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在医师考试中占相对重要地位,复习此科目时要注意对相关概念、中医辨证论治以及关键性字眼的把握,比如“首选”、“最重要”之类的字眼,这些字眼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属于高频考点,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有助于切实提高考试成绩,因此特做了以下总结,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定义
1、妊娠剧吐:妊娠早期,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以致出现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者,称妊娠剧吐。
2、流产:不足28周,胎儿体重少于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其中发生在妊娠12周前者称早期流产;发生于妊娠12~28周者称晚期流产。
3、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经治疗及休息后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中医称“胎漏”、“胎动不安”。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
4、难免流产:一般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阴道流血增多,阵发性腹痛加重,或胎膜破裂出现阴道流水。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已扩张,有时宫颈口可见胚胎组织或羊膜囊堵塞,子宫与妊娠周数相符或略小。中医称“胎动欲堕”。
5、不全流产:由难免流产发展而来,部分妊娠物已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在宫腔内或嵌顿于宫颈口处,影响子宫收缩,出血量多,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子宫颈口妊娠组织堵塞及持续性血液流出,一般子宫小于停经周数。中医称“堕胎”、“小产”。
6、完全流产:妊娠物已全部排出宫腔,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逐渐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属中医“堕胎”、“小产”或“暗产”范畴。
7、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未及时自然排出,又称过期流产。胚胎或胎儿死亡后子宫不再增大反而缩小,早孕反应消失,如至妊娠中期,孕妇腹部不见增大,胎动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颈口闭,子宫明显小于停经周数,质地不软,未闻及胎心音。中医称“胎死不下”。
8、习惯性流产:连续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者称为习惯性流产。每次流产往往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其流产过程与一般流产相同,中医称“滑胎”。近年国际上称为复发性流产。
9、流产合并感染:流产过程中,若阴道流血时间长,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非法堕胎等,有可能引起宫腔感染,严重时感染可扩展到盆腔、腹腔甚至全身,并发盆腔炎、腹膜炎、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等。
10、宫外孕:凡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
11、前置胎盘: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是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
12、胎盘早剥: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本病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的特点,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
13、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感染,是妊娠常见的合并症,可造成早产、败血症,甚至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中以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本病属中医“子淋”范畴。
14、胎膜早破:指在临产前胎膜破裂。胎膜早破易导致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等。中医称为“胎衣先破”。
15、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属于中医“产后血崩”、“产后血晕”、“胞衣不下”范畴。
16、羊水栓塞: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或猝死的严重分娩并发症。本病属中医“产后血晕”范畴。
17、产褥感染: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产褥感染、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之一。产褥感染属中医“产后发热”的范畴。
18、产褥期抑郁症: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抑郁症状,称为产褥期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4~6周症状明显。
19、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1~2周,经期正常,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月经过多是指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者;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2周方净者;经间期出血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即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阴道流血者。
20、闭经有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前者系指年逾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尚未来潮,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者。后者则指已建立月经周期后,停经时间超过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者。首选
1、产后42日起应采取避孕措施,首选工具避孕。
2、产褥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及临床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同时加用甲硝唑,青霉素过敏可选用林可霉素或红霉素。
3、垂体性闭经:垂体泌乳素肿瘤以溴隐亭治疗为首选,瘤体较大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减压,术后服用溴隐亭。
4、若卵巢肿块直径<5cm,疑为卵巢瘤样病变,可作短期观察。确诊为良性肿瘤或直径5cm以上者,首选手术治疗。
5、氯米芬为首选促排卵药,适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最重要
1、滋养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是葡萄胎最重要的组织学特征。证型治法方药
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的辨证论治: 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论治:
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方药:寿胎丸加减。气血虚弱证--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药;胎元饮加减。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固冲安胎;方药:保阴煎加苎麻根。血瘀证--治法: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滑苔的辨证论治:
肾气亏损证--治法:补肾益气,调固冲任;方药:补肾固冲丸。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调固冲任;方药:泰山磐石散。
异位妊娠辨证论治: 未破损期
胎瘀阻络证--治法:活血祛瘀,杀胚消癥;方药:宫外孕Ⅱ号方加减。已破损期
不稳定型:胎瘀阻络、气虚血瘀证(多见于输卵管妊娠流产)--治法:益气化瘀,消癥杀胚;方药:宫外孕Ⅰ号方加减。
休克型:气陷血脱证(多见于输卵管妊娠破裂)--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包块型:瘀结成癥证(指陈旧性宫外孕)--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方药:理冲丸加减。外治法适用于未破损型或陈旧性宫外孕。
子肿、子晕、子痫的辨证论治:
脾肾两虚证--治法:健脾温肾,行水消肿;方药: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气滞湿阻证--治法:理气行滞,除湿消肿;方药:天仙藤散。
阴虚肝旺证--治法: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脾虚肝旺证--治法:健脾利湿,平肝潜阳;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肝风内动证--治法:滋阴清热,平肝息风;方药:羚角钩藤汤。痰火上扰证--治法:清热豁痰,息风开窍;方药:牛黄清心丸加减。
胎儿生长受限辨证论治:
肾气亏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填精养胎;方药:寿胎丸加减。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滋养胎元;方药:胎元饮加减。阴虚内热证--治法:滋阴清热,养血育胎;方药:保阴煎加减。胞宫虚寒证--治法:温肾扶阳,养血育胎;方药:长胎白术散加减。
母儿血型不合辨证论治:
湿热内蕴证--治法:清热利湿,固冲安胎;方药:茵陈二黄汤。热毒内结证--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安胎;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瘀热互结证--治法:清热凉血,化瘀安胎;方药:二丹茜草汤。阴虚血热证--治法:滋阴清热,养血安胎;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辨证论治:
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佐以安胎;方药:茵陈蒿汤加减。湿邪困脾证--治法:健脾化湿,养血安胎;方药:胃苓汤加减。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安胎;方药:逍遥散加减。
热毒内陷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妊娠合并糖尿病辨证论治:
肺热津伤证--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消渴方加减。胃热炽盛证--治法:清胃泻火,养阴生津;方药:玉女煎加减。
肾阴亏虚证--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药:六味地黄丸合生地黄饮子加减。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助阳;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妊娠合并尿路感染中医辨证论治:
治疗以清润为主,勿过用苦寒通利药物,以免重耗阴液,伤动胎元。阴虚火旺证--治法:养阴泻火通淋;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心火偏亢证--治法:清心泻火通淋;方药:导赤散加减。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方药:五淋散加减。
产后出血辨证论治:
气虚证--治法:补气固冲,摄血止崩;方药;升举大补汤加减。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理血归经;方药:化瘀止崩汤。
晚期产后出血辨证论治: 气虚证--治法:补脾益气,固冲摄血;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血热证--治法:养阴清热,安冲止血;方药:保阴煎加减。
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调冲止血;方药:生化汤合失笑散加减。
产褥感染辨证论治:
感染邪毒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热入营血证--治法:清营解毒,散瘀泄热;方药:清营汤加减。
热陷心包证--治法:清心开窍;方药: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产褥中暑辨证论治:
暑入阳明证--治法:清暑泄热,透邪外达;方药:白虎汤加减。暑伤津气证--治法:清热解暑,益气生津;方药:清暑益气汤。
暑入心营证--治法:清营泻热,清心开窍;方药: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或至宝丹。
产褥期抑郁症辨证论治:
心脾两虚证--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药: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瘀阻气逆证--治法:活血化瘀,镇逆安神;方药:癫狂梦醒汤加减。肝郁气结证--治法:疏肝解郁,镇静安神;方药:逍遥散加减。
产后缺乳辨证论治:
气血虚弱证--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方药:通乳丹加减。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方药:下乳涌泉散。
产后关节痛辨证论治:
血虚证--治法:养血益气,温经通络;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血瘀证--治法:养血活络,行瘀止痛;方药:生化汤加减。外感证--治法:养血祛风,散寒除湿;方药:独活寄生汤。
产后排尿异常辨证论治: 产后尿潴留
气虚证--治法:益气生津,宣肺利水;方药:补气通脬饮。肾虚证--治法:补肾温阳,化气利水;方药:济生肾气丸。血瘀证--治法:养血活血,祛瘀利尿;方药:加味四物汤。气滞证--治法:理气行滞,行水利尿;方药:木通散。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
气虚证--治法:益气固摄;方药:黄芪当归散加减。
肾虚证--治法:温阳化气,补肾固脬;方药:肾气丸加减。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养血通络;方药;黑逍遥散去生姜,加川芎。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去木通。
外阴硬化性苔癣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证--治法:补益肝肾,养荣润燥;方药:归肾丸合二至丸。血虚化燥证--治法:益气养血,润燥止痒;方药:人参养荣汤。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健脾,养血润燥;方药:右归丸加黄芪、白术。
