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业发展研究资料(2004-1)
行业发展研究资料(№.2004-1)
《行政许可法》解读
─────────────────────────────
为深入学习领会《行政许可法》,提高注协的依法办事水平和自觉性,中注协邀请国务院法制办李富莹博士就《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讲解。根据录音整理了这份材料,供参阅。─────────────────────────────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 二OO四年一月八日
目 录
《行政许可法》的意义
行政许可的分类
行政许可的设定
设定行政许可的原则 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范围
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一般规定 授权实施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的特别程序
《行政许可法》解读
李富莹
一、《行政许可法》的意义
《行政许可法》是继我国《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施行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其对国家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将产生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政许可法》总结和肯定了几年来行政审批制度的经验和成果,按照合法与合理,效能与便民,监督与责任的原则,对行政许可的设定和行政许可的实施都做出了全方位的规范。这将有利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防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为减而减,边减边设,减完了事,各行其是”的现象,将政府的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行政许可法》的出台有利于推进和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行政诉讼法》解决了行政权的监督与救济问题,《行政处罚法》解决了行政处罚的法制化、规范化问题,使我国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行政许可法》又从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两个方面对行政许可行为进行了全面规范,这不仅使行政许可行为有法可依,也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将有力地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3-《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设定权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而且明确规定了行政许可事项的范围,这样就可以减少和限制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和于法无据的事项,使行政机关抛弃传统的管理模式,由过多地直接干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转向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方向,同时这个转变也有利于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并引起对行业组织的重视,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行政许可法》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第一,《行政许可法》通过建立规范的行政许可制度,妥善处理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明确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需要设定行政许可。比如,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设许可,凡是通过市场竞争能够有效解决的问题也不需要设定行政审批。再比如,凡是能够通过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解决的问题也不需要政府去过多地干预。通过这样一些规定,就从制度上防止了公权力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私权利的过度干预。第二,《行政许可法》相对集中了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以及省级人民政府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外,其他国家机关包括国务院各个部门一律不能设定行政许可,这将大大减少行政许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分量。第三,《行政许可法》在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制度方面,规定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为行政权的合理配臵和行政机构改革奠定了基础。第四,《行政许可法》通过强化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的监督检查责任,将行政管理的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督统一起来,有利于改进
-4-政府的行政管理方式。第五,《行政许可法》通过规定对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和实施行政许可原则上不收费,确保了权力与责任的挂钩和权力与利益的脱钩。
四是,《行政许可法》通篇贯彻了便民的思想和原则。方便当事人,方便群众,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宗旨之一。简化行政审批的程序以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和提供优质服务是这部法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对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五是,《行政许可法》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强化了行政机关的责任,有利于从根源上和制度上杜绝“暗箱操作”和钱权交易,清除在审批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也有利于改变政府形象,树立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比如,《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法规和省级地方政府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这就从源头上防止了行政机关自设权力以谋取小团体或者个人利益现象的发生。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
(一)设定行政许可的原则
设定行政许可的原则对于设定行政许可的具体事项范围来说,就相当于法律的原则和精神。《行政许可法》专门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原则的目的就在于试图从大的指导思想方面为确定行政许可事项的范
-5-围提供一个标准或者杠杠,使立法机关在立法中设定行政许可时有所遵循。为此,《行政许可法》第11条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市场经济规律向我们揭示,应当尽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和竞争是配臵资源的最佳途径,应当尽量减少政府对资源配臵的干预,当然,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只有当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干预才是必要的。按照这一规律,对市场竞争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必通过设定行政许可来解决。
2.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
设定行政许可必须以充分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目的和前提,如果设定的行政许可客观上阻碍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那么,该项许可存在的必要性就很值得怀疑了。现行实践中行政许可的过多、过滥已经严重影响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设定行政许可,应当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一向是各国设定行政许可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国外,大凡需要许可的事项都与公益有关。在我国,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更是我们的制度目标。行政许可制度也不例外。
-6-4.设定行政许可,应当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不能以牺牲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社会发展不到位,生态环境恶化,必然制约、阻碍经济发展,甚至消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设定行政许可必须以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为原则,否则,就不要设定许可。
(二)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范围
设定行政许可事项范围的大小,与政府职能定位密切相关。西方近现代国家的政府职能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末)。由于奉行市场自治和公民自治原则,政府有限的职能主要集中在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来保护私人产权、公民权利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第二阶段是垄断和福利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末)。为了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解决自由竞争形成垄断所带来的市场失灵的难题,实行战时动员与管制以及完成两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任务,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不仅开始以计划、经济管制政策干预市场机制运行,而且也提供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以及公共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等公共服务。同时,为缓和社会冲突和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不得不采取更积极的政策来满足公民更多的权利要求(如社会保障福利、最低生活保障权利、劳动与就业权利、健康权利、受教育与培训权利、享有文化财富权利等),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与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在此阶段,政府职能在性质和范围上都是“积极扩张”的,政府职能广泛地介入到生产和分配领域。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改革与调整时期。由于不断增
-7-加的福利所带来的财政危机以及政府传统官僚组织体制的弊端所带来的管理危机,引发了人们对政府全方位的信任危机,如何“以更少的纳税获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是社会对政府的普遍期望。从更深的层次看,由于进入信息化时代,高科技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全球化所导致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家竞争力的变化,迫切要求政府职能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因此,近20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来了全球性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世界各国的政府职能普遍进入了重新定位与调整时期。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职能调整与创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职能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二是,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压缩政府职能,建立“小而有效”的政府职能模式;三是,政府职能调整的重点是引进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放松政府规制;四是,在政府职能的实现方式上,重点改革政府的治理工具(放松管制,创新工具,如特许经营等);五是,政府内部改革的重点是改革传统僵化的官僚组织体制,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更为灵活的政府运行机制(分权、决策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从事制度改革、电子政府、信息公开等)。
政府职能定位的目标应当是:一不越位,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不要管;二不缺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三不扰民,该政府管的事,要保证管好的前提下,手续、程序越简单越好。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不可逆转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并通过加入世界贸易体系开始自觉地参与全球化的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与此相适应,从1998年开始,我国也开始了自下而上的-8-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在总结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根据行政许可的性质、特点、功能、适用条件等,《行政许可法》第12条规定了五类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1.普通许可,即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一项规定的事项的行政许可。
普通许可是行政机关确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否具备从事特定活动的条件的许可方式。它是实践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行政许可。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一项的规定,其适用于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普通许可的功能是防止危险和保障安全。其主要特征是,对相对人行使法定权利或者从事法律没有禁止但附有条件的活动的准许;一般没有数量限制;行政机关实施普通许可一般没有自由裁量权;能否取得许可与申请人自身条件有关;普通许可一般不得转让。
2.特许,即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二项规定的事项的行政许可。
特许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向被许可人授予某种权利的许可方式,主要适用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资源的配臵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特许的主要功能是分配稀缺资源。其主要特征是,特许一般有数量限制;行政机关实施特许一般有自由裁量权;相对人取得特许一般
-9-应当支付一定费用;特许可以在被许可人和符合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依法转让。
3.认可,即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三项规定的事项的行政许可。
认可是行政机关确定申请人是否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的许可方式,主要适用于确定申请人是否具备为从事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所必需的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认可的主要功能是确认从业水平或者某种技能、信誉。其主要特征是,一般都要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并根据考试、考核结果决定是否给予认可;通常没有数量限制;行政机关实施认可一般没有自由裁量权;资格、资质认可与申请人的身份密切相联系,资格、资质许可不能转让。
4.核准,即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四项规定的事项的行政许可。
核准是行政机关对某些事项是否达到特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作出判断的许可方式,主要适用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核准的功能也是防止危险和保障安全。其主要特征是,是否给予许可的依据主要是技术性、专业性的;没有数量限制;一般要根据实地检验、核验、检测等作出决定;行政机关实施核准没有自由裁量权;核准与申请事项的自身条件有关,核准许可不能转让。
-10-5.登记,即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五项规定的事项的行政许可。
登记是行政机关确立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主体资格的许可方式。登记的主要功能是确立申请人的市场主体资格。其主要特征是,未经合法登记取得特定主体资格不得从事相关社会经济活动;没有数量限制;行政机关一般对申请登记的材料只进行形式审查,通常可以当场作出决定;行政机关实施登记没有自由裁量权;登记许可本身就是确立主体身份地位的许可,是不能转让的。
除了上述这五类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还可以对其他事项设定行政许可,不过,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政府规章则不能在前述五类事项范围以外设定任何行政许可。
(三)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大致有五类,但并不是说对所有这些事项都要设行政许可,对其中不宜通过设定行政许可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事项应当排除在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之外。为此,《行政许可法》第13条规定,前述所列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或者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问题的,就不要再通过设定行政许可来规范了。
《行政许可法》对排除行政许可适用事项的规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转变是个关键,其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公权与私权的关系,等等。
-11-《行政许可法》从规范行政许可权力的角度为如何处理这几方面关系提供了指引。
首先,在公权与私权的关系方面,一般情况下,公权不宜过多地介入、干预私权的行使。现代国家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公权力对社会生活的介入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不能包揽一切,还要尊重习惯、尊重个体权利。公权的行使必须有法律的明确依据,否则就是越权,导致无效。只有在私权的行使有可能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时,才有公权介入之必要。设定行政许可也是如此,对老百姓自己能够处理、解决的问题,政府就没必要干预,更不用设定什么许可。
二是,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市场调节优先。凡是通过竞争、价值规律等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均应由市场决定,无需设定行政许可。
三是,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社会自治优先。对于单个市场主体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的作用,由它们通过制定并执行行业标准、职业行为规范去约束同业行为,通过奖优罚劣的制约、激励机制来强化行业自律,培育、发展社会自治机制,政府也没必要设定行政许可。
四是,在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的关系方面,事后监督优先。行政许可属于事前监管方式。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设定行政许可,进行事前监管是必要的。但事前监管最大的弱点在于,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许可的标准和条件往往取决于人们事前对某种活动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认知程
-12-度,其管理有效性的风险也较高。从行政管理的成本和效益看,一般来说,对那些可能发生系统性风险、很难通过事后补救的办法来消除影响或者即使有办法消除影响也需要付出超乎寻常代价的问题,往往有必要采取事前监管手段,而对可能发生随机性、偶然性问题的一般事项则采取事后监管手段。因此,对一般通过事后监管能解决的问题,而且也不致于造成不可弥补的灾难的事项,可以考虑优先采用事后监督的手段,不需设定许可,比如,行政机关通过主动监督检查就能够发现问题的领域,就没必要设定许可进行事前监管。
无论是公权不宜干预私权,还是市场优先、自治优先、事后监督优先,其间反映的一个共同的政策导向是,政府干预从缓的原则。对于那些因市场失灵而导致市场、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无法解决的资源配臵,政府有必要介入,以便实现维护秩序、公益以及相对方合法权益之目标,但并非意味着政府可以简单地实施事前行政许可。事实上,政府机关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实现行政目标,优先考虑非强制性的行政指导、行政合同、事中监督、事后行政处罚,最后再考虑行政许可的方式。许可、罚款等强制性较强的行政手段,成本较大,还容易导致市场扭曲、权力寻租、对经济和相对人权利的负面影响等,一般应当尽量少用。实践证明,无论出于何种初衷,也无论怀有多么美好的想法,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干预强度过大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政府运用相对缓和的手段干预经济,可以获得相对人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能够更好地提高行政干预的效果,能够使用非强制手段的,如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行政劝诫等方式的,就应当优先使用这些非强制方式。
三、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一)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一般规定
《行政许可法》第22条规定,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这是对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一般规定。
1.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从法律上说,行政机关是指依法成立、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行政组织。
2.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必须享有行政许可权(1)行政机关依法享有外部行政管理职能。
根据行政机关所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不同,可以将行政机关分为外部行政机关和内部行政机关。所谓外部行政机关是指依据法律的授权,代表国家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管理的机关;所谓内部行政机关是指基于隶属关系(特定权力关系)对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人员和事务实施管理的机关。前者有权对社会上的企业、个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管理,被称之为有外部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后者是对行政内部的人员或者事务实施管理。凡是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发生行政管理关系的,必须由外部行政机关来行使有关行政权。内部行政机关主要是保证或者监督外部行政机关更好地履行职能的机关,如决策咨询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专门人事机关、内部协调机构等,都是典型的内部行政机关。内部行政机关虽经行政
-14-机关内部的权力再分配而享有一定的行政权,可以具体从事部分行政管理活动,但其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作出任何决定,当然也不能成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也不应被授予行政许可权。因此,行政许可的主体必须是外部行政机关。
(2)依法得到法定明确授予的行政许可实施权。
履行外部职能一般是外部行政机关的固有职权,随该机关的依法设立而产生,通常由组织法或者组织规则规定。外部行政机关虽然享有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但是,它并不必然地享有行政许可权。行政许可权是一项单行法授予的职权,未经法定明确授权,外部行政机关不能当然地成为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作为外部行政机关,只表明它可以被授予行政许可权,但并不意味着其当然享有行政许可权。
3.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许可。
