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科学基础思考题
材料科学基础思考题
第二章
1.什么是点阵参数?正方晶系和立方晶系的空间点阵的特征是什么? 点阵参数是描述点阵单胞几何形状的基本参数,由六个参数组成,即三个边长a、b、c和它们之间的三个夹角αβγ。
正方晶系的点阵参数特征是a≠b≠c,α=β=γ=90 立方晶系的点阵参数特征是a=b=c α=β=γ=90 2.划分大角度晶界和小角度晶界的依据是什么?并讨论构成小角度晶界的结构模型?
依据是按界面两侧晶粒间的取向差,小于15度称小角度晶界,大于15度称大角度晶界。小角度晶界的结构模型是位错模型,比如对称倾转晶界用一组平行的刃位错来描述。
3.为什么固溶体的强度常比纯金属高?
因为合金中两类原子尺寸不同,引起点阵畸变,阻碍位错运动,造成固溶强化。4.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 固溶体保持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中间相的结构一般与两组元的结构都不同;固溶体原子间以金属键为主,中间相以共价键以及离子键为主;固溶体塑韧性好,中间相的强度高,韧性较差。
5.小角度晶界由位错构成,其中对称倾转晶界由刃型位错构成,扭转晶界由螺型位错构成。第三章
1.晶体中若是有较多的线缺陷、面缺陷,其强度会明显上升,这些现象称为什么? 强度提高的原因?
称为形变强化和晶界强化。原因是两类缺陷的增多都明显阻碍位错的运动,从而提高强度。2.第四章
1.写出非稳态扩散方程式的表达式,说明影响方程式中扩散系数的主要原因,扩散系数的物理意义
扩散系数——表示气体(或固体)扩散程度的物理量。扩散系数是指当浓度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气体量,影响方程中扩散系数的主要原因有温度、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固溶体类型、扩散元素性质、扩散组元浓度。
2.扩散系数的物理意义?扩散系数的一般表达式,指出各个符号的意义,并指出固溶体类型和晶体类型对扩散有和影响? 扩散系数的物理意义是: 第五章
1、指出影响冷变形后金属再结晶温度的主要因素。要获得细小的再结晶晶粒,有哪些主要的措施? ①变形程度的影响: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储能也增加,再结晶的驱动力就越大,因此再结晶温度越低,同时等温退火时的再结晶速率也越快。
注意:在给定温度下发生再结晶需要一个最小变形量(临界变形度)。低于此温度,不再发生再结晶。
②原始晶粒尺寸: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金属的原始尺寸晶粒越细小,则变形的抗力越大,冷变形后储存的能量较高,再结晶温度则较低。
③微量溶质原子:微量溶质原子的存在能显著提高再结晶温度。(原因是:可能是溶质原子与位错及晶界间存在这交互作用,使溶质原子倾向于在位错及晶界处偏聚,对位错的滑移和攀移和晶界的迁移起着阻碍作用,从而不利于再结晶的形核和长大,阻碍了再结晶的过程)
④第二相粒子:第二相粒子的存在既可能促进基体金属的再结晶,也可能阻碍再结晶,这主要取决于基体上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及其分布。
⑤再结晶退火工艺参数:加热速度、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对再结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若加热速度过于缓慢时,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回复,使点阵畸变度降低,再结晶温度上升,但是,极快速度的加热也会因在各温度下停留时间过短而来不及形核和长大,致使再结晶温度上升。在变形程度和退火保温时间一定时,退火温度越高,再结晶速度越快,产生一定体积分数的再结晶所需要的时间也越短,再结晶后的晶粒越粗大。
措施:加大冷变形程度、加入魏亮元素、提高加热速度、采用细晶粒金属。2.再结晶和二次再结晶的区别
再结晶将冷压力加工以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变形的组织中重新产生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粒,性能恢复到冷压力加工前的软化状态过程。
二次再结晶是指再结晶退火后的金属在更高的温度或者更长的时间的保温下,会有极少数的晶粒迅速吞并其他晶粒长大,结果整个金属由少数比再结晶后晶粒大几十倍至几百倍的特大晶粒所组成的现象。
二者的本质区别:再结晶时形核与长大的过程,二次再结晶只是长大过程。发生再结晶的驱动力为储存能,二次再结晶为界面能。再结晶后强度,硬度下降而塑韧性提高,二次再结晶后材料的强度、塑韧性都会下降。
3.简述形变金属在加热时的回复和再结晶过程及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①强度和硬度:回复阶段的硬度变化很小,约占总变化的五分之一,而再结晶阶段则下降较大,强度具有和硬度相似的变化。
②电阻:变形金属的电阻在回复阶段一表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③内应力:在回复阶段,大部和全部的宏观内应力可以消除,而微观内应力则只是通过再结晶方可全部消除。
④亚晶粒尺寸:在回复的前期,亚晶粒尺寸变化不大,但是在后期,尤其在接近再结晶时,亚晶粒尺寸就显著增大。
⑤密度:变形金属的密度在再结晶阶段发生急剧增加。⑥储能释放:当冷变形金属加热到足以引起应力松弛的温度时,储能就被释放出来。
4.金属材料的变形
金属材料在拉伸变形中通常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最终可能断裂。金属材料的每一个单晶体中主要变形形式以滑移为主,部分金属在变形中也会出现孪生变形。滑移和孪生变形的微观机制可以用位错的观点进行解释。
多晶体材料则是由于晶界的阻滞作用和相邻晶粒位相差的不同通常会影响位错运动,导致多晶体材料变形相对单晶体材料困难。单相固溶体合金则因为溶质原子的作用出现固溶强化,体心立方金属在拉伸过程中有屈服现象和应变时效现象。多相合金
第的塑性变形特点与第二相的数量、尺寸和分布有关,一般细小弥散、均匀分布的第二相会增强合金强度,是变形困难。5.二次再结晶
造成二次再结晶的原因是:原料粒径不均匀、烧结温度偏高、烧结速率太快。防止二次再结晶的方法:控制烧结温度,烧结时间,控制原料粒径的均匀性,引入烧结添加剂。
6.低碳钢出现屈服现象的原因是 当拉伸试样开始屈服时,应力随即突然下降,并在应力基本恒定的情况下继续发生屈服伸长,所以拉伸曲线出现应力平台区。开始屈服与下降时所对应的应力值分别是上下屈服点,在发生屈服延伸阶段,试样的应变是不均匀的。当应力达到下屈服点时,首先在试样的应力集中处开始塑性变形,并在试样表面产生一个与拉伸轴成45度交角的变形带----吕德斯带,与此同时,应力下降到屈服点,随后,这种变形带沿试样长度方向不断形成与扩展,从而产生拉伸曲线平台的屈服伸长。六章
1.论述纯金属与固溶体合金在凝固过程中表现出的异同点,并解释原因 纯金属在结晶时其界面是粗糙的,在正温度梯度下进行长大。由于晶体长大时通过固相模壁散热,固液界面是等温的,若取得动态过冷度界面就向前移动。如果面局部有小的凸起伸向过热的液相中,小凸起将被融化,界面一直保持平直,晶体以平面状长大。
固溶体结晶时会出现成分过冷,固液界面前出现成分过冷区,此时界面如有任一小的凸起,它将伸入成分过冷区面获得过冷就能继续长大下去。界面不能保持平稳而出现树枝晶。
2.凝固过程中形核和长大与再结晶过程中形核和长大主要区别是什么?简述再结晶过程中核心的产生方式。
凝固时形核和长大的驱动力是新、旧相化学位差,再结晶形核和长大的驱动力只是形变储存能。
凝固时的形核常为均匀形核;再结晶形核常在现有的形变不均匀区中,如晶界附近、切变带、形变带、第二相粒子周围;凝固长大时与母相不会有取向关系,再结晶长大时可能有一定的取向关系。3.简述凝固过程的宏观特征
凝固时宏观特征是:要有一定的过冷度,会放出明显的结晶潜热。
4.相同过冷度下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半径、临界形核功、临界晶核体积,哪个大?
