免操作者的手臂在前方开口处频繁移动,尽量减少气流干扰。

尽量不要使用明火,接种环之类用红外灭菌器灭菌。

4.6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有物质溢出或液体溅出,在将物品移出安全柜前,要对其表面进行消毒,为防止安全柜内有任何残留的污染物,在安全柜工作过程中,就要将安全柜内表面全部消毒。所有接触了污染材料的物体,在从安全柜中取出前,要进行表面消毒。所有开口容器,从安全柜中拿出前要盖好。

4.7全部工作结束后,用70%的乙醇或适当的中性消毒剂,擦拭安全柜内表面,让安全柜在无任何阻碍的情况下继续至少工作5分钟,以清除工作区域内浮沉污染。

4.8关闭照明灯和安全柜风机。关闭玻璃门,打开UV灯消毒。灭菌结束后,关闭UV灯。4.9定期抬起工作区域下面板,擦拭或冲洗工作面底下空间。

5.标准菌株安全操作规程

5.1标准菌株由专人保管。保管人负责建立标准菌株目录;目录至少应包编号、菌株号、菌种名称、来源、购买日期、购买数量、保存方法等。

5.2标准菌株应做好标识后,保存于专用冰箱中。

5.3标准菌株不能随意转借其它单位或个人,需要时,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提供。

5.4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标准菌株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要穿戴巳经污染的防护性手套触摸门柄、仪器或污染区以外区域,避免扩大污染范围。

5.5试验结束后,操作过程中所有可能与生物危险物接触或被污染的试验器械和物品,能够高压消毒的必须高压消毒,不能进行高压消毒的物品,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处理。

5.6 标准菌株传代原则上不超过5代。

6.微生物培养物废弃物安全处理程序

6.1 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防止利器损伤。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定区域消毒,最好进行高压消毒。

6.2 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应用次氯酸消毒液或其他有效药品进行消毒。

6.3 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须经巴氏消毒液消毒处理或高压灭菌后,置于专门污物袋内,交由专业卫生处理公司处置。

6.4 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7、微生物实验室紧急事故处理办法

7.1刺伤、切割伤或擦伤。受伤人员应脱下防护服,清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进行消毒,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同时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7.2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7.3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暴露人员应接受医学咨询,同时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若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应推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同时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待气溶胶排出、较大的粒子沉降后,在生物安全负责人的指导下,清理人员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进行污染的清除。

7.4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应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并倒上消毒剂。作用适当时间后,将覆盖物以及破碎物品清除,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已污染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对其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所有操作过程中要求戴手套。

若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后,再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按废弃物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7.5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适当时间(如30min),使气溶胶沉积。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不开盖或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如30min)。同时应通知生物安全负责人。玻璃碎片应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棉花进行清理。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入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进行消毒。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消毒后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多次擦拭,再用水冲洗后干燥。

清理时,应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在外面再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7.6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所有的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若怀疑在安全杯内发生破损,应松开安全杯盖子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也可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7.7生物安全柜内生物危害溢出。等待至少5min,让安全柜充满气溶胶,清理时应穿戴实验服,安全眼镜和手套,且让安全柜继续工作。使用浸泡消毒剂的消毒纸巾吸附溢出物,进行消毒处理应保证一定的接触时间(至少20min)。并用同样的消毒纸巾擦拭安全柜内壁、工作台表面和柜内所有设备。按照正确的生物废弃物处理步骤处理被污染的物质,将可回收的被污染物品放入生物危害物回收袋或高压灭菌盘并且用报纸包起来,然后进行消毒或清理。用消毒剂对无法进行高压灭菌的物品进行至少20 min的消毒处理后再拿出安全柜。最后脱下个人防护服并放进污染物收集袋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若所要清理的物品达到2级生物安全水平或者更高,应联系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人。

7.8使用消毒剂进行清洁的具体步骤如下:用干纸巾覆盖溢出物(用来吸附液体)后,再放上浸泡消毒液的纸巾,使消毒剂包围溢出物,并确保消毒剂与污染溢出物充分接触,尽可能减少气溶胶的形成。对溢出物附近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处理一定时间,使消毒剂的消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用正确的消毒剂擦拭设备,并按照正确的生物危害物处理程序处理被污染的物质。对可回收利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下载手部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手部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生物技能考核标准

    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班级:姓名:学号:一、实操部分(80分)序号内容评分标准分值得分1准备(满分10分)材料准备充分,中途不得取用非操作台材料5显微镜取用姿势准确,安放位置合理52低倍镜使......

    安全监测工操作规程

    安全监测工操作规程一、安全规定:1、高瓦斯煤矿、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2、必须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安设,控制区域等绘......

    自制医疗用水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5篇模版)

    自制医疗用水微生物学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概念 医院自制医疗用水是指医院各临床科室自行制备,用于诊疗器具浸泡消毒后的冲洗用水、反渗水透析液、湿化水、妇科冲洗水、口腔......

    爆破标准操作规程

    爆破施工安全管理操作规程 一般规定 1、参加爆破工作的人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①政治历史清楚,具有半年以上露天矿工作经验者。 ②经体检证明,能担任爆破工作的。 ③如间断爆破......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范文)

    宽城疾控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 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 细菌室工作守则(微生物室 SOP之一) 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微生物室 SOP之二)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微生物室 SOP之三......

    微生物实验室检查标准剖析

    微生物实验室检查标准 1实验室建筑布局与流程安全、合理;实验区与办公区、生活区分开。实验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人流、物流、信息流有效分隔。 2 实验人员的办公区......

    2014振兴监测工操作规程

    振兴矿业监测工操作规程 1、瓦斯监测装置的维护与调试维修必须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专职管理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懂得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日常管理维护,有一定的无线电修理知......

    主变在线监测操作规程

    主变在线监测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根据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编制,危险源和风险预控按《风险管理手册》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执行。 一、软件使用说明 1.登录 打开Firefox火狐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