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农业大学09级《校园认知地图论文 》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班级:09级园林一班 姓名:* * 学号:20094173710* 课程论文题目:湖南农业大学校园认知地图研究 课程名称:环境心理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老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湖南农业大学校园认知地图研究
* * 09级园林一班
学号:20094173710*
摘 要:本次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农大校园认知地图的考察和研究,得出学校环境的公共意象范围、意象空间结构、一般意象元素和特殊意象元素。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校园内的意象性强与弱的环境并对这些环境从认知地图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找到环境建设中成功的和有待改善的方面,成功的方面在以后的环境建设中予以支持,对有待改善的方面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认知环境、湖南农业大学、意象、问卷调查、认知地图
正 文: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什么叫意象。人们把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为“意象”或“表象”,而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则被称为“认知地图”。
通过本次调查的目的可以知道主要调查的场所就是湖南农业大学校内环境。
主要被试对象是分布在各个公寓的在校大学生。我总共在学校各公寓随机调查了95人,其中芷兰公寓12人,金岸公寓25人,丰泽公寓25人,东湖公寓28人。其中包含了动医,园林,英语,计算机,资环,土地管理,会计,室内设计等多个专业的学生。
调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画农大认知地图草图;二是问卷调查。然后通过自己的统计和归纳,得出以下这几部分内容。
(一)湖南农业大学的公共意象图
我总共收到48位同学的农大校园认知地图的草图,通过总结、归纳和统计,我把同学们所提及到的意象综合起来绘制了下面这张湖南农业大学的公共意象图。
通过这张总的公共意象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下几个一般意象: 1.区域,即公共意象范围
图中图标表示的范围就是在同学们的认知地图草图中出现的频率比较多的地方。其中图书馆是出现的次数最多的地方,基本上每个同学的草图中都出现了图书馆。由于调查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学区和公寓出现的频率也比较大。而教学区又主要集中在新校区这一片,也就是八、九、十、十一教。对于老校区的一、二、三、四、五、六教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少,七教出现的次数与之相比较多,而老T教室基本上没有出现或很少有人提及。2.道路
道路方面,出现的次数比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条:
① 南北方向:农大路,克强路,修业路,修得路,科教路 ② 东西方向:长农路,神农北路,朴成路,奋勉路
而从红旗通往芷兰公寓的紫薇路虽然人们使用的次数很多,但在认知地图草图上出现的次数却很少。可能是因为紫薇路的西面比较偏僻,没有什么建筑或景区,所以人们常常会忘记这条道路。
还有总是在4、5月飘香的丹桂路在认知地图草图上基本上没有被提及。可是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却时常听到有丹桂路。我想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首先丹桂路本身不是很宽,所以在地图中不好表现;其次是丹桂路相对于新教学区比较远,人们只有在休闲或是需要去生命科学楼等地办公的时候才会经过,而且丹桂路的顶端被树木覆盖,所以在草图上出现的次数比较少。3.节点
在同学们的草图中,出现的节点次数最多的是修业广场。它正对着农大路,位于图书馆的正北面,又是一个较大型的多功能广场,同学们在上课或者去图书馆的时候基本上都会经过这里。所以这里是公共意象最为集中的地方。
其次还有一部分人表示出了另一个节点,就是生命之源广场。它位于老校区内,且面积相对修业广场来说小很多,所以提及到的人数也相对少很多。
但是,位于图书馆的正南面的正在修建当中的芙蓉广场所提到的人很少,出来所调查的07级园林专业的人提到了,其他的人所画的草图当中,那一片基本上是空白消失。所以表示这块空地在人们心目中比较缺乏。可能是一直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还有就是学校在计划修建成芙蓉广场这一信息没有传达给同学们,所以它的公共意象相对很薄弱。我想等日后它建成之后一定会成为同学们比较喜欢的场地之一。
(二)同一性
学校主要分量大板块:一是老校区;一是新校区。
老校区的建筑都比较陈旧,但是也基本上注意到了建筑的同一性。如高度基本上都相同,基本上都是五、六层楼那么高。在颜色上也比较统一,采用了砖红的,尤其是一教、二教,也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一种标志。
新校区的建设将同一性体现的更加完整。所有的教学建筑都采用了红色或橘红色等暖色系色调,结构和样式都采用了现代建筑模式,且都是六层。给人简单明快的感觉。而公寓也在不同种样式的基础上采取了统一的原则。而在图书馆的建设当中,追求了一定的独特性,以现代建筑为主,在整体上与新校区也比较统一。所以新校区的同一性体现的比较明显。
(三)问卷资料的归纳、整理、统计及讨论
我总共发放了95份问卷,每份问卷都设置了14个题目,每个题目都设置了不同的选项,题目可以进行多项选择。对收回的95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归纳,并做成了相应的柱状图,下面是对每个题目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1.你认为农大的校门在哪里?
根据柱状图可以知道,有37位同学认为农大的校门在新润入口处,因为那里树有一个刻有“湖南农业大学”柱子作为标志性建筑。有25位同学认为田径场旁的老校门为农大的校门,是因为那里是一个刻有“湖南农业大学”字样的老校门。而有30位同学认为农大没有校门!这个结果就值得注意了,将近30%的人认为学校没有校门,所以学校应该考虑如何才能使农大的校门更加突出、引人注意。
2.你认为校门的设计怎么样?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有30为同学认为没有校门,导航性差,与第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结果相一致。只有3个人认为学校的校门设计感强,比例不到5%,而有29个人认为校门的设计没什么新意。所以这个数据同样验证了第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结果。校门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是用来分界校内外和告诉外来人员学校地理位置的重要标志。而有这么多学生认为校园的校门存在这么严重的不足,可见在这一点上,学校做的确实很不好,所以应该足够引起学校相关人士的注意。
3.喜欢校园的那一片草地?及喜欢的原因?
