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家港市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新)-0216(new)
张家港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
(市政府法制办修改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避免重复建设,保证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张委发[2009]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政府投资公司(以下统称项目业主)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的信息化项目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化项目主要是指:全市统一电子政务网络、部门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基础信息数据库、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全局性和公益性信息系统等建设项目。不包括零星设备的添置。
第四条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核。
市信息化办公室负责信息化项目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信息化项目实行项目业主提交建设申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立项审查,市财政局和市信息化办公室 共同组织项目评审,市财政局负责项目投资审核、拨付资金,项目业主落实施工的建设程序。
第六条
信息化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本市电子政务整体规划,坚持统一操作平台、统一技术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安全保密和适度超前的原则,防止盲目投资。
第二章 申报和立项审批
第七条 根据全市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要求,凡具有承担项目建设条件的单位,均可在每年10月底前向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报信息化工程项目,按照《张家港市信息化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编制提纲》(附件一)的规定编写申报材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项目立项审核,报市政府审定,确定次年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年度计划。未列入年度计划的信息化项目,原则上不予建设。
第八条 信息化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方案)、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经市信息化办公室同意,可以将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两个审批环节合并成一个方案进行审批。
第九条 项目业主应当按照《张家港市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附件二)的规定编制报告,报送市信息化办公室。市信息化办公室根据申报材料,进行项目技术标准、设计方案的征集,与市财政局共同组织专家组评审,推荐最优项目实施方案,出具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第十条 项目业主依据市信息化办公室对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按照《张家港市信息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提纲》(附件三)的规定,招标选定或者委托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报送市信息化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一条 项目业主应当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在信息化项目开工建设前,必须把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报送市信息化办公室备案。项目业主应当定期向市信息化办公室报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建设进度、概算控制等情况。项目业主负责人应当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资金管理及运行管理等负总责。
第十二条 项目业主应当依法并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时核准的招标内容和招标方式组织招标采购,确定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中标单位。项目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订立合同,并严格履行合同。
第十三条 信息化项目建设采用项目代理业主方式。代理业主是指受市信息化办公室委托,按照委托代理合同约定,在项目建设期内组织项目申报、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应当实行项目代理业主方式。
第十四条 信息化项目开展系统测评。
项目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必须进行系统测评。第十五条 信息化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由市信息化办公室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招标或者委托具有信息系统工程乙级以上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
第十六条 项目业主必须严格按照市信息化办公室批复的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实施项目建设。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向市信息化办公室、市财政局报告项目上年建设进度和概预算执行情况。如有特殊情况,主要建设内容或者投资概算确需调整的,必须事先履行报批手续。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项目业主对列入次年信息化项目建设年度计划的项目可申请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的编制、专家咨询评审等工作。市信息化办公室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批准下达前期工作经费,前期工作经费计入项目总投资。
第十八条 项目业主应在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获得批复及具备开工建设条件后,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向市财政局提出年度资金使用计划申请。
第十九条 项目业主应当严格按照财政管理的有关规 定使用财政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第五章 组织管理
第二十条 市信息化办公室应当对信息化项目招标采购、工程质量、建设进度、资金使用和概算控制等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合同履行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工程监理和项目验收。
第二十一条 市财政、监察等有关部门要依法对信息化项目建设中的招标采购、资金使用等情况实施监督管理。第六章 验收评价
第二十二条 信息化项目竣工后应当遵循《张家港市信息化项目验收工作大纲》(附件四,以下简称《验收工作大纲》)的相关规定开展验收工作。项目验收包括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初步验收由项目业主按照《验收工作大纲》要求自行组织;竣工验收由市信息化办公室组织验收。
第二十三条 项目业主应当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后的半年内,组织完成建设项目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初步验收工作。初步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市信息化办公室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并将项目建设总结、初步验收报告、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文件作为附件一并上报。
市信息化办公室应当适时组织竣工验收,出具竣工验收报告。
第二十四条 市信息化办公室根据项目验收后的运行 情况,可适时组织专家或者委托相关机构对项目的系统运行效率、使用效果等情况进行后评价。后评价认为项目未实现批复的建设目标或者未达到预期效果的,项目业主要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由市信息化办公室、市财政局联合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五条 项目业主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市改革和发展委员会、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权责成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或者改正不符合要求的,可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暂缓拨付建设资金、暂停项目建设、直至终止项目。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信息化项目完成后形成的项目成果(主要是指执行合同完成的与研究开发目标有关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其他成果,其知识产权包括专利申请权、专利权、专利转让,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权、转让权,版权、发明权和其它成果)归市政府所有,由市信息化办公室和项目业主共同管理使用。
第二十七条 建立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咨询专家组,由市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动态优化,充实,专家组由3名以上(含3名)专家组成。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2005年1月31日印发的《张家港市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张政发[2005]16号)同时废止。附件一:
张家港市信息化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编制提纲
第一章 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项目概况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四章 需求分析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5.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软硬件配置清单 第五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2.项目总投资估算 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2.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3.项目资金来源表 附件:
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编制依据及与项目有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
(注:以上各项可根据项目实际建设内容进行取舍)
附件二:
张家港市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建设方案)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经济与社会效益 8.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5.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四章 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
第五章 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方案 4.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5.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6.终端系统建设方案 7.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8.安全系统建设方案 9.备份系统建设方案 10.运行维护系统建设方案 11.其它系统建设方案
12.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13.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第六章 项目招标方案 1.招标范围 2.招标方式 3.招标组织形式
第七章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1.领导和管理机构 2.项目实施机构 3.运行维护机构 4.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5.人员培训方案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 1.项目建设期 2.实施进度计划
第九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2.项目总投资估算 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4.资金使用计划
5.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 第十章 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2.社会效益分析 3.项目评价指标分析
第十一章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和分析 2.风险对策和管理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 3.项目招标范围和方式表 4.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5.项目资金来源和运用表 6.项目运行维护费估算表 附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有关的政策、技术资料。(注:以上各项可根据项目实际建设内容进行取舍)附件三:
张家港市信息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提纲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单位 4.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依据 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效益及风险
8.相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需求分析
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2.系统功能指标 3.信息量指标 4.系统性能指标 第四章 总体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原则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第五章 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5.应用系统设计
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 7.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8.网络系统设计 9.安全系统设计 10.备份系统设计 11.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12.其它系统设计
13.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14.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15.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 16.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
17.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 18.初步设计方案相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 第六章 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1.领导和管理机构 2.项目实施机构 3.运行维护机构 4.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
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 6.相关管理制度 第七章 人员配置与培训 1.人员配置计划 2.人员培训方案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 第九章 初步设计概算
1.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说明 2.初步设计投资概算书 3.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 第十章 风险及效益分析 1.风险分析及对策 2.效益分析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 附件:
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编制依据,有关政策、技术等资料14
附图:
1.系统网络拓扑图 2.系统软硬件物理布置图
(注:以上各项可根据项目实际建设内案进行取舍)
附件四:
张家港市信息化项目验收工作大纲
一、验收时限
信息化项目建设完成半年内,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完成初步验收工作,并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竣工验收的申请报告。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经项目审批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期进行竣工验收。
二、验收任务
(一)审查项目的建设目标、规模、内容、质量及资金使用等情况。
(二)审核项目形成的资产情况。
(三)评价项目交付使用情况。
(四)检查项目建设单位执行有关规定情况。
三、验收依据
(一)有关信息系统和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标准。
(二)建设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
(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
(四)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报告及批复文件。
(五)建设项目的合同文件、施工图、设备和软件技术说明书。
四、验收条件
(一)建设项目确定的网络、应用、安全等主体工程和辅助设施,已按照设计建成,能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
(二)建设项目确定的网络、应用、安全等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经测试和试运行合格。
(三)建设项目涉及的系统运行环境的保护、安全、消防等设施已按照设计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并经试运行合格。
(四)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能适应项目正常运行的需要。
(五)完成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初步的财务决算。
(六)档案文件整理齐全。
五、验收组织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一般分为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
(一)建设项目的初步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本大纲规定组织,并提出初步验收报告。
(二)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一般由项目审批部门或者其组织成立的电子政务项目竣工验收委员会组织;建设规模较 小或者建设内容较简单的建设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委托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六、初步验收
(一)项目建设单位依据合同组织单项验收,形成单项或者专项验收报告。
(二)项目建设单位或者相关单位组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三)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的工程、技术、财务和档案等进行验收,形成初步验收报告。
(四)项目建设单位向项目审批单位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七、竣工验收
(一)组织竣工验收的单位(机构)组建竣工验收委员会,下设专家组。
(二)专家组负责开展竣工验收的先期基础性工作,重点检查项目建设、设计、监理、施工、招标采购、档案资料、预(概)算执行和财务决算等情况,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
(三)竣工验收委员会基于专家组评价意见提出竣工验收报告。
第二篇:南宁市信息化项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南宁市信息化项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信息化项目验收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达到合同要求,依据《南宁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信息化计划投资建设的信息化项目,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均应进行验收。
第三条 信息化项目验收包括初步验收(以下简称“初验”)和最终验收(以下简称“终验”)两部分。项目只有初验合格后才能投入试运行,终验合格后才能移交并投入正式运行。