临界半径相同;临界形核功是均匀形核高;临界晶核体积也是均匀形核时大。5.金属材料的凝固过程
金属结晶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形核和形核后的长大阶段。金属的形核通常在金属熔体中的小尺寸有序原子集团基础上,通过原子扩散而形成能够稳定长大的晶核,即纯金属的形核过程一般需要满足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而合金的形核还要一定的成分条件。金属形核后的长大通常需要一个较小的过冷度,原子向晶核扩散而长大,在长大过程中结晶界面是粗糙界面,因此金属长大速度一般很快,而结晶界面结构、温度梯度和结晶速度会影响到长大后的晶核形状和大小,对于合金通常还会造成合金结晶后出现成分偏析等问题。
6.为什么多元合金凝固时候会出现成分过冷
多元合金凝固过程中熔点高的元素先凝固,如果合金搅拌不够充分,将会降低熔点的元素富集在凝固界面前沿,降低凝固界面前沿液相的实际凝固温度,这时即使是正的温度梯度,凝固界面前沿也可能出现过冷度随离开界面距离增加而增大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成分过冷现象。成分过冷现象的出现将使国院金属即使在正的温度梯度下也可能出现胞状组织或者枝晶组织。
7.简述铸锭表面细晶区、柱状晶区和中心等轴晶区产生的机理和性能特点。答:①表面细晶区:组织是很细小的等轴晶粒,形成原因是型壁形成很大的过冷。主要影响因素有模壁形核能力和模壁处所能达到的过冷度。
性能特点:该区晶粒十分细小,组织致密,机械性能好,但是很薄,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②柱状晶区:组织是垂直于模壁的柱状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晶粒的择优生长,外因:传热的方向性。内因:晶体生长的各向异性。生长方向垂直模壁指向中心区。
也可以答:①金属凝固后的收缩,空气层,冷却减缓。②过冷度小,形核困难,依附原有晶核,继续长大。③横向发展困难,纵向发展。
性能特点:组织致密,有方向性,但易形成杂质、气泡等脆弱界面。
③中心等轴晶区:组织是等轴晶,形成原因一方面是心部液态金属温度低,另一方面杂质原子在结晶时被排斥到结晶前沿分布中心形成晶核。生长方式是枝晶间相互交叉。
性能特点:性能好,各向同性,无明显脆弱界面,但易产生缩孔、缩松等缺陷。第七章
1.离异共晶:失去共晶组织,特征的两粗大晶粒的混合体。(可能在平衡凝固得到,也可能在非平衡凝固得到)
出现:成分点远离共晶点的亚共晶合金。
2.若是退火前预先进行变形加工,是否有助于加速均匀化过程,为什么? 冷加工会造成铸件表层加工硬化,合金存储了畸变能,这是一种不稳定的热力学状态,在高温下,原子获得了足够的活动能力,开始扩散,这种畸变能应该是扩散的动力之一,所以是加速了均匀化的过程。
但是,由于均匀化退火的时间长、温度高,合金被氧化的很严重,所以表层都被氧化掉了。从这个角度说,影响非常有限吧。3.平衡分配系数
平衡分配系数k0定义为平衡凝固时固相的质量分数ws和液相质量分数wt 之比。
如图
图一是k0<1的情况,也就是随着溶质增加合金凝固的开始温度和终结温度降低;随溶质的增加,合金凝固的开始温度和终结温度升高,此时k0>1。
4.伪共晶
在平衡条件下,只是共晶成分的合金才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然而在非平衡凝固的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者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说得到的共晶组织成为伪共晶。随着过冷度的增加,伪共晶区也扩大。
伪共晶区在相图中的配置对于不同的合金可能有很大的差别。若当合金中两组元熔点相近时,伪共晶区一般呈现对称分布;若合金中两住院熔点相差很大时,则伪共晶区将偏向高熔点组元一侧,一般认为其原因是,由于共晶中两组成相的成分和液态合金不同,它们的形核和长大都需要两组元的扩散,而以低熔点为基的组成相的成分与液态合金成分差别较小,则通过扩散而能达到该组成的成分较为容易,其结晶速度较大,所以,在共晶点偏于低熔点相时,为满足两组成相形成对扩散的要求,伪共晶区的位置必须偏向高熔点相一侧。4.关于低碳钢的渗碳
①为什么低碳钢渗碳在950摄氏度 低碳钢渗碳温度在950°,是因为950是奥氏体化温度区间。a-Fe中的最大碳溶解度只有0.0218%,对于含碳质量分数大于0.0218%的钢铁,在渗碳是零件中的碳溶度梯度为零,渗碳无法进行,即使是纯铁,在a相渗碳是铁中的溶度梯度很小,在表面也不能获得高含炭层;如果温度渗碳温度过低,扩散系数也很小,渗碳过程极慢,没有实际意义。而γ-Fe中的碳溶度高,渗碳时在表层可以获得较高的碳溶度梯度,使渗碳顺利进行。此外,γ-Fe的温度较高(超过了800),加速了渗碳过程。因此,低碳钢渗碳在950度。②
第二篇:领导科学复习思考题
领导科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讲: 1.什么是领导?领导的涵义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领导是一种统治形式,其属下或多或少地愿意接受另一个人的指挥和控制。
(2)领导是对一个组织起来的集体为确立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3)领导是促使一位属下按照所要求的方式活动的过程。(4)领导即有效影响。
领导是一种社会行为,就是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群体率领、引导、指挥、协调和控制下属,为实现群体目标而进行的行为过程。(P36)2.如何理解领导现象与人类社会相伴始终? 人类一旦产生,就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的状态,有其独特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其原因在于: 一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性,人类意识活动的自觉性,是的人类在一切活动中贯穿目的性。人类活动的从预期出发,经过一个活动过程,使得他们要提出一至的意见,而这一意见具有权威性,提出这一意见的人也就具有“领导”的可能性。他具有“引导”优先权,调遣指挥的权力。
二是人类活动的组织性。组织性决定人类生活的秩序性,规则性,组织内部有分工有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平等关系的萌芽。导致人类活动产生领导与被了领导,权威与服从的关系。随着历史的演进,这种关系得到强化,领导活动成为人类活动的基本现象。
3.领导活动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1)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客观环境
(2)领导活动的内在矛盾
第一,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