根据这两个柱状图可以看出,在校园内,最受同学们喜欢的是图书馆和修业广场之间的这块草坪和红旗市场入口前坪这块,分别是23人和20人,时常可以看到同学们三五成群在这里活动,有时候一个班的班级活动都会在这里举行。其次是九教后山坡处这块。
同学们喜欢在这样的草坪上活动是因为这里的光线好,晴天可以在这里太阳。而且比较空旷,躺在上面很舒服。所以希望学校能在以后建设校园的同时,多增加一点草坪的设计,不仅能够为校园增添一点绿色,而且还能给同学们带来舒适和安逸的休闲环境。
4.你最不喜欢的的草坪是哪里?不喜欢的原因。
根据这两个柱形图我们又可以得出学校最不受欢迎的草坪是丰泽超市入口前坪处的这块,有33人。这样就应该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注意了,应该对这块草坪进行改善和修理。有15人不喜欢芙蓉广场处的草坪(这是指芙蓉广场修建之前的那块),但是在修建之后我想应该不会有很多人不喜欢了。
人们不喜欢这些草坪最主要的原因是垃圾较多,这样学校就可以根据这一点多设立一些垃圾桶,或者多安排些清洁人员对其经常进行维护打扫。第二大原因就是因为草地中间被踩出了很多小路,这样学校就可以在设计方面进行改善。比如说在经常走的地方设置汀步,或者用围栏绿篱栏起来。还有草皮不够漂亮,那么学校就可以引进一些优良品种的草种进行培养。
5.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有83个同学认为图书馆是学校里的标志性建筑,百分比超过了85%,可见图书馆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重要性。图书馆因为地处学校的南北主轴线上,正对农大路,且它的外观独特漂亮,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可以给同学们提供各种书籍和学习的环境而深受大家的喜爱。而且在上面所提及的农大认知地图草图的调查中,图书馆的出现率几乎是100%,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它在农大的认知地图中的重要性地位。
6学校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逸苑当之无愧成为同学们心目中最美的地方。它位于老校区内,且逸苑包含了我们学校的一条贯穿东西方向的主轴线-----蓝轴。逸苑有3个大湖,分别是天鹅湖、寸草湖和翠柳湖。有美丽的寸草亭,有荷花池,还有水杉大道......学校里很多情侣会选择去那里晒太阳或者休息,很多喜爱安静的人会选择去那里看书,喜欢休闲的人喜欢去那里钓鱼。而且逸苑是我们学园林的同学必去之地。
而只有7个人认为学校没有最漂亮的地方,所以可以看出学校的在绿化方面做的还比较好。
7.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里?
从这个柱状图可以看出:同学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图书馆,可见图书馆在同学们当中受喜爱的程度很高(原因前面已经多次分析到了);其次是红旗市场,因为在那里可以购物、饮食、还有各种娱乐活动,所以红旗也很受同学们的喜欢;逸苑也很受同学们的喜欢,因为那里的环境优美,景色比较好。
综上可以看出,受同学们喜爱的地方是可以提供给他们安静的学习环境,丰富的购物资源和舒适而美丽的景观享受的地方,所以在今后的校园建设当中,学校应该多注意和完善一下这些方面的建设和规划。
8.最熟悉的地方是哪里?
食堂作为能够提供给同学们餐饮服务的场所而成为同学们最熟悉的地方。这个结果是与事实相符合的。其次就是提供给同学们休息场所的公寓,同学们的衣食起居和大部分除上课之外的时间都是在那里度过的,所以这里也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地方。再然后是修业广场,因为修业广场面积较大而且较空旷,且承载了学校大部分的大型活动,而且地处学校的中心地段,多疑也称为了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场所。而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标志和最受同学们喜爱的建筑,却不是同学们最熟悉的建筑。因此我还调查了图书馆不为同学们熟悉的原因。是因为图书馆的书籍很难寻找,同学们借书的时候常常因为分不清方向和书的具体分类处而耽误很长的时间。可见图书馆的内部方向不是很明确,这点学校应该加强其内部的方向感,比如说树立一些标志、标语等。
9.最不熟悉的地方有哪些?
不难看出,最不熟悉的地方基本上都在老校区内。公安局地段是同学们最不熟悉的,其次是试验田基地。因为那些地方地处比较偏僻,而同学们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教学区和生活区,所以这些地方成为了同学们最不熟悉的地方。而老T教室因为它的利用率不高,而且地处比较隐蔽,且建筑没有什么特点所以显得很不明显,也成为了同学们最不熟悉的几个地方之一。
10.熟悉校园用了多长时间?
其中有39个被试者只花了几天时间就熟悉了校园。说明校园的结构在部分人的眼中还是比较简单的,容易被人了解的。也有很多人是花了几个月甚至是一个学期,可见在另外一部分人心中觉得学校不是那么容易被熟悉。
还有9被试者认为现在还不熟悉,这九个同学是09级不同专业,基本上都是男同学,而且全部居住在东湖公寓内,因为东湖公寓的环境比较舒适,所以同学们基本上都在寝室或者网吧度过自己的自由时间,最多就是在东湖附近活动。所以这样一些同学的生活习惯上需要有所改善。
11.认为学校哪些地方需要改善?
在这些被试者的结果当中,有55票的人认为学校要多增设坐等,有40票的人认为草地中间需要适当的增加汀步,有38票认为需要多种植些四季花卉,还有31票的人认为草地周围需要增加一些垃圾桶。所以在这些方面,学校还应该进一步对其进行改善和处理。
12.是否分得清学校的地理方向?
有65位被试者认为可以清楚分辨学校的地理方向,超过了65%,所以说明学校的方向标做的还可以。学校的道路也比较清楚,主要分南北轴和东西轴。而在适当的地段有不同的节点和标志,所以大部分的同学可以清楚的分辨学校的地理位置。
13.学校的区分度怎么样?
有55%的被试者认为学校的区分度不好。很多外来人员已经地处校园内了,却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来到了农大。而且学校的校门也不是很明显,也没有围墙,所以学校的区分度在同学们眼中认为不怎么好。所以学校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14.对学校的喜爱程度?
