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扶贫办关于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意(共)
【发布单位】辽宁省
【发布文号】辽政办发〔2004〕62号 【发布日期】2004-07-08 【生效日期】2004-07-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辽宁省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扶贫办关于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4〕62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扶贫办《关于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
二○○四年七月八日??
关于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稳定解决温饱问题为中心,全面启动实施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到2003年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000年的230万人减少到150万人。为进一步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精神,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抓好扶贫开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关注贫困群体的根本利益,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状况,最终走上共同富裕道路。抓好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加快辽西北和辽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是全省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抓好扶贫开发,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关于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提出促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搞好扶贫开发,帮助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问题,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进入新时期后,我省农村仍有一部分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难度很大。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遇灾害极易返贫。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其生活标准还很低,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小康,还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奋斗过程。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状况,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继续把扶贫开发放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做出不懈努力。?
二、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的对象和重点?
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主要是解决人口性贫困,把贫困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作为首要对象;同时,继续扶持初步解决温饱问题但不够稳定的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帮助他们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扶贫成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15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我省农村贫困人口80%以上分布在东、西部贫困山区,要深入搞好辽西北地区和辽东贫困山区的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建昌、朝阳、喀左、建平、北票、凌源、义县、阜新、彰武、康平、清原、新宾、桓仁、岫岩、西丰15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15个重点县内重点扶持贫困乡、村、户。要把残疾人扶贫纳入扶持范围,统一组织,同步实施。?
三、坚持多种方式推进扶贫开发?
全面贯彻落实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大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方针和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以多种方式推进扶贫开发。要以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为切入点,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为切入点,提高贫困农户的综合素质;以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带动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贫困农户的经济收入。?
扶持龙头企业带动扶贫开发。龙头企业数量多、带动能力大的地区,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能力小的地区,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贫困地区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并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办厂,促进优势产业和基地发展,带动农村脱贫致富。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主要是给予贷款贴息,根据其带动贫困户的数量和效果确定扶持力度。龙头企业扶持基地和贫困户要有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政府对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贫困户的情况和成果要定期进行考核验收。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必须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连结机制,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贫困户要体现集中连片推进的原则,避免基地分散。?
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要统筹安排,一次规划,整村推进,一个村一个村地解决问题,确保所有贫困村在2010年之前都得到有效扶持。要分清轻重缓急,按照农业产业化方向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条件合理确定扶持期限和批次,以15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重点,分期分批扶持贫困村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在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过程中,要与当地区域性主导产业相结合,与专业小区建设相结合,与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相对接,以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村主导产业成为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对贫困户给予贷款贴息扶持。财政扶贫资金对贫困户的扶持,应重视运用贴息的方式。采取这种扶贫方式,要妥善解决贫困户受抵押担保、偿还能力低等贷款条件限制的问题,探索建立担保机制,确保贫困户能够贷到款。要抓好朝阳、桓仁、彰武3个县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广。对贫困程度较深,基本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要给予必要的无偿扶贫资金支持。?
继续实施移民扶贫。2004―2007年,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贫困地区继续实施移民扶贫工作的意见》(辽政发〔2004〕9号)精神,切实做好本地区年度移民工作。在移民扶贫中,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结合产业化基地建设、土地整理工程、定点扶贫和科技扶贫,扶持移民户发展有稳定收入的生产经营项目,尽快解决温饱问题,逐步实现脱贫致富。移民搬迁后,原居住地房屋应及时拆除。?
搞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纳入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之中,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建立劳动力转移推荐服务组织,开辟城市启用贫困地区劳动力市场,通过加快劳动力转移 实现脱贫致富。?
继续坚持党政机关定点扶贫。要把党政机关定点扶贫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定点扶贫工作要转变方式提高水平,要由单纯给钱给物的“输血”方式,转变为以项目为支撑的开发式扶贫,由单纯的经济扶持变为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和增强人口素质等多方面的扶持。?