这是职权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和体现。职权法定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之一。其基本含义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必须来源于法律的明确规定,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必须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超越其法定职权范围行使行政权是无效的。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使当然应当遵循职权法定原则,即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否则将导致行政许可行为无效。
从理论上讲,行政机关违反职权法定原则实施行政许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时,超越了本行政机关的主管权限;二是,一地方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时,超越了其地域管辖范围而行使了本应当由另一地方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三是,实施行政许可时,上下级行政机关间相互逾越其各自的法定职权,-15-包括下级行政机关实施了本应当由上级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也包括上级行政机关实施了本应当由下级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
(二)授权实施行政许可
1.什么是授权和授权实施行政许可
授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律、法规把某些行政权力授予非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使,使该组织取得了行政管理的主体资格,即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行使这些权力,也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承担因行使这些权力引起的法律后果。
根据宪法和行政法的传统理论,国家的行政权只能由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行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权的扩大,行政管理的领域、内容与方式上的日益复杂与多变,使行政机关很难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的需要,尤其是在行政许可领域更是如此。有些行政许可涉及的领域对技术性、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由行政机关以外的具有某种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来实施许可,可能更易于达到行政许可设定的目标和任务。因此,《行政许可法》第23条规定了授权实施行政许可,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2.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规则
(1)对授权主体的要求。行政许可的实施权的授权主体必须是特定的国家机关。《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法规可以对授权实施行政许可作出规定。这里的“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因此,行政许可的实施权的授权主体应当是享有法律、法规制定权的国家机关。享有规章制定权的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16-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不能授权任何组织实施行政许可。
(2)对授权形式的要求。与授权的主体相关联,行政许可的实施权的授权必须通过法律、法规来进行,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授权其他组织实施行政许可。
(3)被授权的对象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经过授权,被授权的组织即取得了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被授权的对象必须严格界定。“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通常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分政企尚未分开的企业。
3.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律意义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经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这就意味着被授权的组织取得了行政主体资格,即取得了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的地位,其将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实施行政许可,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当由于行政许可的实施行为引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时,其也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复议或者诉讼,简单说,就是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中当被申请人或者被告。
关于被授权的组织在实施行政许可中的地位问题,《行政许可法》作了明确规定,即被授权的组织适用《行政许可法》中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被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组织既然取得了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其就取得了相当于享有行政许可实施权的行政机关的地位,当然就应当适用《行政许可法》中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行政许可法》
-17-中对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所有规定,都同样适用于被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四、行政许可的特别程序
《行政许可法》第12条规定了五类行政许可,不同种类的行政许可,不仅功能、性质、适用事项和条件不同,其实施程序除了一些共通的地方,也还有很大的不同。对此,《行政许可法》在实施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之外,针对各类不同的行政许可,规定了不同的特殊程序,即《行政许可法》第四章第六节“特别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时,应当首先考虑适用实施行政许可的特别程序,只有实施行政许可的特别程序没有特别规定时,才适用实施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
(一)特许程序
特许程序适用于特许类的行政许可,即《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二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
实施特许的具体程序----招标、拍卖。由于特许数量的有限性,特许只能为有限的申请人所享有,并且,特许一旦授予某个特定的人,就排除了其他人再获得的可能性。对此,如果没有严格的程序制约,很容易导致“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公开招标、拍卖是到目前为止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确保特许决定公平、公正、高效的程序之一。对此,《行政许可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要求:实施特许事项的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
-18-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是不是所有的特许事项的行政许可都要进行招标和拍卖呢?答案是否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可以对实施特许事项行政许可的程序作出其他规定。比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标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用地,有条件的,必须采取拍卖、招标方式;没有条件的,不能采取拍卖、招标方式的,可以采取双方协议的方式。
(二)认可程序
认可程序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三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
1.关于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考试
在起草《行政许可法》的过程中,一种意见认为,对于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应当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方式来决定。也就是说,把通过全国统一考试作为是否取得公民特定资格的原则。另一种意见认为,公民资格许可种类非常复杂,加之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对于某些资格,很难作出全国统一的要求。为此,有人主张折衷的方式,即把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通过全国统一考试作出的行政许可,例如律师资格;一种是不需要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而作出的行政许可,例如公证员资格(符合《公证暂行条例》规定的条件,经任命即可获得)。本法的规定是同时允许两种情况的存在。
目前,在我国,多数全国统一考试由行政机关组织,但也有个别全国统一考试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由行业组织实施。比
-19-如,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实施。《行政许可法》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出了前瞻性、引导性的规定,即规定由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组织实施全国统一考试。
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关于公民资格的许可,多数都由行业组织组织考试,并根据考试结果作出决定。例如,律师协会组织律师考试,根据成绩决定申请人是否获得律师资格,这种资格许可,从性质上看,不属于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机关的这部分职能必将逐渐弱化,多数公民资格的许可必将由行业组织实施。本条规定全国统一考试的组织可以由行业组织实施,对于促进行政机关最终将公民资格许可移交给行业组织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关于考试公开举行。公民特定资格的考试应当向社会公开,保证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都有机会参加。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应当事先公布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报考办法、考试科目以及考试大纲,以方便申请人准备考试。
关于考试的禁止性规定。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
2.关于赋予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特定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程序 对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特定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主要依据是对申请人的专业人员构成、技术条件、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考核,行政机关依据考核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为确保考核的公开、公正、公平。行政机关应当事前公布考核内
-20-容(专业人员构成、技术条件、经营业绩、管理水平的具体事项)、考核时间、各类考核事项的考核标准、考核等次及依据等与考核有关的事项。行政机关在资格、资质许可时,不得在法定考核项目外擅自增加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考核项目。
(三)核准程序
核准程序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四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
核准类行政许可的最大特点是技术性较强,申请人能否获得行政许可,完全取决于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为此,《行政许可法》要求,行政机关实施核准类行政许可,必须事先公布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然后按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有关设施、设备、产品或者物品进行检验、检测、检疫,再将检验、检测、检疫结果与事先公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比较、分析,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要求的,就给予行政许可;不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要求的,则不给予行政许可。因此,检验、检测、检疫结果是行政机关是否给予核准行政许可的唯一依据,行政机关对此没有裁量权。
(四)登记程序
登记程序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五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
对企业等主体资格的登记一般实行形式审查,即只要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予以登记。
对社会组织的主体登记一般实行实质审查,行政机关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对这种情况,《行政许可法》规定适用
-21-《行政许可法》第34条第3款的规定,即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根据核查结果作出是否给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五)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适用于特许类行政许可以外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
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二项所列的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臵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事项的行政许可,即特许类行政许可,一般都是有数量限制的,但是,《行政许可法》第53条规定的特许程序已解决了此类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即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方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因此,这里规定的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应当适用于特许类行政许可以外的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
依何种程序实施此类行政许可,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影响很大。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相对刚性的制度约束的话,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就在所难免了。对此,《行政许可法》参考国外的通行做法,规定:对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当然,也不排除法律、行政法规对此类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作出其他规定。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李富莹博士在中注协“行业自律管理体制和自律监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课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第二篇:行业发展研究资料(No.2013-4)
行业发展研究资料(No.2013-4)
会计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 —会计服务贸易价值提升新引擎
—第二届“京交会”会计服务板块活动专辑
─────────────────────────────
5月31日上午,中注协以“会计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会计服务贸易价值提升新引擎”为主题,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会计服务板块合作签约和新闻发布系列活动。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林、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周柳军、证监会会计部副主任李筱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境外职业组织中国代表处、各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单位、《国际会计公报》代表,以及第四期行业党校班学员,共400余人出席主题签约及新闻发布活动。开幕式由中注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主持。
现将嘉宾讲话稿予以编发,供参考。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 二○一三年六月八日
目 录
领导讲话
加快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
更好服务国家建设/余蔚平...............................2
领导致辞
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培育引导会计服务贸易发展壮大 /马林.................................................7
推动会计服务走出去 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周柳军..............................................10
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为契机 加快发展会计服务业 /李筱强..............................................13
领导讲话
加快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
更好服务国家建设
财政部部长助理 余蔚平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值此第二届“京交会”举办之际,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会计行业的品牌化与国际化—会计服务贸易价值提升新引擎”为主题,举办会计服务贸易合作签约和新闻发布活动。在此,我代表财政部,向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向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的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今世界,服务业的跨国转移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新兴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深入改革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抢抓全球绿色经济制高点,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国际共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坚
持以服务国家建设为主题、以诚信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行业人才培养战略、准则国际趋同战略、事务所做强做大战略、新业务拓展战略和行业信息化战略等“五大战略”,加强行业监管,完善事务所内部治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2年,全行业实现收入509亿元,增速超过15%,其中“国际业务收入”为37.3亿元,收入过亿元的会计师事务所47家,过10亿元的事务所11家,服务着包括两千多家上市公司在内的350万家行政、企业、事业单位客户。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在这个关键时期,推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在服务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实现行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实现行业自身走出去,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
首先,加快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因素。注册会计师在提高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支撑保障作用。注册会计师不仅提供会计、审计、验资等传统服务,而且还能提供税务筹划、价值管理、风险控制、战略规划、资信评估、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新型服务,是市场经济的诚信制度力量。行业的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对于弘扬诚信文化,塑造诚信机制,打造“中国服务”品牌,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其次,加快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迫切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配套服务。加快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并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符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导向和根本要求,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全面提升国际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和国际竞争力。
再次,加快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是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在推进技术开发、制度创新、管理提升、人才培养等专业建设的同时,如何把已经取得的技术成果、体制成果、管理成果进一步整合起来,关键在于品牌建设。加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能够服务国际市场的尖兵团队,通过发挥其示范作用,促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素质的较快提升,这是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针对如何提升行业专业服务能力,加快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我提几点意见:
第一,坚持职业诚信,坚守职业道德,夯实走向国际的诚信基础。诚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基石,要走向国际,注册会计师就要经得起执业标准和职业道德的检验,形成国际市场认可的诚信品牌。必须毫不松懈、持之以恒地推进诚信建设,打造“百年老店”,长久地赢得客户尊重和市场信赖。
第二,稳步推进队伍建设,稳固行业人才基础,锻造走向国际的人才团队。要不断创新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创新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着重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形成领军人才辐射带动,优秀人才勇于担当,后备人才蓄势待发,行业人才济济、充满活力的生动局面。
第三,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影响和制约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最大威胁,在于合伙文化的薄弱和内部治理机制的缺位。必须下大力气培育合伙文化、改进内部治理机制,以提升合伙人价值理念、培育合伙文化为重点,以规范合伙人利益机制、分配制度和决策程序为关键,以人事、财务、业务、技术标准和信息管理一体化为核心,全面理顺会计师事务所决策、执行、监督和质量控制机制,为走向国际创造机制条件。
第四,持续推进行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引导事务所规模化发展。合并整合是国际会计公司规模化发展的基本经验。会计师事务所要遵循市场规律,自主制定自身发展战略,加强与境外机构的合作,推进国际执业网络建设,有效地整合市场、资源和文化,稳步形成一批拥有国际团队、服务国际市场、拥有国际品牌、体现国际水平的中国会计师事务所。
第五,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指导会计师事务所制定“走出去”战略和整体规划,夯实“走出去”的人才、资金、技术保障和其他各项工作。推动完善支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的联合工作机制和专项支持措施,会同商务、外事、外汇、出入境、保险等有关部门,在会
计师事务所境外投资扶持、市场开发、保障服务、资质认可、信息咨询、市场考察和对外联络等方面,提供更多帮助和便利条件。
各位来宾、朋友们: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希望得到各部门及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富有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品牌化和国际化建设的新成果,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期望!