外阴炎辨证论治:
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湿毒浸渍证--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肾降火,调补肝肾;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阴痒的中医外治法:
塌痒汤:水煎熏洗,适用于湿虫滋生证。蛇床子散:水煎,趁热先熏后坐浴。苦参汤:水煎熏洗。珍珠散:研细末外用。
阴道炎辨证论治:
肝经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苦参、百部、蛇床子。滋生湿虫证--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方药:萆薢渗湿汤加苦参、防风。
宫颈炎辨证论治:
热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方药:止带方合五味消毒饮。湿热下注证--治法:疏肝清热,利湿止带;方药:龙胆泻肝汤去木通。脾虚湿盛证--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完带汤。肾阳虚损证--治法:温肾助阳,涩精止带;方药:内补丸。
盆腔炎性疾病辨证论治:
热毒炽盛证--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湿热瘀结证--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药: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辨证论治:(1)无排卵性功血(崩漏)①肾虚证
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方药:右归丸加减。
肾阴虚证--治法:滋肾养阴,调经止血;方药:左归丸去牛膝合二至丸。②脾虚证--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方药:固本止崩汤合举元煎。③血热证
虚热证--治法:滋阴清热,止血调经;方药:保阴煎合生脉散加阿胶。实热证--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方药:清热固经汤加沙参、麦冬。④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方药:逐瘀止血汤。(2)排卵性月经失调
①排卵性月经过多(月经过多)
气虚证--治法:补气升提,固冲止血;方药:安冲汤加升麻。
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保阴煎加炒地榆、槐花。
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方药:桃红四物汤加三
七、茜草、蒲黄。②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先期)脾气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补中益气汤。肾气不固证--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固阴煎。阳盛血热证--治法: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肝郁血热证--治法:疏肝解郁,清热调经;方药:丹栀逍遥散。阴虚血热证--治法:养阴清热,固冲调经;方药:两地汤。③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经期延长)
气虚证--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方药:举元煎。
虚热证--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方药:两地汤合二至丸。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止血调经;方药:固经丸。
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固冲调经;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④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
肾阴虚证--治法:滋肾养阴,固冲止血;方药:加减一阴煎。湿热证--治法: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方药:清肝止淋汤加减。脾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固冲摄血;方药:归脾汤。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理血归经;方药:逐瘀止血汤。
闭经辨证论治:
肝肾不足证--治法:滋补肝肾,养血调经;方药:归肾丸加减。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健脾,养血调经;方药:人参养营汤。阴虚血燥证--治法:养阴清热,养血调经;方药:加减一阴煎加减。痰湿阻滞证--治法:燥湿化痰,活血通经;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通经;方药:血府逐瘀汤。寒凝血瘀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经;方药:温经汤。
痛经辨证论治:
气滞血瘀证--治法:理气活血,逐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寒湿凝滞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湿热瘀阻证--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清热调血汤加减。气血虚弱证--治法:补气养血,调经止痛;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肝肾亏损证--治法:滋肾养肝,调经止痛;方药:调肝汤加减。
多囊卵巢综合征辨证论治:
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肾,调补冲任;方药:左归丸。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助阳,调补冲任;方药:右归丸。
痰湿阻滞证--治法:燥湿除痰,通络调经;方药: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肝经湿热证--治法:清肝解郁,除湿调经;方药:龙胆泻肝汤。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通经;方药:膈下逐瘀汤。
经前期综合征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肾养肝,清热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脾肾阳虚证--治法:健脾温肾;方药:健固汤合四神丸。心脾气虚证--治法:健脾升阳,益气固表;方药:归脾汤。瘀血阻滞证--治法: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方药:趁痛散。
绝经综合征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证--治法:滋养肝肾,育阴潜阳;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肾虚肝郁证--治法:滋肾养阴,疏肝解郁;方药:一贯煎。
心肾不交证--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肾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补肾,调补冲任;方药:二仙汤合二至丸。
子宫肌瘤辨证论治:
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癥;方药:膈下逐瘀汤。寒湿凝滞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消癥;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痰湿瘀阻证--治法:化痰除湿,活血消癥;方药:开郁二陈汤加减。
肾虚血瘀证--治法:补肾活血,消癥散结;方药: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养血,消癥散结;方药:圣愈汤加减。湿热瘀阻证--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消癥;方药:大黄牡丹汤加减。
子宫内膜癌辨证论治:
痰湿结聚证--治法:化湿涤痰,软坚散结;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湿热瘀毒证--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健脾,益气化瘀;方药:固冲汤合肾气丸加三七。
子宫内膜异位症辨证论治:
气滞血瘀证--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寒凝血瘀证--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瘀热互结证--治法: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方药:清热调血汤加减。
痰瘀互结证--治法:化痰散结,活血逐瘀;方药:苍附导痰汤合桃红四物汤。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化瘀散结;方药:理冲汤。
肾虚血瘀证--治法: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方药: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
子宫脱垂中医辨证论治:
中气下陷证--治法:补益中气,升阳举陷;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肾气亏虚证--治法:补肾固脱,益气升提;方药:大补元煎加减。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不孕症辨证论治:
肾气虚弱证--治法: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方药:毓麟珠。
肾阴虚证--治法:滋阴养血,调冲益精;方药:养精种玉汤合清骨滋肾汤。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养血益气,调补冲任;方药:温胞饮。肝郁证--治法:疏肝解郁,养血理脾;方药:开郁种玉汤。痰湿证--治法:燥湿化痰,调理冲任;方药:启宫丸。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调理冲任;方药:少腹逐瘀汤。湿热证--治法:清热除湿,活血调经;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节育措施致月经异常辨证论治: 肝郁血瘀证--治法:理气化瘀止血;方药:四草止血方。阴虚血瘀证--治法:滋阴化瘀止血;方药:二至丸加减。
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化瘀止血;方药:举元煎合失笑散加减。瘀热互结证--治法:凉血化瘀止血;方药:清经散加减。
节育措施致流产术后出血辨证论治:
瘀阻子宫证--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方药:生化汤加减。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固冲止血;方药:八珍汤加减。湿热壅滞证--治法:清利湿热,化瘀止血;方药:固经丸加减。
第二篇:妇产科学总结
1.女性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
2.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称子宫附件。3.阴道为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4.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5ml。分为宫体、宫底、宫角、宫颈、宫腔。
5.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其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6.子宫韧带:
圆韧带使宫底保持前倾位置。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倾斜。
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处于前倾位置。7.坐骨棘在分娩过程中是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8.根据骨盆形状分为4种类型女型;扁平型;类人猿型;男型。
9.月经(Menstruation)指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卵巢分泌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10.卵巢主要功能:①为产生卵子并排卵的生殖功能;②为产生性激素的内分泌功能。
11.排卵后7-8天黄体体积和功能达高峰,9-10日开始退化。寿命14天。12.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下丘脑,脑垂体和卵巢的激素作用,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13.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生;孕激素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作好准备。
14.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15.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
16.胎盘功能包括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除胎儿代谢产物、防御功能以及合成功能等。17.妊娠诊断:
早期妊娠:13周末之前。中期妊娠 第14—24周末。晚期妊娠 第28周及其后。
18.胎心音:120~160次分。时间:一般在孕18-20周。听诊部位:脐周或胎背侧听诊最清楚。
19.胎产式(fetal lie):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纵产式-最多见;横产式—少见 ;斜产式-暂时性)20.胎先露(Fetal presentation):最先进入母体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纵产式: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肩先露)21.胎方位(Fetal position):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指定部位)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22.枕先露以枕骨(O)、面先露以颏骨(M)、臀先露以骶骨(S)、肩先露以肩胛骨(Sc)为指示点。
23.推算预产期(EDC):
EDC(月)=LMP(月)-3(或+9)EDC(日)=LMP(日)+7 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能相差1—2周
24.正常分娩:妊娠满28周(196天)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早产:28~36周末。
足月产:37周~41周末。过期产:满42周及以上。
25.决定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
26.正常子宫收缩力特点为: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27.生理性缩复环:临产后,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环行隆起。