对在多年实践中产生明显效果的扶贫培训、劳务输出,以及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等,都要继续坚持,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扶贫工作水平。
四、引导和实施好扶贫开发项目
以开发式扶贫为支撑,引导好贫困村、户选择一至两个能够稳定增加收入的生产经营项目。项目实施的主体
是贫困村、贫困户。要以贫困村为基础,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开发规划,明确奋斗目标、设内容、实施措施和资金来源。根据扶贫开发规划,分年度制定项目计划,分年实施,分期投入。
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和特产业是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选择开发项目,要继续以上述产业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帮助贫困群众开发有特色、有市场的各类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效益。要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支持贫困群众开发项目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解决好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困难,解决贫困村屯通路、通邮、通讯、通广播电视等问题。
确定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必须坚持五个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原则,要因村施策,因户施策,立足当地资源条件,避免脱离实际。
二是有利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原则,开发项目要形成规模,提高水平,与龙头企业紧密对接。
三是尊重群众意愿原则,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给群众对开发项目的选择权和决策权。
四是公开公示原则,对经过群众讨论通过的年度项目计划,包括扶持资金的安排,要及时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五是跟踪管理原则,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项目管理,对实施情况经常组织督查,并对实施结果进行检查验收。?
五、落实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
确保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减少。中央财政安排我省的扶贫资金,全部用于农村扶贫开发。省财政每年安排的扶贫资金总量不减少。市级财政要继续安排专项资金与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配套。各级财政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足额落实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有可靠来源。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的决心不动摇,扶贫工作力度不削弱,扶贫资金投入不减少,扶贫的方式要有所调整。从2005年开始,省将以县为单位下达扶贫资金控制指标,由各市财政、扶贫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落实扶贫开发项目计划,报省备案。为促进扶贫方式的转变,要摸清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摸清能够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摸清农民究竟愿意从事哪一方面的生产。要解决好信贷资金问题,由政府牵线,协调金融部门解决贷款。?
继续安排落实好扶贫贴息贷款。国家安排我省的扶贫贴息贷款,主要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民族自治县使用。扶贫贴息贷款主要投向是: 支持对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增加收入有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到户贷款,特别是能够直接促进贫困户增收的种养业、林果业和特色产业; 支持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项目。扶贫贴息贷款在贴息期限内执行优惠利率,财政据实给予贴息。
积极整合扶贫资源,形成合力搞好扶贫开发。国土资源部门开展的土地整理工程,要与扶持贫困村和移民扶贫紧密结合。以工代赈资金要用于支持贫困地区搞好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支付劳务报酬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农电、广播、电视、邮政、电信、教育、卫生等部门对农村的扶持也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实行“各投其资,各记其功”。
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对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直拨,封闭运行,县级报帐制管理。财政和扶贫部门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检查,保证专款专用。审计部门要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对发生截留、挤占挪用以及其他违纪使用扶贫资金的,追究当事人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六、强化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扶贫开发由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切实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要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把扶贫开发作为中心任务,把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继续实行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把扶贫开发效果作为考核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继续实施“省级领导定点联系重点县、市级领导定点联系贫困乡、县级领导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度。各级党政领导同志每年要深入到贫困地区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方针,继续组织社会团体、各界力量共同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做好沈阳市与阜新市、大连市与朝阳市、鞍山市与铁岭市的对口帮扶工作,实现加强协作,共同发展。加强扶贫开发统计监测工作,重点监测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扶贫开发进展情况和效果,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进一步稳定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机构。要充实和加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稳定人员,改善条件,提高素质,增强对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能力。
???
辽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9〕90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关于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对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范围
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纳入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
二、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实施绩效工资。
(一)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部门要对义务教育学校现有的津贴补贴进行清理和规范,对违规发放的津贴补贴一律取消。
义务教育教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
(二)绩效工资总量暂按学校工作人员上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核定,即将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工资总量。
(三)在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学校主管部门具体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要合理统筹,同一县级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的绩效工资水平要大体平衡。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学校要给予适当倾斜。
(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随着基本工资和学校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调整相应调整。
三、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奖励性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
(二)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具体项目和标准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确定。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由学校主管部门区别各义务教育学校的不同情况,统筹核拨到学校,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分配方式和办法。
(四)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绩效工资中设立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农村学校教师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
(五)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六)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分配办法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校公开。
(七)校长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确定的项目和标准执行,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主管部门在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对校长的考核结果统筹确定。
四、实施时间
义务教育学校的绩效工资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五、相关政策
(一)学校根据规定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厅字[2005]10号)下发前发放的改革性补贴,除超过规定标准和范围发放的之外,暂时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另行规范。在规范办法出台前,一律不得出台新的改革性补贴项目、提高现有改革性补贴项目的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
