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考点主要题型示例

时间:2019-05-15 10:4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文阅读考点主要题型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文阅读考点主要题型示例》。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考点主要题型示例

现代文阅读考点主要题型示例:

说明:下列各题型是从考点内容的角度来描述的。形式上包含了客观性和主观性两类题型。如语言品味型就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这些题型都适用于三大文体的阅读命题需要,所以一并举例阐释,因篇幅关系,原阅读材料省略。

1、语言品味型。品味语言在现代文阅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考查的形式有: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揣摩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拟声词)的表达效果;理解精辟的句子的深沉含义,分析有特殊作用的语句。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示例1]:(2013达州)第19题:品味句子“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说说该细节描写有何妙处?(3分)

点评: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品味。要能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境进行推断。首先要了解加点词语的 基本意义,再结合语境理解几个动词揣摩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表达效果对人物描写所起到的作用,的作 用,培养考生语境意识和理解能力。写出了人物天真可爱,以及乡邻之间那种亲密随和,融洽温馨 的人际关系,最后组织语言作答。

答案:这看似简单的几笔描写,尤其是几个动词的使用,(1分)生动传神地让读者强烈地感受 到小姑娘天真可爱,(1分)以及乡邻之间那种亲密随和,融洽温馨的人际关系。(1分)

2、信息筛选型。筛选信息是阅读理解中最浅层次的思维活动,涉及文章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事件,情节,知识等重要信息,一般要求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即可,有时需要从整篇文章中进行摘录并作处理。

[示例2]:(2013年达州)第18题:作者在本文中详写了儿时在故乡的哪些生活片断?请概括作答。(2分)

点评:此题是典型的信息筛选题。考查学生对选文重要内容提炼与概括。这是阅读中较浅层次的思维活动,考生必须寻找语脉,做此类题时通过认真阅读,并结合语境提取整合才能作答不会感到太难。

答案:喝春酒 吃会酒(答出一点给1分,共2分)

3、领悟内涵型。领悟内涵型就是在理解文章具体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文章的主旨。要求依据文本根据自己的解读,从多个角度领悟文章的内涵。一般集中在对含义深刻隽永的篇章的理解以及对文章写作意图、文章标题的理解上。

[示例3]:(2013达州)第20题,本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概括作答。(2分)点评此题实际上就是阅读后对文章主要人物理解领悟。

答案:俭朴勤劳、善良大度 慈爱能干的典型的母亲形象。(写出其中一点给1分,共2分)

4、探究鉴赏型。探究鉴赏就是注重鉴赏文章的表现形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近年来,对文章写作特色的鉴赏主要集中在文章的表现手法、描写特色等方面。要求考生掌握三类文体知识,掌握散文、小说的写作手法,诸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卒章显志等,并对其作用了然于胸。

[示例4]:(2013达州)25.请对文中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作简单赏析。(3分)

点评:此题涉及到表现手法、语言、结构(构思)、形象意蕴等考点,重在考查对形象意蕴的 鉴赏能力,需要结合文意探讨判定才能准确作答。

答案:采用描写的手法,比喻的修辞,诗意的语言,(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泉水的清澈,(1分)也写出了人们对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分)

5、延伸感悟型。在阅读中是指考生能结合现实生活、自身体验、思想实际和文化素养,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由“文”及“己”,延伸开去,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对自我、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营养。

[示例1]:(2013达州)第26题:随着人类的发展,许多事物甚至美好事物的消失终成必然。有人说,结尾作者的“怅然”是一种守旧情绪。你对此持什么看法 ?联系生活实际作答。(3分)

点评:考生在阅读后要结合现实生活、自身体验、文化素养等在联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由文及 自,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对自我的启发。考查学生结合文本进行拓展探究能力,是个开放性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答案:可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乡邻质朴温馨的情感慢慢减少,遗憾于美好事物慢慢消失等选择任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作答。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3分)

6、内容概括型

归纳内容要点,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来对语段乃至于整篇文章内容要素进行具体的梳理与归纳、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涉及文段主旨、事件(情节)、思路、人物形象、观点等要素。有时试题还会附加要求,如字数要求等。同时做到既能够对具体的内容进行概括,也能够对抽象的信息进行阐释。

[示例6]:(2013达州)第23题:作者为什么说“盈盈一古井,不知见证了多少乡邻的苦乐年 华”?请结合文章第①—⑧自然段概括作答。(3分)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选文重要内容提炼与概括。这是阅读中较浅层次的思维活动,学生做此类题时通过认真阅读,需要在文中筛选有效信息,通过整合信息才能作答,学生不会感到太难。

答案:每天快乐生活的开始;储满了乡邻的忧乐;能够为路人提供方便的快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寄托。(写出三点即可,写出一点给1分)

7、语言运用型

语用题是将基础知识中的语言运用题移植到阅读能力考查之中,经过移植,阅读中的语是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既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品味、分析、提炼的能力,又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出题特点;设置具体语境,让学生了解语意,感受语脉,品味语境,作出表达。