第四条 初验工作由项目业主负责组织实施,终验工作由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 验收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引入科学的评估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六条 定义:
(一)项目业主是指信息化项目建设单位。
(二)项目监理是指通过合法程序取得对项目承担监理责任的单位。(三)承建单位是指通过合法程序取得项目施工资格的单位。
第二章 验收方法及标准
第七条
对项目进行初验或终验时,需按如下步骤验收:
(一)登记造册。对项目中所涉及的所有硬件、软件及项目文档逐一登记造册。
(二)对照检查。对照检查项目各项建设内容是否与合同条款及系统需求规格相一致。
(三)操作检查。
1、操作硬件设备,验证是否与硬件提供的技术性能相一致;
2、运行软件系统,操作处理业务,检查是否与合同规定的功能一致;
3、对项目文档进行包括内容针对性、内容充分性、内容一致性、文字明确性、图表详实性等方面检查。第八条
项目的验收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惯例等为标准。
第三章 初验内容及程序
第九条 初验目的:
检查整个项目的设备、系统功能、项目文档等,使其达到合同建设要求。
第十条 承建单位申请项目初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所有建设内容按照合同要求全部建成,并满足使用要求;
(二)各个分项工程全部初验合格;
(三)验收审核材料齐全,材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基础资料:招标书、投标书、合同书、批复文件、系统设计说明书、系统功能说明书、系统结构图、项目详细实施方案;
2、项目竣工资料:项目开工报告、项目实施报告、项目质量测试报告、项目检查报告、应用测试报告、材料清单、项目实施质量与安全检查记录、操作使用说明书、售后服务保证文件、培训文档;
3、软件开发文档:需求调研报告、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程序维护手册、程序员开发手册、用户操作手册;
4、软件开发管理文档:项目计划书、质量控制计划、配置管理计划、用户培训计划、质量总结报告、会议记录和开发进度月报、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四)软件已置于配置管理之下;
(五)系统建设和数据处理符合信息安全的要求,凡涉密信息系统需提供保密主管部门出具的验收合格证书;
(六)外购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和开发工具应符合知识产权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并有相关的授权使用证书;
(七)各种设备经加电试运行,工作正常;
(八)经过监理方、项目业主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同意;
(九)符合合同或合同附件规定的其他验收条件;
(十)由承建单位向项目业主提出初验申请,同时将与项目验收有关的材料提交到项目业主处;
(十一)项目业主审核材料同意项目初验。
第十一条
初验内容:
按照项目合同,核实硬件设备是否齐全、硬件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系统功能是否符合合同要求、项目文档是否符合文档撰写要求。
第十二条
初验只进行功能性测试。第十三条
初验步骤:
(一)准备阶段。项目监理单位组织人员根据初验内容对项目进行验收需求分析,编写验收计划书并提交给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项目业主单位审定。
(二)成立初验小组。项目业主负责组织成立项目验收小组。
(三)项目验收实施。初验小组按本办法第二章验收方法和标准进行验收。
(四)提交初验报告。项目检查完毕,验收小组对项目系统设计、建设质量、设备质量、软件运行情况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并撰写初验告提交给项目业主。
(五)项目业主根据初验报告,对合格的项目准许投入试运行;对不合格的项目提出存在问题及整改时限,以书面形式通知承建单位,承建单位在通知的时限内完成整改后,可再次提出初验申请。
第四章 终验内容及程序
第十四条 终验目的:
对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后的项目进行全面审核。
第十五条 项目业主申请项目终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初验合格后,项目系统能按合同要求试运行一段时间,如合同对试运行时间没有要求则由承建方与项目业主协商决定;
(二)系统在试运行期间没有出现问题,或出现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三)经过试运行,证明系统能满足合同要求的所有功能;
(四)通过具有测试资质的第三方单位严格测试(测试方案须经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审核同意),涉及到软件开发的项目需提交原代码进行测试,项目测试结果符合合同要求;
(五)验收审核材料齐全:除初验时涉及的审核材料外,还有项目建设总结评价报告(组织与实施协调)、试用总结报告、用户使用反馈意见、项目培训计划、项目培训总结,以及由测试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出具的测试报告;
(六)项目业主向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交终验申请、验收计划书及终验审核材料;
(七)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审核材料后同意项目终验。
第十六条 终验内容:
按照项目合同,对项目建设的各种设备进行核实;对项目建设系统进行终验验收测试,并进行用户使用满意度调查;对项目建设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
第十七条 终验验收测试内容有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其中性能测试包括执行效率、资源占用、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并发性、疲劳强度等,涉及到网络的项目性能测试应分为客户端性能测试、网络性能测试和服务器端性能测试三个方面。
第十八条 终验步骤:
(一)准备阶段。根据终验内容由项目监理协助项目业主单位制订终验计划并提交给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审定。
(二)组成验收小组及验收专家组。由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成立验收小组及验收专家组。
(三)项目验收实施。验收小组按本办法第二章验收方法和标准进行验收。(四)提交终验报告。验收小组根据全面检查的结果撰写终验报告,并提交给项目验收专家组。
(五)召开项目验收专家评审会。召开验收专家组全体成员参加的项目验收评审会,全面细致审核项目有关材料及项目验收小组提交的终验报告,并到项目建设现场抽检,最后给出最终的验收意见。
第五章 终验结论及后续管理
第十九条 终验结论由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根据专家验收意见和相关资料得出的结论。
第二十条 终验结论分为:验收通过、整改后再验收和验收不通过三种。
(一)“验收通过”标准是:项目建设符合合同要求、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任务按期保质完成、经费使用合理、验收材料齐全、系统经有测试资质的第三方单位测试合格。
(二)“整改后再验收”标准是:项目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系统通过有测试资质的第三方单位严格测试符合合同要求,但提供的验收材料不全、验收结论争议较大。
(三)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按“验收不通过”处理:
● 未按项目合同要求达到所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的; ● 所提供的验收材料不真实的;
● 项目的内容、目标或技术路线等已进行较大调整,但未曾得到相关单位认可的;
● 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尚未解决和做出说明,或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的;
● 没有对系统或设备进行试运行,或者试运行不合格; ● 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审计发现问题的; ● 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一条 项目终验结论的处理办法:
(一)验收结论为验收通过的,项目业主将全部验收材料按统一要求装订成册并连同相应的电子文档,分别报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备案。(二)验收结论为整改后再验收的,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书面形式通知项目业主,项目业主应在通知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再提出终验申请。(三)验收结论为验收不通过的,承建单位、项目监理单位将在五年内不得承担南宁市信息化项目建设。
第二十二条 项目终验通过后,项目业主、承建单位应办理项目移交手续,项目的移交包括项目实体移交和项目文件移交两部分。
第二十三条 建立验收项目档案。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及项目业主单位应当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建立项目档案,同时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将项目验收信息录入项目验收数据库,作为计划和项目执行情况评估、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信用评价的依据。
第二十四条 项目的所有档案材料保管必须严格按照科学技术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有关规定和办法执行。
第六章 相关责任
第二十五条 项目业主、承建单位、项目监理、第三方测试单位、验收小组和验收专家组应对各自出具的验收资料、报告和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对在验收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渎职等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一经查实,今后将不允许参与南宁市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或验收工作,给国家、社会造成损失的,将依照有关规定和法律追究责任。
第二十六条 参与项目验收的有关人员,未经允许擅自透露、使用,或者向他人提供和转让被评价技术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如果涉及国家技术秘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市属各县(区)的信息化项目验收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第三篇:福州市政府投资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福州市政府投资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市财政投资的信息化项目的规划和管理,规范工程建设活动,提高全市信息化项目建设水平,促进信息化建设快速、协调、有序、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印发 <“数字福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的通知》、《“数字福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福建省招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程序暂行办法》以及《“数字福建”建设项目评估及验收管理暂行办法》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市本级财政投入的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总投资额超过10万元人民币,或系统集成总投资额超过30万元人民币的,适用本办法。
