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会变色的报春花
会变色的报春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怒、拔、赐”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读课文中锻炼学生迅速总揽大意的能力。
2、学生从整体感受出发,读中感悟、反复品味,从而享受语言的熏染、习得语言、发展语感。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求真。教学重点:会认读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掌握文中的句型,会模仿造句,并能复述课文大意。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图示法、讨论法。教学用具:课本、多媒体课件及常用教学工具。课型课时:新授 1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达尔文的资料、怒放的鲜花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达尔文和小松鼠》的故事,还记得吗?故事中的小达尔文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畅谈。
2、“课前你还搜集了达尔文的资料,又了解到什么?”学生据资料自由汇报。
3、“今天,老师又带来一个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想读吗?”(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课文讲了达尔文的什么事呢?”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它。
2、全班交流“课文讲了达尔文的什么事?”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4、出示本课生词:怒放、拔掉、赐给、恭恭敬敬、献上、口吻、冒尖、满有把握、幼稚、激动……(组织学生自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5、哪个词语不明白,学生提出来问一问。
三、理解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教师随机追问,从哪里体会到,顺势指导朗读,反复品味。)
2、分角色朗读课文,回归整体。
3、学习句型:不光……就是……也…… 他知道,不光在自己的花园里,就是在整个英国,也不可能找到一朵红色的报春花。
4、课堂小结:自然界的生物是千姿百态的,生物的颜色也是绚丽多彩,这是自然的规律,但是小达尔文就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生物的颜色,我们要学习他想象和探索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
1、将本课中喜欢的好词佳句积累到小本本上。
2、阅读有关达尔文的其它故事。
五、板书设计 15.会变色的报春花 报春花(白)变(红)小达尔文 敢想、敢说、敢做 课后反思:
第二篇: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会变色的报春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哭笑不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达尔文是怎样让报春花变成红色的,说一说自己的 奇思妙想。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读,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从整体感受出发,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再现达尔文和爸爸的对话场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达尔文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JKe9CNeg 3.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加深对达尔文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达尔文的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启发学生凡事多动脑筋,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凡事多动手实践,用实践证明一切。JKe9CNeg 教学重点:
1.知道报春花为什么会变成红色的。2.体会达尔文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达尔文和报春花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一)教师出示漂亮的报春花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花?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这种花的印象。课件出示相关报春花图片JKe9CNeg
(二)教师展示资料,介绍报春花。/ 5
(三)过渡:你们见过会变色的报春花吗?(没有)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老朋友,他居然能让报春花变色呢!
以形象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报春花的美,体会小达尔文让报春花变色的想法是多么有趣,多么奇妙!
二、提纲导读,小组自读。
(一)出示课件阅读提示教师出示提纲,激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自主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3.给课文分段,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大意。4.画出爸爸说的含义深刻的话,有感情地读一读。边读边体会。
(二)根据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在小组中合作学习。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字词的掌握、理解情况。
(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为所欲为、气喘吁吁、恭恭敬敬、哭笑不得。
在本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通课文的过程中,完成生字词的学习,将课文的阅读和生字的学习结合起来。同时,结合课文中特定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语。JKe9CNeg
(四)一起读课文,在读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达尔文的什么事?