出题的角度:

(1)仿写。如:仿照文中第一段的句式,以“××”为内容造句。

(2)提炼。如:理解加线句子的意思和句式特点,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使之适合全文的语境。考查语言感受能力,考查对语言规律的认识与提炼能力,同时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3)补句。如“请在第三段中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又如“第4段事例之前缺少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请联系上下文内容,补写出这个句子”、这样的题既考分析能力,又考语言表达能力,还考知识积累。

(4)扩展。在充分理解把握文章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对所设置的情景进行合理的推断想象,从而对此进行扩展。这种推断想象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有理有据的。可就文章未写尽处,可就文章引发读者感情共鸣和联想与想象的地方进行推断;或对人物命运进行设想,或对情节的发展进行续写,或对材料的结论进行推断等等。这些地方往往可以设置题目进行考查。

8、链接拓展型。题目后面链接一些材料,或提供背景,或从不同角度提供几则相关材料,要求结合选文进行拓展探究,让考生分析材料与文本的异同,很具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示例7]:(2013达州)第22题:俗话说:“一方水养一方人。”各地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古今不少

诗人把一些节日写到诗中。请把下列诗中描写的节日写在后面相应的横线上。(3分)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点评:本题是要求考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按受文学典籍的熏陶。让考生体会我们身边所蕴含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热爱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先要将选文同链接材料进行比对,找出它们内在的联系。与选文一样都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答案:(1)春节

2)中秋节 3)重阳节(每个小题1分,共3分)((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

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

现代文阅读命题往往在四个方面设置题目: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三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联系原文)

答题技巧:① 联系上下文,弄清楚词语在原文中指代的内容

② 注意修辞手法,如果词语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答题关键是把词语由喻体、拟体还原为本体。

③ 联系语境,对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答题关键是进行直接正面的描述。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关键:理解句子中关键词的含义)

答题技巧:① 整体把握句意,抓住句子主干的同时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② 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

③ 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指出文中的某个句子,然后问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根据是什么(关键:联系上下文,原文中找答案)

答题技巧:① 作答时先分析句子的性质是观点句还是结论句(观点句,理由在后;结论句,理由在前)

② 确定句子所涉及的范围,筛选信息,切不可照抄原文。

4文中为什么要写某事物或从某件事物写起/文中某一句话或某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好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答题模式:相关术语+文章的具体内容+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

5文章写某事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事物的/概括文章写某事物的内容和特点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作用是什么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写出了对象的什么特性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增强气势和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设问:引起了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与思考

反问/反复:加强语气,强调了„„.7文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作者是如何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赏析某段文字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尽量要全面,有条理,要拓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效果作用(往往要与感情主旨联系起来)赏析文章的标题/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为什么要以“„„.”为标题/以“„..”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分析角度:内容、结构、形式

9文章用了第几人称,使用这种人称的好处是什么

答题技巧:使用人称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

10线索的赏析/文章以„„.为线索

答题模式:文章以„„为线索,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

答题技巧:从上下文中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所写内容有几个方面就从几个方面概括;如果内容集中写一个方面,无法从内容上分为几个方面时,应考虑从手法(虚实、正反、点面)方面分点概括

11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文中写某句话或某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意思

答题技巧:联系上下文,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结合主旨,分析作者情感

12人物鉴赏/请简要分析文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技巧:按总分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定量分析;或先从几方面定量分析,再用一句话做定性式总括。鉴赏语言/赏析文章语言

答题技巧:从遣词造句、修辞、语言风格、语体、情感的角度去鉴赏

答题模式:语言特点/手法+该特点或手法的常规效果+对象+抒发情感/观点/内容

14从取材构思(选材构思)角度对文章简要赏析/本文在取材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答题技巧:术语+结合全文 分析、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对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行概括/对文章的中心进行归纳

答题技巧:结合全文

16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文章是以„„为结构方式,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

17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

副词(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的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时间、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8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不能互换。

如何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时应注意:(关键词、句;联系原文)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语、语句。看课文时要注意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句

紧扣题意,选恰当的句式、角度回答,如何问就如何答

不要一字不漏的照抄原文,也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答案所涉及的关键词句要在原文中找,再根据这些词句重组答案。答题时要时刻与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相联系 需要术语的要分清术语,不能混淆术语,也不能乱凑术语。

答题时答题模式要灵活贯通,不能墨守成规

7看分答题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

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书写题:

1、认真规范书写;

2、不出现错别字;

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

4、学会审题。

二、选择题:

1、直选法

2、排除法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删减

2、添加

3、替换

4、换位

5、重组

四、名著阅读: 《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

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

3、教育意义

五、语言运用: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四)阅读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 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 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五)、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

1、材料作文的特点:

(1)读写结合,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之后,才能完成写作任务;

(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

2、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3)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1、读懂材料;

2、明确要求。

(一)、给文字材料作文

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看懂材料,确定主旨)。

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确定立意、结构。

3、具体建议:合理使用材料,不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记叙文: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相关的人或事。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结尾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画龙点睛即可。

写读后感,要读懂材料并准确提炼论点。

围绕一个观点写感受,从“引_议_联_结”四个方面进行写作.读是基础,感是重点!