第二,领导活动过程中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
4.为什么说领导科学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1.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领导科学产生的基础
(1)现代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
(2)现代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变
(3)现代社会活动影响越来越深远
2.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领导科学的产生
(1)现代系统理论的出现, 使人们有可能运用数学工具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精确的研究和处理
(2)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复杂信息进行处理以及自动化控制的能力,从而可以根据数学模型进行社会领导的模拟实验 3.人类领导思想长期积累的结果
中国历史上的《左传》、《孙子兵法》、《资治通鉴》;古罗马时期恺撒的《高卢战记》和《内战》、近代意大利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等。
4.国外领导理论的发展(P6-8)
(1)性格理论(2)行为方式理
(3)权变理论
(4)改革精神理论
(5)超凡魅力理论
5.谈谈领导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政治学构成了领导学的学理基础, 但两者又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政治学是历史悠久和学理成熟的学科。领导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大致行程了自己的学科理论结构。
一、研究对象不同。领导学以领导人与领导活动、领导环境以及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对象,显得更加专门。政治学则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加以研究。研究方式不同。
二、政治学注重规范分析,由于千百年的积累与改进已经具有经典学科的地位。而领导学注重实证研究,刚刚脱出经验描述的状态,研究中对于经验事实的借重,是学科建设中起支撑作用的方式。
第二讲
1.如何理解领导活动的两重性?
1、领导活动的两重性
(1)自然属性(一般属性或共同特征)
(2)社会属性(特殊属性或具体属性,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点,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反映一定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
2、领导活动二重性的关系
(1)领导二重性是相互依赖的。共同领导的自然属性存在于具体领导的社会属性中,相异领导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共同领导活动的自然属性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二重性值得是同一领导活动的两个方面,并不意味着两种领导活动。
(2)领导的本质主要由社会属性决定的。受一定生产关系制约的俄社会属性占主导地位,其决定性作用,所以在认识一定的领导性质,既要看到其自然属性,更要揭示其社会属性,否则失去方向。
2.领导活动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全局性、超前性、超脱性、权威性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
一、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性质
1、一切领导活动都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并受全体人民的监督
2、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构成了一切领导活动的基础
3、领导活动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是一种同志式的平等关系 领导就是服务
(1)充分体现了领导权力的公共性质(2)体现了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
第一,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
第二,这是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的集中体现
第三,这是共产党的宗旨和国家公务员性质决定的(1)领导者的服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
①权力来自于人民
②权力只能服务于人民
③权力运行必须受到人民监督
(2)领导者的服务是从正确履行领导职能来体现的(3)对领导活动中的腐败现象必须有高度清醒的认识
总之,“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江泽民)
4.如何正确理解领导活动的层次性原则? 分层领导要求在领导系统中建立合理地层次系列,正确处理处理层次之间的关系,商城对下层不要包办代替,越级处理,下级理应认真履行职责,不能把自己原则内的工作上交。
层次分明、整齐规一,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各级领导者业务性质大体相同,干部升迁或调动均能很快适应,有利于培养具有统筹安排综合平衡能力的“通才”。但是如果中间层次太多领导也难于指挥。
第三讲
1.什么是领导体制?领导体制应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的载体,指为为实现领导意图和职能的机构设置以及管理权限的划分的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领导组织结构。领导组织内部各个基本要素的的构成问题
(2)领导的层次与跨度。纵向层次的划分,有多少等级层次,领导层次,一个上级可以直接有效的指挥下级的幅度
(3)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4)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级狭义的人事制度,选举招考任免考核等等,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2.如何正确理解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委员会制的关系?