(六)出示课件展示搜集到的达尔文的资料,了解达尔文。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小组中合作分角色读。/ 5
(二)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师生共同评价。教师要关注朗读,进行指导。
五、课堂小结。
通过搜集、展示、交流资料,认识报春花,感受报春花的美丽。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后面进一步理解课文做知识铺垫。JKe9CNeg 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读文的兴趣。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自读课文,掌握生字,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JKe9CNeg 在认读课文中锻炼学生迅速总揽文章大意的能力。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结合具体语境等多种方式来理解词语,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JKe9CNeg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集体的交流反馈中,扎实知识,培养能力。通过资料的搜集和展示,了解达尔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一)朗读课文,整体回顾。
(二)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达尔文是怎样让报春花变成红色的。
整体回顾课文,把握文章大意,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作准备。
二、品读探究,体会人物品质。
(一)看到美丽的报春花,小达尔文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制止了他,是怎么对他说的呢?请大家读课文,把爸爸说的话找出来。JKe9CNeg
(二)指名反馈,引导深入探究,读议中理解、体会。课件出示语句 / 5 1.学生齐读这句话。(严肃地)
2.指名说一说“花怎么能改变颜色呢?”的意思。(花不能改变颜色)3.讨论交流:对爸爸后半句话的理解。(提示:先肯定敢想敢说是正确的,但是因为还是孩子,要注意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不能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意妄为。)JKe9CNeg
(三)教师导语:可是小达尔文却不服气,他亲自实验了,并成功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四)指名反馈:他折了一束白色的报春花,把它们插在红墨水瓶里。
(五)读文找原因:白色的报春花插在红墨水瓶里,为什么会变成红色的?(指名反馈,找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相语句JKe9CNeg
(六)出示课件启发思维: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让白色的报春花变成红色呢?(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
(七)出示相关课件老师小结:同学们,读了课文,你觉得达尔文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敢想、敢说、敢做、聪明、爱动脑筋、勇于实践......)JKe9CNeg
三、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多么聪明的达尔文呀!正是因为从小敢想、敢说、敢做,使他逐渐成为一个伟大的生物学家。相信,他的故事定能使大家受益匪浅。JKe9CNeg
四、指导书写生字。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指导学生的书写方法和习惯。
(一)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美观。
(二)重点指导“插”字的书写笔顺。
(三)学生练写生字。
教师要关注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5
(一)将本课中喜欢的好词佳句积累到小本本上。
(二)阅读有关达尔文的其他故事。
(三)你又有哪些奇思妙想呢?回家也试一试、做一做。准备参加“我的奇思妙想”交流、展示会。
及时巩固复习,减少遗忘,提高学习效果。
引导合作探究,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理解体会,讨论交流,说一说,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启发学生做一个敢想、敢说、敢做的孩子。JKe9CNeg 加深对文章、对人物的理解。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感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指导学生写字抓住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规律,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教学生如何思考。/ 5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会变色的报春花》
第15课《会变色的报春花》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培养朗诵能力,能口头叙述这篇文章。
3、揣摩欣赏文中的词句。
4.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6.学会新的句型。
7.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训练朗读,培养学生品味、欣赏语言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那个打不碎的玻璃到底怎样一个玻璃找出它那与众不同的地方。
四、能力训练点: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 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五、教学重点:
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流利的回答问题。
六、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点拨法、课堂讨论、评述法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29个词语,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
2。通过自学和小组中讨论学习掌握重点词语,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新词和汉字。3。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式。
4。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学习生字的分析,掌握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词语的正确运用。
2.能联系生活实际,正确交际。
前提测评:
请两位学生上黑板做题.(做纸条上的题)
在 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色彩多种多样。每种生物都有美丽无比的容貌,在你欣赏、赞美它们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改变一下它们原来的颜色?有个爱动脑筋的小男孩想到了,并且做到了:你想知道他是谁。他是怎样做的吗?本文会告诉你答案的。
德育渗透点: 学会从平常的事情中发现新问题,新规律,特别是在学习自然科学时
更需要这种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检查词语预习
本课的词语比较多,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 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① 读准每一个词语。
② 能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③ 运用重点词语造句。
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解决疑难词语。
重点词语解释:
1.幼稚(形)——头脑简单,缺乏经验。2.冒尖(动)——刚露出叶片。
3.为所欲为(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4,恭敬(形)——十分尊敬;严肃有礼貌。5.果真(形)——真的,确实.6,拔(动)——拉;拉出,连根拽出。
词语例释:
1.精心(形)特别用心,专心用力。
精心培育 精心照顾 非常精心 不太精心
2.制止(动)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行动。(1)我们应该制止不法行为.(2)父亲严厉地制止了儿子的粗暴行为。
3.糊涂(形)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内容混乱的。
太糊涂 一点儿也不糊涂 很糊涂 糊涂的人(1)你越解释,我越糊涂。
(2)人年纪大了以后,难免会有些糊涂。4,满(副)十分;完全。
满不在乎 满有把握 .