三、避免作文无谓(不是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1、保持整洁的文面;不龙飞凤舞、东涂西抹、箭头乱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不要”。

2、规矩写题。不忘拟题;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不把话题当标题。

3、拒绝三段式。5-8段为宜,段与段详略分明、长短兼顾。

5、规范使用标点。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一逗到底;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要占两格,其它标点均占一格。还要注意:顿、逗、分、冒、句、问、叹等标点符号不在一行之首;书名号、引号前半边不在一行之尾。如遇特殊情况,让此标点“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

6、注意保密。不透露真实姓名、地名、校名,要遵守考场规则和考场道德。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词语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2)公式:修辞本身得作用 +联系上下文的情景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特点(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6.某段起什么作用:

(1)此段在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此段在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7.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描写方法分为: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的作用:

(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8.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

公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9.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10.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

分析步骤: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1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3.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4.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15.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16.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17.仿写句子。

公式: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18.对对联。

公式: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

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19.读图题。

公式: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第三篇:高考题型与考点

高考解题方法

一.现代文中的12种题型解析

1.含义题:

(1)指代型:找出转化句(2)种差+属概念(3)句子意思+言外之意,言外之意=主旨+哲理+写作对象+情感

2.梳理全文信息:

(1)传统题:(a)文本中的主要部分(b)答案比考试要求多1-2个(c)重新整合,转换(尽可能改变一点)(d)尽可能按照文章顺序

(2)改进型:(a)有一个答案可直接找到,然后据此推出另外几点(b)写出每段首句:根据下文的分来归纳第一句,根据全文的总来分析每段的首句

(3)分析要点:集中于一段,观念上的归纳

3.表格题型

(1)纵横对等(2)分析出中心词是名词

4.指代题型

“这”“此”指代前面

“但是”“然而”指代后面

此类题目理解是关键,属于基础题型

(1)一般是紧靠的左右两句,排除举例,分析部分(2)可能在此段首句或本句(3)上一段的末句或下一段的首句(4)全文第一段或最末段

5.归纳概括题型

(1)归纳段旨(a)从结构上思考:总分,并列(b)从文体考虑

记叙文:六要素+表达方式,描绘了。。

说明文:原理,种类等,不要具体内容,只要要点

议论文:以分论点,论点为段旨

(2)归纳全文主旨

记叙文:歌颂了。。

议论文:就是写作目的,主旨+现实针对性

6.原因,理由题

(1)考虑主客观(没有主观则为零分)(2)根据对象分,有几个对象就答几个答案(3)只有一个对象的,分成三段,按逻辑顺序找,如少年,青年,壮年时代(4)时间先后,由先到后,由实到虚(5)部分+整体,分解理解找原因

7.表达效果: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手法+作用+段旨

类比手法,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壮观景象

8.作用

(1)不能转换表达作用的:

结构+内容

结构有六个方面:悬念,头尾呼应,引出对象下文话题,伏笔,照应,铺垫 内容包括材料和主旨或段旨

(2)能转换成表达作用的:同表达效果

9.关于语体

(1)口语:作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特征——多用短句

(a)深入浅出(b)大字小用,小字大用,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

10.鉴赏题

可以用于全诗鉴赏,两句鉴赏,字词鉴赏,比较鉴赏

第4题的表达效果改为鉴赏操作

(1)手法(2)画面展开,体现美感,引用原文(3)氛围(4)全文主旨

11.拓展题型

(1)文内文外结合(2)体现思辨性,辩证法,不仅是正反两方面,也可以是几个方面的(3)结合文章举例(4)一个角度,两个层次(5)语体:口语体,对话体,第一人称

12.选择题

文意:(1)全文主旨(2)文章中某个原句的意思

选择排他法:(1)是绝对的往往是错的(2)归原不当的则是错误的: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因果偏于一端(最难)(3)不符合本文写作对象的也是错的(4)有两个观点相反的,其中之一必是答案(5)若两个选项观点几乎一样的,一般全不是答案(6)是的两边相称,指代不一致的则是错的,Eg 改病句:铅是银白色的金属。错误。前后指代不一样。(7)这个词语没有看到过,老师没讲过,同学都不知道的,这个肯定是对的。Eg 形而上(8)比较虚,抽象的往往是对的13.小作文

说明文小作文

简介模式:概括介绍+优点长处+贡献+不足

摘要模式:课题+理论依据+主要内容+价值意义

描写类小作文

(1)主旨放在文末议论点明,否则扣掉一半分数(2)搞清描写种类:人物,场景(3)分总结构(4)表现手法采用先动后静

议论类短文

14.现代文和文言文人物性格分析

(1)人物性格,形象,特点是一个概念(2)一律用四字的词语表示(3)文言文性格描写从言行两个角度分析性格;现代文从人物描写4点及细节,白描手法,着重景物描写对性格的作用