财政投入方式包括:
(一)全部使用国有资金;
(二)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地位;
(三)国有资金投资占主导地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化项目主要包括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公共应用软件开发、信息网络安全项目;重点行业信息应用系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信息化示范项目;信息化推进和关键技术应用的软课题研究等。单纯购买计算机硬件设备及软件产品不在此范围。
第四条 凡列入本办法管理的信息化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项目建设责任制,并严格遵守招投标、政府采购、合同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建设原则
第五条 市“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是我市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协调机构。市“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数字办)承担市“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全市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市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建设、公安和国家保密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第六条 信息化项目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安全保密的原则,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我市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
(二)采用的技术成果在国内本行业技术领域中具有较高水平,建设方案切实可行;
(三)对相关产业发展或本领域信息化建设具有带动作用,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解决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问题;
(五)项目建设单位明确,项目资金落实;
(六)遵守信息化项目建设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第三章 项目审批
第七条 申请市财政投资建设信息化工程的,项目建设单位须向市数字办申请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对市数字办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的信息化项目,需提交市政府有关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市政府直接授权委托市数字办组织建设。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化项目建设,还需到市保密局办理有关手续。
第八条 属于国家、省里统筹安排并拨付资金建设的信息化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在向上级有关单位办理申报手续后,需将项目资料报送市数字办备案。需市财政配套资金的项目,按本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九条 财政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审批程序:
(一)每年5月份由市数字办、市财政局联合发出通知,征集下一财政投资的信息化项目。申报单位填写申报表、项目建议书(编写要求参见附件一),并提交申报单位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
(二)市数字办会同市财政局对项目进行初步评估并形成意见;
(三)初步评估合格的项目,由市数字办汇总报请“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列入市信息化项目建设计划,并由市数字办下达计划;
(四)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由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要求参见附件二);总投资额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的,由项目建设单位提交项目技术设计方案。如果有其他资金来源的,应提供相应的资金来源证明。
(五)项目建设单位向市数字办申请项目及可研审批, 市数字办会同市财政局从“数字福州”建设项目管理专家库抽选有关专家对项目可研报告或技术方案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由市数字办作出批复。
(六)市数字办出具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是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批复中核定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总投资概算和其他控制指标应严格遵守。
第十条 未列入市信息化项目建设计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财政资金。因特殊需要的计划外信息化建设项目,经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审议通过后,到市财政局办理追加预算手续,列入计划。
第十一条 项目评审坚持科学性、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原则。参加项目评审的专家及相关人员必须严格保守被评审项目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未经项目建设单位同意不得将被评审项目的有关文件、资料和数据以任何方式对外提供,不得利用评审项目的非公开技术、商业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违者造成项目建设单位损失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章 项目招标和资金拨付
第十二条 财政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应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法进行招投标。
第十三条 从事信息化工程建设、设计开发、服务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具备相应的资质认证。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00万元(含300万元)人民币的,承建方应具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以上资质;总投资额低于300万元人民币的,承建方应具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以上资质。项目中软件开发部分分包招标的,承建方应具备软件企业资质。涉密系统信息化项目的承建方应取得《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证书》。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批复后必须将招标方案报送市数字办核准。市数字办收到申请文件后,在5个工作日内按相关规定进行审查核准。如果招标方案涉及重大、复杂的问题,市数字办可以聘请专家组成审核委员会(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的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对申请文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审核,必要时,可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派人或相关业务负责人到场答辩;专家审核委员会进行充分讨论,采用投票方式表决,提出审核意见。
第十五条 财政投资的信息化项目由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信息化项目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招标代理机构应在有关部门监督下通过摇号方式随机抽取产生。抢险救灾、安全保密等特殊的信息化项目依照有关规定不适宜公开招标的,经市财政局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后,由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招标代理机构以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和单一来源采购等非招标采购方式组织采购。
第十六条 招标合同应当包括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知识产权归属等内容。市数字办应当会同市财政局监督检查合同执行情况,审核信息化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协调解决合同执行中的重大问题,监督并确认合同的完成。
第十七条 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不得参加项目的招投标。招标代理机构和国家机关之间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第十八条 项目总投资包含建设经费,以及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费、评审费、监理费、培训费等其他费用,其他费用应单列预算。项目建设经费由市财政局根据项目中标金额,并依据项目建设单位书面申请和项目进展情况分批拨付。签订合同后,首期拨付30%;项目初步验收后,拨付70%(含首期拨付资金);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再拨付25%资金;剩余的 5%资金作为质量保证金等维护期结束后再拨付。
第五章 监理、施工及验收
第十九条 财政投资的信息化项目总投资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信息化监理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质资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进行工程监理。根据项目建设和监理分离的原则,信息化项目工程监理单位不得参与工程建设,信息化项目工程建设单位不得参与工程监理。
第二十条 在财政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同时有安全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建设方案,以保证和满足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需要。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化项目设计、建设,必须与保密设施的建设同步进行。