(二)原国家规定的班主任津贴与绩效工资中的班主任津贴项目归并,不再分设,纳入绩效工资管理。教育部门要统筹平衡同一县级行政区域的班主任津贴标准。
(三)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四)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其中,离休人员生活补贴按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关于解决离休人员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8]40号)确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部门确定。
(五)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时,对完全中学中从事非义务教育教师的津贴补贴问题,由学校统筹考虑。
六、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
(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的原则,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县级财政要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省级财政要调控省以下财力水平差异,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补助力度,既要确保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补助资金全部下达给县级财政,又要统筹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增量优先安排用于县级以下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经费补助。同时,要强化市级财政履行对县级财政资金补助的责任,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经费落实到位。
(二)要规范学校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费用的规定,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学校的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各类政府非税收入一律按照有关规定上缴同级财政,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利用收费收入和公用经费自行发放津贴补贴。
(三)学校绩效工资应专款专用,分帐核算,纳入工资统一发放。具体发放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根据工资统发的有关规定,结合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办法确定。
七、组织实施
(一)各级人事、财政、教育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作。人事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会同财政、教育部门,抓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财政部门要会同人事部门对义务教育学校现有的津贴补贴进行清理,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资金落实到位。教育部门要抓紧制定绩效考核办法,认真指导和严格督促学校落实各项政策,规范学校收支行为和内部分配,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二)各市、县(市、区)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按照本实施意见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办法,报上一级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批准后实施。各市要将批准的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每年核定的绩效工资的总量和水平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备案。各县(市、区)每年年初要将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报告。
(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严格遵守纪律。实施绩效工资后,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对违反政策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筹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与当地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要特别关注社会各方面的反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平稳顺利实施。
(完)
第三篇:辽宁省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辽宁省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行
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法制办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7]77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法制办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政府法制办《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实施意见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国家赋予行政执法机关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针对具体案件而有选择性地作出或者不作出行政处罚的权力。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随意性过大,是造成行政执法不公,滋生腐败的重要根源。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合理缩小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公正执法,加强廉政建设,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辽宁省行政执法条例》,现就我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为内容,按照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和程序正当、高效便民、权责一致的要求,从源头上防止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为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坚持四项原则
(一)合法原则。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必须在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范围、幅度内进行,不得违法另行设定行政处罚。
(二)合理原则。行政处罚结果要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包括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相一致,不得过罚失当;在同一案件中,不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相同或相似的,应给予同等或基本同
等的行政处罚,不得区别对待;在不同案件中,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相同或相似的,行政处罚应当前后一致或基本一致,不得畸轻畸重。
(三)公开原则。行政执法依据和程序应当公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规定应当公布,行政处罚的结果应当公开。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除告知当事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外,还应当就从轻、减轻、从重等自由裁量的理由和依据作出说明。
(四)教育先行原则。行政机关纠正违法行为,应当立足于教育引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不应简单给予行政处罚。行政执法机关必须实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制度,不得把加大罚没额度、增加罚没收入作为行政执法目的。
三、建立相关制度
(一)建立行政处罚基准制度。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详细归纳本部门执法领域发生违法行为的种类,按照不同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划分若干行为阶次,并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细化为若干裁量阶次,将不同的违法行为阶次与裁量阶次对应,形成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性标准,作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基准。具体要求是:
1.一般基准:
在法定的行政处罚幅度内,根据违法行为阶次的不同按比例确定不同的行政处罚基准。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属特别轻微违法行为,予以告诫,登记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
2.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降低一个阶次进行行政处罚:
(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2)受他人胁迫实施违法行为的;
(3)配合行政执法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5)其他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
3.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升一个阶次进行行政处罚:
(1)不听劝阻,多次实施违法行为;或者在违法行为被处罚后继续实施同一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2)在行政执法机关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过程中,故意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
(3)隐匿、销毁违法行为证据的;
(4)胁迫、诱骗、教唆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5)两人以上结伙实施违法行为,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
(6)其他法定的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
4.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最高阶次进行行政处罚:
(1)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
(2)抗拒检查,有妨碍公务,暴力抗法等尚未构成犯罪的;
(3)对检举人、举报人或者行政执法人员实施打击报复,经查证属实的。