15.续写题

续写结尾

五个对应关系:标题,开头,主旨,结尾,结构

具体操作有两点:(1)叙写结尾,末句与第一句相呼应(2)叙写的第一句要与前文有过渡关系,比如关键词“不仅”“而且”(3)单独结尾续写要和上文有逻辑关系

文末补写考虑:写作对象+主旨+结构+感情

二、文言文

(1)文言文的议论文

(a)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典型举例,概括举例),引用论证

(b)有特色的东西:叙述中有针对,举例中有讽刺,针锋相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c)语言:委婉,含蓄,犀利

(d)论证过程:三要素用一句话表述的肯定是典范

三、阅读技法

(1)快速阅读

明确(a)写作对象是什么(b)写作目的是什么(c)整篇文章结构必定是总分,段落结构

(2)散文阅读

(a)注意人格化手法(b)寻找氛围,基调,主旨,必在2,3段出现(c)注意散文线索,记叙文,散文必有线索(d)散文的主旨常是物象和意象关系,从意境入手思考主旨(e)记游体的议论文尤其要注意

注意点:遇到分段太多的,重新归并分段;在并列的各项中要么全是答案,要么全不是;全文主旨往往是最后两个段落;重要句往往在开头或单句成段;让学生学会审视命题老师的命题心理;学会关注分值

四.表现手法

(一)从表达方式角度看表现手法

1.铺叙:增强语势

2.描写:人物描写,塑造;景物描写,情+主旨

衬托: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衬:反面描写

白描

3.议论(古诗中出现多)

类比论证

4.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交代背景,议论中的说明是解释概念

5.抒情

间接抒情:借人,事,景,物,理抒情

寄情于景

6.夹叙夹议

7.叙,议,抒三结合前叙为后议抒提供依据,后议使前抒,叙画龙点睛

(二)从修辞角度看写作手法

1.比喻,比拟=人格化,夸张

2.综合修辞手法的运用,作用:形象生动,增强感染力

3.讽喻手法

4.象征手法

5.用典手法=用事手法

(三)从语言角度

1.语体

书面语:严谨;口语:通俗易懂,生活气息

2.句式

长句,短剧,整散句

整散相间:句式正气,严谨,富气势又灵活变化

3.词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的运用

作用:生动传神

4.褒贬词何用

是非分明

5.否定词,反义词运用

6.名词性短语并置手法

作用:概括,集中

7.大词小用,谐词庄用

(四)从写作角度

1.以动衬静

2.动物静写=化动为静;静物动写=化静为动

3.抑扬手法

4.乐哀相衬

5.以小见大法

6.点面结合:更典型,更有说服力

7.远近有致手法

8.听觉等多触觉运用

9.虚实相间

10.平中见奇

11.寄实于虚

12.虚拟手法:相当于假设

1,2,3,4,5是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

(五)从逻辑角度

1.归纳手法

2.演绎手法

3.类比手法

4.比较手法:类比,对比

5.概括手法:一定有借代修辞

五.其余题型

1.找呼应句

(1)内容上是一致的(2)结构上有时是一致的(3)内容上必是因果关系

2.仿句

(1)和原句语法结构一样(2)和原句修辞一样(3)写作对象一致

3.标题

等同于含义操作

六.作文

材料作文差错率高,因此上海独创话题作文,后来热点无法进行准确分析,因此,试题转向现今的作文题

作文题目特点:新(1)没有见到过的材料(2)材料中这里浅显,学生基本都能够把握 操作建议:(1)审题:寻找哲理,自信地归纳(2)把哲理转变成话题(3)把话题变成标题 作文结构:

(1)二WHY 原则:出现两次为什么,且必须概括,题目所给材料要极概括的出现,不允许照抄,材料用两次,一次在文章中作为论据,如不出现则为不及格。开头第一段引出话题,解释话题,150字解决入题,不可过长

(2)精心构思3个分论点(5分钟内解决),背出7个提纲,马上转换

提纲:

(1)教训: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从成功中总结教训;勇于解剖自我,善于总结经验

(2)习惯:习惯必须指向效率;要警惕习惯中的保守因素;要养成不断更新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

(3)新奇:不要让眼睛老去;心中常怀新奇之感;心中常怀探索之心;心中常怀欣赏之情(对世界,对外物,对朋友,对自己,对敌人)

(4)尊严,尊重,公德:有所坚持(坚持原则);有所抵御(坚守原则);理性必须渗透到

日常生活中去(运用到生活中,体现原则)

作文操作:

(1)找一个相应的题目改一下(2)选择其中一点,然后把一点扩大成三点,以递进排列(3)背诵八个概念:效率,奉献,价值,责任,追求,超越,反思,疏导(和谐发展观)(4)背不出提纲时,选8个中的3个概念进行扩展操作