谢谢大家!
领导致辞
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培育引导会计服务贸易发展壮大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 马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对第二届“京交会”—会计服务板块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来宾和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服务贸易作为促进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一直以来得到财政部、商务部等中央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北京市也一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决策部署,制定实施支持政策和鼓励措施,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为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稳定的环境。在2012年举办的首届“京交会”上,北京本地服务贸易企业共签约项目375个,交易金额296.1亿美元,其中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31个,最大单项服务交易金额5.1亿美元。目前,这些合作项目中的近百个项目已进入了执行阶段。由于首届“京交会”的拉动,北京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有望再创新高,预计将达到近千亿美元。快速发展的服务贸易,日益成为推动北京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拉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
力量。
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服务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这一大背景下,注册会计师行业不仅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自觉实践者和重要推动者。长期以来,北京市高度重视会计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北京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56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北京注册会计师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截至2012年底,北京地区会计师事务所达到596家,占全国总数7.3%,业务收入近百亿元,超过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总收入的20%。与此同时,在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参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北京地区的会计师事务所正逐步成为中国经济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北京市的发展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服务主导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坚持服务贸易均衡协调发展,逐步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良性互动,预计到2015年,北京服务贸易规模将达1200亿美元。
北京市将把“京交会”搭建成为加快北京市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舞台,推动包括会计服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此,我认为:
第一,要继续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中加大对会计服务的购买投入,以高端会计专业服务促转变、促管理、促创新,充分发挥会计服务贸易在整个服务贸易中的先导和支持作用。
第二,要继续支持发展会计服务贸易,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方式,推动北京地区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并为他们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机会和便利。
第三,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现代服务业政策惠及会计师行业,并继续支持、引领和推动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快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推动会计服务贸易发展,需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北京市热诚欢迎国际会计界的朋友共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会计服务板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和朋友们在北京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推动会计服务走出去 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 周柳军
尊敬的余蔚平部长助理、马林副秘书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二届“京交会”会计服务贸易合作签约和新闻发布活动。首先,我代表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代表“京交会”组委会,对各位嘉宾给予第二届“京交会”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势头强劲。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保障就业的重要力量受到各国广泛重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价值提升的新引擎。2000年至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速17.8%,是全球平均增速的两倍。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是中国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十二五”初期,中国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制造业,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最大领域,城镇化率超过50%,服务消费的市场基础不断扩大,服务业就业人数超过农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这些新变化标志着中国已
经进入了迈向服务经济的关键过渡期。三次产业加快融合、协调发展的趋势日益凸显,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动力强劲,前景广阔。2012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达23.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4.6%,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进出口总额达4706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会计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资本市场发展、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国际经贸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2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了11年的连续增长,2012年已达772亿美元。会计咨询服务在为石化、航空、船舶、建筑等领域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为自身“走出去”提供了“练兵”机会,积累了国际市场经验。目前,全国共有70家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发展成员机构或联系机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各类会计专业服务,有力地促进了会计服务贸易的发展。
2007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扩大服务出口的若干意见》,积极支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更加迫切需要发挥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息引导、国际鉴证、战略咨询等重要作用。商务部将继续大力支持会计服务企业实施品牌化和国际化战略。一是要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境外投资活动提供便利,促进大型会计服务机构国际化发展,加强跨境综合服务支持。二是要搭建会计服务供需对接平台,通过多双边
服务贸易合作机制和“京交会”等国际交易平台,促进中外会计师事务所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三是要和财政部密切配合,推动将支持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惠及会计师行业,着力培育一批执业网络、服务能力、收入规模和市场影响均具国际水准的事务所,打造中国会计服务自主品牌。四是愿和财政部共同推进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会计服务出口集聚高地。
先生们、女士们:
会计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领域,是中国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一环。我相信,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会计服务将伴随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而实现国际化和品牌化发展,成为国际会计服务市场的重要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为契机 加快发展会计服务业
中国证监会会计部副主任 李筱强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京交会”会计服务板块活动,与各界来宾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会计服务业的发展。
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强有力支持会计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会计师事务所为我国上市公司、证券、期货、基金行业提供会计服务,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发展壮大。在我国七千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中,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在收入规模、内部管理、执业质量等方面显著突出,服务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入,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积极尝试拓展境外业务,提升国际知名度。目前,我国内地45家会计师事务所在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注册;获推荐从事H股审计业务的12家会计师事务所2013年为48家香港上市公司提供了年报审计服务;一些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还积极加入国际网络,或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这些“走出去”的尝试有效拓展了会计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也有力地支持了我国企
业的海外发展战略。
在会计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尚无享誉世界的民族品牌,会计服务领域无论是贸易额还是服务内涵和质量,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中国证监会将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为契机,积极配合财政部,大力推进我国会计服务业发展。一是以提高执业质量为核心,推动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品牌战略。打铁还需自身硬,会计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于自身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其核心是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伙机制和质量至上的执业理念,切实实施品牌化战略,打造会计服务的“百年老店”。证监会将秉承监管与服务并重的理念,强化监管,加强引导,有效推动事务所提高执业质量。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审计监管跨境合作,努力为会计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证监会将和财政部一道,积极加强与境外监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增进互信,积极推动在尊重主权和法律的基础上,建立有效保护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跨境合作机制,为发展我国会计服务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三是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审计规则制定,推动我国会计行业更好地融入国际体系。证监会将充分利用国际证监会组织等平台,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审计规则制定,在规则制定层面更好地反映我国会计服务业的诉求,不断增强我国会计服务业的国际影响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为会计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
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证监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国会计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推进行业品牌化和国际化进程,愿与大家共同努力,携手践行美好“中国梦”。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未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许可,任何单 位或个人不得将本资料用于商业目的。作其他目的引用时,请予注明。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责任编辑:研究发展部 冷继凤
─────────────────────────────
第三篇:行业研究资料准备
重点行业
1、房建
2、房地产开发
3、装饰装修
4、机电安装
5、市政工程
6、钢结构工程
7、海外施工
一般行业
8、路桥工程
9、建筑租赁
10、劳务
1、建筑设计
2、园林工程
3、水利水电
4、防腐保温
5、消防工程
资料收集内容
1、各行业基本情况:整体规模、赢利情况、发展态势、竞争情况、行业关键成功要素等。最好能够找到“行业分析报告”,特别是证券机构发布的分析报告
2、各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有针对具体公司的研究报告最佳
5月2日上班后,我们将会逐个行业进行讨论
第四篇: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规模化发展--中注协《行业发展研究资料(No.2006-1)》
行业发展研究资料(No.2006-1)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规模化发展
——中注协第三届注册会计师论坛演讲专辑
─────────────────────────────
5月29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京举办第三届注册会计师论坛,主题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规模化发展”。财政部王军副部长出席论坛并致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刘仲藜会长、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格雷厄姆·沃德主席等中外嘉宾发表专题演讲。来自注册会计师行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校以及在京出席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理事会会议的各国代表,共计200余人出席了论坛。本届论坛对于指导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内部治理,推动事务所做大做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现将论坛演讲稿予以编发,供参考。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 二OO六年六月二十日
目 录
1.在第三届注册会计师论坛上的致词
财政部副部长 王军………..(3)2.做大做强 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更大跨越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 刘仲藜………..(9)3.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发展壮大全球会计师行业的关键举措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主席 格雷厄姆·沃德…….(18)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行动纲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规司司长 任珑………..(34)5.公司治理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ICAEW技术执行总监 罗伯特·霍奇金森………..(41)6.国际准则的趋同及其对中小企业的适用性:
当前促进高质量职业准则所面临的挑战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副主席 费文·德瓦拉…….(51)7.事务所内部治理的探索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 张克……….(62)8.完善事务所治理 落实做大做强战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俊海……….(70)9.完善事务所内部治理 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实践的启示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张立民……….(80)10.事务所规模化发展的实践
浙江东方中汇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 胡建军……….(90)在第三届注册会计师论坛上的致词
财政部副部长 王军
尊敬的刘会长,沃德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前两天,一场绵绵细雨喜降北京,滋润了华北焦渴的大地,万物焕发勃勃生机。我相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举办第三届注册会计师论坛,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也是一场及时雨,必将有利于促进行业的文化建设、战略谋划、制度创新和组织重塑。在此,我谨代表中国财政部和金人庆部长,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自恢复重建以来,始终与中国经济同呼吸、共命运,并在服务经济发展中不断成长壮大。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理念不断成熟,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发展势头日趋良好。特别是‚四代会‛以来,面临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共同奋斗,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又取得了新的重要成绩。
——在中国专业化市场中介组织中,首次制定了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战略,全面提出了行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总体战略和具体措施,并以此为指导,启动了行业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培养工程。
——立足本国利益,顺应国际趋势,制定发布了包括48个项目 在内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既实现了中国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又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树立了典范。
——完善了行业监管体制,本着严格检查、严厉惩戒的原则,加大了行业执业质量检查力度。一年多来,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对14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了深入检查,规范了行业秩序,提升了行业形象。
——发挥行业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立法协调。跟踪和参与了10多部法律法规的起草工作,提出大量研究意见,并被广泛吸收采纳。
——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管理资源,实现了信息共享。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规范行业执业行为,切实加强行业诚信、标准体系、内部治理机制等方面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者及每一位从业人员要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富创新的发展思维、更为科学的措施办法,全力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行业建设工作,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朝着更高目标迈进。
女士们、先生们!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规模化发展‛。我认为,这一主题,体现了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 现实指导意义。放眼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全球并购深入发展,中国经济融入世界步伐不断加快,既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建设,推动规模化发展,实现做大做强。之所以讲要加强内部治理,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市场中的经济主体,在其内部,同样有责权利的公平结合问题,同样有权力的行使与制约问题,同样有谁来管理、怎样管理的问题。而归根结底,这些问题都是一个内部治理问题。
其次,会计师事务所服务于资本市场、服务于经济发展,要对整个市场中的经济信息进行监督鉴证,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要比一般的公司治理更重要。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已一再被资本市场发展中不断上演的企业经营失败风险所证明,并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共识。但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问题,却往往为人们所忽略。其实,内部治理是事务所执业风险防范和执业质量控制的机制保障,其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事务所的管理控制水平。如果没有科学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不严格,就极易削弱事务所的风险防范能力,造成执业质量的失控,市场秩序和公众利益的维护也就无从谈起。国内外一系列企业经营失败和审计失败的教训,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的至关重要性。