28.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临床上以枕左前位最多见。29.枕先露的分娩机制:①衔接;②下降;③俯屈;④内旋转;⑤仰伸;⑥复位;⑦胎肩及胎儿娩出。
30.衔接(engagement):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31.下降(descent):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32.内旋转(internal rotation):胎头到达中骨盆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内旋转。
33.复位(restitution):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度称复位。
34.外旋转(external rotation):胎肩在盆腔内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度时,胎儿双肩径转成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胎头仰伸转45度,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外旋转。35.见红(show)在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内,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经阴道排出少量血液,与宫颈管内的粘液相混排出,称见红。
36.临产开始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37.胎头拨露:于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在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称胎头拨露。
38.胎头着冠:直至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也不再回缩,称胎头着冠。
39.胎盘剥离征象有(1)宫体变硬呈球形,宫体呈狭长形被推向上,宫底升高达脐上;(2)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3)阴道少量流血;(4)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40.阿普加评分是以出生后一分钟内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阿普加评分以呼吸为基础,皮肤颜色最灵敏,心率是最终消失的指标。临床恶化顺序为皮肤颜色-呼吸-肌张力-反射-心率。复苏有效顺序为心率-反射-皮肤颜色-呼吸-肌张力。
41.abortion: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42.早期流产:流产发生于妊娠12周前者。
43.晚期流产: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
44.流产病因:胚胎因素、母体因素、免疫功能因素和环境因素。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原因。45.流产临床表现:停经后阴道流血和腹痛。
46.流产临床类型: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47.自然流产的三种特殊情况:稽留流产;习惯性流产;流产合并感染。
48.稽留流产missed abortion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者。49.习惯性流产 haitual abortion:连续自然流产3次或3次以上者。
5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51.蛋白尿的多少标志着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on pregnancy的严重程度。
5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与临床表现:
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首次出现BP>=14090mmHg,并于产后12w恢复;尿蛋白(-);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
②子痫前期轻度:BP>=14090mmHg, 孕20w以后出现;尿蛋白>=300mg24h或(+);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重度BP>=160110mmHg, 尿蛋白>=2.0g24h或(++);Cr>106μmolL, PLT<100×109L,溶血、肝酶升高。头痛、视觉障碍、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子痫: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③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尿蛋白>=300mg24h ④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前或妊娠20周以前舒张压大于90mmHg,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12周后。
5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病史;高血压;蛋白尿;水肿;辅助检查。
54.治疗目的:母亲健康,胎儿存活。子痫前期治疗原则:镇静、解痉、降压、扩容、利尿、密切监护母胎状态、适时终止妊娠。镇静首选地西泮;解痉首选硫酸镁(作用机制: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环素;阻断钙离子内流;提高孕妇和胎儿血红蛋白亲和力)。
55.用硫酸镁时注意膝腱反射;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尿量每24小时不少于600ml,每小时不少于25ml。
56.BP》16011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平均动脉压≥140mmHg者须应用降压药物。
57.适时终止妊娠指征:
①经治疗24-48小时无明显好转者; ②胎龄已超过34周;
③胎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未成熟者; ④胎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已成熟者; ⑤子痫控制后2小时者。
58.子痫的处理:立即左侧卧位减少误吸,开放呼吸道,建立静脉通道。
子痫的治疗原则:控制抽搐,纠正缺氧和酸中毒,控制血压,抽搐控制后终止妊娠。
59.测定母血胆酸是早期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最敏感方法。治疗首选腺苷蛋氨酸。
60.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着床。
61.根据孕卵异位着床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子宫残角妊娠。临床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输卵管妊娠以壶腹部妊娠最多见。
62.输卵管妊娠病因:输卵管炎;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辅助生殖技术;避孕失败;其他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63.输卵管妊娠流产多见于妊娠8-12周输卵管壶腹部妊娠。输卵管妊娠破裂多见于妊娠6周左右输卵管狭部妊娠。64.输卵管妊娠临床表现:停经、下腹痛、不规则阴道流血三大症状。
65.陈旧性宫外孕指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后病程长,经反复内出血病情渐趋稳定。
66.输卵管妊娠诊断:HcG测定;超声诊断;阴道后穹隆穿刺;腹腔镜检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67.输卵管妊娠鉴别诊断:宫内妊娠流产;黄体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阑尾炎等。
68.宫颈举痛将宫颈轻轻上抬或向左右摇动时引起剧烈疼痛,此为输卵管妊娠的主要体征之一。
69.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适应症:
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腹腔内出血征象者; 诊断不明确者; 异位妊娠有进展者; 随诊不可靠者;
期待疗法或药物治疗禁忌症者。70.卵巢妊娠的诊断标准(1)双侧输卵管必须正常;(2)胚囊必须位于卵巢组织内;(3)卵巢和胚囊必须以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相连;(4)胚囊壁上有卵巢组织。
第十二章 妊娠晚期出血
1.胎盘早剥: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2.胎盘早剥病因:
孕妇血管病变如重度子痫前期; 机械性因素 如外伤; 宫腔内压力骤减 如双胎、羊水过多; 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 其他如高龄孕妇、吸烟等。
2.胎盘早剥主要病理变化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盘从附着处分离。分为显性、隐性及混合性。
3.子宫胎盘卒中:胎盘早剥发生内出血时,血液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随着胎盘后血肿压力的增加,血液浸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甚至变性,当血液渗透至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现紫蓝色瘀斑。4.胎盘早剥临床表现:
1度:剥离面小,腹痛无或轻、贫血不明显、子宫软、胎位清、胎心好、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
2度:剥离面13左右,腹痛程度与胎盘后积血成正比,阴道流血无或少,且与腹痛程度不符。子宫大、压痛明显、宫缩有间歇,胎位可扪及,胎儿存活。3度:剥离面超过12左右,临床表现加重,可有休克症状(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子宫硬如板状,胎位不清,胎心消失。
3.胎盘早剥B超示胎盘与宫壁之间出现边缘不清的液性低回声区,胎盘异常厚,边缘呈“圆形”裂开。
4.胎盘早剥并发症:DIC;产后出血;急性肾功衰;羊水栓塞。
1.前置胎盘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2.前置胎盘病因子宫内膜病变与损伤,子宫内膜炎或萎缩性病变;胎盘异常如胎盘面积过大;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
3.前置胎盘分类: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4.前置胎盘临床表现: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5.前置胎盘对母儿影响:产后出血;植人性胎盘;产褥感染早产及围生儿死亡率高。
6.前置胎盘处理原则:抑制宫缩、止血、纠正贫血、预防感染。
7.前置胎盘期待疗法:适用于妊娠<34w,胎儿体重<200g、胎儿存活、阴道流血不多、一般情况良好的孕妇。
8.前置胎盘终止妊娠指征:出血多至休克者;孕36w以上者;胎肺成熟者;未达36w,出现胎儿窘迫者。
9.前置胎盘剖宫产指征:完全性前置胎盘,持续性大量出血;部分型和边缘型出血较多,先露高浮,短时间内不能结束分娩;胎心异常。
第十六章 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
1.胎儿窘迫:胎儿在子宫内因缺氧和酸中毒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2.胎儿窘迫病因母体血液含氧量不足;母胎间血氧运输及交换障碍;胎儿自身因素异常。
3.急性胎儿窘迫的4个临床表现:胎心率异常;羊水粪染;胎动减少或消失;酸中毒。
4.急性胎儿窘迫一般处理::左侧卧位,吸氧等。5.胎儿窘迫剖宫产适应证: ①急性胎儿窘迫,宫口没开全;
②胎心率加速≤120bpm或≥180bpm,伴羊水胎粪污染Ⅱ度; ③羊水胎粪污染Ⅲ度,伴羊水过少;
④胎儿电子监护:CST或OCT出现频繁晚期减速和重度变异减速,基线变异减少或消失;
⑤胎儿头皮血pH<7.20。
第十七章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1.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 ①先心病;
②风湿性心脏病;
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④围生期心肌病; ⑤围生期心肌病;
⑥贫血性心脏病以及心肌炎等。
2.左向右分流性先心病:房间隔缺损(最常见);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右向左分流性先心病:法洛四联征;艾森曼格综合症。无分流性先心病: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缩窄;马方综合征(Marfan)。3.早期心衰的诊断:
①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②休息时HR>110次分,呼吸>20次分。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④肺底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4.妊娠合并肝炎鉴别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HELLP综合征;妊娠剧吐引起的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
第二十章 遗传咨询、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1.遗传咨询的原则:尽可能收集证据原则;非指令性咨询原则;尊重患者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守密和信任原则。2.产前筛查方案的要求标准:
①在人群中应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严重影响健康,筛查出后有治疗或预防的方法; ②筛查方法应是非创伤性的、容易实施、且价格便宜; ③筛查方法应统一,易推广。④易为被筛查者接受;
⑤为被筛查者提供全部有关的医学信息和咨询服务。
3.产前诊断的方法:观察胎儿的结构;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检测;检测基因产物。
第二十一章 异常分娩
1.异常分娩:又称难产(dystocia),因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生异常而使分娩进展受阻。
2.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子宫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药物影响。
3.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协调性宫缩乏力(低张性宫缩乏力);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高张性宫缩乏力);产程曲线异常。4.宫缩乏力产程曲线异常8中类型: ①潜伏期延长:潜伏期超过16小时。②活跃期延长:活跃期超过8小时。
③活跃期停滞:活跃期宫口停止扩张达2小时以上。
④第二产程延长: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2小时;经产妇第二产程超过1小时。⑤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达1小时胎头下降无进展。
⑥胎头下降延缓:活跃期晚期及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速度初产妇﹤1.0cmh;经产妇﹤2.0cmh以上。