P110按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人的人数划分,有一长制和委员会制的领导体制类型。
一个组织的领导机关,其法定最高决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称之为一长制(即首长制),又称独任制。如果法定的决策权力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行政首长行使,则称之为委员会制,或称合议制。
一长制:
优点:权力集中,责任分明,行动迅速,指挥灵敏,冲突较少,效率较高,易于考核优劣。可以有效防止推诿扯皮,消除或减少产生没有个人意志、不负责任的现象。
缺点: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精力有限,加上监督机制不完备,容易产生专断指挥,导致对问题处置欠周详,尤其是决策上失误,就会因为权力集中而产生严重后果。
委员会制:
优点: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委员来自不同的方面,有代表性,有利于系统内部的协调;各委员分工合作,可以减轻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负担,也可避免个人滥用职权。
缺点: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确,行动迟缓,效率较低,难于考核优劣。这两种领导体制难于在绝对意义上区分优劣,而只能在社会事务的处理过程中灵活运用。明朝万历年间的政治家张居正说:“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求之贵果,断之贵独。”因此,属于速决性的、执行性的、技术性的、纪律性的、突发性的等一类领导活动,宜采用首长制的方式处理。属于方针政策、规划制定以及立法性、协调性、综合平衡等一类的领导活动的处理,用委员会制的方式处理为宜。
在实际的领导活动中,这两种体制正以各种方式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着。首长制的行政首长,常常依靠各种专门委员会协调处理问题,委员会制也向责任主体明确化的方向发展,如减少委员人数,减少虚职,明确分工,以提高办事效率,把首长负责和集体负责统一起来。
3.在领导体制改革中,为什么说建立合理的权力结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见笔记本:我国领导体制的弊端)
1、权力过分集中
(1)横向关系:党的一元化领导(2)纵向关系:中央高度集权
(3)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一把手现象严重
2、党政不分、政企不分
(1)党委过多干涉和代替政府部门的工作(2)国家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太多
3、领导体制不健全不合理
(1)机构臃肿、层次重叠现象普遍存在(2)行政法规和岗位责任制往往形同虚设(3)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4.结合实际谈谈领导体制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领导体制是开展领导活动的组织保证
可以协调领导机构的内部分工,可以沟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2、领导体制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因素 提高整体领导效能是领导活动的基本目的,健全的合理的得当的促进的科学的领导体制才能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和谐工作、相得益彰,提高效能。
3、领导体制是规范领导行为的根本机制
建立健全一种合理的科学的额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的中至关重要的任务,才能充分发挥领导者的积极性和才能。
第四讲
1.什么是决策? 决策有哪些基本特征?
发现问题、确定目标、集思广益拟定方案、分析评估方案的全过程,包括决策的实验、反馈、调节的全过程。
(1)创造性(2)目标性(3)优选性(4)实施性5)过程性
2.为什么现代领导者必须实行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的转变?
决策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决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 决策转型是决策科学化的迫切需要(目前科学化决策与现代目标差距大,科学决策的体制尚未真正建立,一些地方决策不规范,透明化民主程度不高,主观随意性大,民众参与度低,决策方法简单没、手段贫乏)
决策转型是公共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决策是在整个公共管理工作中起先导性和前提性作用,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然深刻影响和制约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没有决策的科学化,公共管理的科学化就不彻底不完全)
3.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谈谈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意义。
科学决策是各项工作和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一切行动和工作的先导,事业成功的关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的决策包括各个环节环环相扣) 科学决策是组织成员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信念、宗旨、目标的指引作用)
科学决策是现代领导者的最重要的领导职能
科学决策对加强和改善当前领导工作更具有迫切性 科学决策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必须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必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提高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都要求领导人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
4.谈谈科学决策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及其相互关系。
P120科学决策的本质属性:公共性P120 科学决策的公共性是由现代社会的政治特征和现实状况所决定的。我们认为,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是科学决策公共性的三个基本维度。
1、公正性。
公正性是指决策的合理性、合法性。理性而又科学的决策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政策合法话的基础和前提。
公共政策所追求的五种理性:①技术理性,即公共政策是否对社会产生效用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②经济理性,即公共政策是否对社会有效率,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大的效益,或者提供固定的效益,而消耗最低的成本;③法律理性,即评定公共政策是否符合成文的法律规范和各项先例,以探讨公共政策在社会上的合理性问题;④社会理性,即断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与社会上流行的规范与价值一致,分析公共政策在维持社会制度中所做出的贡献;⑤实质理性,即政策是否追求前面谈到的四种理性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内容,以及能否解决各项理性之间的冲突问题。
同时,公正性也反映在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上。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或公共权力机构协调和平衡公众利益的途径与手段。任何公共政策都要能让公众接受,并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就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合法的。没有公正性,也就无从谈起合法性,没有合法性,那当然就缺失公正性,公共政策也就因此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2、公平性。
公平性是指科学决策所体现的平等观。公平是每个人拥有的基本权利,这种权利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同时,公平不仅是一种伦理,而且也是法律、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体系。公平的相关原则有:公正无偏原则、个人受益原则、劣势者利益最大化原则、分配普遍原则。公平所体现的科学决策的公正性,一方面它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多数,另一方面也应当尽可能的保护少数;在对于强势群体特别是由少数人组成的强势群体加以限制的同时,也应该对于具有正当利益要求的弱势群体加以保护。
3、公开性。
公开性是指决策在公共领域中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公众具有对决策及一切重大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公共政策的公示,有助于国家的意志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并能够正确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开展政策动员,使公众知晓国家的意图和国家的重大事务活动,从而激发公众的劳动热情和落实政策的积极性。除法律特别规定需要保密的以外,现代公共政策讲究其过程的透明度,讲求公众发表意见的合法途径,强调公众舆论监督。
5.应当如何实现决策科学化与决策民主化的统一?
1、决策科学化与决策民主化的内涵
2、决策科学化与决策民主化的关系
(1)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2)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的要求和目的
3、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实现路径(1)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2)注意营造民主协商的决策氛围(3)努力扩大决策过程的民主参与(4)注重体现和吸纳广大民众意见
第五讲
1.阐明政策与一般科学知识的关系。
1、政策与一般理论知识相通的共性
(1)每一项政策都以一定的价值观念或价值偏好为基础(2)政策包含着各门科学对于客观世界一定领域的认识成果
2、政策与一般理论知识相区别的个性
(1)政策具有更为具体的目标指向性和问题针对性(2)政策的产生和制定要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
3、政策与一般理论知识的关系(1)一般理论知识只有被运用于追求组织的特定目标和解决特定问题时,才进入政策领域。(2)运用科学理论所制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还需经过组织程序的确认才能形成政策。
2.谈谈如何才能使政策具有可行性?