再次,行业发展当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包括事务所的内部矛盾 问题、执业质量问题、不正当竞争问题等等,无不与内部治理密切相关,内部治理甚至已经成为制约事务所发展壮大的一个‚瓶颈‛。所以,无论从公众利益维护、经济秩序规范、资本市场稳定,还是行业自身健康发展的角度,作为行业微观组织的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其内部治理水平,是当前行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推动事务所规模化发展,实现做大做强,是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另一重大课题。目前,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总体偏小,业务结构单一,滞后于经济发展以及国内大型、特大型企业的审计服务需求,更难以应对国际化的竞争。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中日渐活跃,到境外投资融资、跨国并购、设店办厂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客观上需要尽快形成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事务所,紧随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走出国门提供延伸服务。如果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实力弱、个头小,不仅无法抓住进军国际市场的机遇,甚至在国内市场中,也难以应对市场开放条件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那么,如何进一步推进事务所内部治理与规模化发展呢?借此机会,我简要谈四点意见。
第一,要将内部治理与规模化发展同行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认真分析中国事务所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深入研究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科学判断未来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行业的规模结构,采取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在全面加强事务所内部治理的同时,形成大中小结构合理,满足不同市场,服务不同领域,定位明确,优势互补,共存共荣的行业科学布局。第二,要积极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深入研究国际会计公司在内部治理方面的成功模式,以及国际化、规模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掌握国际会计公司发展壮大的客观规律,加强研讨,深入交流,善于借鉴,切实将汲取的经验和成果,转化为推动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有益实践。
第三,要广泛吸纳实务界、理论界、法律界等方面专家的成果和智慧。综合考虑中国的法律、政策、人文环境,广泛吸收实务界、理论界和法律界等方面专家参与共同研究,做到实践探索与理论指导相结合、治理模式与法律规范相配套、发展规模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走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顺应国际趋势的内部治理和规模化发展道路。
第四,要着力解决深层次的行业文化问题。影响事务所内部治理和规模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事务所是否真正形成符合行业‚智合‛特征、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讲诚信、谋合作的现代合伙文化。要继承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精髓,汲取现代管理学的成果,借鉴国际会计职业的经验,建立有益于事务所健康发展的良好合伙文化,形成求同存异、互谅互信、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局面。唯有如此,才能为事务所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才能有效提高事务所的内部治理水平,也才能大步推进事务所的规模化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有句古训:‚安危相易、福祸相生”,讲的是压力与动力、挑战与机遇,从来都是相互转化、辨证统一的矛盾关系,而成败关键在 于能否正确应对。我相信,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一定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攻坚伐难,搏风击浪,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做大做强 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更大跨越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 刘仲藜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向出席本届论坛的各位来宾、各界代表表示诚挚的感谢,对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主席格雷厄姆〃沃德先生、副主席费文〃德瓦勒先生以及各位外国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当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会计职业国际化方兴未艾,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是保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对行业建设的现实需要。在此,我想就事务所的做大做强问题,谈谈我的意见和看法。
一、做大做强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队伍规模、业务范围、人员素质、执业质量、业务收入、协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步。截至2006年4月30日,会计师事务所达到5639家,执业的注册会计师6.98 万人,2005全行业业务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20%。
建立起大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合理并存、结构均衡、和谐发展的事务所服务体系,是适应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并存的多元化企业结构的。但从中国经济与行业发展的需要来看,打造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够承接国内国际高端业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实现行业的做大做强,是我们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需要有相应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专业服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企业规模日益扩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迅速崛起:根据2005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资料,包括中石油等在内的18家中国企业入围(其中包括2家台湾公司和1家香港公司);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其国内分支机构就有几千家,按照目前国内事务所的规模,恐怕任何一家事务所都难以独立承担其中一家银行的审计业务;从发展趋势来看,近几年企业并购、重组的力度不断加大,在过去的三年,中央国有企业已经由196家整合为168家,最终目标是保留80-100家。
大型企业集团日益增多,必然要求有相应规模的事务所提供专业服务。但目前国内事务所整体规模偏小,年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国内事务所只有100多家,拥有注册会计师超过100名的事务所也只有50多家,迫切需要改变这种局面。
——经济业务的复杂化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事务所提供品种多、内涵广、水平高的专业服务。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多元化,使企业对专业服务的需求超出了传统的会计报表审计服务,而对企业内部控制审核、资产评估、税务鉴证以及管理咨询和会计咨询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日益增多。同时,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各种监管要求日益复杂和严格,企业需要熟悉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监管制度和法律、经济及文化环境,都需要有专业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
——会计服务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迫使事务所提高竞争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会计服务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竞争日趋激烈。国际会计公司具有上百年的发展经验,拥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审计技术手段,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调配和使用资源,在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拥有国内事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在一些高端领域对国内事务所造成巨大的冲击。如果国内事务所不能够正视这一现实,在守势中觉醒,那么随着高端客户和高端市场的逐渐流失,我们的事务所或许只能越做越小,竞争力将越来越弱。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要求我们必须发展一批既大又强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和排头兵,承接高端业务,参与国际竞争,并影响和带动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加强内部治理机制建设,构建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制度基础 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直接关系着事务所的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是事务所健康运转和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会计师事务所无论规模大小、组织形式如何,都要注重提高内部治理的水平,建设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而要实现做大做强,尤其需要加强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如果只是规模上的做大,而缺乏好的治理机制,那么这种‚做大‛只是形式上的庞然大物,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强‛。从现实来看,有些事务所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出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矛盾,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甚至导致事务所解体,这与内部治理 机制的缺乏和不完善密切相关。可以说,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是事务所做大做强、健康发展的‚瓶颈‛。加强事务所内部治理,关键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完善事务所内部治理的制度建设。一个国家的正常秩序需要靠法律法规的约束,一个事务所的健康运转则需要靠章程、协议的约束。文化、理念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中外的文化差异最明显,但这么多的合资企业能够合作下去,靠的就是规范有效的制度安排。事务所的管理和运行也是如此。
因此,要健全和完善事务所内部治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制定事务所内部治理相关指南,引导事务所进一步完善章程、协议,建立议事规则、决策规则、分配规则等制度,更好地解决法律融通、文化差异、利益协调等内部矛盾和问题,充分调动事务所内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事务所健康、稳定的发展。
——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与监督检查机制。要研究建立事务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把内部治理的完善情况作为对事务所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将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与事务所的综合评价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事务所提升内部治理水平的内在愿望。要完善监督检查工作,将事务所章程、协议的完善程度、执行力度作为执业质量检查的一项内容,加强对事务所内部治理水平的监督约束。
——加强正面引导和经验交流。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事务所在建立适应市场需求、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其中不乏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虽然对众多各具特点的事务所不能以一 种模式来统一规范,但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因此,要鼓励事务所之间进行内部治理经验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对公司治理特别是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研究,借鉴他们在内部治理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有益做法。
三、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为事务所做大做强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提供满足多种需求的产品结构。会计师事务所也是如此,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依托相应的市场规模作为支撑,必须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在所提供服务的深度、广度、品种、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在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基础上,开发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并形成以自身特长为主导、满足客户多方面需求的多元化产品结构。
目前,国内事务所的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的会计报表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仅占业务收入总额的17%左右。事务所服务项目,还难以满足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也导致众多事务所争夺有限的审计市场资源,从而产生恶性压价等不正当竞争现象。而过于单一的服务品种,也不利于事务所分散经营风险,合理配臵资源,不利于事务所吸引各方面人才的加盟,难以做大做强。
拓展行业执业领域,首先要建立更加公平、公开、开放的市场体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把能够交给市场和中介机构完成的事情,尽量交给市场和中介行业,并进一步消除市场壁垒和各种人为的资格限定。其次,要完善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制度,并严格执法。当前,新《公司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制度,为拓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领域奠定了法律基础。要以新《公司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工商管理部门的沟通,明确相关政策和要求,为年报审计制度的实施创造条件。
第三,要提高事务所的市场开拓能力,特别是对新兴市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开发新的业务领域,提供新的服务品种,扩大业务范围,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为事务所做大做强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
四、开发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事务所做大做强的保证
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智力密集型行业,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缺乏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将严重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阻碍事务所实现做大做强。中注协2005年制定发布的《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也就是行业人才‚三十条‛,系统提出了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立足制度创新、手段创新和机制创新,在行业后续教育、高级人才培养和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办法和措施。
中注协已经启动了行业人才‚三十条‛的贯彻实施工作,在做好会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培养途径,加强高端人才培养。比如,举办会计师事务所高级管理人员境外培训班,与高等院校合作 启动行业EMBA的招生试点工作,举办行业英语及综合能力测试,选拔和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与境外会计职业组织合作,支持中国注册会计师取得境外会计职业资格等等。中注协还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强与境外会计职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着力培养能够承担国际业务、符合行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事务所管理人才。
事务所要重视行业人才 ‚三十条‛的实施工作,要把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纳入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战略之中,加大相关投入,在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激励等方面的机制建设上要有新举措,积极营造与高知识、高智慧职业性质相匹配的人才机制。广大从业人员要增强自我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五、加强事务所文化建设,促进事务所的文化融合
作为以‚人合‛、‚智合‛为主要特征的事务所,文化建设对一个事务所的健康发展,有着特别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做大做强过程中,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执业理念和风险意识,事务所的文化融合至关重要。事务所不能成为真正融合的集体,规模即使做大了,风险也会相应增大,根本谈不上做强。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诚信‛、‚人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汲取现代管理的成果,广泛借鉴西方合伙文化,认真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科学规律,构建符合注册会计师职业特征、有益于事务所健 康发展的合伙文化,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未来发展,推动事务所做大做强,具有重要意义。
事务所要通过好的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发展理念,形成合力、保证质量、树立品牌,以此来吸引客户、吸引员工、吸引合作伙伴。事务所合伙文化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在管理理念上,要重合作意识,重团队精神;在管理方式上,要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在管理制度上,要能激励人才,培养人才;在管理技巧上,要增强沟通,增强协调。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和壮大,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注册会计师高智力的不断投入。如果仅仅按照资合的原则来建立议事、决策、分配等规则,有可能埋没人才,调动不了员工的积极性。因此,资合的所也要引进管理人才,要用人合的对策来弥补,让资合与人合的力量共同发挥作用。要用制度和文化来体现、保障人合的管理。
六、不断提升执业质量,是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核心
风险和质量控制是事务所发展的生命线,是事务所稳健发展实现做大做强的核心。随着事务所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多,业务量的增大,对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控制要求也日益提高。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实行统一的执业标准和质量控制程序,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执业水平,从而确保事务所在做大的基础上实现真正做强,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上世纪末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报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际会计公司在当地的成员所,没有执行全球统一的执业标准,未能保持应有的 执业水准,在风险和质量控制上出现重大问题,没有及时预警即将出现的金融危机。
我国新近颁布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为事务所提高执业质量、参与国际竞争和做大做强提供了条件。两大准则体系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两把尺子,标准、质量、职业道德、风险防范和公众利益尽在其中,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两大准则体系,把两大准则体系贯彻实施好,把高质量的准则转化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事务所要以学习、贯彻两大准则体系为契机,结合准则、结合业务,实实在在地抓从业人员的培养,抓执业能力的提高。要在新的执业起跑线上,抓出成效来。
会计师事务所的做大做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事务所的管理和发展是有规律的,需要我们认真探索,不懈追求。我十分赞成以‚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规模化发展‛为主题举办本届注册会计师论坛,有规模才会大,治理好才会强,研究和解决好这两大课题,是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更大跨越的必要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愿意和国际同行们一道,增进交流,加强合作,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美好明天而共同奋斗!
