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活动导学案

时间:2019-05-15 10:3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活动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活动导学案》。

第一篇: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活动导学案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活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比较两文,明确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互相启发,发现新的论据或

2.结论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学习重点】

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学习难点】

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借助工具书处理字词、训练推测想象能力、逻辑顺序的理解。导学自学

题目解读:“恐龙无处不在”初看题目,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而“被压扁的沙子”初看题目更是不知所云,沙子怎么会被压扁呢? “被压扁的沙子”能说明什么问题?读完全文才明白,本文是前一篇内容的延续,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鸟臀(2)褶皱(3)潮汐 ...(4)劫难(5)追溯(6)遗骸 ...2.解释词语。

(1)遗骸:(2)追溯:

(3)劫难(4)致密:(5)天衣无缝: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2)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3)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研习展评

默读第一篇《恐龙无处不在》,并思考 :

4.在南极及其他大陆上都发现了恐龙化石,作者首先想到了什么?

5.恐龙能在今天的南极地区生存吗?为什么?作者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了什么答案?

6.你能描绘一下“板块构造理论”吗?

7.本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到底是什么?

8.为了说明清楚对象,他的说明角度是什么?

9.默读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参考第一篇的问题,比较阅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科技说明文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了解地壳结构、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研习展评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练习:

①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

②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7.2公里,在陆地大约为40公里。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厚度大约为2865公里,地幔下面是地核——2270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2400公里的内核。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现固态。③到目前为此,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产生的热对流,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④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用钻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时铁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2700~3700℃要高几千度,而且较太阳的表层温度5760℃还高。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测量后使用类推法而得出的。新的实验说明,形成被称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

⑤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它使绝大部分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出,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沸腾,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的爆发。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的对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尘埃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词。地幔():

地核(): 蜕变(): ...

11、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

12、“大陆移动”、“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

13、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

14、对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2700~3700℃,一个是6880℃,哪一个可信度高?为什么?

15、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A.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

B.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C.地核的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

D.地核的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固态。

16、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且说出其作用。

【学习反思】

第二篇: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九年级政治全册 4.1《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导学案导学案

4.1《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懂得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知道我国是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难点: 如何坚持对外开放 自主学习: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2)(3)2.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2)(3)3.我们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 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合作探究

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活动一】列举中国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举例:略。说明现在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正变得更加开放。(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

【活动二】闭关自守为什么会导致落后?p47说明了什么?

答:略。说明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和民族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2)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三点P47-48)【活动三】讨论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

答: 利大于弊。因为:A、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B、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C、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坚持对外开放

【活动四】我国对外开放体现在哪些方面?

经济: 进出口贸易;中国的纺织品、电器产品等日益走向世界市场;中国重新“入世”等。政治: 国家领导人互访;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各种国际组织活动;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等。

文化 中国在法国文化年;中国在美国文化年;中国在俄罗斯文化年等。教育: 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高校联合办学等。

体育: 积极参加世界各种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等。(1)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开放。对外开放使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活动五】在经济如何发展的问题(如何看待国产汽车发展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应该坚持独立自主,自创品牌;另一种则认为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引进。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

答:题中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正确的观点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对外开放。因为:A、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和交流日益紧密。中国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B、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①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②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3)总之,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①、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

②、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③、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课堂反馈(做错了请在反面订正)2004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2004年1月26日至29日,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同时,中国在法国举办的文化年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共计300多个项目,极大地推动了中法关系与合作。近年来,中法经贸往来也呈现出强劲势头。截止2002年底,法国在华投资项目2032个,中国从法国引进项目1972个,正在执行的中法科技合作项目近700个。

请根据材料回答:(10分)⑴、中法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充分说明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实行了什么基本国策?(2分)答:

⑵、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基本国策?(4分)答:①、②、③、⑶、你认为我国在坚持这一基本国策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4分)课后反思:

第三篇: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13 音乐巨人贝多

芬》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2.体会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学习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法。

【重点难点】

学习肖像描写的技巧。【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何为的散文,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的开掘,同时,又注意人物和故事的生动性,有较精巧的构思和深远的意境,语言简洁优美。

2.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戏剧《哀格蒙特》《雅典的废墟》配乐,钢琴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和弥撒曲两部等。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深邃___ 踌躇___ 磐石___ 纽扣___ 喧嚣___ 2.多音字注音组词

挑()___ 荷()___ 丧()___ 挣()___

()___()___()___()___ 3.词语填空

()人注目 杂乱无()零乱不()()不作声()不通风 不见()日 掌声()动()劳无益

二、合作探究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笔下的贝多芬,主要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3.贝多芬超出常人的地方表现在哪里?