⑦胎头下降停滞:减速期后胎头下降停止1小时以上。⑧滞产:总产程超过24小时。
1.产道异常分骨产道异常;软产道异常。
2.狭窄骨盆分类:骨盆入口平面狭窄;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骨盆三个平面狭窄;畸形骨盆; 3.骨盆入口平面狭窄分级
Ⅰ级(临界性狭窄)骶耻外径18cm,入口前后径10cm,可自然分娩。Ⅱ级(相对性狭窄)骶耻外径16.5 ~17.5cm,入口前后径8.5~9.5 cm,试产。Ⅲ级(绝对性狭窄)骶耻外径≤16.0cm,入口前后径≤8.0 cm,必行剖宫产。4.狭窄骨盆分娩时处理:
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处理: ①明显头盆不称 剖宫产。②轻度头盆不称 可试产。③出现胎儿窘迫 及时剖宫产。2)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处理:
①双顶径达坐骨棘水平或更低:阴道助产。②双顶径未达坐骨棘水平:剖宫产。③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剖宫产。
3)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处理:出口横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行阴道分娩;两者之和<15cm行剖宫产。
1.持续性枕后(横)位:胎头以枕后位与枕横位衔接,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
2.胎位异常原因 骨盆异常(男型骨盆或类人猿型骨盆);胎头俯屈不良;子宫收缩乏力;头盆不称;其他如前壁胎盘等。
3.臀先露临床分类:单臀先露或腿直臀先露;完全臀先露或混合臀先露;不完全臀先露。
4.臀先露择期剖宫产的指征狭窄骨盆,胎儿体重大于3500克,胎儿窘迫,高龄,有难产史,不完全臀先露。
5.肩先露: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垂直,胎体横卧于骨盆入口之上,先露部为肩 6.病理性缩复环:先兆子宫破裂时,因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收缩加强,子宫体部肌肉收缩变短,下段肌肉变薄变长,两者之间形成环行凹陷,成为病理性缩复环。
7.复合先露胎头或胎臀伴有上肢或下肢作为先露部同时进入骨盆入口。
第二十二章 分娩期并发症
1.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
2.产后出血病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3.产后出血临床表现:
4.胎儿娩出后阴道多量流血及失血性休克是产后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5.产后出血处理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6.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纱条填塞法;结扎盆腔血管;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切除子宫。
7.出血性休克处理的处理: ①估计出血量判断休克程度; ②针对病因止血抢救休克; ③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及血液、血浆等; ④给氧及升压药物与皮质激素; ⑤纠正酸中毒,改善心、肾功能; ⑥广谱抗生素防治感染。8.出血性休克预防: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第三产程是预防出血的关键);加强产后观察(产后2小时为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峰时段)。
1.子宫破裂:指在分娩期或妊娠晚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2.子宫破裂病因梗阻性难产(是子宫破裂最常见的原因);瘢痕子宫;子宫收缩药物使用不当;产科手术损伤。
3.先兆子宫破裂的四大主要表现:子宫病理缩复环形成;下腹部压痛;胎心率异常;血尿。4.病理缩复环:因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收缩过强,子宫体部肌肉增厚变短,子宫下段肌肉变薄拉长,在两者间形成环状凹陷,称为病理缩复环(pathologic retraction ring)。5.子宫破裂的诊断:
①子宫切口瘢痕破裂诊断有困难;②前次剖宫产手术史;③子宫下段压痛、阴道流血;③胎心改变、胎先露部上升;④宫颈口缩小触及子宫下段破口可确诊;⑤超声确定破口部位及胎儿与子宫的关系。
第二十三章 异常产褥
1.产褥感染: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2.产褥病率: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体温4次,有2次≥38℃。
3.产褥感染诱因:
①产妇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孕期贫血、妊娠晚期性生活。②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慢性疾病。③产科手术操作、产程延长。④产前产后出血过多。4.产褥感染三大主症:发热、疼痛、异常恶露。
5.产褥感染鉴别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乳腺炎;泌尿系统感染;血栓静脉炎鉴别。
第二十六章 外阴及阴道炎症 1.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①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及尿道口。②盆底肌肉使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口闭合。③宫颈内口紧闭及粘液栓。
④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及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 ⑤的纤毛摆动以及输卵管蠕动。2.在阴道生态系统平衡中雌激素、乳杆菌及阴道内PH起重要作用。阴道酸性环境(PH≤4.5),多在3.8-4.4 3.外阴及阴道炎共同特点: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4.滴虫性阴道炎传染方式:经性交直接传染(男性感染后无症状,易为感染源);间接途径如公共浴池、浴巾、游泳池等。5.滴虫性阴道炎临床表现:
症状: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及外阴瘙痒;灼热、疼痛及性交痛。
体征: 多量白带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阴道粘膜充血,出血斑点。带虫者阴道粘膜无异常改变。
6.滴虫性阴道炎治疗:首选全身给药(甲硝唑),配偶同服。
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主要是通过内源性传染(阴道、口腔、肠道三部位),少数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极少数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2.VVC临床表现:外阴奇痒、灼痛,尿频、尿痛及性交痛,白带增多。白带呈稠厚豆渣状或凝乳样。
3.VVC诊断:10%KOH悬滴法,假菌丝,大量孢子。
4.VVC治疗:阴道用药:咪康唑栓;克霉唑栓。口服用药:氟康唑:伊曲康唑。1.细菌性阴道病病因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使厌氧菌数量增加 100~1000 倍所致的混合感染。
2.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表现:10%~40%无症状。分泌物特点为灰白色、匀质一致、稀薄。白带伴鱼腥臭味及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阴道黏膜外观正常。3.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 ①匀质、稀薄、白色的阴道分泌物,常黏附于阴道壁; ②线索细胞(clue cell)阳性;
③阴道pH4.5(pH通常为4.7~5.7); ④胺臭味试验(whiff test)阳性。以上4项中有3项阳性即可临床诊断为BV。
4.细菌性阴道病治疗:抗厌氧菌。口服:甲硝唑;克林霉素。局部:克林霉素软膏;甲硝唑。
5.老年性阴道炎治疗原则:抑制细菌生长;补充雌激素;增强阴道抵抗力。
第二十七章 宫颈炎症
1.临床上多见于宫颈管黏膜炎。
2.宫颈炎的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 外阴瘙痒和灼烧感;妇检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3.宫颈炎的诊断:
4.宫颈炎的两个特征性体征①宫颈管或宫颈管棉拭子标本上肉眼可见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②用棉拭子轻轻擦拭宫颈管时,容易诱发宫颈管内出血。5.治疗原则:针对病原体抗生素药物治疗。
淋菌性宫颈炎: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大剂量、单次给药。(原则及时、足量、规范、彻底); 衣原体的感染所致的宫颈炎:四环素、红霉素、喹诺酮类。
第二十八章 盆腔炎性疾病及生殖器结核
1.盆腔炎性疾病: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腹膜炎,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2.盆腔炎性疾病高危因素:年龄;性活动;下生殖道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性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盆腔炎性疾病再次发作。3.盆腔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
4.女性生殖炎症常见的传染途径:①经淋巴蔓延;②经血液循环传播;③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④直接蔓延。
5.急性盆腔炎的手术指征:①经药物治疗无效;②有脓肿形成;③脓肿破裂。6.盆腔炎性的临床表现:①不孕;②异位妊娠;③慢性盆腔痛;④盆腔炎性疾病的反复发作。
1.生殖器结核传播途径血行传播(为主);直接蔓延;淋巴传播;性交传播。2.生殖器结核临床表现:①不孕; ②月经失调; ③下腹坠痛;④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等;⑤全身及妇科检查,多数患者无症状和体征,较重者有腹部柔韧感。3.生殖器结核的治疗原则: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休息营养为辅。
第三十章 宫颈肿瘤 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CIN是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2.正常宫颈上皮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
3.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表现:无特殊症状;阴道排液增多;接触性出血;体征:无病灶;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糜烂表现。4.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
①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pap smears):最简单的辅助检查方法。②阴道镜检查:可了解病变区血管情况。③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的方法。
5.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是确诊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最可靠和不可缺步的方法。选择宫颈鳞一柱交接部的3、6、9、12点处取4点活检,或在碘试验不染色区,或在阴道镜观察到的可疑部位取活组织作病检。
6.宫颈上皮内瘤治疗原则:CIN I,观察。CIN II:可用冷冻治疗,激光治疗或宫颈锥形切除病灶。
CIN III:无生育要求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年轻、希望生育者可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术后密切随访。
1.宫颈癌前病变:子宫内膜上皮肉瘤样病变又称为内膜癌前病变。2.宫颈癌病理分型:鳞状细胞浸润癌;腺癌;腺鳞癌。3.鳞状细胞浸润癌:①巨检:外生型(最常见);内生型;溃疡型;颈管型。②显微镜检:微小浸润癌;宫颈浸润癌。4.宫颈管型浸润癌据细胞分化程度分: I级:高分化鳞癌(角化性大细胞型); II级:中分化鳞癌(非角化性大细胞型); III级:低分化鳞癌(小细胞型)。5.宫颈癌直接蔓延(最常见);淋巴转移;血性转移(极少见)。6.宫颈癌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不明显。
1)症状:①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②阴道排液:阴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晚期患者可有大量米汤样或脓性恶臭白带;③晚期癌的症状 :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压迫症状、恶液质等。
7.宫颈癌诊断:宫颈刮片;碘实验;阴道镜检;宫颈病理检查;宫颈椎切除等。8.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Biopsy)是确诊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最可靠依据。
9.宫颈癌鉴别诊断:宫颈糜烂和宫颈息肉;宫颈结核;宫颈乳头状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转移宫颈与原发性宫颈腺癌相鉴别。10.宫颈癌治疗原则:手术治疗和放射为主,化疗为辅。
1.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2.子宫肌瘤分类:
1)按肌瘤生长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2)根据肌瘤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3类:
①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壁内,周围均被肌层包围。
②浆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起在于宫表面。肌瘤表面仅由于宫浆膜层覆盖。
③粘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粘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仅由粘膜层覆盖。3.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常为多个性.各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4.子宫肌瘤肌癌变性:玻璃样变最多见;囊性变;红色变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肉瘤样变;钙化。
5.子宫肌瘤常见临床症状: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其他如下腹坠胀等。6.子宫肌瘤诊断:
1)育龄妇女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等病史;2)查体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有结节感或在宫口内或阴道内可见肌瘤;3)B型超声检查;4)腹腔镜和宫腔镜检查。