谢谢大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发展壮大全球会计师行业的关键举措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主席格雷厄姆•沃德
各位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注协‛)主办的注册会计师论坛上发表演讲,感谢你们的邀请。这是我担任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主席以来第三次访华。每次来华,我都在继续加深了解贵国的文化、会计师行业和人民。毋庸臵疑,正是这种深入了解使得我们的整个世界看起来更加浑然一体,也使得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得以支持贵协会的需求和贵协会所服务的公众的需要。
中注协于1997年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因此是联合会比较新的成员。鉴于中国正不断扩大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作用,中注协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会一贯如此。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全心致力于支持中注协发展会计师行业。这意味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将为贵方提供专业会计师以负责任的态度有效开展工作所必须的准则和指导。这意味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将鼓励贵会改进问责机制,提高透明度。这更意味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将倡导公司治理的良好实务。
在所有这些方面,我们与中注协的领导层开展了通力协作。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博士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理事会的理事,而唐建华先 生则是其在理事会的技术顾问。他们两位因此得以直接向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献计献策,告诉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如何才能以最佳方式为经济处于发展阶段、会计师行业处于不断壮大过程的国家提供相关支持。中注协的叶欣女士目前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中小事务所委员会‛任职,该委员会致力于满足中小事务所和中小企业的特殊需求。
今天,我前来参加此次论坛,目的是与大家一起探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相关行动计划,尤其是我们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支持。我将从我坚信不疑的会计师行业的首要目标——提高全球公民的生活水平,为全球公民打造更优质的环境——出发,向诸位陈述我的看法。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首要目标确实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但我相信也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无论我们是专业会计人士、政府部长、学者、监管人士,还是准则的制定者,我们都必须牢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从根本意义上讲是与‚人‛打交道。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在讨论政策、准则、方法和基础设施等诸多事项时,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对能够也应该从我们的所作所为中受益的人们——世界公民们——熟视无睹。
而为世界所有公民(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公民)助一臂之力的最佳方法是开放会计市场。会计市场的开放要求对外国投资者持欢迎态度,要求加大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力度,也要求切实致力于改善 治理,而治理的改善十分有利于根治腐败——如此种种均是实现成功经济发展的举足轻重的先决条件。
会计市场的开放、健全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公司治理的增强都是朝着市场经济迈进的关键步骤,而建设市场经济则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石。通过为市场经济提供落实各项计划程序所需的相关信息,会计师在发展和维护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办方要求我今天向诸位谈谈会计师行业如何为市场经济添砖加瓦的问题。信息是市场经济的一大要素。信息驱动着企业、投资者和个人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从政府或管理层的角度看,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对于管理资源、维持增长、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小型成长型企业,还是有着数以百万计人口的国家,莫不如此。
会计师行业在企业、组织和政府财务信息的收集、存放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正率领全球会计师行业,努力确保财务报告的高质量,帮助会计师行业扮演其作为市场经济关键要素的重要角色。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应当具备以下三大特征:
首先,财务信息必须可信;
其次,要实现可信,财务信息必须建立在强有力原则或准则的基 20 础上;
第三,财务信息必须由正直诚信的人士出具——换句话说,必须由以负责任、讲道德的态度开展工作的人士来出具。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通过制定准则和指南,鼓励会计师行业,实际上是鼓励所有参与公共和私营部门财务报告过程的人们,出具符合上述三大特征要求的财务信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负责制定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职业道德准则、教育准则和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在过去一年中,我们通过一系列重大方式,不断提高对这些准则制定过程的公共利益投入。首先,我们在2005年2月创设了‚公众利益监督委员会‛(PIOB),任命斯特福罗斯•托马斯达克斯教授为该委员会主席。‚公众利益监督委员会‛的问世是国际监管机构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合作努力的结果,目前已全面完成第一轮的运作。该委员会负责监督审计、教育和职业道德准则的制定,也负责监督‚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成员组织遵从项目‛。去年,‚公众利益监督委员会‛对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影响特别积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欢迎该委员会为我们献计献策。‚公众利益监督委员会‛在其第一份报告中强调突出了它的相关活动,大家可从其新建设的网站www.xiexiebang.com下载该报告。
此外,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通过为各准则制定委员会建立和扩大相应的‚咨询顾问工作组(CAG)‛,为提高公众利益投入创造条件。今年,这些‚咨询顾问工作组‛的会议首次向公众观察员开放。同时,我们也鼓励提高我们准则制定过程的透明度,此方面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项工作就是将更多的相关信息纳入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
讲到这里,我想请大家给我几分钟的时间来谈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各项准则制定计划。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可能向诸位描述所有的新准则。我只能在这里突出强调对信息灵通市场具有最重要意义的一些准则。
在审计领域,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负责制定全世界公认的审计和鉴证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世界各地有70多个国家直接应用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制定的国际审计准则,或将其作为制定国家审计准则的基础。在此,我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表示祝贺,祝贺你们在决定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准则趋同方面发挥了牵头作用。决定与国际准则趋同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因为此决定有助于加强中国的会计师行业,增强贵方财务报告模式的公信度,同时也提高贵方在国内外市场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可信度。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全心全意致力于协助贵方将这些准则落到实处。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确保其准则清晰易懂,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已实施一个旨在提高准则清晰度、改善准则架构的重要项目。从2005年10月起,该委员会已发布四份应用全新清晰度风格起草的拟订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去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通过举办国际清晰化论坛获得了相关意见,同时通过其《2004年有关清晰化项目的拟出台政策声明和咨询文件》获得了回复意见,并在两者的基础上开发了此种新风格。目前,该委员会正在努力就清晰度风格达成一致意见。接着,委员会将在今后的18个月左右的时间中启动强有力的计划,根据新的清晰度风格对其所有准则进行调整。我们希望,这种全新风格不仅将使准则更易理解,而且将使准则更易翻译。
除了解决清晰度问题,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还于今年3月份发布了再次征求意见稿,其目的是提高对集团财务报表的审计质量。再次征求意见稿的名称是‚国际审计准则第600号(修订或重新起草版本):对集团财务报表的审计‛。继早先的磋商活动之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已修改了拟订准则草案,并重新发布了征求意见稿,以解决集团审计师需要在多大程度上对业经其他审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内容开展审计这一问题,至于其他审计师是集团审计师以外的独立审计师(即与集团不存在关联关系),还是从属于集团审计师所属的国内或国际事务所或事务所网络(关联审计师),不在考虑之内。征求意见稿可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网站下载。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评点的截止日期为2006年7月31日。我鼓励大家研读该征求意见稿,并提交相关评论意见。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正在努力解决的另一大问题是关联方交易。鉴于董事、所有者和管理层等关联方在历次重大公司丑闻中都脱不了干系,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大受触动,决定对其针对关联方交易的现行审计准则进行审查。经过审查,该委员会于今年1月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国际审计准则第550号(修订版):关联方‛。该征求意见稿针对关联方关系和交易的审计工作提出了对审计师要求的相关建议。拟订准则突出了新的重点,即:评估关联方关系和交易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即使在财务报告框架并不提出关联方会计或披露要求时也需要开展此种评估。
可信财务信息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道德和诚信的坚实基础。为了打造财务系统的可信度,为建设健全的经济体系尽绵薄之力,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向所有在企业和事务所工作的专业会计师、向参与财务报告供应链的所有人士倡导我们提出的正直诚信、透明度和技术专长等价值观。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会计师道德准则委员会制定了‚专业会计师国际道德守则‛,该守则适用于所有会计师,包括在工商业、事务所、公共部门和学术界从业的会计师。国际会计师道德准则委员会最近发布了旨在为所有专业会计师确立概念框架的最新道德守则,从而确保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的五大基本原则,即:正直诚信、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和尽职勤勉、保密性和行为的专业性。在该框架下,专业会计师应按要求确定是否存在对这些基本原则的威胁,如果存在威胁,则应该应用相关保障措施,确保不折不扣地保证原则得到切实落实。该框架适用于所有会计师,既适用于在事务所执业的会计师,也适用于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供职的会计师。
此外,国际会计师道德准则委员会也涉足审计的独立性和预警等问题,目前正在为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供职的专业会计师开发新的指南。
此外,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委员会正把职业道德和操守作为一系列问题的重点来抓,并计划出台一套工具包和一本《国际教育指南》,以协助其成员机构、学术机构和其他方面为未来的会计师打造坚实的道德基础。指南将为道德教育如何树立良好实践模式献计献策,而工具包将提供样本课程大纲、教案和案例研究等可供成员机构和教育机构切实应用的工具。工具包和拟订指南都有望在今后几个月出台。
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委员会还计划在今年6月份推出新的‚国际教育准则第8号:对审计专业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该准则要求所有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成员机构确保专业会计师获得并维持以具备胜任能力的审计专业人员身份开展工作所必须的具体能力。此外,新准则还规定了从事跨国业务的审计专业人员所必须满足的具体能力要 求。有关该新准则的更多信息将在今后几周发布。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还有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我想提请诸位重视的一项工作,那就是落实旨在加强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和问责机制的计划。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主要通过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IPSASB)来完成其在这方面的使命。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共部门国际会计准则,其宗旨是改善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和问责机制。目前,该委员会正在解决公共部门会计处理的关键问题,包括政府社会政策义务的会计处理,非交换性收入的会计处理和预算报告等内容。
最近,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有关非交换性收入会计处理的拟订准则。许多公共机构的大部分收入来自非交换性交易——包括税收和转移,如赠款、拨款、捐款、礼物或罚款等等。征求意见稿针对来自非交换性交易的收入和所有者出资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提出了相关要求,同时包含对税收、应纳税项目、通过税务系统支付的费用和税务支出等内容的相关定义。
最近,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还发布了关于美国向权责发生制过渡之经验的全新信息通报文件,该文件确认了此种过渡的好处,并突出强调了在开发和落实权责发生制会计体系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我们认为,该文件对于考虑实施权责发生制的政府有借鉴作用。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目的是促进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财务报告统计基础的趋同,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正是公共部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去年,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相关征求意见稿,以进一步实现其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统计报告基础的趋同。委员会在实现趋同目标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世界各地采用公共部门国际会计准则的机构日益增多,世界银行和北约就是此方面的榜样,而联合国也已表示,它将在下个月向联大提议,采用这些准则来编制和公布联合国的财务报表。
为了提高政府在国内外的可信度,各国政府均需以透明的、高质量的方式报告其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此类信息对于政府的高效率运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且可以向公众保证:政府资源得到了有效管理。请诸位记住:公众需要从政府获得优质财务信息,同样需要从企业和行业获得优质财务信息,两者的重要性完全可以相提并论。
工商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而经济增长又提高了公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则堪称此方面的楷模。工商业界职业会计师在支持全球商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尽一己之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里,我想让大家了解一下工商业界职业会计师的规模。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成员机构的所有会员中有50%以上的会员,或者说 全世界有近130万会计师是在企业界供职的专业会计师。通过其工商业界职业会计师委员会(PAIB),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为在工商界从业的专业会计师提供指导和工具,支持其提供优质信息。
2004年,工商业界职业会计师委员会(PAIB)与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一起发布了题为《企业治理——取得恰当平衡》的报告。该报告就企业治理的范围提供了相关建议,同时确认了诚信与赢利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
目前,工商业界职业会计师委员会(PAIB)正在扩展其所开发的指南,重点强调应该支持工商业界职业会计师提供优质信息和遵守职业道德。最近,该委员会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关于制定公司行为守则的指南‛,以提供相关指导,协助专业会计师和其他方面制定并实施其所在单位的行为守则。拟订新指南的目的是为世界各地出台健全的公司治理政策助一臂之力。拟订指南强调了有效行为守则的各种好处,并确认了专业会计师在其所在单位开发、监督、加强和报告此类守则方面所应该发挥的作用。为了协助制定行为守则,该指南还包含了关于列报和内容、组织和管理挑战以及在跨国组织中落实行为守则的相关信息。