作文训练该注意些什么:

(1)提纲训练时关键,给学生观点,提纲,一节课4到5个提纲训练

(2)增加新观点:

(a)中国人向外国人推荐自己。

(b)敬畏自然,人不管如何高级,但总是要遵循人生来要死的自然规律。人类要敬畏未掌握的自然规律

(c)心地无私的人天地宽,心胸狭窄的人看到的天地也是很狭窄的,无私的前提是心中有我(d)人有权使用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问题在于你没有资格用还是你有资格用却不想用?(e)勤俭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勤俭也是保守的代名词,是吝啬的代名词,离开了创造,不存在勤俭

(3)材料使用:不能一味使用古文材料,要多掌握现代材料

(4)在议论文中增加散文色彩,这是高分的标志,夹叙夹议最好

(5)小说,语言不能作论据

(6)论点必须是肯定句

(7)全文全是否定句的肯定不及格

(8)所有作品必须写满900字

(9)把十年前的作文作典范,如《新民晚报》中的千字文可作典范

(10)可以反复用材料

(11)一个自然段的议论不能少于三分之一,《报刊文摘》订阅,每人准备28个材料才算够

(12)分论点的形式变换,交错

第四篇: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思路

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思路

一、概括文章内容

寻找发现文中标志性的语句,包括文章标题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总说句和结论句;采用归并法,将若干内容要点归纳合并

答题角度: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三要素:人物+事件+结果 小技巧:可以根据题目进行扩充。例题:《冬夜的灯光》:我冒着生命危险出诊,沿途农家的灯为我指路。

二、记叙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

1.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①开篇点题;②总领全文;③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⑤为下文写 埋下伏笔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2.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①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①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④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⑤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4.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文末: 结构上(总结全文,与题目或开头、前文照应。)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升华主题、启人深思)例:请从文体知识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莫怀戚)

参考答案:

①文体知识角度:这段文字简明地点出了记叙的有关要素:地点(田野),人物(一家四口),事件(散步)。

②从写法角度:开篇点题。

③在语言表述中,长短句的配合,以1—4—7的字数递增,增强了节奏感。

三、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

描写的角度:正面、侧面、细节、感官(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作用)2.语言(对话)描写

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作用)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作用)答题套路: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5.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①交待要素(暗示时间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⑤帮助塑造人物性格

答题格式:描写方法+描写内容 +表达感情 例题1:《风筝》开头景物描写作用:营造肃杀的气氛,烘托坐着沉重的心情。例题2:《生命的意义》环境描写作用:渲染肃杀、阴森气氛,揭示战争痕迹。描写墓前景物和新春气息,为后文哲理性抒情、揭示人生意义做铺垫。

例题3:《散步》景物描写作用:①讴歌生命,对生命力的礼赞。②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6.描写角度:A正面描写:直接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B侧面描写 :通过他人言行衬托人物的某种感情和性格特征。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

四、修辞方法及作用。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例题:看,像牛毛,向化镇,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把春雨比喻成牛毛、花针、细丝,并组成排比句,生动形象的突出了春雨细密迷蒙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 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或把 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状态或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例题:小草儿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儿”人格化(赋予人的感情色彩和动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草儿破土而出的挤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生机(或对小草儿)的赞美之情。

例题: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并把春风人格化(或赋予春风以人的感情色彩和动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赞美之情。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排比:把 形成排比,强调了+对象+特征,增加感染力和说服力,强烈抒发了

的感情。

5.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9.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10.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11.对比: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

12.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五、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要先联系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这类词常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对于表现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主题起着重要作用。格式为:“××”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六、如何赏析记叙文中的句子:

1.找出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抓住关键词语来诠释句子含义+表现作者情感或观点 2.“赏析”修辞方法、重点字词、描写方法+对象+特点+情感 3.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例题1:小草儿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偷偷地”和“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儿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例句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3: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4.《伟大的悲剧》(节选)中的题目: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例句4:“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七、文章题目分析

1.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2.分析题目的作用(或好处): A内容 B主题 C线索 D设置悬念

①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②表现文章主题,表达文章情感。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④交代文章行文线索。⑤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比喻、双关、设问、拟人、象征、反复等)

例题1:《走一步,再走一步》题目作用

①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我”童年时的以此“脱险”,是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实现的。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表现了文章主题。暗示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告诫人们要一步一步战胜困难,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畏惧困难。

例题2:《生命 生命》题目含义: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礼赞。

例题3:分析题目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冬夜的灯光》题目含义:表层义:指在那个风雪冬夜里农户们为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光。深层义:冬夜喻指黑暗、寒冷,而灯光则象征光明、温暖。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主题。

例题4:《爸爸的花儿落了》题目好处: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方法,表层含义是:爸爸种的夹竹桃花凋谢了。深层含义是:爸爸去世了,也预示我长大了