(1)我满以为他会因此感谢我的,谁知道会这样。(2)大家的积极性满高的。
5.闹(动)搞,弄;发生(病、灾)。口语词.闹革命 闹生产 闹清楚 闹病 闹水灾
在(1)今年南方闹冰雪灾害,损失可大了。(2)妹妹闹得一家人都不安宁。
(四)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2.做练习一至五。
3.用提示中一、二,三,四的词语造句。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词语:
(1)各小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词语。(2)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疑难词语。
能力测评:
一、组成词组
柔软()精神()闹()
二、组词
糊()制()举()果()精()冒()水()舒()
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词语,学到了许多新词语,希望大家认真做好笔记,要求大家会读、会写、理解词的意思、会造句。另外,把课文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词语在课文中是怎样运用的。
作业:
1.熟读词语,加深理解。2.抄写词语。3.认真预习课文。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文一《会变色的报春花》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重、难点:
1.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2.流利地回答问题.前提测评:
让两名学生上黑板听写新旧课的词语。
导入新课:
上节的课,我们学习了词语,学到了许多新词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一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从花的颜色你能联想到什么?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花会有不同颜色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要求,任务.1)读懂每一句话。
2)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掌握运用新句型。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一至第13自然段(约5分钟)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小达尔文家里的花园是什么样的7 2.小达尔文的父亲爱好什么? 3.小达尔文提出了一个什么想法呢? 4.父亲认为他的想法能实现吗? 5.小达尔文用什么回答了父亲的疑问? 6.小达尔文实现了自己的想法了吗?
串讲课文: 第一段(重—2自然段)介绍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文中的主人公.1.父亲整理花草,小达尔文提问。2.学习句型: “„„„„问这问刀口„„„„”
“动词+这+动词+那”,表示动作涉及的范围较广.“这、那”是任指,合起来的意思是“到处、各种各样”o如:
(1)到了别人家要懂礼貌,不要摸这摸那o(2)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一见面高兴地说这说那。·
第二段(3—9自然段)小达尔文提出一个奇怪的想法.1.小达尔文想改变花的颜色,父亲认为不可能实现。
提示学生思考:小达尔文提的这个想法自己想到过吗? 在 如果想到过,是什么样的? 如果没想到同样的,有其他什么奇怪的想法? 从这个想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达尔文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说明他思想活跃开阔,想象力非常丰富o 2.学习句型:(1)“要是„„„„该多好啊!”
这是一个感叹句,“要是”的意思就是“如果、假如”.后半句表示对前面发生的情况的感慨。如:
①过节的时候,要是一家人都聚在一起,该多好啊!②要是给我们开英语课,该多好啊!(2)“要”„„„就„„„„”
“要”的意思是“如果想”使用单音节的“要”时,句子显 得简洁精练。如:
①要成功,就得努力.②要看大海,就去海南岛.(3)“„„„想+动词+什么+就+动词+什么„„„„”
句中的两个“动词”有时是同样的词语,有时是不同的词语,使用不同的词语时,表示两个动作顺序进行。“什么”表示任指,前后两个互相照应,指的是同一个事物。如:
①书店里各种书都有,想看什么种类的书就看什么种类的书o ②别客气,喜欢什么就拿什么。第三段(10—13自然段)小达尔文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1.没有得到父亲的赞同,小达尔文悄悄地自己开始了试验并获得了成功。
提示学生思考:小达尔文的行为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2.体会“恭恭敬敬地向爸爸献出了一束报春花,一束红色的报春花” 一句,思考:
“千束报春花”为什么重复了两遍?是为了强调这一束报春花的颜色是不同寻常的,也为了加强读者的印象.3.在课文中学习下列词语:“不服、气喘吁吁、恭恭敬敬、果真”o 4.学习句型。
“不光„„„就是„„„„„也„„„„”
这是一个两层复句,多用于否定的句子。
(1)你说的事,不光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也不可能发生.(2)他不光三天没吃饭,就是水也没喝一口.能力测评: 用句型造句: 在 1.不光„„„就是„„„„„也„„„„” 2.“要是„„„„该多好啊!”