5.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1)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3)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其他法定不予行政处罚的。
(二)建立行政处罚“先例”制度。行政执法机关对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作为该行政执法机关以后对同类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先例。适用先例制度的对象,应当是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相当的违法行为。适用先例制度的结果,应当使相当的违法行为受到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以及程序一致或基本一致。参照先例,并不妨碍行政执法机关在说明特殊理由的前提下做出例外的裁量。
(三)建立行政处罚说明制度。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就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及最终选择的处罚种类、幅度等情况作出详细说明,说明应当充分,理由应当与行政处罚结果相关联。其中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当面作出口头说明,并据实记录在案,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作出书面说明,并收入行政处罚案卷。
四、严格工作步骤
(一)梳理依据。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根据法定职责,逐法逐条梳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依据,按照本实施意见所确定的原则,结合执法实际,将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细化为若干裁量阶次。梳理要全面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二)归纳行为种类。行政执法机关应当通过召开座谈会或者到基层执法单位调查等形式,详细归纳本机关执法领域发生违法行为的种类,按照不同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入主观过错等因素划分若干行为阶次。违法行为应当具体,阶次应当明显,排序应当科学。
(三)制定标准。按照过罚相当的原则,将归纳的不同违法行为阶次与相应的裁量阶次对应,形成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性标准,提交本行政执法机关的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四)征求意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性标准应当提交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审查。法制部门应当就实施主体、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等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
(五)公布实施。行政处罚自由栽量权的指导性标准经本级法制部门审查同意后,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并为公众查询提供便利。
法律、法规、规章对违法行为处罚种类、幅度和范围等重新作出规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对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标准及时调整,并按照上述步骤予以修订。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由省、市两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实现省政府所属部门省本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全省的统一,实现各市政府所属市本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本地区的统一。沈阳、大连、鞍山、丹东、朝阳市政府所属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应当在2007年12月3 1日前,全部完成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性标准工作,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他各市政府所属部门及县(市、区)、省政府各部门,应当在2008年4月30日前,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性标准,并于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
五、加强领导,强化监督,稳步推进,务求实效
全省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建立和推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软环境建设要求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省政府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提供必要保障。要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执法水平。
各级政府应当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纳入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和本级政府对所属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体系,采取明查暗访等各种形式,加强监督检查。省政府将在2008年下半年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市、县(市、区)、各部门推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将予以通报。对工作不力或者不执行已经规范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的,要追究行政执法机关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既要行动积极又要扎实稳妥,力争做到效率与质量的有机统一。已经开展此项工作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加以规范、深化和提高。尚未开展此项工作的行政执法机关,可先行试点,待条件成熟时,加以全面推进,以保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取得突破,使我省行政执法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省政府法制办
二00七年十一月十四
第四篇: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党的十七大十分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更加着力促进社会和谐。报告中三次提到扶贫开发工作,报告即肯定了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成绩,又对今后的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体现了对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关怀。十七大报告强调要“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在五年内“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重要内容的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是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事业的行动纲领。我们要按照“减少贫困,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构建和谐”总体目标,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与技能、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主要任务,以贫困地区为重点、贫困村为基本单元、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等重点工作为切入点,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加大综合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脱贫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在指导思想上,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扶贫开发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整合资源,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做到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与建设现代化农业,改善生活条件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奋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镇远经济全面振兴。
二、在任务目标上,继续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为重点,通过扶贫开发,扶持的贫困户有一项以上的稳定增收项目,使贫困村的群众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乡风文明水平,提高民主管理水平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工作落实上,要按照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今后的扶贫开发要突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内容更加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二是要加大资金整合强度,确保高投入。整村推进的难点在于扶贫资源的整合,要构建起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扶贫开发工作格局,整合资源高投入,保证整村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地顺利实施。三是要确保整村推进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努力实现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高质量,真正造福于贫困群众。四是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热情。贫困村的群众既是扶贫开发的受益主体,又是扶贫开发的实施主体。要树立扶贫为了群众,扶贫依靠群众,扶贫成果由群众共享的理念,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扶贫开发才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必须在民主公选贫困户和脱贫项目时,由群众“说了算”;在扶贫项目建设中,广泛动员群众出工出劳,让“群众参与干”;在实施扶贫项目时,让“群众监督干”,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群众真正树立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美好家园,实现脱贫致富的自觉性,真正发挥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四、在工作思路上,要把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动向,针对我县贫困现状,按照省委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围绕集中力量帮助贫困群众重点解决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这“三个基本”问题来申报项目,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全面规划建设内容,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解决制约该区域发展的根本问题上,集中力量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开发三大任务,把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