例题5:《走一步,再走一步》题目含义: 表层义:我在父亲的鼓励下一步步走下悬崖。

深层义:把大困难化解成小困难,一个个击破,就会成功。分析标题的含义答题技巧:

表层义:标题的字面义、文中内容

内容(定关键词,补要素)(何人+做何事+结果)深层义: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 主题(抒情、议论句)(重首段和尾段)2014青岛模拟中考《半碟冷菠菜》 文章标题为“半碟冷菠菜”,请简析其妙处。(3分)参考答案:

1.“半碟冷菠菜”是行文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2.文章写老婆婆送我半碟冷菠菜,表现了老婆婆惜物的美德,有利于突出文章主题;

3.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八、分析人物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重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特点

九、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谈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做法等

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例:中考试卷阅读文选《谦卑的人有福》第25题:

作者认为先民造出庙宇叩拜,是对造物主或大自然的谦卑,是明智的位置选择,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同意与否,只要言之有理,视贴切深刻程度,酌情给分。以下说法供参考:①同意。先民由于生产力低下,看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力量有限,于是采取这一做法,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作用的恰当认识。②不同意。先民的这一做法虽然迫不得已,但他们低估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这种做法不可取。

九、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时间的交代有的具体,有的笼统;人物主要是指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主人公。

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文章的中心思想。(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2)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有的篇末点题,卒章显志:而这“点题”或“显志”的内容恰恰跟文章的主旨有关。

(3)从写作背景入手。因为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它会告诉我们作品产生的根源、作者写作的意图,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4)从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入手(议论句,抒情句)。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往往蕴涵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情感。概括记叙类文章的主旨时,对文中那些抒情、议论类的句子要特别留意,它们往往是文章主旨的结晶。(5)从刻画的人物形象入手。人物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也是解读文章主旨的一条通道。

表述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十一、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十二、划分文章层次: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按时间的推移;按地点的转换;按情节的发展;按人物的变换;按感情的变化;按事件的内容;总分总等。

十三、线索及作用

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怎 样 找 线 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十四、为文章拟标题:根据文章线索或中心,可用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作为题目。

十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十六、语言特色

格式为:此句运用了„„,写出了„„。结合语境、修辞。

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句式整齐、幽默风趣、言简义丰、批判讽刺

十七、写作(表现)手法及作用: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对比、象征、讽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 格式:明确写法+结合内容+体悟情感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 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例题:《冬夜的灯光》对比手法的作用:小镇的荒凉,冬夜的寒冷、黑暗,与明亮的灯光和小镇人们的善良、热情形成对比,使文章的主题鲜明而突出。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例题:《冬夜的灯光》开头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给读者留下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能更好的表现主题,表现对小镇的热爱之情。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十八、词语题分析

领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①理解词语的浅(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②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

(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要先联系本义,解释在文中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这类词常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对于表现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格式为: 解词(“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表达作者 感情(或人物 心理,或起到了 的作用)

(2)某词能否换其它词。方法:①回答能否(大多不能)②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3)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②分别解释两词。③说关系: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十九、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第五篇: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及例题

骆于2009.5.10(星期天)整理

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及例题

一.整体感知文章,能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例1(记叙文):《蓝皮书》P252《家是生命中一盏橘黄的灯》第1题“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家。文章采用什么顺序来进行具体描述的?请结合文章内容来说。”

答:采用时间顺序(1分)具体为:先是写“婴儿“时期”,接着写“上学后”,最后写在外“漂泊的日子”。(1分)

例2(议论文):《蓝皮书》P265《一句话的力量》第3题“试从文章中概括,欣赏和鼓励的话对于人们常常具有怎样的帮助作用?” 答:欣赏和鼓励的话能使人获取人生的力量,确立价值的标准,树立向上的自信,鼓起前进的勇气等。

例3(说明文):《蓝皮书》P281《仿生学——特殊的粘胶剂》第1题“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结构谋篇布局的?” 答:采用“总—分”结构。

二.筛选文章的有用信息,准确概括要点。

例1(记叙文):《蓝皮书》P250《母亲》第2题“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三、四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母亲对儿子承诺自己不会因生活的苦难而轻易放弃生存的希望。

例2(议论文):《蓝皮书》P265《一句话的力量》第2论据。”

例1(散文):《蓝皮书》P2462。(1)”!..答:

(2)他贪婪 ..

答:“贪婪”在这里是贬义褒用,形象说明他看得很入神。

例2(散文):《蓝皮书》P247《丝瓜有了思想》第1题“‘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中的‘估计’一词如果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估计”一词表示猜测、不确定的意思。(解释1分)如果去掉就否定了河泥的作用,这与下文的事实不符,语言表达就不准确了。(作用2分)

例3(散文):《蓝皮书》P250《母亲》第小题“文章第一段描述的画面对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用这样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来烘托母亲的形象。表现出她尽管生活艰苦,却不辞辛劳,积极面对,拥有纯洁的美好心灵。

例4(散文):《蓝皮书》P251《书房花木深》第3题“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的含义”

答:示例:我们都是为了理想而生活的,我们希望生活处处是美好的。(提示:根据朋友的话来回答,意思接近即可。)

例5(散文):《蓝皮书》P252《家是生命中一盏橘黄的灯》第3题“你是如何理解‘黎明时出门的那一回头,黄昏时进门的那一颔首,在厚厚沉沉的生命里,攀成永远的常青藤’这句话包含的感情的?”