4.文章怎样通过肖像描写来表现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人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三、精读精练

①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恼,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②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③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④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作者将“耳聋”比作了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2.如何理解“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3.“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这是什么原因?

4.段③末尾连用两个叹号,有什么作用?

5.贝多芬能够向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

6.贝多芬为什么会说“一个人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谈谈你的理解。

7.假如你是贝多芬最后一次指挥的音乐观众,当时会有什么感受?请简要写在下面。

【总结反思】

一三 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培养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培养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导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1.作为一个音乐家,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双聪慧的耳朵,而贝多芬却没有,他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请试着谈谈你的理解。

2.贝多芬曾说过:“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联系课文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了他怎样的生命力量?给你什么人生启迪?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贝多芬与《月光曲》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一天夜晚,他在____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过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你来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____。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乙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丙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的大海。

□丁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幽静 清幽 波涛汹涌 波光粼粼(B)清静 幽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C)幽静 清幽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D)幽静 清幽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的,根据文意,它应当在文中的()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这篇文章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地点是____的小路上、茅房里、客店里,主要人物是_________。

4.皮鞋匠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不超过15个字)答:

5.贝多芬为什么弹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飞奔回客店?(不超过24个字)答:

6.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总结反思】

第四篇: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信义学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政治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信义学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政

治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总分50分,每小题2分)

1.升人初中后,标志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出现了()

A.转折点B.新起点C.新困难D.人生低谷

2.进人一个新的班集体后,一个陌生同学主动向你介绍他自己,这时你()

A.会很害羞B.转身走开C.也向他介绍你D.会说:“走开!’’

3.同学们把各自的自我介绍制作成了卡片,开始抽签进行连环介绍,你抽到的是牛淼。结果你不认识淼这个字,这时你()

A.大声说:“这个同学的名字我不认识,让下一个同学先来,我去查字典。”

B.说:“谁取这样一个名字,纯粹是想让我出丑!”

C.大笑不止:“还有叫牛三水的。”

D.把这个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请这个同学自我介绍

4.我们生活在一个班级中,有着共同的期望。这个期望就是()

A.我们共同的目标

B.在学习上,争取不做最后一名

C、跑在别人的前边,然后嘲笑他(他们)

D.各人搞好各人的学习

5.对“互相帮助”理解错误的是()

A.在做值日时可以互相帮助 B.在平时学习时可以互相帮助

C.在考试时可以互相帮助 D.在生活上互相帮助

6.中学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有不同的体验,这是因为()

①学习的科目更多,学习更有挑战性②学习环境不同

③家庭状况不同④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不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7.学会自主学习,就是要()

A.完全摆脱老师和家长的指导B.不需要任何同学的帮助

C.逐步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D.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8.在集体中,这样的人最受欢迎,即()

A.是非不分的人B.言而无信的人

C.不怕伤朋友自尊心的人D.真诚、热情、有原则的人

9.初中的学习生活,怎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②提高学习效率③学会自主学习④掌握正确方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0.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初中三年的生活将是我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基地。这里的终身学习是指()

①人的一生都要学习②从幼年、少年、中年到老年都要学习

③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过程④学习将影响人的一生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怎样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

①正确对待学习压力②克服考试焦虑

③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④认识到自己拥有的学习权利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读小学时,学校离你家特别近,读中学却要早起乘坐三站公交车才到学校,你该怎么办?()

A.强烈要求妈妈搬家到离中学近的地方;

B.节省时间,早餐就在路上边走边吃,甚至不吃;

C.上学路途远了,即使迟到也无所谓,中学有更多的自由;