第二十一条 涉密信息化项目使用的安全保密设施原则上必须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指定的测评认证机构评测认证的国产设备,只有在无相应国产设备时方可选用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国外设备。涉密信息化项目建设前,应与有资质的承建单位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有关合同中包含保密条款,明确规定保密义务。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合同,落实相关工作责任制,确保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市数字办核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技术设计方案实施,使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未经市数字办同意,不得随意改变上述方案中的项目建设内容及相关技术标准。禁止施工单位将信息化项目工程转包他人。
第二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于每年七月底和次年一月底前,向市数字办、市财政局报告项目上半年和全年建设进度和概预算执行情况。
第二十四条 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工程严重逾期、项目建设无法正常进行、投资重大损失等问题,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向市数字办报告,市数字办可依照有关规定要求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整改、暂停建设直至撤销项目。
第二十五条 信息化项目应遵循《“数字福州”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大纲》(附件三)的相关规定开展验收工作。项目验收包括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初步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自行组织。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00万元(含300万元)人民币的,由市数字办组织竣工验收;总投资额低于300万元人民币的,由市数字办委托项目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第二十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后的半年内,组织完成建设项目的初步验收工作。初步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向市数字办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并将项目建设总结、初步验收报告、财务报告等文件作为附件并上报。市数字办应适时组织竣工验收。项目建设单位未按期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的,应向市数字办提出延期竣工验收申请。
第二十七条 未经竣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对未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按验收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及时整改,经整改完善后可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八条 实行信息化项目工程质量保修制度,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合同要求对信息化项目工程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第六章 成果管理
第二十九条 信息化项目完成后形成的项目成果主要指执行合同所完成的、与研究开发目标有关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括专利申请权、专利权、专利转让权、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和转让权、著作权(版权)、发明权和其它成果权。
第三十条 项目成果归项目建设单位所有。市数字办有权在其他行政机关推广使用项目成果,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支持。使用单位不得将项目成果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市数字办、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或整改不到位的,市数字办可提请行政监察等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提高标准、扩大建设规模的;
(三)未按规定实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
(四)未按规定验收合格或验收不合格即交付使用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或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质量低劣、损失浪费、安全事故或其他责任事故的,市数字办可予以通报批评,并提请行政监察等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项目建设涉及的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截留、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的,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应按照财政管理有关规定予以惩处;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软件开发总投资额低于10万元人民币,或系统集成总投资额低于30万元人民币的信息化项目建设报送市数字办备案。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数字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级财政投资的信息化项目的管理规定。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
数字福州建设项目建议书编写提纲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建设单位
(三)工程背景
(四)建设规模
(五)投资概算
二、项目的意义与必要性
三、现状及需求分析
四、建设内容、方案、规模
五、系统功能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六、建设工期及时间安排
七、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法人及协作单位概况
八、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九、效益分析
附件二
数字福州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
初步设计方案编写提纲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建设单位
(三)工程背景
(四)建设规模
(五)投资概算
(六)设计依据
(七)设计范围
(八)设计分工
1.系统集成商职责分工
2.设备供应商职责分工
3.项目建设单位职责分工
二、现状与需求分析(详细描述项目现有软硬件、人才基础情况和业务需求、数据量大小)
(一)项目的意义和建设必要性
(二)现状分析(描述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三)需求分析(描述业务需求和数据量大小)
三、总体设计
(一)建设目标(描述从用户角度看到的系统所实现的全貌)
(二)建设内容(详细程度达到可以作为验收的依据)
(三)系统的总体结构
1.设计原则
2.总体拓扑结构
(四)信息的分类编码体系
(五)质量保证体系(列出系统设计所遵循的标准)
四、建设方案
(一)网络(通过分析和比较,推荐2至3种系统建设方案)
1.广域网(描述与国家系统、数字福州基础设施、下级系统、横向系统、互联网以及内部网的关系;描述系统采用的各种接入方式)
2.局域网(系统内所有信息点的网络设计,包括结构、类型及采用的技术)
3.IP地址及域名系统(包括与国家系统、数字福州以及下级系统的地址规范)
4.网络管理系统(描述网管系统的类型、功能、管理范围以及操作规程)
(二)主机及存储系统(通过分析和比较,推荐2至3种系统建设方案;包括小型机、PC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业务应用范围、功能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系统软件(通过分析和比较,推荐2至3种系统软件的类型、购买数量、版本及应用范围)
1.操作系统
2.数据库管理系统
3.应用服务器软件
4.群件系统
5.工具软件
(四)应用软件
1.业务处理流程
2.功能设计(细化到模块)
3.数据库设计
4.技术路线
5.开发方案
(五)其他系统(通过分析和比较,推荐2至3种系统建设方案)
1.安全系统(根据系统的安全密级要求设计,包括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漏洞扫描、身份认证、数字签名、信息加密、系统安全、制度建设等)
2.外部设备
3.布线系统
4.机房(根据系统的安全等级要求设计机房装修和硬件设备,包括电源系统、保密措施、空调、防雷、地线等)
5.接口系统(各系统之间的连接设计)
(六)关键技术
(七)标准化工作
(八)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的来源、方式、主体等)
五、设备配置及安装(包括逻辑设计中出现的所有设备,每个设备均包括型号及性能指标参数)
(一)网络设备
(二)存储设备
(三)主机设备
(四)安全设备
(五)外部设备
(六)布线方案
(七)机房设计
(八)应用软件运行环境
六、培训及维护
(一)应用培训(详细列出培训计划)
(二)运行测试设计(列出测试方案)
(三)系统维护机制与定员(提出系统运行所需的人员配备等必要条件及管理机制)
七、项目实施
(一)项目管理
(二)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计划(项目进展跟踪,为分期验收提供依据)
(三)施工注意事项
八、概算编制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2.各种费率的取定
3.概算修改内容
4.工程投资
(二)概算表格
九、项目招标方式
十、图纸
十一、设计单位资质证书
附件三
数字福州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大纲
第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竣工后应自行组织初步验收,并试运行三个月后,向市数字办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如不能按建设计划进行竣工验收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向市数字办提出延迟竣工验收申请,说明推迟竣工验收的理由。
第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申请竣工验收时应提供下列验收文件、资料。
1、项目竣工验收申请表;
2、项目工作报告;
3、项目技术报告;
4、系统测试报告(第三方测试,重要系统含安全测试);
5、用户情况报告;
6、效益分析报告;
7、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报告;
8、项目运行保障措施;
9、项目建设单位初步验收意见;
10、其他有关附件(市数字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招标文件、承建方的中标方案即投标文件、项目合同、项目监理情况报告等)。