被试者有49个同学认为喜欢学校,也超过了50%,说明学校在各方面做的还不错。希望学校在以后的各方面能够做的更好。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调查研究,我们明白了认知地图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对农大的校园地图的研究,我们也了解了现在学校在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优点和不足。优点如学校的绿化、学校的景观、及学校的同一性方面还做的不错。缺点比如学校的区分度、校门的确定(老校门可以进行修改)、节点的增加(如建设中的芙蓉广场)等。
希望学校在今后的建设中能够发扬优点,完善不足。将我们的校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林玉莲 胡正凡,《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
第二篇:湖南农业大学认知地图
湖南农业大学校园认知地图研究
摘要:本项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地图法。评价地图不仅揭示了环境的可记忆特征,而且叠加的地图表明了共同的偏爱和对环境外观的改进建议。通过调查可表明调查对象的公共意象范围、意象空间结构(方向、核心与层次、架构模式)、同一性、一般意象元素(建筑、道路、场所、标志、区域和边界)、特殊意象(中心、简略意象、感觉品质)。从而解决空间问题、接受新环境信息和加强交往功能。
关键词:认知地图、问卷调查、意象 正文:
一、研究对象的概述
本项研究的对象为校园环境及其使用者,但重点在于环境特征,选择湖南农业大学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湖南农业大学1951年建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学生人数在万人以上。被试者为大
一、大
二、大三学生,分属园林专业、植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机制专业、材料化学专业、金融专业。被试者来自五湖四海,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认知水平、绘图和文字表达能力。研究采用认知地图法:要求被试者根据记忆迅速画出校园平面草图,填写问卷并接受访谈,其内容包括识别特征(如找路是否容易)、结构特征(方向、主次等)和景观评价。将这些资料加以汇总进行比较研究。
二、公共意象范围
图中圈出区域就是83%的公共意象范围。此范围内的建筑在人们的个人认知地图中出现率较高。由于被试者均为学生,故在图中公共意象的范围主要在教学区。
三、意象空间结构
(一)方向
校园以南北为主导,东西为辅,形成大致相当的棋盘形。南北方向活动频繁(上下课,进出校园)53%的意象图为上北下南,其余均为上南下北。
(二)核心与层次
校园主要以图书馆为核心向两侧的教学区辐射形成层次及以学生住宿区为核心向两侧的市场、小区辐射形成层次。
(三)架构模式
校园三大分区较为明确,以东西走向的神农北路、朴诚路、奋勉路为区分线。神农北路以北为学生公寓Ⅰ区,神农北路以南、朴诚路以北为新教学楼区,朴诚路以南、奋勉路以北为活动区及学生宿舍Ⅱ区,奋勉路以南为老教学楼区。
四、同一性
校园的边界不明,而北侧主入口标志不明。校园内各区域间的同一性教明显。教学楼以灰色(老校区)、红褐色(新校区)为主,学生住宿区建筑以淡黄和淡粉为主,且建筑风格不同。五、一般意象元素
(一)建筑
建筑元素相对出现率较高,大部分被试者还画出了建筑平面的大致形状,成为公共意象图中最主要的组成元素。这说明,在中等尺度环境中,建筑物最易为人记忆和再认,是识别环境的重要参照物。
(二)道路
校园的道路布局趋于“棋盘式”,道路尺度相同,主次关系不够明确,因而缺乏辨别特征,以致大部分被试者仅以方格网示意。道路交叉路口缺乏重点处理,因而失去节点功能。
(三)场所
小尺度场所(如修业广场、情人坡、田径场、篮球场、逸苑等)的趋于区域边界清晰,功能特征或环境特征明确,对使用者具有独特吸引力,故可意向性很高。而且视野开阔,便于整体观察周围环境,有利于观察者了解环境的有机联系并建立整体认知结构,又起到节点的作用。
(四)标志
校园起到标志作用的元素较少,分布不均匀。主要标志为位于校园道路主干的图书馆,也有部分被试者将一教和修业广场作为标志。
(五)区域和边界
就校园总体环境而言,以神农路及南北走向的农大路为主要边界,道路宽阔,车流量大,易于识别。
六、特殊意象
(一)中心
67%的被试者认为校园中心在图书馆,17%认为是修业广场,10%认为是芙蓉广场,3%认为是东湖,剩余3%认为校园没有中心。
(二)简略意象
被试者认为校园草坪很多且开阔,但景致不够精致,植物配置单一且管理不当。教学区范围内车辆太多,没有良好的步行空间。缺少古朴的文化气息。
(三)感觉品质
校园的感觉品质用形容词表达多为绿化好、较幽静、较清新、较宽敞,但也有部分区域不受被试者喜爱。
如下是对调查表的统计及分析: 1.被试者性别
女生,48%男生,52%12
被试者男女比例均等,对调查具有普遍及客观性。2.被试者年级、住址
东湖,37%金岸,13%芷兰,50%123
被试者包括大一新生及大二(含大二)老生。同时分布在校园不同住处。3.校园的校门
没有校门,33%耘园基地旁边, 10%, 7%老校门,车站, 7%新润入口,43%12345上图显示,43%被试者认为新润入口为校园校门,10%认为耘园基地旁,分有7%认为老校门和车站,同时存在33%认为校园没有校门。可见在被试者心目中并没有典型的校门。
4.校园的标志性建筑
没有标志性建筑,7%12图书馆,93%
根据上图,93%被试者将图书馆作为校园标志性建筑,仅有7%认为没有标志。可见图书馆起到了极强的标志作用。5.最喜欢去的地方
花卉基地,逸苑, 9%5%田径场,9%红旗市场,14%其他, 16%图书馆,31%修业广场,16%1234567 6.不常去的地方
花卉基地,滨湖, 14%6%浏阳河边,22%文渊馆, 21%逸苑, 11%图书馆, 2%生命科学楼,24%1234567
7.不常去的原因
景色不好看,5%人太多了, 5%不用去附近上课, 36%太远了, 54%1234
被试者以“太远”为由不去一些地方,可见这些地方本身也没有特别吸引被试者的景色。8.校园的中心
修业广场, 17%没有中心, 3%芙蓉广场, 10%东湖旁, 3%图书馆, 67%12345
67%的被试者选择图书馆作为校园中心,且具有标志性。9.在校园迷路的次数 有过一两次, 33%经常, 7%没有,60%123
10.对校园的总体评价
40-60,40以下,3%10%80-100,17%60-80,70%1234
11.校园最需要改进的方面
其他,12%卫生环境, 32%公共设施, 28%道路系统, 28%1234
总结:
湖南农业大学以图书馆为标志性建筑,整体特征突出:绿、开阔、规则建筑、网格路。但仍需加强道路标志,注意植物搭配,校门应重点做以改进。同时要加强校园整体规划,不能因为规划不当而使某些地方成为废弃地。
参考文献:
(1)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8
第三篇: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定稿]
学 院:经济学院 班 级:农林经济管理2班 姓 名:魏 铭 学 号:200840821201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生态观光农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课程名称:农林经济管理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浅谈生态观光农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学 生:魏铭
(经济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二班,学号200840821201)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的日益恶化,越来越多的市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追求一种释放压力,娱乐身心的既经济又自然的旅行方式。而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我国农村建设的基本政策。因此生态观光农业的应运而生正满足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生态观光农业;都市休闲;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生态观光农业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渴求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现代农业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渗透型产业。它的基本功能包括农业生产、农业传播和休闲观光3个部分,每个部分又由相互包含的若干个功能区组成。采用的技术方法以生态农业和观赏农园为中心,以传播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品种及进行农业科普教育为出发点,并且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招揽游客提供休闲观光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效益。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是我国基本国策,是国民立足之本。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而生态观光农业的建设,首先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使更多的人接触、认识农业,领略先进技术在农业中的贡献,开放农业发展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建立高效生态农业,同时与旅游观光、经营管理相结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其次使市民领略农村风情,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从而减少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社会效益。再次,生态观光农业主要是农业生物资源与环境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置身其中,无不有利于我们体验和认识自然,进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空间,减少对自然无限制的破坏甚至树立保护环境,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达到环境效益。因此,生态观光农业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体现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有机结合,长短兼顾、滚动发 展。