、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
(1)正确分析国际国内的客观形势(2)正确分析阶级关系和国情国力
(3)正确了解群众的觉悟、意愿、情绪和心理
2、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制定政策的理论指南
(2)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方针、总政策和总目标
二、制定政策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
(1)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民意基础
首先,只有在充分考虑民意基础上制定的政策,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片面与不公正。
其次,只有在民意基础上制定的政策,才能反映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并获得最大多数人的支持。
(2)要经过专家论证
首先,专家参与决策是现代组织进行决策的需要。
其次,公共政策的制定更需要专家的经过专家的讨论,听取专家的意见。(3)要经过决策层的集体讨论
2、科学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1)法律上的考虑(2)政策系统的考虑(3)社会心理的考虑(4)资源条件的考虑
方法的选择
1、宣传解释
2、组织落实
3、检查总结
第六讲
1、谈谈领导工作中选才用人问题的重大意义。
一、选才用人是实现科学决策的组织保证
1、领导者的职责不同于组织的普通成员
邓小平:“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
2、决策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组织保证
毛泽东:“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3、决策方案的实施离不开大量的人才
二、选才用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
1、现代化大生产是知识化生产
(1)现代知识越来越成为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推动力(2)现代知识在产品中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3)现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2、在现代化建设中,人才问题显得更为重要(1)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2)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竞争是一场激烈战争(3)我国在人才开发和使用问题上更具有紧迫性
2、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人才问题显得更为重要突出?
二、选才用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
1、现代化大生产是知识化生产
(1)现代知识越来越成为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推动力(2)现代知识在产品中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3)现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2、在现代化建设中,人才问题显得更为重要(1)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2)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竞争是一场激烈战争(3)我国在人才开发和使用问题上更具有紧迫性
3、如何理解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第七讲
1、为什么必须对领导进行监督?
一、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1、权力和资源具有被滥用的可能性
2、领导者的情况呈现复杂性
3、领导者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2、领导监督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1)强制性(2)双向性(3)社会性(4)公开性
3、我国目前在领导监督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1、我国现行领导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1)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2)监督法规不完善(3)监督体制不健全
2、加强领导监督机制的改革措施
(1)完善领导监督的主体系统,保证监督机构的相对独立性(2)强化监督主体的权力(3)加强领导监督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4)严格限制领导者个人权力, 加强民主集中的领导体制(参阅:任中平、张振雪:党内“一把手”体制的由来、危害与治理,《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3期)
4、为什么必须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参考论文)第八讲
1.谈谈掌握现代领导方法对于搞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1、领导方法是有效地完成任务的“桥”或“船”
2、在现代化建设时期,领导方法更具有重要性
2.为什么说调查研究是领导者的基本功?P260(补充部分)
(1)搞好调查研究,是在领导工作中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要求。(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
(2)调查研究又是履行领导职责的基本方法。(科学决策,选材用人)(3)调查研究又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中心环节。(凡是正确的领导必须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调查研究也是领导者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
第九讲
1、为什么必须对领导效能进行考评?
1、考评是在领导活动中贯彻实践标准的需要
2、考评是推动领导活动向更高程度发展的需要
3、考评是实行任人唯贤政策的需要
4、考评是加强领导活动中民主监督的需要
5、考评是提高领导水平和改善领导素质的需要
6、考评是改进和充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2、如何正确看待领导效能考评中的行为效果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1、领导者的能力不是决定效果的唯一因素,效果与能力 之间往往呈现各种复杂情况
2、客观环境不仅对于领导者的行为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它与领导者的能力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3、由此可见,领导者的能力与客观环境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第三篇:材料工程基础思考题
材料工程基础思考题
一、金属材料的制备
1.简要说明高炉的结构及高炉内主要区域分布。2.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和产品分别是什么?
3.高炉炼铁的主要理化过程有哪些?主要的反应有哪些? 4.炼钢有哪些主要方法?炼钢过程的主要反应是什么? 5.说明连铸机的组成及作用。
6.简要叙述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原理和工序。
7.说明火法炼铜的基本原理与工艺,造锍熔炼的目的是什么?
二、金属的液态成型
1.合金的铸造性能有哪些?
2.什么是铸造应力?铸造应力对铸件的质量有何影响?生产中常采用哪些措施来防止和减少应力对铸件的危害?
3.缩孔和缩松是如何形成的?采用何种措施进行防止?
4.什么是顺序凝固和同时凝固?各需要采用什么措施来实现?它们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
5.浇注系统一般有哪几个基本组元组成?各组元的作用是什么? 6.简述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生产特点和适用范围。
7.金属型铸造有何优越性?为什么它不能完全取代砂型铸造? 8.低压铸造的工作原理与压力铸造有何不同?
三、金属塑性成形
1.常见的塑形成形加工方法有哪些? 2.与铸件相比,锻件有何优点?
3.简述影响金属塑性成形性能的主要因素。4.金属塑形成形的基本定律是什么?
5.一般情况下,模锻的模膛包括哪几个部分? 6.简述热轧无缝钢管的主要生产工序
7.什么是控制轧制?简述控制轧制三阶段的显微组织变化特点。
8.板料冲压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分别说明各种冲压工艺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四、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1.简述奥氏体化的过程及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因素。
2.绘制共析钢的等温冷却曲线和连续冷却曲线,说明每条线和区域的金属学意义。3.解释名词:片状珠光体、粒状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马氏体、贝氏体。
4.试述钢中马氏体组织转变特点及其影响马氏体强韧性的因素,为什么马氏体转变不能进行彻底,而总要保留一部分残余奥氏体?
5.什么是贝氏体组织?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及粒状贝氏体的形貌特征如何? 6.何谓魏氏组织?它的形成条件如何?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如何消除? 7.什么是上临界冷却速度? 8.比较钢的退火和正火的异同。
9.淬火的目的是什么?试比较各种淬火方法的优缺点。简要说明钢的淬火加热温度选择原则,为什么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cm温度? 10.何谓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其各自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 11.什么是回火?钢经过淬火后为什么一定要进行回火?
12.试述钢的回火分类,各类回火的应用。何谓调质处理?有何特点?
13.什么是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 14.试比较表面淬火和表面化学热处理的异同。
15.分析普通机床主轴的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钢号,制订加工工艺路线,分析热处理工序的作用和使用状态的组织。
16.分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齿轮的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钢号,制订加工工艺路线,分析热处理工序的作用和使用状态的组织。
五、材料的连接
1.焊接的本质是什么?按照焊接的本质特点焊接方法可分为哪几大类? 2.简述焊接物理冶金特点。
3.何谓焊接热影响区?低碳钢在焊接时,其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有何变化? 4.影响金属焊接性的因素有哪些?