小结: 鲜艳美丽的石榴花,晶莹爽口的石榴籽,不仅带给人们生活的享受,而且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3。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2.流利的回答问题.前提测评:
1.造句:
(1.)不光„„„就是„„„„„也„„„„”(2.)“要是„„„„该多好啊!” 2.请一个同学复述课文.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一说创造发明需要什么样的才能? 能不能回答? 那我们在认真读一遍课文把.教学过程: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14第17自然段(约5分钟)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7.达尔文用什么方法把白色的报春花变成了红色的了? 8.达尔文长大了成为了什么样的人? 在 串讲课文: 第四段(14-17自然段)小达尔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白色的报春花变成了红色的.1.小达尔文向父亲解释自己用的方法。
提示学生思考:你认为小达尔文说的话有道理吗? 小达尔文在自己做过试验后才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判断他的 话有没有道理时,我们应该自己也做一个这样的试验,看看结果如何。鼓励学生自己在家里也做一遍这样的试验。
2.在课文中学习下列词语:“惊异、红艳艳、赐给、每时每刻赐予:给。“赐予”用于有权势的一方给没有权势的另一方,如:国王对于臣民等。
3.请学生说一说什么是“进化论”.是达尔文所创的关于生物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主要内容包 括生物变异的
提示学生思考:达尔文小时候所做的事情与他长大后成为进化论的奠基人有什么关系?
归纳文章的结构:
自然界的生物千姿百态,颜色绚丽多彩,这是生物界的规律,但是小达尔文就想用自己的方式改变自然的颜色。这种想象和探索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布置作业: 1.小结课文.说说“安全玻璃”的发明过程。
2.熟读课文,能流利地口述。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文二阅读理解课文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培养朗诵能力,能口头叙述这篇文章。
3、揣摩欣赏文中的词句。
4.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6.学会新的句型。
7.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 8.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批文入情,训练朗读,培养学生品味、欣赏语言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真挚的师生感情
四、能力训练点: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五、教学重点: 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六、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点拨法、课堂讨论、评述法
前提测评: 1.读了课文二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2.请一个学生用口头作题.(老师问有关课文的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二)检查词语预习.(三)读课文二并回答下列问题: 1.热情的罗马尼亚主任为什么不顺着次序介绍各种花草? 2.主任为什么认为中国人像含羞草? 3.人们为什么把植物拟人化?你还知道哪些植物象征着什么
能力测评: 让全班同学们一起回答:学习本文后你感悟出了什么道理?
能力测评: 师生一起判断对错.(第159页第一题)小结 : 只要勤于思考,并具有敏锐的科学眼光,就可以找到生活中的真理.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课后反思:
在
第五课时 拓展阅读 练习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加深对词语、课文的理解。2.巩固学过的词语,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 1.新词语的正确运用。
2.课文的理解,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前提测评: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父亲和同学们是怎样用眼神交流的?
2.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哭了?这说明了什么?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课文,这两篇课文都是和父母有关,这节课我们来做练习,看一看大家掌握的情况。
练习
二.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1.新年即将来临()(精心)·2.他通过充分准备()(自信)3.她勇敢的冲上去()(制止)4.()什么事都说不清了.(糊涂)5。明天我们班上山滑雪()(整理)6.()棉花越长越好.(拔)
三、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
1.你妹妹怎么哭了?(闹)2.你能完成这项任务吗?(满)3.实验的结果怎么样?(果真)4.你们怎么没去呢?(制止)5.他怎么犯的错误?(糊涂)
五.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D 2.C 3.4.D
在
5.6.7.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2。预习下一课的词语。
课后反思
在 10
第四篇: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古诗两首 早发白帝城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
二、教学时数: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2.解决生字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
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七、课后反思:
绝句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书课题:《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
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三、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四、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五.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
七、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八、识记生字,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默写《绝句》。
(3)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悦)
绝句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迷人、壮观)课后反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庐山的云雾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简介庐山的云雾。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2.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 5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2.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板书: 14 庐山的云雾
多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课后反思:锡林郭勒大草原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齐读课题
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第二自然段)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美!)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有(),还有(),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范读。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1)、请学生放声自由读
2)、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3)、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最后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1)说(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2)训练语言(因为矫健的雄鹰……所以……)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3)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4)听录音:小牧民多么快乐,所以神气的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他在歌唱什么?