一、生态观光农业的现状
(一)生态观光农业的概况
休闲观光农业最初于20世纪30~40年代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兴起,以后逐步扩展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到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省陆续成为开发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开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开发。
在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迄今虽仅仅只有20~30年左右的历史,但发展势头十分良好。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台湾出现,在台湾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休闲观光农业逐步程序化和规模化。80年代末,随着我国内地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观光也逐渐发展起来,内地最早的观光农业出现在深圳,当时为了招商引资而举办了荔枝节,成功创办了荔枝园,取得良好经济效益。9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在政策上大力扶持绿色环保的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园在许多大中城市迅速兴起,“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为一道农村风景。
我国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以珠江三角洲最为发达,广州省发展的80多个生态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游客大400多万人次,收入达10多亿元,有力的带动了周边乡镇农民发家致富,改善和规划了农村建设,和谐城乡居民的生活,促进了当地的环境保护,宣传了农普知识,娱乐身心,享受自然。
(二)生态观光农业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主要类型
生态观光农业主要由以下四种类型组成:观光渔业、观光农园、观光畜牧、观光园艺等,其主要开发形式为:渔业捕捞垂钓、生态农业观赏、农业生产模拟、农业科学教育、畜牧养殖模拟、畜牧产业观赏、森林野营度假、野生植物观赏、休闲生态农业等多种生态农业观光形式。按游者活动形式可分为:游赏型农业园、自助型农业园及休闲型农业园。按其功能可分为:游赏型、科技型、休闲型、示范型、产业型等。
2、特点
(1)生态观光农业的可塑性:生态观光农业有其广泛的发展空间,且形式多样,可根据开发地区的不同地域特点,自然植被、季节变化及资金运转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开发、建设,从而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功能要求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另外,在同一园区内,还可根据游客的不同要求、季节的循环变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对产业形式及观光内容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取得不同程度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例如:我国上海、北京、苏州、无锡、秦皇岛等地现有的各种观光果园、渔业垂钓园、观光农园等,均根据其不同的地域特征,形成不同的生产经营模式,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观光游客。(2)生态观光农业的实用性:生态观光农业是当今“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它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可观性、休闲性、教育性、研究性、人类参与性等方面。
人类在喧嚣的闹市中穿梭,身心在不同时刻,接受不同程度的创伤,远离自然的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生态观光农业的兴起为逐渐脱离自然的人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回归自然的环境,在这里,疲惫的人们可以放松心情,睁大眼睛,去听,去看,去亲身感受田园的气息,从而重新掀起对自然的认识,人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历史进程的感受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研究的冲动。
(3)生态观光农业的季节局限性:由干观光农业是一种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新形式,因此,在其建设、发展上必然要或多或少地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观光农业园时一定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环境特点、气候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协调好各功能园区的关系,避免由于季节变化而引起的园区停业,限定游客等不良结果。
(4)生态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生态环保与生物、食品安全的重要,而生态观光农业的兴起与发展也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集观光、休闲、娱乐、科教、环保和经济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很好的谐调了各方面的关系,它所具有的生态效益是近年来专家及学者研究全球生态环境所追求的最终结果,是城市居民向往的自然王国的缩影,因此,它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支持与认可。
(三)生态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生态观光农业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既是一种值得欣喜的好现象,但也有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概括起来,中国在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8个方面的问题:
1、盲目建设,遍地开花:很多地方的投资者为当地农民,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急于求成。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人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由于缺少科学规划及市场定位,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2、政府包办,作秀道具:不少农业高科技园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或由政府出面将土地以很便宜的价格承包给企业,或建成后由政府直接养着,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个作秀道具,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这一方面是因为干部的考核制度和“业绩观”使然,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领导对休闲观光农业理解不透,或决策脱离实际。
3、管理不善,环境超载:大多数地方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以乡村和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地方政府希望借助开发当地农业观光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出台了一些低价租赁土地、减免税费等系列政策,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但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
