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腹腔引流的护理
腹腔引流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2、3、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腹部体征。
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观察伤口辅料处有无渗出液。
(二)操作要点1、2、3、引流管用胶布“S”形固定,防止滑脱,标识清楚。引流袋位置必须低于切口平面。
定时挤捏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打折、扭曲、受压。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增多、颜色性状改变,患者出现腹胀、发热、生命体征改变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
5、6、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定时更换引流袋。
(三)指导要点1、2、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或下床活动时保护引流管的措施。告知患者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
1、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渗出情况,渗出液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观察有无感染、出血、慢性窦道等并发症。
第二篇:腹腔引流护理常规
腹腔引流护理常规
1.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标识清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
2.术后经常改变体位,利于引流;定时挤压管道,防止堵塞;引流袋位置不可高出引流口平面,预防逆行感染;避免活动翻身时引流管脱出。
3.每日更换引流袋,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注意有无出血症状(如引流液增多变深红),必要时做细菌培养。
4.注意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及时换药,必要时涂抹氧化锌软膏。
5.置管期间观察患者的腹部、全身情况(如症状是否减轻、体温是否正常)。
第三篇:腹腔引流管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置一引流管或引流条将渗血、渗液或消化液等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一)腹腔引流器材 ⒈ 单腔引流管
根据创面大小和引流量选择适当粗细的引流管,并根据需要末端剪成数个侧孔。⒉ 双套管引流管
为两根直径不等的橡胶管,细管插入粗管内,使两管末端平齐,粗管和细管之间借负压吸引相互流通;另外,可从细管内注入冲洗液行冲洗用。⒊ 烟卷引流
又名雪茄引流,用狭长型乳胶套内卷入纱布制成,形似雪茄烟,具有虹吸作用。⒋ 其它
皮瓣引流、U型管、蕈头导管等。(二)腹腔引流的目的
⒈ 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或手术野蓄积。
⒉ 排除腹腔脓肿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促使炎症早日消退。
(三)腹腔引流的并发症
⒈ 感染
由于引流管留置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组织反应,细菌滋生,发生感染。
⒉ 慢性窦道形成
由于置管时间长、反复感染、异物刺激等原因所致。
⒊ 引流管滑脱
因引流管固定不牢,多于病人活动时脱出。
⒋ 引流管压迫肠管
可能会导致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⒌ 拔管困难
若固定缝线过紧,或留置引流管时间过长,引起拔管困难。
⒍ 其它
出血、阻塞等。
(四)腹腔引流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⒈ 有感染的危险:与留置腹腔引流管有关。
⒉ 知识缺乏:缺乏与留置腹腔引流管注意事项有关的知识。
⒊ 部分自理缺陷:自理缺陷:与留置引流管活动受约束有关。(五)腹腔引流的护理
⒈ 妥善固定
将引流袋用别针固定于床边或衣服上,严防因翻身、搬动、起床活动时牵拉而脱落,并减少引流管牵拉引起的疼痛。
⒉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气味、性状
注意引流液的变化,以便随时了解病情发展的趋势。
⒊ 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及时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引流液是否外漏或渗出等,并定时换药。
⒋ 保持引流管通畅 管腔内有脓块、血凝块、异物等会引起引流不畅。如发现病人突然出现腹胀、伴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脱出。
⒌ 严格无菌操作
更换引流袋或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且每周更换2~3次无菌引流袋,先消毒引流管远端引流管口后再连接,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
⒍ 倾听病人疼痛的主诉