7.宫肌瘤鉴别诊断:妊娠子宫;卵巢肿瘤(腹腔镜可确诊);子宫腺肌病及腺肌瘤;其他如盆腔炎性包块、子宫畸形等。8.子宫肌瘤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小肌瘤、无症状,3~6月随访一次。
2)药物治疗:有生育要求的轻度患者,年轻无继续生育要求的重度患者。
3)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9。子宫肌瘤手术适应症:
1.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腺癌。
2.子宫内膜癌因素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3.FIGO(1970)内膜癌组织学3级分类法:I级(高度分化癌);II级(中度分化癌);III级(低度分化或未分化癌)。
4.子宫内膜癌转移途径:直接蔓延;淋巴转移(主要);血行转移(晚期)。5.子宫内膜癌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以后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等。
6.子宫内膜癌诊断:1)病史;2)临床表现;3)分段刮宫(确诊);4)其他辅助诊断方法如细胞学检查;宫腔镜检查;B超检查等。7.子宫内膜癌治疗
1)手术治疗:I期:筋膜外全子宫全切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II期:子宫根治术及双侧盆腔淋巴清扫术。
2)手术加放射治疗(为内膜癌最主要的术后辅助治疗)。
第三十二章 卵巢肿瘤
1.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体腔上皮来源的肿瘤(50—70%),主要为浆液性肿瘤和粘液性肿瘤;性索间质肿瘤(5%),主要为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生殖细胞肿瘤(20—40%);转移性肿瘤(5%-10%)。2.卵巢肿瘤的转移途径:
①直接蔓延及腹腔种植(主要途径); ②淋巴转移(重要途径); ③血型转移少见。
3.卵巢恶性肿瘤的手术病理分期(1986年FIGO分期):分为Ⅰ、Ⅱ、Ⅲ、Ⅳ4期 4.手术病理分期(1986年figo分期)Ⅰ期:病变局限于卵巢。Ⅱ期:病变累及一侧或双侧卵巢,伴盆腔扩散。Ⅲ期:病变累及一侧或双侧卵巢,伴盆腔以外种植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Ⅳ期:超出腹腔外远处转移。
5.Ⅰ期:病变局限于卵巢。
Ⅰa期:病变局限于一侧卵巢,包膜完整,表面无肿瘤,无腹水; Ⅰb期:病变局限于双侧卵巢,包膜完整,表面无肿瘤,无腹水;
Ⅰc期:Ⅰa或Ⅰb期病变已穿出卵巢表面,或包膜破裂,或在腹水中或腹腔洗液中找到恶 性细胞。
6.Ⅱ期:病变累及一侧或双侧卵巢,伴盆腔扩散。Ⅱa期:病变扩展或转移至子宫或输卵管; Ⅱb期:病变扩展至其他盆腔组织;
Ⅱc期:Ⅱa或Ⅱb期病变,肿瘤穿出卵巢表面;或包膜破裂;或在腹水或腹腔洗液中找到恶性细胞。
7.Ⅲ期:病变累及一侧或双侧卵巢,伴盆腔以外种植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Ⅲa期:病变大体所见局限于盆腔,淋巴结阴性,但镜下腹腔腹膜面有种植瘤; Ⅲb期: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cm,淋巴结阴性;
Ⅲc期: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cm,或伴有腹膜后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8.Ⅳ期:超出腹腔外远处转移。9.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症状:症状不明显;腹胀;卵巢功能障碍;腹痛;压迫症状;消瘦。体征:腹部肿块;腹水征;内分泌方面体征;其他。
10.卵巢肿瘤并发症:蒂扭转;破裂;感染;恶变。
11.卵巢肿瘤的诊断:结合病史、查体、辅检。确定是否为卵巢肿瘤,并对良、恶性作出估计,肿瘤的可能病理类型分析和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等诊断。12.卵巢肿瘤肿瘤标志物:
l)CAl25:80%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CAl25水平高于正常值。2)AFP:对卵巢内胚窦瘤有特异性价值。3)HCG:对于原发性卵巢绒癌有特异性。4)性激素: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产生较高水平雌激素。13.卵巢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1)卵巢良性肿瘤病程比较长,肿块逐渐增大。活动囊性多见,表面光滑平整,表明无腹水。一般情况良好,B超显示液性暗区,可以有间隔光带,边缘清晰。2)卵巢恶性肿瘤病程长,生长迅度快,多为双侧,固定,实性或囊性,表面结节状,常有腹水,多为血性,可以查到癌细胞。恶病质。液性暗区内有杂乱光团、光点,肿块边界不清。
1.卵巢上皮肿瘤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2.卵巢上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1)浆液性肿瘤: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癌。2)粘液性囊肿瘤:粘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癌。3)卵巢子宫内膜样肿瘤。
3.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病理: 1)畸胎瘤:成熟畸胎瘤(良性),20-40岁多发;未成熟畸胎瘤(恶性),复发后再次手术可见恶性程度逆转现象; 2)无性细胞瘤; 3)卵黄囊瘤(又叫内胚窦瘤),对化疗敏感。
4.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具有内分泌功能,又称卵巢功能性肿瘤。5.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病理分类:
1)颗粒细胞-间质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2)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睾丸母细胞瘤)。
6.Meig's syndrome:纤维瘤常伴腹水和胸腔积液。
第三十四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1.葡萄胎:因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也称水泡状胎块(hydatidiform mole)。2.葡萄胎病理:肉眼观:大小不等的水泡。组织学:滋养细胞不同程度的增生;绒毛间质水肿;间质内胎源性血管消失。胎盘绒毛水泡样变。3.葡萄胎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停经后阴道流血,最常见的症状;子宫异常增大、变软;妊娠呕吐;子痫前期征象;卵巢黄素化囊肿;腹痛;甲状腺功能亢进征象。4.葡萄胎诊断:1)症状、体征。2)超声检查:主要的诊断方法,B超下可见落雪状,蜂窝状图象。3)β–HCG:异常增高,高峰时间延长。
5.葡萄胎处理:处理:一经确诊,应及时清宫,首选吸刮术; 卵巢黄素化囊肿;预防性化疗;子宫切除术。
1.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有60%继发于葡萄胎;30%继发于流产;10%继发于足月妊娠或异位妊娠。
2.侵蚀性葡萄胎病理特征:子宫肌壁内有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水泡状组织。镜下可见侵入肌层的水泡状组织的形态与葡萄胎相似,可见绒毛结构及滋养细胞增生和分化不良。
3.绒癌病理特征:肿瘤常位于子宫肌层内,无固定形态,伴出血坏死。镜下可见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不形成绒毛或水泡状结构,成片高度增生,大片出血坏死。
4.临床表现(无转移)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性增大;卵巢黄素化囊肿;腹痛;假孕症状。5.临床表现(转移性):原发灶症状;转移灶症状;肺转移-常见;阴道转移-第二常见;肝,脑转移-主要致死原因;其他:脾、肾、膀胱、消化道、骨等。6.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诊断标准: ①HCG测定4次呈平台状态(+-10%),并持续3周或更长时间,即1,7,14,21日。②HCG测定3次升高(10%),并至少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即1,7,14日。③HCG水平持续异常达6个月或更长。
7.非葡萄胎后GTN诊断标准:足月产、流产和异位妊娠后HCG 4周以上血HCG仍持续高水平,或一度下降后又上升。排除妊娠物残留或再次妊娠。8.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解剖学分期: I期-病变局限于子宫;
II期-病变扩散,但仍局限于生殖器官,(附件、阴道、阔韧带); III期-病变转移至肺,有或无生殖系统病变; Ⅳ期-所有其他转移。
9.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10.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一下那化疗用药:MTX(甲);5-Fu;Act-D(放);KSM(更生霉素);CTX(环);VCR(长);VP16(依托泊苷)等
第三十五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DUB):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2.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理变化:
1)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2)增生期子宫内膜; 3)萎缩型子宫内膜。
3.功血临床表现:子宫不规则出血最常见。
4.功血一般治疗纠正贫血,加强营养;防止感染。
5.功血药物治疗原则:青春期及生育年龄无排卵性宫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绝经过渡期宫血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资料原则。手术治疗
5.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病理表现为子宫内膜表现为混合型,即残留的分泌期内膜与出血坏死组织及新增生的内膜混杂共存。
6.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诊断:基础体温双相型,但下降缓慢。诊断性刮宫在月经期第5-6日进行。
1.闭经按既往有无月经来潮分:原发闭经(5%);继发闭经(95%)。
2.原发闭经:超过16岁,第二性征发育,月经从未来潮,或超过14岁第二性征仍未发育者。
3.继发闭经:月经建立后又停止,停经3个周期或6个月。
4.继发闭经分下丘脑性闭经;垂体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子宫性闭经;其他内分泌异常如甲状腺紊乱等。以下丘脑性最常见。
5.垂体性闭经病因:垂体梗死,常见为稀汉综合征;垂体肿瘤;空蝶鞍综合征。6.Asherman综合征是子宫性闭经最常见原因。
7.孕激素试验:黄体酮肌注20mg,qd×5d,有撤血-Ⅰ闭经;无撤血-Ⅱ闭经或子宫性闭经。
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症。以持续性无排卵;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2.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表现月经失调(主症);不孕 ;多毛(是高雄激素血症的常见表现);超重或肥胖;黑棘皮症。
3.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 ①稀发排卵和或无排卵; ②高雄激素的临床特征和或生化指标; ③卵巢多囊改变; ④3项符合2项并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即可诊断PCOS。
第三十六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1.子宫内膜异位症(EM):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
2.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症状下腹痛和痛经;月经失调;不孕;性交不适;其他特殊症状如腹痛、腹泻。体征:①子宫多后倾固定;②痛性结节,多位于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③囊性偏实不活动包块;④紫蓝色斑点、小结节或包块。3.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4.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原则: ①期待疗法:症状轻微者;②药物治疗有生育要求的轻度患者年轻无继续生育要求的重度患者;③手术治疗有生育要求病变较重者→保守手术,无生育要求患者→半保守手术或根治性手术。
5.子宫内膜异位症金标准治疗:腹腔镜确诊、手术加药物治疗。
1.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浸入子宫肌层。
2.子宫腺肌病临床表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逐年加剧的进行性痛经,妇检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而有压痛,经期压痛尤为显著。3.子宫腺肌病治疗:症状轻者、有剩余要求者及进绝经期患者刻试用达那唑、孕三稀酮或GnRH-a治疗;严重者、无生育要求、药物治疗无效者行全子宫切除术。
第四十一章 计划生育
1.避孕药的作用机制抑制排卵;改变宫颈粘液性状;改变子宫内膜形态与功能。2.常用避孕药种类:
①口服避孕药:短效避孕药:妈富隆;探亲避孕药(速效、事后); ②长效避孕药:口服、针剂;
③缓释系统避孕药:皮下埋植剂:Norplant;缓释阴道避孕环:微球和微囊缓释避孕针。④避孕(透皮)贴剂
3.避孕药的适应证:生育年龄健康妇女。4.避孕药的禁忌证:
①严重的心、肝、肾疾患; ②血液病或血栓性疾病;
③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亢; ④恶性肿瘤、癌前病变;
⑤哺乳期、产后未满半年或月经未来潮; ⑥月经稀少或年龄45岁,原因不明出血; ⑦精神疾病。
5.避孕药的副反应:类早孕反应: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紊乱;体重增加;色素沉着;头痛、乳房胀痛、皮疹等。6.人工流产并发症:子宫穿孔;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吸宫不全;漏吸;术中出血;术后感染;栓塞;宫颈裂伤。7.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指手术时疼痛或局部刺激使受术者在人工流产术中或手术结束时,出现心动过缓、心律紊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头晕、胸闷、大汗淋漓,严重者甚至出现血压下降、昏厥、抽搐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第三篇:临床医师考试妇产科学记忆口诀
临床医师考试妇产科学记忆口诀
月经歌
月经时间整4日,早中晚期3、3、4.低柱柱状高柱状,此是内膜增生时。分泌也分早中晚,15天起5、4、5.早期糖原有小泡,中期称为顶浆泌,晚期细胞蜕膜样,28天已算齐。6-7天上出羊齿,22天椭圆体。雌激素来两个峰,前山高来后山低。前峰就在排卵前,后峰雌孕两山重(排卵后7-8天)。