四、想象、创新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你最想做些什么?(画画,唱歌,写诗)
我们一起创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创作。
展示创作并评价(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板书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
广阔美丽
欢腾的世界 课后反思:赵州桥
一、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六、课后反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铺垫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 11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课后反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百花园四
一、教学要求:
1、辨析形近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练习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4、阅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
5、练习介绍家乡。
二、重点、难点:
1、正确辨析形近字。
2、介绍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比一比,在组词。
1、认读四组形近字。
2、比较它们的不同。
3、指名扩词后纠错,然后读一读。
二、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1、读题明题意。
2、读题中例句,掌握合并句子的方法。
3、学生齐读例句,再次感受合并的方法。
4、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合并句子的练习。
5、教师小结:平时说话、写话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就是由同一个主语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活动时,后面的主语就可以适当省略。
三、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4、认识多音字:柴、鹿柴。
5、理解诗题:鹿柴——表示一个地名。
6、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7、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给大家介绍介绍。
8、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9、练习背诵古诗。
10、认识诗人王维: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创作的许多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与田园风光的。
11、师生交流王维创作的其他古诗。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完成“阅读平台”与“能说会道”
二、教具准备
课前调查:走走、看看、问问,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与风土人情。
三、教学过程
一、阅读平台——雨中的树林
1、谈话导入。
2、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3、精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神奇。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在这四小节的诗歌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小节进行描写的?
6、教师总结:诗歌按照从总到分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雨中树林发生的事情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让我们感受到了雨中的树林犹如一个新 14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奇、美妙的童话世界。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二、能说会道——谁是最佳小导游
1、指名认读本题中的提示。
2、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任务。
3、学生独立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4、指名反馈,联系介绍家乡。
5、集体评议,指导学生进行清楚,有序地介绍家乡,突出家乡的美丽或可爱。
6、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介绍,交流。
7、各小组推选一名小导游,在全班交流、介绍。
8、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举手向小导游提问,请小导游认真回答。
9、全班评议:十佳小导游。
10、教师总结:家乡有勤劳善良的人民,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家乡有有趣的风土人情,家乡有我们幸福的家园,我们不仅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们还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家乡、美化家乡。
三、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四、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完成“笔下生辉”。练习描写身边的一处景物。
二、课前准备
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处景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习作要求。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教师:细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树林、小河、田野、道路、建筑……,今天我们就来练习动笔赞美它们。
2、教师板书:介绍一处景物。
二、观察表达,口头介绍
1、说说你最喜欢身边的哪一处景物?问什么?
2、出示提示,引导观察、说话。
3、学生按提示独立观察,准备描述。
4、指名反馈。
5、集体评议。
6、同桌互相介绍,互相评议。
三、理清思路,动笔写作
1、教师导言: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所说的再整理一下,然后动笔开始写作。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3、作品展示、评析、练习修改。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五、课后反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测试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zhèng shí mì qiè zhǎn shì què què shí shí
()()()()yuè dú tiáo jié mí shī jǐ lái jǐ qù
()()()()
二、写出红色词语的近义词。(6分)
1.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的活动的时间相吻合。()()2.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3.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很着急。()4.这份工作相当清闲。()5.他们的谈话声越发变得细微了。()
三、找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6分)1.梅花 鲜花 杜鹃 兰花 芍药 2.肠胃 胸膛 腹部 双腿 脚步 3.蜜蜂 蝴蝶 蚂蚁 松鼠 蜻蜓
四、给句子选择关联词。(8分)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就…… 1.()小明感冒了,()没有参加这次活动。2.明天()下大雨,运动会()不开了。
3.()现在有很紧急的事要去办,()交通安全应时时注意。4.()爸爸工作很忙,()每天回来很晚。
五、排列下面词语。(9分)
1.教师节 劳动节 国庆节 儿童节 建军节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 2.爸爸 爷爷 叔叔 伯父 儿子
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 17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3.播种 开花 结果 发芽 长叶 生根
六、照样子,改写句子。(15分)例:夜空中挂着一轮圆月。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1.花蕾向人们展示笑脸。
花蕾向人们展示 笑脸。例:凌晨四点,牵牛花开放了。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2.睡莲。3.烟草花。
4.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果然—— 5.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推测——
七、阅读乐园。(共22分)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当我听到这支歌时,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我家也有一株茉莉花,叶儿绿,花儿白,还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茉莉花不但香,还能和冰糖、茶叶放在一起泡着喝,有去暑的作用,非常棒。我喜欢看茉莉花的颜色,喜欢嗅茉莉花扑鼻的香味,更爱喝茉莉花茶。1.这篇文章有 个自然段。(2分)2.我来仿写词语。(5分)