引流口处疼痛常是引流液渗漏刺激周围皮肤所致,其它部位疼痛可能是引流管压迫局部组织,或继发感染或迁移性脓肿所致,应及时通知医师。
第四篇:腹腔引流管护理
腹腔引流管护理
临床作用:引流吻合口处或腹腔内积液,预防腹腔内感染。
观察引流液性状、色有助于判断腹腔内感染的发生。
观察护理: 妥善固定
方法:手术缝线、胶布“S”形固定于腹壁皮肤;引流袋固定于病服上,避免翻身、活动时牵拉脱出。
意义:有效预防腹腔内感染,一旦腹腔引流管脱出,消化液漏入腹腔或手术中积血积液存留于腹腔中,引发感染性腹膜炎导致腹腔内感染。
保持引流管通畅
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压或折叠,特别是防止引流管脱出,注意巡视病房,观察引流管的情况,定时向远端挤捏,防止管路阻塞。指导病人变换体位时,注意调整引流管位置,避免牵拉及误拔引流管 密切观察引流液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性质、量、味,准确记录24 h引流量,在术后早期(6 h),重点观察引流液色和量,便于及早发现术后腹腔内出血,术后第1天若出现引流液为大量胆汁,同时伴有黄疸,提示肝外主胆管损伤;若引流液过多,同时含有大量食物残渣,提示腹腔内脏损伤,伴有化脓性感染征兆。量:术后300-500ml/ 24h,后逐渐减量。预防感染 每日更换引流袋,用血管钳夹闭引流管近端,在无菌纱布保护下分离引流管和引流袋,用碘伏棉签沿引流管口切面由内向外环形消毒2遍,在无菌纱布保护下,再将引流管与新的引流袋相连,打开血管钳,以防止逆行感染。拔管指征
一般腹腔引流管放置2~3 日,以无引流液,腹部B型超声检查,病人各项体征正常,无积液即可拔管。
腹腔内引流管如2~3日不能拔除,则每2~3日转动皮管一次,以免长期固定压迫造成继发性损伤。长期带管可用凡士林油纱或氯化锌涂抹,以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并发症)感染:可因引流管选用不当、留置时间过久或在引流管护理时无菌操作不严所致。
2)出血:多发生于术后、换药、换管和并发感染时。
3)慢性窦道形成:由于引流不畅、反复感染、异物刺激、坏死组织或留有死腔、引流物放置时间过长而形成。
4)损伤:由于引流位置较深,解剖关系不清,临床经验不足而损伤周围组织和脏器,如损伤肠管、肝脏、膀胱等。
5)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拔管困难:因术中引流管固定不牢,多在病人活动时脱出,一般再次插管,否则可造成严重后果;管腔内有脓块、血凝块、异物等可引起引流管阻塞;若固定缝线过紧,留管时间较长,可引起拔管困难。6)引流管压迫肠管会引起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第五篇: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
【概述】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各种手术。对手术创面的渗液起到良好的引流作用,局限消化道瘘并促进窦道形成,避免腹腔感染和腹腔脓肿。在腹部外科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护理目标】
1.患者及家属理解留置管道的目的并积极配合。
2.保持引流通畅及维持有效负压,达到以下目的:引流腹腔内渗液、渗血、脓液;为胃肠道瘘、胆瘘、胰瘘患者进行持续吸引,减少其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3.及时发现及处理病情变化,最大限度的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将不适感降到最低。
【护理重点步骤】
1.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道的目的及重要性、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2.正确放置双套管位置,近端应置于引流最低位。
3.妥善固定双套管,防止意外拔管或脱出。除缝线固定于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将其外固定。
4.保持引流通畅,保持引流有效性。维持适宜负压,按医嘱调整负压,一般不超过4kpa,以免损伤内脏组织及血管。双套管的通气管应与大气相通。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利充分引流。若有阻塞,先离心方向挤压或用注射器回抽,无法疏通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5.监测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黏稠度等。因引流目的不同而流出的液体及量均不同,动态分析引流情况,观察有无并发出血、感染、胆瘘、胰瘘、胃肠瘘等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观察腹部体征以及全身症状,有无低钾或低钠等。
7.检测腹腔感染情况。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8.做好腹腔双套管灌洗的护理。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持续腹腔灌洗,根据医嘱可在0.9%氯化钠溶液内加抗生素,以维持20~30滴/min为宜,冲洗液现配现用。9.做好拔管后护理。若引流量逐渐减少,患者全身及腹部情况较好,可考虑拔管。在医生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渗液情况,渗出液较多应通知医生处理。严密观察全身及腹部体征等变化,观察有无感染、出血、慢性窦道等并发症。10.及时准确地做好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