(二)以整村推进为重点,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我县得到国家投入相对较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贫困县普遍滞后,贫困乡村户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期望较为迫切。整村推进将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因地自宜帮助发展种养殖业和其他产业,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化扶贫工程。我县农村农民生活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优势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我县烤烟生产已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烤烟生产属计划种植,我县种植计
划较少,同时烤烟对宜地条件要求严格,不能覆盖我县农村。我县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在养殖业上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草山资源和扶贫开发龙头企业贵州喀斯特山乡牛业公司为依托发展牛、羊养殖,同时抓住国家正在实施东桑西移优惠政策的大好时机,发展栽桑养蚕。通过产业化扶贫,使牛羊养殖和栽桑养蚕两大产业作为烤烟之后我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四)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以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需要。由于贫困人群大多是生存环境较差少数民族和居住边远贫困村寨。受教育程度差,人口素质相对较低,掌握的生产技能水平低,种养殖项目(特别是养殖业项目)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项目的技术支撑主要靠乡镇农牧站,乡镇农牧站人员较少,项目技术指导有一定困难,影响项目实施的效果。一是观念的培训,开拓视野,转变安于贫困现状的落后观念,建立进取心,以推动扶贫开发发展速度。二是加强农村实用的技术的培训,使广大贫困农户尽快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为脱贫致富打下基础。三是搞好项目实施的专业技术培训,在加强项目实施技术指导的同时,对项目实施农户有针对性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项目实施的效果。四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要以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
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政办〔2000〕79号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
安徽省人事厅、教育厅(二○○○年七月十七日)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机关人员定岗实施办法〉和〈省政府机关人员分流 1
安排实施办法〉的通知》(皖办发〔2000〕6号)有关规定,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的有关做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原则
组织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安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后备干部、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做好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对于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和培训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形式多样,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做到组织安排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统一安排与部门自行组织相结合。
二、学习和培训的形式
1、研究生学历教育。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进行有关专业研究生学历教育(专业设置见附件,下同)。具有大学本 科学历或大专学历且有两年以上工龄、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并经组织考试后入学,学制二年半。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人员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由承办院校发给国家 承认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2、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农大、安师大等高等院校分别承担相关领域的硕
士生培养工作。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具有学士学位),年龄40岁以下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全国联考合格后入学,学制三年。学习合格者授予相应学科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
3、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学力教育。由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录取,报省教育厅备案,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且工作二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且工作三年以上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学员修完规定的课程并考试(核)合格,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发给视为MBA同等学力(省内享受同等待遇)的学业证书。学员的学籍进入本人档案,在省内晋级、评定职称和使用时,享受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待遇。具备条件者可按规定程序申请MBA学位。
4、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开设有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免试入学,学制二年。学习合格者由举办院校发给省学位办统一印制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书,在省内享受毕业研究生同等待遇。其中符合条件并具有学士学位者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5、本、专科学历教育。具有高、中专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省自考办组织的应用型专业自学考试。学员免试入学,集中脱产学习,学习合格者颁发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证书。本科毕业生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学士学位。
6、专业培训。对安排到其他国家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工
作的分流人员,由接收单位组织开展专业岗位培训。有关培训内容、培训单位和培训时间等,由各部门自行确定。培训合格者可获得专业培训证书。
三、实施步骤
1、各部门要在人员定岗之后及时组织分流人员报名,一次性将参加学习和培训人员名单报省人事厅。
2、省人事厅将各部门的报名情况汇总并审核后,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各指定高校根据统一的培训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教学和管理。分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两次入学,有关入学事宜另行通知。
四、有关政策规定
1、学习、培训结束后,分流人员由原行政关系所在单位结合分流人员的考试、考核成绩,推荐安排工作。如机关有职位空缺和选派人员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可优先选用。分流人员也可自愿进入人才市场择业。
2、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学习期间享受机关在职人员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工龄连续计算。参加学习的分流人员,在三年之内人事行政关系由所在部门管理。
3、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安排解决。
五、组织分工和有关要求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的组织工作,由省人事厅牵
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以及有关高校密切配合,按照统一要求,切实完成这次机构改革中有关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任务。
1、省人事厅负责制定学习、培训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并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下达培训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指导和督促学习、培训工作。
2、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审定培训人数与收费标准。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人事厅按有关规定具体审定省直各部门分流人员培训经费,并将培训经费拨至各部门,专款专用。
3、省政府各部门负责组织报名并及时了解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的思想动态,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培训结束后的推荐安排工作。
4、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针对分流人员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确保培训效果。要按规定进行考核和管理,核发结业或毕业证书,授予相应学位。
对分流人员进行培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分流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尤其是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和组织报名工作,周密安排,搞好衔接。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