4、特色不足,缺乏精品:目前,中国许多休闲观光农业所在的地方都是在原有的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经营人员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文化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中国疆域辽阔,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性明显,有利于各地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目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尚不多见,同一区域内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开发的模式雷同。
5、良莠不一,效益迥异:目前在一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比较早的地方,如广东,已出现两极分化,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管理规范的企业效益不错,反之则有的刚好能维持,有的则已关门大吉,自行退出。市场是十分残酷的,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定是大浪淘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6、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国外研究表明,当休闲观光农业的半径达到29.5km时,才能发挥最佳效益。但由于受短期利益的支配,中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大多规模较小,活动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如有的观光果园、垂钓园除供游人观光、采摘、垂钓之外,缺乏必要的休息、娱乐、餐饮等配套设施和服务,致使游客在园区逗留时间短,观光农业的旅游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7、发展无序,缺乏规划:政府有必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制定。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各地不同农事特点、民风民俗,建立相应咨询服务机构,加强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关的调查研究与经验总结,形成一整套休闲观光农业政策信息服务体系。
8、规范不够,缺乏规章与管理:总体上来说,中国生态观光农业还处于 步阶段,相应的政策法规还没有出台或还不够完善。在一个地区,如果政府部门不对其进行很好的规范,让其自由发展,势必潜力不足,来去一阵风,几家高兴几家愁。
9、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光旅游,它更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生态观光农业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导游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对周边地区推广和示范现代农业技术的效用性不强,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生态观光农业的前景
(一)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1、环境优势:我国地大物博,地质分布广泛,从南至北,自然资源及气候变化丰富,这就为我们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旅游景观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我国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主要是利用大中城市近郊、远郊或城市附近乡村地带特有农业和自然优势,提供浓郁风情的休闲观光环境。而旅游业的开发也为其提供良好基础设施,两者相互促进,良性发展。且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自然资源的被利用率逐年升高,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程度也越来越大,城市效应、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相继出现,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在享受人类
文明的科技成果的同时,也被噪声、烟尘、交通阻塞等不良现象所困扰,生活的压抑,环境的恶劣,促使人们向往自然。因此,它的发展必会受到城市居民的充分认可与喜爱。
2、政策优势:从90年代起我国政府在政策上开始大力扶持绿色、环保的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1998年推出“华夏城乡游”的旅游主题,观光农业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农业旅游作为当年旅游重点。制定了《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划》且公布旅游示范点名单。2004、2005年为了推进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评选旅游示范点。胡锦涛视察上海市时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收入。”国务院副总理在会议上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与三农问题联系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农业旅游。而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构思的提出更为观光农业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历史契机。
3、产品优势:相对于传统农业旅游,生态观光旅游因其浓郁地理位置、自然风情和娱乐教育,生产研究等功能的多样性,一年四季都对游客产生诱惑力。即使在旅游淡季,从业人员也可以转移工作重心,从旅游服务转移到农事生产与监管或新产品研制。从而不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和季节闲忙不均现象。
4、效益优势:生态观光农业一般建立在原有的农业较好的地区,具有投资少,风险小,能获得生态、经济的双赢。在滚动发展模式下,边收益、边投资,利用前期收益扩大经营。
(二)发展前景预测
生态观光农业既然属于旅游业,其发展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旅游业保持了稳定而高速的增长。若进一步观察,可发现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速度不同。从1994年到2000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122%,年均增长14.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10%,年均增长20.8%。国内旅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入境旅游,但到2000年为止,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之比仅为1∶2.5,国内旅游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鉴于观光农业的特性,对其需求主要来自国内游客,因此客源有充分保证。
从1994年以来的有关数据也表明,城镇居民旅游人次和旅游支出都是逐年递增,尤其近年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又有大幅增长。由于观光农业的客源主要为国内城市居民,因此可以预测,对观光农业的需求也将保持一个旺盛的态势。