D.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自己乘车,按时到校;

13、下列行为,属于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是()

A.遇到挫折,有朋友劝慰;享受欢乐,有朋友祝愿

B.争论问题,一定要争个你输我赢;受到批评,有朋友帮腔

C.同窗好友一起爬山登高,攀折花木,共同欣赏

D.同学之间交往只为了开开玩笑,热闹热闹

14、女生小云在小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进入初中以后,虽然还是很认真的学习,但感觉到成绩明显下降了,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她,你能帮他找找最主要原因吗?()

A.进入中学,爸爸妈妈不象在小学那么主动监督检查她的学习了;

B.因为她是女生,在中学女生的学习成绩肯定不如男生了;

C.归咎于中学老师教得不好,与她自己无关;

D.由于中学学习科目的增多,知识难度加大,不少学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15、假如你是小云的朋友,请你帮她提个好的建议,扭转成绩下滑的局面:()

A.她的智力水平已经落后了,还需要废寝忘食地努力用功;

B.科目太多就选两个自己喜欢的认真学,其余的就随它去吧;

C.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改变学习方法;

D.赶快让妈妈找补习老师,陪伴自己的初中阶段;

16、苟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A.要学会自主学习;

B.学习要注重积累;

C.学习要悬梁刺股;

D.学习要卧薪尝胆;

17、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句话生动说明:()

A.许多个人利益合起来就是集体利益;

B.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源泉;

C.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源泉;

D.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制约;

18、以下不属于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是:()

A.学会自主学习;

B.提高学习效率;

C.科学安排时间;

D.永远不变的学习方式;

19、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①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各有特点,因人而异;②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整齐划一,完全相同;③不同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各有特色,个性丰富多采的;④不同教师的教学应该是一成不变,决不能有个性差别的;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0、一个令人羡慕,引以自豪的班集体,关键应有()

A、“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同学关系

B、各自都有奋斗目标并不懈努力

C、你争我夺互相攀比的竞争意识

D、各尽期所能发挥所长的奉献意识

21.七年级(1)班的王玲说:“新学期开始了,我是一名中学生了,我感到既高兴又孤单,因为在新的环境里,我认识的人很少。”其实她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A.让家长给她换个老同学多的学校

B.换一个老同学多的班级

C.主动去认识新的同学,结交更多的新朋友

D.把学习搞好就行,不用认识那么多人

22.李强在班级里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事,也无求于人,因此没有必要去和别人“套近乎”。他认为主动与同学沟通、打招呼,是“低三下四”、没有骨气的表现。你认为他的这种做法对不对()

A.是对的,体现了他自己独特的个性,值得我们学习

B.是错的,他不善于结交同学,缺乏交友的真诚 C.是对的,不结交同学没有什么错

D.是错的,但交不交朋友是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

23.下面同学的做法,有利于融入新集体的是()

A小刚向王强请教问题,王强推托说不会,拒绝了他

B.姚建上自习课时总爱说话

C.学校要开运动会,小雷积极报名参加,为班级争光

D.星期天班里组织义务劳动,张宁为了睡个懒觉请了假

24.著名指挥家卡拉扬说,交响乐团要有“团队音”,各自的乐音要顾及整体,不能成为干扰别人的噪音。对这句话你的理解是

A.在集体中我们应该团结协作、相互配合B.在集体中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C.在集体中不能突出自己

D.在集体中只能有一个想法,大家必须完全一致

25.一位高考状元在介绍自己学习经验时说:“如果你早晨起床后头脑不清醒,那你就不要跟着别人一起背单词;如果你觉得多做一点习题对你有用,那你也可跳进题目的浅海去遨游一番。”这段话的含义是

A.早晨背单词,学习效率不高B.学习要敢于创新

C.要注意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

D.只有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共十题,总分40分,每小题4分)

1.升人初中后,感觉一切都是新的,对这个“新”的理解主要是指()

A.新集体B.新同学C.新老师D.新校舍

2.进人一个新的班集体,见到了很多新同学,你将与他们()

A.和睦相处B.互相帮助C.互不理睬D.很快熟悉

3.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这里的独特性是指()