美滋滋 叶儿绿 花儿白 3.填空。(6分)
(1)第 自然段描写了茉莉花的样子。(2)茉莉花有 的作用。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3)从这篇短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茉莉花的 之情。4.造句。(4分)
……更…… 5.你最喜欢什么花,它长得什么样子,你来写一写吧!(5分)
八、读一读,照样子写一写。(18分)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我能学着写一写:
百花园中,各种鲜花依着不同的时令轮番绽放。春天,九、想一想,填一填。(8分)
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 ; 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 ; 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我观察,发现了。
第五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八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不懈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斗争精神。
2、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感知。
1、第八次》这个故事发生在欧洲的苏格兰,朗读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地名。(请学生讲,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2、带问题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或者做上标记与同学讨论)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子或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信心 失败 抵抗 战斗 招集 动员 侵略 成功 打仗 受伤 并且 磨房
(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说说你读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仔细听听是否有错误,纠正错误读音。
注意:“坊、猛、仗、伤”是后鼻音。
“侵、信”是前鼻音。
多音字:几
(4)分小组分节练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5)齐读课文。
4、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三、理清脉络。
1、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2、交流:一(1、2)二(3、4)三(5)
四、指导写字。
1、说说容易写错的字和写时的注意点。
2、指导“磨”的上下笔画要紧凑。
3、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一)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第八次〉〉的主人公是谁?(苏格兰王子布鲁斯)
(二)那么,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呢?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互相讨论一下在这件事中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
(三)交流
热爱祖国的人。
1、从哪里看出布鲁斯是个热爱祖国的人?(自由读读第一小节)
2、“英勇地抗击”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遇事不灰心”或者“坚持不懈”
1、布鲁斯是否一开始就不灰心的呢?(不是)
2、从哪里看出来?(指名读第二小节)
(“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
(1)什么意思?
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理解“几乎”:比较句子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几乎失去了信心:指没有完全失去信心,没有彻底灰心,还有重新振作的可能。)
(2)看图听读思考:布鲁斯王子为什么“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
(3)现在请你来扮演布鲁斯王子,表演一下他“唉声叹气”的样子,再来想象一下,这时布鲁斯王子可能会想些什么?将他心里想的话说出来。
(4)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3、但后来布鲁斯王子又怎么会恢复了信心?
(1)默读第三、四小节。思考:A 布鲁斯王子在磨房里看到了什么?
B 布鲁斯王子看到后有什么表现?
(2)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非常艰辛。又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很专心、很执着,没有被困难吓倒?
出示三句话反复朗读体会
[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直到第八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A、为什么说“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而不说“网破了,丝断了”?(师小结:作者用词准确、有序,先后是不可颠倒的。)
B、这段中还有那句话也是这样准确、有序、不可颠倒呢?
C、从“终于”这个词看出什么?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D、朗读,体会“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3)讨论:看到这些,布鲁斯王子有什么表现?(“感动极了”)
(4)王子为什么感动?从哪儿看出王子的感动?
(“猛得跳起来”、“喊道”)
(5)指名边表演边朗读第4小节。
(6)让学生集体表演握紧拳头朗读,想想这时的布鲁斯王子又会想写什么呢?
(同桌讨论后交流)
4、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5、请你想象一下:当时鲁斯王子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
(四)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
(因为他没有完全失去信心,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启示和鼓舞,都还有重新振作起来的可能。因此前文用到了“几乎”这个词语)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课文以后,你得到的启示。(有志者事竟成)
2、想想以前学到的一些这方面的名言。
五、布置作业
1、抄词。
2、多音字组词。
磨
几
3、写几句关于“自信与成功”的名言。
课外
选字组词(参考上)
板书设计:
11、第八次
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感动,恢复了信心——振作,充满了信心。
(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
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后来,他为了使自己不因为生活安乐而忘记耻辱,夜间睡在柴草上,在自己的住处悬挂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尝那胆的苦味,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
(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二初读指导。
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查字典了解:奴仆、谋臣、万般无奈、后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议、表示、骄傲
(3)一般了解:会稽、勾践、夫差
出示生字:吴勾践示谋臣免患议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写字指导。
(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
(4)用钢笔描红。
三作业
练习写生字。
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吴国谋臣后患免除勾践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三、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2)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屈辱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
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 只好 推磨 当奴仆 要求 夫差 一只 磨难 上当 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三、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四、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卧薪尝胆
战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掉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诱发学习兴趣
1、出示听诊器并板书:听诊器。领读“听诊(zhen)器(qi)”。讲:“听诊器”就是俗说的“听筒”。医生靠它从人的体表听取体内的声音来检查胸部和腹部的情况。
2、再板书:世界上第一个。提问:加上这几个字,又看到现在的听诊器,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估计会提出下列问题:(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2)是谁发明的?(3)他是怎样发明的?)