而从最近有关新闻来看,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更加的重视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化、规划化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其集群效应,努力增加旅游产业链。例:武宁签约5亿打造生态观光农业园、皖休宁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等。皖休宁县主要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生态观光农业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山区农业走出困境的新快捷方式,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市场需求、改善投资环境、增加社会就业、丰富文化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等都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随着休宁县齐云花果山、庆元堂徽菊、霞溪生态农庄、蓝田菊海、溪洲板粟林、新安源有机茶园、风雅茗洲等30多项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壮大,现已形成了一大批独具一格的、高品位的生态观光景点和农耕体验场所,再辅以徽州特色的风味小吃、特色餐饮和休闲娱乐设施,既为游客及市民休闲养生度假提供了浪漫之所,又极大地丰富拓展了全县的旅游产品资源。201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0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6亿元,分别增长45.4%和60.6%。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世界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客源流量的加大,生态观光农业是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中最具潜力的部分,也将迎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怎样开拓新思路,打造新型、环保、自然、特色、专业、规模、经济的高层次生态农业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三、结论和建议
总之,生态观光农业作为一项跳出传统观光旅游的朝阳产业,将新型生态农业与日益蓬勃的旅游业相结合,既扩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又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必然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所具有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是人类生态研究的最终目标[9]。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紧抓市场脉搏,满足人类需要,合理经营,稳步发展,势必使其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受欢迎的科学产业体系及观光旅游新模式。
但是在设计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切实保障观光与农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特色,即地域生态农业特色与地域文化特色;应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发,结合当地实际,切忌急功近利,盲目开发,应借鉴其
他地区成功经验,最好与国内外实力雄厚的生态农业旅游园加强合作与交流;开发高质量的旅游特色产品,稳定市场需求,在观光活动安排上主要注意参与性和知识性,满足旅客需求;提高旅游卫生服务标准,由于旅客大多来自城市,而城乡卫生标准差异较大,这就需要经营者注意旅游环境特别是接待设施卫生;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旅游区大气指标、水污染指标、噪声指标、废弃物指标以及农、林、草病虫害指标等,通过定期监测和预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优良环境;还可以设立一些专属区域例如:建立农业昆虫标本和活体网室、水土保持示范园、农史博物馆和儿童知识讲解课堂等功能区,使之真正建成集生产、观光、科普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参考文献
[1] 郭焕成,刘云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3):
[2]范子文.观光、休闲农业的主要形式[J].现代农业,2000(5):2-3 [3] 王树进,翁利根,周林.论观光农业与一村一品[J].唯实,2008(7):89-92 [4] 郭春花,傅桦.关于观光农业类型和规划要点[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17(2):23-27 [5] 殷平,葛岳静.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23(4):53-56 [6] 傅琴琴,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分析[J].农村经济,2006(9):53-56 [7] 王婉飞,王敏娴,周丹.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 [J].经济地理,2006,(5):854-856 [8] NORMA POLOVITZ NICKERSON,RITA J BLACK,STEPHEN F MCCOCL.Agritourism: motivations behind farm business diversification,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J].Norma polivitz Nickerson,2001,(1):19-26 [9] 韩丽,段志辉.观光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J].现代化农业,2000(5):2-3 [10] 王继权.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生态经济,2001,(1):43
第四篇: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网络技术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动物医学院 班 级:09级动物医学一班 姓 名: 王亚楠 学 号:200940307122 课程论文题目: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 评阅成绩: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2010年 05月 03日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
学 生:王亚楠
(动物医学院09级动医一班,学号200940307122
摘 要:
网络教学的发展空间巨大,对于科学、合理、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有着重大的意义。一个性能优越的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网络教学的基础,本文探讨了一个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思路以及一些主要应用技术,对构架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网络教学;Client/Server结构;Web数据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
教学这一新概念也应运而生。作为现代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医学,医学教育的传统行为模式必将受到来自这一新生事物的冲击。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医学信息资源,对现代医学教学的改革及发展,全面提高医学教学水平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为医学教育服务,是目前医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字解剖学:有关解剖教学的网络资源,通过常用的浏览器即可进行浏览,不需要特殊的浏览器插件。用鼠标点击图像的某一部分,即可显示此部分的解剖名称及进行测试,是有关解剖图像的综合数据库资源。②哈佛大学的网络大脑解剖图谱:对神经病学的临床及教学有较大的帮助。所收集的图像质量很高,导航系统完善,但由于使用了较多的JAVA程序,程序运行较慢。
(二)医学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资源
医学教学中的网络CAI课件,不但具有界面友好、交互性强、容纳性好等普通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求,同时还适应网络的传输要求,其文件尽量短小。CAI往往由大学及公司资助完成,作为课程的辅助教学,大部分在当地的局域网使用,但目前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部分CAI课件也上网使用,或通过网络下载使用。现在基于WWW浏览器、跨平台的网络CAI课件在网络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网络提供的医学CAI课件的种类越来越多,极大推动CAI的网络应用。
二、网络上提供医学CAI的节点
(一)医学临床病例教学:免费注册后使用。收集了许多临床病例,使用了较多的JAVASCRIPT语言进行程序的编写,课件的交互性强。
(二)内科临床病例教学:主要提供内科病例的临床教学。
(三)放射医学的临床教学:放射医学的教学涉及大量的图片,多媒体辅助医学影像的教学是CAI应用的重点。网络上与医学图像教学有关的医学节点主要有哈佛大学的儿科放射医学病例教学;华盛顿大学的放射科特殊病例的教学。
(四)病理学的临床教学:病理学的教学涉及大量的病理切片,多媒体教学对病理学的教学有重要的作用。
三、多媒体、CAI课件等网络资源对网络设备、软件配置等有较高的要求