A.各人有各人的个性特点

B.各人有各人的优势、特长

C.各人心目中的班集体建设目标是不一样的D.各人有各人的交际圈子,互不干扰

4.学习的过程包括很多环节,学习的效率就蕴涵在各个学习环节之中。我们要把

握好每一环节的质量,如()

A.课前认真预习B.上课时专心听讲

C.课后及时复习D.及时整理笔记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应该提倡的是()

A.边唱歌边阅读或做作业

B.在父母人睡后大声朗读

C.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D.作业拖着,一个星期就交一次,一次就交五次应做的作业

6.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各有特色,而你对某一老师的上课方式不太喜欢,这时不应()

A.从此以后拒绝再听,以示抗议

B.找老师交换意见,请他进行指导

C.勉强听着,反正能听多少是多少

D.抓住各个时机与老师唱对台戏

7、从小学升上中学,意味着我们的人生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开始,我们应该:()

A.让新生活适应自己;

B.积极地适应新生活;

C.都是做学生,根本不存在是否适应的问题

D.充分准备,积极体验,可以更早适应新环境。

8、创建一个新的良好的班集体,应该做到:()

A.各成员要有共同的目标,这是前进的动力;

B.各成员要发挥所长,各尽所能,奉献集体;

C.各成员要团结协作,互相前行;

D.各成员必须是高智商的人;

9、在新的学校里,有很多新的面孔随着时间推移能成为好朋友。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朋友。这是因为

A.良友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和谐,成长更快乐;

B.朋友越多,显示自己人缘越好,越有面子;

C.友情可以满足我们爱与被爱的心理需求;

D.朋友的作用很大,可以在被批评的时候帮腔、打掩护;

10、学习中有苦也有乐,但在世界的一些地方的儿童因为战争、贫穷和疾病等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失学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沉重的阴影和不可祢补的遗憾。这就告诉我们

A.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B.比比这些儿童,尽管在学习的过程中交织着“苦”和“乐”,我们也不能为了摆脱其中的“苦”而放弃了更大的“乐”;

C.不能放弃现在拥有的珍贵的学习权利;

D.要学会享受学习中的苦与乐;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

1.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

2.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明学习只是受苦。()

3.既然是自主学习,那么在学习中,我们要不要老师无所谓。()

4.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集中注意力。()

5.学习中有苦也有乐,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吃苦的过程。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教案人教版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2.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3比较两篇短文,了解它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所以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抓住重点语句,提纲挚领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平实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说明得浅显易懂,使广大读者易于接受的方法。

4掌握词语,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学习侧重点

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内容,对两篇短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各自所述内容的相联点和有区别的地方,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

2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逻辑 顺序的特点。

3精读一两个段落,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模仿这一语言特点。(解说:据“单元提示”和课文提出上述“自读要求”和“学习侧重点”,其特点是:1.这两篇科普文章所介绍的都是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但由于作者采取了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又《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的撞击。通过这两篇短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懂得写作文章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下笔。3.重在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自读程序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画出应该掌握的词语,不会读的和不理解的查字典词典解决;在了解大致内容的同时,老师可相应地介绍作者和一些有关的恐龙及地理知识。

2速读课文。质疑答疑,理清文章的思路。

3细读课文。把握两篇文章所述的内容,找出各自说明的顺序及角度,进行整体比较,教师可适当点拨。

4.品读课文。选择一两个语段进行阅读,体会说明语言准确、平实的特点。

(解说:本课是自读课文,设计的阅读四步骤,可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己去探索、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这两篇课文语言平实,只要多读,就能理解文章所说明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读点拨 1.关于地壳运动。地壳是由

各种固体岩石组成的层圈,和紧挨它下面的上地慢的固体岩石组成岩石圈。岩石圈下面的下地幔是一层软的物质,被称作软流圈,它具有可塑性,可以缓慢流动。软流圈中的各种物质由于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使其内部发生变化。于是,温度高、密度小的物质受热膨胀向上浮动,反过来,温度低、密度大的物质受冷收缩向下沉积,这样两种物质就形成热力和重力的对流。向上流动的物质穿过软流圈上部接近岩石圈时,就沿着水平方向靠近和分离,由此影响到岩石同,引起地壳运动。人们能够直接感觉到的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现象,便是地壳运动的证据。