第三条 项目竣工验收以市数字办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建设内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中标方案、中标合同的内容和确定的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对建设内容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的合理性、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项目竣工验收意见。
第四条 对未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按验收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及时整改,经整改完善后可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第五条 对整改后仍未通过竣工验收或逾期一年仍未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予以通报批评并停止拨付项目剩余的财政性投入资金。
第六条 项目竣工验收意见将作为拨付项目运行维护经费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四篇: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甘肃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甘财办„2014‟22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部门预算,专门用于促进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遵循“公开透明、突出重点、科学论证、统筹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高效。
第四条 专项资金由省工信委、省财政厅按照职责分工共同管理,分别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省工信委负责制定专项资金安排方案、确定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组织项目申报、评审,编制并下达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统计、监督检查、效能评价;
(二)省财政厅根据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下达专项资金,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会同省工信委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五条 各市州工信委是专项项目的管理责任主体,要对项目申报材料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跟踪做好项目专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达产达标等监管。省工信委、省财政厅是专项资金的监督责任主体,建立完善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做到“花钱必问效、低效必问责”。
第二章 资金使用方向及分配方式
第六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向:
(一)工业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包括新材料及现代高载能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二)陇药产业发展;
(三)信息化产业发展及数字城市建设;
(四)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
(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
(六)技术创新;
(七)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八)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重点工作(包括项目监管、规划、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活动、展览等与项目投资有关的工作);
(九)省工信委、省环保厅等5部门发布《甘肃省工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2014版)》之外的项目。
(十)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确定的其他项目。
第七条 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包括: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保费补助、贷款贴息、补助、事后奖补等。
第八条 本办法第六条(五)、(六)、(七)、(八)采用补助、事后奖补等支持方式;其他可采用资本投入(产业投资基金)、保费补助、贷款贴息、补助、事后奖补等支持方式。对同一项目原则上只采用一种支持方式。第九条 专项资金项目支持额度。采取贴息方式的,原则上按不高于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银行贷款同期基准利率给予利息补贴;采取补助方式的,原则上按不高于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8%给予补贴;对技术创新、信息技术服务项目支持比例可适当放宽;对单个项目的支持额度一般不超过500万元。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落地项目,省政府批转的区域重大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向兰州新区转移升级重点项目、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等,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提交委务会专题研究确定,进一步提高支持比例及限额,一次支持额度可突破500万元。
第十条 单个项目支持资金原则上一次性安排。
第三章 资金申请、审核及下达
第十一条 省工信委根据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制定专项资金安排方案,明确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方向、支持方式、工作程序、企业申报条件、申报材料要求等,及时发布项目申报信息,建立公开、公正的申报、审核、决策机制。
第十二条 各市州、中央在甘企业、省属企业要严格按照专项资金支持方向组织申报项目,并在项目选择中注意发挥本地区的特色和比较优势。
第十三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项目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必须符合专项资金支持的具体方向和要求;
(二)必须按有关规定,经工信部和省、市(州)、县(区)工信委(局)、有相应管理权限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核准或备案;
(三)固定资产投资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元(技术创新、两化融合技术改造、军民结合产业、数字城市建设等项目除外),对贫困地区可适当放宽;
(四)采用工艺技术先进可靠,知识产权归属明晰;
(五)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符合规划、土地、环保、节能、安全等要求;
(六)符合国家、省固定资产投资有关法律法规。
第十四条 申报项目单位要编制并上报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申报“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除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可由申请单位自行编制或委托国内相应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编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和近3年财务状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技术工艺、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以及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五条
报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时,应附以下文件、资料:
(一)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
(二)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新建、迁建项目);
(三)有新增建设用地的项目,须有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四)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
(五)申请贴息的项目须出具省级银行贷款合同;
(六)按照规定需要进行能评的项目,须出具有相应资质节能评估机构的能评报告及批复文件;
(七)根据有关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八)项目业主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九)市州工信委审核意见。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程序。专项资金项目一般按照属地化原则,采取逐级申报程序。由项目单位向当地工信部门提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经审核同意后报市州工信委,市州工信委在筛选、审核和综合平衡后,统一上报省工信委。原则上不得越级提交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中央在甘企业、省属企业(单位)可直接向省工信委报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第十七条 省工信委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处室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初审、筛选。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初审、筛选:
(一)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要件是否齐全并符合要求;
(二)项目是否符合当年专项资金支持方向;
(三)项目是否符合产业规划布局要求;
(四)项目单位是否具备项目实施能力;
(五)项目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
(六)项目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合理性;
(七)项目建设资金方案及各项建设条件是否落实。第十八条 对初审、筛选通过的备选项目,经省工信委分管副主任审核后,由省工信委政策法规与产业投资处组织专家进行竞争性评审。评审内容为:
(一)项目是否符合当年专项资金支持方向;
(二)项目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三)项目单位的经营能力和工程建设管理能力;
(四)项目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五)增加就业、节能减排和其他社会效益;
(六)项目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七)审核项目投资方案;