此外,为了就工商业界职业会计师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一站式的最新信息服务,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准备在今年9月份推出一个基于网络 的全新全球知识资源中心。该资源中心的特色是一个强大的因特网搜索引擎,用户们可以通过关键词或词组来搜索获取各种话题的相关信息,包括预算与规划、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战略管理会计等等。此外,该电子资源中心将在2007年年初得到扩展,以服务中小事务所的信息需求。我们将在今后几周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成员机构提供有关该新设资源中心的更多详情。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促进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从而为建设健全市场经济添砖加瓦的另一种方式是为各国准则的国际趋同提供方便。实际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在其《成员义务声明》(SMO)中就规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要求其所有成员机构尽最大努力实现国家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成员义务声明》还要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成员机构实施质量保障、检查和惩戒计划,从而构成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成员组织遵从项目‛的基础。
‚成员组织遵从项目‛支持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在世界各地的成员机构制定高质量的审计、会计、道德、教育和相关质量保障和惩戒准则。该计划旨在为会计机构提供其专业职责范围所涉及领域的全方位指导,并展示各成员机构对会计师行业所奉行的诚信、透明和技术专长等价值观的共同承诺。我个人认为,该计划将在打造财务报告过程以及整个会计师行业的可信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员组织遵从项目‛的第一部分内容是一份基于事实的问卷,其目的是评价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各成员和预备成员所在国家的监管和准则制定框架。该部分的问卷调查现已结束。来自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50个成员(包括中注协)和预备成员的答复已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网站公布,剩余的答复正在核对和公布之中。
‚成员组织遵从项目‛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成员义务声明自我评价问卷‛。该问卷于去年12月份推出,相关答复将从今年下半年起在网上公布。来自上述调查问卷的答复十分重要,原因如下: 它们从监管和准则的角度提供了会计师行业的全球概况。此外,这些答复也可用于帮助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揣摩它需要重点开展哪些工作,才能支持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并实现趋同目标。
最后,最重要的也许是,对问卷的答复展示了国际会计师行业的良好意愿,即:愿意对其所作所为负责,以满足高标准的要求、提供优质服务并保护公众利益——而在我们籍以开展工作的日新月异的复杂环境中,所有这些都是举足轻重的重要职责。
我们非常高兴,成员机构踊跃参加了‚成员组织遵从项目‛,在此,我感谢中注协带头把问卷调查当作工作重点来抓。
除了‚成员组织遵从项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还通过‚事务所 论坛‛来促进趋同和对高标准道德价值观的遵守。‚事务所论坛‛包括由会计师事务所组成的20多个全球网络和协会,其成员均致力于在跨国审计中应用国际审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职业道德守则。另外,参加论坛的事务所均承诺将应用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制定的国际质量控制准则第1号,该准则为各事务所内部的质量控制系统确定了高标准。随着‚事务所论坛‛新章程于2006年2月得到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理事会的批准通过,这种对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准则的承诺、对促进高质量和连贯业绩表现的承诺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新章程更新了会员要求,强调事务所应该致力于依据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制定的国际审计准则开展审计,强调论坛的所有成员必须证明其符合成为论坛正式成员的所有要求。
在结束之前,我想谈谈对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的另一个领域——公司治理。在全球各地,公司治理均已上升成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议事日程的头等大事。随着中国不断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同仁应该时刻不忘健全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我们已充分认识到,中国已进行了公司治理方面的变革,但是,更多的变化将接踵而至。我敦促诸位继续与‚中国项目开发中心‛保持联系,并与立法机构畅谈其应该发挥的作用。
我们必须注意,一个国家公司治理制度的质量对其资本市场的特征以及外部资本的可获得程度均产生着有力的影响。不少人士呼吁发
展中国家就公司治理做出全面承诺,斯坦福大学法学与商学讲席教授罗那德•基布逊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企业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公司治理均需建立在以可信方式披露财务信息的基础上。离开了有效的财务披露,一个国家支持股票市场的能力、支持重要行业的能力都会大打折扣。
中国已在经济增长领域取得长足进展,而通过恰当地解决治理问题,中国更将受益无穷。就在上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在其半年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仍然享有两位数增长的国家屈指可数,而中国就是其中之一。报告还指出,中国的强劲增长有望持续,并预测中国在今年和2007年的经济增长将分别达到9.7%和9.5%。然而,上述预测也暗示:中国不能只是原地踏步,相反,中国必须加强政策建设,全面发掘实现其潜力。
至于打造财务信息和财务基础设施的公信度,咱们在座的所有人均责无旁贷。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发挥宣传作用,使公众了解这些基础设施是如何本着保护公众利益的宗旨开展运作的。我们必须向其提供关于财务报告流程之明确信息的对象就是那些依赖——或希望依赖——报告流程所出具结果的机构和人士。此外,关于经济政策框架、监管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明确信息对于健全商业决定的做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我敦促诸位继续在此方面采取行动,与此同时,我要强调,将有关这些行动的信息告知最终将从中受益的公
众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展望未来,投资者所期待的、公众和私营部门决策者所必需的财务信息的高质量对于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将具有更加举足轻重的意义,这点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确保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这一问题容不得半点妥协。我们大家都必须尽最大努力,积极持续地致力于开展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亚太地区、为全世界的稳定和繁荣贡献力量。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尽绵薄之力。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共同受益。
谢谢大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行动纲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规司司长 任珑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后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的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联动的大背景下,经过20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今后五年中国经济能不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中国发展的难题包括诸多两难问题如何破解?中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攻坚?中国社会在利益格局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能不能继续保持稳定?中国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如何与世界经济更好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些都是‚十一五‛规划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可以说,‚十一五‛规划是一个世界瞩目、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的规划。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明确回答了人们关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未来五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体会,需要着重把握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完成这些宏伟目标,必须在‚十一五‛期间为后十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不发生大起大落。二是经济结构要进一步得到优化,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只有这个基础打好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更有把握。
第二,经过“十五”的发展,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展望未来,“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总体比较有利,我们完全有条件继续把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势头保持下去。
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内涵主要是三方面,一是物质基础的新起点。表现为,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二是发展观念的新起点。通过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三是对外开放的新起点。‚十五‛末期,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家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正在向更大程度、更宽范围、更深层次上对外开放。可以说,新的起点蕴含着新的机遇,抓住机遇就能获得更大发展。
从国内外环境看,都对我们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有利。国际上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主流,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科技进步、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等多方面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有比较优势,国民储蓄率高,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政治环境长期保持稳定。只要我们发展思路正确,措施得当,中国经济再保持若干年高速增长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立足科学发展是“十一五”规划最大的亮点,也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好基础的基本保证。
立足科学发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要从生产力仍然不发达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为主的国内需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要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统筹城乡发展,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两方面入手,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走出一条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三要针对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位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的目标,努力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四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中心环节,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五要按照市场化、产业
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重点是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丰富消费性服务业。六要着力发挥各地优势,建立以合作、互助为主的区域互动机制,国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第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是中央综合分析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性决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明确的政策导向。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虽已成为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一些产业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大量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科研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这已成为制约我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环节。实践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机会新动力,才能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也才能有效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十一五‛期间,必须把建立创新型国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思路,着力从五方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包括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为主要内容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以符合资源和产业特色要求的科技布局为主的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各类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二是力争在原始创新上有重大突破。面向国家重大
战略需求,瞄准信息、生物等战略领域,超前部署,抢占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前沿技术制高点。三是大力推进集成创新。精心组织跨学科和跨产业集成,在农业及高技术等关键领域,攻克一批重大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四是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坚持开放式创新,依托重大工程,推进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在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装备、高速铁道和轨道交通装备、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集成电路关键设备等领域,促进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实现技术的再创新。五是形成以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包括整合科技资源、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和法律法规等。
第五,加快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活力,是“十一五”期间发展思路的鲜明特点。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央在制定‚九五‛计划时就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任务,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一些成效,但总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未理顺有关,市场环境驱动市场主体采取粗放增长方式。比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与财税体制不完善、金融体系不健全和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未完全确立直接有关;资源开发秩序不规范和低效率使用等与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产权制度不明晰、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直接有关。‚十一五‛期间要为后十年打好基础,必须在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为此,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项改革为重点,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机制,通过强化约束机制和完善激励机制,形成新的市场利益导向,使市场主体和政府的行为切实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第六,从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特征和要求出发,针对目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这既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十一五‛期间,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入手,着力抓好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等重大任务。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要求,加快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建立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管理体系。
各位朋友!