多媒体、CAI课件等网络资源对网络设备、软件配置等有较高的要求,而基于文本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其它的INTERNET服务方式获得,如FTP、TELNET等,它们应用的历史比WWW要长的多。TELNET、FTP服务器的设置也较WWW服务器要简单许多,对用户的硬件配置要求也低许多。但目前大部分基于文本的教学资源仍然以WWW方式使用,主要提供有关的课程教学信息。
四、网络教学系统设计思路
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的软硬件资源,应用Web的开放式技术,建立网络多媒体教学支撑平台的基本目标就是为网络教学提供一种交互、开放、易用的环境,为开发应用网上教学资源提供丰富高效的技术手段及其软件工具。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应用平台的开发设计必须突出坚持教学内容与技术手段相结合以内容为主的主体性要求;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各种软硬件环境,适用于不同水平用户群的通用性要求;以尽可能低廉的投入而获得尽可能高效的教学效益的经济性要求。目前的网络教学系统,一般是在局域网上建立Web教学站点,教学内容以Web页面的课件形式出现在站点中。用户通过访问站点中的课件页面来实现网上教学。在总体结构上是趋于采用三层C/S结构:各类教学资源在服务器一端,采取中心数据库(例如:MSSQL Server)统一存放和组织,用户在客户机一端,无须任何配置工作,只须使用浏览器向Web服务器代理提出访问请求,服务器审核后通过中间控件与后台数据库链接,把请求服务的教学内容以Web页面形式通过浏览器反馈给用户。一个完整的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是专门为基于双向多媒体通信网络的远程教学而提供全面服务的软件系统。
五、网络教学应用技术
三层C/S(Client/Server)结构发布技术 运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实现Web发布已经非常简单,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减少网络流量、防止客户端肥大、易于数据更新、易于实现系统间的连接。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应该采用三层C/S分布式计算结构的Web发布技术,形成基于Web数据库应用下的WWW教学环境。
三层C/S结构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分为三部分:客户、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其结构如图1(略)所示。(一/客户:通常实现用户界面,它提供了一个可视化接口,用来显示信息和收集数据,它只与应用服务器打交道。
(二)应用服务器:通常实现应用逻辑,是连接客户与数据库服务器的桥梁。它响应用户发来的请求执行某种业务任务,并与数据库服务器打交道。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层的组件通常可分为两个以上 的层次,因此这种结构也被称为多层次结构。③数据库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定义、维护、访问、更新以及管理,并响应应用服务器的数据请求。它的物理实现可以在某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也可以是多个异种数据库的集合,这种数据库可以驻留在多种平台上。
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静态或动态的Web页面,接受多媒体教学信息,尤其是以大量的交互式动态页面为主要内容。创建动态页面需要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由于HTML只能开发简单的教学资源,对于大量的、可以重复使用的教学资源,通过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利用中间件与Web服务器建立快速连接,根据用户请求灵活组织内容形成动态页面。所有涉及Web数据库的连接访问都可采用HTML的表单技术及ASP、API和DTC组件简便地实现。
六、结束语
网络教学的发展空间巨大,对于科学、合理、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有着重大的意义。一个性能优越的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网络教学的基础,本文探讨了一个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思路以及一些主要应用技术,对构架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建立一个先进的网络教学系统,就必须不断的跟踪先进技术,研究与应用先进技术来建设网络教学系统,这才是网络教育发展的最终动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宣小平.ASP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郑阿奇.SQL Server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袁鹏飞.SQLServer2000数据开发从零开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第五篇: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
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
摘要:本次认知地图研究是以吉林建筑大学为调查对象,对学校进行更进一步地了解。在本次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影响校园意象的要素是:建筑、场所、道路、标志、边界、区域。
得出学校的公共意象范围、意象空间结构、同一性、认知意象元素和特殊意象元素。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校园内的可意象性强与弱的环境并对这些环境从认知地图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找到环境建设中成功的和有待改善的方面,成功的方面在以后的环境建设中给予支持,对有待改善的方面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且调查主要是通过开放性的调查问卷与意向图。
关键词:认知环境、意象、校园、地图
正文:
一、调查对象概况:
吉林建筑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校始建于1956年,时为国家城市建设部设立的新中国首批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1997年学校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等次。学校已成为吉林省城乡建设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决策咨询与服务基地。2013年更名吉林建筑大学。
学校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1亿元人民币,校区占地面积9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学校设有图书馆、行政馆、公共教学馆、实验楼、土木教学馆、逸夫建筑艺术馆以及文体中心等教学中心。其中吉林建筑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37484.5平方米,设有7个阅览室,研究间一个,有阅览座位2800席。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其中纸质图书为112万册,电子图书76万册;藏有中外文报刊1400种,其中中文期刊1008种,外文期刊92种,中外文报纸112种。藏书结构以建筑科学为主要特色,兼有理工、文学艺术、经济、管理、法律、交通及其它各学科藏书。
二、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开放式问卷调查——认知草图调查
三、公共意向分析:
学校经短期发展,从前一段时间所得到的的20份调查问卷中看,意向率最高的范围集中体现在校园西侧次入口去往校园二食堂的路线上。本校的设计采用了功能划分与弧形放射式的规划设计。学校经长期发展,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四、一般意向元素分析:
凯文.林奇认为城市印象的内容是与物质有关的,可以分为五类:道路、区域、节点、边界和标志。但在大学校园这样的中观尺度环境中,影响校园意向的重要因素依次是:建筑、道路、场所、标志、边界及区域。
五、元素分析:
1、建筑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在意象图中出现率较高的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用于学生上课和学习所使用的建筑:教学楼、系馆楼、图书馆、逸夫楼、实验楼等等。
(二)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频繁使用的建筑:学生宿舍、食堂、商贸楼、浴场、医务室等等。
(三)与学生运动有关的建筑或场所:篮球场、足球场、体育馆等等。
校园总平面呈矩形状,用于教学的建筑呈弧线形,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这三个建筑围绕一个圆形的山坡发散出去,形成一段一段的弧形,非常有整体感,整体中又带有变化。宿舍多数呈L形,相互拼接,错落有致,最大面积的得到了受光。学校大多数学生认为具有通体玻璃幕的图书馆是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建筑。