(八)规定的其他要求。
专家评审组对每个项目评审内容,按照竞争性评审、打分排序的方法,择优选取项目。
第十九条 省工信委规划发展处会同各专项资金管理处室,根据专家评审打分排序选取项目,编制专项资金项目计划草案。编制专项资金项目计划草案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同一企业在一个内原则上只安排一个项目,不得重复安排。当年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国家明确要求配套的,可以申报省级预算专项项目;
(二)对以前专项资金支持过的项目,项目单位未按计划开工或出现其它影响项目未按计划进度建设的情况,对该项目单位不再安排新的专项资金项目;
(三)整合安排专项资金。对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按照规定的支持比例,足额安排专项资金,直至用完当年部门预算资金额度为止。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项目计划草案报省工信委分管副主任初核、主任审核,提交省工信委委务会审定后,形成专项资金项目计划。
第二十一条 经省工信委委务会研究通过的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任何个人不得随意改动。如确有必要调整,须经省工信委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处室提出调整意见、政策法规与产业投资处组织专家评审、规划发展处综合平衡,提交下一次省工信委委务会研究确定。
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经省工信委委务会研究通过、由省工信委主任或授权分管副主任审签后予以下达。
第二十三条 实行项目公示制度。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下达前,在省工信委门户网站公示(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不适合公开的项目、事项除外),接受社会各方监督,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对有异议的项目,由省工信委监察室会同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处室核实后,提出是否下达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 省财政厅根据省工信委下达的专项资金计划,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要求,及时下达专项资金。
第二十五条 对已下达专项资金计划的项目,如专家评审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提出调整意见,省工信委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处室应及时通知该项目的核准或备案机关,按照专家评审意见,调整项目有关核准或备案内容。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专项资金项目实行项目单位责任制,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确立企业(单位)投资主体地位。项目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负责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运营等,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严格按照规定使用专项资金,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稽查、审计和检查。按照市州工信、财政部门的要求,定期上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定期或不定期反馈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二十七条 项目单位要按照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和项目核准或备案内容组织实施,加强工程施工、资金使用、财务管理,不得擅自改变项目建设内容和目标。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重大变化(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地点发生重大调整,项目总投资调整幅度超过10%以上的),不能按规定的实施期限完成确定的建设内容,项目单位应及时向项目原核准或备案机关报告情况,说明原因,提出调整建议。对确需作重大调整或撤销的项目,项目原核准或备案机关应核实情况,做出调整、撤销原核准或备案的审核意见,并按原申报程序报送省工信委,省工信委商省财政厅对已下达或已拨付的专项资金作出收回、调整或保留的处理意见。对收回的专项资金,由省工信委商省财政厅另行安排。
第二十八条 对因不可抗力、不可预见的原因,致使项目不宜继续实施的,市州工信委应及时核实情况并报告省工信委,由省工信委商省财政厅视具体情况采用停止拨付资金、暂停拨付资金、限期整改、收回资金、核销等方式进行处理。
第二十九条 各市州工信委负责对本辖区项目的实施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各市州财政局、财政直管县财政局要按照投资计划安排,拨付并监督使用专项资金。中央及省属企业(单位)项目实施和专项资金拨付、使用,由省工信委、省财政厅负责管理。
第三十条 强化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各市州工信委应加强对项目资金到位、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的监管,并于每年3月底前向省工信委、省财政厅报送上专项资金项目总结报告,包括项目明细、资金到位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度、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等。
第三十一条 项目建设内容和目标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做好竣工验收准备工作,并向同级工信部门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工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及时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项目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保管项目档案和竣工验收资料。
第三十二条 省工信委商省财政厅对项目开展效能评价工作,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安排项目的重要参考。
第三十三条 省工信委、省财政厅严格遵照有关规定组织项目,认真执行责任考核和问责制度,积极配合审计、监察部门的工作,并主动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第三十四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截留、挪用、虚报专项资金等违法行为,擅自改变项目内容和目标等违规行为,追回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单位三年内不得申请专项资金。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扶持项目监督检查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第三十五条 省纪委监察厅驻省工信委纪检组监察室对专项资金项目安排加强监督,负责项目申报、审核、评审等工作中有关投诉举报的查处。
第三十六条 对稽查、审计、监察、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行为,省工信委责令市州工信委、中央企业及省属企业(单位)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可采取核减、停止拨付、收回专项资金,以及在一定时期内不再受理其申报项目等措施进行处罚。根据情节,提请或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企业“黑名单”制度,对提供虚假资料、信息,承诺不兑现等失信单位,要列入“黑名单”进行重点监控。
第三十八条 各级工信、财政部门和相关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廉政纪律,对违规审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等行为,根据情节,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各市州工信委可根据自身情况,参照本办法,自行制定本辖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或管理细则,原则上要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管住管好。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省工信委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1年。《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级预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甘工信发„2014‟32号)、《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级预算专项资金贴息办法》(甘工信发„2014‟520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房山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
房政办发〔2009〕8号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
区财政局区信息办关于房山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
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中心,区直属各单位:
区财政局、区信息办关于《房山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区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二月六日
—1— 房山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考评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管理,增强项目管理的绩效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我区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依据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有关规定,按照《房山区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暂行)》(房政发〔2007〕32号)和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京财绩效〔2008〕1510号),结合我区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信息化预算支出项目(以下简称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依据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信息化项目绩效目标及其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考核和评价。