3、板书:雷奈克。教生字:“克”(ke),领读。
简介雷奈克医生:法国医师。他不仅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而且在临床诊断方面采用听诊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许多体征,改革了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他还在肺结核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教学时间:两课时。
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4、让我们认真研究课文,弄懂大家刚才提出的一些问题。
二、补读指导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字词有:肺结核、疾病、内脏、思索。
领读后,教者讲:
内脏(zang):人或动物胸腔和腹腔内器官的统称。包括心、肺、胃、肝、脾、肾、肠等。
肺(fei)结核(he):慢性传染病,症状是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时咯血。俗称痨病。
2、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提出生字词:跷跷板、一枚、铁钉、沿着、木棍、靠、凑、胸腔。
领读后,问:哪些词语的意思不需要老师讲?
(不必老师讲的:跷跷板、一枚、铁钉、沿着、木棍、靠、凑)
教者讲:胸腔:(指着人体具体部位,大略地讲)体腔的一部分,是胸骨、胸椎和肋骨围成的空腔,上部跟颈相连,下部有横膈膜和腹腔隔开。心、肺等器官都在胸腔内部。
3、轻声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分析、效果、喇叭状。
(1)教者联系课文内容讲:
分析:根据了解到的病人的情况研究,找出病根所在。效果:(用空心木管听诊)产生的结果。
(2)联系插图讲:喇叭状——像喇叭的样子。
4、集中揭示生字词。听诊器雷奈克思索木棍分析肺结核喇叭状沿着效果胸腔跷跷板疾病内脏一枚
(1)领读,对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2)讨论:怎样记住生字字形?
①熟字换偏旁:
核:“该、孩”去掉左偏旁加上“木”字旁。
状:“壮”字去掉“士”,换上“犬”。或“伏”字去掉“亻”旁换上“丬”。
效:“郊”字去掉“阝”,换上“攵”。棍:“混”字去掉“氵”,换上“木”。
沿:“船”字去掉“舟”,换上“氵”。索:“素”字去掉上面的“”换上“十”加“”
②部件法:
析:记住“木”和“斤”;克:记住“十”、“兄”,或“古”、“儿”。
③歌诀法:诊,左边“讠”字旁,右边“人”三撇(彡)。
(3)教者提醒:肺,左边是“月”字旁,右边是“巿”(fu),四笔写成,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
三、写字指导
特别提醒:
1、“郊、析、核、棍”等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让右:“交”和“木”做偏旁时,“捺”都要改为“点”,以保证整个字写起来紧凑。
2、肺,左右结构。右边部分“巿”的第一笔是横。
3、沿,右上方的第二笔是横折折,没有钩。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课后习题3:读一读,再抄写。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思索木棍分析效果形状肺结核
2、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
木()讠()月()氵()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写雷奈克医生能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留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不妨开展争论,最后教者可以用商量的口吻归纳本文最重要的一个词语是“整日思索”)
可能有下列几种情况:
(1)难过:这个词表现了雷奈克作为一个医生,把救死扶伤当做自己的天职,看到许多肺结核病人痛苦地死去时的心情。这种心情是他能发明听诊器的动力。
(2)整日思索:雷奈克所以能发明听诊器,是他不断思考的结思。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看到两个男孩在跷跷板上玩游戏,他就能留心观察;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试验;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继续改进。
(3)吸引:因为有了男孩做游戏的“吸引”,他才会去听、去试验。
(4)又发现:雷奈克医生不满足现状,继续研究,继续改进,才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2、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中,“难过”要读得低沉,“整日思索”要读重音,速度较慢。
(2)第二自然段。
出示下面两组句子,读一读,看看区别在哪里。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上句句末用的是感叹号,下一句用的是句号。读上一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读上一句,要把两个感叹号所表达的激动、兴奋的语气读出来)
3、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1)讨论:雷奈克发明听诊器分哪几个阶段?(板书:难过——思索——启示——试试——又发现)
(2)轻声读两个男孩玩跷跷板的情节,回忆并口述,同座对说。(3)复述雷奈克试验的情况。
(4)看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雷奈克用喇叭状的空心木管靠着病人的胸腔仔细听)
(5)指名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4、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2)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指名读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在什么情况下用,讨论后教者小结:
①“如果”是假设某种情况成为现实,“就”是产生的结果。②“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三、作业
1、练习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3、搜集发明家的小故事,开个小型故事会。
附板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思索——启示——发现——做成
□习作4
【教学要求】:
1.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
2.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景物,要有动有静。
3.观察郊外一片田野,有条件的可让学生选其认为最美的几样画下来或拍成照片。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和照片,按照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景物的选择(动静结合),观察顺序。