注册会计师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专业化中介服务业,在服务现代化建设、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对专业化的服务需求越大、要求越高。‚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都将有显著提高,为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五‛期间,我国专业性、商务性服务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39 机构数量持续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制度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同时也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规范的问题。如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体系不健全,规范化水平低,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产业化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促进专业性、商务性服务业的发展,鼓励专业性、商务性服务机构强强联合、兼并重组,支持服务企业同时取得多种资质,开展多项服务,鼓励发展内引外联的外向型服务机构,加快与国际惯例、国际市场接轨。与此同时,还将针对专业性、商务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执业资格、市场准入制度和从业人员资格、建立健全诚信惩戒制度等方面,规范包括会计服务在内的经济鉴证类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市场有序竞争以及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希望注册会计师协会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加强行业自律和自身建设,规范发展,使注册会计师事业‚十一五‛期间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同时获得自身的更大发展。
公司治理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ICAEW技术执行总监罗伯特·霍奇金森
简介
今天,我想提请诸位共同思考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的未来发展道路。我将通过阐述会计师行业——主要是英国与欧盟的会计师行业——在过去5年间的相关经验,就此问题做出相关说明。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公开报告其活动的期望值已发生重大变化,此种变化推动了事务所内部治理的重大改革。
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治理挑战
2002年,由于美国发生的公司丑闻,英国政府成立了一家针对会计师行业的审查机构——会计与审计事务协调小组(简称‚CGAA‛)。本人所在的机构——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公会(简称‚ICAEW‛)——的主席彼得·威曼先生(Peter Wyman)——代表公会参加了‚会计与审计事务协调小组‛。协调小组于2003年1月公布的报告表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公司审计师的权力建立在公众相信其有能力开展有效独立审计的基础之上。此外,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完成高质量的独立审计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事务所内部的各种因素,其中包括文化、程序、保障措施与薪酬体系等等。
英国审计实务委员会已出台有关质量控制的审计准则,从而确立了公众期待事务所在质量控制程序与体系方面加以实施的相关准则。
但是,审查发现,有关事务所的架构、程序和财务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一直鲜有公开披露。有鉴于此,‚会计与审计事务协调小组‛得出结论:必须提高透明度,才能增强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审计工作的信心度。在我看来,英国各家会计师事务所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会计与审计事务协调小组‛所提议的解决方法,不仅对其它国家具有相关意义,而且,时至今日,其相关程度丝毫不减当年(2003年)。
以积极、恰当的方式进行应对的必要性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如何才能确保其自身开展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国际社会的期望十分明确。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简称‚IAASB‛)所公布的‚国际质量控制准则1(简称‘ISQC1’)‛对此就有相关规定。该准则确定了质量控制体系的各种要素,包括质量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要求、顾客的接受与延续、人力资源、业务的开展与监督等等。
有些人强烈主张:会计师事务所不仅应当致力于遵循质量控制准则,还应当致力于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反映这些准则的实施情况以及其它与事务所治理相关的情况。审计师应当对其心领神会,因为此类关于透明度的主张与用以解释为何必须公开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的论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任何管理团队都必须获得相关信息,才能经营企业。但是,如果管理团队经营企业的能力取决于其能否获得并维持其它利益相关方的信任,那么,管理层也应该向这些利益相关方提供信息。所有权与
控制权的分离就是此方面最明显的范例。当一家公司的所有者将该公司的经营权委托给某个管理团队时,前者就期待获得关于后者如何履行职责的信息,以保障其所有者权益。
人们经常用代理理论来阐述上述情况,在代理理论中,所有者被称为‚本人‛,管理者则被视为‚代理人‛。代理人向本人的信息提供反映了‚信息不对称‛这个根本问题,‚信息不对称‛系指代理人能够获得比本人更多更好的信息这一事实。
但是,代理理论也认识到,即使在要求代理人向本人提供信息的情形下,仍然存在着信息偏向的风险,这是因为对代理人而言,报喜不报忧可能对其有利。这就是为何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的经济原因所在。2005年12月,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公会公布了题为《代理理论与审计之作用》的专门文件,对上述事项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探讨。独立审计师的工作就是针对管理者向所有者提供的信息发表独立意见,从而向所有者确保该信息是客观的,使所有者可以据此判断管理者履行职责的情况。
同样的主张也适用于审计师本身。如果大众投资者信任事务所,将开展审计的权力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就应当向大众投资者提供有关事务所本身如何履行职责的信息,而且也应当明白,此等信息理应接受监管机构或其它审计师的独立审查。
尽管如此,代理人之所以需要向本人提供经过独立鉴证的信息归根到底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因此,在此方面,恰当的分寸感、良好的判断力十分必要。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鉴证
的性质与程度均应当与信息提供所促成的公信度与经济活动的增强成正比。如果经验丰富的评判者确信成本将超过收益,则不应当要求提供进一步的信息或对信息开展进一步的鉴证。
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披露工作而言,上述论点意味着,事务所应该根据被审计业务的不同性质与经济重要程度,进行分门别类的信息披露。
需要更优质信息的相关领域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可以采取多种表现形式。其中的一些信息与审计环境具体相关。例如:
事务所可以对其如何建立并维持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报告;
也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登记中心,披露关于有权开展审计的事务所和个人的信息。如果信息公开登记中心系由监管机构管理维持,而监管机构有权授予、中止或撤销事务所的审计权,并有权迫使事务所提供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审查,那么,该等信息的可信度就可进一步增加。
如果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受到监督与审查,那么有关主管部门可先就其所发现的情况与该事务所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再公布结果报告。
对公众负责的其它组织应该公布包括以下内容的一系列信息,审 44 计师事务所也可以报告同类信息,如:
带有相关管理评论的财务报表; 外部审计报告;
治理实务报告,包括事务所董事会如何开展运营,审计、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如何开展工作,风险如何得到确认和管理;以及
关于环境表现、对当地社区的参与和劳动就业等事项的企业责任报告。
变革的裨益
仅仅数年前,这些关于提供更优质信息的建议中的许多似乎还都不可思议。但是,这些建议不仅将真正造福广大社会(因为外部审计的公信度得到了提高),而且也将使各事务所受益匪浅。例如:
会计事务所仿效审计客户、开展对自身情况的披露工作有助于审计师提高可信度、并更好地理解其客户所面对的压力。如此一来,审计师就不会在有关批评意见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基于同样的理由,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公会最近公布的2005年报告包含了业经审计的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称‚IFRS‛)编制的财务报表。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对英国所有上市公司适用。
有助于审计师事务所更好地在‚人才大战‛中开展竞争。审计行业希望招聘的最优秀的、最有发展潜力的人员更有可能加盟那些透明度高、对更广泛社会责任有深入认识的事务所。英国 45 《星期日泰晤士报》刊登的一项调查表明,在2006年全球14佳雇主清单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榜上有名。另一家著名会计师事务所——英国柏德豪会计师事务所(BDO Stoy Hayward)最近也入选英国20佳雇主光荣榜。
简而言之,透明度加强了会计师行业的可信度和职业道德声誉。如果审计服务的客户——如审计委员会的委员们——能够获得更优质的信息,那么,审计市场的竞争也会相应得到改善。
来自英国和欧盟的范例和经验
如今,我刚才所提及的各种信息披露早已从梦想变为现实。欧盟最近通过的《关于法定审计的第八号指令》(修订版)规定:欧盟所有25个成员国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设立用于保护第三方的登记中心,该登记中心应当向公众开放,并且包含有关获准执业的所有审计师和审计师事务所的最新基本信息;
公布关于独立审计质量鉴证审查的总体结果报告;以及 对公共利益实体实施法定审计的事务所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透明度报告。透明度报告应当包含如下信息:事务所的法律架构和所有权、网络安排、治理、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最近一次监管检查的日期、公共利益审计客户、独立执业、继续教育政策、费用分析及合伙人薪酬基础。
在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的重点改革对象包括:公开登记中心的信息,以及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简称‚PCAOB‛)对审计师事务所进行检查的公开报告。但是,在透明度报告方面,欧盟的改革遥遥领先于美国。
在英国,审计师公开登记中心已有多年历史,就透明度情况进行报告也不再是新鲜事物。2003年1月,会计与审计事务协调小组公布最终报告,对一种自愿披露方式表示赞同。根据该方式,在英国负责审计大多数上市企业的12大事务所同意披露以下内容:
内部治理安排,其中包括:与合伙人的关系、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合伙人薪酬基础、国际网络的架构;
用以达到并监控事务所工作质量的各项安排;以及 独立程序。
此外,英国的很多家审计师事务所已在2003年改制成有限责任合伙事务所(简称‚LLP‛)。英国要求有限责任合伙事务所公布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而且财务报表的编制应当遵守英国的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这12家事务所均已作出如下承诺:将公布符合有限责任合伙事务所法定报告要求并与相关“建议实务公告”(LLP SORP)一致的财务报表,并将依据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拟定准则来编制‚运营与财务回顾(或称管理评论)‛。
英国各大会计师事务所最新编制公布的报告已足以与英国任何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报告相媲美,从而有力诠释了透明度文 47 化业已产生的总体影响。例如,英国毕马威有限责任合伙事务所2005年9月的报告就包含:
董事长声明;
价值声明与人力资源实践报告; 对各部门财务业绩的评注;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关于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5页报告,其中包含欧盟《关于法定审计的第八号指令》(修订版)所要求的所有披露事项;
有限责任合伙法要求向股东提交的正式报告; 根据英国会计准则编制的完整的财务报表;以及
英国均富有限责任合伙事务所(Grant Thornton UK LLP)根据英国审计准则出具的独立审计师报告。
潜在的陷阱
我不期待诸位把我刚才所描述的情况视为全世界(包括中国)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均不可避免地在将来会拥有的完美形式。相反,我们身为会计师,理应对此提出疑问,即:
像各大会计公司为上市公司出具的报告不时会受到批评一样,各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也会遭到同样的批评,如:篇幅是否太长?财务报表是否太过复杂?非财务信息是否存在空洞无物、枯燥无味的危险?作为一个行业,我们会计师必须针对各类业务来解决这些问题。会计师事务所不能袖手旁观,48 坐等问题解决之日的到来。
可能有人会问为何事务所只编制全国性报告,而不依据其所属的国际网络来编制全球性报告?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针对国内法律实体编制报告有助于事务所在响应国内压力和传统的基础上谋得发展。而且,我们还可以这么说:只有当法律、监管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担心减少到足以使事务所在真正统一的全球基础上开展运行之时,编制全球报告的梦想方可成为现实。
同时,怀疑论者指出了另一种危险:开展公共利益审计的少数大事务所眼中的恰当做法将成为几十万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基准。如此一来,岂不是会不可避免地把一些毫无必要的规定强加到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头上?发生此种情景的风险无疑是存在的。欧盟《关于法定审计的第八号指令》(修订版)所规定的公开登记中心有可能太过复杂,透明度报告要求也可能抓错对象,即:本不应出于公共利益之考虑而对某些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却偏偏对其出具了保留意见。但是,这些风险并不仅限于会计师事务所。所有行业的所有企业都需要良好的报告要求,即:报告要求必须掌握好分寸,必须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我们会计师行业需要对此做出响应。
总结
总而言之,49
第五篇:小品研究资料
首先看看春晚小品的历史。小品本是话剧的练功用品,而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品乃是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从此陈朱二人以《烤羊肉串》《警察与小偷》《警察与小舅子》《主角与配角》等率先垄断春晚。待此二人离去后,赵本山才开始逐渐成为第二个春晚小品之霸,主要作品包括《相亲》《我想有个家》《拜年》《红高粱模特队》《三鞭子》《卖拐》《卖车》《钟点工》《昨天,今天和明天》等等。其他的小品,有潘长江《过河》,赵丽蓉系列。郭达、黄宏等人也南腔北调的有些,主要是河南、陕西等地方言,唯一可算南方的,就是严顺开有过几次露面,说的是普通话(有上海语感)。
为什么赵本山会在这么多小品高手中红火起来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语言易懂。众所周知,普通话的基础是北京话和哈尔滨话。实际上东北话除了个别用词为方言特有外,口音就象是普通话歪曲了说,一方面易懂,另一方面反倒有了搞笑意味,而且赵本山在口音方面我认为已经有所收敛,反而不象黄宏表演时说东北话那么夸张(东北话小品最早还就是黄宏在《超生游击队》里搞红的)。反观南方小品,南方口音千差万别,与普通话差异比较大,不利于全国的传播,但讲今年的《火巴耳朵》,如果不是看了小品剧情,谁有知道什么叫“火巴 耳朵”呢?