5.常见的焊接缺陷有哪些?说明焊接热裂纹和冷裂纹的产生原因和防止办法。6.焊接接头的无损检验方法有哪几种?其检验原理及其应用范围如何?
六、粉末冶金制备
1.说明粉体的工艺特性和基本物理特性。金属粉末大规模生产方法有哪些? 2.粒度和粒径的测试方法有哪些?试阐述筛分法的原理及有关规定。3.粉体成形前的原料预处理工序有哪些?各自有什么作用?
4.简述金属粉末在压力作用下的运动行为,压坯内的密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5.什么是弹性后效与压坯缺陷?成形模具的组成及材料要求有哪些? 6.说明烧结的基本过程,利用两球模型阐述烧结的物质迁移过程。
第四篇:材料工程基础思考题
主要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类型和方法;高分子单体、单元结构的概念以及与高分子组成和结构性质的关系;聚合物的反应掌握高分子链结构的长、柔和复杂的特点;掌握高分子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表征,理解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多缺陷特点,掌握相变与转变温度的物理意义以及对加工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影响;理解高聚物高弹性的特点
1.为什么说柔顺性是高分子独有的性质?
答:因为柔顺性是高分子链通过内旋转作用改变其构象的性能,分子内旋转是导致分子链柔顺性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在高分子内部,具有一定的内旋转自由度,出现分子链的内部旋转,才会表现出柔顺性。
2.高分子的分子量相对于小分子和无机物有何特点,主要的表示和描述方法有哪些?
高聚物分子量有两个特点:一是分子量大,二是分子量的多散性。
首先,从相对分子质量来看——小分子和无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只有几十到几百;
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高得多
其次,高聚物的晶态结构比小分子物质的晶态有序程度差得多,高聚物的非晶态结构比小分子物质液态的有序程度高。
综上,高分子的分子量可以用聚合物的多分散性、平均分子量、多分散系数来表示。
3.高分子的聚集体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聚合物不易形成100%的结晶以及宏观单晶?另外试述高分子的聚集体有哪些特点,以及成型加工条件、性能的关系?
4.如何理解高分子材料拉伸的应力-应变的时温等效性和蠕变特性?
时温等效原理;时间温度等效原理;时间温度对应原理;time temperature correspondence分子式:CAS号:性质:又称时间温度对应原理。观察高分子材料的某种力学响应(如力学松弛),既可在较低温度下通过足够长的观察时间来实现,也可在较高温度下短时间内观察来实现,简单地说,升高温度与延长观察时间具有相同的效果。
高分子材料蠕变指的是高分子材料在外界恒定应力作用下,由于材料内部分子的位移产生的应变(即外观形变)随着时间而变大。当应力去掉后,由于高分子材料有弹性记忆回复能力,形变可以部分回复。
5.高分子材料组成和结构的基本特征、高分子链的组成和结构、高分子链的聚集态结构。① 高分子材料组成和结构的基本特征是:
1、平均分子量大和存在分子量分布
2、具有多种形态
3、组成与结构的多层次性
② 高分子链的组成和结构主要指组成高分子链的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键接方式、空间构型和高分子链的形态等。A、高分子链中的原子类型
根据主链上原子类型,高分子链可分为:碳链高分子、杂链高分子、元素有机高分子、无机高分子、梯形和螺旋形高分子。
B、结构单元的键接方式 共有三种可能的键接方式:头头接、尾尾接、头尾接。其造成的原子排列方式为:无规共聚、交替共聚、嵌段共聚和接枝共聚。C空间立体构型
全同立构;间同立构;无规立构。D支化和交联结构
线形,支化和交联高分子共同构成高分子链的主要形状。
③聚集态结构是指高分子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部分晶态和液晶态结构。
6.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在物理、化学以及加工特性上的区别?
7.塑料和橡胶的加工温度和使用温度是由什么决定的,一般是在那个温度范围?
8.界定塑料和橡胶是通过他们的分子单元种类和分子量吗?
不是,塑料与橡胶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塑料发生形变是塑性变形,而橡胶是弹性变形。二者都是高分子材料,塑料是以合成或天然高聚物为基本成分,橡胶是多组分组成的。塑料是加工后在常温下保持形状不变,高温下有可塑性的一类高分子材料;而橡胶是是一类在宽阔温度范围内表现良好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 9.塑料成型加工的方法主要那几种以及各自特点?
主要有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压制成型、传递成型、压延成型 ① 挤出成型特点:
1、连续成型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2、模具机构较简单,制造维修方便
3、塑料内部结构均衡紧密
4、使用大多数热塑性塑料。② 注塑成型特点:
1、成型期短,生产效率高
2、可以成型形状复杂,尺寸要求高及带嵌件的塑料制品。
3、注射和脱模可实现自动化作业。
4、适应性广
③吹塑成型特点:用于热塑性塑料成型,生产效率高,产品抗拉强度好 10.为何氟塑料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抗沾污性?
化学稳定性:有机氟高分子的主链上带有大量的氟原子;氟原子吸引电子和束缚电子云的能力最强;而且氟原子的原子半径小、电子云密度大、电子云流动性小,难极化,与碳原子形成的C-F键的键能比C-H键大;c-f键稳定,不易被破坏,有机氟高分子特有的“a-氟代效应”,使与c-f相邻的化学键均得到加强;使得氟塑料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
良好的抗沾污性:c-f键有难极化的特点,这使有机氟高分子材料的表面能最低;表面能低使氟材料表面有很好的抗沾污性。
11.与金属和无机材料相比,合成高分子材料有什么优缺点?