注:在1个月经周期中,月经期4天(月经第1、2、3、4天);接下来是增生期,增生期为3个阶段,分别是增生早期3天(第5、6、7天),内膜腺上皮细胞呈低柱状;增生中期3天(第8、9、10天),内膜腺上皮细胞呈柱状;增生晚期4天(第11、12、13、14天),内膜腺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接下来便进入分泌期。分泌期也分3个阶段,分泌早期5天(第15、16、17、18、19天),此期的特点有糖原小泡(记住了啊,有糖原小泡是分泌早期);分泌中期4天(第20、21、22、23天),特点是顶浆分泌。分泌晚期5天(第24、25、26、27、28天),特点是有蜕膜样细胞。1个28天的月经周期就这样了。宫颈粘液羊齿状结晶开始出现的时间是月经周期的6-7天;月经周期的第22天,已不见羊齿状结晶,代之以椭圆体。在1个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有2个高峰,前峰较高,在排卵前出现;后峰较低,与孕激素的高峰重叠(在排卵后7-8天)。孕激素只有1个高峰。(此歌诀根据:妇产科学第6版)
妊娠周数歌
歌诀:12耻上2-3,16脐耻间。
24、20上下1,晚妊脐上3(28周)。32脐与剑突间36剑下2,40脐与剑突间,大于33.宫底12周末耻骨上2-3横指,16周末脐耻之间。20周末脐下1横指,24周末脐上1横指,28周末就是晚期妊娠了,宫底在脐上3横指。32周末在脐与剑突间,36周末在剑突下2横指。40周末在脐与剑突间。这里有一个问题要注意,32周与40周都在脐与剑突间,怎么区别呢,如果大于33厘米,那一定是40周末了。
乳头溢液歌
乳管内,乳头状,血性棕褐都一样。黄、黄绿、棕(褐)浆液性,乳腺囊性增生病。乳样溢液断乳后,合并闭经垂体亢。妊娠、避孕和月经,有时可见浆液性。
乳头溢液的病因:(1)血性溢液多见于乳管内乳头状瘤,少数见于导管内癌;(2)棕褐色溢液多见于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囊性增生病,偶见于乳腺癌;(3)黄色或黄绿色溢液常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病,偶尔见于乳腺癌;(4)浆液性无色溢液可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病、早期妊娠或正常月经期;(5)乳样溢液多见于停止哺乳后,如合并闭经,常提示垂体腺功能亢进;(6)服用雌激素、避孕药可导致双侧乳腺行经前浆液性溢液。乳头溢液应常规涂片行细胞学检。
注意:考试总是考最常见或多见于什么。不会考少数见于什么。所以也就不用记。
子宫脱垂分度歌
Ⅰ度轻、重。<4,处女膜。Ⅱ度轻、重。宫颈出,体半脱。
子宫脱垂分度: Ⅰ度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厘米,未达处女膜缘。
I度重型:宫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在阴道口可见子宫颈。
Ⅱ度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外,宫体仍在阴道内。
Ⅱ度重型: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外。
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子宫脱垂术式歌
歌诀:Ⅰ、Ⅱ脱垂前后补。宫颈较长曼氏术,前后修补韧带缩,外加宫颈部分除,年龄较轻保子宫,宫、前、后脱Ⅱ、Ⅲ度。年龄较大Ⅱ、Ⅲ度,子宫全切前后补。年老体弱不耐受,纵隔成形叫L.外添子宫悬吊术。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适用于Ⅰ、Ⅱ阴道前、后壁脱垂者。
Manchester手术:即阴道前、后壁修补、主韧带缩短及宫颈部分切除术。适用于年龄较轻、宫颈延长、希望保留子宫的Ⅱ、Ⅲ度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脱垂者。
经阴道子宫全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适用于Ⅱ、Ⅲ度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脱垂、年龄较大,不须保留子宫者。
Le Fort手术:又叫阴道纵隔形成术。适用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较大手术,不须保留性交功能者。
子宫悬吊术:用缩短韧带或其它方法悬吊子宫。
产后子宫复旧歌
子宫一周耻骨上,产后10日在盆腔。直至6周全修复,与未孕前一个样。宫口产后2-3日,仍可容纳2个指,1周宫颈内口闭,颈管形成难过指,4周宫颈全复旧,产前圆形产后一。
卵巢上皮肿瘤歌
歌诀:卵巢上皮肿瘤多,浆液囊癌最是多,双侧半实多房性,充满乳头囊液浊。浆液囊瘤多单侧,表面光滑囊壁薄,单纯(单房)、乳头共两型,囊内液体多清澈。粘液囊瘤充胶冻,若见银杯可定夺。粘液囊癌装血性,切面半囊又半实。
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浆液性囊腺癌是最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占40-50%.常为双侧,半实性及多房性。腔内充满乳头,囊液混浊。
浆液性囊腺瘤多为单侧,表面光滑,薄壁囊性,囊内充满淡黄色清澈液体。分单纯性、乳头状两型,单纯性多为单房,囊壁光滑。乳头状常为多房,内可见乳头。
粘液性囊腺瘤,内充满胶冻。有时可见杯状细胞及嗜银细胞。
粘液性囊腺癌,囊液混浊或血性,切面半囊半实性。
卵巢非上皮性肿瘤歌
成熟畸胎瘤(最多),又称皮样肿,未熟畸胎瘤,恶性可逆转。无性细胞瘤,放疗真敏感。更有内胚窦,甲胎蛋多产。颗粒细胞瘤,能泌雌激素,若发青春前,假性性早熟。卵(泡)膜细胞瘤,也泌雌激素。若伴胸腹水,定是纤维瘤。
成熟畸胎瘤属良性肿瘤。未成熟畸胎瘤属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率高,若复发后再次手术,常见肿瘤组织自未成熟向成熟转化的特点,即恶性程度的逆转现象。无性细胞瘤的治疗就用放疗。内胚窦瘤的特点是产甲胎蛋白(AFP),造成血中AFP升高。颗粒细胞瘤的特点是能泌雌激素,青春期前患者可出现假性性早熟现象。卵泡膜细胞瘤也能分泌雌激素,常与颗粒细胞瘤并存。纤维瘤可导致胸腹水,切除瘤后胸腹水消失。
过去考过的:伴胸腹水的是(答:纤维瘤);对放疗敏感的是(答:无性细胞瘤);恶性程度逆转现象见于(答:未成熟畸胎瘤);可出现假性性早熟的是(答:颗粒细胞瘤)
女性生殖器淋巴引流歌
歌诀:阴道下段腹股沟,宫体两侧本相同。子宫附件无宫颈,淋巴汇在腰中行。阴道上段子宫颈,多入髂内与闭孔,小部流入髂外去,淋巴引流要记清。
阴道下段淋巴主要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宫体两侧淋巴沿圆韧带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子宫附件(不包含子宫颈。即只包含宫底、宫体、输卵管、卵巢)淋巴均汇入腰淋巴结。阴道上段淋巴回流基本与宫颈淋巴回流相同,大部汇入闭孔淋巴结与髂内淋巴结,小部汇入髂外淋巴结。
宫外孕歌
歌诀:外孕破裂常6周,流产8-12周,间质部分肌层厚,病发12-16周 宫外孕流产常发生在8-12周,间质部外孕破裂发生在12-16周。
第四篇:2011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考试大纲
2011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考试大纲
2011-1-10 23:25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第一单元 绪论
细目:妇产科学发展概要
要点: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代表性著作的名称、医家
第二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细目一:骨盆
要点:
1.骨盆的组成 2.骨盆的分界
3.骨盆的类型
细目二:内、外生殖器
要点:
1.外阴的范围和组成 2.内生殖器及其功能
3.中医对女性生殖器的认识
细目三:邻近器官及血管、淋巴、神经的关系
要点:
1.生殖器与邻近器官
2.生殖器与血管、淋巴、神经的关系
细目四:骨盆底
要点:骨盆底的解剖结构
第三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细目一: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要点:
1.妇女一生各时期的年龄划分及生理特点
2.中医学对妇女生 医学 教育网整 理 长壮老认识的相关理论
细目二:月经与性周期的调节
要点: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1)月经的定义
(2)月经血的特征
(3)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
细目三: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要点:
1.卵巢的功能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3.卵巢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细目四: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要点:
1.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2.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细目五:月经周期的调节
要点:
1.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2.腺垂体生殖激素
3.卵巢激素的反馈作用
4.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细目六:中医对女性生殖生理的认识
要点:
1.中医有关月经的概念和认识
2.中医有关月经产生及调节相关脏腑、经络、气血理论
第四单元 妊娠生理
细目一: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
要点:
1.受精与受 医学教。育网整 理 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相关概念
2.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机理
细目二: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和功能
要点:
1.胎儿附属物的功能
2.胎儿附属物的形成结构特点
细目三: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要点:妊娠期各系统变化特点
细目四:中医对妊娠生理的认识
要点:中医对妊娠生理的认识
第五单元 孕期监护及保健
细目一:围生期概念
要点:围生医学概念、名词
细目二:孕妇监护
要点:
1.产前检查时间
2.预产期推算
3.产前检查的步骤及方法
细目三:胎儿监护
要点:
1.胎盘功能
2.胎儿宫内储备能力监护的方法
细目四:围生期用药
要点:孕期常用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细目五:妊娠期常 医学教 育网整 理 见症状的鉴别
要点:妊娠期常见症状鉴别
第六单元 正常分娩
细目一: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要点:
1.产力
2.产道
3.胎儿
4.精神心理因素
细目二: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要点:枕先露临床经过及处理
细目三:临产诊断及产程
要点:
1.临产诊断及处理
2.产程各期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3.中医关于分娩的认识和论述
第七单元 正常产褥
细目一: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要点:产褥期母体的变化特点
细目二:产褥期临床表现
要点:产褥期临床表现特点
细目三:产褥期处理及保健
要点:产褥期处理及保健要点
第八单元 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细目一:病因
要点:
1.西医对病因的认识
2.中医常见病因
细目二:疾病发生机理
要点:
1.妇产科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2.中医对妇产科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第九单元 诊断概要
细目一:妇科病史及检查
要点:全身检查、腹部检查及妇科检查
细目二:妊娠诊断
要点:
1.早期妊娠的诊断
2.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3.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细目三:妇产科疾病诊断与辨证要点
要点:
1.月经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
2.带下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
3.妊娠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
4.产后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
5.杂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
细目四:妇产科常见 医学教,育网 整理 症状鉴别诊断要点
要点:
1.阴道出血
2.带下异常
3.下腹疼痛
4.下腹包块
第十单元 治法概要
细目一:内治法
要点:
1.内分泌治疗
2.中医内治法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
1.药物
2.物理
3.针灸
第十一单元 妊娠病
细目一:妊娠剧吐
要点:
1.概念、病因
2.临床表现及诊断
3.西医治疗
4.中医的主要发病机理及分型论治
细目二:流产
要点:
1.概念
2.流产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的含义及主要发病机理
6.中医分型论治
细目三:异位妊娠
要点:
1.定义及分类
2.病因病理
3.临床特点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中西医结合处理原则及方法
细目四:早产
要点:
1.定义、病因及危害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中西医治疗方法
细目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要点:
1.病理生理变化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预防措施及治疗原则
5.子肿、子晕、子痫中医的病因病机及分型治疗
细目六:胎儿生长受限
要点:
1.定义、病因及危害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中西医防治方法
细目七:羊水量异常
要点:
1.羊水过多的诊断意义及处理
2.羊水过少对胎儿 医。学教育 网整理 的危害性及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
细目八:前置胎盘
要点:
1.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3.对母儿的危害性
细目九:胎盘早剥
要点:
1.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
2.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3.对母儿的危害性
细目十:母儿血型不合 要点:
1.定义、病因及危害
2.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中西医防治方法
细目十一:高危妊娠
要点:
1.定义
2.诊断要点及实验室检查
3.处理原则
细目二:急性病毒性肝炎
要点:
1.妊娠伴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严重性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中西医治疗原则与措施
细目三:糖尿病
要点:
1.妊娠与糖尿病二者间的相互影响
2.影响母儿预后的因素
3.中医分型治疗
细目四:慢性肾炎
要点:
1.慢性肾炎的临床分型
2.中西医治疗
细目五:急性肾盂肾炎
要点:
1.病因病理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中西医治疗
细目六:甲状腺功能亢进
要点:妊娠与甲状腺功能亢进二者间的相互影响
细目七:肝内胆汁淤积症
要点: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中医辨证要点及分型论治