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笔下含情,把景物写美。
【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投影片。
2.例文录音。
3.带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郊外的稻田,做好记录或拍摄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在这个凉爽宜人、天高云淡的秋天,我们走出了校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那份舒畅的感觉至今是不是还令你们回味呢?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乐意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读、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交流以上问题。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播放例文写草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草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草的?
讨论交流:草——高矮颜色(板书)
2.播放例文写花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花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花的?
讨论交流:花——颜色名字(板书)
3.小结: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4.过渡: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讨论交流:蝴蝶、蚂蚱(板书)
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先动后静的顺序观察的。
7.读读习作指要,总结写法:
(1)抓住主要景物。
(2)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
(3)按照景物的方位远近和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的景物恰当的连接在一起。
四、迁移仿作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在秋游时看到的那片美丽田野。
2.习作指导。
(1)交流学生所画的图和拍摄的照片。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图画予以展示。
(3)创作的同学介绍画的意图、顺序或拍摄的角度,说说为什么画这些、拍这些。
(4)学生评议,说图意。
(5)指导学生写稻田。
A 幻灯投影稻田图片:小朋友,现在老师想请你来介绍这片稻田,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呀?
B 学生自由练说。
C 指名从不同角度说。
D 出示好词语篮和好句子筐:一望无际颗粒饱满
一阵风吹过,金黄色的稻子随风起舞,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浪推过一浪,非常壮观。
那颗粒饱满的稻穗仰起脸骄傲的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强壮!
(6)写好图上其它的景物,丰富习作。
小朋友,你看在稻田中,谁在那儿蹦蹦跳跳地忙碌呀?
那快活地飞来飞去的又是谁呢?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还有那弯着腰,挥舞镰刀的人们呢?他们的表情如何?那轰隆隆响着的应该是收割机吧!我们也把它们搬进我们的作文簿里好吗?
(7)学生练说习作,要求把景物连起来说。
(8)指名说,评议。
(9)学生写草稿,师生评议。
(10)学生誊写习作,自主展示绘画、摄影作品和习作。
板书设计
写一处秋天的景色
草——高矮颜色
野花——颜色名字
蝴蝶、蚂蚱——动作
◎ 练习四
教学要求: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4、说说写写——留言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美丽秋景图。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
(3)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4)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5)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3、第三部分。
(1)审题:指名读。
(2)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3)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
(4)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
3、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
4、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驾结构和布局。
5、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以曲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毛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6)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7)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意:今天我们学生“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
2、教师书写斜撇和长撇,指导运笔方法。
斜撇,从竖中线稍右起笔,向左底角线撇出,笔锋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学生练习写斜撇。
长撇,起笔同悬针竖,下行到横中线下向左撇,提笔出锋,悬空收笔。学生练写长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
(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
(2)学生自读范例。
2、指导
(1)教师谈话:“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②再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③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
(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注意礼貌用语)
3、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注意格式)
备课笔记
学科: 语文
班级: 三年级
执教:
班级: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