2关于板块运动。有人从世界地图上惊奇地发现:现在南美洲东部巴西的凸出部分,恰恰是原来大洋彼岸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北美洲与欧洲和格陵兰也能完全吻合地拼在一起。1921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他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大洋彼岸对应的位置上,发现了相对应的山脉、矿产和相同的陆生动物化石。

1961年美国人赫斯和迪茨再进一步提出了海底扩张说。由于大陆漂移学说研究的是大陆,海底扩张学说研究的是洋底。如何从包括大陆和海底两个方面去统一认识全球构造呢?于是,板块构造学说应运而生。

法国地震学家勒皮雄在研究了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以后,首创了板块学说。它是ZO世纪6O年代轰动全球的地质构造学的变革。它认为,地球岩石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一些活动的海底构造如海岭、岛弧、海沟和海底水平断裂等,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块体,它们浮在炽热的地幔表面不断运动,每个板块内部地壳稳定,而板块之间的边缘带上地壳活动较强,板块运动引起地壳运动,推动海底扩张,使洋壳不断更新,当两个板块相撞挤压时,就形成崇山峻岭;相对错动时,就形成断裂。岛屿和海沟是由于两个板块俯冲并上提形成的,板块运动使地壳受压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火山爆发和地震。

板块学说把地球分成了6大板块,即太平洋、欧亚、印度洋、非洲、美洲和南极洲。3关于恐龙的灭绝。在距今大约23亿一8000万年的中生代,恐龙这个庞大的爬行动物,曾是称霸地球的生灵。这些庞然大物在中生代的陆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了1亿多年。但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曾经不可一世的恐龙,竟悄悄地在地球上灭绝了。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多种猜测:一是气候变冷使得大部分食草恐龙因饥寒交迫死去,而以吃食草恐龙为生的食肉恐龙也自然随之而去;二是中生代的白玉纪后期,地壳活动频繁,地球上地震、火山喷发接连不断,大洪水也相继肆虐,动作笨拙的恐龙们因来不及逃脱而大量死去,侥幸剩余下来的却又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最后便全部死掉;三是白至纪后期,宇宙中有距离地球很近的新星或新星爆炸,大量高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很多恐龙及其他一些同时期的生物都杀死了;四是在白至纪后期,可能有小行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大量死亡。

4.关于课文。

(l)思路剖析。《恐龙无处不有》开篇提出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各自的发明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启发,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紧密相连”表现在哪里?有哪些事实能证明它们是互相“产生影响”的?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既然寒冷的气候不适应恐龙的生活,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引出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得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证明的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起笔提出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原因的一个新观点——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童星对地球的撞击,引起人们对这一曾经主宰过地球的生灵突然灭绝的兴趣、并且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临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然后从地质学发现的证据上论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

(解说: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2)关于说明方法。要理解这

两篇短文,还要注意作者运用的引人入胜的说明方法。首先是举例子。在文章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恐龙无处不有冲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板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说法严谨。

其次是作比较。例如《被压扁的沙子》中,谈到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区别时,为了让读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者更清楚地了解,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在《恐龙无处不有》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第三是打比方。短文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如《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除上述的方法之外,还有“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这里不——一分述。‟(3)关于一些句子。

①“青蛙和蜘蛛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是对“现代两栖动物”的解释与举例,强调“人人皆知”,以人们常见的“青蛙和错殊”

为例,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②“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是说明科学家之所以研究恐龙灭绝原因的理由,旨在提醒人们注意。

自读思考

1.以《恐龙无处不有》为例,分析作者说明事理的思路。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O(1)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在南极。()(2)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3)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3以你身边的生活为例,写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

(好说:思考题的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学生学会理清作者的思路,为今后学写说明文打下基础,为学习课文和学习写作之间架起桥梁;二是学会品味说明文的语言,了解掌握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参考答案 l.略2.(1)列数字(2)举例子(3)作比较3略

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下载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活动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活动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