第十三单元 产时病
细目一:产力异常
要点:
1.产力异常的原因及类型
2.临床表现
3.对母儿影响
细目二:产道异常
要点:
1.产道异常的临床分类
2.诊断及对母儿影响
细目三:胎位异常
要点:
1.胎位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
2.诊断及处理原则
细目四:胎儿异常
要点:
1.胎儿发育异常的分类
2.诊断及处理原则
细目五:异常分娩
要点:异常分娩诊治要点
第十四单元 产时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
细目一:胎儿窘迫
要点: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细目二:胎膜早破
要点:
1.定义、病因
2.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西医处理
第十五单元 常见产时并发症
细目一:产后出血
要点:
1.产后出血的定义、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中西医治疗
细目二:子宫破裂
要点:
1.子宫破裂原因及临床表现
2.防治措施
细目三:羊水栓塞
要点:
1.羊水栓塞的定义、病因和病理演变的特征
2.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西医处理原则
细目四:脐带异常
要点:
1.脐带异常的类型
2.西医处理
第十六单元 产后病
细目一:晚期产后出血
要点:
1.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
2.中医病因病机
3.中西医治疗
细目二:产褥感染
要点:
1.产褥感染的诱因及致病菌
2.病理及临床表现
3.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中医辨证要点及分型论治
细目三:产褥中暑
要点:
1.概念、中医病因病机
2.中医辨证要点及分型论治
细目四:产褥期抑郁症
要点:
1.产褥期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2.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3.中西医治疗
细目五:产后缺乳
要点:
1.概念
2.中医病因病机及分型论治
第十七单元 常见产后并发症
细目一:产后关节痛
要点:
1.概念、中医病因病机
2.中医辨证要点及分型论治
细目二:产后排尿异常
要点:
1.概念、中医病因病机
2.中医辨证要点及分型论治
第十八单元 外阴色素减退及外阴瘙痒
细目一: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硬化性 医 学教育网整 理 苔藓及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合并硬化性苔藓
要点:
1.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2.中医辨证要点及分型论治
细目二:外阴瘙痒
要点:
1.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
2.中西医治疗方法
第十九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细目一:外阴及前庭大腺炎
要点:
1.外阴及前庭大腺炎病因、临床表现
2.中西医治疗
细目二:阴道炎
要点:
1.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阴 医学教 育网 整理 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老年性阴道炎的病因病理及发病特点
2.各种阴道炎的临床表现
3.中西医治疗方法
细目三:宫颈炎
要点: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3.中西医治疗方法
细目四:盆腔炎
要点
1.急、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及鉴 医。学教育 网整理 别诊断
3.中医分型论治
4.急性盆腔炎的西医治疗方法
细目五:生殖器官结核
要点
1.生殖器官结核病理特点
2.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与鉴别诊断
3.化学药物治疗方法
第二十单元 月经病
细目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要点:
1.中医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认识
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因病理、临床类型及表现
3.常用诊断方法、鉴别诊断要点
4.中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
细目二:闭经
要点:
1.概念
2.病因及分类
3.临床表现、常用 医学 教育 网整理 的诊断方法
4.不同原因闭经的处理原则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细目三:痛经
要点:
1.概念、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3.中医辨证要点及分型论治
细目四:代偿性月经
要点:
1.概念
2.中医的主要发病机理
3.中医分型论治
细目五:多囊卵巢综合征
要点:
1.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理
2.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辅助诊断方法
3.中医辨证要点及分型论治
4.西医治疗
细目六:经前期综合征
要点:
1.经前期综 医学 教育网 整理 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与其相对应病证、概念之间的关系
3.临床表现和中西医治疗方法
细目七:围绝经期综合征
要点:
1.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概念和中医认识
2.病因病理
3.临床表现
4.中医辨证要点及分型论治
5.激素替代治疗
第二十一单元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细目一:宫颈癌
要点:
1.宫颈癌组织发生和发展
2.宫颈癌的分期、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中西医治疗原则、方法
细目二:子宫肌瘤
要点:
1.分类、病理变化
2.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手术和非手术处理原则、方法
4.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三:卵巢肿瘤
要点:
1.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法
2.常见卵巢肿瘤病理及临床特点
3.良性卵巢肿瘤与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
第二十二单元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细目一:葡萄胎
要点:
1.葡萄胎的定义、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3.西医治疗及随访
细目二:侵蚀性葡萄胎
要点:
1.侵蚀性葡萄胎的定义、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3.西医治疗
细目三:绒毛膜癌
要点:
1.绒毛膜癌的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3.临床分期、常用化疗方案
第二十三单元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
细目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要点:
1.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鉴别诊断及中西医治疗
细目二:子宫腺肌病
要点:
1.子宫腺肌病的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西医治疗
第二十四单元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与发育异常
细目一:阴道脱垂
要点:
1.阴道脱垂的病因
2.临床表现及分度
3.西医治疗
细目二:子宫脱垂
要点:
1.子宫脱垂的病因、发病机理
2.临床表现及分度
3.中西医治疗方法
第二十五单元 不孕症
要点:
1.不孕症概念、分类
2.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3.检查程序、方法和要求
4.中西医治疗方法
第二十六单元 盆腔淤血综合征
要点:
1.盆腔淤血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理
2.临床表现及鉴 医学 教育 网整理 别诊断
3.中西医治疗方法
第二十七单元 计划生育
细目一:避孕
要点:
1.避孕原理
2.临床常用避孕方法
3.各种避孕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细目二:人工流产
要点:
1.人工流产的适应证、禁忌证
2.并发症的中西医治疗
细目三:中期引产
要点:
1.中期引产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2.并发症的中西医治疗
第二十八单元 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
细目一:宫颈黏液检查
要点:
1.宫颈黏液结晶的分类与周期变化
2.临床意义
细目二:生殖道细胞学检查
要点:
1.阴道脱落细胞成熟程度指标和诊断标准
2.临床应用
细目三:基础体温测定
要点:
1.基础体温测定原理
2.临床应用
细目四:女性内分泌激素测定
要点:
1.促性腺激素、垂体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正常值范围
2.促性腺激素、垂体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临床应用
细目五:女性生殖器官活组织检查
要点:
1.常用的活组织检查方法(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内膜)
2.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细目六:输卵管通畅检查
要点:
1.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
2.结果判定
细目七:常用穿刺检查
要点:常用穿刺方法的适应证、注意事项
细目八:妇科内镜检查
要点:阴道镜、宫腔镜、腹腔镜 医学教。育网 整理 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
第二十九单元 妇产科常用手术
要点: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输卵管妊娠手术、剖宫产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第五篇: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试题库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名词解释
1、直肠子宫陷凹
2、子宫峡部
3、阴道穹隆
4、会阴
二、单选题:
1、有关子宫形态的描述,错误的是()A.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
B.重约50g,容量约5ml,长7~8cm,宽4~5cm,厚2~3cm C.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因年龄而异,婴儿期为1:1,成年为2:1,老人为1:1 D.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受分娩影响形成横裂,而分为前唇和后唇 E.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两侧通输卵管,尖端朝下通宫颈管
2、宫颈癌的好发部位是()
A.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 B.宫颈内口宫体内膜与宫颈粘膜交接处 C.宫颈外口与阴道的鳞状上皮交接处 D.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 E.宫颈外口的鳞状上皮
3、关于子宫的位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当膀胱空虚时,子宫呈重度前倾前屈位
B.正常情况下子宫颈下端处于坐骨棘水平稍下方 C.成人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后倾后屈位
D.新生儿期,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
E.子宫能够维持正常位置主要靠子宫韧带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托作用
4、子宫动脉来自()A.髂外动脉
B.髂内动脉
C.腹主动脉
D.肾动脉
E.阴道动脉
5、关于骨盆哪项是错误的()
A.中骨盆平面是指从耻骨联合中点,经过坐骨棘止于骶尾关节 B.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以利胎头斜径入盆
C.骨盆呈前浅后深的形态,它的形状、径线直接影响胎儿的分娩 D.肛诊或阴道检查时可触到坐骨棘,是胎先露位置的重要标志点 E.骨盆出口前后径大于横径
6、子宫峡部相当于: A、子宫颈的最狭窄部分
B、子宫体最狭窄的部分
C、子宫颈阴道上部
D、子宫颈阴道部
E、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
7、关于生殖器解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阴道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所覆盖,无腺体 B.子宫颈阴道部亦为鳞状上皮覆盖
C.宫颈管粘膜为高柱状上皮所覆盖,有腺体
D.宫颈外口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处为宫颈癌好发部位 E.子宫峡部粘膜与宫颈粘膜相同
8、卵巢囊肿发生蒂扭转时,其蒂的组成是:
A.骨盆漏斗韧带,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圆韧带 B.骨盆漏斗韧带,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 C.骨盆漏斗韧带,输卵管,圆韧带 D.骨盆漏斗韧带,卵巢韧带,圆韧带 E.输卵管,卵巢韧带
9、骨盆界线的组成应是
A.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中部的连线 B.耻骨联合下缘,髂耻缘及骶岬下缘的连线 C.耻骨联合上缘,髂嵴与骶岬上缘的连线 D.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与骶岬上缘的连线 E.耻骨联合上缘,髂嵴与骶岬下缘的连线
10、内生殖器的血管解剖,下列哪项正确?
A.子宫动脉上支部分供应输卵管与卵巢血液。B.子宫动脉下支的末梢分支有相互吻合 C.右侧卵巢动脉可来自右肾动脉 D.阴道动脉来自阴部内动脉
E.卵巢动脉经卵巢固有韧带到达卵巢
11、关于子宫峡部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宫颈与宫体之间最狭窄的部分
B、其上端是解剖学内口,下端是组织学内口 C、在晚期妊娠时形成子宫下段,可达7~10cm D、其粘膜与宫颈粘膜相同
E、其内膜可随月经周期而有周期变化
12、关于阴道,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阴道下端比上端宽
B.平时阴道前后壁互相紧贴 C.阴道开口于前庭的前部 D.粘膜覆以单层柱状上皮 E.阴道粘膜有腺体
13、做子宫切除时,下列注意事项哪项是错误的? A.推离膀胱腹膜返折时,避免损伤膀胱 B.推离直肠子宫腹膜返折时,避免损伤膀胱 C.切断子宫骶韧带时,避免损伤输尿管 D.切断阔韧带时,避免损伤膀胱
E.切断子宫动脉时,注意勿损伤输尿管
14、关于宫颈的解剖学,下述哪项不正确? A.子宫颈分为阴道上部和阴道部 B.宫颈峡部下端是组织学内口