高分子合成材料种类很多,这就是它的第一个优点,品种的多样性使其可以满足上天、下海等个方面的要求。
第二可以根据需要,满足各种功能性的需要。第三价格便宜。
第四纤维强度高、橡胶弹性好、塑料强又韧,再加上其它功能性材料,是生活、工业上不可缺少的。
缺点:通常耐温较差,当然现在也有部分耐温等级较高的高分子材料,但总体比金属、陶瓷差。
高分子是缺陷材料,由于其分子结构的显著不对称性,决定其形态结构上的缺陷结构,其强度往往比理论值差很多。耐候性较差。
生产过程中,许多会有一定污染。
回收困难,大多数高分子材料要被自然完全吸收,时间太长。
12.塑料的主要性能决定于什么,其加工温度是在什么范围,有哪些加工方法? 13.何为功能高分子,他们与普通高分子的区别是什么?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那些具有独特物理特性或化学特性或生物特性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一般说来,利用具力学性能的高分子称为一般高分子;而利用力学性能以外性能的高分子,叫做功能高分子。功能高分子一般带有官能团,化学结构较复杂。
区别:常规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分子量巨大,分子内缺少活性官能团,通常表现为难以形成完整晶体,难溶于常规溶剂,没有明显熔点,不导电,并呈现化学惰性等共同特性。功能高分子材料带有特殊的物化性质和功能,其性能和特征都大大超出了常规高分子。
14.试述高分子的玻璃态和无机玻璃的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15.正确分析和理解无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无机材料相对于金属及高分子材料在性能方面有何特点? 16.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之间的在化学组成、结构、性能以及使用效能和生产工艺有何差异.结合键 金属材料 金属键
无机非金属材料 共价键 离子键 高分子材料 共价键 范德华力
制备方法
金属材料 冶炼(火法、湿法、电解、粉冶等)、(铸造)
无机非金属材料 混料、成形、烧结(陶瓷,耐火材料)、熔炼,吹(瓶等)、拉(平板玻璃)(玻璃)、焙烧、混料、浇注(水泥-混凝土,不定形耐火材料),熔炼-提拉(人工晶体)等等
高分子材料 有机单体聚合、缩合(人工合成高分子),(天然的如木材棉花之类各自不同)性能特点
金属 相比之下通常强度较高,韧性较好,导电,常有金属光泽,常具延展性 无机非金属材料 通常硬度高,常表现为脆性。有丰富的种类,具体类别之间性能-用途差别极大。包括有各种不同的物理性质用作功能材料。
高分子材料 通常硬度低,韧性好,弹性模量小(通常说的有弹性之类,)
17.陶瓷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特点是什么?陶瓷材料的增韧方法有哪些?了解工程陶瓷,压电陶瓷、介电陶瓷和结构和基本性质特点以及主要的制备方法。陶瓷材料结构:晶体相(硅酸盐结构、氧化物结构、非氧化物结构)、玻璃相、气相
Ps:晶体相是陶瓷的主要组成相,决定陶瓷的性能和应用,非氧化物结构是特种陶瓷特别是金属陶瓷的主要组成和晶体相。玻璃相的作用是把晶体粘接起来。气孔是造成裂纹的根源。陶瓷材料性能特点:
1、力学性能
①弹性模量。陶瓷的弹性模量比金属材料的大得多。
②强度。陶瓷材料在理论上具有很高的断裂强度,但实际上却比金属材料低得多。③ 塑性与韧性。陶瓷材料的塑性和韧性都较低。④ 硬度
2、热性能
①热容。陶瓷材料的摩尔热容对结构的变化不敏感。②热膨胀系数。③导热率
④热压力和抗热震性
3、电性能
①导电性。绝大多数陶瓷都是良好的绝缘体。②极化和介电常数 ③介电消耗
陶瓷的增韧方法有:颗粒增韧、纤维/晶须增韧、自增韧、相变增韧、纳米增韧。结构和基本性质特点以及主要的制备方法
工程陶瓷(特种陶瓷):又叫氮化硅陶瓷或高强度陶瓷,以硅粉为原料,分别采用反应烧结和热压两种工艺方法制造而成。它强度很高,具有极优良的耐磨性和耐化学腐蚀,还是一种良好的电绝缘材料。
压电陶瓷:压电陶瓷属于铁电体一类的物质,它具有类似贴磁材料磁畴结构的电畴结构。压电陶瓷之所以具有压电效应,是因为其内部存在自发极化。压电陶瓷具有较大的机电耦合系数,转换效率高,形状和尺寸不受限制,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介电陶瓷:这类材料主要分为非铁电陶瓷和铁电陶瓷两类。非铁电陶瓷比如二氧化钛、钛酸镁等,高频损耗小,也称为补偿电容器陶瓷。铁电陶瓷比如钛酸钡、锆钛酸铅等,介电常数高,也称为强介电陶瓷。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比如反铁电陶瓷等等,数量比较少。
18..功能陶瓷相对于普通陶瓷有何区别?
功能陶瓷和传统普通陶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所用原材料不同。传统陶瓷以天然矿物为原料;功能陶瓷则选用高度精选或人工合成的高纯度原料。
结构不同。传统陶瓷结构复杂多样,功能陶瓷的化学组成和相组成则相对较简单。
制备工艺不同。传统陶瓷可直接采用湿法成型,而功能陶瓷则必须添加一定的添加剂后再用干法或湿法成型。2、3、4、性能不同。传统陶瓷一般仅限于日常和建筑使用,而功能陶瓷则在光、电、声、磁等各个方面有特殊功能。
19.玻璃的定义,结构和性质以及的形成及其条件;
20.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复合材料定义及分类、复合材料的组成及特性、复合材料的结构、复合材料的界面。复合材料的性能:复合材料性质的复合效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1、什么是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用经过选择的、含一定数量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通过人工复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性能的多相固体材料。
2、复合材料的设计因素有哪些?
物理相容、化学相容、界面以及界面相
3、增强体和功能体以及界面在复合材料中起的各起什么作用?