第三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的原则
(一)统一指导、分类管理的原则;
(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
(三)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四)体现行业管理特点的原则。第四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范围
房山区信息化发展规划范围内由财政性资金安排的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类项目和信息化运行维护类项目支出。—2— 第五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和北京市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二)北京市和房山区信息社会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区委、区政府重点任务;
(三)信息化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四)国家、北京市和房山区信息化投资政策;
(五)项目立项报告、项目申报书(含绩效目标等补充资料)、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审论证材料;
(六)预算批复及调整预算的批复文件;
(七)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财务决算报告、审计报告;
(八)项目管理办法、执行计划、中期报告及完成后的验收报告;
(九)相关财务会计制度;
(十)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及规范;
(十一)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 考评分类和方法
第六条 按项目支出类别,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分为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类项目考评和信息化运行维护类项目考评。
按项目执行阶段划分,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可分为实施过程考评和完成结果考评。项目实施过程考评,是指对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阶段性执行情况的考评;项目完成结果考评,是指对信息化项目总体执行情况以及完成后产生的效益、效果的考评。
—3— 为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实施效果,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类项目可在项目完成验收后运行一段时间再实施绩效考评,具体考评年份应在申报立项时明确。
第七条 绩效考评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采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绩效考评方法。
第三章 考评内容和指标
第八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的内容分为业务考评、财务考评两部分。在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项目绩效等级。
业务考评,是指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效能的考核与评价。主要包括:规划与立项论证、建设目标、完成进度及质量、效益实现、组织管理等情况的考评。
财务考评,是指对项目预算支出管理情况的考核与评价。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会计信息质量等情况的考评。
第九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遵循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第十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指标分为四个级次,根据项目管理和绩效考评的要求,逐级进行分解和细化。
一、二级指标为共性指标,三、四级指标根据项目类别设定个性化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满分均为100分,考评分值预先设定,以便于对同类项目进行比较,在综合评价计分时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业务指标权重为60%,财务指标权重为40%。—4— 二级指标为一级指标下项目的考核面指标。其中业务指标类中包括:规划与立项情况、项目业务完成程度、效益实现情况、组织管理;财务指标类中包括: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会计信息质量等。三、四级指标为项目的考核点指标。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细分,以定性为主;四级指标是对三级指标的进一步细化,是考评的基础考核指标。
在考评过程中如存在重要影响因素,可结合实际情况和特点对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作适当调整。
第十一条 项目考评综合得分根据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的得分结果加权求和得出,按照综合考评得分结果确定项目绩效级别。绩效级别从高到低依次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具体绩效级别标准依据当年考评实施方案确定。第四章 考评的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由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分为财政部门组织实施考评和预算单位自行考评两种形式。
第十三条 部门预算中由财政性资金安排的信息化项目全部实施考评。财政部门根据当年工作重点和信息化整体发展要求,从全年预算批复的信息化项目中选择确定进行财政考评的信息化项目。原则上100万元以上项目纳入财政部门组织考评范围,100万元以下项目由预算单位自行考评。考评方式于每年编制部门预算时根据工作计划确定,并在预算批复时一并批复预算单位。
—5— 预算单位自评项目由各预算单位按照项目绩效目标及管理要求实施自评,自评结果报区财政部门和区信息化管理部门,并作为一项考核内容纳入信息化管理部门组织的考评范围。
第十四条 为保证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财政组织考评应按照《北京市财政局聘用社会中介机构暂行办法》(京财法〔2007〕926号)聘请中介机构或人员。预算单位自行组织考评可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所需费用列入部门预算。业务方面可由区信息化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参与考评。
第五章 考评的工作程序
第十五条 预算单位在申报信息化项目预算时确定是否纳入财政考评范围及考评年份,并在项目库中填报绩效目标及绩效管理信息,实施绩效管理并作为绩效考评的依据。
第十六条 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确定考评对象并下达考评通知;制定工作方案;成立考评工作组;确定考评机构并签订委托书;实施考评工作;形成考评报告和工作报告;结果反馈应用。
第十七条 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对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统一部署,配合实施本单位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开展自评工作,准备项目材料并按时上报,配合考评机构开展工作,并对提交的报告及相关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十八条 绩效考评实施机构接受委托后,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计划,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受理并审核预算单位的绩效报告,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或非现场考评,汇总专家意见并进行综合分析,—6— 确定项目绩效等级,撰写并提交考评报告和工作总结。考评工作结束一个月内,由财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评,要将绩效考评报告反馈给预算单位;由预算单位自行组织的考评,要将绩效考评报告报送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章 考评结果的应用
第十九条 预算单位应根据项目绩效考评结果,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加强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条 财政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绩效考评结果,揭示预算单位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整改,为部门效能考核和领导责任制考核提供参考;完善本区及本部门信息化发展计划,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完善和细化行业管理规范,为制定信息化项目配置标准和经费定额提供依据;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用。
第二十一条
绩效考评结果将作为部门信息化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以后安排信息化项目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作为新增项目决策和立项的参考。
考评结果为优秀的单位,在以后申报同类项目预算时财政部门予以优先安排,其中:运行维护类项目连续三年评为优秀的,可在以后两年内免于考评。考评结果为一般(含)以下的,要责令其进行整改,整改结果报财政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备案,下一财政部门不再安排新增同类项目预算。
绩效考评中若发现违法行为,应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第七章 考评工作要求
第二十二条 参与考评工作的有关人员应遵守考评工作纪律和规范,按照相关要求有序开展考评工作,确保考评结果、结论的独立、客观、公正。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考评机构、考评专家及工作人员对绩效考评材料负有保密的义务,并应主动履行。
第二十四条 遵循回避原则,参与考评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不得与被评项目及预算单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及业务竞争、合作关系。与项目立项、验收有关的专家禁止同时担任绩效考评专家。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区财政局、区信息办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主题词:信息化
预算
考评
办法
通知 抄送: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法院,区检察院。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2月6日印发
共印240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