其次,任何艺术形式,都是在表达一种思想,小品本质是要讲个故事,那么评价小品好坏的根本标准其实就是剧本的内容如何。陈朱作为小品的鼻祖,其作品本质上还没有脱离学院练功的框架,表演功力大于剧本,因此虽然也有经典,但总体上漂于生活之上。赵本山小品根植于生活,与现实紧密结合,自然是喜闻乐见。再次,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品要讲故事,讲故事却未必就是小品。这就需要艺术的加工和提炼。赵本山小品相对于其他小品,语言凝练,趣味性强,剧情矛盾又都非常突出。没有不红的道理。
最后,陈朱小品以二人开始,小品这种形式就不需要太多的人。东北小品演员多为二人转出身,驾轻就熟,浑身是戏,而南方传统曲艺多为独角戏,上海、湖南无不如此。此外,东北小品演员体系建立之处,就是乡村剧团、草台班子的职业演员,而不是国家专业演员,环境残酷,锻炼多多,浑身都是戏也是很自然的。
专家学者回顾中国小品发展的二十年
1983年,小品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首届春节晚会,至今仍是最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之一。或许是有意,或许是巧合,如今有两家电视台同时回顾中国小品20年: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小品20年》国庆期间在一套晚间播出;而河北电视台《笑一笑》栏目则于本月举办《中国小品20年》的问卷调查,意在评出中国“十大小品笑星”和“十大小品经典”。截至目前,赵本山和陈佩斯、《超生游击队》和《昨天·今天·明天》分别位列这两项评比的前两名。
中央电视台《中国小品20年》节目监制王晓说,央视一套播出的这个节目其实选自央视4套《中国文艺》。《中国小品20年》是今年7月份推出的,邀请评书名家单田芳担任主持人。由于节目中串词的时间比较短,如果让主持人来说可能不够连贯,而说评书的就有这样的本事:几句话就埋下一个伏笔,给观众留下悬念。
河北电视台《笑一笑》栏目制片人焦克强告诉记者,专题片《中国小品20年》采访了近百位小品演员、编剧导演、知名学者和评论家,去年12月开始在河北台二套每周播出一期。节目以小品20年的历史为经,以小品的四支生力军(北京、东北、西北、南方)为纬,节目样式是采访加点评再加节目片段。焦克强说,为了配合问卷调查,国庆期间还在河北台一套展播了20年的小品精选。
小品成也春晚,败也春晚
小品能够走出象牙塔,从最初的戏剧、戏曲院校的练习作品到今天家喻户晓、深受欢迎的文艺样式,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功不可没。《中国小品20年》节目监制王晓,曾经操持过去年首届CCTV喜剧小品大赛。他说,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开始,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进入百姓家,小品也逐渐成为一门艺术。如果科技进步不够快、如果电视普及得不够广、如果没有春节晚会,那观众可能会更晚些认识电视小品。
1983年中央电视台的首届春节晚会上,小品首次在电视上亮相。编导为了热闹凑趣,赶排了小品《虎妞阿Q逛北京厂甸》,表演者是斯琴高娃和严顺开。一个泼辣俏皮,一个憨傻滑稽,有极好的喜剧效果,虽然仅仅作为一个小插曲,但现场效果和对观众的吸引力受到大家的重视。那一年,还有王景愚表演的哑剧小品《吃鸡》。
从1984年到1990年,小品可以说是陈佩斯与朱时茂大放异彩的时期,两人1984年合作的《吃面条》使小品成为以后历届春晚的保留节目,“二子开店”红红火火。1989年春节晚会的4个小品都堪称佳作,像赵丽蓉、侯跃文的《英雄母亲的一天》;笑林、黄宏等4人表演的《招聘》;赵连甲和宋丹丹等3人表演的《懒汉招亲》;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胡椒面》。从这年开始,小品取代相声成为晚会的第一主角,这种局面延续至今。1994年春节晚会中就有《越洋电话》、《上梁下梁》、《打“扑克”》、魔术小品《大变活人》等8个小品节目,2004年春节晚会,39个节目中小品占了6个,时长将近70分钟,占全部节目时长的1/4强。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系教授朱宝贺和李献文认为小品在荧屏上走红,有主客观原因。除夕之夜,观众的普遍心理,是希望看到喜庆、有趣、高质量的节目,而小品正是用喜剧形式去讽刺那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和表现某种社会心态,在笑声中给人思考和启迪。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春生指出,电视是小品的成功之道,但也限制小品。春节晚会被定义为关乎民心和社会稳定的第一炮,小品也就必须以欢乐、祥和为主,逐渐转变为教化、喜剧为主。于是,同样是黄宏、宋丹丹搭档,《超生游击队》等讽刺型小品出现在元旦晚会,《回家》等教化型小品却出现在春节晚会。赵本山说在中国做喜剧很难,很大一部分人和事是不能讽刺的,小品要弄到学者不认为俗,观众不认为雅,领导不觉得烦,很不容易。
天津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俞炜认为,有人认为相声衰落是由于电视的冲击,没了剧场效应,其实错了,相声的衰落主要是讽刺功能的泯灭。而朱宝贺认为,高水平的小品,应当在幽默机智的反讽中,体现对现实的忧患与批判。近年来小品创作日渐滑坡,构思巧妙的精品少了,故弄玄虚的段子多了;有深度和高度的作品少了,浅薄俗气、以噱头取悦观众的作品多了;创作者深入生活、开掘生活的能力少了,闭门造车、浮华虚夸的风气多了。如果剧作者对生活没有深刻的剖析和透视,难以挽回小品的颓势。
陈佩斯打基础,赵本山扛大旗,人才青黄不接
河北电视台《中国小品20年》的问卷调查10月1日开始,截至8日,赵本山和陈佩斯以9801票和9251票位列“十大小品笑星”前两名。这个结果可以说真实反映了赵本山和陈佩斯在中国小品20年中的作用。
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合作了小品《吃面条》,在春节晚会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为小品成为春节晚会的保留节目打下基础。1985年在工人体育馆举办的春节晚会虽然整体不成功,但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拍电影》又一次获得成功。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级编辑朱景和等在《中国电视艺术通史》中认为,细心的人能够从陈佩斯的喜剧小品中看出悲剧的味道,这是它比其他小品更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个重要原因。陈佩斯对于小品的生存居功至伟,以至尽管十多年不演小品但大家还是没有忘记他。
1990年,赵本山在几番“送礼、走后门”不成之后,凭实力登上了春晚舞台,他和黄晓娟主演的《相亲》获得了综艺类节目的第一名。90年代的小品舞台是赵本山和宋丹丹的“二人转”。而时序进入新千年之后,虽然黄宏、巩汉林、严顺开等老将时常上演“前度刘郎今又回”,但小品舞台的聚光灯总是“不公平”地围着赵本山转了。天津艺术研究所所长刘连群认为,赵本山自从上春节晚会以来每年都能拿到一等奖,90年代初,他的小品就已经有3个研究生做策划,现在赵本山是小品、二人转、影视三套马车,因为小品这个舞台已经容不下赵本山了。
可以说,今天的赵本山已经身系小品在春节晚会中的地位甚至它的发展前景,2003年赵本山萌生退意让晚会导演惊出一身冷汗。张春生认为,赵本山演出中的某种夸张是为了表演而表演,像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走的那几步就是一种很夸张的走法。小品应该是生活的浓缩,赵本山的小品存在为小品而小品的倾向。但中华喜剧美学研究会会长陈孝英说,赵本山的小品艺术是新兴的、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小品本身的优势就是样式的通俗化,在中国小品目前出现了异化和庸俗化现象的今天,赵本山小品俗中出雅的风格是一面旗帜。
目前喜剧小品的人才处于一种青黄不接的局面,作品的创作需要一些刺激。赵本山也对小品现状十分担忧:“小品存在危机,就我来说,每年都得上春节晚会,不上还不行。我衷心希望能出现更多的新人把我们盖下去,免得我们在台上晃得
那个闹心。我把春节晚会比作战场,宁可战死也不能当逃兵。最后战死了,我就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