复合材料主要的基体类型、种类有哪些?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材料主要有哪些? 增强体(纤维)起承力作用(增加强度、改善性能),基体(树脂)(粘结和固定增强相、分配增强体的载荷、保护增强体免受环境影响)起粘结、保护纤维的作用;界面起传递载荷的作用(传递作用、阻断作用、诱导效应··);增强相起承受应力和现实功能的作用
按基体材料的性质分类,复合材料可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材料:纤维增强体、颗粒增强体、片材增强体、层叠式复合材料
4、复合材料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复合材料的基本特点:比强度,比模量大;可设计性强;各向异性
复合材料的缺点:制备工艺复杂,性能离散性较大;增强体、基体可供选择的种类有限;断裂伸长较小,抗冲击能力较低;成本较高 5复合效应中加和效应和乘积效应指的是什么? 1)加和效应(混合效应):在复合材料中,在已知各组分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主要取决于组成复合材料的材料组分的体积百分比(vol.%): NPcPiVi i1
Pc :复合材料的某性能,如强度、弹性模量、热导率等; Pi :各组分材料的对应复合材料的某性能; V :组成复合材料各组分的体积百分比; i:表示组成复合材料的组分数。
2)乘积效应(Product Properties)传递特性、交叉耦合效应。
定义:将两种具有能量(信息)转换功能的组分复合起来,使其相同的功能得到复合,不同的功能得到新的转换的效应。常用于功能复合材料。乘积效应的数学表示:
(Y/X)(Z/Y)=(Z/X)
6界面对于复合材料制备以及性能的意义和作用。
7、复合材料主要的制备工艺有哪些? 什么是功能型复合材料,有何特点,它与结构型复合材料的区别及功能型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第五篇:党的基础理论知识思考题
党的基础理论知识思考题:
1、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会议通过了哪两个纲领性文件? 《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共产党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
2、党的一大确定的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3、党的二大的主要功绩是,在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党的二大首次区分并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5、党的三大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加入国民党问题。党的三大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起义是:南昌起义
7、党的四大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
8、党的五大通过的《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案》,认为现阶段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土地革命
9、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毛泽东的一句名言,它是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10、党的六大在分析了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政治形势后,重新制定了党的基本策略方针为:争取群众,准备武装起义
11、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全面阐述了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的规律,并把党的建设称作“伟大的工程”
12、延安整风运动使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3、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
14、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提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
15、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
16、在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_上,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17、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8、在党的_八大__上,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
向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1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20、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21、在党的十大上,台湾省在全国各地党员所选出的代表,第一次参加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22、正式作出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错误撤销的党内外的全部职务的会议:党的十届三中全会 23、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_,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2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
中,实现的_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生产责任制,而家庭联产承包制_又越来越成为主要形式
26、党的十二大将党中央的主席制度改变为总书记制度
27、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一原则首次载入党章是在党的十二大
28、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三步是: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9、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0、周恩来在接见_柬埔寨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21、十四大指出,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今后十五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23、1994年,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4、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点讨论了党的组织建设问题
25、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提法是在党的十四大上首次提出的2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科学论断是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的27、“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8、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_爱国守法,明礼成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29、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主要任务是:“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30、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_思想作风建设放在第一位
3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灵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2、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的报告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4.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___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5.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_全心全意人为民服务。
36.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标准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员(《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条规定)。
37.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_民主集中制_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3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9.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_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_。
40.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41. 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42.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_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
中国共产党。
43.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_三分之一__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
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
44.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_五_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45.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46.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_选举人的意志。
47.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___次。
48.共产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最高表现。
49.无产阶级的党性的根本要求是代表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
50.民主集中制是:(名词解释)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十六大通过的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六条基本原则是„„
51.“四个服从”指的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
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5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
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53.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必须放
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结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55.党的领导主要是指_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
56.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整体。
57.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它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58.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59.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60.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_,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61.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62.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
63.《共产党宣言》宣告了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必然灭亡。
6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
65.党必须适应形式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完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执政能力。
66.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67.党员享有如下权利: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68.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69.党的纪律处分有_5_种:„„
70.开除党籍是党内的最高处分。
71.党组织对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
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72.可以申请入党的最低年龄为18岁。
73.发展党员,必须坚持_个别吸收的原则。
74.申请入党时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向党组织表明入党志愿。
75.入党时必须有两名正式党员___作入党介绍人。
76.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_ 1年_。
78.党员的党龄,从_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_之日算起,入党时间从支部大会通过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79党的三大优良传统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的三大法宝是:党的建
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80.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_6个月_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82.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_少数服从多数__的原则。
83.增强党员的党性与发展党员的个性之间的关系应是(C)。
A 强化党员的党性,要求党员放弃一定的个性 B. 发展党员的个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员党性的培养
C.在党性修养中也能发展党员的个性
84.党员必须切实开展_批评和自我批评_,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
斗争。
85.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是_共产党宣言_。
86.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是_共产党宣言___中提出的。
87._共产党宣言___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创立的主要标志。
98.十七届三中全会什么时候召开?十七大的主题是什么?„„
99.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
10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发展,核心是 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是:科学发展,四求先行
10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102、科学发展观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103、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__发展(不能回答为经济发展)__,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__造福人民(为人民谋福利)__
104、党的宣传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
舞人。
10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
106、2009年 “五四”青年节,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7 周年纪念日;是纪念“五四”运动 90 周年。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 精神。
107、中国共产党的纪律的根本特征是自觉性、严肃性(是铁的纪律)、统一性。
108、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是:
101、支部换届选举有关知识
党支部委员的人数应根据本支部党员数和工作需要确定,一般设3—5人。
支部换届时间:2年
党支部委员候选人的产生必须严格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召开党支部委员会全体会议确定下届委员会委员名额、构成原则、委员候选人条件、委员候选人酝酿提名办法;2.组织本支部全体党员充分酝酿提名,根据多数党员的意见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3.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考察,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查;4.党支部向党员大会说明候选人名单酝酿产生的情况,提请党员大会讨论,根据多数党员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并报上级党组织同意后,提交党员大会选举。根据规定,所确定的候选人数应多于应选人数的20%。5.进行党支部委员会选举。党支部委员会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的方式,选票上的候选人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排列。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党员(正式党员)实到会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选举方为有效;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票应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的半数,始得当选。新一届支部委员会产生后,举行委员会会议,采取等额选举的方法选举
产生书记、副书记,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在选举过程中,到会参加选举的党员因不识字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自己填写选票时,可以委托到会参加选
举的其它党员代写选票。被委托人必须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填写选票。
因故请假不能参加选举的党员,应视为缺席,不可以委托他人代为投票。
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候选人的提名,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办法。一般程序是:由上届委员会提出拟担任下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候选人的名额和条件;组织本支部全体党员酝酿推荐;根据多数党员的意见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组织考察了解;召开全体委员会议讨论确定候选人预备名单,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候选人预备名单提交新一届委员会全体会议酝酿,根据多数委员的意见确定候选人;召开新一届支部委员
会进行等额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