答:这句话包含着对父母亲人深深的依恋之情,是割不断的骨肉亲情,这种感情凝聚在生命里,永不褪色。

例6(议论文):《蓝皮书》P267《目标要趁早》第3题“‘你成功地在自己的心底移植了这个期望,这个期望生根发芽,长成了你的目标。’这句话中的‘长’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长”字用得形象而贴切,生动地写出了形成自己目标的变化过程。

例7(说明文):《蓝皮书》P280《仿生学—特殊的粘胶剂》第2题“‘水母几乎全部由水构成,它身..

体中的水分实际上占到了百分之九十八。’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

答:“几乎”表示接近,但不是全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实际上”起到强调作用。

三.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例1(散文):《蓝皮书》P246《生命音响》第4题“你从这篇文章中体会到生命的音响的内涵是什么?” 答:内涵在于无私的奉献,在于自我价值的展现,在于无怨无悔的理想追求。(意思接近即可)例2(散文):《蓝皮书》P247《丝瓜有了思想》第4题“‘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理解文章结构)试着揣摩一下,作者的梦幻是怎样的?” 答:与上文“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种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相照应。你自己想吧,世上总有些秘密是无法揭开的。”(提示:作者想到的内容可能很多,但都是从丝瓜身上感受到的启示,因此可结合丝瓜的精神作出回答。)

例3(散文):《蓝皮书》P248《体操男团夺金,满眼是激情》第1题品味文中第一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划线部分都是写哭,但各不相同,有声的与无声的,直接的与含蓄的,写出了各人之间的不同表达方式,生动、形象,有感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答到形式各异得1分)

例1(记叙文):《蓝皮书》P1913题“这篇文章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倒叙。(1分)(2分)

例2:《蓝皮书》P1914题“请你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体会上文中划线语句表达的感情。”

答:(选取角度1分,分析情感2分)例3(记叙文):《蓝皮书》P193《妈妈的银行存款》第2题“文章开头几段描述妈妈‘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由此可见,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答: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答对两种描写方法就可得2分)从中可看出妈妈是个很善于理财、勤俭持家的家庭妇女。(2分)

例4(记叙文):《蓝皮书》P196《最自豪的母亲》第2题“第一段文字写了婴幼儿时期的乔治,是一个漂亮、能干的孩子。对比阅读第二段文字中的划线句子,从路人和‘我’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采用侧面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看到的是一个身体严重扭曲,面目狰狞,走路一瘸一拐的孩子。(2分)这里采用侧面描写突出了乔治的病情非常严重,为下文写他的坚强作了铺垫。(1分)

五.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例1(散文):《蓝皮书》P252《家是生命中一盏橘黄的灯》第4题“你对家的感情一定也很深厚,你想过家是什么吗?请你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诠释你对家的感受。”

答:家是人生路上的避风港,家中的父母是我永远的精神寄托。在我遇到困难时,家人那关切的话语会温暖我的心;在我遇到挫折时,家人的关怀使我重拾信心。

例2(记叙文):《蓝皮书》P190《一个鸡蛋的温暖》第4题“请举出一个表现穷人有尊严的具体事例,并用‘尊严是„„’句式表达一下你的看法。”

答:示例: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尊严是生命的升华,是价值的底线,是灵魂的自尊。(举例1分,表达看法2分)

六、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例1(记叙文):《蓝皮书》P193《妈妈的银行存款》第5题“妈妈为什么要对孩子们说银行有存款的谎言呢?文章读到最后,你又对这位妈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答:妈妈是想借此给孩子带来生活的希望,让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生活中的磨难与挫折,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苦。(答对要点得2分)这位母亲不仅善于理财,更善于给孩子最珍贵的财富——用美好的希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化解生活中的不幸,用自己的劳动换取财物。(答对要点得2分)

例2:《蓝皮书》P194《一张忘取的汇款单》第2题“文中多次提到了邮局的女孩,这个人物的刻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根据文中的描写来看,你认为女孩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女孩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1分)从女孩的语言、神态来看,女孩是一个心思缜密、孝顺父母、有亲和力的人(只要意思相近即可)。(2分)

七.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例1(记叙文):《蓝皮书》P190《一个鸡蛋的温暖》第5题“假如你就是以前总是歧视‘他’的同学之一,听了吴老师的话后,你很后悔,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答:示例:“对不起,以前我总是伤害你,伤害你的自尊,以后我再也不会这样了”。(提示:此题)