C.宫颈管粘膜上皮在组织学内口处由柱状上皮变为鳞状上皮 D.宫颈粘膜上皮有分泌腺液功能。
E.青春期以后的宫颈与宫体长度比是1:2
15、骨盆底的组成,下列哪项不正确?
A.骨盆底分内、中、外三层,中层又称泌尿生殖膈
B.盆膈由肛提肌及其筋膜组成,是支托盆内脏器的最主要部分 C、泌尿生殖膈由两层筋膜及一对会阴深横肌组成 D.骨盆底外层包括肛门括约肌 E.会阴体不属于骨盆底组成部分
16、女,38岁,于高处取物时不慎摔下,呈骑跨式,伤及外阴部位,疼痛难忍。出现外阴血肿最易发生的部位在:
A. 小阴唇
B. 大阴唇
C. 阴阜部
D. 阴蒂部
E.会阴部
17、关于阴道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阴道粘膜为复层鳞状上皮
B.阴道壁富有静脉丛,局部损伤易形成血肿 C.阴道粘膜受卵巢激素影响由周期性变化
D.阴道上皮富有腺体,故妇女常有白带多的症状
E.阴道壁有很多横纹皱襞及外覆有弹力纤维,故有很大的伸展力
18、关于阴道正确的是
A、上端包绕子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前部 B.阴道壁仅由粘膜与弹力纤维构成
C.后穹隆顶端与子宫直肠陷凹贴近,后者是腹腔最低部分 D.后壁短于前壁
E.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所覆盖,有腺体
19、关于生殖器解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肛提肌由耻尾肌、髂尾肌与坐尾肌组成 B.前庭大腺又称斯氏腺,开口于阴道前庭部 C.子宫肌层外层纵行,内层环行,中层交织 D.子宫颈前方无腹膜覆盖
E.阔韧带外1/3为骨盆漏斗韧带
20、关于女性生殖器粘膜上皮,正确的是 A.阴道粘膜上皮为单层鳞状上皮 B.子宫颈管粘膜为复层鳞状上皮 C.子宫颈阴道部粘膜为高柱状上皮 D.子宫体粘膜为柱状上皮
E.输卵管粘膜为复层高柱状上皮
21、下列哪组器官的粘膜为高柱状上皮? A. 阴道,子宫颈管
B. 子宫体,子宫峡部
C.输卵管,子宫体
D.阴道,输卵管
E.子宫颈管,输卵管。
22、行全子宫及单侧附件切除术时,切断下列哪项最不易损伤输尿管? A. 骨盆漏斗韧带
B. 卵巢固有韧带
C.子宫骶骨韧带
D.子宫动脉
E.主韧带
23、有关女性生殖系统解剖,错误的是
A.子宫颈的淋巴主要汇入闭孔及髂内外淋巴结 B.正常成人子宫体子宫颈的比例是2:1 C.卵巢动脉自髂内动脉分出
D.输尿管在距离宫颈口水平2cm处与子宫动脉交叉
E.外生殖器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内生殖器则由植物神经支配
24、加强盆底托力的肌肉是 A. 球海绵体肌
B. 会阴浅横肌
C.会阴深横肌
D.坐骨海绵体肌
E.肛提肌
25、有关女性生殖器淋巴引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外阴淋巴大部分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B.阴道下1/3段淋巴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C.腹股沟浅淋巴结汇入髂外淋巴结组 D.宫颈淋巴汇入腹股沟深淋巴
E.子宫体淋巴汇入腰淋巴及腹股沟浅淋巴结。
26、保持子宫前倾位置的主要韧带是 A. 圆韧带
B. 阔韧带
C. 卵巢固有韧带
D. 主韧带
E.骨盆漏斗韧带
27、从子宫颈至骨盆侧壁的韧带是 A. 圆韧带
B. 阔韧带
C. 主韧带
D. 宫骶韧带
E.骨盆漏斗韧带
28、卵巢与子宫连接的韧带是 A. 阔韧带
B. 骨盆漏斗韧带
C. 主韧带
D. 阔韧带
E.卵巢固有韧带。
29、宫骶韧带起始于
A. 子宫体下部后侧方
B. 子宫颈后面的侧方 C.宫颈前面的侧方
D.宫颈后面的上侧方
E.子宫颈的侧上方
30、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是
A.骨盆底肌肉及其上下筋膜支柱作用 B.膀胱和直肠的支柱作用
C.子宫四对韧带及骨盆底肌肉筋膜的支柱作用 D.腹腔压力作用。
E.子宫四对韧带的作用
31、关于子宫正确的是
A.成年的子宫长约7~8cm,宽约4~5cm,厚约4~5cm。B.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是1:2 C.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为子宫峡部 D.子宫峡部上端是组织学内口 E.经产妇的子宫颈外口为圆形
32、未生育妇女的子宫大小及宫腔容量应是 A.7×5×3cm,容量12ml B.8×5×3cm,容量10ml C.6×4×3cm,容量3ml D.7×5×3cm,容量5ml E.9×6×4cm,容量7ml
33、子宫峡部的上端是
A. 组织学外口
B. 组织学内口
C. 解剖学内口
D. 解剖学外口
E.柱状上皮交界处
34、关于子宫峡部正确的是
A.指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 B.峡部下端为解剖学内口 C.峡部粘膜为高柱状上皮 D.非孕妇女长约3cm E.妊娠末期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可达脐上一横指
35、关于输卵管各部正确的是
A.通过子宫角部肌肉层内的为间质部 B.间质部外侧的为壶腹部 C.峡部比间质部的管腔狭窄
D.漏斗部(伞部)为输卵管宽大部分 E.输卵管全长约25cm
36、关于卵巢正确的是
A.是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 B.卵巢表面由腹膜覆盖
C.卵巢白膜是一层平滑肌组织 D.髓质内有数以万计的始基卵泡 E.皮质内有丰富的血管、神经
37、卵巢表面覆盖有 A. 浆膜
B. 生发上皮
C. 卵巢白膜
D. 卵巢皮质
E.结缔组织
38、下列各项哪项是错误的? A.成人子宫重约50g B.婴儿期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为1:2 C.成人幼稚型子宫只是子宫小,但宫体与宫颈比例正常 D.子宫峡部指的是宫腔与宫颈管之间的最狭窄部位 E.月经期子宫内膜由海绵层剥脱
39、关于子宫内膜,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月经来潮子宫内膜自致密层脱落 B. 宫内膜分为功能层与基底层
C. 内膜基底层无周期性变化 D.子宫内膜为柱状上皮
E.子宫内膜有腺体、间质与血管
40、妇科手术在处理下列组织时最易损伤输尿管的部位,正确的是 A.骨盆漏斗韧带、主韧带、圆韧带 B.主韧带、骨盆漏斗韧带、子宫动脉 C.子宫动脉、宫骶韧带、卵巢固有韧带 D.输卵管系膜、卵巢固有韧带、子宫动脉 E.圆韧带、宫骶韧带、子宫动脉
41、卵巢动脉来自 A. 髂外动脉
B. 髂内动脉
C. 腹主动脉
D. 肾动脉
E.子宫动脉
4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生殖器神经系体干神经
B.阴部神经由第Ⅱ、Ⅲ、Ⅳ骶神经的分支组成,与阴部内动脉相同途径 C.阴部神经在坐骨结节内侧分三支,为会阴神经、痔下神经与阴蒂背神经 D.内生殖器主要由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所支配 E.临床上下半身截瘫的产妇不能顺利分娩
43、在输卵管以下。卵巢附着处以上的阔韧带称()A. 卵巢系膜
B.骨盆漏斗韧带 C.输卵管系膜
D.主韧带 E.卵巢系膜
44、由子宫底部前壁至两侧大阴唇前端的韧带是 A. 圆韧带
B. 主韧带。
C. 宫骶骨韧带
D. 卵巢固有韧带
E.骨盆漏斗韧带
45、下列各项中,阴部不包括哪项 A. 尿道口
B. 肛门
C. 前庭
D. 阴阜
E.会阴
46、最常见的女性骨盆是 A. 女型骨盆
B. 男型骨盆
C. 扁平型骨盆
D. 类人猿型骨盆
E.混合型骨盆
47、最少见的女性骨盆是 A. 女型骨盆
B. 男型骨盆
C.平型骨盆
D. 类人猿型骨盆
E.混合型骨盆
48、关于阴道,下列哪项正确? A. 阴道下端比上端宽
B.平时阴道前后壁互相贴近
C.上端包绕子宫颈,下端开口于前庭的前部 D.粘膜覆以单层柱状上皮 E.阴道有腺体
49、关于骨盆底,下列哪项正确? A. 外层为盆膈
B. 中层为泌尿生殖膈
C.肛门外括约肌属盆膈范畴 D.球海绵体肌有松弛阴道作用 E.肛提肌是组成骨盆底不大的肌 50、关于月经,下列哪项正确? A.初潮时多是有排卵性月经
B.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 C.月经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分泌期的长短 D.正常月经失血量不少于80m1 E.月经血是凝固的,至少有小血块
51、月经来潮后子宫内膜再生来自 A. 致密层
B. 海绵层
C. 基底层
D. 功能层
E.肌层
52、卵巢与子宫连接的韧带是 A. 圆韧带
B. 骨盆漏斗韧带
C. 主韧带
D. 阔韧带
E.卵巢固有韧带
53、有关女性生殖器淋巴解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分为内生殖器及盆腔淋巴
B.外生殖器淋巴分深、浅两部分淋巴结
C.浅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阔筋膜上面,约10~20个结节 D.内生殖器淋巴分髂淋巴组、腰淋巴组、骶前淋巴组
E.外生殖器有感染、肿瘤时,可直接传播到腰淋巴结,然后注入胸乳糜池
54、会阴侧切时会切到哪些盆底肌肉
A.会阴深横肌,球海绵体肌,耻骨尾骨肌 B.会阴深横肌,坐骨海绵体肌,耻骨尾骨肌 C.尿生殖膈下筋膜,会阴深横肌,髂骨尾骨肌 D.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坐骨尾骨肌 E.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深横肌
55、关于淋巴引流,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阴蒂部的淋巴引流入股管淋巴结
B.子宫体与底部及输卵管、卵巢淋巴均入腰淋巴结 C.外阴部淋巴引流交叉过中线
D.阴道上段的淋巴引流主要入髂外淋巴结
E.内生殖器淋巴分髂淋巴、腰淋巴和骶前淋巴组
三、问答题
1、试述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
2、试述内生殖器的淋巴引流。
3、子宫韧带有哪4对?其中哪2对使子宫保持前倾位置?
4、根据骨盆形状分为哪4种类型?哪两型骨盆常见?
5、何谓子宫峡部?其上下端的名称?有何特点?
6、骨盆底有哪3层组织?
7、简述阴道后穹窿的临床意义。
8、子宫內膜分几层?有何特点?
9、试述阴道的特点。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答案
二、单选题:
1.C 2.A 3.E 4.B 5.A 6.E 7.E 8.B 9.D 10.A 11.D 12.B 13.B 14.E 15.E 16.E 17.D 18.C 19.B 20.D 21.E 22.B 23.C 24.E 25.C
26.A 27.C 28.E 29.D 30.C
31.C 32.D 33.C 3 4.A 35.A
36.A 37B.38.C 39A
40.B 41.C 42.E 43.C 44.A 45.B
46.E 47.D 48.B 49.B 50.B
51.C 52.E 53.E
54.A 55.D
(三)问答题
1.试述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
答: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及阴部内动脉。
(1)卵巢动脉 自腹主动脉分出,(2)子宫动脉 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在腹膜后沿骨盆侧壁向下向前行,经阔韧带基底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相当于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此后分为上、下两支
(3)阴道动脉 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阴道动脉由子宫动脉宫颈-阴道支供应,中段由阴道动脉供应,下段主要由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供应。
(4)阴部内动脉 为髂内动脉前干终支。2. 试述内生殖器的淋巴引流。答:阴道下段淋巴主要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阴道上段淋巴回流基本与宫颈淋巴回流相同,大部汇入闭孔淋巴结与髂内淋巴结;小部汇入髂外淋巴结,并经宫骶韧带汇入骶前淋巴结。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淋巴均汇入腰淋巴结。宫体两侧淋巴沿圆韧带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3. 子宫韧带有哪4对?其中哪2对使子宫保持前倾位置? 答:(1)圆韧带(round ligament)起于宫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方,在子宫阔韧带前叶的覆盖下向前外侧伸展达两侧骨盆壁,再穿过腹股沟管终于大阴唇前端。有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的作用。
(2)阔韧带(broad ligament):位于子宫两侧的双层腹膜皱襞,由覆盖子宫前后的腹膜自子宫侧缘向两侧延伸达盆壁而成,可限制子宫向两侧倾倒。
(3)主韧带(cardinal ligament)又称宫颈横韧带。在阔韧带的下部,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为一对坚韧的平滑肌与结缔组织纤维束,是固定宫颈位置、保持子宫不致下垂的主要结构。
(4)宫骶韧带(uterosacral ligament):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相当于组织学内口水平),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维持子宫处于前倾位置。
4. 根据骨盆形状分为哪4种类型?哪两型骨盆常见? 答:(1)女型 骨盆入口呈椭圆形,髂骨翼宽而浅,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耻骨弓较宽,两侧坐骨棘间径≧10cm。最常见,为女性正常骨盆。
(2)扁平型 骨盆入口前后径短而横径长,呈扁椭圆形。耻骨弓宽,骶骨失去正常弯度,变直向后翘或深弧形,故骨盆浅。较常见。
(3)类人猿型 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骨盆入口、中骨盆和骨盆出口的横径均较短,前后径稍长。坐骨切迹较宽,两侧壁稍内聚,坐骨棘较突出,耻骨弓较窄,耻骨向后倾斜,故骨盆前部较窄而后部较宽。骶骨往往有6节且较直,故较其他型骨盆深。
(4)男型 骨盆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坐骨切迹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致出口后矢状径较短。因呈漏斗形,往往造成难产。较少见。5.何谓子宫峡部?其上下端的名称?有何特点? 答:在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粘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组织学内口。妊娠期子宫峡部逐渐伸展变长,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
6. 骨盆底有哪3层组织? 答:骨盆底由外向内分为3层:
(一)外层 即浅层筋膜与肌肉。在外生殖器、会阴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下面有会阴浅筋膜,其深面由3对肌肉及一括约肌组成浅肌肉层。此层肌肉的肌腱汇合于阴道外口与肛门之间,形成中心腱。
1、球海绵体肌 位于阴道两侧,覆盖前庭球及前庭大腺,向后与肛门外括约肌互相交织。此肌收缩时能紧缩阴道,又称阴道括约肌。
2、坐骨海绵体肌 从坐骨结节内侧沿坐骨升支内侧与耻骨降支向上,最终集合于阴蒂海绵体(阴蒂脚处)。
3、会阴浅横肌 自两侧坐骨结节内侧面中线会合于中心腱。
4、肛门外括约肌 为围绕肛门的环形肌束,前端会合于中心腱。
(二)中层 即泌尿生殖膈。由上下两层坚韧筋膜及一层薄肌肉(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组成。
(三)内层 即盆膈。为骨盆底最内层的坚韧层,由肛提肌及其内、外面各覆一层筋膜组成。每侧肛提肌从前内向后外由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3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