校园建筑绝大多数采用东南西北正方向的设计手法,方便学生及教师识别方向,使采光充足,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建筑立面装饰多采用面砖贴面,高级灰的色彩肌理使学校建筑更加沉稳,庄重,且具有艺术气息。调查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5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总平面图是圆形或椭圆形,50%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总平面图是矩形或不规则矩形。65%的同学认为图书馆是在校园建筑中最容易被记忆和识别的环境参照物。
在假设你有外面的朋友来吉林建筑大学,你会带他到哪些地方参观的问题上,60%的同学都选择了图书馆。30%的同学选择食堂。
在调查表中意向中出现率较高的建筑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用于学生上课和学习所使用的建筑;二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频繁使用的建筑;三类是与学生运动有关的建筑或场所。其中学习所用建筑代表是图书馆;生活相关的建筑是食堂;运动有关建筑的代表是足球场。可见学生对建筑的要求既有功能性又有美观性,开阔,阳光充足,标志性。
2、场所
场所: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特点:1.占有性 2.非空间性 3.随机性。
定义:指的是特定建筑物或公共空间活动处所。
场所和场地的关系: 场所乃有行为的场地。场所=场地+在场地上发生的行为。脱离了行为活动,则不能称之为场所。
学校中分为:(一)生活场所: 学生宿舍、食堂、商贸楼、浴场、医务室等周边环境。(二)运动场所: 篮球场、足球场、体育馆等周边环境。
(三)学习场所.教学楼、系馆楼、图书馆、逸夫楼、实验楼等周边环境。调查分析: 校园语境中的场所主要包括花园、广场、操场、校友林、居较高位置的小山丘等等。其中行政楼前面的小广场和教学楼前面的绿化、校友林和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围绕的小山丘也往往成为校园的节点空间。这些空间视野空旷,功能明确,尺度宜人,边界清晰而且绿化环境良好,是学生室外和课下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学生有独特的吸引力,因此可意向性较高。可以从中找到这些场所的共同特点:具有明显的边界性、私密性、标志性。
3、道路
道路从词义上讲就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古代中国还有驿道。学校的主干道采用弧形设计,与教学楼、图书馆等形成呼应.调查分析: 学校路网呈不规则方向分布,校园主路弯曲设置,道路方向明确围绕建筑设计道路,但是从调查结果上看,只有很少部分同学可以很准确的画出校园全部的路网情况且认为学校的路很绕,不是最便捷的路线。但大部分被调查的同学都能够很快的画出校园的主要道路,尤其对大致东西走向的道路认知较为清晰。学校主要道路——经过西侧主入口北侧的土木教学楼,路过一食堂,经过学生一公寓和二公寓以及篮球场和实验楼,一直通往二食堂,整条路将教学区和生活区串联在一起,且道路2侧均有整齐种植的橡树和黄金叶等绿化灌木,所以意向率较高。同校园从二食堂通往南侧次入口的主干道一样,路过食堂和公共教学馆以及学生三公寓和四公寓,文体中心以及南侧篮球场,道路宽阔且笔直,两侧也有统一高大的橡树种植,所以意向率也很高。其他的部分道路只能将部分学生生活区和部分教学区串联起来两侧建筑格调统一且道路弯曲设置,道路两旁也缺少标志性景观,道路交叉处的节点缺少设计,所以道路节点作用消失。
4、标志
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
特点:
1、功用性
标志的本质在于它的功用性。经过艺术设计的标志虽然具有观赏价值,但标志主要不是为了供人观赏,而是为了实用。标志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直观工具。标志有为人类共用的,如公共场所标志、交通标志、安全标志、操作标志等;有为国家、地区、城市、民族、家族专用的旗徽等标志;有为社会团体、企业、仁义、活动专用的,如会徽、会标、厂标、社标等;有为某种商品产品专用的商标;还有为集体或个人所属物品专用的,如图章、签名、花押、落款、烙印等,都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志尤其兼有维护权益的特殊使命。
2、识别性
标志最突出的特点是各具独特面貌,易于识别.显示事物自身特征,标示事物间不同的意义、区别与归属是标志的主要功能。各种标志直接关系到国家、集团乃至个人的根本利益,决不能相互雷同、混淆,以免造成错觉。因此标志必须特征鲜明,令人一眼即可识别,并过目不忘。
3、显著性
显著是标志又一重要特点,除隐形标志外,绝大多数标志的设置就是要引起人们注意。因此色彩强烈醒目、图形简练清晰,是标志通常具有的特征。
4、多样性
标志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无论从其应用型式、构成形式、表现手段来看,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其应用形式,不仅有平面的(几乎可利用任何物质的平面),还有立体的(如浮雕、园雕、任意形立体物或利用包装、容器等的特殊式样做标志等)。其构成形式,有直接利用物象的,有以文字符号构成的,有以具象、意象或抽象图形构成的,有以色彩构成的。多数标志是由几种基本形式组合构成的。就表现手段来看,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几乎难以概述,而且随着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总在不断创新。
5、艺术性 凡经过设计的非自然标志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艺术性。既符合实用要求,又符合美学原则,给予人以美感,是对其艺术性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艺术性强的标志更能吸引和感染人,给人以强烈和深刻的印象。标志的高度艺术化是时代和文明进步的需要,是人们越来越高的文化素养的体现和审美心理的需要。
6、准确性
标志无论要说明什么、指示什么,无论是寓意还是象征,其含义必须准确。首先要易懂,符合人们认识心理和认识能力。其次要准确,避免意料之外的多解或误解,尤应注意禁忌。让人在极短时间内一目了然、准确领会无误,这正是标志优于语言、快于语言的长处。
7、持久性
标志与广告或其它宣传品不同,一般都具有长其使用价值,不轻易改动。
调查分析: 具分析图书馆(65%的同学第一印象)、逸夫楼、行政楼等意向率较高的起标志性作用的元素均位于距学校西侧次入口位置很近的区域。且与节点广场相结合,他们所处的环境视野开阔,标志及象征作用突出,可统领组织全局环境。小尺度环境标志如行政楼前下沉广场,图书馆门前大面积的集散场地、学校次入口空间等,虽也起校园环境标志作用,但代表性不强,比较难给人留下印象。
5、边界
划分区域的界线,空间划分的界线,根据功能,方位,土地划分的界线.调查分析: 学校西侧紧邻城市主干道,距离西侧次入口近,学校西侧次入口距学生生活区较近,且学校西侧有大面积学生生活区,学生出入也较多。但学校东西走向太长,学生生活区较为分散,导致西侧生活区的同学对东侧生活区 校园北侧属于辅助区,东南侧属于行政区和项目实验基地,学生使用率不高,所以识别率很低,比较少的同学能很清晰的画出东南侧道路及建筑分布情况。从调查问卷上看,同学们对校园总平面形状持不同印象,50%的同学认为校园的总平面是圆形或椭圆形,50%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总平面是矩形或不规则矩形,而且90%以上的同学都不清楚学校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区分的界限。
6、区域
土地的界划,可按照位置、空间、功能划分。
调查分析:
在学生的草图纸上呈现出以图书馆、实验楼、教学楼、行政楼凑成的中心点,开始向四周发散,形成校园整体的布局,整体成为学生活动范围最大的区域。学生宿舍部分比较集中,多用“L”为建筑造型,形成学生宿舍一大片整体区域。相对来说,逸夫楼与系管楼因为有主入口与主要干道的的划分,而各自成为一片教学区域。二食堂东南侧的篮球场则是一片运动区域。校园东南侧有体育馆与足球场,统一成为一整个运动区域。
7、节点
节点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节点与人的关系密切。节点首先是连接点,也是简单的聚焦点。
调查分析:
校园图书馆可意象性最强,学生多把这一节点作为绘图七点,校门口、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宿舍楼意象清晰,位置准确。对于宿舍楼部分,学生对于公寓号没有明确的划分,对各个楼的位置意象较弱。对一些辅路有丢弃现象。学校对标示方面做得 还不到位。
调查总结及建议
通过对吉林建筑大学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获得了校园公共认知地图。发现了校园中意象清晰和不清晰的环境所在。通过认知地图,了解到学校整体校园环境优美,环境舒适,规划很有秩序,有依据性、方向性。教学部分呈扇形放射状发散,宿舍部分基本呈“L”型拼凑,部分道路也随着建筑的形体走向设置。校园环境总体简洁,整体。但校园部分道路呈无规则走向,且无明显和随处可见的道路指示牌,在校学生大部分表示对学校道路规划不清楚,部分学生对学校总平面表示不清楚,且对土木教学馆、公共教学馆、逸夫楼、实验楼、行政楼内部的建筑结构表示不清楚,在楼内部也容易迷路。因为建筑和道路的使用率不同,所以呈现两极化情况,学生对主建筑和主道路记忆很深,但对其他辅助道路很难留下较深印象,所以可在辅助区和学生生活区多设景观,方便引导学生更快熟悉学校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