例2:《蓝皮书》P191《那一漏,我心中的痛》第5辈子内心不安的儿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内心都无法平静。试想一下,假如‘我’将这件事告诉母亲,答:(1)“我”对母亲说:

(2)儿子对母亲说:误了,以后不要再心存愧疚了。”

()

例3:《蓝皮书》P194《一张忘取的汇款单》第4题“文章以‘一张忘取的汇款单’为题,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一张汇款单因写有儿子的祝福语而“忘”了拿去取钱,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儿子的一句祝福都值得他深深埋藏在心底。

八.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例1(散文):《蓝皮书》P251《书房花木深》第2题“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试从词语运用或修辞角度举例进行具体说明。”

答:(1)动词的运用,如“蹿”字写出了绿萝旺盛的生命力。(2)拟人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表现了“我”的喜爱之情。(举例1分,分析2分)

例2(散文):《蓝皮书》P254《苘蒿》第3题“‘原来他们对生命的全部要求,只是开一朵花,小小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这句话写出了苘蒿生存的意义是当他们奉献了毕生之后能够展现自己的美丽,哪怕只有一朵不起眼的花,来证明他们的存在价值。这实际告诉我们,对于每一个无私奉献的人,我们不能只认为他们的付出理所当然,而更应看到他们的价值。

九.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例1(议论文):《蓝皮书》P266《人不炼,不成器》第4题“文章主要是以讲道理的方法展开论述的,请你依据文章的论点举出一个事例进行论证?语言表达简要、精炼。” 答:示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苦苦坚持,终于夺得吴越战争的最后胜利,完成大业。这是他经过“锤炼”的成功。

十.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例1(议论文):《蓝皮书》P266《人不炼,不成器》第2题“作者善于引经据典,请你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任选一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引经据典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或者孔子的话和各种谚语),这样写使“人不炼,不成器”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例2(议论文):《蓝皮书》P268《论虚荣》第2题“第二段中划线部分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并说说其作用。”

答:比喻论证。(1分)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虚荣心对鼓舞士气起着绝对的作用,在战争中是有益的”这一道理。(2分)

例3(议论文):《蓝皮书》P269《人生贵在行胸臆》第3题“文中多处采用了引用论证,这样表达的效果如何?” 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例4(议论文):《蓝皮书》P270《谈爱好》第3是什么?”

答:举例论证。(1分)实”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分)

例(说明文):《蓝皮书》P2782题“水立方为什么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 答:因为这种理念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制定出来的规矩做事,就可以获得整体的和谐统一;并以此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文化背景。

十二.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例(说明文):《蓝皮书》P277《“人造零件”治大病》第5题“从文中举出人造器官的两个例子来看,你认为人造器官的研究工作会遇到哪些困难?发挥你大胆的创意,勾勒一下你希望看到的人造器官的发展前景。”

答:从列举的两个例子来看,人造器官的研究工作要得到世人的认可需要较长的时间,在研究工作中还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2分)

活开创更美好的未来。(2分)(提示:只要说法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即可。)

十三.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例(说明文):《蓝皮书》P278《水立方:玲珑剔透水美人》第4题“最后一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最后一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了说明游泳馆在节能方面所作的成果,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分)

下载现代文阅读考点主要题型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文阅读考点主要题型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教学重点: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

    武汉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典型题型

    武汉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典型题型及解题方法 中考现代文阅读共7个典型题型: ①概括内容②分析重要句子的作用③句子含义理解④赏析句子⑤标题的含义⑥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

    中考语文考点总结(大纲+题型)

    中考语文考点总结(大纲+题型) 第一篇: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字音、字形 一、考点前瞻 拼音与汉字近几年来中考语音题考查一直稳定保持着,这充分体现出语文注重朗读的特色,仍要继续重......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复习方法及解题技巧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 全部资料免费下载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复习方法及解题技巧 知识梳理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重要体现。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面对一篇作品,要......

    现代文阅读考点系列之文题解读

    现代文阅读考点系列之文题解读 推荐 现代文阅读考点系列之文题解读 ★阅读指津站 俗话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很多同学不重视文题。其实每一个作者都是非常......

    2018考研英语新题型考点总结

    2018考研英语新题型考点总结 新题型是考研英语中比较容易得分的项目,大家一定要多多练习和了解,小泉就把这十分如何拿到手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小伙伴们争取把这十分全部拿到。考......

    上海2011年会计证基础考点题型总结

    上海2011年会计证基础考点题型总结:前言(章节分值) 作者:上海育路网发布时间:2011-10-19 来源: 前 言 一、知识结构 教材:重庆市会计学会按照2008年考试大纲修订的编写的、西南交通......

    2012年深圳市公务员面试题型必考点

    2012年深圳公务员面试题型必考点面试辅导专家在深入研究了近几年深圳市公务员面试真题后发现,深圳市公务员面试试题在测评要素侧重方面比较有特点,更加注重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